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1.了解考试中常见的句子含义题的类型。

2.在读瞳文本的基础上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难点]在读瞳文本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句子的丰富含义。

[课前诊断]

《苦命人》维克多・雨果。

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请理解文章第五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展示学生答案,师生共同评议。

明确: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有一点希望的贫苦生活,一科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

[考点解读]

“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侧重于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的能力。考查时,侧重对有特殊手法的词语、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体会(特殊手法的词句包括:有比喻、象征、一语双关、借代、反语等手法词句以及有言外之意的词句)。

[步骤方法归纳]

(1)定位(确定含义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以便结合上下文回答)

(2)找出关键词(找出有含义的字、词、短语,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

(3)解释关键词(把句子带入语境中解释有含义的字词句,尽量用原文中词语回答。注意:有言外之意的词句,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4)c明句子的表达效果(与主旨相扣,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等)

[课堂演练]

《总想为你唱支歌(节选)》吕锦华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成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明确:大西北环境的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解析: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念分析。

(2)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明确: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析:联系语境,揣摩语境义、言外之意。

[链接高考]

(2015江苏高考题《比邻而居》)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泅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明确: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解析:要立足文本的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

1.含义题答题要规范四个步骤:

定位――找关键词――解释关键词――点明效果

2.解释关键词、句的方法:

(1)还原本体法(指代、比喻、象征等还原法)

(2)抓言外之意法(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3)联系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特别提醒:对于语义的理解,记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的原则

[巩固练习]

1.《西敏大寺》华盛顿・欧文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

解释划线句子的含义。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说明遗迹已经破烂不堪,历经时光的淘洗留存到现在,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2.《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③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过去,经济困难,人们以草果腹的时代。如今,生活富足,但蔬菜已不如草“绿色”,人们追求“绿色”的时代,写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土地荒芜,庄家坍塌,粮食会越来越少),表现了老人对当今人们生活状态的深深忧虑。

[教学反思]

篇2

课堂文化密码面面观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文化建构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新课程背景下适应高中课程发展的教学评价策略

文化透镜下上海市静安区的课程变革

儿童“关爱主题”生活课程的建构

农村中学打造教育特色的校本策略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发展

让“死”的课堂“活”起来——论教师的“表演性格”

我国中小学教师生态化资格认证体制的构建

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的四个向度——以苏州市申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例

高中学困生“混乱-假设-转变-和谐”的心路演进

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代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行为研究

基于教学效率概念辨析的有效教学

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

《乡土情结》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合理性探讨

运用导读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践行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导-读-赏-延”四环节现代文阅读教学

大语文教学观及其实践

十年课改路浓浓桃李情

直面课堂情境:评课的应然追求

基于“教学内容”的评课视角与范式

发掘教材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美国《Biology:TheDynamicsofLife》教材简析

高考《考试大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理科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

当代化学课程选择的方向与要求

学校建设的特与色

教师的管理智慧:根据学生违规事件的属性做出适宜的反应

将“表格考评”向“原生态考评”回归

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

正己身,筑魂灵——记大同市教学能手袁振红老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节无底欣赏无边——课堂观察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合作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叙事研究的叙述者及其功能

从研究偏好看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实践把握——以某市教改之星的科研论文为样本

当代主要教学模式简介

开放的提问更精彩

让课堂教学回归“简约”

高中经典文学作品的生态阅读教学

追求实效——阅读教学的理性回归

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提高生物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细节决定教学成败——名言警句对深化思想品德教育主题的作用

寓音乐审美于鉴赏教学实践中

让“尊重和爱”驻足心灵

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策略

“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征文启事

构建教育信息化平台促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山西省基础教育网络教研现场会在介休市隆重召开

普通高中转型时期教师的生存状态

中国普通高中学生感知的学校环境

高中教育:“麦当劳化”式的教育

借鉴职教技术训练特色设计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

篇3

一、在目标的确立上,实施“两手抓”的策略

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因而它应当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仅此而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因此,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或使学生进行常用词的积累,或让学生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 直述规律时,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提宾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三、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诵读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思路来背诵。背诵的方法很多。记叙性文字可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语来背诵;说明性文字可按内外远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说明层次记忆;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指导学生理清“文脉”(《桃花源记》),抓警句(《岳阳楼记》),抓关键词语来背诵。为增加学生的积淀,我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具体要求如下:①学期之初,先向学生提供50篇古诗文的推荐篇目,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自己去悟,除点拨关键字词外,决不用字词句语法去破坏其整体的和谐性;②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只规定下限――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③学期结束前进行班级之间的诵读大赛。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却空前高涨,随时随地可看到有学生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一学期下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超额完成了任务。

四、在能力培养上,实施“迁移”策略

篇4

关键词:陌生化理论;阅读教学;启示

“陌生化”理论认为:人的语言和行为只要经过几次反复使用,就会变成无意识而使人们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毫无兴趣,因此必须“陌生化”艺术形式,以达到文艺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丰厚,但也正因为成熟的模式、固定的方法、稳定的刺激手段等等的机械重复使得阅读教学走进了“程式化”的泥淖而无力自拔。作为文学解释学理论的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的解释新颖、独到,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与同样是以解析文本为使命的阅读教学有许多契合之处,我们或许可以从“陌生化”这个外来理论中寻求到突破发展瓶颈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向“内”探秘――教学设计的思维起点

说起陌生化理论就不能不首先说到 “文学性”这个重要概念,作为对传统文学批评进行反拨的文学理论,形式主义破天荒地把文学看作是一门独立自主的科学。它将文本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将语言作为研究的主体,并认为研究文学必须从文学自身来寻找构成文学的内在依据,让作品本身来说话,也只有文学本身特有的规律才能说明其形式和结构。这在现代文论史上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并直接开启了欧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先声,从而促成了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视角的方向性改变:文学“向内转”。其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就说:“我的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的情况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及其纺织的方法。”

这对于还是“内容霸权”的阅读教学具有“反拔”性的启示意义。传统文论观的理念基础是把文学看作工具,这种观点也直接影响文本解读方法,致使我们对作品的解读往往从作品外部作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其他非文学领域的分析。阅读教学往往只看到它的认识和教育作用,在乎“写了什么”及其社会意义,语文课堂总是“内容的分析”淹没了对艺术技巧的探寻,因而直接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语文”的结果。比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争辩的是杨修到底“死得冤不冤”,进而对封建王朝内部争斗的残酷性作一番考据;教学《死海不死》一文,仅仅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去探寻死海的表象及其形成原因,我们认为,此种只掇起文本中的三言两语而跳出文本从外部作无限解读的阅读教学,不是语文课程应有的价值取向。阅读教学从来就不能止于文本所承载的外在的教育价值,而更应是对其表达的形式本身的探求,“向内转 ”,即从文本内部探求文本奥秘,这才应该是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回归。因此,“向文本内部探求奥秘”应该成为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思维起点,这也应该是形式主义文论应用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价值所在。

二、去“陌生化”――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取向

形式主义认为,把各种材料拼凑起来是不可能成为具有艺术性的文艺作品的,而只有那些用特殊程序创造出来的作品才具有艺术性,而所谓程序就是“在作品的构成中是将语文材料组合到艺术整体中去的方法”(马舍夫斯基)。也就是说,文学的文本是诸多“陌生化特质”融化并重塑成的一个有机和谐整体。而“阅读活动是一种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和文字的语法特征进行‘释义’的过程。”作品解读的任务就是研究作品的构成方式,以解构陌生化程序为桥梁理解作者的理解,可以说文本用陌生化的形式铺就了欣赏之路。我们的教学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循着 “陌生化”的踪迹来达到理解的彼岸,要通过作品的构成方式去发现、揭开文本的“艺术密码”,体悟作品之“秘妙”,习得解读作品之方法。所以,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取向应在解构文本形式,在于想办法去“陌生化”,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审美感受。这也是阅读教学与一般性阅读的根本区别。

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对语文应该教什么有过热烈的讨论,也有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在于“文本的形式”而非仅仅是“文本所承载的内容”的自觉,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陌生化理论,从某些陌生化的形式入手(或以之为突破口)进行阅读教学。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抓住“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语涉双关、富有蕴味的语句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孔乙己》就抓住“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来分析主人公的命运及其产生的原因。但一些教师运用“陌生化”理论开展阅读教学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文本所承载的内容,他们只进行了从语言到内容探索,还没有再进一步回归语言本身――对形式的探求,还没有真正摆脱社会学文学批评模式的影响。如果教李白的《静夜思》而不解何以是“床前”而非“窗前”,教贺知章的《咏柳》只得前两句写出了柳干、柳枝的特点,而不能借其“碧玉”“丝涤”两个喻体揣摩出作者“喜爱”之味,这就犹如看一幅画说“画得真像”一样,根本谈不上欣赏,根本还没有触及“艺术”。这样的教学即使是没有离开文本的语言,也不能说是具有了语文课程特质的教学。钱梦龙先生教《死海不死》的时候以“运用两个传说来说明有何用意?”之问来解说科学小品文重要的形式特征――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是回归到了“用来传达人类体验的手段就是语言形式”这一陌生化理论的基本内涵上,是一种具有语文性的语文教学。因此,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根本取向就是对文本中的陌生化程序的破译,以得作者之匠心、艺术之精妙。

三、由“外”而“内”――教学活动的组织路线

形式主义认为,传统的形式和内容的二元观,把形式和内容人为地抽象了出来,通过把作品分为表达了什么和如何表达两部分肢解了作品整体;形式和内容是统一在审美对象之中而不能割裂开来的两部分,并且内容只是成为形式的组成要素才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成为审美价值的来源。这一观点,“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它突破了内容与形式二元对立的模式,把内容与形式统一于语言之中。可能就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这种说法被认为带着划时代的价值。” 这为阅读教学总是先“内容”后“形式”的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指出了矫正的思路。

既然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相融相生的完美统一体,那么我们就不能将其人为分割成内容与形式两部分,而应通过文本的外显的形式去探究语言背后的内蕴。其实,由形式入手去解读作品,或许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现。比如,关于木兰形象的教学,我们不先冠之以“巾帼英雄”的标签,先以“代父从军”“沙场征战”“辞官还乡”这样的抽象性的故事来探究其“英雄”行为,而从文本的详略处理(形式)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去解读木兰形象,或许就不会只得“英雄”之“骨架”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细致地捋一捋木兰的“所思”“所忆”“所为”在作者心中的权重(即详略处理),相信学生就可以自我发现那个特殊r代背景下的“女儿”内心之细腻,读出特殊语境中的人物心理。可以这样说,阅读教学要达到目的,就必须从理解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入手,即使是对内容的教学也不能脱离文本的形式,脱离形式的教学就不是语文的教学,学生也就无法从字里行间体察到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无法聆听到文学背后作者的心跳声,无法获得心灵的共振、生命的启迪。

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不可能指望某一种理论就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我们借鉴陌生化理论之“外来”,须基于其“本来”,唯如此,“外来”的理论才能成功移植到阅读“本来”之中而催生出新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2]牛月明.钱钟书的“理趣”论[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3]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作用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有见其形便可知其义的特点。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抓住汉字这些构形本身所具有的字理进行分析,会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汉字的音形义,在理解词义、体会句子含义、乃至领会文章中心时,教师抓住某些“文眼”和关键字进行准确、合理和巧妙的字理分析,展示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留住语文的“根”。

一、字理分析识字凸显汉字特点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因此,将识字同图画联系起来,恰恰是回归于造字的源头。汉字是六书造字,造字时,或象形,或指事,或会意,大都与某些具体事物密切相关,因此采用字理图识字,不光晓字形,更能明字义,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不同的字形特点进行字理分析

1、象形字、指事字用绘图法教学。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实物模样的图形创作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与实物的形状很相像。教学时,教师尊重事物“实体”的客观事实,将现代文字还原成本来的客观模样,用绘图的方法进行分析教学。例如教学“竹、瓜、果”等字,我们先把它还原成图画,然后出现汉字“竹、瓜、果”,学生就心领神会了。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绘图时,我们一定要突出其表义的部分,强调表达该字意思的主要笔画。让学生记住并理解该类汉字的形、义。如教学“囚”字,先画一个“”,就是没有出口的房子,再在“”里画一个人“囚”,表明把人关在没有出口的房子里,没有办法出来。“囚”字就是把人关在牢狱中,拘禁的意思。

2、会意、形声等合体字用编儿歌、字谜等方式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音形义结合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在教学含有“青”部件的形声字时,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字“青”后,利用每个生字都有“青”这个部件,依据形旁表意的字理特点编顺口溜:“小草青青河水清,天气晴朗好心情。小青蛙大眼睛,安安静静捉害虫,请你不要伤害它。小蜻蜓看见了,夸它发扬好精神。”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声旁标音的形声字规律去识记。学生很快掌握了“清、晴、请、蜻、情、静、精”等一大串字意不同而形、音相近的字,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学生以一概十,一劳永逸。诸如有两个或三个同样的独体汉字组成的会意字编成“两”或“三”字诀。如:两人是从,三人成众。

二、字理分析理解词语意思

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阅读教学原则中抓住关键字进行字理分析,让学生更贴切地理解词语。例如柳州一位老师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时,这样采用字理分析巧解“赶”一词的:

师:读完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每年春季,蝴蝶都赶到蝴蝶谷来聚会。

师:“赶”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谁能运用字理来给我们说说?

生:走字旁表示走的意思,干字表示读音。

生: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快点,才能做好,应该是走快点的意思。

师:同学们都很会分析,给他找朋友你会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他还有那些朋友呢?

生:赶快、赶紧、赶忙。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赶呢”?

生1:上学快迟到了,我会赶忙跑来学校。

师:同学们都是赶时间的好孩子。

师:理解了课文中“赶”的意思吗?

生:一群又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担心自己比别人晚来,都加快速度急急忙忙赶来蝴蝶谷。

师:同学们理解得比老师还到位。那么蝴蝶是怎样赶到蝴蝶谷的?(引导学生抓住“飞、穿、越”等词展开想象,体会蝴蝶赶往蝴蝶谷聚会的热闹场面。)

三、字理分析体会句子含义

品词、品句、品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运用字理品词,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的“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把桂林的水比作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字理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让句子含义迎刃而解。

首先,教师抓住“无暇”中的“暇”字和“翡翠”中的“翠”字。“瑕”――“王”是斜玉旁旁,与玉相关,“无瑕”意为“没有斑点的玉”;“翠”为一种叫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绿色),因此,“翡翠”两字都有“羽”部,意思为:一种碧绿的玉。接着,理解句子的巧喻。桂林的绿水清澈得可以见底,与没有斑点的透明的碧玉有相似之处,此比喻运用得当且传神。这样,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句子本意,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词语在句中之妙用。

四、字理分析感悟文章的中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进行合理巧妙地字理分析,字及词,由词入文,从而感悟文章中心,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与准确。

一位老师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开凿隧道”的语段中: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教师抓住“凿”和“隧”字进行字理分析。“凿”是会意字,上面部分与中间部分同“辛”,“辛”是指尖利的刀具,“ㄩ”表示被凿后的槽或洞眼。那么“凿”就是挖槽、打孔的金属器具。

“隧”字先引导学生看左耳旁,然后提问:詹天佑难道是在耳朵里挖隧道吗?接着告诉大家,耳朵旁在左边,表意,卧着看形状就是山陵,而后来为方便书写就演变成现在这样。遂表示声音,本意指山川险要之地,即“开凿隧道”要用尖利的金属工具在高山中挖成通道。通过以上的字理教学,学生对词义已理解,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这样,图义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詹天佑根据居庸关山势高的特点而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的特点而采用了竖井开凿法,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詹天佑的伟岸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顿时丰满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词句教学是根本,也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而字理析词则是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桥梁。教师抓住汉字字理特点进行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魅力纷呈。

参考文献

[1] 许慎,徐铉.说文解字[O].出版社:中华书局,2004-2-1

篇6

现代教育理念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并促进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现代教学思想。在这次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中,我紧紧围绕着突破自己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落后的难点,实现了飞跃。

一、学习现代教学技术,提高现代教学观念。

我中学高级也评聘过去9年了,年龄大了,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感觉近几年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异军突起,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上应用也十分广泛。我们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县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我是副校长,也分管这个工作,感觉时刻都要用到现代教学技术,就是在一般学校见不到的微格实验室,我也涉猎了很多,我们邯郸市的武安、峰峰的微格实验室质量就很高,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引导时代新潮流的教育行业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然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迅速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在很多学校开创了校园网站,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实行了网上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技术应用于教育是对教育本身一个质的突破,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提供了自己的现代教育观念。

二、把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学观念运用于语文教学。

在我们学习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北京市八十中学初中部的语文教师刘茜玉所讲授的《岳阳楼记》都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了不同的现代教学方式。刘茜玉在课堂的开头引导学生理解悲、喜二字的时候,设置了2个问题:1)在文中找到出现悲、喜的地方。2)分析迁客骚人“悲”的原因。这个时候老师播放了朗读的片段视屏,体会感受。分析为何而喜?视频的效果就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刘老师在视频后总结说:“感物而动,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们似乎也无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没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风下雨或者是晴空万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学生就完全理解并接受了。

在讲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刘老师说:“老师给您们找了一段视频,你们再来感受一下那种阴惨的悲凉的景象。”(播放视频)“加上这样的画面、音乐和朗读,的确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也难怪迁客骚人会发出那样的感慨了。看完了洞庭湖的阴天,讲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些洞庭湖的晴天。(播放视频)看完视频,我震撼了,我上学的时候也学过这篇课文,也会背诵这篇课文,多少年来自己也时常朗诵这篇课文,也时常想象这篇课文的景色和场面,但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个视频,感到那种阴惨的悲凉的景象和洞庭湖的晴朗朗的天气景象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从这里看出,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方面的理论学习,明确现代技术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游刃自如的操纵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我们只有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改革教育思想理念同步进行,才能促使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

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的脚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思想观念。实施语文教学,应注意渗透“育人教书”、“以人为本”等现代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甚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性质与教育状态,因此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是一个骨干教师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必须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优化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设计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过程。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作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做到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大幅度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从而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

要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必须在本人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培养出一大批既能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又能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语文教师队伍。只有系统地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等,并能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实践,工作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只有有意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指导日常的语文教学,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能很好地概括总结试验中的优秀经验,把经验概括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实现现代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的飞跃。

篇7

关键词:民国;高中语文教材;“语文知识内容”;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71-02

一、两版高中国文教材选文通览

(一)民国高中国文教材选文特点

民国教材版本较多,本次选用的是教育总署编审会出版的版本,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使用度较广。本书(教育总署编审会出版,以下没有说明的都是指该教材)与初中国文相衔接,计分六册,共高级中学三学年国文可精读及讲授文章法则之用。本书教材,务取思想积极,内容充实,以振发精神矫正虚浮者为主;至体制完整,文辞明达,亦堪为写作之模范,而有助国语新文学之创造。

1.选文内容。本书选材,顺文学史发展之次第,由古代以至现代,选取各时代中主要作家之代表作品,使学生对于文学源流及其发展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其各册教材之支配如次:第一册秦以前,第二册汉至隋,第三册唐、五代,第四册宋、金,第五册元、明,第六册清及现代。

2.选文编排。总览民国与现行大陆的高中语文教材,其差异还是比较多的,受当时特定的时代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影响,教授内容和教授思路方法都存在迥然不同的现象,而其中的文言文经典篇目的选择可以说有共同之处,之后将会以民国教材与大陆苏教版中都选用的文言课文作为分析对象,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两者的差异。

(二)大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特点

1.选文内容。邓瑛博士在博士论文《台湾翰林版与大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中曾做出这样的统计,大陆现行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选文中文言文只有38篇,在五本必修教材中的113篇课文中只占了33%,这样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大部分的比例是现代文,各类小说、散文诗歌,选文体裁多样。粗略翻阅,已经选用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也是散文性质。这表现出教材选文对文言文方面不够重视,与民国时期的大多数文言文选文有很大不同。

2.选文编排。苏教版《高中语文》的每一个专题一般由导语和2―3个板块组成。导语对专题内容作扼要介绍,每个板块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专题的人文内涵,同时提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具体要求。为了增加积累,整合知识,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应用能力,每个专题都开设了“积累与应用”栏目。在每册教科书中,还设置了选教或自读的内容,以增强选择性。

二、两版国文教材课后材料的比较――以《项脊轩志》为例

观察发现,除选文及其架构编排上两者存在差异之外,在文章的课后材料的设置上存在更大的距离,在此以民国教材第五册和大陆苏教版必修五都选择的选文《项脊轩志》为例,试图通过比较不同教材在课后材料上的设计来表现民国与现行大陆版高中语文教材语文知识教育意图上的差别。

首先看看民国版教材对课后材料的设置,很特别的是这里的课后材料与我们一般设想的提出一些问题完全不同,民国教材选文之后根本就不存在课后习题。民国版教材第一册“编辑大意”中这样提到:本书为教学双方之便利,课文之后,列有以下三项内容:(1)题解――说明内容、解释题语、叙述文体源流及介绍课文出处等。(2)作者略历――略述作者生平、著作、文章特色及其派别与流派等。(3)注释――解释深奥词语、典故、人名、地名、年号及事实须加说明者。民国版《项脊轩志》中的“注释”标注了“洞然”、“冥然”等一些较少使用的词语的意义,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使学习者更好地体会选文作者的内心感受。

其次看看大陆现行必修五中选择的《项脊轩志》,本片选文与《陈情表》、《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旧日的时光》、《箭与歌》、《别离》共同组成一个单元篇章,名为“此情可待成追忆”。通过阅读卷首语可以看出本选文主题是“情感的篇章”。对于课后的文本研习,本册编者将《陈情表》与《项脊轩志》放在一起讲解,以下是文本研习的内容(部分):“表”和“志”是古代两种文体,我们曾学过《出师表》、《核舟记》、《岳阳楼记》等,请结合《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内容,说说“表”和“志”的文体特点。可以从上面的内容中看出,这里的课后题设试将《陈情表》与《项脊轩志》结合起来考核,分析热萆系闹魈夂粲Γ也研究了语体上“表”和“志”的区别。

综上所述,民国与大陆现行苏教版高中国语教材在课后材料方面差异较大。民国教材没有大量的提问内容,大致只包括对选文内容的简要助读材料,提供一点简要的注释;现行大陆苏教版语文教材课后文本研习内容则比较丰富,一般是将连续的两三篇课文结合着找出在文本内容和语体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一起出4―5道问题以供思考。

三、两版国文教材之“语法论”知识内容比较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奥诀――王荣生给语文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这样一个观点。“语文知识内容”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以语文教材选文为载体,展现语文知识是一般的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而在民国版和现行大陆苏教版高中国文教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除了通过选文形式展现出来,即以选文为载体展现语文知识,还有部分知识是直接以条条框框的形式展现的,也就是接下来要阐述的内容。以下将从语法论角度来探讨两版教材的设计差别。

在民国版的高中国文教材中,各册之后,备有讲授文章法则之教材;其分配如次:第一年讲文法,注意于语体与文言之异同及古文法之特例,以为学者解读古书之助。第二年读文章之组件与体式,使学者对于体制获得更明确之认识。第三年注意对修辞及辩论术,前者说明遣词造句之方式、词格之种类、风格之形成,以增进学者欣赏文学名著之知识;后者叙述辩论之方式与技术,使学者得由分析综合以养成其推理之能力。

关于这样纯粹的理论性知识的内容,在现行大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没有直接出现,大多是出现在课文的鉴赏阅读中。其实本质上来说,民国与大陆的教学内容完全是不同的,民国注重语法、语体的教学传授,而在大陆,更多传授的还是阅读技巧、鉴赏技巧、写作技巧等,基本上没有提及语法方面的问题,只有一些教师会在讲课过程中提及一点,学生也不会有系统的认识。

所以,翻遍苏教版教材,也不会有与上述民国教材所出现的相似的内容。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除了选文的编排,还特设置了写作教学的部分于每个专题范文之后。专题的写作部分由“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组成。每册教科书对一些重要的写作观点还有专文阐述。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五当中每一章之后的写作指导,讲的是“写作指导说明要说得清清楚楚”、“写作指导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写作指导学会分析”、“写作指导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第二章,即上述提到的《陈情表》和《项脊轩志》所在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的单元中,通过讲述提出文章要写的“真”,在写作实践中提出“我的心因 而高贵”、“幸福的n钟感觉”、“友情”为话题和标题的写作练习。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民国与现行大陆苏教版高中国文教材在教授的课程内容上有交叉处,但在选文编排上存在很大差异。不能评论何者更好,何者不佳,只能说不同的编排与构架适应不同的学情,依据学情适时调整教材也是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篇8

——题记

1984年8月,我告别了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转眼30年过去了,我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回顾自己的从教历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对教学懵懂无知到成熟驾驭,留下了我难忘的成长印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说得真好。在近30年的教学教研生涯中,我历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长期从事课题的研究和管理,是课题研究促进了我的发展,是课题研究让我走了一条成长的捷径。

一、课题研究为阅读教学引航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到一所乡镇中学任教。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学校有的也只是学生、教材而已。缺乏教师,缺乏研究资料,缺乏教研活动。怎么教语文?手里捧着刚发下来的语文课本,一片茫然。上师范的时候,也学了语文教学法,但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我努力回想自己上中学时老师教语文的样子,便无师自通地得到了“讲”的方法,然后便迈上了讲台。想起我中学的那个语文老师,讲古文,就是查字典做翻译,讲现代文,就是读读参考书。我想我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应当比他强。为此,我熟读深思课文,广泛搜集材料,认真整理讲稿,做到不看教案,流畅讲授。追求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津津有味。就这样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讲”课。几年下来,教案积累了一大摞,自己的口齿利落多了。学生们说:“老师讲课像说书。”听到学生的评价,自己颇为得意。十年里,眼中从来没有过学生,他们学得怎么样,他们心里想什么,一团漆黑。这样教语文行吗?我感到茫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校在观摩、调研、请教专家指导的基础上,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特色,校长室及时提出了开展“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实验的构想,2001年正式成为“十五”省级立项课题。我有幸参加了参与该课题的申报、规划、开题、研究、结题等工作,是“十五”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子课题“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总习惯于课文内容的讲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磨灭了学生探究、发现、质疑、思辨的创造性潜能。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改变目前这种“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教学现状呢?于是我把关注点放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有效策略的研究上。我决定用自己的热情付诸行动,大胆进行改革实践。

任何一项实验的开展只凭参与的热情是不够的,要想使实验开展得深入并取得显著效果,关键是要努力地探索研究。我结合实际,设计了周密的课题实验方案。然后与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分析,用教学案例、确定专题、重点突破、逐步验证的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实验教学研讨活动。我通过写理论摘记、备课上课听课、课后进行教学诊断、写教学后记与反思等活动,逐步按实验原则进行实验,探索构建教学模式。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设计并实施了“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即“导—学—教—练”。“导”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法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读课文,自己寻求解决的问题答案;“教”就是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文本中较深层次的问题;“练”就是让学生做围绕所讲内容精心设计的读写听说训练。当然,在组织教学时,上述四环节课堂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文而异,灵活运用。有的课文可以自学为主,有的课文可以讲读为主,有的课文可以练代教。实践证明,运用四环节阅读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变得积极、稳定。在教学中学生朗读、感悟,读中质疑,读中求“动”,读中补“白”,读中延伸,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优化教育策略,促进主体发展”课题研究引领我不断地反思、实践、积淀。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提升。课堂不再跟着教案走,课堂时时有精彩的生成。课堂不再是“讲堂”,真正成了“学堂”。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我也教得越来越自信,体验到教科研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我参加市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竞赛,两次获得一等奖。2000年10月,在江苏省中学语文新教材研究课观摩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省教研室领导及与会老师都给予我充分的肯定。

二、课题研究为作文教学添彩

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相对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研究显得薄弱。课程表上的作文课得不到落实,每个学期的教研安排,很少有教师愿意上作文公开课。我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我与教研组同事选择了“作文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作文教改实验课题。在实验期间,我们边摸索边实践,边查资料边想点子。通过研究,最大的收获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生成了作文训练系列

我们参考相关教材,结合考试要求以及本校教学实际,生成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改”的作文训练系列,如图1所示。

课题组研讨制定了“搜集—整合—研讨—修改—整理”的操作程序。按照这个程序,作文教学有了操作性。我们先进行文献的搜集,学习相关理论,继而整合信息写出文案分析,课前进行学情调查和分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每一个教案都须经过集体研讨,反复打磨,还要先写好下水文,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学生作品要做到妥善保管,每节课认真详实地做好课堂实录,课后进行深入反思。科研之路是艰辛痛苦的,经过第一轮实验,第二轮调整修改,我们终于有了一套完整、丰富、科学的作文训练体系。按照这个体系,明明白白进行作文教学,克服了以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二)形成了作文教学模式

我多次带头开设作文公开课,在一次次实验中,逐渐形成了“问题诊断—习作欣赏—方法指导—升格训练”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作文课开始“有例、有法、有效”了。如在“作文拟题”教学指导中,我先列举不当拟题、胡乱拟题的具体实例,说明文章标题的重要性;接着展示一些成功的、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的题目;在讲清了道理、授之以方法以后,设计作文题,让学生当堂训练。我把我的课堂实践,写成了几篇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修辞学习》等期刊上。

(三)改进了作文指导方法

以前,我的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写,不太重视课后的阅读、观察、实践、体验,把作文教学指导当成例行公事。因为指导只是蜻蜓点水,不具体,不深入,所以学生只得闭门造车,苦不堪言。指导上不去,学生兴趣上不来,怎能让学生写出满意的文章?实际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可低估。通过这次教改,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学路子宽广多了。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班级订购语文报刊,每天摘抄课文中的精美句段,每周写读书笔记,每学期读一部名著,定期举办读书汇报活动,不定期开展“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我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有心人。走访、调查、郊游、考察……写作的源头之水滚滚而来。为了让学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技巧,我循序渐进,教学拟题的方法、语言“出彩”技巧、开头结尾的技巧、选材的方法……以优秀文章为例,反复对照修改,直到揣摩清楚写作方法。在这期间,我写作了许多有关教学指导的文章,并被相关学术期刊发表。

作文课题研究提升了我的作文指导水平。学生作文有了兴趣,学生期待作文课,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每学年,我们都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我校也多次被授予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三、课题研究为作业设计助力

布置学生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作业应当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然而,认真审视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发现种种弊端:一是作业内容陈旧,依然是以知识为主,以知识接受为中心,只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动手作业更少;三是“题海战术”依然受到推崇,大量单调的、盲目的、机械的、低效的作业,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呢?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2008年,我确立和申报了市规划课题《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理论的学习,转变了我的作业设计观,使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功能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教师应该以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重新对作业设计进行定位;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到知识性、工具性,又要考虑到人文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维目标的发展。

我在教学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时,曾尝试设计布置过这样的选做题(任选其一):(1)到图书馆查阅并整理青年的主要生平事迹(可书面也可口述);(2)你看过或了解过哪些与有关的影视剧或歌曲,简介一部(首);(3)收集祖辈、父辈及同学对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口述也可书面);(4)你还见过哪些与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并谈谈你的认识。做这个作业是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是过程与方法的展示,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此后,我的论文《语文作业要跟上新课改的节拍》发表在《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年第9期)上。

这样的例子很多。伴随着对作业设计的研究,我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

四、结语

一次课题申报就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一次课题实验就是我的一次新的跨越。工作30年,我做过若干课题。在从事课题的研究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在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评职称、为哗众取宠而搞课题,那不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态度。“把问题当课题!”——当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会发现许多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除了这种“问题式研究”,“反思性研究”也特别重要。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一定要创立什么理论(这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理解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或者根据科学的理论体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科研。当我们坚持记下思考中的点点滴滴时,“叙事”会为“论文”理清脉络。

就这样,我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思考中前进,在总结中升华。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过迷惘,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但体会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蜜和自身专业成长的快乐。最后,我用余秋雨散文《皋兰山月》语句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

篇9

今年,总理再次把“全民阅读”写入自己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传统的书籍阅读。那么人民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教书育人,多读书方能闻道于先,授业解惑。2015年“全球最佳教师”奖被授予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者Nancie Atwell,这一奖项号称教育界诺贝尔奖,这位“全球最佳教师”曾说,教师就要重视阅读。阅读和写作是师生的最重要的事。教师必须做全民阅读,读书的表率。

一、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做表率

中国人历来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勤奋读书正是我们民族精神动力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时代意义尤其重大。匈牙利,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当应坚守静心读书,勤做学问,做全民阅读的表率。育人先育心,真正珍爱教育,善做教育者,应该懂得读书的意义。教师读好书,享受书中清新宁静的世界,读好书使心灵获得更大的自由和空间。古今很多贤哲都倡导读书简朴的生活,读书让人有了人文精神,有了仁爱精神,有了感恩。教师养成读书习惯,不断读书,也会达到有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此时教师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古代诸子百家的传播者,是现代文明先进思想的传授者,一个博览群书的教师是脱俗的、洒脱的,他此时便会感悟人生,感悟人性。他不再为物役,不为情困,不为分累,不为名惑。读书让人明白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乐观,教育教学成就才能蒸蒸日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教师们对所任教学科教材的地位和性质以及课程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注重对教材进行挖掘和二度开发,在教学中也能进行拓展。而各学科真正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阅读教学内容、课外辅导读物以及相关史料等基础之上的,相关阅读文献素材应该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师要立足文本,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合适的读物作为教学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

二、教师的自身发展需要做读书的表率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且行且读,且行且思,正所谓是“活到老,学到老”。汉代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多读书,可做先生表率,可以治愚昧,揭开许多科学道理,开启蒙蔽的双眼,明白为人底线和价值。教师读书崇尚学习,才能修身立业,济世育人。英国哲学家培根专门写就《论读书》,呼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这就要求教师要先读书,做学生的表率。教师阅读是一种最宽广、最长远的教育,一个经常阅读经典的教师,阅读所任教学科的书籍,还能读读教育相关书籍,更加能穿透学生的思想,渗透到心灵,对内在本质产生影响。

不管有多少环境因素成为不读书的理由,教师都不能选择放弃读书。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终身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法宝,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再者,解决中国人素质低的问题要靠教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要靠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而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靠多读书和读好书。过去有人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哪里够,应该是要有一湖水,而且还得是与时俱进的活水。

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创造创新的源泉在于获得新知,即知已、又知彼、还知各行业发展的世界前沿。倘若教师在自己教学实践中还是老一套,不管自己的教学成果,不管别人、别的学校的先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艺术不与时俱进,那么不可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新的成就。教师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将来不至于丢了饭碗,教师应该多读书。因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辈子是不可缺乏职业道德、历史文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的以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是必须要具备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当然,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就更需要具备了。同时,教师这些素养不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一劳永逸,不用学习了。因为就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不能坐吃山空,还要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为了自己不至于被时代甩下,被学生厌烦,教师也该不断地读书、学习和提高。为了让学生在风雨中茁壮成长,老师要先行动。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将每个时期固定一个时间作为教师读书成长日。教师要读成长励志的文章,每周教学中要为学生推荐一个成长励志故事,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不断修身正己。励志故事,从很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了素材,很多学生在励志阅读之后,作文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深刻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质量了。多样的阅读内容,教师与书结缘,思想得到了升华,教学也会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教师团队建设需要读书分享制度

《教师法》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明确要求指出,教师要不断学习,参加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文化道德水平。因此在学校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读书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四、教师要有教科研意识,要做读书的表率

教师要既能饱读诗书,又要能做教科研。教师不能做教书匠,为了更好地教育育人,就要做研究型教师。研究教育,读写文章,正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唐朝诗圣杜甫吟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人黄庭坚声称:“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教师做文章也一样,“腹有诗书,文自芳华”。“应试教育”已经让许多学生厌烦,教师再不能整天去死教、死考、死练、死评了,一线教师再也不能不研究新课程。一线教师团队不读或无闲暇时间读教学研究刊物,这哪来教科研?教师做读书的表率,多读教学研究书籍,多读中外课程改革课程,多想自己的教学问题,多问有效教学之法,多写教学心得与反思,如此,则教育教学、教科研也就会多产出了。

因此,教师只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阅读经验,准确理解全民阅读的意义,辩证看待数字时代的阅读潮流,学校也应该完善图书馆建设等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建构新时代的阅读文化。

篇10

总结活动的收获,把在这一段时间的收获做整理,分析过程的好坏。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请笑纳!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1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2本学期,围绕学校提出的“聚焦课堂,关注质量;张扬个性,凸显特色;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教学工作重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务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坚持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在专职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本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了课程。有能力的老师跨学科教学,同一学科由多位老师兼任。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坚决杜绝随意更换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在以往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学四项规范达标”要求,教导处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就计划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以及教研活动等五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量分形式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加强教学“五认真”检查,并把它作为我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着力点,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情况表,以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正,作为今后“五认真”努力的方向。本学期经过三次检查,评选出语文组2位、数学组2位教学优秀教师,其他老师也在检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能认真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展现教学风采。本学期我校与桥下一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在本校举行,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教学新理念的平台,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5月份在市、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组织下,我校与温州__小学、县岭头小学举行随班就读“课堂有效教学”联谊教学活动,陈__、柯__俩位教师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青年教师在一次次上课、反思、研讨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教学业务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积极参赛,凸现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新教师柯__积极参加新苗评比,她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3人次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全获县级一、二等奖。

4.推崇务实求真,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学科的书面测试成绩,提升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开学初,结合本校教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我要求每个班级建设后进生档案,针对后20%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帮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帮扶记录。学期中,教导处在对所有班级进行调研,及时汇总相关数据,肯定了一些进步的班级和学生,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本人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我兼任两门主课,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教研活动形式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又缺少专家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3、随着教师的“老龄化”,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开展,但落实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在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恪N医ν急涓铮角逃乱底鞒龉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3一学期以来,我校在乡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实验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5节,数学教研课13节,英语教研课5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6节本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抓特长生培养,推进教研成效

学生的特长方面的发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紧抓特长生培养,开设了“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数学思维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校学生任壮、王珂在县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五年级学生王珂所写作文在现代家长杂志发表。特长生的培养,浓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学校的教研成效。

五、开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定期开设教师论坛,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感悟)在论坛上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学期以来的教研工作回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以教研为先导,继续努力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4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学期来,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较圆满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

新的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支撑,在学期初,我们在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结合青阳教育办的校本教研理论或校本教研经验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学习校本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的关注课堂,及课堂教学法效率,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 ,进行教学问题记录,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及时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及时的将教学困惑上传至QQ上与老师分享,为学校教研专题提供较好的题材。

三、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初跟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教案的设计,并进行跟班听班,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问题让学生自已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已的答。

课后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5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动问题意识缺位,没有形成专题研究。校本教研没有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专题。缺失 “研究什么”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动呈平推式,缺失磨炼提升过程。我们常常发现,某些教研活动研究课上了,大家也认真评了课,执教者也很认同评课者的意见,并做了反思。活动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一条龙,搞得有声有色。大家各自为政,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教研没有深度,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实践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确定一个主题,推行一课二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拓展自主式教学”,数学组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

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

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

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

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

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

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我们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听课,努力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手段,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语文学科4月份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关键刚做课《陶校长的演讲》,并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讲座,5月份又邀请浙派名师陈传敏来上课《牧场之国》,独特的课堂模式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邀请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名师的声音,检验学生的水平,启迪老师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教学,构建语用性以生为本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为了初小,邀请了城西中学的教坛中坚金亦珍老师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新视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构建与实践》两个讲座,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向金老师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金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金老师也从老师们的提问与交流中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部分目标要求。

为了幼小衔接,承接了县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会任务,一年级的胡志莲老师和金玉燕上了同机关二幼的老师一起上课研讨,课后教研员、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话题。

数学教师怎样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呢?本学期数学组仍然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为重点,努力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努力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特邀请温州教育学院王炜老师来校指导,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在金玉燕、王云莲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大家相互讨论学习,开展五次专题研究,共上了13节公开课。其中潘晓燕、任若群在学区教研活动中分别上了《抢数游戏》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复习》,金玉燕合杨启北分别上了县级公开课《解决问题》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潘晓燕和谢志富老师在上了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之后,延续上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公开课,钻研精神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