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它们不像专业外贸公司那样,都拥有自己的精通进出口贸易相关知识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程序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及其将会产生的后果缺乏认知。本文就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操作程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进出口贸易的程序
1.出口程序:
(1)出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货物准备
(4)信用证
(5)海关申报
(6)出运
(7)保险
(8)文件和付款
2.进口程序:
(1)进口许可证
(2)贸易洽谈
(3)信用证
(4)租船订舱
(5)保险
(6)审单付汇
(7)海关申报
(8)提取货物和检验
(9)索赔
(10)争议的解决
二、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
进出口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劳动分工和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对大多数国家来讲,进出口是最重要的国际活动。各个国家都要进口他们所不生产的货物和商品,并得赚取外汇来支付它们。这些进口国家就得通过出口它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和剩余的原材料来赚取外汇。这样进出口贸易就是一个硬币的二个面,双方在各自的生产优势上都得益。
进口对于进口国的本国产的商品产生了竞争;而出口对于制造商来讲,为自己的产品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降低了产品的单位成本,有效保持了国内市场价格的走低。
有些中小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为了降低成本或自以为是、随心所欲,采取“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放任的态度。他们没有认识到:进出口贸易的依次顺序和具体运用必须严格地遵守和执行的重要性。
但是有些因素迫使政府对对外贸易制定限制政策。进口可能受到进口贸易监管或许可证控制或海关关税的影响,以保护国内工业(如,根据我国的进口商品监管目录,某些进口商品在进口时,进口商必须凭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规定进口许可证,才能向进口地海关办理相关的海关申报手续。如果进口商在进口货物到达口岸时,还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证的话,海关将根据国家的规定,1.将已到达进口口岸的进口货物作退运处理;2.等待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以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手续。如果出现上述二种情况,A进口商将承担进口货物退运而造成的全部损失;或等到进口商取得相关许可证后再办理相关的进口申报手续,但是货物到达口岸已超过海关法规定的“进口货物到达口岸后14天内必须向海关申报的规定”。因此海关将向进口商收取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延迟申报的罚款;同时进口货物到达口岸的时间过长,港区有关方面和船公司将向进口商收取货物驳运、仓库场地堆放、储存和集装箱占用的费用。);或因为有用的外汇会被用来购买基础物质。出口也可能受到限制,以保护国内正在发展所需求的具有特点原材料(如我国的稀土原料的出口,国家执行出口配额制度)。这些因素意味着进口和出口都受到许多手续的制约。例如:海关进口和外汇控制认可,以及许可证控制等。只有经过上述许可,才能得以进行国内的批发和零售。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知,那些工作应该先行和那些工作要后续,只有认真执行按顺序进行相关的工作,才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成本。这也意味着外贸程序比内贸程序繁杂的多。
三、有效地按照进出口贸易的程序的几个方法
进出口业务是如此地繁杂,以至于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来完成交易。在进出易的过程中要经历变化多端和繁杂的程序。整个交易自始至终需经历四个阶段:出口或进口准备;业务洽谈;完善合同;解决贸易争端(如果有的话)。
出口最困难的部分是第一阶段。任何出口商想要将他的产品出口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些国家,他必须首先对拟出口国的进行市场研究。市场研究是对某一产品进入特定市场进行研究的一个过程,特别是对于国外给予的市场进行学习,以确定该市场的需求;并且确定能供给的产品的方式方法。
出口商需要知道那一类的国外公司可能使用它的产品或对市场感兴趣,并在他们的国家分销它的产品。他必须考虑赚取利润的潜在性,并在这些地方审查市场架构和常规的经济条件。
市场研究通常覆盖如下方面:
(1)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
具有不同政治和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国外贸易业务采用相对不同的态度。
出口商应对它们的政治、金融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它们的政策、政府的对外贸易的法律和法规、外汇控制、海关关税、商业惯用标准和它们的对外贸易形势(贸易结构、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贸易伙伴和贸易限制)。
(2)市场研究分析
在主要的进出口国家对某一特定商品进行研究,研究其生产、消费、价格和及其趋势,以便为出口商品设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并适当处理业务条款。
(3)客户的研究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资料的重要性远比国内贸易的信用资料。
出口商应当知悉,进口商或买方有什么样的信誉、它的贸易规模、它的付款方式和它的贸易活动的有关信息。
很明显,具有良好信誉和优良的财务状况的客户便于出口贸易的进行。出口商可以从各种渠道获悉这些信息,例如:由买方提供的相关信息、买方的银行提供的信息、各种各样的贸易协会和征询机构提供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甄别潜在的客户。
1.业务洽谈。不管谈判如何进行,通常它们是由下列几个环节所组成:询价、报盘、回盘、接受和议定销售合同。上述几个环节中的报盘和接受是达成协议和缔结合同的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履行合同。采用信用证支付条款的CIF合同下,出口合同的履行一般要经历下面几个步骤:货物准备、商检申请、开信用证提醒、信用证审查和修改、订舱、出运、保险、银行议付运输文件准备和解决索赔等等。
(1)出运货物的准备。合同签订后对出口商来讲他的主要任务是出口货物的准备和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核对货物。质量、规格、数量、包装和唛头必须与合同或信用证一致;货物的准备日期必须要与出运的计划一致。
(2)检验申请。如果合同或国家强制规定要求对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出口商必须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货物的检验检疫并获得检验证书。通常商品应当获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后海关才得以放行。
(3)提请、审查和修改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银行信用证一般都用于采购价格的支付。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卖方来讲促使买方开立信用证是必须的一个步骤。根据合同买方应及时开立信用证。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买方会延迟开立信用证。为了安全收取货款,卖方要促使买方加快开立信用证。卖方在收到信用证后必须非常仔细地审查并确认信用证的所有条款和条件与合同规定的相符。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卖方要即刻与买方联系进行必要的信用证修改已保证合同顺利履行。
(4)租船和订舱。出口商取得相关的信用证后,要与船务公司或船公司联系安排订舱或租船的事宜,并按照进口商的出运指令做好出运前的准备工作。租船是对于大批量的货物需要整船运输所需的。而对于小批量的货物来讲,订舱就可以了。
(5)海关手续。在货物装运前,必须完成一系列的海关手续。根据要求,必须向海关提交申报文件。文件需列明所有出口货物的各类详细品名和相应的海关组织的HS编码,连同相关的销售合同、发票、装箱单、重量清单、商品检验证书和有关的文件一并递交给海关。在货物装上船甲板后,船公司或船务公司会签发海运提单。海运提单是船公司或船务公司证明货物已在船甲板上的收据。
(6)保险。出口贸易承担着许多风险。例如:船可能沉没或托运货物可能在运输途中受损;汇率变化;买方违约或政府突然强制封港;目的港地域的战争或罢工等等。习惯上给出口货物的运输途中的风险进行保险。保险覆盖的范围要根据货物的类型和环境有所变化。如果出口商为出口货物购买了保险,那么货物受到物损的时候就能得到补偿。
(7)准备银行议付文件。货物出运后出口商要准备所有信用证要求的各类文件;并在信用证规定的时效内提交给议付银行。至于出运文件,它们包括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装箱单、重量清单、检验证书,有些时候还要求提供领事发票和原产地证明。文件要求正确、完整、简洁、清楚。只有当所有的文件与信用证完全相符一致,开户行才予以支付款项。提交给议付行的文件中的有任何与信用证不符,开户行不予进行款项的支付。
篇2
开放经济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为了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联系,我们建立VAR模型,即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同时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所考虑的模型是不含外生变量的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模型。由于我们要研究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所以yt,即内生变量主要是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同时,因为制造业在整个产业结构及外贸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故而选取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出口贸易结构分别以各部门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占制造业进口贸易总额、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分别记为Exp,Imp;考虑到现有经济文献研究产业结构问题时,或者以工业总产值作为考察依据,或者以劳动者变动衡量产业结构的变化,因此本文同时选用各部门工业总产值占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或各部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占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总人数的比重分别来衡量产业结构,并记为Opt或Labor。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我国制造业分为30个部门,为保证数据的可获性、时间序列的完整性及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部门分类的可匹配性,我们选择其中27个部门,分析中所需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数据及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国际上对贸易品的划分标准和对产业的划分标准不一致,需要对其口径进行统一。我们首先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法(SITCRev.3)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Comtrade)获得中国1991-2010年SITC五位数进出口贸易数据,然后根据盛斌(2002)SITC编码与工业行业和商品对照标准,将贸易品归入相应的制造业27个部门,从而实现贸易品与产业部门之间的互相对应。
二、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我们采用ADF和PP两种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发现各变量的水平值都是非平稳的,而将其进行一阶差分后,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说明它们都是I(1)阶平稳的。
(二)协整检验检验中分别以各部门工业总产值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通过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两种方法进行,发现无论产业结构用何种方法来衡量,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业结构与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之间至少存在2个协整关系;迹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间至少存在2个协整关系,而最大特征值检验显示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无论怎样,我们都可确定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向量自回归模型为了研究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彼此影响关系及其相应的贡献度,我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27个制造业部门的出口贸易比重、进口贸易比重和工业总产值比重或从业人员比重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各变量都是以比值形式出现,不再取对数,同时因为仅仅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出现在方程的右边,所以OLS估计模型是有效的。而VAR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一方面想使滞后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滞后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所以进行选择时,应当综合考虑,我们选用VAR(2)模型3个方程调整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991,0.968和0.952(产业结构以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根据Lutkepohl(1991),如果被估计的VAR模型的所有根的倒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该模型是稳定的。据此,我们检验该模型滞后结构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所有根的倒数均落在单位圆内,可见,我们所选择VAR(2)模型是稳定的。由上述模型我们发现,当以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时,滞后1期产业结构对当期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正,且非常显著,当期产业结构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复制上1期产业结构,说明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短期依赖性,滞后2期的产业结构对当期产业结构影响为负,但影响程度明显减弱。滞后1期的出口结构对当期产业结构存在显著正效应,出口结构变化1个单位,会使产业结构相应变化0.131个单位,而滞后2期出口结构对当期产业结构的影响为负,但影响程度减弱。滞后1期进口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冲击,但滞后2期进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为正,是因为在短期内某一部门进口增加对该部门生产会产生替代作用,导致其产值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进口溢出效应可能会扩散到整个部门,从而促使产值上升。当以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时,我们可以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贸易结构的当期变化对产业结构当期变化的影响,我们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首先根据上述协整检验,我们知道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当产业结构以工业总产值比重衡量时,出口贸易结构每变化1个单位,会使得产业结构变化3.307个单位;而进口贸易结构每变化1个单位,使得产业结构变化-2.116个单位。而当产业结构以从业人员比重衡量时,出口贸易结构每变化1个单位,会使得产业结构变化1.293个单位;而进口贸易结构每变化1个单位,使得产业结构变化-0.449个单位。故而,可以看出在两种情况下,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且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明显强于进口贸易结构。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较稳定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所决定的,短期内系统对于均衡状态的偏离程度的大小直接导致波动振幅的大小。长期来看,协整关系式起到引力线的作用,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一定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从上述模型发现,出口结构的短期波动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同方向变化,而进口结构的短期波动基本会带来产业结构相反方向的变化。但是误差修正项的差异说明,当产业结构以工业总产值比重衡量时,当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增加上1期的非均衡误差,但程度较弱,为0.001个单位;当产业结构以从业人员比重衡量时,当期产业结构调整会消除上1期的非均衡误差,以-0.01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存在自我修正机制。
(五)Granger因果检验由于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且存在协整关系,故可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无论产业结构以工业总产值比重来衡量还是以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都是产业结构的Granger原因,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而产业结构都不是进口贸易结构的Granger原因,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对进口贸易结构的影响非常微弱;以工业总产值比重衡量的产业结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Granger引起出口贸易结构,但是以从业人员比重来衡量的产业结构并非出口贸易结构的Granger原因。从而我们发现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要比产业结构对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
(六)脉冲响应分析应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贸易结构自身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我们分别给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可得到产业结构的脉冲响应函数图。结果显示,如果给进口结构一个单位的冲击,同样地,在第1期并不会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此后逐渐出现负向作用,在第2期达到-0.0025,第3期影响作用最强,随后不断缓慢减弱。可见,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都是在第2期才开始逐渐显著,所不同的是,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稳定持续,但进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会在抵达峰值之后逐渐弱化。在以各部门从业人员比重衡量产业结构图中,发现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整体趋势与前述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作用稍弱,但其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
(七)方差分解在分析了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冲击对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后,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性,于是,我们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来度量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冲击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图形显示,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惯性,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受其自身变化的影响,这一发现跟前面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在产业结构以工业总产值比重衡量的图中,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贡献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由第2期的2.02%增至第10期的3.69%;在产业结构以从业人员比重衡量的图中,该贡献率明显增强,由第2期的1.47%上升到第10期的13.33%。而在两图中均可见,进口贸易结构变化的贡献率明显小于出口贸易结构。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化贡献率偏低,可能是因为进出口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较长的时滞性,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背离,也就是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改善尚没能有效的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结论
篇3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越居世界第二,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到中国寻找商机,同时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国门,到国外寻找商业机会,因此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机会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由于国际企业在管理方面更成熟更有经验,他们选择合作伙伴时也会考虑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因此我国企业要想抓住开展国际合作的这个机会,就应该把企业治理的井井有条,其管理水平越高合作的企业经济规模也会越大,也越有利于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自身能力增强,增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
2.先进的企业内部控制经验,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由于我国刚改革开放才三十多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内部内部控制理论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企业的内控水平普遍不高,原因是国外的内控理论引入我国后要与我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才能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是照搬国际经验和理论,会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国在引入企业内控理论后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形成科学有效的企业内控管理经验和理论,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它企业提供可以参考经验和理论,帮助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在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如企业决策者管理理念落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等,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的有机联系和相互配合,造成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能力不强。
1.企业决策者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许多企业决策者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必要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决策者只是考虑如何扩大规模,增加投资用于生产经营,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就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重视。有些企业领导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企业还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管理,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导致企业仍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其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虽然企业领导也认识到企业可能会面临风险,但是并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机制,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出现惊慌失措或消极等待的现象,无法对突发事件形成一个有效的应对机制。内控机制的不健全表现在没有建立一套针对财务的管理制度如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财务一般都进行大量的资金流动,这些资金的合理安排和使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建立预算制度并实行预算绩效考核制度,但是有些进出口贸易公司不注重预算制度的制定,在进行资金收支具有很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很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3.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快速的获取企业相关信息能帮助企业分析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进而能抢占先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有些企业并不注重信息沟通管道和机制的建设,造成信息在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在信息流通不畅的情况下,就不利于企业各部门的有机联系和相互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能力不强。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三、提高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1.转变企业领导管理形成内部控制的环境。
首先,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需要领导的引领,同时需要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且需要领导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监督执行过程中,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运行,因此必须提高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当进出口贸易公司加强自身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建设后,能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提高员工对企业领导决策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推行,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2.采用合理的方法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进出口贸易公司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能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在建立企业内控制度时应遵守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具体为: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能保证资金的有效运行,相互牵制原则能避免一方权力过大导致决策失误,协调配合原则能保证工作的有序运行,岗位责任原则能提升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系统网络原则能保障信息的共享利用内控制度的整体运行,最终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可以保证企业内控制度的科学性,执行的高效性和可行性、结果的有效性。
3.增强信息交流的管道建设和沟通机制。
篇4
关键词:国际形势 贸易保护 进出口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2009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将实现恢复性的缓慢增长,估计全球经济增速在3%—3.5%之间。这次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实现难度较大,发达经济体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表现在出口增长速度减缓,各种贸易壁垒增多等方面。因此,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
1.我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现状
我国采用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由于受欧美经济复苏的节奏较慢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2010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逆差,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进口1193.5亿美元,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
2.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从出口来看,据商务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至2006年,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93.6%,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货物贸易占据主流,机械加工制造及服装等轻工业出口,处于顺差优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需求整体疲软,我国加工贸易面临加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从进口来看,中国依赖进口的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石油、铁矿石、铜精粉这三种最重的工业原料对外依存度相当之高;一类是大豆、食用油这两大类农业产品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尽管中国这五大资源性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五前,却仍需大量进口。且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重要资源能源,基础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费品、高科技产品的进口需求仍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正在调整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整措施
1.降低国内企业对外贸的依存度,积极扩大内需
我国商品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如对美国的家具出口占到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60%。引起了美国相关部门的警惕,因而对中国的出口便开始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开拓,注重内需的发展,以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2.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推进贸易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的低成本,缺少技术创新,深受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和危害。改变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档次,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的研制,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培育自有出口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推进名牌展会建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是当务之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令中国出口企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着力增强其汇率风险意识,增加结算币种,并学会运用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来规避和管理风险,增强消化汇率升值而带来成本风险的能力。
4.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注重服务质量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提高服务,以质取胜,树立产品和服务双重质量的思想,即从重视有形产品质量过渡到既重视有形产品质量,又重视附加在有形产品上的服务、维修、送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上,即服务的质量上。
5.保持进口与出口平衡发展,重视科技发展,改善部分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
转变只重视出口,忽略进口重要性的惟顺差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巨额的贸易顺差,为缓解这一压力,必须加大进口力度。首先考虑进口外国先进设备及相关技术和我国稀缺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同时,我国很多高科技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应重视科技进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自主研发满足自身需求。
6.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借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帮助各类出口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调整出口退税,对高能耗低附加值商品要减少出口补贴,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参考文献:
篇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稳定、快速与持续性强的特征,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关注的重心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速上面来。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和经济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外贸易对河南省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但是河南省的出口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结合历年的数据与现状,发现河南省出口贸易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河南省出口贸易的总量偏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第二,出口产品结构以中低端产品绝对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三,市场分布过于集中,欧、美、亚仍然是主要贸易市场,不利于分散市场风险。第四,产品品牌化程度低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规律,找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结合河南省自身的优势,鼓励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对外贸易能够成为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河南省的GDP由2001年的5533.01亿元到2014年的34939.38亿元增长了5.3倍,进出口总额也由2001年的231.13亿元到2014年的3994.36亿元增长了16.3倍。然而背后也透露出存在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出口产品结构单一、贸易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旨在根据历年的数据找到河南省对外贸易中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河南省外贸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无论是在对外贸易的总量,还是对外贸易商品的种类上都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然而在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中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的总量偏低
在主要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河南省出口排名的增长比较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这反映了河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扩大出口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合理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应该是全面的、多层次的,而不应该“只有火车头跑得快”。要想使得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获得均衡发展,必须建立产业集聚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在一起。凭借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还可以形成有支柱作用的产业,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更多大型企业的诞生,还可以使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更加均衡。
2.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总的出口贸易中,商品结构构成不科学,依然存在粗放型发展的痕迹。河南省的出口商品构成综合表现为中低端产品绝对主导,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滞后的特征,以及产品缺乏多样性。说明河南省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需加快较高技术含量产业的发展,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种类。富士康在河南省出口发展中一家独大,其它企业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出口市场的需求。
3.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河南省的对外贸易结构方式,比较倾向于“一边倒”,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所占的份额越来越重,其中单单加工贸易就占到64.11%,这给河南省出口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整个国际市场上河南省自主品牌产品占有率极低,主要是因为在大规模的加工厂中,许多工人从事的都是“印牌”“贴牌”的工作。另外,一些企业意识不到品牌的重要性,不注重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不能在国际市场上依靠创新的品牌产品占领市场。
四、促进河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为了解决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河南省对外贸易必须进行改革,本文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出口贸易竞争力
以开放的眼光看,越是开放程度高的国家或者地区,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对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就越大。因而河南省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并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事实上,进出口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两个方面,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应从出口与进口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优化出口结构主要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多样性。同时引进、培养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在充分利用河南省人口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而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2.促进各地市民营企业发展,扩大贸易主体范围
贸易主体是参加对外贸易的核心部分,扩大对外贸易的主体范围可以扩大参与对外贸易的对象,可以大幅度提高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事实上,扩大贸易主体包括扩大参加对外贸易的地市范围以及扩大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两个部分。
为了使河南省的对外进出口总额快速提高,一方面保持郑州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在对外贸易中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其他地市的出口贸易发展,扩大参与出口贸易的主体数量。此外,各地市应该因地制宜,切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动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快速成长,并在进出口贸易上取得长足发展。
3.推行品牌战略,提升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可以促使企业运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扩大其市场占有份额,从而获得丰厚的差别利润。
为推进河南省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打造有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刻不容缓。首先,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到企业的产品创新工作中,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能力,研制高新技术产品。其次,政府为打造企业品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品牌,法律上提供咨询服务。此外,通过税收机构以及信贷机构的作用,鼓励发展品牌产业,促使企业争创名牌。
参考文献:
[1]张露丹.对外贸易开放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经验研究.厦门大学,2014.
篇6
冶金产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出口贸易产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缺口量较大,通过加大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力度,分析其特殊性,提高冶金出口贸易英语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特殊性需求,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专业人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英语教育;冶金;出口贸易;素质培养
随着冶金工业与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冶金产业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中国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冶金输出产业国,随着冶金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冶金出口贸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在增大[1],本文研究冶金出口贸易英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给出了相关的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促进教育发展,改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教学的质量方面给出具体的建议,并给出展望和探析,为促进我国的冶金和金属出口贸易提供人才基础。
1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进入的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冶金产业的出口贸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GDP升值方面发挥中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的冶金出口面向的主要国家如印度、非洲和东欧很多国家,这些国家通常都是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在出口贸易中,对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的较高,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特别是对英语实践人才培养的滞后,导致在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的需求和缺口较大,专业人士的实践素质不能跟上国际需求,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人才素质在整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应用水平低、专业基础薄弱和英语词汇的应用通冶金出口贸易的相关实践问题还不能有效匹配[2]。在更好地促进冶金出口贸易的经济建设发展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归根到底是因为当前我国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教育培养的体制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冶金出口贸易中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大量能走的出去的外贸人才,促进进出口贸易中的项目合作和生成。通过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的培养,从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出发,促进专业人才的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冶金出口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当前,我国的冶金产业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期,对英语人才的要求门槛较高,对冶金学专业英语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当前对冶金出口贸易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数量模式向质量模式的转变,从学历培养向素质培养模式的转变。二是当前我国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拔尖人才比较匮乏,自给率底,人才培养模式还建立在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随着高校的扩招,对相关专业的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有所减弱,导致不能适应当前冶金出口贸易中人才培养和人才应用中的需求。在当下的产业结构下,从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考评体系,分层教育思路等方面都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需要从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学和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和思考方面下功夫,促进英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3]。三是当前我国的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教育培养的师资力量队伍和课程的培养设置方面还比较滞后,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冶金出口贸易对英语人才的能力素质的需求,当前英语教育中的单词和词汇的应用角度还比较单一,而且涉及的面比较狭窄,导致学习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制约冶金出口贸易中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2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改革举措探析
针对上述分析的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行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教学改革,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具体的见解分析描述如下:一是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统一,至上而下,从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对英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出发,提高对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力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冶金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建设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随着该产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强和扩展,我国的教育部门和相关的院校要随着而动,加大对英语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加大师资力量和教学配套设施的投入下着手努力,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提出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组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冶金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探讨,比如组建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文化娱乐设施,进行分工写作、团队合作,各个专业人才集结,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和学习,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实践和应用能力[4]。二是优化课程配套设置。通过对冶金专业学习时间过程中的课程单一问题进行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对之进一步细化和改革,有所侧重,严格把关,通过各个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帮组学生完成由课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转化,理论教育彰显针对性,实习内容彰显实效性,提高素质培养水平。三是加快应用实践转化。在冶金出口贸易的英语教学培养中,需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和培养,进行能力和应用实践素质的转化,通过模拟冶金出口贸易的应用场景,进行英语知识和对话水平的实习和融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挑战和征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社会场景的适应,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时间中,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3结语
本文根据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教育培养的特殊性需求,从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课程配套设置和加快应用实践转化方面给出了优化英语教育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冶金出口贸易中的英语专业人才建设提供改革性意见和措施。
作者:黄雪芳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参考文献
[1]俞燕.以就业为导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1.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能源危机的加重,气候灾难的加剧,低碳经济应运而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联系的加强,低碳经济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愈发彰显。联合国举办的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纷纷签订京都议定书,确定减排目标,呼应低碳经济的理念。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
不可否认,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开始参与世界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出口贸易从无到有,从做大到做强。中国出口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发展中的中国总是喜忧参半的。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弊端慢慢暴露。首先,我国出口结构单一,主要以纺织,钢材,服装加工,农产品等为主,出口结构单一,出口多为初级产品。
二、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
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现状不容乐观,但要准确找寻低碳经济我国的出口贸易转型的突破口就需要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保证出口贸易循环绿色发展。改制低碳经济我国出口贸易转型的症结在于:一是认识不力,企业管理层,企业执行层,企业员工,相关主管部门未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构建。国家相关部门,未能充分了解世界贸易局势,制定出适合我国转型的方案与举措。二是机制不合理,世界贸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我国贸易机制还不能紧随其发展脚步,造成了贸易出口的缓慢发展。三是监管不力,出口贸易发展同样需要相关硬件的约束,不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呼吁相关贸易出口法律的出台,并制定出贸易出口的新规划。
三、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的创新不仅是每个企业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使命,寻找低碳经济下国家出口结构的转型亟需技术创新。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加大企业技术投入,加大企业研发与应用的力度。国家应保证产学研的对接。搭建企业和高校以及研发机构的平台。让研究更有目的性,让企业创新更有方向感。鼓励技术产量高的产品进行出口,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创新,树立企业创新标杆。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新的和谐社会氛围。形成企业自主创新力,树立企业品牌,加大国际竞争。净化国际贸易的环境。
2.转变出口方式
过去我国出口贸易的方式过于单一,极易在出口贸易的发展中迷失方向,更易在抽口贸易中被淘汰,因此要转变我国出口方式,适度扩充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初级产品加工出口结构,加大电子,高科技的出口,加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出口。其次,支持环保产业出口,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求进行更多的低碳发展和环保探索,以便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扶持环保展业的发展与出口,加大环保投入。最后,打破贸易壁垒,在国内形成一个环保产品,环保产能,环保技术,环保服务的环保市场,保证我国出口贸易的绿色低碳循环。
3.加大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出口贸易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更离不开密切的国际合作。我国出口企业的成长是国家政策支持的结果,也有赖于企业的国际合作。那么在低碳经济的世界大形势下,各出口企业在谋发展的过程中更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因此,一是出口企业要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扩充出口渠道和出口方向,做到出口多元化,同时各出口企业也要积极研发出口国的需求能力,做到供需结合,增大出口的积极性,加大出口的对接力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低碳为指标,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出口转型。二是国家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环保产品出口退税,积极引导落后产能企业进行产能升级,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对创新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同时,宏观调控贸易出口结构,逐渐加大低碳产品出口比例,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四、结束语
探寻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国出口贸易转型的发展出路,不仅需要加强调研,更需要积极践行。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理形象的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经济建设也切忌纸上谈兵。因此,在低碳经济的世界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贸易国要积极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中国制造的落后现状,找准我国出口问题的症结,积极进行出口转型,转变出口方式,加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让中国以一个更加绿色和低碳的国家参与者来引领国际潮流,以低碳经济为契机,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积极转型,在世界贸易市场抢占经济制高点,让中国的巨龙在世界贸易的航线上重新起航。
参考文献:
[1]赵凯,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结构的转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商论,2012(12)
[2]杨肃志,徐铭营,黄粤.低碳经济下出口贸易结构探析[J].哈尔滨工程学员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李媛娜.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研究[J].北方经济, 2013(05)
篇8
1.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积极融入世贸组织
篇9
[关键词]FDI 进出口 通货膨胀 VAR模型
1引言
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的联动性大幅提高。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系统考虑FDI、进出口等因素,并将汇率波动纳入分析模型,以探究我国是否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以及FDI和进出口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2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
自1980年VAR模型被引入到经济学中,这个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模型,便成为推动动态性经济系统分析的关键因素。与单方程估计方法相比,VAR估计方法通过将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构造模型,并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多方程VAR系统应用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分析变量系统对随机扰动冲击的反应等方法,达到了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影响的目的。
以4个内生变量消费价格指数(cpit)、外商直接投资(fdit)、进口(ext)、出口(imt)为例,建立滞后1期的VAR模型:
cpit=c1+α1cpit-1+β1fdit-1+γ1ext-1+σ1imt-1+ε1,t
fdit=c2+α2cpit-1+β2fdit-1+γ2ext-1+σ2imt-1+ε2,t
ext=c3+α3cpit-1+β3fdit-1+γ3ext-1+σ3imt-1+ε3,t
imt=c4+α4cpit-1+β4fdit-1+γ4ext-1+σ4imt-1+ε4,t
其中εi,t为随机扰动项,扰动项同期之间不能自相关且不能与模型右边的变量相关,但可以自相关。模型也可以通过对除消费价格指数(cpit)外的三个变量进行汇率数据调整来达到消除外生变量汇率(et)波动对模型的影响。
2.2.数据描述与处理
本文的样本数据区间为汇率制度改革后的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20个月度数据。通货膨胀水平由每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来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为每月的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用来衡量国外资本流入情况;进出口贸易额分别用海关每月公布的进口、出口总值(IM、EX)来测度;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的名义汇率指标,即每单位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值,挑选月平均数据。数据来自国研网统计数据库。使用名义利率对FDI、进出口等变量序列进行处理,消除样本期间汇率波动对数据的影响。
3实证分析
3.1.Granger因果检验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之前,需要先对通货膨胀、FDI以及进、出口四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因只有在检验结果显示四个变量互为因果,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系时,才可以建立VAR模型。
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联合的检验或其变量序列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得到通过,表明FDI、进出口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国际资本流入、进出口贸易和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能够进行VAR估计分析。
3.2VAR模型的识别、检验与估计
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是建立VAR模型的基础。在选择最大滞后阶数为6的前提下, LR、FPE、AIC、 SC、HQ5个用来确定阶数的准则选出来的结果均为5阶,故应该将模型滞后的阶数确定为5。且模型在滞后阶数为5时通过单位根检验,没有根位于单位圆之外,模型的变量序列满足V平稳性条件。此外,最大特征值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的迹检验也均表明:在α=5%的显著性水平下,最多1个协整向量的原假设被拒绝,cpi、fdi、ex和im四个变量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选择5个滞后期对4个变量序列进行VAR估计,回归结果表明VAR模型的整体效果理想。
3.3脉冲响应函数
VAR模型具有动态系统的特征,即模型通过脉冲函数来反映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所有其他内生变量以及其自身产生的影响。其中,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各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对VAR模型的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新息所产生的反应。如果仅关心通货膨胀是否表现出显著的输入性,可以考察FDI、进出口对通货膨胀24期(2年)的脉冲响应函数。
由CPI对各变量冲击的响应函数可以发现:①CPI对FDI和出口(EX)冲击的响应非常弱;②进口(IM)的一个标准差新息会引起CPI急速走低,一个百分点的进口冲击会导致通货膨胀水平快速降低1.2%,但这一影响在接近2个月时减弱为零,此后开始拉升CPI,并在6个月后上涨至2.0%左右,然后这一作用逐渐衰减并趋于零。
3.4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重要性的工具,主要是以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来反映分析的结果。前述的Granger因果检验虽然表明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没能反映这种关系的强度。方差分析通过按成因将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分解为其他变量的贡献和一定比例的自身原因,对各新息的相对重要性排名等特点,有效弥补Granger因果检验仅给出定性结论的不足。
为进一步研究FDI、进出口和我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对VAR模型做方差分解。由结果可知,CPI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可以分解为自身和其他另外三个变量的作用,这些作用在滞后17期左右后趋于稳定。
4结论
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与FDI、进出口之间存在关联性,具有一定的协整关系。通货膨胀对FDI与出口的冲击反应微弱;进口(IM)的一个标准新差息虽然可以在短期引起CPI降低,但这种效应会在2个月后逐步消退,且在半年后由负转正。方差分解表明,在通货膨胀、FDI、进出口四个变量中,引起CPI一个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CPI本身,尽管进口的冲击对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有一定贡献,但贡献率仅有10%,远小于CPI自身变化的贡献率(约90%)。故可以认为我国并不存在明显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国内的通货膨胀与FDI、进出口关系微弱。
参考文献:
[1]黄新飞,舒元.基于VAR模型的FDI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58-65.
篇10
关键词:海关管理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是《海关法》赋予海关的四大职能之一,且在海关统计工作中的调查、整理、分析三个基本环节中,统计分析属最高层次。《海关统计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海关统计是海关依法对进出口货物贸易的统计,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些都表明如何在切实履行海关统计基本职能之外合理的延伸海关统计职能,提高海关统计分析的质量是海关统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1.延伸海关统计职能的重要性
海关统计职能延伸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增大,使海关统计职能延伸十分必要。当前,国际局势持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摩擦的增多,使得延伸海关统计职能,提高海关分析质量变得更为迫切。我国已进入了加人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国家、政府部门在作决策时对海关统计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海关统计如何在个性化的分析基础上做好预警监测,统计职能的延伸和分析质量的提高更为迫切。
2.延伸统计职能、提高分析质量的措施
2.1服务于海关监管和内部管理,加强分析的政策性
海关统计是国家制定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和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之一,因此,在宏观上,海关统计分析必须紧密联系国家现行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加强对外经济形式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客观的提示当前对外贸易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印证外贸方针、政策在外贸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指出其与外贸实践活动不相适应的部分和提出整改的建议。
首先,在进出境监管方面,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提高海关严密监管、高效运作的水平。其次,在税收方面,通过设定科学的税收评估指标,对商品归类、审价、原产地、减免税等各项指标进行适时监控,努力实现税收应收尽收。再次,在打击走私违法犯罪方面,充分发挥监测和预警作用,加强分析数据,以提高反走私预警和应变能力。最后,在加工贸易管理方面:运用统计数据,对企业从备案到核销的各个环节做出分析,提出监管重点和风险?使稽查部门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管。
2.2加强对进出口贸易预警监测和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全面性、适用性
统计的预警监测功能是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作为编制国家进出口贸易统计的职能部门,只有不断提高进出口预警监测能力,才能起到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
2.2.1加强对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会、商会的支持
海关预警监测的结果要转化为成果最终要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做出相关判断。将海关预警监测的结果及时通报给各级政府和部门,使各级政府和部门根据预警监测结果做出判断,而海关预警监测的相关信息的传递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商会、行会牵头组织,可以较好地弥补企业资金、人才和信息等的不足。
2.2.2为企业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及时向企业进出口预警监测信息,适应社会各界对进出口预警监测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向企业宣传进出口预警监测系统,使企业能通过系统平台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提高科学经营和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2.2.3加强统计分析的针对性、全面性、适用性
海关统计分析工作要想把握对外经济的脉搏,反映有时代特点的对外经济规律,就必须坚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对外经济的问题。
2.3加强对海关统计指标的行业管理,提高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科学性统计指标是统计的基本细胞,统计指标的设定是有其科学内涵的,指标设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设定该指标的初衷。在目前情况下,各部门、各海关为加强管理和业务需要都不同程度地设定了相关指标,有些指标有其科学的一面,但也有不严密的方面,运行这些指标,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 上一篇:儿童保健的概念
- 下一篇: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