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范文
时间:2023-12-18 18:0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业空间设计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创造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在环境设计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都必须将项目实践操作纳入到自身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并把课程培养实效评价反馈的重点放置在对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上来。在环境设计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与实践操作教学的地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要素都无法匹敌的。近代设计教育发展的转折性标志――包豪斯其核心理念就要求设计教育应当从理想主义回归到现实主义中来,而设计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源头和归宿恰恰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发掘寻找。学生在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中还可以锻炼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塑造了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担当。当然素质拓展与实践教学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效沟通,让专业人才培养的目光更为长远更为广阔,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走向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把校、企、院、地充分融合在一起,既打破了传统培养方式中学生业务实践能力不强的短板,也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建设提供来自行业发展一线的、最为鲜活的、生生不息的动力。
《室内外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中之重,该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定位和授课对象的不同分为居住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设计三类。在“居住空间”部分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知识目标锁定在了解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定位、历史与现状、功能与要求,熟悉居住空间设计艺术的各种风格与流派,了解并且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各种空间类型、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施工及安装方法,掌握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设计、照明设计、家具设计、陈设设计及绿化设计,能够熟练运用设计程序、设计原理与相关方法,具有较强的居住空间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理性与非理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及安排基本分为三个板块:理论基础、专业基础和实践练习。理论基础板块教学安排主要在居住空间设计总论、居住空间设计艺术风格与流派、居住空间组织与分析等方面展开。专业基础板块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通过讲授居住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构造理论,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装饰材料,进而从单项设计的角度搞清楚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原理,从居住空间的角度掌握不同室内空间的设计原理。室外部分主要涉及室外景观的规划、植物配置及景观小品设计等教学内容。理论与专业基础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就进入实践练习阶段,通过典型案例和经典作品分析了解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思维方法、程序步骤、方案探讨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等。
通过学习“餐饮空间”部分,让学生全方位了解餐饮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空间设计的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设计方法。此外,该部分教学还应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和人性化关怀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尤其是餐饮空间环境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落实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其主要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在掌握餐饮空间设计原则和一般设计程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环境设计最核心的基本理念如以人为本原则、功能性原则、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技术合理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内化为自身特有的设计理念。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设计程序和方法,通过了解餐饮室内空间设计各种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了解,掌握餐饮室内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通过对餐饮空间家具及陈设的了解,掌握餐饮空间的家具及装饰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参观调研环节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餐饮空间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餐饮空间设计的最新动向。
通过对“商业空间”设计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特性、布局特点、空间氛围、材质选择及色彩搭配等内容,掌握在人性化理念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的空间设计一般程序、基本规律和系统的设计方法。此外,本课程还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整体设计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室内外商业环境艺术设计的复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对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和要求主要分为理论原理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理论原理教学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和商业空间设计原则与程序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所包含的基础知识。其中商业空间设计原理、商业空间设计原则是本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介绍商业空间的分类及功能分析教学要求,让学生掌握常见商业空间的分类方法,了解商业空间主要的功能构成。通过介绍商业空间设计内容理论,使学生对商业空间中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序列关系,掌握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空间的导向、空间比例尺度控制、流线的安排等设计方法形成清晰认知,并同时掌握商业空间的材质及色彩搭配的一般要求与设计方法和商业空间的家具及陈设选配的一般原则。通过学习商业空间设计理念,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功能、企业形象的展示方法外,商业空间中交通流向的组织及艺术性表现也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商业空间灯光设计与绿化陈设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的基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性照明的设计,了解商业空间的绿化与陈设设计。在实训环节中,安排学生到设计较为成功的商业设计实体、装饰材料市场、灯具家具市场等地调研学习,了解设计最新动向。
课程教学安排除了本课程除授课和设计辅导外,还可结合问题讨论以及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加深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别应注意各个环节的关联和各教学手段的配合。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及进行相关市场调研和商业空间设计课题。通过了解商业空间的设计流程与施工工艺和能熟练运用所学表现方法表达设计创意,来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提供商业空间平面图,辅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践。作业可以设计作业为主,课堂讨论表现为辅,要求学生提交平面图、天花平面图、立面图、大样详图、分析图、设计说明、色彩透视图等作为成果。
篇2
关键词:商业空间;空间组织;灯光
商业空间的设计则正是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对空间组织和灯光等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使得消费者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从而刺激消费者购物的冲动。为此,对商业空间的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汽车展厅的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适合汽车消费对象需求特征的方案,给汽车展厅设计提供借鉴,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1.商业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
1.1 适用性
适用性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要求营销场景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物质和精神、生理与心理的需要,为顾客营造舒适、宜人的购物环境;并要求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遵循以较小的成本消耗进行设施规划设计。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求从顾客的切身利益着手,以满足购物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求要尽可能地考虑到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下,满足顾客的多种需要,即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开发;3)求排斥所有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附加因素如建筑装饰、设施布置等,并尽可能地节约开发设计成本。
1.2 艺术性
商业空间作为顾客辨认商场的主要途径,在其布置上应富有创意,具有独特的面貌和出奇制胜的效果,宜于捕捉顾客视觉,从而引起注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这就要求必须遵守艺术的规律,符合人们的审美兴趣。艺术性在营销场景空间的设计中的表象为一个字“美”,美不等于豪华、富丽,而更多地是一种和谐的象征。高档商场的豪华、廉价商场的简朴,只要设计合理,均能体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性,新奇美妙的寓意、新颖别致的构思也往往带给人们最佳的视觉享受与心理的感染力。
艺术性原则就是要考虑设计对象的艺术表现,使它的组合整体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顾客以美感的享受。艺术性通常与人的审美性联系在一起,它是整个空间形态所产生的氛围,是形式与主题内容相统一的体现,也是所有关于设计的艺术共性。商业空间的设计正是借助于商品以及服务设施的精心布置,结合艺术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带给顾客视觉冲击力,把顾客的脚步停驻在商品的附近,让顾客的注意力停留在商品上。比如宽阔的中庭中央设有一些观赏性设施,如别致的假山、鲜绿的盆景以及喷泉等,附近还设置一些休息的座椅供顾客游览。
1.3 人性
人性是当前很多方面所追求的内容,现在许多设计人员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生理及心理的最佳需要来构筑购物空间,把对顾客的人性化思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人类工效学的角度将人、机、环境三者关系进行协调统一,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其中“机”在营销场景中主要是指商品以及在销售过程中的辅助设施,如货架、柜台、以及服务台等条件不同的机具。商业空间设计要以人为主,为人服务为主题,设计内容表现在:1)商业空间中陈设道具的布置、组合方式等设计处理满足人的生理活动尺度和视觉条件要求;2)温度、湿度、照明、色彩、通风、通透、噪音等因素在塑造营销场景空间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关乎消费者购物时的身心健康。
2.汽车展厅空间组织和灯光设计
2.1 汽车展厅空间组织
汽车展厅空间组织包括内外空间两个部分,外空间是指汽车展厅建筑选址布局;内空间是指汽车展厅内部空间。这两个空间构成了汽车展厅的空间组织,下面将分别论述。
2.1.1 汽车展厅的选址布局 1)车展厅类建筑应该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要求,城市中心边缘区既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又可受到城市经济很强的经济辐射力,适宜大型汽车博览中心的建设,汽车展厅显然是适于选址在汽车基地内的中心地带,达到很好与外界联系的作用;2)汽车展厅建筑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从商业要求出发,布局采用“均衡”原则,形成各自稳定的商圈。品牌汽车展销厅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消费人群密度及社会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确定展厅数量、服务半径以及具体的选址布点。大型集约型汽车交易展示厅由于其占地大、数量少,布局与城市人口分布及地区购买力基本一致,多位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3)由于汽车展厅类建筑特别是大型汽车博览中心均对周围地区的交通会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选址是要充分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影响,首先要便于内部的人流、车流的有效疏导,其次要减小别周边的交通压力,不应在城市交通流大的地段布置。
2.1.2 汽车展厅内空间设计 汽车展厅内部空间环境从空间的功能性质区分为:核心空间、展示空间、交通空间、办公空间、服务维修和仓储空间几类空间。由于汽车展厅的类型不同,这些空间的具体功能分布又有变化,一般包括汽车展示区、接待区、客户休息区、洽谈区、零配件销售区、VIP室、财务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
2.2 汽车展厅灯光设计
灯光是产生视觉感知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也是美学形式的基本因素。良好的照明设计对于确定整个展示空间的室内设计风格与特色、塑造商业展示主体形象等方面都至关重要。照明效果首先不应该忽视自然光源的实用和装饰价值。透过玻璃窗射入室内的阳光,将天空变幻的色彩和气氛送人室内(展示空间)使之生机盎然。同时,部分空间需对漫射的自然光进行适当控制,使之符合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
对汽车展厅来说,一般照明、重点照明、装饰照明三种形式要合理塔配。一般照明要创造一定的风格,避免产生平淡感;重点照明要突出商品,高亮度表现材质光泽,强烈定向光突出立体感与表面机理。装饰照明表现展览状态和观众性格气氛照明,要注意保持室内设计的统一。展示厅中的光环境设计以要突出汽车展品为主。如神龙富康汽车展厅在吊顶上设置射灯打向展示汽车,以突出汽车色彩的光亮程度。以光线划分不同的展览区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铁商业;衔接空间;西安地铁二号线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安地铁二号线概况
西安地铁2号线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首条开工线路和首条通车线路,全长约20.50公里,设17座地下车站。北起西安火车北客站,南至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将西安市南北中轴线上的钟楼、小寨等商圈紧密联系起来,目前日均客流量20万人次。
二、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铁商业空间现状
(一)地铁沿线商业中心概况
由于西安市商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各站点的商业发展程度不一,地铁商业沿线商圈成串珠状分部,目前较为成熟的商圈仅有钟楼商圈、小寨商圈。根据对现状的实地调查和各站点附近地区零售商业发展和布局现状可以把17个站点分为三个层次:一级商业服务网为中心城区商业区,二级商业服务网为区域商业中心、二环商业带、三环商业带、卫星城商业圈等,三级商业服务网为社区和农村商业网点。
表1. 1二号线沿线商业中心概况
重点站商业空间概况
1.钟楼站
钟鼓楼地区是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也是在西安城的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区域与地铁联系紧密的商业空间有:世纪金花钟楼店、开元商场、新世界百货和民生国际购物中心。
2.小寨站
小寨北起南二环,南至纬二街,东至翠华路,西至朱雀大街的区域,是西安市的次核心商业圈。主要商场有军区服务社、国贸大厦、百盛、飞炫广场、好又多超市和百汇市场。
3.北大街站
西安二号线北大街站的驿站便民生活广场是结合二号线北大街站开发的站厅式商场。北大街站未来是二号线和一号线的换乘站,届时将会有大量的换乘人流,驿站的这种业态的设置未来可以为换乘的人们提供很大便利。
(三)二号线沿线地铁商业空间类型
就调研情况看来,目前西安地铁二号线与地铁站联系紧密的商业空间主要有以下两类:
1.地下商业空间及商厦地下部分
2.地铁站厅商场
三、重点站商业空间与站点衔接空间现状
(一)重点站地铁商业与站点的衔接模式
目前,西安地铁二号线各站域站与商业空间的衔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串联式
串联式连接模式常用于一般型节点,即地铁站点与商业建筑在平面上呈相对简单的并置关系,因此其空间形式多以地下通道、商业街等线性或带状空间为主。就目前看来,串联式的衔接空间是二号线最常用的衔接方式。
2.并联式
并联式的衔接空间一般出现于城市中心区的地铁交通节点与商业聚集区重合处,往往以一个车站或几条线共用的换乘站为中心,商业建筑呈围合式布置。
3.包含式
包含式衔接模式是指商业建筑空间在地铁站厅空间被商业空间围合起来,商业空间一般位于地铁站厅的上面或周围,一出地铁付费区即进入商业空间。北大街站C出口外非付费区的驿站便民生活广场即为这种衔接模式。
(二)目前衔接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看来二号线地铁站域商业空间与地铁站的衔接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铁出口与商业空间缺乏联系
二号线地铁站出口的主要形式为单建式出口或附建式出口,这两种出口形式与周边商业建筑基本不存在空间连续性,地铁对商业空间的促进作用无法发挥到最大。
2.空间通行力不强
空间通行力不强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造成的:a.单纯的通道面积不够;b.空间引导性不强。
四、对于现状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通行能力
进一步扩建,或发展周边地下步行空间。降低钟楼地下盘道的交通压力可结合地铁六号线建设进行。可结合六号线钟楼站站厅层设置衔接周边地下商业空间(如骡马市步行街)的通道,这样购物、换乘、过街的人流可以有更多的通行选择,由此降低钟楼地下盘道的交通压力。
(二)内部环境设计问题
应该在衔接空间内部通过在墙面设置灯箱,天花板与地面铺装的变化与商业空间入口形成呼应,同时在衔接空间的风格方面也应考虑到与之相连的商业空间的内部装饰风格。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专卖店是对品牌进行二次包装和经营,这种包装更多地体现在对产品以外元素的把握上。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契机下,大众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商业空间的设计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专卖店就是商业空间中较为典型的一类。这种集形象展示、沟通交流、产品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卖店服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专柜宣传的基础上其功能具体地拓展和延伸,专卖店的建立对销量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消费者的吸引,企业文化的宣传,产品陈列和推广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专卖店与商家利润之间的关联。在专卖店的商业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环节也不容忽视,设计得当与否也会和商家的现实利益息息相关。通过专卖店的陈设,品牌的风格、理念和人文概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品牌的每一个信息都会以不同表达方式,向每个进入空间的消费者传递出品牌的魅力,促成消费行为。在专卖店空间设计中,是否运用最华丽或最新奇的装饰效果就能达到商家预期的效果。如何让设计元素和商业因素更加有效地密切,应该抓住那些关键点才能更好地体现专卖店的产品和服务?本文将从设计者的角度,从空间设计环节出发,对如何帮助专卖店获取最大利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空间设计中,了解专卖店的市场定位是前提
近年来,专卖店的设计已逐步从“向顾客展示、销售商品的场所”这种简单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转向注重“是否更加吸引顾客关注商品、有利于促进商品销售”的商品营销战略。在设计最初阶段,首先要明确的专卖店的风格、发展方向等,这被称之为“定位”。在负责专卖店空间设计与展示工作前,了解商家的定位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方向准确的前提下,空间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为商业服务。专卖店空间蕴涵着巨大的潜力资源,它所具备的动力系统对品牌具有重大意义,无论是产品的陈列方式,灯光、色彩的运用,空间功能的划分,店内装饰品的选择,甚至宣传海报的设计和员工的统一着装,等等,所有的设计要素都应该围绕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展开。
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为商家带来利润的直接途径之一。
以处在青少年消费群聚集为主的商圈佐丹奴服装专卖店为例,针对消费目标群,商品策略规划以牛仔类衣裤为主。为配合品牌的市场定位,室内空间的设计定位风格也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店面,不锈钢材质的搭配,透露出年轻人青睐的“酷”感;黄、白混光效果,让空间流淌着活泼清新的气息。整体设计以现代、前卫为格调,突破了制式设计的视觉印象,也赢得了潜在消费者的共鸣。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布艺沙发的专卖店设计,经营方希望展厅装饰上能色彩缤纷,突出其产品年轻化的特征,设计师与经营方充分沟通后对其产品做出以下分析定位:1.其产品体量较小,主要是面对较为年轻的消费群。2.比较重视产品的360度协调效果。3.产品色彩比较丰富。4.价格在同类产品中属中上水平。根据专卖店的市场定位,设计师为展示产品沙发的前后左右位置巧妙地设置了空间,让进入卖场的每一个人都能从360度的角度观察产品,成功地突出了产品的全面协调性优势。同时针对其产品本身色彩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装饰设计中注意选用素雅的材料来烘托产品的缤纷色彩,避免了喧宾夺主的装修效果。在展厅设计的总体风格上紧扣商家的市场定位,在年轻、时尚当中显露贵气。笔者认为,专卖店设计更要讲求战略,好的空间设计,首要任务就是把品牌的定位和经营理念凸现出来。消费者购物一般都会把卖场体验添加到购买行为中,良好的定位意识前提下的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扩大商家的利润,成为专卖店成功的重要商业因素之一。
二、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重点
在专卖店设计中,当设计师明确了商家的市场定位,设计的主题定位也就找到了方向。接下来实际设计工作中要面对的重点问题,就是把握空间展示与产品的关系。
专卖店的消费者直接面对的是同一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对品牌的可选择面较窄,这是专卖店的优势体现,避免了与终端同类产品的竞争。因此,专卖店的中心就是产品,产品的展示空间是专卖店中的核心空间。一个专卖店的成功在于它能够给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展示平台,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及对产品品牌产生兴趣和关注。因此,实物展示部分是关键,如何更好地表现或突出产品的特性,是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在展示设计的细节考虑中,从LOGO的位置到产品的摆放与相互搭配、产品结构设置实用与有效等,都不可忽视。产品展示风格独特别致,特点突出,不仅使品牌形象变得个性鲜明,还将丰富产品的外在形象,渲染品牌的感染力,影响着品牌的发展和延伸。
可是,并非所有的经营方和设计师都能理智地认识到展示效果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喜欢脱离产品自身的特点去追随流行风格,或者孤立地考虑展示效果的美观与否。当关注点仅仅集中在展示上的悦目时,产品的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很多大投资装修的商业场所,尽管装修效果富丽堂皇,但却总激不起顾客的消费欲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只能是昙花一现。追溯失败的根源有很多,其中之一也和设计师、经营方的出发点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品牌无论具有多么丰富的产品线,占据80%份额的都是少数几个畅销产品。那么在展示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产品陈列的美观性,更要考虑专卖店的平方效益,避免专卖店出现局部热、整体冷、造成大部分普通产品滞销的局面。例如美陶居品牌对陶瓷城专卖店的改进方案中,产品的陈列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选择五到八款畅销产品,分别布置在专卖店的不同位置,在畅销产品周围搭配常规产品,在专卖店形成不同的热点,以此来聚集人气,销售额同时也得到可喜的提升。如何在设计当中提升整个专卖店的效益,把握展示与产品的关系,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的。
归根到底,商家的最终目的是销售产品,获取最大的盈利。而为专卖店进行空间设计的最终目标也是为其推介产品和推介产品的服务,所有展示效果的最终目标围绕的也应该是产品,以及产品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专卖店空间设计中的关键。三、专卖店设计中如何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
为专卖店开展空间设计工作的同时,要根据产品特点或推广特点来进行,而且还会面临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譬如前面提到的布艺沙发店,其产品色彩较为绚丽多彩,同时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也很快,这样就面临着在展厅同一位置先后可能要摆上不同风格的沙发的窘况了。能否在不需要大动土木的前提下,就可以让现有的展厅风格和功能陈设适应新的产品呢?这是很多专卖店设计中经常要直面的问题。在设计中,如果想推广个性鲜明的产品,往往需要在空间设计中为它度身订做特定的背景,以求更好地突出产品特点。但同时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商家会根据市场调研进行产品结构的定期调整,适时推出迎合消费者所需求的新产品,对产品进行品系的递进,让终端消费者时刻感受到产品的更新换代,时刻吸引消费者,促使消费热情不断攀升,保持专卖店的经营不间断,利润永创新高。一般来说,店面的布置最好留有依产品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余地,使顾客在不断产生新鲜和新奇的感觉的同时,激发他们不断来消费的愿望,这种令消费者产生小惊喜的变化已成为许多专卖店经营者的促销手段之一。那么当新的产品到来时,如何保障现有设计风格的可续性和展示陈设的适应能力,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资源就不能很好地被节约利用,利益就会不同程度地减弱。
四、结论
专卖店是产品、形象的最直接展示,是视觉识别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卖场终端,建立品牌形象是一种便捷的宣传推广形式,而各具空间特色的店面设计构成了品牌各自的卖场风格,并从多个角度向消费者传达着品牌的个性。良好而巧妙的空间设计风格能够烘托出产品的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视并处理好专卖店空间设计环节,不仅能从市场中得到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更重要的是强有力推动着整个品牌在形象、文化、品质上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前进,同行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对品牌的营销理念不断提出要求,专卖店空间设计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是长远而常青的视觉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谷口邦:商业设施[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2~67
[2]方圆:商业空间设计[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66~71
篇5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特点及定位
以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为例,虽依托于母体高校“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但有着自身的独立性与发展特点。其中,《公共空间设计》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适用对象为大三年级学生。该课程的先修课为《CAD装饰制图》《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建立起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全面、系统认识,同时也是公共空间设计课的知识基础。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各种艺术处理手法进行空间功能布局与设计项目训练,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为前提,强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内在关联性与逻辑统一性。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知识与设计技能,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这成为公共空间设计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必修课的显著特点。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如上所述,独立学院需要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构建一套完整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思路,采取“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循序渐进的思路进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1.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需要确切的目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总体目标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目标,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功能、设计的前提与思考、设计的表现手法;一个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公共空间功能规划能力、施工图与效果图表现能力、设计实践与综合管理能力、项目协调与团队合作能力。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能够学以致用才是关键。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目标应具备发展性:第一,引导学生重视并掌握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第二,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第三,引导学生自主的树立问题意识,能够结合实际能动地吸收知识。2.课程内容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涵盖的空间类型较广泛,在理论和实践跨度上具有交叉综合的特点,大量的知识点与有限的课时是首当其冲的矛盾问题。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内容可以有的放矢,分为两大部分,其中设计1以办公空间、餐饮空间为核心;设计2以商业展示空间、娱乐空间为核心。除此之外,重难点不突出、内容不能适时更新也是一大现实问题。如今,在设计观念转变、建筑趋向一体化的形势下,仅仅讲授功能单一的公共空间无法顺应时展的需要。以建筑综合体设计内容为核心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包含居住、办公、餐饮、商业、展示、娱乐、观演空间等,将其概括为办公综合体与商业综合体两大模块,这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更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3.课程方法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让独立学院的学生获取充分的职业能力。针对该课程发展性目标的特点,可将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为专题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专题教学法突破课程教学大纲的局限性,通过拟定若干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设计专题,经过系统的整合,让学生把握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和知识点。分组教学法是建立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分组并围绕特定的专题展开教学,激发竞争意识并调动学习积极性。模拟教学法主要环节为创设情景,模拟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项目环境中,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课程评价设计。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仅以课堂平时表现和设计作业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多层次、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才能将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因此宜采取校内外结合的评价形式,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一是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出发,通过调研报告、文案撰写、设计制图与表现、PPT答辩、考勤与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来考核;二是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通过实习单位的专家评估,包括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建立起动态的评价系统,使教学更接近行业标准。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专题式教学策略。专题式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每个专题有着独立的教学主题,具有体系化与针对性的特点。在公共空间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先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的特点,设置办公综合体与商业综合体两大不同阶段的专题内容。从居住空间设计到公共空间设计1的学习,就是从家装思维向工装思维的转变过程。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具体设置“SOHO居家办公—商业办公间—办公综合体—餐饮”的专题衔接;公共空间设计2的专题教学思路为。“商业综合体—酒店综合空间”。每一个专题都包括理论与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2.模块化教学策略模块化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单元模块,并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调研法、实验法等多元综合化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模块化教学往往与专题教学有机融合,才能起到以点带面、系统化的教学效果。公共空间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构建就是建立在专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例如:商业综合体专题划分为展示、卖场、餐饮几大模块,模块之间可自由组合,可以自主选择“展示+卖场”、“展示+餐饮”、“卖场+餐饮”等多种组合形式,将每个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提高专业学习质量。3.报告式教学策略。报告式教学的传统形式是聚焦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意识。本文阐述的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报告式教学与传统形式有很大出入,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其中,教学主体不是教师或者专家,而是学生,将室内设计竞标的方法理论与实训专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上台汇报PPT,教师与部分学生组成答辩小组,全程模拟室内设计竞标阶段的全过程。报告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指导的效率。
作者:张颖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周芬芬.南华大学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1):137.
篇6
关键词: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近年来,室内装饰设计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各高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使学生的室内设计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餐饮空间设计属于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一类,同样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餐饮空间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偏重于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将课程内容融入具体的实践环境。这导致学生缺乏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也没有进行过设计场地的测量和分析,对房屋建造的结构不够了解,对装饰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流程等理解不够深刻,无法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在培养过程中容易走进误区,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同时,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设计者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容易产生抄袭的现象。
二、新课改中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
新课改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的定位中,要求学生在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并进行实践之后,掌握室内装饰餐饮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的方式方法,掌握基础的设计理论,提升自身的设计技能。同时,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树立市场观念,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此外,设置的专业课程有设计表现技法、居住空间设计、构造与材料、陈设设计、商业空间设计、AutoCAD工程制图、Photoshop图像处理、3dsMAX室内渲染等。
三、餐饮空间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目前,餐饮空间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在项目导向的基础上,打破以往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进真实的教学案例,并且根据室内空间设计的程序,将对应的设计内容划分给各个设计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设计,以完成任务。
1.采用工作室制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高校工作室的环境中,将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与课程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按照真实的企业设计师承接设计任务的过程进行教学,采用项目导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设计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
2.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企业真实的项目中选取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然后以所选取的餐饮空间设计项目任务为主导,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完成项目任务,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在提升设计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真实的项目任务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在设计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
3.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学生在进行具体的餐饮空间设计时,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及时解答,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餐饮空间设计实验时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设计,学生互相探讨,教师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探讨。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设计实践,教师给学生示范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演示图例认识设计实践,从而大致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培养默契,这样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手绘技能和电脑技能等。
4.加强对本地地域文化的调研
餐饮空间设计具有特殊性,设计者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地理条件,以人们的喜好为基础,从而设计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将民俗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餐饮设计,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四、结语
教师在讲授餐饮空间设计课程时,不仅要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内容,还应结合当前室内装饰市场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教、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范青青.基于项目课程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陶”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为个案切入.大众文艺,2016(18).
篇7
关键词:运河文化广场 评价性POE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1POE理论应用概述
1.1POE理论研究
使用后评估(Post-ocupancy evaluation)研究是指“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在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 [1],以期从评价中获得有效的经验和信息,用以促进设施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和指导未来新的建设活动。
使用后评估依据操作过程和周期长短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指示性POE、评价性POE和诊断性POE,各层次涉及的操作周期、研究范围和评价目标各不相同。但无论哪个层次的评估在操作程序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1.2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估现状
国内有关开放空间的使用后评估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就已有的成果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研究的对象侧重于对开放空间的某一方面的使用状况作出研究;第二类研究是运用POE的方法对特定的开放空间的多项指标展开较系统的全方位调查;第三类研究则选择某一类型的空间环境展开评估,总结出同类型空间存在的共性问题,但评估针对性相对减弱。
2POE计划阶段
2.1研究对象
杭州“运河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北部拱宸桥地区,它的西侧是京杭的运河及古老的拱宸桥,东侧是金华路,北侧是新建的拱墅区政府,南侧是运河博物馆。广场总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含运河博物馆、仿古楼台的用地),广场地下设有大型商业空间和社会停车场。
运河广场的开放空间(图1)以两条轴线为基本骨架,东西向为拱宸桥架构出历史轴线,南北向以“区政府――博物馆”形成文化轴线,两条轴线相交处即为整个广场的中心。广场西侧利用下沉的丽水路实行人车分层,提高步行可达的同时结合拱宸桥形成滨水绿带。
2.2前期准备阶段
笔者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资源和时间等因素,选择了“指示性后评估”的层次开展本次POE研究。在研究计划这一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探察分析可行性、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三方面工作实现POE研究计划阶段的目标。
2.2.1探察分析与资源计划
首先通过文献、网络、拱墅区规划局等渠道提取广场的有关基础资料,如总平面图、出入口位置分布、重大节庆日照片等图像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然后2011年4-12月,笔者选择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先后5次前往杭州运河文化广场进行通过式评价(Walk-through Evaluation),在拍照记录广场使用现状和对个别使用者、管理者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确出调研问卷。
通过实地探察确定了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并初步预定了3处重点的调研区域,分别是:广场中心区、戏台观演区、拱宸桥桥头空间和博物馆馆前区,这几处空间人群密度相对较高,问题也相对容易暴露。
2.2.2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骤的目的在于了解广场空间的基本使用情况,帮助后面第二阶段的指示性评估工作确定评价指标(表 1)。
步骤
调研日期 2012年4月20日(工作日), 2012年4月21日(非工作日)
调研时间段 上午08:30-10:40下午16:00-19:30
调研人员 钱丽丽、蔡勤超等选修过《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建筑学学生若干名
调研方法 开展问卷现场调研工作
预期成果表达 数字型数据整理成柱状图、饼状图等
表 1:研究计划
3POE实施阶段
3.1.1行为主体
调研期间共发送200份问卷,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2%,略多于女性(48%)。受访者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0%,18―44岁的青年人占60%,45―59岁的中年人占22%,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8%,这一数据表明青年人和中年人是运河文化广场的主要使用者,广场应具有较强的活力。此外,受访者中47%为附近居民,41%为本市居民,12%为外地游客,这一数据显示出广场在杭州市民及游客的心中具有一定知名度。
3.1.2基本状况
(1)交通出行方式
调查表明,大部分使用者选择步行和公交的出行方式,出租车和私家车的出行率共占21%,选择运河游船出行的占12%,比例也不低,其优点是既能沿途欣赏水景,又不必受堵车之苦(图2)。多种交通出行方式有效确保了广场的对外交通联系。
(2)广场活动类型
对广场活动类型的调查发现,除了传统的散步休憩外,有27%的使用者前来娱乐健身,广场舞、溜溜族、风筝、曲艺表演等活动形式精彩纷呈;游览运河和参观博物馆这类凸现文化性的活动共占到22%;而餐饮购物等商业活动也占据了14%(图 3)。由此可见,运河文化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商贸、观赏旅游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广场。
(3)整体满意度
有52%的使用者认为运河文化广场的比较满意或满意,有33%的人认为一般,只有15%的人对广场不大满意,而很不满意一项为0(图4)。
人们最喜欢停留的区域分别是博物馆前和桥头空间。博物馆馆前区背倚建筑群,面向音乐喷泉,既有倚靠又有良好的视线,而且馆前空地是孩子们傍晚溜旱冰的场所,人气旺盛。桥头空间既是交通的节点又有开阔的视线面向运河,也人们驻足停留的好选择。(图5)
4 POE的总结与建议阶段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与比较,我们认识到运河文化广场有许多令人满意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确保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仅要增加公厕、垃圾桶、座位、直饮水、自行车停放架等设施的数量,还要注重设施的造型、卫生、安全等细节处理,使其功能性与艺术性兼具。
(2)积极营造大空间中的小空间。关注小尺度活动领域与大尺度广场的呼应互动,通过地面铺装界定,垂直向的植被、小品围合,夜间的灯光限定等多元手段,解决活动场地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广场中梳理出清晰而不呆板的步行通道。
(3)提升对声环境与光环境的认识。一个细腻有内涵的广场空间不仅依赖于规划与建筑设计,也不局限于风景园林设计,还要注重听觉和夜间视觉的品质。
通过这次相对完整的POE研究,希望评价结果和建议能够给运河文化广场今后的改造工程提供可靠依据,能够给广场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以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库斯C, 弗朗西斯C.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庄惟敏. 1996. SD法与建筑空间环境评价.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o(/2).: 42-47
[3]汪晓霞. 2011. 使用后评估(POE)理论及案例研究.南方建筑No(2).: 84-90
篇8
【关键词】制赛促学 设计应用课程 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51-02
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可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设计的预想到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要解决居住、出行、工作、节能、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担负的社会责任较重,这就需要人才不仅具有较好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开设时间划分属于新兴专业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社会对环艺人才需求尚未饱和,所以环艺设计专业成为了较热门的报考专业之一,在校生人数众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班级为例,学习者人数从早期的十几人倍增到了几十人,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结构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设计应用课”三大块。其中,设计应用课所开设的课程有《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在教学中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设计的思路方法;(3)对专业的实践环节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个方面在课程教学之中尤为重要,如果对实践环节了解不够,设计方案便是纸上谈兵,缺少了存在的价值,而实践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增多,而教学模式却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的对应调整,在以往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以模拟课题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虚拟以及使用以往的设计项目来模拟课题,提供给学习者设计练习。这种方式使学习者对设计课题缺乏场景化的认识,导致设计思维过于抽象化、设计方案理想化。并且,设计方案优劣标准完全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单方面评定,以至教学的机制不够科学。(2)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即企业提供了实际项目,课程教学工作中便依据项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评价的标准由企业及业主来掌控,这种形式看似合理但问题重重:一是实际项目的设计时间与课程安排难以紧密结合,若一味地追求项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便很难合理地布置,也就变得相对被动。二是虽然解决了课程学习所需的实践环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评定标准过于主观,很难形成其对设计本质理念的认识及了解,这样的教学同样缺乏科学性。
两者的教学方法各具优劣,前者的优势在于给了学习者足够宽广的设计想象空间,劣势在于设计方案空泛化;后者是虽然课程联系了实践,但由于受到实际项目的制约,设计方向单一化、标准化,对设计理念、创意的学习不够。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关系,成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的实际问题。
笔者分析了两种课程模式后,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通过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的矛盾问题。
第一,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赛。制赛的前提是如何将比赛引入课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结合在一起,需要在课程开设之前制定“教学牵头、企业配合、服务项目”的赛事计划,寻求设计的实际项目、企业合作方,如教学《居室设计》课程时便可联系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对其所开发的楼盘进行实地调研、测量与设计,再以赛事的形式把教学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实际的设计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同时通过了设计赛事的形式避免了学习的单一化。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项目图片:
第二,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备赛。在项目测量与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之后,学习者已经充分地了解了设计项目的环境、位置、建筑结构、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设计前期准备环节,学习者便可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辅导和自我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既联系实际同时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积极地调配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教与做:
第三,课程教学的评价阶段――竞赛。设计方案以竞赛的形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作者自我描述、观众观摩展览、项目方“多角度,立体直观”的审定模式,从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创造性、功能性多个环节进行论证,最终由校企评定+投票的形式为设计方案评分,给出意见评语,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对实际方案设计的理解能力。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展览观摩、优秀作品评选:
第四,课程教学的后续阶段――项目实施。课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挑选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项目使用当中,教学方面可以跟踪项目进度,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学习,了解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解决项目方的实际需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可谓一举多得。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优秀作品制作成为样板房,教师组织跟踪学习:
通过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的教学开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能够达到“一个调动,两个可控,三个促进”的积极作用,即,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与实践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对课程进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进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习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服务建设。“制赛促学”教学机制的建立,使学习者、教学方、项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决了“教与学与做”的实际问题,也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9
(一)沿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模式、课程设置、培养目标雷同
在历时较长、资历较老、名气较大的艺术设计院校中,学习实践和社会实践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其内涵稍有改革和丰富。这些经验直接为高职所借鉴,在课程设置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几乎以之势迅猛发展,“示范性建设”成了各高职院校追捧的目标,考察交流、培训学习为各院校普及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标准化的课程开发流程,按照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制定课程,势必造成同一职业工种培养课程的同一性。笔者通过对珠三角部分高校网络调研、考察交流发现:大多数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名称大同小异、课程结构基本相似;高职院校有实训内容的特别说明,包含实训项目、实训场地等,本科院校则加入“工作坊”“大师营”等特色环节。
(二)课程开发中“重项目、轻能力”的情况较为普遍
“项目”是高职课程推进的动力,“项目导入”也只是课程开展的第一步,后续的实施方案才是“能力”培养的重点。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以具体项目命名的课程比比皆是,这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由于师资、场地等多方原因造成能力训练的不系统或者不深入,导致教学结果并未达到预计目标。
二、“能力训练包”操作性方案初步构想
(一)“能力训练包”的提出
针对上述开发现状,我们不禁思考:既然在实施中的项目有诸多影响因素,那能否在课程体系中就明确要求呢?“能力训练包”的提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包含一系列课程,而这种组合是通过项目课程和科目课程的配合来明确“能力”培养目标。
(二)“能力训练包”的构成
“能力训练包”基于常规课程模块,操作灵活,最直观体现就是课程计划表。以室内设计专业的“居住空间设计训练包”为例说明、分析。小户型家居空间设计、样板房空间设计、SOHO空间设计为项目课程,手绘效果图、电脑制图、风格与流派、电脑效果图、电脑编排设计等为科目课程,这些科目课程既可以作为项目课程的支撑课程,又能结合项目开展教学。科目课程安排的时间可以根据项目课程的进度点适时插入,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多个项目课程实施阶段出现多次,这种通过反复操作提升技能的训练模式也符合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能力训练包”的分类和编排
1.“能力训练包”的分类
模板式能力训练包:这类训练包的项目要求符合特定的标准,一般已有固定的形式、形态或结构。学习者必须按照这一标准来进行,教师通过考察项目产品是否满足既定的规格要求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这类训练包比较适合初学者全面系统地掌握项目设计的整套程序和方法。强调式能力训练包:这类训练包要求在训练中加强对某些能力的拓展训练,在课程设计时,应该从项目本身重、难点出发,针对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主题式能力训练包:这类训练包对项目有特定的要求,比如文化创意类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设计大赛项目等。除了项目课程外,还需要开发针对性辅助课程。对于当今各大艺术院校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宗旨,这类训练包的开发尤为重要。
2.“能力训练包”的编排
对于设计师及设计专业的学习者来说,职业能力不是短时间集聚的,只能一个阶段、几个阶段地成长。设计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不同的,“能力训练包”的编排应该参照设计师职业发展阶段的技能要素,可以按照“初级能力训练包———中级能力训练包———高级能力训练包”的层递关系来构建。“能力训练包”一方面反应了职业能力培养是综合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又强调了单项能力的重要,只是单项技能所占比重不同,但绝不能割裂两者。因此,“能力训练包”模式的课程体系开发对岗位分析要求更深入精确、对项目课程的选定也应多方面综合考虑。
(四)“能力训练包”的开发事项
1.立足现实,依靠集体力量
首先,各个院校有不同的政策、师资、环境、生源、设备等,复杂繁琐,甚至出乎意料。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全体专业教师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整合优秀资源开发课程。其次,“能力训练包”的建立,打破了以往按课程组教师团队的形式,专业基础类、技术类、方案类教师都会为了一个项目集合在一起,增进教学交流、提升教学效果,也更利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发展。
2.重视课程表的编排
课程表作为“能力训练包”的直接体现,从项目选择、课时分配、插入节点、教师安排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研究,以保证资源最大优势化。
3.和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其特殊性,学校出于多种考虑,更多采用将企业“引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因此建立一套双赢有效的课程体系就很关键。这要求一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企业的专项要求,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质而言,也需要两者兼顾。在“能力训练包”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吸收企业项目融入“能力训练包”,形成稳定的课程资源,保持校企合作的长效活力。
4.将传统文化与课程体系融合
中国当代设计教育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性语境,各大院校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创意产品开发,以此培养“文化创新型”人才。借助“能力训练包”平台,提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项目的内涵,整合原有课程,开发文化创意课程,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课程体系。
三、结语
篇10
这里就是日本KOKUYO(国誉)公司在上海的展厅。凭借这一优秀的办公空间设计,国誉刚刚斩获了2013年第八届外滩奖的“商业空间设计优秀奖”。
“虽然我们是办公家具公司,不过我们更加注重理念的推广。”国誉家具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小西克行说道。当问起缘何在喧闹都市中设计这样一座办公展厅的时候,他没有直接回答,却讲起了国誉的故事。
成立于1905年的国誉于2003年进入中国。不过,它刚进来并不是为企业提供办公环境解决方案,而只是将日本产品出口到中国售卖。所以与其说是一家办公家具公司,倒不如说是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誉已经获得了在华日企的办公家具市场50%以上的份额;然而问题是,对于本地人来说,KOKUYU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在日本,人们往往比较注重工作效率。不过在中国,似乎除了对效率的追求外,他们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需求。”国誉把在日本屡获殊荣的产品拿到终端客户进行兜售,在自信满满的介绍后,对方不为之所动的态度令国誉感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就用办公的椅子来说吧,日本人比较喜欢小一些、精致一些的椅子。”但是国誉在对终端客户调研后发现,中国企业用户更喜欢稍微大一些的椅子。“这种对‘大’的偏爱让我们理解到了办公文化上的差异。”
国誉需要改变思路。
纵观中国市场格局,除去数以千万计的本土办公家具公司,单单是专于高端办公家具的欧美企业已占据了很大的“蛋糕”。这些欧美企业与本地厂商进行合作,能够快速推进。这让国誉不得不认真思考如何下手这块“蛋糕”。
要接瓷器活则必定要金刚钻。致力办公解决方案研究的国誉在如何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上颇有心得。同为亚洲人,他们坚信日本和中国有着较为相近的思维模式。
“仔细考量之后,我们不准备采用欧美企业那种大规模的推进办法,”小西克行拍了拍椅子说,“以人为本,给人们提供最舒适的办公体验和最能激发灵感的办公环境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也准备这样做。办公是生活是一体的,不应当分割。”
他们把这种理念称为:People+Design。
People,顾名思义,是一种对人性化的追求。
在国誉的官方微博上,有这样一段话:“KOKUYO深受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所有设计都尊崇‘功能引导形式’的基本原则,所以无论是一把椅子,还是一张桌子,没有极佳的舒适性和人体工学的考量,是不会出厂的。”
即使是一张简简单单的办公椅或办公桌,每次出品之前,国誉都会对人们的使用习惯进行大量调查,并且由日本相关学者反复研究后才推出一款产品。
以办公桌的设计为例,根据国誉调查,2004年最常用的桌子的长度是1.4米,之后每年桌面尺寸都在递减。从2010年开始1.2米的型号开始变多,较小尺寸的办公桌开始被频繁使用。由于办公电脑等电子产品变得越来越小巧,并且企业越来越重视团队协作,因此个人办公空间减少了。
“我们还发现,在日常使用中,办公桌(包括桌后80厘米的空间)和通道各自占43.4%的空间,总共占了办公空间的九成以上。其他部分,包括收纳空间占6.2%,会面空间占4.5%,各种机器占2.1%,休息处占0.5%。”小西克行说,“这也是我们持续调研的成果,对每件产品都追求极致的体验是我们的追求。”
人性化是前提,而追求卓越的“Design――设计之美”则是国誉的另外一块法宝。在小西克行的眼中,这些办公家具并非简单排练组合,而是具备着一种能够吸引人才的“魔力”。
“让生活和工作融合在一起是我们的目标。而让人们喜爱上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就美妙的工作环境!”小西克行对于工作本身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作为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生物,其工作环境应当是有利于其灵感的迸发的。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就应当让机器来完成。对工作环境“魅力”的追求以及这种理念下的“设计”才是“人性美”的升华。
“黑色和木纹色适合严肃的传统会议,明快色调更加适合创意型的头脑风暴,广阔的视野可以缓解会议的疲劳,远程通信的会议对空间和设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国誉会针对不同的办公环境给予不同的氛围,力图从每一个设计来让人们感受到工作的美妙。
“那么如何能将人性美和设计美融合在一起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穿着西装的中国区总经理第一次露齿而笑:“这两者有时候是矛盾的。譬如椅子设计,有时候为了保护人们的脊椎和背部的透气性,就必须在外面添加一些部件,这些部件就会影响到美观。不过无论怎样,我们会努力做到最好。”
他以一件叫做Pictis的椅子为例。传统网布靠背椅子支撑性较差,而硬式椅子透气性不好。为了追求实用和美观,在Pictis的设计中,国誉巧妙地在硬式椅靠背处设计了一处网布透气设计,兼顾两者,外形也十分可爱。“设计美妙了,环境就美妙了;环境美妙了,这不也是同样的人性化了吗?”操着一口日语,他又一次露齿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