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医疗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放射治疗 疼痛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据统计骨转移瘤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35-40倍。骨转移瘤发生率为30%-85%不等[1],仅次于肺和肝列第三位[2]。骨转移瘤大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患者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甚至发生脊髓压缩及病理性骨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采用钴60外放射治疗止痛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3],达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作用。现谈谈我院自2006年以来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的几点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23例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15:8,年龄在30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56.6岁。原发灶类型:食道癌3例,肺癌12例,膀胱癌1例,直肠癌1例,肝癌1例,乳癌1例,胃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未明原发灶者2例。骨转移灶的分布为:脊椎,肋骨,髋骨,肩胛骨等。均经X线摄片、ECT、CT或MRI扫描诊断证实。放疗前卡氏评分40-70分,病灶均为中重度疼痛,极大多数患者使用过止痛剂,但收效甚微。
1.2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钴60外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根据骨痛最严重处和影象检查资料确定局部照射野,野面积在5cm*5cm—10cm*10cm之间。常规照射,每次2GY,每周5次,总量40GY。
1.3疼痛程度
按WHO疼痛分级法分4度:0度 无疼痛;1度 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响;2度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服用镇痛药;3度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睡眠严重干扰,需要强镇痛药。由于0度和1度疼痛患者多数能耐受,故在收治的23例骨转移瘤患者中,2度疼痛患者9人,3度疼痛患者14人。
1.4疗效评定
根据癌性疼痛处理评估标准。疼痛缓解度按5级记录
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不需要服用止痛药。
部分缓解(PR):疼痛有所减轻,偶尔服用止痛药 。
未缓解(SD):疼痛症状基本未减轻。
CR+PR为有效率。
1.5生活质量 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疼痛减轻,食欲增进,睡眠质量提高,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1.6毒副反应 主要是近期反应,与照射部位关系密切。大部分的放疗反应,发生在照射椎体病变时。照射颈椎时,可引起咽喉部疼痛;照射胸椎会有进食梗阻、恶心呕吐、放射性食道炎胃炎等症,照射腰骶椎体时,引起腹泻,坠胀等反应;照射病变肋骨时,出现咳嗽。10例患者在照射第8-10天时,因放射线致肿瘤组织及周围软组织肿胀出现疼痛加剧。此外还有皮肤反应、骨髓抑制等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骨转移瘤患者大多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失去了信心,加上疾病本身所带来的剧烈疼痛,患者常常觉得生不如死,主观上存在悲观、恐惧、绝望等消极情绪。责任护士在工作中,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地对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宣教。患者和家属缺少放射治疗的相关知识,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疑疑虑。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地语言讲清钴60放射治疗的优点、作用机理、止痛效果、维持时间、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费用等,让患者和家属做好各种准备,签定知情同意书。同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尽可能安排患者与成功止痛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心理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解除疑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条件允许,每天抽出15-30分陪伴患者,以聊天等方式全方位向患者讲解有关肿瘤的知识,告知患者当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投入临床使用,即使晚期肿瘤患者也能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2.2 骨痛的护理
密切观察并记录骨痛开始缓解、缓解持续、消失和复发的时间。由于骨转移瘤患者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瞩患者走路时谨慎,防摔倒或被撞倒,避免穿拖鞋或滑底鞋。改变时动作要缓慢,不可用力提物或高举物品,病变部位尽量少承重或不承重。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卧床病人翻身时,嘱其利用身体其他部位的力量,护理人员从旁协助。禁忌盲目拖拉拽,导致骨折。护士还必须掌握患者疼痛的规律、止疼药的使用和三阶梯癌痛治疗的方法。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还可实施一些非药物治疗镇痛的方法,舒缓情绪。如分散、转移注意力;放松疗法,听音乐等。
2.3 照射野的皮肤护理
准备接受放疗的患者,须在前一天沐浴更衣,穿舒适宽大全棉的对襟衫,最好无领子,保持照射部位的清洁干燥,局部无破损,避免摩擦。医生根据相关影象资料模拟定位时,用一种特殊药水在体表划线,护士须向患者宣教这个标记的重要性,并保持至疗程结束。整个放疗期间不可淋浴,照射野皮肤避免针灸等治疗,局部禁止搓洗涂抹碘酊等消毒剂,不可使用碱性肥皂、粘贴胶布等。出现痒感时用手轻轻按压或抚摩,绝对不能搔抓以免弄破皮肤。照射野皮肤如出现红斑、刺激性疼痛等一般不作处理即可自行消退;如有干性脱皮可用冰片滑石粉;出现水疱溃疡者,视情形而定,必要时暂停止放疗。破溃皮肤完全暴露,保持清洁干燥,局部涂鱼肝油软膏、绿药膏或喜疗妥软膏。如局部糜烂流脓者,每日换药一次,使用广谱抗生素。照射野皮肤如出现暗红色、硬结、疼痛等症状,告知患者由于射线长期照射,组织发生了纤维变性,属于放疗的远期反应,不是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只须加强局部功能锻炼,打消患者顾虑。
2.4 基础护理
骨转移瘤患者多为晚期癌症患者,加上疼痛所造成的活动困难,行走不便,5例患者同时进行化疗所造成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故应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建议患者使用软毛刷刷牙,饭后漱口。
2.5 饮食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热、粗糙以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戒烟酒、辛辣、腌制品。提倡少食多餐,合理饮食。由于患者原发灶不尽相同,饮食上也略有差异。如食管癌患者不可进硬食,以免肿瘤部位出血等。
2.6 骨髓抑制的护理
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骨髓抑制征象,定期复查血细胞分析,如白细胞低于4.0*109暂停治疗,使用升白细胞药物,防感染。本组患者中有3例在治疗10天后出现白细胞下降,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以及有关的护理方法后血细胞计数上升至正常范围。
3 讨论
本组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一例中断放疗,骨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毒副反应也较轻。因此,在治疗前中后做好护理工作,可保证疗效,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参 考 文 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88.
篇2
[关键词] 异丙酚;静脉麻醉;射频消融
1.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共100例,均经病理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共132个病灶,均为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其中2个病灶为12例,3个病灶为10例,余各为1个大病灶,肿瘤最长径约5.2-16.0cm,平均7.8cm;患者年龄46-80岁,男90例,女10例;肝功能在child-paghA级64例、B级27例、C级9例,其中AFP升高者72例。
2.仪器设备
彩超引导仪为美国产GE的LOGIQ-5、LOGIQ-7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5-5.0MHz,配有相应穿刺导向器。
PRFA采用仪器为美国产RITA射频肿瘤消融系统1500型主机,功率150W,射频发生器的频率为460kHz。
3.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均在手术室由专业麻醉医师麻醉并监护下进行,并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术前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无药物过敏史;术日禁食水8小时以上,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0.3mg)、鲁米那钠0.1g,准备氧气、气管插管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病人仰卧或侧卧位,先以彩超定位,设计最佳穿刺方案,尽量避免损伤周边脏器及肝内大的胆管和血管以防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前常规超声检查核实肿瘤部位、结节数目、大小、血流特征,调整患者,选择穿刺路径,体表择点定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静注异丙酚2.5mg/kg,诱导10秒钟注4ml(40mg)至麻醉状态(30s-40s注入),维持4.0-12.0mg/kg.h;局麻穿刺点部位选用距肿瘤最近部位的肋间,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尖刀切皮(2mm)后,在彩超引导下将电极针为14G套针,穿刺至靶瘤,将顶端有9根分布均匀的多极细针在肿瘤内呈伞状展开,可形成5.0cm的类球形凝固区。在彩超扫描定位下大肿瘤以切片面包法超声引导,辅以两点和两平面间重叠处理,进行消融治疗〔1〕,或多点布针重叠消融〔2〕。初始射频功率为20W,以后每间隔1min增加10W,当功率增至60W及90W后根据病人情况(如病人不自主动作增多或清醒)追加剂量,一般每次追加诱导量的1/4(20-50mg),以最小的剂量维持,直至靶温度达100℃以上,完成一次治疗。
4.观察指标
术中观察:手术中密切观察心率(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病人术中体动(安静/微动/挣扎),口腔分泌物(无/可听见/可看见)。
数据记录:①麻醉时间(从推药至能睁眼时间);③苏醒时间(从推药至能回答简单问题时间);④手术时间(从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⑤回病室时间(推药至病人离开手术室时间)。所有监测数据均以±s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P
主观指标:①病人反映:无记忆/有知觉/有痛苦记忆;②术者反映:麻醉满意/一般/不满意。
5.结果
(1)异丙酚麻醉对SBP、DBP、HR、R、SPO2变化,见表1。
表1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的比较(±s)
与诱导前相比P
(2)异丙酚的麻醉时间为43.2±7.2min;苏醒时间为44.1±0.5min,,手术时间为34.3±8.4min,返回病室时间为46.2±2.1min。病人对麻醉镇痛效果非常满意,有少数病人术中体动,但苏醒后对术中发生的手术情况一无所知,术后病人无腹胀、剧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术中病人配合、安静、手术医师对麻醉非常满意,无口腔分泌物。
6.讨论
异丙酚起效快、半衰期短、苏醒迅速而完全,无恶心、咳嗽、呃逆等不良反应,体内无蓄积;主要化学酚结构为2,7-双异酚,可用于诱导或维持麻醉;治疗10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明显呼吸抑制、过敏、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说明异丙酚麻醉辅助PRFA是安全的。通过观察,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后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但仍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不予处理;异丙酚可引起呼吸变浅,有一过性的呼吸抑制,托起下颌面罩吸氧后15s内恢复,但从本组SPO2降低的数值来看,无显著性差异(P>0.05)。
总之,应用异丙酚麻醉PRFA,病人无痛苦,尽管对病人的呼吸、循环系统有短暂的影响,但相对是安全的,可提高PRFA治疗的依从性、彻底性和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均有重要意义。
异丙酚能够很好地满足肝癌患者,特别是肿瘤靠近肝包膜、膈肌及治疗时间长的大肝癌病人射频消融术的需要,患者苏醒时间短,其麻醉效能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但需在比较严格的监护条件下进行麻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RFID技术 智慧医疗系统 医疗数据 医院信息化
1 系统原理
通过对医院现状的深入调研,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结合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推出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医疗管理系统,并且对系统的整体架构,涉及的关键技术,系统所需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功能模块配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利用LANDMARC系统中最近节点的聚类SPA相对定位算法,结合RFID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化管理。
根据对设备业务管理需求整合分析,在数据库平台上建立数据表结构关系,并且系统采用SQL Server CE来保证远程数据顺利访问关系型数据库。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信息,便于用户及时处理所需要的医疗信息数据信息。通过利用基于嵌入式的Win CE平台的数据采集功能以及无线传输设计,来实现标签数据信息搜集,利用无线局域网,将采集信息数据传递到数据库中,从而有效的帮助医疗工作者实现移动管理。
基于RFID的智能医疗系统在医院的应用即涵盖医院员工、病人等在医院工作、就医,又涵盖对医疗器械设备、医疗药品以及相关车辆等的管理。由于与医院的日常管理和生活紧密联系,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比,该系统的应用更加直接体现出医院优秀的管理素质,让员工与就医人员关系更加和谐。
医院内部常见的RFID标签主要被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病人、医疗设备、医院员工、药品标签、其他资产标签等。RFID标签的功能主要包含身份认证和电子钱包两个主要功能,身份认证功能主要用于对医院内部人院和病人进行身份信息认证和管理,保证医院内部活动正常秩序。电子钱包功能,利用RFID电子钱包进行现金充值和签账消费,用于对医院对个人和团体的院内的消费、缴费等。
2 系统结构
根据医院现有的局域网设置情况,将系统部署在局域网上,通过将数据中心来配置应用服务器,为系统提供应用服务,在局域网上配置WIPS,保证系统安全管理。该系统结合服务平台,基础数据支撑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安全保证平台等,实现数据融合。该系统关键技术主要结合移动计算机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如图1所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信息管理中心、医疗人员管理、病房信息管理、药房药库信息管理、医疗检查管理、医院资产管理、特殊物品管理以及其它信息管理等功能模块。基于RFID的智能医疗管理系统主要是调取数据存储单元中的相关数据,对采集单元反馈数据信号进行分析判断,为相关医务人员或医疗仪器发送指令信息号。
该系统初始阶段主要完成三个部分设计工作,包含读写器、客户端和数据库设计。三个部分建立相互连接关系,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读写器与数据库之间,RFID卡与相应系统模块间衔接。
3 系统特点
3.1 实时性
通过对系统内部各个不同功能模块间的接口,实现各模块间数据信息实时交互,保证系统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相同重复性工作,提供工作效率。
3.2 适应性
系统必须满足医院在任何时间阶段的需求,适应医院新的管理模式,系统因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增加新的功能。
3.3 兼容性
系统内部的各功能模块与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能够做到相互兼容,从而为医院提供可选择定制化服务,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为其安装相应的功能模块。
3.4 安全性
按照不同医务人员的职责来具体划分权限,做到有效的权限分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防止未授权人员越权操作,防止医疗业务数据泄露、数据丢失以及恶意渗透攻击等,确保系统具备安全防护和监护管理。
3.5 用户友善性
该系统的设计从用户角色出发,通过系统用例分析,兼顾医务工作人员的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情况,从系统的界面设计到功能模块部署,都做到简单易学,减少医务人员的学习成本。
4 系统应用的意义
由于病人的流动性较大,具有较多的相似特征,区分度较小,并且有些病人由于表达能力较弱或者有语言障碍不便于表达,如果不能通过相关标识来快速准确了解病人详情,将造成误诊,从而给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通过将RFID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定位技术、数据移动采集技术以及设备管理系统等结合,可以有效进行医疗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精确度,同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真正实现自动化管理。该系统不但保证医院管理效益,同时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起到良性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基于Web和PC客户端的智慧医疗监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磊(1992-),男,山东省日照市人。现为北京邮电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软件。
篇4
嘉乐汇养生苑项目总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酒店式老年公寓及相关配套设施,公寓房间总量达到2600间,可容纳5000人在此养老。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封顶,明年投入使用。
中标集团提供的一站式养生养老运营服务被政府有关部门称为“中标适老模式”加以推广。中标集团开创的文化型、智慧型、生态型养生养老的模式主要包括六大业务模块,即各自运营又相互关联,为入住嘉乐汇养生苑的长者提供360度无缝完美生活方式。
该园区仿苏州园林式设计,园区内水系环绕,四季花园横跨其间,设有透明开合式顶蓬,可依据四季气候的需求开启与闭合。公寓单元室内采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兼具备PM2.5过滤功能的新风系统,实现环保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园区内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人体智能监测设施,全天候对会员的身体状态实时监护,包括会员的动态,脉搏,体温时刻受到呵护。
“北京嘉乐汇养生苑”与中国人民总医院涿州医院联合设立嘉乐汇医院,为会员制定健康管理档案,为会员定期进行全面体检,由医生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根据会员的健康状况与营养配餐师一道定制健康饮食计划。
“北京嘉乐汇养生苑”为会员提供全球范围的医疗旅游、文化主题旅游及制定旅游线路,集成各个服务和交通节点;通过与外部专项服务机构的合作,向会员提供如艺术品收藏p包机p名医会诊等一系列各种类型的高端私人定制服务。
通过搭建专业化的平台服务,借助会员间相互交流p探讨与合作,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由园区协助,通过对作品的制作以在圈内传播,并进一步发表或达到专著出版。“北京嘉乐汇养生苑”还与国家各部委共同开办长者大学,为有需求的会员充实各种知识,会员通采用俱乐部会员制运作模式, 通过作为会员的已退休(资深)文化人之间的团队合作,策划p设计p主持和参与文化提升活动, 开展尊者智库的智慧成果研发与推广活动,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并可通过全国老龄委主办的《中国老龄》向政府各部门推广,让精英长者的智慧用于社会,让退休精英群体这一宝藏再次发挥出耀人夺目的光芒。
(责编;孙展)
本月寿星
何生清 黄子祥 郭纪文 蔡柏松 李墨林 张绍俊 杨宗华 赵景喜
叶飞影 王 路 喻中升 安凤然 陈文杰 乔积蓄 邸福生 姜 F
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 大数据 物联网 新模式 理性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43-01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工作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14年8月正式,这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份系统性的文件。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智慧城市”首次写进国家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政策文件也层出不穷,总理在国内、国际的会议中多次提及智慧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所谓“智慧城市”,从理念的提出到如今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从上面的三方面可知,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的必然阶段。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建设热情高涨,但大多数城市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对如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困惑,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措施,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采集、轻分析,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人才,重新建、轻利旧,重建设、轻运营,重发展、轻安全” 等现象,切实规避以上问题的风险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最大挑战。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重概念口号,轻行动配套
有些城市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时,热情很高, 决心很大,目标很宏伟,口号一大堆。但是,却明显缺乏可操作的总体规划,缺乏有效的方法措施,缺乏执行层面的组织保障,缺乏基本的要素资源和支撑能力,最终会成为政府首长或者主管部门追求时髦、盲目跟风这类政绩观的一个佐证。
2.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
有些地方非常重视上专网项目,建系统工程,特别是各主管部门在争取建设项目时往往都自成体系,独立运行。但是,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最终的结果经常是:简单地将各部门自己拟建的信息化项目拼成一个大包,再贴上“智慧城市”的标签就算是智慧化了,投入产出率十分低下。
3.重设备技术,轻制度建设
有些地方或主管部门对于花大钱购置先进设备、系统软件具有过大的积极性,热衷于尽快将“行头”武装到“现代化” 水平,甚至不惜借债来投入巨资。但是,缺乏统筹建设、运营和运维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可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从而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也难以激发全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重工程建设,轻安全保障
有些城市重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甚至打算直接依托国外厂商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可能会导致交通、能源、金融、社会管理等重要信息为外所控,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智慧城市建设方向
建设智慧城市应以人为本、面向需求, 充分整合城市各类资源,加快构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深化重点领域的智慧化应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服务,实现更为科学、智能的城市管理。
1.注重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科学化。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和时空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 提高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水平。
2.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领域,基本形成满足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公共服务需求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大幅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注重提高城市社会管理精细化。不断提升能源、通信、交通、供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基本形成面向市政管理、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
4.注重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推进供气、供暖、防灾、桥梁、道路、建筑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公平普惠的基础网络环境, 继续推进城乡宽带普及和提速,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推动TD-LTE 规模商用,实施“三网融合”。
5.注重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高技术服务业,形成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新业态。充分发挥城市聚集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集群竞争能力,构建城市智慧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和特色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郑龙,郑敏,喻晓峰,等.虚拟城市可视化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23 (10): 185-188.
[2]KASHIWAGI H.The‘information city’as management apparatus[J].Japan Forum,2011,23 (2): 263 -271.
[3]DEAKIN M,HUSAM A W.From intelligent to smart cities[J]. Intelligent Buildings International,2011,3 (3) : 140-152.
篇6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生活
图书馆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在图书馆界,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目前社会各种各样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医疗等成为人们研究和描画的重点。其中,智慧图书馆也概莫能外。
当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例如从智能建筑的角度等。检索近期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地与物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概念相联系。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构成,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技术提升、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形态转型的一场革命。
2.智慧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及特点
智慧的定义是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把握和解决事物的能力。智慧是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知识价值化的重要力量。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的知识中心,是知识聚集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要帮助读者在使用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是仅仅提供信息服务就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图书馆创造性的知识服务,也就是说图书馆要提供有智慧的知识服务。可见,智慧服务是建立在知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创造性智慧对知识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整合,形成全新的知识增值产品,支持读者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因此,图书馆智慧服务是通过知识产品的服务给读者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知识产品的增值性。同时要求图书馆员应具备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才能构建“智慧图书馆”[1]。
图书馆智慧服务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一是公共性。其服务是面向广大用户、社会群体和全人类的,是一种普惠范围的服务;二是智慧性。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是在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基础之上的智慧服务,图书馆充分发挥客观知识的拥有者、整合者、启发者的核心作用,帮助用户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创新知识、提升智慧;三是资源丰富性。图书馆必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它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四是管理集群化。图书馆通过集群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知识的共建性整合、集约式显示、便捷性获取、无障碍转换、跨时空传递等;五是服务协同性。包括行业协同、地区协同、国家协同、全球协同等,在系统的顶层设计上整体推进,使资源由分散趋向集约、由异构趋向统一,克服资源在布局上各自为政、分散管理和重复建设的弊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使命。
3.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形式
“图书馆2.0”与“智慧图书馆”体系都是建设在复合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基础上,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硬件及技术上。“图书馆2.0”主要依赖“Web2.0”技术,包括Blog、Rss、Wiki、Instant Message、Tag、Ajax等等,而“智慧图书馆”则主要依赖于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云计算机。因硬件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智慧图书馆”与“图书馆2.0”相比能提供更高层次、更具个性、更加智慧的信息服务,但两者的服务理念与内涵是一致的,都是“以读者为中心,以个性化服务”为原则。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该是基于图书馆员智慧的知识服务,是基于信息资源的深度知识挖掘以及具有用户需求分析功能的专家式的系统服务,是一种有内容、有品质、有价值的高层次服务。柯平教授曾说:“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是在不断提升的,有三个台阶:由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这一路径反映了服务从依赖资源、技术与工具到越来越依赖图书馆人的智慧。”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台阶应该增加一个,即第四个——智慧服务[2]。
4.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
从信息管理与应用的角度来看,智慧图书馆建设可分为信息汇集、协同感知和泛在聚合三个阶段。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必须具有异构性、开放性、移动性、协同性、融合性等特点。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读者的实际信息需求,通过构建、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网络平台,提供让读者放心且安全的使用环境,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无障碍使用图书馆资源,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各种信息需求。
4.1 资源服务原则
在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中,资源、技术和服务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技术是必备的手段,资源奠定了内容基础,而服务是最终的结果。阮纲纳赞曾说“书是为了用的”,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可以看作“资源是为了用的”,“资源利用”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所在。技术是图书馆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支撑,资源是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资源,智慧信息服务体系统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服务是智慧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智慧服务平台构建的立身之本。
4.2 资源利用原则
资源集成是在各个文献信息机构和各类文献之间建立起跨系统应用集成、跨库网转换互通、跨媒体深度融合、跨部门信息共享、跨馆际物流速递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它是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基础,图书馆借助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整合集群管理系统和文献感知服务系统[3]。目前国内已有110多家图书馆自愿成立联盟,如2012年3月成立的首都图书馆联盟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等联合组织。建成的联盟组织将给首都市民仅凭一张读书卡就可浏览百余家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达到“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卡借阅、就近还书”、“一馆讲座,各馆转播”、“一馆咨询、多馆服务”和“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出优惠图书”的便捷性和资源共享性。
4.3 以人为本原则
在资源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人的时时相联,其中既包括资源与馆员的互通相联,也包括资源与用户的互通相联。这是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关键,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发展理念与实践。如深圳图书馆研制出的第二代智能书车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系统,台湾研制的智慧型图书馆和图书定位系统,上海普陀区图书馆设立的图书漂流自助亭等。这些表面看起来无人值守的图书馆,其自助服务是建立在前台的服务机与图书馆后台的集群网络化布点、信息化管理、一体化物流的庞大的管理系统之上的。通过后台强大的管理系统和集成化服务,实现了馆员——资源——用户的互通互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原则[4]。
4.4 服务读者原则
图书馆阅读呈现多样性的变化,表现为纸本阅读与电子阅读、物理阅读与网络阅读、定点阅读与移动阅读、碎片阅读与集中阅读、文字阅读与视听阅读、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线性阅读与互动阅读、大众阅读与经典阅读、本土阅读与国际阅读融合共存、交叉汇聚的阅读新形态,对图书馆的阅读管理与阅读服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运用创新驱动战略,坚持读者为本的理念,对阅读进行再认识,并进而对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程式和流程提出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以适应社会阅读的新变化和新需求,为书香中国添砖加瓦。
5.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
智慧图书馆为图书馆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愿景和新的希望,也为读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满足。尽管现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仅仅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尝试也属于试验性的,但随着RFID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一定十分远大。一是建立起用户与馆员多维的交互模式,图书馆服务也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和智慧化。二是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用户信息的自主组织和自主知识空间的构建,通过网络技术、语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语义抽取,构建行业或学科的宏观知识空间和用户特定的微观知识空间[5]。
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将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专业人士提供科技咨询以及确立人与社会和环境和谐相处为主要服务发展方向。为此,有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是:公共图书馆在当代科普工作中的地位与定位;图书馆科普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图书馆科普工作的方向与内容;公共图书馆开展现代科普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阅读推广工作与科学普及等。
参考文献
[1]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 2010(7):65-68.
[3]王世伟.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12):1-5.
[4]姜永常.基于知识构建的知识服务实现机理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2):76-81.
篇7
关键词:医院;运行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一、医院运行成本管理措施
(一)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医院经济运行实行成本管理,首先必须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医院实行成本管理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加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观念和降低成本的意识,是成本管理有效运行的关键,只有加强了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为医院、为个人创造出更高的收益,提高医院竞争力。
(二)制定成本监控指标。制定科学的、符合医院实际的成本监控指标,是推行成本管理的基础。制定成本监控指标时,必须兼顾以下关系:一是成本指标与创收指标的关系,指额定消耗成本指标与可产生效益指标的比例关系;二是工资成本与岗位职能的关系,指工资支付应与岗位职能相应,并克服冗员和高职低岗造成的工资成本虚高;三是一次性投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指价格昂贵的医疗设施的投入应与区域消费市场需求同步;四是技术性成本提取与控制指标的关系,如形象工程、宣传、社会活动费用与成本控制比例等。
(三)建立严密的成本管理监控体系。成本监控网络体系的建立,应符合覆盖面宽、反应敏捷的要求,并力求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监控。财务科要充分发挥科室职能,明确成本分布状态,监控成本活动变化,通过财务核算、资金融通、调配过程等,及时发现非正常情况,并对其进行纠正或控制。此外,财务科应与上下左右监控点保持联系畅通,并对领导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对科室班组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基层临床科室、班组和有关管理部门与成本管理的发生及其结果直接相关,因此在整个网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需要,这些部门积极主动参与成本管理,及时反馈成本活动信息。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成本指标的再分配,根据人员编制和全员参与的方针,将科室成本控制指标分解到人,达到“横到边”的要求。院长办公室处于成本管理监控体系的上端,是决策部门,对全部成本管理起决定作用,负责成本指标的制定、管理效果的考核、奖罚政策的实施,成本变化应对策略的谋划落实等职责。
(四)加强成本管理活动分析及管理效果考核。通过对成本管理活动的分析,了解成本构成情况的变化,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工作侧重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保证成本活动的有效控制。搞好成本分析,首先要保证相关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覆盖率,力求能够反映成本活动的概况和特点。它作为分析判断的依据,最好是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编制为医院成本构成月报表,并提供比照资料。其次要发现影响成本主要因素的阶段性特点,并将其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此外,还应给予工作实施者发挥其自身作用的空间。
(五)营造市场氛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政策的逐步深入,公立医院作为原有的社会福利性事业单位的优势受到巨大冲击,一直以来存在的支出大于收入,医院发展依赖政府扶持的局势,将随着医院生存发展的压力而转变为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走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主动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医院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增强经营意识,通过实施市场经营策略,增加市场占有份额,使有限的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医院运行成本管理的方法
(一)善于挖掘市场,变坐等市场为主动寻找市场。有了市场就为资金、设备、技术的运作搭建了平台。资产运转率与成本支付率是成反比的。医院可以针对目前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的现状,积极扬长避短,开辟亚健康和健康保健市场,以此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遵循“公平交易”原则。作为医院来讲,就要做到提供与收取的费用相应的保质保量的服务,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例如个别医护人员受个人收入驱使,争病员抢病号、开药大方,收费一项不少,但服务跟不上,医疗质量低劣,侵害患者利益,造成患者的不满,其结果必然是失去患者,阻断创收来源。为防止这种行业不正之风的侵蚀和影响,医院可以在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增强技术实力,转变服务态度,创建舒适就医环境等方面加大投资和整改力度。
(三)运行成本与业务收入密切相关。分析运行成本的目的是让全院职工了解医院运行成本的投入回报情况,若业务收入大于投入成本,说明该院运行是正效益,若业务收入小于投入成本,则运行是负效益。一个单位或团体,如果想要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运行结果是正效益,而不是负效益,这就要求医院员工在工作中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运行成本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收入的管理,做到应收则收,该收不漏收的管理,既要遵守价格规定,又要顾及运行成本,实行谁漏收谁负责,谁少收谁负责,实行经济赔偿,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核算员加强医护人员增收节支的意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单不符”的问题,这也是“等级医院管理”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收费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四)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减少不合理开支。管理费用中的公务费、交通工具消耗、业务招待费等均属于可控成本,对其实行管理的空间较大,尽量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把对管理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一是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二是实行目标定额管理,把管理费用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采购公开招标,降低采购成本。医院的采购都应通过采购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并应公开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通过降低药品及卫生材料的进价,可减轻病人医药费用负担,使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和出院病人平均医疗费用两项指标均在控制指标内,从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结:医院运行成本管理不只是医院领导的事,应是全医院的事,应做到人人参与。管理不再是传统的事后处理,它应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发挥全民智慧,从运行成本的控制出发减轻医院和病患的负担,从而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医院的持续发展力。
参考文献:
[1]任仲振.加强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4,5
[2]秦立峰,席殿斌.浅谈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3
篇8
日子红红火火的晋城人有很多兴致勃勃的话题,谈到康复,当首推在全市率先开展康复工作的晋城市康复医院,谈起康复,会津津乐道奋斗不已无私奉献的郭院长和德艺双馨真情服务的白衣天使们。康复人用汗水、智慧和爱心先后荣膺“先进单位”、“康复之家”、“残疾人之家”、“全省残疾人康复集体”等光荣称号,羸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十五年峥嵘岁月,康复人凭借拓荒者的意志,现代经营者的眼光和魄力,把康复医院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康复医院呈现花草相映、清新整洁的环境,配置偏瘫康复器等当前最先进的康复设施,依托学习、竞赛、座谈会、助残义诊等多种形式,炼就一支敬业上进、康复实践水平信得过的医疗队伍。迄今200多名偏瘫、脑瘫、截瘫、骨折后关节挛缩等患者在这里重塑生命,找回了人格和尊严。
原阳城一中校长卫温信,2002年,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在康复医院接受康复训练一年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康复”带给他的好处,在出院座谈会上,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幅对联“广布恩泽雪化甘霖润大地,冬去寒意日照神州暖人心”,充分表达了他对康复的感激之情。
康复医学是以功能障碍为主。康复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它与保舰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由于人们对康复医学的认识与了解尚不足,甚至其它专科的医务人员也知之不多,也由于一些客观的社会原因,生了病,只找相对应的科室,很少会想到康复医学科,甚至有很多人并不知晓医院里有这个专业科室。因此,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因未及时康复治疗而出现一些原本可以预防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留下终身残疾。有些患者虽然早期进行了锻炼,但由于进行得不正确或不全面而达不到理想效果,甚至有时使问题更复杂。为此,康复医院不断提升康复医疗水准,坚持“重视康复、减少残疾”这个理念,与时俱进,投资50万元引进PT、OT等康复训练器械,架构起现代意义的康复体系,应用医学和康复工程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针对并伤、残者的功能障碍,通过合理训练,尽可能发展患者的潜能,最大限度恢复躯体、心理、社会、职业等功能,恢复或改善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以更好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使患者在轻松舒心的理疗体系中走向康复,为残疾人放飞希望插上宽展的翅膀。
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从过去的温饱型向健康型过渡。人们对健康越重视,必定要求加快医疗条件和医疗设施的改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观念和新技术被接受和应用,这为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设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对医院的医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医院手术室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一百多年前英国医生李斯特最早认识到悬浮污染物对手术有害作用,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无菌技术的普遍接受,再到现在层流技术的应用,这些均证明术后感染率同空气的洁净程度直接有关,因此高效洁净的手术室空气处理方法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据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五部委联合认定,主要针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同时,被认定为国家技术中心的企业可以享受进口科技开发用品税收减免和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在业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享有很高荣誉。申报竞争之激烈,要求之高,数量之少,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这块牌子含金量的最好诠释,它体现了一家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
自成立以来,龙川公司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坚持走科技创新、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加大对自主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以天津市特种空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等科研创新载体,并与天津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打造出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技术创新平台,是行业内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项目最多的企业之一,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天津市重大科研专项实施单位。
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龙川公司相继成功研制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机、全新风无级调载除湿机、飞机地面空调机、洞库全工况空调机等专业空调设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配套国家重点重大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龙川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其独家负责起草制定的三项特种空调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的18项空调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树立了行业技术标杆,曾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其产品曾获中国名牌、天津市名牌等称号,确立了其在专业特种空调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成功获得,标志着龙川公司已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科研实力和创新实力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迈上了更高台阶,这也是公司多年来坚持不懈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龙川空调将以此为契机,牢记“创造各行各业好环境”的企业使命,自我加压,开拓进取,积极响应十报告中提出的“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的号召,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力争使龙川空调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专业特种空调领域最优秀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篇10
__年12月,太原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智慧旅游第二批试点城市,这既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迎来新的挑战。为此,市政协把“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常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8月上旬,由市政协张政副主席带队,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智慧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调研。调研组吸纳长期从事旅游行业的专家学者和委员,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我市智慧旅游建设进展情况,并深入到新晋商联盟国际旅行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公司太原分公司等单位视察,观看我市智慧>!总结提炼,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重大战略意义
智慧旅游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是推进旅游消费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经营科学化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建设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旅游业向现化服务业转型,建设“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发展“智慧旅游”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20__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确立了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基本途径。20__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旅游信息化纳入区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放力度,加大对具有应用实效的旅游新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对各类旅游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开展试点示范。20__年5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等18个城市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12月,又批准天津、广州、杭州和太原等15个城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试点城市解放思想,大胆试验,改革创新,摸索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发展“智慧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需求
从全球看,在线旅游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已在旅游市场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是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所占的比例越大。20__年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为9100亿美元,其中线下交易额为6260亿美元,线上交易额为284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交易额的31.4%,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我国随着人们旅游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在线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对智慧旅游的需求空间巨大。可以说,智慧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发展“智慧旅游”是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看,传统的旅游产业经营方式、管理手段和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只有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便携式上网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批开展“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水平,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了在线旅游人数,改进了旅游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增加了旅游收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
二、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去年经国家批准我市为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来,更加激发了我市旅游管理者和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责任,迈出了积极的探索步伐。先后建立了太原旅游信息网、整合了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资源,使旅游信息得到有效链接和充分延伸;自主研发了旅游电子合同,已在全市旅行社推广使用,得到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肯定和赞同;在48家星级酒店安装了旅游触摸屏,将全市所有旅游信息延伸到酒店,向游客提供了方便;策划拍摄了以反映太原市
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太原印象》。与此同时,市旅游局还组织专人赴杭州、武汉、南京等地学习考察,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建成具有一个中心、五大平台、四大功能的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旅游服务,实现“尝并州美食,住清凉圣境,行汾河两岸,游锦绣龙城,购三晋特色,享唐风晋韵”的美好愿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与其他试点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不够深入,思想认识有差距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这既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应当唤起各级领导、相关业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然而调研中我们感到,有部分领导、旅游行业职工和群众,对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对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认识还不够统一,在领导层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在企业层面、社会组织与个体的认知上,还没有实现很好的普及,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共享有差距
多年来我市的旅游景区、景点存在着多头管理、职权交叉等现象,虽然在旅游景区的条块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面对旅游产业做强做大和智慧旅游的新要求,原有的体制壁垒和障碍逐渐显现出来,不仅影响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旅游产业的科学管理,更不利于旅游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条件有差距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每年用于旅游事业的预算经费仅400万元。相对于郑州市每年6000万、武汉市每年5000万,长沙市每年3500万和南昌市每年2500万元旅游经费,差距比较大。因此,我市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仍没有专用机房,没有防火墙和安保认定,不具备软件研发的条件。与同为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南京、武汉、杭州等相比,基础条件相差甚远。
(四)启动相对缓慢,整体推进有差距
我市既是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智慧太原”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旅游”,已滞后于“智慧太原”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智慧太原”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核心项目已启动,特别是“数字太原”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而“智慧旅游”的规划方案目前仍未经专家评审和政府批准,核心项目也未启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
三、加快太原“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我市作为国家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必须紧跟全国试点城市的步伐,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市智慧旅游建设速度和质量。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思想共识
发展“智慧旅游”在当下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也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目前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理解也比较肤浅,行动还不够自觉。因此,我市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宣传“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使人们明确“智慧旅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服务智慧,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实现管理智慧,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提高办事效率;实现营销智慧,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要宣传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发展形势,明确国家推动智慧旅游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各试点城市的发展态势及经验成果,增强我市完成试点任务的光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宣传创建“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意义,明确“智慧旅游”是我市做强做大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市对外形象,扩大我市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智慧太原”的重要组织部分。从而在全市形成人人关心“智慧旅游”,积极支持“智慧旅游”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交通、金融、气象、通信等多个部门,因此,工作中必须强化大局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调查研究,对我市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产业管理体制进行重新审势,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科学发展,有利于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一名分管副市长负责,由旅游部门牵头,吸纳有关县区、市直部门等组成智慧旅游建设领导组。明确工作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太原智慧旅游建设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科技含量高,构建智慧旅游数据中心等服务平台,资金需求量大。因此,要广开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用于智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优惠政策,积极申请项目扶持经费。三要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旅游业集聚。以“三网整合”、云计算和应用系统开发为依托,组建太原市信息发展投资公司及智慧应用专业运营公司,构建起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投融资平台。要积极推进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的广泛/!/合作,探索开发新型的旅游金融产品,增强 银行的旅游服务功能。四要建立政策性专项扶持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给予智慧旅游建设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旅游信息化建设,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
(四)纳入整体规划,把握建设原则
要把“智慧旅游”建设纳入“智慧太原”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同步推进。这样可以有效整合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理念,指导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形成合力的原则。要针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对《太原市智慧旅游建设行动方案》进行论证评估,提出修改意见,力求做到起点高、实用性强。二是坚持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的原则。要深入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先重组资源,再定位市场群体,以大手笔、强分贝打响我市“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胜境”的旅游品牌形象,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黄河中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彰显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三晋文化特色,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产业信息化,当好全省旅游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三是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探索总结,智慧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减少盲目性,提高试点的科学有效性。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要把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企业和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起我市特有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这就是建设“一个中心”,即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旅游云),打造“五大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统计服务平台。”四是坚持融合服务,提升体验的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整合服务体系,提升游客友好体验,着力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中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 上一篇: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方法
- 下一篇:土壤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