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践表明。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理念、制度框架、政策体系、运行模式的演变。也经历了自然资源无价值论转向有价值论的认知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长期实行的政府划拨土地制度,无偿、无限期,就源自于根深蒂固的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思想。而现阶段,加快制定国土资源战略,设计国土资源管理的顶层框架,明确国土资源持续管理模式,正是在自然资源价值观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所以,用自然资源价值现指导国土资源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应尽早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既然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那么其价值量如何衡量呢?这就涉及到资源价值核算这一技术性、难点性和关键性环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文件中明确规定:“各会员国的主要目标为扩大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该体系,至少所有会员国的核算体系应包括附属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应在所有国家中建立环境与经济一体化体系,应发掘更好的方法,用来计量自然资源的价值,以及由环境提供的其他贡献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和产值核算应予扩充,以适应环境与经济一体化的核算体系,从而补充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产值核算的方法”。
为此,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其中,挪威和芬兰是欧洲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且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挪威将自然资源划分为物质资源(如渔业资源、矿物、林木等)和环境资源(如空气、水、土壤)。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了核算。为了遏制过度砍伐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芬兰将自然价值交易机制纳入森林保护计划,森林所有者对自己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情况等生态指标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在自愿的基础上与政府达成长期或短期的保护协议。政府依照相关法律条文,对森林所有者给予经济补偿。
此外,德国通过对各类土地使用情况与经济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土地使用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美国也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视作一国财富的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识别来自资源环境的货物服务流量,测度其对生产的贡献。
我国资源核算工作起步较晚,但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引入消化阶段、90年代的理论研究阶段和当前的实践应用阶段后。已取得明显进展。尤其在环境、森林和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颇为深入。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的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争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这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虽然还算不上真正的自然资源价值核算,但这已为我国今后的资源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然而,尽管世界各地对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距离用于国民经济核算管理实践仍有很大的差距。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基础、价值来源、价值确定方法、价值模型及其参数选取、核算口径等缺乏统一性;核算管理缺乏规范性;核算结果与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性等,从而导致已有的理论性成果可操作性差,不能转化到资源管理工作实践。另外,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忽视经济质量的发展阶段,消耗型、污染性的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对资源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更难以贯彻到资源可持续管理实践中。历史经验教训表明,资源环境管理必须未雨绸缪、提早谋划,自然资源价值核算应尽早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全面转变观念。深入贯彻资源价值观
树立科学的资源价值观,是制定国土资源管理战略决策的根本和前提,是创新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运作;换句话讲,就是确保资源的价值量不断增加。严格保护1g亿亩耕地红线,与其说是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不如说是对耕地这种优质土地资源价值的保护。在这个意义上,土地管理就是资源价值的管理,需要全面贯彻资源价值观的思想,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科学的理念规范行为。
寻求资源价值核算技术突破并加快转化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涉及内容广、类型多、难度大。强化理论基础研究是关键。技术方法的滞后源自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融合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国民经济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加强交流与合作,重点破解资源价值来源、单项核算与综合核算的转换、实物量与价值量的表达,核算结果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对接等难题。
考虑到同一资源在不同地区以及同一种资源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已有的效果评价法、收益损失法、旅行费用法、随机评估法等各不相同),其价值量评估结果差异很大,亟需技术标准体系的规范统一。明确统一的资源分类体系,从价值评估方法和流程以及参数体系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出相应的资源价值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分门类的资源价值评估规程,满足资源价值在空间上能够横向对比、优化调控,在时间上能够纵向衔接、动态监管的实践需要。
完善机制,保障资源的可持续性
将资源价值观付诸土地管理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应从机制上着手。
首先,应摸清我国资源价值量,服务资源管理科学决策。据已有报道,俄罗斯所有自然资源的总价值约为300万亿美元;其中,饿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美国已经探明的自然资源储量价值为10万亿美元,西欧为2.5万亿美元。地大物博,自古以来是国人对资源家底的定性论断,而且经过了上世纪的全面综合考察,基本掌握了我国资源的数量和分布问题,但资源价值却一直无从揭晓。
在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日渐被认可的今天,已有的资源信息数据已无力支撑土地决策管理实践,摸清我国资源数量和质量背后所隐含的资源价值量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摸清我国自然资源总价值量这一总量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的功能定位和战略导向,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的根本要求。
其次,应完善国土资源管理考核体系。以自然资源价值观思想为指导,计入资源环境成本核算GDP,即采用绿色GDP核算体系,需要完善当前相关的国土资源管理考核体系。一是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考核体系。在配合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双向考核的同时,应加入耕地价值量的考核内容。尤其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时,不但要保证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还要确保其价值量不减少。二是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对涉及GDP的四个考核指标应采用绿色GDP统计口径核算。“冒浓烟、流黑水”的高额GDP严重违背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本意,是土地利用与管理所坚决杜绝的。
篇2
关键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01
一、历史回顾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是附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类体制,指一个国家的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所设定的管理结构体系,其管辖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木、水、矿等资源。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到目前为止其已经经历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两个阶段。
1.各项资源管理独立,政府职能难以发挥
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国土资源中的各类自然资源管理基本都是进行分散管理的,也即将自然资源分割成几块进行管理。因而各类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在不同的时期建立的,其中土地管理局是由建国时期的开始发展形成的,主要的职能是土地资源的管理。但是这个时期土地管理局并不是管理所有的土地,其职能范围只涉及农村土地的管理,而城市用地则由其他部门分别管理[1]。
直到1982年,我国政府机构才真正成立了矿产资源专业管理部门,即地质矿产部门。与此同时,还开设了许多其他的职能部门,比如说有色金属部门、矿产资源部门等,主要用来生产和经营矿物资源。但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矿物资源部,并没有从事管理矿物资源行业,而主要负责开展地质勘探等工作。
2.各类资源管理逐渐得到加强,依法管理资源体制开始形成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主要是继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的建立才渐渐步入正轨,其刚建立时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全国的土地,并且下级又分别开设土地管理机构,用来分别管理地方土地。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便形成了由地方到上级层层管理的体系结构。
矿产资源部也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机构,而其到1988 年才开始逐渐的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其职能不仅仅限于地质勘探和监测,也可以管理、保护、监督矿物资源。但是在这个时期,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和进展,相关部门只是强化了其综合管理职能,真正地作用依然被限制了。
二、现状分析
1.管理体系相互交错,过于复杂
其一,省级国土资源管理主要分为地矿局和土地局,分别用来管理矿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但是它们都是由国土资源部进行领导的;其二,各省级国土管理机构及职能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说,海南省环境资源厅相当于一个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其管理范围较广,包括管理环境、海洋、土地和矿物资源;其三,在行政级别上,不同的行政机构又有不同的级别,其中国家测绘局所管理的省级土地属于正局级,但是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管理的省级机构大多属于副局级[2]。
2.模块化分工管理体制限制了我国资源管理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相关部门也正在逐渐将土地、矿产和海洋资源的管理方向由传统的分散转换至集中管理的模式。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仍然不够完善,简单的说就是下级的管理人员必须服从上级管理机构,当上级各管理机构出现利益冲突时,不得不迫使下级管理机构服从,另外,矿物资源管理部门至今一直未被纳入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这便使各个管理机构出现较多的领导,最终导致管理权限的分散。
三、发展趋势
1.优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
国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随着国家领土意识的增强,国土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也越来密切。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逐渐完善国土资源体制,将国土资源的管理模式逐渐从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
目前,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也越来越集中。一些资源大国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相继对本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美国内政部很早就是一个负责美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综合行政部门。俄罗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经过几年的改革,使得国土资源管理集中度越来越高,其对于事务的管理也越来越方便,由此,针对这些经验,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2.进行资源管理改革,促进发展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做好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强化自上而下的执法监督。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要进行机构设置,根据中央和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指示,应将地方的矿产、土地和测绘等相关部门统一合并成某一级别的国土资源局。
第二,确定上下级的关系,上级机构领导下级机构,下级机构的一些重要事务由上级批准才能执行。部分地区的部门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管理体制。
第三,明确职能及编制,各级国土资源执法机构要充分明确执法职能,做好正确的决策。
第四,改变管理机构事业性质,加强经费管理。要改变国土资源管理机构的体制,把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收益与占用资源量的多少彻底分开,形成一种管好资源多奖励的长效机制。
3.完善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式
只有切实转变国土资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有效履行法律赋予给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部门的权利,才能推进国土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确保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要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第一,从侧重开发转变到保护和开发并重;第二从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转变到市场配置资源和行政配置资源并举;第三,从微观管理(批地、发证、收费等)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第四,从事后整顿转变到事前把关和事后整顿的相互结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肩负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任。要完成和实现这一历史重任,就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配置国土资源的要求,是实现政、事、企分开,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是保障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国土资源;测绘技术;管理系统构架;设计与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75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和社会最明显,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信息化趋势加强对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建设都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促使人民生活方式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科技,是指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利用先进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手段,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测量描绘的技术。测绘技术也包括现代化测绘仪器,GPS,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积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先进的系统架构,促进国土资源测绘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科学的发展。
1 国土资源与其测绘管理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顾名思义是国土与资源的合称,是由土地与矿产资源两个大部分组成,是一个国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物质实体。从狭义上来说,国土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一系列自然资源,而从广义上来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内一切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总称。总之,无论是狭义的国土资源还是广义的国土资源都涉及到国计民生与诸多行业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国家与人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与技术的研究极其重要,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影响重大。今年3月18日,市国土资源局成功举办了2016年“博林杯”测绘知识竞赛,目的旨在推广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知识,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与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与规划,以及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架构的积极性与重要性。
2 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技术与系统构架的现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的突破,以及我国国土资源的不断消耗减少,国家经济建设与人民生产发展都对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其中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水下地形测量系统,电子地图'制作系统,地图汇编系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检测系统,三维景观图制作系统等种类丰富,这些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极大地支撑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作的长期开展,提高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有利于帮助政府与有关部门更加直观精确地了解掌握国土资源的重量种类以及使用情况,对提升当前国土资源管理保护成效与资源利用率又极其重大的意义。
3 关于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发展方向
虽然当前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已经取得就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国土资源测绘管理问题的复杂化,以及现代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仍然需要致力于增强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架构设计的研讨,积极推动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升级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测绘数据的共享性,测绘管理操作的便捷度,便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测绘系统运行中的维护与推广管理,国土资源管理测绘需要采取新的分布式测绘管理系统设计,主要是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两种。
3.1 推动C/S体系架构设计
C/S体系是一种通信软件,也是一种网络共享与分布式的系统架构模式。这个体系主要包括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在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作过程中需要两个部分相互合作,紧密沟通,协调使用,缺一不可。在进行国土资源测绘与管理时,客户端可以提供与客户端相通的界面,进而进一步进行关于国土资源的各种逻辑业务处理工作,C/S系统的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效率支撑,从而便于更快更直观地了解到各种分析数据,为资源分析与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做好铺垫。在客户端工作基础上,服务器可以进一步做好数据库服务工作,解析并且用户的各种业务工作需求。随着我国国土资源测绘管理系统的发展与推广,测绘管理系统中的用户数量也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子分布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种类更加复杂化,同时测绘关机程序也有所扩张,难度系数逐渐上升,国家与相关从事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于科技人员要对C/S体系架构进行有效的改进,提升体统运行的速度,便利性与普遍性,设计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测绘管理系统。
3.2 加强B/S体系架构设计
与C/S体系相辅相成使用呃呃另一个国土资源测绘管理体系架构便是B/S体系架构。虽然在国土资源测绘管理体系运行中,C/S体系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与工作等有一定的改进与提高,而且已经汇集了大量的用户资源与数据资源信息,但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通信软件的交流互相沟通性能,提升国土资源数据信息业务的处理速率,另一种新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架构B/S体系便应运而生。这个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布式表示层,业务功能处理层,以及数据功能表示层,这三个层次间逻辑上相互独立,各个层次首先独立完成各自业务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层次的处理工作,最后层次与层次间彼此将处理结果与分析数据进行共享,再得出处理信息。在这个体系中,国土资源管理用户只要利用计算机设备简单地下载一些小插件,系统软件或者浏览器,就可以登录进入管理系统,向系统发出业务需求,应用机械系统自动运行,进而进行国土资源测绘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国土资源 可持续利用 保护
[中图分类号] P285.2+3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2-1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的全部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在此,笔者就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研究略作分析。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和资源性生产大国之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本国的资源开发,成功的实现了发展经济的目标,但是我国的人均占有量极少。资源再多,怎么会够13亿人口用呢?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保护耕地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大事,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
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是指国土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条件,保证有限的土地供给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土地需求,要让国土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从而实现自然协调性、经济连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土地利用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持生态”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在生态合理、经济可行、社会可接受的控制目标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和谐发展。
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涉及到社会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价格政策等诸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和实施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管理的龙头”,以实现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①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环境资源的需求将是持久的,新世纪中国否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人口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最基本的措施,因此“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不能有任何松懈。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增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②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区域土地规划工作已在不同的区域层次上展开,同一层次上的区域单元要做大量的同类工作。③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除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其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应调整各业用地矛盾,使其用地结构能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这是同发达国家持续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不同之处。这是因为我国人地关系极其紧张,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可定义为:“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施。④要把提高工地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要坚决实施退田还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战略性措施;在林业生产中实施将“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注意大江大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带的植被修复与水工保持;在城市化、工业化及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态城币、绿色城币和生态工业与绿色工业,改善城区与工矿区的国工资源品质。
另外,加强对土地使用方式的管理,保护国土资源的数量稳定,刻不容缓。具体保护方法:(1)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实施弹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中央政府在我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于国际和国内粮食安全考虑做出的正确决策,目的是保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一直以来,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在各种规定中着重于耕地的数量保护,对新开垦土地的质量标准要求模糊,更没有考虑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当以这样的耕地总量指标作为实现动态平衡的目标,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2)严把用地审批关。根据动态规划严把用地审批关,对改变用途的耕地加强批后实施监管,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项目组织检查,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3)全面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听证制度。
篇5
根据县审改办有关通知精神,我局认真对照《XX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方案》(【2020】1号)和《XX市加强和规范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重点任务分工方案》(【2020】2号)确定的工作任务,逐项梳理工作进展情况,深入查找问题,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优化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按照省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提升统一工作部署自上而下对国务院、省政府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进行了逐级认领、修改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库,并进一步进行优化提升,共梳理完善事项53项,其中行政许可10项,行政确认18项,行政奖励3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服务事项6项,公共服务事项15项。
二是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正在按照省政府要求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为了实现规定时间节点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我们联合技术单位,对规划工作进行分解,结合时间进行工作倒排,细化到每周工作安排,及时沟通联系,争取早日高质量、高要求完成XX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推进用地、规划“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根据《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 (冀自然资规[2020] 4 号)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用地、规划“多审合一、多证合一”。行政审批局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业务对接,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合并,2020年5月1日起,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行政审批局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再单独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同时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助力项目审批一次办妥。
四是全面实施“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目前我局通过结合优化审批流程、精简报件材料等措施,一般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办理压缩至3个工作日。设立了企业办证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与各银行加强沟通交流,齐心协力,携手创新不动产交易登记业务办理方式方法,力争将“一网通办”工作精准落实落地,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
五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 平台。严格按照各级有关部门的安排和部署,及时将许可、处罚、检查等事项清单,发生事项结果信息录入平台,实现“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制度建设、工作推进的速度上较为缓慢,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沟通还有待加强。
二是多个平台重复录入,不同的平台所需要的资料清单也不一致,平台的对接也只是端口的对接,在内容、形式、要求、标准扔难事项一窗办结和“一网通办”
三是对机关各股室的学习培训、沟通交流、存在问题的研究方面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努力学习改革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切实增强改革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勇于担当,积极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推进完成 “放管服”改革工作目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一是根据《河北省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主要任务,制定我局2021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是进一步梳理、清理事项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并细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环节。
三是严格规范审批事项流程,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各环节做好相关工作,对案卷及时做好整理归档,做到有卷可查、有法可依。
篇6
【关键词】国土资源;开发;测绘;相关问题
1.国土资源开发管理的形势
为了落实、国家测绘局、国土资源部的相关精神,按照环境友好社会、资源建设合理利用的要求,坚持以国土资源严格管理、保障发展、保障民生、服务大众、加大宏观经济调控的原则,全面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之间仍然存在矛盾。目前,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开采矿产,大量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造成资源的铺张浪费,甚至会有很多掠夺性的开采和占用,国土形势非常严峻。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各方面效益大大提高。资源供不应求,利益矛盾加剧,资源利用局面复杂,压力逐步加大。由于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均分配不足,加上长期形成的结构矛盾未能改变。粗放利用加大,经济增长的代价太大,使得资源供求更加紧张。随着社会经济格局的转变,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土地征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大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越来越明显因此,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2.测绘技术简介
测绘,就是指以光电技术、空间科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将地面已经有的特征与界限通过测量的手段,从而获得可以反映地面现状的位置信息与图形信息,以供行政管理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所用。同时也指对地表人工设施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大小、形状、属性与空间位置的测定和采集。
在测绘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设备有:全站仪、经纬仪、超站仪、求积仪、钢尺、水准仪、激光扫描仪、秒表、GPS接收机、GPS手持机和陀螺仪等仪器。
3.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测绘技术可以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和多元化的技术支持。
(2)在动态遥感分析上能够提供良好的技术依据,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利用提供便捷的服务。
(3)测绘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不仅能够促进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加强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起到促进作用。
(4)测绘技术的加以利用,不仅提高了我国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开发与治理的水平,也加大了我国自然资源、水利设施、交通、通讯设备的战略投资。对我国整个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的作用。
4.国土资源管理中测绘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研究
4.1 3S技术在国土资源的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在宅基地的勘察项目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国土资源管理中宅基地的勘察目标主要是:逐步完善土地登记的成果和农村现有土地调查,为目前的城乡一体化统筹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基础和分析基础。在实地的宅基地测绘中可以加以运用先进的GPS技术进行测定,这样的途径已经被相关部门批准。而且在对广大农村区域进行宅基地面积、位置以及土地实地测定时可以将RS技术和GIS技术加以运用,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对农村地区宅基地建设的统一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在国土资源开发管理中利用3S技术统一规划,是因为在国土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有着非常复杂的程序和问题,因此对于总体规划建设来说一项非常的复杂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主要工作项目包括:土地图文资料的使用、土地图文资料的归档、绘制土地的基本图、各地土地资源基本数据的收集等几方面。要想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所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时更新,就必须采用先进的3S技术在短时间内将土地资源信息的空间坐标实时传递出来,然后开始测定土地资源状况。
(3)在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中作用显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实时性,及时将土地资源的现状反应出来意义重大。在该变更调查过程中,3S技术发挥了主要作用:GPS技术和遥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将土地动态变化状况和实地检查时的信息传出,并将该信息准确快速的反应在图纸上,这样就使得实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图纸数据相一致,遵循实时测定的原则。
(4)3S技术可以检查土地执法情况。该过程进行时,利用遥感把采集到的图像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之后从中提取国土开发资源的最新动态数据,并且能够在警示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如果想把拍照、录音和通讯以及电话语音多个方面的功能统一到一起,可以利用PDA技术和GPS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国土资源管理拥有符合要求的智能移动化终端,这样就可以满足在采集土地数据的同时可以快速的找到准确的定位目标。最后可以通过GIS技术对遥感收集得来的数据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成为一套专门的国土资源管理的数据库,以供政府或者建设者使用。
(5)3S技术在农田保护的过程作用广泛。农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3S技术在农村农田保护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GPS技术和PDA技术的配合使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我国在基本农田定期巡查检验的繁杂工作,提高了基本农田定界规划实施的效率。同时,在基本农田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基本农田管理的工作流程上起到了提升监管质量的作用。
4.2国土资源开发管理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探究
在国土资源调查、矿产资源的检测开发以及环境资源的检测和保护方面,现代测绘技术起到了主导作用。现代测绘技术涉及到的主要领域有:计算机系统、全站仪和GPS、光电测距仪等,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和检测。该技术也可以运用到地质资源的检测和土地资源的调查以及矿产资源的检测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以先进的GIS技术为基础,可以在地质自然灾害调查、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国土资源总体评估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所以更需要相关国土部门充分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手段,更好的开展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很多方面可以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操作技术和水平逐步提高,为国土资源开发建设提供力量。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先进的测绘技术不但能有效的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专项信息和政务信息,而且也是国土资源部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辅助决策时的有效手段。测绘技术是国土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加大提升测绘技术水平的力度,使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开发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对国土资源开发中的测绘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当今社会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因国.平邑县国土资源局扎实开展测绘成果保密检查工作[J].山东国土资源,2012,28(5):43-43.
[2]邱保生.现代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中的管理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6).
[3]戴大宝.3S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中应用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篇7
关键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课题探究工作的开展力度,全面熟悉我国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为我国能够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工作提供重要保证。
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概述
自然资源具有很大的可开发价值,它是天然存在的,国家或者企业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指的是国家或者企业在某一时间段的财务发展状况,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较于自然资产来说有很大的不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关自然资源的使用、收益和损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生态环境资产负债表,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环境容量资产负债表:选择全国范围内的十大水域收集污染源、水质、排污口、水文等相关数据信息,然后对不同水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功能进行规范的核定;(2)大气环境容量平衡表:将不同城市的空气质量、气象变化、环境质量等数据信息集到一起;(3)环境质量产品效益核算表:主要是对环境质量产品所产生的效益进行精准核算,前提是保证水资源、土壤资源和空气质量等不受破坏的情况下;(4)环境产品的生产总值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首先要全面获取各种生态资源的相关信息,同时记录下资源的使用、破坏、消耗等信息。
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和相关原则
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必要性
(1)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要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经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市场和政府没有对其权利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导致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它可以让市场和政府更加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以便对各个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之间的问题得到充分协调,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全面反映出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变化趋势。由此可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能够对经济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和不同代价进行综合的衡。
(2)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方式进行有效完善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对考核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负债表中各种数据与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有着很大的关系,完善奖惩机制,为领导干部的奖罚原则提供明确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
(3)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可以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然资源从根本上来讲属于一种公共财产,因此坚决不允许出现被个人或者个别企业随意使用和破坏的现象出现,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增长。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内容必须要保持一致,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一旦发生不协调现象,就会使经济增长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由此得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可以对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利基础。
2.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需要遵循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国是目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总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总人口数量高达13亿,因此,资源人均占有率根本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除此之外,最近几十年的来的发展都没有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资源匮乏问题十分严峻,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必须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公共受托责任主要是指社会公众把自身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权委托给了政府等有关部门,因此,受委托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向社会公众全面解释每一个活动的开展情况。
(3)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英文缩写为SEEA,是一个专用来核算自然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的理论方法,可以为数据的分析和决策以及评价提供充分的有力依据。从宏观上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加强力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方和谐发展,因此,资源环境核算体系是整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依据的重要来源。单单从功能上来看,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主要就是揭示自然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内,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和后期的生态建设水平。由此可见,生态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之间完全是一种相互促进、补充的微妙关系。
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例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空气等。因此,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社会经济层次和自然资源层次。涵盖国土、环保等很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和管辖内容,可见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目前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1)人们没有对自然资源树立良好的意识,认识不够全面;(2)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核算制度,技术法规和统计法规缺乏具体性;(3)没有建立规范的技术评估和资产核算体系,导致编制技术方法不够成熟;(4)统计数据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编制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2.对于编制自然资产负债表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1)建立统一的编制管理平台
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首先由财政部门带头,同时组织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然后在不同的平台上以不同的资源环境要素为标准设立不同的编制小组。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其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努力制定工作目标,完成工作方案。以便保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2)确定工作范围和编制重点
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编制重点和相关范围,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一个理想型、国际型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理论框架与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框架;二是制定一个具有实物量和价值性的核算方案,因为价值量核算方案的制定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中是一个重点内容,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区分,从而进行分步开展,逐步突破。三是确定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内容和功能。
(3)构建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完善的自然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生态、环境、自然等等全部包括在内。单单一个生态环境涉及到的范围就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土壤资源、森林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等等,涵盖了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退化等两方面内容。其中,效益是一项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象可以依靠森林生态环境的存在得到有效的解决,将这些客观存在的环境效益折合为环境的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生态环境的效益。生态环境的退化主要是指由于经济发展遭受到破坏时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编制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必须要组织各个部门一起行动起来,密切配合,适当的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一定要全面加强编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为高质量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溶冰,赵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J].审计研究,2015,(1).
[2]陈红蕊,黄卫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及探索[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1).
[3]姚霖,余振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理论问题管窥[J].管理现代化,2015,(2).
[4]高红海.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倒逼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4,(03)14.
[5]李春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个技术问题[N].中国会计报,2014,(05)09.
[6]李春瑜.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几点思考[N].中国财经报,2014,(07)03.
篇8
【关键词】 自然资源产权 科层理论 集体所有制 土地制度
一、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分析集体所有土地存在的产权问题
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职责权限模糊不清。明确农村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职责权限是确保行使主体开展农地资源管理的基本保障,然而现行相关政策法规并未对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相关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以致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难以有条不紊地管理农地资源。
未能明确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农地使用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农户拥有更多权能,包括租赁权、承包权、转让权及经营权等。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新增权能作出详细规定,这使得农村集体所有权行使主体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过程中极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农地资源侵权行为频繁发生;农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等。
二、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分析集体所有土地制度形成原因分析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自然资源及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生产、发展的基础,具有强烈的外部效应和生态效应,这种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所有权绝对不适合私有化。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他人生存权、发展权的侵害,而生存权、发展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权。由于自然资源的唯一性,私有制必然产生私人垄断,而私人垄断自然资源,将会剥夺他人公平享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权利。自然资源所有权私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私地悲剧”。私有产权主体往往是“短视”的,为了追逐利润,他们会乱采乱伐,不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带来极大的外部负效应。
“土地是财富之母”,自然资源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后文的资源专指自然资源)。经济理论表明,资源产权制度既决定资源配置效率也决定效率的公平性,是国家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低效率、资源利益分配不公、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使资源产权制度成为关注的热点。但是研究者大多局限于现行资源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回避资源所有权问题,只将重点放在使用权或矿业权市场化改革上。虽然资源最优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然而现代主流经济学以及资源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均忽略不同资源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研究。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又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源。同时土地资源极具生态效应与外部效应,一旦出现土地资源所有权私有化现象,便会严重损害到他人生存权与发展权,为此要求坚决杜绝土地资源所有权私有化现象的发生。受土地资源唯一性的影响,再加上私有制政策的推动,土地资源私人垄断行为频繁发生,这使得他人公平享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权利遭受剥夺。此外,部分垄断土地资源的人为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惜损害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乱采乱伐,如此给予社会整体造成严重的外部负效应,从而直接危及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尽管如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应将农地资源私有化,其原因在于:通过农地资源私有化能够从根本上规避当前所有权、管理权对农民使用权的侵蚀现象;通过农地资源私有化能够解决农民对土地资源掠夺式使用问题;通过农地资源私有化便可使农地自由买卖、出租及转让,对实现土地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极具现实意义。综上几点,学者提倡将农地资源私有化作为农村的主要方向,这样能够较大程度上起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积极效应。
另一部分学者反对将农地资源私有化作为农村的主要方向,其原因在于:其一,农地资源私有化易引发土地滥用现象。农地资源私有化直接影响到农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是加剧了农地资源细碎化、分散化,即存在部分私有的农民既不愿意转让土地又因耕种利润少而外务工,如此不仅影响到农地资源的维护与改良,而且还难以实现农地资源的规模化经营。二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改变土地用途。农地资源私有化的实现使得农户拥有土地自由买卖、租赁等权能,其中部分业主以倒卖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使得农地资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意义,不利于农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性。其二,农地资源私有化不利于全国性的土地利用规划活动有序进行。农地资源私有化后,农户便拥有了土地所有权,若要政府机构进行城乡土地统筹开发时必须要先争得农户的同意,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国性土地利用规划的难度性,致使国家利用土地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大幅度降低。其三,农地资源私有化致使分配不公现象突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如此,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此形势下,若要推行农地资源私有化,势必会引发土地兼并现象,这使大部分农地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而更多的人将会沦为佣工,从而进一步加剧“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现象,不利于我国长治久安。
三、基于自然资源产权科层理论分析湖南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改革对策
农村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产权结构直接关系到湖南农地利用与湖南农地产出。然而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致湖南农地治理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集体行动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湖南农地利用率,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湖南农地产出量。为此则要求建立起“集体产权科层概念模型”,依托该模型全面分析湖南农地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湖南农地治理过程中的集体行动问题。
1、建立集体产权科层概念模型
长期以来,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始终作为湖南农地产权的参与主体而存在。要求依据“上承国家层次,下启农户层次”原则完成湖南农地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相关机构在管理当地湖南农地资源时不能脱离中央政府的湖南农地制度框架,并且落实好对相关机构权利范围规范活动,包括确定湖南农地使用规模、组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及规划土地征用数量等,又要组织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地方收益最大化。实际上,健全的湖南农地产权科层模型由三部分构成,包括国家层次、集体层次及农户层次。对于中间层次的集体产权科层而言,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对湖南农地的管理应坚持“上承国家层次,下启农户层次”原则,即置于中央政府的湖南农地制度框架内,实施对当地湖南农地资源的管理活动,与此同时还应合理规范其权力范围,以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总而言之,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开展当地湖南农地资源管理活动时必须做到限制性与明确性两大基本要求。(1)限制性。限制性指的是为降低或避免乡、村侵权谋利事件的发生,应有效限制其的管理权力。从法律法规层面看,要求适度确定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的权利范围,既不要过窄又不要过宽;从机制层面看,加强对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行为的发生。(2)明确性。一是明确规定集体产权科层的行为主体。为规范当地湖南农地资源管理行为,要求必须以明确规定集体产权科层行为主体为前提条件,之后赋予集体产权科层相应的管理权力。二是明确集体产权科层的管理内容。集体产权科层上承国家层次,下启农户层次,其作为中间层次,不仅是国家的人,而且既是国家人又是农户委托人,因此其在整个委托―过程中极易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而出现一系列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即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作为国家的人时,易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发生道德风险行为;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作为农户的委托人,与此同时还易借助自身的信息优势实施逆向选择行为,为防止以上一系列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要求明确乡、村等农民集体组织的管理内容,划清其权力边界。
2、加强理论创新研究
集体产权科层处于中间层次,且上承国家层次与下启农户层次,以致相关机构对其监督困难且成本较高。实践表明,与国家层次和农户层次相比,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湖南现行湖南农地产权安排中集体层次出现的问题远远多于其它层次出现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多方面:第一,未能明确集体组织的职能权限。集体组织作为社区农民集体的代表与基层政权组织既要负责交涉土地利用问题,又要承担管理社区土地的职责,然而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集体组织关于交涉土地利用问题与管理社区土地的权责利;第二,集体组织界定不够明确,以致中间层次权利主体模糊不清。由《土地管理法》可知,集体组织包括镇、村及生产队三级;由《民法通则》可知,集体组织包括村、镇两级,包括镇、村,除此之外,《土地管理法》又将集体组织界定为“农民集体”与“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由此可见,农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委员会等多个组织均拥有管理同一块土地的权力,如此以来使得实际操作较为混乱。
总结来说,湖南应将湖南农地制度改革的重心放在明确界定集体层次的权利主体,限制其集体层次的权力边界等处,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农户层次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规避欺骗国家层次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增加湖南农地产出提供有力保障。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土地留用制度研究”(09YBB103)、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2014SK3219)。)
【参考文献】
[1] 吴战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可持续发展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4).
篇9
[关键词]第四纪;生物资源;保护;利用
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研究不仅是探索生命演化规律的重要科学实践,而且对于探寻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科学证据。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古生物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我国在在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以及学术出版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特别是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工作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第四纪孢粉的研究水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中国第四纪古生物学在资源勘察开发研究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等学科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第四纪古生物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古生物学研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做好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力争能成为领先世界的古生物学研究强国。
一、第四纪古生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古生物资源不断流失。资源流失严重。现在总的状况是,地方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群众性、公开、大规模的乱掘乱挖行为已经被制止,但是,很多分散的、隐蔽的、小规模的乱挖行为无法制止。宝贵的自然资源仍然遭到破坏,并在不断流失。古生物资源被乱挖、乱采,成了少数人牟取暴利的手段。虽然政府部门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却没有任何收入。在下力气打击不法分子的同时,也收缴了部分盗卖的精美古生物资源,但至今任其流失、风化。 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因缺乏经费,很少有机会通过发掘进行科研,而只在被收缴了以后,才有机会看到它们。
(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员没有经费和机会进行科研。地方政府只有大量开支,却没有经济收益。宝贵的地下资源成为地方财政的负担,却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暴富的机会。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因缺乏经费,很少通过发掘进行科研,只有被收缴了以后,才有机会看到它们。 很多古生物资源的研究人员因为人才不断外留。造成科研不景气,出现形成断层现象,科研难以为继。
(三)地方性古生物资源保护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古生物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等只能在当地有效,一旦古生物化石出了行政范围,它就失去了作用。虽然在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在各地盗挖盗卖的现象依然存在,屡禁不止,黑市上还是有大量受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出售。地方性的法规无能为力。很多违法兴起即使被发现,但是定罪也无依据。单行立法对古生物资源保护规定过于简单,本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给了我国古生物化石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单行法规的规定往往过于简单、抽象,特别是涉及到有关部门时更是如此,操作性比较差。
二、做好第四纪古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1.所有的古生物资源均属于国家所有,地方政府有责任加以保护。但要有计划地划出一定地域逐步进行开发(挖掘)。 进行开发的地域,必须公开招标。 选择有资质的公司才能参加投标,公司除了要求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外,必须能保证相关科研人员都参与整个发掘过程,并进行科学研究。中标的公司发掘出来的化石必须由指定的管理机构进行鉴定。凡具有科学价值、国家保存价值的生物化石,按成本价可以作为商品进行公开拍卖。拍卖必须由国家指定的拍卖公司公开向全球拍卖,以便取得更高的价位和收入。这样有利于减少了国家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保护生物资源的积极性,增加了科研机构的研究活动,使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能取得科研成果。避免很多资源日久风化、遗失、毁坏,使这类化石资源既得到合理的保护。
2.制定各项保护制度。古生物资源的获利手段是以破坏资源为惨痛代价的短期经济利益。要保护好古生物资源,需要科学地深入地研究,借助于科研成果,建立遗址博物馆或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科普教育,以古生物资源为特色的地方旅游资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利用观。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化石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开发和利用化石资源的计划,并且必须及时报请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处理。
(二)古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 [1]古生物资源的开发管理。 古生物资源实行许可证制度,办理勘查许可证,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资金等资质条件,经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查,省国土资源部门核发许可证后,方可勘查、采掘化石资源。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的古生物资源,应该把握好有利于化石保护的原则,化石在符合规定条件的地方保存,不能在保存过程中发生损毁。考虑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原则,让古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果遇到科研机构利益上的矛盾,应该从大局出发,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勘查范围要经过批准,在采掘化石资源的环节中,要有委托采掘的合同书,必须按照采掘许可证确定的范围缴纳化石资源采掘权使用费。[2]古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需要设立了地质遗产工作组,专门负责地质遗产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野外调查资料,奠定了坚实地研究基础。在项目实施中,地质博物馆投入大量卓有成效地野外标本发掘、全面调查工作,重点调查了重要地层化石剖面、重要生物群。制定严格的法规体系,加强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一方面提供科学研究的场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给地方开展旅游、贸易、工艺产品的机会。真正起到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作用。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于环境和资源不会产生破坏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德林,张艳芳,地质遗迹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湖北地矿,2004,(2).
篇10
墨西哥近年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墨政府在最新制定的《全国发展规划》中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专家认为,世界性缺水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墨西哥也不例外。墨西哥缺水的自然因素是其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久旱少雨造成水库蓄水量下降,长期的干旱使一些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墨农村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只占国土面积的约26%,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在人为因素方面,滥伐森林使墨全国1.3亿至1.7亿公顷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农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排放的有毒废料和城市垃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墨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的报告说,在墨北部和中部地区已不得不依靠开发地下水资源以满足工业、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全国三分之二国土的地下水超采,地下水的提取量比补充量高出4成。这种状况造成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地下水含盐量迅速增加。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墨政府依靠完善立法,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10年前,墨制定的“国家水法”规定,所有采水、用水和排水单位、个人必须取得国家水资源委员会颁发的许可证,没有相应的许可证的非法用户将受到法律和经济方面的严厉制裁,对水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工厂、企业被关、停、并、转。墨政府实施重点治污工程,建立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再利用。官方材料显示,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从1996年的33.7%提高到2001年的50.8%,工业污水处理水平从1996年的21.4%提高到2001年的25.4,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2003年墨有关部门对不符合国家排污标准的6个用水大户实施整顿。
据墨西哥国家水资源委员会主任克里斯托瓦尔·海梅介绍,墨除督促本国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更新设备,以减轻对水资源的污染外,还加强了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合作。目前,墨政府利用外资在全国各地设立了数百个水质监测站,并在长达1.1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建立了水质监测系统,从而使水污染能得到及时控制。墨政府还不断完善用水收费制度,对那些过度开发和使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高额水费,以惩治浪费水的行为,限制过度开采和使用水资源。
- 上一篇:征信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