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投影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学投影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光学投影技术

篇1

关键词:法庭科学 JY-Fluorescent 荧光试剂 潜血足迹 显现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13-01

犯罪现场血潜手印发现和提取往往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成功地提取血潜手印,往往需要先对客体表面的较弱或者潜在血手印进行增强和显色处理,使得血手印清晰可见[1~3]。本文研究新型荧光试剂JY-Fluorescent显现潜血足迹技术,能够有效显现深色非渗透表面潜血足迹。

1 实验材料

JY-Fluorescent荧光试剂(北京警察学院研制)、无水乙醇(北京化工厂)、正四丁基碘化铵、兔血、脱脂棉、绿色塑料板、蓝色塑料板、黑色塑料板、紫色塑料板、棕色塑料板;烧杯;磁棒;精细喷雾器;长波紫光灯;照相机。

2 实验内容

2.1 样本的制备

捺印前洗净手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在绿色塑料板、蓝色塑料板、黑色塑料板、紫色塑料板、棕色塑料板上捺印。

2.3 实验程序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1)使用精细喷雾器在绿色塑料板、蓝色塑料板、黑色塑料板、紫色塑料板、棕色塑料板喷涂JY-Fluorescent工作液后,样本表面有亮色膜。

(2)使用无水乙醇正四丁基碘化铵清洗液清洗多余残液后,在紫外灯照射下,潜血手印呈现出亮白色荧光的手印纹线。

(3)荧光物质不消失,可以长期保存。

4 结论

(1)使用JY-Fluorescent可以增强和显现出深色客体表面的潜血手印,使用纹线为白色荧光,反差明显,特征突出,容易拍照固定。

(2)使用JY-Fluorescent增强和显现血潜手印效果较好,显现率高。

(3)在一定时期内,血潜手印的遗留时间对显现效果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Dioxide and Methanol Josh Bergeron. Development of Bloody Prints on Dark Surfaces with Titanium.Journal of forensic ident 53(2),2003,149-155.

篇2

关键词:电子地图;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P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引言

电子地图定义的难度在于电子地图的“显示”与“存储”是相分离的。从多媒体信息时代角度,电子地图应是基于数字化地图数据的空间信息可视化表现。电子地图的制作包括地图符号的逻辑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手段,空间信息系统结构设计与空间信息浏览与查询设计等多个方面。更确切的说,电子地图一般意指多媒体地图,是可交互、多功能的空间信息多媒体可视化集成地图。即电子地图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即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系统。

二、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

Talor(1991)将电子地图定义为“在电子介质上使用的地图”;郭仁忠(1995)年认为投影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使显示电子地图的介质并不一定是电子介质,运用计算机主机和光学投影仪同样可以在屏幕(白纸、幕布甚至墙壁)上显示地图,故可以认为“电子地图是屏幕上显示的地图的总称”。但为了排除单纯投影与幻灯生成的屏幕地图,因此建议将笛子地图定义为“是基于电子技术的屏幕地图”,并进一步强调了计算机在电子地图中的作用。祝国瑞(2004)从数字地图的可视化作用出发,提出“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吴忠性(1993)、张文诗(1994)等从地图数据来源和地图传输的不同角度也给出了电子地图的定义。造成了电子地图多样化现象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发展中的电子地图鱼现代技术迅速结合,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形式,从而在短时间内难以给出一个简洁、科学和明确的定义。从狭义上讲,电子地图是一种以数字地图为数学基础、以计算机系统为处理平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地图形式。而从广义上讲,电子地图应该是屏幕地图与支持其显示的地图软件的总称。前者强调了电子地图的地图特性,后者反映了电子地图的综合特性。

三、地图可视化的基础理论

地图可视化是地图学与可视化技术结合的结果,将地图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地图拓展到屏幕显示的电子地图,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飞跃,成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支柱。但是,地图可视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地理信息表达与应用的理论问题。如何认识地图可视化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评价地图可视化与地图应用的关系,国内外地图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地图可视化理论。

(一)DiBiase的地图可视化理论

借助科学可视化和应用数据分析(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的思想,DiBiase(1990)将可视化视为科学探究的工具,并提出了地理可视化的框架。在该框架中,他强调了地图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这种基于地图的可视化由原始数据探究、确认、综合、表达等内容组成

了一条曲线。地图在探究一端的作用是促进个人的视觉思考,在表达一端的作用是把研究结果面向公众的视觉传输。DiBiase认为可视化在研究过程的早期侧重于个人特征的视觉思维,这一框架强调在探究一端地图促进地学视觉思考的作用,从而重建了地图学与地理学的联系。

(二)Taylor的地图可视化理论

Taylor将地图学理论原则和新的计算机技术作为三角形的底边,前者作为地图可视化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地图可视化的技术支撑,而传输和认知行为作为等边三角形的两腰,构成了可视化的两大主要作用。地图可视化不再仅仅是静止的表达,同时还具有交互和动态可视化的特征。

(三)MacEachren的地图可视化理论

在MacEaachren的概念模型中,把可视化和传输作为并列的两个方面,强调了可视化和的分析与认知功能,其立方体的对角线(虚线部分)具有和DiBiase模型一致的意义。

综上所述,这三种概念模型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地图可视化所包含的视觉思维(认知分析)和视觉传输两个重要内容,从而将现代地图学与主要强调地图传输的传统地图学区分开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地图的表达不再是在传统介质上,而是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建立了更加丰富的交互手段,可以实时实现各种设定条件下的地图再加工与屏幕输出。因此,电子地图实际上就是地图可视化的产物,是集地图表达与动态交互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地图形式,是现代地图学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四、可视化理论与地图学的结合

可视化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地图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地图学协会(ICA)在1993年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立可视化委员会(Commission on Visualization);1996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ACMSIGGRAPH)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探索计算机图形学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同时探讨如何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可见,对地图学来说,可视化技术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符号化及视觉变量表示法的水平,而进入动态、时空变化、多维的可交互的地图条件下探索视觉效果和提高视觉功能的阶段,重点是将那些通过难于设想和接近的环境和事物,以动态直观的方式表示出来。对于地图学来说空间信息可视化更重要的是一种空间认知行为,在提高空间数据的复杂过程分析的洞察能力,多维和多时相数据和过程的显示等方面,将有效地改善和增强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传输的能力,有助于理解、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现象的相关关系和启发形象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龙毅,温永宁.电子地图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