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张淑梅(1968-),女,山东莱州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2-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大交通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项目编号:交教研1202-83)、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大交通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X1128)、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R1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83-02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2009年11月12日,中科院、江苏省政府在江苏省无锡市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并初步形成以无锡市为核心,南京、苏州为支撑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有政府的大力支持,科研单位、运营商的大力推动,受需求和应用驱动,物联网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物联网的市场潜力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无穷的机会,这将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应顺应市场需要积极开办相关专业,培养物联网产业专业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到通信、传感、计算机网络以及RFID、嵌入式系统等多方面技术。高职院校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何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物联网应用方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物联网应用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是构建合理课程体系的前提。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否一致,是检验高职教育能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指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是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高职教育的目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二是行业背景与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是要适应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本地区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社会需求下的能力构成,这需要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四是行业专家意见。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围绕整个产业链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四大领域。通过对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怡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万博信息技术公司、上海亿道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物联网产业链的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物联网企业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主要为: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物联网软件程序员、物联网软件测试员、网络维护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人员等。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要求,对江苏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物联网产业人才进行需求分析、企业调研、专家研讨,明确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产业链的系统集成、运营服务领域,归纳出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物联网工程项目技术员、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等3个核心职业岗位,以及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方向)培养目标为:本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产业,针对物联网在智能交通、平安家居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嵌入式软件开发以及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物联网应用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课程体系就需要重构。为了使人才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设计思想。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设计,一个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及素质能力的设计,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交叉使用,形成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要将实验、实训、仿真实训到最后的顶岗实习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系统化设计,这就要求加大实践课程的占比,教材也要随之配套建设。
1.构建“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体系构建采用“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型。所谓的“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产业行业企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依据就业岗位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核心能力,按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个依次递进的模块构建课程体系。
依据专业调研结果,明确了专业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对应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物联网项目方案拟定;物联网工程施工管理及实施;物联网设备配置与调试;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设备营销、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需具备以下职业核心能力:具备物联网组网方案拟定、物联网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能力;具备熟练配置和使用网络设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物联网管理与维护、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能力;具备熟练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编程工具、网页设计软件完成物联网应用软件设计、调试和维护的能力;具备从事网络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精神。
在分析本专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项目为主导,按“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基本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五个相对衔接、交替上升的模块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规律,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基本素质模块。这一模块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模块主要开设“德育基础”、“政治思想概论”、“军事理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用英语”、“高等数学”、“体育”、“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同时还开设“艺术鉴赏”、“美术鉴赏”、“音乐欣赏”等公共艺术课程。
(2)职业基本能力模块。职业基本能力模块涵盖该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技术和素养,为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服务。该模块主要开设“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初级程序设计(C#)”、“网页设计与制作”、“工程制图”等课程。
(3)职业核心能力模块。本模块突出“一专”,针对主要就业岗位方向。所有课程均安排一周到二周单项技能实训,该模块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同时引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程教学。这一模块主要开设“物联网组网技术”、“Linux操作系统”、“物联网综合布线”、“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企业网站开发”等课程。
(4)职业拓展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对应“多能”,体现学生今后就业方向拓展,职业迁移能力。这一模块主要开设“C++程序设计”、“图像处理”、“GIF与GPS技术应用”等专业选修课作为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可以在此模块中调整不需要的培养方向或培养内容。
(5)职业综合能力模块。本模块主要体现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技术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模块包括课程整周单项技能实训、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考证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做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融通,顶岗实习与校外学习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结合,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教学,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理念。
基于各个学院的特色,将课程体系构建与特定人才培养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
任何课程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和素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项目模仿法、小组学习法等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均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
3.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并编写项目化教材
教材是课程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载体,通过开发和使用好的教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的目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优秀教材。因此,建设在课程体系的同时,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在教材内容上,既突出理论体系创新,又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新兴的技术,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未来必将得到极大的应用和扩展,然而高职院校要开办一个新专业,必须要进行谨慎的调研和论证,需要进行完善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设计,配备相应的师资和教学设备。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谨慎理性思考后选择了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嵌入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课程,使专业建设跟上技能进步的脚步,提升了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
参考文献:
[1]张淑梅.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27).
[2]朱群梅.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3]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篇2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对口就业率低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其就业的方向主要有: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笔者在从事中职生就业工作中发现,很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只有25.5%的学生能够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部分学生即使能找到与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的工作,所从事的也是一些比较初级的基础工作,对技术要求较低,比如网络营销、网络管理员等。
2.工资待遇较低
根据对相关数据的统计,笔者发现中职生的实习期工资基本在400~800元之间,工资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技术能力较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难以达到企业的标准,因此很多学生只能拿到最低的工资。同样,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中职生与大专、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不仅工资待遇低,而且工作条件差、工作强度更大,其主要原因也是中职生发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低,整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3.就业稳定性不够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社会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加上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因此一旦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根据相关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只有55.48%。影响其跳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因为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不能吃苦、不服从领导管理所占的比例为45.38%,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工作的强度过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所占的比例为54.62%。可见,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两大最主要因素。
二、中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1.帮助学生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规划是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当中减少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指明正确的方向,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少走很多的弯路。但在帮助学生作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以及学生的爱好来制定,所制定的职业规划要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不外乎以下几种:网络设计与施工、网络营销、网络维护、网站建设等。学生应该要以自己未来主要想从事的工作为依据,有意识地加强自己该方向的专业知识。
2.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能力是一个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延伸,以专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综合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能力两大块。从上面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难以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待遇较低以及就业稳定性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快课程改革和加强校企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另外,一直以来,学校一般都过度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人文素质也是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提高中职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开设心理教育、影视欣赏、道德修养、音乐美术等类别的培训课程,以及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培训课程,或者定期组织观看电影电视,组织演讲、辩论,参与聆听讨论有关专家的讲座与报告等。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中职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中职学校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重要的支撑,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林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J].就业与保障, 2008(9).
篇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人为本;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而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各种弊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造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部分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没有考虑社会实际需要,因此,培养的人才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时都要进行社会调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上针对学生进行培养,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时间的不断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湖南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
一、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从2000年开始招生,于2006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自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等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3-5]增加技能训练。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市场需求后,我们将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个目标、三个层次”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是培养工程师,三个层次是“应用(培养网络管理员)、设计(培养网络工程师)、开发(培养网络编程工程师)”。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定位来制订。
IT人才市场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有不同层次。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差别,因此要求个性化培养。若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则引导他们以网络管理员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或编程能力较弱,则引导他们以网络工程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若学生学习或编程能力较强,则引导他们以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是富于个性的存在。不同的学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教师不能以一个标准去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获得个性化发展。对于在校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其认识自己的个性,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依据其个性和专业要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大一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为每个新生班安排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还聘请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做辅导员,并开设一系列的讲座,让他们尽早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准确定位职业目标,规划好职业生涯。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还要关注规划的实施,有时还需要调整、充实和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一年开设的是基础课: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电路等。大一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此,从大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63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90%的学生目标明确,而且制定了详细的分阶段计划。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自考本科的目标,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中级(网络工程师、程序设计师)目标,还有十多个学生制定了专升本的目标。
2.大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施职业目标
大二相对来讲比较紧张,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多,是学生实施职业目标关键的一年。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在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目标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目标奋斗。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认证考试。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是我国最有权威的职业考试,它由人事部和信息部共同组织,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参加网络管理员和程序员的考试,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三十多个学生参加了网络管理员的考试,有5人通过,同时有1人通过网络工程师的考试。有1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加CSTP的软件开发培训。
3.大三关注就业,逐步达到职业目标
大三相对来说比较轻松,课程不多,但面临就业,学生压力较大。因此,这段时间要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时,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向公司的前辈学习,使自己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能做到活学活用。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简历,举办个人简历竞赛。学生在简历竞赛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通过借鉴来制作自己满意的简历。学院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锻炼学生的面试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让他们多接触用人单位,积累面试经验;同时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针对社会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关注一些专业的就业网站,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针对就业要求和职业目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尽量适应社会的需求。
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指导他们做好复习计划,做好继续深造的准备工作,加强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复习。
大三所有的课程已修完,学生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时参加软件考试的中级比较好。
200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有二十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十多名学生获得通过,通过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较高的。网络2008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在90%以上。
几年来网络工程教研室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中一直不断探索,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和修改课程知识体系,取得了一些经验,学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提高。
转贴于
三、构建“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
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分为合格与方向两个模块。合格模块主要是指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方向模块主要是指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选修。
1.合格模块
公共基础课是指每个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政治思想教育、素质培养课程等;专业基础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主要有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专业必修课是指每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的课程,主要有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编程等课程。
2.方向模块
该模块的开设是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即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方向或自己的职业规划选修课程,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会在一起。主要课程有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编程、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课程。
“合格+方向”的知识体系可以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网络系统管理能力。通过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管理方面的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员的要求。
二是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通过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师的要求。
三是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通过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接入网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学习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能力,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师的要求。
四、设计分层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是以课程或单一知识点为中心来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各个实践教学活动相互独立,不能形成目标一致的整体。虽然开设了很多实验,然而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无从下手,不能融合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围绕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采用分层构建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每一层包含若干个实践教学模块,每个模块有具体的实践任务和目标,通过选择与组合,逐步提升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经典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可以横跨一个或多个模块,也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精心设计典型工程项目的实践教学,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接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为了达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我校设计了以下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分层的实验环境
我校构建了一个具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三个层次的实验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验条件。
2.阶梯式实习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安排大一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在大二的专业生产实习中,要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入相关企业,融入到实际的工作和学习,积累与专业相关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感性知识;在大三上学期的项目开发实习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准工程师”身份进行实习,参加相关项目的工作,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积累专业经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3.体验式生产实习
设定第四学期的暑假两个月时间为生产实习学期。在实习学期中,学生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了解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体验不同岗位的不同工作环境。
五、结束语
篇4
论文摘要: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培养出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踏入社会后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校环境和社会上的工作环境具有很大差别。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机制,合理利用企业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1、目前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我们所接触的环境中网络应用几乎无处不在,网络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不断增强。尤其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直接为我国提供了数十万的就业岗位,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网络基础技能人才的一度短缺。如果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将严重阻碍我国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家信息部门的预测,在未来几年中,我国对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百万。
我国的IT行业发展迅速,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比如和IT行业联系最密切的计算机专业,根据调查,目前IT行业的人才队伍严重匮乏,主要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布局,既缺乏高级的IT人才,包括高级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更缺乏能够承担网络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技能,就一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
2、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所学内容陈旧,和社会严重脱节,或者所学内容不符合企业需求,造成学生学无所用,没有一技之长。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加强网络专业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上非常落后,与社会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教学资源。
3、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的背景
我校作为省政府直接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希望走在课程改革与校企合作机制的前列。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同时和企业建立互惠的合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技术人才,而企业则负责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平台,率先开创学校与企业无缝接的教学体系。
锐捷网络是一家具有广泛用户基础和近千家设备销售和服务渠道的网络设备厂商,拥有成熟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愿意寻求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院校进行深度合作,把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共享,在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能够满足自身企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
4、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范围
为了加速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使其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精品专业,更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合,加强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岗位紧缺人才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深入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使工学合作、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能够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上,应该分别从职业道德、技能应用、职业素养等方面入手。经常开展综合实训并建立核心技术课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目的,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5、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内容
5.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合作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主要以培养网络基础技能型人才为主,对这类人才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很强,不需要掌握较为高端的网络技术,主要从事的网络施工类的工作。根据调查,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或者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人员,而这类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局域网组建”和“网络安全与维护”等技术。因此,为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学校要尽快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术课程。为了加强校企合作,笔者建议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打造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以下为培养的具体方案:
1)共同规划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专业核心课程。
建设以“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将“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2)共同完成 “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的编写。
完成精品课与核心课的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PPT课件开发;课程建设电子资料开发:电子教案、课程大纲、模拟试题等;课程建设视频开发。
3)师资队伍建设合作
合作目标:培养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使教师可以独立胜任《局域网组建与管理》、《企业网络安全与维护》、《构建中小型企业网实训》课程的授课任务;胜任讲授锐捷系列职业认证课程及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认证考试并获得证书。
5.2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把教师培养成既有教学工作经验又有课程开发能力的双师教师。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到学校授课,增强学校的教师队伍力量。同时也可以让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培训,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6、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平稳过渡到工作岗位,可以进一步加强学校和锐捷网络的合作,成立专门的“锐捷网络学院”,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批经过锐捷认证的优秀技能人才。锐捷网络具有稳定的人才交流平台,加入锐捷供需联盟后,不但能够降低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成本,增强就业机会,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品质一流的技能人才。
7、结束语
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和企业合作是一项双赢的新型教育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还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技能过硬、职业素养高的新型技能人才。因此,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一定能够促进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网络人才;课程设置
一、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在过去的5、6年中,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呈现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网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网络在向社会生活渗透的同时,也在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并且已经渗透到传统企业开发、生产、经营和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市场目前急需大量新型的网络人才。我们国家的网络人才的培养现状又是什么样呢?
据统计,市场对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高达12万,而实际拥有量不足5万,人才的极度短缺已经成为阻碍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国家信息部统计显示:今后5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万到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网络人才严重告急。另有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每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不足6万名计算机与信息类毕业生,而整个社会需要近100万的人员,输入远远小于供应,事实上,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之外,近几年快速发展的IT职业教育机构为社会输送了众多的人才。例如,著名的IT培训机构北人青鸟APTECH开设的BENET网络工程师培训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为社会培养了近5万名网络工程师。虽然培训在加强,但网络人才短缺的局面短时问内难以改变。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有计算机网络专业,那么能否在网络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大量的网络人才需求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初级或中等网络人才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更多的职位更欢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现状
以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现状为例,我校是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我校每年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150人左右,但就业情况令人担忧。据了解,我校的前几届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学生不到30%,计算机网络专业对口就业的人数比例则不足10%,有的学生到单位做的工作完全是与本专业脱离的。并不是社会上没有对口的就业岗位,而是很多岗位我们毕业生无法胜任。究其根源,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个重要原因。
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是:一年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软件三个专业的课程完全一样。到二年级时每个专业可以体现专业特色的选修课,到了三年级,才开始自己的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虽能体现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性特点,但是缺乏实用性。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覆盖面确很广,但全是皮毛,做不了实事,无任何就业优势。也许,我们担心我们的毕业生如果掌握的技能过于单一,会减少他们就业机会,而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根本无法藉专业技能获得择业机会。早在几年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共同发起“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在调研了我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后,提出了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三个专业方向:
1计算机软件:培养和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程,能够从事计算机初级编码或开发、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多媒体应用技术:培养熟悉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应用技术,能够进行平面图形制作、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影视资料编辑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培养熟悉相关网络配置和维护过程,能够胜任中小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的专业人员。
而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三个名称太大,缺少方向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半是多媒体应用的技术方向,很难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特色。这不是我们学校特有的,据了解,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关键
教师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能动因素和核心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操作演示正确无误,实践管理高效有序”。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以此为目标,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苦练教学基本功,争取个个成为“双师型”教。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能进修、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企业生产劳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克服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所面临的掌握新技术的瓶颈,加强计算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实习,了解和参与任务完成的全过程,增加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维护的任课教师应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参与组网与管网的实践。
四、硬件设施现代化是实现新课程设置效果的保障
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是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这些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需要,体现实验、实习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目前,大多中职院校都搭建有校园网,而且有专用的机房,电脑的数量基本可以满足需要,但是绝大多数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场室,在这里能够更好的完成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专业知识,提高网络系统工程技术能力。更有利于培养有知识、懂技术、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满足网络和通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急需,提高学生在IT和通讯行业的就业率。
总之,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决策者深思熟虑。因为它将关乎学生的人生前途,也影响学校的发展大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就是计算机功能的延伸,要想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必须掌握网络技术。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做出更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1-0168-03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中专(四川省电子工业技术学校)时期就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04年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第一批招生专业。第一届学生2006级招生62人,2011级招生153人,2012级学生达到217人。在校学生的规模和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专业、2011学年中央财政重点扶持专业。目前,该专业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包含联想企业学院、DCN神州数码定向班、普通计网班在内的多方向综合型专业。联想学院包括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LCSE、联想认证远程服务工程师LCRE、联想认证项目经理LCPE、联想服务器工程师四个方向(专业方向与班级设置见表1)。
我校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大奖,如2008年获得“锐捷杯”网络调试大赛四川省三等奖,200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技术竞赛全国特等奖,2010年获 “神码杯”网络设计大赛四川省一等奖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有专业均按照平台+方向的模式进行培养。平台分为基本素质平台和基础技术平台。(1)基本素质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素质拓展课程,具体课程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2)基础技术平台包括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课程。职业基础能力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沟通与礼仪》、《计算机专业英语》等;职业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课程包括《计算机维护与规范》、《综合布线实训》、《网络通信实训》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职业综合能力模块课程和职业专项能力训练模块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方向不同而不同。所有学生应首先学习基本素质平台课程,然后学习基础技术平台课程,最后根据专业方向上专业方向课程。
该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与企业的深入融合,无法体现校企合作,只是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理论性的分析,学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
合作企业与模式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目前主要与四大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分别是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神州数码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思科系统公司、北京中科红旗有限公司。
(一)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与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包括:组建订单班、师资培训、实训室建设、课程置换等多个方面。订单培养模式从2008年开始,每届只有一个订单班,订单班学生通过企业考核认证后由联想总部参照学生意愿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售后服务站。整个合作过程双方一直比较满意,不少学生已经成为技术主管、服务站站长,解决了联想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培养大量合格员工的需求。同时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品牌,解决了大量学生的高质量顶岗实习和就业问题。合作效果比较理想。因此,2010年开始扩大订单班级规模,2011年成立全国首家联想教育学院,现在计划每届组建4个校企合作订单班。
与联想(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校企合作还包括师资培养。在7年的合作过程中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了3个联想讲师和4个专班辅导员,使网络专业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实训室建设包括,新建了联想雪峰服务站、联想笔记本实训室,改建了微机组装实训室。使专业实训室具备企业元素,符合企业流程,这样培养的学生在企业才能真正站住脚并获得较好的发展。
(二)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09年开始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主要包括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课程置换,组建行业定向班。
实训室建设包括改建了网络通信实训室,新建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后期计划建设信息安全实训室。同时为网络教学团队培养了2名神州数码认证讲师,2名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面向网络行业组建定向班,该班主要由网络产品销售工程师、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商务助理这4种典型岗位按照3∶2∶1∶1比例组合而成。每届组建一个行业定向班,其中售前技术工程师、售后技术工程师是技术类岗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品牌及主要性能参数,能熟练配置常规网络设备,同时具备针对某个行业或企业设计网络架构方案的能力。网络设备销售工程师、商务助理是网络行业商务类岗位。这类岗位适合对技术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擅长,但喜欢与人沟通、崇尚自由、喜欢挑战的学生。该类合作模式也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了一批行业专业类人才,深得学生、家长、学院的认可。
(三)思科系统公司
与思科系统公司合作主要体现为课程置换。引入思科的企业课程来置换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交换技术》、《网络通信实训》等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思科公司的教学资源和题库。学生学习完成后就可以考取CCNA、CCNP证书。在实训室建设中,思科公司还为我院捐献了12万美元的网络设备,提升了我院网络设备综合实力。
(四)北京中科红旗有限公司
与中科公司合作主要体现为课程置换、实训室建设、师资培养三大方面。引入了企业的《Linux用户基础》、《Linux系统管理》、《Linux网络管理》三门课程。同时新建了Linux操作系统实训室。学生在学完Linux课程后可以考取红旗的RAP(红旗产品应用专家)、RCE(红旗Linux认证工程师)等证书。还为网络专业培养了5个Linux认证讲师。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参与了多次信息类专业研讨会。首先,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流程(见图1)。
在专业建设规划中,确定了继续加大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思科公司、神州数码公司、中科红旗等企业合作的力度,不断深化合作内涵,探索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共建课程、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和开展社会服务,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在课程中融入行业标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建网、用网、管网、营销”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寻找新型合作伙伴,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决策作用。
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依托联想、神州数码、中科红旗、华为、中兴、H3C等网络名企,根据企业真实工作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大力开展双证书教育,把联想服务工程师认证课程、中科红旗公司Linux认证课程、Cisco公司认证课程、华为公司认证课程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之中,以“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为主,创新完善“校企联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订单为主”人才培养模式(见图2)。计划组建的订单班、定向班如表2所示。
建设成果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取得一些成果。精品课程成果如表3所示;科研项目成果如表4所示。
结语
信息类专业与制造类专业有很大的差异,探索信息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笔者认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蓝本探索专业发展模式,“校企联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订单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1]王亿,徐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电子商务,2012(1).
[2]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3]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0).
[4]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10(5).
[5]邹晓春,李佑成.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6]刘一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1(14).
[7]黄海珍.高职订单式培养实行专项督导的理论探索[J].职教论坛,2008(11).
[8]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1
Computer Network Training Consistent with the Teaching
Xu Haiyan(Jiangy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of Jiangsu,Jiangyin214426,China)
Abstract:Vocational training and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 teaching from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needs staff,training can be taken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In this paper,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s in today's society needs,as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facing some problems,made a number of ways to improve.Maintain the building and personnel needs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ordinated long-term issues,we have to continue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s;Personnel training;Teaching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各种网络设备的不断完善,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的需求面广、量大,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掌握程度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这就迫切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在充分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时,以就业为导向,在探索中求发展,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社会需求受社会欢迎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性人才。
一、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及培养目标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素质课程,这是专业能力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二是专业能力性课程,这是基础素质性课程的延伸,是发展性课程的有力支撑,侧重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构建能力的培养。三是专业发展性课程,这是前两者的目标,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它直接面对就业岗位群体。
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动手能力强的网络建设者、维护者。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教育特点。高职教育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相互影响的双边互动过程。“教”要紧紧围绕着“学”来展开,为“学”服务,实现最大限度的“学”。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为己任,运用各种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充分了解了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及培养方向之后,我们来探析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二、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对策
(一)教学主体不突出。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计算机课程涉及到很多原理,听起来会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比较被动。加上很多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在实际的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15-20分钟的自主探索学习时间,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同时,将生活中的实例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让学生从思维辨别中感悟学习。并且我以思维训练为目的,提倡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他们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应注意劳逸适度,从感性形象入手,使学生感到“有味”。感到接受知识是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过程,从而使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易集中。
(二)教学设备较缺乏。《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计算机网络》如果不做实验就等于纸上谈兵,学生得不到相应的实验练习,很难形成实践能力。如局域网的配置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只提供与其他课程共用的普通计算机实验室,这样就导致了很多教师迫于条件的限制在安排实验时只是安排一些很简单的实验,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局域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调整,设备的配置等很多实验根本无法开展。
对于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配齐所需教学设施。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各种设施进行教学。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非常抽象,对此,利用PowerPoint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几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讲OSI体系结构中数据流动时,可动画演示具体的过程。利用PacketTraeer5模拟器模拟各种环境演示网络通信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复杂的理论,既充分利用各种设施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与用脱节。现在很多学生在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仅仅知道网络的七层模型和一些支离破碎的网络协议,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学完该课程之后连最基本IP地址的设置都不清楚,就更别谈网络设备的设置和进行网络管理了。
三、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网络教学愈显重要,同时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经验的积累,又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既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不同学科间先进的教学方法,又要重视对新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改进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实际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符合知识经济时展所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兴鹏.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09,2
[2]李涛.浅谈电子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篇8
关键词:就业导向;计算机;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4-0000-02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对于目前,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概述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即以职业、工作、岗位作为基本的依据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将来的就业包括职业、岗位等进行了衔接,来促进学生将来的就业。
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对于教学的要求可以说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就是要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技能作为教学目标,另外,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尽可能多增加一些现场的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其次,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作为教学的目标,建立一个科学的、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及理论性教学体系。还要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并按照实际的工作情境、工作过程以及任务进行教学,形成一种以工作为基础的训练项目与教学体系;再次,计算机网络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以及全面的素质作为教学方向,进而来对课程进行设计并且设置教学方案,将就业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就业率的要求就是与专业基本上对口。这样来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对于质量评价社会化。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以及原因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之一,但是这几年却出现了生源不足,以及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原因就是计算机专业将来的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很多学生甚至是没有出路。此外,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践能力严重匮乏,对于组装电脑、安装系统、故障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具备。一些学生尽管是已经拿到了计算机网络中级证书,但是仅仅是理论上的,对于宽带的连接以及安装自己不能完成,小型的局域网也不会搭建;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是打字速度很快,排版水平也不低,但是却不会使用打印机、传真机,因此对于一个机关的打字员工作也不能胜任。等等这些现象都太过普遍。
(二)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首先,对于实训的设施,学校投入的资金还不充分,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有待提高。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首先就应该投入资金,来配置实验以及实习的设备。但是,很多院校一般是为了节省资金,只是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对一些骨干的专业进行重点配置,包括一些实验以及实习设备,而对于非骨干专业就没有这样的条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专业的实训教学发展。另外,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队伍的总体力量薄弱,教师的动手能力也严重不足,这就对于指导学生的操作方面有着严重的制约,所以,专业师资的质量直接就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质量。
其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还比较单一,甚至是僵化。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知识来说,其更新的速度很快,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经常是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够将学科教学予以胜任,所以就可能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对教学方法予以研究,所以,在教学中,就一般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教师讲授学科知识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也或者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再跟着练习。但是,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出现教师只是简单的讲授而学生不接受的现象,这样就会造成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现象。
再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表现在,第一,考核的内容只是简单地依附于教材,只是对一些统一的、公共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行考核,内容比较单一,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与体现。第二,忽视了计算机教育的职业性,计算机专业的特色不能充分的突出,与现实的工作环境向脱离,没有与社会市场进行充分的接轨,学生的职业技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对于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
按照原有的教材进行一章一节的讲解,对于学生兴趣很难提升起来,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技能等问题,因此,学校应该进行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可以这样来实行,首先是在教研组中,由担任同一学科课程的教师进行共同的讨论,共同来完成;其次,就是让教师深入社会进行调查,让理论的学习与社会行业的需求向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之后能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例如说,在开发PS等教材时,就应该根据本地的工艺设计、封面设计、商标设计来进行,这样,学生将来在实习过程中就能够很快的适应,而不是根据教材或者是网上随便下载一个来利用;再有就是在课堂上,对于实践应该不断的予以完善,力求尽可能的做到项目与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更应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应该怎样更加科学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以及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说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其数据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在课题上进行理论讲授并不是很理想。所以,在对项目的设计以及制定的时候,就应该要更加要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是项目的完成过程。因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一些什么,而不是取决于教师做了些什么。应该将一些需要学生部分掌握的,但是不需要系统学习的一些内容融入进教学中,让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学生进行创造实践的过程。学习的活动应该与大问题或大人物予以结合,进而通过共同探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以及兴趣。要创建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一种真实的任务、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另外,教学的模式不应该仅仅是单一的教学形式,而应该是互动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综合型模式,采取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实现一种知识与能力并进,专业与就业统一的教学。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考核的方式:第一,项目成果测试的考核。第二,岗位实习测试的考核。
首先,在项目教学中,考核的方法应该是形式多样的,而不应该仅仅是要求一种统一的模式,不能一味的看重结果,对于学习的过程也要注重,在考核中,学生体验到了哪些,学习到了哪些,等等。对于考核的要求也不应该有具体的限制,应让他们自由的去发挥,进而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比如说,对于设计与制作网页这项的考核,首先,给他们一个网站的主题,让他们根据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对材料的搜集。来设计版面,完成网页的制作,而不能只是给他们限制时间,要求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完成,这样就有可能会限制到他们的思维。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考核他们的专业综合性的素养,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促进就业。
其次就是对于岗位的实习测试进行考核的方法。即让学生在企业中参加的考核,通过某个具体的岗位,来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看他是否具备了具体的岗位要求。比如说,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到具体的网络公司实习,参与具体的现场布线、调试网络、组网等等;对于图像的处理的教学,就可以让他们进入影楼或者是广告公司学习,相片如何处理,图像如何搭配等等。在学习结束以后,将由实习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的教师来共同的参与考核,看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的目标,对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样,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将来的就业率。
总结:基于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种就学模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人员应该致力于这种教学策略的探索,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效果,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毕四军.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看我省高校计算机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
[2]王宜怀,石明芳.浅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J].高等理科教育.2009.(02)
[3]孙艳妙.职教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J].机械职业教育.2007.(02)
[4]韩丽萍.毕业设计的变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9.(11)
[5]冯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引进与咨询.2010.(02)
篇9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网络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计算机操作是一门实用性技术,计算机网络用途之广泛,社会需求之迫切,都决定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机会中获得最大收益,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直面的课题。
一、接轨社会就业途径,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技术工人,这是中职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学当然要围绕这个基本培养目标展开。由于计算机网络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厂矿、企业、机关、群众机构,以及社会的各个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未来计算机技术要对社会工种进行全覆盖。社会上虽然计算机使用已经大众化,但真正能够懂得组网、管网和建网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这就为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必将异军突起,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企业走信息化经营之路也是大势所趋。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政务等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网络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针对社会需求确定教学措施,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才会有明确的改革发展方向。
二、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整合实践课程资源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有共性也有差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进行教学改革,要因地制宜,对教学实际进行充分评估,这样才能进行教学调整,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理论有一定深度,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能吃透理论,实践操作就会比较生疏,学习效果也要打折扣。如何突破难点,这是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不得不过的坎。
整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重新组合,把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归类成“网络搭建与管理”和“网站开发和维护”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学习,提高实践性,增强实用性。网络搭建与管理,主要针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维护、网络基础、网络系统操作、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进行学习,系统性、可操作性都得到明显加强。网站开发和维护主要是突出实践操作,就是针对理论实施操作,运用各项技能完成网络的组建和管理。特别是网站的维护技术水平要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获得提升。
三、借鉴成功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妙趣横生,因为专业性很强,学生常常是望而却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积极性,要适当引入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人的先进教法,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探索,这样才能找到适合的教法。
中职学生思想活跃,对计算机网络操作充满好奇,但由于专业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解不开的难题,学习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学要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提高针对性。像实物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虚拟实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目标教学法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好方法,将其发展式运用,效果更佳。其中运用情境设计教学法效果显著。笔者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实践题目:老师的博客首页没有个性,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特点帮老师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新网页。这个题目要求不多,但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要根据老师的特点设计网页,就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思维。因为是给老师设计网页,学生操作热情很高。结果真的让笔者很满意,很多学生的设计堪称佳作了,网页风格鲜明,儒雅清新温暖。
四、根据学生学力实际,开展分层教学辅导
中职学生基础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这个现实。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阶段班级中的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也没有养成。到中职后,由于学校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学生专业基础学习并不扎实,这也给专业实践操作造成很多困难。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学力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辅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任务设置时不妨将任务分为必做题、选做题,体现难度阶梯,或者专门为学优生设置难度较大的任务,以满足其要求上进的诉求。可以针对学生学力和兴趣对专业学习方向进行分化调整,就是将专业核心技能分为不同专门化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进行选择。像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安装、网页制作、网站维护、网络安全等,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主攻方向,“门门通不如一门精”。学生练就了过硬本领,就可为将来顺利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五、拓展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操作内容很广泛,从简单理论学习、验证到实践操作设计分析,最后是综合应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网络实践操作要遵守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才能获得扎实的学习效果。
首先是互联认知。网络拓扑结构、双纹线制作、Windows环境下常用网络命令、组建对等网、组建C/S网、多用户共享接入Internet等,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设备配置学习。交换机、路由器、VLAN划分、远程登录配置、Trunk口的运行、STP生成协议启用、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技术、交换机端口安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策略路由等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认知之后,就可以实际操作进行组建网络的实训练习。第三是服务器配置。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安装IIS配置FTP,Web服务器、基于活动目录的DNS服务器、Telne服务器、配置活动目录与用户管理、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在进行相关网络实训时,还要注意增加Linux操作系统,通过Linux操作系统获得各种网络服务。第四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网络黑客对网络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防火墙成为保护网站安全的忠诚卫士。对这部分实训内容,重点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操作练习。防火墙访问列表配置、NAT和端口转换配置、地址转换、策略认证配置、网络监听、防火墙数据备份与恢复等。第五是网站建设。要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一些技术要领,如网站规划设计、设计系统结构、数据库建设、注册与登录模块设计、后台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等。要做好网站建设,首先要做好数据库,有些学生很容易忽视数据库建设,而是注重编程的制作,结果发现数据库有缺陷,制约了网站建设的正常进行。因此,要遵循操作原则和操作程序,不能本末倒置。网站建设不仅包含技术,还涉及其他方面的一些素质培养,像分析、判断、审美、艺术、绘画等认识和相关理论,都需要进行综合考量。
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层出不穷,面对纷繁的改革经验。我们应该学会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如此,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能确定科学教学改革方案,赢得教学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冬芳.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探讨[J].创新教育,2011(9).
[2]沈勤丰.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2(66).
篇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136-02
1 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设
近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改革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学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水平稳步提高,将中等职业教育由学校拓展到社会和企业,由课堂延伸到生产、流通、服务等各行各业,使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实践的真实环境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零距离”对接。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素质养成,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需求,不断深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专业培养模式等将成为今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主要方向。
中职学校应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进行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法和建立以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全为重心的监控体系,由企业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中,采用理实一体的课程设置方式,鼓励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课程形式。并要求学生要取得有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使学生在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了校企合作,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通过“三个能力”的培养(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训练形成学生的基本能力,校内外的专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相符。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探索并总结出了“234”(2: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3:三项能力即基本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能力;4:四项保障(即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教师团队)的专业培养模式,并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与探索。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还不完善、不彻底,例如工学结合的教学效果还不明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相关教学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等,这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进行建设和完善。
2 专业课程的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注重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深入企业调研,吸纳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成“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素质拓展学习领域”三大模块,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理实一体化、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组建课程改革教师团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对各专业课程进行职业调研、课程分析和课程计划制定、课程改革,根据岗位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改革与岗位需求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整合和动态优化,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要求。
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中,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建成一批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职业经历、工作过程、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特色教材,采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与行业发展相结合以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在《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训教材,以精品课带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建成并完善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应主干课程形成一套自编的校本实训教材。形成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板,对《网络技术基础》、《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网》课程,从内容上、学时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上做了内容的整合,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授课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为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课程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包括内容的开放和技术的开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课程设计要留有必要的技术接口以备以后的技术升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标准,改革人才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内评”与“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评价。
3 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团队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学校应在“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与引进、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师资建设,通过校外考查、企业锻炼、行业培训等途径全方位实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挂职学习、参与教学研讨等方式,培养“双师型、行业专家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加强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领导,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类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继续贯彻老教师帮新教师的制度,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专家到我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
确立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每年寒、暑假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全体教师、班主任分别进行专业素养、师德师风、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等方面培训,注重实践培养,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用人单位参加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分期分批到兄弟学校对口支教等活动一个月 ,加强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培养。此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和教材、教参编写,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下企业实践,吸纳企业能工巧匠,“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4 专业教学条件的建设
根据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应建设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紧紧围绕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模仿真实工作环境。突出“工学结合”,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一批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建设、教学计划审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并协助毕业生就业。
校内实训室应包含计算机基本技能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图形图像处理实训室、音频视频实训室等,实训室中所有计算机均联互联网。同时,在软件配置方面应尽可能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安装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
中职学校应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成区域内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可以开展区域内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本地区岗前人员培训,再就业人员的上岗及转岗培训,为企业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服务。
5 招生就业保障措施
本专业定位于面向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部门和IT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熟悉网络技术相关国际通用标准,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相关实践技能,能从事企业网络构建、网络维护管理、网络技术支持以及网上信息的技能型人才,各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实行全员招生与推荐就业制度,始终把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就业带动招生,以招生促进就业,为此,应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以校领导挂帅,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牵头,计算机网络专业所属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的一套完整的就业服务体制。
2)制定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用人单位、毕业生二方组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方案,以此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3)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管理体系,做好学生就业后的服务及指导。及时向企业和毕业生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妥善解决。
4)搭建完善的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多场大、中型“双选会”,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
5)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引导毕业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课程、专刊、讲座,举办了毕业生就业教育动员会。还根据学生意愿,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帮助联系落实单位,使其顺利实现从学校到走入职场的转变。
6)不定期地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和指导,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情况,为学校来年的教学及指导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6 小结
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探讨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探索出一条该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并将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思路引入到专业群的建设中,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并将具有优势的硬件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的共同发展。这将对专业群的专业定位和新专业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师资队伍的业务将更加精湛、双师素质更加优良,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强大,也更加强化了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样,就能造就出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金普,徐鹏民,孙晓梅, 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8(7):25-28.
[2] 程立,张浩军,王晓松.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