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8 18: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解决对策

1引言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是服务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缓解农村、农民和农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扩大农村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已成为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地区居民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2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运行现状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部分村级道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县乡道路逐渐成为国省级道路的支脉,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于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道路等级及其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农村道路在通车里程方面的限制,可更好的满足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另一方面提升了地区物流市场的活跃性,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交通运输系统朝着多样化、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农村交通工具较为单一,村民的出行目的及次数受到严重限制,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私家车已逐渐成为村民的代步工具,这种形势下,当前的道路工程已无法满足农村交通工具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主体不明确

在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不明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方面。①农村道路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向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道路工程实际建设中,大部分人会认为农村道路建设属于公路建设的范畴,其责任主体是交通公路部门;②由于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不确定,也就难以明确工程投资主体,导致农村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

3.2资金不到位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或养护上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很多地方的养护管理及建设资金主要由上级财政拨付,但由于部分村级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资金十分有限,不利于保证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3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机制是促进其性能发挥的关键,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与养护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道路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确,特别是一些农村道路的路面修护、危旧桥梁的改造等项目被搁浅,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即使具备完善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机制,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建设和养护机制执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某条农村道路长3km,属于两个村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道,道路设计宽度为3m,错车道每500m一个,每年县财政拨付到村里的养护资金是3万元,要求每年定期养护2次,但在实际养护中,每年只在秋季养护一次,只有不到10%的资金用于养护,该道路的养护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4缺乏技术性人员

新农村发展模式下,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的交通部门由于薪酬待遇等原因的影响,缺乏大量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全面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标准性。

4强化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道路交通工程所在地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解决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当前以村级管理为主体的模式下,由道路工程所在地的村级选派专人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由县级、乡镇选派专业人员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与村级道路施工负责人的沟通和合作,且每年、每季度定期选出模范施工人员,加强对其经验的学习和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大众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确保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2提高道路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优化和完善,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要引导其意识到自身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主要采取远程教育培训与面对面传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且在培训后注重实践考核,重点对其所负责路段的建设效果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加薪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技术实力的提升;③由于参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一线施工人员自身工作较为枯燥,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较多,村级领导或施工单位可着力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促使其更加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本职工作中,进而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4.3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

①拓宽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比如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并实行资金专项专用制度,严格监管和控制资金的具体流向,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②发动社会捐资。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益团体、经营大户等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道路建设资金;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符合农村特色经济的养殖业、果园种植业、林木业等,以通过提升农民年收入来增加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4.4建立完善的管养长效机制

结合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道路工程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另外,还应将日常养护与专项养护结合起来,专业人员与村民相配合,日常养护以“培路肩、扫路面、挖边沟、清涵洞”为重点专项养护,以治理“稳路基、补路面、检桥梁”等病害为主,提高道路抗自然灭害能力和通行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道路养护,促使农村道路“畅、洁、绿、美、安、优”的目标,促进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5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虽在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在技术、认识、资金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道路工程效益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强化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分析,注重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同时基层交通部门也应明确自身职责,以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京,王建伟,何娟,等.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应性评判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9):145~153.

[2]卞素萍.转型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对江苏高邮和宜兴的个案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493~496.

篇2

论文摘 要 便捷交通激活县域经济,本文基于和谐视角对交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

1前言

东明县地理区位比较重要,但目前东明县路网建设还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矛盾相对还比较突出;道路运输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效率和质量不高;现代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在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创造良好运输条件、实现与京津等地的有机衔接上有待加强和提高。

2交通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县域经济建设中,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担负着千百种原燃材料的运输供应,形形商品的交换,成为各行业生产、流通的不可或缺的链条。路通了,车可以到田头,种菜不愁销,还能卖出好价钱。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路桥畅通吸引了大批客商投资兴业。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城乡距离。交通事业的突飞猛进给陆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催生了一条条公路经济带。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国道贯穿境内,高速公路、县乡一级油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车流川流不息,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有力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桥梁、渡口是交通的纽带和公路的延伸。一条路一条经济走廊。交通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改善了经济发展条件,蔬菜、粮食、畜禽等一大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应运而生。

3交通路网建设的现状分析

县域经济面临国内国际市场日益增强的辐射力和冲击波,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奋力推进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结合当前交通建设发展实际,就如何科学统筹交通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定位思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从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看,总体而言是区位优势的拉动辐射效应不明显。从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看,公路易发事故路段的安全防治、危桥危涵的改造、紧急突发事故抢险救援等方面还有待完善;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资质审核检验和运输安全等方面有待加强;公交运营线路数量、通达深度还不能满足群众便捷出行需要;出租运营车辆标识不一,良莠皆存,不规范、不统一、不满意的矛盾还相对存在。做好群众“出行放心、出行满意”的工作任务还很重。

4立足路网布局与县域经济的有机衔接

4.1正确认识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优先发展,超前发展交通事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形象标志是城镇化发展水平,而城镇化的发展与交通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纵观东明发展历史,交通条件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城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众多历史名镇,皆按交通建设沿线分布。而现代城镇建设要走集约发展、集中建设的道路,择优发展重点乡镇是城镇建设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进程将使一些重要乡镇所在地得到强化和发展,随着交通通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城镇化建设也必将做出新的调整,也必将推动我县产业积聚区、主导产业和社会工程的加速发展。

4.2县域经济发展与路网功能的重新定位

县域经济发展中,交通路网的层次结构及其功能是布局规划的关键问题所在,应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国省、县乡道路行政等级划分的模式,依据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重新予以定位。从当前县域经济交通路网功能展现看,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主干网,用于连接县域内外重要结点和交通枢纽,技术等级主要是二、三级路组成;第二层次为次干网,用于连通县与县及县与各乡镇之间的公路,技术等级主要是三、四级路;第三层次为一般网,用于连通县域各乡镇与行政村之间的公路,技术等级主要是由农村公路组成。从这个角度看,优先发展主干网,强化发展次干网,连通改善一般网,就能使有限的交通建设资金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适当调整农村路网结构

考虑县、乡村发展和土地整理及新农村规划,建议调整路网规划或给予在建设中进行置换变更的政策余地。加强养护管理,延缓使用年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十分必要。为提高道路品位,弘扬交通文化,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须注重把历史、文化和景观与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在提升道路的人文品位和文化气息上做文章,对每一条公路周边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历史底蕴和特色经济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挖掘,使公路文化成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桥梁。

4.4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合理优化路网建设

干线交通是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地方道路则是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而城市道路则是城市运行的载体,三者结合构成了“大交通”的概念,大交通可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可影响一个区域的产业布局,可影响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还可以影响一个区域某一个阶段的发展规划,甚至可诞生一个城镇。交通上不去,经济就无法发展,由此而言,发展“大交通”势在必行,在谋划上是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建设纵深,沟通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二是建设枢纽,实现物流集散,三是建设走廊,解决瓶颈,改善能源运输通道。

4.5加快相关城镇过境道路改造升级的步伐

在路网建设中重点发展县域的主、次干线公路项目(县道、乡道)。村村通道路大多为沿干线公路呈“鱼刺”状形式,而乡道建设标准又过低,起不到乡镇区域内的干线或分解国道线路压力的作用,建议下阶段路网建设以县道改造升级、乡道(次干线)、专业道路(矿山道路、粮食产区路、果品蔬菜产区路、红色旅游路)建设为主。在县域农村形成主干、次干、专业路、村村通,高中低等级配置,车辆择路而行,路网车流密度均匀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张聪林,朱霞.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与对策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5年01期.

篇3

关键词:土质路基; 路基施工; 施工技术

路基施工是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为依据,以工程质量为中心,有组织、有计划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的建筑活动。公路路基一般采用路堤和路堑两种形式。当路基顶面高于天然地面时,路基以填筑的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堤。路堤通常由路床、边坡、边沟组成。而当路基顶面低于天然地面时,路基则以开挖的方式构成,这种路基称为路堑。路堑通常由路床、边沟、边坡、截水沟组成。根据填筑材料的不同,路基又分为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 对于任何一种交通形式而言,道路路基毫无疑问都是至关重要的。路基作为道路的线路主体与路面基础的土构筑物,与路面共同承担交通工具在行驶中的荷载重量。其施工的重要性,在对工程质量的高要求上尤为突出。因为,在评价路面整体强度、使用性能和路面使用寿命上,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是重要的评判依据。也就是说,若路基工程质量不达标或低劣,不仅会给路面留下隐患同时也会对路基自身造成危害,因此也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比如因路基破坏而造成的道路过早瘫痪,这又大大增加了公路建成后的养护维修费用。由此可见,路基施工必须受到重视。路基施工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工程的复杂性。因为路基工程的好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一般所说的路基施工除了涉及到开挖、填筑、压实这些相对简单的工序之外,路基施工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变化较大的各种气候条件,再者其程序步骤较多、施工难度相对也较大,这些都会增加施工过程中的难度系数。在实际的地形施工中,很多地质较特殊和难以处理的路段会因为在勘查和图纸设计过程的疏忽和实际状况的变化而忽视。但是在施工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专业的技术解决。尽最大可能的克服这些难题。归根而言,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农村公路路基施工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下面笔者将以如何一方面提高农村道路使用品质而同时又降低工程造价这一目标着手,总结一下农村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在农村公路路基建设中,土质路基施工是道路施工中必要的一个工序,也是一个技术难题。这一工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农村公路土方路基的一般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场地清理-填前压实-布土摊铺-整平-压实-质量检测。但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下,不良土质路基是很常见的。因此对于其处理方法特别是对土路基、土石基这些土质环境,其施工技术的选择要尤为慎重。尤其是在材料选择、施工测量、填前压实、布土摊平、整平、压实这几个步骤上要多加注意。

一、材料选择:农村公路土方路基一般采取就地取土的方式,一般而言只要是满足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都是适于做路基填料的。但是强盐渍土、过盐渍土、淤泥、沼泽土,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是不能用作路基填料的。目前,在不挖除、不放弃设计路面的现有土壤的条件下,使用土壤固化剂是比较科学而实用的选择,因为使用这种材料时不需要铺设过量的砂石料,并且其表层不易受霜冻、湿热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其抗压强度等各项性能指标也是传统施工材料的数倍,一方面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了工程量,节省了将近一半左右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环境,减少了以后的重复建设。在我国。使用土壤固化剂作为路基处理的新材料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固化剂均是呈酸性的,施工并不很安全,碱性的土壤固化剂仅仅只有土固精牌土壤固化剂,其安全性、板结效果都比酸性强很多,同时具有万能兼容、高斥水性、五册限抗压等指标远超国标等独有的优势。因此,在材料选择上,使用土壤固化剂是科学的路基处理技术。

二、施工测量:在开工前,对选好的路基路段要做好缜密的测量和放线工作。在路基路段定好控制桩保证路基在建设过程中的线路。尤其是注意对主要控制装的确定与保护。在原始桩固定下以后,首先可以恢复路基的中线,以此为依据开展对路基边线控制桩的确定。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重点保护这些原始控制点直到竣工。另外,还必须考虑到施工时的恶劣环境。比如说在雨季,强大的降水会对路基造成程度不一的破坏,因此,路基的排水性能一定要提前得到保证,在测量时,要尤为注意对路基横坡的测量与规划。若测量的路基横坡低于2%,便应该适当加大横坡利于过多的降水排出路面。

三、填前压实:在实际路基建设工程中,因为道路的非封闭性,在施工前后,道路建设场地都是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的。因此,场地清理是进行压实这一工程前的必要之举。待清理完毕后,因尽快进行对路基中线、边线的恢复。然后根据所施工的路基情况采用压土机对路基表面的不平坦之处进行碾压整平,已达到规范要求的路基标准。

四、布土摊铺:在路基施工这一领域里,布土,是指根据地基摊铺时所需要的铺土量进行科学卸土的一项工作。一般而言路基摊铺要遵循每层土的摊铺厚度不能超过30厘米。但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下也是因地因时而异的。比如土质不同的地区,其路基摊铺厚度就是不一样的。另外,摊铺的方式也因时因地而异。在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农村地区。人工摊铺是可取的方式。反之,则采取机械化摊铺。并且土中的杂草和杂物必须捡除。

篇4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全镇通村水泥硬化里程突破200公里,除九龙村外,其余全部实现硬化,给广大农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农村公路管理明显滞后,特别是对超限车辆,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部分地方道路损坏严重,当地群众怨声载道,由此引起的也时有发生,各种矛盾隐患逐步显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根据《省农村公路条例》和《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农村公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公路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维护和管理好农村道路,不仅是各级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重要工作,更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全镇上下务必高度统一思想,动员全民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使之走上一条良性发展轨道。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的承载能力

本通知所指农村公路是指县道、乡道、村道。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现行通村硬化道路设计板面宽度为3.5米,板厚为0.18米,核定农村公路荷载最大负荷为15吨,超过限定荷载标准的车辆不得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必须经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超过限定荷载标准的车辆擅自在公路上行驶的,按《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规定,给予500元—5000元的处罚。

三、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工作

1、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民养路、护路意识,特别是营运车辆业主,要弄清自身车辆是否符合道路承载能力要求,自觉遵守规则,确保载货不得超过道路承载能力。

2、矿山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要从维护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自觉采取治超限载措施。要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维护好现有道路管理,要把企业利益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结合起来,把维护好农村道路管理当成自己的职责来对待。一是各厂矿企业,要认真检查矿产品的营运情况,凡不符合乡村道路要求,车辆载重超过道路设计能力的,一律采取有效措施,属于企业内部的车辆要实行车辆更换或限载运行,企业外车辆要禁止使用,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对超限车辆的管理工作;二是对煤炭装运职工及过磅房人员加强管理,企业要制定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是企业不得委托“三无”车辆及无保险车辆从事运输业务。四是要与运输车辆签订承运合同,明确运输安全责任。

3、镇交通办要加强公路管护。一是强化路产路权管理。乡村公路两侧从边沟(坡脚、坡顶、挡墙)外缘起1米以内属公路用地,5米以内属建筑控制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二是持续搞好后续维护。及时组织资金修复损坏路段,确保畅通;对因企业产品运输造成路面损坏的,交通办要督促企业组织资金,迅速恢复。

4、村委会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各村要组建专班,加强车辆超限的管理工作,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对已实施道路硬化的路段,要加强管理,发现超限车辆即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控制,并即时上报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对群众自觉参与治超限载的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发挥全民参与和监督作用。

5、交通管理部门要依法监管。通过交通巡查,依法查处“三无”车辆,督促车主买齐各种保险,发现超限车辆要及时查处。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87-01

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化城乡道路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

一、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1.总体要求: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全市城乡道路环境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城乡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城乡道路绿化、美化、净化,建立起功能完善,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2.任务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以完善干支斗农毛渠系为重点,治理涝洼区域和易淤积排涝沟渠,达到“地通沟,沟通渠,渠通河”,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以道路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绿化是指公路两侧建设50至100米的高标准绿化带;美化是指沿途植花成景,拆屋让路,形成路域景观带;净化是指清除公路两侧垃圾,清挖沿途沟渠,打通灌排水路通道,实现道路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3.实施步骤:

3.1规划编制阶段(2013年9月-10月)

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各县(市、区)政府对近年来易涝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科学确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内容及工程量,编制三年整治规划。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县(市、区)城市外环路、道路与村镇驻地接点、市县连接线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绿化美化情况,编制道路整治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报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审核同意。

3.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6年4月)

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3.2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5月-6月)

2016年5月底前,各县(市、区)组织有关部门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自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予以整改;6月份,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验收情况予以通报。

二、2013年第一阶段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程度高。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动员会议,市委林峰海书记做重要讲话,王忠林市长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主持会议。林峰海、王忠林、耿涛等市领导多次到水利建设现场指导检查,对会战开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陆续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议,对会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掀起了全市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建设。

2.各级工作措施实。县级水利部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对所属排涝河道进行逐一摸排清查,制定了各县的会战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市水利部门编制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指挥部以聊农战指〔2013〕1号文批准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目前,已在中国水利网、山东水利网和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2013年11月19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以《筑牢跨越赶超的基石―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走笔》为题深入报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3.工程建设进度快。聊城市2013年―2014年度冬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97316万元,治理沟渠1014条,治理长度2458公里,新打机井2678眼。为历年来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年。市级工程方面,位山灌区1、5号沉沙池清淤工程进展迅速,上阵机械1000多台套,日清淤10万余立方。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所负责的徒骇河、马颊河治理工程,徒骇河陶桥闸、马颊河李奇闸平板钢闸门已全部更换,沿河91座涵闸的施工任务已完成80 座。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5.3亿元,共治理沟渠193条,长度436公里。

三、落实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工作经验

1.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对三年会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全面领导和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乡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指挥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统一指挥调度;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配备精干力量,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2.宣传工作到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营造社会支持会战、参与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力助推工程建设。

3.资金投入到位。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专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费用从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及预留的清淤费中列支部分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本级政府负责筹集。

4.统筹规划到位。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目标任务,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统筹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各专项规划既体现部门各自任务需要,又相互衔接,符合聊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要求,实现专项规划和整体规划的有机统一。

5.督导跟踪到位。市政府定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督导,定期研究、分析、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对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达不到计划进度的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全市上下政令畅通,行动一致,共同推进三年会战又好又快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福全市人民,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红杰,王慧荣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8:305-306.

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特性;农村经济;重要性

一、农村公路的特性

1.公共物品特性。

农村公路的受益范围主要是县域、乡镇范围内的居民,为他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所以农村公路又属于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因此农村公路是具有全

国性公共物品特性的地方性公共物品或社区性公共物品。

2.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主体投资性。农村公路不像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那样,从投资者那里吸取资金,建成通车后通过设站收费来收回投资。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的公共物品,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不可能通过征收道路使用费来收回投资,即使征收所得的费用也仅能做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费。这就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财政资金,确保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施。

3.修建方式灵活、规模大、范围广。农村公路处在地域辽阔的农村地区,涉及到乡(镇)、村及其企业的直接受益,易于筹集资金和劳务,修建方式灵活、规模大、范围广。2011年,全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号角吹响,在2月10日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预测,“十二五”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将逾2000亿元,超过“十一五”投资力度,中国2011年将投资300亿建设农村公路。

4.路径分配简单 里程短。农村公路运输因农户是固定的,运输市场包涵的运输对象也基本是固定的,因此受运输环境的影响小。同时,因农户可自行承担装卸,保管和交付等部分作业而简化了运输环节 运输流向基本上都是以村为中心的短途往返运输,物资运输里程短,路径分配简单,随意性强。二、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公路运输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农民的正常出行和农产品的正常运输都是需要公路来保障的,因此,农村公路的发展对于保证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必然也是离不开公路的,

二、公路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改善投资环境,打破农村封闭现状。加强农村的公路建设水平,必然会改善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这样就可以打破广大农村自然封闭的现状,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可以运往城市中销售,也可以使得更多的开发商和开发公司进入到农村进行投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

在以前的农村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道路条件的不便,造成了农村大量的农产品和其他农作物都无法运出到城市中去,这样农民们只能守着这些产品过日子;此外,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开发商们也不愿意到交通条件较差的农村进行土地、水电以及矿产等资源的开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农村的各种资源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进而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无疑会加强农村与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农村中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和农作物可以运往城市进行销售,而城市中的先进设备和产品等也可以运往农村中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工作,此外,农村中蕴藏的大量土地、水电等资源也会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到农村中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了改善了农村的自然封闭状态,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以前,农民要想参加农生产以外的就业来增加收入就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离开家乡进城打工,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家里的老人小孩无人照顾等。因此,背井离乡的进城打工对农民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就业方式。

其实,当农村的公路建设水平提高后,农民们完全可以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用新的就业平台来扩大农民的就业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农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增加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一是加强招商引资,拉动开发商进入到农村中来投资开发,一旦开发商在农村中进行建厂生产后,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参加工作,而不用再背井离乡;二是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一步丰富农村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农家特色以及农村绿色食品等功能,在农村中以农家乐的形式来吸引城市里人们来消费,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家中开展旅游、餐饮服务业;三是加强引进新的农生产技术和设备,抛弃传统的农生产观念,利用农村现有的土地和水电等资源来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农民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来提高经济收入。

因此,加强农村的公路建设对于推动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了,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跟着提升了。

3.加强农村对外交流,加快农村信息传播。过去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所有的文化传播机构都主要分布在各大城市中,因此,媒体关注的焦点和信息传播的市场也都集中在城市中,这就造成了占全国大部分人数的农民们不受媒体的关注,而且信息在农村中的传播覆盖程度和传播内容都远远不及城市。

当农村的公路建设情况改善了之后,农村的交通道路便利了,农民的经济水平也提高了,因此农村的对外交流和信息传播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没有对外交流、没有新信息的传播,农村的农民们只能封闭的生活,他们没有新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就很难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因此,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他们来说就更是天方夜谭。然而,随着新信息的传播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况也在逐步改善,农民们可以通过新技术和借鉴其他地方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或者是通过接受一些专业的技术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来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

4.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道路和交通运输也变得更加便利,因此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开始减小。当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之后,他们便开始注重物质文化生活,逐渐向城市人们的生活靠近。农民们可以借助便利的交通进入到城市中进行购物和学习,并且不断的将城市中的先进物质引入到农村中,此外,城市中的一些商家也可以方便的进入到农村中进行运营,这样不但会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同时也会在农村中逐渐形成小的商业中心,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从而使得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三、结束语

总之,农村地区能否得到良好发展,农民生活是否富裕, 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影响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对改善

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等则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4-0024-06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供给,农村的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提供,造成城乡公共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不断拉大。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问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公平的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进而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可见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福利改善和中国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供给目标和供给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供给效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既包括物质性效果,也包括公共品受众的感觉效果,因此只有农民认为有用的公共产品才是有效率的。在我国财力和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供给农民最需要的公共产品是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当务之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如何,如何有效的提高其供给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公共管理把公众看做“顾客”,以“顾客满意度”来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鉴于以上分析,本文拟从农户视角,通过农户对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满意度衡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采用模糊评价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村公共服务农民满意度进行研究,进而评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果。

一、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评价法测算农村公共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果,寻求重要影响因素。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评价就是对主观感觉的模糊描述,农村公共产品涉及的种类较多,因此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更为合理。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首先对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归纳,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其次,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或专家访问,确定指标权重;再次,收集相关数据,得出隶属函数和模糊评价矩阵;最后,将模糊评级矩阵和权重向量耦合,得出各级因素的得分值。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年3-5月份对陕西省农村公共产品农民满意度的调查数据。采取随机走访的形式,调查了陕西省21个乡(镇)37个行政村,共发放问卷570份,收回有效问卷556份,有效问卷率为97.5%。问卷采用五个级度划分法,将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总的评价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同时就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调查农户选择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重点。

(三)变量定义

本文在张润君、任怀玉等的研究基础上,选取了13种农村公共产品U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生产性公共产品、生活性公共产品和保障性公共产品,作为一级指标,其子指标为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果实证分析

(一)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农户选择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重点,表明公共产品是农户最为需要,也最为重要,因此将需重点投资的农村公共产品出现的频率作为判断农村各种公共产品重要程度的依据。计算各二级农村公共产品被作为投资重点在一级指标下出现的频率。一级指标重点投资的农村公共产品频率由此得出,首先统计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出现的频数,并计算其平均频数;然后求出一级各指标频数占总体的比重。根据二级指标出现的频率得出各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矩阵,各值是比较双方的频率相除得出。采用1-9标度法,对各重要性矩阵按照表2的标准进行处理,得到各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3-6所示。

以上判断矩阵在AHP yaahp5.2软件中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即表3-6中,C·R分别为0.0000、0.0000、0.025 8、0.0000,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权重分合理。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如表7所示。

由表7可以看出,目前农村最需要的公共产品依次为为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医疗、饮水设施、教育。生产性公共产品成为了投资重点。许多学者已证明了道路建设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道路修建越好经济发展越好,道路建设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我国,人口多,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生产理念,对农业科技有了很大需求,其重要性显著提高。农民对生活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差异较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服务和电网的需求较小,这与我们预期的相反,可能解释是农村人口分布分散,对环境的影响度低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度,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的交际范围可能局限于亲戚、朋友和邻里,交流方便,无需更多的信息服务;农村基本已实现村村通电,电网已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为总目标,推动落实政府在农村公路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的管护,构建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机制,为实现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养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队伍和管护经费,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切实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确保全区1363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县道82公里,乡道242公里,村道185公里,组道854公里)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管理日常化,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1.健全路政管理机构。大力推行区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综合执法,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继续落实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2.严格管理公路两侧建控区。县道两侧边沟外各10米,乡村组道路两侧边沟外各5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建房、临时搭建等违章活动。落实公路两侧建筑物报批须先经区交通运输部门(县道)同意后,住建、国土等部门方能审批建房手续的联合审批制度。

3.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占道经营、私设平交道口、违章建筑、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产权的行为,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4.构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整合交通路政、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农业、水务等部门执法力量,以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以镇、村重要节点为支撑,形成区、镇、村全覆盖的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网络。

5.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共享“雪亮工程”和气象、水利、国土等信息资源,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二)养护常态化,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1.建立多元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坚持管养并重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理念,建立县道县(区)管、乡道乡管、村(组)道村管的三级养护管理模式,实现区有公路管理所、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的综合管养体系,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区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县道及其公路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协调培训各乡镇做好乡、村、组道路的日常养护及桥梁管理工作;镇交管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管理养护工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村养护队负责本村村组道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和巡查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全区县、乡、村、组道路管养覆盖率100%,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2.探索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投标方式,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并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结果评定作用,择优选定养护队伍。

3.提高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现有养护队伍,对养护人员定期开展养护专业理论培训指导,建立更加高效、稳定、专业的养护队伍,扩大作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应急抢险和日常管理养护中的作用。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以及路面修补、桥涵构造物修复等小修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作实行专业化养护。

4.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构建专群结合的养护机制,将村组道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贫困家庭或个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树立“建养并重”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8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建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效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组织体系,特成立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管养资金投入增长机制,采用财政投资、社会集资、企业捐资、群众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管养资金。区政府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升,逐步加大养护资金投入。为保障我区农村公路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及良好的路容路貌,经测算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总额县道不低于10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82万元)、乡道5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21万元)、村道3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55.5万元)、组道2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70.80万元)的标准。

篇9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公路是农村社会公益通基础设施,如何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陈旧而又崭新的课题。它要求我们以保障畅、洁、绿、美为宗旨,以广大车主和行人的利益为本,不断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农村公路的重要性

1、农村公路建设是实现农村

经济建设、农民收入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关键,因为只有大力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 才能有效的实现农村投资环境以及运输条件上的改善, 提高农村生产发展效率, 实现农民就业率以及收入上的提高, 实现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上的提高。同时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对外交流和信息传播上的加快, 传统农村发展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促进其不断发展和革新。

2、农村公路建设可以保证公路沿线的农民依靠劳动力投入以及地材供应等手段来获得直接的劳动收入。同时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使农民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品种结构和种植结构, 促进农产品的流通, 并提高农业产品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组织化程度。此外, 利用农村公路可以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 从而在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的同时壮大区域经济,并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的就业率.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 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责任主体不明确。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较低,效果极差。目前。各县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及以下的地方道路。县级公路的养护资金由省负责拨付, 养管人员也按编制配齐。而乡、村级公路的里程约是县级公路里程的2.4 倍左右, 却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养管。这也是乡村公路损坏严重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 建立乡村公路养管机构势在必行。各乡镇设公路管理机构, 人员不得少于2名。负责本乡镇的公路建养管工作,纳入政府编制, 业务归县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乡级公路按路段就近划分给相关村委会负责养护养护资金由乡镇公路专项基金按路段长短支付。各村由村委会聘用专人负责本村公路和划分的乡级公路的养护,村路养护费用由村委会筹措。乡村公路管理机构还应负责本辖区的公路规划、公路建养管情况的届时上报, 以便上级及时了解各乡镇公路发展及现状, 制定相应对策, 利于本地区公路事业发展。

2、资金短缺

公路养护与管理离不开充足的资金,而且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对农村公路进行良好的养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资金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政府的帮扶与拨款,资金审批工作繁琐,而且资金数额也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由此造成了农村公路养护和维修经费无法得到充足供应,养护维修无法及时进行,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抵抗灾害能力偏弱、容易发生塌方和损毁等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质量。

3、未能实现有效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城市公路建设,由于农地地区面积大、经济区域较为分散,所以农村公路也就形成了点多、面大、路线长、较分散等等自身特点。正是由于农村公路的具体现状,造成了在养护与管理过程中难度大,管理困难、维护滞后等问题,此外养护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较低也造成了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难以有效进行。

三、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的策略

1、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级责任, 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 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 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 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 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 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

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 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工队伍, 落实日常养护人员, 明确责任, 确保有路必养。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 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 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 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 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 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 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 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小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 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 降低工程造价,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排水设施及防护工程

加强路肩的养护。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沿线无排水设施, 路肩被水冲毁, 有的路段边沟及防护都不具备, 这就造成了大气降水极易进入路面,甚至是路基工作区, 降低道路的承载能力, 使路面出现各种因强度降低而导致的病害。

4、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 加强管理农村公路线形较差, 路基防护设施及交通服务设施差, 标志标线不齐备, 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也影响了公路的正常使用状态及寿命。因此, 应在陡坡急弯、与铁路交汇等危险路段设置警示等交通标志。同时, 要杜绝“三无车辆” , 加强宣传, 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的技术力量。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在大中专院校招聘一部分本专业的毕业生, 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员素质, 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农村公路养护实现自动化打下坚实基础。

6、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 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 县( 区、市) 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 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 拓宽筹资渠道, 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是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村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资讯. 2009(25)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

1、新农村景观的特点

不同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形成了新农村的景观,它会受到自然环境、人类经营活动、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制约。镶嵌体在形状、大小及其组合方面均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且还具有经济、生态、美学等价值。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均不同,它有其自身的特点,较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农田与居民住宅混杂分布,居民点、自然风光与农田交融在一起,且不同的民居及风土人情都各具特色[1]。

2、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意义

新农村景观的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村的关键环节。新农村景观的规划是以遵循环境秩序为前提而进行的,体现的是一种生命力之美,是与可持续发展观相适应的一种景观设计,是人们思想上的一种进步。

3、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目标

新农村的景观规划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解决的是怎样对乡村土地、空间、土地上的物质进行合理规划,其根本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美化的乡村生态系统,要想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自然与社会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景与景和谐统一的最优环境,以适合人们进行生活、生产、娱乐活动[2]。

4、新农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有以下4个原则。

4.1整体综合性

景观是由许多的生态系统组成的,是一个具有结构与功能的综合体,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联系,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时,应将景观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虑,以发挥其整体的最大功效。

4.2生态美学

所谓生态美,是多种美的融合,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态关系和谐美等,与那种只注重人为形成的对称、线条美截然不同,在进行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都以它作为最高美学准则。

4.3自然景观优先

自然景观优先是指进行景观设计时,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人类的介入必须在处在规定的环境容量内,不能对生态系统的基本通道进行破坏,要实现与人自然的和谐统一。

4.4景观多样性

多样性是反映生态系统变异性与复杂性的一个量度,包括物种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当多样性的程度较高时,则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大,同时也体现了个体特征的丰富性。

5、规划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具体做法

5.1环境敏感区的规划

环境敏感区一般是指具有最显著区域景观特征的地区,也是较脆弱,一旦被破坏便难以弥补的地区。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时,应对该区域的保护程度与范围进行分析、调查与评估,以确定环境敏感区的具置与范围,并实行重点保护,避免环境敏感区遭到不合理的开发与使用。

5.2注意在规划时保持完整的景观结构

完整的景观结构是使景观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可是乡村的景观结构时常会因为遭到人为的影响变得极不稳定,所以,必须在进行景观结构的规划时,要对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进行补充,以完善其结构,进而保证其稳定性。以下是较常见的两种完善景观结构的方法。

5.2.1注重对新农村廊道的规划

景观中不同于相邻两边环境的带状或线性结构。农村廊道中,一般有河流、峡谷、道路等,廊道是一个生态系统的通道,包括物流、信息流及能流通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5.2.1.1自然廊道的规划

在进行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廊道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自然廊道通常是指河流与山脉这两种廊道,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吸收、释放、缓解污染,能够形成一条保护环,避免农村遭到城市的污染。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在进行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时,应保护好河流廊道,同时也应对河流进行充分利用。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为了营造堤岸防护林带,使之和两岸的乡镇、庭院及村庄绿化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相互交错、别具一番风味的山水田园风光。

5.2.1.2人工廊道规划

人工廊道是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一大要点与亮点,常见的人工廊道主要有人工修建的公路、铁路等,对于物质的运输、气流的交换、人员的流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中,人工廊道主要指的是村道。然而,当前的农村道路普遍存在布局不科学、无绿化、连通性较差等弊端,未能形成较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因此,在进行新农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应坚持绿化、硬化与方便化的设计原则,将道路设计成为连通性较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并加强对道路两旁的绿化规划,如在配置树种时,可采用高、中、矮相结合的配置方法,营造多层绿带景观,既能作为景观,又能作为防护带[3]。

5.2.2注重斑块的规划设计

斑块在城市景观要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而言,斑块主要指的是和周边环境具有外貌或者性质区别的空间单元,在乡村景观中,农田、草地等也是斑块。因此,在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时,要正确认识到斑块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斑块理论,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斑块,如生活居住区斑块、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

当前,许多农村的居住点普遍存在分布杂乱、新老房屋未能分开布置、无公共绿化等弊端,在进行新农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把斑块建设均匀性理论作为理论指导,规划居民点时,按照“统一集中与均匀分布”的布局进行规划;于此同时,要规划好居民点间的公共绿地,这样既能均匀分布绿地,又能增强居民点之间的联系[4]。此外,还要充分、合理利用农村拥有的农林资源,既要有效进行产业发展,又要结合资源开发出新的观光旅游,促进特色农林生产区及农业观光旅游斑块的建设[5]。

5.3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

以往的景观创造主要以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为主,该方法尽管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并获得一定的新景观,但需要长期地耗费人力与能源去维持。在新农村景观的规划中,应把生态工程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生态工程,能够利用环境的生能动性来帮助景观自我增值,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生态多样性可以营造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生态环境,该种环境的结构层次较丰富,且其自身的生长、成熟、演化能力较强,能有效抵制外界对它的影响,即使不幸被破坏,也可以自行更新、复生。所以,应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这样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工管理费用,又能实现对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6、小结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一大任务,然而当前的农村规划设计仍存在较多不足,如无绿化、无硬化等,因此,在进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重视生态景观的规划,坚持把景观生态学及现代景观规划作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对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合理规划。本文主要对新农村景观的特点、意义、规划原则、规划目标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新农村生态景观的具体做法,包括对敏感环境区的保护、加强对生态工程的规划等。

参考文献:

[1]朱文涛.新农村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J].科技资讯,2009(18):237.

[2]黄春华,王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3):93-98.

[3]王俊翔.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科技信息,2009(09):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