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电工理论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级电工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施工中所出现的浅基础情况,可针对有无放坡需求而确定施工方法。如无放坡需求,可先根据基准灰线直边切割出槽边轮廓线,随后再将相关施工作业区域进行诸葛开展施工作业。其次,在施工地下水位高低及地面排水系统建造的施工方面,则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情况、施工挖掘尺寸等条件认真比对、计算和考虑,从而最大限度的预防和避免施工区域内的地基土结构被破坏。再次,对于地基与基础的强度及其所能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结构荷载要予以充分的计算和考虑。即在施工基础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性等诸多方面要充分满足施工过程及建筑后续过程的相关要求,保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顺利。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施工地基的安全稳定,必须使施工地基和开挖基础有一个足够大的施工工作区域,在地基变形值方面也应保证其在允许的参考值数范围内,将建筑物开裂、倾斜或者标高产生相应的变化等等一些列消极后果避免在施工开始阶段。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注意事项
对于基础施工作业方面我们需要做好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对于基础较浅的的施工作业面方面,要首先根据施工需要,划定一条基准灰线,并根据这条基准线画出槽边轮廓线,从而使整个施工的作业面顺利有序的展开。而对于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统的建造施工方面,要结合实际的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科学的排查和考虑,进而进行基础开挖等工作作业,从而预防地基土结构被破坏同时影响施工的情况发生。另外,还需要保证整个工程地基的强度。地基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和支撑,因而必须保证其可以承受建筑物的所有结构负荷,在地基相关结构的耐久性、防潮性、耐侵蚀性和抗冻的能力等方面严格把关,务必使其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基和基础工作面的相对广阔,从而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最后,任何材料都有其使用寿命,在地基施工前也要充分考虑到地基变形值的范围等因素和问题,要确保其始终处于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避免建筑物的开裂和倾斜等严重的质量问题。
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加固
3.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所谓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指的是直接在施工点进行打孔作业,然后用混凝土或沙石等材料进行现场浇筑,其具有施工方便,节约材料,成本低的特点,但其也存在不易操作、技术间隔时间长等缺点。总的来说,其主要有以下两种施工方法;第一种是挖孔灌注桩,这种灌注桩的的承重力和尺寸较其他两种都更加牢固,其直径为1m~3m之间,桩体的深度达到30m左右。这种挖孔灌注桩的单根承载力可达到10000kN~40000kN,能够很好的满足建筑整体对地基牢固程度的要求,第二种是打拔管灌注桩,这种灌注桩是是将与桩的尺寸相似的钢管套上桩靴打入土中,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钢管内并浇筑混凝土,最后再将钢管拔出,进而形成灌注桩。除此之外,这种施工方法也可使用振动灌筑法,利用振动力将钢管打入土中。当其到达设计标的高时停止振动,当钢管打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利用进料工具将混凝土灌入钢管内,随后在震动的同时慢慢拔出钢管,使桩的混凝土在震动和播出的过程中密度和牢固程度不断增加,进而形成灌注桩。
3.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施工技术基础施
工技术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的重要性将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运行状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反复的核查,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绝对不能马虎大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影响质量出现多种问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施工技术将产生不同的质量问题,这就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施工中的每一环节,对细节要全面的掌握,并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管理意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质量,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使得在经济建设发展中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下面文章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常见的几种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发展而言,整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极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其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状况,而且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将对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基础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并不同其他施工作业项目,因涉及的问题较多,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这样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备选方案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基础技术施工更加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自然灾害等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质量的重要性便是整个施工作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能够就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其综合国力,造福于社会。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中使用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整个基础工程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锚固技术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都是建设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山区本身交通就比较困难,这就对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有更多的消耗。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是有严格的工期要求的。因此要想在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完成施工目标,就要运用锚固技术。锚固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锚固技术主要运用锚具、承压板、台座、支挡结构、预应力钢筋和圆柱形锚固体。通过锚固结构的施工,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并提高施工的工效,以此保证施工的工期要求。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运用合适的预应力管桩技术,不但能提升施工的质量,还能提升工作效率。想要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首先要对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根据两者的不同效果,结合施工时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并选取具体方法。使用预应力管桩技术一般会运用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这些方法有的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有的能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基础施工的各方面要求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施工应用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结束后,要对整个管桩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要求。
3.3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极为常见,但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施工作业人员并不能对水泥土加固技术给予很好的重视,在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灌浆技术也不能符合施工作业要求,这就使得水泥强度难以在施工中发挥作用,所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水泥土要进行合理的配比使用,尤其是在灌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灌浆,这样才能保障水泥土的强度,施工中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3.4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施工作业,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软土地基的施工作业情况,则会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发展。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经济的方式加以解决,如置换法,排水法及夯实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施工技术,以上三种施工技术在施工作业时都存在着较明显的特点,这就需要结合实际加以选择,最终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软土地基。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逐渐增多,质量问题的频频出现已经严重干扰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正常使用,基本上即便是在施工作业完成以后也很难发挥其效用。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基础施工作业时,要针对其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对于施工环境也要有所掌握,尤其是地质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尤其独特的施工特点,会受到该施工区域的水位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施工人员要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中。
5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工程,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对于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质量,就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基础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其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基础施工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获得较好的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建柏.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外贸,2011(14).
[2]黄晶纯.水利水电工程中地基施工的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
[3]罗毅,张光科,刘超.浅议工程总承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
[4]曾兴旺.水利工程土方填筑碾压施工质量控制[J].水利技术监督,2015(3).
[5]苑征.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 基础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058-01
1 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任何施工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只有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才能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工程建设对地基的要求按照底层性质的不同分为软基和岩基两种。但是不同的建筑对地基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对地基的处理要求也就不尽相同。在日常事务施工过程中,处理地基最常见的方式是开挖,但是这种方式会因为天气、施工机械设备等一些客观因素而受到很多的限制,所以很多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2 水利水电施工的基本要求
在施工的过程中,考虑到基础施工的条件,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考虑和注意:(1)应该具有相应的配套的详细具体的施工图纸和勘探报告等有关的文件和相关的资料文献等,并且要求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情况有一定的掌握了解;(2)在对确定的土方开始进行挖掘之前,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再次的确定,并根据方案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以免对施工过程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并且对施工产生妨碍的物体要规范妥善的进行处理;(3)若施工现场在山区等比较偏远的地带,应当提前对山区的底层的岩石进行勘探以确定它的性质构造,山地周围的外形地貌也要一一查看,对于查找出来的危险情况要及时进行可靠的处理。例如:坡体不稳有滑坡的迹象、孤石等;(4)为了方便施工车辆进入施工现场,需要对途径的道路、桥梁等进行必要的加宽加固,为车辆的通过做好准备工作;(5)必须对定位线,基准点和基槽灰线的尺寸进行复查核对,应当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并且根据需要办理相应的预验手续,对于以上要进行细心妥善的保管并且时常去检查复测;(6)施工现场需要提前进行平整清理,对施工现场的排水坡度和排水设施进行调整,使之满足设计的要求;(7)当确定的地下水的水位的基槽高于开放挖土时,应当参照地质勘探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水位以后,再开始作业。最低,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作业人员的人生安全。其中有两点最具代表性:(1)当遇到基础比较浅的情况的时候,在不需要放坡的情况下,首先要进行一个轮廓线的切割,这个切割要沿着已经测量好了的基准灰线,之后再展开作业面。关于地下水水位的降低和排水系统建造,这些工程需要根据当地独特的地质特性和地貌等独特条件来考虑,做了这些以后就可以减少地基土结构被破坏的几率;(2)地基与基础能够承受住建筑物的全部质量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要完全满足着个条件,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使基础的防潮性、奈久性等其它比较重要的性质能力充分达到要求。出了这个问题以外,地基还容易引起崩塌,开裂等,为了防止这类问题,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就要是地基和基础有较大的面积工作。地基变形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为了不引起建筑物的倾斜、开裂或则高度的变化等,这个数值一定要在可许的范围内。
3 基础作业方法和加固
方法:施工时要根据现场的土质等客观的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工作面,对工作面分段分层开始向下挖。对与没有坡度的浅基础工作面时,要根据已经测量完成的基准灰线开始作业。
加固:混凝土是加固最好的材料。笔者在这里先说说加固的基本步骤,随着灌注桩技术的日益成熟,有三个被广泛的应用,首先是钻孔灌注桩,其次为挖孔灌注桩,最后是打拔灌注桩。这三个方法看起来很容易被接受,其实里面还需注意一些问题。中国建筑行业日新月异,飞快而迅猛的发展,灌注桩的技术也就越来越成熟。钻孔灌注桩是先用钻头在设备上进行钻孔,然后往钻出来的孔中填满混凝土;挖孔灌注桩多用在大直径的设备上,小直径的桩在承受大荷载的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大直径灌装因其显著的优点而在其它国家被广泛接受。打拔灌注桩和其它两种方法不太一样,它需要与桩的尺寸大小相符合,它有点类似于水井和水桶的关系,经过拔管是的捣动是混凝土紧密的结合。这种方法也很实用,很容易就被大家接受。
4 软土地基的处理
软土众所周知,它不像普通土地那样厚实,可以支撑起很重的物体,软土是那种由淤泥、淤泥质土构成的地基,很容易产生形变,所以不符合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建造要求,必需要进过一些特殊的处理。软土具有一些很特殊的性质,正是这些性质才使它经常不能满足建造需求。本文在这里只做简要的说明,不具体探讨。(1)大孔隙性。水含量较高;(2)低透水性。承受强载荷时,地基的固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3)低抗剪强度。软土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软塑-流塑的状况,发生一定的形变,使强度减弱。如果不进行妥善的处理就很造成一定的损失。
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1)排水法。排水法是使淤泥地基中的水通过加压和排水的方法排出去,让剩下的泥土经过沉淀固化,达到作业要求;(2)换土法。简而言之就是在淤泥土层中加入粗砂、水泥土等对地基进行换土的处理过程;(3)强夯法。通过重物的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来使土壤变得夯实。通过强夯法很容易使河流冲积层地基的土壤变得达到作业要求;(4)振动水冲法。它的工具是一个振动器,当工作的时候使地基土壤形成孔洞,然后往孔中填装碎石等;(5)硅化加固法。这种方法利用了化学和电渗原理,使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生成一种胶凝物质,加强土壤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但是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电能消耗过大;(6)加筋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软土中加入土工合成材料,相互之间产生摩擦力是土与加筋材料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来提高地基的强度;(7)桩基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厚的,含水较多的黏性土壤,并且效果不错,主要进行大面积的深处理。
5 水利水电工程的截渗处理
地下河道的水位实在不停的变化的,这就使得各种建筑物的地基很发生各种不好的影响,严重的影响对于建筑物地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破坏,严重的威胁到了建筑物的安全性问题。笔者认为将渗流的通道进行制止是很有效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1)防渗墙,防渗墙可用于河堤的加固,是建在地基里面的墙体,与一般的墙体有一些区别,经常接触的有水泥防渗墙;(2)高压喷射注浆,它通过高速的喷刷把水泥浆和土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当地基土壤硬化以后就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体,从而实现防渗的目的,达到防渗的效果。
6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建筑物的地基不牢固及可能纯在极大的隐患进而引发很大的安全事故,相信这是我们谁都不想看到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在后期的工作中对基础施工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总结平时工作中的经验,努力把失误减小到最小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难点;处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in our country, the pace of city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accelerate, excava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more and more, in addition to ensure the foundation itself and the supporting engineering stability, must also ensure the safety of nearby buildings. The authordiscusses the support difficultie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deep foundation pit.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treatment;
TU74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也随之增多,在不影响毗邻建筑物沉降的施工方法中,深基坑支护已经成为首选的施工方案。由于深基坑支护包括挖土、挡土、围护和防水等项目的施工,任何一个中间过程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施工事故,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深基坑工程的内容分析
1.1 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 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如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支承体系(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常见的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另外,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 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3 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三、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 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
3.2 及时跟进施工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 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 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四、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 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 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 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五、结束语
总之,深基坑工程施工尤为重要,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充分理解设计意图。这样才能在施工时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各道施工工序协调有序。业主也要认真审查设计、施工单位,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工基础》理论课;中职;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相对来说较为枯燥,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逐渐重视实践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呢?以下三方面做了简要地论述。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电工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该课程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然后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灵活应用,从而确保电工作业的安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者,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实、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所掌握,从而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
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仅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进修或大量阅读电工方面的书籍,了解电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及时与有经验的人士进行探讨,不断创新电工技术,然后将与电工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调动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以最新的思想了解电工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然后通过在不断实践思考、探索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电工基础知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时间操作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学习。教师在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互动教学方法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方位、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堂上推动互动式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从而确保课堂讲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激发学生提出的更多具有创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并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展开讨论,然后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归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进行讨论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推理,以致最后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这一讨论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才能够深化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仅从理论知识教学出发,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并准确应用理论知识;若单从实验教学出发,那么学生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就很难进行实验,也就难以探讨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加强实验课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实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实验教学向学生讲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结构和原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电工基础理论知识。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还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试验教学相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雨.浅探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2011(07).
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45.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高喷技术简介
1.1施工工艺与作用机理
高压喷射灌浆是利用射流作用冲切掺搅地层,以改变原地层的结构与组成,同时灌人水泥浆或复合浆液以形成凝结体,从而起到加固地基和防渗的目的。其工艺是用钻机成孔,然后将带有特殊喷具的工作管下至地层的预定位置,利用高压发生装置将水流转换成>30MPa的高压射流,经喷嘴喷射出去直接冲击和切割地层;当能量大、速度高的脉冲射流动压超过土体强度时,土体便被冲切、剥落下来,其中粒径较小的颗粒在水、气射流的升举作用下被置换出地面,部分颗粒在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与灌进浆液掺搅混合,按照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重新排列,并在地层中形成凝结体,其形状与喷射形式、喷嘴移动方向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高压喷射灌浆与静压充填灌浆相比较,其作用原理是根本不同的。静压充填灌浆借助于压力使浆液沿孔隙、裂隙或孔洞进人被灌地层,当被灌地层孔隙或孔隙较小或不连续时,则呈不可灌或者可灌性不好;当孔隙、裂隙、孔洞较大时,可灌性虽好,但往往浆液在压力作用下,扩散很远而难予控制。而高压喷射灌浆则借助于高压射流、冲切掺搅被灌地层,浆液只在射流作用范围内扩散充填,因此具有较好的可灌性和可控性。
高压喷射灌浆的几种作用:
(l)冲切掺搅作用:强大的射流作用于土体,将直接产生冲切掺搅地层的作用。射流在有限的范围内使土体承受很大的动压力和沿孔隙作用的水力劈裂力以及由脉动压力和连续喷射造成的土体强度疲劳等综合作用,使土体结构破坏,在射流所产生的卷吸扩散作用下,使浆液与被冲切下来的土体掺搅。
(2)升扬置换作用:射流冲切过程,沿孔壁产生的升扬作用,在浆气、水气喷射时,压缩空气除了起到保护射流作用以外,能量释放过程产生的气泡将夹带孔底冲切下来的土体颗粒沿孔壁向上升扬,这样由于被灌土体部份颗粒被升扬置换出地面,同时浆液被掺搅灌进地层,使地层组成成分产生变化。升扬置换是高压喷射灌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改善浆液灌注的密实程度。
(3)充填挤压作用:射流的末端由于能量衰减,虽不能冲切土体,但能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力。同时在喷射过程及喷射结束之后,静压灌浆仍在不停地进行,整个过程在浆柱压力作用下,对周围土体及灌人浆液将不断地产生挤压作用,使凝结体与两侧土体结合更加密实。
(4)渗透凝结作用:喷射灌浆除了在冲切范围以内形成具有一定厚度、性状的凝结体以外,还可在冲切范围以外的周边产生浆液渗透作用,形成明显的渗透凝结层,其厚度与被灌地层的组成级配及渗透性有关。通常在透水性较强的地层当中形成渗透凝结层的厚度较大;而在渗透性较弱的地层里面其渗透凝结层的形成厚度则较小。
(5)位移袱裹作用:在冲切掺搅过程中,遇有大颗粒如卵砾石等,则随着自下而上冲切掺搅在强大的冲切震动作用下,大颗粒将产生位移而被浆袱裹,浆液亦可沿大颗粒周围绕渗直接产生袱裹充填凝结作用。层的结构和喷射压力的大小而变化。其中,地层因素和工作参数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用。施工流程见图l。
1. 2形式、种类以及射流介质根据高喷灌浆的形式、种类以及射流介质的不同,通常划分如下:
(l)形式①旋转喷射;②定向喷射;③摆动喷射。
(2)种类①单管法;②双管法;③三管法;④多管法。
(3)高压喷射灌浆按射流介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单介质喷射;②双介质喷射;③三介质喷射;④多介质(气粉)喷射。
1.3工作参数
高喷灌浆常见的工作参数,见表2。
1.4适应性
近年来,高喷灌浆技术在应用领域和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工程类型上由堤围、土坝、涵闸、施工围堰的防渗处理发展到工民建基础与开挖基坑的加固整治;在适用地层上常见有填土、软土、粘土、松散地层、透水地层、全风化岩土;甚至在含有较大颗粒的砾卵石层以及地基情况较为复杂的地层上的应用,亦有新的突破。
1.5综合效益分析
1.5.1工艺先进
高压喷射灌浆过程为自下而上一次成墙,所成墙体其连续性、整体性好,墙体之间连接可靠效果好。在渗透和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如下优点: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较强的变形适应性,墙体与地基之间呈逐渐过渡式相接触,由于分序施工,射流的切割只在局部进行;由于地基自身的拱作用以及浆液对地层产生的挤压作用,不会导致地基应力的释放,凝结体由里向外强度渐低,直至与地基保持一致,这对适应地基变形极为有利。可与上覆建筑物、下伏基岩以及侧向构筑物的接触面实现可靠的连接;可用于有缺陷的地下构筑物,如硷桩、墙或基础局部缺陷进行修补加固。
1.5.2良好的可灌性与可控性,适用范围除堆石体、基岩外,对于大部分的各类土层或地层而言,只要工作参数选择合理,工艺措施得当,均可适用。适用于构筑堤围、土坝、地基防渗帷幕、松散地层的防渗堵漏、截潜流工程、施工围堰防渗和大面积基坑开挖的围封止水、止流砂,等等。
2问题与探讨
2.1施工参数的检测
目前,对主要参数浆、水、气的压力测定一般可在介质管路上安装普通弹簧管压力表进行直接监测,其流量可使用相应的流量计测量,由于水泵和浆泵均为定量柱塞泵,所以一般只需测量气的流量,通常采用仪BSO型玻璃转子流量计测定,浆液的比重采用比重计测量。灌浆管路的提升速度通常采用电动无级调速或其它自动控制的办法。
2.2灌浆材料与墙体特性
由于回浆本身所混合有一定的地层的成份,粘土浆对于墙体质量强度会有所影响;但对于改善墙体的防渗性能和增强其弹性模量方面,是有利的。关于使用混合浆液的问题,一般说来,未经有关的专项试验与论证,浆液中不宜随意掺合砂、土、粉煤灰等其他材料。
2.3水灰比控制
如何控制浆液的水灰比,是关系到影响喷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求在施工措施方面应予重视。联合搅灌机的整机化的程度较高,但由于生产流程为边投料边搅拌边输送,浆液的配比难以控制,即其水灰比无法做到定量控制,通常根据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结合对浆液的抽检结果再行调整,由于没有事前的控制,只能强调事后的抽查检验。
2.4墙体轴线和顶、底板高程设置
根据前人曾对两种形式的墙体所做的三向电拟试验,认为悬挂的墙体难以有效地满足渗流稳定要求;而全截式的墙体防渗效果较好。这是由于墙体穿越原透水地层并嵌人其下伏基岩(或不透水层)面以下一定深度,使之紧密结合形成整体。同时,对基岩而言借助浆柱压力进行静压灌浆,岩面以下大部分裂隙被水泥浆充填、堵塞,从而减少接触渗漏的机会和改善基岩的渗漏性。
结语:如上所述,高喷技术的发展,除有待于在设备、工艺、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进步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程序,工艺参数、方法、施工管理等方面亦有着重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基建工程;管理制度;施工质量;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些年来的经济繁荣发展,各行业都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渗透。电力基建工程牵涉面甚广,合作关系网络复杂,进一步加大了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控制难度,作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资质及管理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发现并分析解决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为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的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在职责分工方面落实不到位,没有形式良好的责任划分及责任意识,都在严重影响的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成本控制效率有待提高
在电力基建过程中,不少企业尤其是国企存在着超支投资的问题,超支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务压力严重,甚至出现拖欠职工工资等问题,造成企业凝聚力及核心价值观得不到维持,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为电力基建工程施工埋下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3 管理机制落后
现阶段的国内电力基建企业在内部管理机制上的改革不够深入,原有的管理机制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及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各项大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开展,建立现代化的基建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已显得尤为迫切。
4 施工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
电力基建工程由于牵涉面甚为广阔,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大,不同的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意识不够强,再加上电力基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事故频出不穷。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对整个基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及施工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严重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问题解决策略
加强对电力机电企业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了我电力基建企业的发展前程,我们应在对现有问题进行充分分析了解的前提下,融入问题分析解决思想,探究完善的电力基建企业管理体系。
1 改善管理思路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对建工程的问题发现能力,通过对现行管理制度的全面分析总结,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安全问题。二是管理体制要与时俱进,应在逐步完善电力基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作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摒弃传统的落后管理观念,查漏补缺、扬优弃弊,从多方面解决思考基建项目施工过程前后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思维模式灵活化开放化。三是落实生产责任制度,以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究其根源,作出及时的补救措施。
2 加强施工进度控制
电力基建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施工阶段控制工作细则、控制具体措施、综合进度计划、绘制目标分解图、把握进度执行情况、协调成本与质量关系、风险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阶段各种不同情况,运用甘特图法、行政干预手法和网络计划技术法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关系作出清晰完善的呈现,达到良好的施工进度控制:
(1)甘特图法:在项目计划及进度安排过程中,用线条标注出作业程序的起始时间和延续时间,普遍使用与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且工期相对较短的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甘特图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运用,可以使管理人员对各项目工程的要点内容及管件问题进行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工程进度的合理有效控制。
(2)行政干预法:行政干预手法特别适用于电力基建工程中的交叉作业及工序交接管理。作为行政干预的管理者,应站在企业整体立场之上,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采用行政方式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及问题做到协调解决,从而保证工程主体的顺利进行。
(3)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在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充分证明了其对项目工程施工的组织安排工作的有效性。通过项目网络图的制定,减小了项目执行的难度,通过对项目工程路径及开展结束时间的清晰显示,使项目负责人及施工员工能很快对整个项目的具体计划及实施进度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借助网络计划技术,能准确有效的计算出各工序的时间计划参数,使工程项目在进度控制方面更加合理。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首先,应完善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体制作为核心,能有效分析现在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指引管理者进行创新改革,双管齐下,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问题,在有效管理体制下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应落实基建人员责任制和加大施工现场的管控力度。提高自身业务能力,通过责任制度的完善,增加基建工程中的责任感及危机意识,对潜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及风险意识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另一方面,注意对现场施工工序的顺序控制工作,通过敲定各项目施工工序之间的实际施工顺序,为相应的计划编排的制定提供有利可靠的参考。同时在搭配时,综合考虑到各种逻辑关系,也更有利于保障整个工程项目计划的进度和预定质量。
第三,应加强基建工程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基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合同作为这三者的纽带,在电力机电建设质量管理中处于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合同在签订前应在法律的引导下,体现公平自愿的原则,合同条款应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在后期对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实际中所履行的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语
基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电力基建工程在近几年内仍会处于建设高峰期,掌握先进的管理机制,在基建工作中融入科学管理手段,对工程细节进行合理优化,寻求最佳质量控制方案,是电力基建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建立在企业契约观基础上的,这种单纯依靠各种投入要素的契约关系难以揭示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本质。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决定着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契约的公司治理向基于契约与资源基础上的能力相结合的公司治理转变,其治理的基础是资源、基于资源基础上企业的能力、权利及控制权的形成,在治理上强调战略资源获得控制权。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设计了高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公司治理的路径选择。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流的公司治理理论从企业的契约视角出发,以交易费用的节约和控制权的分配为重点。但是,从契约的基础出发研究公司治理,仅仅将企业看成是各种要素投人者联合起来的具有法人资格和地位的契约关系网络,这明显缺乏对企业生产属性的研究,因而很难真正解释公司治理(FOSS,1996)。更为重要的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性特征决定了单纯从契约出发研究其治理结构,必然忽视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因此重新审视高科技企业特征,分析公司治理基础,提出公司治理的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
技术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高科技是国家技术创新的直接表现,高科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成败直接关系着一国竞争力的实现。国家技术创新水平不仅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联系紧密。杨建君等( 2003)认为治理结构和技术创新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不同的治理结构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结构,不同的治理结构产生不同的技术创新行为选择。魏峰等(2004)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上市高科技企业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从实证分析的结论看,国有高科技上市资产收益率、总经理兼任董事和资产负债率与技术创新有正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的影响,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影响。因此,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十分显著。
高科技企业最大的特征是其成长的生命周期性。按照生命周期,高科技企业分为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推动着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因此高科技企业的治理结构远比一般企业复杂得多,单纯依靠各种投人要素的契约关系是难以揭示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本质的。
与一般企业的公司治理不同,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首先应解决企业的成长性,而不是交易费用的节约和控制权的分配。企业成长得益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节约交易费用并不能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从治理关系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培育,必然以企业内部能力培养为核心,企业资源基础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E.Penrose在《企业成长论》(1959)中提出了“企业是资源集合体”的观点,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动力。Wernerfelt在《企业资源学说》(1984)中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发展迅速。C.K:Prahalad和Gary Hamel (1990 )提出企业是基于资源基础上核心能力集合体的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积累性学识,协调组织内部的学识,这是企业竞争优势之所在。Teece,Pisano和Shuen(1997)进一步提出动态能力的观点,指出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企业在拥有资源基础上,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部竞争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资源基础论是企业契约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我们不能只顾企业的契约关系而忽视企业竞争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企业契约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如果企业的契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那么,从企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去考察企业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和要求。因此,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思路由基于契约的公司治理向基于契约与资源基础上能力的公司治理转变是高科技企业客观存在的基础(图1)。
二、高科技企业公司的治理基础
基于资源基础论分析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高科技企业首先是资源的集合体,是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推动着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其次,高科技企业不仅是资源的集合体,而且还是资源所有者的集合体。由于资源所有者让渡了资源的部分权利,他相应地就必须分享企业利益,利益分享的多少与资源的重要性有关。因此,权利是利益分享的基础,而资源的重要性是控制权形成的基础。
1.高科技企业的资源与战略资源。
基于资源基础论认识高科技企业,它首先是资源的集合体。由于高科技企业的高成长性、高风险性特征,高科技企业资源需求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具有典型的差异性。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阶段企业规模偏小,投人的资金量比较小且以投人自有资金为主。相对于资本而言,研发创新的重要性决定了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力资本是高科技企业种子期阶段的重要资源。高科技企业成长初期阶段是建立在技术研发已经成功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产品市场化,需要建厂房、买设备、产品市场推广,资金需求量较大;随着高科技企业进人加速成长阶段,在企业内部巫需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在企业外部需要进行市场开发、拓宽营销渠道、树立品牌形象,这意味着高科技企业在成长阶段不仅需要充足的资本,还需要高效的管理水平,这一阶段的高风险性特征使得其它资本不敢涉足。风险资本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因此风险资本是高科技企业成长期的重要资源。成熟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是内部高效的管理与外部高效的市场运行相联系的,因而管理型人力资本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资源。
资源基础观的企业理论在本质上强调企业是资源基础上“能力的集合体”,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郑文全,朴松爱,1999 ) 。Nelson and winter (1982)认为资源是企业能力的基础,但能在本质上把企业承担和进行内部处理的各种活动界定清楚的资源,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也就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的战略资源是企业运用自身能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它需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不断的实践中由各类资源组合而成。可行的战略资源包括技术能力、管理创新、对分配渠道的控制、分销渠道的获得、有利的成本结构、购买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分销网络、企业研发能力以及企业的售后服务组织等(周文吕,1999)。Collis(1991)认为战略资源或关键资源的稀缺性和不易获得性是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或前提。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战略资源就是每一个阶段的关键性资源,包括研发人力资本、风险资本及其管理型人力资本。正是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战略资源的作用下,高科技企业形成了独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推动着高科技企业从种子期走向成熟期,促使高科技企业持续成长。
2.高科技企业基于资源基础上的权利及控制权。
企业是资源基础上能力的集合,这意味着资源是其所有者获取企业利益、分享收益的基础,因为分享收益的权利必须依存于资源所有者拥有的资源。资源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源投人公司后,所有者让渡了资源的部分权利,让渡的部分权利通过一系列契约而联结,便形成公司的控制权。公司的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在Berle和Means(1932)提出现代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观点之后,公司治理的核心便围绕着控制权展开。德姆塞茨(1972)认为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的权力束。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为基础的GHM理论认为,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就是剩余控制权,剩余控制权是资产所有者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合同、习惯或法律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者的权利(Hart ,1995 )。周其仁(1997)认为企业控制权可以理解为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运营的决策权。笔者认为,控制权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与要素所有者拥有的战略资源相对应,控制权是资源基础上的权力衍生品,是战略资源在公司作用的表现。
在高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由于资源不一样,因而权利的形成与控制权的表现就不一样。在种子期阶段的资源是自有资本、借贷资本、研发人力资本,他们相应地获得各自的收益。由于研发人员是这一阶段的战略资源,因此这一阶段的公司治理表现为创业企业家监督和激励研发人员,同时研发人员获得部分控制权。高科技企业步人成长期阶段的资源主要是风险资本,因而,这一阶段的公司治理就表现为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和争夺,风险资本作为战略资源,必然要获得控制权。成熟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的资源基础是内部的融资能力和企业的社会资本,因而管理型人力资本是其战略资源。公司治理表现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协调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图2)。
三、基于资源基础观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路径
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理论关注的是企业的价值,将企业成长中的价值作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并从企业内部挖掘其竞争优势作为其成长的动力,这显然不同于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假定企业是同质的认识。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都是异质的,把企业内生的能力的积累看作是竞争优势的来源(Penrose,1959),并把企业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企业成长的关键(Prahalad & Hamel,1990)。
随着对企业的认识是基于资源基础观上的企业能力的反映,企业的本质则变成了组织租金的创造和分配的市场性关系契约,因此公司治理应该从两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满足组织租金最大化的要求,整合各利益相关者资源,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励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创造租金最大化;二是高科技企业同样具有不完全契约、资产专用性特征,敲竹杠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成本,影响着利益的分配,因此尽量降低成本,合理分配公司价值是公司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又与公司的控制权密切相关。以上两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这是因为租金创造是租金分配或控制权分配的前提,而合理的控制权分配又有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分配。
笔者认为,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特征决定了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非同步性,高科技企业的公司治理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高科技企业种子期阶段的公司治理以激励研发人力资本不断创新为主,在成长期表现为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之间合理分配,在成熟期阶段表现为管理型人力资本如何整合内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并创造价值最大化。
1.高科技企业种子期阶段的公司治理是创业企业家对研发人力资本设计出最优的激励契约。
高科技企业种子期阶段的战略资源是研发人力资本。周其仁(1996)认为人力资本的产权相当特别,只能属于个人,非激励难以调度,因此,作为企业关键制度的激励契约,不但要考虑各要素市场的定价机制,而且还要考虑各人力资本要素在企业中的作用,以及企业组织与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关联。激励得当的企业契约才能节约一般市场的交易费用,并使这种节约超过企业本身的组织成本,即达到企业的盈利。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力资本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创业企业家如何设计出最优的激励契约,以激励高科技研发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成长。就具体措施而言,可以采用人力资本股权化形式,或者给予研发人力资本期权,让员工拥有高科技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激励创新的目的。
2.高科技企业成长期阶段的公司治理表现为创业企业家和风险企业家对控制权的争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能够创造经济租金的原因在于每一个企业都拥有异质性的战略资产,从而可以持续地获得竞争优势,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必须掌握公司的控制权。高科技企业进入成长期阶段,由于风险资本的进人解决了创业企业家的资本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按照资源基础论的认识,创业企业家必然放弃部分控制权,而风险资本相应地获得控制权。由于企业的控制权既可以配置给物质资本所有者,还可以配置给人力资本所有者或者两者共同所得,当然,最终取决于其战略资产的谈判力Barney (1991)。由于在高科技企业成长中,风险资本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在成长的早期阶段,风险资本并非立即获得控制权,而是随着风险资本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风险投资家获取的控制权增加。从整个成长阶段看,风险资本家和创业企业家控制权争夺存在博弈的行为,而博弈的决定因素取决于各自拥有资源的重要性。
3.高科技企业成熟期阶段的治理以管理型人力资本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利益整合与分配为主。
进人成熟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面临着风险资本的退出及资源的重新整合,因此,高科技企业的治理随着风险资本的退出和融资需求的产生必将重构。一方面,风险资本退出导致其战略资源地位丧失,因而控制权也随之丧失;另一方面,无论是采取IPO、兼并或重组等方式,必然引人新的资源,控制权要在新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但是,成熟期阶段高科技企业的价值不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价值,而取决于企业组织价值的成长,企业组织价值的成长必然归功于高素质的管理型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管理型人力资本是成熟期阶段最重要的资源,在控制权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型人力资本根据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重要性,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便使其获得相应的利益,同时驱动高科技企业价值的成长。
篇9
关键词:给水泵汽轮机;汽动给水泵;轴振;瓦振;刚性;激振力
中图分类号:TK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62-04
1 概况
2 设备技术规范
3 实地数据测试
为找到轴瓦瓦振超标的原因,并在不停机情况下能够降低此缺陷的威胁程度,设备部进行了多次现场实地数据测试、诊断与技术试验。
3.1 现场轴瓦振动测试
使用ZXP-6型振动测试仪现场测试发现以下现象:
3.1.2 #2瓦轴振X,4380~4800r/min随转速升高而略有降低,从22?m降到18?m;4800~4930r/min,随转速上升而上升,从20?m上升到37?m。
3.1.3 转速上升时#2瓦水平瓦振先于轴振2X,先于300r/min左右,转速下降时#2瓦水平瓦振滞后于轴振2X,滞后300r/min左右。
3.1.4 在#2瓦振水平振动85?m时,轴振2X是37?m,瓦振远远大于轴振。在瓦振40?m以下,瓦振大于轴振很小。在瓦振40?m以上,瓦振大于轴振2~3倍。
3.2 给水泵汽轮机台板间隙测量
经现场实地测量,给水泵汽轮机台板间隙最大处在汽轮机本体左后侧,数值为0.30mm。
4 原因分析
丰润热电公司设备部多次邀请东方汽轮机厂技术人员及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一起召开专题会议,对此#2轴瓦缺陷进行专题讨论,通过数据分析和状况研究,最终提出以下几种可能引起轴瓦振动大的原因:
(1)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膨胀不畅,从而使汽轮机受到一个较大的附加翻倒力矩,将给水泵汽轮机后汽缸抬起,使得给水泵汽轮机台板与机架连接部位脱空而造成给水泵汽轮机2#瓦瓦振增大。
(2)给水泵汽轮机本体左后侧台板间隙为0.30mm,正常值为0~0.10mm。台板间隙超标很可能引起轴瓦振动增大。
(3)在轴承支撑系统刚度正常的情况下,通常是轴振大于瓦振,激振力大,轴振大,激振力大才会激起瓦振。但本给水泵汽轮机#2瓦却是瓦振大于轴振很多,反映了目前#2瓦的支撑刚度弱。
(4)#2瓦振动与转速变化极为紧密,重复性很好。随转速上升,#2瓦振动先于轴振增大,且振幅大幅度上升,这种现象同支撑系统发生共振现象相似。由于给水泵汽轮机受负荷限制,升速至4900r/min后,转速就不再升高,所以观察不到再随转速上升是否出现峰值,同时也观察不到过峰值后转速升高振幅回落的现象。因此不能确定是否进入了支撑系统共振区域。但从转速数值和振动现象看,并不能完全排除#2轴瓦缺陷是由于支撑系统的共振引起的。
5 制定措施
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明确:降低#2瓦水平向振动应从提高#2瓦刚度及降低瓦振的激振力入手,为此制定以下措施:
5.1 给水泵汽轮机额外附加力矩
首先将排汽管外部有可能限制排汽管道膨胀的干涉点去除掉,让水平波形膨胀节能够膨胀自由,然后降低弹簧支架的支撑负荷,目的是增加小机排汽口向下的拉力。
5.2 消除台板超标间隙
紧固台板螺栓,消除或降低超标间隙。
5.3 提高#2轴瓦水平向刚度
制作专用工具,对#2瓦水平向加支撑力,使其刚度增大。
5.4 解体检查#2轴瓦
由于测试时发现振动大时#2瓦垂直瓦振波动较大,频谱含低频分量较多,应按检修工艺要求检查瓦的状况。待停机后,对#2瓦进行解体检查。
5.5 做现场高速动平衡
给水泵汽轮机的这种振动,可以做现场高速动平衡。因为这种振动除个别的现场做高速动平衡后效果不是很好以外,多数都可以将振动降到很满意的水平。但给水泵汽轮机在现场做高速动平衡的难度太大,此方法不宜首选。
5.6 改变轴瓦支撑系统自振频率
在轴瓦上加装重物,可以改变支撑系统自振频率。
5.7 增大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竖直向膨胀能力
待机组停机检修时,在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上安装一个竖直向膨胀节,从而提高排汽管道竖直向膨胀能力。
6 实施
(2)紧固了给水泵汽轮机本体左后侧台板螺栓,使此处台板间隙达到了0.10mm以内。但轴瓦振动大未见明显改善。
7 效果验证
对#2轴瓦外壳进行水平支撑加固后,经过半年的追踪观察,设备部发现#2轴瓦振动在给水泵汽轮机额定转速范围内(3000~6000r/min)始终保持在30?m以下,效果显著;待停机检修安装了排汽管竖直向膨胀节后,#2轴瓦各向瓦振都保持在25?m左右。至此,影响#1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设备缺陷被彻底消除了。
8 结语
通过“发现缺陷实地数据测试原因分析制定措施实施效果验证”这一过程,丰润热电公司设备部终于找到了引起设备缺陷的真正原因,即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竖直向膨胀不畅。设备部通过制作、安装临时支撑专用工具,提高了#2瓦的支撑刚度,改变了轴瓦共振区域,从而在不停机组、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暂时缓解了缺陷的症状,避免了一次“非计划停机”。利用机组停机小修的机会,设备部在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管道上安装了竖直向膨胀节,提高了排汽管道竖直向的膨胀吸收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导致台板与机架连接部位脱空的附加翻倒力矩,最终彻底解决了这一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隐患。
参考文献
[1] 谢天宇.火电厂汽轮机运行调试检修与维护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 何建民.电业应用文书写作[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 上海电力修造总厂.FK4E39M型给水泵说明书[S].2005.
[4] 东方汽轮机厂.G6.6-0.78(8)型汽轮机说明书[S].2002.
篇10
地位。
一、电工初级考证课程介绍
电工初级证包含电工上岗证和电工初级证,是电工电子专业人员从事电工类职业时必须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同时是技工院校学生继续考取中、高级电工证书的必要证件。其通过的要求是能够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及规程,独立从事简单的电力控制线路、照明线路及电动机控制电器的设计、安装及维修等等。
二、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
第一,专业能力:现代企业对技工人才“三用”人才的标准为实用、适用、好用。既毕业就能上岗的熟练操作人员。
第二,学习和创新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职业学校毕业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是既有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实践经历和潜在创新能力,相比较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而言,将更有职业发展空间。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协作能力,服从企业管理的意识及工作责任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现状
在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中,教师因为面对考证通过率的压力,电工初级考证的培训课程都仅仅是简单的为考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学,而不是为学生能够达到获取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及素养而教授与学习。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考证通过率的压力及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因素,教师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化,没有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和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授课。
二是技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是被动学习,往往都只是死记硬背,而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或行动。这样的学生即使考取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证书,在面临生产实习或真正工作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是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和理解力的差异,而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却是一致的。
四是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忽略对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比如: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服从管理等)的考核、评价。
四、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施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及电工初级考证课教学的特点,与大家一起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实训验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其在后续的学习甚至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技能低要求,规范高标准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针对学生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课程的实际要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首先实习任务一定要安排简单易行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反复示范耐心指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实训任务,对完成较好的同学及时表扬,表扬他们的“领悟力强”,对做得较慢的同学表扬他们做得“比较规范”,对操作有错误的让他们再看看老师的示范,问一句“是不是容易一些了”。这些简单的语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喜悦。同时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迟到、旷课、吃零食等陋习提出严格要求,并将纪律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激励他们慢慢改掉坏习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实行“技术低要求,常规高要求”后,迟到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很多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在练习操作技能。
2.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训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熟练操作外,还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如在电力拖动部分安装电气控制线路的实训中,老师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在实现同样功效的基础上,思考还能有哪些不同接法。让他们自主设计绘图,然后接线验证。通过实践,学生们都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每一次成功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强化职业意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认识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基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职业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的知识点,教师运用实际生活及岗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职业岗位,进行情境演示操作。学生在进行情境演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与思考了很多相关的电工知识,强化了职业
意识。
4.“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能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思考,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笔者在讲授某个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前,先提出此电路欲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此问题。
5.设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任务的完成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练连续、同步完成。要求教师在演示操作时严谨规范,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认真积极,学会相互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转变成为学生充分参与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再到学生自己实操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结合作的能力、共同学习的能力。
6.注重职业素养的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