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苏州园林的旅游价值

篇1

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篇2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之巧妙,构思之精巧,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它集山水、花木、建筑物、雕塑、书法艺术等于一体,是人们游玩和休憩的绝佳场所。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境。

网师园作为古典园林的代表,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走出国门的先河,让外国人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美。网师园构景要素繁多,各具特色,造园技巧匠心独运,如何才能让外国游客领略和真正体会到园林中所蕴含的意境,就需要对园林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导游讲解便是提升游客对园林解读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网师园英文导游讲解现状,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网师园英文导游讲解现状分析

作为中国园林艺术出口的第一个蓝本,网师园在国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外国游客在欣赏过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之后,对这个东方古典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网师园的外国游客的接待量和接待频率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是最多的。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发现,网师园英文导游讲解服务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景区英文讲解员缺口大

几乎每个苏州园林在游客中心都配有中文导游讲解,免费的讲解是有固定时间的,网师园也不例外。但是就外国游客而言,他们想真正领略园林的美,就需要借助英文导游讲解或电子设备讲解,免费的英文讲解很少。在调查中还发现,网师园在游客中心没有收费的英文讲解员,网师园的团体接待量较大,这部分游客由带团导游讲解。虽然网师园会有少许免费英文讲解的志愿者,但年龄相对较小,对园林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带领游客深层次地领略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二)英文导游语言运用能力有待于提升

通过调查发现,英文导游语言运用能力有待于提升,主要表现为讲解过程张灵活性差,肢体语言运用不准确等方面。

有些导游在英文讲解过程中不够灵活。讲解词大多来自于书面语言,与游客交流机会少,容易造成导游讲解呆板,生硬的现象。有游客的评价是“导游员在讲解的时候似乎是努力在回忆所背的内容,讲解并不吸引人”,“对景点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讲解不够生动,交流机会少”。

导游在口语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传达。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的导游能正确运用肢体语言,也有个别的导游出现肢体语言表达错误的情况,让游客觉得难以理解。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国家代表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不了解客源地的习俗,难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

(三)英文导游讲解技巧不足

导游人员要在讲解过程当中,应该要运用到一些讲解技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其游兴。从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的导游是照本宣科,节奏较快,很快就游览完园林,以至于没有给游客提问和细心品味的时间。优秀的导游需要掌握多种讲解方法,能给游客带来新鲜感,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各种讲解技能,避免出现枯燥乏味。其次,导游在讲解的时候缺乏语言的艺术性,不注重语言语调变化,给人毫无抑扬顿挫之感,游客感觉是单调呆板,平淡无奇。

(四)英文导游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追求相似性”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这是说有的人只和自己思想、理念、价值观等相近的人交流,而不主动或不愿意与自己有文化差异的人接触。但谈及外文导游词的材料组织,寻求相似性以建立关联是架起相互理解的手段。前提是要知道对方的文化背景。网师园英文导游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体现在对客认知度不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对客源地及其禁忌喜好有认知不够,所以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失误或者尴尬的场面。

二、提升网师园英文导游讲解对策分析

如何才能提升网师园英文导游讲解服务能力,本文认为有以下几项内容可以借鉴。

(一)完善网师园人员解说系统

解说系统是景区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景区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解说系统对于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古典园林来说更显重要。[2]人员解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实现双向沟通,因人而异,及时解答等特点。外国游客因文化差异和语言问题,人员解说效果会更好。景区硬件解说部分的英语解说不准确或内容过于简单化而不能反映景点内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完善网师园人员解说系统,一方面需要配备英文讲解员,可以通过行业组织培训选拔出优秀导游员;另一方面也可以与苏州的旅游院校合作,吸收英语导游专业学生来网师园实习或志愿服务,从而完善网师园人员解说系统。

(二)提升英文导游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是世界性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和传播思想的媒介。英语导游工作更多的时候是与游客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对导游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有很大的要求。合格的英语导游首先要熟悉景点,同时还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广泛的词汇量和娴熟的口语表达能力。

网师园是外国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一印象,在外国游客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才能让游客真正的领略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深远意境,就要求英文导游具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为此,网师园可以加强与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举办分语种和相应的业务培训,同时建立考核制度,以考促学。此外,2015年5月30日,拙政园正是成为苏州外语导游的实训基地,网师园的英文导游也能在拙政园中向优秀的导游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强化英语导游讲解技巧

导游讲解技巧是导游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导游语言的技巧。为了使自己成为旅游者注意的中心并将他们吸引在自己周围,导游员必须结合游览活动的内容和所处的情境,合理运用各种导游讲解技巧。

英文导游同游客谈话沟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导游员要努力学会“察言观色”,这也是表现英文导游员讲解艺术水平的重要心理基础。只有因人而异,因人施导的导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网师园的外国游客可能是外国人,也可能是港澳台同胞,这就需要从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重点。导游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层次不同,审美情趣各异。如果在导游讲解中面对所有的游客都采取同样的导游词,自然就会众口难调。导游应该学会察言观色,尽量做到游客喜欢听什么,导游就讲什么,尽量找到游客的兴趣结合点。

导游讲解艺术包括多种导游讲解手法,比如引用法,联想法,换算法,类比法等。英导游更加需要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去组织导游词,进行讲解。无论是何种讲解方法,都需要导游针对游客的心理活动,灵活运用导游技巧,与游客达到心灵的共鸣。

(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涉外导游在向游客介绍中国典型或特有事物时,需要选择恰当的视角,确定好自己的陈述角度。要选择“以客为主”,就是将中国文化中的形象和概念处理成游客熟悉的英语习惯表达方式,以期获得“等值效应”。英语导游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充分考虑海外游客与中华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信息差异,在讲解表达中多采用“以客为主”的策略,注意向海外游客提生语言联想意义。英语导游还需注意和重视在多元文化集体中的讲解效果。网师园英文导游应正确面对中外文化差异,加强与游客的沟通,以好奇心的心态去学习并适应外国文化,把握园林文化中的审美角度,多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做到适时适度的文化移情。总之,英文导游员需要依据跨文化沟通策略,结合实践经验,来提升英语导游讲解效果。

三、结语

网师园作为中国园林艺术出口的第一个蓝本,在外国游客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英文导游需要充分运用导游讲解技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融合中外文化,做到合理的文化移情。希望网师园的英文导游能够成为外国游客欣赏网师园的贴心助手。

篇3

江苏苏州概况导游词【1】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它的历史可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说起苏州城市的特色,基本可以,概况括为“三位一体”,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因而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秀甲江南园”的美誉。它的主要景点有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清代的怡园、耦园、鹤园、环秀山庄、虎丘,寒山寺、天平山、灵岩山等……

正说着,苏州已经到了,我们的第一站是虎丘。“七里山堂到虎丘”。经过热闹的山塘街我们来到虎丘的山门海涌桥。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景区方圆230来亩,最高处海拔仅34米。然而,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50多个景观呢!

进入山门,正前方的那座虎丘塔已经进入我们的眼帘,那就是虎尾了。刚才走过的山门就是虎头,门口的两口古井是虎的双眼,左右对称的八字护墙是双耳,临山塘河的石阶是牙齿,隔岸的照壁是嘴唇,再往前面的断梁殿是咽喉,整座山就像虎身……

踏上山道,进入景区我们游览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景点。这条长约数十米的山道,点缀着憨憨泉、试剑石、枕头思、仙桃石以及真娘墓等名胜古迹,着你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穿过一个圆洞门,我们来到了虎丘最美丽的地方——剑池。这里四周石壁合抱,有一种形式奇险,气象萧森的感觉。狭长形的水池,南稍宽而北微窄,状如宝剑,池水清澈甘冽,唐朝时曾被品为“天下第五泉”。峭壁前,有摩崖石刻“风壑云泉”4字,右壁上有“剑池”两个篆体大字,相传是书圣王羲之的笔迹。

过双桥往西,再经雪浪亭北上,来到虎丘塔前。只见虎丘雄踞塔园中央,塔身显得有点苍老班驳,但依然矫健挺拔,姿色迷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有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虎丘塔要比比萨斜塔早建400多年,所以虎丘塔有被称为“东方斜塔”。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在车上我想虎丘不但有山的风骨,也有水的柔姿。最后,我想借用古人的两句诗来评价我们今天的虎丘之行:平生游览遍天下,游之不厌惟虎丘。

最新版苏州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苏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水城门——盘门就坐落在苏州古城南面的盘门风景区。

苏州是东方水城。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42%,湖泊河流星罗棋布,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

苏州是一个园林之城。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集中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的精华。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中国四大名园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两个。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网师园、狮子林、艺圃、耦园、沧浪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苏州是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昆山的周庄、锦溪,吴中的木渎、甪直,吴江的同里。这些古镇完整地、大量地保留着明、清两代的古宅,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水乡特色、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社会人文研究价值和历代建筑艺术价值。

苏州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正在恢复七里山塘原有的历史风貌,挖掘和整理分布在各地的古村落。建成了戏曲、工艺、民俗、园林、苏绣、碑刻、丝绸等12个博物馆。同时,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开辟具有特色的水上旅游线路,并形成了一批融旅游、文化、商贸于一体的特色街区。

到苏州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一步一景的奇妙幽情,还可以尽情。

苏州导游词【3】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将到人间的天堂——苏州参观游览。说起苏州城市旅游的特色,基本可以概括为“三古一湖”,即:古城、水乡、园林城市。唐代曾任苏州太守的大诗人白居易,在离任多年之仍深情地怀念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是对苏州的美誉,为什么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呢?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苏州名胜古迹多、风景园林多且美。其实不然,据《史记》记载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原地区军阀混战,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批难民往南迁移,到达江南之后看到一片和平富足、安居乐业的景象,恍若来到了天堂,所以就把苏州比喻为人间天堂。

苏州建城是从吴国开始的,所以在苏州人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争的故事。在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王勾践战败,阖闾也身受重伤,在回京途中去世,死后就葬在苏州今天的虎丘,据说,这个地方在葬入阖闾以后,人们发现有老虎蹲在阖闾墓上久久不离去,所以称为虎丘。他的儿子吴王夫差继位,吴王夫差就将越王勾践抓到吴国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三年后,夫差动了侧隐之心,准备放勾践回国,大臣伍子胥坚决反对,告诫夫差如果放勾践回去。勾践回国以后就委托范蠡建城作都,勾践更是每晚睡在柴木上,在房门口挂一个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卧薪偿胆,不听音乐,不近美色,念念不忘复仇,但对外还是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以削弱吴国的国力,对内休养生息,富国强民。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常和大臣一起谋划攻打吴国之计。到了公元前494年,吴王向北进攻齐国,勾践听了非常高兴,并鼓励吴王攻打齐国。伍子胥知道后告诉吴王这是越国要灭掉吴吴国啊,劝吴王放弃功齐,而改攻越国。而吴王不听,还下令将伍子胥斩首。公元前473年,越国攻打吴国,吴国至此灭亡。、

除此之外,苏州更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园林城市”。苏州园林是苏州的骄傲,她有许多桂冠。拙政园、虎丘等四个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个园林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著名的园林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怡园等。这些园林,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艺术美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国外友人把中国园林称为“中国园林之母”,然而苏州园林更是中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以其“古、秀、精、雅多”而获得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

篇4

[关键词]目的地意象;固化;更新;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7)02-0042-11

Doi: 10.3969/j.issn.1002-5006.2017.02.010

引言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学术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领域。旅游者如何认识目的地将影响其目的地选择[1]、满意度[2]及其对目的地的态度忠诚与行为忠诚[3]。过去40年,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概念、构成要素、影响因素等内容均受到不同程度关注。目前,虽然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概念框架还未最终形成[4],但毫无疑问,旅游目的地意象要素研究所关注的核心是旅游者的“感知意象”[5]。Gallarza等指出,复合性、多重性、相对性和动态性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的4个基本特征,其中,动态性与旅游目的地意象营销策略息息相关[6]。一些早期研究认为“时间”和“距离”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意象动态性的两项基本因素[7-8],后续研究陆续扩展至外部环境(信息来源类型、数量等)和旅游者个体(人口学特征、旅游动机、文化价值观等)等因素[9]。有研究指出,目前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的研究仍较薄弱[10],主要体现于现有研究多着眼于影响目的地意象过程的外部因素,而对目的地意象本身的动态变化规律缺乏分析。

近年来,香港、新加坡等众多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通过持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积极推动旅游目的地意象更新,有效避免了旅游目的地意象趋于陈旧,较好配合了其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与之相比,我国境内旅游城市在目的地意象更新方面泛善可陈,大都不能通过目的地意象更新战略灵活应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变化。有鉴于此,本文选取苏州作为案例地,开展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研究。从古至今,苏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东方威尼斯”“天堂苏州,东方水城”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目的地形象特征;2015年,该市提出打造“国际化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将使其固有目的地形象面临国际市场的严峻考验。基于对案例典型性和资料足证性的双重考量,本文以苏州作为研究案例,或将有助于取得更多理论⑹居胗τ媒展。

围绕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本文对过去10年(2006―2015)旅游博客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找出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的主要脉络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探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地方政府、市场组织、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等多个社会群体共同参与、互动协商建构目的地意象的内在机制;结论部分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为避免目的地意象走向固化、推动目的地意象积极更新提供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研究

固化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退化或老化。在品牌管理领域,品牌老化和激活是品牌长期管理的重要方面[11]。其中,品牌老化被定义为“在竞争中出现的品牌成长率低、品牌再现率底、品牌认知质量下降、品牌忠诚度降低、品牌联想弱化、品牌陈旧过时等现象”[12]。品牌墓地(brand graveyard)理论认为,所谓“墓地”品牌是高认知度和低再现度的品牌[13],Lehu、Ewing等均认为,当品牌不再影响消费者购买时,品牌便开始衰落[14-15]。作为多维度的综合服务型产品[16],旅游目的地同样经历着从开始、发展、成熟到衰退的生命阶段,无论目的地品牌还是目的地意象(实践中,两者甚难区分)皆随目的地生命周期不断演化[10]。对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当前一阶段所积累的良好意象无法继续吸引旅游者时,便意味着其目的地意象已经走向某种固化,其中的某些方面需要得到更新。

与固化相对应的概念是“更新”。在市场营销学中,“更新”意味着改变。一般认为,若某一产品品牌形象长期维持不变,则会制约其获得更有活力的市场认知[17]。回归旅游目的地营销议题,在目的地发展的不同阶段,旅游者对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与评价[10]。尤其在社交新媒体时代,实际到访游客借助“互联网+口碑”的传播方式,能够对潜在游客心目中的目的地形象产生持续影响[18]。实地到访游客正在取代目的地营销机构(DMO),成为目的地营销传播中最重要的内容生产者和信息传播者。为了更加灵活地适应旅游市场上述变化,旅游目的地需要更加重视其意象更新问题,应立足更灵敏的目的地意象战略以取得更积极的游客市场认知。

1.2 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动态过程研究

旅游目的地意象具有动态性特征[6]。Gartner依据旅游目的地信息来源划分潜在旅游者的“引致意象”[19],显示信息源是推动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的重要因素。一些研究还分析了个人体验、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的影响[9,20-21],表明旅游者个人因素也是影响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提供的合作环境中,政府和目的地营销机构不再是表达目的地意象的唯一主体,旅游者围绕目的地意象的表征生产活动正在使目的地意象处于一个多群体介入、多元表征循环的动态进程[22-23]。当旅游者感知意象与目的地投射意象之间的偏差变大,目的地就需要投入更多营销资源加以纠正[18]。可见,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不仅要受信息源和旅游者个人因素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目的地意象动态过程还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动生产进程。

在过去5年中(2011―2015),文本中的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表征变得更加丰富,表征关键词除了“园林(拙政园)”“历史”“旅游”外,还纳入“平江路”“博物馆”和“观前街”等文化景观符号。具体来看,博客文本对苏州目的地意象的表征集中在以下5大模块:地方、园林、文化、观前街和虎丘。“地方”这一文化地理学所关注的概念,开始大范围出现在旅游博客文本之中。当代旅游者以“园林、平江路、博物馆、观前街”作为物质文化载体、获取对苏州这个“地方”的体验,体现着自身的旨趣和追求。对旅游者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与“他者”相遇的过程,该过程的主要特征就是要通过与园林、地方、文化、观前街、虎丘等目的地元素的“他者性”述说,去建构自身独一无二旅游目的地意象表征体系。与第一个5年相比,旅游者对苏州园林的认知开始突出地方性(关键词:中国、地方)和遗产商业化(关键词:景点),“林晓峰_粤X”这般写道:“不过,苏州对我来说不仅有这个意义,还有就是我非常憧憬那种古城的气息,可能是小时候玩太多武侠类游戏的关系吧,对古代的建筑和园林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总想亲身体会一下生活在古代的感觉,而苏州就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地方,无论从哪个方面出发,苏州是非去不可的。”与之相呼应的是,文脉属性(关键词:时间)和空间属性(关键词:地方)在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结合变得更为紧密,苏州园林依然是苏州意象时空凝结的焦点、一个地标性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观,而平江路、观前街、虎丘则成为来苏旅游必去之地。

4 研究结论

4.1 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现象

根据10年(2006―2015)测序结果,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中的文脉属性,尤其是“园林”作为标志性符号一直处于苏州目的地意象表征的中心。这说明固化现象客观存在于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进程之中。与此同时,以观前街为代表的游憩属性逐步成为苏州目的地意象的主体,则揭示了过去10年苏州目的地意象更新的基本特征。在两个5年时间段中,围绕“园林、文化、水乡、文物和寒山寺”的语义网络逐渐转换为以“园林、地方、文化、观前街、虎丘”为核心的语义网络,更直观显示出苏州目的地意象存在固化与更新的事实。

具体来看,苏州目的地意象固化主要围绕着以“园林”“文化”为代表的标志性遗产旅游景观,而苏州目的地意象的局部更新则受制于旅游者审美策略分野和商业资本操作(图5)。表面来看,苏州目的地意象通过固化和更新适应外部环境,建构出更为丰富的表征符号和意义;在其背后,目的地意象的动态过程则隐含着目的地与旅游者的持续协商与互动过程。

苏州古典园林被视为独立于街区生活之外的“文化标本”[35]。本文关键词频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都证明了这一点:苏州园林是苏州目的地意象的符号化凝结。为了满足日益庞大的旅游需求,旅游目的地商业机构向旅游市场提供各类服务并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在遗产旅游层面,依托苏州园林经营遗产旅游也是地方政府部门和各类商业组织利益角逐的结果,商业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气息――“Micky”提到:“第一个周末就慕名而往,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再美的景致如果出现人潮汹涌的情形也就黯然失色了,枉费了70元的门票。”目前,园林等文化遗产资源仍是苏州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者借助园林等遗产景观建构其个人意义,使得文化遗产成为某种“活着的东西”:“唯一让我欣慰的是,有些建筑物还是有其历史痕迹存在,即使不能身临其境,但也能感受一下岁月的流逝。”(林晓峰_粤X)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苏州目的地意象更新过程中,因满足旅游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情调而迅速发展的各大江南古镇(周庄、木渎)、历史文化街区(平江路、观前街)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在苏州目的地意象中,江南古镇元素迅速被激活,这既得益于旅游公司的资本和市场运作,也得益于当地社区的积极参与,他们为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新方向,为大众旅游者带来文化旅游必不可少的全新时空体验,“红毛”:“客栈位于平江路钮家巷子里,位置很方便,无论是去狮子林、拙政园还是去繁华的观前街,10分钟就能到。客房户户向庭院,室内以苏州传统民居布置,木梁瓦顶、回廊小苑,清幽恬静,整个客栈就是个小园林!”与此同时,集教育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各类博物馆受到旅游者关注,无论是苏州博物馆还是昆曲或评弹博物馆,它们向旅游者展示着苏州古城独特性,提升古城文化旅游吸引力:“苏州博物馆的面积虽然没有国博那么大,但是它布局非常合理,并且每一个展区设置以及展区之间内容的衔接都很精妙。在参观的过程中,你就能感受到苏州人生活的精致与吴韵文化精妙。”(Crystalgon)

除此之外,研究还透过“水乡”至“地方”的语义网络演变,解析苏州目的地品牌营销转变,特别是近年来苏州围绕“苏式生活”的目的地品牌化实践。在这一转变中,旅游需求淖畛醯摹爸由寒山寺苏州”式的观光游览为主,发展到如今以“平江路观前街苏州”和“景点虎丘苏州”为主要脉络的都市休闲;游客体验也从最初以“古镇水乡苏州”为主脉络的“前台”体验,转向以“拙政园地方苏州”为主特征的“后台”互动,相关表述如是:“说真的,时代在变迁,然苏州的园林、河道、小巷人家却依旧让游客像参观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很想透过窗子去打探一番。在我心里,苏州人过日子如同这条平江路,讲究的是精致和文雅。”(章慧敏)

4.2 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机制

如前所述,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更新过程背后,隐含着地方政府、市场机构、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等多元利益主体博弈,正是有赖于各自群体的理性诉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博弈、互动协商,旅游目的地意象才得以不断延续和更新(图6)。

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构建中,旅游者寻求新奇个性的体验,追求便捷高效的旅游产品,渴望苏州维持一致的“他者性”旅游目的地意象,以便其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体验真实的苏州古城文化。在此基础上,政府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推动地方文化市场,获取延续地方文化的必要资源,并不断提升社会、文化、经济综合效应。而各类市场机构为了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致力于推动本地标志景区和拳头旅游产品品牌化,努力创造、引导并迎合旅游消费形态。在旅游经济大潮下,旅游者、地方政府和市场机构“合围”,让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中最显性、最易操控和最具商业价值的部分――“苏州园林”深入人心,成为旅游目的地意象表征内容生产的焦点,也成为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之锚”。在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构建中,当地居民一方面作为旅游凝视的对象,另一方面也充当着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的角色。当地居民对文物加以保护、传承、商业化利用,以周庄和木渎为代表的苏州水乡古镇随之在古城意象中逐步凸显,既蕴含着居民对本土传统文化延续与复兴的期望,也表明经济效益也是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社区发展的一大动力。随后,“古镇”和“平江路”等关键词及关联语义路径在2011年后大范围出现,更清晰地勾勒出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更新的基本事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居民群体主导和推动的结果。

事实上,如果缺乏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旅游者感知的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很可能将更加集中于苏州园林等产业资本运作对象。缺乏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旅游目的地意象建构过程,将完全处于商业势力和资本逻辑的主导之下,而如前所述,商业和资本恰恰是导致目的地意象“固化”的一大诱因。考虑到旅游目的地意象一旦“固化”,将难以适应社区创新发展、旅游者多元体验、遗产活态保护以及文化有机更新等多重发展目标,长远看势必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因此,研究认为,必须更加积极看待居民在目的地意象更新中的作用。

5 讨论

本文以苏州为例,基于对过去10年(2006―2015)在线旅游博客的内容分析,解释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现象,梳理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和更新的具体内容,探索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和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苏州目的地意象固化主要体现在园林符号的高度凝结,其主要诱因是地方政府和市场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对目的地意象进行了持续、强有力的干预;而苏州目的地意象更新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周边水乡古镇的逐步凸显,其背后的主导逻辑是地方政府引导、商业资本运作、本地居民积极参与到遗产旅游发展之中,以某种“化学反应”的方式赋予旅游目的地新的意象特征。综上,政府、商业机构、旅游者和居民共同构成了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和更新的基础动因。

在理论层面,本文验证了旅游目的地意象进化理论(image evolution)[6,20]。研究认为:首先,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固化与更新同时存在,内生动力和外部干预协同作用于这一进程。其次,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进程具有周期性特征,根据这一特征,苏州近年来涌现出的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要素也会逐渐“凝固”,而新的目的地意象要素将继续得以逐步建构。再次,研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对目的地意象动态进程的讨论之中,发现目的地意象进程由整个区域社会生态系统所主导,其固化与更新的动力来自地方政府、市场机构、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的f商互动。这一观点揭示出在旅游目的地意象战略中,对多元利益主体协商、对话加以制度性安排的必要性。最后,研究发现旅游发展背景下的遗产资本化进程是造成遗产旅游地意象固化的重要诱因。毫无疑问,遗产旅游地意象固化会严重限制旅游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扼杀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遗产旅游目的地,为了有效制衡资本逻辑可能导致的目的地意象固化,本地居民在目的地意象进程中的权益应得到进一步保护。

虽然在线旅游博客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所采纳的资料来源,但就本文研究而言,旅游博客的使用主体仍然难以精确加以识别。因此,本文研究仍存在不足,今后研究应就此论题,继续开展居民访谈、多案例地调研以及对更长时间跨度的目的地意象过程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Fan Jun, Qiu Hongliang, Wu Xuefei.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place attachment and touris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A case of Zhejiang tourist resorts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1): 55-66. [范钧, 邱宏亮, 吴雪飞. 旅游地意象, 地方依恋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J]. 旅游学刊, 2014, 29(1): 55-66.]

[2] Bai Kai, Chen Nan, Zhao Anzhou. Potential Korean tourists’ cognition of Chinese destination image and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s [J]. Tourism Science, 2012, 26(1): 82-94. [白凯, 陈楠, 赵安周. 韩国潜在旅游者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认知与行为意图[J]. 旅游科学, 2012, 26(1): 82-94.]

[3] Liu C R, Lin W R, Wang Y C. From destination image to destination loyalty: Evidence from recreation farms in Taiwan [J].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12, 8(4): 431-449.

[4] Li Hong. The two kinds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J]. Tourism Tribune, 2006, 21(6):9. [李宏. 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的两种理解[J]. 旅游学刊, 2006, 21(6):9.]

[5] Zang Dexia, Huang Jie. A revie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destination image: Based on the articl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d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last decade[J]. Tourism Science, 2007, 21(6): 12-19. [臧德霞, 黄洁.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基于 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近10年文献[J]. 旅游科学, 2007, 21(6): 12-19.]

[6] Gallarza M G, Saura I G, Garc??a H C. Destination image: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 56-78.

[7] Gartner W C. Temporal influences on image chang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86, 13(4): 635-644.

[8] Crompton J L. 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 desti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upon that image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9, 17(4): 18-23.

[9] Baloglu S, McCleary K W.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4): 868-897.

[10] Wu Tiehong. Dynamic researches into images in tourist areas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life cycle [J].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 2005, 34(2): 119-121.[乌铁红. 旅游地形象的动态研究与其生命周期的演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4(2): 119-121.]

[11] He Wenli. An Empirical Study about Laozihao Brand Revitalization[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12. [何雯丽. 老字号品牌激活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2.]

[12] Zhang Qian. Brand Outdated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D]. Chengdu: Sichuan University, 2006. [倩. 品牌老化及对策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6.]

[13] Aaker D A. Building Strong Brands (the 1st Edition) [M]. Lü Yilin, trans. Beijing: China Labour & Social Security Publishing Group, 2004: 11-12. [戴维・阿克. 创建强势品牌(第一版)[M]. 吕一林, 译. 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11-12.]

[14] Lehu J. Back to life! Why brands grow old and sometimes die and what managers then do: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research put into the French context [J]. 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2004, 10(2): 133-152.

[15] Ewing M T, Jevons C P, Khalil E L. Brand death: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senesce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3): 332-338.

[16] Buhalis W B D D, Qiu T B M X. 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 21(1): 97-116.

[17] Zhang Linghao. Research on the continuity and renewal methods of product image: Based on gene heredity theory [J]. Packing Engineering, 2007, 28(8): 170-173. [张凌浩. 基于基因遗传理论产品形象的延续与更新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 2007, 28(8): 170-173.]

[18] Lü Xingyang, Xu Hong, Lin Shuang. Brand hijack: The alienated evolution process of destination image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6): 67-75. [吕兴洋, 徐虹, 林爽. 品牌劫持: 旅游目的地形象异化演进过程研究[J]. 旅游学刊, 2014, 29(6): 67-75.]

[19] Gartner W C.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1994, 2(2): 191-216.

[20] Beerli A, Martin J D. Factors influencing destination imag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4, 31(3): 657-681.

[21] Frias D M, Rodriguez M A, Casta?eda J A. Internet vs. travel agencies on pre-visit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view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1): 163-179.

[22] Stepchenkova S, Zhan F. Visual destination images of Peru: Compar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DMO and user-generated photography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6(3): 590-601.

[23] Huang Yan, Zhao Zhenbin, Chu Yujie, et al.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Internet era: Multiple constructions and circulations [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6): 91-101. [黄燕, 赵振斌, 褚玉杰, 等.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地视觉表征:多元建构与循环[J]. 旅游学刊, 2015, 30(6): 91-101.]

[24] King C, Chen N, Funk D C. Exploring destination image decay: A study of sport tourists’ destination image change after event participation [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5, 39(1): 3-31.

[25] Cherifi B, Smith A, Maitland R, et al. Destination images of non-visitor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49: 190-202.

[26] Li Leilei.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Guangzhou: Guangdong Travel & Tourism Press, 1999: 90. [李蕾蕾. 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 理论与实务[M]. 广州: 广东旅游出版社, 1999: 90.]

[27] Jin Yingruo. A new approach to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positioning: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J]. Journal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2, (4): 24-27. [金f若. 更新定位, 一种新的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贵州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4): 24-27.]

[28] Li Changqiu. On the renewal of image orienta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s [J]. Journal of Northern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 (2): 66-69. [李长秋. 论旅游地形象的定位更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2): 66-69.]

[29] Wang Yuan, Feng Xuegang, Sun Xiaodong. A model of temporal changes in destination images [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10): 20-30. [王媛, 冯学钢, 孙晓东. 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J]. 旅游学刊, 2014, 29(10): 20-30.]

[30] Tseng C, Wu B, Morrison A M, et al. Travel blogs on China as a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gent: A qualitative analysis using Leximancer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46(1): 347-358.

[31] Guo Fenghua, Wang Kun, Zhang Jianli, et al.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image of the case in “Five Golden Flowers”, Chengdu: Based on the text mining of blogs [J]. Tourism Tribune, 2015, 30(4): 84-94. [郭风华, 王琨, 张建立, 等. 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地形象认知――基于博客游记文本的分析[J]. 旅游学刊, 2015, 30(4): 84-94.]

[32] Dai Guangquan, Chen Xin. An initial discussion about tourists’ photographic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ourist photos [J]. Tourism Tribune, 2009, 24(7): 71-77. [戴光全, 陈欣.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内容分析[J]. 旅游学刊, 2009, 24(7): 71-77.]

[33] Fan J M. Suzhou its style and mode as a fashion lead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 (4): 123-141. [范金民. “苏样”,“苏意”: 明清苏州领潮流[J]. 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 (4): 123-141.]

篇5

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古民居建筑的逐步重视,对古民居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已经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本文以古民居修复背景开始,论述了古民居修复方式及用途和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保存”原则。最后,以苏州园林修复开发为例,讨论了当下园林修复及再设计的问题和看法。

关键词:古民居;修复;四个保存;园林设计

一、相关背景

当今时代,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建造,还应该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它们记载了历史的足迹,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见证了发展的脉络。而岁月的摧残,使得其中一些建筑已经变得破旧不堪。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古民居建筑的逐步重视,对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已经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只有对历史的尊重,才能做到求新和发展。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程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改建工程,修复和改造应该市的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保留建筑固有的历史风貌,重新发挥出其原有的璀璨光芒,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又要尽量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求,保证修复和改建后的安全使用。

一个城市的内涵往往通过古民居建筑来得以体现。古民居的修复和改造工作则需要依据其自身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在修复过程中,不同于一般的改造工程,修复工程应该赋予古民居建筑新的用途或者增设现代化的功能和措施,用现代化的要求、现代化的空间艺术来改造。

二、古民居修复方式及用途

古民居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工作由于受到被保护建筑的自身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建筑质量、被损坏程度和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具体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做法,修旧如旧,尽可能地恢复古民居建筑的原有风格,甚至使其焕然一新,这种做法一般用再寺庙和名人的故居中,原有的用途未被改变或者作为参观等使用;第二类是新旧对比,即强调修复的时代痕迹,使得修复部位可以明显区别于原有部分,这种方式在欧洲的古老建筑中比比皆是,但在国内却较少地被采用到;第三类是用现代的空间艺术语言与已存在的历史建筑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被普遍地接受,尤其在古建筑扩建、改建的过程中使用得较为广泛,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罗浮宫的扩建工程。而目前对古民居建筑的修复和改建往往是旧瓶装新酒,即赋予其新的用途或者增设现代化的功能和措施,使其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和生活的需要。

古民居的修复与改造,可以有三类用途:第一是利用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展示作用;第二是以较大的代价,改造更新内部,使之基本适合现代生活,延续其居住功能;第三是根据其区位及建筑结构格局的可能,改造为商业用途。而有些古民居,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生活了,主要反映在安全、厨卫设施、空间高度以及空间分隔方面,多数可能已经十分残破,甚至是危房或者翻修搭建得面目全非了。即使原样保存完好的,也因其木构件在百年上下的岁月中多有损朽,所以在修复改造定位时应该将其定位为商业性建筑,即通过适度修复和部分改造、在保持整体外貌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将内部空间进行调整,是这些古民居满足营业的要求。

三、修复改造过程中“四个保存”原则

修复古民居的目的,既要以科学技术的方法防止其损毁,延长其寿命,更必须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而后者尤为重要。如果因为修复工作而损害了它原有的价值的话,那么这一维修工程就毫无意义了。

首先,要保存原来的民居形制。古民居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原来的造型、原来的艺术风格等等。每一个朝代的建筑布局都有它的特点,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的情况、民族和地区的特点、思想信仰等内容。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作为历史的物证、多民族文化的物证,如果改变了原状,或张冠李戴乱了套,这个古民居的价值就损失了。

其次,要保持原来的民居结构。古民居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种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时期和各种民居的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它们是建筑科学发展进程的标志

再次,要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古民居中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有木材、竹子、砖、石、泥土、琉璃、金、银、铜、铁等等。它们都是根据不同民居结构的需要而选择使用的,什么样的民居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材料产生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形式,都是要合乎力学原理的。

最后,要保存原先的工艺技术。要真正达到保存古建筑的原状,除了保存其形制、结构与材料之外,还需要保存原来的传统工艺技术,方可成功。

四、园林修复及再设计

4.1 国内园林修复及再设计的背景和不足

我们也同样知道对古园林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些古园子是中国古代造园硕果仅存的实例,再不加以保护就会彻底断了我们民族造园艺术的根本,所谓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古园林修复和保护工作一直在进行。最近十年,即苏州园林进入世遗保护范畴之后的十年,其保护状况可谓喜忧参半。究其原因,大致涉及到文保规划的合理性,资金的落实和资金流向,以及当前旅游业与古园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等方面。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些年来,尤其是苏州,在园林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人力物力都花了不少。比如苏州1996-2020年规划中确定的13处毁圮严重的私家旧园,已有畅园、五峰园、洽隐园等部分园林得到修复,但其修复的过程却是良莠不齐的,而修复过程中,对园中景物的随意篡改更是屡见不鲜,此外,园林范围的改变,权属问题,植物、山池、古建的日常维修技工缺乏,以及过量的观光活动等,都加大了古典园林保护的难度。实事求是的讲,效果还不够理想。

4.2 例谈当下园林修复存在的问题

首先,古园林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有待调整。目前的现状是保护其次,开发为主。我们的旅游开发、地产开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尤其对古园林周边环境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而这种开发是继城市更新大拆大建以来的又一轮建设性破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人皆知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新的苏州博物馆事实上建在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内,贝聿铭先生的作品部分占用了以宗王府为核心的保护区域。这对拙政园这一完整的、宅园一体的文化古迹保护而言,无疑是遗迹重创,而且,其过程不可逆。同时,作为西部集群的核心,代表同、光风格的张履谦住宅、祠堂以及拙政园西园这样一个园、宅、祠三位一体的古代文人聚居结构也被破坏了。这是应该被保持的,意义就在于向公众展示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古代文人聚居地的综合印象。

同时,在文保资金的落实问题上,现在文保资金的落实,多数是用在了修建停车场,旅游商业的改造,道路和管理用房等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上去了,对古典园林园林本体的修护、养护维修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上,力度不足,投入不足。

4.3 对当下问题的看法

在保护文物的时候,不仅仅要保护文物实体,对于园林完整性,尤其是格局的完整性保护同样需要特别关注。无论是在古园林物质保护上,还是在文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如果我们公众、从业者甚至是学生,得到的是片面的,甚至是是扭曲知识,我们这一代人是有责任的。而一旦东西毁了,再想恢复,再想研究或是想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就很难了。

参考文献:

篇6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

一般教大

一般较小

变化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

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

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

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八达岭--北京

长城——山海关--河北

长城——嘉峪关--甘肃

明清故宫——北京--北京

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

平遥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

颐和园--北京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天坛---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

大足石刻--重庆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

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丽江古城----云南

龙门石窟---河南

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

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

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

云冈石窟---山西

庐山国家公园--江西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山东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

黄山--安徽

武夷山---福建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高大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近观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仰观

②角度

③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地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

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

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

苏州园林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苏州园林

借景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

寺庙与塔

寺庙

地理位置

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五台山寺庙

大理三塔

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二)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现象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

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

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

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形成条件

海域环境

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盐度平均3.5%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海水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境

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五、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②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

③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④旅游服务设施规划⑤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

3.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规划观念新颖

②调查分析细致

③旅游定位准确

④空间布局合理

⑤内容体系完整

⑥规划科学可行

4.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①符合自身特点

②选择最佳路径

③景观丰富多样

④注意劳逸结合

⑤追求最佳效果

七、旅游安全

1.旅游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

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与管理

做好自我防范

八、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九、旅游与环境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

(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

(4)扰乱社会秩序

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篇7

1988年,徐树均从事金鱼等观赏鱼养殖和出口,他平均每个星期要向日本等国出口100多箱金鱼,一个月能挣十多万元人民币。

一次徐树均在与一个叫后滕的日本客商交谈时得知,在日本一条锦鲤能卖到几百万乃至上千万日元,也就是人民币几十万元。听了这些话,徐树钧很激动,他请日本客商给他带两条小锦鲤作种鱼,但由于锦鲤的经济价值非常高,在日本相当于他们的国宝,所以徐树均的要求当场就被拒绝了。

锦鲤也叫绯鲤,号称日本国鱼,是被称为“观赏鱼之王”的水中活宝石。锦鲤源于中国,制种改良于日本,因鱼呈现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姿的斑纹而得名。

徐树钧初次看到锦鲤是在一年以后,新加坡外商到苏州投资开宾馆,宾馆里的池塘要投放高档观赏鱼,徐树均拿下这个订单后,到全国各地搜寻最好的观赏鱼,最后他在福州市找到了国产锦鲤。它的价格是100元到150元一条。

当时普通金鱼只卖三到五元钱,锦鲤相对于它们而言,简直就是天价。初次尝到锦鲤高价甜头的徐树均很想自己养锦鲤,但是他却无法拿到好的锦鲤种鱼,他只好继续从事金鱼养殖和出口。由于他的金鱼近亲繁殖,发病率越来越高,售价越来越低,最后他不得不放弃金鱼养殖和出口生意。

时间到了1997年,徐树均又发现了一个快速赚钱的新项目,他拿着仅有的一万元进行了尝试。

当时社会上流行领养动物,那么徐树均就把金鱼馆领养起来。在苏州市金鱼馆领养时,徐树均搞起了观赏鱼展览会,通过展览会他赚到了四万元。之后他又在苏州市运河公园举办中国金鱼、世界热带鱼展览,他又挣了四万多元。

徐树钧一直认定养锦鲤是很好的生财之道。1999年6月,他拿着挣来的八万多元,从一个北京客商手里买了30万条国产锦鲤鱼苗,本想靠这30万条鱼苗翻身的徐树均,当年却遇上了一场水灾,鱼一下子全被冲走了,损失相当惨重,这使徐树钧的事业跌到了谷底。

这一年过春节,徐树均家里很困难,当时什么年货都没有买。大年初三这一天,徐树均家里来了两个神秘的客人,他们都在当地的水产养殖圈里很有名气。一个是虎丘区水产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钱学林,一个是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的负责人顾泉男,徐树均拿出家里仅有的23元钱招待了两位客人,而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却还空着肚子。

但他没有想到,这两位客人是看他有养殖观赏鱼的经验,特意邀请他到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联合养殖锦鲤的。徐树钧说:“当得到机遇的时候,你要抓紧努力,而不是随意丢掉,一生的机遇只有几次。”

春节刚刚过,徐树均带着他剩下的28条锦鲤,来到了设施齐全、养殖技术人员全面的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结果养殖场的职工反对养殖锦鲤。有的人还认为徐树均是个骗子,认为锦鲤这样的花鱼根本卖不出去。

在一片反对声中,徐树均用自己的锦鲤、自己掌握的技术,繁育出了四五百万条锦鲤鱼苗。等到这些鱼长大之后,他开始向苏州园林等旅游景区低价出售自己的锦鲤,让市场来检验自己的产品。结果游客的反应很好,很喜欢这些鱼。

通过向苏州园林等旅游景区卖锦鲤,徐树钧赚了一笔钱,还吸引了定单。刚修建的常州中华恐龙馆为了体现景区档次,一次性就购买了三万条锦鲤,这让他一下就赚了90万元。

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徐树钧逐渐承包了整个苏州特种水产养殖场,当他养锦鲤有了一定影响之后,一些朋友把日本的客商引荐给他。一次,一个日本客商看了徐树均的锦鲤后说了一句话,这让他对养殖锦鲤有了新的认识。

徐树钧回忆说:“我当时给他看最好的锦鲤,他却对我讲了一句话,很客气地讲,他说这个锦鲤很好看,但是锦鲤还是他爷爷手上养的那种鱼才能叫做锦鲤,当时我很气愤,我认为这个日本人说大话。”

为了验证自己锦鲤的品质,徐树均决定和日本客商交朋友。 2003年3月份,一个叫田中熊一郎的日本人邀请他去日本考察,这正中徐树钧下怀,亲眼看了日本的锦鲤后,徐树均大吃一惊,他们的鱼确实是好。

回国后,徐树均从一个台资企业朋友手里拿到了几十万条,与日本锦鲤品质接近的台湾锦鲤鱼苗,这令他很兴奋。急于求成的他,每天拼命地喂食,结果鱼吃得太饱,造成大面积死亡,后来只剩下几千条。

到了2005年,日本锦鲤逐渐流入中国市场,徐树钧用自己养大的几千条锦鲤和从广东购买的一批日本锦鲤杂交,繁育出了上百万条锦鲤鱼苗,这时候那养大的几千条锦鲤也身价倍增,一条能卖一两千元,这令锦鲤养殖同行很羡慕。

要养品质好的锦鲤,技术是关键,这些年,徐树均先后六次带家人去日本学习锦鲤养殖技术,但是每次学习都不顺利。日本人很保守,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所谓的技术壁垒问题。

篇8

关键词:美术欣赏;艺术修养;自然山水;中国园林

旅游业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自它诞生伊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速,要想使之健康、持续、有效地发展,真正走出一条适合国情、日益发达的中国式旅游道路,就必须提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交流能力。还应该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基础知识、艺术鉴赏能力、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礼节礼貌等。

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但这些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高中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呢?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美术教师,怎样服务于旅游教学的需要,是我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美术欣赏课是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进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获得高质量的美的享受。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让学生感到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同时也达不到教学目的。几年来我在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学生不仅喜欢上美术欣赏课,也大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合理有序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美的感受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好适合旅游专业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著名雕塑、建筑、绘画作品以及民间艺术品的认识了解和深入体会;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课外实践中启发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自然风光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奔向大自然的目的之一,就是去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山水风光之美。怎样引领游客去欣赏祖国的山水呢?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然山水之美。例如欣赏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元代四大家”之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针对这一内容我采用讨论会的形式,“作为旅游工作者怎样带领游客去欣赏大自然赐予的山水美?怎样去鉴赏山水风光”同学们最初只看到溪水密林和雄伟壮丽的山岭,却体会不到作者的内心所想。这就需要老师引领着学生一步步去欣赏,去思索和探讨,在欣赏中发现山水的美,在思索中认识山水的价值,透过作者的内心去感受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在探讨中品味作者创作美的真谛。同学们会一边欣赏一边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迪,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欣赏山水之美,提升了美的观察力和鉴赏力。

二、营造美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感受美的真谛

人类的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带领学生到世界各地参观历史文物、文化古迹,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多媒体课件却能带领我们去故宫、漓江、卢浮宫、到世界各地去参观游览。如在讲授如何欣赏中国园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加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首先在悠扬悦耳的民乐声中把学生们带到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以及江南名园拙政园、网师园等精美图片,观看的同时提出问题:如何把中国园林介绍给游客?怎样引领游客欣赏古代园林?这种情形氛围中同学们会七嘴八舌,纷纷讨论,充分谈到其外观结构和内在意蕴的美。在同学们建立了美的鉴赏概念后再播放苏州名园――“留园”的资料片,利用多媒体效果使同学们跨越时空,身临其境,不仅看到苏州园林外在的精雅,而且体会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园林博大的艺术精髓。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同学们对旅游专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学习兴趣也浓厚了。这种不出课堂的参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单一讲解,成为生动有趣的“亲身”经历,这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扩大知识面与丰富历史知识是很有益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美术修养。

篇9

在造园手法不断改革创新,造园艺术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园林文化也逐步形成。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其中,江南园林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类型,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既然园林文化可以指导造园家们更好地设计园林,那么在适当修改后,其同样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文人空间”设计,以营造一个“园林式”的高校校园。

1.1因地制宜的思想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它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1.1.1适宜的场地设计在中国,传统园林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但各个园林之间都有所不同。在园林的设计中,往往由实际的地理条件出发,根据现有的土地面积、水域分布等环境因素进行设计,使园林能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也使园林与周围环境互相协调、融为一体,如怡园占地较小,故引入假山、池塘等元素来体现其灵动,颐和园面积广阔,故采用真山、湖泊突出其宏伟。以上便是因地制宜的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同时,其也能应用在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大学校园的设计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周围的地形、湖泊等环境因素,并以此为设计依据。以厦门大学本部为例,校区占地167hm2(约2500亩),用地压力较小,故校园中常见大面积的绿化及水域。校园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故在校园中央设置了“芙蓉湖”,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供游客与师生游玩。晴朗的清晨或午后,在湖边总是聚集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讨论问题、交流想法,或是父母带着孩子游玩嬉戏,抑或是来闽旅游的游客们谈论着厦门的风土人情、所见所闻。芙蓉湖已成为厦门的旅游景点之一。在绿化方面,由于学校西部地势平坦,植被以成片的棕榈树与大草坪为主,如芙蓉湖边的大片草坪与棕榈林,棕榈树干挺直,树形优美,美化了校园,也表达了厦门大学对各地游客的热情。校园东部位于狮山脚下,地势渐高,植被种类繁多。在规划中保留了大部分狮山脚下原有的植被,使校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坡地上行走时,周围绿树掩映,微风习习,让人恍如在山间穿行。(图3)与厦门大学占地167hm2(2500亩)相比,河海大学鼓楼校区的占地面积不到66.7hm2(1000亩)。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校园内地势起伏较大,坡地较多。然而,在合理的规划下,山体坡地很好地起到了调节空间的作用。校园内的低洼处、平坦处、地势较高处分别安排了足球场、教学楼、科技馆等各具特色的建筑。在校园中行走,时平时陡的道路也为师生增加了一分惬意和悠然。同时,校园内多变的地形很好地切割了视线,增加了校园的层次感。以校园内的友谊山为例,国际教育学院被安排在了友谊山的山顶,山坡四周种植着茂盛的植被,其间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通向山顶。走出友谊山,山顶的建筑便隐藏在了植被的遮蔽之间。视线的分割让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使其特点更加鲜明集中,从而让校园更有“看头”。

1.1.2“廉价”的植被选择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首先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顾及到季节的变化;其次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与“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传统园林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大片的草坪每年的灌溉、养护都需要很大的成本,却没有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造成了较大的浪费。与大片草坪的高额养护成本和较低的使用效益造成的浪费相比,河海大学本部的绿化则体现出了较高的价值。作为清凉山的一部分,河海大学本部校园内的植被品种较多、较杂,但大多来自当地耐以生存的自然植被,平时并不需要过多的养护,师生也可以自由地在绿化中学习、放松,由此实现了绿化的低成本维护与高效益使用。且植被高低错落,结合起伏的地形、自由的道路,加上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致,妙趣横生,总会带来意外惊喜。

1.1.3特色的景观文化塑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狮子林因园内石峰林立,形状多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留园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园林尚且如此,作为专业性极强的高校理应特色鲜明。在这方面,一些高校的校园建设则比较成功,在校园设计中体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如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为例,河海大学的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便在其校园内的水景观中体现了出来。在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南3个位置分别设置了东湖、廉池、西湖3个人工湖,在面积最大的东湖沿岸安排有长椅,可供学生休闲放松,或是进行户外学习。每天早上在湖边都有学生朗读或是背诵英语。东湖不但有观赏作用,同时也具有其实用性。在雨季,校区内的雨水可以排入东湖并储藏在东湖内,在降水比较少的时期,东湖内的水便可以被水泵抽出用来浇灌草坪、树木等。此外,校园内还有三峡广场、小浪底音乐台等充满水利特色的景观和建筑,从这些特点鲜明的元素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河海大学最具代表性的校园文化———水文化。又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全国航空航天类排名第二的大学,在将军路校区的规划设计中更是把学校的航天特色充分凸显了出来。观察其教学区的俯视图,可以发现其布局形似一个直升机。校园中心的草坪修建成了螺旋桨的图案,四周的教学楼围成了机身的形状,校园东部马路上横跨过的天桥组成了机尾。在四周绿化的映衬下,整个校区就像一架即将从停机场上升起的直升机。同时,校内还有直升机模型等标志性元素。在校园的整体布局与细节安排的共同作用下,其航空航天特色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

1.2含蓄的空间布局规划

空间的延伸、渗透与层次,空间的延伸对于有限的园林空间获得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空间的延伸意味着在空间序列的设计上突破场地的物质边界,它有效地丰富了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即“流动空间”。江南园林主要通过对空间的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处理,古典私家园林的内部空间通常按照功能关系划分区域和院落,其中包含了若干个空间层次和主要景物。主要的构成元素则有山石、水、植物、声音、光线乃至气味。2.2.1组景手法由于文化传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人多倾向于取含蓄隐晦的方法使艺术作品引而不发,显而不露,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组景手法是指把一些景象重新组合成新的景象,从而产生新的意境与趣味。古人总结出的组景手法多种多样,接下来本文将从在高校校园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廊道与亭台、景象的显隐性两方面展开讨论。廊道,其目的是为行人遮风挡雨,是行进过程中的景。亭台,其目的是让人驻足小憩,是静止时的景。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廊道中行走的师生往往是在去教室、或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路上,正如我们在人生路上前行。廊道告诉我们生活应该向前迈进。而亭台,往往是我们思索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驻足思考,思考我们的大学生活抑或是我们的人生。亭台象征着我们应该时不时停下脚步想一想,望一望。两者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师生遮挡了风雨和烈日,提供了支持与保障。廊道与亭台的组合,象征着每一所大学对师生的庇护与关爱,以及对他们人生的建议:思考与奋斗。正如在河海大学江宁校区东湖两侧的凉亭与廊道遥相对应,相印成趣。对景象显隐性的处理可以很好地避免校园空间过于“直白”的问题,师生或游客在校园中行走时,眼前的景象会随着所处位置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从而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高校校园在处理显隐性时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绿化的安排来达到不同景象的“露”与“藏”。如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将建筑隐藏在高耸的乔木与茂盛的灌木之间,在路上行走只能从缝隙中隐约看到建筑的轮廓,而再向前走几步越过这片植被,整幢建筑便一览无余了。通过对景象显隐性的利用,可以避免“硬对景”,从而增加校园景色的趣味。(图6)

1.2.2放大了的空间效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往往并不是由单个建筑来体现,而是通过创造建筑的群体空间来展现。换句话说,传统建筑通过抑与扬,大与小,曲与直,内与外相结合等手法,将各单个景象联系起来,达到1+1>2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画面。抑与扬的结合是一种为了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上手法。以河海大学本部为例,刚进大门是一条狭长的道路,两侧分布着闻天馆、研究所等建筑。而沿着窄道走了400m之后,空间突然空阔起来,便看见了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广场,广场上种植着数百棵参天的梧桐。在道路的行走时的压抑之感与广场的开阔相对比,将广场的旷大衬托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经过的师生都能感觉到此处的庄严肃穆,生出敬畏之心。抑扬结合的手法往往可以让景象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加深游览者的印象。大小对比常指在较小的空间内营造出阔大的意境,以苏州园林最有代表性。一些学校的校本部由于地处市中心,用地面积非常有限,于是众多高校的校园设计都力求既满足教学需求,又避免校园给人过于拥挤的感受,如河海大学校本部,通过借助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营造了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让师生在校园的不同部分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曲与直的对比,其重点主要在曲,通过曲的构造,可以让画面更有层次。厦门的鼓浪屿上建筑密布,道路大都是曲折的小路,而曲折的小路尽头,往往便是热闹的集市或是空旷的海滩。南京师范大学北门入口处的规划与其相似,初入大门便是一条蜿蜒的林间小路,沿着小路翻过一个小山坡经过图书馆,看似已经没有路,而继续向前走才发现原来树林旁便是篮球场与足球场。校园需要幽静的场所,一方面为了营造宁静治学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同学提供了户外学习的去处。曲折的林间小道很好地创造了一个比较隐秘、寂静的空间,满足了同学对户外学习场所的私密性、安静的要求。内与外的交流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透过窗子看到窗外的风景。内外空间的交流需满足一些最基本的要求例如便于室内采光、过滤室外杂音等。同时,学校的特殊性要求室外环境还应该为室内的师生提供绿色景观,以供师生在课间远眺、放松。内外空间交流最理想的情况体现在苏州园林中,即室外的景象通过窗户如同画一般成为室内景观的一部分。在苏州留园中,透过长廊古色古香的花窗可以看到长廊另一侧树木的虬枝,两者互相映衬就像是画框里的一幅画。

2如何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

上文分别从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可以用来指导校园空间设计的主要思想和手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校园任何一处空间的设计往往是众多思想、手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相关手法后,应该思考如何把这些手法的优势融合起来,综合运用到校园各部分空间的设计中,以设计出内涵丰富的校园空间。下面,本文将从灰空间与室外园林式空间两个部分的设计来讨论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综合运用到校园空间的设计中。

2.1灰空间的利用灰空间,是指从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消除了室内空间与室内空间的隔阂,使两者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有机地整体,这也符合传统“阴阳调和”的思想。在校园内广泛使用灰空间可以避免现性主义建筑过于棱角分明的形象,把校园打造成一个更柔美、更和谐的学习场所,有利于避免在新校区中普遍存在的环境与人的距离感这一问题。灰空间的思想在很多设计中都有体现,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廊结构。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中,廊结构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校园中的宫殿式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在相邻建筑间用长廊相连接。长廊的作用很多,一方面,在刮风或下雨等恶劣天气时,长廊为来往的行人与在教学楼之间穿梭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遮挡,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另一方面,长廊作为相邻建筑之间半封闭、半开敞式的通道,也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使建筑群更有整体感。此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灰空间设置中,体现出了灰空间的设置也可以借助植被等自然元素来完成。利用已有的环境资源,将教学楼前的古树的树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既营造了贴近自然的校园氛围,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课间休息放松的场所。

2.2室外园林式交流空间的营造与中学相比,大学教育强调自主学习。这意味着仅有传统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新的场所。为了帮助大学生将学习场所拓宽到教室外,大学校园内需要设置户外学习场所,这也满足了部分同学在户外学习的习惯。此外,现阶段在各高校内普遍存在老师和学生缺少沟通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引导师生思想改变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优美的交流空间也至关重要。因此,下文将主要从户外学习场所和交流场所的安排来讨论校园室外空间的设置。在河海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在僻静的自然绿化空间内进行户外学习。同时,在户外学习场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中,支持人数最多的是安静,其次是有舒适的座椅。为了营造安静的氛围,可以通过绿化带将空间与周围的建筑、道路分隔,树木的遮挡同时还具有在夏天遮挡阳光,减小风速等功能。在桌椅方面,既不能设置过于密集使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也不能过于稀疏造成“一座难求”的情况。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会议楼西侧是一个人工湖,湖边布置着长椅与石桌石椅,在四周被枝叶茂盛的乔木遮蔽,把它与周围的人行道分隔。由于环境清幽安静,并且设置了便于学习的桌椅,经常有学生在此进行户外学习。交流空间的设置应同时达到其实用性与美观性。为了达到其美观性,交流空间仅仅是一块空地显然是不够的,可以将其安排在草坪或是树荫中,与周围的建筑、道路等环境融合。一方面能让师生有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情,有利于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另一方面,交流空间本身也成为了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在校园内营造了宁静治学的氛围。在实用性方面,为了便于师生在课后进行交流,宜把交流空间设置在教学楼附近,而一般用于学生之间或是休闲放松时使用的交流空间则无此限制。综合考虑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理想的师生交流空间可以在教学楼附近设置一片草坪或树林,在其中安排座椅,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为例。而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形式比较多样,可以是一小片树林,或是小巧的建筑小品形式展现。道路作为连接校园各部分的工具,也有其重要作用。如果校园内普遍采用比较狭窄的人行道,不利于车辆便捷到达校园的各个部分,在高峰时期也不利于人流及车流的顺利疏散。而如果普遍采用较为宽阔的车行道,则会影响校园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性与整体性的体现,并且使校园显得空旷、直白。因此,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将主干路,次干路与人行道有机结合,即保证校园各部分之间交流的便捷,也有利于校园人文气息的养成,正如图12中长江大学的交通规划。

3结语

篇10

罗兰说过:“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像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用乐观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肠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流感肆虐的舆论空间和生活环境下,让我们变得开朗和容易感动似乎有些难,倒不如回到从前当孩子时的快乐。快乐哪里找?必须回到大自然里,回到儿时的童话中,回到水乡的梦境里。本次专题,以广州、上海、北京三地为出发点,短途地,喜新恋旧地游乐,就在200公里处,不远。

澳门:声色犬马的花样年华

文物保护是有长远的经济好处的。当我们困惑于澳门进入“世遗”名录,却又不得不打量这座城市的种种迷人之处,比如说,在土生葡人聚居的亚婆井前地附近,你可以找到颇负盛名的郑家大屋。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蚝壳屋里,郑观应写下了《盛世危言》;而在议事亭前地,又有着世界上最小的麦当劳招牌――餐饮巨无霸将它的招牌恭顺地收起来,混迹于市井小铺之中,你不得不佩服澳门的魔力。

一句“澳门属于世界”,它的历史城区顿时有了承载东西方文化的使命。

也许因为这个原因,那个被誉为“一生之中必看的演出”的表演,将在这里演上10年。

你想错了,这花数百元,看的并不是艾薇儿或者刘德华的演唱会,而是一场没有马戏的马戏表演。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将其称为“一个叹为观止的幻境”。如果说澳门是被赌场娱乐浸染成喧哗浮夸的城市,那么太阳剧团的进驻,或许为这城市,带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乐土。

驿站一:太阳马戏

25年来,全球有超过9000万观众现场观看了太阳剧团的演出,而在去年8月,太阳剧团的第17个剧目《ZAIA》落户澳门――“ZAIA(音译:萨雅)”,是剧名,也是剧中女主角的名字。它来自希腊语“生命”之意。在搭建得有如古代望远镜的剧院里,观众如同进入印度的斋浦尔或墨西哥的观象台里,在这场类似“爱丽丝奇遇记”的杂技表演中,女孩Zaia向着天空展开了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探索之旅:一路上,处处充满着惊喜和未知――从天而降的工匠、轻盈灵活的舞者、挑战身体柔韧极限的恋人,以及半空中骑着古式自行车的表演者,加上来自天籁的声音,一场90分钟如梦似幻的表演拉开帷幕了。

地址:威尼斯人娱乐度假村ZAIA剧院内

门票价格:成人票分别为澳门币1288、788、588及388元。

驿站二:印度电影节

电影节冷清开幕 ,走红地毯的明星不如评委来得耀眼,这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只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出现,因为接下来的印度国际电影学会大奖第10届颁奖典礼将移师澳门,于6月11日到13日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隆重举行。这项南亚最大规模的传媒盛事首次移师澳门举行,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得益便是旅费和时间的大节省!

你还沉浸在对《贫民富翁》的印度情结中吗?那不妨亲身参与见证这一盛事,因为在被誉为“印度奥斯卡”之称的印度国际电影学会大奖上,你将会亲眼目睹可爱的小童星们以及宝莱坞大明星们的风采,比如有印度“梁朝伟”之称的阿米达巴山(Amitabh Bachchan)。

地址:威尼斯人娱乐度假村

驿站三:红魔训练营

号称英国最伟大的球会――“曼联”,正式在澳门威尼斯人酒店内的大运河购物中心开设亚洲最大的旗舰店。这座三层楼,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店内展示的不仅是最新款的球衣及足球装备,还有特供BB穿戴的儿童服饰!此外你还可以亲耳聆听弗格森爵士仔细讲解曼联的制胜之道,而店内珍藏的专门物品让人目不暇给。楼厅及上层还提供“终极互动足球体验(Manchester United Experience)”,在封闭的感应室内,你可一试身手,并由专业程式为你打分!

地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大运河购物中心3楼2215号铺

落脚点――新濠天地

纵然威尼斯人酒店有好房3000个,印度电影节期间一定住得人满为患,何不试试6月份新开业的大型综合娱乐度假村――“新濠天地”。它融合刺激娱乐项目、住宿、休闲购物、澳门地道及国际美食及优闲购物体验于一身,住宿方面有顶级酒店皇冠酒店,也有型格的精品酒店“Hard Rock”,住宿之余,还可免费欣赏亚洲独一无二的动感视听节目“龙腾”和“歌神”张学友的演唱会珍藏品。

住宿价格:1200~3000元

地址:澳门路氤

Suzhou

苏州:一小时外的山水雅乡

中国大多数都城在历经各代战乱、扩张、重修后,城市的古今地理位置大多有所迁移腾挪,而自伍子胥开建苏州城以来的2500年间,苏州古城区如同一枚印石,一直没有离开过春秋的故土,这在国内城市中极为罕见。

当然,如今的古城区,又只能看作苏州市这朵繁花的花蕾,市东的金鸡湖十年前尚且无人问津,如今已经成为苏州新城的西湖,而城西的八百里浩瀚太湖,也已经成为上海人假日休闲的后花园。80公里,一小时,就足以拭去十里洋场的脂粉气,投入江南水乡最清丽的温柔乡。

驿站一:白马涧龙池

追溯到2500年前,这里曾是吴王养马之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如今尚有饮马池、谢越岭等遗址。龙池内人文景观众多,通往龙池的小道为古御道,道两侧有清乾隆当年的行宫遗址。

地址:苏州市高新区华山路

门票:50元

驿站二:光福

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麓有座半岛,那就是江南著名的探梅胜地――光福。邓尉山植梅始于汉唐,兴盛于明清,素有“邓尉梅花甲天下”的盛誉,乾隆帝曾六次来此赏梅。到了6月,“香雪海”的胜景褪去,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光福逐渐显露它的秀丽,它位于苏州市古城西南28公里的太湖之滨,既有洞天福地,更是鱼米之乡。这里还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铜观音寺、邓尉山坞、光福塔、司徒庙等名胜不可不看。

此外,司徒庙的四大古柏也被当地传为佳话。古柏据传为汉武帝时期所植,“清”柏主干挺拔,直耸云天;“奇”柏雷击为二,体裂腹空,朽而不枯;“古”柏纹理盘旋,貌衰枝壮;“怪”柏卧地三曲,游龙走蛟。

地址:苏州城西28公里处光福镇

门票:20元

驿站三:太湖船宴

在光福的太湖渔港村,吃正宗太湖船菜的愿望能轻松实现。光福镇旁的太湖码头,船餐街外,即是星罗棋布的围网和上百条渔船组成的宏大景观。船街上的船菜馆大多由大型船舶改建而成,本地人大多会推荐游客去码头第一家的“佳渔舫”,这家餐馆开得最早、口味最正宗。坐下来免不了点上堪称经典的“太湖三白”――白虾、清蒸白鱼和银鱼炖鸡蛋,此外,当地的爆螺蛳和红烧豆腐也值得一尝。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太湖船餐街

栖居地――南园宾馆

近代的南园宾馆系在苏别墅所在地,1952年成为苏州的国宾馆,如今则是苏州顶级园林式五星级酒店,堪称真正可入住的苏州园林。住得有苏州特色不说,南园宾馆的长江鲜特色系列,也是食客到苏州必尝的招牌菜品,这里的鲥鱼刀鱼都选用长江水域内最新鲜的鱼料,烹饪时则有宾馆大厨的秘制配方,使鱼肉嫩而不腻、缠而不绵。

住宿价格:800~2000元

地址:苏州市带城桥路99号

Bashang

坝上:北上,然后“草草”收场

北京少有桑拿天,却也少了几分南方的温润,人们对于“水云天”的渴望会在初夏蠢蠢欲动。下海为时尚早,不妨深入京北辽河源与木兰围场,见证绿草的疯长。

这里曾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猎之所,因行程、时间的原因,如果周末两日游玩则难以尽兴,倒不如放慢脚步,大口呼吸着草原的香气。

很难想像,远一点,在挺拔茂密的落叶松林外,那条小孩子一步就能跨越的小溪,就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源头。如果可以的话,你还能在森林深处安营、扎寨,看天上的星河,吃地上新长出来的蕨菜。木兰围场内的蕨菜可不简单,常吃眼清目明,肤色,可长命百岁,相传为康熙皇帝下令进贡入京的佳肴。

驿站一:辽河源

距离京城230公里的承德,历来就是皇家的别苑。比如辽河源,这里牧场文化底蕴深厚,康熙西巡外蒙,途经牧场境内如意河口,练兵于此,“御道口”牧场因此而得名。

尽管导游会向你极力推荐那棵树冠达750平方米的九龙蟠杨,但其实,既然选择被放逐,就应该像牧民一样,顺着山势、林势、草势随意游走就好。

有时候,被放逐也是一种生活的美态,比如在辽河的源头。走几步,就是王爷马场,像波斯地毯的草甸一直绵延到天边,还有康熙练兵台、御泉、囚蛇山、天梯梁等古风遗迹,至于湖泊,更是双手数不尽。主峰1738米的马盂山,《辽史》记载,这里是彪悍民族契丹的发祥地,草深处,或许就隐藏着石像、石羊、石虎。

驿站二:木兰围场

刚进入夏天,草原上生机勃勃,一派葱翠,自然条件的逐渐改善,让绝种超过200年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能重回木兰围场皇家狩猎场,并在这里产仔。这不,还没到5月份,两头小麋鹿呱呱坠地,为宁静草原带来了生气。

木兰围场从来不是一个来一天半天就撤退的“观光团”,你需花上三五天时间,把桦木沟、将军泡子、五彩山这些个或妩媚,或磅礴的景点一一走遍。如果赶巧了,你还能遇上一边艳阳高照,一边大雨倾泻如注的奇妙天气。

露营处――草原

最独特的体验项目,莫过于在黄昏时分深入落叶松林,支起帐篷,来一次“森林露营”。此外,自驾车游客可以前往位于御道口的自驾营地。营地提供水电接驳、洗浴、食堂的房车营地,集住宿、餐饮、娱乐、自然景观于一体,几十元就能在草原睡个安稳觉。入夜的草原狂欢、篝火晚会则一样不少。

住宿价格:人均50~80元

地址:承德坝上地区

Earth

5月8日,一场总时长超过16小时,超过2万人在蹦床上欢呼跳跃的盛况在上海南京路世纪广场以及巴黎、伦敦、纽约四地举行。上海是这一活动的首站,主办方请来2008年蹦床世界杯女子双人同步项目冠军蒋逸奇进行表演。这是全球最大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为推出500万元免费住宿活动而举行的全球推广活动,从即日起到7月3日期间凡登录洲际集团“欢享全球免费住宿”优惠活动网站并任意入住两晚集团旗下酒店(不要求连续、或在同一酒店品牌住宿两晚),即可在7月3日至12月26日期间获赠洲际集团4000多家酒店内免费住宿一晚。

Macau

澳门四季酒店近期推出3款住宿套餐优惠,“热选新酒店住宿优惠”套餐为每人1388元澳币,可享受豪华客房住宿一晚、价值澳门币195元的英式下午茶和价值澳币800元的按摩服务等;“胜券在握住宿优惠”,只需澳币2088元,可有豪华客房一晚、鸣诗双自助早餐或午餐、金光飞航标准单程船票等。第三项,“高尔夫住宿优惠”需澳币2788元,可享受豪华客房一晚和酒店双人自助早餐,打一场高球等。

Swiss

7月8日至19日期间,瑞士苏黎世将举行最为震撼的露天演唱会“Live at Sunset”。历史悠久的城市度假村Dolder Grand在去年耗资4亿美元重新翻新及装修后,推出两项门票连住宿旅游新体验,让宾客近距离欣赏UB40、Jamie Cullum及Katie Melua等巨星的精彩现场演出、尽览阿尔卑斯山壮丽美景享受美酒佳肴。套餐包括演唱会门票、住宿、丰富早餐及晚餐,定价为每位525美元/晚,或二人同行价为873美元。

Shanghai

中国首家定位为“都会桃源”的奢华酒店――璞丽酒店于6月份隆重开幕。有别于传统豪华酒店所提供的服务,璞丽酒店秉承让客人独享“雕琢奢华”的理念,融入设计精巧的室内灯光,将度假胜地的感觉巧妙融入上海大都市,给宾客打造出“都会桃源”之感。璞丽酒店地处南京西路与延安中路间,共26个楼层,包括229间豪华客房及顶级套房,客房面积从45平方米到130平方米。房间所有浴缸紧临窗边,客人在入浴时可同时饱览静安公园及上海都市美景。

全球订房网

预订国外酒店房间有了新选择:全球订房网(HRS)的中文网站日前开通上线。全球订房网是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商务暨私人旅行酒店预订系统,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科隆。它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标志着国内游客将可在该网站轻松预订站内180多个国家、超过23万家的酒店,其中包括从经济型酒店到豪华连锁酒店的各种类型,同时配备了中文呼叫中心的预订支持,可满足不同旅行者的个性化需求。旅行者在全球订房网上看到的房价都是即时更新的最惠价。消费者在预订时无需信用卡担保和预付,并可得到即时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