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疾病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兽医疾病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兽医疾病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标本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50-01

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一定的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始形态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参观用的实物。标本的制备与研究是一类重要的科学学科。标本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标本在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工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畜牧兽医等学科的教学以及研究中标本是最为直观、生动的素材,能够给研究者,学习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其在学科的学习中对研究对象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会发生凭空猜测所造成的错误或失误。

1、标本是科普工作的最佳助手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有许多不同特色的标本馆,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标本馆收藏了形形不同特色的标本供参观者学习。标本馆的建立能很好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生动的标本吸引着居民参观、学习。以标本馆的方式对畜牧、兽医等科学常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比起文字宣传的方式明显具有吸引力,能让人们在悠闲的休息时段汲取科普知识。

2、标本是畜牧、兽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畜牧兽医学科是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对于这类学科的学习不能单凭书本知识。仅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对某些概念的形象,很难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全部过程。而采用标本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最为直观的观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以家畜解剖学为例,作为畜牧兽医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是对于本学科学生来说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是本学科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的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对于家畜解剖学的书本教学内容来说,其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单纯学习书本知识难免感到枯燥无味。

使用畜牧兽医标本可以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生动的器官标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确实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肺脏的形态结构时,采用肺支气管铸型标本,支气管的细小分支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对于教师可能在讲解中漏掉的细节也能有较深的印象,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说服力,值得推广。当然,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展示直观的器官形象,同样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学习者距离器官较远,不能通过触摸等方式亲自感受到器官的形态,也在学生认知的方式上有所缺失。使用图谱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剖教学手段,解剖图谱的覆盖内容多,使用面广泛.可提供畜牧兽医学学生研究者不同需求的学习参考资料。但是它同样不能给学生提供直观观感,不具有吸引力,由于其专业性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因此,标本是一种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的最为全面的教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采用现场解剖进行解剖教学是最生动直接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身历其境,直观清楚,各种感觉都覆盖。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牛羊病防治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85-02

牛羊病防治课程是我校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学生对牛、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该课程将传统的畜禽普通病防治、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畜禽传染病防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牛、羊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掌握牛、羊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牛羊病防治课程因其内容繁多、理论抽象、概念枯燥乏味,传统“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不仅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也使得不少学生对牛羊病防治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近年来,我们在牛羊病防治教学中采用病例分析的案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期达到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自20世纪80 年代引入中国后,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广泛应用在法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和教学中。按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需要,结合牛羊病防治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授课中,我们在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的设计与形成

案例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根据牛羊病防治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所有案例均来自兽医临床真实病例,通过对原始案例的整理和编写,设计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所选的案例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遵循针对性、真实性和新颖性等特点。

例如在讲解呼吸系统疾病时,我们会给出下面这个病例:

金光奶牛场的一头6岁黑白花奶牛,体温升高,食欲、反刍减退,按感冒治疗两天后,病情好转,于是停止用药。两天后,发现病情再次加重。临床检查:体温为39.8°C,心跳为84次/min,呼吸数为50次/min;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鼻镜干燥,瘤胃蠕动音减弱,排粪较干,产奶量下降;呼吸浅表快速,听诊肺区见有捻发音。

(二)案例分析

1.提出问题

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根据病例的特点,从病因、症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病例,通过回答问题来解决病例。针对上面这个病例,我们会给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此病牛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根据这些症状,此病牛最有可能是得了哪种疾病?

如果怀疑是某种疾病,可做哪些辅助检查或化验?其检查结果应该如何?

如何对该病牛实施治疗?

如何对该病进行鉴别诊断?

在生产中,如何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2.分析讨论案例

提出问题后,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以我校12级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为例,该班级共30人,分为5个小组,每组6人,各小组选出组长,组员轮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保证每人都有发言机会。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陈述该小组的观点和看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问老师,老师只做巧妙引导,不做评价。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各个问题,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发表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机会,通过讨论,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案例学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实际真实兽医临床病例,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动物解剖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草食动物养殖技术等课程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既巩固了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兽医临床疾病诊断等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

3.总结案例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答案,教师对本堂课讨论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归纳总结时,教师根据奶牛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主线,对上述病例提出完整的分析,并对发言学生所表述的观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解答,特别是对奶牛其他系统及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疾病的鉴别诊断的部分要重点讲解,以提高案例教学在兽医临床实际应用的效果。课后,由学生通过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消化本次讨论内容,更深入地巩固所学内容,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学习,学生对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都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掌握了临床疾病鉴别诊断的要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评价

评价考核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教学应采取多元的评价考核体系。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中,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考核。一方面教师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及讨论的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并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学生采取自我评价,并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满意度进行打分,学生问卷调查表明89%反映良好。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兽医临床真实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将所学牛羊病防治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对兽医临床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牛羊病防治课程中,我们以兽医临床真实病例为案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临床检查和治疗方案的工作“现场”,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主动地将收集到的病例资料加以分析、推理、判断,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牛羊病防治课程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就业后企业满意度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继学. 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职业教育,2004(11)

[2]李淑燕.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4(11)

[3]刘华,张通. 案例教学法在《 临床康复》 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16(9)

[4]李远翰,薛斌.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1)

[5]郑淑芬.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实施环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J].教育探索, 2008,3(4)

篇3

【关键词】蓝耳病菌群平衡

在养猪生产上,生产过程中诸多的操作程序、卫生及消毒问题,出现多种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量的增加很难避免,当细菌及病毒在猪体内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起疾病的暴发。

1猪蓝耳病的概念

猪“蓝耳病”在猪病理学上被称作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PRRS),首要危害是引起繁殖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及弱胎,流产时间一般在妊娠中后期,也就是30孕龄以后,在引起流产的同时常伴着发热现象,发热严重或没有得到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到后期会出耳朵发紫现象,治疗起来难度就会增大。

2猪蓝耳病的发病原理

健康的猪体内,一般都维持着一种正常的“菌群平衡”,所谓的“菌群平衡”是指多种寄生微生物在体内相互制约,使得微生物在体内的数量受到控制,达到一种量的平衡,不至于对猪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而对于某种疾病的感染来说,其实就是因为猪体内菌群量的改变,破坏了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造成某种病菌量的增加,然后在猪身上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当“蓝耳病”在猪身上明显表现出来时,其实就是猪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受到破坏。

3引起猪体内的“菌群不平衡”的因素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造成这种“菌群平衡”失调的原因有很多,如外界环境的改变、饲养管理漏洞、其它疫苗的使用、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滥用抗生素等。

⑴环境的改变包括天气变化、转群应激、卫生条件差等,都会对猪的正常“菌群平衡”造成影响。

⑵饲养管理漏洞包括饮水量不足、饲料营养的改变、饲喂量的改变等,这些程序的改变也都可能对猪群的生长造成应激,导致短期内的健康水平下降,引发疾病感染。

⑶当在生产中的某个阶段使用猪瘟疫苗(或是其它疫苗)时,因猪的自身免疫反应,猪首先要调动全身的组织对注射到体内的猪瘟疫苗毒株(或是其它疫苗毒株)产生对抗,这时体内其它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相对减弱,给“蓝耳病”病菌造成抑制的空隙,引起“蓝耳病”病菌的大量滋生。

“蓝耳病”的治疗难度会那么大,高烧会一直反复,引起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猪发病时健康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病情的潜伏期会大大的缩短,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进入病情的中后期。

4猪健康水平下降

滥用抗生素是目前造成猪体内正常“菌群平衡”的最大因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因自身对疾病或抗生素使用知识的缺乏,或是受到某些不负责任的技术员的误导,基本上是在盲目的使用,在使用这类抗生素在抑制某种突出的病菌的同时,因药物的广谱性,也造成对其它菌群的量的抑制,破坏了猪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蓝耳病”病菌可能就是这场对抗中的漏网之鱼。所以,我们在做诊断治疗时必须对猪发病前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的调查与分析,然后针对性的用药,尽可能避免发生误诊。

5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⑴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

⑵严格检疫。要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进后一定要隔离饲养14天以上,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⑶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在高热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散养的猪要实行圈养。

⑷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用复合醛类等消毒剂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农村散养户的猪栏圈舍可使用新鲜的生石灰进行消毒。

⑸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抗菌类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⑹发现病猪要报告。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在当地兽医人员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媒体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1-02

兽医临床诊断学(Veterinary Clinical Diagnosis)是高等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方法学、症状学和诊断方法论。传统的教学重点仍停留在“查症、认症、辩症”相关理论的讲解上,知识点多而琐碎,信息量大,加之学生常无切身的临床体验,学生容易产生零散、枯燥、难记的感觉,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融会贯通。在《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中,通过对畜牧生产案例精心选择,结合媒体展示或创设案例场景,分别采用案例导入新课(新知)、案例剖析强调知识重点和难点、纠误案例启迪诊断思维等多种形式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在老师的引导下,其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思维不断得到锻炼。这不仅使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诊断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的选择

1.巧用微视频展示案例情境,有效导入新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肢蹄运动功能检查”时,教师先从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视频文件中精选出暗含重要知识点的三种不同动物(奶牛、犬、猪)运动障碍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针对每一段视频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刚才看到的奶牛运动障碍的特点有哪些?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问互答后自然引出运动障碍的概念、分类(即支跛、悬跛和混合跛)、运动障碍临床诊断简易定位方法等内容,进而为动物运动障碍的下一步临床检查做好铺垫。

2.巧用系列图片剖析相似案例,启思导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学和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习了知识,才能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呢?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诊断的步骤”时,教师以“某养鸡场的鸡出现运动障碍”为话题展开,将多年在家禽生产实践中拍摄地能反映鸡运动障碍案例全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图片进行精选,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神经支配系统、饲养管理系统、其他因素的顺序进行合理对比编排,在展示典型症状图片时提出与此图片相匹配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展示非典型症状图片时及时提醒学生应考虑不易想到或易忽视的症状、病史、致病因素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满足的心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后抓住话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鸡运动障碍诊断步骤的三个重要问题(调查病史、收集症状,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实施防治、验证诊断),展开引导、启迪,由学生对鸡出现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印象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畜牧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篇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畜牧兽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掌握知识的方式,可使学生兼顾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渗透思想道德教育3个不同的层次,尤其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从专业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但没有职业心理的体验,所以中职生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不具备职业人的角色意识。通过角色扮演法教学可弥补学校教育在此不足。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进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引境体验的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2角色扮演教学法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2.1在专业知识定义学习上的应用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学习中,常见的定义按死记硬背记忆法难免有点枯燥,这里可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将游戏“谁来比画谁来猜”进行角色分配,选出几组同学,每组2位同学,一位说出定义的相关词,一位据提供相关信息的不断增多判断说出该定义,在规定时间中,说出最多的定义的组获胜,获胜组可以拥有向最少组提出合理的要求权力,比如,表演一个才艺节目或诵读某段定义等方式。也可用动作来比画猜出所学的一些专业术语,后一种角色扮演法,趣味性更高,但难度也会增加。

2.2在畜禽品种学习上的应用

在学习和复习畜禽的品种时,可扮演解说员去介绍品种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比如,对于牛的品种特征的学习,先让学生熟悉牛的各品种的典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然后选掌握熟练者扮演解说员,对着各品种的图片为大家做讲解。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每个品种选一个解说员。这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大有提高。通过不同学生的讲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以此类推,此法可用在所有畜禽品种的学习和复习中。

2.3在畜禽疫病防治中的应用

在疫病防治的课堂上,首先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兽医师、助理兽医师、畜主以及患畜,兽医师据病例对畜主问诊;通过问诊可找到患畜的病因;锻炼与畜主沟通的能力,为临床接诊打下基础。畜主据病例讲述患畜病史和饲养管理情况;患畜据病例进行疾病症状表演;助理兽医师协助兽医师用基本和特殊检查法对患畜做初步诊断,可锻炼学生观察和搜集症状资料的能力,并熟练掌握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最后给出治疗方案。兽医师认真分析收集来的资料作初步诊断,可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通过此项学生可了解疾病的防治方法,掌握处方开具的基本原则,熟悉处方书写的格式。其次将班级同学分成几组进行讨论,对各角色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总结各角色在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方面的表现,重点归纳总结所研究疾病的知识内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强调重点剖析难点。

3在应用中体现出的优势

3.1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有利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情景,换一种方式阅读思考,不仅可活跃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轻松愉快学到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是一种变苦学、厌学为乐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3.2便于相关知识的复习,提高自学能力

在复习巩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在对比分析中发现矛盾,激起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3.3有利于适应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角色扮演法模拟了畜牧兽医职业情境,通过扮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作为一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有的责任心和爱心,使其学会沟通的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树立整体诊疗观念,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畜牧兽医职业工作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4.1需教师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环境

鼓励学生成为主体,自由表达出自己见解,以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对部分不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学生,此时教师成为主导应多鼓励启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4.2需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复习巩固和内化。需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掌握,以便于角色扮演教学法中的综合应用。

4.3需教师有较强课堂组织驾驭能力

篇6

[关键词] 动物防疫 现状 问题 对策 浅谈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216-01

自从我国加入到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过去传统的兽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够对当今国际形势发展进行了适应,这也就要求我国必须要完善当前兽医的工作模式。伴随着我国新《动物防疫法》的实施以及颁布,我国的兽医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法律法规保障,与此同时,对于我国的兽医工作也提出了更加严格以及更高的要求,我国实施动物防疫、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动物卫生监督这样三位一体的动物疫病预防全新的模式。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以及动物卫生监督是对于我国兽医工作的完善以及补充,更加是科学、合理预防动物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是新动物防疫法全新的体现。动物的防疫是我国新动物防疫法规定具体的体现以及概念,不仅仅包含了我国动物产品以及动物检疫,更加是对于动物疫病流行、传播以及预防的重要工作。

一、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动物防疫过程中存在着村兽医待遇低,补贴少,近些年来,村级畜牧兽医每个月仅仅有三百元补贴,财政不能落实到位,已经成为了阻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良好开展的根本因素。除此之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人们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存在缺陷

动物防疫过程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特定传染病而研制出来的疫苗来实施免疫,这也就从本质上导致了有些动物养殖户将由于其他病毒所引起动物的死亡归类为防疫措施没有起到自身的效果身上,进而,这些养殖户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有一些养殖户轻防重治以及重养轻防的思想十分严重,养殖户也没有一定的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群众并不了解我国检疫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在养殖户对于动物产品以及动物实施采购的过程中并不会向相关单位索要有效地检疫证明。

2.动物防疫人员缺少责任心

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不管是对财力还是对人力和物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有些兽医站从事防疫工作的人员很少,有些兽医站从事防疫工作的财力有所欠缺,有些兽医站从事防疫工作检测治疗的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并不能够真正起到自身的作用。除此之外,有些动物防疫人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这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有效开展最为有效和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保管疫苗的过程中,有些兽医站的防疫人员将几瓶疫苗放在了自己的挎包里面,在二十摄氏度温度里面从早上带到晚上,采取这样保管方式所保管的疫苗早就已经失去其自身的效果。

二、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健全基础设施

想要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很好地实施,就要求各级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于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意识,进而对动物疫病操作的规程进行规范,以便能够很好地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对于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加强对其进行领导,进而从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以及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强化人们从事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紧迫感以及责任感,以便能够尽快对新形势动物防疫的工作进行适应。动物疫苗的使用、储藏以及运输等等过程都必须要在低温条件下实施,所以,我国各级动物防疫机构必须要积极努力争取到我国政府支持。

2.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做好技术工作

想要充分利用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实施流行病学的调查能够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有效提供一个信息以及数据,以便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前沿阵地作用。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云南省昭通市动物检疫人员实施业务方面的培训,对于各项工作职责都要很好的明确,只有配备一个具有很强责任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很精湛的技术,才能够真正使我国动物检疫工作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此同时,想要做好疫情报告工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就必须要加强云南省昭通市兽医站的建设工作,兽医站主要负责动物产品以及动物自身的检疫以及防疫工作,不断推广新的兽医技术。动物卫生一直都是对动物卫生进行监督和执法的基层组织,起科学性很强、工作难度很大、涉及面很广,具有法律性以及政策性,兽医站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情况以及我国动物检疫情况,因此,要求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动物卫生工作。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从人们对动物防疫的认识存在缺陷以及动物防疫人员缺少责任心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又从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健全基础设施以及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必须要做好技术工作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欧阳艳,许小成,隋士元,马明筠. 浅析畜禽粪污的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湖北省宜昌市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模式之四[J]. 业. 2012(05).

[2] 陈甜甜,程福亮,梁瑾,宿志瑞,范群平. 猪瘟和猪蓝耳病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03).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课程建设 初报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重点。那么,如何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生产岗位的需要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瓶颈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从1983年以来,仅开设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原来本课程名称是兽医基础,近几年改为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本课程在教学文件及与资料、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实训条件等方面都要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很多不足。一是教学文件及资料学科体系较多,未能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行动导向教学文件欠缺,生产一线视频、病例不多;二是师资较溥弱;三是目前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够、适用性不强;四是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力度不够;五是实训条件尚未满足教学的需要;六是缺乏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以上这些大大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此,趁我校开展示范校建设的契机,课程组针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建设进行深入地探索与实践,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本课程的开发建设,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建设优化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促进本课程在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应用、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以家畜(禽)为对象,研究疾病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学科。它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从基础课程过度到临床或专业课程的桥梁。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本课程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来处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优化理论与实训内容,主要以动物疾病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的实践学习为主线,学习中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要内容,力求做中教、教中学、做中会,以达到能胜任应职岗位所需的技术与素质。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独立诊断和治疗动物疾病,胜任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动物防疫检疫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岗位。

二、课程建设理念与思路

(一)本课程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就业岗位需求和本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三个方面,优化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选择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给药疗法和外科手术疗法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及终身学习能力。

(二)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邀请教育教学专家、企业专家及本课程专任教师共同商讨、编写本课程校本教材,修改完善本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和资师队伍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本课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三)本课程教学评价紧扣培养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融通,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相吻合,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和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效

(一)校本教材建设。

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组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并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并根据学校现行办学的性质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本教材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能满足中职学生对职业的要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此外课程组增加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两本校本教材。《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是讲授和学习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必备教材,是教师指导实训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主要依据。《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配套习题集,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顺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而编写的,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依据。在建设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课程组还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和考评体系,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期末考试)两种类型。即考核由课堂学习态度10%、单项技能考核30%、综合性技能鉴定15%、校外顶岗实习考核15%、期末考试30%等按一定比例组成。强调“做中考”,重点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保障教学效果。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首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科学预测未来5~10年本课程师资的需求,对教师队伍发展规模、职称、学历、年龄、“双师型”要求等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工作进程和考核办法,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课程组注重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对于课程主讲教师则为他们提供参加交流、进修、培训平台,主要帮助教师掌握近年来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汲取本专业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青年教师则安排兽医临床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对他们开展“传、帮、带”活动,具体来说,一是“传师德”,培养新教师爱岗敬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二是“帮教学”,帮助新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熟悉大纲、分析教材,突破课程环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等。三是“带教研”,带动新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意识,让青年教师承担一些课题任务。另外,我们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在兽医临床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现代兽医最新理念、最新发展动态与新进展,提高兽医临床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此外,本课题组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从企业、科研单位引进理论知识基础较好、操作技术熟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来校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实现本课程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对接。

通过以上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已基本建设成一支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备较强的课程改革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结构合理优化的教师队伍,达到并超过项目建设要求,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创新。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已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一言堂”式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在一种轻松、主动的情景中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

课程组老师和队员齐心协力,制作一套适用、声形并茂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教学方式,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视觉、听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方式之一,因此课程组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及规范操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有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又适应了授课学时减少的现状。

2.应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授课教师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教学内容中的猪开腹手术、公猪去势手术、公鸡去势术、小母猪去势术实训、羊瘤胃切开手术等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属于情境学习,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进行体验与思考,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体现学生为主体及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把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讲授“问诊”这一内容时,授课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教学:由学生自由推选出两位学生(一位扮演兽医师,另一位扮演畜主)共同表演“问诊”这一情节。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表演情况,进一步讲解问诊应注意哪些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对兽医师角色和畜主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能熟悉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畜主在求诊时的切身感受,为学生过渡到兽医师的角色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4.应用病例现场教学法

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时,授课教师常引用牛瘤胃臌气、牛瘤胃积食、牛瓣胃阻塞等这些常见病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诊断,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并能深刻地领会建立诊断的步骤;在讲授外科手术技术时,授课教师引用猪阴襄疝、脐疝等外科病进行现场教学,教师通过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并熟练掌握手术部位消毒、动物麻醉、组织分离、止血、缝合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这种教学法既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实施。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在原有病理实训室、药物实训室、动物外科基本操作实训室、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又增加建设了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兽医临床实训室、动物外科手术室3个实训基地。实训室设备先进、齐全,实训动物充足,充分满足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课程组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及外地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以“场中校”为主要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场中校”的教学功能,把本课程教学引入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建设期内,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础上,新增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实施操作练习的场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管理建设。

教学管理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保障。为了课程建设工作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教务科具体负责精品课程的规划和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和推动课程建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无论在鼓励科研方面,还是在资金配置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政策,为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四、结束语

篇8

1.1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在实验教学中,合理的组织实验内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再加上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在《产科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比较枯燥、抽象的概念或在课堂上不易显示的操作进行模拟及示范,使实验变得直观和形象化,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热情。从事产科实验教学的教师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多年来制作了大量的多种动物产科知识的挂图,致力于产科教学标本(甲醛浸泡标本)的收集和制作:有公母畜(马、牛、驴、骡、猪、羊、犬、猫)生殖器官标本,各种时期动物(牛、猪、羊)的胚胎标本,胎盘与胎衣的标本,各种母畜(牛、马、猪、羊)骨盘标本,产科疾病标本,公母畜(马、牛、猪、羊)生殖器官模型。近年来,利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拍摄了大量在实践中遇到的典型病例、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资料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以实现图、文、声音、影像等多信息呈现动态效果的多媒体课件。无论是挂图、标本、模型,还是照片、录像片、多媒体课件,还有活体实验动物,不同的教学手段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呈现了产科学实验教学灵活、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质量显而易见。

1.2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把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中,是产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影像诊断技术很早就被广泛应用在医学上,X光机、B超仪在临床诊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使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现代仪器设备。随着畜牧业繁殖技术的发展,B超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临床兽医系近年来购置了X光机、B超仪用于产科实验教学,如在动物鉴定、妊娠诊断、子宫疾病(子宫积脓、子宫积液、子宫肌瘤)、犬膀胱结石、犬尿道结石等实验和疾病的诊断中,都使用这两种仪器,它们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现代仪器设备,掌握现代影像诊断技术,让产科教学走在时展的前沿,让学生了解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动物繁殖和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更加激发学生能主动地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2.1实验教学方式改革以前产科实验教学根据理论讲授的内容对应地安排实验,受很多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做了适当的调整,实验教学不完全依附理论教学的内容。(1)前期可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实验(基础性实验),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2)中期可进行一些相对复杂的实验(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3)后期可进行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4)最后是教学实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随着实验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随之提高。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2.1以点带面法产科教学的实验以前采取的方法是在一个实验中,用同一种动物做实验,这样难免会单调一些。现在做了一些尝试和创新,就是在一个实验中,用多种动物同时做实验。例如,在剖宫产实验中,可以同时用怀孕的羊、猪、犬、兔做实验,虽然在准备上有些困难(准备动物)和复杂,但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动物各自具有的生殖系统:胎衣、胎盘、胎儿的特点,而且可以同时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2.2.2比对法即在一个实验中用同一种动物,可以采取的是公与母同时做实验,如生殖器官和生殖系统的认识实验;空怀动物与怀孕动物同时做实验,如妊娠诊断实验;健康动物和患病动物同时做实验,如一些病例诊断与分析实验等。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法和模式,旨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因为不同的实验动物保定的方式不一样,诊断的位置不一样、诊断的要点不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操作的方式、要点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实验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学生创造了提高实验技能的空间,又进一步调动了每个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结合生产进行实验教学近几年来,我校动物科技学院临床兽医系在校外建立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这些基地都是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奶牛场、猪场、羊场等)和动物医院,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教学实习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利用他们的优势开展实验教学,有些不能在学校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可以在养殖场完成。例如,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动物的常规接产及难产助产方法等。另外在养殖场进行教学实验,可以遇到一些典型病例及一些被认为新的产科疾病。例如,青年牛生殖道支原体性不孕症、山羊先天性卵巢颗粒细胞瘤、公山羊溢乳症、支原体乳腺炎、奶牛夏季炎和猪蓝耳病等,让学生知道这新的产科疾病需要进一步对它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加以研究,这同时也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在养殖场的实验教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生产中的繁殖技术、生产中存在的亟须解决的产科疾病,更加坚定他们从事兽医专业的决心和为做一个合格的兽医工作者而继续努力的愿望。

2.4结合生产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产科实验教学模式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奶牛场实习为例,学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熟悉奶牛场兽医产科的全部工作,实习的内容大致包括(1)繁殖配种工作:主要了解学习鉴定、品质检查、处理和输精、早期妊娠诊断;(2)日常兽医诊疗工作:重点掌握奶牛不育及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技术,了解奶牛常发的内、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3)产房工作:学习掌握常规接产的方法及常见难产的助产方法;(4)参加奶牛场的检疫防疫工作等。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创新,对他们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专题,进一步进行调查了解,广泛收集资料,进行一些可行性实验,撰写专题报告,这也是实验教学对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补充和加强。例如,炎的调查选题,学生要做的是:(1)查找有关炎的资料;(2)在奶牛场进行发病情况调查(包括炎的类型、发病头次、乳区数及病牛的一般情况)及引起的经济损失;(3)找出可能的发病原因;(4)回到实验室进行乳样检测试验;(5)提出诊断与治疗方法;(6)总结治疗的效果和治疗经验;(7)提出意见和建议或拟订今后的防治方案。像这样的选题很多。总之,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在实践中验证课本理论知识,起到消化、吸收的作用,同时培养农业院校学生热爱畜牧业、热爱兽医专业的观念,培养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最主要的是通过做选题,学生自主参与,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篇9

[关键词] 新生仔猪 球虫感染 病因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72-01

球虫是专门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艾美月属,等孢,隐孢属,弓形属和住肉孢子虫属是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重要原虫。球虫的生活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孢子生殖、脱囊和内生性发育。对每个球虫虫种而言,其生活史的每个阶段都是独特的,了解球虫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则球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

1 发病情况

在2016年5月初,我辖区内洋龙村养殖户林某来我站求诊。林某描述该猪场存栏母猪20头,从四月份开始产房的小猪开始出现拉稀情况,用头孢和奎诺酮类抗生素资料效果不理想,母猪放奶正常,小猪吃奶没有力气,三天到五天后小猪脱水死亡,死亡率较高。养殖户要求出诊。

2 初诊

到猪场看到该养殖户养了20头内三母猪,以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生产,合计存栏210头,在产房已经生产母猪有三头,其中一头母猪只带两头仔猪,养殖户反应这头母猪共生产13头,死了11头,剩下两头。另一头母猪带9头11日龄小猪,都在拉稀,有几头赶看到已经松弛,眼睛凹陷,呈明显的脱水症状,用体温计测量温度38.6度,其他小猪温度为38.5至39.3之间。小猪背毛粗乱。腹股沟淋巴结正常没有看到肿大的情况。仔猪后躯粘满液装粪便,看起来很潮湿。小猪拉的粪便颜色为黄色到灰色样,并发出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母猪采食和体温等情况都正常。

解剖两头仔猪,最主要的 病变在仔猪的空肠和回肠发现有纤维性坏死,肠粘膜没有发现出血,根据以上症状初步诊断为仔猪球虫感染。

3 确诊

使用粪便漂浮法确诊,把500克的葡萄糖溶解在1000ML的饱和食盐水中做为漂浮液,在猪栏里取仔猪刚拉出的糊状粪便带回试验室,加到装有漂浮液的试管中,用玻棒搅拌。取洁净载玻片一块,盖于管口,与液面接触时勿产生气泡。静止15分钟后,将载玻片平提起,迅速翻转载玻片,置镜下检查。发现了孢子化卵囊。所以确诊为仔猪球虫感染。

4 治疗

建议养殖户用德国拜耳的百球清1ML/头,一天两次,为了防止并发或者继发细菌性拉稀,同时建议客户注射硕腾公司得米先(20%土霉素)0.5ML/头一天两次。养殖户听取了建议用了以上方案,小猪第二天明显好转,第三天只有个别头还有点拉稀外,其余基本康复。

5 体会

笔者发现仔猪球虫病与黄痢症状很相似,容易混淆。现将这两种病的鉴别诊断介绍如下。

5.1 从流行病学上鉴别诊断

猪球虫病。主要发生于小猪,多发于7~11日龄的乳猪,5日龄前一般不会发病,大多数在2周后拉稀现象消失。但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囊而感染,由于球虫正哺乳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猪急性肠道传染病。黄痢多发于1周龄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最为多见,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较少,以排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稀粪、发病急、迅速脱水、衰弱、昏迷死亡为特征。球虫病引起的仔猪拉稀死亡率不会很高,但是在这个病例中死亡率这么高主要有两点,第一养殖户没有球虫病这个概念,认为球虫只会发生在家禽,从而拖延了治疗时间引起猪死亡,第二在发生球虫病的同时并发或继发细菌性疾病会增加仔猪的死亡率。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中兽医学;利弊;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更新和优化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1]。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项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中兽医学教学中,同样具有优势。例如,中兽医的理论抽象、模糊、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的形式往往难以表述清楚,如果借助图像、动画等形式,则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技术在给教学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课题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多媒体在中兽医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供相关教学人员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并能贯彻“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遗产”的方针,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2]。中兽医学课程内容知识量大,且理论部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板书、标本、挂图、模型等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技术能将中兽医学的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文字与图像、动画等相结合,从而将晦涩、难懂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直观、且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因此,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优势。

1.1把教学中抽象的基础理论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

以往的中兽医学教学中,文字表达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兽医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内容抽象、枯燥,加之文字深奥,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困难,“一支粉笔,一本讲义”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现状[3]。而如果在讲课时若能结合相关的图片、动画进行解释和描述,则能将抽象的基础理论变得直观、易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对阴阳学说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对阴阳的概念和分类,可用图片表达出来———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宇宙万物均可分为阴阳;讲解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时,可用太极图进行辅助解释;讲解五行学说时,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画出五行之间的关系图,上课时围绕此图进行详细讲解;讲经络时,配以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动态图像;讲察口色时,可将舌色、舌苔、舌形等通过图片显示;讲脉象时,可用动态图像表达脉搏的变化;讲六致病时,可配以自然界中六气和六致病时的病态图片,进行讲述。通过以上方法,将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中药的炮制时,将各种炮制方法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配以讲解,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讲常用中草药时,将中药采收前和炮制后的形态分别配以图片,从而显得形象、生动;在对形态相似而药效不同的两种或几种中药进行辨别时,把中药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分别用图片的形式概括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在讲针灸时,可以提前给学生播放于船老先生拍摄的《千古神针》录像,将针灸的效果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3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在内容和方式上均为比较单调、乏味的教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激情[4]。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和枯燥的语言讲解变得直观、形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基础理论中的气血津液部分,可以将动物体内不可见的、抽象的“气”,结合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气体,解释气的状态,再结合现在生活中的气功养生,说明气的功能。在讲解的过程中配以相关的图片,从而把抽象、虚无的“气”变的生动形象,同时也能够顺便给学生解释气功能够强身健体的原因,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内容

近年来,中兽医学课程课时数被大幅度的压缩和减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中兽医学》由90年代的120学时逐渐被压缩为目前的64学时。对于中兽医这样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想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课程内容讲完,并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应用中兽医,对中兽医授课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挑战,而传统的授课方式进度较慢,已不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前可以提前制作好课件,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教学过程,板书需求较少[5]。此外,将抽象、枯涩的内容用图片或影像的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也可以大大节约语言描述讲解的时间,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给学生讲授更多的内容,加快讲课节奏。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成果,比如,中药在动物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所取得的成效,针灸技术在国外的兽医领域的应用状况。从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并丰富了教学内容。

1.5重复性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每节课都需要板书,相同内容在不同班级讲授时也需要重复板书,劳动量相对较大。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可重复利用课件,只需要制作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点击鼠标,即可代替大量的板书。此外,多媒体课件增删和更新均比较容易,遇到需要更新或增删的知识点,只需要在原课件中进行变更即可,不需要重新制作课件,工作量小,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制作课件上消耗的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工作。

2多媒体技术在中兽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缺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兽医学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解决了以往教学中难以讲清的抽象、枯涩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推崇备至,甚至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列为评课标准之一。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在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如果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有时却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从而产生弊端。

2.1反客为主,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多媒体课件均为教学演示型课件,课件为教师自制,而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直接用别的老师制作的课件,或是仅进行了少量的修改。因此,教师对于课件中的内容不够熟悉,对所讲内容的把握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上课模式僵化,有的基本是在读课件,没有与学生互动,也没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了多媒体课件中,而学生对于此种教学也失去兴趣,课堂上不记笔记,不认真听讲,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而课下把老师的课件拷贝下来,回去自己看。因此,教师也从以前的知识传播者变成了现在的计算机操作员,毫无个性。

2.2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能将枯燥的文字与形象生动的图像、视频相结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按照课件的内容开讲,直到下课,中间都没有停顿,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有的教师甚至只会盯着自己面前的显示器,点击鼠标,读自己的课件。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且由于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及展示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不仅使教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甚至犯困。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填鸭式”教育,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无形中教师就把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在了课件的固定框架内,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2.3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多媒体课件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点。但有的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害怕内容单薄,或是害怕没备好课,于是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不分主次,全部纳入课件,造成课件容纳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由于课件是提前制作好的,在课堂上只需要点击鼠标放映即可,需要板书的地方很少,从而导致相同的时间内讲授内容增多,不利于学生当堂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学生由于进度过快,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好笔记,给课后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动画、视频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从而忽略了动画、图片等所表达的知识内容[6]。

3多媒体教学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虽然多媒体技术大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内容变得十分丰富,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课堂的主体依旧是学生,而不是课件,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认真仔细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兽医学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3.1教师仍应发挥主导作用多媒体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的工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不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防止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7]。例如,在讲六致病时,首先在一张课件上标出六邪,然后启发学生,自然界中的六气有何特点,先让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再下一张课件中,写出六的性质,然后再根据其性质,启发学生推测出六的致病特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在讲血与津液时,先将血液和体内的津液以图片的形式放在一张课件中,启发学生用现代医学观点,分析血和津液的来源及作用,然后在另一张课件中写出中兽医学中学与津液的来源和生理功能,最后进行总结,归纳中西兽医中血与津液的异同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逐步深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3.2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科学、合理的设计多媒体课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堂气氛的调节,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不应该只顾讲自己的课,从而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沉默一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在讲脏腑辨证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几个病例,然后挑出几个病例,让学生来讲,教师在旁边适当的引导,并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在讲八纲辨证时,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让学生自己分析,属于什么证,该如何治疗,这样既能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又能增强趣味性;在讲针灸时,可以播放一些运用针灸治病的视频,然后再配以讲解,或是播放一段后,暂停一下,等待学生提问,然后解答。通过这些措施,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多媒体课件内容要适量

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但其内容也不易过多。如果内容太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导致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完全没有理解。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该能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出精炼的总结和概括,要分清主次。例如,在讲五脏的生理功能时,只需把要点写上即可,详细的解说可以用语言跟学生讲解,而不必写在课件上;讲脏腑辨证时,只需把主证、治则和方例写上即可,具体的分析用语言进行描述。此外,课件不能全是一片文字,要尽量用少的文字归纳出重点,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教师过度依赖的课件,杜绝只会埋头读课件的现象;二是让学生有重点的做笔记,而不是全篇通记,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必要的板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不应把节约板书的时间用来过度的增加教学内容,而应该安排一定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思考、理解和记忆。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的余地[8]。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媒体技术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要时刻谨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手段为辅助”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扬长避短,同时还要结合中兽医学的特点,摸索出一种适合于中兽医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来提高中兽医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4]。文中所列,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初步做法和体会,还不够成熟,也可能有错误,如何更好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中兽医学教学,有待中兽医教育工作者继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作者:范云鹏 麻武仁 张为民 宋晓平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修国.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10(12):2859-2860.

[2]胡元亮.中兽医学[M].科学出版社,2013,1-7.

[3]卢德章,马新武,张翊华,张德刚.多媒体技术在兽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3,11,267-269.

[4]蔡丙丙,毕禛.论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弊及解决对策[J].河南科技,2014,4,260-261.

[5]宿晓舟.浅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利弊[J].科技教育,2012,3:365-366.

[6]齐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8,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