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的基本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的基本护理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护理管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可以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预防智能低下及生长发育障碍,新生儿足跟血的采集是筛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采集到合格标本,是准确检测的重要保障[1]。我院自1998年开展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的筛查。通过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1180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活产儿11847例,实际筛查11800例,其中男8836例,女3011例,疑似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经招回筛查中心复查阳性2例,疑似苯丙酮尿症6例,经招回筛查中心复查阳性4例。

1.2 方法

1.2.1 采血时间 要求采血人员必须在新生儿出生72 h或生后3 d,充分哺乳6~8次以后进行采血,因新生儿受寒冷刺激,促甲状腺素有一过性生理性增高,出生后2~3 d恢复正常水平。并且受母体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新生儿血清T4浓度在24~48 h达高峰。苯丙酮尿症在一定蛋白质负荷(充分哺乳)后才反映出苯丙酸提高。为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发生,必须严格把握采血时限。如有低体重儿、病重及特殊病情需转院诊治,输血或血浆等未符合采血条件者,新生儿延期采血时间不超过20 d。新生儿足跟采血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液循环。末梢血液循环受血容量影响,新生儿血容量主要取决于哺乳。末次喂奶后1~1.5 h新生儿血容量处于高峰。因此,采血时间选择在喂奶后1~1.5 h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2]。

1.2.2 采血方法 要求采血人员按下列要求操作:①核对床号、姓名后置新生儿于操作台上,暴露一足。先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使局部充血红润;②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用75%酒精棉签消毒采血部位,右手将采血针沿新生儿足踝后侧向足底外侧做垂直线,此线与足底外侧缘交界为采血点,沿此点进针,针头与皮肤呈现40°~45°角斜刺进针,深度为2~3 mm,不要用力挤压,用干棉签擦去第一滴血,以免酒精与血液相混而产生溶血,第二滴血让其自然流出,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均匀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血斑直径应>8 mm,至少采集3个血斑,用消毒棉签轻压采血部位使其止血。③将血片置于清洁空气中,避免阳光直射,自然晾干呈现深褐色,并登记造册。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塑料袋内,保存在2℃~8℃冰箱内,在规定时间内将滤纸干血片递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机构。

2 结果

本次统计三年度共11847例活产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实际筛查11800例,筛查率97.46%,其中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例,苯丙酮尿症4例,本法11800例,一针成功11760例,成功率97.8%,11800张滤纸干血斑标本,合格11786张,合格率99.24%。

3 护理管理体会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会造成儿童智力低下、体格发育异常,对其足跟采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合格率,做为新生儿科护士长,笔者的护理管理体会如下。

3.1 加强宣教 新生儿筛查工作是一个新的服务项目,广大群众并不了解其重要性。要求科室护理人员首先向家长解释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并发放科室准备的相关宣传材料,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3.2 规范采血 在采血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血流不畅、血斑太小的现象。笔者体会到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可提高采血成功率。要求采血人员采用足底定位斜刺采血法。斜刺进针的部位为足底浅静脉收集足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处[4]。穿刺点为浅静脉汇聚点,血量丰富,血流通畅,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特别是冬天天气冷时,此法效果尤为明显,减少了新生儿经受再次针刺的痛苦,缓解了家人的紧张情绪。

3.3 严格标本的收集管理 新生儿筛查标本的采集要求比较严格,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工作程序。建立新生儿筛查信息登记本,每日由专人负责采血并认真填写各项登记信息,卡片内容填写应详细清楚。采血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防止差错的发生。卡片应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不能碰到血、水、奶等。标本采集后,血斑未干,卡片与卡片之间不能重叠,否则会影响诊断结果。标本采集后送检应及时,以免延误诊疗时间,如有不合格标本,应重新采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列入国家《母婴保健法》。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者的发现与否,治疗及时与否,均取决于筛查各个环节的质量。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围绕采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措施,避免因采血环节血片质量问题而漏诊,或引起法律纠纷,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严把血片质量关,对于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袁志芳,张卫红,王育舟,等.采血部位及血样干燥时间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25.

[2] 孙婷婷,毛仓,陶晨,等.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1-92.

篇2

1 不安因素分析讨论

1.1 管理因素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医疗安全的意识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以及周身人群的医疗安全问题。现如今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项目不断开展,很多孕妇选择在基层医院进行分娩,由于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很难对大量患者进行集中管理,因此容易发生医疗事故,例如新生儿丢失等等[1]。

1.2 感染因素

在院内新生儿是所有护理对象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尤其是早产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新生儿,免疫力极其低下,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感染。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未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护理则很容易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率[2]。此外医护人员在对病原体的传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双手,若未按规定进行洗手消毒也会使新生儿感染的机率增加。

1.3 制度因素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精神面貌等状态的监控均在查房时进行,且通常是在日间进行,而对于新生儿在夜间的状况则无巡视,若新生儿在夜间出现相应问题则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由于在夜间护理人员较少,且工作较为忙碌很难保证对所有新生儿的状况进行监控,因此一旦幼儿发生安全问题家属则可以直接对医护人员尽心指责。此外对于病房以及产房的应急设施、抢救设备以及药品要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在交接班时要对所有药品的数量以及设备的状况进行核对。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较为繁忙,换岗频繁,导致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未认真的进行交接工作,或没有及时对抢救药物进行清点,导致药物缺失,无法为抢救争取时间,贻误最佳抢救时期,威胁患儿生命[3]。

1.4 腕带因素

新生儿在出生后通常要予腕带进行识别,很多新生儿出生后未及时系挂腕带,或腕带丢失后未及时进行补办,很容易导致新生儿混淆错抱,进而引发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胎儿娩出后要及时进行腕带佩戴,并且要随时观察患儿腕带佩戴是否完好,防止发生错抱情况。

1.5 技术因素

由于医疗水平不断发展,设备不断更新,新仪器不断的推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难度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此外在基本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能力,例如留置针的放置以及使用,输血的流程、新生儿动脉标本的采集以及PICC技术的应用等等。若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不强则很容易在患儿发生病情时无法有效配合治疗,影响患儿身体健康。

2 预防措施分析讨论

2.1 规范住院流程

新生儿入院后要按照规定进行身体状况检查,包括新生儿父母同样要接受检查,并在检查同时予幼儿佩戴腕带,女孩为粉色,男孩儿蓝色,腕带要注明幼儿基本信息,父母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住院号、父母身份证或军官号等等信息。并在30min内完成体检,90min内做出护理方案。

2.2 规范交接制度

在交接班时要求接班护士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交接班护士在进行工作交接时要对患儿的基本信息,病情状况认真核对,并要仔细交代注意实现,做好交接记录。在夜班交接时要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监督指导并及时对交接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

2.3 规范出院流程

幼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幼儿的基本信息认真核对,包括腕带、床头牌等信息,此外还要对幼儿的体征以及皮肤状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在对幼儿更换衣物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用力过度影响幼儿的血液循环[4]。办理出院手续时要对幼儿父母的基本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包括父母的身份者号以及军官号,核对无误后对幼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

2.4 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对护理对象的特征充分了解,要熟悉所有操作的规章制度以及流程,了解护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医院也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常规的急救措施例如呼吸机、监护仪的使用等,此外要对新设备的使用方式进行系统培训,减少护理人员操作的失误率。

2.5 加强查房巡视

篇3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自制叩背器; 拍背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06-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elf back percussion device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icacy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From October 2013 to January 2016,160 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were admitted to the Affiliated Ningde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8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the traditional artificial hand back method,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sed simple respirator mask knocking back to back.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symptom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P

【Key words】 Neonatal pneumonia; Self back percussion device; Back percussion

新生儿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炎症统称为新生儿肺炎[1]。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科常见疾病,占新生儿发病率最高疾病的前三位[2]。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且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对于痰液的清除能力弱使肺部痰液堆积,影响气体交换,易出现呼吸困难[3]。除药物治疗外,气道护理是新生儿肺炎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拍背则是气道护理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缓解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预防或改善肺部并发症[4]。传统的叩背方法是徒手操作,操作者拱手形成空腔,用一定的力度、频率及方向拍击患儿后背。由于操作者叩击频率低,拍击力度难以把握,且新生儿的背部面积相对成人手掌窄小,不能达到良好的物理治疗效果。近年来本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自制的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的方法进行治疗新生儿肺炎,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肺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排除出生体重在1000 g以下、心力衰竭、颅内出血等的新生儿,排除自动出院的患儿。出院标准为:肺炎症状消失,胸片肺炎病灶基本吸收。

1.2 自制叩背器的制作

参考文献[5]研究对自制麻醉面罩叩背器的制作方法。观察组应用的自制叩背器为医用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进行改装,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目前用的是两种型号面罩,A型面罩直径6 cm,适用于体重>3.0 kg患儿。B型面罩直径5 cm,适用于体重

1.3 方法

除基本治疗外,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人工徒手拍背方式,观察组应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具体如下:拍背时将患儿取侧卧位,背朝向操作者,拇指与中指固定于面罩两侧,示指压于面罩顶端球囊接口处,固定并防止漏气,适当用力。根据患儿病情和耐受程度,在新生儿喂奶后30 min或吸痰前30 min在患儿呼气时,轮流有节奏地叩拍患儿背部(避开脊椎、肩胛部位),由下至上、由外至内、由轻到重、由快到慢进行背部拍打,此侧叩完,亦可换叩对侧,叩击频率100~120次/min,每次叩击1~2 min,总时间不超过10 min,4~6次/d。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每日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听诊音等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后的第7天对两组患儿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检查患儿肺炎治疗效果。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消失,无气促、咳嗽,未闻及肺部湿音,且X线片提示肺炎病灶基本吸收,则为显效;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有所减轻,气促不明显、咳嗽次数减少,听诊肺部湿音有所减轻,且X线片提示肺炎病灶稍吸收,则为有效;患儿各项临床体征没有改善,且X线片显示仍为渗出性病变,则为无效[6]。总有效=显效+有效。同时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肺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2.5%,而对照组肺炎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仅有80.0%。且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对于改善肺炎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说明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相对传统徒手叩背方法有一定优势,原因可能基于以下几点:新生儿气管和支气管官腔相对狭小,软骨较为柔弱,肌肉及弹力纤维尚未发育完善,支撑作用小,黏膜血管丰富,黏液分泌少,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7]。当肺部有炎症时易发生呼吸道狭窄甚至阻塞,同时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支气管平滑肌功能差以及咳嗽反射弱,使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加重气道阻塞,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而加重病情。因此,肺炎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拍背。

拍击胸背是通过胸壁的震动,使小气道的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较大的气道,这对有效的排痰,改善肺功能有重要的作用[8]。而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就是利用中空叩击的震动原理,它的叩击是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力,可提供叩击作用力,具有松弛、击碎、脱落黏性分泌物的作用,同时水平力可推动分泌物定向移动。通过叩背器有节律地叩击,对呼吸道、肺部产生直接震动,使肌肉松弛,增强咳嗽反射,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使浆液细胞分泌,稀释痰液,使附着于呼吸道管壁的痰液松动并脱落,细小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上移至大支气管,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达到清洁气道的作用,从而改善通气功能,促进肺循环,防止肺不张,减轻肺部感染。

新生儿简易呼吸器面罩为硅胶材质,边缘光滑,质地较为柔软,有一定的弹性,且呼吸器面罩比成人手掌小,接触皮肤表面均匀,拍背力度容易控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疼痛感,有助于保护新生儿。同时叩拍面积更广泛,避免了手掌拍背的局限性,能够触及整个肺部,也可以固定在病变部位持续拍背叩击,适用于新生儿。

传统的徒手叩背是由护士握成空心掌,直接叩在患儿背部,不同护理人员有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力度,节律不容易控制又不持久,要达到拍背效果,往往费时费力。而自制的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可保证一定的节律、频率,力量平稳,操作简单省力。用后用含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即可,便于消毒及保管,可重复使用,是传统徒手拍背最好的替代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危重症越来越多,新生儿肺炎不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维持患儿良好的呼吸功能是学科未来关注的重点,选择正确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方法,快速有效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是新生儿肺炎治疗和护理的关键。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科对新生儿肺炎患儿使用自制简易呼吸器面罩叩背器拍背,能有效的改善肺炎症状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自制叩背器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值得在新生儿科普遍推广。

参考文献

[1]龚洪梅.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473-474.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3]农利平.拍背吸痰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护理[J].医学文选,2000,19(3):425.

[4]王凤玲.振动排痰法在新生儿气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3):83-85.

[5]仝海霞,周毅先,张玉,等.麻醉面罩在新生儿拍背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51.

[6]张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9(29):406-407.

篇4

【关键词】新生儿;母婴同室;临床观察;护理体会

母婴同室是现今产科医疗中对新生儿重要的护理方式,已经大量用于临床中。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在出生早期,对其进行充分的抚慰和接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起到一定的作用[1]。除此之外,早期对母亲和新生儿进行关怀能够减低一些相关的疾病。我院对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26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间26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130例的产妇中,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为(28.8±4.2)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为(38±0.8)周;新生儿体重在2200-3950g,平均为(3300±550)g,其中71例是男婴,59岁是女婴。对照组的130例产妇中,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为(27.5±3.2)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为(38±0.7)周;新生儿体重在2150-3900g,平均为(3200±450)g,其中68例是男婴,62岁是女婴。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分娩后进行30min的清洗,然后放在产妇的胸前,使母婴能够尽早的接触,同时尽早对母乳进行吸吮,促进吸吮反射,同时帮助母婴建立感情,指导产妇通过抚摸、拥抱以及轻吻等方式对新生儿进行刺激,使其对母亲的刺激产生回应[2]。通过分娩后的处理,将新生儿放在母亲旁边,实施24小时母婴同室。同时留一个护士进行一对一指导,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包括喂养、沐浴、更换尿布、脐部护理以及更换衣服等。其别要主要喂养的过程,产后的24小时内应每隔两个小时哺乳一次,按需哺乳,同时在哺乳时要用语言和其交流,通过声音和目光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帮助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3]。对于初产妇来说,要通过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细心的讲解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和技巧,使其能够快速的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4]。此外,护士还应定时进行查房,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修补,帮助产妇正确处理,同时向上级医生报告,帮助产妇早日恢复健康。对照组的产妇进行非母婴同时的护理方法,也就是说将母亲和新生儿分离,只在喂养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

2结果

通过对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进行比较得出,观察组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所选的经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比较母婴同室和母婴非同室的护理情况,观察组的产妇和新生儿各项指标均优于非同室护理组,这就表明在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母婴同室护理方法,可以使母婴关系更加紧密,保证母婴的健康,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母婴同室不但能够增强产妇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时还能降低母亲产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5]。由此可见,推广母婴同室的新生儿护理方式,在护理过程中融入情感关怀和人文关怀,转变过去母婴隔离的喂养方式,鼓励产妇进行积极的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不但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同室还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现一些早期易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莉.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9):843-844.

[2]薛春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工企医刊,2010(03):934-935.

[3]王静.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健康指导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4):82-83.

篇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

黄疸症已经成为了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大量的聚集,从而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具体主要表现在皮肤黄染,严重的时候可遍及全身,可以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严重的病理性黄疸会损害新生儿的中枢神经,对新生儿的成长和发育是不利的。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该类疾病有个清楚的认识,这对于黄疸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以黄疸症状实施就诊,黄疸的具体程度为:重度黄疸3例、中度黄疸24例、轻度黄疸29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粘膜、皮肤和巩膜黄染,其一般是根据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而定。其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腹泻、腹胀等,部分患者可见大便色变浅、尿色深黄、乏力、贫血。

1.2护理特点

1.2.1密切关注患者病情

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母婴血型、胎龄、喂养、体质量、分娩方式以及保暖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同时要经常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试和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新生儿尿液、粪便的颜色变化,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反映黄疸病程的轻重。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引发的黄疸,其尿液一般呈现酱油色,粪便则趋于白色,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断定黄疸是由胆道闭锁引起的。如果新生儿黄疸从头面部到四肢、巩膜、手足心扩散,而且颜色趋于加深,则表明黄疸病情逐渐加重,这时要求家属及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

1.2.2病理护理

对于血清胆红素偏高的新生儿要通过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此时要用黑色眼罩将患者的眼睛罩住,避免蓝光对新生儿的视网膜造成损害,而且除了、会位需要用尿布进行遮掩外,其余部位均处于状态,一般需要持续3-5天。光疗过程中会导致不显性失水增加,这时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补水,而且还要防止患者出现腹泻、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要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适应的酶和白蛋白诱导剂,对酸中毒进行有效的纠正,从而有利于白蛋白与胆红素的结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根据不同标准要求来合理控制液体的流速,禁止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从而有效的避免血―脑脊液屏蔽的开放。

1.2.3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护理,因为黄疸患者存在吮吸无力的症状,从而出现了喂养困难现象,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采用间歇喂养、少量多次等方式,以确保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

1.2.4健康教育

大多数父母对黄疸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对她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工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黄疸疾病的认识,了解黄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特点。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以及婴儿各部位的颜色来了解新生儿是否存在一些不良症状,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和护理人员联系,以确保新生儿黄疸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属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医生和护理人员。

1.3疗效判定

治愈: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完全消退,尿液和粪便的颜色恢复正常,复查时的血清总胆红素也在正常范围之内。好转:各种指标趋于正常,患者的皮肤黄疸基本消退,血清总胆红素趋于正常。无效:皮肤黄疸症状未见好战,而且血胆红素下降不明显。

2.结果

5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有52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已见明显好转,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达到了98.2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指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黏膜、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症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在出生第1周内发生黄疸的概率为40-65%。黄疸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而且其诱发因素比较多,不仅存在病理性因素,而且还存在生理性因素。目前,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报道缺乏一致性,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因素有感染、母乳性黄疸、围产因素等。由于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嫩,免疫能力比较低,从而极易发生感染现象,由感染引发的黄疸主要是以败血症和重症肺炎为主,其不仅可以引发红细胞破坏,而且发生的溶血还会导致胆红素升高,进而引发胆红素血症。近些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推广力度加大,导致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主要是因为早期奶量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缓慢,增加了肠肝循环和血清胆红素浓度。围产因素多以早产和窒息为主,窒息将会导致新生儿出现糖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且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转换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孕妇及新生儿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而且还要求助产护士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技巧,在分娩过程中要多与孕妇进行沟通,及时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以提高患者的分娩信心。在与孕妇沟通的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尽可能满足孕妇的基本需求,如心理舒适和舒适。助产护理在分娩过程中要做到轻柔、集中、熟练,这样可以减轻孕妇的疼痛。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诱发因素比较多,这时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家属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黄疸的基本临床特点,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从而使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唐菊丽.85例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8(26):49-50.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调查分析;应对策略

疼痛作为一项重要观测指标,近年来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第五项生命体征,成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不容忽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1]。尤其是新生儿科患者,持续疼痛对新生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新生儿治疗依从性,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病率和重复住院机会[2]。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疼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方案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完整且合理疼痛管理系统,而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认识成为完整体体系核心问题[3]。为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为疼痛管理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共89人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问卷对我院新生儿科89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8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分别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年龄分布于21~55岁;其中儿内科护理人员23人,儿外科护理人员15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25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26人;工作年资<10年的有41人,中位数6.8年,占46.07%,工作年资>10年的有48人,中位数13.6年,占53.93%;本科及以上学历47人,占52.81%,大专学历24人,占26.97%,中专学历13人,占14.61%,其他学历5人,占5.62%;共发出调查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98.88%。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名为“关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调查”,是由本院专业工作人员参照了美国达拉斯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疼痛管理专科的关于疼痛管理的相关研究材料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设计[4],分为六个部分,共60题,每题1分,总分50分,分别为疼痛基本理论知识(15分),疼痛评估(5分),镇痛药物干预措施(10分)、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10分)、镇痛药物(15分)和疼痛心理关怀(5分)。问卷经预实验证明Cronbach为0.89,内在一致性信效度测定符合标准。并通过与新生儿科主任及护士长沟通后取得支持,已向新生儿科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强调了本次调要性,可保证回收有效问卷内容真实可靠。

1.3材料的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实名填写方式,当场发放与收集的方法,问卷填写时间为15min。问卷发放前已再次向调查对象强调了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98.88%。

1.4问卷评分

问卷经调查组人员按统一标准评分,调查组人员由护理部抽调有统计及临床经验工作人员组成,所有调查组人员均未参加问卷调查。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了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统计推断等方法。

2结果

2.1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调查

问卷得分率情况接受问卷调查的89名新生儿科护士问卷平均得分为(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其中得分率>60%的仅有5人,最高得分50分,六大部分得分率均≥60%仅2人,得分率<60%有38人;六大部分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疼痛基本理论知识(60.89%),疼痛评估(54.67%),镇痛药物干预措施(52.8%)、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43.65%)、疼痛心理关怀(35.65%)、镇痛药物(30.25%)。得分率最高的三个项目和得分率最低的三个项目见表1。

2.2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与学历和工作年资的联系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平均得分(40.55±1.75)分,平均得分率为72.58%,较其他较低学历组正确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资越长护士较年资较短护士得分率高,平均得分率为72.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见表2。2.3调查组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背景情况本次调查的89名新生儿科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其中有25名参加了在岗继续教育培训课程,32人以不同方式接受过关于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6名新入人员参加了岗前培训。能熟悉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有45人,最常用的是口述分级评分法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数据表明,49名护理人员表示在校期间未系统接受关于疼痛管理类知识。调查结果说明,来自新生儿科不同部门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普遍有待提

高本次调查数据表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普遍偏低,问卷平均得分为(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这可能与其在校期间未系统接受关于疼痛管理知识和上岗后极少有机会接受相关教育有关,特别是“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表明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对于镇痛药物的选择、个体化用药量、何时给药、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方面知识均极度缺乏[5]。另外,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和疼痛心理关怀两部分得分率也相对较低,体现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文化的精髓掌握不充分。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和疼痛管理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整体提升在岗护理人员疼痛评估和心理关怀方面的整合能力,重点完善在岗护理人员对镇痛药物方面的知识,个性化地设计培训课程已达到提升综合认知能力的目的。

3.2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的应对策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认知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首先应该完善学校教育,加大上岗后业务学习的普及范围,并健全关于疼痛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体系。3.2.1学校教育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在岗护理人员最欠缺也是最需要完善的是镇痛药物和镇痛药物干预措施以及疼痛心理关怀三方面的内容。缺乏统一且规范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偏差的疼痛管理认知。建议各大本专科院校给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增设关于疼痛管理方面的课程,特别是人文关怀方面,最好能做到个性化方案[6],丰富实践素材,以便让学生在校时就完整且系统地接受最基本的关于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实习和进入临床一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3.2.2医院在岗教育医院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院内讲座、科室业务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实地案例讲学、业务水平竞赛、在职继续教育、岗前培训等为一线在岗护理人员设计培训课程,特别是针对调查中表现出劣势的低年资和学历相对较低的护理人员,强化学习和训练[7]。使之达到从正确且恰当地评估新生儿、采取合适的非药物镇痛措施、遵医嘱给药和进行疼痛心理关怀各个环节的突破和提高,有效地帮助新生儿减轻痛苦,全面提升疼痛管理的能力。3.2.3健全疼痛管理认知的考核体系医院管理者应想方设法提高在岗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她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临床疼痛管理中来[8]。因此,健全疼痛管理相关认知水平的考核体系意义重大。首先应强化对于疼痛管理宣传力度,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并落实行动,通过不断学习的同时加强临床实践,提高护理技能,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考核与奖励,深化理论、丰富经验。

3.3提升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水平认知的意义

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为病人减轻痛苦,特别是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积极且合理的疼痛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就对新生儿的镇痛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镇痛药物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和智力等的发育。其实不然,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临床护理的质量,成为临床监测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恢复以及良性发展,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疾病的完全治愈率[9]。因此,提高在岗一线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孙静,李菀,等.113名儿科护士的患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7-169.

[2]金利萍,赵友谊,黄丽华.住院早产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26(5):894-902.

[3]张蕾蕾,张语桐,麻海春.小儿围术期疼痛管理的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21):2711-2713.

[4]唐菲,赵彩虹,俞晓燕.心理护理与评估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6(3):261-262.

[5]赵旻.癌症疼痛管理中的障碍因素[J].现代医学,2009,11(27):342-344.

[6]黄艳芬.护理人员对疼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态度研究[J].现代医学,2010,9(16):421-423.

[7]伏雪纯,李敏.不同疼痛管理对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2,18(21):427-429.

[8]胡晓燕,花芸,陈晓莉.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9):92-94.

篇7

[关键词] 新生儿红臀;规范化护理;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a)-01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lea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n nursing care of newborn eczema. Methods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new pediatric clinic in our hosp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160 cases of neonatal diaper dermat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84 cases of male patients, female children with 76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numbers will study subjects a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80 cases of children,Control group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fter admission to accept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Comparison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compared the recurrence of symptoms disappeared time and followed up for 4 months to red buttock. 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0%,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50%, two groups of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whether I degree, Ⅱ degree and Ⅲ degree of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ymptoms will disappear all shor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after a period of 4 months of follow-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urrence rate was 1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7.5%.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040, P < 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eonatal red buttock,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eff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of neonatal diaper dermatitis recurrence.

[Key words] Newborn eczema; Standardized nursing; Treatment outcome;

新生儿在出生初期,皮肤非常稚嫩,因此极其容易出现皮肤性损伤疾病即为通常说的新生儿红臀,此时如果处置不当则会诱发患儿的局部或者全身皮肤感染,继而出现感染性疾病,增加患儿的住院费用及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1-4]。临床实践表明,只要采取合理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就能有效的预防减少及加速新生儿红臀的康复[5]。为进一步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便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就诊治疗的160例新生儿红臀患儿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在该院新生儿科就诊治疗的160例新生儿红臀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80例患儿,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44例,女性患儿36例,出生天数4~26 d,年龄平均为(5.72±0.88)d,出生体重2 100~4 100 g,平均体量(2854.3±112.3) g,出现红臀时间1~7 d,平均(4.29±0.98)d,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Ⅰ度60例,Ⅱ度10例,Ⅲ度1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40例,出生天数6~28 d,年龄平均为(5.86±1.21)d,出生体重2 150~4 450 g,平均体量(2935.5±132.3) g,出现红臀时间2~7 d,平均(4.98±1.42)d,病情严重程度分类:Ⅰ度60例,Ⅱ度12例,Ⅲ度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明显的遗传疾病以及其它严重疾病。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且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时间、性别、以及红臀的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入院以后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措施。

1.2.1 成立范化护理管理小组 首先成立规范化管理小组,有护士长亲自担任组长,护士长直接参与到护理管理中来,小组成员主要包含主治医师、病房责任护士、患儿家长,医生作为管理团队的一员,首次加入护理管理团队,以期更加及时准确的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2.2 制定规范化管理护理计划 不同的患儿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依据不同临床症状及患儿的体征,首先确定引起患儿红臀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措施实践中,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新的问题。

1.2.3 规范化管理护理的实施 ① 严格控制病房环境:患儿的病房需要保持干净清洁卫生,同时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空气的流通,室内温度尽量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60%~70%。② 尽量选择一次性尿布,一般2~3 h必须更换1次,在更换之前,先做好肛周、会及腹股沟皮肤的护理,同时并均匀涂抹锌氧油或护臀膏。③在患儿入院治疗期间,严密监视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定时跟换患儿的卧位,密切注意患儿全身皮肤的状况,预防局部感染的出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护士长及管床医师,尽早做好针对性的处理。④ 能够母乳喂养的患儿,尽量进行母乳喂养,以减少红臀发生的几率。⑤ 对于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要严格控制好箱内温度,保持患儿全身皮肤的清洁。

1.2.4 健康教育 从患儿入院开始,就必须要对患儿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基本的卫生知识及喂养知识,讲解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患儿家长,要做到保证患儿出院以后,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同时告知母亲饮食的注意事项。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患儿红臀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创口基本愈合。无效:没有任何治疗效果或者症状进行性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缓解率[6]。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以及随访4个月红臀的复况比较。

1.5 统计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对比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愈42例,治愈率为52.50%,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红臀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该研究发现,无论是Ⅰ度、Ⅱ度及Ⅲ度的患儿,实验组的症状消失期均比对照组时间要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红臀复况比较

经过为期4个月的随访,实验组共有8例患儿出现的复发,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共有22例患儿出现了复发,复发率为2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40,P

3 讨论

许多新妈妈都没有新生儿的喂养及护理经验,加之新生儿的皮肤有稚嫩敏感,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红臀的情况,在新生儿出现红臀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及治疗,容易造成病变部位的迁延愈合,甚至出现全身感染的症状,增加新生儿自身的痛苦,同时增加患儿家庭的经济及心理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7-8]。该研究结果显示,进行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肖许蓉,冯意红,邵高丽.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红臀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108-111.

[2] 肖小玲,李晓梅,邹慧珍.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 (6):1430-1431.

[3] 王桂兰,彭红,张铭鹰.以PDCA 为导向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69-4271.

[4] 吴莎莉,文辉.新生儿臀红护理措施实施表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221-1222.

[5] 陶霞,石小利.多爱肤超薄敷料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4040-4041.

[6] 陈丽琴,沈甲之,方慧.新生儿臀红的临床预防措施[J].四川医学,2015,36(5):738-741.

[7] 吴蕾,张婧娴.规范化管理在新生儿红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9C):161-163.

[8] 万会莲.康惠尔透明贴对于新生儿重度臀红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l):66.

[9] 程琳.局部氧疗联合夫西地酸治疗新生儿重Ⅱ度红臀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54-2956.

篇8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原因 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03-02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1]指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在4.7%-4.8%之间。因此,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具体原因,提高复苏护理技术对于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救治效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住院的3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0年住院的32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因“出生后不哭,发给,刺激后无反应1小时”送至我科紧急救治。其中,男13例,女19例。27例(84.4%)为轻度窒息,5例(15.6%)为重度窒息。7例(21.9%)足月儿,3例(9.4%)过期产儿,22例(68.8%)为足月儿。患儿体重在2.5-3.3kg之间,平均2.9kg。

1.2 临床表现

患儿送至我科急诊时,检查发现,患儿均没有呼吸、脉搏,体温不高,意识不清楚,无法测得血压,刺激全身均无任何反应,没有肌张力,各种反射消失,皮肤苍白无血色。其中,4例皮肤明显粪染,患儿头颅没有畸形,胸廓对称,唇发维,颈软。

1.3 诊断标准

新生儿窒息与否的诊断标准根据Apgar评分标准进行判断[2]。新生儿分娩1min内即进行窒息情况的评分,若得分为0-3分,表明患儿中毒窒息;若得分在4-7分之间,表明患儿轻度窒息;若得分在8-10分之间,表明患儿正常,没有窒息。若患儿分娩1min内的评分异常,则应在5min、10min内进行再次评分。再次评分异常者立即抢救。

1.4 复苏前准备

对孕妇体内胎儿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有新生儿窒息危险的患者,应在产妇分娩前就做好各项新生儿复苏的准备工作。包括复苏设备、抢救人员、分娩室和手术室环境的准备。护理人员应在复苏抢救前将所有的复苏器械和设备准备齐全,请各位儿科医生和助产士提前到病室,做好准备;应注意分娩室和手术室的温度,使之保持在23-25℃之间,保暖台的温度保持在28-34℃之间。

1.5 复苏时的抢救护理

在前期准备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复苏抢救护理。①第一时间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检查,清除呼吸道异物并进行呼吸道清理,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②将新生儿仰卧,使之头位置低于身体,以顺利引流。③建立呼吸,对患者进行触觉刺激,若呼吸仍未建立。率

1.6 复苏后护理

1.6.1 复苏后基本护理

对患者成功复苏后,有效护理仍然非常关键。应加强对患者的密切监护,对患儿出现的脉博、心率、体温、呼吸、皮肤颜色和排尿情况等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注意监护室的温度,将环境的温度控制在22-24℃,适宜的环境是对新生儿的有效护理。对于呼吸困难的患儿,给予面罩吸氧,至呼吸平稳。尽量减少搬动患儿,保持头部高位利于呼吸。延期喂奶,可先进行静脉补液。

1.6.2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加强复苏后的保暖,尽量将体温维持在36.5℃左右,防治氧气的过分消耗。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面色和神经反射等情况变化。当患儿皮肤颜色变红,呼吸平稳半小时后停止供氧。(2)术后密切观察患儿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对患儿肢体进行每日按摩以防下肢静脉血栓产生。(3)对于有喉头痰鸣音、呼吸声粗糙或呕吐的患儿,用一次性习惯进行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4)对于重度窒息的患儿,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可延迟患儿的开奶时间,防治患儿因呕吐再次引起窒息。(5)将恢复慢的患儿的上半身太高,以降低腹部内脏的压力,增加肺扩张程度,减轻心脏和颅内压力。

1.7 观察指标

了解患儿的胚胎时、分娩时的可能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如羊水情况、有无脐带绕颈、胎心情况、产时体重、分娩孕周等情况;以及母体情况,如肥胖、有无呼吸疾病、有无高血压等。以分析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同时观察患儿的复苏效果。

2 结果

2.1 窒息的原因

对患儿和母体因素进行分析,以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本研究中,14例(43.8%)患儿分娩时有II、III度羊水浑浊,11例(34.4%)患儿有胎儿缠绕扭转打结,7例(21.9%)患儿为早产儿,5例(15.6%)患儿为过期产儿,8例(25.0%)患儿为双胞胎,6例(18.8%)患儿为足月低体重儿,2例(6.3%)患儿母亲有高血压,2例(6.3%)患儿母亲有肥胖症。

2.2复苏效果

32例窒息的新生儿经过积极的抢救复苏,成功复苏30例,复苏成功率为93.8%,死亡2例,死亡率为6.3%。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 (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多种原因引起胎儿缺氧,进而发生的胎儿功能窘迫;或胎儿娩出时发生呼吸循环障碍,生后1min无法自主呼吸出现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为表现的疾病,是导致围产儿死亡和新生儿残疾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3]指出,多种产前和产时的危险因素都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本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患儿分娩时的羊水浑浊,胎儿有缠绕扭转打结现象;早产儿、双胞胎和足月低体重儿也是新生儿窒息的因素。

加强围生期和分娩期的监护、护理,尤其是加强有危险因素的胎儿的监护,及时处理可干预因素,如及时纠正胎儿窘迫,尽可能减短产程,适时结束分娩。加强护士的技术娴熟程度,及其与医生的配合默契程度,这与复苏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关系[4]。

在复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措施,窒息患儿复苏的方案,以及复苏前、复苏时和复苏后的护理工作。做到不慌乱,对患儿的监护和病情识别能够及时到位,以尽可能减少患儿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指出,术后软组织浅表感染发生率为3%-5%[5]。因此,加强复苏后的防感染治疗非常重要。我院护理人员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保证病室和患儿床上用品的干燥、清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感染的患儿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

本研究对32例患儿进行积极的复苏护理,复苏成功率为93.8%。可见,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积极进行的患儿复苏护理对于成功复苏,提高患儿复苏后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左启华.儿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2

[2] 宁寿葆.现代实用儿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126

[3] 韩立柱.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15(3):212.

篇9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 感染因素; 护理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88-03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XIE Hui-juan,LI Hui-ping,XIAN Li-min,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2):88-9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nd propose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The data of 1530 neonat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3 in intensive care uni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86 cases in 1530 newborns were occurred the hospital infections,the incidence rate was 5.62%.There mostly w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accounted for 48.84%.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body weight,invasive operation,basic disease,time to discharge between the newborns with infections and newborns without infections(P0.05).Conclusion:Reinforcing the nursing management by strengthening ward nursing and reducing the invasive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newborns.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 New borns; Factors for infections;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yao City,Gaoyao 526040,China

临床研究表明,重症监护室是抢救新生儿的重要场所,其收治的新生儿往往会伴随出现呼吸衰竭等症状导致病情加重,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然而受到侵袭操作、抵抗力较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染的现象,可能会对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1]。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加强护理干预。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30例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3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住院时间超过1 d;

(2)新生儿家属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1)孕前感染新生儿;(2)羊水粪染者;(3)胎膜早破时间超过24 h。本组1530例新生儿中,其中男915例,女615例,日龄15 min~30 d,平均(19.06±3.61)d,住院时间为2~18 d,平均(11.06±1.62)d。

1.2 临床诊断标准

早产儿诊断标准:参照《儿科护理学》[2],当产妇分娩期间,孕龄低于37周,则表明新生儿为早产儿;37周≤孕龄

出生质量诊断标准:参照《儿科护理学》对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进行发分析,新生儿娩出后,其体重低于2.5 kg,则为LBW;新生儿娩出后,其体重低于1.5 kg,则为VLBW;新生儿娩出后,其体重低于1 kg,则为ELBW。

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对新生儿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1)行胸片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新生儿存在感染现象;(2)取血标本进行测验,测验结果呈阳性;(3)行实验室检查期间,可发现白细胞计数低于6.0×107/L,C-反应蛋白低于8 mg/L,血小板低于100×109/L;(4)存在感染的特异性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本组1530例新生儿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新生儿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侵袭性错操作情况、住院时间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3.2 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对策

基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笔者医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几率具有重要意义。

3.2.1 加强病房内感染管理 (1)由于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仪器较多,容易导致细菌附着,降低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对此,工作人员应每天取消毒水擦拭病房内的陈列物品、地板等,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提高室内空气洁净度。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节室内的温度和适度,避免新生儿出现呼吸道干涩的现象。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进行检查,了解其质量是否达标,若存在空气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则应及时寻找其影响因素,并行针对性处理[5]。(2)当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取新生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检测,了解其感染病菌。基于其感染情况,将新生儿的进行整体护理,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感染多种病菌。

3.2.2 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干预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本组86例重症监护室内的新生儿出现感染症状,其中呼吸道感染52例,占60.47%,口腔感染6例,占6.89%,胃肠道感染9例,占10.47%,皮肤感染16例,占18.60%,其他3例,占3.48%。针对新生儿感染的部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1)口腔护理。进行口腔护理期间,可每日取生理盐水擦洗新生儿牙齿、牙龈等,观察口腔内部情况,了解新生儿是否出现鹅口疮,及时取药物涂抹[6]。(2)皮肤护理。每天取温水清洁新生儿的皮肤,更换衣物,并每天进行消毒。观察新生儿脐部感染情况,每天进行消毒,如果新生儿出现脓液,应及时取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每天定时更换尿布,并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情况,并行针对性处理。(3)喂养护理。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临床常采用鼻饲和人工喂养的方式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护理期间,应根据其喂养方式进行针对性护理。如行人工喂养期间,应先核对喂奶用具、营养液配制情况,待核对无误后,保证专瓶专用,方式能够降低新生儿较差感染的几率[7]。

3.3 侵袭性操作

侵袭性操作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但是也会增加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几率[8-9]。对此,护理人员应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的次数,且操作期间,动作应尽量轻柔,严格无菌操作程序,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感染的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惠,薛志辉,肖思科.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62-64.

[2]钱萍.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48.

[3]张蓉.护理宣教在重症监护室中对预防护患纠纷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0,8(3):258-259.

[4]张爱萍.浅谈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149-150.

[5]陈南侠,班树萍,余丽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156-157.

[6]白志仙.三甲综合医院专科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100-101.

[7]李苏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噪音对患儿的危害[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82-183.

[8]陈幼华,罗晋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43-45.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高尚的职业道德 娴熟的业务技术素质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34-02

自胎儿出生到满28天这段时间称为新生儿期。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的重要过程。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

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下,这一时期,小儿疾病起病急,来势迅猛,发展快。需要紧急救治。因此。加强重症新生儿的医疗水平,积极探索医护配合的有效模式,做好重症新生儿的护理.才能确保重症患儿的康复和健康成长。

1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要求

现代护理观是一切以病人为本,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基础,将护理科学化、系统化和亲情化。NICU的护士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业务技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新生几细致观察、耐心照顾的态度。有了这一切,才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各种技术层面的要求。新生儿虽然还不能和护士进行语言沟通,但是他们已经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以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一个新生命。在日积月累的护理中,医护人员就是以情感为纽带,精心呵护一个小生命,新生儿患儿也常对护士产生依赖感,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母亲,在患儿出院时,医患双方都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过去曾经发生过新生儿在保温箱中被烫伤的事情,或者没有及时关注呼吸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导致患儿生命的终结。由于护士的麻痹大意。不仅夺去了一个小生命。也给家长造成了心灵上的极大的创伤。亲情化护理可以使患儿享受到正常新生儿所能得到的护理,如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引起感染,特别是颈下、腋下、大腿根部和臀部,每天应清洗,防止感染。新生儿新陈代谢旺盛,经常洗澡可使皮肤清洁,改善血液循环。洗澡应先洗头面部、颈部.然后洗全身。要注意耳后、颈、腋下、肘部、腹股沟等皱褶处的清洁卫生,洗完澡后要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在皮肤皱褶处扑上婴儿用粉。新生几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这种犹如家庭式的护理,有助于新生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的职业技能要求

2.1 在重症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熟悉一般护理的技能:

在护理新生儿过程中要切实做好监护病房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监护室消毒隔离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管理。患者人院时更换病室衣服,非工作人员进人时应穿戴工作服、帽和换工作鞋。有效洗手,在检查、操作和护理前后甩肥皂水洗手,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病房环境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好。每天通风换气,室温应相对恒定在24-28℃,室内湿度应在60%-80%之间,病室内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地面清洁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清水洗净的拖布擦地,然后用消毒液擦地面。在接触患儿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并经常修剪指甲,以防不慎滑破皮肤,增加感染机会。在与患儿接触时必须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

2.2 重症新生儿护理对护士职业技能的特殊要求:

除要求护士熟悉护理一般的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急救复苏技术,呼吸道管理,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如皮肤颜色、行为变化、呼吸窘迫程度、喂养的耐受性等,清晰无误地记录各种数据,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汇报。如呼吸道护理:新生儿的呼吸特点是浅而快,节律不同,因此必须保持新生儿呼吸遭通畅。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人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人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人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①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I扶。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②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③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④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l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

2.3 掌握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患儿集中的地方,扳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①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②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③用吸尘器或湿布拖地。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④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⑤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