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18 18:0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业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挑战;对策措施

一、当前新疆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纺织工业运行平稳。当前新疆的纺织工业受国内纺织产品市场需求不振、价格低位徘徊等影响,纺织工业整体处于困难的运行状态,生产增长缓慢。截止2014年底,新疆纺织行业完成投资96.15亿元,同比增长76.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39亿元;实现利润5.42亿元,增长2.1倍。其中,纺织业完成117.2亿元,化纤业完成78.95亿元,服装业完成3.53亿元。2009-2014年,新疆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收入由166.8亿元升至229.9亿元,但其占全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0.52%逐步下降到2014年的0.38%。2014年,自治区规模以上棉纺企业生产各类纱线40.12万吨,生产布4474.58万米。化纤企业生产粘胶纤维54.96万吨,生产化纤用浆粕45.16万吨。服装企业生产各类服装941.4万件。毛纺企业生产呢绒270万米,生产绒线230.4吨。

(二)产业体系和就业初具规模。新疆纺织业凭借其明显的资源优势,通过开拓创新,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纺织、纺织教育、纺织研究和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等较为完善的综合纺织产业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区棉纺产能580万锭、气流纺19万头,棉纺产能居西部十二省市前列。棉纺环锭比2009年增长180万锭,增长45%;已形成年产80万吨化纤用桨粕和67万吨粘胶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用桨粕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之一。新疆纺织产业在增加税收、就业、改善民生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承接转移和优强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内地纺织企业来疆投资建厂逐渐增多、重组棉纺织产能规模占到疆内产能规模总量的85%左右,化纤产能规模达到

90%以上。在投资兴建、重组新疆纺织企业中,有全国纺织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4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1家,这些企业都有下游产业链支撑,市场占有率高、整体实力强,已成为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四)产业布局优化和集聚效应明显突出。通过积极推进生产能力向优势区域和优强企业集中,已形成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尉犁、阿克苏-阿拉尔、喀什五大产业集聚区域和“三城七园一中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已形成。阿克苏纺织城和石河子纺织城新增棉纺产能占全疆新增产能总量的约80%,玛纳斯县、阿拉尔市等多个以纺织业为主要发展产业的开发区(园区)项目建设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新建的纺织服装项目绝大部分进入纺织城或园区发展,其棉纺织产能规模环锭纺和转杯纺分别占全疆总能力的88%和79%;棉浆粕和粘胶纤维产能均占全行业的95%以上,产业布局逐步优化,集聚发展效应得以释放。

二、新疆纺织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1)新疆纺织产业步入快车道。新疆拥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棉花资源,产量约占全国60%,纺织产业既是新疆的传统产业,又是新疆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强、增长空间大、延伸链条长、劳动密集型特征最为突出的产业,随着调整优化结构,大规模发展纺织产业,不仅有利于将新疆棉花这一优势农产品向工业领域转化延伸,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持续改善民生,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2)各项优惠政策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自治区落实了中央预算内资金从2014年到2018年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100亿元和增值税全额返还等政策细则,新疆纺织服装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全部用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2014年,自治区下发《关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和《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规划纲要(2014-2023)》,并陆续出台了使用新疆棉花补贴、出疆运费补贴、税收特殊优惠、低电价优惠、企业员工培训和社保补贴等支持纺织产业发展的政策细则。这些政策细则和国家对新疆棉花实施棉花目标价格(19100元/吨)直补政策等不仅使新疆纺织企业扭亏为赢,更对吸引内地企业来疆投资设厂产生明显效果,为新疆发展纺织产业带动就业工作提供了“政策洼地”。(3)西行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对纺织产业带来新的动力。随着周边市场纺织需求日益扩大,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将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国际货运班列的开行,让新疆有了更便捷高效的运输方式,可靠稳定的运输能力,不仅加速新疆纺织产业向西转移的步伐,也能加强了新疆与内地、中亚甚至欧洲的紧密联系。

(二)面临挑战。(1)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日趋激烈。从国际市场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优势,掌控世界纺织品高端市场的状况近期难以改变。从国内市场看,比起沿海纺织大省,新疆纺织行业瓶颈因素仍然突出。(2)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近几年来,受自治区内外市场持续低迷、消费需求减弱、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或停滞,消费者预期收入下降,将很可能降低纺织品消费频次,减少纺织品消费金额,进而制约纺织业的市场需求。(3)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新疆纺织业整体呈现前大后小的“倒锥形”结构,初级加工产品比重大、附加值低。(4)缺乏熟练的专业技术工。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员需求量大,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然而对人才匮乏的新疆来说,落后的纺织技术与工艺导致新疆纺织发展缓慢。(5)国内外棉花价差对纺织业的影响突出。国际市场棉花消费需求不振,导致国际棉价快速下行,进口到岸价与国内棉花差价进一步拉大。(6)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银行继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新疆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额进一步被压缩,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小微纺织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自身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抵押、质押物等弱点以及商业银行基于盈利考虑,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依然任重道远。

三、发展新疆纺织工业的对策措施

(一)整体规划、协调纺织业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做好纺织产业规划发展工作,加强组织三城七园一中心和五大产业集聚区域之间的内在协调和链接,强化产业集聚、完善专业市场、打造地域品牌,在专业产业园区建设上给予政策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纺织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纺织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券、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多渠道融资,确保纺织产业信贷持续增长,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三)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实施纺织产业升级的政策鼓励。围绕发展优势产品培育、园区提升、技术改造投入、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运用税收、财政、投入等多种方式激发纺织企业的积极性。加强新疆纺织企业同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品牌交流活动,大力开展对企业的培训活动,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鼓励创新,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元素成长的良好的环境。在品牌战略的指导下,技术创新为先导,开发和培育出高品质和高附加值的新疆品牌,积极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等平台,培养纺织行业带头人。并与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磋商落实织人才培养的长期计划,培养出适应纺织行业调整发展的需要,实力雄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五)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进优势企业。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引导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加大招强引大力度,重点引进知名企业,特别是服装服饰、针织家纺、印染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推动建立各地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发展,做好项目跟踪和落地服务工作 。有效利用国家加工贸易等相关政策,在纺织工业园区设立出口加工区,吸引出口亚欧地区的纺织企业来疆投资建厂,提升新疆纺织产业结构。

(六)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疆内市场需求在纺织业总市场需求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新疆纺织业应该拓展国内外市场。要研究纺织品主要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市场特点来扩大纺织品市场空间利益。研究制定《关于本地产纺织服装产品通过新疆口岸出口的运输补贴暂行办法》和《关于支持本地产纺织服装产品通过西行国际货运班列出口暂行办法》等政策细则,为产品出口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撑。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建设纺织业研发设计、教育培训、仓储物流、进出口贸易、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纺织品商贸中心,使其成为亚欧纺织品贸易的主要策源地和重要口岸,并充分发挥向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经济开发区的辐射及带动作用,拓展国内外市场。

(七)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支持全疆少数民族群众集聚的乡镇,就地就近开展纺织、服装服饰、针织家纺、地毯刺绣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有实力并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来疆投资,整合、带动新疆民族服装服饰、地毯、刺绣等企业发展壮大。“短平快”项目实施中具有发展潜力、就业成效显著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促进纺织企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CIMS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的研究环境已建成。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开放式系统结构与发展战略,CIMS总体与集成技术、产品设计自动化、工艺设计自动化、柔性制造技术、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质量保证技术、网络与数据库技术以及系统理论和方法等均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因大部分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绝大部分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限于CAD和管理信息系统,底层基础自动化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机械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新的机遇。因此,我国机械制造业不能单纯的沿着20世纪凸轮及其机构为基础采用专用机床、专用夹具、专用刀具组成的流水式生产线—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是要全面拓展,面向五化发展,即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

2.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做好基础自动化的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

2.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2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4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是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

3.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尺度,纳米技术是指实现纳米级精度,是一种在纳米尺度上研究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相互作用与运动,并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对制造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应用范围将非常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和纳米测量技术等。

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在2000年已达到纳米级,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STE)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现在精密工程 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也就是说,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以超精密加工的前沿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将进入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进一步发展为代表。

(1)精密成形技术成形制造技术包括铸造、焊接、塑性加工等。精密成形技术包括:精密铸造(湿膜精密成形铸造、刚型精密成形铸造、高精度造芯)、精密锻压(冷湿精密成形、精密冲裁)、精密热塑性成形、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2)无切削液加工无切削液加工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机械加工行业,无切削液加工简化了工艺、减少了成本并消除了冷却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废液排放和回收等等。

(3)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RPM),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LOM),熔化沉积制造(FDM)等等。

由于以上工艺和技术不仅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耗用量或缩短了开发周期、减少了成本,而且有些工艺的改进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被称为绿色制造工艺。绿色制造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制造业中的体现。这一切除了工艺革新外,还必须依靠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才能实现。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概述

我国从1996年就提出: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优先满足第一线和农村地区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这个培养目标,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但一般是指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的狭义的“高等教育”,如潍坊科技学院和潍坊科技职业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通常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界定采用狭义上的定义。

潍坊市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截止2014年,共有各类高等教育院校14所,其中本科院校为潍坊学院、潍坊医学院、潍坊科技学院三所,全日制在校生14.2万人;职业教育成绩斐然。从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2011年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科类评价排名中,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文化教育、轻纺、环保气象、农林牧渔与安全五大类中名列第一,占全省1/4多;职业教育探索突破较多。

二、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是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按2014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信息,2014年潍坊市GDP为4786.7亿元,比2013年增长9.1%。按常驻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1826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8470元),实现增长8.9%。到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07家,工业增加值10.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2.5亿元,增长8.7%,利润总额695.1亿元,增长9.2%,利税总额

1070.6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运行平稳,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2亿元,增长12.1%。

三、潍坊市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潍坊市高职教育要培养满足各个产业需求的人才。潍坊市高等职业教育要与潍坊地区的经济相适应,培养出适应潍坊市未来发展的专业化人才。按照潍坊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潍坊市的传统产业包括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化工、盐业等,传统产业走到今天,需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发展水平,需要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特别是科技攻关人才、技术推广及普及人才;第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发展规划中,潍坊市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第三,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金融保险、商品流通、娱乐、旅游、信息咨询等行业是第三产业中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多种才能、可以独当一面的复合型和竞争型人才。

(二)潍坊市高职教育要符合人才需求的特点。第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从潍坊市经济发展定位和产业结构的布局可以看出,人才的需求不仅是要满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化工、制造业等各个产业的要求;第二,人才需求的“即用化”。第三,人才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伴随着潍坊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企业也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面临淘汰的可能,这就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自身去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不至于被新技术、新观念所淘汰。另一方面,被淘汰企业的员工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观念才能被新的企业所接受。因此,需要人才具有“忧患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认真践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篇4

【关键词】创新;产业结构;产业升级

一、绍兴县纺织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绍兴县是中国纺织基地县,同时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县之一,柯桥中国轻纺城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日均客流量达十万人次,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化纤面料在此成交,全国近一半的纺织企业在此建立了产销关系。绍兴县被称为是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纺织业是绍兴县的支柱产业,全县经济总量的70%来自纺织业,规模以上纺织品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15%。

风波骤起的2007、2008年,绍兴县纺织业依然飞速发展。2008年上半年,绍兴县中国轻纺城的成交量仍然大幅上涨,在经济风波中还是站住了脚跟。然而绍兴县纺织业目前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自身基底不够结实

物价在2007年开始快速上涨,当年全国物价指数达到4.8%,2008年则更高,这导致工业原料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也大大增长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普遍上涨20%-30%,长三角多处地方出现“劳工荒”。作为低成本、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低端产业,纺织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虽然绍兴县的纺织业虽然顶住了部分经济危机到来的压力,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 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第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 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3.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 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4.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另外, 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实际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可行性建议

1.打开销路

全球市场极其广阔,如果纺织业的销售只能局限于国际上的某些市场,必然无法获得更长远的发展。为此,绍兴县纺织业应当努力开拓在拉美、非洲、南亚等地区的市场,尤其应当对一些新兴经济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此外,在国内,绍兴县纺织业也大有可为。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重大经济决策,这将极大的转变中国传统的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绍兴县纺织业,作为一个过于依赖出口的产业,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内销路,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成为绍兴县纺织业发展的引擎。

2.创建自主创新品牌

目前,在纺织业中能真正自主开发国际市场、创建自有品牌的企业非常少,企业大多关注短期利润,企业和出口商应加强对产品国际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密切关注同类产品的总出口量以及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市场价格等动态信息, 努力推动出口产品在国内向上下游延伸。

3.结合多种渠道运行

绍兴县纺织企业多且密集,但是都是各顾各的独立经济体,相互交流融通的职能不明显,应该开辟一条深入合作的道路,比如资金的融通;并且,目前第三产业电子科技越来越成为社会趋势,订单销售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通过对电子网络平台的合理运用,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高质量高服务展现在大众面前,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来获取更多的订单。

4.提高纺织业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绍兴县纺织业以生产低端的纺织产品为主,与中国国内外的一些低端纺织企业进行着恶性竞争,导致纺织企业总是处于利润极低、污染严重、附加值极低的境地。而高端产品和品牌却把握在别人的手里,我们生产的服装80%的利润都被品牌的持有者获得,绍兴县纺织业者只获得剩下的极小部分利润。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纺织业水平不够高导致的。

5.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减少纺织企业数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工业的产业。另一方面,在纺织业内部,要支持有实力、有潜力的纺织企业做大、做强,成为纺织企业的标杆,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控制成本,扩大在中高端市场的销路,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产品的利润和附加值都得到充分的提高,最终创建绍兴县纺织业自己的品牌,使之闻名于世界。

三、总结

绍兴县纺织产业在过去为绍兴县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堪称绍兴县“母亲产业”。如今,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经济形势,绍兴县纺织业要加强诚信,打开销路,并且不断提高水平;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大势,勇于突破和创新,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迎难而上,继续发扬绍兴商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开拓创新,将绍兴纺织业发展得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李生校、赵梁红.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对策[J].企业经济,2008(9):75-77

篇5

关键词 纳米材料;功能纺织品;应用与运用;研究进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S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1-0002-01

1 我国纳米材料与功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1)我国纳米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分子领域已经逐渐深入到人类的生活中,纳米技术的出现代表了人类生活的另一个里程碑,我国纳米技术在纺织行业的使用刚刚起步,纳米纺织品在防雨防水,防紫外线,耐磨等方面有着其他纺织材料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科学家在开发纳米技术的方面一直在努力,不断开发功能性超强的纳米纺织品,为我国创造最大限度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我国的功能纺织品带来变革,不断提高纺织品的功能附加值。目前我国功能纺织品领域的纳米技术应用已经逐渐扩散,展示出十分明朗的前景。

2)我国功能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分析。纺织在我国已经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历史,黄道婆发明纺织机,使我国正式走进纺织的时代,随着历史的推进,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汇聚,我国纺织能力不断提高,由棉纺织品繁衍到丝质纺织品,当时我国纺织技艺在全世界是领先的,中国丝绸也成为了我国的代名词。走进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纺织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纺织品提示出了功能方面的新要求,功能纺织品应运而生,这是我国纺织业的一个里程碑发明,能够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

2 分析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方面的应用与使用

1)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菌防臭性能。纳米技术属于微分子技术,将天然纤维中含有锌,溴等元素的纺织原理进行纳米化处理后,进行纺织处理,可以做到各种防菌防臭的作用。在纺织过程中,将不同的原料纤维进行整理解析,构成新纳米分子,其中锌、溴等微分子就能够大大增强纺织品的细菌掉落率,或是由纳米分子进行吸附作用,将危险的细菌分子吸附到自己身上,从而做到防菌防臭的目的,这项性能为人类的清洁生活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方便。

表1 抗菌效率评定

纳米粉体浓度/g·L-1 菌落总数

(×10-4个/mL) 细菌减少率/%

0接触 培养22 h

0.25 TiO2 4.32 1.68 50.7

0.50 TiO2 0.83 0.30 82.6

0.75 TiO2 0.24 0 100.0

0.25 ZnO 2.39 1.50 40.2

0.50 ZnO 2.35 0.32 87.1

0.75 ZnO 0.17 0.02 98.6

2)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人类进行纺织工作生产纺织品的一个目的就是防范紫外线的侵犯,地球上的紫外线经过臭氧层的弱化,已经变得可以被人类接受,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臭氧层变薄,对紫外线的防御作用减少,因此科学家研制出可以抵御紫外线的纺织品,那就是纳米纺织品。纳米纤维中有很大一部分对紫外线的吸收与反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这些纳米分子的活性分散,使纺织品的紫外线防御功能大大增强,目前全球对这种纳米纺织品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荼。

3)加强功能纺织品的防水防油性能。纳米技术在防油防水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众所周知,大自然中也存在着大量神奇的防水材料,比如莲叶。科学家通过分析莲叶的整体构造,并将其应用到纳米技术的防水功能改良中,研制出纤维活性极高的纺织产品,通过纺织品缝隙间的纳米材料,使得纺织品的表面在微观下形成一种不平整的状态,使得水,油不容易渗透进纺织纤维,从而达到了防水防油的目的。纳米功能强的纺织品,基本上已经做到了防水防油防污,从而出现了免洗纺织品,给人类的纺织技术带来了崭新的变革。

3 分析我国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上的研究进展

1)探究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纳米技术仍属于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所以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队伍来进行,但是我国纳米材料研制中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人员过少,对纳米研制的深度不足。另外对于可以加入纺织生产的纳米技术没有厂家执行,或生产出的纳米服装不尽人意,导致纳米研制停滞不前,这需要制度上的改进,全面推动纳米材料的再发展。

2)分析纳米材料在功能纺织品的展望与未来。随着纳米技术运用手段的不断成熟,纳米材料将不断运用到功能纺织品中,纳米材料功能丰富,而且纳米纺织品轻薄透气,较之于传统纺织品有着极高的优势,未来的纳米纺织品研究方向就是将不同的纳米技术融入到纺织业中,使得出现不同功能的纺织品,除防水防油,防紫外线,防菌外,还可以开发神奇的变色服装,及其耐热的服装,这都是未来纳米技术在功能纺织品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人类生活是不断进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也随着不断熟练,纳米技术为人类的精致化生活带来了福音,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使纳米技术成为新一代高性能技术,在除菌,防老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及其不俗的表现。功能纺织品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纳米技术的加入使功能纺织品的实用性大大增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纳米技术将成为功能纺织品的重点发展技术,为全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肖琪,王瑞,徐磊,康卫民,吴凡,李明超,殷翔芝.热处理温度对玻璃纤维表面氧化锡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2(11).

[2]路艳华,陈宇岳,林红,郝旭.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改性柞蚕丝的结构和热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3]路艳华,王漓江,刘治梅.用于纺织品整理的低分子质量纳米壳聚糖的制备与表征[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4]李晓峰,王建君,郭春秋,施艳秀.纯棉纺织品纳米氧化锌抗菌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J].上海纺织科技,2012(06).

篇6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五力模型

1.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如图1所示,中国纺织品出口额由1995年的139.18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653.61亿美元,几乎为1995年的5倍。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回落到598.21亿美元,仍然高出1995年4倍多。

多年来,纺织业在积累资金、出口创汇、增加就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纺织业是一个彻底的“民生”产业,对中国这样一个贫困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纺织业举足轻重,涉及数以千万计的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收入和生活。中国纺织业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质量精良、价格实惠的产品,使其切实享受到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福利。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产业之一,是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成本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优势。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或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产业选择。

2.纺织业国际竞争力面临的挑战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类商品占世界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种商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

一般认为,当RCA>2.5时,则表明该国出口产品极具竞争力;当1.25

中国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3,说明中国纺织品出口极具竞争力。但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发现,2009年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高于中国,巴基斯坦的纺织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高达22.04;同时台湾纺织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与中国接近。这表明在纺织品出口市场上,中国的竞争力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

3.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1 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比较

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两者比较有以下不同:

前提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角度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范围不同: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主要是对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到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原因不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这些初始条件或来自自然原因,或来自历史原因,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工,只能生产和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又竞争优势的国家。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有联系的,表现在: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去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并不必然等同于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可能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3.2 根据五力模型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3.2.1 要素条件: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极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0.6美元,相当于日本的1/28,美国的1/21和韩国的1/6,但比印度高20%,是孟加拉国的1.5倍,印尼的3倍。与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而且存在上升趋势,加之自身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制约,如果不尽快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将逐渐缩小。

3.2.2 需求因素: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

我国纺织业从1991-2007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07年已占世界市场的24%左右,说明我国纺织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国家(地区)中,美国是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出口市场,欧盟、日本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3.2.3 相关支持因素:生产资料和纺织机械制造行业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纺织技术装备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纺机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及快速反应的技术发展趋势下,我国国产纺机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纺织机械仍需要进口。

3.2.4 战略结构和竞争

从我国目前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看,尽管最终产品已超过2/3,但其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很大,即使是在一般贸易中也很少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服装出口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和品牌。我国以庞大而低廉的劳动力群体及其低附加值的产品令发达国家的零售商和消费者获益,这种状况是我国纺织品经常遭遇反倾销,在中高端市场无法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原因。

3.2.5 政府因素:政府相关政策

政策不合理也导致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纺织产业政策主要刺激出口贸易,而没有促进国内加工,与中国的产业提升脱节。

4.提升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纺织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提高纺织业的竞争力。

4.1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纺织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对我国纺织业的市场结构进行整合与重组,增加中高档纺织品的比例,不断提高纺织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4.2 科技创新

推动技术进步,以技术带动创新,从而加强产品开发。我国必须及时把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我国高科技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4.3 多元化战略

积极扩宽出口市场,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减轻境外对我大宗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和特保压力。我国在继续瞄准美国、日本、欧共体等传统主销市场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分散市场风险,拓展国际市场。

4.4 提高劳动这素质

依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

4.5 政策引导,调整布局

若要快速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政府的作用必不可少。政府可通过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行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体系等,为整个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为纺织行业更高、更快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与空间。

5.结论

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在当前资源流动性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进步的情况下,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的一个必然选择;掌握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关系,我国纺织业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传统的短暂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持久的“竞争优势;”日本纺织业的发展可以给我国纺织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技术进步,战略调整,政府的支持是我国纺织业调整必须关注的。

参考文献:

[1]陈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力价格水平的优势和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6.

[2]符大海.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和潜力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3]黄兴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贫困增长源于对比较优势战略的过分依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4]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5]梁亚林.微利时代的纺织业如何持续发展[J].纺织器材,2007(1).

篇7

【关键词】纺织业;青岛;SWOT分析;发展

一、青岛市纺织业发展现状

青岛市纺织业在全国纺织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些年便享有“上、青、天”的美誉。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等南方省市纺织业蓬勃发展,青岛市纺织工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了。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青岛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7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1.97%。从业人数18.0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15.1%,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完成工业总产值766.9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2%。青岛纺联控股集团、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绮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纺织企业蓬勃发展,在行业结构调整、品牌创建和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提升了青岛纺织业整体实力。全市纺织行业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3个。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青岛是一个对外贸易非常发达的城市,纺织业也为青岛的出口额做出了巨大贡献。青岛的纺织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美国、日韩、欧盟、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青岛市纺织业参与国际竞争较早,在技术和经验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青岛市纺织品的出口在青岛市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历年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0%左右。而且青岛市纺织品出口额在全山东也占有很大比例,且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

但是,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等方面对于青岛市纺织业来说将直接导致其景气度下降,出口市场需求下降将导致订单外流。2011年作者所接触的青岛外贸企业有不少将订单转至越南等地,行业总体出口将会下滑,这对于纺织业这一出口依存度极高的行业来说将直接导致订单量减少,企业停产等情况。

二、青岛市发展纺织业的SWOT分析

(一)青岛发展纺织业的优势(Strength)

1.历史与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而言,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青岛具有十分明显的地理优势,毗邻日本韩国,这也为青岛的纺织企业出口节约了物流成本,提供了便利。从历史方面而言,青岛市具有悠久的纺织历史,早些年便享有“上、青、天”的美誉。青岛市的纺织企业也是最早参与国际竞争的省份之一,因此在技术和经验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2.资源充足

山东省为产棉大省,近5年产棉量约占全国的13%,在我国15个产棉省中名列前茅,是青岛市棉纺织业强有力的后盾。同样,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对化纤原料的进口依存度也下降到20%左右。黄岛开发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地,为青岛化纤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青岛具有丰富的纺织纤维资源和广泛的市扬,有着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完善的加工配套水平。这对于发达国家寻找低成本、规模生产的进口商而言,是不可替代的选择,这种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3.交通便捷

青岛交通便捷,运输服务便利而且完善,由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青岛交通体系海、陆、空三位一体,城市辐射力强。青岛流亭机场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可实现年邮货量吞吐量20万吨,居全国第15名。青岛港是我国仅次于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装箱运输港口,港内水域宽深,四季通航,港湾口小腹大,是我国著名的优良港口,全港吞吐量居北方港口首位。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青银、同三、济青、青威等高等级公路网,把青岛与山东主要城市连为一体,并辐射内陆地区。

4.产业集群建设

青岛市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服装、纺机为特色的集群经济初具规模,并建立起规模较大、品种齐全、产业链较长的纺织产业体系。以”中国针织名城”即墨市和”中国纺织机械名镇”胶南市王台镇为载体,构筑了集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青岛市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提高了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了其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二)青岛发展纺织业的劣势(Weakness)

从对于青岛市纺织企业的现状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作为我国优势发展行业的纺织工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1.品牌国际价值不高

我市纺织企业不少拥有自己的品牌,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3个,如针织领域的即发、雪达等中国名牌,服装领域的红领、巴龙等中国驰名商标,再到近两年不断涌现的设计师品牌一华正红、壹麟等,这些品牌在国内迸发出了纺织业应有的活力。但是,在国际市场有拥有自己知名品牌的企业甚少,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品牌不但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更可以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纺织企业若贴牌生产,可得到每件3-5美元的利润,若是国际知名品牌,则可得到每件30-50美元的利润。以贴牌生产这种方式来赚取少量的利润只能是权宜之计,青岛市纺织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大自有品牌研发力度,提升品牌国际价值。

2.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青岛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现在已经被江浙、江苏等省市远远甩在后面。青岛市纺企拥有的设备与浙江、江苏等地各纺企的设备相比,差距甚大。织机无梭化率除青纺联控股集团等大型企业达到100%,其他中小企业织机无梭化率在50%左右。技术水平的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阻碍出口。由于研发意识不足,纺织企业设备老化,青岛纺企每年都要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购置先进的纺织机器,高档无梭织机几乎95%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没有自主开发,单纯靠引进,会对青岛市纺织业进一步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3.信息化水平低

快速反应能力弱是青岛市纺织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建立在传统产销方式基础上,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薄弱,按照市场走势和采购季节周期提前开发不足,不符合现代化市场营销的要求,不适应目前国际纺织市场批量小、周期短、品种多的变化趋势。

(三)青岛发展纺织业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随着纺织企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出口机会的增加,为青岛市纺织企业的出口贸易带来了契机,加上国家扶持政策,使企业运行成本大大的降低了。

1.配额的取消

2005年开始,配额制度的取消使中国出口至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不再有配额限制,对中国这个纺织品和服装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来说,是利好消息。而对青岛市纺织企业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8]借此良机,青岛市纺织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出口退税率上调

2009年4月1日起,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了16%。这是2009年以来第二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2008年下半年针对外需回落重启上调出口退税政策以来的第六次调整,这对纺织企业的出口来说是最实惠的利好。与上次调整相比,虽然这次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只上调了1个百分点,但针对纺织业这种利润极其微薄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会挽救很多对外依存程度很高的中小纺织企业。

3.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本身就拥有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人均消费水平每年都在提升。这种情况下对于服装、家纺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对于其品质的要求也会逐渐与国际接轨,从而拉动纺织业的内需。青岛这样一个典型的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在保持纺织品出口稳定的同时,应该利用其纺织业完善发达、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发掘潜在的消费群体,这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双重的保障。

4.政府扶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就把发展工业的重心由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由发展内向型产业转变为发展外向型产业,这为纺织业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促进纺织业的结构调整,政府采取了压锭、资产重组、债务注销、出口配额分配等方面的改革,优化了纺企的效益。在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历经十年锤炼,已经成为引领时尚潮流、助推产业发展的全国性时尚盛会,为我市纺织企业招商引资,促进了青岛纺织服装业更好的发展。

(四)青岛发展纺织业面临的挑战(Threaten)

本文将从环境、竞争、人民币升值等角度出发,对青岛市企业面临的威胁进行剖析。

1.环境威胁

中国的纺织业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下,我市纺织行业中,中小企业居多,人均资本占有量小,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减少污水、废气的排放,来引进先进环保的生产设备。青岛素有“黄海明珠”、“东方瑞士”的美称,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旅游者。而纺织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对美丽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可能对青岛的旅游业、渔业产生不良影响。

2.竞争对手

纺织工业作为一个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中国纺织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已经相当于与东南亚的3~4倍,而东部沿海城市的劳动力成本更是节节攀升,青岛市纺织服装业工人平均月薪为2379元,而全国纺织服装业平均月薪为1547元,越南的纺织业工人平均月薪为220万越南盾,约合666元人民币,我国其他省市和以越南、印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正慢慢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产品上的竞争者,其出口方向与我国重叠,而且许多国家在技术改造方面加大了投入,是青岛纺织企业的极大威胁。

3.原材料价格上涨

原料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也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棉花和合成纤维是纺织品的主要原料,它们的价格变化牵动着纺织企业的神经。在2009年3月份到2011年3月份,棉花的平均价格上升了346%,而全球合成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聚酯和聚丙烯纤维的全球价格指数上升了71%。从那之后,虽然价格有所下降,但是2012年棉花和合成纤维价格仍然高于去年相同时期的水平。

4.人民币不断升值

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候开始较大幅度的升值,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目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6.3110。人民币的升值会使我国的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阻碍纺织行业的发展及贸易走势。据有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业利润下降1%~4%。[1]这对于利润本来就很微薄的纺织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三、青岛市纺织业发展策略

面对现阶段青岛纺企存在的困境,应该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自身这三方面来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政府方面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个纺织企业自主创新,除加强宣传外,还应进行物质奖励,如对积极创新的企业采取降低企业所得税,采用低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纺织品环保监控力度,“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对纺织品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岛市纺织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我市纺织企业环保方面的监控,减少纺织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对于违反绿色环保标准的企业,给予警告或惩罚。

另外,青岛纺企进行产业集群建设,建立专业市场,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集群,对于整个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是一个明显的提升。要形成更多强有力的产业集群,行会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创新率,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企业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以发挥其比较优势,并通过建立示范点的方式对于好的经验予以推广,同时加紧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以建立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市场。

大力发展纺织业相关产业,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实力。纺织机械业是纺织业重要的相关产业,它是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品的基础。在此同时,也应加强其他相关产业的建设,促进其他与纺织业发展有关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如展览业、运输业、模特业、信息业和通讯业等的发展,为纺织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自身方面应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对于现代的纺织企业而言,其发展轨迹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移,这就需要企业具备创新精神。由于现在纺企的成本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可以缓解中小纺企目前的困境。采取“走出去”战略,首先要积极地将纺织品推广到国际市场,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还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很多新兴市场对纺织品存在较大的需求量,比如俄罗斯、巴西、拉美等国家,这些国家自身的供应能力和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等,这是青岛市纺织业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机遇。另外,可以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向第三国家进行转移,如绮丽集团在柬埔寨、越南设立加工厂;即发集团、喜盈门集团在海外设立销售或办事机构。将研发中心等留在本地,不仅可以享受一些国家的优惠待遇以降低成本,还可以规避一些贸易壁垒问题。

参考文献:

[1]莫瀚鹏.浙江省中小纺织企业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产业经济,2010(12):183-185.

[2]陈嘉倩,朱惠.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1(16):13-14.

[3]孙婧.居危思危的青岛纺织[J].招商周刊,2008(02):38-39.

[4]唐玲.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走势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119-120.

[5]宁俊.服装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6]吴淑芳,李树超.企业管理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111-112.

[7]2009/2010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

[8]2010/201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出口退税 政策调整 纺织产业结构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实现国际化最早的产业之一。 近2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自2007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因此,研究旨在减缓下降趋势,提高纺织市场国际保有量的出口退税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

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2006 年,我国纺织产品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 14.9%,连续第四年保持高位增长。2007 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国内政策变化的 影响,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增速开始放缓并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增幅较 2006 年下降6.3%。2008 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外市场需求缩减,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增速下滑10.7%。2009 年,尽管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纺织产品出口同比增幅仍然下降18.3%。加之诸如人民币持 续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新老问题的影响,纺织产品的出口势必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前景不容乐观。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三大出口市场 美国、日本、欧盟需求减少的外在环境,纺织产品成本上升导致我国纺织企业提高出口价格以消化成本的内在环境下,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明显回落,2月和6月分别出现负增长,出口总额的同比增幅再次下降,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自2008年8月1 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 13%。1 0月2 1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下发通知。 规定自11 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4%。2009年,我国出口退税率又经过第四次微调4月1日出口服装、纺织品退税率增至16%。因此在2009 年,我国纺织产品的月度出口震荡上升,在2 月跌至谷底并经历两次大规模出口退税率上调后,纺织产品的出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稳定回升,12月更是同比4.4% 和环比20.3%双增长创年内新高。因此,总体上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增加纺织企业出口总额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二、出口退税项下我国出口纺织业发展现状

然而,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业2/3企业总体上在亏损或者微利状态。我国纺织品出口遇到了巨大困难。主要体现在:第一,高速增长下的低效益。纺织品出口总的增长同利润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如1997年纺织品出口额虽然较上一年增长23.7%,但效益情况并不乐观。第二,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由于出口配额和产业结构不合理,贸易方式单一,出口流向集中,经营秩序混乱,贸易条件恶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失调,正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出口纺织产业的影响

国家2004年曾多次调低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虽然使得一些生产效率低的中小企业从市场中淘汰,低端产品规模逐步减少,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毕竟纺织品及服装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过于庞大。因此,国家又不得不提高其出口退税率,以缓解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释放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1.出口税率下调的积极影响

(1)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因此,纺织行业非常有必要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阶段,一些小、散、乱以低附加值甚至搞恶性压价竞争的企业将被迫退出,有市场承受能力、赢利能力强的企业才会留下来,从而提升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出口退税率的调整,短期而言会降低行业利润水平,使纺织品出口增量下降,但长期来看会促进纺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纺织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以质取胜的模式

出口退税率下调会淘汰掉一批以低附加值竞争的边缘企业,并为优质企业让出更大的市场空间,有利于纺织企业从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逐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质取胜的竞争模式。

(3)促进纺织品出口贸易秩序改善

出口退税率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低价竞销现象,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低价策略的国际竞争模式,对维护纺织品出口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4)减少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贸易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激增,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纺织行业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所以,出口退税调整中,纺织行业首当其冲。而降低出口退税率,可以间接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增量,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出口税率下调的消极影响

(1)进一步挤压纺织行业利润空间

据测算,出口退税率每下调一个百分点,纺织业利润就会下降40亿元。在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近年来利润一般维持在3%-5%。现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两个百分点,纺织出口企业利润将更加微薄。

(2)纺织品贸易的成本上升,出口增量下降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增加了出口纺织品的成本。虽然纺织品出口企业通过适当提价可以部分抵消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但出口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导致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部分国际市场的丢失,一些原本微利经营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放弃出口,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从而导致纺织品出口数量下滑,出口增速放缓。

3.出口税率上调的积极影响

(1)扩大出口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的出口总额较低,但从8月份国家上调纺织业出口退税后,出口量有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在2009年3月探底之后快速反弹, 9月份当月出口167.4亿美元,为年内月度出口峰值,环比增长6.7%。

(2)稳定就业

纺织属于劳动密集型、高成本、低利润的行业。在当前情况下,全行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养活了2300多万纺织工人(只统计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从原材料角度看,我国棉、毛、麻、丝年产量共达900多万吨,关系到1亿农民的生计。所以,整个纺织业直接和间接的吸收了一亿两千三百万的劳动力。

4.出口退税上调对纺织业的消极影响

(1)导致利润外流

截止到2009年,我国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接近于出口零税率。对于面临出口萎缩的外贸企业来说,退税率的上调本应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但事实上,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我国在出口商品上的定价权十分薄弱,因此一些外商以出口退税提高为借口不断压低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而许多外贸企业为了能保住订单,又不得不忍痛接受。所以实际上我们直接补贴的不是外贸企业而是国外的消费者,这就造成了利润外流的现象,这是我国纺织业出口退税上调所带来的最严重问题。

(2)不利于产业升级

我国前两年对纺织业实行下降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是为了利用这一杠杆淘汰劳动生产率低的小纺织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调整,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结构和产品机构的优化升级。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下降,利润下滑,企业面临濒临倒闭的危险,在此条件下,我国政府不得不上调出口退税来拯救纺织行业,这势必就会造成前期的产业优化工作付诸东流,不利于我国纺织行业的长远发展。纺织品这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退税率过高,不仅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还造成了纺织品内需与外需增长不平衡的现状。

(3)易引起出口骗税

目前,中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6%,位列前茅,相应的纺织业出口骗税现象也远比其他行业严重,出口骗税额占出口骗税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纺织行业的严重骗税行为不仅危害国家税收利益和经济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损害了一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纺织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基于我国纺织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提高确实能为纺织企业的复苏带来切实利益,但是简单的补贴,并不能完全解决当前纺织企业所存在的棘手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在所难免,生存困难的时期对纺织企业而言更是其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难得契机。除了期待国家所能给予的更多具体措施、更大扶持力度,只有纺织企业自身的历练成长才能真正促使我国纺织行业稳固发展。

1.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

由于我国纺织企业忽视对自主品牌的建设,加之长期处于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环节,导致我国纺织行业成为国际纺织“低端供应链”的代名词,大部分纺织产品自主品牌知名度低、10%的出口利润微乎其微。没有自主品牌就势必没有竞争力。为此,纺织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振兴计划,通过向国外优秀品牌学习,并结合自身资本优势和资源平台,以科技为依托从品牌设计、控制、到经营管理来打造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化,也有助于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和成本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纺织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2.加快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

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虽然年年增长,却有不少问题隐藏其中,导致纺织企业的效益并未因此提高。想要在国际市场取得话语权、定价权,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创新升级,这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必由之路。可见,之前政府持续下调纺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正是为了引导我国纺织企业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因此,面对当下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的现状,我国纺织企业必须积极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优化布局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产品创新、原材料创新及生产方式创新等方面开发新的原料、工艺、装备乃至产品,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丽丹,司增绰.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历程考察――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回顾[J].经济界,2009(2).

[2]杨雄飞.浅谈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商业时代,2009(6).

篇9

>> 我国“僵尸企业”现状分析及处置对策 我国“僵尸企业”的产生原因与对策 巴西公司破产重组实践及对我国处置“僵尸企业”的借鉴 我国“蚁族”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高校负债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高校债务的现状、成因及化解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现状和成因及对策分析 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对策 我国专利质量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企业投资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铁路多经企业财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分析及成本控制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分析及企业对策 我国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何帆,朱鹤.嘿,我发现了一只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系列研究之一.财新网,.

[7] 聂辉华,李金波.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2016,(6).

[8] 潘贻芳,门峰.加快淘汰钢铁工业落后产能的研究[J].钢铁.2009,(3).

篇10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逆转;影响;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4-008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并启动。这是中国对外建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区内有超过90%的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待遇,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该自由贸易区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引领,将为中国、东盟纺织服装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自由贸易区内纺织品服装的整体关税率将显著降低,贸易空间更为广阔。而浙江作为中国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省,纺织服装业在浙江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浙江纺织服装业面临着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给浙江纺织服装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与实证分析

(一)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现状

浙江纺织服装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行业。2002-2010年,浙江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54%,高于全国的年均增长水平(18.38%)。2010年,浙江纺织服装业总产值近90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江苏,居全国第二。同时,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对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也逐年增加。2011年浙江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60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0%。其中,出口纺织品311.29亿美元,增长25.16%;出口服装291.47亿美元,增长17.05%,位列全国第一。

然而,浙江纺织服装业其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尽合理、产品附加值偏低、快速反应能力较弱,且由于其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纺织服装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原料、人工、能源、土地资源的紧张,环保的新要求,以及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波动,世界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其他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等一系列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使浙江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行业利润率不断降低,全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需寻找突破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浙江纺织服装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浙江与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1年,浙江与东盟的进出口总值为2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1%,东盟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浙江第三大贸易伙伴。因此,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浙江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影响,从而推动其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将有利于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实现要素密集型逆转的产业内升级,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这对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和获利能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浙江纺织服装业要素密集型及其逆转的实证测度与分析

经济学界认为产业的要素密集型是可以发生变动的,所谓要素密集型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是指当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w/r)发生改变时,只要替代弹性在生产两种产品(X,Y)中不一样,生产者为了实现最优产出,会调整两种要素(K与L)的投入比例,使产品的相对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并最终使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使用更多的资本要素而逆转成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本部分运用灰色聚类法,根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测度与分析。

根据灰色聚类法,对浙江纺织服装业的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测度与聚类分析时,以2002-2009年作为观察年份,选择人世后8年问的相关数据,参照并选取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和人均资金这三大指标作为考察对象(即聚类指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2000年中国纺织工业指标标准所求得的聚类白化权函数为基础进行实证测度。灰色聚类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④由于篇幅所限略去,由表1的数据,得出表2中的实证测度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