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销售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那么如何创造销售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呢?销售主管在其中又应该起到哪些作用。在与同行的探讨与自己的实践中,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变个人英雄主义为团队英雄主义
尽管中国一直有“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但在竞争激烈的销售领域,还是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涌现,例如某人完成部门总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等等的事例,这个时候销售主管经常把这个人树成榜样,激励大家学习。但从销售团队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人的销售量突出,尽管和他的个人努力有关,也与很多客观因素有关,例如销售区域、个人外部关系等等。另外即使业务上有能力的差别,共同提高大家的能力也是必须的。
在一家上海的肿瘤产品销售公司,扬浦区的销售量一直居于第一位,占全上海的一半以上,这当然同该区销售人员的个人客户公关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上海治疗肿瘤的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这里。先天的环境造成了这里的销售量一直最大。如果此时便批评其他各区的销售人员不努力是不公平的。此时如何做好整个团队的协调工作就非常重要了,这就需要变个人英雄主义为团队英雄主义。
怎样才能将个人英雄主义转化成团队英雄主义呢?现实操作中我们一般采取这种做法:将个人的销售奖金同整个团队的任务完成状况挂钩。当整个团队的任务完成率不高的时候,个人的奖金也只能兑现一部分。关键的一点是让大家了解销售是整个团队的工作,必须每个人都努力才能将事情做好。只有当整个团队成为公司的主力,个人的空间才能有更好的发挥。
建立学习互助型团队
笔者为很多公司做营销诊断的时候,经常发现这类问题:有些公司根本不注重培训,只是让下面的员工去拼命销售产品。销售主管只会向下面的销售人员压任务,然后采取末尾淘汰制。这样的公司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压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根本不考虑学习和合作,甚至还在区域内互相打压。试问这样的销售团队核心竞争力何在?
还有一些公司,尽管也做一些培训,但都流于表现。销售出身的都知道,很多销售的技巧和常识都来自老员工的传、帮、带。如果没有这种经历,销售人员的成长就会很慢。在新老员工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片面开展销量定命运的政策,只会适得其反。就象让80公斤级的举重运动员去和52公斤级的举重运动员比赛一样,是比不出想要的结果的。
一个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应该是个学习互助型团队,团队成员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作为销售主管应该把这种精神贯彻成团队的主流。只有大家共同进步,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提高。
建立销售主管的个人向心力
作为一个团队,销售主管的个人向心力非常重要。一个有向心力的销售主管能把销售团队有效凝聚在一起,没有向心力也会让一个本来可以很出色的团队成为一团散沙。
虽然有句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但出色的销售主管不一定要什么都比部下强。优秀的销售主管大都是能发掘部下潜力并能让大家与之一起奋斗的。
在销售主管中有两个明显的误区,一是把自己当老大,什么都随着自己性子来。他们生怕失去自己的权威,不管哪方面都要压部下一头。这样的主管自然不会有什么向心力,只会让部下的心离自己越来越远,一旦有其他更好的工作,那么剩下的很可能是销售主管孤家寡人。另一种是什么事情都迁就部下,做一个老好人。自以为这样大家就会为自己卖命,殊不知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办法取而代之或者利用销售主管的包庇做一些违反公司规定的事,这时候,实际这些销售主管自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那么有向心力的销售主管是什么样的呢?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正直、赏罚分明的人;其次他要能带领团队创造更好的效益。另外他也要能体恤民情,真正把部下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销售主管的向心力,创造销售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篇2
现代物流企业是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联网等高科技手段,科学管理物流信息,将物流企业的各种业务流程集为一体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与传统物流企业相比,现代物流企业有着更先进的管理方法,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库存更少,准确率更高,将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了延伸和扩大,使物流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并引起了极大反响。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的核心资源为基础建立的,可支撑企业在市场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能力,也是一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以下特点:是现代物流企业所拥有的、明显优于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特殊能力;从长远来看,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维护客户的重要利益;能够使企业进入多种市场领域。
二、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分析
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特征以及现代物流企业自身的特点,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六种构成要素:
(一)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产品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作为服务业的一员,它的经营内容就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产品,这也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基本能力。如果无法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产品,企业就无法生存。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和改进其生产能力,并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务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生产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人力资源运营能力 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是构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它指的是企业人员的素质及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由于现代物流企业属于服务业,其主要工作就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而提供服务离不开人,提供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提供服务的人的素质及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等,再加上现代物流企业引入了高科技手段,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人员的工作。因此,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运营能力越高,其在市场上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是构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三)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其高素质管理人员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降低成本,加快速度,减少库存,提高准确率,将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了延伸和扩大,使物流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成正比,且关系密切。因此,管理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密切的构成要素。
(四)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归属于服务业,其服务能力的高低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颇大。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企业将逐渐失去所有顾客,最终导致企业的灭亡。只有不断根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改进服务方式,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做越强,不断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服务能力也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五)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 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现代物流企业只有不断研究客户需要的新技术,开发客户满意的新产品,才能永远在市场上拥有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能力,并能够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维护客户的重要利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要素。
(六)交易能力 交易能力指的是现代物流企业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和联系的一种能力。由于现代物流企业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经济组织,它们提供的这些服务都离不开企业与外部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和联系,其交易能力越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因此,提高企业的交易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交易能力也是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三、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六个构成要素都各自有评价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形成了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体系,见表1。
对表1中财务指标的解释如下:
第一,.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为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能力,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生产能力。
第二,劳动效率和相对劳动效率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其值越高说明利用情况越好,故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运营能力。
第三,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以及物流利润率水平的值可以说明物流企业的管理状况如何。社会贡献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使用其资产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社会积累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从其社会贡献总额中拿出多大比例用于上交国家财政的情况,物流利润率水平可以反映物流企业的市场支持力情况,其数值与物流企业的市场支持力状况成正比。
第四,评价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和服务渗透支持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通过服务渗入而引起的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状况。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可以反映物流企业的成本推动其销售增长的情况。由于企业产生成本支出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产品,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成本视为一种无谓的消耗,而应将其看作是一种能够推动销售增长的动力。对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就是降低那些不能推动销售增长的、过剩的成本。而由于服务性企业的特点,这类企业的服务成本相对于实体成本来说更能推动销售收入的增长,故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服务成本来增加销售收入。物流服务成本推动率的值越大,说明推动效果越好。服务渗透支持率反映的是物流企业中服务成本的增加所需要的销售利润支持的数量。
第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多少,以及企业今后发展能力的大小。因此,这三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价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
第六,每股收益、营业活动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值越高说明企业与外部其他经济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和联系的能力越强,可以评价物流企业的交易能力。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评价针对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属性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具有多个层次结构的特点,选出最适合它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本文运用AHP方法对国内著名的三家现代物流企业(具体名称省略)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财务评价,步骤如下:
(1)分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及其财务指标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从表1中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递阶的层次,第一层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层次,代号为R,称为目的层;第二层是“构成要素”层次,包括生产能力等六个要素,代号分别为S1~S6,称为准则层;第三层是“财务指标”层次,包括资产负债率等18个指标,代号依次为T1~T18,称为指标层。
(2)根据大量专家给出的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写出判断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并进行相容性检验,以剔除那些有问题的判断值。
第一,判断矩阵R-S,如表2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R=[0.117,0.057,0.208,0.117,0.25,
0.25]T
λmax=1/6*(6.009+6.314+6.198+6.009+6.078+6.078)=6.114
C.I.=0.023<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二,判断矩阵S1-Ti,如表3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1=[0.291,0.127,0.291,0.291]T
λmax=1/4*(4.309+3.291+4.309+4.309)=4.055
C.I.=0.018<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三,判断矩阵S2-Ti ,如表4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2=[0.75,0.25]T
λmax=1/2*(2+2)=2
C.I.=0<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四,判断矩阵S3-T i,如表5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3=[0.105,0.258,0.637]T
λmax=1/3*(3.036+3.04+3.04)=3.039
C.I.=0.02<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五,判断矩阵S4-Ti,如表6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4=[0.23,0.648,0.122]T
λmax=1/3*(3.002+3.004+3.005)=3.004
C.I.=0.002<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六,判断矩阵S5-Ti,如表7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5=[0.592,0.333,0.075]T
λmax=1/3*(3.015+3.016+3.012)=3.014
C.I.=0.007<0.1,相容性检验通过。
第七,判断矩阵S6-Ti,如表8所示:
该矩阵的相对重要度向量AS6=[0.149,0.066,0.785]T
λmax=1/3*(3.079+3.082+3.080)=3.08
C.I.=0.04<0.1,相容性检验通过。
(3)计算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总权重,见表9。
(4)分别计算出各备选方案的综合财务评价值,并对其进行排序,最后得出结论。
选出国内三家著名的现代物流企业(企业名称以甲、乙、丙代替),根据三家企业2009年的财务报告数据,计算出评价其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然后得出这三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财务评价,见表10:
通过表10中计算出来的层次分析综合财务评价数据可以看出,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强,其次是乙企业,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弱。由表9中可知,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权重最大(二者权重都为0.25),然后依次是管理能力(权重为0.208)、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者权重都为0.117),最后是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权重为0.057)。因此,丙企业应以提高权重最大的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为重点,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而表10中显示的数据表明,构成丙企业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周转率都是三家企业中最低的。因此,丙企业应采取措施使这些比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能力,同时兼顾其他要素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应洛:《企业管理系统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王增孝、高庆祥:《评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指标》,《中国农业会计》2003年第12期。
[3]刘云枫、崔敬东:《现代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第8期。
篇3
关键词:现代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把产品生产出来销售给目标顾客,进而实现盈利。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与目标顾客的沟通,无论是好是坏,还是有意无意,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都已形成了或好或坏或一般的印象。这个印象就是品牌的雏形。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则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
二、理解品牌、品牌经营及核心竞争力
第一,品牌。究竟什么是品牌呢?对品牌的定义有很多种,广告专家J.P.琼斯对品牌的界定是:品牌,指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的产品,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则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当你见到IBM你会联想到“大蓝”或蓝色巨人,见到Mcdonald会想起快乐。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的承诺。
第二,品牌经营。品牌经营是通过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品牌经营的核心思想是:品牌经营者通过其在品牌商誉、市场开发、销售渠道、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人力资源、信息控制等市场营销软件方面的优势,形成强大的附着力,将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外部资源纳入本企业资源的运作范围,从而使品牌经营者的市场扩张能力及竞争实力迅速提高。品牌经营是一种核心的信念,贯穿于整个企业之中,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要素。
第三,核心竞争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
三、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对核心竞争力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化的结果,是管理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其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而品牌经营也不仅仅是广告的运作,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核心技术的整体策划,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升品牌价值。
第一,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第二,从实质上看,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毋庸置疑,品牌经营需要企业综合实力作后盾,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企业综合实力是品牌这幢大楼的地基,核心竞争力就是其支柱。而良好的品牌反过来又作用于企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的品牌往往给消费者优质产品的印象,而品牌树立起来后,例如,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这种品牌的忠诚度。因此,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各个环节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四、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品牌经营的误区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品牌启蒙阶段、自创品牌阶段、品牌竞争阶段、品牌国际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一批如长虹、海尔等知名品牌。但总的来说,和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差距。
第一,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品牌的内涵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品牌以产品为物质基础,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有高质量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塑造出强势品牌,强势品牌还要求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共同充实,这就涉及到怎样去做品牌。而我国的许多企业,盲目地以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忽略了质量问题,结果红火了一阵就自然被淘汰了。其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说,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的直观感觉和联想的总和,是消费者想要解决某一方面需求时,就自然想到的解决方案,这就涉及到品牌的定位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对品牌推广形式偏颇而又单一,除了广告,还是广告。不少企业把品牌的知名度扩散、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只要“量”到了,其他什么都可以忽略。广告创意、媒介组合、公关行销等充满挑战与趣味,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质次价高。
第三,在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略长期发展。一方面,品牌的构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众传播心理学指出,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与消费心理磨合。这种文化或理念在消费心理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企业业绩佳、发展势头好时,往往掉以轻心,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与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填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五、依托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必须具备战略意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在打造企业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这对企业是根本性的,同时,要有品牌战略的制度安排。一个没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品牌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夯实信用基础,要找好着力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名牌意识。名牌是品牌的延伸,名牌是商战最有力的武器,名牌比一般品牌更有价值且有名牌效应。名牌具有高信任度、高附加值,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象征。企业要真正意识到品牌代表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商业信用,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最终要依赖核心竞争力来维持。
第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抓好产品质量管理。质量是品牌营造的根基,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是使顾客增强信任感和追随度的最直接原因,是品牌大厦得以稳定的根基。没有高品质,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第三,重点突破,合理创新,打造我国企业品牌。品牌的树立以核心竞争力为支柱,要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完成。核心竞争力反映在企业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环节。我国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各方面条件限制,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面出击,而应该集中自身优势,如完善的销售网络、对国情的深刻了解等,集中加大对优势环节的投入,以创新来保持与发展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品牌经营打好基础。创新是当今品牌争夺市场参与竞争、扩大生存空间的有力武器。任何品牌,无论有多久的历史、多么显赫的业绩、多响的名气,如果没有创新,不给产品或服务以新的功能,或赋予品牌新的内涵,企业及其品牌经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永远是喜新厌旧的,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从品质、功能、外观、款式、包装、服务等方面不断地充实品牌的内涵,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品牌才能长盛不衰。
第四,加强售后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服务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心的纽带。随着产品同质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缔造优质的品牌服务体系,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差异化品牌战略的重要武器。满意是消费者对特殊消费经验的情感反应,提升顾客服务水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对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使企业保持稳定的盈利增幅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品牌营造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菲力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1999(10).
3、吴添祖,邹钢.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11).
4、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企业 核心竞争力 品牌 企业文化 人才 销售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经过技能和知识的整合,构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文化、知识体系,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任何一个企业要保持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都必须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经营战略,并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战略进行战略管理,形成战略优势,从而在促使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的健康良性发展目标。
一、我国企业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缺乏品牌经营战略意识
21世纪,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在中国,绝大多数不同企业同类产品在质量、性能、成本方面会变得极为相近。一个企业要想成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仅靠高新的技术远远不够,还需具有特色的“软实力”――品牌效应。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通过它们的组合运用,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类销售者的产品及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所呈现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品牌效应”。然而,在当企业经营战略中,许多企业过分重视竞争者的目标、销售战略与业绩提升,往往在技术、设计、产品质量上大费周折,很少花时间、心思来让自己的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市场环境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其独特的特色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战略建设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到位,行动不足
许多企业管理者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没有制订完善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及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不全面等现象。
2、行动到位,创新不足
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的体现。目前,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推进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深层次的挖掘,照搬照抄大中型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思维、企业形象设计理念等等,建设出来的企业文化缺乏本企业鲜明的个性特色和风格,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和开发途径
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哲理尽管是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但却说出了一个道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才。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才流失、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集中体现在企业难以吸引、留住和合理运用优秀的员工。这主要是因企业人力资源缺乏战略培养和开发途径,在人才培养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人才开发途径上力度不足、途径单一。
(四)企业产品销售方式陈旧、销售渠道单一
企业的营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部分企业在在产品销售方式上营销观念陈旧,缺乏灵活有效销售方式的探讨,从而导致销售方式老套,营销队伍建设滞后,市场推广不力等等现象,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增加,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在销售渠道上狭窄、单一,缺乏对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仅限于市场和专营店,而这些渠道所接触的消费人群毕竟有限,在本身品牌价值没有体现,品牌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是很难吸引顾客,打开更广泛的销售市场。
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研究
(一)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品牌效应
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它包含着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商品和信誉,促进企业形象的塑造。其得以迅速发展即在于品牌使用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了品牌效应,即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扩大品牌传播度、提高品牌满意度、维护品牌忠诚度是医疗器械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取得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盲目的追赶潮流,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理性地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应包括如下几点: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外在动力,是企业广大员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价值追求。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战略和外部交易战略的结果,符合时代特色的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进退。因此,企业在管理制度上,应把部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理念,获得管理竞争优势。
(三)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方式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加强人才培训的重视,形成企业各部门员工广泛参与、积极进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企业人员队伍状况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培训目标,策划全面的培训内容、促进培训项目高效实施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培训整体方案中纳入公司发展和运营中需员工创造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培训项目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对专业业务变革的敏感性。着力培养一批沟通协调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创新水平高、善于沟通协调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创新企业销售方式,丰富销售渠道,打开更广泛的销售市场
1、创新促销方式
企业应打破传统产品促销方式,在收集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的基础上,打破各业务和管理单位之间资源、信息人的封闭状态,合理分配并及时共享信息资源。将促销模式由单兵作战转向整体协同运作方向转变,让促销员直接面对客户并对公司整体目标负责,形成公司和促销员在客户资源管理方面规范的协作体系与工作流程,提高促销效率。同时,为了实现促销活动的高效执行,企业终端销售代表需要定期拜访门店,并检查促销活动是否按照企业的标准执行。总决策层可以掌握全国即时的执行反馈情况,迅速作出相关决策。
2、合理利用网络营销平台
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主页,对产品的用途、性能和价格进行宣传并供消费者浏览,同时附上技术支持(technical support)人员的电子邮(Email),促进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取得联系,以一种快捷、方便、有效的途径去熟悉和掌握产品的功能、性能、使用方法、选购方法、保存方式以及维修处理等,进而促进产品形象、服务质量宣传渠道的拓宽,吸引着相对稳定的、忠诚的客户群。
3、开拓分销渠道
企业可进一步结合产品类型及组合做出更为精细的细分市场,并预测出市场容量市场潜力和目标市场大小,选择合适的分销商。然后,分销商们可以借助网络分销平台,更好地发展二级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广泛的扁平化渠道管理。从而拉直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迂回路线,缩小了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消费者在分销商处直接购买,大量的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扩大产品覆盖面,扩大消费者购买力。
三、结束语
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实施中,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企业品牌效应,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应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方式和开发渠道,积聚企业发展的人才优势;应创新企业销售方式,丰富销售渠道,打开更广泛的销售市场。从而实现从品牌、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以及销售等方向实施更有效的经营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涛,徐建平,吴忠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4(03)
[2]向荣.标准化和创新协调发展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标准化.2005(01)
[3]张亚东.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我见――读《中国企业怎样建立核心竞争力》有感[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3(08)
篇5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篇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营销策略;精细管理
钢材市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下行通道,由于受西方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量大幅减少,国内钢材产能明显大于需求,部分钢厂不得不限产以保证钢材市场的正常运行。在这种市场情况下,钢厂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如果要在市场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就要培养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客户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具体来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个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战略意义。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也必须不断动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表现是在竞争中长期立于优势之中,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一、加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
在营销工作中,要加强管理,包括库房管理、发运管理和业务管理等方面。通过准确的基础数据管理,可以精确分析出各项业务的症结所在,并加以修正;从库房管理和发运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有效降低销售费用,提高效益和工作效率;通过对业务管理的精细化,可以提高整个销售队伍的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信誉度。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在营销工作实施差异化战略,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在钢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就要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来立足竞争激烈的市场。产品差异化一种情况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上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从而形成独自的市场。对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来说,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在性能和质量上,在满足顾客基本需要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的是差异化战略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在于不断创新。宣钢的螺纹钢产品在基本性能上和同类企业的产品相同,但宣钢产品的负差等比较稳定,所以质量相对较好,很受市场青睐。所以在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更要保证稳定负差,使客户不愿意转向其他竞争对手。二是指开发新的产品品种,开发不同于建材类的产品品种,从而占领其他品种的市场份额。几年前,宣钢和同类企业的主要产品品种大同小异,都是以建筑用材为主,这样在建材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利润相对在降低。为了开辟新的市场,宣钢积极开发焊接用钢产品,并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使新产品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在新的市场领域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开发新产品,宣钢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效益来调整自己的品种规格,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要做到产品差异化,营销者就必须通过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用途、市场行情、需求者的具体需要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而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要和要求存在明显的差异。
为了有力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从市场差异化的角度出发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也很重要。宣钢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针对带钢、螺纹钢、线材等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政策,如在北方区域市场制定出厂价格;而对华东、华南等南方区域,由于海上运输周期长,为体现风险共担的原则,根据货物到港时的市场价格,制定港货价格,从而赢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树立宣钢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
三、加强构建营销网络的力度
营销网点是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前沿阵地,其主要功能是产品销售、市场调查、营销宣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
宣钢在多年的经销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营销网络,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要发挥集团销售整合的优势,使宣钢的营销网络融入集团大的营销网络中,使之更加坚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高效发挥企业整合的效益来获得核心竞争力
篇7
关键词:纺织业;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任何长期的、独特的、能够给顾客带来更大价值的、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能力。
在TPP新形势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纺织企业在纺织行业占领市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纺织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二、对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一)公司概况。上虞弘强彩色涤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研发为主的生产性纺织企业,专业生产差别化、功能性聚酯改性短纤维。具有较为完整的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成品服装(毛巾、围巾等)中小产量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设备体系。弘强公司在产品制造环节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配套水平,生产效率较高,产品质量水平好,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快速反应体系及服务。在中、高档差别化、功能性聚酯短纤维这一领域中,该公司是目前国内同类行业中,产品品种和规格最齐全,服务最完善,交货速度最快,新产品开发频率最高,质量最好和产品更贴近于市场的企业之一。
(二)弘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弘强公司是一家比较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公司已经建立了从纤维、纱线、织造、染整、面料、服装中小产量(包括打样)全产业链的技术和设备体系,并且拥有一支具有开拓精神的研发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形成了适应市场的一整套研发和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做精、做强和产业化终端服务的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十几年的纺织行业中,弘强公司有了比较高的知名度,并且有了一个高效的产业联盟:
在企业文化方面,弘强公司一直有着“在差别化涤纶短纤领域中做精、做细、做深、做强”的愿景,担当着“改变现状、提升品质、振兴民族品牌”的使命,保持着“开拓创新、严谨务实、敢为天下先、知不易为而为之”的开拓精神。另外,“诚信、细节决定品质”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弘强公司的竞争劣势。弘强公司在经营方面也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弘强公司对于几个合作商家过于依赖,导致了近几年来,经济效益形势有点缓慢降低。在目前中国纺织行业同质化的竞争中,由于蜂窝纤维价格过高,中国市场难以接受高价格的产品从而导致销售额有所下降。国内民营企业融资普遍困难,弘强公司也不例外。弘强公司的产品因为具有高科技性,成本高,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客户随时有流失的可能性。弘强公司缺乏的是更多的对外对内销售。随着现在订单的小批量、多品种的越来越多,公司对于交货时间也相对紧张。
(四)机遇。我国国内纺织服装消费稳步增长、市场日渐成熟。弘强公司是几家知名休闲运动品牌和奢侈品品牌的代工厂,随着几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订单也将有一定的提升。弘强公司也有很多的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的在提高,俗话说:衣食住行,衣往往都是排在最前面,所以人们服装消费一定会是对于面料服装的功能性方向的转向,弘强公司正赶上这时机,有决心、有能力帮助和配合广大客户和消费者共同研发出更具有市场前景与价值的新产品,并且设计了公司对产品研发的五个思路:1.建立产品研发的思想体系;2.寻求全产业链生产合作伙伴;3.树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理念4.细节、坚持;5.全方位了解客户,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五)挑战。同时,目前各国经济形势走低,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忧虑而采取的贸易和技术壁垒,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环境保护及产业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弘强公司的加工和配套成本势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弘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东南亚、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纺织服装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市场的竞争。
三、提升纺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未来纺织服装业趋势变化:服装用料以功能型面料为主。随着服装用料的改变,采用功能性面料来生产服装,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功能性面料具有多样的效用,包括保暖、防水、防热、吸湿排汗、除臭等。作为纺织服装企业同时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一切需求,有全球化的视野,在产品差异化上着墨、以智能化发展领跑行业,在注重环保的同时,保有工匠之心,将产品工艺推向极致。创新是生产力,纺织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不仅会开拓消费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产量,而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才真正具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具有创新和应变能力的的人才开发是关键。纺织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是创造有利机制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二是采用委托培养的方式大量培养企业中有前途的员工;三是积极寻求政府和高校支持,发展纺织高等教育和各种层次的纺织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实用性人才。
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产品品牌;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74-03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及特征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能力表现为整合一组资源从事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当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时,就形成了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院教授哈梅尔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其本质是企业通过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核心资源是指那些难以复制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包括有型资产和无形资产。例如,基础设施、知识产权、销售网络、品牌和信誉、客户信息等。拥有畅达的销售网络,过硬的品牌和信誉,丰富的客户信息,无疑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资源。而核心能力是技术能力、商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称。技术能力是在物质开采、加工转换、组合利用方面的能力,包括产品开发、工艺实现等,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尤其是对制造业更为重要。商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多样的促销手段,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管理能力是对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能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替代或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的企业几乎都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二、产品品牌内涵及建设品牌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都不可能只拥有单一的竞争能力,其竞争能力往往表现为复合型的聚合式的集群,但其中总有某一种竞争能力表现得特别显眼。那就是企业的产品品牌。名优品牌是企业多年培育积累的结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集中体现。
(一)产品品牌的内涵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强势品牌及品牌组合,而这种强势品牌往往与强大的产品创新和研发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这种产品成为一种历经多年而不衰的畅销产品。如德国奔驰汽车公司自1893年成立以来,奔驰汽车就以其无可匹敌的品牌和质量优势成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以其座位用料为例,羊毛要从新西兰进口,纺织时还要掺入中国的真丝以及印度的羊绒;皮革要选用德国南部地区的公牛皮,确定皮革供应点后又要求在饲养过程中防止出现外伤和寄生虫;座椅制成后还要用红外线照射器把皮椅上的皱褶熨平。耐克公司能够在制鞋业成为“领头羊”,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强大的品牌威力上。
什么是品牌呢?《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未见“品牌”一词,但是“品牌”已是被现代社会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商业术语。“品”即物品、品级和品质,指具有一定质量品级的商品;“牌”即牌子,也就是商品的牌子。“品牌”即企业为自己生产的具有一定质量品级的商品而专门设计的牌子。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感性的角度看,品牌是一个产品或一个企业在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形象,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承诺,表达了企业存在的理由,代表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目的。从品牌的定义可以得出品牌的特点:第一是具有排他性。品牌所表达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具有“锁定”效应,当消费者在同种产品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一种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他品牌的不认同。第二是品牌具有价值。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品牌价值高达838亿美元。第三是品牌具有丰富的内涵。不同于名称或标记外在所表现的那样,品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标志,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除了它本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些特点外,在这个品牌背后更有许多的附加价值,或者叫无形价值。这些无形的价值包括文化、生活方式,还有一些是历史遗产。这正是品牌吸引人的地方。第四是品牌的塑造需要一个过程。在美国创立一个品牌需要1亿美元左右,在中国最少需要5 000万元,时间至少需要三年以上。
品牌是一种产品乃至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产品和企业的标志。品牌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哲学理念的传递与顾客价值创造过程。对企业而言,它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力与获利能力。对消费者而言,它是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减少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与风险。因此,品牌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内在而持久的,品牌经营与品牌战略应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的企业未必要有品牌战略,但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没有品牌战略的企业。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品牌作为高品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品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建设企业产品品牌的必要性
企业产品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其载体,核心竞争力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产品品牌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并决定着企业价值的高低。产品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造和提升企业产品品牌能力的大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体现。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因而是一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产品品牌本身的价值。有资料表明,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现在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70%~8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掌握的品牌越多,谁就会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是企业所拥有和创造的产品品牌的强弱,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就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创造和形成品牌优势,以形成企业盈利的独特优势。
2.促使企业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实质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过去单纯考核企业的产量,现在考核的是企业的产量与质量的积指标。企业产品的“品牌”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有了“品牌”,企业的商品才有了具体目标,企业的品牌战略才落到实处。而一般的品牌只是一种识别不同企业和产品的标志而已,企业所拥有的这类品牌再多也不能体现其品牌的真正价值。品牌只有成长为名牌,才具有非名牌所不具备的无形资产价值。企业为了保住品牌,或为了更好地实行名牌战略,就不得不放弃过去的一味数量上扩张,而必须走上注重产品的质量、性能,走上技术集约化的道路。必须通过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并使新技术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
3.有助于形成产品差异,扩大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价值的势差。企业的品牌代表了企业的价值取向,向消费者传递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文化底蕴,也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性标志。在细分化的市场中,企业通过产品和品牌的个性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和特征;反过来,具有同质性的消费者群正是依据个性化的品牌来实现生理尤其是心理需求的。成功的品牌定位架起了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双方各取所需,当然最大的受惠方莫过于企业了。拥有自己的品牌,不仅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战略定位,而且传递给消费者不同的顾客价值,有助于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有利于强化顾客对产品的联想,增强其购买本企业产品的专注性。
4.企业产品品牌建设的发展,也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为了推出新产品以拓展市场和扩大利润增长空间,往往会采取充分开发和利用原有品牌资源的品牌扩张策略。而品牌扩张的成功反过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而提升了品牌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品牌建设给企业带来了信誉,一方面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建立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降低双方的交易费用,形成了顾客的心理产品差别;另一方面品牌还有聚集企业资产,起着盘活企业资产,整合企业经营的作用。因此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当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的挖掘、培养阶段,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设品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企业的各种要素的浓缩载体。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品牌经营的目的与归宿。企业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笔者认为,建设品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强化品牌意识,深化品牌的内涵。既然品牌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那么当企业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品牌也必须适应新的需要,品牌形象的创新和更新就成为品牌策划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品牌延伸是否成功与企业的实力及形象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产品质量与广大消费者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经营不规范仍普遍存在,公司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实力和形象,如对公司其他产品是否满意、质量是否可靠、是否信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延伸产品。“变革大师”佐治亚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戈连比耶夭斯基说过,“企业革新的关键在于价值观重塑”。因此,要打造企业的光环,就必须革新经营者的意识。
首先,要明确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根本转变――物质效用与形象效用并重,且形象效用起主导地位。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且包括产品形象为核心的一个集束产品与服务。企业必须通过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如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标识”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品牌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形象基础。
其次,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目的,进行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受时间、营销环境、消费者群体等发生改进的过程。企业要持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加强企业的物质文化建设,赢得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
篇9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的产生、采集、整合、反馈与决策都空前加速的时代。灵活性与快速反应主宰的商业战场上,企业如何才能实时感知消费者迅速变化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回应?信息科技带来的巨大冲击下,企业又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一体化大潮中竞争制胜?
现代企业在运营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正如同航空飞行在20世纪后半期喷气发动机技术问世以后所面对的飞行模式的彻底更新和变革一样——当时航空产业界提出了“在线飞行”的概念:从专业意义上理解,“在线飞行”意味着飞行员必须借助于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增强自己的飞行能力,对迅速变化着的外界信息实时做出反应。例如,飞机前端监视器显示或飞行员头盔面罩上映射的经过计算机系统辨别、挑选和加工过的环境数据,可以让飞行员适时掌握飞行的状况,对如不明障碍物或攻击目标及时采取反应;整合了机械、通信与信息技术的中央系统可以进一步帮助飞行员分析可能乃至合适的反应措施;而当飞行员发出指令后,计算机系统将接收、分解并转换为飞机的成百上千种操作以完成指令。
今天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也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将自身与企业结合为一个统一的飞行体——只有实现“在线飞行”的企业才能与外部动态环境相适应。管理者能良好地控制企业“飞行”的速度和路线,才有可能把握住市场的脉搏,竞争制胜。
“在线飞行”的企业为此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整合数据库、分析软件、专家系统和专业职能部门以及其它技术模块的企业管理模型——如同飞机的中央系统一样,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流程和决策模型来“驾驶”企业,及时了解业务信息并调整业务计划。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在线飞行模式的动力。对于一个努力实现全面电子化运营的企业来讲,“在线飞行”将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企业“在线飞行”中必须提升客户战略的应用深度。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企业为实现其 “在线飞行”的运营目标,迫切需要日臻成熟的电子化运营解决方案,包括管理技术和软硬件产品等等。企业希望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增进自身对于客户战略的认识和理解,能保障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很好地吸收、运用客户导向的理念,从中不仅能得到在客户忠诚度、满意度方面的提高,更能实现良好的利润收益,在迎接电子商务时代、实现经营全面电子化的进程中处于主动。
事实上,在国外,对企业的电子化运营解决方案的探索,伴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纷纷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从这个时期开始,信息技术和IT产业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MRPII/ERP等信息系统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企业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而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赢得客户长久的信任和支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空前提高,一些可以帮助企业从各个方面进行客户管理的技术和管理方案相继出现,如如自动销售系统和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等都被广泛地采用,前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销售定额、计算销售人员的提成、协调销售人员的活动、预测利润;后者则可以为客户提供800等电话服务,通过自助选择和交互式语音反馈,让用户可以与专业服务人员通话来寻求服务和咨询,同时能记录交谈数据等。再后来如市场营销管理、订单管理、电话销售管理、客户支持管理等各种独立的方案和功能模块不断出现,企业开始依托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资源规划,结合Internet平台和电话等手段接受用户订单和服务请求,进行前端销售管理,创建与相关业务的管理接口等。
在电子商务全面升温的时代,许多拥有庞大、复杂的客户群体的行业如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电信、家电、民航、运输、医疗保健、IT企业对整体性的电子化运营解决方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终于,一种包括了企业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要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整合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种可有效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功能模块,从理念到技术、从产品设计到应用,都被证明可以提升企业运营质量的全面电子化方案——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闪亮登场了。 CRM:闪亮登场,波澜正起
总体上讲,客户关系管理(CRM)在解答企业如何达成全面的自动化、电子化运营,以及如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两大问题上为现代企业提供了解决的方案和目标。
那么,什么是客户关系管理(CRM)?它的详尽内涵都包括什么?本文的观点是: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达到竞争致胜、快速成长的目的,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
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的客户研究,通过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的工作实践;
客户关系管理,也是企业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相关的全部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
对CRM定义分层内涵中的系统架构、应用体系和方法等,本专栏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深入的研究的探讨。
在世界范围内,CRM自1997年以来一直处于爆炸式的快速发展之中,其主要的应用领域集中在制造业、电信业、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业和零售业等行业,许多新兴的企业如亚马逊(Amazon)和思科(Cisco)等已率先成为CRM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也成为了管理软件厂商追逐的热点之一,以Oracle、Sieble、IBM等为代表的一批顶级IT企业都表现出对CRM前景坚定的信心,已开始在此领域部署解决方案。Oracle、Siebel等软件巨头业已视CRM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成为CRM应用中的主流厂商, Sybase、 People Soft (Vantive),Onyx等近年随网络经济迅猛发展起来的软件公司在利用互联网构建企业CRM方面表现也十分卓越。连传统IT产业的代表IBM公司也表示将为CRM的发展增砖添瓦,IBM公司全球产业部总经理Linda Sanford称:“IBM公司已经将CRM作为一个主要领域,它将为CRM提供专门的技术。”而众多的CRM渠道和咨询公司也在力争占领新市场的份额,5大咨询公司中安盛、德勤、普华永道都已开始提供CRM咨询,此外还迅速崛起了很多I-Consulting公司。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一潜在市场的服务收入将发展成其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人们普遍认为,CRM将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竞争力,在成熟市场中高效动作并获取稳定利润的法宝。来自国外的统计数据表明,CRM正成为一个新兴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据国际数据集团(IDC)对欧美300家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不管美国还是欧洲的企业都正在增加对CRM软件的预算,这300家企业1998年平均花费310万美元在CRM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上,计划每年的预算将平均提高8%。IDC还预期全球CRM市场将以每年40%的成长率,从1998年的19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10亿美元。在美国,尽管目前美国的CRM市场开发利用率目前尚不到25%,但它将以44%的年复合率迅猛发展,根据AMR Research的研究和预测,美国到2003年用于实施CRM的预算可能达到168亿美元,目前软件行业前五大CRM厂商会则占领40%的市场份额。最乐观的预测来自专门从事市场研究的METAGroup公司,其报告显示全球的CRM市场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全球CRM市场2004年的销售额将跃升至670亿美元。METAGroup还指出,未来企业在CRM上的投入将赶上并超过ERP,到2004年,分析、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将成为CRM市场中的生力军,其年增长率将达到惊人的82%。
当CRM日益成为国际软件市场新宠之际,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的CRM,其认知程度及受关注状况也正在加热过程中。可以预期,中国企业将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也将掀起新一轮的“CRM波澜”。 企业核心竞争力:CRM建设的发力点
CRM的出现,使企业真正能够全面观察其外部的客户资源,并使企业的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电子化,从而促使企业更关注其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建设CRM的发力点。
这是因为CRM的IT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中,将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也直接地影响到了企业竞争能力。CRM的出现体现了两个重要的管理趋势的转变。首先,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的转移。这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那就是随着各种现代生产管理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差别越来越难以区分,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通过产品差别来细分市场从而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次,CRM的出现还表明了企业管理的视角从“内视型”向“外视型”的转换。Internet 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下,企业之间几乎变成了面对面的竞争,企业仅依靠“内视型”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转换自己的视角“外向型”地整合自己的资源。
事实上,企业竞争优势的源自哪里?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又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是企业理论和战略研究迫切需要回答的命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理论和战略管理领域异军突起。当时美国一批企业战略研究人员提出,必须重新认识和分析企业的竞争能力,他们通过对许多大公司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密执安大学商学院的普拉哈拉教授和伦敦商学院的哈姆尔教授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很快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尽管最初关于这一理论的讨论都是定性的,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已经逐步走向定量化研究,发展成为一套比较成熟的企业竞争问题解决方法。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指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特有技术和创造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企业运行机制如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
进一步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内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不仅仅表现为企业拥有的关键技术、产品、设备或者企业的特有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上述技能与机制之间的有机融合。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如产品竞争力、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财务竞争力等的统领。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一些公司最大限度扩展其核心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为各种客户生产核心产品,使公司获得加强核心竞争力和扩展步伐需要的收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以Internet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问题。CRM理论与应用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将最直接地体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方面,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从对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关注,延伸到对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努力上。
换句话说,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是CRM方案和系统建设的发力点,将使企业拥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运用CRM系统建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公司内部智慧、知识的汇总,是凝聚现有业务的“塑胶”,更将成为企业发展新业务、开拓新领域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纵观今天世界上所有成功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或拥有优良的生产制造过程、或拥有卓越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最佳服务的能力、或拥有开发新产品的高度创造力、或拥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业务流程等等。比如,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己独特的、炉火纯青的发动机技术——这种技术推动本田公司研制开发出多种高功能、高效率、低耗油、低污染并具有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发动机产品,这就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从而使公司可以生产出一系列在不同领域都具有高度竞争能力的终极产品,包括本田轿车、本田跑车乃至本田割草机、本田发动机驱动的游艇等。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在新世纪内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瞩目。世纪之交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出现的,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代表,涉及全世界范围内的一轮又一轮的企业购并浪潮,究其根本原因,都在于谋求构建新的、更高层次的核心竞争力。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飞机制造业的“全球霸王”,其核心竞争力大大超过欧洲空中客车;美国金融业中花旗集团和旅行者公司的合并,给全球金融界产生了地震般的冲击波;美国的福特公司购并日本的第五大汽车公司马自达;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厂克莱斯特合并,更是加快了全球汽车行业的重组步伐等等。2000年全球最大的并购发生在英国沃达丰和德国曼内斯曼之间,并购金额达1850亿美元;其它如AOL与时代华纳,并购金额达1550亿美元;辉瑞制药与沃纳-兰伯特,并购金额达850亿美元;通用电气与霍尼韦尔,并购金额为450亿美元……所有这些跨国公司之所以在专业领域内展开一轮轮并购风潮,进行“强者恒强”的重新组合,由行业领域内的“领头羊”组成的行业“巨无霸”,主要是为了集合企业优势、抢占技术高地,从而让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拥有别人只能望其项背、更无法轻言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在CRM应用方案出现以后,也正是这些国际化的大公司,先行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着手开发和应用CRM系统,以确保其核心竞争力的持久领先。这也更加有力的印证了CRM对于建设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 CRM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客户关系管理(CRM)将不仅帮助企业在管理客户关系方面表现更佳,而且将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打造核心竞争力。因为在新经济时代,以往代表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规模、固定资本、销售渠道和人员队伍已不再是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决定因素。由于新竞争对手和新机遇不断涌现,企业必须创造出新的结构以适应变化需求。依赖于客户生存的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对待具有不同背景的客户,并借助相关系统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强对客户的吸引力。
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所有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方式,这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某些构成要素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发生变化。由于企业竞争的基础和竞争优势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信息时代使地理和环境不再具有以往决定性的意义,规模和权力也不再能确保市场份额——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减弱或消除了许多过去曾妨碍经济增长的障碍。企业与客户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彼此之间以及与各类信息之间的连接,这不仅使客户可以寻找到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最佳服务供应商,而且消除了现存市场上固有的进退壁垒。
一句话,企业在市场中获胜所需的要素组合,例如资源、人力、资本、信息等都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复制——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唯一特有优势,而其中企业全面掌握的客户信息、对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本身,在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地位就更加突出。
联想电脑公司总裁杨元庆在COMDEX CHINA 2000上做的题为《电子商务时代的IT产业》的演讲中,曾举过一个例子,非常形象地阐明了企业在Internet时代将进行核心竞争力全面调整的问题。他称自己曾在台湾拜访过一家传统做分销的公司——专门给那些做兼容机的小公司提供所需的零部件、主板、电源、软硬盘、显示器这样的外设,规模很大,有几千家遍布全岛的网点和仓库,每几十分钟就有一班货车从仓库出发到全岛各地。这个企业目前的电子商务规划是,正在建设信息系统、实现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并不断强调其仓储、配送、速度优势,因为有稳固的客户群,而且增加了网上订货、支付服务后,这些客户应更满意。杨同时举了一个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这家企业完全没有库房,但有很多关系很好的零部件供应商C1~Cn,而且他们之间的信息系统是互通的,也就是说用户的订单X进来后,经过其信息系统分解后,属于Ci的供货的部件,系统自动以订单形式分配进入Ci的信息系统,Ci按照供货要求备好货后(可能采取的是前例的生产方式),由公共的物流公司从C1、C2……的库房直接取齐订单X所需的全部部件后直接交付给用户。并且后者的更大特色是它提供一项增值服务,那就是它有一支庞大的测试队伍,对各种可能的零部件组合都进行过测试,并且通过Web方式,当用户在线订购这些部件后就能立即明确被告知合不合理、或兼不兼容,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技术测试等附加价值上,而不是象前一家企业那样只片面强调库存齐全、配送快速。杨问道:如果这样,那家简单理解电子商务——在原流程不变的情况下,仅是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将会面对怎样的挑战呢?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CRM如何充当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呢?
首先,企业通过CRM系统实施形成的统一的客户联系渠道和全面的客户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企业细心了解客户的需求、专注于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并通过在全企业内实施“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来强化这一关系,通过统一的客户联系渠道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这种种基于客户关系和客户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因素,都将在市场和效绩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优质的服务可以促使客户回头购买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企业整个业务也将从每位客户未来不断的采购中获益。
其次,CRM系统将为企业创造出先进的客户智能和决策支持能力,这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战略决策能力和总体的规划都将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CRM能够使企业跨越系统功能和不同的业务范围,把营销、销售、服务活动的执行、评估、调整等与相关的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客户收益等密切联系起来,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对客户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为企业商业决策提供分析和支持,这将从根本上总体保障企业投入足够而适当的资源建设其核心竞争力。
再次,CRM系统还将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提高。因为CRM在功能方面实现了销售、营销、服务、电子商务和呼叫中心等应用的集成,其目标是持续提高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先进化、自动化水平。CRM系统自身具有能动的持续进步的能力,将保证企业不断根据其资源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调整竞争战略、突出产品或技术优势,在拥有良好而稳定的长期客户关系的基础上获得不断的市场成功。这些能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相关构成要素将起到持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最后,CRM将创建企业基于互联网络的管理应用框架,使企业完全适应在电子商务时代的生存和发展。CRM将推动企业在Internet环境下的高速发展——企业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通过实施和应用CRM,才能具备在Internet环境下适应变化、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能力,这也是Internet和网络经济赋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的涵义。 CRM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功能焦点:客户价值、创造性和延展性
正因如此,未来企业实施CRM打造出的核心竞争力将与传统形式发生彻底的变化。以价值焦点的思维方式,结合企业未来目标、以及如何将之动态最大化的方法来分析CRM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应当说,CRM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功能焦点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
1,充分的客户价值
CRM体系下,富有战略价值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能够按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为其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也即能为客户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对他最重视的价值有重大贡献。这种充分的客户价值,将不仅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也会为它创造超过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高度的独创性
CRM体系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更为企业独自拥有,成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的能力。此外,CRM还将提高企业专长独创性的持久程度,强化企业专有能力存在的基础。通过CRM内化于整个企业组织体系中、建立在系统学习的经验积累之上的企业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个别技术骨干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基础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创性。
3,多元的延展性
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竞争力的相关产品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CRM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可以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和扩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延展性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如果缺乏延伸和扩展功能,企业就不能获取领先地位,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市场,而是一系列的行业市场和商机。
篇10
[关键词] 企业 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经营战略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是世界知名维生素C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维生素C系列产品在药品、食品添加剂及饲料添加剂各行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用途,应用广泛。目前,公司维生素C系列产品90%出口,占据全球2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数额也在急剧上升,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合理应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20多年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多元化经营的不断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并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
1 企业核心竞争力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解释为企业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这里提到的先进技术不单是指科学技术,它既包括科学技术,又包括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发明独特营销手段和运用独特管理方式等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以一定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同行业、同层次的企业进行互相比较,才具有其意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在资源利用、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市场开拓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其特点是:具有独特性、领先性和持久性,同时具备自身的业务拓展能力和为客户实现价值的能力。总之,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没有或不及的,能够为企业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为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能满足经济和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1.2 本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创立于1990年,目前已拥有一支战略眼光远、决策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协作精神好的优秀管理团队。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为每位员工提供充分拓展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并激发了全体员工尤其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学知识、学技能、比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推进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打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江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独特性:主要表现为有独特的企业文化、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开拓优势、以及在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化工工艺、微生物发酵、动力设备、化验分析、电气仪表、质量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拥有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丰富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才,这些都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恒久活力的重要发展基础。
领先性:主要表现为观念的领先,即指企业人才储备充足,如技术工人资源丰富,不仅有700多人的专业技术人员、30多名高级工程师、10多名MBA学位的高级管理者,还有一支训练有素、技能娴熟、能够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需要的工人队伍;技术的领先,即指企业在生产领域、尤其是在微生物发酵、膜分离等专业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了先进的技术优势;市场的领先,即指企业已经建立了覆盖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国际销售网络和国内销售网络,并与国际上一些大客户建立了旨在双赢的长期战略合作经营关系。
持久性:主要表现为企业在2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无论在产品出口还是在设备引进等方面,经常与国外一些大企业发生商务往来,还与国际知名医药巨头就合作事宜进行过深层次谈判,积累了丰富的与国际企业交往洽谈和合作的经验,因此企业具有长期与国际合作的优势。
2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
2.1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义
企业多元化经营是由著名的产品战略大师安索夫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指企业为了创造效益、保持持久竞争力而在多个相关和不相关的产品领域进行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或对其业务进行重新组合、选择及管理的行为。多元化经营战略之所以被众多企业采纳,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多元化经营能将不同的经营业务的相关活动合并在一起,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多元化经营能分散风险,企业可以把一个业务单元的闲置资金转移到其他业务单元;第三,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和优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获得规模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经营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化经营在我国企业界非常流行,然而我国企业对于多元化经营的理解和运用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使部分企业在多元化经营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急功近利、扩张过度、只求规模、不重协调等,只是简单地套用西方国家的投资组合,而忽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导致原来的优势被削弱、甚至消失,而新的核心竞争力又没有形成,以至于使国内部分企业走上了覆灭的道路。
2.2 本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经历
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从1990年成立以来,应该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1990年~1998年,主要是通过Vc专业化经营,依靠规模效益、成本优势、技经指标优势以及产品从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稳定客户关系的依托,不管市场如何发展演变,一方面在Vc专业化经营上挖掘潜力,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在开发新品种和发展上加大力度,为实施多元化经营打下基础。
第二,1998年~2007年,主要是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在Vc专业化经营已经确立优势和领先地位的同时,积极发展成药、保健品,逐步使三大类产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企业建成一个集原料药、成药、保健品为一体的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综合性现代化制药企业。
第三,2008年~至今,主要是修正多元化经营发展方向,为企业上市做好充分准备,主要是去除成药业务的发展,新增动物营养素业务的发展,重新确立原料药、人用保健品及动物用保健品(含饲料)三大类产品业务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围绕市场、技术切入、进中求稳,在泰州地区与其他医药企业采取错位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在大宗原料药方面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3 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战略之间的有机结合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战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键是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具大的作用。
3.1 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根本依托,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产物,并具有独特性、领先性和持久性等特征。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应是其核心竞争力的运用、延伸和发挥。因此,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必须充分考虑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企业核心技术、采购战略、营销能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向相关领域渗透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等,并研究判断其机会的大小和风险的高低。许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能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一定的成功。
以海尔集团的发展为例,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1984年仅从事电冰箱的生产和销售,到目前为此,海尔集团主要产品就有电冰箱、电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彩电、小家电、电脑、手机、整体厨房和卫生间等几十个门类,上万个规格品种。在海尔集团的成长过程中,多元化经营是其重要的成长方式,而且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堪称中国多元化经营战略成功的典范,其成功主要在于,第一、根据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控制多元化经营的节奏,海尔集团坚持了7年的专业化经营,在管理、品牌、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较具优势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这些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从1992年开始进入冰柜和空调行业、1995年进入洗衣机行业、1997年进入黑色家电行业,生产彩电、VCD、传真机、电话等产品;第二、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正是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1992年进入的冰柜和空调行业,与1992年以前经营的电冰箱行业存在高度的相关性;1995年进入的洗衣机行业,与以前的制冷家电行业存在较高的相关性;1997年进入的黑色家电行业,与以前经营的白色家电行业存在中度的相关性。
总之,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推进方式应该在核心竞争力支撑下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并在原有的业务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竞争优势,在进入新的相关领域时就可以逐渐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融合到新的相关业务中去。因此,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实施多元化经营才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也就是说,要先将企业的主业务做强、做大,在此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了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进入其他相关领域。
3.2 实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培养和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它具有大量的资金、开发新产品或新市场的潜力。若其生产和经营仅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这便是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适度、适时地推进多元化战略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的做法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条缓慢的途径;而现代的做法是通过企业重组,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促进有效整合外部资源而采取的更为复杂的管理行为。虽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能力,具有不可交易性且不能直接购买而获得,但可通过兼并、联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这种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或者是与之融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逐渐获得核心竞争力,这是通过多元化经营战略而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以日本三菱集团的发展为例,该集团是日本最大的多元化经营集团之一,它包括了三菱汽车、三菱电器等28家核心企业。它独有的“相互持股、独立运作”的集团运作模式,使三菱集团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其中不少还具有行业竞争优势。1999年三菱集团联合销售额为1178亿美元,列全球500强企业第7名。三菱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有效地对企业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提升、补充和升级。
总之,从培养和维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并不能一概而论,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因此,通过有效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将企业的所有业务做强、做大,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竞争的优势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企业如果盲目追求非相关性强的多元化经营,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企业的战线拉得越长,力量就越分散,控制力也就越弱;但也有人提出,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强而不利于分散经营的风险,因为同类行业或产品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辩证分析。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将成为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为此,企业应当注意把握一定的时机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同时,应建立学习型企业,以实现持续不断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再反过来强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怎么说,只有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经营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分散企业的风险、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勤. 多元化经营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4(11): 67-68.
[2] .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战略的调整[J]. 商业经济,2004(1): 72-73.
[3] 陈明, 余来文. 多元化战略成败的关键因素[J]. 化工管理,2005(10): 39-40.
[4] 王铁栋. 论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6): 74-77.
- 上一篇:城市防护绿地管理办法
- 下一篇:电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