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的意义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基础护理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妇科于2011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并与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5.71±4.37)。同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71±5.67)。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意义[1]。

1.2.2 正确认识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妇科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基础护理工作在护士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起桥梁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耐心、主动、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等形式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 领悟优质服务理念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护士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全体护士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反复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输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转变护士的服务心态和行为,使病人满意和感动。

1.2.4 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科室内利用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让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使其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领悟“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的精髓。

1.2.5 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 ,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1.2.6 合理简化护理病历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 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只有在患者身边,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得以应用。加强基础护理,确保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准确到位,减少褥疮、各种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

1.2.7 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的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 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5.2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52%;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63%,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表1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2-3],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4-5]。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参考文献

[1] 赵亮,金昌晓,陈仲强.新医改方案财政补偿机制设计与医院公益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0):666-668.

[2] 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3] 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9(8):145-146.

[4] 玉娟.夯实基础护理 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5] 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7):122-123.

[6] 芦沁蕊,王艳丽,赵晓红.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妇科病房的实施效果研究.护理研究,2011,25(8):2243-2245.

篇2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脑梗死;临床结局;影响情况

脑梗死也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将会对其自身生命安全造成相当严重的威胁。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引起患者终身残疾,甚至于死亡。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对脑梗死患者开展抢救、全面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文献证实[1]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处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以12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现将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结局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样本神经功能缺损分数NIHSS均为5~25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脑梗死。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23例;年龄46.38~78.12岁,平均年龄为(63.32±2.75)岁;NIHSS分数为(16.38±2.16)分。观察组患者男42例,女22例;年龄47.32~79.35岁,平均年龄为(64.48±1.79)岁;NIHSS分数为(16.35±1.98)分。经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接受常规化急诊护理。具体为:当院内医务人员接到急诊病患之后第一时间通知急诊医生,另外也要对患者开展详细检查。当病患确定为颅脑损伤以后马上通知专科医生参加会诊,院内医护人员在整体急诊护理过程之中完全协助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急诊护理流程。详情为:①医院方面应当指派专科医生接待病患,院内护理人员应当和医生一并对患者的病情开展评估,有效询问患者家属病患的具体发病时间,同时也要对其开展疾病知识宣教。②第一时间创立静脉通路,对患者开展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查看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另外也要对患者开展头颅CT检查。患者在接受急救期间院内医务人员应当强化对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探知对于当前患者内心改变,要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倾听患者表达,消除患者以及家属不良情绪。③开放绿色通道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④第一时间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当确认患者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后马上安排资深医护人员准备好急救设备,比如心电监护设备、氧气瓶等,同时也要预备好溶栓药物。⑤院内护士应精准、迅速配合医生完成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及时为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以及有关处理;当患者完成治疗后护士告知患者治疗疾病期间应禁止使用高胆固醇食品,比如鸡蛋、肝脏等。另外要有效缓解患者担心压力,保证其心情畅通,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3]。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48h内死亡患者的详细情况。②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等待手术时间和及时救助时间详情。③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4统计学分析:使用IBMSPSSStatistics22统计学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数据用率(%)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48h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及时救治时间以及等待手术时间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及时救治时间以及等待手术时间明显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2例,排尿异常1例,运动异常1例,睡眠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颅内出血4例,排尿异常3例,运动异常2例,睡眠异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3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35.27±9.43)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6±2.71)年。

1.2 方法

1.2.1号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优质护理活动文件,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优质护理活动文件。

1.2.2正确认识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整形外科手术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领悟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的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

1.2.4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授课、小组讨论,集体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合理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的提出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就是要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

1.2.7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疗效观察: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合格率为80.24%(203/25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77%(217/25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合格率为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80%(310/32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

3 讨论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我院我科室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改进及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更需要有各级领导、人力、物力、财力等后勤保障的大力支持。同时,合理配备护士,在排班模式、分工方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一线护理人员予照顾和支持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促进护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1-2],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3-4]。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0.24%(203/253)上升到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5.77%(217/253)上升到94.80%(310/327),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这与黄丽珍[3]和玉娟[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通过对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对整形外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2]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8):145-146.

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肿瘤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64-02

当前恶性肿瘤治愈率相对较低,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在肿瘤科治疗中开展有效护理对于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1]。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本文将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90例肿瘤科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9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包括29例女、16例男;年龄范围37~74岁,平均年龄为(56.4±13.7)岁。观察组包括20例女、25例男;年龄范围40~73岁,平均年龄为(57.3±14.5)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依据肿瘤科护理部制定的患者护理临床路径,观察组患者在肿瘤科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干预。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包括:①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接受病区基本情况和主管医护人员情况,并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情况。②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开展脉搏、呼吸、血压的定期检测,并将患者检测数据及时反馈给医生。③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并在每天查房的过程中和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以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疏导。④针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宣讲活动,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应的疾病知识。⑤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尽心耐心细致的讲解,进而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并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观察指标 开展两组画着抑郁情况、焦虑情况、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焦虑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患者存在轻微消极、焦虑情绪;中度:患者存在沮丧、消极情绪并排斥治疗;重度:患者具有厌世、轻声、自杀等倾向。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中使用SPSS21.0软件,用±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下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当前肿瘤治疗中还没有形成彻底有效治疗方法,因此肿瘤患者在面对肿瘤疾病时往往会怀着恐惧、焦虑心理,进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和生理痛苦[2]。实际中有效开展肿瘤科工作不仅需要进行疾病治疗,还应当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护理服务,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少承受一些痛苦,同时逐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和勇气,进而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接受治疗[3]。实际中患者在确诊肿瘤后情绪会非常低落,同时又期望通过医院治疗获得生存希望,在接受放化疗过程中由于相应的副作用和肿瘤本身造成的痛苦,往往会感受到身心俱疲,并产生焦虑、失落等情况。如果此时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干预,那么患者能自暴自弃并对资料产生影响[4]。此时临床护理人员需要通过相应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外界的温暖和生存的希望,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工作,进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从更细更精的角度出发开展护理工作,能够让患者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照顾、关怀,并在充分了解患者身体状态和思想状态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干预,进而使患者各方面状态获得更好的调整,并在肿瘤治疗中获得更好效果[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下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婉.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5):3579-3580.

[2]曾敏.优质护理服务对肿瘤化疗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52-153,167.

[3]鲁桂兰,夏春香,沙莉等.病人分类系统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3):280-282,283.

[4]夏春香,姚启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51-4053.

[5]张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效果[J].河北医药,2013,35(13):2068-2069.

篇5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分析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11-01

上呼吸道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功能组织循环衰竭,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病情恶化会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在开展及时、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为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合计100例,其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跨度19-77岁,平均年龄45.6岁,均为首次发病,无既往病史。患者中呕血、黑便及两者合并例数分别为22例、48例、3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血象上升等临床症状。发病诱因为静脉曲张破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道出血、出血性胃炎,分别为18例、20例、44例、10例、8例。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2.1.1 周密监护病情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周密观察,按照30min/次的频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对患者血压、脉搏及呼吸等体征数据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出血量进行分析与判断,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临床主治医生反馈。

1.2.1.2 开展医疗护理 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稍微抬高四肢,出现呕吐症状时偏头并彻底清理呕吐物,预防窒息,情况严重的可以借助负压吸引器处理。部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伴有低氧血症,一旦出现缺氧会加重出血症状,此时要立即予以吸氧,浓度一般设置为1.5L/min,同时要开放不少于2条静脉通道进行血容量补充,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1]。

1.2.2 综合护理 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方面护理,具体如下。

1.2.2.1 心理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呕吐、黑便,对患者心理产生较大压力,表现烦躁不安,对治疗信心不足,这样的心理活动更会导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加速,对病情产生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强化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介绍病情成因以及治疗方法和预期效果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可以借助于音乐放松、注意力转移等心理学手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活动,为治疗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2]。

1.2.2.2 饮食护理 将饮食护理作为重要的内容,患者如出血量较少,没有呕吐症状,可以进食流质食物。急性大出血患者在2d内要严格禁食,待病情趋缓之后依据情况进食温凉流质食物。患者饮食要保持低脂高能、富含维生素,生冷、辛辣和粗糙食物不得进食,尤其是要禁酒,进食时减慢咀嚼速度。

1.2.2.3 生活护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倡安排单间病房,保持空气流通和温度、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60%左右,光线与声音也要控制在适度范围。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及轻柔按摩,尤其是对长期受压部位进行护理,保持较为舒适的。要求患者家属与患者增进沟通交流,消除孤独感[3]。

1.3 评价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SAS评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见表1、表2。

由表1、2可知,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及临床护理指标(住院时间、止血时间、SAS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近年来,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为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部位出血,诱因多为食管、胃、胰腺胆道、十二指肠等部位出现病变导致出血。在开展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临床优质护理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和加快康复进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只侧重于对患者的医学护理,随着患者对医疗工作需求的不断上升,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生活护理等成为了新型综合护理的重要内容,较好地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改善了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4]。本研究中综合组运用综合优质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普通模式常规组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程为.综合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5(2):78.

[2] 陈艳艳.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8(5):125.

篇6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垂体腺瘤切除术;效果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95

本文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进行了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拟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垂体瘤纳入标准, 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垂体腺瘤切除术禁忌证、滥用酒精和精神药物服用史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17~62岁, 平均年龄(36.9±8.4)岁;按垂体瘤常规分级(0~E)及临床分期(Ⅰ~Ⅴ), Ⅱ期0级19例, Ⅲ期0级16例, Ⅳ期0级13例, Ⅳ期E级7例;增强CT和(或)MRI检查结果显示:直径3 cm 10例;内分泌检查结果:泌乳素升高29例, 生长激素升高21例;鼻内镜检查:萎缩性鼻炎3例, 下鼻甲肥大6例, 鼻中隔偏曲23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临床护理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 对照组采用垂体腺瘤切除术常规护理模式, 从入院后开展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术前简单介绍、术前准备, 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基础护理、术后巡视、出院指导等。临床护理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服务。具体如下。

1. 2. 1 编写临床护理路径 收集以往本院神经外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护理资料以及各种诊疗手段, 然后由多个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合现存的护理常规标准、高年资护理人员及相关科室医师的意见, 制定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1. 2. 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所有护理人员在参加研究前, 进行为期1个月专业知识培训, 2次/周, 90 min/次。邀请专家以讲座加PPT的形式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实施临床路径的重要意义和详细内容。再具体培训护理人员如何填写表格、处理变异、实施各项临床治疗。培训完毕后, 由专家及相关科室主任根据路径的内容制定相应考核问卷检查学习结果, 考核通过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实验。另外对护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查询能力。

1. 2. 3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患者入院第1天, 首先向患者详细解释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 在患者签署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后, 马上根据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服务, 从入院到出院, 联合放射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相应护理服务。全程监测患者每天的进展, 根据病情变化, 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 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比较 临床护理组和对照组围术期恢复情况等待时间分别为(3.6±1.8)、(5.2±2.4)h, 下床活动时间(2.2±1.9)、(3.4±2.6)h, 总住院时间(11.6±2.1)、(14.1±3.9)h, 临床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临床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分别为96.67%(29/30)、93.33%(28/30), 93.33%(28/30), 对照分别为80.00%(24/30)、 73.33%(22/30)、80.00%(24/30)。临床护理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临床护理组共有3例并发症, 对照组共有5例并发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分析既往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诊治护理过程总结出的规范化、一体化的护理模式[1], 将入院后的一些护理手段具体细化, 让患者从入院后就开始接受全程照顾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诊疗规程, 避免了诊疗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 很好的控制了诊疗中的质量环节。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可能跟本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较少有关。本研究中,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护理过程,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有利于开展护理服务, 更能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 增强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不仅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更提高了护理质量, 从而发挥护理最佳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中, 缩短了院内治疗时间,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同时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 提高了护理人员满意度。但本研究仅针对的是垂体瘤患者, 而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其他手术患者是否存在局限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7

IgA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约占全部肾小球疾病的40%以上, 疾病增加了肾脏功能缺损的进程, 部分患者还会演变成终末期肾病[1]。本次研究针对46例患者开展了个性化护理干预, 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92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均经穿刺活检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与干预组46例, 对照组中男24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31.2±8.9)岁, Lee氏分级法:Ⅰ~Ⅱ级9例, Ⅲ级23例, Ⅳ~Ⅴ级14例;干预组中男23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32.1±9.0)岁, Lee氏分级法:Ⅰ~Ⅱ级10例, Ⅲ级22例, Ⅳ~Ⅴ级14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开展综合评估再给予个性化护理模式, 具体方式如下:①针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与不良情绪的评估工作, 了解并记录其疾病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家庭背景, 同时增加交流明确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等相关因素。②依据疾病分级给予饮食、生活与活动的相关宣教, 给予个性化护理措施。③增加疾病治疗与预后知识的宣讲, 依据个人情况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 促进良好的用药、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要求定期参加复诊, 保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④要求患者家属增加日常沟通, 为患者建立更为积极的精神支持, 保证疾病治愈的信心。

1. 3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评价:在开展护理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综合评估, 分数越低表现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好。②生活质量评价:护理结束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开展评估, 共8个维度, 总分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现生活质量越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4.2±4.1)分, 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54.1±4.0)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评分(53.4±3.8)分, 干预组患者评分(42.9±3.1)分, 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8

邢台市第三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 要】目的:对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收治的98 例老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 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9 例患者中护理显效的有40 例患者,护理有效的患者有6 例,整体护理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护理显效的有32 例,护理有效的有5 例,整体护理有效率为75.5%,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应用到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常规护理;心理干预;老年病;临床效果;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条件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寿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也使得老年病患者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是关键。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问题,在面对疾病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心理上的恐惧、焦虑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院针对2012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收治的98 例老年患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收治的98 例老年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54 例,女性患者有44 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2 岁,最大的为87 岁,平均年龄为71.3 岁。98 例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6 例,呼吸道疾病患者有26 例,糖尿病患者有16 例,其他类型的疾病患者有20 例。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 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医生的医嘱以及医院的护理程序和规定,开展常规的护理工作。在整个护理期间不进行心理干预。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护理操作和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及时地环节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地解决患者心中存在的疑虑,提高患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

1.3 护理效果

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患者十分满意并且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有效是指患者对于护理基本满意,同时病情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效是指患者对于护理不满意,同时病情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数据之间的对比有P<0.05,则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护理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率75.5%,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P<0.05.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体如表1 所示,其中整体护理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3 讨论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工作。老年病患者随着身体技能的衰退,身体上的不适,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例如,老年患者感觉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已经失去社会价值也不能够为家庭带来诸多的贡献,由此封闭自我、缺乏信心。部分患者可能由于疾病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躁、恐惧等问题。同时,有部分老年患者可能感觉其为社会作为了巨大的贡献,对医疗水平以及服务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对老年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可以得到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这充分的说明在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信心,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同时能够显著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明, 朱列和, 邓丽红, 谭小颖, 杨海霞. 浅谈惠州市住院老年患者焦虑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04):75.

[2] 杨春霞.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10):364-365.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7-108-04

Nursing of cataract microsurgical phacoemulsification after glaucoma surgery

WANG Jiaying LIU Lingling HUANG Xinxin LIU Liping

Hongq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 15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cataract microsurgical phacoemulsification after glaucoma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glaucoma after microsurgical phacoemulsification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 envelope in the cas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changes of intraocular pressure,nursing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status,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traocular pressure(IOP) between 12 hours,24 hours and 48 hour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And the score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0.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different(P

[Key words] Glaucoma;Cataract micro-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Comprehensive nursing;Intraocular pressure

近年?恚?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青光眼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该疾病是因患者眼压过高,引发视盘发生凹陷[1]。青光眼滤过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较为常用的方式,但是患者术后易出现白内障或者白内障病情加重的情况。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热损伤小、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且前房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患者的病症较为复杂,年龄较大且合并较多的基础疾病,极易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对其术后康复有一定影响存在。本研究旨在探究在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

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100例选入至本次研究中,经过患者与家属的允许后实施信封式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54眼)与对照组(50例,52眼),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9~78岁,平均(68.5±0.7)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7~80岁,平均(68.6±0.6)岁。以上两组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对症支持护理干预,给予其开展预防感染护理干预措施等。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整体护理干预,其主要干预内容如下:(1)对患者的年龄、心理状况与承受能力、文化程度等进行详细的掌握,结合其基本特征为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其紧张的情绪;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以此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利于手术顺利开展。手术前应当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检测,将其眼压控制为1.3~2.7mm Hg之间。(2)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其相关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将患者的调整为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叮嘱患者术后短时间内不宜将头部向手术一侧偏,禁止进行揉术眼敷料及揉眼的动作,避免行低头取物、坐起及突然翻身等?幼鳎?以避免眼内压上升使得人工晶体发生脱落或手术切口出现裂开与出血的情况,进而导致前房消失等情况[2]。术后禁止为患者准备辛辣刺激性半流质食物,选取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半流质食物,在保证为机体提供足够营养的同时,对排便的畅通情况给予维持。遵医嘱为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对术眼的清洁程度给予保持,对切口与术眼分泌物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用药应当严格遵守医嘱,定时、定量,同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眼药水进行点眼护理。术后应当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的力度,避免负性情绪对其疾病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产生影响,疏导其负面情绪,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3)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管理,及时将患者身体出现的状况向上级医生汇报,针对患者接受治疗及康复期间存在的问题应当给予及时有效的解答,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3]。将注意事项与点眼的技巧与方法等向出院患者宣教,叮嘱患者日常饮食应当以高蛋白、营养及维生素为主,院外康复期间应注意科学用眼及眼部的卫生,避免做弯腰动作、重体力劳动及低头动作等,避免晶体发生脱落。将复查的时间及按时复查的重要性等告知患者,叮嘱其若有不适症状存在应当立即来院检查及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的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术后12、24、48h)、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对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护理满意度通过为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4]。

通过向患者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心理状况越差。

视力恢复情况主要通过对患者术后术眼的视力进行调查评估得出,分别为0.9,其中以>0.9为视力恢复最佳[5]。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两组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患者发生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其术后眼压、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评分均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比较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眼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其SAS评分与SDS评分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对并发症发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9.26%,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9占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疾病最终可导致患者失明,对其正常生活与工作等有严重影响存在[6]。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是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措施,但是手术可将患者眼前端的组织结构

改变,极易诱发白内障。眼球当中晶状体出现浑浊,使得视力下降即为白内障[7]。白内障外摘除术、囊内摘除术以及超声乳化术等是临床治疗白内障常用的方式,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数具有损伤少、切口小及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中较为常用[8]。但是临床多数患者对手术存在错误的认知,使其心理出现紧张与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其依从性与配合程度下降,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效果等均有不良影响存在。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9]。

常规护理通过有效的对症干预及感染预防,可以有效提升手术的效果,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0]。但是该项护理是护理人员充分执行医嘱的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未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其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且未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开展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患者在负性情绪较盛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其顺利开展均有不良影响存在[11]。本次研究中,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25.00%,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76.43±5.91)分,亦可证实上述观点。

篇10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60例为研究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症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控制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普外科;优质护理;效果

普外科的特点为患者数量多、病种繁杂、病情危急、手术类型各异,临床实践中对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护理责任重大,不仅关系着治疗的效果,还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随着医改的日渐深入,在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于2010年提出了优质护理服务师范工程,其目标为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1]。我院普外科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优良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120例患者,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平均(41.4±2.3)岁,疾病类型:甲状腺瘤43例、胰腺炎32例、胆结石20例、乳腺癌15例、胆囊炎1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具体内容有基础护理、开展安全管理、调整排班制度、开展护理培训等[2]。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基础护理、病房护理、危重症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67%(58/60)、98.33%(59/60)、5.00%(3/60)均优于对照组的83.33%(50/60)、85.00%(51/60)、15.00%(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不断增多,为了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各个医疗机构不断探索新型的护理模型。自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提出后,此项护理模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它以患者为中心,结合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3]。本文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

3.1夯实基础护理

入院护理:护理人员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配置及规章制度等,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家庭情况等,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如:疾病预防、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此增强患者治疗的主动性与依从性;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及饮食习惯,为其提供合理的饮食方案,观察患者的反应,保证饮食的营养与丰富;管道护理,普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管道相对较多,护理人员应提高管道护理水平,固定好管道,定时更换固定管道胶布;出院指导,根据患者出院评估报告,指导患者康复与锻炼,叮嘱其定期复查。

3.2开展安全管理

入院后,评估相关的危险因素,结合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普外科患者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由于患者为手术缺少了解与认识,导致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优化排班制度

普外科护理工作量较大,为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应采用弹性排班制度,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需求、护理责任等,制定适合的工作时间表,使其自如地应对不断增多的病患,进而利于保证护理质量[4]。

3.4开展护理培训

普外科为了有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应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培训,使其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逐渐转变自身的护理理念与服务态度,在实际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针对性、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率、健康知识知晓率等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表明,普外科实施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杰 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郭海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6):125.

[2]张威.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