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4:1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新课改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新课改论文

篇1

在很多时候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不知道如何改革,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若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就会和教学实践相脱节,而即便能够落实到课堂上,也往往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和理论学习不及时而造成改革的乏力。表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在形式上大肆宣扬的貌似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谨慎地像新课程标准靠拢,唯恐课堂不活跃、不够新而受到新标准的责难。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教师不够自信,没有从本质上领会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依附于形式,希望课堂看起来热闹些。其次,应试教育严重抵消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想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这需要教师放开课堂,他们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才能拥有灵活多向的思维方式。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唯考试为准绳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先考虑学生的成绩,这就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同时,家长在这个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的社会里也深深懂得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社会竞争的压力顺理成章地转嫁在了学生的身上。这样,唯成绩为准绳的考核标准多年来得不到改变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再次,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教学体系存在脱节。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尚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上要求全面周到,理论上追求的是严密有序。新课程标准中被删除的内容,在教学中也往往被许多教师善意地补充回来。这就造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不可协调的矛盾,难以体现时展背景下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造成了学生只善做题,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创新思维不够的无奈局面。最后,教学方法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评价机制仍旧落后。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并没有获得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用的还是老方法、老套路,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时才努力地有所创新,而未能形成可操作的常态课。这说明那些研究课仍然在研究状态和探索阶段,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成功。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仍旧是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探索出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和体系。如果某种评价方式不能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那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是没有效果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无建树。

二、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成绩

总结这些年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各地区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我校在紧跟高考、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原则下创新性地推行了五为模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先导,以活动为特征,以精讲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以两种课型为结构。它是我校二四八教学模式的高度理论化,是更具有指导性的创新理论。

三、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篇2

为了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准确的采取具体措施来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几下几点:

1.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追求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积极自主的学习。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教育理念的培训且自身也很少主动补充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知识,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没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很多老师对学生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诸如分层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但是由于老师对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并没有带来突破性的提高,学生甚至开始厌烦小学数学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果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讲解的也是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严重缺乏创新性,导致没有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并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成果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他们系统的接受数学知识的开端,但是关于数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甚至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对于低年级的基础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认识清楚,即便一些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数学基础良莠不齐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也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分层教学的实践意义,导致在实践过程中生搬硬套,学生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数学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新课改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力求为学生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所以,在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后,应该采取科学高效的具体措施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了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前,老师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形式一定要注意趣味性,主要有以下两种导入形式:其一,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小学生由于还是处于孩童阶段,故事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小故事的形式把数学知识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利用游戏进行导入。小学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爱动,老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给学生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圆的知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圆的半径,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常常认为这是一门既枯燥又难以理解的学科。但是,事实上,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具体事例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多多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数学具象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老师还以将生活中的实例制作成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争取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后再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建立反馈机制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应该建立反馈机制,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更要及时纠正。同样,这样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方便学生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给予指导,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反馈机制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实现整合和生化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正文]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篇4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变化存在的误区;提高途径

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也对振兴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摸索与变革,力求培养出具有更高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就应成为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一、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1、课改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获得师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绽放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着活力。

2、课改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索,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相互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3、课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理解、感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2、不注重学法指导,变自主学习为自由学习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控制、学习结果自我反馈。必须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不是一种随意的自由学习,它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能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看书、讨论、互相提问,教师过少讲授和参与讨论。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在思考、探究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在说笑或看热闹,使教学过程趋于浮华,有待商榷。

3、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其实,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违背数学学科特点,变数学课为实验课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不是实验学科,这一点与其它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是不同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动手实验,而是运用数学思维将实际间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得出结论。

如:某位教师教学“似三角形判定”,让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剪下并量出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进行比较分析,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活动,用验证而不是证明的方式获得结论,淡化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新课改前提下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目标。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改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都能够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新课改前提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3、围绕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新课改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教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课改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如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探索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提出设疑“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这样学生会很兴奋的以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往往就是提出疑问。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和思路和方法。

结语:在新课改前提下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促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前提下,让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让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娟《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J]中学数学杂志2007(12);

篇5

在如今的美术教学中,其相应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积极打造较好的技能基础与美术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相关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为将来的美术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其美术教学方式与相关教学内容都必须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对策与认知习惯,要让学生们更愿意去接受。其实,学生们对书本上的知识并不一定十分感兴趣,而相应的美术教师可以依据相关美术需求去择取那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在相关美术教学的方法中,可以打破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兴趣采用实用而又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青铜器具鉴赏时,相关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古代的青铜器具模型,在大量分析其图案与背景以后,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青铜器具的模型制作,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生进行自我实践,从而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二、美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比较传统的教学在通常情况下都以教师为主要中心,其通常习惯于采用个体的手工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教学资源,同时,相应的教学设计也备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比较传统的教学均以基础知识为主

进行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在实际认知上的快速发展,但是,却不能够仅仅因为如此而直接忽略了其经验所带来的实际作用,如果没有相关的经验就很难掌握与理解间接性经验。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并没有直接给予其经验上的重视。如果只是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一定会直接导致对理性的过度重视,从而轻于实践的做法,这就是对结果不够重视的重要弊端之一。

(二)以教师为主要主体

教师和学生、教和学都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基础关系,其主要包括相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和学之间的教学关系等。而在这种关系中,比较传统的教学中片面的教学只是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要中心的师生关系与教学体系,这样使不利于相关学生进行学习的创造性与主动性的思维创新。

(三)打破以教案为教学模式的教学

依据比较传统的教学来说,其主要是以教案为主要依据的教学模式,相应的课堂教学主要都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进行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积极完成相应的教学进度,而其相应的内容与进度都要实际安排在教案中。而从相关教师的角度来说,依照相关教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立,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培养和引导相关学生的发展,其相关的教学任务也能够顺利完成。而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说,学生们是否得到进步,其教学效果体现的是否明显也就无从知道了。因此,采用以相关教案为主要教学的工具,相关教案只是片面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过程。

三、特定情景的体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体质改革下,相应的教师可以在相关美术教学中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相应的美术教师可以依据相关美术现象与美术作品,采用编制角色扮演与编故事的方法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编制一些情景模式的短剧,可以让学生们去扮演一位众所周知的画家,进一步表现出其画家从刚刚开始学艺到最后取得成功,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去体验自身的感情,从而学习相应的绘画技能。不仅如此,相关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处在某一个场景中进行绘画,例如当外面下雨时,可以让学生们直接画出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当外面正在下雪时,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画出雪中的一些美景。与此同时,相关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其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情景中形成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最终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相关的情景教学体验主要是新课改针对相关教师的具体要求,其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但是,进行情感式的美术教师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这只是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的。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改革下,相关美术教师也要相应地探索其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感体验中对美术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相应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四、课堂结构的改革

在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其相应对的教学结构主要是由相关学生的练习与教师教学以及相关知识的讲解所构成的,而在这些环节里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相应的美术教师,学生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在相关教师的实际安排下直接完成的。而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的教而不知道教育学生怎么学,其已经不能够充分地满足实际课程的需求。所以,相关美术教师就要依据相应的教学特征,积极改变比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起以相关学生为中心的询问、欣赏以及讨论讲解等新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相关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是整个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询问就是让学生形成问的习惯,此时也可以进行教师问;讲解是说美术教师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讨论就是说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而训练则是说要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性教学,这也是相关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会贯穿在整个教学的体制中。以进行学习的学生为重点的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美术教学中去,进一步加强其美术学习的意识,积极调动学生探究与体验美术的积极性,从而最后让学生自主地爱上美术学习。

五、美术对相关教学的水平提高

相关的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十分恰当地将美术术语与美术语言让学生进行美术鉴赏,而美术术语与其相应的语言主要包括相关作品的形状、材质、色彩以及空间等多种,相关教师可以采用自己的想法对美术术语与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以及分析。美术语言的相关传授是整个美术知识的重要工具,而教师是否可以采用十分生动、形象和准确的语言将美术知识直接传达给相关学生则是衡量教师语言水平的主要标准。当美术教师给予教学时,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情境进行不同语言的表达,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委婉蕴蓄;此外,教师情绪必须表达得恰当,尽量做到真情流露,避免矫情造作。例如:在与中国的花和人物相关的教学中,由于相关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相关教师相应的语言表达与情感流露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人物画像中,其主要表达的是相关人物的神情,而在相关的花鸟画中主要表达的则是花草的相关绘画技巧。比如:在朱耷的鹌鹑图中,相关画家主要以鹌鹑进行自喻,特意将鹌鹑的眼睛夸张化,使其眼珠又黑又亮,直接顶在眼眶的上角,利用白眼看人充分表现出其冷峻孤傲与昂首向天的气质。因此,相关美术教师要利用美术知识恰到好处地将感情与语言充分地流露与表达出来。一旦相关教师将语言的形象生动性以及丰富的情感直接表露出来,那么相关美术教学的丰富生动性以及相应的活力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其语言必须充满诗意与激荡的情感,同时也要相应地蕴含一定的哲理,从而让相应的美术知识更加哲理化,更加情感化。

六、结语

篇6

1.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

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书籍的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对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但是图书馆内没有太多关于各地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获取知识面受到限制。

2.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图书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图书进行系统的分类,使学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大大减低了书籍的利用率,并且学生在阅读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规划。

3.学生的读书时间受限。

中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从时间的开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在书籍阅读方面主要缺陷是没有对学生开放借书功能,学生只能借助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并且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很多中学图书馆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对图书馆的宣传不够。

图书馆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增加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全面宣传,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校园也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传达,这进一步说明了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学校中只是一个摆设。与此同时,图书馆面向人群也比较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对图书馆不了解,更没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对策

1.加强图书馆分类和增加书籍管理。

图书馆的设立主要是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学校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难度,管理者首先应对所有书籍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图书馆中的书籍,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最新的资源。

2.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图书馆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方便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图书馆进行分类,降减学生阅读时的流程,并且通过技术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名字和位置的查找等信息,这不但能够降低学生找书籍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开展借阅指导工作。

中学学生面临着几年后的高考,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很少,并且还需要从图书馆得到很多所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由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书籍借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更新了传统管理方法,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想要增加书籍的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的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书籍的更新内容,还可以是书籍名称等,来提高学生书籍的利用率,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图书馆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比赛和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竞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而且丰富课余生活。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新课改;促进作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位核心的信心技术能够予以重用。信息技术手段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更要与时俱进,迎接契机,将小学语文教学向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靠近,一步一步的尽快实现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说,通过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的共同协助和作用,借此小学语文新课改才可以真正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不断帮助语文教学的进步,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的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拓宽教学方式和手段,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入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小学语文教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使小学生可以提高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尤其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从而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方面帮助锻炼小学生的基本能力,为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更高层次来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更好的向新课改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的学科或是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着手,还要借助实际的问题,激发小学生对发达技术和信息水平的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语文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践中进行,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也会有新的特点提供给老师来进行选择。例如,我们在练习写作时,可以借助最新信息交换的方式来对人与人之间逐渐的进行主动交流方式,写作方面的教学也会面临着较大的变革,改编和整合信息将会成为最为主要的写作能力。在口语交际方面,将会是学生在日后的人生中获得职业及事业的重要的技能,学生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那就要让学生先要学会如何进行沟通,而沟通的首要就是对语言的熟知。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手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比较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和传授手段,过于依赖那种已形成的培训或者训练体系,只是简单的传授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着重培养下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进行重视,积极引导小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等。

2.1对课文的精读

在比较传统的教学中,会对教材课文的精度进行高度重视,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今日更是不应小觑,原因在于精读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吸取和消化,是目前公认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精读的核心在于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内容和作者等相关内容的一个思考过程,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相关的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就使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更侧重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也可以实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2.2主题性的研究

这种新颖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资源、资料以及话题,形成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阅读主题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选择任何方面,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外延也很宽,传输的路径还具有辐射性。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整理好的相关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源,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心得。

2.3选择性的阅读

学习的主体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依据要求对最有用的段落和语句做下标记,然后对其细细琢磨,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种手段的效果一般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选择性的阅读非常符合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轨迹,还在具体的方式中使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指定一本中外的名著进行阅读,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拓宽学生选择的范围,并要求学生按周次的逐一阅读,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老师也可以进行监督,定期组织一次交流探讨的课程。

3、结束语

我们要坚信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中,要对教师使用的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意识及现代化教育的观念加以提高,还会对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小学生可以提升其在平时学习中的效果,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促进新课改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 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2] 初传芳.反思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层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3] 曹元坤.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浅见.[J].学生只有(小学版),2010(03).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措施;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牵引着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下,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学习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传统的教学则违背了这一理念,让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2.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把分数定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而忽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归纳、演绎等素质能力的培养.如,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就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当中去,学不会举一反三,思维能力局限.比如,在讲授“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买彩票、摸奖等活动都可以运用,但是如果教师将其换成这样的题目,学生照样不能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这就是在应试教育下,迫使教师灌输过多的专业与应试知识点,让学生的数学意识薄弱,不能够真正地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3.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改进

随着教师年龄的老龄化,教学方式也随之“老龄化”.很多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学生对于这样沉闷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加上数学课程本身艰涩难懂,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数学的情趣不高,这样的教学水平自然不会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提高.如,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学设备不能够得到充分地利用等等.

二、对于改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要清楚地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都是不尽相同的,这是由于他们的学习基础与特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接受并且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挖掘,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我的个性化特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为学习的主人翁地位.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课后布置“探索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体验式课题,这些都是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2.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上面我们提到过,数学素质是一个人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进行创造、归纳、演绎、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在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演绎能力.最后要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系统总结,让所学的知识进行章节与章节的联系,合理地转换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素质的养成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乐于学习.

3.加强教学,研究与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钻研出更多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不变的教学内容,因为教学方式的不同,而变得丰富多彩.比如,第一章“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这是概念性比较强的一个知识点,并且学生不难理解,所以我采用的是学案制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目标、重点、难点都呈现在“学案”上,然后将基本知识点以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最后是对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则是两人小组以问答的形式展现.又比如,在学习“任意角”这一章节的时候,为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角”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回顾知识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并且还在课后布置了一个“探究发现”的课后作业:寻找实际生活中出现一系列关于角的问题.这就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的能力.又比如,在学习“向量”的时候,我设计了以问题导入式的情境:老鼠由A向西北方向逃窜,如果猫由B向正东方向追赶,那么猫能否抓到老鼠?为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也隐含其中,通过这个问题,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当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引入课题,一举多得.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有效地创造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就能够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要能够改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其次,就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与改变,钻研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会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4(1).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应当如何去教授,如何从容应对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中迅速成长,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有新的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教学目标要突出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要多元化。这些变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课改提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要符合参与性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因此新的评价标准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为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标准,必将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综合考虑,如参与率、参与方式、参与态度等。所以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之一。

其次,新课改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又面临着教学手段改变地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基本内容的有机结合,要通过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引入和使用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这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又一个挑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行角色转变。它强调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进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我们日常教学面临的难点。

第四,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只是教学的实施者,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现在的问题是,以往的日常教研活动,都以讨论和交流教学问题为主,并不深入化和系统化,因此难以形成研究论文。如何围绕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也是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存在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除了新课程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挑战之外,目前还存在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不适应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上还不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全面铺开,高中数学大纲版教材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新教材,与大纲版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对陪伴自己多年的旧教材就难以割舍,加之对新课程改革暂时的迷茫心理和对新教材的陌生而从心理对新教材产生了距离感。其次,是对新教材“数量”上的不适应。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数量上确实增多了。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新教材课程设置为:必修1,2,3,4,5;(文科)选修1―1,1―2;(理科)选修2―1,2―2,2―3;选修系列4(4―1、4―4、4―5)。就理科而言,至少要教授9本教材,而大纲版旧教材则只有5本。从数量上一对比,就让很多教师心里没了底。第三,是对教材内容设置上的不适应。新教材删减了原本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内容,同时新增了很多新的不熟悉的内容和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学习,备课量自然加大,工作量增加,教学工作负担也就随之加重了。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并把握好新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

三、迅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行为建议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及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数学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要着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背景中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得到的,而且有了结论之后还要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即体现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仅要关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更要认真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并能想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双基”,还要在“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理性精神,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不应该再以一本教材为主,要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如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也要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完美一课。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反思自我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不断反思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种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由长期“学与教”的经历所形成的数学教学观念的巨大惯性作用,使教师逐步走出“经验型教学”,而走向“合理型教学”的目标。

以前教师只注重与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合作,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学会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配合。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能共同激发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自己的负担。通过合作能有机会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增进教师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把握。

最后,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中走出来,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注意将教育研究活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归纳将教学成果尽量转变为研究论文等,提升自我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

四、更新观念,积极应对,超越自我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和角色的更新与转变、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和更新原有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去迎接和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寻找不足,缩小差距,提高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水平,把这一次改革视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总结,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从而达到超越自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资料】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数学通报.

[2]吴和贵,朱维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数学通报.

篇10

论文摘 要:当前,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已深入到小学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将新课改的思想作为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教师指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