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耕地质量;改良对策;农业结构调整;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197-02
商水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总耕地面积101 242.0 hm2。商水县耕地地力分4个等级,其中一等地15 414.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2%;二等地55 421.6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4.7%;三等地21 175.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0.9%;四等地9 395.3 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
1 耕地改良利用策略
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围绕耕地资源类型区建设,实现中低产田的改良。针对土壤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性状,加强土壤管理,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质地及质地构型的良性转变。以强化耕地质量管理为切入点,提出耕地利用改良的意见。
1.1 按利用类型分区改良利用培肥对策
1.1.1 Ⅰ区。西部高平地粮烟套作种植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井灌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施钾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耕地利用上,在稳定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发展烟叶生产,扩大小麦―烟叶等套种面积,打造本县西部优质烟草生产基地。
1.1.2 Ⅱ区。沙河南典型潮土粮棉瓜套种培肥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重点,增施有机肥料,推行秸秆还田,落实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培肥土壤。种植利用上可分东西2片进行改良:西片以邓城为中心,东西延伸,在稳定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同时,增加小麦―花生套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花生基地;东片以黄寨为主,在稳定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棉花、小麦―西瓜套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棉花、西瓜生产基地[1-2]。
1.1.3 Ⅲ区。中部缓坡地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完善配套田间水利工程,增施有机肥、加深耕层等措施,改良培肥土壤。近年来,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灌排体系基本形成,旱涝保收面积约占本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加之本区土壤肥沃,现已成为商水县粮食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深耕改土,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理化性状;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不断提高防涝、抗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种植利用上,在稳定小麦、玉米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打造本县高标准粮田核心区。
1.1.4 Ⅳ区。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注重增施有机肥料肥,倡导秸秆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升土壤肥力。种植利用上,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倡发展特色农业:即以汤庄产业园和大井花卉园区为龙头,推进园林花卉生产上规模;以城关乡苏坡村和姚集乡陈庄村的棚菜生产,带动绿色蔬菜生产上台阶;以练集镇朱集村的葡萄和城关乡大刘村的甘蔗种植,带动观光农业创品牌。生产上,采取模式化、集约化科学管理措施,建立半封闭式生态园。尽快建设一批标准化温室,提高保护地栽培管理档次,联合农业科研院校,建立高效农业科技园,打造本县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3-4]。
1.1.5 Ⅴ区。东南砂姜黑土洼地粮油种植综合利用改良区。针对本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土壤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田间工程基础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疏通田间排水沟。增施有机肥,提倡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增加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深化落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稳施氮肥,合理分季施用磷肥,科学补施钾肥和微肥。提倡间作套种和轮作,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小麦、大豆等粮食面积的同时,扩大小麦―芝麻种植面积,打造本县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1.2 依质地类型分区改良培肥建议
1.2.1 轻型质地培肥区。该类型耕地分布于沙南粮棉瓜种植培肥区和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面积11 266.09 hm2。其土壤特征特点为耕层质地轻,多为紧砂土、轻壤土、中壤土[5-6]。质地构型有壤身砂土、砂身轻壤、夹砂中壤、砂身中壤、砂底中壤5种,土壤速效养分和潜在养分均较低,主要障碍因素是耕层或心土层土壤质地较轻,部分土种有砂漏层,保水保肥性能差。改良措施:一是秸秆还田。实行秸秆还田,强化措施落实。小麦实行麦秸、麦糠就地覆盖还田。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倡过腹还田。二是增施有机肥。每年施用优质有机肥30~45 t/hm2,提倡连年施用。三是保持耕层相对稳定,注重营造犁底层,稳定耕层厚度20~25 cm。四是完善田间灌溉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达到灌溉保证率90%以上。五是实施配方施肥。在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在施肥方法上要针对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的特点,根据肥料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采取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六是种植适宜品种。选择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较好、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的品种种植,利用作物的高产稳产特性提高单产。
1.2.2 中壤类型质地培肥提升区。该类型耕地在商水县分布广泛,各区均有分布,面积55 973.0 hm2。土壤质地类型主要有中壤土、重壤土较少。质地构型有夹砂重壤、均质中壤、均质重壤、黏身中壤、均质中壤、砂底中壤、壤身重壤、砂身重壤。耕性较好,养分含量略高,保水保肥性能总体水平一般;部分土壤质地构型不良,土壤养分水平差异大是该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培肥改良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年施有机肥30~45 t/hm2,坚持连年施用。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针对质地构型不一和土壤养分水平差异大之特点,采取缩小取样单元,缩短取土间隔年限,跟踪监测耕层养分变化动态,及时调整施肥配方,以提高配方施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秸秆还田。大力倡导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水平。四是完善田间水利工程。以井灌为主,完善田间水利工程,使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
1.2.3 黏重质地类型改良培肥提升区。该类型耕地主要分布在县域中南部之东西走向地带,分布于Ⅰ区―西部高平地粮烟套作种植区,Ⅲ区―中部缓坡地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Ⅳ区―城郊特色农业示范区,Ⅴ区―东南砂姜黑土洼地粮油种植综合利用改良区,面积34 002 hm2。耕层土壤质地黏重,质地构型为壤底黏土、均质黏土,心土层土壤质地多为重壤或轻黏。该类型土壤速效养分和潜在养分含量都较高,但耕层过浅;心土层土壤质地过于黏重,水分物理性状不良,排水不畅,易旱易涝。土壤耕层过浅和易旱易涝是该类型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改良措施:一是秸秆还田。推行秸秆还田,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以促进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进而改善耕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实行麦秸、麦糠就地覆盖还田和玉米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提倡秸秆连年还田,倡导过腹还田、堆沤还田、沼肥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二是加深耕层。通过加深耕层,破除障碍层次,扩大作物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加深耕层要采取逐渐加深的方法,每年耕深增加3~5 cm,直至耕深达到25~30 cm。三是增施有机肥。每年施用优质农家肥30~45 t/hm2,提倡连年施用。四是完善田间排灌工程。田间排水工程要做到干渠、支渠、斗渠、毛渠配套,达到10年一遇的排涝能力;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五是配方施肥。在实行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
2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农业结构调整计划
依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参照商水县土壤类型、自然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传统耕作习惯,在分析耕地、人口、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在保证粮食总产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提出商水县农业结构调整计划[7-8]。
2.1 切实稳定粮食生产
一是确保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稳定。小麦、玉米是商水县两大粮食作物。商水县土壤和自然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玉米种植。小麦、玉米生产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是商水县粮食的两大优势作物。根据耕地地力评价结果,4个等级的耕地均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因此要确保小麦、玉米面积的稳定。小麦面积宜稳定在81 300 hm2以上,夏玉米面积宜稳定在53 400 hm2以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是改善耕地不良因子,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三是运用集成农业新技术,开展高产创建,促进粮食高产。综合运用土地资源、良种良法配套、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开展高产创建,组织高产攻关,力争产小麦1 050 kg/hm2以上、玉米1 200 kg/hm2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2.2 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产
结合群众种植习惯,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优势,争取单位面积耕地生产效益最大化。
3 参考文献
[1] 蒋千顺,罗新民,杨地雄,等.邵阳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7-59.
[2] 谷淑湘,王建明,李明琴,等.阿荣旗耕地质量状况及改良利用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75-77.
[3] 翟国栋,汪航,周建光,等.浠水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02-303.
[4] 邬宗应,王向东,李小刚,等.六安市金安区耕地质量建设和改良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18-6019.
[5] 陈春何.泸水县耕地质量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0):50-51.
[6] 田瑞波.新晃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篇2
[关键词]植物景观营造;土壤改良方法
中图分类号:S15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10-01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涝盐相随,干旱积盐”的盐分运动规律,要解除盐害,加快土壤脱盐,必须水先行,建立完整的排水系统,以利排水淋盐,降低地下水位和抑制土壤返盐。盐碱地排水有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和生物排水等多种方法,其中最经济、最普遍的是明沟排水。暗沟排水工程投资较大,一般在重盐碱区采用,此法可局部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欧美、日本等国多采用暗管、缸瓦管、混凝土管和塑料管等排水。竖井排水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明显,可加强土壤水分垂直下降运动,促进地面与地下水的循环达到早涝、盐碱综合治理的作用。
在灌区采用防渗、截渗措施不仅可以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也是防止地下水位升高和次生盐碱化不可缺少的措施。建立完善的灌排系统,根据其气候条件、作物类型、水源情况和地下水状况,科学浇水,注意控制土壤水分平衡,能不浇水一定不要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有条件的采用喷灌,把握水盐运动规律,控制返盐,以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土地面积的大小,视土壤质地和盐碱轻重以及改良的难易而定。一般应控制在200-300亩之间,排渠间距为100-200米。若质地轻、盐碱不重,排渠间距可增大。渠深2-2.5米,要达到地下水位。灌水洗盐,是重盐渍土地改良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灌水洗盐的效果,应根据土壤盐碱含量和成分、气候、地下水条件等因素。
一般选择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低、温度较高的季节。地下水位低,表层土壤盐分可随水向下渗的深;温度高,则盐分易于溶解,如硫酸盐的溶解度,在水温30℃时比20℃时大一倍,比10℃时大两倍。灌水洗盐用水量大,脱盐效果好,但用水量过大,不仅浪费水,还会带来副作用,如升高地下水位,土壤有效养分流失,降低地力。适宜的洗盐用水量,应根据土壤盐分种类、含量及土壤质地而定。如以硫酸盐为主的土壤用水可大些,以氯化物为主的土壤可小些:土壤含盐量高或透水性差用水可大些;反之可小些。洗盐总用水量一般每亩为300-400立方米,分3-4次进行。洗盐前深翻与平整好土地,做好畦埂,畦不宜过大,便于平整,使灌水均匀,增强土壤吸水渗水能力。分次灌水可达到省水、脱盐效果好的目的。第一次灌水,由于土地干旱,吃水量大,可适当多灌些,每亩约120-150立方米,以地表水深10-15厘米为宜。此后视土壤质地和渗水情况,每隔3-5天灌水一次,使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冲洗到不致危害选定的造林树种能忍耐的程度,并能保证其正常生长为止。
在水利工程措施上,加强农业生物措施,以巩固和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是防治土壤盐碱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措施包括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料,选育耐盐植物、合理密植、合理轮作套种、种稻脱盐等。采取各种耕作和培肥熟化土壤的措施,增加地面覆盖度,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减弱土壤毛细管水的上升运动,降低土壤地下水的蒸发强度,以抑制土壤返盐。
实行以增施土壤有机质为中心的综合改良措施,收效显著。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可加速土壤脱盐,并有抑制土壤返盐的作用。腐殖酸类肥料(如腐殖酸氮磷钾复合肥)特别使用于盐碱和缺磷的土壤。腐殖酸有较强的离子交换作用,可以同有害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减低土壤盐分浓度,减少钠离子对植物的危害。另外,腐殖质本身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有吸盐的效果,还能产生有机酸,增大阳离子的溶解度,活化钙镁盐类,有利于土壤脱盐;增施麦糠、锯末、马粪,有明显的保墒、抑盐,提高地温和促进土壤脱盐作用;施过磷酸钙、硫按、硫酸钾、磷酸二按等化肥,可以降低土壤碱性,配以适量的复合肥或硫酸亚铁效果更好;宜施豆饼、棉籽饼,也有良好的改土治碱的作用。重盐渍土地采取深耕晒堂,脱盐效果更为显著。深耕晒垫,在新疆有两个适应时期。一是春末夏初,此时气候干燥,气温升高;深耕后,土块容易干燥,又值杂草萌生,深耕还可以起到灭草的目的,二是初秋,地下水位处于回落时期,气候干燥,也是土壤返盐盛期,此时进行深耕,可同时发挥防止土壤返盐的作用。
平整土地此项作业是加速土壤脱盐、消灭盐斑地、改良盐渍土的一项基本功。要依各地的不同自然地形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方法,达到土地整平的目的。中耕松土在土壤含盐量未达到造林树种所能忍受的限度以前,中耕松土十分重要。灌水后及时中耕,疏松表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阻止返盐和加速脱盐。
篇3
以土壤表层30cm的平均质地为标准,将土壤质地分为粘质土(重壤、粘土)、壤土(轻壤、中壤)、沙壤土、沙土和砾质土。我国各地区的土壤因其母质组成和成土过程不同,从西到东、自北至南有颗粒逐渐由粗变细、由沙变粘的趋势[5]。中部地区由于地形、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土壤类型多样,但主要为红壤、黄棕壤和黄壤(如表2所示)。不同的土壤、同一种土壤不同土属因为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不同,土壤质地有较大差异。如第四纪红土红壤和砂质红壤均为红壤主要土属,而第四纪红土红壤质地较粘重,为重壤至粘土;砂质红壤质地粗,为沙壤至沙土。据调查分析,中部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土壤质地从粘质到砾质均有分布。据2011年湖南省5个县(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显示,质地为壤土的数量占总量23.94%,质地为砂壤质和粘质土的占总量的49.7%,质地为沙土或石砾含量15%~50%,且可以改良的砾质土的占总量的8.67%(该调查对于小于0.67hm2的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壤质地未作调查,故此处3项比例加总不等于100%)。
有效土层厚度指从自然地表到障碍层或石质以及侧面的土壤厚度。从全国土层厚度估值图看,土层厚度具有明显的块状和连续分布的特点,空间变异总体特征是:东部地区普遍比西部地区高,而北部地区相对高于南部地区[6]。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土层厚度总体上相对较薄,根据王绍强、朱松丽等人(2001)的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地带,由于地形复杂、水土流失和侵蚀情况较为严重,地面物质不断更新,土壤发育始终停留在幼年阶段,从而影响到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度值多低于全国土壤平均值(94.53cm)[7],而中部低丘缓坡区多属于以上研究中的“南方”。据2011年湖南省5个县(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层厚度在100cm以上的资源仅占资源总量的2.70%;50~100cm的资源占比为47.50%;30~50cm的占比为31.96%(该调查对于小于0.67hm2的耕地后备资源的土层厚度未作调查,故此处三项比例加总不等于100%。),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中部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在不同坡度上均有分布,目前在6°~15°区间的居多。依据江西省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与全省坡度等级图等资料发现,2010年江西省待开发荒草地面积为22.1万hm2,其中坡度在6°~15°的面积约为8.4万hm2,占荒草地总面积的38.01%,位于15°~25°的面积有4.2万hm2,占比为19.01%;2011年,据湖南省5个县(区)(江华县、江永县、回龙圩管理区、双牌县、祁东县,以下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显示,调查区内待开发类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4526.08hm2,其中坡度在6°~15°的数量为6705.33hm2,占总量的46.16%;坡度在15°~25°之间的数量为1543.73hm2,占总量的10.63%。其他区域的调研也基本符合这项特征。
土壤质地对农业机械性能和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农业机械耕作性能、牵引附着性能和通过性等。耕作性能主要是指土壤耕作机械的作业难易、耕作质量、能量消耗等。土地耕作的难易主要体现在耕作时土壤对农具阻力的大小,这种阻力即土壤比阻。土壤中含粘粒成分越大,则土粒之间的凝聚力就越大(如表3所示[8])。耕作时土壤不易破碎,犁耕的阻力大,机械能量消耗大,耕作质量也将降低,对耕作机械的耕作要求就更高,此时需要通过减少机械工作幅宽、增大动力等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机型;相反,沙土和砂质壤土含粘粒成分很小,耕作时土壤易于破碎,犁耕的阻力也较小,能量消耗较小,耕作质量较好,耕作机械的适应性较广。牵引附着性能是指机械行走装置与地面在接触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物理性能,它表示地面可提供给行走装置的最大附着力。土壤质地对农业机械的附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土壤表面粘性越重,表面坚实度越大,附着力越大,拖拉机的牵引效率就越高。疏松土地对轮胎花纹块产生的阻力不大,驱动轮滑转率高,因而机组驱动受附着力限制,拖拉机牵引力得不到发挥。有关研究表明,轮式拖拉机在疏松土壤上牵引效率低,约为40%;坚硬的质地下拖拉机的牵引力最大,效率最高达80%[9]。在沙性土壤中,可以通过增加驱动轮的质量如加配重或采取履带式行走装置等,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来选用最实用的方法,以解决土壤条件对拖拉机牵引附着力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任务。通过性是指拖拉机及配套机具组成的机组在田间或不同路况下的通行能力。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作业时,农业机械的压陷深度不同,农业机械的通过性也不同。各种土壤的单位压实力如表4所示[8]。由表4可知,土壤坚实度同土壤的质地有密切关系。土壤中含粘粒成分越大,其坚实度越大,则土壤的承压能力越大,机械的通过性越好,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就越广;相反粘粒成分越低,其坚实度越小,土壤的承受能力越小,对农业机械的通过性能要求就越高。因此,在中部地区,要结合当地的土壤质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沙土性质的耕地后备资源,耕作阻力较小,但对农业机械的附着性能和通过性能要求较高,应通过增加驱动轮的质量如加配重或采取履带式行走装置进行作业,并可以选择较大工作幅宽;壤土性质的耕地后备资源,需结合当地土壤水分条件来选择农业机械,其行走装置的选择如表5所示。
目前,土层厚度对农业机械影响主要体现在耕地机械的选用上。在进行耕地作业时,应根据不同的有效土层厚度,选择适宜的耕地机械。在中部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土层厚度较浅的地区,在不能改变土层厚度的情况下不宜进行深耕,应选用耕深较浅的犁、耙以及旋耕机进行耕作;而在耕地后备资源土层厚度较深的地区,耕作机械的适应广泛,可采用深松犁进行深松作业。
篇4
关键词:土壤改良;生态环境;培肥
中图分类号:S15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力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
1.1 推广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作为提升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且成武县每年生产秸秆52万t左右,除去造纸、发展畜牧业、养殖等外每年约有1/3的秸秆堆在田间地头,既占地、影响农村环境,又存在火灾隐患,还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通过腐熟剂把剩余秸秆堆肥或直接还田,既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又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可通过田间腐熟剂堆肥还田、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腐熟剂)直接还田、大蒜秸(+腐熟剂)直接还田3种模式实施。
1.2合理轮作间作
轮(间)作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可取方法。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设施土壤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却入不敷出,成为设施蔬菜高产的一大制约因素。实行粮菜、粮肥合理轮作、间作,每2~4a穿插栽培一茬花生、大豆、红薯、马铃薯或紫云英(绿肥)等作物,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土壤微生物和腐殖质。
2 合理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土壤水分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着土壤肥力的发挥。因此合理灌溉,既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能洗碱,改良盐碱地。在潜水位高的地块,尽量避免大水漫灌,防止土壤盐渍化。具体做法就是:淡水浇地、深沟排水。
2.1 淡水浇地
成武县大部分盐碱地,不仅地薄肥力水平低,而且缺乏灌溉条件,因此要利用淡水冲洗盐碱。除靠自然降水外,还应积极发展井灌河灌,改善水利条件。采用平地围堰,淡水压碱的办法,使降的雨水或灌溉的淡水,将盐碱地中的盐分下淋,达到逐步脱盐变成好地。
2.2 深沟排水
这种办法适用于由于大水漫灌,沟内长期积水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以及潜水位较高,年周期变化不大,地势变化不大,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带。如苟村集、张楼等乡镇的部分盐碱地类型均属此情况,由于蓄排不配套,排水没有出路,抬高了潜水水位,引起返盐,造成盐碱危害。因此,应当深挖排水沟,疏通沟渠,使之排水畅通,降低潜水位,使地表盐分下淋,并随水冲洗走。同时,应注意克服用大水漫灌浇田现象,做到合理用水。
3 用地养地相结合
长期以来,成武县在耕地开发利用上重利用、轻培肥,重化肥、轻有机肥,虽然全县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有机肥投入量却逐年减少,且投入的化肥以氮磷肥为主,引起土壤养分特别是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和矿物质养分的失衡,导致耕地肥力下降。因此,要持续提高中低产耕地的基础地力,必须将用地与养地妥善结合起来,广辟有机肥源,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同时利用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科学指导化肥的调配,采用科学优化平衡施肥,重视合理增施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
4 深耕细作,改良土壤结构
深耕细作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关键。目前全县不少土壤物理性状不良,同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障碍因素,严重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也是成武县土壤肥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良。
首先应当逐步加深耕作层,熟化土壤。由于长期习惯浅耕,不少土壤在耕层下形成较坚硬的犁底层,致使作物根系发育受到限制。深耕细耙可破犁底层,促进养分释放,改善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及其他养分含量,使土壤的蓄水供肥能力大大改善。其次应当深翻整平,破除障碍层。对于接近耕作层有粘土层或漏砂层的土壤,实行深翻,可以改良耕层土壤质地及破除障碍层次,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能收到较好的改土培肥效果,同时应结合整平土地,增施有机肥料进行改良培肥。
5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间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篇5
关键词:滨海地区;园林绿化;土壤肥力;综合措施
我国滨海地带广泛分布着各种滨海盐碱土,土壤的盐碱化是由于土壤中盐碱离子的大量积累,使土壤中胶体团粒结构被破坏,土粒高度分散,通气透水性能减弱,不利于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耕性变差。在防治措施方面,通常认为在滨海盐碱地上综合实施抬地降水、开沟洗盐、增施有机肥、地下隔离、地上覆盖、套种绿肥和营造生态防护林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土保持量。
本项目以阳江银滩园林绿化项目客良的园林绿化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绿化种植土壤为空白对照,研究了综合改良措施后的绿化土壤指标,以揭示滨海地区园林绿化种植土壤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的早期响应情况,为滨海盐碱地改良措施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阳江银滩园林绿化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21°33′~21°40′N、111°47′~112°01′E),常年气温高,降水量充足,但分布极不均匀,易出现季节性盐雾。该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沙质土保水保肥力差。
1.2 试验设计 在试验点选择种植时间超过1年(植物种植完工时间为2011年5月),长势良好树种的花坛作为园林绿化种植土壤的采土点,客土厚度为1~2m之间,花坛种植面积约为300 m2,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层次配置率高(图1)。空白对照为同期填土,但尚未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
1.3 综合措施 阳江银滩项目在2010年春至2012年12月进行盐碱土土壤改良,采用客土抬高地面降低地下水的方式。客土土壤为黄壤土和红壤土混合,砂砾较多,平均客土厚度为100 cm。试验点花坛的园林植物于2011年5月前种植完成,调查时的植被种类如表1。定植以后的管理过程中,进行水分管理,特别是每当台风过后需用淡水洗盐。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2012年12月份,在花坛试验点和未种植区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3次重复(图2)。土壤样品均为砂壤土,测定的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包括:pH值、自然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通气孔隙度。
1.5 数据处理 用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对2个试验的土壤指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土壤孔隙度等指标指土壤中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率,土壤容重则是反映土壤的孔隙状况和松紧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试验点花坛的自然含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对照(ANOVA,P
种植植物后根系的穿插和凋落物的回归,改善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的自然含水量是反映土壤中水分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中花坛的自然含水量显著高于未种植区域。表明经综合措施改良后,由于土壤孔隙的增加,种植土壤的水分状况得到改善。
篇6
关键词: 西瓜甜瓜; 土壤肥力; 调查
江苏是全国西瓜甜瓜的重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5万hm2,主要分布在苏北、沿海及南京等大中城市周边。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效农业,西瓜甜瓜因具有生长周期短、初夏消费需求大、种植效益高等特点,西瓜甜瓜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江苏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项目。
西瓜甜瓜种植对土壤环境要求严格,要求交通便捷,土壤肥沃、养分丰富、通气性好。生产上一般不宜连作重茬,以减少病害发生。针对这一状况,我们选择江苏省主要西瓜甜瓜产区进行布点,采集主产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着重进行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和有效硼的含量测定。参照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评价了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质量状况,旨在为指导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的科学合理施肥,提高西瓜甜瓜产量和品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西瓜甜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12年8—10月选择江苏省西瓜甜瓜重点产区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7个市的西瓜甜瓜产地进行土壤采样,按土壤质地选取具一定代表性的田块,采用GPS定位,多点混合采样。取样深度为0~20 cm,共采集38个土壤样品,详见表1。土样经自然风干后,剔出石块及植物残体,磨细过筛备用。土壤pH、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定用20目筛土壤样品,有机质、全氮、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用100目筛土壤样品。
1.2 分析方法
土壤pH采用2.5 ∶ 1水土比悬液电位法测定法[1],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全氮用浓H2SO4消煮,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速效磷采用0.5 mol· L-1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1 mol· L-1 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有效锌采用0.1 mol· L-1 HCl浸提,ICP测定;有效硼采用沸水浸提,ICP测定[2]。
1.3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参照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3],详见表2。
1.4 数据的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3,SPSS 16.0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通过测定分析数值大小恒量养分高低,通过变异系数的大小反映各调查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具体分3个等级,小于15%为弱变异,介于15%~75%为中等变异,大于75%为强变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H值
由表3可知,江苏省西甜瓜地土壤pH值6.14 ~ 8.62,平均值7.63,整体处于中性水平。本研究中土壤pH变异系数较小,只有7.49 %,表明全省西瓜甜瓜地土壤pH具有较好的匀均性。
2.2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
土壤有机质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来源,是最重要的土壤肥力成分,反映土壤保肥力和缓冲性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土壤的许多属性。从表3、表4可以看出,全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7.69~37.08 g·kg-1,平均含量23.14 g·kg-1,处于中等水平。对其进行排序,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淮安市(34.01 g·kg-1),最低的为盐城市(18.61 g·kg-1),从高到低依次为淮安市、南京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盐城市。同时土壤有机质的变异系数为30.90%,为中等强度的变异,表明全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分布比较均匀,沿海地区的盐城、南通、连云港土壤属海相沉积母质,有机质含量差。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明显,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全氮含量0.53~2.47 g·kg-1,平均含量为1.28 g·kg-1,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变异系数为30.68 %,为中等强度的变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为淮安市(1.78 g·kg-1),最低的为盐城市(1.01 g·kg-1)。
2.3 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5.66 mg·kg-1,处于很丰富水平,表明全省西瓜甜瓜地磷肥用量大,磷养分含量丰富,变异系数56.40 %,为中等强度的变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50.10 mg·kg-1,总体处于丰富水平,变异系数为50.93 %,变异程度居中,说明瓜农普遍都重视钾肥的施用。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淮安市(185.36 mg·kg-1),最低的为南通市(96.04 mg·kg-1)。
2.4 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
从表3、表4可以看出,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1.94 mg·kg-1,处于丰富的水平,变异系数91.13%,为强变异,说明全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的有效锌含量平均值虽然高,但空间分布差异非常大,其中南京市和南通市的土壤有效锌含量最高,分别为4.90 mg·kg-1和3.94 mg·kg-1,而最低的盐城市仅为0.91 mg·kg-1;土壤有效硼平均含量为0.14 mg·kg-1,处于很缺乏的水平,土壤有效硼的变异系数也较大,为76.59%,呈极不均匀分布。对各市土壤有效硼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有效硼含量以南通市最高,为0.26 mg·kg-1,连云港市最低,只有0.06 mg·kg-1。
2.5 江苏省西瓜甜瓜产区土壤质量评价
本次虽然受调查样本数量的限制,代表性不一定全面,但基本上反映江苏西瓜甜瓜土壤质量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江苏西瓜甜瓜产区土壤注重与水稻、大豆、草莓及其他蔬菜的轮作,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存在影响西、甜瓜生长障碍因子的不多,主要有次生盐渍化、病害、线虫等。根据土壤养分测定,按苏南、苏北、沿海进行分区统计分析,对有效磷和有效钾缩小为原来的1/10,有效硼扩大10倍,制作柱型图(图1),可以看出土壤质量南部好于北部,沿海差于其他地区。南京土壤质地好、养分高、养分全,综合质量最好;沿海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钾低,综合质量相对差,但土壤质地偏砂,适合西瓜甜瓜生长;苏北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较好,但有效锌、有效硼含量低。
3 结论与讨论
1)江苏省西瓜甜瓜地土壤pH 整体处于中性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小,均匀性好。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分布较为均匀。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偏高[4]、速效钾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布均匀。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的水平,土壤有效硼含量处于很缺乏的水平,且有效锌、有效硼分布也不均匀。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上升趋势,其中有效磷上升特别明显;土壤有效钾增加不大,有效硼缺乏面积较大,有效锌、有效硼分布不均匀。
2)土壤有效锌、有效硼的变异系数最大。尹微琴等[5]认为这种土壤养分之间的差异与不同区域土壤的不同成土母质及不同耕作方式有关。
篇7
关键词:耕地土壤;特点;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X954 文献标识码:A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繁荣的源泉。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资源的减少,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了解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有效措施,是有关部门首要的迫切任务。
1 自然概况
隆化县位于河北省北部,E116°47′45″~118°19′07″,N41°08′48″~41°50′09″。地貌区划为冀北山地,海拔410~1670m。属大陆性中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度2~8℃,≥10℃积温2200~3100℃,无霜期天90~140d,年降水量450~550mm。全县总面积5460km2,其中耕地面积56332hm2,主栽农作物为玉米、水稻和杂粮,是河北省粮食生产大县之一。
2 研究方法
此项研究以县域地理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10.0的地理处理工具,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提取耕地地块图斑,与土壤图叠加,形成具有土壤属性字段的农用地块要素图层。土壤属性字段包括:各级分类土壤名称如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环境条件如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成土母质;土壤剖面性状如土层厚度、土壤质地、砾石含量、障碍层类型等。
利用ArcGIS 10.0的栅格统计工具,从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坡度图,统计耕地地块的海拔高程和坡度。
利用ArcGIS 10.0的地统计插值工具,由近期采样点测试数据生成全县范围连续的土壤养分栅格图,转换为养分等级矢量图后与耕地地块图作叠加分析。
利用ArcGIS 10.0的融合工具和统计工具,统计计算耕地资源的各项指标、面积。根据取得的数据,对耕地资源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做出分析结论。
3 结果和讨论
3.1 土壤类型较多
隆化县耕地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草甸土和新积土5个土类,10个亚类,22土属,64个土种。
棕壤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面积7120hm2,占耕地面积12.64%。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适于种植特种经济作物。
褐土是隆化县的基带土壤,面积41658hm2,占耕地面积73.95%。由于所处气候较温暖、湿润,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适于多种粮食作物种植。
潮土分布于各大河流两岸的低阶地,面积6940hm2,占耕地面积12.32%。由于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靠近水源,灌溉条件较好,土地生产潜力高,适于种植水稻及发展设施农业。
草甸土面积458hm2,占耕地面积0.81%,分布于西部,与潮土环境相似,开垦时间较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新积土160hm2,占耕地面积0.28%,为人工堆垫土。
3.2 成土母质多样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其他物质的来源,不同的成土母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性质各异,其直接影响土壤性质和肥力水平。
隆化县成土母质类型较多,包括:冲积物、洪积物、黄土、人工堆垫物和残坡积物。
冲积物14959hm2,占耕地面积26.57%。冲积母质的耕地土壤地形平坦,水分条件较好,质地、土体构型多样,大部分土壤结构疏松,容易培肥改良和利用。
洪积物10827hm2,占耕地面积19.22%。洪积母质的土壤地面平缓,质地、层次不够均匀,土层中普遍含有砾石,矿物质营养相对贫乏。
黄土母质21885hm2,占耕地面积38.85%,多为第4纪风成黄土,土层深厚,结构较紧实,质地适中,矿物质营养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
人工堆垫物160hm2,占耕地面积0.28%,多为黄土状物,厚度30~50cm,下面为砂砾质洪、冲积物。
残积物8506hm2,占耕地面积15.10%,是各类岩石就地风化后的产物,分布于山丘陵坡地。发育在残积母质上的土壤,一般土层较薄,剖面多含砾石,但土壤矿质营养较丰富。
3.3 山地土壤面积较大
隆化县耕地土壤中,川地面积25885hm2,占45.95%。山地土壤面积30447hm2,占54.05%。山地土壤中, 黄土梁峁坡地占71.88%,低山坡地占28.12%。
坡耕地中,地面坡度>15°的面积181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22%,土层厚度
黄土梁峁坡地土层深厚,矿质营养丰富,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耐干旱,不会发生沥涝,耕地生产潜力较高。但其地形起伏较大,切割破碎,容易发生水蚀,灌溉条件差,不适合机械作业。
3.4 土壤质地适中
隆化县土壤质地主要为轻壤质,其次为砂壤质和中壤质,粘质和砂质仅占很小的比例。
轻壤质45274hm2,占总耕地面积80.37%;砂壤质5076hm2,占总耕地面积9.01%;中壤质4039hm2,占总耕地面积7.17%;沙质面积1656hm2,占总耕地面积2.94%;分布滦河川,粘质土面积293hm2占总耕地面积0.52%;分布伊逊河川。
全县耕地土壤中,壤质土面积占87.54%,由于其砂粘含量适中,保水保肥,耕作性能较好。
3.5 存在不良的质地构型
隆化县的川地土壤中,有11013hm2土体中存在砂砾层,占耕地总面积的19.55%。
砂砾层由粗砂、砾石或卵石组成,厚度多大于30cm,根据出现部位,分为体(20~50cm)砂砾和底(50~100cm)砂砾两种。其中底砂砾 面积7115hm2,体砂砾面积3898hm2。
砂砾层严重漏水漏肥,影响作物根系发育,且难以改造,是当地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
3.6 灌溉水平较低
隆化县水田面积9438hm2,分布与各大河流沿岸,占总耕地面积的14.71%,与承德市其他县区比较,水田比例是最高的。
全县水浇地面积2056hm2,仅占3.51%,主要分布于伊逊河、滦河、茅沟河流域。
旱地面积4483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9.6%。因此,整个种植业主要还是靠天吃饭。
3.7 土壤养分不均衡
根据2008年采集的6010个耕层土样测试的结果(表1),隆化县土壤有机质平均18.22g/kg,全氮0.917mg/kg,有效磷20.83mg/kg,速效钾156mg/kg。
3.7.1 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基础之一,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有机质是决定土壤多种功能表现的重要成分,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吸附和缓冲功能、土壤微生物活动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在全国占中等偏低水平,县域内西南部较高,中部较低 不同土壤类型也有较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草甸土/潮土/棕壤/褐土. 由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面积统计(表2)可见,中/低含量的四级/五级占全部耕地的67.32%。
3.7.2 全氮
土壤中的全氮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之和,隆化县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为0.917g/kg,在全国占偏低水平,县域内其含量的区域性差异和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与有机质相近。由表3可见,含量1.0~0.75g/kg的土壤占总面积的近90%。
3.7.3 有效磷
土壤中有效磷包括水溶性磷弱酸溶性磷,是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大量营养元素。同时有效磷的含量取决于土壤反应、总磷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颗粒组成等多种因子。因此有效磷也是最能反映土壤对作物供给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土壤有效磷的平均含量20.83mg/kg,在全国占中等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县域内伊逊河、蚁蚂吐河川含量较低,茅沟河川含量较高。不同土壤类型也有较明显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棕壤—褐土—草甸土和潮土—新积土。不同成土母质土壤有效磷含量:洪、冲积母质大于黄土母质和残坡积母质土壤。由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面积统计(表4)可见,中/高含量的一级至三级占全部耕地的77.95%。
3.7.4 速效钾
土壤速效钾是指水溶性钾和粘土矿物晶体外部吸持的交换性钾,其含量水平不仅反映土壤的供钾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156mg/kg,在全国占较高水平,含量在100mg/kg以上的,占总耕地面积的89.71%。仅东部的茅沟河/鹰窝河流域及西部的韩家店一带,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
4 小结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隆化县耕地土壤资源的特点是: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类型较多,适于多种作物种植;山地面积较大,适于综合利用;大部分土壤质地适中,耕作性能好,利于培肥。
篇8
1土壤状况
庆元县高山蔬菜耕地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占80.9%;耕层厚度多在12~20cm,其中耕层厚度在16~20cm的占42%;主要土种有山地黄泥土、山地黄泥砂田、山地厚层黄泥土等,其中山地黄泥砂田占13.4%,山地黄泥土占11.5%。经全县19个乡镇(街道)调查取样分析,庆元县高山蔬菜土壤养分贮量特点为:含氮量过高,酸化严重,高磷低钾面积大,有效硼严重不足,有机质较丰富,交换性钙含量适中,交换性镁含量较高,其中问题突出的3个元素硼、氮、钾平均含量见图1。
1.1土壤含氮量过高庆元县蔬菜耕地土壤水解氮平均含量为399.48mg•kg-1,水解氮的含量从总体上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及供氮能力。对照菜园土壤有效养分丰缺状况分级表(表1),庆元高山蔬菜耕地土壤含氮量过高。这主要是由当地农民施肥习惯造成的,过量偏施氮肥,每一茬作物氮素过剩,造成土壤氮素过量。
1.2土壤酸化所取代表土样pH值最低仅3.7,最高为7.2。pH值低于5.5的占64.3%,其中低于4.5的占17.8%,4.5~5.5的占46.5%,荷地、江根、岭头、松源等乡镇(街道)蔬菜土壤pH值多数仅3~5。而多数蔬菜适宜的土壤pH值在5.5~7.0,由此可知,庆元县大部分高山蔬菜土壤酸化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庆元山地土壤以酸性黄红壤为主,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地农民偏施氨态氮肥以及未充分腐熟的畜禽厩肥所致。
1.3有机质丰富,高磷低钾庆元县蔬菜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含量在30~60g•kg-1,平均含量为43.9g•kg-1,样品中有机质最高含量达95.9g•kg-1。土壤有效磷含量过高,平均达178.5mg•kg-1,其中81.5%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50mg•kg-1,最高为620.1mg•kg-1,最低仅4.8mg•kg-1。土壤速效钾整体缺乏,平均含量为83.31mg•kg-1,最高为259mg•kg-1,最低仅16mg•kg-1。
1.4中微量营养元素营养状况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849.97mg•kg-1,范围95.9~3994.4mg•kg-1,含量适中;交换性镁含量较高,所检测样本含量在38.6~1646.3mg•kg-1,平均383.92mg•kg-1;有效硼严重不足,含量在0.02~5.35mg•kg-1,平均为0.43mg•kg-1,龙溪、江根等乡镇有效硼含量更是低于平均水平。
2解决对策
科学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减少投入、改良土质。通过农技人员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是改善庆元县高山蔬菜耕地营养不均、土壤偏酸的最佳途径。
2.1酸良宣传指导农户减少酸性及生理酸性肥料施用,主要包括氮、磷、钾比例相同的酸性复合肥以及含氯化肥,增施有机肥及生理碱性肥料。庆元食用菌废菌棒丰富,可以作为有机物料施入,提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施用草木灰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方法。针对荷地、松源、岭头等土壤过酸乡镇的地块,可以施用石灰来改良。大力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肥,使养分协调,抑制土壤进一步酸化的倾向。
2.2测土控氮,增施钾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控制氮肥的主要途径。可根据不同蔬菜的产量水平和土壤肥沃状况确定肥料用量与比例,合理地进行氮、磷、钾配合施肥,以减少施肥盲目性。尤其是在岭头、百山祖等乡镇,氮素残留较高,应重点控制。钾肥应优先分配在耗钾量大或对钾敏感的作物如松花菜、甘蓝等上面。此外,对生长期较长的蔬菜,钾肥最好分次施用,特别是在雨水多的季节,在砂性强的土壤上分次施肥可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施钾效益。合理轮作,避免需钾量大的蔬菜之间连作,对钾反应敏感的蔬菜不宜安排在耗钾量大的作物后种植。加强水分管理,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减少土壤中钾流失。
篇9
关键词:土壤肥料学 教学改革 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52-01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乃万物生存的根本”,这说明了土壤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则说明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而我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我们的学生来源中,专科生是文理兼收的,他们的这些知识掌握得不够;本科生虽然是理科生,有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学基础,但缺乏地质学知识。二是四川民族学院是地方民族高校,学校培养学生的宗旨是“扎根甘孜藏区,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而我们选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针对性不是很强。甘孜藏区是高寒地区,土壤类别、性质有别于其他地方,施肥方法、肥料的种类也与别的地方不同。基于以上原因,2010年,四川民族学院批准立项“土壤肥料学课程内容构建与实践教学初探”。立项以来,项目组成员多次探讨,在课程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技能培训、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本文就改革的具体情况做一介绍。
1 调整知识结构
《土壤肥料学》是由《土壤学》与《植物营养》两门课程柔和而成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和变异规律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新的技术措施。通过学习,学生能认土、评土;能合理地用土;能用前沿的方法改土;明确土壤、植物、肥料之间的关系;掌握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的施用原则与技术;弄清施肥与生态、食品安全的关系。课程内容很多,理论性、实践性、区域性也很强,区域性土壤这部分内容还得补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调整知识结构。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内容包括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的肥力因素、我国土壤资源状况、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将知识结构做了适当调整:第一章讲土壤的形成,包括形成土壤的岩石、矿物、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为后面土类的学习打基础,补充讲相关的地质学知识。第二章讲土壤的固相组成,包括土壤的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第三章讲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第四章讲土壤肥力四大因素,即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涉及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第五章讲区域土壤,包括四川主要土壤类型、甘孜州主要土壤类型、低产田土的改良技术,介绍目前前沿的改良技术;第六章讲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第七章讲植物的氮、磷、钾营养以及氮肥、磷肥、钾肥,着重讲氮、磷、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第八章讲有机肥,重点介绍有机肥的积制方法,介绍前沿的生物肥料种类及施用方法等。针对目前甘孜州缺乏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人员,增加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内容,从在州内工作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改革是成功的,这些人目前是所在单位这方面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调整,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即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它是由哪些组成的,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四川乃至甘孜有哪些土壤,它们的肥力水平咋样,如何改良低产土壤,生产上常用的化肥有哪些,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施用化肥,怎样积制有机肥,如何施用生物肥。这样一环扣一环,学生容易掌握。
2 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教学内容广泛,针对性不强。结合我们的学生来源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
2.1 对教学内容作适当删减
就土壤肥料学这门课程来说,土壤的形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原理、微量元素肥料和有机肥的施用原则等基本知识是必须要学的,对学生容易懂的内容,如化学肥料的种类、性质可作适当删减。植物的缺素症状由于植物生理学讲了,这里也可以省略。
2.2 补充新知识
由于现在普遍存在着教材滞后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补充新知识以更新教学内容。如讲解土壤有机质时,除了讲解有机质在培肥地力的作用外,还要介绍有机质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的重要作用,有机质在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的治理中的作用,让学生知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生态和环境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讲土壤的化学性质时,补充化学性质的环境意义,如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的治理中的意义。讲土壤养分时增加土壤碳素内容,介绍土壤有机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讲化学肥料时增加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环境的影响。讲有机肥时着重介绍高寒地区秸秆还田的新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学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的知识。
3 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培养能力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已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具体方法有:
3.1 利用多媒体教学
土壤肥料学课程内容中的成土岩石、矿物、植物缺素症状等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传统教学用的是标本,时间长了不是特别清晰,用多媒体,就可以利用大量图片进行教学,这样形象直观,学生的印象深刻。
3.2 结合生产实例进行教学
每个班第一次上土壤肥料学这门课的 时候,老师都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如对于文理兼收的班级,统计文科生有多少,理科生有多少,喜欢化学的有多少,喜欢生物的有多少,家在农村的有多少,对家乡种植业了解多少等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就家乡的实际情况做解答。如讲成土岩石、矿物这节内容,叫同学回答家乡有啥岩石、矿物。讲土壤质地时,让学生讲讲家乡的土壤质地类型,并说说哪种质地的土壤产量高些。讲土壤物理性质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哪种土壤耕作容易一些。讲土壤类型时,让学生讲讲家乡主要是哪种的土壤,低产的原因有哪些。讲化学肥料时,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化肥施用情况。讲有机肥时,让学生调查家乡有机肥的积制与施用情况等。这些实例都是学生亲眼所见、或亲耳所听、或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性认识很深,再通过教师的讲解,这样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期结束时,利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土壤情况进行调查,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取回土样,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分析,目的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3 采用启发式教学
土壤肥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学校的绿化有的好有的不好,上课时就引导学生要多观察,找出原因,通过课程的学习和查阅资料,找到解决的方法。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适时地提醒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检查验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 改革实践教学环节
现在的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很多,思维活跃,如果采取教师说学生做的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一方面采取实验室长期对学生开放的办法,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实践中得以印证。另一方面不管是专科还是本科学生,都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中来,同时开展以“我为家乡解决一个农业生产问题”为主题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汇报演讲。为此我系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得到学校的好评。
5 调整考核方式
考核是学校和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也是学校和教师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学校和教师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传统的考核是以闭卷的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是,一部分学生死记硬背最后也能获得高分,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分低能。为此,我们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考核,采取闭卷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成绩占50%,因为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应用能力的提高。第二部分是实验成绩的考核,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具体情况和实验报告进行打分,每一次实验打一次分,成绩占30%。第三部分是平时成绩的考察,包括上课缺勤情况、课堂提问情况、课堂笔记的记录情况、课后资料的收集情况,对平时成绩适时打分,成绩占20%。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由于要做笔记,学生的思想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土壤肥料学是种植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门课程学的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秸杆还田绿肥种植地力培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针对永胜县土地利用现状,改良冬闲田提高土壤复种指数,同时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耕性,保持农田高产稳产势在必行。为研究永胜县农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措施,我们在2010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工作。
永胜县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作物生长两季有余,但由于干旱和其他一些原因,复种指数一直很低。永胜县的农业生产问题主要是水的问题,特别是冬春干旱问题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因素。其次是土壤粘重.贫瘠.有机质含量低使得耕作困难、人工投入增加。
在若干农艺措施中,土壤培肥是核心部分,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培肥的目的是提高土壤本身的肥力。我县近几年的作物产量虽有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用量的增加,使农业成本投入也年年不断增加,而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同时也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消耗大补充少,养分含量降低形成地力下降的趋势。为了使农业生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的目标,就必须要有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农业生态,既要高度用地,更要积极养地,因此.在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应用的同时,必须继续发扬传统的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绿肥生产,提倡农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使用地养地相结合。
一、示范推广中的几项主要工作
1.绿肥种植
永胜县有种植绿肥的经验,六、七十年代当地就有发展种植过苕子,俗称“肥田草”通过多次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绿肥对永胜低产田地具有较高的增产率和陪肥效果。第一年种植紫花苕,鲜草产量达到700kg,在初花期全田锄碎翻压作底肥,来年大春水稻比上年增产7~8%,第二年继续种植紫花苕,产量可达1100kg也在初花期全田锄碎翻压作大春肥料,水稻产量比未种绿肥时增产20%,且化肥用量比原来减少20%,第三年种植蚕豆,亩产达200kg,大春水稻产量达700kg,和原未种植绿肥时相比增产率达30%,土壤肥力也上了一个档次。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宜耕期也比未种植绿肥时延长3~4天。
2.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
永胜县大春作物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 秸杆还田方式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有三种:①堆沤还田。作物收获后.将秸杆锄成10~15cm长的小段,在田边地角堆梧10~15天,小春播种前撒到田中翻犁然后整地播种。或者将锄成小段后的作物秸杆与农家肥同梧,即一层农家肥一层秸杆堆捂15天左右, 秸杆开始腐烂,小春作物播种时作底肥施用。②直接还田。作物秸杆铡碎后,每亩加10kg碳铵撒在田里同时翻犁,也可在小春作物播种后,将秸杆覆盖在上面,还能起到增加地温的作用。③过腹还田。以稻草为主,也可作为牲畜的青饲料,过腹后还田。
3.加大宣传力度
依靠和配合乡村干部,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利用街天、集市发放宣传材料10000份,通过现场培训和墙报方式,培训农民5000人次。
4.抓好样榜
加强连片示范,为使绿肥种植和秸杆还田措施得以推广,主要以抓好样榜做好示范为重点,让农民群众对种植绿肥和秸杆还田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大面积生产中进行了1000亩的中心示范样榜,用样榜带动全县。
5.发挥乡镇农技站的职能作用,组织同田对比测产点5组,通过验收,施用绿肥的田块和未施用绿肥的田块相比,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平均增产率在10%以上。
二、完成情况及效果
2010年大春,永胜县共种植绿肥5000亩,秸杆还田10500亩,其中重点示范样榜100亩,设同田对比测产点5个。根据验收结果,施用绿肥为底肥和进行秸杆还田的玉米,株高增加4cm、茎粗增加0.12cm、穗长增加0.15cm、秃尖度减少0.99cm、千粒重增加0.15g、每亩增加产量68.92kg,增产率为9.86%。
水稻株高增加2cm、穗长增加0.7cm、穗粒数增加17粒、空瘪率降低5%、千粒重增加5.8%,增产率为7.1%。
- 上一篇:茶台的基本知识
- 下一篇:劳动经济学研究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