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工艺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工艺的重要性

篇1

(1)直接关系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过渡期。动物疫病具有病原变异迅速、扩散快和危害面广等特点,传统的防疫机制早已无法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也直接制约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是消除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确保公众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2)有助于检验兽医体制改革的成效。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并将其作为兽医科研中的首要课题。我国实施兽医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严控口蹄疫、禽流感和非洲猪瘟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动物疫病的传播,尽量规避畜牧养殖中的疫病风险[1]。另外,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程度是对畜牧、兽医工作者履职能力的检阅,也能真实反映出体制改革的具体成效。

(3)关系到国家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实力。强化动物防疫,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进一步壮大我国国民经济的重点事业,搞好动物防疫工作,有效防控相关禽畜传染病是反映一个国家动保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正处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抓好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健全动物防疫机制,促进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际动物卫生法典》,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禽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制度,建立健全禽畜产品准入制度,以满足市场需要。严格贯彻落实我国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逐步完善无公害食品相关标准及生产方式。加强对畜牧养殖与加工企业的监管,让畜牧产品生产实现规范化。着重加强对产地环境、畜牧产品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和市场准入等环节的监管。加快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并抓好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工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质优的畜禽产品[2]。

(2)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动物防疫法》要求,各级财政必须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将资金向辖区内重点疫区倾斜。各级政府部门要对防疫经费的使用加强监管,确保经费不被挪用,及时足额将防疫经费发放到位,从而确保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及时配齐疫苗、药剂和器械等防控物资。加快乡镇(街道)站与村级兽医室建设,配备相应的设备及人员,提高对常规动物疫病的诊断水平。

(3)抓好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当前农村基层防疫工作人手紧、任务重、待遇偏低,导致不少防疫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大部分防疫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技能不强。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基层防疫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要适当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并定岗定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防疫专业人才,为基层防疫队伍输送新鲜血液。

(4)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计划免疫制度。要积极向广大养殖户与养殖企业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以及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常见动物疫病、疫苗及防控措施,引导广大养殖户主动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同时要推行计划免疫制度,向广大养殖户及养殖企业介绍计划免疫制度的范围和计划免疫的动物疫病等。对于非计划免疫的动物疫病做好防疫计划,防控该疫病的发生。要加大对畜禽产地检疫的监管力度,彻底解决重费轻检的倒挂问题。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净化市场检疫执法环境,严把屠宰、销售和检疫等环节,切实消除各种漏洞,杜绝带病禽畜与有害禽畜产品流入市场[3]。

3结语

篇2

[关键词]汽车;座椅;生产工艺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031-01

前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座椅的生产,也逐渐朝向高效益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汽车生产商,聘请专业的座椅生产企业,提供配套的生产方式,致力于生产优质的汽车座椅,满足质量、安全上的需求。汽车座椅生产工艺对专业性的要求非常高,确保座椅在出厂前达到合格的标准,保障汽车座椅在汽车中的使用质量,规避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汽车座椅生产的工艺流程

1、骨架生产

冲压工艺,汽车座椅的骨架,是由钢板组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构成,采用螺丝钉固定在汽车内的指定位置。冲压工艺主要是按照汽车座椅的骨架类型,保障各项材料达到复合的标准。

焊接工艺,其为汽车座椅生产中的主要连接方式,尤其是座椅的骨架连接。焊接工艺中的设备较为先进,为了保障座椅焊接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执行。

涂装工艺,是指汽车座椅骨架的涂装操作,选择自动粉末静电喷涂的方式,待粉末烘干后,才能进入到座椅的装配环节中。涂装工艺可以防止骨架表面脱漆,具有高水平的保护作用。

2、海绵体发泡

汽车座椅中的海绵体发泡工艺,主要是指靠背、坐垫两个部分,具体的工艺是:清理发泡模、喷分型剂、放置骨架和附件、机器人浇筑、合模、熟化加热、开模取件、机械碾压、剪切飞边、上悬链后熟化、进入装配工序[1]。海绵体发泡的过程中,使用自动化的发泡机,确保温度处于稳定的状态,一般不能超过220℃,压力控制在15MPa。海绵体发泡线,使用了2条椭圆的输送线,以此来提高浇筑的速度。

3、面罩生产

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面罩生产工艺体现在8个方面,分别是:上面料卷料、输入数控程序、拉布机自动开卷、叠层裁剪、缝单片、缝合面罩、检验和配套、装配工序。汽车座椅的面罩生产,直接与人体接触,其在工艺上要达到安全、舒适的标准,而且面料的选择和利用,也要注重质量。例如:汽车的车型不同,座椅生产中的面罩工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中需要提前将面罩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内,上面料卷料工艺,必须刷采取人工控制的方法,期间审核面料的质量,待面罩自动裁剪完成后,生产人员按照需求区分不同的面罩材料。目前,汽车面罩生产工艺中,引进了三维软装饰设计,利用先进的软件以及裁剪系统,设计三维的面罩样版,推行三维面罩设计的方式。

4、座椅装配

汽车座椅装配的生产工艺,首先是骨架上线,装夹滑轨、联座盆,同时将海绵体和面罩连接到靠背上,大概构成座椅的雏形;然后装设小地毯、底板和隔热板,完成后装配安全锁和靠背调节手柄;最后是检测安全带螺栓扭力,目测座椅的外观、滑轨和调节器的测试,解锁工装及靠背的调节手柄,完成包装,下线即可。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座椅生产的节拍是0.74min,按照座椅的型号,设计有差速的装配线[2]。例如:某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设置了6条生产装配线,5条30m的主线,1条30m的辅助线,配合汽车座椅的其他输送线路,该企业座椅生产工艺中的速度不能调整,主要是保障座椅装配工艺的时效性,降低座椅生产中的物料输送速度,适应大批量生产的环境。

5、座椅试验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汽车座椅在生产完成后,还要安排座椅试验,检查座椅的整体情况,同时抽查座椅的构成部件,设置考核的方式,评估汽车座椅的生产性能[3]。座椅试验的结果,需要准确的反馈给质检部门,控制座椅的生产质量。例举座椅试验中的典型项目,如:(1)振动试验;(2)强度试验;(3)荷载试验;(4)H点试验;(5)耐久性试验;(6)冲击试验等,由此确保汽车座椅出厂前的性能,保障座椅生产工艺的严谨性。

二、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分析

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技术,体现在三个方面,分析如:(1)真空成型技术,以汽车座椅的表皮为加工对象,加热非透气表皮,促使其达到真空的状态,维持座椅表皮的最佳性能,真空成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座椅表皮的延伸率,确保座椅达到规范的标准;(2)热压成型技术,其在汽车座椅的生产工艺中,不会发生硬化的问题,利用热压的方式,提供三维成型的条件,避免发泡的材料渗入到座椅的内部,维持汽车座椅的持久性,适应汽车座椅的使用环境;(3)浇结搪塑成型技术,该技术的对象是聚氯乙烯,利用浇结搪塑的技术方式,完善汽车座椅的生产工艺,其在汽车座椅的头枕表皮方面,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但是此项技术的成本高,还存在发展的空间。

三、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注意事项

分析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注意事项,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4]。第一,汽车座椅的生产工艺,需要强调人体工程学的重要性,考虑到人体舒适度的要求,座椅生产中,必须实行静态与动态的处理,满足人体生理的舒适要求,而且不能影响汽车座椅的生产流程或性能,做到性能与美观并存;第二,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协调性,各项工艺不能保持独立的生产状态,应该在协调的环境下完成生产,促使其也适应汽车的空间环境,创造舒适的座椅条件,表明汽车座椅生产的配合性;第三,汽车座椅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在汽车座椅生产中,深化支撑、保护的理念,实现强度与耐久性控制,生产工艺中,引进锁止机构,全面维护座椅生产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注意事项,目的是规范生产的流程,加强座椅生产安全控制的力度,规避生产工艺中潜在的风险,体现汽车座椅生产工艺的优质性,进而为汽车提供安全的座椅。

四、结束语

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必须遵循流程和技术要求,才能保障座椅生产的安全性,明确汽车座椅的质量和舒适度。根据汽车座椅生产工艺中的注意事项,规范整个生产的过程,完善座椅生产的同时,规范汽车座椅的生产方式,最主要的是优化生产环境,提高生产工艺的水平,以免引起质量问题或安全风险,加强汽车座椅生产工艺的控制力度。

参考文献

[1] 曹鹏.现代汽车座椅加工成型工之探讨[J].民营科技,2014,03:37.

[2] 阮兵,陈思.汽车座椅的生产工艺[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3,05:9-13.

篇3

1道路沥青标准的种类

现行的的国家道路沥青标准主要以针入度和粘度作为分类方法。1.1针入度分类。通过沥青在测试温度下的粘度把道路沥青的针入度表现出来,实际上体现的是沥青的稠度。针入度代表了沥青的强度,度数小沥青强度高,表现出的软化点越高,道路沥青的软化点就是外力作用在沥青上,它遇热后物理形态由固态转变成液态的温度,沥青遇热时的状态这是一个比较细微的改变,这也说明了沥青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软化点来变化的,这种分类方法更准确的应该被称为感性分类,通过该沥青的实际状态对其进行分类,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分类是不具有权威性的。1.2粘度。粘度,顾名思义就是沥青的粘黏程度,按照它的粘黏程度对其进行分类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与上一个方法相同,这一个分类方法主要也是看该沥青的状态标准,但是这也是特别草率的划分方法。对于我国来说,道路沥青标准的制定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公路和城市的道路影响着交通而交通行业又影响着我国的各项工作,影响着这一切的就是沥青标准,虽然我们对沥青标准没有自己的研究,划分沥青种类的方法也更多是靠感性的判断而不是靠理性的判断,并没有对沥青了解充分之后,根据相关的性质,对沥青进行划分,而是很草率的就某一个特征对沥青进行划分,这对于沥青生产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包括对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交通设计都是特别不利的。因此,我国的沥青标准需要在现有的标准上,根据对沥青的研究或是加深对沥青的研究之后进行标准的全面提高。

2道路沥青生产技术研究

2.1提升传统工艺。我国在道路的沥青生产上倒是有不少的历史经验,在进行沥青生产的途中,有特别多的生产方式可供进行选择,在生产工艺上面,我国的沥青生产工艺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此类的有减压蒸馏生产工艺,而这些生产工艺都是属于传统的沥青生产工艺,但随着现代科技化的发展科技技术逐步加深,我国的沥青生产工艺也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我国的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进行创新,得出新的生产工艺结论。新的生产工艺一旦被提出之后,不仅沥青的生产质量会逐步提升,而且我国的沥青生产资源也能够不断地被开发出来,这样可以提升我国的沥青生产总量。在实际进行传统工艺创新的时候,一定不能够把原有的传统工艺给抛下了。例如脱水和蒸馏这样的环节在传统工艺中是特定的,也是必须的,沥青生产必须要经过这样两个传统阶段才能够生产出来,想要保证产量,这两个步骤是必须的,如果进行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的时候,将这两项步骤给删除了,那么对于沥青生产来说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我国真正应该做的就是把脱水和蒸馏技术给提升上去,这样对于我国的沥青生产工艺来说,才是有利无害的。2.2复配技术。在对沥青生产技术的改进研究中,不少技术人员也发现一般稳定性能的沥青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需要二次加工的,这也是我国的某些企业在进行生产工艺创新的过程中主要着重的研究对象,对复配技术进行的研究在我国各大企业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某个企业在进行了无数次复配技术实验的情况下,提出了复配技术的审核申请,也得到了我国的各大研究组织的认可。该复配技术主要是对复合物和相容剂进行二次加工,保证我国生产的沥青可以保持稳定性,另外用该方法进行调配的沥青可以在每次生产的时候都保证质量,对于沥青生产企业来说这点很重要。该复配技术可以让这些企业进行生产的沥青都保持相同的性能,这样再进行生产的时候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运动,能够生产出相同质量的沥青,同时能够保证生产沥青的产量,这才是该技术得到推崇的原因,同时在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加入该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提升沥青生产的工作,沥青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于我国的公路和道路的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

3结语

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时候,也充分认识到了沥青生产的重要性,沥青生产对于我国的交通行业来说,有促进作用,虽然我国充分认识到了力气生产的重要性,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对沥青标准的认定其实没有太多的进步,这就让沥青生产发展有了更多的局限性,沥青的生产标准没有一个好的定义,在沥青生产的时候,各个企业都会因为沥青的分类不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这都是对沥青生产工作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因此我国除了要重视沥青的生产工作之外,还要对沥青生产工作进行改进,从技术层面上出发,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也能够很好的提升我国的综合水平。

作者:张东升 陈力 王煜 单位: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广阔.道路沥青固有与改善性能的耐久性对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2]冯振刚.紫外光吸收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3]王立志.道路沥青温度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化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化工是我国的支柱行业,而化工生产由于其特殊性,往往带有其他行业不具有的危险性,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任何一项设备的故障,或者个人工作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而目前国内对于化工安全生产仅仅只依靠环保部门和安监部门是不够的。化工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其生产的安全性是最基本的保障和前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基础,就没法让化工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现代化工生产的优势,努力实现化工生产的安全性能够持续运行。

2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企业危险物品较多,火灾危险性级别高

通常来说化工企业的生产加工和生产原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会引起爆炸,致使爆炸范围扩大,这对于化工企业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这种爆炸火灾事故不但会导致企业生产停滞,设备,甚至会危及到周边地区,给社会和人民带来财产甚至的人身的安全威胁。

2.2企业使用危险物品多,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发生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一些工艺使用一些产品导致有污染甚至有毒的排放物的产生在所难免,而这些污染物一旦排放到江河中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必须氯气、硫化氢、含磷的污水如果排放到江河中甚至会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另一些有毒化工原料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泄漏后,则会对大气和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引发大火、爆炸等更严重事故的发生。

3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分析

3.1搞好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管理开始

化工企业在正式运行之前,各部门应当对企业资质,各方面的运行条件进行审核与评估,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在化工企业建立之初就应当审核周边环境是否适合化工企业的建立,必须考虑到一旦发生事故是否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安全,对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粉尘厂房的设置必须与风向、安全距离进行严格的审核,以此确保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的源头管理落到实处。

3.2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

加强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尤其是针对消防的安全管理,不能只凭口头说说,或者宣传宣传了事,而应当建立一些安全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基本的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另外对于安全制度要分类建立,对于各类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必须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测定其安全性,以此为制定的安全防范对策提供基本依据;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只有这样,一旦事故发生,才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3.3采用先进工艺方法,减小火灾隐患的发生概率

化工行业不同与其他行业,其危险性是其他行业没法相比的,由于其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常常会因为小小的疏漏而引起火灾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在考虑经济利益长足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大企业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对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适当引进先进的工艺设备,实现生产工艺的智能化,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强化教育培训,做好事故预案

保证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人在其中扮演者最最重要的角色,因为人不仅是各种安全制度规则的约束者,同时也是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的执行者,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训,比如对员工的处置事故的能力进行培训,对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以此不断提高员工的事故预防和应急能力从而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4结语

篇5

关键词:水泥;质量检验;检验精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80-02

水泥生产工艺是连续性很强的过程。水泥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各种原料、燃料的破碎、配料、粉磨、锻烧、再粉磨以及包装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在水泥生产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每道工序的工艺质量指标的实现情况都会对最终产品出厂水泥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水泥企业在水泥生产中要十分重视对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把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水泥生产工艺的全部过程中去。只有这样,作为水泥生产企业才能有计划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水泥产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使水泥生产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必须科学地、系统地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使水泥生产中的每道工序都按照预定的工艺指标进行,使每道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这是保证水泥质量的基石。

1 水泥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的方法

水泥生产企业首先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质理管理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企业的工艺质量标准(或管理办法)和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并严格执行。现在各水泥企业都普遍绘制有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图和生产流程质量控制表。在这些图、表中实际上就给出了工艺质量检验的内容、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工艺技术指标等。其完善者可作为水泥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的参照依据。

严格按照制订的标准和办法中所要求的内容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工艺质量管理部门,以指导水泥生产的顺利进行。

而机械设备是为生产工艺服务的。一台良好的设备首先应千方百计地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制造、维修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水泥垫块机而言,一般应达到下列四方面的要求:(1)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如能达到指定的产量、质量、热耗指标等。(2)单位机重产量高,由此可减少设备的尺寸,做到“设备小,产量大”。(3)运转可称。便于操作控制,并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4)尽量简化结构。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便于安装、维修。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的内容繁多。从检验对象上来说,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待用原料和燃料的质量检验。待用原料和燃料是指准备在水泥生产中使用而还未用的原料和燃料,如进厂的石灰石、粘土、铁矿石、页岩、煤矸石、石膏、萤石、混合材料、烟煤、无烟煤等等。对这些原料和燃料一定要坚持先检验后使用的原则,在使用前要先取样检验,经检验符合要求才准予使用。

(2)在用原料和燃料的质量检验。在用原料和燃料已经用于水泥的生产过程中,并随着水泥的生产工艺过程而流动,变为流动物料,且发生着某些变化,如需要经过破碎、输送、配料、入磨等,最后变成半成品生料或煤粉。

(3)生料和熟料的质址检验。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生料和熟料是最主要的半成品,其质量的好坏,对最终产品影响极大,因此,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验与控制。

(4)出磨水泥与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出磨水泥和出厂水泥已经接近或到达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最后关头,所以一定要加倍小心,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水泥出厂。

(5)其他物料的质量检验。在水泥生产工艺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检验的物料,如立窑生产时的生料球、入窑煤粉;旋窑生产时的料浆、煤粉等。而我厂生产的垫块机所需要的水泥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经过层层对水泥的检验,能达到垫块机合理的生产,生产出来的垫块成型度高、质量好。

检验的方法:(1)水泥生产企业首先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质量管理规定及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企业的工艺质量标准和工艺质量检验方法并严格执行,现在各水泥企业都普遍绘制有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图和生产质量制表。在这些图、表中实际上就给出了工艺质量检验的内容、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工艺技术指标等。其完善者可作为水泥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的参照依据。(2)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办法中所要求的内容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工艺质量管理部门,以指导水泥生产的顺利进行。

2 水泥检验工作和质量水平考核的主要依据

我国的水泥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引进了能散型分析仪。由于我国立窑水泥企业达数千家,能散型同位素放射源激发的Ca-Fe分析仪和源激发的多元素分析仪,在特定的发展时期代替了化学滴定分析,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水泥工业ISO标准的实施,对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的现代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料的率值控制,必然要求原料、生料的Si、AI、Ca、Fe快速分析,Ca-Fe分析显然不能满足要求。源激发的多元素分析仪,由于轻元素的测量灵敏度较低及放射性的衰变,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随着新型干法生产线的日益增多,更需要有国际水平、国内价位的高精度分析仪应用到日产大中型水泥企业中,替代进口分析仪发挥作用。

目前,有部分已引进X荧光分析仪的水泥企业,仍然采用GB/T176-1996的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泥的SO3和MgO,这种方法操作繁琐,分析时间长,不利于出磨水泥配方的及时调整。而采用压片法制样,并用X荧光分析仪测定水泥中SO3、MgO的含量,能快速取得可靠的分析结果,及时为生产提供正确的控制指引,保障了出磨水泥的质量。广东广信青洲水泥有限公司在2004年10月新引进了美国热电公司型号为:ARL9800 OASIS的荧光分析仪后,很快开发了石灰石、生料、熟料、水泥等10种物料的分析标准曲线。为生产质量控制快速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而压片X荧光分析法测定水泥中的SO3、MgO,为水泥出厂前的质量把好最后一关,显得尤其重要。

(1)观念问题。无论是WDXRF还是EDXRF原理上都大致相同,各公司的产品性能也都相差不大,国际知名公司的产品使用不当、管理不力,也发挥不了仪器的应有作用。化学分析方法,只有严格按照化学分析的规程,多人多次分析的结果才能作为一种相对准确的分析结果。但由于受传统化学分析的影响,认识上仍存在着一个误区:在推广应用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用任意单人单次的分析结果同分析仪器比对,而且要求达到95%以上的复合率。实际上通过我们对大对比的了解和同一化验室总体水平的考核,同一样品的复合率在30%~80%之间的较多,这种方法完全倒置了人工分析与仪器分析的互检性。这样的观念将会严重阻碍高稳定性、高精度仪器的推广。

(2)方法问题。由于我国绝大多数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原料均化差,这就给仪器分析带来了困难。我们总结认为,荧光分析应用不佳的原因是对干扰的校正认识不足:标准样的制备;基体效应的消除;颗粒度影响;考核比对方法等是水泥行业分析领域长期落后的重要因素。随着ISO标准的深入贯彻,X荧光分析仪以其不可忽视的分析手段进入水泥行业。同济丰宇集团公司集国内优秀的X荧光理论方法、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多学科专家,吸取多年从事水泥工业专家的实践经验,研究开发出新一代最适合国情的X荧光分析仪,必然取代以往的传统落后的化学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1] 田延平.水泥企业如何做好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J].中国水泥,2009,(5).

篇6

关键词:化学工艺 节能降耗 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TQ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23-01

一、前言

当前化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工业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部分行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不断对化学工艺进行改进和调整,但由于一些商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巨大消耗和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化学生产工艺中我们要对节能降耗技术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化W生产的能耗弊端。

二、化学工艺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内容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需要利用化学工艺,化学工艺的选择和实施需要根据生产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以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数据为中心进行工艺的设计,其中生产参数和数据是化学工艺设计和确定的基础部分,因而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化学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并使之符合生产的要求,所应用化学工艺需要在满足产生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对能源的消耗进行要求,力求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的损耗,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对工艺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进行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的计算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明确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消耗[1]。化工生产过程中如果想要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化工生产的原材料质量要达到生产的要求,材料的配比要确保能够减少能源的浪费;另外需要从化工生产的设备方面进行控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与生产的设备相匹配而且要确保其生产的稳定性;最后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有效控制,其中的每一项参数必须要在生产的要求之内同时加强对能耗方面的控制。

三、当前化学工艺节能降耗技术探析

现阶段很多化工企业已经意识到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很多生产技术向节能的方向改善。

1.创新化工生产的技术工艺

这是在新的时代控制化学生产能源损耗和浪费的最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国家最提倡的措施,新的科技和工艺不仅能够帮助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能源的消耗也能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生产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当前有很多化工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不但生产的效率比较低使得产品的质量无法达到要求,而且生产的过程中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所以当前只有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创新生产工艺,使整个生产的过程无论是在工艺水平上还是在生产设备上都能有新的提升,这样才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新的化学工艺能够大量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3]。

2.生产过程中的动力控制

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化学生产过程中来说能源的浪费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设备的动力问题造成的,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强对动力的控制能够有效的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浪费。现在的化工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采用改进和优化供热系统,另外通过变频节能调速减少生产过程中动力系统中能源的损耗。化工生产中供热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能耗比较大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生产的过程中单套装置的设计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化工生产,现在需要利用生产中不同部位供热的特点采用多个装置联合运作从而有效的减少动力系统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以及能源的损失,对于废水来说不仅要做出积极的处理进而减小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还要做好回收处理的工作。对于损耗的能源来说也要做好回收和利用从而达到化工生产的节能降耗的目的[2]。

3.对化工生产的余热进行回收

化工企业在利用化学工艺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余热,而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损耗和浪费需要对其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如今很多的化工生产过程都会产生余热而生产的人员对这些并不重视从而导致了能源的浪费,所以现在需要对余热进行回收并将之再次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从而降低能源的浪费,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加热的环节进行余热的收集并将其应用到下一个过程之中,这样就会让这些消耗的能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采取这种措施能够对化工生产的过程中化学工艺的节能降耗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高活性催化剂的应用

当前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化学工艺使得很多的反应不能充分的进行从而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的现象出现,而催化剂是加速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很多的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的加入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而高效催化剂会让化学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效率大幅度的提升[4];另外有些高效催化剂会使一些放映在常温或者低温低压下就可以进行,这种就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高温加压所造成的能源损耗,所以说高效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进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5.对生产设备的性能进行提升

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应用的设备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确保生产能够稳定的运行才能够让生产中的能源损耗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化学生产来说分离和提纯的工作是最重要的部分而且也是能源消耗最严重的部分,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这部分进行控制而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升设备的性能。化工生产中如果能够应用热传效率较高的设备就能够促使生产过程中热传效率的提高,这样就能够对化工生产能源的损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当前在其中应用的很多设备在应用的性能方面都比较低进而导致能源浪费,所以现在必须要利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对生产设备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提升[6]。

6.加强制度的完善和管理

减少化学工艺中能源的浪费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完善管理的制度,在化工企业中进行化工生产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生产,否则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化学工艺中的节能降耗不仅仅需要在生产技术上进行加强,在人为的管理方面同样不能放松警惕,有些生产人员对生产的流程和能源的控制不加强注意就导致整个生产过程出现了大量的能源损耗[5]。所以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对生产过程中的制度进行完善非常必要。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化学生产中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在化工企业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然而在能源的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当前急需对化学生产工艺节能降耗技术进行完善。文中对化工生产中节能降耗的主要内容和应对措施进行了阐述,这对于未来的化学生产能源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东方, 龙晓雨.化工工艺中常见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7(2):24-24.

[2]吕龙柱.化工工艺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及相关技术分析探讨[J].工业, 2017(1):00040-00040.

[3]李志.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J]工业技术,2015.(11)52-53

[4]苏兴民.分析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7(2):00191-00191.

[5]陈科宇.简述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J].化工管理, 2017(3).

篇7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以及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事故特点,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举措,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无事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0引言

我国化工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但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国家安监总局共组织检查执法组73.1万个,检查企业353.6万家次,其中,共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30万余家,查处问题隐患44.3万余项。

1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及事故特点

(1)物料危险性大

化工企业在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对这些原材料、燃料、成品等储存和运输提出了特殊要求。

(2)生产工艺要求高

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高温、高压,有的则要求是低温、高真空度等。如乙烯在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就高达1200℃,聚乙烯生产压力常常要达到300Mpa,乙烯深冷分离的温度则需要降低到零下167℃。这些特殊生产工艺对于生产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3)事故发生机率大,后果严重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的反应器、压力容器等爆炸时,会产生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常常对周边物体产生巨大破坏力。此外,化工产品含有的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以及甲烷、氯乙烯等容易导致人中毒、窒息,一旦发生化工品泄露或爆炸,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严重的甚至导致人死亡。

(4)事故发生因素多

化工生产中常常会产生许多副反应,有的是在危险临界点附近加工生产,工艺条件稍有变化就会产生严重事故。此外,化工生产工艺中影响各种参数的干扰因素多,设定的工艺参数一旦发生偏移,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失调变化极易产生事故。机械工程设计缺陷,以及人为因素等也是导致化工企业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

2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1)严格安全操作,提高安全生产的规范性

化工企业生产中涉及到安全操作的内容和程序较多,在日常的化工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化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保管和运输。

(2)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科学性

随着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的不断改进,以及产品产量的提升,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在运行中难免出现指示误差,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此外,一些新的设备投入到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对于设备的不熟悉,常常容易导致因操作失误而发生各种事故。作为化工企业来说,要加强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储罐的登记保管造册,定期安排人员进行检测维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效率。

(3)加强人员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者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的安全管理思想,在现有安全技术水平下,选择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切实降低化工产品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化工企业的管理者、安全管理员以及全体生产人员。培训的内容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结合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设备等变化而有所侧重。对于一线生产人员要定期开展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对氨、甲醇、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的理化性质、危险性、毒性、化学反应性、侵入途径培训教育,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护和应急常识,学会处理一些特殊事故的应急处理办法,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

(4)完善规章制度,抓好管理制度建设

建章立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前提。作为高危生产行业,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履行,结合日常操作实践,制定符合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同时,要加强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内容,形成从上到下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使每一项作业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结语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有其行业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抓好化工安全生产和管理既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既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绷紧安全这根弦,也要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设立,加强员工培训,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实现增产增收。

作者:汤勇 单位:江苏诚智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有文.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59.

篇8

一、无菌药品定义

2010版GMP无菌附录1明确指出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在这里我将着重和大家分享除菌过滤在小容量注射剂非最终灭菌工艺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注射剂的无菌保证工艺有两种:最终灭菌生产工艺与非最终灭菌生产工艺及无菌工艺。其中非最终灭菌工艺主要是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除菌过滤法和生产过程的无菌操作法,来保证产品达到一定的无菌水平。按国际标准,过滤除菌后的无菌保证值不得低于10-6,即除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仅仅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除菌工艺和严格的GMP管理以及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二、什么是除菌过滤工艺

除菌过滤工艺是指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过滤去除药液中微生物的工艺过程。但是,我们需要区别下述两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是指因为产品、中间体或者其他过程料液具有不稳定性,不能采用包括热灭菌在内的被监管部门认可的最终灭菌方法,而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并要求滤出液无菌的情况。

三、除菌过滤工艺重要性

1.在产品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最终灭菌工艺依赖于无菌药品的最终灭菌处理,能有效确保无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值不低于10-6而广泛的被大家接受。对于一些对热不稳定的品,例如我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等对热及其不稳定,不能采用最终灭菌方式进行生产,只能依靠药液的除菌过滤工艺才能确保这些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2.在GMP认证检查方面的重要性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应当以高度保证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达到所有预先确定的标准。无菌药物生产中采用的所有灭菌方法,例如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按照国内外的要求,均应进行验证研究。其中,除菌过滤工艺作为风险远高于热灭菌方法的工艺过程,对其进行工艺验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在GMP认证检查中的重要性也就无须赘言了。

四、除菌过滤工艺存在的问题

1.除菌过滤工艺在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高的风险

西方医药监管部门在总结长期制药实践的基础上,对制药工艺过程中各种灭菌方法的选择,均在基于风险的原则上,提出决策判断的顺序和原则。欧盟医药管理局(EMA)更将这样的决策原则和过程概括为“决策树”的形式,作为法规性指南,其思想影响深远,被各类行业指南和技术参考资料所广泛引用。中国新版GMP和药典(2010版)中,在有关灭菌方法的条款和规定中,也体现了上述思想。

上述欧盟灭菌决策树指出:在所有灭菌方法中,应当首选终端湿热灭菌方法,即对无菌药品的最终成品进行灭菌;因产品组分的热不稳定性造成不能采用过度杀灭的热灭菌条件时,应考虑采用经过验证并达到法规要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的其他最终灭菌方法和/或参数;只有在产品不能耐受上述最终灭菌条件时,才考虑采用除菌过滤工艺和无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药品的生产。如果产品不能耐受除菌过滤,或者不能进行除菌过滤,最高风险的生产工艺为无菌配药和灌装。由此可见,除菌过滤工艺在上述决策过程中,处在一个风险很高的位置。

2.除菌过滤工艺认识误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采用除菌过滤的工艺时,如何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对其除菌过滤的适应性进行充分的验证就是保证产品能否达到相应的无菌保证水平的关键。在研发与生产的实际中,尚存在一些误区。

2.1在过滤器选择方面:误认为标注为0.2um的过滤器都能完全除菌

药品生产所用的过滤器,根据使用的目的一般分成三种: 澄清过滤器、预过滤器和除菌过滤器。这三种过滤器都有0.2um这一规格, 并且有不同的材质而且外观一模一样,例如:0.2um/0.2um聚丙烯滤芯用于预过滤器,0.2 um /0.2 um聚醚砜折叠滤芯则用于除菌过滤器,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区分。用于不同目的的过滤器,其内部结构是有很大区别的。事实上,只有孔径0.2um的除菌级过滤器才能完全截流细菌。当注射剂的最终除菌工艺采用过滤方式时,一定要选择小于或等于0.2um的除菌级过滤器。

2.2在完整性测试标准方面:误认为所有厂家的0.22um除菌级过滤器的起泡点标准都是一样的

起泡点测试是一种简易的非破坏性的滤器完整性测试方法。由于不同过滤器厂家生产的过滤膜在材质和结构方面不尽相同, 所以起泡点测试的合格标准也是不同的。该合格标准必须通过细菌截流试验证明其与过滤器的细菌截流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否则,所制定的起泡点标准就是无效的,不能保证符合该起泡点标准的过滤器能够截流足够量的细菌。

2.3在过滤器验证方面:误认为只要提供过滤器生产厂家的验证文件就能保证过滤器的安全

负责任的过滤器生产厂家在产品出厂时,会为客户提供一份过滤器的验证文件, 但其验证仅只是以水为介质的, 即,将细菌加入到纯水中,然后开始进行挑战试验。这种验证是不够充分的。其原因在于:

2.3.1有些药液会使滤膜的孔径变大,有时也会使细菌变小。例如, 在不加某化学试剂的药液中的细菌可以被滤膜有效拦截,而加入该试剂后,细菌就会从滤孔中穿透。仅在纯水中进行细菌截流,无法达到验证的全部目的。

篇9

关键词 厂房规划;合理性布局;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64-02

市场国际化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目的是赢得市场,厂房前期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时就应该以制造出质量好的产品为目标,这就要求发展厂房功能,厂房规划准备和评价要充分。由此,厂房规划布局时,产品设备使用效率、制造成本是的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在此前提下,要做到加工设备选择合理、设备布局优化、各生产要素协调组织高效通过这些努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1 厂房设计的基本原则

工厂厂房的设计包括多个方面,将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在设计过程中就应该做到相互结合,要整合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这是三个原则。

1)在厂房设计前期,要清晰认识总体规划和布局,明确设备与生产计划、工艺的关系,布置设备需要保证工艺流程合理;配置物流关系要合理,物流、人流、信息流要组织好;物料运行畅通无阻要确保,这是前提,做到距离最短,交叉往返要避免;

2)厂房的布局、设备的布置要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要求,使工人的操作安全得以保证,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方便、安全的环境;

3)加大物质需求预测方面的物料储存,使库存周转努力加速,减少库存量。通过平衡物流和生产力的办法,调节生产节拍和物流节拍,极小化制品库存;

4)厂房重构可行性要充分考虑,满足现阶段生产,在此前提下,使厂房具备速响应能力,能随着生产发展需要加快,留下以后的发展空间。

2 厂房在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

厂房设计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生产、生存空间。进行厂房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遵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合理选择结构方案、厂房平面形状、建筑体型、剖面形式、围护结构和柱网尺寸类型。协调好建筑结构,热、水、通风、气、电等方方面面的设计,厂房设计过程中要遵照“坚固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

2.1 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厂房的耐久性和牢固性要满足建筑使用年限要求,厂房的动荷载和静荷载较大,建筑设计应使得结构设计经济合理,便于结构设计、利于满足耐久性和坚固性要求,而且使厂房具有较大可行性,可进行扩建、改建。厂房设计要严格遵守《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要求,合理选择厂房建筑参数,使用通用标准结构件,使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设计标准化。

2.2 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厂房设计主要依据是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对建筑的要求是功能上,特别是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平面形状、柱距跨度、建筑面积、剖面形式、厂房高度、结构方案、构造措施等方面要求,厂房设计在机器设备的运转、操作、检修、安装等方面也要满足要求。

2.3 满足建筑的经济要求

联合厂房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管网线路能够缩短、外墙面积能减小,使用灵活、满足工艺更新要求。由此可知在不影响防火卫生、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将一系列车间合并成为连接成联合厂房,有利于生产连续现代化。施工进度和使用要求的满足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减少材料的消耗,这样做不仅能够使构件的自重减轻、使建筑造价降低。而且,厂房设计应便于采用配套的先进的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但是,必须依据本地材料供应状况,设备的类型和规格、施工人员技能也要作为施工方案选择的考虑点。厂房的耐久性、坚固性、生产操作要满足,厂房设计中的建筑体积要设法缩小、结构面积要合理减少、建筑空间要充分利用,使用面积要提高。

2.4 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

要保证厂房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及内部工作面上的照度,对有害辐射、严重噪声、有害气体要采取隔声、消声、隔离、净化措施,同时要使室内外环境美化,提高厂房内部的绿化水平、色彩处理和垂直绿化。

3 流行的厂房设计方法

厂房信息化管理、工艺过程是现阶段大部分厂房布局设计的基础。生产需要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任何阶段的厂房设计都需要关键克服的问题。随着生产率的提高、产品优势利润在信息化管理上的逐渐显现。企业的目的是市场竞争力提高,因此企业要有能力进行产品快速变化,按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特别是当产品需求产生变动,企业要能以较高生产率、较大柔性、较低改造费用实现产品转变。因此,厂房设计中引入了敏捷制造的理念。

3.1 基于工艺设计与厂房作业计划的厂房布局设计

制造系统的两个环节是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这两个方面很重要。为了解决实际运行时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的一些问题,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专家都已经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的关键是使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能够得到共同考虑,根据研究进行发展的方法有非线性工艺设计、闭环工艺设计、分布式工艺设计、可选择的工艺设计、等柔性工艺设计等。厂房作业计划和工艺设计及早想到了厂房计划作业要求、设备的合适选择、工艺设计可行性的合理提高,从本质上消除了资源瓶颈因素;协调优化了厂房作业计划与工艺设计,考虑了厂房计划作业要求,在优化工艺设计依据上进行优化调度了厂房作业计划则;而且,对及时反应厂房突发事件并及时处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2 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厂房布局设计

大型制造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并提出的相应生产模式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制造单元的特点是可重组、可重用、可伸缩。产品需求的趋势向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精良的方向进行,企业能非常好的响应市场的变换可以说是得益于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不但是企业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而且把外部供应商、客户与企业内部很好的联系起来,能做到设计迅速、进行全新产品制造、响应市场需求快速。

敏捷制造的厂房设计布局的确定是依据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分布、产品运输载荷、每种需求物流量,进而形成每种需求情形下的矩阵物流产品,规划一个好的良性布局提供有效的物流,便于各种模式运行。敏捷制造的厂房设计布局方法提供了布局设计的新思路,适用于机床种类和数量已经确定后的厂房布局设计。

4 结论

本文对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进行了分析,从厂房设计的基本原则、厂房在设计时应满足的要求、流行的厂房设计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明了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性,对于日后的厂房规划的合理性布局设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建辰.简约与现代风格的环保厂区规划与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5(3).

[2]潘亮.塑造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基地的总体形象――江苏某公司厂区规划设计方案简介[J].工业建筑, 2006(3).

篇10

[关键词] “2+1” 学制模式 机械教学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衔接

中职学校学制从2000年开始逐步改成三年制,近年来,又提出“2+1”模式。所谓“2+1”,即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专业实践,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目前摆在中职校机械专业面前的难题是第三年机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如何衔接?本文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一、“2+1”学制模式现状

中职机械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教育部所倡导的“2+1”模式,第三年学习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提高职高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举。

目前,“2+1”学制模式各校尚在摸索之中,在些学校甚至还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时间匆忙把几门专业课上完后,急忙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年的教学内容完全停止,把学生托付给企业或放任自流。对于机械专业,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弱,两年校内教学时间紧,许多学校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重视,但苦于实习设备和师资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2+1”模式下,第三年的顶岗生产实习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实践平台,机械专业老师更应抓紧机会,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而不是单纯把学生推给企业,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实习,浪费宝贵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独立从事机械操作及初步设计工作的合格的中高级应用型机械人才,就要将第三年的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衔接起来,并付诸实践。

二、第三年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的衔接探讨

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实习,让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现场工作情况,充分利用企业实习资源,专门针对在校内无法接触、理解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逐个进行研究。

在实习中,学生有一年时间充分熟悉业务,老师应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首先,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包括动力技术、传动系统、操作流程、加工方法方式等。实习结束,要把实习所得成果进行总结,上交指导老师,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指标。除总任务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对任务进行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企业的生产业务处理要涉及到原料、生产、包装、储存、销售、等许多管理职能部门和环节,实习生进入这个业务系统,首先要了解工厂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自身所处岗位要求。在顶岗生产实习中熟悉各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是首要问题,实习指导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熟悉各项生产工艺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机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际生产这一环节往往被省略。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积极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通过师傅的帮教了解工作要求,操作方式,技术要求等。要勇于钻研,善于分析,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3.生产工艺卡片的编写。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自身岗位的实际情况编写生产工艺流程卡片。要求学生了解编制工艺的过程及和要求,编卡前,必须完成三项基本工作:零件尺寸、技术要求、加工步骤及任务书。学生在企业师傅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还可练习编制各类零件的生产流程图卡,绘制各种零件图及装配图等,充分弥补在校内学习的不足。

4.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说明书是对实习设计、报告的书面文字报告。学生可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结合企业生产状况、各种产品技术要求,加工方式方法及其他重要指标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撰写实习说明书,可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可以采取如小组讨论、请教师傅、老师辅导等多种方法来合作完成,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校内教学设备不足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衔接

在校内的教学中,即使具备完全仿真的模拟实习,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机械课堂上仍无法完全解决,造成了机械教学的缺失与不足。如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工厂人际关系协调、各岗位的配合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感受,从而试行解决。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能力的提高培养着手:

1.提高机械职业判断能力。机械职业判断是指机械人员在机械法规、企业机械准则、国家统一机械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机械事项处理和加工工艺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数据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在企业实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如图纸图样识别、尺寸要求、配合方法、各类加工方法、技术指标、装配、各道工艺流程的选用和确定。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职业判断贯穿于行业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实习了解机械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2.与工厂各部门和生产线、同车间的同事、各道岗位工序的协调能力。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感受各岗位的团结协作,各道生产工艺流程的次序与衔接。机械实习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学生培养如几方面的能力:

(1)适应能力。工厂是定岗定人的,就要求各岗位人员有较强的自身岗位适应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岗位任务的要求,工作目标与任务也将很难完成。

(2)表达能力。要求与其它岗位打交道的机械工人必须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它是传递信息、与他人沟通以及完成任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3)协调能力。机械加工岗位的任何一个点的不协作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加强协调能力的锻炼,是有序生产的重要保证。

(4)自控能力。要求机械操作实习生与他人打交道时,无论是否顺利,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坦然面对,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总之,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一年顶岗实习的时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实战演练”的平台。只有让第三年的机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真正衔接,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