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18 18:0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学计划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长期未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制约着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不牢,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中,阅读教学是长期受到忽视的项目。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缺乏理论基础,盲目跟随教学改革浪潮,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未能形成理论体系,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迷信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指引者,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才有可能顺利完成。然而,我国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随意教学,想到哪就讲到哪,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学习兴趣不高涨。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缺少灵活度。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不明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这样不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区分哪些知识适合以直接学习方式,哪些适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全班讲解、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体验的平衡关系;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

2.运用多媒体激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的出现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阵阵的波澜,给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们慢慢地走进书本,钻研课文,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时,学生难以从白纸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他们此刻需要实地游览,形成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就让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在优美的配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学生们再读文本的时候,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阅读效果很好,类似的课文还有《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积极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一些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还有一些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缺少灵活度的现象,学生们阅读起来也非常投入。

结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一线小学Z文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同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改变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良性运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阅读时间太少。小学语文课时是有限的,每节课也就40分钟,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根据课本和教学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他们所做的只是蜻蜓点水般粗略地浏览文本,无法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丢弃课堂主宰的地位,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扮演一位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即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节课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师对文本的解析和课堂提问中度过的,学生阅读时间过少,训练强度不足,也正因如此,学生没有太多的素材积累,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薄弱。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认清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合理的课堂阅读教学安排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所见阅读素材严重不足。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为教材,但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有着目的性,素材有限而且内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可能使学生觉得阅读无聊、浪费时间,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现今阅读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教师确定阅读内容,接着学生开始阅读,阅读完后做阅读理解题,这其实已经发展为一种畸形状态,阅读有了特定程序,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另外,因为阅读材料大都是由教师筛选并确定下来的,很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阅读感知不足。应试心理在许多师生心中根深蒂固,阅读教学的目的也自然是只为答题,这种心态的存在只会阻碍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到阅读不单是简单地看看文字,做做题,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思维,感悟并体会文章意境,收获阅读体验。教师不应该继续关注阅读对考试的影响如何重要,而应该注重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取到什么,只有当学生的思维与文章内涵产生交集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学会阅读,读懂文章,达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1.扩充阅读内容。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到那么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拓展思维空间,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虽然语文教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它很符合学生年龄、性格和阅读水平等多方面特征。阅读板块内容丰富了许多,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但仅仅依靠教材开展阅读教学仍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在现有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阅读文学作品、多读语文杂志报纸、品读经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小学一年级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小学二年级可以读《伊索寓言》;小学三年级读《西游记》;小学四年级读《鲁滨逊漂流记》;小学五年级读《昆虫记》;小学六年级读《海底两万里》……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更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多开辟阅读时间。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课时却很有限,教师唯有从阅读中抽出许多时间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是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时间。所以,从语文课堂中多开辟出一些阅读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多一分阅读时间,也就等于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多开辟出了一点空间。另外,教师还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比如,将学生带出教室,安排一些课外的阅读训练、朗诵比赛、带他们参观一些大型图书馆等。

3.适当的情景教学。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阅读当中,深入体会阅读的乐趣。情景的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密密麻麻的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画演绎出来,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知和体会文章内容。至于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点滴,比如,“可爱的小鸟”“蓝天与白云”“随风起舞的雪花”等,因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距离透彻理解文章的最近位置。比如,在讲《草原的早晨》第三自然段时,伴着视频我开始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羊群,听到了牧羊人美妙的歌声)当我读到“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时设置问题:哪里像?为什么像?像这样,在课文的解读中穿插适当的视频和疑问,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认识到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观察探索,从增加学生阅读时间、丰富阅读内容,通过情境创设等方法促进阅读教学发展的进程出发,不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创新,实现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吴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1.

[2]陈赛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低效化 原因 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育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学生以及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枯燥陈旧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生的阅读量更加的庞杂,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寻求,不在只是简单的对书作的了解,而在于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以及阅读内容的深刻解读。而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院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完善的、滞后的甚至是忽视的,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教学效果不满意、产生对教学内容没兴趣、对教学成效没信心的消极心理,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语文阅读教学低效化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和突破性成果,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境与不足,教学低效化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之中,对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认识不清,他们只是注重对教材和教参课文进行机械化的讲解,不注重对于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更是忽视对学生拓展阅读的训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只是对这些课文进行死记硬背,完全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并不能达到对学生主动性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学成效低劣[1]。另外,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文章的品思,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发更有价值的思想情感,并以此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搭建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平台,在阅读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阅读教育的这一主旨观念,一味的追求教学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导教学进度,掌控教学方式和内容跟进,将学生与教学内容对立起来,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之外,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相悖

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感染力是来自于作者丰富的生活余力,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课堂上,根本无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无法实现心灵上沟通和艺术上的创作思辨。

3.教学模式陈旧,缺少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忽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充分的训练和很好的积淀,阅读能力较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2]。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阅读的空间更为广阔,阅读面也越来越大,然而,课程内容“千年不变”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等问题。

二、推进语文阅读高效化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的主旨和内涵,并从课本的流水性讲解转变为拓展性阅读,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课程的时效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独立思考,鼓励自我创作,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情境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和全面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形式,创造情境加深理解,并通过网络注重对学生的拓展阅读,在课前做系统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调整教学进度。

2.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和文学立体思维的培养

应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对教师做定期的现代教学培训,注重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培训,引进新的教学工具,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理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立体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学生的阅读和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为学生日后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实践教学,引入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将课堂不限于教室内,让学生深入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认知社会,促进学生与优秀作家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质,在优秀的意识形态的熏陶下不断成长并创作出有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3]。这就要求在考核中应实现对学生以及教师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不单单是从试卷上考核学生,而是采取民主测评,实践检测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演讲、实践、思辨交流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价学生。对教师则是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根本上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互动。

结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拓宽教学范畴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践中和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心灵上的洗礼与冲撞,在思想上迸发出自己独有的精神价值,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袁华莉,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13-22.

篇4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误区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角色错位

我们发现当前教师在阅读课教学中充当了几种不恰当的角色: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三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捧场人。无论学生读书、发言的情况如何,教师总是赞不绝口:"棒极了!"使得课堂上该引导的地方得不到适时引导,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自读自悟不交流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流行"你读读"、"你再读读"之类的话语。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让学生朗读,先是学生一个一个地读,然后读给同桌听,再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盲目地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对文本的感悟却只字不提。

3、"谈谈体会"不深刻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甚至文章还没好好读,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教师也只好跟着学生天马行空。

4、个性化变成了自由化

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学生越自由、气氛越活跃、观点越离奇就越"个性化"。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一些说法:"大家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背)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因此,课堂上异彩分呈;有的当表演家、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画家、还有的是观众,似乎这就是个性化阅读了。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

1、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如有一位老师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教师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2、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因此,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赠汪伦》时,有学生提问:"我觉得汪伦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李白很爱喝酒,那汪伦为什么不以酒相送而要送歌呢?"教师让学生先思考讨论,然后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等送别诗,通过讨论发现,虽然李白、高适、王维等送别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以情相送。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感悟,也拓展了知识视野,更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个性阅读,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的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文本意义在于揭示圆明园毁灭的意义,激发读者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文章的第三段主要通过写圆明园的建筑宏伟来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圆明园的辉煌感悟有多深,对毁灭的惨痛的理解就有多深。个性化的阅读与文本意义的解读要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从圆明园的几个"有"去体会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次引导学生联系有关知识或生活经验体会,如:对圆明园的建筑宏伟,你还了解多少,是怎么了解的?你到过平湖秋月等风景名胜吗?身临其境,你有过什么感受?有关知识与生活经验参与的个性化阅读,能使学生更加深刻体验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再次,播放有关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引导想象和谈感受。圆明园图片的欣赏和由此引发想象,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对文本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是非常有效的帮助。

4、强调个性化的朗读方式

篇5

关键词:尊重主体;关注个体;围绕主题;前理解

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实现学生、文本、教材编者、教师四者的有效对话,是提升学生阅读力的有力保障。有了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对话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更丰盈饱满,是一条通向有效阅读之旅的捷径。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实现阅读教学课堂有效对话,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障学生在对话中占主体地位

阅读课堂上,让学生享受和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的权利,营构和谐的对话氛围。在阅读进程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阅读差异,承认生命差异。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享受到自我的改变,使学生在对话中走向深度阅读,使有效对话在自由畅快的阅读情境中行进。

二、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的课堂,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创设阅读情景,营造对话情境,让阅读效率在对话中提高,让阅读情趣在对话中增强,激发思想情感,感受文本精神,汲取文本力量,提升阅读审美能力。

三、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教师是影响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同伴,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平等对话,是有效阅读的开始。通过师生对话,实现教师的阅读力的有效传递。有时教师的阅读力能震撼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师生平等对话,使学生很快走进文本,让阅读教学增效提质。

四、关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

这层对话往往被阅读课堂舍弃,被教师忽略。阅读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是我们教师的失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是学生形成阅读鉴赏力的一个有力支撑。文本能折射作者的灵魂,传递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对话就是与文本对话,二者相辅相成,了解了作者,也就走进了文本。对话作者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对话作者,由作者到作品。二是先对话文本,由作品到作者。

五、强调对话主题

教师要善于设计阅读问题,由创设有价值的阅读问题,引燃学生的对话的火种。在阅读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对话中的信息,抓住对话中的问题契机,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延伸对话内容,但对话不能游离主题,而是围绕主题产生阅读见解的思维碰撞,进而迸射出个性阅读的火花,实现主题式个性化阅读。

此外,要不断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前理解。让阅读教学课堂上的对话在厚实的前理解的基础上,更具深度、广度和效度。

篇6

常庄镇北点联校    张加广

 

2018年12月7日-9日,我有幸参加了再青岛广水路小学举办的“山东省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培养计划启动暨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学习,使我很受启发。要想做好一件事,作出特色及成绩,只有用心去做,坚持不懈,用心坚持才能成就特色!

聆听了几位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及讲座,名师名家们无一不是常年积累,用心良苦,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十年磨一剑。王乐芬老师精心用十年让阅读的光普照每间教室。

管建刚老师的教学艺术和《一线带班》的讲座,用细心坚持而创新。张祖庆老师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语言、课堂和点评,真是大家风范,令人折服!

王乐芬老师精心用十年让阅读的光普照每间教室。从教室阅读氛围的设计,让教室有温度,有心跳,有色彩,有记忆。建立了小学生班级阅读的新实践体系,三阶十二期阅读主题。我们应潜下心来,结合校情和学情,学习其可实际应用的做法,初步学习要少而精,从形到神,从氛围创设到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逐步实施。

王老师的四年级儿童诗群文阅读课《梦想国》和《巴夭人的孩子》的阅读课,使我感触很深:

一、把文字阅读视觉化,学会创意读写绘。她把文本文字讲述的动作、人物、场景等讯息在脑中描摹出形象可感的画面,让阅读变得立体而缤纷。

二、会阅读“整合”洞察故事主干。“整合”的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梳理故事的重点,凸显主干。

三、发现线索、作推论,让阅读变得如侦查案件一般刺激、好玩。把培养对文字的敏锐与警惕,整合信息,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四、展开阅读讨论,玩转思维的“碰碰车”。在王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良好的讨论方式、讨论规则和讨论语言,让讨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延展语言能力、碰撞思维火花、分享阅读感受。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思维的撞击中找到自己的思想和声音。

五、阅读连结:让书里的故成和自己相关的事。将阅读与自己进行语言、情感、思考方式等的全方位连结。让阅读发生在读者的“内心深处”,使故成了“自己的事”。

目睹了管建刚老师,欣赏了他的教学艺术和《一线带班》,管建刚老师的《螳螂捕蝉》,课堂设计巧妙,步步深入;肢体语言形象,引人入胜;师生互动,仿佛身临其境;阅读教学,精彩实用。他的课堂幽默、风趣、严肃。又通过网络了解了管老师,他心细、坚持、创新,形成了特色。

一、与家长沟通心细,教学上的心细

开学初就存好所有家长的电话,了解家长的家庭情况、性格及关系。要尊敬家长。平时拍了孩子优秀表现的照片,一对一传给家长,而且还思考了时间:周三、周四传最合适,这一点小幸福能被放得最大。手机存有座位表,能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快速找到共同语言。还要多感谢后进生的家长,单元考试结束后单独发给考试进步的,哪怕原地踏步的。在班级群不发批评的,批评要一对一地发,利用家长群还可以开好期中考试前的家长会。

提高默写正确率,让学生自己根据词语的难度决定抄写的次数。对课文朗读的重视,他采用的方法有:1.当堂预习,熟悉预习流程和要求。2.朗读分层要求。课外阅读,管老师值得学习的是抓住了两个时间,一个是7:30-7:58,学生到校后安静地看书,并在早间阅读表上填写阅读的页数。第二个时间是晚上睡觉前的时间。将复习分解在了平时、单元、期中和期末四个阶段。

二、管老师的创新

主要体现在课堂设计、朗读和将惩戒变成了孩子和班级的事,老师倒成了包容犯错孩子的收容站。

创新还表现在对作业不按时完成孩子的改变方式上,放学后留做,还是不能完成的要填写一张“当天作业未完成联系单”,作业扣分和考试成绩挂钩,教师制作一张“作业日日清”记录单,有所有学生的姓名和每日作业,对照作业打钩填写,考试结束前公布加减分。

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改进措施

0.引言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发展思维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学生审美和提高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学目标模糊、阅读教学形式化以及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

1.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目标模糊

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制定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和计划,而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盲目,学生在阅读之后也没有什么收获,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目的。

1.2阅读教学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视,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也意识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虽然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对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停留在表层,阅读教学往往流于形式[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更加注重教材课文的教学,没有正确的领悟新课标改革的内容,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阅读教学过程华而不实,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阅读兴趣培养意识缺乏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明确的指出,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教师可以创建问题情境,通过提问技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便会很容易走神,也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策略

2.1以教学要求明确阅读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应该和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一样,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严格的按照教学计划来进行教学,让教学过程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制定针对性、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尊重不同学生的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2.2授以正确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质量,教师应该采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好阅读的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阅读。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应该带着问题去阅读,当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标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是否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对阅读质量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养成需要依靠教师的帮助。

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学习过程中,在上课前,教师应该提出问题“谁是最弱小的?”“‘我’是什么时候意识到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且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和模式对全班同学进行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乐趣,使整个教学课堂更加活跃。

例如,在《珍珠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学,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在高涨的阅读兴趣中阅读,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此外,教师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永青.关于改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3)

篇8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一生均有裨益。阅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阅读教学与阅读存在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参与,另外阅读教学需借助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阅读教育可使小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学生识字量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所选作品多为文质兼美的作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篇目可以引导学生向善,使学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审美趣味也可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教师深入研究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需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使自身产生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将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细化,确保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需做好文本的筛选工作,阅读教学的文本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可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童谣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好锻炼。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可选择故事法、小组讨论法等。阅读教学所用文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在对文本本身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教学。通过故事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使学生对文本有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2]。比如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鲸》,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使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对鲸的特点、习性有总体了解,教师再详细介绍课文的说明方法、鲸的特点等,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3.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使阅读量进一步增加,阅读量的增加则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为使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必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当的读物,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自身力量问题仍不能解决时,教师应为学生解惑。阅读量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量和阅读能力可得到稳步提高。

4.加强写作锻炼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作业,比如写读后感、记日记等。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需要调动词汇,同时也需要思维的参与。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教师需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加鼓励性的评论,如“写得真棒,继续加油”等,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5.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在学校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传统的通过教师板书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的实际需求,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方式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条件;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进行语文课的教学其目的不但为了让学生通过启蒙式的语言基础学习具有基本识字、读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字、词以及词句和分段分析等知识开展一系列的文字阅读和写作训练,并在此类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言语文学的浓厚兴趣。然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诸多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在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方面的现状却远谈不上让人满意。

一、我国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现状

1.缺少足够的阅读条件

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地方也只能是勉强满足配备基础的教材课本,无从谈及为学生购置充足的课外读物,就算有些条件略好的农村学校有部分课外读物,其中也大多以童话故事或以漫画图书为主,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其中的内容却无法与教学需要很好进行配合。如此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合理促进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增进知识积累,同时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以及引导良好兴趣导向的需要。

2.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观念陈旧

在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个比较广泛的情况是,较差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无法吸引优秀的老师投身于农村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在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情况下,农村学校许多语文老师还沿用过去陈旧的方法,采取单一进行课本教学的方法,弱化甚至忽略了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错失锻炼良机,也没能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实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农村教学中阅读能力训练的实践措施

面对农村学校缺少基本的阅读教学条件的现实情况,似乎让我们通过阅读的方式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计划无法得以实施。但通过实践广大老师也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方法:首先,学校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尽最大努力适时为学校添置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本,利于教师结合课程教学进度开展阅读练习,训练学生合理运用书本知识的技能并培养自觉学习的意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各种阅读学习环境,开展如“读一本好书”“读书小组”等活动和比赛,营造学生爱读书的学习氛围,激发其通过阅读求知的自觉意识;另外,逐步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做好摘录,写作心得笔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有所得,体会到知识逐渐积累,从而更能产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最后,加强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在充分了解教学进程和内容的同时主动配合,家长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结合教学进度为学生选用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联动,共同推进学生成绩稳步提升。

篇10

一、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我们通过各种竞赛,如“智慧教师生命课堂”“常态磨课大比拼”“说课大赛”“小语论文征评活动”“小语学法指导课比赛”等活动调动教师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兴趣;每周一的备课组活动、每两周的教研组活动,我们围绕一个中心“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各抒己见,尤其对于好的观点和建议我们会给予基效奖励,为构建适合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的反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寻求一条操作性强、实效性强的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讲课不下10节、评课不下20节、说课不下8节、听课不下30节。我们反复琢磨,反复实践,查资料,请专家,集全校语文教师和专家的智慧为一体。

3、环环扎实步步为营。我们逐环逐步研究深入。每一环每一步的操作要领都是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专家的引导、实验教师的实践下完成的。

4、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课题组的每位成员积极向上、任劳任怨,有责任心、有能力,对领导分配的工作总能高效、创造性提前完成。大家虽是分工明确,但都能为组员献计献策和排忧解难。

二、课题研究成果

1、构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改变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2、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师反思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校本教研科学有序地进行,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

3、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形式与内容,改善了学生学习方式,增长了学生见识,开阔了学生视野,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成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4、关注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本应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中体现、思索和发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语文课上仅仅是教师唱“独台戏”是不行的,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尤其是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抒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五环三步四读”阅读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为大家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在构建适合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理论尚浅,因此在开展众多实践活动中不免出现了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有的活动还没能提炼出具有模本意义的理念,有的活动还存在形式主义、表面化,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有的过分强调或者忽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这些将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得到纠正和完善。

四、下阶段的研究计划

为了更好的推进此课题的发展,确保课题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制定下阶段的研究计划如下:

1、完成学校课题组和实验教师该阶段实验计划、教学计划、课程表、研究论文及阶段实验报告。

2、开展阅读教学模式中“整体感知细读感悟”两个教学环节的研究活动,主要研究以下四个问题:

(1)关于学生读后“无意问题状态”(无意义的问题和无意识的问题)的矫治方法研究。(2)、教师在“细读感悟”环节中的问题筛选方法研究。(3)、教师在“整体感知”环节中的备课要领研究。(4)、对“拓展延伸”环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3、实验教师开展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运行“活”与“实”研究活动,选择典型课文进行“发展性阅读定篇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课例研究。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遵循此计划,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五、下阶段努力的方向我校的研究课题适合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模式已初成定稿,并且在我校开始实施运用。都说教学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为了使我们的模式更具实效性,下阶段我们将对我们的模式进行完善,具体做法如下:

在以前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很多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是学校确定参研年级和班级,因此有的实验教师在被迫加入课题研究之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老师觉得因参加课题研究而影响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于是在有人听课的时候就按模式上一下,无人听课时就“涛声依旧”,而有的老师想加入课题研究却因为条件不够而被拒之门外……这严重地制约了课题的发展和影响了课题的质量。基于此,我校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自愿申报,学校审批。

为了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课题组一改常态――由学校确定课题参研年级为老师自愿申报、学校审批之方式。在申报课题时,学校课题组先向老师讲清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作用。然后以全体语文教师都可以被吸收为实验研究教师的原则,让老师主动申请后,经课题组审查,方可加入课题。

2、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改信度和效度。

在开学前两周,组织教师学习《渭南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积分管理的意见》,并强调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积分末位淘汰制。

3、营造专家引领,参研教师齐谋共进的课题研究新局面。

学校课题组将聘请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定期与不定期相地对我校课题进行实时的指导、总结和规划;本校课题参研教师以定期不定期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疑惑探讨、成果共享的课题交流会。从而将我校课题研究不断推向新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