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院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院管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与文字类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②联系管理学各个章节的主题,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挑选你经常接触(作为其员工或顾客)的一个组织,评估它们的组织文化;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团队考核的终极任务,难度最大,也是系统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应用了《管理学》各章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44.3%的学生最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7.1%的学生喜欢用情景剧来表现的管理问题,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题只有8.3%的学生选择。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问卷设置了多选题,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认为以团队为载体,与其他兴趣、性格互补的同学一起完成复杂的团队任务,并撰写报告,制作PPT/视频,进行课堂展示能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执行力,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等。其中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最快,而创新创意能力与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是他们未来最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
4体会与思考
篇2
关键词:学校档案管理;校园文化;管理问题;意义分析
众所周知,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为校园文化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保障,将校园中的制度文化逐渐变为历史精神文化,并且能够以物质的形态保存下来,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管理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档案管理目标。
一、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一般会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学校档案管理质量较差,不能够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他们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室,没有将学校的文件和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室,但是建设水平较低,管理环境较差,不能够达到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容易导致档案的丢失或损坏。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是造成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是仅仅把资料整理好而已,更重要是认识到这些资料的价值所在。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需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撑,规范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档案管理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也没有对档案管理的环境做出要求,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只是为了制定而制定,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在制定管理制度中,缺乏档案管理流程、管理环境的规定,这样工作人员在执行时随心所欲,不能好好保护档案资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兼职人员,而且负责的任务较繁杂,这样他们不能够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从而会降低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就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除此之外,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在归档时容易出现问题,最终会降低其为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里,就像是一个边缘化的工作,没人愿意去做,因为工作多而且看不出成效。学校对于档案管理也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加强领导和监督,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到位,档案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浪费。
二、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提升校园文化认知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强化,要通过档案资源对校园文化体系进行丰富,由该资源结构构建全方位服务结构,从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转变思想,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内容,将档案管理资源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过程中。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用档”的观念,而不是仅仅管理档案。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使学校里的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要从领导层形成正确的档案管理认识,充分挖掘档案管理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该资源出发构建对应文化建设体系。要强化自身档案交流,加大档案管理人力、物力的投入,对该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有序化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层次。
2.提升自身认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文化作用,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档案管理的影响,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直接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挖掘档案管理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要对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拓展,形成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管理建设工作,营造和谐校园服务体系,传播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
(二)完善机制,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决定着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对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时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机制建设,要依照档案管理需求形成全方位督导评估体系,将制度内容与档案管理真正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优化管理效益。
在对管理制度进行构建时学校先要把握好档案日常管理制度、档案监督制度、档案评价制度等内容,要依照档案管理工作要素及档案管理工作注意事项形成对应制度体系,将制度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完善。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制度开发方面,学校要加大开发力度,要依照信息化校园需求对制度机制不断革新,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新的资源,从而真正提升管理制度协调效果。其次,要树立档案管理典型及榜样,通过档案管理优秀案例形成促进作用,对自身档案管理体系进行督促和激励,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全面、高效地落实。
(三)提升素质,改善组织管理结构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基础。只有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组织,档案管理氛围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依照学校档案管理需求对人员技术水平及能力素质进行提升,确保人员能够真正符合学校档案管理需求,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服务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及文史知识等进行全面渗透,要在培训过程中提升人员上述知识认知,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全方位改善。素质培训主要包括服务态度、管理态度、责任心等,要提升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档案管理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依照具体档案管理需求适当引入新型人才,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提升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为人员安排外出调研及学习,丰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四)利用网络,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大部分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管理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档案管理中需要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信息,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档案支持,提升学校的人文水平,最终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学校还要积极完善档案数据库,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通过这样的网络信息建设,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档案信息,让学生和教师了解自身的状况,调动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档案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档案管理人员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理念,学习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目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昕,李名家. 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3-136.
[2]梁健平. 学校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J]. 黑龙江档案,2013,06:105.
篇3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 教学管理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收先进的经验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而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知识的创新,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之一。培养符合发展的人才也成为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在生长的环境变化之下,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其需求,而深化教育改革,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成为积极支持教育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有效因素。
1 当前教学管理制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1.1 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未有效确立
制度的建立是依据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的,制度受到相关支撑理念的支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样也是建立在具体文化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一直坚持学年制,并且带有鲜明的刚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事项细化,条款繁多,看似简单的条款内容,往往造成复杂的管理控制体系,而无法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权利均集中在管理层,制度的设置往往是根据管理层的意志来设置的,高职院校的管理层也比较简单,因此,造成权力过分集中,教师和学生所处在的位置则非常尴尬,作为管理的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管理内容。这种客体化的被动管理模式,造成教学管理上下的沟通不畅通,没有人文关怀,对人的追求和人的需求不予以肯定和支持,抑制了人的能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无从谈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无法深入教学管理当中。
1.2 模糊的目标引致以人为本无法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虽然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结合信息化技术的优势,逐步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但是,到目前依然还无法较好地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教学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作为引导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往往从高职院校的教学使命中很难发现,并且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定位依然不够清晰,促使管理人员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上存在差距。
1.3 管理量化标准过多造成人本理念的缺失
目前,高职院校对待教学管理的方式,通常都采用指标考核的方式来划分,具体的管理量化标准也无法较好地归类并形成管理的体系,也正是因为在教学管理目标的模糊定位基础上,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无法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有选择地促使教学管理更加人性化,而是通过全面和大量的管理量化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教学管理的考核通过标准量化后的得分,教师和学生在完成量化指标上,仅仅作为一种目标去实践,而没有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管理量化标准过多,对于教师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限制,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1.4 学生在自主选择专业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当前,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顺利实现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专业选择和自主发展问题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推出了不同的新制度或规定,如一些高职院校规定允许在10%~20%的年级学生内,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学习成绩评定和排名,来确定更换专业的目的,虽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转专业,但是这些规定的制度,往往是针对学习成绩好的部分学生,并未完全考虑其他学生的发展。它是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在选择专业上的实质意义,即学生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专长和个性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因此,总体来说,部分的学生是具备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但真正具备自主选择专业权利的学生很少。
1.5 人才培养单一化,格式化,学生学习缺少弹性选择空间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一直采取培养计划的规定模式,课程和教材的选用均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变动性差,教师的观念还不能转变。学生在选择教师的自由度上,存在限制性约束,严重缺少对教师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校人才培养的计划和方案中,针对不同批次的学生,均由同一个老师和同样的教材来指导,施行同样的实验,同样的教学要求,统一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缺乏个性化的培训,培养的学生往往知识结构单一,格式化的发展。此外,课程的内在设置简单,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稀缺。
2 全面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2.1 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人本制度的构建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顺利、高效地完成培养目标,需要师生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在培养目标中,精神因素要求更高, 依赖学生的创造性、创新型技能的支撑。传统教学管理依赖物质技术过程,追求所谓的科学和规范,是一种刚性的管理,仅满足于大学生可量化的专业技能目标的达成,表面上是高效的,但忽略了对人的考虑,忽略了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走出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予以引导,充分考虑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大学生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增强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柔性,保护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要牢牢把握尊重人、爱护人、培养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这一根本宗旨,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教师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让学生在一个富于宽容精神的大学制度环境中,心智逐渐成熟、完善,发挥自身的优势。
2.2 促成以事务为本向以师生为本的转变
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中,通过直接灌输的方式,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接受,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事实,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制度设计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识和要求。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考虑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利,允许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意见平台,来促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给更多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价值观,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一定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的权利,在专业学习中,能够建立多种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来促使学生积极努力地参与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办学还应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充分信任和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教的自和选择权,保障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由,体现他们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与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充分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在满足其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价值选择,以充分调动他们潜心于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中,能够凸显教师的工作价值。
2.3 做好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调适
制度管理在现代环境下,带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制度管理的建立是基于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实现的,因此,制度管理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所在。当前,管理优劣的论述存在许多偏激的方面,过分地追捧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完全扼杀了制度管理的优势是无法成功的。人本管理的思维具有制度管理没有的优势特征,但是并不是两者就能完全替代,两者的关系而是相互融洽和相互贯通,通过合适的调整来保证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的优势发挥。人本管理是制度管理的升华,是一种管理文化,要避免用制度对师生实施极端的控制,用刚性的制度强迫师生的发展,它要求在制度管理中遵循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重视对人的精神分析,重视对人的尊重,通过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效率和实现人的自身不断发展的目标。制度管理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且一直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管理方式,制度管理不能全部抛弃,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对人本管理的思维方式,并形成积极的行动。适度的调整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基础,但是往往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包括放弃过量的指标体系,坚持合理和合适的指标管理,让学生参与的方式,积极引导制度管理者彻底改变思维。
2.4 学生在导师制的帮助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高等学校对教学的质量要求非常的高,而如今对提高优秀的老师工作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在正常的情况下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信息传递则是班主任的责任。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课程,因此淡化了班级的概念,从而实行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后优秀的老师参与到他们的中间,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素质、管理和创新的意义,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在导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目的性地来学习选课,这样可以做到避免学生为了选课而避难就易,同时也为了避免学生凑够学分而盲目选择课程,在大学阶段能够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完成整体的知识结构也是导师的责任。
篇4
[关键词] 断指再植;夜间血管危象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b)-158-02
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2月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20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发现断指再植术后72 h内是血管危象的高发期,在此阶段内尤以夜间发生率最高。
1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7例,女3例,其中食指5例,中指3例,环指7例,小指5例。发生血管危象的时间均在术后72 h内,除2例发生在白天,余18例均发生在夜间,时间分布是23:00~1:00 2例,1:00~3:00 9例,3:00~5:00 7例。20例中手术探查9例,其中动脉栓塞4例,静脉栓塞2例,余为动脉痉孪。经积极处理,20例中再植指成活18例,失活2例。
2讨论
2.1神经生理因素及其处理对策
2.1.1神经因素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易发生痉孪,所以导致动脉危象再植手指动脉栓塞的发生时间与动脉痉孪大体一致,易发生在术后72 h内。动脉栓塞的发生,一部分是由血管吻合技术所致,另一部分是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以术后24 h内最为多发。而72 h以后的动脉栓塞大都是局部血肿、指体过度肿胀压迫或感染刺激引起的。一旦发生动脉危象,立即静脉推注及断指根部肌内注射罂粟碱各30 mg, 每6小时1次,同时检查并加强保暖措施,提高室内温度至25~28℃[1]。若用药后半小时无缓解则应立即探查指动脉,必要时切除吻合口重新吻合。如在48 h后出现危象,一般不做手术探查。此时应放平患肢,静脉用尿激酶100 000 U,2次/d,加大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的用量,静脉滴入双嘧达莫等药物,并加强综合护理。
2.1.2血流动力学因素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因静脉血管平滑肌少,很少会发生血管痉孪,故静脉危象多为静脉栓塞。术后由于血管内膜受损,内皮下胶原暴露发挥强烈的促凝作用,激活XII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促使血小板粘附在损伤的内膜表面,释放ADP, ADP又进一步加强血小板的互相粘集。此外,损伤内膜能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从而引起局部血液凝固,导致血栓形成[2]。再加上夜间进食、饮水、输液量减少,血液浓缩则更易形成血栓。所以再植术后需及时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夜间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缓慢维持静脉点滴[3]。
2.1.3激素因素至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三抗(抗凝血、抗痉孪、抗感染)”用药疗效,除生长激素等小部分激素外,大部分激素的分泌水平均表现为夜间尤其是凌晨分泌减少。而激素水平的降低可以抑制药物的有效吸收,即便同等剂量的“三抗”药物在规定时间应用,疗效与白天相比也是有差别的。按生理因素变化给药,能够提高疗效。在临床上,常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3次,严格执行每日1: 00 、9: 00 、17: 00给药[4],要求严格把握给药时间,平衡由于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药物吸收降低生理变化。
2.2 外界因素影响及其处理对策
2.2.1疼痛因素白天医护人员的治疗、亲友的问候、病友的交流使病人注意力分散,忘记了疼痛。夜间安静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患指,而感到疼痛。疼痛又使机体释放许多损伤因子,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使小血管强烈收缩。夜间患者主诉疼痛,立即给予镇痛药,必要时短时、间断给药。目前对疼痛的护理干预观点认为,对于疼痛性质明显、原因清楚的手术后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5]。
2.2.2吸烟因素陪床人员夜间吸烟,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使小动脉痉挛,手指血管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凝集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是动脉危象有效诱发因子[6]。动脉痉挛可导致动脉危象而引起再植指坏死。向病人说明吸烟的危害性,做好患者及陪护人员思想工作,室内禁止吸烟,同时还应重点加强病房巡视,检查督促。
2.2.3精神因素大多数患者因外伤、疼痛、手术、进入新环境及对预后的担忧而导致情绪紧张,结果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痉挛。这不仅使局部供血不足,同时使吻合的血管血流减慢。若痉挛不及时解除,很容易发生血栓,使血管阻塞。夜间特别是下半夜,值班人员勤巡视,对患者情绪变化予以疏导、安慰,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使患者入睡。
2.2.4寒冷因素低温和寒冷最易引起血管危象。夜间室温降低,患者入睡后患肢常移离烤灯,如不及时发现,则极易导致动脉危象的发生。夜间应加强病房巡视,术后72 h内尤其是夜间要每60分钟巡视一次病房,检查保暖措施落实情况。对局部烤灯的距离、温度随时调整,保证合适的温度,使血液循环良好,密切观察再植手指皮肤及甲床颜色[7]。
2.2.5及运动因素再植术后要求病人术后绝对卧床,平卧位,患肢外展30°,垫高患肢,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日间患者清醒,能自觉维持要求,大小便有陪护帮其处理。夜间患者就寝后会不自觉将患指高于头部甚至将患肢整个压在身下或下床大小便致肢体活动加剧,不适,使血管受牵拉,出现反射性痉挛。故应向病人讲明绝对卧床休息及早期下床剧烈活动的危害。下床活动过早,可能因骨、肌腱固定不牢或意外损伤致吻合口撕脱,导致再植术失败。因此,按医嘱8~12 d后下床,再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
[1]殷婷,陈水敏.断指再植术后病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 19(10):35-36.
[2]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44.
[3]江明性.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37.
[4]裴国献,王澎寰,钟世镇.显微于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0-163.
[5]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1996,11(7):6.
[6]Robert M,Sinus F,William F,et a.Acute effect of smoking on digita laiteiy blood flow in mans[J].Hand Surg,1994,19(10):24.
篇5
关键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009-02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共设有25个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特点
综合性大学往往多学科并存,但理工科与文科学院科研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特点为:
1.满足教师对科研经费、设备、实验用房的需求,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理工科学院教师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因此理工科学院往往经费需求较大,科研周期较长。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室,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是理工科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难点。理工科学院一般要承担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承担了此项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教师因长时间脱离科研工作,对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调动教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也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3.促进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是未来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焦点。学科发展以科研提升为内在动力。科研能力的增强,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促进力,第一推动力。但往往是,理科和工科二者之间较为封闭,缺少沟通、孤军奋战,难以团结起来申报重大课题,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2008年顺应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相比起来,学院科研管理应更注重化学与化工这两个优势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集合两个学科的优秀科研力量争取重大项目。
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科技处或科研处,负责全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每个学院设立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但仍会存在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缺乏特色、管理相对封闭、管理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1.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片面认为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学院只需配合、协作。静态管理、事务性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把做好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按章办事作为衡量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标准。学校科技处过多地拘泥于学校科研事务性工作,只注重收收发发。
2.科研管理缺乏特色。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理科类学院注重基础,工科类学院以应用见长。基础性研究不进行,科研没有后劲,应用性研究开展不了太长时间;应用性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试金石”,有了它,基础研究才会一一被验证。照搬学校规章制度,而没有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很难让科研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科研管理相对封闭,与外界联系松散。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需要学校,更加需要学院的重视。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校科技处人员有限,无法全面、持续地开展为企业和其他院校“牵线搭桥”,加强双方的合作。
4.科研管理质量不高。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科研数量和经费额度不断增加,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规模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充。甚至于许多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编制有限,无法设置专职科研秘书,学院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工作多而杂,造成其精力分散,无法全面、深入、科学、系统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无暇进行科研创新管理,严重影响科研管理质量。
5.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各自为政是高校的普遍现象,个别教师满足于承担小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973、863或国家支撑等重大项目,很多二级学院很难做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学校科技工作不只是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取胜,积极做好导演角色,变教师个体自由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为主导,有效组织和整合力量,联合策划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成果,在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6.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目前高校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而不问过程。不能只以论文数量、项目数和经费数等作为奖励或考核的依据。在理工科领域里,还应适当关心论文的质量、引用次数、成果的利用率、成果的转化效益等。很多高校单纯地以JCR分区表作为考核或奖励的标准,以论文见长的理科,如化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都位列JCR一区。而注重应用的工科,如化工,其学科内的顶级期刊“AICHE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只能在JCR二区内找到踪影,这种考核和奖励结果,会在一定程度上抹煞教师的科研积级性。
三、完善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科研管理特点,及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对理工科学院的科研管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树立服务意识,以人为本。服务是管理的基础,只有做好服务,才能谈得上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较为繁琐,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意识、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广大的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着眼于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千方百计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2.创新科研管理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学校科技处对科研管理由“事无巨细”变为“抓大放小”,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全局出发,侧重于制定科研政策、宏观战略性研究,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学院方面,则由过去那种“坐、等、靠”的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参与其中。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科研激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发挥现在教师的无限能量,还有利于引进人才。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领导充分注意到科研激励的重要性,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试行,修订)》。学校对教师获奖成果、公开、重大科研项目、授权专利、科研基地获批等项目的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科研奖励标准也屡创新高。
4.加强与外界沟通,搭建产学研桥梁。理工科学院应主动走出“象牙塔”,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与企业、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下基层,这样不仅能够利用高校高水平设备,高水平智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还能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5.集中学科优势力量,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科研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各个高校都在抢占这一重要资源。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管理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等指南出来才组织撰写申请的被动局面。组织相关学院,提前布局,从编写指南开始,提前规划。集中优势力量,强强联合。学院方面,站在学院的层面统筹考虑,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做好前期动员和部署工作。打破学院之间、团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理科为工科奠定基础理论,工科为理科的基础理论转化应用保驾护航,加强学科交叉合作,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
6.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体系。相比起科技处的工作人员,学院的科研秘书对教师的专业领域、科研实力等更为熟悉。从而可以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系列过程给予监督管理。项目前期申报,学院根据项目指南应做好组织动员,对于限项申报项目,根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选拔有竞争力的申报人;项目立项后,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严格执行项目任务;项目中期检查,后期结题,是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也是衡量学院科研过程监管的重要标志。
7.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在思想上,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品德;在业务上,鼓励科研秘书接受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不定期的组织院际、校际间的科研管理研讨会或工作交流,提升其业务能力;在观念上,提高科研秘书的素质,最重要是转变其工作观念,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院的科研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周文胜,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65-68.
篇6
[关键词] 内部审计;必要性;对象;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控制和规避办学财务风险,评价和改善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逐步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如下简要分析。
1.内部审计参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因
1.1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伴随我国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学院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日趋复杂,办学的财务风险也大大增多。办学财务风险包括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两个部分。外部财务风险是指外部环境对学院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变化、例如大学扩招及用人单位错误的用人观对职业教育办学的影响;内部财务风险是指内部环境对学院财务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学院办学结构的缺陷、学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学院资产结构的性质及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未达到要求等。因此,减少学院面临的办学财务风险是学院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院的管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内部审计人员是学院的管理咨询师。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1.2学院对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学院领导对内部审计高度重视,并对我院内部审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内容要从传统的内部财务检查上扩展,要更关注学院的财务风险治理机制。要分析、确认、揭示和防范要害性的办学财务风险。内部审计的目标应由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些发展将会使内部审计在学院财务风险管理中成为重要的角色,并将其在学院中的作用推向一个新水平。
1.3内部审计能够在学院办学财务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1.3.1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财务风险,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各部门,这使得它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治理财务风险,能从学院的利益和实际出发,清醒地识别和评价财务风险,提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建议。
1.3.2控制、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策略,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使它可以凭着其对学院各部门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对财务风险治理过程进行治理和协调,促进被审计部门经营和管理的改善。通过对学院长期计划与短期目标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协助学院领导调控、指导学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3.3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由于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财务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作为学院领导的处理办学财务风险的依据,这会加强其它各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2.我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如何参与财务风险管理
学院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在其它部门所进行的财务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其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四个方面:
2.1识别财务风险
识别财务风险实质上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研究,收集、整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对学院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财务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财务风险性质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要确定学院正在或将要面临哪些财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对原有的已识别财务风险是否充分进行评价,即学院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是否均已被识别出来,并找出未被识别的主要财务风险。
2.2评估财务风险
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估计已有财务风险的大小,找出主要的财务风险源,并评价财务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财务风险采取相应对策。定量分析方法是对已被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估计,通过公式:财务风险值=财务风险影响×财务风险概率,计算出财务风险值。定性分析方法是在财务风险难以量化、定量评价所需的数据难以获得时采用,定性方法的复杂性和困难在于主观判断结果发生的不准确性,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职位的人对同一财务风险的判断可能不同。内部审计人员处于特殊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假设条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价,提出专业意见。
2.3应对财务风险
2.3.1回避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回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2.3.2降低财务风险 即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
2.3.3转移财务风险 即通过转嫁或与他人共担将财务风险转移。
2.3.4接受财务风险 即财务风险已经在学院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2.4防范和监控财务风险
篇7
参加培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角色的转变,需要参训干部学员尽快实现从“干部”到“学生”的角色转变,只有角色转变了,思想转变了,行动才能转变,能力才能提升。但是由于固有的官本位思想,部分学员很难立即实现从“管别人”到“被别人管”的角色转变。
二、学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学员数量逐年增多,学员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相对较弱
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为例,学院2010年培训学员3437人次,2014年预计培训人数4000人次,学员培训数量在增多。但是由于受用工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学员管理工作人员人数增长较慢,学员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纵观其他干部培训学院,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二)学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学员管理需要依靠一系列的制度体系来做保障,从学员报到制度、后勤服务制度,到班级组织制度、考勤制度、纪律制度等等都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组织结构来进行规范。目前,学员管理方面虽然也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仍然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化的流程体系。
(三)理论授课较多,其他教学形式较少
目前,学员培训多采取简单的课堂式教学,单纯的理论灌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及互动式、实践式的教学方式相对较少,对于干部培训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单纯的理论授课学员接受率低、培训效果不尽理想。
(四)强调周到服务,忽视科学管理
在培训过程中,学员管理的角色定位更多地注重了周到服务,而忽视了学员管理的科学管理职能。授课教师、学员管理工作人员与学员之间主要是组织管理、教学相长的关系,而非职务职级关系或者业务工作关系,学员管理工作绝不能把“以学员为本”简单地理解为“为学员服务”,过分注重在接送、餐饮、客房服务、会议服务等方面为学员提供周到的服务,而忽视对学员进行科学管理,比如:班级组织管理规范化、学习考试、学员表现评价与监督、培训档案建立、培训结果跟踪反馈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
(五)过程管理好,反馈跟踪少
学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员过程管理好,包括学员报到接送、后勤支持服务、班级管理、课程管理等等都做的相对细致,但是在培训完毕后,针对培训的后期反馈与跟踪,比如学员档案建立、学习效果跟踪反馈、学员回访等等做的相对较少,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学员管理创新举措研究
(一)加强学员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学员管理工作的落实最终还是要靠强有力的工作人员队伍进行落实,因此,加强学员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首要而且必要的。首先,需要进一步充实学员管理工作人员队伍,通过招聘、内部转岗等形式充实学员管理工作人员;其次,需要加强对学员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再次,创新激励制度,增强学员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规范制度,创新管理手段
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是做好学员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对涉及到学员管理的规范、制度、流程、表格等等进行梳理和完善,形成制度、细则、流程、表格等一体化的规范;另外,要不断创新学员管理手段,发挥学员的积极性、能动性。
(三)充分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沟通渠道
学员管理要顺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创新。如,建议开发学员管理APP终端,使学员在报到之前即可了解培训相关信息;建议开设学院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另外,建议通过平板电脑等形式减少纸质培训教案、文件的打印,实现无纸化培训。
(四)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库
篇8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高校(公办),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核心工作。随着近年来高校财务工作问题的凸显,计划经济遗传下来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显得落后。随着依法治校的进程推进,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有必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预算不科学、账目管理不清晰、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财务信息不透明共7个主要问题。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规,但是在结合学校具体财务工作实际制定校内财务工作管理办法方面各个学校差异性较大,一些学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二)在财务工作上存在回避思想
之前,各个高校的资金支出较随意。之后,为了尽量回避财务这个敏感问题,很多高校在资金预算和执行上紧缩口袋,该上的项目不上、能上的项目也不上,限制了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缺少全局性战略思维
目前在高校中设置总会计师,并按照风险评估、效益分析的思路开展全校财务工作还属于少数。盲目进行基础建设、盲目进行专业建设,造成了办学资金的浪费,甚至负债累累。
(四)预算不科学
虽然高校都按照要求实行了预算制度,但是因为对预算的编制不科学,因此在实际执行中随意性较大,经常性改动,失去了预算的实际意义。
(五)账目管理不清晰
很多高校对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应该单独建账使用的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建账,全校一本糊涂账,只要收入与支出、结余数目上能核对上即可。因此管理混乱,对资金挪用和具体使用情况无法掌控,如果有检查评估,临时做虚假账。
(六)财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不足
很多高校的财务从业工作人员把高校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并不能针对即时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没有发挥出财务工作的内部审计、效益评估、风险评估等作用。
(七)财务信息不透明
财务信息的公开,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督,预防腐败和铺张浪费。当前,高校财务工作还属于不公开的状态。学校具体的财务预算与执行情况只掌握在财务工作人员和学校领导的手里。
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7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要想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化,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措施。建议高校要深入学习国家在高校财务工作方面的相关法规,在遵守国家法纪法规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校内的调研分析,并参考兄弟院校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订、健全本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办法。
(二)抓不能忽略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议高校领导廉洁自身的同时,要有魄力有胆量引领整个学校健康发展。高校领导不能为了避免犯错误和上级纪委检查而采用回避的态度。俗语讲,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学校的正常建设发展不可丢失。
(三)高校总会计师的制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一些高校虚设职位,由以前的财务处长或主管校领导兼任。因此建议高校在组织机构上设置具有独立岗位的总会计师,并保证其职位职能的法定地位,能够有效的配合学校领导进行全校的财务工作设计、成本核算和管理。
(四)预算,是整个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预算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预算的编写工作,要充分的进行项目必要性分析和市场调研,要明确建设重点和必要支出项目。预算的审核单位,要细致的分析预算的合理性,并进行横向对比,全局性的掌握预算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执行中,要严格的按照预算投入与使用预算资金,变更项目要重点审核审批。
(五)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加拿大高校财务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这个办法和经验可以借鉴,建议高校将财务工作按照类别进行细化建账,单独管理。对于有要求的“专项资金”,更是要做好单独建账的管理,保障专项资金的有效运行。
(六)在制度上要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岗位权利和义务,将日常财务工作与内部审计、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效益分析、KPI分析等工作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打造专业化的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高校财务工作队伍。
(七)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透明性,建议高校除了在职代会、学院领导党委会公布全校财务工作报告之外,对于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应该定期公布。尤其是对于大宗资金的使用,要空点追踪,加强信息即时公开,并接受全体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反馈。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于国安,常海霞;高校财务管理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张雪琳,陈宏斐;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范俊芳;浅析美国高校筹资方式[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篇9
摘 要 二级学院是高校为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管理职能,实现专业、学科的特色发展,将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办学效率、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现状,提出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策略,以期为进一步规范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质量作参考。
关键词 民办本科高校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与地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强与对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我国众多民办本科高校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为了方便管理,许多民办本科高校正采用二级学院的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目前我国88所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中,有75所、占85.23%的学校采用到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如何在实践中创新民办本科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以理论指导实践,对提高民办本科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提高办学效率和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经费紧张、办学经验尚在摸索、积累之中,对学校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于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等方面,较少注重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益;对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研究,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管理方式;较少聘用专业的教学管理人才承担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理念有待更新。在二级学院的成立之初,或合并或拆分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框架,在管理岗位设置与人员编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导致了教职员工对推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认识不足,对改革的意义与作用缺乏理解。
1.2工作量大,人手紧缺
民办高校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管理的院、系或专业教研室领导,普遍都是以专职教师的身份兼任行政职务,除了必须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还得承担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二级学院成立之后,原由学校教务职能部门负责的教材管理、课程管理、考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部分下放到二级学院,但教学秘书编制少,且忙于处理日常教学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业务,因而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1.3职责与权限不明
民办高校的二级学院常常是由原来的一二个相关系部合并而成,故而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教学秘书对于教学管理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之前的系部管理状态下。加之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手紧张与经费欠缺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其二级学院职责与权利的不明确,造成工作互相推诿,严重阻碍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益。
1.4教学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
如前所述,二级学院各层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任务普遍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钻研比较适合本部门发展的教学管理手段与方法,难以考虑和研究如何以新的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式带动整体教学管理质量的改善。
2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策略
2.1加强思想上的重视,创新管理理念
良好的教学管理不但能稳定教学秩序、实现教学单位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更能促进整个教学单位和谐、愉快的人文、教研、科研等氛围。上至校领导,下至教学秘书及全体师生,都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无论是校级教务职能部门还是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均应摒弃陈旧的、不适合二级学院发展的惯性思维模式,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在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总结与反思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出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果的方法与手段,提出有效改善教学管理的建议;同时应扩大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自,从制度上保证、经费上支持。如二级学院自主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主动形成师资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专业与课程内容、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等。
2.2调整层级结构,增减人员编制
学校人事部门,可依据二级学院的专业数、课程门数、教师数量、学生数量等作为考量其教学管理工作量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充分考查、比较各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后,在学校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层级结构,设置相应的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架构,完善岗位设置。根据二级学院的规模与实际需要,配备合理的教学管理人员。对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应按教务、考务等模块进行相应的岗位设置,并按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岗位划分,如科研、学科发展、教学质量评估等;对于规模较大的二级学院下属系或专业教研室,应再按课程组等进行细分,增设教学管理人员编制,以实现专业化管理效益,完善二级学院的管理,以二级学院的发展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2.3明确责、权、利,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奖惩制度
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划分,是形成良好工作氛围并取得良好工作效果的基本前提。校级教务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二级学院内部相关单位之间,以及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即教学秘书之间,要统一协商,形成书面的、清晰明确的责、权、利分工细则,将原来由学校教务职能部门统一控制的教学事务管理权限真正下放到二级学院,这既可以改善校级教务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互相抵触、各自为(下转第48页)(上接第28页)营的工作局面,亦可缓解双方的工作压力,有利于形成二级学院提前计划、安排、执行教学管理,校级教务职能部门及时跟踪、监督、反馈的有效管理模式。在二级学院内部相关单位之间界定清晰、合理的工作职责与权限也可以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指责等不利于团队建设、管理效益和二级学院发展的现象。同时在有了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划分之后,应配以合适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奖惩制度,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由学校质量监控部门进行抽查与工作评定。
2.4改进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法
篇10
关键词: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91-02
随着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需逐步下放财权,增强学院经费统筹能力,提高学院办学自主性,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两级学院预算管理、经费的执行与监督、两级学院财务分析等。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高校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校院两级预算管理包括校级学院预算管理和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一)校级学院预算管理
一般学院的经费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科研收入、预算收入、结算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预算收入是校级预算的一部分,即学校在安排预算支出时下达给学院的预算经费。校级学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学院预算收入的管理,在学校直接安排给各学院的预算经费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做好校级学院预算必须明确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和学院经费分项下拨方案,方案应当既能满足各学院经费分配公平、合理的需求,又能促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确定学院预算收入总量。在学校年度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确定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是关键,在兼顾学校利益的同时也要保障学院日常业务运行和办学积极性。
2.制定完整的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确定后,还需要一整套完整的学院预算经费分配方案。下拨各个学院预算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各个学院的日常业务运行和办学积极性。所以,经费测算方案必须遵循保运行、合理分配的原则,在不影响学院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开展的同时保证经费分配的公平合理。同时在学院预算收入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经费测算方案必须具备动态调整的功能。
3.学院预算经费分项管理。虽然学校在逐步下放学院财权,但对部分特定用途的经费还需给出统一的标准,比如学生实习费,不同学院的同类学生实习费标准应该统一,学院预算经费可以按需求分项下拨。
(二)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院级学院预算管理应作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推动学校综合体制的改革。财权下发至学院后,虽然学院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如资金的调配权等,但是学院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何高效地使用好各类资金,促进学院健康长远的发展,这就要求学院加强其自身的财务管理,首当其冲的就是院级学院预算管理。
院级学院预算由院级收入预算和院级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院级学院预算应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并以适当方式向全院教职工公布,同时向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备案。
二、执行与监督
学院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各学院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经费,认真加强学院预算的执行管理;同时,学校对学院的预算执行具有监督责任。
(一)预算执行
各学院应认真加强学院预算的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均衡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保障全年学院预算任务完成。学院领导在提高全员预算执行意识的同时,还应协调好学院内部的各类利益与关系,及时解决一些预算执行问题,消除执行困难,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与效果,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有序完成。
(二)执行监督
学院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发生的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在年度工作中应该严格执行预算,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定期对学校的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结果报送主管财务工作校领导。
学校对学院的预算执行具有监督责任,学校应定期对学院财务状况进行摸底分析,校内公布预算执行缓慢的单位及项目情况;必要时关键时点组织召开学院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预算执行工作会议,要求学院给出预算执行承诺并遵照执行。同时,学校可以实行分管学院校领导责任制,学校财务部门定期向分管学院校领导汇报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由分管学院校领导负责分管学院的预算执行进度,增加预算执行力度。
(三)绩效评价与考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规定:“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下一年预算编制的参考因素,所以每年终了,对学院结转结余资金加强管理的同时,还要对学院经费的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1.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对学院经费应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学校应出台相关的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资金的清理原则,如基本支出中毕业实习费和毕业设计费当年末如有结余,收回学校统筹安排;创收结算收入当年末如有结余,按比例收回学校统筹安排。盘活学院存量资金,避免闲置资金浪费,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2.绩效评价与考核。对学院经费应建立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均衡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保障全年学院预算任务完成,除了建立学院经费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外,学校还应建立学院经费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使其当年学院经费管理特别是执行情况直接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
三、财务分析
学院财务分析作为学院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院财务分析,学校及学院主要领导对各学院财务状况有充分的认识,可为今后学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学院财务分析可分为院级学院财务分析和校级学院财务分析。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是由各个学院独立完成的本学院的财务状况分析,可分项进行、纵向比较、逐项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校级学院财务分析由学校财务部门完成,分析视角需更为宏观,除多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外,更多的是各学院之间各个指标的横向比较,展现偏差程度,突显问题所在。
(一)院级学院财务分析
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向学院领导提供更清晰的学院财务状况,包括各类项目的收支结余情况、预算执行情况、近几年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资金使用合理性分析,以及根据国家及学校政策制度规定提出优化学院经费统筹使用方案的建议等,便于学院经费更合理的配置使用,促进学院领导学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校级学院财务分析
校级学院财务分析应由学校财务部门完成,相比较院级学院财务分析,校级学院财务分析应该更为宏观,对比分析更加深入,具体应包括以下三点:
1.对学院收支结余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对各个学院当年度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分析,注重各个指标之间的横向比较、结构分析,清晰反映各个指标偏离整体的程度,突显问题所在。同时,对各个学院近几年的财务状况进行趋势分析,通过纵向对比,把控整体财务发展趋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
2.对各个学院的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各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和财政拨款专业系数,对比分析各个学院的生均培养成本,作为学院绩效考核的参考。
3.将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纳入校级学院财务分析中。选取一定指标建立学院经费绩效评价与考核机制,对各个学院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考虑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徐云丽,石琦,雷鸣.浅析高校财权下移与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J].经济师,2015,(4).
[2] 钟雪,訾银庄,高玮.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
- 上一篇:电工培训的目的
- 下一篇:初级电工基础知识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