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预案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19 17:4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应急预案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校园师生可能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交通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主要职责:
1.发生交通事故时,负责应急救援指令,向“120急救中心”报告;
2.控制事态发展,做好各方面稳定工作;
3.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5.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故状况;
6.组织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和进行事故善后处理。
三、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一)为了有序地开展施救工作,分组如下:
1.综合协调联系组:由xx主要任务是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状况,协调开展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通讯畅通。
2.专业抢救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组织本校教职工对受伤学生进行救护,如遇学生乘车出现车祸,应立急赶到现场,开展救护工作。
3.医疗救护组:由xx和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主要任务是与医院联系,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医治工作。
4.警戒维护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设置警界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人员撤离,劝说围观者离开现场。
5.后勤保障组:由xx负责,主要任务是迅速调集车辆运送伤员及救急物品。
6.善后处理组:由xx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主要任务是通知受伤学生家长,并做好家属的安抚、慰问和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善后事情,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二)出现轻微交通事故后,校园校长及全体班子成员,应组织校园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三)出现一般及以上程度事故后,校园校长及全体领导应在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和交警的指挥下,组织全体教职工按照上述成立的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开展有序的施救工作。
四、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轻微事故和一般事故的调查处理,在交通部门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开展调查,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重特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应在县领导的统一指挥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理。
无论出现什么性质的交通事故,校园都务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021年交通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预防和减少校园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精神,结合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交通事故应急处理
1.发现人报警并迅速将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或视情拨打120)。
2.迅速通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
3.校园迅速报告教体局。
4.组织保护好现场,看住肇事车辆及肇事人以备交警部门进行事故处理。
5.及时通知受伤者家属。
6.用心配合交警做好事故处理。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加强对广大师生交通法规、安全行车的教育。
2.加强对乘车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个性要教育学生不要把头、手伸出车窗外。
3.要求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不骑撒把车、不并行、不抢道、不赛车、不带人或货物。
4.要求师生行路要做到礼让三先。
2021年交通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与措施
为了维护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处理好公司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死亡3人以上),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的规定,制定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
车辆交通事故以车祸最为常见,如行人、自行车被机动车撞伤,汽车翻车伤及车内人员受伤等。严重的车祸可导致人员作伤亡,伤情以颅脑外伤、脊椎骨折、胸部损伤为主,多发骨折,同时伴有烧伤等复合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头部损伤,严重的复合伤和碾压伤。
二、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先、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原则,强化抢险意识和大局观念,服从指挥,各尽其责,保证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有序进行。
三、应急组织体系
本项目的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分为一、二级编制,项目部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一级反应组织机构,工程施工队设置应急预案实施的二级反应组织机构。项目部一级反应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人员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四、组织机构图
公司车辆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安质部,并安排有关人员24小时值班。
项目部设置的二级应急反应组织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明确人员组成及职责。
五、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级反应组织机构的职责
(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法规、法令、决议,制定本项目车辆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安全防范制度,负责车辆交通事故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2)制定预防事故发生措施和救援方案,检查应急准备和各项决策落实状况;
(3)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现场的应急反应组织;
项目部的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综合协调组: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制订和组织实施对重大隐患整治计划,组织制订安全生产的规划,认真检查督促落实状况;全面了解事故综合状况;负责向上级报告事故综合状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及通信联络工作。
(2)事故调度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护及现场保护工作;负责维护现场的交通秩序;调查事故原因,报有关上级部门。
(3)善后工作组的职能和职责:
(4)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
(5)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工作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6)与保险部门一齐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六、危险源分析与监控:
发生车辆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驾驶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危险地段行车(陡坡地段、急转弯地段)、无证驾驶等。
对引起车辆交通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大检查,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七、预防措施
车辆交通安全防范制度
⑴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开工前,编制车辆交通事故预案,并严格执行编、审、批手续程序;务必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定的应急预案务必有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
⑵安全岗位职责制:明确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对车辆管理工作应负的职责,建立严密的保证体系,做到定岗、定位、定责。
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所有职工都要在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个人员掌握车辆运输及车辆事故抢险的相关知识。
⑷建立生活、施工用车审批制度:生活车辆出车前务必履行审批制度,未经办公室批准,严禁任何人私自驾车外出;施工车辆出车务必经施工队长批准。八八、劳动安全保护制度
⑴根据作业的特点,给现场工人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安全带等。
⑵为每个抢险的职工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⑶项目部设立救援组,出现紧急状况,做好现场救护。
九、透过复杂地段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危险陡坡时,应先换入低速档,持续足够的动力。
⑵透过依山傍水地段时,应选取道路中间或靠山的一侧谨慎行车;转弯时应随时提防对方来车和注意路旁状况,遇有来车,选取安全地带会车。
⑶驶近弯道时务必做到“减速、鸣喇叭、靠右行”,要注意路边是否坚实可靠。
⑷山地驾驶注意持续车距,下坡与前车距离不少于75米,上坡不少于50米。若遇陡坡,应在前车透过后,再行爬坡。
十、炎热条件下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行驶中随时注意水温,不要使水温超过95℃。
⑵冷却水沸腾时,不要立刻熄火和急于加添冷水。
⑶热车开启散热器盖时,须用手套或手巾裹手,同时脸部避开加水口上方,慢慢旋转散热器盖。
⑷经常注意轮胎气压,如发现气压过高,应停车休息,待正常后再行车。
⑸在高温下不可频繁使用制动,以免造成制动失灵。
十一、雨雾天行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透过引起打滑地段时,务必严格控制车速,不要急转方向,避免使用脚刹,防止车辆侧滑。
⑵选取安全路面行驶,会车时应注意,防止路肩坍塌造成翻车事故。
⑶遇到浓雾天气,应等到大雾散去后再行行驶。
十二、夜间驾驶安全注意事项:
⑴会车时要注意预选平坦、安全的交会地点。
⑵车辆出现故障时,停车灯不亮时,应用手电筒或简便用具显示停车位置,避免其他车辆观察不清发生意外。
⑶禁止疲劳驾驶。
十三、其它安全措施:
⑴车辆下坡时,禁止空挡溜车。
⑵施工现场内行车限速5公里。
⑶禁止无证驾驶,禁止超载
十四、预警行动
现场安全员、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及时发出危险警示信息,加强道路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安排人员对车辆交通事故隐患地段进行综合治理,消除车辆交通安全隐患。要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
十五、信息报告程序
一旦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报现场负责人、安全长、安全员、项目负责人及车辆事故应急办公室,现场负责人接警后立即组织开展救援工作。根据现场车辆事故态势决定是否寻求外部支援,如果需要及时拨打110、120、122请求支援,并上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进也面临着严重的安全问题。现综合考虑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人、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分别介绍和分析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技术、方法和措施:
一、物理安全
企业网络安全中,人们必须首先关心的是网络和主机的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三个方面。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电力供应系统、电磁辐射与屏蔽、无线网络环境、区域保护等应对其他灾害。比如服务器要保证合适的环境温度,过高的温度将会影响CPU和存储系统的工作,而过低的温度将会对电磁设备产生影响;湿度也是一样,过高易引起短路,过低则易引起静电。设备安全主要指网络物理实体做到防范各种自然灾害,如防雷、防火等,物理实体能够抵抗各种物理临近攻击;比如防雷系统不仅要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计算机和其他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介质安全包括存储数据的安全及存储介质本身的安全。总的来说,物理安全所要面对的威胁包括地震、水灾、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以及盗窃、通信干扰、信号注入等人为破坏等。
解决物理安全的方法很多,只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同时管理人员素质等。利用物理手段保证访问的控制的方式很多,比如可以设置物理屏障。物理屏障可以是墙、门、窗、锁柜等,也可是警卫、警报器、监视器和热敏探测器,或使用身份识别卡、智能身份识别卡,硬件令牌、生物识别技术等进行身份验证,或者几种方式联合使用。一般而言,对一个安全要求较高的主机来说,至少需要布置三层不同的物理屏障。
二、安全隔离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隔离是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为止,有采用完全独立的设备、存储和线路来访问不同的网络,做到完全的物理隔离;有通过硬件控制独立存储和分时共享设备与线路来实现对不同网络的访问的硬件卡隔离;利用转播系统分时复制文件的途径实现数据转播隔离;利用单刀双掷开关,通过内外部网络分时访问临时缓存器来完成数据交换的空气开关隔离;利用专用通信硬件和专有交换协议等安全机制来实现的安全通道隔离;还有物理隔离,其目的就是实现内外网信息的隔离。物理隔离的实现方案通常包括客户端选择设备和网络选择器,用户通过开关设备或通过键盘来控制客户端选择不同的存储介质。也可以设置访问控制来实现隔离,访问控制主要是通过防火墙,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使用来实现。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防火墙可以对内外网络或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进行隔离。防火墙提供的NAT功能,也可以起到网段隔离的作用。根据处理数据的方式,防火墙通常可分为主机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防火墙、应用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等几类。
三、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过程就是通过加密系统把原始的数字数据(明文),按照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字数据(密文)的过程。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信道中传输的各类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目前加密通道可以建立在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甚至应用层。而加密体制分为传统的密码体制、对称密钥加密体制、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传统的密码体制包括以隐写术而熟知的古典加密、以密码本为代表的代替密码及换位密码、转轮密码四种;基于密码算法的数据加密技术是所有网络上的通信安全所依赖的基本技术。目前流行的一些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包括:DES、3-DES、AES、IDEA、BlowFish CAST、RC系列算法。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包括RSA、背包密码、McEliece密码、Rabin、椭圆曲线、EIGamal D_H等。加密算法以及密钥的管理是加密技术的关键所在, 数据接收者中有输入对应的密钥才能读出已经加密的数据信息。对网络数据加密主要有链路加密、节点对节点加密和端对端加密三种实现方式。
四、入侵检测与入侵保护
入侵监测技术即通过在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点采集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目前入侵检测技术分为基于特征入侵检测与基于异常情况的入侵检测两种类型。该技术发展到现在,已出现过许多检测方法,从最初的模式匹配和审计方法,到基于统计和专家系统、原型系统的方法,基于移动技术的检测方法,其次,IDS的整体构架从单一布局到分布式、多系统方向发展。IDS的应用非常普及,但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误报、漏报,出现危害时不能直接将其阻断,被动性太强,检测速度延迟,漏报。因此,IDS可做进一步的改进,比如对IDS使用更先进的计算部件,对IDS更换高级网卡,将IDS整合在防火墙中,或在分析单元采用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技术等。
入侵保护系统(IPS)相比IDS不仅增加了主动阻断的功能,而且在性能和数据包的分析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IPS的一个亮点是引入弱点分析技术,即通过分析系统漏洞、收集和分析 攻击代码或壖虫代码、描述攻击特征或缺陷特征,使IPS能够主动保护脆弱系统。
同时IPS倾向于提供主动性的防护,能预先对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
如果对攻击者采用更为主动的措施的话,那不得不提一下蜜罐系统。蜜罐系统的重要功能是对系统中所有操作和行为进行监视和记录。借助伪装的手段,使攻击者进入目标系统后仍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处于系统监视之下。一般通常采用欺骗模式与弱化系统两种配置方法。鉴于蜜罐系统分析成本相当高,用于商业机构并不多。除此之外,如果要真正了解网络当前的安全状况,还应该采用安全扫描核技术,对网络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有效评估。
五、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现实生活中有种种人为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意外的或不可预测的灾难发生,其中包括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软硬件故障、人为操作故障、资源不足引发的计划性停产、生产场地的灾难,故进行灾难恢复的前对数据的备份。
传统的备份技术主要采用主机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对数据进行冷备份,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一个完整、优良的备份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应该具有集中式管理、自动化备份、对大型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较强的备份索引功能、归档管理、系统灾难恢复、较好的可扩展性等特点。
灾难恢复技术也称为业务连续性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企业和社会关系重大的计算机系统都应当采用灾难恢复技术予以保护。一份完整的备份及灾难恢复方案应该包括备份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计划四个部分。还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计划,并由管理人员切实执行备份制度。目前市场上主要提供IBM的SSA磁盘系统、Magstar磁带系统、ADSM存储管理软件、HP的单键灾难恢复技术等完事的备份及灾难恢复解决方法。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在时间上也毫无规律可循。如能阻止未被授权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访问,则假定该系统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在预防措施以外,还需要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前或之时,安全人员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检测并在做出正确判断后给予响应或行动。未来的安全防护技术的趋势是随着检测技术和响应技术的提高,能够整合检测手段和响应手段,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王群.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防御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以及网络安全的特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误操作的现象,这就比较容易存在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网络安全设置不科学,出现了漏洞,没有及时性进行漏洞修复操作,系统没有进行优化,从而就比较容易发生安全问题[1]。再者,网络安全漏洞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软件,这些应用软件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些漏洞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成为窃取用户信息的突破口。再有就是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使得存在不安全的问题,这也是发生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还体现在人为的攻击方面。由于黑客的攻击造成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现象,攻击的方式有主动和被动攻击的类型。多种形式途径为了相应利益实施的攻击,窃取信息以及篡改信息等,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造成了影响,这就是主动的攻击[2]。而被动的攻击就是不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状况对计算机信息进行篡改获得相应的收益,比较常见的就是信息泄露。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体现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体系化上。网络安全制度以及体系是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变化的网络模式下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而网络安全的多元化特征方面也有着体现,计算机表现形式以及内容是多元的,能保障网络安全向技术方向完善,系统当中使用比较多的多模式系统和技术,进行应对这一多元化特征[3]。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征在复杂化方面也有着鲜明呈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客户端类型多样化,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就受到了威胁,网络安全的复杂程度进一步的深化。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防御措施实施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着其实际的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能保障信息的安全完整。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完善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诸多的领域当中得到了应用,在农业以及工业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值,而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就显得比较重要。只有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水平,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4]。计算机网络的信息量呈现出暴增的发展态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用户的信息安全进行保护,提高信息的传输安全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就能有助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整体管理质量水平。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措施实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措施的实施,要和实际的安全管理需求相结合,可从以下几点加强重视:第一,提高计算机网络物理防御水平。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从物理的防御方面要加强重视。物理层的网络安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防御过程中就要能强化计算机房的安全管理,保障各硬件设备的安全,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计算机房的通风干燥以及注意避光,也要做好相应的防火措施,配置精密空调调节机房温湿度,通过UPS稳压电源。做好物理层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就能为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利用STP生成树协议,将交换机组成环网,这样的操作可以避免局域网单点故障、网络回环,从而能够提高网络可用性。第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御力度。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从技术层面进行防范是比较关键的,这也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直接的方法。采用防火墙技术对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技术的应用下能在内外网间建立安全网关,能有助于对网络数据信息传输起到监控的作用,通信量以及数据来源等实施记录,这样就能有助于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5]。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同的类型,有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专用硬件平台的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而软件防火墙的技术应用就是比较普通的软件产品,需要操作系统安装后加以应用。第三,注重网络访问控制措施实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护工作的开展,要充分注重多层面的措施落实,网络访问控制的措施实施是比较重要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网络资源的应用安全。能有效控制访问活动,其中的入网访问控制以及网络权限控制和服务器安全控制,都是比较关键的网络访问控制的措施。其中对入网访问控制时候,对用户登录服务器以及网络资源的访问实施控制,控制活动能对其使用目录以及文件资源实施有效控制,这样就能对非法访问者实施检测,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造成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这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及时有效的应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的效果良好呈现。希望上文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御的相应探究,能为实际安全管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镝,张尼,王笑帝.“沃互联”统一认证方案研究与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6(06):25-26.
[2]刘瑞红,王利勤.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桎梏及应对策略[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20):27-28.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一、概述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以下重点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网络系统在稳定性和可扩充性方面存在。由于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理以及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升级换代。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不力。
三、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网络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与否是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
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在认真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在总体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是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任何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包,不仅被两个节点的网卡所接收,同时也被处在同一以太网上的任何一个节点的网卡所截取。因此,只要接入以太网上的任一节点进行侦听,就可以捕获发生在这个以太网上的所有数据包,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关键信息。
2、强化计算机管理是网络系统安全的保证
(1)加强设施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注重在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和能信链路上狠下功夫,并不定期的对运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清洁度、三防措施、供电接头、志线及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维护;着力改善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的能力,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的工作环境。
(2)强化访问控制,力促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正常。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措施,它的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和非常访问,是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第一,建立入网访问功能模块。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允许哪些用户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3个过程: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检查。在3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不能成立,系统就视为非法用户,则不能访问。网络用户的用户名与口令进行验证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网络用户注册时首先输入用户名与口令,远程服务器将验证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合法,才能进一步验证口令,否则,用户将被拒之门外。 网络管理员将对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网络时间、方式进行管理,还能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站点以及限制用户入网的工作站数量。
第二,建立网络的权限控制模块。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3种类型:特殊用户(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三,建立属性安全服务模块。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属性安全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网络属性可以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一个文件、删除目录或文件的查看、执行、隐含、共享及系统属性等,还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显示等。
第四,建立完善的备份及恢复机制。为了防止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可采用由热插拔SCSI硬盘所组成的磁盘容错阵列,以RAID5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热备份。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第八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其管理机构由安全、审计、系统、软硬件、通信、保安等有关人员组成。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决方案的制定需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是综合各种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将安全操作系统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护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技术等综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安全技术必须结合安全措施,并加强计算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备份和恢复机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
前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讨论较为激烈的话题,随着一大批黑心作坊被曝光,使得民众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担忧,因此,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确保民众的人身健康及重塑国民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食品的质量
食品质量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在外观、品质以及添加剂含量、规格、数量、重量的方面满足其所标注及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其中,食品质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的特性,食品的特性是区分于其他物品的直观的特征,主要包含有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食品的特性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观的反映出来,而一些食品特性则需要通过仪器的检测才能发现其含量,因此,对于食品的质量应当满足国家所规定的范围。(2)对于食品的要求应当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期望,这种隐含的期望与要求是消费者对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应当满足这一特性。(3)消费着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直接反应,因此,在食品质量及安全的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消费者满意程度的满足。
2 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生产中的基本要求,其主要需要确保的是食品无毒、无害,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害物质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应当尽快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明确的规范,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3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在食品消费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其中在米、面主食类消费上仍占据主要地位,在肉食与水产方面与国外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各个环节,从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流通最后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的源头,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致使农作物中的农药、化肥用量超标严重,据统计,现今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量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增长比例严重失调。在畜牧及水产养殖环节中大量的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据统计,我国所使用的抗生素中有接近一半被应用于畜牧养殖环节,大量的抗生素与激素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口感及品质大幅下降,同时大量激素及抗生素的残留富集在农产品中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随着中央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我国各地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各地食品加工行业的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的趋势较为缓慢,同时质量问题是长期困难企业发展的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将盈利放在首位,从而缺乏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从而致使“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产品流入到市场中,毒害广大人民。其中生产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或是生产未能达到标准的现象较为
严重、生产的环境生产设备未能达到生产标准、食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且生产人员素质不一、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2)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且小作坊生产环境、技术与素质不一,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传统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其传统习惯与概念浓厚,如强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将无法达到发证要求,将会影响一大批的从业人员,但是如任其生产将会对人民的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难度。(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较为模糊,我国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能部门的划分上在相应部门的职责划分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从而造成了“九龙治水、无法治水”的现状,各部门之间对于谁才是执法主体上相互推诿,同时,各部门执法范围的重叠还导致了一部分的领域存在着执法的真空与漏洞,现今,涉及到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因此,理清各部门职责是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食品的流通环节中,很多的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食品变质,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4 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及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当根据党和国家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目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从规范各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私人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出发规范其生产行为,同时强化各部门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与预警,严控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从源头入手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体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督、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的体系,通过政府、市场、消费者、媒体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建立起从食品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4.2 从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关键问题入手
应当进一步从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好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4.3 明确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会严重挫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食品企业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会对食品企业的经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使企业认识到要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保证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机遇。
4.4 畅通消费者检举揭发渠道
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当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并对所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与反馈,通过消费者与食品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善并做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确保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5 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当在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从根本入手,切实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应恒,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人身安全 解决措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其次安全需求中将人身安全排在第一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大学生人身安全是保障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是安全保障的责任主体。但是,近年来关于大学生人身安全的案件频频发生,如2014年的暑假接连发生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心智逐渐成熟,但是关键时刻仍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一、原因
(一)安全素养低
现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备受家庭的关心爱护,自理能力差,一直生活在象牙塔般的校园里,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而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忽视其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学习与积累,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容易受诱惑,易受上当受骗;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当受到外来的侵害时,无法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防范观念差,导致学生的安全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安全教育程度不够
我国各大高校大多都没开设专业安全课程,学生没有得到专业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学生家长将学生送入大学,认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由学校一概负责,忽视了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及家庭的安全教育也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大多停留在口头理论教导,不深入,使得学生缺乏实际所需的安全知识。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视若惘闻。
(三)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犯罪形式花样百出。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随时关注社会信息,增进知识,如果不及时更新信息,就无法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也无法了解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加之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丰富,社会经验不足,更加无法辨别犯罪行为。犯罪分子大多利用大学生的善良和“无知”进行欺骗,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如2011年12月,太原一名女大学生约会网友,遭网友;2012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发生了一起用微信约女孩出来见面并实施的惨件。
二、解决措施
(一)学校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学校应将安全教育同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助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身免疫力,有效预防和制止侵害学生安全的案(事)件、事故和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助于维护学校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的顺利进行[1]。安全教育应覆盖基本的安全常识,预防及防范知识,自救和自卫等知识,其中应重点强调人身安全知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教育学生当遇到威胁自身安全情况时,应保障人身安全。学校应摆脱传统的口头式教育,既枯燥乏味,又没有实际效果。教育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开办教育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犯罪情景模拟,也可以将警察请到校园来,给学生们现身说法,教会学生基本的防护知识,有效预防和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
(二)落实安全管理
学校应建立完整的、符合本校校情的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健全学生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切勿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应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各级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学生出入校园的管理、进出寝室的管理,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要害守护、安全检查、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饮食安全管理等工作,有效预防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学生安全问题常抓不懈!
(三)建立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
学生的安全,人人有责,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单靠某一个部门发挥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相互协作和相互支持,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护的工作机制和防护网络。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权益保护等组织网络,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实施安全保护措施。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不断完善学生安全防护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侵害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应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学生安全和权益的违法犯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学生安全;要加强对学校保卫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韩红根.论大学生安全的构成与保护[J].扬州大学学报,2004(8):76-79
篇7
[关键词]凝胶;泡沫灭火;煤炭自燃;体积半衰期
中图分类号:TM7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92-01
1 引言
凝胶N2泡沫新材料应用中,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到施工地点掌握现场情况,参加施工人员应熟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施工前,对该巷道杂物及险段提前进行清理和加固,确保施工安全与施工进度。计划所需物料、设备全部采用矿车运输,装运材料要有专人负责,各种料车均不能超过矿车高度,运送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井下卸运笨重物料、设备时,要相互照应,精力集中,准备携带的小型材料和工具要拿稳,确保安全。所需物料、设备到达施工地点后,靠巷帮堆放,要整齐,注胶泵要稳定好,不得影响运输、通风、行人。采用全风压通风,特殊情况采用导风或安设风机,保证通风安全。在施工地点安设电话一部,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施工人员要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2 注凝胶设备应用技术管理
凝胶N2泡沫新材料应用中,施工专职电工及设备维修工负责施工中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修。设备接电、撤电,由电工负责,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禁带电作业。非专职人员不得擅自操作电气设备,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所有电器设备必须防爆,电缆吊挂整齐,开关上架,并挂牌管理,及时检修,符合有关规定。工作地点的所有电器设备放在施工地点以里5米处,注胶泵的皮带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确保安全。注胶设备:NJB-1-80型凝胶泵是一种用来输送凝胶的泵组,它可自动地将水、基料、促凝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三个出液口输送到用胶地点。根据各种材料的配比不同,凝胶混合液可在十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形成固态胶体,用于煤矿直接灭火和堵漏。
3 凝胶N2泡沫灭火新材料应用安全研究
3.1 起动操作
首先检查机器各紧固螺丝,不得有松动现象。检查各泵和流量调节器油箱内的油,必要时加入各自的油。泵用油是30~40号机油,变速器用专用的UD油。盘车检查各泵能否转动自如。检查电器开关、起动器。检查各输送胶管、接头和过滤网。将主泵吸水管和溢流管放入配好促凝剂的水箱中;将胶管的吸管和溢流管放入胶料箱(或胶料桶)中。打开混合器出口的3个阀门。待起动正常后再按需要关掉1~2个。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有1个阀门全开且畅通。
3.2 注胶过程中的操作
待基料料箱内的基料注完后,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地把吸料管和溢流管换进另一只基料料箱中,这样可保持连续注胶。促凝剂箱只需不断地往料箱中补充材料,不需要来回移动吸料胶管。胶料流量无级调节器只能在泵运转的情况下调节,严禁停机时调节。泵的调压器是用来限定注胶压力并防止电机过载的,供货时已经调好,不要随意调节。注胶时若发现溢流管有溢流,首先要检查输送管和混合器是否堵塞,混合器出口阀门是否打开。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溢流的。
3.3 停泵操作
注胶结束后,必须将主泵和胶泵都输送清水3分钟以上,并同时将混合器的3个出料阀门都打开,以保证泵内、管内和混合器内没有混合液和胶料存在。将各泵的吸管从清水箱中拿出,将吸口放在无粉尘和杂物的地方(最好用手拿着),让泵继续运转吸水5分钟,这样可将泵内的积水排出。
4 凝胶N2泡沫灭火施工研究
4.1 施工准备
准备两个0.5m3的铁箱,用于储存基料;并准备1个0.6m3(φ0.9m,高度1m)的铁箱,用于配制促凝剂溶液。将3个铁箱放置于灭火巷道内的注胶设备附近;配好设备入口管路,并配好设备出口的变头,使之能与混合器通过25mm的高压软管相连;配好混合器出口变头,使之能与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连接,并准备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10根(10m长的6根,5m长的4根);1寸阀门6个(注胶时接在钻孔上,钻孔泄漏时可随时关闭阀门);准备l寸管(接钻孔口的l寸阀门)变25mm的高压接头(接25mm的注胶高压软管)的变头6个,连接设备出口和注胶钻孔
根据其它矿的灭火经验,基料在井下的运输相当困难,为了便于井下基料运输,可将基料用汽油桶运至巷道开口处,用泥浆泵将基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注胶设备的基料储存箱;每班按注胶6小时计算,每班注胶量为30m3。井下胶体材料需保证2天的用量,基料量为18t,促凝剂量为7t。地面需保证5天的用量,基料量为45t,促凝剂量为18t;基料的泥浆泵两台,流量为3m3/h。并铺设输送基料的管路。注胶顺序,先注终孔位置较低的钻孔,再注终孔位置较高的钻孔,防止因注高位孔时,堵塞低位孔。
4.2 施工步骤
将基料用泥浆泵输送到基料储存箱,每班需用泥浆泵输送基料两次(共3t),第一次输送4桶(约1m3,重1.3t),根据注胶设备流量,可使用约3小时,第二次输送5桶。注胶前先接清水管冲冼每个钻孔3~5分钟。将注胶管路连接好(每次连接3个),注胶泵入口管路放入相应的料箱,启动注胶泵压注凝胶。待基料料箱内的基料注完后,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快速地把吸料管和溢流管换进另一只基料料箱中,这样可保持连续注胶。促凝剂箱只需不断地往料箱中补充材料(每3分钟向料箱内添加1袋),不需要来回移动吸料胶管。随时检查各钻孔的进胶情况,如发现有不进胶的钻孔,应及时将其拆下,接上清水管冲冼。如有钻孔从钻孔周围向巷道返胶,应先将基料吸液管从料箱中拿出,待注胶管冲冼过后,再关闭该钻孔的阀门,然后再将基料吸液管放入料箱继续注胶。待将该钻孔处理好后,再打开阀门继续注胶(或接至其它钻孔注胶)。停止注胶后,再用泵继续注清水5分钟,冲冼注胶管路,防止凝胶堵塞高压软管。将每班注胶量及注胶情况及时填入现场记录本,以便下一班查询,并向防火办公室汇报。
篇8
关键词: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33-01
护理安全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允许有范围限度以外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保证。
1 护理安全意义
1.1 护理安全关系到患者预后
如甘露醇的使用,对于颅内高压患者必须高浓度、快速度输入才能发挥脱水、降低颅内压作用,相反缓慢输入不仅起不到降低颅内压作用还将延误病情、延长治愈时间,甚至危及生命;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输错液体,轻者加重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情绪紧张,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更换引流瓶面低或不小心碰倒轻者可加重气胸、呼吸困难,重者导致患者死亡。
1.2 护理安全关系到护理质量
如长期卧床患者不按时翻身或不到位同样可以形成褥疮,对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生命造成威胁,增加并发症。
1.3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底线
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1.4 护理安全关系到医院的信誉
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闹事、负面宣传等对医院信誉、声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1.5 护理安全关系到自身利益
由于工作不慎出现差错不仅受到医院的批评、处罚,严重的还要遭受患者及家属的人身攻击。
2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管理因素、物质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
2.1 自身因素
(1)不安心工作。上班时间想其他事情、把工作之外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顶撞患者等。(2)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认为护理工作没前途,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产生改行的念头。(3)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大多是年资低、学历低的护士,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住院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患者的权益。(4)不懂装懂。新参加工作的护士遇到不会的问题碍于面子不请教老师,按自己想法做,埋下医疗纠纷隐患。(5)责任心不强。时间针不按时执行、测量生命体征不测呼吸、或新来轻患者认为没什么只测体温。不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6)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2.2 管理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护士的工作量加大了,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过度工作和劳累会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导致错误的增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职责、制度、常规落实不到位,对专业理论、技术训练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要求不严,好人思想严重,检查不够。这要求护士长应常督促、常要求、常检查、常提醒哪些工作做的还不到位哪些还没做。
2.3 物质因素
现有设备陈旧不齐全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药品不齐全。
2.4 环境因素
(1)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存在护士站、治疗室不分开, 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存在及大安全隐患。(2)环境污染。(3)病区治安。医闹或患者酗酒闹事使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人身受到攻击。所以要加强医院治安管理。(4)社会环境。医护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决定着医院的命脉。医院要稳步发展不仅要有先进的设备、良好的住院环境,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5)差错、事故的鉴定处理仍没有一个使医患双方都信赖满意的机制。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
2.5 患者因素
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的自身素质。
3 防范护理安全风险
3.1 加强关键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疑难患者、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接受多种特殊检查的患者、有纠纷苗头的患者、情绪波动的患者,这些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变化快、易出现纰漏。应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主动沟通,认真交接。
3.2 加强关键时段的管理
节假日、早上、中午、晚上,这些时段在岗人员相对较少,护士承担的工作量大,年轻护士的应急能力和经验不足,易出现问题。所以这时段上班的护士更应加强责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3.3 加强关键人员的管理
新进院护士、实习生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程序不够熟悉,是发生护理安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监督、培训,护士长排班应考虑新老搭配,对实习生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3.4 加强关键环节管理
患者交接、患者转运、管道护理、压疮护理、药品管理等应加强防范。
3.5 加强重点科室监管
急诊科、手术室、妇科产房、新生儿病房、抢救室等,这些科室危重患者多,风险大, 涉及面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 易出现问题,应加强监管。
3.6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是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准则,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
3.7 加强医院安全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
护士要正确认识病人的权利和护士的义务,加强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这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3.8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护理工作是神圣的,我们要用智慧代替鲁莽,让错误成为财富,发现一个问题,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源,完善建立一套制度和流程,积累更多经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篇9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站所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贡格尔收费所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一)站所负责人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二)副所长职责
协助站所负责人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5、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6、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
7、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
8、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四、工作程序
(一)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附件。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完成《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见附件。
① 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站所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职责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② 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站所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二)评审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评审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2、评审准备
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工作:
①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人员;
② 通知参加评审的人员具体评审时间;
③ 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人员;
3、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① 评审工作由站所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主持;
③ 应急预案编制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③ 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④ 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⑤ 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见附件;
4、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就邀请当地安全生产部门参加。
5、修订完善及意见处理
① 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② 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
③ 站所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④ 反馈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应组织有关部人员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评审;
6、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站所负责人签发。
五、评审要求
(一)应急预案编制后由站所负责人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二)应急预案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73号)的要求;
(三)应急预案编制涉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附有专家名单。
六、评审原则
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符合站所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二)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三)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站所实际:
(一)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二)地方政府、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
(三)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八、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由以下人员参加:
(一)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熟悉并掌握《站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知识;
(三)熟悉站所各项工作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九、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二)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站所实际情况;
(三)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指南评审规定的要素;
(四)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五)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体系、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六)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七)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十、应急预案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
(一)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
(二)外部应急经验;
(三)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十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下列事项:
(一)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二)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三)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四)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五)响应程序的操作性;
(六)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七)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十二、应急预案评审应明确下列内容:
(一)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
(二)应急演练的方法;
(三)应急演练的频率。
十三、培训
(一)培训和训练应针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进行;
(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每年的3月份制定本公司的《应急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应急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三)在进行应急演练前,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制定演习方案、演习方式、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四)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
1、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2、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3、演习现场规则;
4、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5、安排相关的后期工作;
6、编写书面报告;
7、参演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8、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五)进行大型应急预案演练时,站所负责人、环节干部都要参加,进入现场观摩指导。
(六)应急预案演练应检验和评价下列效果:
1、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2、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3、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4、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
5、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
6、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
篇10
主题词:应急预案编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以下简称《导则》),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情况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地方政府和所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通过演练与实施达到预防事故,减少损失的目标。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触电、高处坠落、坍塌等多种事故类型,应当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应当经常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
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单位的应急工作要求;
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二、应急预案的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需要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预防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响应程序的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1. 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2)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a)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建筑施工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b)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建筑施工企业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2. 评审程序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1)评审准备。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2)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主持,参加应急预案评审人员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单位,可以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3)修订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建筑施工企业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重新进行评审。
(4)批准印发。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发。
3. 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
完整性。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三、应急预案的备案
建筑施工企业中涉及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委员会备案。
建筑施工企业申请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
应急预案实施过程包括: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修订、实施等。
1、应急预案的培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2、应急预案的演练。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3、应急预案的修订。
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建筑施工企业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