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贸易的作用

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函电;对外贸易;英语语法

一、商务英语函电与对外贸易的概括

1.商务英语函电

在国际商务合作过程中,最为实用与常用的一门语言即英语,借助商务英语函电,能够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由于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并主要是借助英语的模式进行沟通,因此将其称之为商务英语。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得以形成,但是,它不同于以往人们所应用的语言。商务英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准确性。商务英语函电,是将对外贸易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而帮助人们展开商业活动,是在展开对外贸易活动时,以书面形式进行沟通的一项交流方式。在进入21世纪后,英语商务函电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形式,不再局限于纸质形式的信函,而是逐渐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在外贸活动中,商务英语函电主要体现在信息的交流与活动的交易,并能够通过这种交流方式进行感情联络。在商务英语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商务谈判、签订合同、采购产品、合同纠纷等。在商务英语函电中,主要包括答复函与请求函。

2.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展开的一项贸易活动,主要包括货物、劳务与技术之间的交流。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友好往来,还能够充分带动落后国家的经济,将相对落后国家的经济得以带动,进而在这些国家中充分发挥商品交换所具备的价值,以此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贸易活动,还能够让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在节约社会劳务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家与国际中的资源优势,促进了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进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稳步运行。结合当下贸易运输情况来看,主要的运输方式有陆运、海运、空运等,结合不同的交易对象来看,主要的交易方式有直接型、间接型与转口型。

二、商务英语函电的主要特征

1.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

商务英语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行业与领域,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词汇,然而这些词汇都是普通英语中所不涉及的范围。在经济的发展与推动下,商务英语函电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外贸易中,其专业的英语词汇量不但没有减少,而是一直以增长的态势在被人们应用。商务英语函电中专业英语词汇量大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项特点,这让学习者与使用者在进行商务谈判与交流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缩写词使用频繁

商务英语在对外贸易中作为一项具有工作性质的语言工具,在信息的沟通与传递过程中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在此过程中,最能够体现工作效率的一项特点即缩写词的频繁使用。缩写词是在对外贸易的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固定句型或者是将其词组进行缩写,借助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在书写与口头表达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还能够将英语这门语言商务化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满足对外贸易中的英语环境。例如,固定资产分组折旧法:assetdepreciationrangesystem,即ADRS;自动取款机(柜员机):AutomaticTellerMachine,即ATM;国际清算银行:BankofInternationalSettlements即BIS;建造-运营-拥有-维护:build-operate-own-maintain即BOOM。这些表达方式都是在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函电中最为常用的英语缩写词汇。

3.文化内涵丰富

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使用,这使得商务英语具备丰富的文化特色。例如,有的国家在应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广告体,具有一定的简洁性;有的国家则是借助公文体,这是一项非常正式、严谨的形式。然而,这些形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体现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在应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的发展情况与文化发展背景来应用商务英语。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实现良好的商务合作,还要建立友好的情况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并恰当地利用商务英语与商务英语函电,以此发挥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现实价值。

三、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1.有效地降低投入成本

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中,投入成本占据较高的比重,导致国内的诸多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将国际贸易往来转入至国内。根据相关信息情况来看,借助商务英语函电,不仅能够有效地节约对外贸易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投入成本。商务英语函电在企业成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商务英语函电能够使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彼此所要表达的内容,促进沟通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合作的机会。借助商务英语函电,合作双方对产品的价格能够进行更好的协商与表达。

2.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商务英语函电,双方借助相对规范的电子档与票据等,将所要传输的内容以电子文件的方式进行接收与传输,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工作成效,还能够合理地掌握商机,确保合同与相关凭证的准确性。使得双方在审查过程中变得更加便捷,并提升了彼此的合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基于以往的对外贸易方式,双方展开合作讨论之前,需要派遣专业的人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长此以往,不仅会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会浪费诸多时间,严重制约了合作的质量。但是商务英语函电的出现,合作双方能够借助互联网直接进行合作,并在网上实现通信,在相对自由的平台下展开交流,不仅节省了人力与物力,还能够保证工作效率,进而依据市场的实时动态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合作双方的利益得以充分体现。

四、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策略

1.准确翻译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商务英语函电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缩写词与专业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翻译错误或者是理解错误,这会严重影响合作双方沟通与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函电的过程中,若想提升整体应用质量,势必要进行准确的理解与翻译,翻译者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把握商务英语函电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专业性与准确性,掌握好信息传递的契合度,只有确保信息传递的精准性,才能够保证对外贸易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翻译“要求优惠”的一段资料中:“我们能建议贵方对所报价格打些折扣吗?由于目前的市场不那么景气,如果贵方需要我方增加销售量的话,就必须降价。法国生产的砂糖一直以每吨98美元销售的,如果贵方能降价的话,比如说8%,我们也许能达成交易。”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翻译,通过见解、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对方能够清楚地明确本方的想法。Maywesuggestthatyoucouldperhapsmakesomeal-lowanceonyourquotedprices?Sincethepresentmarketissoweak,you'llhavetoloweryourpriceifyouwantustoincreasesales.ThesugarofFrenchmakehasbeensoldatthelevelof$98perlongton.Ifyoucanreduceyourlimitby,say8%,wemightcometoterms.在商务谈判中,尽量采用一些较为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合作方对自身的印象,还能够容易被合作方所接受。借助委婉的表达形式,合作对方能够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进而能够促成合作。

2.掌握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技巧

商务英语函电的本质依旧是一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要掌握其应用技巧,诸多相对成功的对外贸易合作中,如果能够充分掌握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技巧,不仅能够为合作对方留下较为深刻与专业的印象,还能够使对方明确地了解自身所要表达的意愿,进而实现商务合作。因此,若想使对方明确理解本方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英语商务英语函电的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方式的合理性。例如在介绍产品时,要确保内容的精准性。在翻译“我们生产的计算机其特点是质量好、体积小、节能,而且易学好用。一旦使用该机器,你们将会增产30%,而且一个人可以顶3个人使用。这些机器由于机械的构造简单,所以很少有故障,易于保养。”即“Thismodeloftypewriterisefficientanddurable,eco-nomicalandpracticalformiddleschoolstudents.Youwillgeta30%increaseinproductionuponusingthismachineandalsoitallowsonepersontoperformthetasksofthreepeople.Thesemachineshavefewbreakdownsandareeasytomaintainbe-causeoftheirsimplemechanicalstructure.”通过这种言简意赅的翻译方式,对方能够清楚地理解本公司产品的特点与优势。

3.发挥媒介的作用

语言交际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在应用商务英语函电的过程中,要将礼貌作为应用的原则,这也是确保合作稳定进行的最基本保证。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不论商谈得成功与否,沟通的礼貌原则都具有直接的影响。现如今,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除却国家文化背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即礼貌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商务英语函电的作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多种通讯工具的应用下,对外贸易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方便,能够实现合作双方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贸易合作的过程中,商务英语函电成为最为重要的沟通手段。最终结果也是以商务英语函电作为文本,进而起草合同。这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商务英语函电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重要信息泄露、密码安全等。因此,要结合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媒介的优势。

篇2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12-03

甘肃作为西北交通的枢纽,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省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其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面开发的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良性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几大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1985年甘肃省GDP 仅为140.74亿。2006年达到2276.7亿,比1985年增长了13倍还多。同期,甘肃省的对外贸易也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由1985年的5.94亿上升到2006年的304.96元,增长超过50倍。针对甘肃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的特殊身份,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的争论一直存在。

1 文献综述

经济学界就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般看来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者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者动态的利益。支持该观点的有经济学家罗伯特逊和纳克斯。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甚至还会导致贫困化增长,以劳尔•普雷维什和辛格(1949)为代表。还有一种是折衷论克拉维斯(1970)提出的,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国内的其他因素决定。

巴拉萨( 1978) 运用秩相关检验方法对11个半工业化国家的GNP 平均增长与出口平均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得到了出口促进增长的结论。Karunaratne ( 1994) 对澳大利亚1959-1992 年的数据, 运用双变量Granger 检验方法分析时认为出口促进增长。Dhawan 和Biswal ( 1999) 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JJ协整分析技术, 分析了印度1961-1993 年GDP 与出口的关系, 发现在短期内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但在长期内这种关系并不明显。

国内学者对我国外贸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也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结果不尽相同。郑晶(2006)利用广东省1987-2002年的宏观经济系列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外贸促进广东省经济增长这一论断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出口额每增长10.33%可以促进GDP增长约1%。张灿亭等(2006)通过对江苏省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进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

2 模型与实证分析

针对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的非平稳性,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平稳性检验,若为非平稳,我们采用协整检验分析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若变量是协整的,那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任何原因的推断都是无效的。

根据研究需要,文章搜集了1986-2006年的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和出口等指标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其中,为了剔除汇率的影响,文章参考每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进口额以及出口额的数值进行处理。为了更容易得到平稳的序列,分别对每个变量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各个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使趋势显性化,而同时又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本文将国民生产总值、进口、出口的自然对数形式分别记为LNGDP、LNM、LNEX。

2.1 样本数据处理

本文的全部数据全部来自甘肃经济信息网,样本区间为1986-2006年。从图1可见,LNGDP、LNEX、LNM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变动方向较为一致,序列表现不平稳,因此该序列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在对变量一阶差分后,发现序列仍然表现不平稳,于是进行二阶差分,结果如图2所示,新得到的序列没有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趋势。

2.2 样本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计量分析前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对各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见表1。可见, 三变量都是二阶平稳的。这说明原有的时间序列是二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本文将各变量的滞后阶数定为2,将各变量取对数后的序列导入分析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进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不是进口的格兰杰原因;出口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同时进口与出口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出口不是进口的格兰杰原因,但是进口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将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因来进行协整分析。

2.4 协整检验

单位根检验表明,甘肃省GDP和进出口额都是二阶单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线性组合。根据最小二乘法(OLS)确定三者之间的方程,如表2所示:

对表中的每个协整方程回归,得到各组的残差序列,再检验这些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协整的;如果残差序列不平稳,则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协整的。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法进行检验。假定方程一、方程二、方程三和方程四的残差序列分别为e1、e2、e3、e4,则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残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e1在5%的置信范围,其ADF值小于置信值,接受零假设,说明e1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e1残差序列平稳;e2在10%置信范围,其ADF值大于置信值,拒绝零假设,说明e2残差序列不平稳;e3在5%的置信范围,其ADF值小于置信值,接受零假设,说明e3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e3残差序列平稳;e4在5%置信范围,其ADF值大于置信值,拒绝零假设,说明e4残差序列不平稳。

这就说明了LNGDP与LNEX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口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方程一可以看出,甘肃省的GDP和进口值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即进口每增长1%,GDP将增长0.691866%。而e2残差序列不平稳,说明国内生产总值与出口之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明显。同时,通过方程二看出,甘肃省的进出口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关系。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3.1 结论

通过对甘肃省1986-2006年间进口值、出口值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期时间显,甘肃省的进出口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虽然各自的增长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进口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甘肃省的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与此同时,进口与出口之间也相互影响,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这说明,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而出口并没有带动经济增长。

这一结论似乎是与我们的常识相悖。但是通过对甘肃省海关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发现,甘肃省进口品集中在矿产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各种仪器以及设备、精密仪器及其零部件等。这些进口品大部分都是省内急需的高新技术、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和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商品的进口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甚至可以通过技术的外溢效应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是可以解释的。另一方面,甘肃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其出口产品基本上是低附加值的农产品、初级产品以及矿产品原材料等。因此,甘肃省的出口值与GDP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3.2 政策建议

一方面,甘肃省应进一步促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开发高新产品。在保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下,积极扩大出口,利用出口,以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作用,控制好进口产品的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引进,避免走进牺牲环境换经济增长的误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之,对外贸易的发展应该是进口和出口双轮驱动的,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杨全发,舒元.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3]刘晓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5).[4]石传玉,王亚菲,王可.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5]韦邦荣,杨玉生.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

[6]郑晶.对外贸易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7]张灿亭,江凌.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6).

篇3

国际经济贸易通过商品的劳务转移推动经济发展,此为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工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虽然资本跨国界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可是跨国界商品转移依然有增无减,亦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故国际经济贸易在长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演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改个开放三是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坚持有序推进服务开放,引进优质要素,融入全球市场,推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00-2011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660亿美元增长到4191亿美元,年均增长18.3%,全球占比从2.2%增长到5.2%,世界排名由第12位上升至第四位。这就确定了我国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仅仅用了十几年中国就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我国正逐渐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建设贸易强国是当前我国国际贸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国际贸易取得举世瞻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我国对外贸易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依靠的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可是加入WTO后,这种传统的国际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品国际占有率逐渐下降,危及到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比如,我国纺织产品再出口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出口效益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形势的严峻。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仅仅依靠成本优势进行竞争,必然遭受到其他国家各种贸易壁垒的打击,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下降。同时,我国尚未形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优势,以致于我国国际经济贸易面临着双重的发展压力。

二、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分析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作用为:

第一,有利于从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刺激企业生产要素的提高实际上,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就是将本国企业纳入外国企业残酷的竞争之中,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产生了相关产品,加上持续的产品进口加剧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形势。国内企业为了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激烈的产品竞争环境淘汰了一批企业,也提高了一批国内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优化了国内的市场结构,产生了新的发展动力;

二是出口企业参与国外市场竞争,不得不面对外国同类产品竞争。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企业不得不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优势,用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国际惯例生产产品,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本国企业的生产要素,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扩大市场,带动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贸易持续增长,必然有利于扩大市场,带动经济增长。从出口方面来看,出口企业面对的是世界市场,必须以世界市场为基准进行生产活动,必然增加市场容量。倘若我国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既可以销售国外,也可在国内销售,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较低成本的产品。产品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企业经济发展,也可带动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联动效应”,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从进口方面来看,引进国内不具有的国外产品,开拓本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发展。由于国内市场之前没有此类产品,国内企业一时无法摸清市场需求量,当进口量持续增加的时候就为企业提供了信号,企业便可以此为依据展开市场开拓和产品生产活动,进而带动新产品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创新是企业的强大生命力,二创新源于现今的科学技术。国际经济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推动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促进技术的进步。

三、结论

篇4

关键词: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旅游外包;经济区位;SWOT分析

一、发展海南旅游外包产业对服务贸易的提升作用

(一)海南省旅游服务外包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产业链理论,服务外包深化了产品内分工,将促成并整合新的产业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以海南旅游服务外包为例,为促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海南省将26个海洋旅游重点项目和16个海洋旅游一般项目的酒店群规划设计、旅游会展营销、文化休闲项目、创意产品、活动策划等服务外包业务全部外包给海南省各县政府及国内外公司,涉及资金达1030.7亿元。这一系列服务外包形成一个外包产业辐射链,将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海南省旅游业外包发包方将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外部公司可以降低成本,集中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接包方而言,则可以承接更多新业务,一方面能借此扩大规模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业务分工。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服务外包内部驱动力两个重要因素,使旅游公司与各类相关企业如创意公司、大型活动策划公司、旅游咨询公司等联系更加密切。

2.旅游业承接服务外包使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公务旅游、考察旅游、拓展培训旅游等新兴产品和差旅管理、会展管理、旅游咨询、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促进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与融合,推动旅游业从消费型服务业向生产型服务业、知识业及公共业等的转变,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海南省旅游外包中的发包方通过全球招标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在地域空间和产业层次上增强了产业关联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升级。

(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服务外包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进行有形产品生产,且大多依托IT技术和设备,如海南省旅游风险保障体系的保险业务、软件网络支持业务分别由政府外包给海南星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海南威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其外包的业务不涉及任何有形产品生产,主要依托IT软件技术和保险咨询等,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绿色环保无污染和高附加值的特点。将这些服务业务外包给外部公司符合“最优经济增长方式”,即使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达到最小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三)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指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用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数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其优点是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地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之间。从出口的角度来看,该指数越接近+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0年和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622亿美元和1828亿美元;进口额分别为1933亿美元和238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312亿美元和-552亿美元;贸易竞争力指数2012年为-8.78%、2011年为-13.11%,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发展服务外包则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契机,海南省作为我国服务贸易尤其是旅游业大省,将相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旅游业外包,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海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带动了相关服务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的发展,如由张艺谋旗下的北京印象创新艺术发展公司和国企海口旅游控股集团共同出资1.8亿元制作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海南岛”,对海南旅游进行了有效地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海南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拉动海南省就业

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发包方通常来自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承包方则来自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一国服务外包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会经历三个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如图1所示。初期阶段,该国主要进行承包服务外包业务,服务外包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拉动就业;中期阶段,该国在进行承包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也会将本国业务外包给他国,从理论上看,在某一时间点,服务外包对该国就业的拉动作用和外包导致的失业效应会相互抵消;成熟期阶段,该国会将非核心业务尽量外包给更专业的国外承包商,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相关从业人员失业。我国正处于服务外包发展的初期,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拉动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

海南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规模增长迅速,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例如海南省旅游业导游人员教育外包,由海南阳光网得知,2012年10月15日,海南省旅游协会旅游饭店分会与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在海口举行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在未来三年,双方将携手合作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合作期间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每年将提供150名大三旅游专业优秀学生到海南实习。

(五)技术外溢和创新效应

作为服务外包的主要参与方,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的服务外包意味着相应的技术向合作方转移,使得其他国家很容易获得先进技术,造成技术外溢。国际服务外包主要通过技术交流、显性知识的转移、R&D成果的外溢等几种途径产生技术外溢,渐进地提高承包国的技术能力。作为服务外包的接包方,企业的R&D活动一方面直接形成自主核心创新技术,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企业对外来技术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区位-SOWT”矩阵模型分析

我们从经济区位的角度,结合外包产业发展的三个要素条件对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外包进行SWOT分析,如表1所示。

(一)从“经济区位-SWOT矩阵”来看海南发展旅游服务外包的有利区位(优势分析)

1.从生产要素上看。一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作为一种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海南省总人口达到867万人,其中15-64岁年龄阶段段的人口占总人口比列的72%。另外,海南经济的发展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才到海南就业,为岛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要素;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海南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热带岛屿省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全国最佳,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要素,其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从市场要素上看。从内部需求看,海南旅游产业的外包需求庞大,2011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1.34万人次,2011年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324.04亿元。海南旅游业产值规模的快速增长及其旅游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极大地扩展海南旅游产业非核心产业外包的发包需求;从外部需求看国际服务外包快速发展,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将非核心产业外包出去,为岛内服务外包承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外部市场。

3.发展的环境要素优势。一是硬件环境。基础设施关系到离岸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服务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岛内外有机连接,区域有机对接,各类交通工具零距离换乘无缝对接,形成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全岛旅游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根据《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海南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城镇——中心镇四级城镇化空间体系,为旅游要素的配套和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条件;二是政策支持。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扶持和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不断向海南倾斜。

(二)海南旅游服务外包发展从经济区位角度的不利区位(劣势分析)

1.从生产要素上看。一是人力资本供给存在结构矛盾。岛内普通劳动力供给丰富,但严重缺乏专业高端人才,岛内重点院校少,211院校只有海南大学一所,较之内地许多城市,外包行业高端人才培养供不应求,严重阻碍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如2011年海航集团将一个100万元的外包项目发包给益进海南公司,由于公司在海南招不到足够的高端IT人才来承担项目开发,导致海南益进错失一笔外包业务大单;二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目前海南的旅游产品结构主要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海南旅游业淡旺季十分明显,而旅游业显著的以生产和生活为要素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发包对象涉及各大产业部门,旅游产业的“淡”与“旺”牵引整个外包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衰”与“盛”,不利于外包产业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外包产业对旅游业核心业务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2.从市场要素来看。旅游需求消费层次低。2011年,海南接待境内外旅客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1-9月,海南全省实现实现旅游收入215.01亿元,其中住宿业营业额83.8亿元,占总收入的38.97%;餐饮业营业额68.24亿元,占总收入的31.73%;餐饮食宿业占据海南旅游产业收入的70%以上的份额。海南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消费项目上,低层次的旅游消费市场将旅游外包的内部市场局限在以酒店餐饮管理外包等为主的初级外包业务上。

3.从发展的环境要素来看。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海南的制造业水平较低,第三产业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酒店餐饮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中的企业普遍存在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的现状,旅游规模经济不显著。产业环境差,产业集群难度大,产业规模化效应难以形成等问题,严重束缚了海南旅游外包产业的承包能力。另外,海南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环境,产业内难以形成竞争机制,旅游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难以拓展到金融、保险、医疗、资产管理、顾客服务等领域,难以行成产业集群和产业系统,因而制约了岛内整体外包产业的承包实力;二是法制建设的滞后。由于旅游市场相关法制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因素阻碍了市场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应有效应的发挥,恶化了外包产业的投资环境,束缚了岛内外包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对“经济区位-SWOT矩阵”的分析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之中存在,同时地理空间也通过经济活动区位因素发生作用。一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及技术因素是该国吸引外包业务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区位解释了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离岸外包发包商在寻找承包商时,实际上主要是从国别区位优势出发。通过对海南服务外包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的分析,可以推断出,服务外包产业在全球空间布局上有向中国大量积聚的趋势。通过海南的“经济区位-SWOT组合矩阵”分析可知,是否能充分利用好内外部条件并发挥自身产业要素优势,关系到旅游服务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需要了解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有哪些优势、劣势、会面临哪些外部机遇和威胁,以趋利避害,做好产业规划,优化区域内外包产业的发展条件,做好承接国外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准备,充分发挥服务外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提升作用。

三、发展服务外包的策略

面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内各要素条件的优势;另外,要从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利用外包产业的多样化形式,扫除不利于外包产业持续发展的道路屏障。要发展好服务外包,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从海南来看

1.加强专业外包人才培养。一方面,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资助海南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同时加强与高校的人才外包合作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另一方面引进国外相关高端人才,满足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2.培育高端旅游市场。一是加强与国际一流旅游开发商在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旅游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外包业务合作,通过外包与对包的形式,开发海南省高端旅游服务产业,培育高端消费市场;二是加强对欧美等主要旅游消费市场的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和承办诸如“世界小姐”,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性活动,进一步提高海南的国际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提升旅游管理水平和配套环境的档次及服务水平,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积极引导旅游服务外包业务向金融、保险、医疗、资产管理、顾客服务等领域拓展。

3.夯实经济基础。一是通过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海南灵狮国际创意港等项目的建设,发挥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改善外包产业企业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的现状;二是积极承接国际外包产业转移,统筹区域发展,形成海南旅游全面均衡的发展格局。

4.加强旅游服务业的法制建设。强化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与旅游服务外包相关法律体系,使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到的充分发挥。增强服务外包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意识,促进服务外包行业的规范运作。

(二)从国家层面看

1.提高服务外包行业的政策支撑力度。国家应该重视扶植本土服务外包大企业,通过领军企业来带动一些本土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同时延续服务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包项目信息和接包企业对接平台,促进发、接包业务的顺利对接。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淘汰和扩容情况制定执行程序,通过市场标准来选择而不是采用“终身制”,积极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促进企业转型。国家应该合理规划制定有效应对的交易规范和行为准则,为服务外包企业营造良好而规范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升整个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把握服务外包的新特点、新趋势

为了满足供需双方在市场对接和商业运营的需求,服务外包将出现各种创新的模式如对随着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业务类型和国别的多样化模式,服务外包逐步由低端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多种外包模式结合使用的规模也将扩大,例如旅游外包就是IT外包、人力资源外包、营销外包、知识外包等多种外包形式的结合。企业外包动因由成本驱动向构建核心竞争力转变。服务外包作用的领域在不断扩展,交易的方式不断丰富,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扩大服务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此,我国必须将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以促进高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扫除产业间融合的障碍,积极探寻多种外包模式结合,引导服务外包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南省旅游委.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阳光海南网,2012-05-10.

2.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雷兴长,赵明亮.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8(8).

4.林毅夫,苏剑.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J].管理世界,2007(11).

5.MBA智库百科[DB/OL], http:///.

6.海南省统计局.2011年海南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7.海南省政府.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Z].2012.

8.Gene.M.Gross-man,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D].Harvard University,2002.

篇5

湖南对外贸易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研究的对外贸易质量,并不是指进出口商品本身的质量,而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外贸易基本功能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的程度及其效果。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质量,主要由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条件、贸易地理分布、贸易方式、贸易区域结构、从事外贸的企业资产状况及自身素质等指标衡量;二是对外贸易的效益质量,主要由外贸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效益决定,如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升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以及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增加税收,吸引外资流入等。这两个方面存在密切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来说,外贸对国民经济促进作用的强弱,即对外贸易的效益质量取决于外贸发展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对外贸易效益质量的高低优劣,也将反作用于外贸的发展质量。如果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良好,而且外贸对国民经济的促进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切实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即可认为对外贸易质量高,反之即为质量低。

在综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既考虑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状况,又考虑外贸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将对外贸易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概括如下。

利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对外贸易质量。

湖南对外贸易发展质量的评价

1.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商品结构指在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所占的比重。2012年湖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达85.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38.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4.6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11.2%。但是,OECD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其出口的比重平均超过40%,可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湖南出口商品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仍偏小,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2.贸易方式

2012年,湖南省加工贸易进出口为63.7亿美元,增长136%,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9.0%。但是,现阶段湖南采用的加工贸易方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加工贸易创汇能力差,经济效益低。这种低层次、低效益的加工贸易方式,导致对外贸易的功能萎缩乏力,“动态效应”微弱,极大地影响了外贸基本功能的发挥和外贸质量的优化。

3.贸易地理分布

湖南省商品进出口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2012年,湖南对前三大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1.6%,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5.8%。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集中度与国际市场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湖南省对外贸易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将从各个方面加大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风险,阻碍对外贸易质量的提高。

4.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利益大小的重要指示器,它从价格方面评价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恶化与好转,简单直观地反映一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变化情况。已有的研究大多表明,由于部分出口商品深加工程度低、质量差、档次低等原因,湖南的对外贸易条件处于不断恶化之中。如湖南出口金属钨主要是原料和半成品,但进口国外钨丝价格却是出口价的七倍。

5.贸易区域结构

湖南省内部不同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衡性,如2012年,长沙市对外贸易量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39.62%,而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市州对外贸易占比则不超过1%。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够起到“助推器”作用,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迎战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冲击的根本保证。但是,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真实促进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对外贸易质量的优劣。面对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增速减缓甚至绝对值开始下降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多方位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实现湖南对外贸易增长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势在必行。

篇6

【关键词】山东省 广东省 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实证分析 SWOT分析

山东和广东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大省,两者的贸易增长绝对额、相对额均在全国各省市前列,对全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与广东作为沿海省份,依托优越的区位与自然条件,结合当地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外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省均打造了各具特点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

一、山东和广东两省对外贸易现状

山东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从2010年至2005年,山东省进出口总值增长了150%。2012年,山东省进出口总值为2455.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六。

广东省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自1985年至2012年连续27年蝉联全国首位,是名符其实的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

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内部驱动”加“外部力量”,即内源与外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以一般贸易方式占主体,对外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并重,较偏重于沿海发展;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农产品等初级产品比例较高、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相对较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外部力量”型,即外源力量主导的结果,以加工贸易为主体,对外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对外贸易规模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相对较高,对外贸易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区域,而珠三角中又以深圳等个别城市最为突出;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存在过于依赖外商投资企业、过于依赖加工贸易、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甚至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山东和广东两省对外贸易情况对比分析

两省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对经济发展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对外贸具有十分强烈的依赖性。但由于二者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不同,两省在对外开放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本文结合两者的客观条件,从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主体、对外贸易方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区域5个方面,对山东和广东两省的对外贸易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推进两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两省经济稳步可持续增长提出建议。

(一)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

尽管近十年来山东省对外贸易规模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但是与广东省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相对值上,二者相差悬殊。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高,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科学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一部分;机电产品顺差一直较大,高新技术产品顺差极其微小、几近于无,农产品近年来出现逆差,且逆差有扩大趋势。广东省的对外贸易起点远远高于山东省;从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上,二者差距明显。

(二)对外贸易主体。

山东省对外贸易主体以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为主,外商投资企业约占50%,私营企业约占30%。

广东省区位优越,沿海、毗邻港澳,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再加上较早获得国家政策的倾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对外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最主要主体,自2002年以来常年在60%以上。

(三)对外贸易方式。

山东省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齐头并进,一般贸易较为领先。山东省以一般贸易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同时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也比较高。广东省与山东省不同,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对外贸易方式。

广东省依托沿海、劳动力密集而廉价的优势,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要出口对象、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的贸易特征。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中,广东省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最大。

在两省的对外贸易方式上,两省有如下异同:

1.加工贸易均在两省的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占比均大于40%,成为主要部分。

2.两省对外贸易方式的主要区别为山东省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齐头并进,而广东省以加工贸易为主。

3.从趋势上看,山东省主要贸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增加,而广东省主要的贸易方式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减。

(四)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山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为4大主要类别。其中,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占相当一部分;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相对较低。

广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例非常低,而工业制成品占绝大部分。在工业制成品中,深加工及精加工产品、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展绝大部分,且比例逐年增加。

在两省的对外商品结构方面,两省有如下异同:

1.山东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为4大主要类别;广东省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2大支柱。

2.山东省对外贸易商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与广东省相比较低。山东省纺织服装产品、农产品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占相当一部分,而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相对较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占比高、机电产品占比高,高技术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展绝大部分。

3.从趋势上看,广东省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均在稳步增加,代表着该省企业企业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明显提升;山东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自2000至2010年有了明显增长,自2011年以来反而有微弱的降低。

(五)对外贸易区域。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额均占全省的65%左右。特别是青岛市,在出口贸易中发挥了龙头作用。青岛、烟台、威海、日照4个沿海城市2010年、2011年、2012年出口额均占全省的68%左右。日照市在进口方面较为突出,远胜过威海。日照与威海在进出口方面各有所长,日照出口份额较小,而进口份额较大;威海出口份额较大,而进口份额较小。

总之,山东省的对外贸易区域主要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主,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出口可占全省60%以上;4个城市在地域上并不集中,而是以海岸线为纽带连接。

广东省对外贸易区域从地理上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珠三角地区,主要由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惠州、江门、东莞8个城市组成;第二部分为东翼,有潮州、汕头、汕尾、揭阳4个城市组成,也称为“潮汕”,富有历史人文风情;第三部分是西翼,由阳江、茂名、湛江3个城市组成;其余部分为山区,由其他城市组成。

总的来讲,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山东更大,外贸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更高,呈现两极分化。

三、山东和广东两省优化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在现有的外贸发展水平和模式下,充分发掘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以及认识不足之处,相互借鉴和学习;

第二,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升级,把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地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基本结合起来;

第三,提高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大技术创新,不断增加其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乃静.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新探[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张燕生.环渤海地区的对外经贸区域战略[J].中国经贸, 2006,(08)

[3]王春燕.山东半岛对外贸易状况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7,(3).

[4]周田君.日韩产业转移与山东半岛制造业发展[J].东北亚论坛(社会科学版),2005(16).

[5]潘文达.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学习与探索,2005,(3).

[6]刘可.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6,(3).

[7]姜建华.调整出口产业结构促进山东对外贸易发展[J].山东经济,2005,(9).

[8]李宪锋.广东外贸依存度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暨南大学,2008.

篇7

笔者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这种界定,显然存在着局限性,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混为一谈,使得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概念来研究有关对外贸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指导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因此,正确认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重新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合理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这个概念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其所需要的商品,则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经济效率就越低。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多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联系表现为,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企业讲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的,这是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联系。如果企业是理性的,即企业以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其根本目标,则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实现利润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就会不断提高生产与经营技术水平以及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得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一个经济社会并不讲究经济效益,那么企业就会缺乏改进生产与经营技术的动力,也不会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不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进而也就谈不上提高经济效率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就是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过程。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会不断实现技术创新,同时在技术外溢的作用下,就会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促进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又会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又迫使企业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会在市场竞争的均衡中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结果会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波动变化,而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则总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之中。总的来说,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使得所有企业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是要使得企业在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形成并具有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为: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率是整个经济社会的根本目标,而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这是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的一个根本区别。对于整个经济社会来说,如果能够使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消费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用,则经济社会的生产就能够节约经济资源,减少资源耗费和浪费,从而提高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其产品的销售价格越高而成本支出越少,则其经济效益就会越好。现代微观经济学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假设为基础来研究如何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影响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存在较多的差别:(1)从市场结构来看,在市场的长期均衡中,相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完全竞争市场具有最高的经济效率,但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或经济效益是最低的;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整个经济社会的经济效率会下降,但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好。(2)从同一个时点的单个行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来看,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产或经营技术水平较高或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显然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未必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中国彩电行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水平明显低于当前的水平,那时彩电行业的经济效率明显低于当前的经济效率,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彩’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于当前的经济效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较为简单,20世纪90年代虽然中国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落后,但那时市场供小于求,因此,那时彩电企业普遍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当前彩电行业的产业技术比较先进,但市场供大于求,因此,当前的彩电企业难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这一点来看,产业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经济效率,而市场供求关系则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重新合理界定

本文认为,应该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作重新界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经济利润越高而总成本越低则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从企业、产业和国家层次来说,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又可以分外三个层次,(1)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润与所投入的总成本之比,这是对外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益;(2)单个行业的对外贸易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单个行业(如纺织服装或机械电子或化工等等行业)内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这是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润总和与所投入的成本总和之比。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影响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如何,国内外市场的供求状况是影响三个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本文同时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概念:对外贸易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产出越多而投入越少则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高;反之,对外贸易经济效率就越低。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论类似,对外贸易经济效率也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1)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

动的产出与所投入主比,这是对外贸易的微观经济效率。例如,出口生产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可以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降低产品的废品率,在不需要增加较多投入的情况下便可能获得较多的产出,于是,出口生产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就提高了经济效率。(2)单个行业的对外贸易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单个行业内所有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这是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率。(3)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所有企业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重要内容;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率是提高单个行业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基础,而这两者又是提高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基础。当然,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同时影响不同层次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因素也是不同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率,就是要以较少的经济资源投入通过国际交换来获得较多的产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的问题。

从整个经济社会来看,经济社会所关注的是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又会通过市场竞争影响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外贸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如此循环反复,在完善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外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理性动机就会推动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如果缺乏公平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外贸企业就缺乏通过实现技术创新来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或者通过“寻租”之类的非公平竞争的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对外贸易的发展就不可能推动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和整体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最为重要的是社会经济要形成公平竞争的、完善的市场环境,并促使外贸企业具有追求较好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

三、当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概念的局限性以及对该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重要意义

以上分析表明,当前有关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实际上混淆了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的概念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认识出现一定的偏差,也难以根据当前的概念来分析如何提高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率。笔者认为,当前的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概念基本上就是本文的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的概念:然而,根据本文的概念界定,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本文通过重新合理定义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至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从理论上分清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对外贸易经济效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运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够分别明确政府部门与外贸企业在当前不断深化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不同目标与作用。政府部门的目标与作用并非一定要取得较高的行业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和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公平、公正、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以及实施合理的宏观调控来促使企业通过实现技术创新追求对外贸易微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外贸企业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追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作用就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对外贸易宏观经济效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如果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对外贸易经济效率的概念混为一谈,就无法区分清楚政府部门与外贸企业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同目标与作用。

篇8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理论分析 案例讨论 专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应采取措施,努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亦带来了挑战,长期以来,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等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纠纷的关键问题,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不断贬值,美联储不断加息的预期,英国宣布退出欧盟,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我们要采取措施维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不断改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提高我国的贸易地位。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可以有效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战略等知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导论(佟家栋等,2011)将对外贸易分为理论体系及制度与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建忠等,2013)主要讨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理论依据(上、中、下),对外贸易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对外贸易摩擦、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等方面。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曲如晓,2016)主要学习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对外贸易理论依据、对外贸易战略、对外贸易管制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中国的关税制度、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对外贸易关系。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概况,内容丰富,理论深厚,案例清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理论丰富,实践性强,学习难度较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明确学习目标,每部分内容简明扼要地提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包括学习重点及难点,分配课前学习资料。

(2)小组学习法,选定小组成员,激发成员的学习兴趣及求知热情,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案例讨论,课堂演示等。

(3)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依据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及难点,教师根据课时安排讲授贸易理论知识,然后选择相关案例进行演算、实证分析。此部分重点讲授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先讲解贸易理论提出的背景假设,变量内涵,理论模型,数理模型的应用,再讲解理论的经济学含义,进一步解释贸易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可以采用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注意数据的时效性。然后逐一讲述相关理论依据,可以增加案例解释,此部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理模型的计算能力、图表的绘画、分析能力及学生对贸易理论的思辨能力。

(4)对外贸易法、贸易促进制度、海关管理制度、关税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等内容,需要学生熟悉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已有的法律制度解决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要掌握关税的征收方法、出口退税的程序等具体问题。

(5)服务贸易在GDP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进行讲授,先介绍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情况,再选取某一具体行业进行深度分析,比如互联网销售,还可以选取特定公司进行分析,比如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然后请小组成员选择感兴趣的行业及公司进行贸易案例研究等。

(6)国际贸易专题研究。本课程可以选取“一带一路战略”,“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关系”,“加工贸易”等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明确研究主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

(7)明确考核方式。本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并重的方式,突出课堂演示、专题讨论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应用能力等。

3总结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贸易理论基础,了解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这门课程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佟家栋,刘程.中国对外贸易导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金融发展 出口贸易 国际贸易

一、引言

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被誉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两大主题,在世界经济日益呈现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越来越深入,但如此重要的两大主题间的关系却一直缺乏重视和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方面,侧重于研究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上,而忽略了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作用机理方面的关系,相关研究比较缺乏。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从“大”向“强”的转变,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分析

(一)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

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直接支持作用还表现在风险分散功能对对外贸易所面临风险的规避上,风险分散功能的发展能够分散对外贸易中可能出现的国家性风险、汇率风险、欺诈性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等风险,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发展在防范和规避这些贸易风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财产保险中的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可以有效地规避对外贸易中运输风险,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我国财产保险和对外贸易规模基本上保持着同样的发展态势,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发展和外贸易规模都有了一次大幅提升,2011-2014年的三年间我国财产保险承保额和出口规模增速远都高于其他时期的平均增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于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速度相比,财产保险增速要相对缓慢。

(二)金融发展对外贸易增长的直接支持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虽然对对外贸易发挥了相当大的直接支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出口信用保险率较低。伯尔尼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一些贸易大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比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法国为60%,日本为50%,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完成的。而按照中国信保的统计资料,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只有约2.24%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而且我国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不到出口企业的10%,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存在。较低的出口信用保险率使我国出口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第二,金融衍生工具对对外贸易风险的规避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在当今世界金融衍生金融工具已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扩大出口、防止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有助于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帮助企业减少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收益。但目前我国在金融衍生工具方面仍然较为落后,由于利率、汇率未能完全市场化、金融机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仍然空缺,出口企业使用远期、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导致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中汇率、利率、价格等风险的分散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三、我国金融发展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作用分析

(一)金融发展对我国资本禀赋的影响

本文认为金融发展对一国资本禀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员储蓄和资本配置功能体现的,通过影响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的边际社会生产率来影响资本禀赋。在我国,金融发展对资本禀赋的影响存在储蓄率高、而投资转化率和社会资本边际生产率较低的特点。

从1999至2014年间,我国储蓄率基本上一直高于投资率,投资缺口连续多年为负。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核算的恒等式,净出口等于国民储蓄于投资的差额,国内储蓄持续过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就表现为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即存在净出口。净出口增加意味着我国对外净债权,这其中很大比重是对发达国家的债权,也就表示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资金,由于投资不足,资金缺口持续为负值,资本被大量输往海外,没有用来提高我国的资本形成总额,因此低储蓄投资率的存在制约了我国资本禀赋的提高。较低的投资效率是影响我国金融发展提升资本禀赋优势的另一制约因素。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我国投资效率不仅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远远低于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投资效率的低下造成资本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禀赋优势的形成。

(二)金融发展对我国技术禀赋的影响

金融发展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融资渠道越灵活高效,更能引导资金进入到更具潜力的部门;对技术进步的金融支持越强,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效果以及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越强,进而形成显著的技术禀赋优势,使得出口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上的优势增加,贸易结构得以优化。这种优化体现在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重和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上。

从历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在1992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比重达到59%,这一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资源充足而又相对廉价,使得我国在劳动力要素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轻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形成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出口导向的出口结构,在这一时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平均仅20%。在此后的十多年的时间内,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化趋势加速发展,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商品中比较优势上升的行业主要是电子通讯类、机械设备类和运输设备类产品,比较优势明显下降的是食品和活动物、服装、饮料等产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比较优势上升的主要是对外部融资依赖度比较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金融发展通过融资渠道引导资金进入到这些更需要资金支持的行业,满足该行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换代,进而提升行业的技术比较优势。

参考文献

篇10

本文首先概述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然后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得出外贸易通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带来经济增长。并且对于资本积累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得以实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的研究发展活动,提高生产效率,使一国的经济发展得到质变;国际贸易促进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营创新,从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关系;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

一、对外经济关系与对外贸易概述

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已经表明,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以国际市场为纽带,与资本主义国家既联系又竞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对外贸易是一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包括进口贸易与出后贸易。对外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它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物质财富的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对外贸易促进资源配置和资本积累

对外贸易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各国或地区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闲置资源。由于闲置资源的存在,根据比较优势,将这部分资源出口将为出口国带来要素受益,积累外汇。该资源稀缺的稀缺国则可以通过进口贸易以较低价格获取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品以及技术、管理等软要素。

而对于资本积累的作用可以从出口、进口两方面理解。从出口角度分析,出口部门较高的收益水平会引致资金流人,导致出口部的投资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来自于新增投资。同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出口的发展还将吸引国外的投资的流入,不仅引入了投资资金,更重要的是促进先进技术、管理知识和经验的引进,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进口方面分析,通过进口相对稀缺要素或产品,相当于国民收人流人投资部分,等同于增加投资。同时,在微观层面上,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竞争,为企业带来扩大再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力。

对外贸易通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带来经济增长。并且对于资本积累发挥重要的作用,使得长期的经济增长得以实现。

2.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包含合理化和高级化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通过要素流动使投入产出达到平衡。产业结构高级化则是通过生产要素升级,使投入要素在不同产业间流动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化和效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基础,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伴随经济增长方式质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重大。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对外贸易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第一,由于对外贸易而引致的需求总量、结构变化对于产业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经济发展。第二,对外贸易使得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面临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在竞争机制下必然会发生优胜劣汰,使得生产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随之调整,使得本国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充分发展,带来经济增长。第三,参与国际贸易可以更多地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包括生产与管理方面,从而促使本国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对于国外成熟产业的引进也使得本国的产业结果发生改变,不断优化。

3.对外贸易与制度创新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相互关联的条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保证经济起飞的制度。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促进的制度创新主要包括政府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三部分。首先,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制度,节约了制度创新成本。国际贸易中的国际惯例往往对一个国家、政府在管理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提出来较高的要求,能够促使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进制度并实行、适应相应制度。其次,在微观层面上,对外贸易带来制度变革的示范作用以及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机制,从而通过制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国际贸易加强了国内外信息交流,利于从中学习、引进先进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世平.正确认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经纬,2003年第3期.

[2]李明武.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3]何其春.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2012年4月.

[4]张东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年8月.

[5]薛白.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机理及其测度.管理科学,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