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上教学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掉以前的不良习惯;
2.鼓励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活动准备:
1.主持人准备串联词,导入主题;
2.学生总结对新学校、新环境的印象(配合学生发言,播放相应的学校景观图片);
3.编排相应的节目。
活动形式:
演讲、演唱、三句半、相声、小品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在音乐声中从入学时的心情谈起。
甲:伴着时间的步伐,伴着青春的旋律,我们揣着一颗激昂奋进的心,踏进了高级中学的门槛。
乙:从报到那日的相遇,到军训中的相识,再到如今的相知,缘分将我们牵到一起,友情聚在一年六班。在报到的那一瞬间,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自己是高中生了。
甲:是呀,就从那时起,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仅代表个人形象,更代表高级中学的形象,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态度面对我们崭新的生活。
乙:来到我们向往已久的学校,同学们眼中的高级中学是怎样的呢?
甲:下面,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入学感言——我眼中的高级中学。
二、入学感言
配合学生发言,播放相应的学校景观图片。
生1:进入高级中学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绿茵茵的草坪,草坪上立着刻有“睿智、博学、慎思”的石碑,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西面是写有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标牌,看到这些,使我懂得该怎样做一名文明守纪的高中生;看学子风范的标牌,真羡慕师哥师姐们考上好大学,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三年后自己的照片也贴在这里。
生2:进入高中后,我最担心的就是无法承担繁重的学业,但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在各科教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辅导下,我的担心没有了,我已经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所以,我认为高中生活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反而是开心愉快的。我相信,我一定会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以此来回报父母、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甲:两位同学的入学感言代表了大家的心声,优美的环境+严格的纪律+优质的服务,这就是我们的学校。
乙:为了表达我们对学校的敬意,特献上三句半《高级中学好地方》。
三、三句半表演《高级中学好地方》
学生表演。
甲:好地方,好地方,高级中学真是一个好地方。你知道高级中学为什么是个好地方吗?
乙:我当然知道,这与校领导和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甲:是呀,在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加强了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乙:这些规章制度可为我校严明纪律立下了大功劳,要想知道它的效果,请听相声《小张游学记》。
四、相声表演《小张游学记》
学生表演。
甲:不给点颜色看看,你怎么知道学校规章制度的威力?你又怎能及时改正错误?归根到底还是老师的功劳呀!
乙:的确是,如果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如果不是老师用爱的呼唤,我们又怎能重新振作?说到这,我又想到开学初的那段日子。下面请听诗朗诵《赞老师》。
五、诗朗诵《赞老师》
学生朗诵。
学生发言:开学以来,我们一直沉浸在新生的喜悦中,回想起刚开学一周的“魔鬼生活”——军训,还是那么记忆犹新。虽然秋季有些凉爽,可九月的阳光也很强烈,我们始终重复着两脚尖外分60度,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中指紧贴在裤线上等动作,在教官的高标准、严要求下,我们站了半个小时,就连视线的偏移也要受罚,一些女生晕倒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在这时,是班主任给我们准备了糖水,为我们跑前跑后。在这几个月里,我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记得您的谆谆教导。每每想到这些,大家都会充满斗志。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生向老师说声:“老师,我们爱您!”
甲:是呀,就在开学初的那段日子,彼此陌生,远离父母,又加上难熬的军训,那种滋味特别难受,在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下,我们度过了那段艰辛的日子。
乙:那当然了,但班主任只是众多老师的一个缩影,每一位老师都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渴望知识的花朵。在感动之余,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对待老师的吗?请欣赏小品《换角色》,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六、小品表演《换角色》
学生表演。
甲:观小品之精彩,叹纪律之严明,感老师之恩德。我们深知自己已是高中生了,我的人生我做主,路就在我们脚下,让我们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吧!
乙:只要努力,就能成就美丽的人生;只要努力,就不会辜负我们亲爱的父母和老师!如果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文明守纪,成为合格优秀的高中生,那么,我们的校园就会更优美,秩序就会更优良,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篇2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充满爱心的港口城市,她“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连续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了甬城更加文明和美丽,我们宁波金通驾校连锁机构积极响应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的主题要求,努力提升驾培行业文明形象,我们联合倡议:
一、文明执教,从业守法。认真执行驾培行业法律法规,严格遵守驾校规章制度,不乱收费用,不酒后驾教,不擅离岗位,不弄虚作假,不异地培训,不吃拿卡要,不辱骂学员,不以考官的名义向学员收贿任何财物,不放任学员无证驾驶。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提高职业技能,积极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驾驶培训环境。
二、文明训练,从严要求。认真履行教练员岗位职责,从严培训学员,保证教学质量。在训练过程中,做到既传授技术,又带出良好驾驶作风;以身作则,语言文明,耐心细致,言传身教;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的规定,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养成良好的安全驾驶和文明行车的习惯。
篇3
当下,“遗传”和“继承”已经不仅仅是生物学、法律学使用的专有名词,父辈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从上代中继承的,还有他们的职业、工作,及由此确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等。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中职学校最为忙碌的时候,推荐就业、招收新生都在这个时候展开。
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工人?“准工人”携带了怎样的思维和观念进入社会并构成“蓝领阶层”的新成员?笔者以华南某个职业学校为例,试图对此进行一番考察。 挑 选
五月底,龙舟水刚过,广州的阳光已经带上夏天的暑气。琶洲会展中心的展区相当热闹。小铭被父亲带着,在各个中职学校的展区里穿梭,目光带着些许茫然和焦灼。每个展位上展示的东西都新奇而炫目,而他们对这些背后的行业却知之甚少。小铭的学业水平让家长没有了底气。中职学校开放日,每所学校,每个专业都想尽办法抢夺学生资源。但小铭的父亲却焦虑地寻找一个愿意接纳小铭的学校。
在一个展位上,小铭父亲与招生负责人进行了对话。
铭父:你们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学生就业包不包分配?
老师:现在已经没有包分配这种说法了,我们负责推荐学生去企业参加实习,被推荐的学生一般都能够留在企业。而且我们专业挺不错的,去年的就业率95%呢。
铭父:那多少分能报这学校呢? 蓝翔技校的厨艺课堂上,学生们等待老师试菜评分。
老师:有初中毕业证就行了。
铭父:一年学费是多少啊?能不能推迟交?
老师:你们如果是农村户口的,不用交学费,一年900,交住宿费就行了,如果不用住宿,就不用交钱,学费政府减免。有兴趣报读的,留下联系方式吧。
没有录取分数线,学费减免,就业率高,这几点对于农村户口,靠打工维持一家生计,孩子学业又不好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一天下来,留下联系方式的表格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有意愿就读的家长和学生的信息,在“户籍类别”那一栏上,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农村”。
广州市在2015年开始对农村户口和城市困难家庭的中职学生进行学费减免。政策一出,通过粗略统计,中职学生有六至七成达到学费减免的标准。在学生和学生家长看来,他们是因政府的好政策而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和学校正是通过这样的政策来挑选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农村户口,城市困难家庭,设立比较低的分数线,或者根本不设录取分数,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经济能力,学业水平去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这样的学生和家庭,对技能技术的需求,对固定工作,稳定收入的需求比来自其他家庭的学生都要强烈。
表面上,学生和家长为一方,学校为一方,他们都有双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而事实上,两者都没有,他们选择的对象,必定只会是对方。
学生能选择的,是读这一所中职学校,还是读另一所中职学校。像小铭这样的家庭,家长对社会各行业的了解相当欠缺。他们对行业、专业的了解,无非来自三个渠道:自己的经验,亲友的介绍,以及在学校专业展示会上得到的信息。这三个渠道信息的可靠程度是递减的。学生或许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走进会场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一条与产业工人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发展之路。至于个人的意愿,在当时并不明显。原因有两点,一是这些学生还未意识到几年之后他们将面对的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二是,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兴趣和爱好,在面对选择陌生行业的心理焦虑时,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往往会妥协。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喜欢做的事是不能保证能解决温饱问题的。
对于校方,能选择的,是这个学业不佳的农村户口学生,还是另一个。这样挑选出来的学生有利于后续教育的展开。这些学生的水平,成长环境,个人能力,家庭情况都很相似。像普通小学、初中学校因学生水平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难以选择的烦恼,在中职学校基本没有,其实是得益于这样的挑选。
学生进校之后,工匠生产的第一步工作完成了,这一批学生,就是工匠生产的“原材料”。接下来三年的时间,这些“原材料”将被打磨制造成一个个合格的工匠成品,输送到各个企业,各个工作岗位之上。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不是哪所小学的早读,而是一所中职学校的全校学生在早读时间,集体诵读的声音。
对于这点,倡议读《弟子规》的学生管理部门有这样的一套说法:
企业要求在企业实习的学生,能够做到文明有礼,尊重师傅。这一点是基本的要求。而《弟子规》正是这样要求学习者的。除了《弟子规》之外,还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它们的制订,缘于一项关乎到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指标―就业率。不仅在各项评估中这项指标占有极大的比重,在任何一次的招生宣传上,都是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用以吸引生源的招牌。并且能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指标:学生毕业去的是哪些企业?待遇如何?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
这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全部都是参考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标准。例如: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三不落地(零件,工具,油污不落地)”,对工具摆放的次序,摆放间隔,工具架离标线的垂直、水平距离均有要求。学生用肉眼来观测距离,用刻度尺来验证。没有人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一条条规定已经悬挂在实训场最显眼的地方,让每一个参加实训的学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只要没有按照这些规定做好,那就被扣分,甚至取消实训课程的成绩。
实训场外,也有其他不同的规定,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形式存在于学生手册当中。在中职学校,每名进校的学生在军训期间都要进行一次日常行为规范考试,闭卷,低于80分就要重考,直至考过了80分为止。
课前半分钟整理,要求所有学生将桌面上非课堂内容的书全部清理开;每个课室前面挂着一个让学生存放手机的袋子。上课前,学生要把自己的手机放在这些有编号的袋子里,下课才能取回。这些规定只为一个目的―维持秩序。尽可能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
每周的劳作课,要求每个学生对课室、实训场、宿舍、包干区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扫;各个学生组织,在早上训练两件事情:体能,向老师问好。只要在校园内走过,碰到列队的学生,总有一个带头的喊:“向老师问好!”然后是整齐响亮的问好:“老师好!”在宿舍,学生的鞋子,牙刷摆放的方向,间隔要求一致,被子要求折叠成起棱角的三角形。近于军事化的管理,让学生无条件的服从。没有人告诉学生们这是为什么,但要求他们不打折扣地执行。 分 类
一次主题班会课上,有一个不记名调查。
你觉得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属于:
A、完全多余,没事找事,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一点好处也没有;
B、虽然有时觉得很烦,但是学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这样,学校就乱套了;
C、虽然不人性化,但是这些制度是和企业的制度相吻合,早点适应就能早点适应企业的要求;
D、就应该有这样的制度,应该不打半点折扣地执行;
E、其他(请说明)。
调查结果是有将近85%的学生把答案选在B和C,其中选B的比选C的要多。
无论选择B还是C,学生们都是认为,这些制度制定说到底是代表着现在的学校和将来的企业利益,而他们要为这些利益而压抑自我。
由此,学生基本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生占了学生人数的大部分。他们表面上执行着这些条条框框,都做得不错。但被压抑的心理能量总得找一个宣泄的渠道,于是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这些压抑他们的制度和人来宣泄。这类的学生,多半是由于在家里缺少家长的约束,要么是家长对他们宠溺有加,要么就是家长从小离开,疏于管教。表面上看,就是这些学生“素质低,爱耍小聪明,比较幼稚”。
早读时,他们会带着学校三令五申不能带回的早餐,在课室肆无忌惮地吃;理论课上,他们要么对老师理也不理,要么集体起哄,要借着对课堂气氛的破坏显示他们的聪明,彰显他们的存在,宣泄他们的情绪。或者,他们会举手要求上厕所,一去,至少20分钟再回来,躲在厕所里不是抽烟就是玩手机。对于他们而言,厕所的味道固然不好闻,但那是学校监控系统的最大死角,用他们的话来说,“在里面抽烟玩手机,老师就算知道也管不了,很爽。”焊接课,他们会悄悄用电烙铁在其他同学的衣服上“绣花”。每逢雨天,他们穿着拖鞋走进电工实训室,对着老师宣布他们其他的鞋子都湿了,只能穿拖鞋。看着老师们一脸无奈的样子,他们脸上露出得意满足的笑容。
这类学生到了企业实习,也会延续在学校那种与权威对抗的做法,虽然手法更隐蔽。毕业之后,在企业中,他们是工作在一线的技术蓝领。
第二类学生占比较小的一部分,他们很认真地执行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权威的压抑,他们在心理上尽力合理化,并且加入各种各样的学生管理组织,通过在这些官方的学生管理组织中任职来让自己成为权威和制度的一部分。
这类学生通常是看不起第一种学生的,认为他们是来“混日子”,“搞破坏”的。一旦他们发觉被管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会毫不犹豫地制止。学生管理者通常认为这类学生对管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从心理层面上看,就是被管理学生的违纪行为是与权威和制度的对抗,而他们却是权威和制度的一部分,如果不加以制止,他们压抑自己,乃至让自己成为权威一部分的行为就无法合理化,这对于他们的心理生存是一个十分致命的打击。
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比较喜欢这类学生,他们的存在让基层的管理工作变得容易一些。他们和被管理的学生是同龄人,也是同学,手头上掌握着一些更高层次管理者不容易掌握的信息。而学校的学生管理老师会经常召集他们进行训练,一是从心理上确认他们“管理者”、“学生精英”的身份;二是传授一些管理学生的经验,知识和方法。
这一类学生,他们的履历会被写得相当漂亮,企业也很乐于接纳这一类的学生。他们对规章制度严格地执行,对于学业,他们一般也是比较出色的。而且他们有管理同龄人的经验。在毕业数年内能走上基层领导岗位(如小组长)的,基本上都是这一类的学生。
第三类学生数量也不多。他们既不愿意像第一类学生那样直接与制度和权威对抗,也不会像第二类学生那样成为学校管理权威的一部分。这些管理工作是他们所厌倦的。他们的家长多半是一些在单位里技术比较好的职工。自小这些学生就被灌输一种“掌握一门技术,到哪里都会有饭吃,饿不死”的思想。他们懂得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对于那些从事“管理”的学生,他们多半是看不起的。
但是无论是学业上,还是从管理权力链条上,第二类学生都占据了优势。第三类学生则是通过另一N方法,来建立一条价值链条,在这个价值链条上,他们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他们会加入学校各个兴趣社团,从传统的合唱团,管乐团,到音响,摄影,录像,到现在流行的街舞,创客……都充满了这一类学生的身影。他们通常和指导社团的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这些老师也在各方面倾囊相授。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可能并不十分优异(保持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他们在他们的兴趣领域之内却有着十分优异的表现。
在企业中,这类学生通常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被企业送到国内知名学府深造,甚至出国进修的学生,都是这一类型。
当前中职教育的效能让人惊叹,他们从企业利益出发,制订出一套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却又能让具备不同头脑心理人格的学生自然分类分流,最终企业能顺利地获取各类型他们需要的人才。虽然学生们早已被告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他们的未来,这话在学生听来不过是一句老生常谈的大道理而已。他们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是以这样的一种形式来进行影响。 学做工
经过多轮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工学一体化”、“有效教学”的教学改革,现在的中职教学无论从形式、方法上都跟前几年有了重大区别。学生手上的课本,从原来的“教材”变成了“学材”。将来学生在企业上可能碰到的工作,被分解成一个个工作任务。而工作任务的详细完成步骤在“学材”当中一一列出。通过实训课程,反复执行让学生掌握;而以前在教材中出现的理论知识,如定理,推论,公式,演算等,在“学材”中被大量压缩。其原因无非两方面。
一方面,这些学生对于概念定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公式推导,数据演算等知识有着刻骨铭心的恐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三相异步电机的转差率……这些基本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高深的内容。只要试卷上出现了这类题目,无论开卷还是闭卷考试,直接交白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中职学生的岗位是对应技术蓝领和基层的管理人员。这些知识他们都用不上的,只有他们在进一步了解技术的核心时,才用得上。
学生来不愿意学,企业用不上。两方面的合力作用之下,这样的内容自然离开学材了。
在中职学校,每一个工艺流程都十分明晰地写出来,这跟那些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条框框一样。曾经也有人拿着“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来试图改变这种教学方式。然而在多次的企业调查中发现,企业需要的员工,是以严格遵守生产操作流程作为第一要务。细想之下,这个要求也是最大地体现了企业的利益要求。
企业生产流水线的生产工艺不是为了生产个性差异大的产品,而是整齐划一的产品,这样才有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只要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就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产品。生产工作岗位不是耍个性的地方,工匠精神不应该成为“玩个性”“随意”的借口和挡箭牌。一个流水线上的生产工人,要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他需要做的是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工作,一丝不苟地执行生产指令。如果不按照生产工作流程来工作,那就不是没有工匠精神的问题,而是违规操作出安全责任事故的问题了。
当然,除了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工人外,中职学校也在不断摸索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以培养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人。
篇4
【关键词】校企互动 生产性 实践教学
目前,“引企入校”办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比比皆是,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加大学生就业砝码,进而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已是普遍现象。但从湖南设有动漫专业的19个高职院校调查来看成效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校企大多数只注重相互依存、相互效益层面。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尤其是生产性实践教学组织不够紧密,实践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没能统一,学生实践及顶岗实习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从而缩小了学生的受益面,没能够最大化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是校企共建的重要措施,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重要环节。因此,生产性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是高职院校共同关注和重新思考的问题。
我国的动漫职业专业教育较晚,传统的教育模式造成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动漫人才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巨大的差异,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能力存在缺陷。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加强动漫专业学生生产性实际操作能力,是校企互动教育的必走之路,成为我国现在高职院校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动漫专业为例,在“引企入校”合作办学两年来,共同研讨制定了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项目+动画梦工厂”为主题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工作流程,开发了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层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合作深度不够,对学生的受益程度不足,具体呈现在生产性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课堂生产性实践教学组织不够紧密结合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以及学生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考核制度不够具体等。
在当前住校企业湖南禄马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平台下,如何加强校企两方生产性实践教学监管力度,调配好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生产对接,组织好生产性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践考核制度,学校怎样主动适应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机制,是课题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能够解决学生就业前的无经验、低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组织不紧密,顶岗实习与实践教学内容不一致,学生实践课程考核不系统的问题。实现动漫专业校企合作良性循环发展,以此推动学院乃至全国高职动漫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生产性实践教学创新研究是校企互动新模式下培养高质量动漫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课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性项目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按照动漫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是企业生产是围绕动漫市场需求实施的,市场是变动的,企业生产的动漫影片题材、形式、风格、技术等必然是要随市场发展变化的,学校实践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计划的衔接必然会产生矛盾。因此,实践教学组织与内容要紧密结合企业进行改革,与企业生产线上项目管理和内容纳入到实践教学课堂中来。实践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具有任务明确性、训练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价值性的实践特点。
二、学生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及考核制度
第一,学生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以动漫专业学生为例,2013年,学院动漫专业为解决学以致用、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践的问题,针对动漫市场,学院投资建立创意文化工作室,打造全国首部伟人题材原创动画电影《韶山少年》,从编剧、策划到制作都由校企合作人员完成,项目实施阶段部分环节由内部专业教师带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在做中学,在真实的生产性环境下实践,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近50余名学生参加了该影片的校内生产性实践实训。在学期开始,实践教学小组应制定出校企教、学、做一体的生产性实践计划。同时,在顶岗实践过程中,要阶段性、批次性安排学生顶岗。
第二,学生考核制度。学生在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期间,除了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更要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实践教学小组要对在岗学生的生活情况、思想状况有掌握,对学生的监管要到位。对于学生实践效果,由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顶岗实习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出实践鉴定表,由企业技术核心人员(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到岗次数、技术标准、实习态度、完成程度来对学生的实践鉴定做出评价并给出分数,校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根据企业实践鉴定分数和总结,结合课程目标和标准给出最终成绩。
三、加强校企共管,提升生产性实践教学质量
改革过去松懈管理模式,学校主抓教学管理,企业主抓生产组织,使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产教一体化;生产性实践教学实施过程按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生产实践教学管理条例》,规定企业的管理标准、制作质量标准、效益评价标准,对实际项目的训练标准进行要求和管理。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强调责任意识,立足长远规划,加强组织,不断提高生产顶岗实践质量,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产学研办公室负责生产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工作,实践教学由主管教学系部领导主管,实践教学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并协助系主管领导做好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结语
做好高职动漫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研究,能够体现出校企互动模式办学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校企互动模式的优势,把握住人才培养的准确性,加强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有利于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的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同时解决了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动漫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低下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1).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学生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教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体系建设研究”(编号:FYJY201434)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老百姓的认可度,就业比例都在连年攀升。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校的内部管理上都根据学科规律,设置了不同的二级学院或者系部。这些二级学院都有着比较鲜明的专业特质,都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随着二级管理的进一步推进,这些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更大的自,而且党、政、工、青等基层组织的功能也非常完备。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发展与壮大使得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变得十分必要与急迫了。
一、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概述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且宽泛的概念,是二级学院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称。追根溯源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
(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所有的实物性的表现方式的总和。比如具有学院特色的宿舍、实训场所、教学楼、院办工厂、办公楼、教学设备与仪器等,包含了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它也是二级学院文化的物质载体。
(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体系的核心,具有唯一性。主要包括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有自己学院特点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比如价值观念、学院精神、职业道德、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等。
(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二级学院全体师生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它是学院师生必须遵循的行为纲领,反映出二级学院在管理制度上的文化个性特征,例如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度、经济分配制度,宿舍管理条例等。制度文化可以对物质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精神文化进行有效的监督与促进。三者相互独立又协调统一,因此,三个层面构成了二级学院文化的主体结构。
二、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与学生管理工作
一般来说,二级学院文化在区域性和学科性上特点鲜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文化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很好地体现其办学的软实力。一方面,二级学院文化通过倡导健康的价值观念,吸引、凝聚,进一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由内而发产生一种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推动二级学院的发展。另一方面,二级学院文化发挥了调适和约束的作用,保障了二级学院改革和发展有条不紊地推进。“对内强精神,对外树形象”通过对内的整合,提升二级学院的文化影响力与软实力,实现二级学院的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目前,“95后”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学生主体。“95后”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突出、注重自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传统的说教、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欠佳。面对“95后”的高职生,借助二级学院的文化建设,寓教于无声之中,不失为上策。
三、学生工作视角下的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一)注重物质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寓教于无形之中。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物质文化是“环境育人”的载体,善于利用二级学院的公共设施等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公共标识运用图、文、符号等多种元素,结合校园自然、人文环境,让校园文化以简约明快的方式外溢,使校园文化“外塑形象,内聚力量”,这些都是促使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1]2013年,两系合并新成立建工学院。成立之初,便定做了有建工学院特色的院标、院旗、管廊文化、学院网站、制度与工作流程上墙、宿舍美化、办公室美化等,学院介绍、专业特色、团学活动等展出,学院统一印制有学院Logo的纪念品、礼品、奖品等。学院一楼的门口有学院的介绍、专业特色、团学活动风采,每年新生入学都有很多人驻足阅读,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二)注重运用制度文化的“监督保障”功能,加强学风建设。制度文化是体现二级学院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设置的总和。[2]对于二级学院文化体系的建设来说,制度文化的约束与导向作用鲜明。规章制度对学生来说,既有约束力,又有强大的号召性与感召力,对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有限,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院系都在头疼的问题。因此,从制度上保障,从管理上严控,用活动引导是江苏工院建工学院摸索出的一套强学风的路子。制定相关管理条例,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加强学风建设。《早、晚自修管理条例》《宿舍管理条例》《建工学院评奖评优管理办法》《建工学院违纪处分条例》等制度的制定对加强学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并以此为主体管理学生,不定期抽查上课、出勤、晚自修、学生宿舍等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以加强日常管理。每个学期汇总各条线上的检查工作,形成文件,在综合测评中利用加减分予以体现。每年定期开展一系列的树榜样、强学风、共成长的活动,并形成自己的品牌。比如“建工学院测量大赛”、“读书月活动”、“宿舍美化大赛”、“不做手机低头族”、“手机入挂袋”等,通过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品牌团学活动引导学生远离网络与手机,通过寝室文化的建设影响学生等。
(三)注重发挥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培养高职生健康的价值观。精神文化是二级学院文化体系建设的灵魂,也是特色最鲜明、形式最灵活、内容最丰富的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所有的生活、学习、参加活动等行为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总和,是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几个层次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能很好地增强二级学院师生凝聚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江苏工院建工学院结合专业学科特色,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广泛动员师生参加,较好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建工学院注重“大爱”文化的孕育。关爱“六困生”结对帮扶计划,是班主任、辅导员、教师党员共同完成的项目。教师与学生结对,学习与生活上多交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报以努力历程。建工学院的“爱心帮扶基金”自第一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主动捐资成立以来,现在已经资助了多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建工学子,也吸引了更多愿意帮助困难同学的学生注资进来,“大爱”的工程得到了传承。学院每年都开展赴四川、山东等地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定向助学,除了经济上的资助,更注重精神上的成长,“大手牵小手你我共成长”每年都经由社会实践基地开展,这一举措将“大爱”的内涵延伸。“我的青春故事会”活动,每年从大学生身边选树一位学生典型进行宣传,用身边的典型影响人,传递正能量,教育与引导在校的建工学子。建工学院成立“青年志愿团”,利用休息时间为启秀小学的学生开展兴趣班教学,为学田社区的老人开展邻里服务,为天生港学校的船民子女带去心理游戏。这些品牌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大爱”建工学院文化的内涵,更是营造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生直接参与度多达60%以上,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其端,邹喆.高校公共标识设计对校园文化和谐发展的促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杨露.高校二级学院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3,9
篇6
自主学习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教学、实践、科研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管理与实验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最主要的任务。设备管理得好,会使教学、实践顺利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又能使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一、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历来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如何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与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始终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1.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不仅要引进先进人才,更重要的是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管理制度包括:《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室上机操作守则》、《实验员的职责》等。
2.对上机人员的管理
使用前学生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教师要认真填写上课纪录,学生上机时必须按学号对号入座,不可随便更换座位,机房不能携带零食,不准抽烟,进入机房要穿鞋套。学生不能私自使用光盘、U盘,不准擅自修改计算机设置等。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上机守则等规章制度,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管理工作的关键,有了上机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的才能落到实处。
3.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主要有:为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效率,必须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实验室的监控设备正常运行,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验室的设备安全;实验室技术人员每周认真做好工作记录,清楚写明故障及解决办法和手段;每月列出实验室设备购置及更换清单,对购置的耗材名称和型号要详细列出,并记录更换在实验室的具体设备位置;严格做好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保障,课前课后对电源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控制,教师和学生一律不让随意动;认真安排做好实验室的卫生环境问题,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
4.对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实验室硬件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废旧设备的再利用。计算机的实验设备数量较大、项目繁杂、贵重物品较多。如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维修工具、工作台工作椅等。要做到不仅利用好,而且要保证物品不损坏、不丢失。在对现有设备的使用上。计算机实验室里的每件物品都有要认真填写清单,包括品牌、产地、价格、数量、购入时间等。以便及时核对。宿迁学院建立每学期各实验机房上报设备清单制度。
(1)建立设备清单
每学期要填报所有计算及辅助设备清单。以便及时掌握所有设备的所有信息,做到各级管理人员心中有数。
(2)设备的借出登记和还回检验
对借出的设备要注明设备的名称、品牌、型号、数量、借用日期等相应的所有信息。借出的设备收回时,一定要对设备进行认真检查。若有损坏或有与借出时登记信息不符者,借用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有规定赔偿。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
专业计算机实验室由于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大,使用超过三年以上的计算机故障率明显提高,经常出现各种软硬件的损伤问题。再者由于实验室的计算机连接着Internet,很容易感染网络病毒,上机过程中学生会自带U盘到实验室使用,也有登录各种网站、上网玩游戏或发邮件都容易使计算机感染各种病毒,使计算机操作系统不能正常。还有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会恶意更改或删除系统文件或更改CM0S设置等,致使系统崩溃。当前各种软件更新较快,这使得机房计算机经常需要安装或更新各种软件,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使得管理人员要花费很长时间安装系统,故此必须采取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可使管理员摆脱繁琐的重复劳动。
1.使用硬盘保护卡(联想慧盾)还原技术
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硬盘数据、更改计算机设置,使用带有病毒的U盘等原因造成机房内病毒泛滥,致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采用硬盘还原卡来保护计算机数据。硬盘保护卡能够保护系统资源和硬盘数据不被更改,同时可清除用户的使用痕迹,保证每次开机计算机系统都和新安装的一样。能保持与不安装硬盘保护卡时运行环境完全一样,有每次开机还原、定期还原、不还原、专属数据盘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硬盘的空间按使用要求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只对系统盘进行保护,设置为每次开机还原,而对于非系统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不还原或定期还原。这样既保护了系统,又能保存学生的实验数据及一些重要文件,从而大大改善了系统管理的劳动强度,使得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及其他管理工作,也消除了由于人为疏忽给多台机器安装带来个体差异以及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可能。
2.利用网络克隆技术
网络多播克隆是将局域网中的某一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在这台计算机上运行克隆服务器程序。而其他计算机则作为克隆的客户端,在这些客户端计算机上则需在DOS环境下运行克隆的客户端软件及配置文件。
Symantec Ghost Cast Server利用网络多点传送的技术,通过Symantec GhostCast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要求稳定:网络克隆利用数据广播的工作原理,因此要求网络传输速度一定要稳定;网络克隆服务器运行要稳定:由于网络克隆是数据多播,对服务器的要求高,同时处理并发请求功能要好。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进行网络克隆时的机器数量。
Symantec Ghost11.0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在一台计算机(最好是服务器)上安装Symantec Ghost Cast Server软件;使用Ghost启动向导创建DOS启动U盘。它可以在DOS环境下启动网卡驱动程序和Ghost软件;使用GhostCast创建和装载映像文件。GhostCast使多台运行Ghost的计算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同时接收相同的信息。它既可将创建原型计算机的映像文件创建到GhostCast服务器,也可将映像文件装载到多台客户机上。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GhostCast服务器上创建原型计算机的映像文件,以后在需要的时候只要把映像文件按下面操作“发送”到客户机即可完成复制工作;启动GhostCast服务器,选择映像文件,在每台需要拷贝的机器上,用D0S启动盘启动Ghost软件。在GhostCast服务器连接所有客户机后单击“发送”即可完成数据发送。计算机实验室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批量安装与更新,采用网络克隆技术,其快捷可靠性是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网络克隆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三、定期维护和不定期维护
1.定期维护
计算机运行一段时间,机器的软硬件故障隐患很多,我们必须定期对计算机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清扫机箱内的灰尘,更换损坏的部件,如内存、显卡、硬盘等,以及清理和维护其他相关设备。
2.不定期维护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常见的硬件故障要及时诊断和排除,如:内存故障:内存故障一般表现为开机无显示并发出“嘀嘀”声或机器自检长时间停止。检查方法是把内存拔下,用橡皮擦拭针脚部位,重新安装,如果不行,可更换插槽尝试,再不行,与正常机器的内存交换以确定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就需更换。网络故障;最容易出现的网络故障是网络不通,主要包括:网线的接头松动,插紧即可;网卡与主板的接口松动,只需将网卡重新拔插。硬盘故障:系统不能识别硬盘。表现为系统从硬盘无法启动,从系统盘启动也无法找到C盘,使CM0S中的自动检测功能也无法找到硬盘。对策:故障主要出现在硬盘数据线或IDE接口上,硬盘物理故障的可能性不大,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数据线或者改换IDE口及硬盘数据线等实验。如果新接上的硬盘也不被接受,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硬盘上主从跳线的设置,一条硬盘数据线上接两个硬盘,一定要分清楚主从盘。电源故障:这类故障一般表现为开机无反应,电源风扇不转。可将电源拆下,用万能表检查有无电压输出,如果无电压,可打开电源箱,检查保险丝是否完好,否则送检或更换。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诊断和排除对策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这就要求机房管理人员要掌握一些微机常见故障检测和排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将定期与不定期维护相结合,才能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件长期而繁重的工作,作为机房管理人员必须不断的努力。只有认真的总结与探索,才能及时地发现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减轻工作量,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篇7
如果说硬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骨架,那么软件便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血肉,教师的运用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灵魂。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全员培训:电教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教师队伍,使成为农村教育教学战线上掌握现代化教育的尖兵,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加快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工作———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电教设备使用的全面培训。骨干培训:教师虽然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但如果不经常使用,同样不能熟练运用。因此,要求教师平时尽可能地多使用电教设备,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设备使用能力的提高。学校要对骨干教师进行最新、最前沿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骨干教师当“二传手”传授带动其他教师大胆尝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全面推进微机辅助教学,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
2.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建立得是否适用、能否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资源,关键在于系统的管理。资料的收集和材料的组织更新甚至比技术更重要。多媒体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只有不断充实、更新,满足教师及广大学生的需求,使信息资源库不断保持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资源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支撑,直接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效能,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库要逐步建立。
3.管理制度化。昂贵的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要管好、用好,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要明确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求设备和教材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进出清楚。在使用管理上下工夫,为使设备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使用好的奖励,人为损坏的要写书面报告,必要时要赔偿。
二、重点应用
电教的广泛使用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
1.明确服务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这并不是说用媒体来找教学需要,用方法来找问题。而教学实际的需要才是选用电教媒体的前提。例如:教师用一句话或一个板书就能说明的问题,就不必牵强附会地运用电教媒体。如果教学内容与媒体不相符,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更谈不上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课堂上不论投影、播录音、放录像,还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为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绝不能为放录像而放录像,为播录音而播录音。如为说明物体形状、色彩的概念,用静止的图像符号辅助教学,效果最佳。
2.强调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校所能提供的电教媒体、班级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在选择电教媒体时,要尽量避免单纯呆板的静止图像和文字或图表幻灯,提供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电教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之更好地理解、巩固知识,促进观察发展思维。
3.加强指导性:在电教媒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使用电教媒体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使用电教媒体时要对它进行必要的交代与解释。如在听录音时教师事先要交代注意或思考的有关问题,在看录像时适当地插入解说和点拨,看电影后的必要评述等,这些都是“点铁成金”的手段。
4.注意适度性:电教媒体再好,也是课堂教材的辅助或配套教材,不可能完全取代教材,只有当非用电教媒体不可而用了电教媒体又能取得更好效果时,我们才适时地运用它,并且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又要注意一堂课中不可用得太多、太滥,否则变换频繁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总结
篇8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006(2015)04-0010-04
作者简介:叶宝林(1981-),男,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金丹(1976-),女,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纪洪元(1978-),男,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高校建设重点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移,开放大学也不例外。回顾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向开放大学转型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翻牌,而是一场受社会发展、内部演化和外部条件等因素影响的教育变革,其内涵建设也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从我国高校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总体趋势来看,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同时,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是增强高校凝聚力的有效手段[1]。但从现状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从开放大学网络文化视角,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研究,不但能促进自身内涵建设发展,还能提升自身教学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一、网络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
软实力(softpower)这个概念源自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首先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将国家的能力、权力分为“软”和“硬”两种。硬实力是利用经济、军事等资源优势强迫他国屈从的能力,而软实力则多是体现在文化积淀传播、外交策略等方面,吸引他国效仿以期达到自己目的的能力。简言之,硬实力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就是指蕴含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精神力量[2]。有学者从当代大学领域出发,认为大学的软实力既是一种战略,又是一种理论,同时,还是一种能力[3]。具体而言,如果说学校的校舍、设备、活动场所、图书馆资料等办学条件和质量属于“硬实力”,那么教育的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教学效率、办学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与感召力等就属于“软实力”[4]。
因此,有学者认为大学软实力是一所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学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的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大学精神诸要素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文化力量,是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与大学硬实力共同构成大学综合实力[5]。也有学者将大学软实力归结为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和大学制度力[6]。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的软实力等同于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的价值观念和内在品质。它以学术为主线,大学软实力应包括学术精神、学术大师与学术组织三个维度,其中学术因素或者说学术标准是贯穿这三个维度的一条主线[7]。还有学者认为,所谓高校软实力,是指一所学校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内在的品质,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特有文化。它植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上,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如果说“硬实力”是学校的躯干,那么“软实力”就是大脑和灵魂;如果说“硬实力”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现状和规模,“软实力”则体现了学校的追求和理想[8]。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学者对软实力概念的界定和理解有所差异,但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大学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学者的文化层次和教育理念、大学精神、规章制度、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学术影响力、社会声誉、组织管理等非物质层面的东西。开放大学作为我国大学体系中的重要一员,是运用网络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跨越时间空间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新型大学。学生通过网络来接受教育,均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等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更要注重网站中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和网络文化的导向力与传播力等影响学校发展的非物质层面建设,这对提升开放大学综合实力,更好地发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开放大学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校园网络平台多且缺乏特色
纵观现阶段各开放大学的网站,基本组成按用户分为教职工平台和学生平台,涵盖有OA办公系统、邮件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电大在线系统等,平台多以表述说教等功能为主。教职工多以办公使用为主,平台可以满足日常办公需要;学生则极少登录网站了解学校最新发展动态,普遍对学校缺少归属感和存在感,也极少登录学习系统。面对众多学习资源无从运用、学习,除了缺少好的学习方法,也会因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之间的矛盾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网络文化定位不够清晰
开放大学建设初期,要时刻秉承并创新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积淀,开放大学不在于“大”而在于“学”。这个“学”与学生、学者、学科、学术、学风等是密切相联系的,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和发展。但在这个传播中,教育者不能只注重网络技术工具,而是要更加关心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作用,以便在价值观发生冲突时用正确的观念来契合多元的价值取向。网络文化在宣扬传播“正能量”的东西时,不但加强了大学文化的建设力度,而且也对使用者的观念文化产生积极影响。
(三)文化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电大一直以教学为主导,秉承一切都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文化建设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弱化或边缘化。一方面,学校加大了在校舍、设备、活动场所等硬件的投入,却忽视了学校品牌文化的创建,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电大在校风、校训、校徽、校歌等建设上尤为迟缓。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也缺乏一些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宣传工作重视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宣传学校自身实力方面还显得尤为拘谨,未能有效发挥社会作用和服务职能,不利于学校整体影响力的形成和品牌文化的提升。此外,网络文化监督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有关文化宣传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
(四)技术队伍实力不足
提升电大文化的积淀水平有赖于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由于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也致使电大技术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往往是“有想法没成果”,“醒得早、起得晚”,缺乏相对稳定的技术人员做支撑,在技术上还尚未形成团队或团队力量薄弱,合力不足就难以产出成果。网站或学习考试平台就是一所学校对外的窗口,学校通过这个窗口展现自己实力,窗口上的每一个动画、每一处链接都是技术队伍的实力体现。在制作多种媒体资源时,技术人员要跟得上现代技术的发展步伐,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优劣”问题。在移动终端上更要狠下功夫,移动客户端建设也已经刻不容缓了。2015年7月,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接收上课时间、考试信息等更显得方便快捷。因此秉承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技术队伍在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可学的理想状态还仍继续努力。
三、开放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实现途径
(一)重视教师队伍的统领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校中人员较为稳定的队伍,教师也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群,教师在传播文化、明德修身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起到身先示范的作用。因此,重视教师队伍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加强培养教师师德和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架构建设新平台,研发运用新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陈旧的平台网站已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以及急需泛在学习知识的速度,复杂繁冗的多平台反而会对师生交流增设障碍,架构建设“大一统”的新平台成为师生的迫切愿望与诉求。校园网是为学习者和教师架设的沟通桥梁,拉近师生空间上虚拟存在的距离。将现有的说教性比较强的平台,逐步向涵盖选课、学习、考试、校园生活、通知等功能的平台建设,通过研发运用新技术增加师生使用平台的黏性程度,使手机、QQ、微信等主要沟通手段逐渐向辅助沟通手段过渡,一站式平台便于提高师生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
(三)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制度不仅能在显性层面上约束、规范学校各项事业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行为,而且,是学校整体文化和办学理念与目标的集中体现[9]。有研究表明,制度性强的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尊重学校里的非正式规章制度,教师能够长时期保持饱满的工作情绪,学生也有一种与同学和老师强烈融入的感觉[10]。电大在社会服务职能方面逐步移向社会的中心,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紧密相连,就更要通过“对外窗口”宣传自己,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的服务和帮助。
(四)聚焦文化创建的全程管理
加强对文化创建的过程管理是提升品牌文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后传承和积淀的过程,将校园文化创建的记载情况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方面,做到全面、细致、规范,有始有终。还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内化和外延,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始终围绕“人”这个元素来创建的,具体就是说,内化就是要重视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升服务质量和品质,关注校园环境在文化创建中所发挥的作用,外延就是注重社会服务功能和品牌文化的创建。校园文化是被全体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是一个学校在功能定位中重点考虑的要素,校园文化必须要引领、规范,还要体现其科学性,既要从体制创新中摸索前进,又要在传承积淀中总结经验。
(五)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
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应做好规划,确定团队建设的各阶段目标,并做好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在团队人员的确定上,将具有专业技术、文案专长、美工等不同人员加以组合,建设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实现宣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六)满足学生日常学习服务需求
网络文化的建构是基于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和学习生活服务,发掘潜在文化需求,加强舆论导向的监控管理,以满足相应的文化需求。具体来讲,就是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加强参与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从选课报考到网上学习、从形考作业到终结性考试,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尤其在新生入学阶段对平台使用进行有效的培训,让学生有困难就找平台,增加平台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增强用户体验感和用户黏性程度,这就更应该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去。
(七)建立多元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建立多元并发的沟通渠道,有效及时获取各种反馈信息及舆论思想动态,有效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内各种新闻公告,让师生员工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让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学校各部门的办学理念及规章制度等方面信息,能够为全校师生员工在校园网上发表各种意见和建议提供便捷服务[11]。
四、对提升教学管理时效性的启示
(一)树立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传承积淀,推陈出新,打造精神文化。校训“和谐、开放、求实、创新”既显现出我们办学的一贯传统和前进方向,又指引出我们应秉承的工作作风和扎实根基。我们还要加强目标引导,从“厚重文化、特色办学、高质教育、积极引领”等方面加大投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逐步形成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二)打造高质、高效的教学文化
名师帮带,探求真知,打造教学文化。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名师帮扶带的原则,让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对一”地帮助新入职的教师熟悉开放教育,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新进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开放大学的学生多数是具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专业性较强但缺少系统知识的学习,极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打造高质、高效的教学文化。
(三)建立制度文化
公平公正,有章可循,打造制度文化。逐步建立完善校园制度,依靠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环境,践行人文办学思想理念。从维持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提升教师和学科的发展制度、课堂教学的管理制度到教学常规管理的评价制度,强调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于调动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起到了强大的牵拉效果。制度会创造公平,应逐步实现由“人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转变。
(四)倡导关爱文化
以人为本,体贴入微,打造关爱文化。关爱教师,关爱学生,就是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倡导“快乐工作,认真生活”的理念,既要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师生积极参与,降压减负,又要关注师生平时的诉求,促进师生的专业发展,落实人文办学思想,使师生富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五)形成落实文化
监督检查,守土有责,打造落实文化。上下沟通、专注服务、方向引领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形成良好的监督检查制度,使监督和检查无处不在,狠抓落实、强化执行力。工作落实,是各项事务有效完成的基础。继续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督促执行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安身健.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87-89.
[2]刘玉梅.从提升软实力的高度加强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导刊,2010,(10):55-57.
[3]郑义寅.“软实力”建设:当代大学发展攻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53-157.
[4]叶松涛.促进教育软实力的发展加快河西教育现代化进程: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局长刘国胜访谈录[J].天津教育,2005,(5):9-11.
[5]李洁,杜宇.大学软实力:大学发展的另一维度[J].辽宁教育研究,2007,(7):30-32.
[6]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48-54.
[7]魏宏聚.论大学软实力的内涵、特征及其生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31-135.
[8]申小蓉,张翼.对高校软实力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6):209-211.
[9]李运庆.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实现途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58-62.
[10]罗伯特·W·麦克米金.教育发展的激励理论[M].武向荣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
篇9
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如何运用手中的权力带领教师完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教育任务呢?面对千头万绪的学校管理,我认为,学校校长要在弄明白学校管理真谛的基础上,通过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实施,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人尽其才、人尽其力、人尽其心。
一、抓准主题,营造宽严有度、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
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对人力管理的合理组合,还是对财力、物力的有效利用,最终的目标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也就是说,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得人心者,无往而不胜。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管理水平的体现不在于几个规范、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抑或上级硬性任务的完成。必要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都是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但过粗或过细都会压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这种强制性的行为约束和导向,治标不可少,但要达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高度和谐、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还必须治心为上。
为此,校长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改革水平和对事情的决断能力的同时,要以“人性化”理念管理学校。主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以德为本”。教师的言行、德行是其思想情绪的外在表现,其教学的积极性最终是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所决定的,因此,校长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德,使之成为治校之本。二是“依法办学”。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校长和教师都要依法依规行事,大到宪法、教育法、劳动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小到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都要严格遵守,直到养成遵纪守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学校管理要体现人性化
教师是一个有别于其他从业人员的特殊群体,精神需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针对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充分运用人性管理的思想进行管理,从而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首先要尊重和理解教职工。人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和主体,只有尊重人,才会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只有管好人,才能办好事。因此,对学校的教职工不论职务大小、学历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各异,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一视同仁。对教职工在工作上评价,要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切忌“一锤定音”,更不能厚此薄彼。在晋级、晋职、评优等方面要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肯定每一个成绩和特点,注重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同时,要转化教师角色,注重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教职工产生一种归宿感。学校可以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让教师派代表参加学校目标的制定,策划各种活动,对领导进行监督,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奖金、福利分配问题的决策。群体参与,既可以集思广益,又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形成相互推动的力量。此外,还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空间。当工作能力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条件,使教师的性格、能力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完善时,就有利于教师坚定自己的信心,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三、激励与约束机制要体现人性化
当代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未来成功的组织,将是“学习型组织”,即能够设法使本组织中各级人员全心投入学习的组织。作为承担传播人类先进文化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任务的教师,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吸取广博的知识,以便在教育战线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不断体现自身价值。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培养和使用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提高。
篇10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在这个充满丰收喜悦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对新学期生活的美好向往,又回到了温馨的校园,并聚集在这里,进行新学期庄严的开学典礼。本学期,我们迎来了*名朝气蓬勃的新同学和十位乐于奉献的新老师。在此,我代表学校对新同学和新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到港区一小这个大家庭。
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希望,经过暑假的休整之后,我们又满怀信心地站在新学期的起跑线上,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新学期,我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重安全,护生命
人的生命对于其它任何事情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可能重来。为此,我们务必要万分重视安全,上学的路上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玩耍、追逐。
我们学校的校园可以分为“学习区”和“运动区”,学习区就是“敬学楼”、“笃学楼”、“善思楼”这三幢教学楼,在这个区域,我们强调一个“静”字,教室里、连廊里“只走不跑”,空闲的时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运动区就是我们的塑胶运动场和篮排球场,在这个区域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起来,大课间活动、体育课、活动课,保证每天运动*小时。
在校时,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在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场所追逐打闹,严禁玩弄电器插座和开关等有危险的设备,严禁把有危险的玩具带到学校玩耍,严禁玩危险的游戏。
特别提醒:校园内,高年级的同学要爱护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主动帮助小同学,不能以大欺小。如果有同学在校园内外遭到别人的欺负,如问你要钱或是打你、骂你等现象的,要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讲文明,会创造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文明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学们,你们是我们民族的未来,你们要好好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力争在家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公民。希望我们的港小娃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都是礼仪的楷模,文明的使者!
*.懂节俭,促健康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希望同学们都来做勤俭节约的小标兵,在校园里同样要做到节水、节电、节能。学校供应的直饮水能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费;教室里的电灯、电扇随时关;平时和爸爸妈妈出门也尽量做到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希望全体同学按照老师提出的节俭、卫生、绿色环保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让健康与幸福同在,让安全与和谐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