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解读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级文化解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班级文化解读

篇1

1、以xx物流园区建设为契机,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充分利用区政府开发建设物流园区的有利时机,把xx物流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按照“改造、补充、引进、争缺的发展思路和党工委工作目标,举全街之力,配合区政府做好旧房拆迁和辅助项目以及周边三产项目的招商补位工作,使之尽快发挥对xx地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努力引进外埠企业。年内实现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确保增长10%,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5000万元,实际使用外资600万美元,引进外埠企业15户,外埠资金18000万元,新增私营企业40户,个体工商户300户,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00万元,高科技项目7个,开发新产品5项。

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以产权明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今年要确保完成改制企业2户。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多服务少干预,多扶持少指令”的原则,真正实现在政治上平等、在经营上放开、在管理上放手,使民营经济在品类规模上全面快速发展。

篇2

“青青”“蓝蓝”大讲堂

青、蓝二字源于《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寄托着老师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学校在对自身文化底蕴和当前学生文化素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后,提出了“学生大使”的概念,聚集学生、教师、家长的智慧,诞生了学校的学生形象大使—“青青”和“蓝蓝”。“青青”作为女孩的形象大使,“蓝蓝”作为男孩的形象大使。通过“学生形象大使”的培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青青”“蓝蓝”学生形象大使的培育过程中,青蓝小学创设了很多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位“青青”“蓝蓝”都能展示自我,发扬个性。比如,为了让“青青”“蓝蓝”成为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改进了集会教育方式,体现集会教育的生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集会教育的主讲人,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就成了每个学生历练的舞台。

青蓝小学的集会教育,改变了以往“说教式”的单一模式,基于“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理念,不断为孩子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不仅让每个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而且让每个孩子勇于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如今,学校已经将活动课程化,编写了校本课程《“青青”“蓝蓝”国旗下讲话》。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集会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生态文化建设的教育理念,让青蓝的学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互动、学会了分享。青蓝的孩子个个自信阳光、落落大方,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校长,我要和您聊天

在特色德育文化培育的过程中,青蓝小学特别关注“青青”“蓝蓝”心灵成长的需求,创建师生学习生活的良好心理氛围,不断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正确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阳光中快乐地成长。其中学生对“校长聊天”活动尤为喜爱。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意愿,向学生征集聊天话题。聊天的话题确定后,提前一周以海报的形式公布,并设立“校长聊天”的专用投寄箱,“青青”“蓝蓝”可以自己投寄意愿书,也可以直接向班主任老师报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佩戴“嘉宾卡”的“青青”“蓝蓝”先与校长一起玩有趣的游戏,双方进行肢体接触,以缓解孩子们的心理负担。这种轻松、自在、细致、幸福的氛围深受“青青”“蓝蓝”的喜爱,尽管他们不清楚怎么与校长聊天,但一想到能与校长交谈,无不欢天喜地。工作组的老师会在活动结束后把聊天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制作成海报,供大家重温聊天的内容。每位参加聊天的孩子,学校都会给他们颁发与校长合影的证书。对于个别的学生,学校老师还会后期跟踪,深入交流。

“校长聊天”活动充溢人文关怀,校长不再是每天出现在集会中那个高高在上却不可触及的“大人物”,每一个学生有了和校长平等对话和亲近交流的机会。“校长聊天”在“青青”“蓝蓝”中间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效应,以此为借鉴,青蓝小学又尝试开展了“教师版”的“校长聊天”以及“家长版”的“校长聊天”,收获了众多的惊喜与意外。

童言稚语话校园

校园文化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青蓝小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学校成立了“童言稚语话校园—‘青青’‘蓝蓝’校园文化解说团”。“青青”“蓝蓝”们自己撰写、自己解说校园文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充满童趣的语言来解读学校的昨天和今天。

青蓝小学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十大文化园地是孩子们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有利阵地。孩子们在学习、欣赏、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实践着“热爱学校”的自我教育,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搭建校园文化解说团这个平台,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在解说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篇3

在小语教学中师本文化与生本文化之间的矛盾是冲突的源头;文本是冲突的载体,生本的“认知”和“思维”冲突是我们课上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在小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认知和思维矛盾的冲突,可以促进孩子的深度思维,激发学生情感进一步投入,达到小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师本文化与生本文化的冲突

(一)教师要同步跟进,学生要个体自由

小学教育,对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看平均分,有了平均分,平行班级横向比较一目了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荣誉而战,有时候面对班级整体,要求整齐划一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结果便是创新教育的缺失。

小学生希望“我行我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答就怎么答,取我所需,还我本真,总想小语课上能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自由。老师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适度空间,他们对学习会保持浓烈的兴趣。

(二)教师想扣住教材主题,学生想表现真实多元

教师的教学工作总想紧扣住教材的方向,实施情感教育,教师常常不能摆脱成人情感思维。

小学生正处在情感发展的高峰,作为教师要与学生情感融合,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有基础。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多彩。尊重学生文化的多元是实施现代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

(三)教师崇尚功利的结果,学生渴望发现的过程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往往走捷径,考高分,快成名;很多时候忽略了小学生探索发现的心理需求,崇尚“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捷径,生动过程变成了枯燥的背诵,甚至要字字参考标准答案,生怕考试时扣分。

小学生渴望探索发现的新奇和挑战的乐趣,这是他们智力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他们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尽管这个过程可能面临着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一无所获,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它小学生学习、生存、生长所必须经历的。“海边的孩子不呛几口海水是长不大的。”

二、文本文化与生本文化的冲突

(一)主题解读的矛盾冲突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部分教材的主题思想就存在着矛盾冲突,文本内容、情节、思想就在矛盾冲突中逐步展开,并逐渐清晰,最终明朗。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学的引领者,就应该紧扣这个看似充满矛盾的主题组织教学,达到“纲举目张”的教学效果。然而,学生往往因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的欠缺,不能和文本主题产生共鸣。

(二)人物识读的矛盾冲突

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激烈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写人的文章,其中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抓住人物冲突,解读文本,往往就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相应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学生会更感兴趣,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语言品读的矛盾冲突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词句是作者独具匠心打造的,让人回味无穷。如果在课堂中,捕捉这些词句,挖掘其中隐含的特殊内涵,引导学生欣赏,能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能提升学生作文时遣词造句的水平。这些好词佳句,在孩子的眼里,未必就能理解,你认为是“佳句”的,有时他们认为是“假句”,这是生本与文本矛盾的体现之一。

三、生本的“认知”和“思维”冲突

课堂上,孩子们带着问题认真研读了课文,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把描写人物高尚精神之处逐条逐句都找出来了,大问题似乎是解决了,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语气中找不到那一份幸福和喜悦,更找不出那一种体验的。

如何来突破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冲突?现以《鞋匠的儿子》阅读教学片断为例进行说明:

“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作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读了这段话,你感觉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我感觉林肯很尊敬他的父亲……

生2:我感觉林肯是个冷静的人,他面对名门望族的“傲慢”与“羞辱”,他没有愤怒,能像中国晏子一样巧妙化解,并进行反击,很了不起的。

生3:我上网时发现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这两个人反驳的方式有明显不同,林肯是认可,而朗宁用对手的推论反击对手。

生4:我认为林肯的话中有话。他说:“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作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用中国话讲不就是让不听他话的人穿“小鞋”吗?他软中带点硬,怪不得得来的是那么多的赞叹声呢!

篇4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能动性,让学生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与作家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才能使学生于个性化的解读中悟得文章的真义。

2、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形成教学个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个性,既是其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研究文本解读个性化的策略,可以促进教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而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

3、有助于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从而为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火力。语文教育,是最具个性的教育。阅读教学要走出低迷中徘徊的困境,必须实现“人”的回归,彻底打倒“霸权主义”,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将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新课堂的生成。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当前学生的 学习方式的现状,寻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和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确定好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最佳切入点。

2、行动研究法。认真撰写论文、课例反思。在研究中及时地进行总结,撰写课例反思及研究论文。

3、个案研究法。采取以课研课的方法进行课堂实地研究,通过对课例的分析、反思开展研究。

三、研究的方向:

1、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改革。结合学校多年来形成的――课前探究(教师提供学案、学生主动研究);课中升华(教师精讲点拨、学生主动学习);拓展延伸的“三步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对语文课堂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旨在引发学生的个性阅读与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个性接受。

2、个性化阅读教学。?阅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应该让教师包办代替。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具体做法:

①各班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开展“买一读百”活动,人均2―3册,每天保证30分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②每个学生建立读书档案――全体语文教师设计的《个性化阅读积累档案》,每月展评一次。

③开设了“大阅读”课。并且制订了“大阅读”课计划,统一给学生配备了摘抄本。

④利用学校、年级文学社,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引领学生积极阅读、高效阅读。

⑤国学经典诵读。课前10分钟学生诵读《弟子规》、《增广贤文》和古代诗词,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

3、个性化作文的教学:当我们准备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听到的往往是一声声的叹息,即使是九年级的学生,也只是应付而已。我们理解学生没有生活,同时,又埋怨学生不能细致入微地体会生活。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我们理解了学生个性化表达是在需要自主、真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为此,我们教师有以下的做法:

(1)学生佳作展示。与其用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染学生,倒不如拿学生的作品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所以,我们经常把每周作文中的学生佳作展示给出来,让学生欣赏自己同学的作文,学习身边的榜样。同时,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并编辑成册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2)及时反馈学生习作。对于那些佳作连出的或写作进步较快的学生,交上随笔后他会常常跑来问:“老师,我的作文您看了吗?”这样的学生的作品,往往是他们用心写出来的佳作。他们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

(3)给学生作品写鼓励性的评语,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学生非常看重老师的评语,哪怕是三言两语。

(4)安排赏析课。平时,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优美的随笔当堂朗读,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学生对这样的课是十分喜欢的,他们会经常催着老师安排这样的课。

(5)学校、年级、班级建立文学社团,定期召开文学社员会,把那些文学功底深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运用推荐佳作、精妙赏析、专题论述、社会调查、办文学刊物等多种形式,使大家在文学方面共同提高。

(6)发挥校刊和班级、年级文化橱窗的阵地作用,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练笔,各文学社动态进行战士,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

4、全体学生有效――都有收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对优生的教育,放松对后进生的管理与指导。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

四、丰硕的教学成果

篇5

一、塑阳光心态,做幸福班主任

当老师,不做班主任,是一种可惜,当了班主任,不仅可以多得一份绩效,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和学生更好地相处。要想让学生阳光,班主任首先自己要阳光,要活在幸福之中,阳光的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个体。这里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健康。班主任脸上的笑容有多少,孩子心里的阳光就有多少。只有班主任拥有阳光心态,才会精心呵护每一个孩子;只有班主任拥有阳光心态,才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孩子;只有班主任拥有阳光心态,才会将爱撒播给每个孩子……

做一名阳光班主任,打开书本,就是打开成长之门,享受读书的乐趣。一些优秀教育家的言论是经历过岁月的磨砺留下来的精华,我们可以边读边实践,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如孔子、孟子等教育大哲,国外的杜威、苏氏……最后要读好学生喜欢读的书籍。只有读孩子的书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想什么。

做一名阳光班主任要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信、誉、诚、情、儒、道、谊、朋、仁”的修炼。要用“学生的大脑”思考,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由课间到室外活动、活动,和学生一起,打球、游戏,呼吸新鲜空气,劳逸结合。心态是打造幸福教育的剂,好的心态让你成功,坏的心态毁灭你自己。

二、开展阳光读书活动,经典润泽学生心田

阳光读书活动,是一种风貌,是班级文化的集中体现。要让学生亲近经典,享受阅读的乐趣,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使阅读成为学生最自然的生活状态,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好起来。班级可以设立专门的图书角,上面摆满孩子们喜爱的书,给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徜徉其间,浸润其间,领略文化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

学生虽然是初中生,但他们完全可以读很多的古典,并从中调整自己的心态。班主任可以经常在班级开展阳光读书沙龙,让学生交流阳光读书的心得。如我班的吴同学在交流中是这样说的。

过去读了太多的“窘书”,得到的只是“鸡肋”,太大的希求,太多的失落,让我忽然对“老书”有了一份亲近。新的班主任让我们读《论语》、《易经》、《鬼谷子》、《韩非子》……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链接今天的生活,心灵之道,处世之道,洞然敞开,思维一如核能,裂变爆开。

半部《论语》修自身,《论语》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要严肃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注意自己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自己尊敬、信任、温和。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借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任何人际关系之所以能够存续下去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容不得半点的强求。礼节和客套虽然繁琐,但却是相互尊重的—种重要的形式。而离开了这种形式,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难以存续。过去看人,我常看到别人的亏欠,学了《论语》才知道什么叫以德报怨。一个人面对阳光,永远光鲜;背对太阳,看到的总是阴影。不给别人添堵,少给自己添病。半部《论语》修自身,《论语》我才看了一半,我已有这样的收获,古典的睿智,远胜于“囧书”的忽悠。

《孙子》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要善于打破常规,无论久经沙场,还是初出茅庐,绝对不能盲目从事。如今的网络和电视,视觉的冲击远胜于心灵的润泽,盲目跟进、迷恋网络,心中总少一份平静与祥和。跟风的人是懒于读书的,读书的人求的不是眼福,而是心得,书海泛舟,悠然我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同样,当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老师教给的知识和很有限的课外补充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个性化解读。

三、阳光管理,从心开始

阳光是温暖的、幸福的。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拥有光明,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拥有快乐和幸福。班级管理亦然。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搞一次活动、谈一次话就能立竿见影的,它需要“和风细雨、阳光心态”的感染,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化。所以,我们要拥有阳光的心态,有计划、有目标,一切从心开始,朝着预设的目标积极前进。

世界很小,心灵很大。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就是在心灵的土地上开拓、耕耘、播种。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生思想的启蒙者,是学生习惯的引领者,是学生性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智的播种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智字领航,爱字当头,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心应手,迎来一路阳光。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喜欢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和身边学生的故事,促使他们在自我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定期对学生进行阳光心理辅导,尤其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的觉醒带来种种急剧的变化和心理困扰,制定各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课教学目标,尝试探索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心理辅导课系列课程。可以利用小自习室,建立微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在班会时间,采取大家围坐的形式,让孩子们畅谈自己的做法及人生态度,启发教育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也可以采取电话咨询和书信咨询的方式。

篇6

争 鸣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孰是孰非

  ――从“三好学生”评选说起………………  1―4

“冷”与“热”:由学生“情感冷漠”引发的思考

  …………………………………………………  2―4

读经:继承传统还是适应时代

  ――社会变迁背景下对读经问题的重新审视

  …………………………………………………  3―4

蒙尘的爱:在历史和记忆之间

  ――一位英国青年和六十多个中国孩子的故事

  …………………………………………………  4―4

在理想与现实、绚烂与平淡之间

  ――关于人生追求的思索

  …………………………………………………  5―4

死,还是不死,这是一个问题

  ――对哈尔威船长、项羽、谭嗣同三人生死抉择的探讨………………………………………………  6―4

评 论

“慢生活”运动背后的反思………………………… 7―4

再读“五四”

  ――爆发90周年纪念笔谈………… 8―4

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时代追问……………………  9―4

当负责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10―4

活着就是爱

  ――对特蕾莎修女的怀念与思慕…………… 11―4

网络时代:一句话的能量………………………… 12―4

明德讲堂

朴素的情感………………………………… 黄 宏1―9

企业文化对人生的启示…………………… 徐井宏2―8

在蓝天白云间书写忠诚…………………… 陈 俨3―9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位外交官的成长历程…………孙玉玺4―10

用相机点亮希望

  ――我和希望工程的不解之……… 解海龙5―9

藏书•读书•品书…………………………… 熊光楷6―9

历史的天空

  ――一位历史老师与学生们的心灵对话

  ………………………………………… 纪连海7―8

评足球•品人生………………………………刘建宏8―8

飞天:一个民族的崛起之路……………… 杨利伟9―8

我的漫画情结………………………………蔡志忠10―9

母语的消退与认同危机………………… 陈家琪11―10

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 袁振国12―10

学术•研究

理论经纬

当前英国国家课程体系中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内容及特点……………………………………………楚 琳1―23

美国的“社会―情感教育”及启示………刘桂秋1―27

对话:德育课程改革三十年……蓝 维 高德胜4―14

哲学释义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释义

  …………………………………………王 杰4―20

道德与人之间关系的现代转向……………杨 超4―23

面向身体关照的道德教育…………………陈丽娜4―27

不同情绪唤醒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肖前国 李征澜 余 林4―31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郑 航5―14

论个体道德理性价值及其培养……………冉亚辉5―19

理性主义与道德……………………………朱忠良5―22

当代德育的知行性反思……………………王少敏5―28

经济学意义上情感性道德教育的学理分析

  …………………………………………钟晓琳5―31

道德、教育科技与人类学习………………但昭伟6―14

谈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王黎静6―19

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及其启示………………张洪华6―23

对道德可教的辩护及道德教学的限度……王 囡6―26

论美育的心育功能…………………………顾 颉6―31

信托责任与德育…………………汪昱雯 张 成6―34

伦理型学校呼唤道德领导…………………程 勇8―13

走出德育量化管理的误区…………………刘 彦8―17

学校空间的德育特征和影响………………徐敏娜8―20

基于课堂情境的价值观教学……姚林群 陈丽华8―25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傅建明 冯玲丽8―28

学校诚信教育:内涵、视域与路径………钱明明8―31

“道德”与“更道德”的区分之辩

  ――与陆有铨教授商榷……………但昭伟10―13

从价值澄清到品格教育:个人的历程

  …… [美]霍华德•柯申鲍姆 郭 冰 译10―17

全球化进程中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培育

  ……………………………………… 刘国强10―25

论网络传媒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国货回潮”谈起………… 梁明月10―31

影响青少年文化自觉的困境及其对策

  ……………………………………… 芮彭年10―35

重心与起点

  ――关于当代中国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新思考

  ……………………………………… 孙抱弘11―16

美德观与德育范式转换………………… 范树成11―20

反思制度化学校生活对学校教育的异化

  …………………………… 杜 洁 屈 陆11―25

教学方式变革与直接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 孙智昌11―29

国内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 刘 慧 曲 悦11―35

“贾君鹏事件”透射出网络时代教育的使命

  ……………………………………… 张杰夫12―14

浅谈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刘桂芹 等12―17

对60年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认识

  ……………………………………… 卓晴君12―20

浅说“儿童读经”的教育责任………… 杨启亮12―24

中小学学生生活方式的探讨…………… 冯建军12―2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思考

  …………………………… 杨韶刚 刘 鹄12―33

学校德育“三要”……………………… 龙迪辉12―36

师道与师德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的视角………杨启华1―13

论师德规范建设中的问题与出路…………张宁娟1―19

公民教育

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

  ………………………………李 萍 童建军2―12

公民教育社区服务活动课程探微

  ………………………………邹双武 潘洪建2―19

从志愿者行动看公民教育…………………刘晋芳2―23

论批判力教学………………………………单文经2―26

培养公民的教育:关于课程与教学法的问题与争议

  …………… [英] Alex Moore 林子斌 译2―31

东方道德传统

《新三字经》旋风之反思……… 李荣安 何志恒3―13

儒家民本观…………………………………周桂钿3―17

对新时代儒家道德教育合法性的思考……严从根3―20

“和”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

  …………………………………………汪凤炎3―25

传统童蒙教育对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启示

  …………………………………………许瑞芳3―31

高校德育

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时代征候及其教化……唐爱民7―13

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的内容、目标与原则

  …………………………………………蒋保国7―19

大学生志愿文化及其德育功能……………余 蓝7―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志愿服务…肖 浩7―27

高校短信文化流行现象的德育探究………张 琳7―29

广告对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启示

  …………………………………………谭颖华7―32

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笔谈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的责任主体性……郑富兴9―14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朱西周9―16

  关于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性……章 乐9―17

雷锋精神的现代意蕴………………………扈中平9―19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优势、困境和对策…席书旗9―25

教育中的惩罚

浅议教育中的惩罚…………………………董吉贺9―30

中小学教师惩戒权存在的合理性探析

  …………………………………… 李 戬 等9―35

“惩罚大师”马卡连柯…………………… 李 昆9―38

学校•行动

课程教材

谈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道德价值导向的落实

  …………………………………………郭 林1―32

文化生活课“五步教学法”探讨…………王 苹1―35

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杨 灵2―52

凸显思想性 强调实践性 突出基础性

  ――2008年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修订对教学的启示…………………………………………张云平2―55

巧用古诗文化解生活与哲学课教学难题

  ………………………………赵 昆 侍 青3―46

谈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杨政文3―48

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推进

  …………………………………………杜文艳4―39

简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许子林4―4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大矛盾

  …………………………………………胡志桥5―34

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试题的设计…………郭瑞芬5―38

《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特点及应对……… 万 佳6―41

教师的哲学品质与高中课改………………唐良平6―43

教师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学习………王 林7―46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开放性评价初探…高 波7―49

《经济生活》“体验式学习”中学习主题优化初探

  …………………………………………戴 颖8―38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变化与不足

  …………………………………………翁文珠8―4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生活》的主线

  ……………………………………… 吴少荣10―58

如果这样教学《经济生活》…………… 吴国英10―61

班主任论坛

让不同方言共奏班级和谐乐章……… 王忠文 等1―52

举轻若重与举重若轻………………… 梁 明 等2―58

以情育情 率先垂范………………… 桂贤娣 等3―58

这事儿得问问孩子…………………… 何 捷 等4―54

给初中生讲故事的艺术……………… 韦继恒 等5―53

班级管理艺术漫谈…………………… 张永锐 等6―52

我教孩子向“钱”看………………… 温志旺 等7―62

让生命之花在班级建设的天地间绽放……李家成7―70

一句话的风波………………………… 杜 欣 等8―53

故事中的班级管理智慧……………… 胡元华 等9―57

班主任撰写综合素质评语“三法”

  ……………………………………周建平 等10―47

做真实的班主任………………………马彩云 等11―56

我的一天班主任生活…………………马 岚 等12―50

专题报道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正式开课

  ――访北京市教委德育处关国珍处长

  ………………………………………本刊记者2―37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刘 玲 陶礼光2―40

“社会大课堂”在区县………… 孙 陆 刘 烨2―44

北京十二中:走进博物馆来考古…………杨冬梅2―48

汽车尾气治理情况调研…………北京市京源学校2―50

“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虞蓉蓉3―34

培养积极心理之“阳光教育金点子”

  …………………………………… 吴友红 等3―39

平实:德育的追求

  ――对浙江省长兴职教中心德育工作的真实感受

  ………………………………………本刊记者4―34

探寻“生”的意义

  ――就“三生教育”采访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本刊记者6―37

抓住时机,大力推进中职德育工作

  ――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德育处刘宝民处长………………………………………刘 烨7―34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访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俞国良教授

  …………………………………………孙 陆7―37

让每一个学生“精神成人”………………刘新成7―40

锤炼心灵的工程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掠影…………………………………赵 煦 谢铭德8―33

“批评”出来的问题………………………刘 烨10―39

解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10―44

学科德育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亲历者……………于世华1―40

“走向成熟”选修课育德活动方案……… 葛立慈1―43

当学生的实验数据“准确无误”时………权广仁1―46

勾股定理: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载体……张维忠8―46

让学生心中绽放人文关怀之花

  ――以《一碗阳春面》教学为例……周来宏8―49

班级建设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周玉敏8―51

杏坛巡礼

南开校风建设揭秘…………………………项红专1―48

苏州中学的中国文化教育传统……………周 勇5―41

百年澄衷的民族精神教育…………………李 琰9―42

在绿色中飞翔

  ――探访深圳市南油小学的绿色发展之路

  …………………………………………李 辉9―45

为了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陈 音 等10―54

追寻梅韵 涵养“梅德”……………… 李保明11―46

“六个一”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牛怀德11―49

“为时养器”的探索之路…………………唐洪波11―50

教研之窗

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探析………………………………………顾润生3―50

提高思品课实效性的六个“注重”………韩秀梅3―53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系………廖光华3―55

故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傅志红6―46

别样的德育…………………………………班建武6―48

小学品德课有效性教学……………………邓正平6―48

故事《小山的手表》提示的心理学问题…张晓春6―50

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周晓英7―52

品德课堂及时评价的问题………刘艳玲 宋 璐8―42

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楼江红8―44

也谈无痕德育

  ――读楼江红《让无痕德育走进课堂》

  ……………………………………… 陈桂生11―39

小学品德课堂交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谢林燕11―42

教材序列≠教学流程

  ――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的反思

  ……………………………………… 黄元虎12―40

品德课因寓情于境而生动……………… 姜 勇12―43

教师成长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大心理偏差及其预防

  …………………………………………李 涛4―43

优化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

  ………………………………王志洲 程 逊4―46

“儿童心目中的好教师”及其启示………张铁道10―62

都是表扬惹的祸………………………… 袁先全10―65

主题活动

山区小学生活化德育的实践………………刘勇武4―49

推进农村学校温馨教室建设……胡 诚 徐晖4―52

“毛衫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张国佩 陆伯良7―54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系列活动……………郭玉琴7―57

架设“心灵之桥”,构建和谐家园

  ………………………………刘筱青 沈小雯7―60

节假日:学生生命成长的节点……………许嫣娜9―49

“以礼立人”的思考与实践……………… 赵辛辰9―52

课例精选

“商品的故事”课堂实录………………… 彭燕芬5―47

“让我走进您,爷爷奶奶”课堂实录…… 周小娟5―52

立足机制目标 突破情感障碍 创设美丽德育

  ――“商品的故事”“让我走进您,爷爷奶奶”有感……………………………………………班建武5―50

心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举隅

  生命线上的成功/非言语的感情交流/家庭乐趣

  ………………………………………………… 9―54

浅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德育功能…… 陈尔财12―45

一位“酗烟”学生的治疗……………… 缪仁票12―46

三种不良性格的成因及心理调适策略… 顾利华12―48

师说心语

你们应当有一颗不同反响的心………… 王 涌11―53

把美好留给母校,让回忆成为自豪…… 丁泽岩11―54

三载寒窗苦读,今朝雄鹰展翅………… 柳瑞华11―55

社会•视角

教子有方

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

  …………………………………………孟育群1―60

少年网瘾的家庭行动对策

  …………………………………………李书华1―66

抚育者说……………………………………梅仲孙2―73

卢梭谈父母职责……………………………袁传明2―74

我和女儿的故事……………………………姚霞珠5―66

和孩子一起成长……………………………芮彭年7―76

婴儿依恋感的形成和抚育者的关注………梅仲孙9―69

道德观察

青少年郁闷谈………………………………罗伽禄1―69

有点佛家想法也许是好事…………………张志坤1―71

后思想时代:用“表演实践”证明自己是人

  ――“行为艺术”与“天问”………毕世响4―69

良华家教

家庭教育的一百个信条……………………刘良华2―66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刘良华3―67

家庭教育中的“性格―身体本位”………刘良华4―62

父母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刘良华5―61

儿童的秘密…………………………………刘良华6―61

站在孩子这边………………………………刘良华7―71

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吗…………………刘良华8―61

如何培育九岁前后的孩子…………………刘良华9―65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刘良华10―67

把“自食其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 刘良华11―64

给中国家长的阅读建议………………… 刘良华12―62

古风今谈

漫谈春节中的道德意蕴……………………熊坤新2―76

和谐身心 道德清明

  ――清明节传统道德内涵赏析

  ………………………………柯 玲 高倩艺4―73

端午钩沉话道德……………………………刘新成5―71

月圆人圆 天地同圆

  ――中秋节道德意蕴漫谈………… 王 颖10―75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重阳节道德意蕴漫谈………… 丁 波11―75

一家之言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条建议…………吴康宁3―72

我的班规谁做主?…………………………刘次林3―73

我看抗震精神………………………………钱 逊5―68

生命的最高价值之我见

  ――从残疾人的价值说起……………张正江5―69

风物长宜放眼量……………………………杨叔子7―78

本分与境界…………………………………张文质7―79

文化自觉与中国教育………………………王殿卿8―71

中西方道德教育差异之我见………………魏贤超8―74

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

  ――也谈教师惩戒的失控与规制……刘继萍9―75

“榜样”:被修饰了的校园模具…………  武秀霞9―78

广告新闻:违法失德谁之责

  …………………………… 陈力丹 周宇博11―69

传媒,你的责任感哪里去了

  ――从传媒娱乐化谈起…………… 傅守祥11―71

教育不能太功利………………………… 张志坤12―69

学校管理无信不立……………………… 薛 强12―72

成长密码

夫妻关系和为贵……………………………刘长海4―66

做父母不当家长/结同盟不做对头………刘长海6―66

品德培养要抓住关键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刘长海8―65

让孩子亲近读书/让孩子远离电视…… 刘长海10―71

培养孩子的“野心”/ 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 刘长海12―65

社区驿站

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吉成名3―76

社区教育与人的社会化……………………秦 钠3―79

论社区德育功能的发挥……… 刘爱霞 周嘉方11―72

思想空间

谁来教育我们?

  ――道德涅与人类的眼睛…………毕世响6―68

道德是幽灵

  ――兼论“德育”的吊诡……………毕世响8―67

在道德中死,在道德教育中重生

  ――人的轮回……………………… 毕世响10―78

道德与教育的祭坛意义………………… 毕世响12―76

人物•读书

道德人生

王孝文的雷锋情结……… 史 群 汪 琪 诸 琳1―72

草原之子

  ――记“希望旅程”公益组织创始人塔林夫

  …………………………………………姜海燕4―78

用生命影响生命

  ――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吴

  ………………………………………本刊记者5―76

留美往事

  ――访著名经济学家黄范章………本刊记者6―73

捡瓶子的母亲………………………………闫 涛6―78

小米山之光

  ――记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健康村小学代课教师彭绍贵………………………………………陈开心7―80

创建文化校园,演绎感动人生

  ――访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校长徐建平

  …………………………………………吴晓燕8―76

怀念昆明小英雄刘清莲……………………付亚丁9―82

拿什么回报你,我的恩师?…………… 辛晓明10―83

特蕾莎嬷嬷,一盏点亮穷人生命的灯

  ……………………………………… 吴晓燕11―77

真情季羡林……………………………… 蔡德贵12―79

共读时光

和艾伯斯坦一起感受呼吸的美丽

  ――《善待自己》读后感……………王碧蓉1―75

有一种感动在生命里流淌

  ――读《生活在痴迷之中》有感……刘海燕2―80

心有多大,孩子们的舞台就有多大

  ――读《梨一样的苹果》有感………尚海涛3―84

接纳孩子的情绪,走进孩子的心灵………吴海燕4―83

论《礼记》的德育思想……………………吴点明5―80

谈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吴海丽6―79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有感

  ………………………………程彩娟 程立海7―86

如何使每个人都享受教育

  ――读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社会》有感

  …………………………………………乔卫丽9―83

让德育走向自然

  ――来自《爱弥儿》的启示……… 许瑞芳11―85

床头之书――《菜根谭》……………… 陈开心11―89

经典导读

浅说《礼记》师表论

  ――《坊记》解读……………………毕 诚8―81

浅说《礼记》师表论

  ――《表记》解读(之一)……… 毕 诚10―85

浅说《礼记》师表论

  ――《表记》解读(之二)……… 毕 诚12―82

随笔感怀

城里的孩子和山里的孩子…………………付亚丁1―77

对生命的爱和思索…………………………程玉明1―78

学校社会化行为对德育的消极影响………夏玉钦1―79

论立志………………………………………王海明2―84

学生能在微笑中接受惩罚吗………………章 乐2―88

尊重,从记住他人姓名做起………………马志响2―90

“菜鸟老师”携时尚走进学生的多彩天地

  …………………………………………高雪鸥3―86

师生无恩却有情……………………………林 奇3―88

帮学生把快乐找回来………………………向3―89

村学里的青涩岁月…………………………冯秀兰4―85

教育中的“宝塔糖”………………………吴友智4―86

我们应该留给孩子什么样的财富…………吕 4―88

15元的教育和29元的教育……………… 庞捷敏5―84

又见姜飞……………………………………郑清建5―86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晏子进谏看教师批评的艺术

  …………………………………………毛志高5―88

从《种树郭橐驼传》看育人之术…………存少辉6―82

老师,莫让比赛变了味…………徐化美 孔 波6―84

那天早晨,我学会了宽容…………………杨冬雨7―88

闲话读书、写作和好人……………………刘铁芳7―89

“寻找”三位教师………………………… 何 杰8―85

责任是天……………………………………张树文8―86

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宫凤华8―88

凡人的读书乐………………………………刘炳艳8―89

惩罚的艺术…………………………………葛延芬9―86

永远放你在心上

  ――写给我的高三(6)…………… 毛志高9―87

久违了,红“言”颂…………………… 达 度10―89

“挽救桌”和“禁闭房”

  ――从美国惩罚学生手段谈起…… 王有鹏10―90

你以为你是谁?………………………… 刘思明10―91

成果•动态

课题推介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结构分析与测评系统开发

  …………………………………………蔡圣刚1―81

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对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研究

  …………………………………………金东贤1―82

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臧 宏2―92

北京奥运会对提升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张翠苹2―93

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刘长海3―91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

  …………………………………………唐汉卫3―92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傅守祥4―90

网络文化境遇下我国中小学校道德教育的变革研究

  …………………………………………张茂聪4―91

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 柯 玲 等5―90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 姜树卿 等6―86

大学生道德人格特点及其教育干预研究

  …………………………………… 杨文华 等7―90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机制与干预研究

  …………………………………… 杨丽珠 等8―90

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研究……………… 王 芳 等9―89

地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舒敏勤 等10―92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行为遗传学的分析

  ……………………………………王美萍 等11―90

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德育模式研究……匡 瑛 等12―86

信息广角

东南亚三国思想道德教育考察报告………刘惊铎1―83

《香港教育专业守则》的制定之路……… 冯婉桢1―85

公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意见精选………………… 3―93

“校家同创”德育英才

  ――江西省抚州市实施中小学德育“校家同创”工程纪实……………………………顾胜和 邓高平4―92

特色办学 德育为本

  ――“中美高色办学研讨会”之德育研究述评…………………………………………本刊记者5―91

学术动态

香港政府公民教育政策的演变趋势

  ――从“疏离的子民”到“积极参与的公民”

  ………………………………王世伟 曹彦杰6―87

弘扬奉献精神 志愿服务社会

  ――北京四中青年志愿服务的思考与实践

  …………………………………………马 越6―90

论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目的观……………王洪明7―91

融心融力融智,共生共振共荣

  ――南京市鼓楼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

  …………………………………………储 红8―91

闵行区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与模式的探索

  …………………………………………龙一芝9―90

德育资讯

匈牙利开展环境教育/新加坡的国民教育……… 6―93

澳大利亚开展和平教育/新加坡明年试行“艺体陶冶计划”……………………………………………… 7―94

欧洲的消费者教育/欧洲的跨文化教育………… 8―94

香港教育局开设通识教育网上资源平台 等……  9―93

区域经验

在“经历”中成长

  ――四平市实施“经历教育”纪实

  ……………………………………… 牛立坚10―93

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南京市教育局11―91

城市化进程中德育区域推进策略的探索

  ……………………………………… 韩园林12―87

观点集萃

德育人本化:理论基础的现实诉求

  …………………………………… 杨 超 等1―87

从公民教育角度看公民文化培育…… 尹学朋 等2―94

西塞罗对希腊晚期三大伦理体系的批判

  …………………………………… 王晓朝 等3―94

论休谟的德性效用价值论…………萨•巴特尔 等4―94

公德及其教育………………………… 刘次林 等5―95

教育的原点:育人…………………… 鲁 洁 等6―94

解读作为美德的感恩德性…………… 陈爱华 等8―95

民族精神教育研究的若干问题……… 丰子义 等9―94

以人为本的“道德资本”……………尹明涛 等10―95

生态文明:当代公民文化建构的重要领域

  ……………………………………黄湘莲 等11―94

论赛博空间的道德实践………………苏令银 等12―89

篇7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就十分重视诵读。《论语》中有“诵读三百”的记载,荀子强调学术“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并要“诵读以贯之”,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更是明确 “要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诵读古诗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继承和发扬诵读这一古诗文教学传统,让诵读回归古诗文教学课堂,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加强古诗文诵读,可以培养文言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就是训练语感。”古诗文是在古汉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书面语体,由于时代的隔阂和用语习惯的差异,中学生在古诗文理解鉴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作为书面语的古诗文语言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功能,眼观、口诵、心记,日积月累,文言语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而且诵读多了,学生古诗文的基础知识积累也就更加丰富,很多一时难以讲清的语言规律和搭配习惯等语感语用难题,学生在解题作答时也能迎刃而解。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会显著提高,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多。

此外,班级学生长期坚持集体诵读古诗文,几个人、几十个人一起诵读经典名篇,无意中就营造了古诗文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响,学习兴趣更加浓厚,阅读鉴赏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加强古诗文诵读,可以深入体味文本内容。

文言诗文语言简洁凝练、内涵丰富,因此要想真正理解、感悟这种高度浓缩的语言,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古诗文的韵律,自觉深入思考文本内容,把握体悟作者的情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必修四中李商隐的《锦瑟》,“锦瑟”虽为题目,但诗作内容却非咏物,只是按古诗惯例以篇首两字作题而已,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而众所周知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构思新巧,想象丰富,用典过多,意境朦胧,隐晦难懂。这样的文章且不说中学生难以理解,就连梁启超这样的文学大家都感慨,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理会不着,连文义也解不出来。因此遇到这样古诗文的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意象,理解典故,想象意境,在读中理解文本大意,在读中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文本有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可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解读和再创造。在古诗文教学中强化诵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读、品、鉴、赏之后,可以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锦瑟》要表达的情感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也许是思念而不得相聚的痛苦,也许是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也许是自伤的“隐”作……诸如《锦瑟》等文本内容的教学,反复诵读,在读中寻求深层理解,寻求不同见解也许是最好的教学途径。

三、加强古诗文诵读,可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文都是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它们情感丰富,意蕴深远,有立志报国的凌云壮志,有尖锐深刻的政治讽喻;有如泣如诉的离愁别绪,有感人肺腑的友情爱情;有民不聊生的乱世之苦,有闲适安逸的田园之乐……学生反复诵读这些优秀的古代诗文,有助于深刻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积淀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传承中华文明。

篇8

【关键词】精神 思想 课堂 活动

在现阶段,语文教师的状态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可以说,精彩的语文教师就是精彩的语文教育。

一、语文教师的精彩,首先是有健朗的精神状态

健朗的精神状态来自对自己生存状况的理性把握,如果没有阅读与思考支撑,没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没有一定的思辨理性,语文教师很容易在世俗的浪潮中湮没自我。我们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要大量阅读经典的社会学、历史学、哲学著作。唯有如此,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只会鹦鹉学舌。

批判意识的诞生是思想独立的前提。既要让学生吸吮传统文化的营养,还要让他们知道旧文化吃人的另一面。我给每届学生都读钱理群《拒绝遗忘》一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几篇文章。

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除了身边的芸芸众生,还有别样的人生在。我每周要抽出一节课,给学生详细介绍陈寅恪、顾准、李叔同、傅雷,介绍、左宗棠、黄兴,介绍李辉写郭沫若的《太阳下的蜡烛》,介绍祝勇主编的《重读大师》,从《随笔》《书屋》等人文杂志上选读一些有独立见解的文字,让学生写听后感、读后感。

学生的眼界高一点,他的人生境界就会随之提升。只有提供给他们高层次的营养,才能培养出饱满的灵魂。

二、语文教师的精彩,其次是能够引导学生深掏思想之井

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但语言是生命内涵的外化。史铁生的文字感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走到了生命的深处,把自己的真诚、挣扎、痛苦与奋争自自然然地融入语言。

如何深掏思想之井?我的做法主要有四种:

1. 运用专题阅读的形式开启学生心智

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阅读,或对某一人物作系统介绍,或集中研讨某一文化问题、社会问题。比如我们曾研究过苏轼、汪曾祺、李清照等人物,讨论过“谁是英雄”“世界主义”等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思考感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形成深入探究的习惯,学生心灵中才会流淌出智慧的泉水。

2. 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的生存状态

真实的生活酝酿真实的思想。不少学生习惯于听空话,说假话,逐渐丧失了真实地思考的能力。普通人的生活是思考的源泉,比如农民文化生活现状问题,所在地区的城镇建设问题,都可以拿来剖析一番,写在随笔本上。

3.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文化环境

我不间断地给学生推荐美文,把年度优秀散文、随笔、微型小说一天一到两篇印发给学生,把学生浸泡在优美的文字与深邃的思想里。有研究表明,生活于落后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容易忽视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对情感不够敏感,对语言的细微差别不能分辨。

三、语文教师的精彩,再次是创设丰富、生动、高效的课堂

我们可以从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身上吸取营养。

魏书生老师拥有卓越的课堂管理能力,他的大气从容应是我们追求的课堂境界;洪镇涛老师强调,读是语文第一教学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读书应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姚竹青老师倡导大语文教学,他培养“语文小能手”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大启发;王荣生教授的教材观让我们知道,以往奉为圭臬的教材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他的语文课程新视角,催促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语文的“大问题”,学习给自己的课堂定位;韩军的语言即精神理论、潘新和的生命动力理论让我们了解语文需要内外兼修;张富老师的“跳摘”理论让我们领悟到合作学习的技巧;余映潮老师高超的课堂设计提醒我们注意教学流程的内在逻辑……

还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可以让我们能够走出教参、走出机械化解读文本理论的阴影,尽力还原出课文的真正价值。当然,任何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必须探寻到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才能让自己的课题精彩。我想,“以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基础、以培养生命活力为内核、以学习语言为主线”应成为自己追求的教学风格。

四、语文教师的精彩,第四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立体化的活动中习得能力

教师价值的体现方式,极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学生推到活动的前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我设计的学生活动包括:

1. 每天轮流办班级日报,一轮结束后评比展出;两人主编一期,有规定栏目和自选栏目。

2. 每天名言推荐,推荐人课前写在黑板上,并领着大家读三遍,每周评出最喜欢的名言张贴在班内。

3. 每节课课前演讲,每周一个话题,每周评出一个演讲之星。

4. 每天不少于200字的随笔,有命题随笔和自由写作两种形式;每周指定的两个题目,也是教师拟定与学生提议相结合。

5. 每月一次全班参与的语文活动,包括朗诵、辩论、课本剧等各种形式,将活动照片及评出的优胜者及时在班内展示。

6. 每个假期读1-2本经典,开学后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检查。

篇9

古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正逐渐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这是一件十分可怕、可悲的事情。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将古典诗词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融合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古典诗词形式上多是律诗绝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主题上一般都是健康向上的。有的表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有的反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有的抒发忧时伤己的博大情怀,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笔者总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一些古诗词中的经典语句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古典诗词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其韵味、哲理和意境,拉近学生与古典诗词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高一新生刚入学,突然置身于一个陌生环境和一群陌生人中,一种孤寂、冷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习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同学们要勇于融入新生活,结交新朋友。在这样一片朗诵声中,同学们的感情拉近了。当学生们学习上遇到挫折灰心失意时,笔者又热情地鼓励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听了这些格言式的诗句,学生们的精神为之一振。把情感用凝练的诗句含蓄地表达出来,就多了一丝韵味,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趣味性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典诗词,由被动式的接受变成主动式的自我探究。如在赏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乌台诗案、赤壁之战、铜雀台锁二乔、三气周瑜等历史故事,还布置了介绍苏小妹三难新郎、苏小妹三难佛印、兄妹戏对等趣味性问题。赏析《锦瑟》时,布置学生讲“望帝杜鹃”的典故等。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逐步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缩短了学生与作家、作品在生活上的距离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语句简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琅琅上口,这些特点都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欣赏和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笔者总是提前准备好范读的视频材料,课堂上通过视频范读、教师配乐范读、单个学生配乐范读、全班配乐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如在学白的《蜀道难》时,让学生配乐进行朗读感悟,笔者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诗词的节奏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通过联想、想象获得愉悦和满足

中国的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和意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中“绿”“闹”“弄”等可谓是“一字风流,境界全出”。因此,语文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融入古诗词所创设的情境中,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及二次创造的满足。

培养发散性思维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探究讨论、畅所欲言,重视个性化解读,变课堂教学的单向传递为多向传递,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赏析《江雪》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他内心十分孤独、寂寞,因为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他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还有的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谁能想到学生的解读如此精彩,真是妙不可言。

学以致用是目的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感情丰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对成熟的阶段,再加上日渐丰富的生活经历,有着广泛的写作题材。所以,在诵读赏析了大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诗词热情高涨的时候,笔者开始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创作。

篇10

一、日常规谋求一日发展,成就八种习惯。

1.参与一次家务劳动:每天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一次家务,并填写在家务劳动反馈本中。

2.撰写一条人生寄语: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人人轮流写当日寄语,然后抽出一条写在黑板的左边(格言、警句等)。

3.总结一天成长经历:每天在《我的进步足迹》上反思自己一天的经历,总结成功经验,审视自我不足。

4.展示一回军人的威武:每天在大课间期间对学生进行军姿训练,以展示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装饰一个最佳形象:仪容仪表总体要求整洁、大方、得体,符合中学生身份。

6.维护一份课间宁静:(1)下课后及时整理好上节课的学习用品,并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2)迅速做好生活上的准备;(3)上厕所不奔跑,要守秩序、讲文明;(4)教室内、楼道内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5)不做过分剧烈的活动;(6)要求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7.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正确处理和帮助他人有效解决心理挫折,并将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以此在积累自我处事经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强化自我的心理成熟。

8.解读一种文明现象:(1)语言谈吐上要讲究礼貌待人;(2)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3)起坐要端庄稳重,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4)要保持安静和卫生;(5)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6)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7)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二、周常规强化五个尊重,修炼五种品行。

1.尊重国旗,严肃自己的升旗意识。每周一以班级为单位轮流负责升旗仪式,各班要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并需将主升旗手的事迹撰写成书面材料上交学生处,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或印刷成资料分发各班学习。

2.尊重成长,品味青春在成长中的意义。各班每双周(星期四)上一次德育活动课,按照《崇德教育手册》、《励志教育手册》、《生命成长教育手册》等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分模块设计编排。

3.尊重健康,提升健体有益完善生命的理念。分学年每周(星期二――星期五)安排体活课,同时强化课间操和体育课,不走过场,不图形式,不走花架子,使学生的强身健体真正在训练中落到实处。

4.尊重成果,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理念。提倡每人每周为他人、为集体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班长需将事迹记录在《班级好人好事记录簿》、《班级文化建设参与簿》中,树立珍惜他人劳动的意识。

5.尊重制度,强化约束对生活群体利益的维护。(1)活动育人:开展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系列专题主题教育活动;(2)阵地育人:通过黑板报、升旗仪式、监督岗、校本德育教材、校外德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培养他们的好习惯;(3)让学生学习、牢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鸡西市第一中学学生管理手册》,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

三、月常规立足实践探究,提升综合素质。

1.目标领航:用《生命成长教育手册》德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丰厚的人生基础。

2.分段构建:高一年级以“认识自我”为主题,分为“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于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二年级以“丰富心灵”为主题,分“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于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规划未来”为主题,分为“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两个核心基点,致力于培养优秀的高中毕业生。

3.主题推进:一月,刻苦奋斗、诚信教育月;二月,传统文化教育;三月,法制教育宣传月;四月,青春话题月及外语节;五月,特长展示月;六月,目标实现月;七月,家庭教育及亲子活动月;八月,社会实践月;九月,常规教育月;十月,爱祖国、理想教育月;十一月,科技与健身月;十二月,艺术教育展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