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城市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城市规划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化

1.国内有关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的理论回顾

任何一种新理论的出现,似乎总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批判的基础之上生态规划理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否定与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这可以从我国很多规划学者和生态学者在构建其生态规划理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加以批判,然后用新的生态规划理论与之对比看得出。

城市规划学者黄光宇在阐述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时,从多方面对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综合发展而来的新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

景观规划学者俞孔坚用“反规划”一词表达其景观规划途径,并指出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而言“反规划”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①通过反思城市状态表达了对传统城市规划结果的不满;②通过反思理性建设规划的谬误表达对传统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质疑;③通过逆向的规划程序表达对传统规划的理性基础和价值观的反叛;④通过“负”的规划成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内容。

2.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谈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城市规划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理论的建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仍处在青年期。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甚至连规划的正当性和科学性也经常受到种种质疑。张庭伟曾经把城市规划理论分为“关于城市的理论”和“关于规划的理论”两部分,也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规划中的理论”与“程序的理论”,这为搭建规划理论的框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但是,仅仅将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两部分,仍然不足以把城市规划理论独立出来。因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等等,也都是关于城市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显然不应该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如果人们退而求其次,仅仅把“关于规划的理论”定义为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那么像“田园城市”、“光明城市”、“广亩城”等等关于城市的构想似乎就不应该属于规划理论的范畴,而事实并非如此,上述这些城市思想恰恰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经典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理论除了横向的分类(横坐标)之外,还必须增加一个纵向的分层(纵坐标),这个纵坐标就是规划的价值观。因为,正如凯文·林奇所说:人类聚落的形态无论多么复杂、不明确或无效,都是人的动机所造成的。这些动机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条线索,它可以帮助人们找出环境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有了这样一条线索,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城市规划理论的建构:

2.1  有利于把城市规划理论与一般的城市理论如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姑且统称为城市学)区别开来。首先,规划是带有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城市规划理论中,无论是关于城市的构想还是关于程序的理论,都具有明显的价值观的痕迹。而城市学则是针对城市展开的客观的探索,它是对城市现状和未来的描述和预测,回答城市是如何,将来会如何等问题。城市规划虽然要借鉴和参考城市科学对城市研究的成果,但决不会简单地依从这些成果,否则城市规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不是科学.至少不完全是.因为科学的根本要求就是其客观性。

2.2  有利于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对不同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分类.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谱系。

2.3  如此一来,价值观便成了研究城市规划规划理论的核心线索,而价值观又是受人类整体世界观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追索人类世界观的发展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进而理解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人类未来价值观的展望探索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城市规划理论纳人整体的哲学体系之中。

3.城市规划生态化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随着新的利益主体的加人,规划的目标体系就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设置也需要加以调整。城市除了具有传统的生产、生活、管理、防御等功能之外,还要增加生态服务功能。所谓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物种支持和实现人类生命活动的条件和过程”。所谓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乃是指城市服务于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的功能,它是城市价值观生态化的具体体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一样需要空间载体和专有设施,这样的设施称为生态基础设施。随着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成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织要素。传统的城市规划虽然也重视城市的绿地系统,但这个城市绿地系统,无论其规模还是结构都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而设置的,是区别于生态基础设施以满足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为核心的。

对于城市生态规划而言,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意味着城市生态规划不能够仅仅变成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也不应该只是一个生态专家的专业领域,它必须是倡导性的、代言性的、联络性的规划,规划的成果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理想的,而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政策性、法规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研究

引言

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我们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益的高效性,而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效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现代城市的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极力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

1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1.1 成长性原则

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它是人们生活、工作等的重要基础。因此,城市的建设必须要站在长远的利益上,同时城市是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那么城市的规划就应当根据城市的发展步伐而不断的进行方针改变,在规划的时候要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另外对于城市资源的利用也应当遵循成长性的原则,否则将会造成资源的短缺。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注重城市的持续发展,其中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等物质和精神的建设。

1.2 最优化原则

生态位主要是物种在群落中,其对空间和营养等因素所占据的作用。城市生态位在现代化城市中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维持良好的生活秩序。目前,城市生态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生产生态位,主要有城市的经济实力;第二,生活生态位,是环境质量、生活水平生态位,主要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实现城市生态位的最优化原则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即“宏观、微观”。宏观上,城市生态位是表现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物质、精神等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主要集中表现在人们的生活活动中,但必须保证和生活水平相互适应协调;微观上,城市生态位对每个地区创造的生态环境体系都是一致的,对于每个城市居民都是互相协调的。尽管城市提供给居民的居住空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其本质上的区别不是很大。

1.3 承载力原则

承d力就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生态系统对人们长期生活的承受力的水平,这主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在城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做好其规划要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的人口承受力,城市的人口数量的增长必然会增加多方面的消耗,过多的人口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不足,还会产生过多的垃圾量,人流量的加大,必然会形成管理的难度。其次是城市能够承受的生态能力,这就应当从城市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从全局去把握生态的建设。再者是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的维持,要构建一个生态城市,就必须有着良好的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低排放、低污染,减少浪费,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最后是环境问题的解决,在城市中一定的垃圾排放是必然的,做好废弃物的处理是城市环境的关键。

1.4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主要是针对城市范围中人的活动,其它各种生物的活动原则。在遵循生态规律之下呈现的基因、物种等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程度。而城市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系统结构,功能作用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使得城市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各种不同的特色。

2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2.1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

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2.2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4 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

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2.5 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部分和加强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将发展、科学的观念引入,并且把握生态的原则,从新的视角出发,从实践中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的真理。最终建设出结构和功能都生态的城市,进而提高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欧兵,韦兰.关于生态城市规划之对策综述[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6):135.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建设生态环境,就要对它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逐渐改掉现在城市中的不良习惯。对于环境要进行治理,更要加强城市中一些工厂的监管,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还有城市中的垃圾也要进行监管和清理。生态城市的建设,在小的方面就是对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对于我们

国家生态的一个建设。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来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乐园。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抑制部分区域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土地利用类型与强度要与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并符合生态法则。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大江大河是我们城市的集中地带,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

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作臣.浅析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0(02).

篇4

关键词:生态化,城市规划,现状,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rengthen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city. In urban planning, as the main points of th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after practice of take the great achievements. However, in urban planning of ecological still has certain problem, such as no certain legal status,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the content and the method is not perfect, China's cities are also looking for a more complete planning system.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ecological and city planning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urban ecological planning.

Keywords: ecology, the urban plan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posal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化与生态城市概述

1、生态化的含义

生态化主要是在环境保护时代下实现,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将生态学原理有效的应用到其他领域当中,对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缠身影响。生态化的本质是使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具体内容是:运用生态学上的整体观,将人类和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明确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环境的生态价值。强调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与环境相适应,即经济、社会和环境要协调发展。生态化的目的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2、生态城市概念

生态城市简单的理解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一种住区形式的表现,他是通过社会社会和谐、经济高效以及生态的良性循环而形成的。生态城市融合自然、城市、人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而形成一种形成互惠共生的结构。生态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然系统的和谐。其中,实现自然系统和谐是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是条件,而人与人的和谐才是生态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根本目的。换句话说,生态城市是能够实现自然地自给,还能够满足人类发展及进化的要求,从而达到“人和”的目标。

生态城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生态哲学角度看,城市的生态化不仅仅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其前提是人类的社会关系及文化意识达到一定的水平。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具有突出的经济增长方式,通常为“集约内涵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自然价值的保护,而且有利于社会文化价值的创造。生态城市采用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的方式,从而将物质和社会生活逐渐生态化,比如将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主要能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致力将这些开发成永久性可再生资源,然后将不可再生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一个城市的教育、科技、法律、道德以及制度等都需要生态化才能成为生态城市。所以我们必须倡导生态价值观,让人们自觉的建立生态意识,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安全、平等、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3、生态城市特点

生态城市从字面上看便有传统城市存在着区别,其主要区别为本质不同。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各特点: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与传统城市的和谐不同,它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和融合、贴近,自然由人来维护,人回归自然能,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目前大多数城市中,人类积极的活动促进了国民的经济增长,但是相比之下人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生态城市是一个充满自然绿色的城市,能够为人类自身营造良好的发展和进化环境,充满了自然那么舒适与温馨的气息,更是一种能够陶冶人和关心人的文化。生态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文化,文化的魅力和个性能够为生态城市添加新的灵魂。因此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是这种不可替代的和谐性。

(2)高效性。一般的现代城市都具有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特点,而生态城市则改变这一机制,致力于提高所有资源的利用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通过对能量及物质的多层利用,将废旧物品循环利用,在不可再生资源方面做到节能,协调各方面的共生关系。

(3)持续性。生态城市的发展思想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合理利用空间和时间的资源配置,持续满足人的发展和进化方面的需求,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然生态问题和经济问题,保证城市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4)整体性。生态城市协调发展是指在社会、经济、环境、人之间做到整体的效益协调,注重它们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5)区域性。生态城市具有区域概念,它是建立在城市区域整体平衡基础上的,并且城市与城市之间具有关联性和制约性,必须要做到城市的平衡协调,那么这样的区域城市才能具备生态城市的协调平衡性。其实,生态城市的区域观念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全球观念。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做到全球之间合作共赢,共享技术及资源,形成一个共生系统,这样就能够实现全球的生态平衡,也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这一最终目标。

二、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现状

篇5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建议

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环境的污染影响了人们的居住质量,因此建设生态环境的城市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要建立生态环境,就必须解决我们城市中所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以下文章通过对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城市生态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从根本上来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为创造安全、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一、城市规划中生态规划的组成要素

生态规划包括了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生态化。

1、环境的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环境,保护好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有良好的区域大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合理地利用好各类土地,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的覆盖率和乔、灌、草的合理组成与结构;大气环境、水环境达到清洁标准,噪声获得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效率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2、经济的生态化表现为: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生态农业的全方位实施;实施工业的清洁生产,从改进生产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维护、综合利用等生产和服务的全环节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更为合理,可再生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的主体;大面积推广生态化交通方式、生态化旅游方式和生态化住区方式,以节能、节水、无污染、高舒适度为目标具有充分利用太阳能、沼气、自然空调技术、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化技术、环保建材等的生态建筑和环保屋普及发展。

3、社会的生态化表现为:人们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态文明得到全社会倡导和遵守;消费模式日趋生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理念成为自觉行为;人们生理和心理上保持健康,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效率高且能自动调谐;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强;人口结构优化;城乡交通便捷安全。具有以上含义的生态城市(地区)已远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人类生态,也标志着人类传统的唯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进入一个复合生态发展模式的新境界。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人居规划:

1、城市区域规划。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1)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2)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3)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4)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5)绿地规划,扩大城市绿地系统范围,提高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2、城市人居规划。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创造和谐人居环境。(1)生态建筑,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2)生态景观,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需要;(3)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4)生态教育,生态城市需要人人参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普及生态城市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三、加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议

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一切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所以,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是改善城市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上文笔者已经阐述了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制定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方案的时候,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提高和生态经济的发展,还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要素,使三者协调起来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城市整体规划,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小的产业。规划应按照城市区域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遵循生态规律,优化产业布局,控制城市工业规模,进行生态监管,重点搬离市区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同时,加强城市上风方向、城市水源及环境脆弱地带的保护,严禁项目建设,堵住污染源头,达到城市规划的思维超前、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环境优美的良好效果,为人们工作、学习、居住提供良好环境。

3、注意城市缓冲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城市中不仅要有现代化的建筑和工业厂房,还需一系列自然开放的城市空间来为紧张的生活缓冲,独立繁忙的城市空间和自然休闲空间在我们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只是注重对城市的公共广场、绿地等进行了规划安排,而对城市的周边环境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城市周边环境的合理规划,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地带更应深入的研究,使这一地带可以成为城市忙碌氛围的一种缓冲剂。使城市和乡村这两个系统非常容易的进行快速联系和交流。

4、提升城市交通规划水平。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动脉,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多、人均拥有道路量低、私家车发展迅速等因素,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问题。因此,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生态化的首要措施,树立公共交通优先意识,在发展规划中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加强法规与经济支持,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地位。同时,应研发新技术、新能源交通工具,为未来城市交通打下基础。

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必须以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考虑城市周边地区及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使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通过提高城市产业规划水平、加强城市生态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措施,创造安全、高效、和谐的生态城市。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规划设计

1.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以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因此,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合理地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的体系,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及合理规划和布局等,是解决目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以及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1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①合理的节能布局原则:在规划设计时,要力争做到布局合理,并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要坚持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的化学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

②循环性社会(3R)原则:所谓循环型社会,是以3R为取向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的理念。3R即减少废弃物、再利用和循环。这是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型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是直线型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甚至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观念和规则支配的社会,而循环型社会的模式是环形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是以3R为原则的社会。

③多样性共生原则: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子系统间总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因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2.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特点

①系统观念复杂特点: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②综合观念强特点: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安全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生态城市的规划也不再只局限于对物质的规划,而是要把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融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规划。

③区域观念广特点: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

3.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3.1城市基质、廊道和斑块 规划

城市中的廊道,主要是人工廊道,即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骨架,通常是城市中物质、能量、信息及生态多样性集中地区,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增加廊道绿化率,可以形成城市完整的绿化网络。城市中的斑块主要是散布其中的公园、公共绿化地、休闲广场及建筑周围绿化等,共同构成城市的绿化系统,同时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减少环境污染。

3.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3文化生态规划

如何将城市的特色资源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城市文化,这是搞好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即成千古遗憾。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又要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协调,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3.4社会生态规划

要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是生态城市体现对人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应包括对人从生到消亡整个过程的关怀,这既体现对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关怀,更能体现人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关怀,同时,也要体现在社会性、自然性灾难时有安全保障。同时,社会管理机制健全是保证生态城市稳定、民主、安全的重要方面,没有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生态城市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能顺利运行。

3.5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7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结语: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因此,在对现代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各个部分都加以合理的规划,不但要从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居民生活角度的来进行规划,还要从当前城市的实际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的对自然环境生态圈进行保护使得自然能够与城市和谐共处,达到城市与自然结合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J].城市规划2008.

篇7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工作

21世纪是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未来长期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在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规划城市生态坏境,为经济、社会和人文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生态规划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规划道路。

1 生态城市的概述

国外对于生态城市的理念形成较早,从20世纪初英国社会活动家提出的建立一种城市和乡村平衡的理想城市,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具体的生态城市概念,关注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现代生态城市的概念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城市效能充分发挥和产业结构合理优化的新模式。现代生态城市的三个要素是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以创造优美和谐的环境为导向,要使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形成循环再生的立体化生态体系。在城市产业结构方面,应当遵循第三产业优先,工业发展为动力,农业为基础的结构,形成服务业、工业、农业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高产出低污染的发展模式,有效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另外,生态城市要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交通、医疗、资源利用等发面的发展,由政府为主导,引导居民文明守法、爱护环境,为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创造良好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的发展方向逐渐走向多元,转变过去传统的一切以经济发展为先,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理念,在工业化市场化水平达到一定要求的时候,选择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我国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提出时间较晚,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涉及了全社会各个领域,并吸收了国外生态城市规划的有益经验,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生态城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国城市规划相关专家在21世纪来临前夕就已提出了相关的生态城市规划原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应当形成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位一体的体系,并利用现代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支持,打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居民生活环境。我国的一些省市率先开展了生态城市相关试点工作,如江西宜春、山东烟台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途径

要有效规划现代生态城市,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

3.1 遵循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应当遵循城市规划原则。首先要进行生态保护,保护的范围包括动植物,资源和污染治理等各方面;其次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绿化,机动车非机动车绿色通道,生态农业建设等;最后是将居民、自然、历史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在人口流动、历史文物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应当纳入生态城市规划的范围内,而不仅仅限于狭义的环境概念。

3.2 制定完整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确定基本的目标和方向

每个城市有其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在生态城市规划前,要结合城市本身的地理地貌,制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方案。如海滨城市,可以充分利用潮汐能、风能等自然能源,作为城市能源供给的方式,减少火力水力发电等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山区城市可以注重对防护林的规划,避免暴雨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这些理念都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节约大笔改造建设费用,同时又不违反自然规律,是发挥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主观能动性的改造。

完整的生态城市规划方案应当从城市人口分布、原生自然环境、城市污染状况和经济发展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于城市人口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业人口开始大批向城市流动,人口流动并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问题,而是与生活方式、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紧密融合的。生态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市环境、人文素质和产业优化的全面发展结构模式。对于原生自然环境在规划时要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城市的发展并不是要排斥农业,现代的生态城市要与农业有机的结合,发展立体化的循环农业,既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又能对城市经济做出贡献。

3.3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城市仅靠设计人员设计出理想的城市规划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在居民中倡导节能环保的意识和理念,倡导民众使用绿色能源,充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要树立全民环保的意识,就要在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中用实际的环保信息和设施进行引导。比如:对于城市绿化的规划,沿河公园的修建既能为居民提供日常休憩的场所,又能潜移默化地增加居民的绿色意识;还可以在垃圾桶上明确垃圾分类的标识,在城市宣传公告展栏中介绍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推进使用电能环保的公交设备等,使居民充分享受生态能源带来便捷的同时,又能增加环保意识。

3.4 规划生态农业与相关经济产业全面发展的方案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如何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加强对生态农业的重视,使其既能独立发展,又能与相关经济产业结合,在规划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如:在城市郊区开发葡萄园,那么农民怎样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怎样做好后期销售渠道的开发等都应作为城市经济规划方案的一部分。相关农业大学的研究专家应当给予种植户以科学种植方法培训,城市内的企业应当与生产地无缝结合,做好产品中下游的销售渠道,开发出多元化的终端产品,改变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

3.5 做好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工作

生态环境治理要有重点地突出治理方向,现代城市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空气和水污染方面,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出治理污染的办法。

空气污染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大敌。对于城市废气的污染源的治理,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家庭生活排放等,在规划生态城市时,就应当借鉴外国先进的治理的经验。控制中心城区车辆的数量,现有环境下,我国多采取限号摇号等措施从限制车辆购买,限制车辆行驶等方面入手。在最初的城市规划中,我国大多数城市往往只是注重经济利益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于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对于车辆的承载量缺乏足够长远的考量,导致了现在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恶果。因此,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中要长远考虑车辆的治理和控制工作。

对于水污染,城市应当从河道水源治理方面着手,在城市规划时,应当对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地理位置进行合理安排,污水厂要设在城市河道的下游,同时完善水资源质量的监测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中心和人口主要聚集地。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的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现代生态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万徐洪.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之道[J].山西建筑,2010,(12).

[2] 倪黎燕.生态城思想探源:生态学视角下的经典城市规划理论解读[D].清华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是将现代生态理念融合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科学的生态学原理把城市看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规划改革。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生态学角度看,城市都是人们日常活动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而城市的自然发展、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发展等都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生态环境体系。这些复杂的生态环境综合体都是按照这一系统顺利运行的,能够引导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着。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 生态学原则在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是一个复合的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大、不完善、不稳定的特点,缺乏像自然生态系统那样较为完善和谐的自控机制,为此,应用生态学的原则和方法去调控城市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物质转化与能量利用的生态效率,开发城市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

2.1 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整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

2.1.1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2.1.2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

2.2 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是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生态系统存在、发展、演替的基础。

3 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3.1 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

3.2 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对评价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的性能生态过程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资源的生态潜力和制约。生态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过程分析;生态潜力分析;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生态敏感性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内容应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的内容。

3.3.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应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德尔斐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在参考和吸收传统指标的同时,结合城市生态系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手,充分发挥人对复杂系统的辩识能力,建立一套科学、综合、简洁、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

3.3.2规划目标和年限。确定生态城市规划的总目标、近远期目标和年限,应同城市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限一致,以利用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

3.4 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3.4.1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

3.4.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义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

3.5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3.6 人口适宜度规划。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3.7 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城市产业结构不仅表现在3个产业的比例关系,还有生产工艺合理没计的问题,即在功能区(工业区)中要设计合理的“生态工业链”,推行清洁生产工艺,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调整、改善老城市产业布局、搞好新建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结构、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

3.8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3.9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在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和浪费现象,掠夺式开发导致了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的危险。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工作应根据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保护目标,制定对水、土地资源、大气、动植物物种资源、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

4 结束语

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使得自然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肯定自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生态城市的含义

生态城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 它要求从根本上统筹考虑城市的治安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以及空间布局, 进而有效的使用信息、物质和你能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以及社会进步之间的和谐。生态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运转速度快。在整个生态城市运转过程中,可以投入较少的自然物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且排出较少的污染物。

2、流转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城市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作为总体支撑, 保障了能源流、价值流、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运作,显著加快各项流动的速度,减少城市污染。

3、城市规划的系统性。生态城市的规划并不只注重自身的繁荣或者城市生活环境的优美, 更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只有人们的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 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4、高质量的环境指标。生态城市规划的各种污染、管理水平、人均绿地面积、绿化率等指标应当符合国际标准, 高效率的进行城市建设、资源利用、劳动就业、人口控制管理, 进而促进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生态城市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

( 1) 城市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平衡。一是在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树立全局观念,完善和执行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的生态环境相结合; 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对城市环境实施容量控制。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承受的既定利用方式的综合上限,包含人口容量、土地容量、绿化容量及交通容量等; 三是在注重经济与环境平衡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的生态结构,考虑城市与郊区、乡村的合理区划及功能配置。

( 2) 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强调区域性,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要将城市放在特定的区域中,从大的背景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规划要有全盘统筹的眼光,促进生态稳定,追求最佳效益。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有赖于其子系统的平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与具体的每一幢建筑密不可分。在提倡建筑单体生态设计的同时,建筑设计要着眼于城市设计,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及所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2、循环再生与节能

( 1) 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材料的选择,首选无害无污的环保性建材,减少木材的使用,同时积极尝试一些新型技术材料; 另一方面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通过良好的管理计划重复利用建筑废料,如石膏、玻璃、砖瓦、未装配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废旧的装饰材料等。建立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及回收系统,便于对垃圾等废物进行生态经济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走一条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产业化的道路。建立城市自然资源循环系统。注重城市结构布局、城市建筑物自然采光、通风、通气,使城市成为拥有自然空气通道的开放循环系统。尤其是热带地区,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通风。

( 2) 降低能耗。资料显示,全球能源消耗中有45% 用于满足建筑物的取暖、制冷和采光等需求,一幢典型建筑物的能耗费差不多占了该建筑物总营运费用的25%。如能通过设计降低建筑的能耗,将己造建筑改造成节能建筑,将大大减少对能源的需求。此外,应充分利用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如地热、太阳能、风能等。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1、突出地方本土特色

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 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 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我们所常常惊叹桃花源式的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当地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城市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合理布局、节能低耗无污染、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 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河湖、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内必须设置集中公共绿地,增加居住区文体设施。

3、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4、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增加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和资金投人,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5、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要将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6、 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用足用好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综上所述, 人们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既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 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 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新志.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 前进论坛. 2010(12)

篇10

关键词:低碳时代;生态导向;城市规划

由于当前的经济建设步伐过于迅速,而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生态恶化事件。各种反常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当前必须要切实加强对生态的保护力度,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生态建设,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城市规划变革的原因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建设和规划方面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规划的专业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学科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城市解决了基础设施不足、高犯罪率等难题,在数量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上仍然有待提高。

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相继出现,生态危机的现状逐渐加重。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我们必须要积极适应并接受和吸收“低碳”、“生态”等城市发展模式,这无疑给快速发展中的我国城市建设和规划带来了一个重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

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尤其迅速,建筑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在新时期下,积极将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相结合起来,不仅能够适应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而且更加符合新时期的技术革命和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进行城市规划变革的重要意义

由于近年来单纯重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总量大大减少,使能源危机的处境更加严重。在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带来了相当的挑战。为了共同应对人类共同的难题,我们必须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并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倡导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

我国当前处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当前却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的巨大压力。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积极倡导实行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危机的压力和气候变暖的危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低碳与生态要求下的城市规划变革措施

(一)城市交通系统方面的变革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私家车数量越来越多。大量的私家车不仅造成了交通的极度拥堵,而且汽车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据资料统计,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已经占到大气污染物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大量的汽车尾气在污染城市大气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的要求下,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倡导“低碳交通”。市民在出行时尽量选择一些低排放、低能耗和低污染的交通工具。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而且还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在目前城市中,符合低碳环保特点的交通工具有地铁、公交和轻轨等。当然自行车也具有灵活、轻便、舒适、环保的特点,也是城市中人们出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所以,上班尽量选择自行车出行。如果距离较近,那么最好是步行,既有利于身体健康还低碳环保。如果要远行,最好选择铁路出行,因为铁路相比于其他的交通方式是最为低碳环保的。

(二)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风环境

当前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逐渐呈现出一种越来越高的趋势,在这些高层建筑中,建筑的室内和室外环境越来越差。建筑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行人舒适和安全,也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小区的气候,还影响了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和小区内污染物的快速扩散。建筑风环境差,使得小区内的空气自净能力也越来越差。在发达国家中,建筑风环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一些大型工程项目都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控制,使城市建筑保持一个良好的风环境。

对于风环境较差的建筑,由于小区内的住户室内通风不畅通,因此在夏天就增加了空调制冷的能耗,在冬天增加了采暖的能源消耗。

所以在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时,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外形和布局,尽量消除不利于风环境的种种因素,也可以采取简单方法来改善风环境,例如种植乔灌树木、设置格栅和挡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拥有良好的风环境。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要能够既有利于冬季的采暖,也要有利于夏季的通风。而且主要房间还要避免夏季的时候东、西方向朝日晒。

(三)城市规划中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

在城市建设中,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采用节能技术以及低碳技术。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广泛应用起来,多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措施都有利于城市的节能减排。对于日照充足的城市,要大力推动太阳能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城市中建立新型垃圾焚烧站,可以在烧掉垃圾的同时收集产生的巨大能量。

在小区内要大力发展太阳能技术,统一安装太阳能的热水器。对于一些采光或者是照明要求不高企业或场所,积极采用太阳能的LED技术,以减少电能消耗。对于生活垃圾需要填埋的城市,如果填埋的垃圾达不到一定规模,就可以采用点燃或排放的方式来掩盖所产生的气体。对于达到相关规模的,就要考虑将填埋的气体用来发电。

结语:

由于生态危机和能源危机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灾害和影响。因此,在当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强化低碳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对于当今的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要将低碳和环保贯彻到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方方面面,积极落实政策,积极创新技术,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5.

[2]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