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存在问题

引言: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发展,其中大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也尤为重要的,培养的人才不但为祖国的未来提高国家民族的素质,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恰恰这么重要的教育场所,高校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完善及质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建设不单单是美化环境的功能,亦能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比如学校的公共环境景观能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的信心。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这些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大学生的交往、健康、信心等方面都逐渐得到好的激励暗示及塑造。因为环境空间能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暗示及激励塑造的作用,所以在高校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上更为重要。

一、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

“公共空间”这个名称的解释是相对于私人专用空间来说的,指的是一切非限于特定人群使用的外部公共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向群众提供进行一定社会群体或独体活动的场所。而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师生,而对学生服务更是主要的。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置身于校园这个特定空间里,他们在校园中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可循,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既有具公共活动的普遍性又具有其个体的特殊性。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此外,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国家的综合国力逐渐提高。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更加比以往重视。各地区的综合性大学也相应增加,逐步发展壮大,各门学科也兴起并发展的如火如荼。也有更多的新校园都建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乃至更远的地方。而新校园的公共空间设计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因为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学习兴趣、品德修养、价值观取向等有一定的影响。而那些建校比较早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所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将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作为研究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及对校园建设的需求。

二、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

与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学生物质上无疑是丰裕的,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是痛苦、迷茫的。给高校校园内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实现自己、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将对大学生精神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指的是在高校校园内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文化、相互交往、漫步休息、公共业余活动等功能的空间。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交往空间。从我国目前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看,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缺少。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大多是以往的规划设计,进入大学校门,要么是广场,要么是雕塑,伴随点缀花池,中心对称式,大多显得单一枯燥,印象也深深得留在了大学生的心里。但继续进入大学校园,会发现,除了功能用的建筑楼群及美化作用的设施环境外,高校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更是显得不足及缺少,没有真正在高校校园环境规划中真正的得到展现。

2、高校公共空间环境的作用不大。“有时候设计者期望的设计达到某种效果或者产生某种氛围,并能让人们得到满足,但是却恰恰相反,往往都是浪费空间,或者不被人认可。在高校校园公共环境空间内,它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非人性化的空间,比方在很小的场地上设计布置公众活动性强的环境空间,恰恰得不到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反作用;第二种是非文化空间,比很普通很没有意义的很俗的雕塑、踏步、走廊等;第三种是矛盾的空间,比如在人流密集的路侧安放休息学习用座椅,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下设计安排封闭性的私密空间等。在长春城市的高校的调查调研中大多存在这么几种情况。有的学校更是留着空地浪费不利用闲置。大多数的公共空间环境在高校校园公共环境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不适应校园的生活所需。比如,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多进入高校校园内,常常就会在建筑的入口处或是校园道路的交叉口处,会有展板及宣传栏,大多是商家的广告,真正对学生宣传教育的意义不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交通空间。也成了校园环境的一个难以根治皮肤癣。不能满足高校校园大学生的生活所需及成长需要。

4、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普遍存在雷同的现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受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高校及所在城市的主题文化所影响的。比如南方、北方的高校的公共空间设计受地域及气候影响就有所不同;理科、工科、文科不同种类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学科影响也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城市文化主题下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高校校园环境营造的公共空间环境,应该满足和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相互的活动可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团结和凝聚力以及对高校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纵观现在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没有着重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休闲娱乐为目的居多,故设计理念大多雷同。

三、结语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多强调人性化,因地制宜,创造出优秀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心灵空间、文化空间等,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环境与人的心理及行为有密切关系,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作为人的外部心理环境,它对人心理的意义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对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视也体现了设计者及学校对学生心理的人性化关爱。最后重要的是,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仅是高校校园整体规划众多内容中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好的高校校园的设计规划,不仅仅体现在的是高校校园的某个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规划,但是一个出色的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却能成为校园整体规划中的一个亮点,并为师生尤其是学生更好的服务,也关系到学生群体的发展、高校教育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国家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陈家琦。 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J]。 山西建筑, 2007, (07)。

[2] 欧诗,陈建。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探析[J]。 规划师, 2003, (09)。

[3] 郑堡元,秦华,何为。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探讨――以西南大学共青团花园为例[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09, (01)。

[4] 刘静,梁天一,董和壁。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构架与效用分析――以北京师范大学主校区为例[J]。 管理与财富, 2008, (09)。

篇2

【关键词】: 工程造价招投标竣工结算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分阶段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对工程项目经济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深对工程造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是实现预期的项目投资目标和经济收益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实现有序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工程造价在我国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其目的不仅在于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数额之内,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也出现一些新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管理尽快纳入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二、建设工程造价过程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程控制——项目决策阶段

(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缺乏主人翁意识,提交的投资估算内容过于简单,往往造成漏算。

(2)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由于本阶段工程量不明确或建设单位为了项目得到批准,令被委托方故意低估,造成估算准确性比较差。

2.过程控制——项目设计阶段

(1)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资料,进行估价或预算。造价人员对工程概况、工地现场情况了解很少,无法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造成造价准确度不够。

(2)设计方成本的控制意识不够。设计方更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而不注重工程造价中成本的控制,往往造成概算超估算。

3.过程控制——招投标阶段

(1)当前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竞争。一些少数有权威的人士,将工程建设项目以不公正的手段进行交易,使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施工单位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要一味求追加工程费用,所以这种不符合工程的招投标,指定的承包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是工程造价超额的隐患。

(2)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失真。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利用僧多粥少这一现象,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以获得额外收入,或干脆偷工减料,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留下质量隐患。

4.过程控制——施工阶段

(1)施工单位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

(2)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由于建设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材料采购价格失真,不法分子从中渔利,也使得占建安工程成本60%~70%的材料费用失去控制。

(3)在施工组织方面,多数施工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技术,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

(4)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大量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

5.过程控制——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计量没有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进行计算,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的情况时有出现。结算单价随意高套。不认真执行规定的定额或合同约定的单价,随意高套,造成结算投资的虚增。间接费和利润等计算,往往出现规定应扣减的项目少扣或不扣,而规定不允许增加的项目又增加。此外,计算误差、虚设项目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三、建筑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的对策

1、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做好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

(3)做好方案优化。设计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加强对设计单位设计图纸质量的外部监督与审查。充分发挥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审查、监督设计质量。

(2)规范设计概算办法。确立设计概算须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建行等全面审定,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可避免人为扩大设计规模和冒算。

(3)制订设计奖惩制度。设计图纸被审查中心确认为优秀设计的应给设计单位以特殊荣誉,对设计人员实施奖励。

(4)制订限额设计标准。限额设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也是控制投资规模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按建设的不同类型和规模,制订出适宜的限额设计标准。

(5)推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的综合效益。

3.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2)不断提高标的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

(3)标底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1)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2)材料价格是影响建设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

(3)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5.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对已进入施工过程的跟踪审计,决算审计非常重要。实行基建部门初审和审计部门终审,对工程决算的真实、可靠、合理进行审查, 可避免不应列入基建支出的费用混入建筑成本。在总决算中,要注意变更、洽商、签证、招投标中分部分项交叉时,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要重视对决算编制依据进行审查,包括施工合同及协议、套用定额、价差计算方法、工程价款调整方式、变更洽商签证以及是否与相关的工程量计算相对应、决算的取费标准等内容。进行工程量审核,必须重点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符合要求,量数额的准确性。

四 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过程控制,对工程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有关造价的新理念、新规定,及时收集专业工程资料和有关数据,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控制方法,使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节约社会资源,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志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建材,2010(1)

[2]张建平、蒋智生:招标投标与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管理,2003(6)。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不停的稳步进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设施的机电设备等附属物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仅要求机电设备能够保证其使用功能,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只有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实行科学管理体系,将各方面都协调好,才会保证工程的质量,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中现存的问题

1.1相关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材料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的重要性,同时,我国机电产品整体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材料、设备的好坏是建筑安装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但是仍有一些企业把关不严,对质量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工程中所使用的机电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在采购建筑安装的工程材料时,由于采购员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或采购员为降低成本故意混淆,不买正规所需的导线,造成防火标准和导线载流量明显降低,不能达到技术性能指标。

1.2人员素质整体较低

人是参与施工工程的主体,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然而,施工企业或承包商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参加施工的很多人员属于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业务训练或者是接受教育的时间有限,知识面窄,专业素质较低。对于施工中的专业知识他们根本不懂,施工中常有不规范的操作发生,时有安全事故发生,使工程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企业忽视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的,安装施工人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无证上岗,盲目施工,极易在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是工程存在安全隐患。

1.3安装操作存在问题

在进行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会造成安全事故。对于进行变配电安放的地方挑选的问题中,若安装的顺序不够合理,将会影响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相关的设备,同时也将不能保证维修护理的正常进行。机电设备安装中需要使用许多连接,螺栓螺母连接是机电设备的常用安装连接方法。当连接过紧时,螺栓在机械力与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失效,导致螺栓剪切或螺牙滑丝等连接松动故障,从而引发事故;连接过松,则会导致连接松动失效。因此,在安装操作之前,企业应对人员进行培训,是之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避免安全事故。

2.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人员素质

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的基本保障,所以,企业应加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参与现场安装的施工人员,岗前要经过培训,并掌握所需的安装知识和安装标准,使之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在安装完成后,施工人员还需对设备安装的安全性、合理性等进行全面检查。与此同时,安装质量负责的相关人员要严格监督现场安装工作,严格把关,及时分析并解决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除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在执行一些大型工程时,由于机电设备安装需要有很高的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施工单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2紧抓产品质量

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必须正确领导,建设起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出合理、协调、统一、科学的分配,使与项目有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而提高管理水平,抓好产品的质量。在布置安装任务后,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很快地搭建项目管理体系,正确处理工程质量、工期、成本三者关系,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研究,为施工做好技术准备。同时,快速地对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和安排,为开工做好准备,以方便工作人员进场后就可以立即施工。项目负责人还应让全体施工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质量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2.3加强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

材料、设备的好坏是建筑安装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只有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材料设备进行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建筑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施工企业对施工相关的材料、设备必须严格把关,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从而消除质量隐患。选购的工程材料和设备必须有相关的合格证明资料,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都必须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技术标准,经检验审核认定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对不合格产品应禁止用于工程中。

2.4在安装过程中保证安装质量

机电设备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的,施工人员在安装时必须根据计划和固定的顺序来进行。安装人员如果随便改变计划或调换设备的安装顺序,就会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还可能会影响进程。机电设备安装时还必须要分清主次,明确安装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并在重要环节上加强监督。对于安装工程中的子项目,施工领导应该进行统一规划布置,统一指挥,使它们之间相互协调。机电设备通常有多种安装方式,但最常规的安装方式是在大量的实际运用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并且会给维修带来很大的便捷,所以,在安装时应尽量使用最常规的安装方式。

2.5加强监督体制的建立

材料、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在施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企业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打造一套适合它的的监督体制,将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可以通过建立有关的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监督,使建筑安装工程更好地进行,使它为人民谋求更大的利益。单位还可以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从而发现建筑安装工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并积极改善它,使之更加健全,更加合理性,更加有效。单位可以利用监督体制的科学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将之反馈给单位领导,使其能够及时改进工作。

3.结语

机电设备安装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的决定着其企业在竞争中的位置。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着工程的整个过程,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好坏将涉及到整个建筑的所有机电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安装机电设备的施工单位要提高其管理水平,在施工前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机电设备安装时,施工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安装计划,积极采取措施以避免安装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加强相关的质量控制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常斌.浅谈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心,2009.12.

篇4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0  引言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协作部门多,而目前包括从立项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资管理还没有完全形成,投资管理中的各个层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而导致工程投资中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效果,必须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1  建设单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不少建设单位对项目考察不到位,盲目立项,立项后,在施工过程又缺乏有效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概算,投资失控。项目建成以后资产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无限延长,甚至出现无法收回成本的现象。建设单位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设计单位的事而不闻不问。

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些设计的安全系数大大超过设计规范要求,由此造成许多投资浪费。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审核不严格,对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单位的技术咨询的把关也不严。并且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对工程变更没有进行主动有效控制而导致投资失控。建设工程预结算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很繁琐,需要编审人员认真对待,这就要求编审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编审人员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还有,在结算时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的收入,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而不采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正当手段。

2  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2.1 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为了抓好设计工作,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设计招标。设计方案好、设计水平高的设计单位能设计出工艺流程合理,建筑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廉的工程项目。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的方式择优选择好的设计方案和信得过的设计单位。充分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同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不同工程造价就不同,通过价值工程对方案的比较,功能相同的选择造价最低的,或造价相同的我们选择功能最优的设计方案。适当提高设计费用,奖励设计人员,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可能。一旦设计概算形成后,建设方可以以要求设计方在概算的基础上若能使施工图预算造价每降低多少个百分点,就奖励设计人员相应的工程造价费用作为设计费,以这种方式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尽量多计算、多画图,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降低工程造价。

2.2 投标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建筑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好方法。它比直接发包要降低造价15到25个百分点。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对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都非常重要。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合理低价者中标,不过也不能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低于成本价而恶意竞争。

2.3 制定严密有效的合同条款  对工程变更及索赔实行有效控制是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键。针对当前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设单位应该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增加投资的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限、内容认真履行好各自的义务,避免违约索赔,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篇5

,分析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对策与方法措施,希望能为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 过程控制 问题 解决措施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企业对建设项目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工程建设遍地开花。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工程造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普遍被忽视,不利于有效地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由于每个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虽然部分企业己经建立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体系,但是各阶段并没有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对目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的特点

图1 工程造价控制的各个阶段与造价控制的关系

图2 各个阶段对造价控制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影响

工程造价的控制取决于工程设计、计价、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如图1)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限额内,合理使用人力、财力、物力, 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需要在项目造价管理中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也就是全过程造价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对工程建设造价的影响能力采取具体措施,进行有所侧重的控制,(图2)为项目各个阶段对造价影响力的大小。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很多工程项目都存在“三超”现象,即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投资失控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存在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地区和行业差别造成预算偏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项目已经打破了地区性和行业性,异地施工、跨行设计的单位和企业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造价管理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而有所差异,导致了跨地区和跨行业的承担单位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区或涉及行业的相关规定,使其在实际的程造价预算过程中出现偏差。

(2)缺乏动态的造价管理模式。由于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等不断更新,编制工程造价时,就需要根据市场动态进行定额换算。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造价预算方法多为缺乏动态理念,定额消耗量常常以几年前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不具有时效性,难以准确反映现在以及将来的实际情况。而新增补的定额一般都是由典型工程测算出来的,缺少代表性,造成了工程造价确定上的不准确。

(3)缺乏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我国现行的造价管理模式大多是阶段性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可能不是一个单位,没有统一的造价管理目标,也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而工程监理单位很少介入投资决策分析,只局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设计单位局限于设计,而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容易预算偏差。

(4)造价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欠缺。由于自身专业背景与素养的局限,管理人员不能满足造价控制工作的需要。投资预控能力不够,致使工作阶段滞后,项目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能较好地组织协调各工程项目主体间的关系。

三、建议

1、项目前期阶段精心准备。前期工作最重要,任务也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和招投标。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对拟建项目所进行的全面的经济技术分析论证,做出关于项目建设的技术性、经济性、适用性的结论,要实事求是、系统全面,为后期工作提供依据;项目设计推行限额设计,即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招投标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是为了优选最近方案和最佳单位,全过程应当公开、公正。

2、施工阶段严格控制。施工阶段造价控制较为复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做好人员、材料的协调工作,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监督单位应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监督任务,把好质量关。绝不允许施工过程中对设计随意变更,必须将发生额度控制在定额范围内。

3、竣工结算阶段。竣工结算阶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要做好竣工资料的审查工作,确保其准确、可靠,还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对项目全程审计严格把关。

四、结束语

控制工程造价与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密切相关,只有搞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工程造价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使造价管理创造应有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贺平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7

篇6

关键词:公共;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一、公共空间

一般提及公共空间,首先提及的是众多公共场所,而公众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认识,大多则停留在其作为公共场所的功能应用层面。在此笔者拟从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对立面———公共性问题入手,对公共空间的讨论重点放在公共性问题上。

(一)公共性

汉娜•阿伦特曾对公共性下过定义:“公共性是人们之间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它表现为在公开环境中和在具有差异性观点的评判下形成一种共识,进而巩固一种维系他们之间共同存在的意识的过程。因为公共性的存在,公共空间对于处在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一种重要资源,或者说是一种‘公共财产’,它是个人属性的东西上升为共同物品的主要渠道。”笔者对阿伦特所定义的公共性有基本共识,公共性以环境的公开状态为条件,人们从私密走向公开,关注公共问题,参与公共活动。公共性表现为一种过程,是一种公共过程。人们互存差异,以公开、平等为基础,在观点上形成共识,这种共通感觉,有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掌握。

(二)空间公共性

建筑学对空间公共性的定义是指物质空间在容纳人与人之间公开的、实在的交往以及促进人们之间精神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属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对于公众和他们的公共活动来说,空间公共性概念作为动词,指空间对它们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即空间公共性作用;对于空间本身来说,指空间因为作用于公共生活和公众而表现出的某种属性,如某某空间具有某种公共性。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但其公共性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下文主要探讨公共空间在设计上主动地承担公共性属性。

(三)公共空间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的,公共意见能够自由形成的空间。它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这些公众既不是作为商业或专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也不是作为合法团体接受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的规约。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关涉普遍利益的问题时,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哈贝马斯的观点与阿伦特的公共性的定义相似,将公共性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要属性,从哈贝马斯的观点看出,为了实现空间公共性,必须要有一个作为物质存在的公共空间载体来承载公共性赖以展现出来的社会活动。

(四)公共空间的功能、目的

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低门槛的开放空间,使公共空间为公民公共生活能力的发挥创造了最直接、最廉价的环境,使公民公共性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公共空间内的活动具有综合性,可以包容公共生活的任何方面,公共空间的活动一般是非正式的、即兴的、非营利性的,使人们在这种氛围中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唤起人们对政治参与和政治监督的责任感,鼓励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去创造共同体的意义,也有利于对公民进行价值教育。社会公共性是目标,空间对其作用的可能性是根本,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载体和舞台,而且也可以潜在地影响人们公共经验的获得。公共空间应该促进人们之间的平等交往,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机会超越必然世界而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每个人都能因此而获得永恒,而作为载体的公共空间也可以因此获得公共性认同,成为理想的公共空间。

(五)现实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公共空间只是作为一个物质场所而存在,而其公共性意义被忽略,即使是作为场所存在的公共空间,也存在设计上缺少实用性、审美上不能被公众所欣赏、教育上不具有引导公共性认识的问题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形式上都无法体现出公共空间的公共属性。其结果是损害了大多人的利益,失去了其公共性的基本属性,具体表现为:公共场所只作为一个空间存在,其公共性被忽略,设计缺乏实用、审美不能被大众欣赏、教育上不具有引导公共性认识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之用。

二、传统手工造物原则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公共空间作为物质存在,其存在形式对活动在其中的人在思想、行为上产生直接但缓慢的作用,而这些被改变了的思想、行为会反作用于人的社会活动,通过设计思想对公共性的重视,提升物质存在空间对人的公共性的积极培养。基于公共空间公共性的上述特点,笔者希望通过传统手工造物原则对作为物质存在的空间设计的启发作用,推动设计者对公共空间公共性问题的再思考,摆脱制约公共性建设的各种局限,努力构建具有真正公共性意义的理想空间,间接地提升公民的公共性。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最早由庄子提出,后由董仲舒发展,其哲学思想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从手工哲学的角度来看“天人合一”,天即是天道,人即是指人工造作。人们在造作这种形而下的器物时,也在不断追求对形而上的大道进行表达。大道无形,不是对道的形式的模拟,而是通过悟道所掌握的规律的物化。在工艺制作中表现出一种顺应天道、探求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的工艺原则,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标准。从《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度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需要“天人合一”设计思想指导的必要性:1.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为善,具有可持续性。2.将人与天融合,学会审时度势,懂得按照规律建造,懂得节俭适度。3.一切尽在“道”中,对天道的认知具有公共认知属性,可以使公民体会到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潜移默化参与到公共活动中来,起到很好的认知教育促进作用。

(二)以人为本

传统手工造物从古至今一直追寻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传统手工造物,将人作为主体对象来研究,而不是为了造物而造物。以人为根本对象制作器物,要以方便、适合人的使用为基础,也要考虑到作为社会的人,既研究生理、心理、环境等综合方面的影响,也研究文化、审美、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需求。而且传统造物会注重对人格的培养,如太师椅的设计并不似沙发那么舒服,却蕴涵着做人要中正的暗示,时刻使人自省。将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用在公共空间设计中,重点则是设计中空间的物质存在与精神需求上的公共性的相互交融。另外,“以人为本”的“人”不是特指某人或阶层,而是以全体公民为主要对象,只有在明确了设计的目标是服务大众的基础上,才能称作公共空间建设。公共空间设计方案也应该由公民自主选择,公民有参与决定的权利,这种模式自身也具有公共意义。

(三)空间观念

传统造物中空间观念包含两个层次:平面构图;立体空间。平面构图,是指对器物上的装饰纹样的规划;立体空间,是造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在传统造物原则中,田自秉先生在《工艺美术概论》中对造物对空间的认识,有一点很值得关注。他不单考虑器物实体结构上占有的空间,而且与体相关的体之外的使用空间以及物品所放置的位置、物与物之间、物与环境之间,都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对器物空间的充分考虑,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适应性和有效性。这一思想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空间规划,在常规规划中,重点要考虑整个空间分几个功能区域,计划各个功能区域的体量,处理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在造物空间观念的启发下,这种注重功用性质的存在已经属于第二性的,而这个空间作为一个对象存在与环境中应属于第一性的存在,以往经常忽视其自身作为第一性的存在,忽视了这个整体空间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的探讨。第三性既是指承载公众社会活动的抽象空间,要考虑到在此空间中的公民之间的一种地位平等、思想自由关系,使在这个空间中活动的人与人、人与公共空间、人与环境和谐,也要考虑到对离开空间后的人的持续影响。

(四)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指,在设计和制作中对各个因素和各种材质统一考虑,以达到系统化。传统手工造物与现代化生产之间最突出的区别即是手工造物从设计到制作到物品交换都由一人掌控,有利于系统观念的施展。公共空间设计中也应坚持系统观念,设计前要对空间目的有理解、对空间环境进行考察、丰富空间的人文内涵等;在设计时要协调各个系统之间的观点使互相配合达成共识,设计也要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完善;设计方案要考虑到空间对当代社会公民的意义、对未来公民的意义。这三点看作一个系统的不同方面,加以统筹。在公共空间中考虑系统整体性问题,就是现代的“交叉学科”研究,通过空间设计与其他学科的相关联,并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突破以往对公共空间学科研究的局限性,展现无限可能。

三、意义

运用传统手工艺造物原则打造真正具有公共性的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传统手工造物原则指导下设计的公共空间,其本质可引领人们崇尚一种自然、适度的生活态度;可使人们弥补工业化大生产以来追逐利益、机械产品造成的单调冷漠环境、利己主义等猖獗造成的心理缺失,促进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公共空间具有精神层面上的公共属性,公民在其中享有自由与平等,保有自己独立人格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性事件批评,提升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实现自身公共性价值。传统手工艺造物原则是流淌在中华人民血液中的准则,其价值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意义,已上升为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那些“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造物准则已和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密不可分。虽然在当今手工造物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对这些原则的共识和认同依然留存于我们内心深处。用此流传千年的原则指导近年来由西方传入的新概念———公共空间设计,遵循此原则构建的公共空间,将会阐释出中华民族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对公共性的独到见解,也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向世界展现出我们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2]于雷.空间公共性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田自秉.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篇7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概述

空间是的概念比较宽泛,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科学家认为空间就是欧氏几何学所展示的实际存在的空间。哲学家认为关于空间的知识领域是地理学。一定的空间分布是地理现象的重要特点。地理学的一大视角就是空间视角,因而各种各样的空间观得以产生。建筑工程师认为把握空间应该从空间知觉入手,认为空间包括路径空间、领域空间、理想空间、街道空间、游牧空间和广场空间。我国有些专家把空间限制较少的空间叫做开放空间,是以大部分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敞开的空间,除了包括绿地等自然景观,而且也包括庭院、巷弄等人文景观。这种定义比较全面,一方面强调服务目标,另一方面对开放空间的要素构成做了规定。也有专家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开放空间,它由公共绿地、道路、广场、自然风景和休憩空间等组成。因此,目前只能说,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有很大得相似性。但对于公共空间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现在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秩序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一种物质空间,其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使人们的身心需要得到满足;它是城市公共资源之一,空间资源是其本质;拥挤性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特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使城市的主体,为人们的活动提供空间以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城市空间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创造城市空间时,要贯彻尊重人、关系人的理念,使得人们的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在以前,城市管理和规范者把生活、交通、工作和游憩作为城市的四个功能,并以此为原则来设计城市布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巴西利亚就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但它只注重汽车交通,却将步行系统排除在外,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这种规划显示出了设计者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最终使城市的活力消失不见,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缺乏兴趣。现在我国处在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存在一些问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长远考虑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系统性不佳;城市规划没有地域文化特色;休闲娱乐空间不足,交通集散空间过多;城市广场规模过大。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规划要有系统性,要对开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给与高度重视。无论是街区,还是社区和邻里,都要做好规划,而且规化要体现城市的总体结构。第二,要适度围合一些建筑,创造积极空间,使人们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得以提高。如果空间规模过大,可以进行改造,使用地面高差、色彩、设施和植物等来进行改造。第三,尊重边界效应,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地方开展空间布局,做好空间边缘部分的设计,使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增强。第四,以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设施的群体为主要的考虑对象,同时也适当兼顾其他群体的需要,使各个群体都有自己合适的活动场所。此外,把残疾人、母婴和儿童的需要也要考虑进去,体现人文关怀。第五,公共空间应该建设一定的设施,使人们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此外遮阳、日照和通风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使人们能在空间了舒适地享受生活。第六,在公共空间设计要将可能的磨损和后期的维护考虑在内。以前在进行公开空间环境设计时,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一般考虑很少;现在设计者却非常注意环境与人的协调,想法设法使环境满足人的需要。

2.2系统性原则

对城市建筑的研究和分析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古与今,远与进这是整体进程的。城市与分区、单元、地段,体系与城市,地区与城是等等相对的整体。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社会、建设、管理、教育等是各个层次。建筑的内外、单元的内外、城内与城外也是相对的整体。粗与细、上与下是设计操作和系统规划的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应该以工作作为突破口,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环境客体、环境主体和环境主客体之间的交互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造的复杂系统。系统的核心是整体。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功能正常、要素结构稳定和要素和谐共存。城市空间的一个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该综合考虑。整体性的思想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意义,还有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意象理论认为,每个人眼中的城市环境是多种视觉元素叠加而形成的整体效果,也是几个空间场所的叠加。根据系概念,如果城市街道是点,那城市空间就可以看做是线,点线要完美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3动态性原则

很多城市的寿命是很长的,它不像某些建筑存在的寿命比较短。时间跨度长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特点,它从建立起就会一直新陈代谢,城市空间的塑造也不是某一个建造者或设计者完成的,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动态性原则主要有四个表现。首先,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建设,反馈,在建设的过程,所以是动态的;其二,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使其系统性逐步增强。其三,互动的动态性。与人为本的原则与互动原则联系紧密,互动原则是基础,实施其他原则要以互动原则为前提;互动原则的发展依赖于其他原则。第四,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施过程中,其具体设计的的约束条件是政策框架和三维轮廓所提供的。空间尺度、形态及其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等众多因素都应该考虑进去。这使得城市设计框架的弹性增加。其实质是要求动态把握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人群细分的关怀。综上所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城市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功能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开展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有三个,即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参考文献

[1]付永芳.禅文化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5.

[2]赵娟.北京高校新校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1 我国的室内设计的不足

室内设计如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热门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建筑室内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忽视室内环境特点和要求,忽视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性,盲目照抄照搬、盲目追赶潮流、盲目进行材料堆砌、盲目听命于甲方老板、盲目追求效益的倾向而提出来的。

目前,我国装饰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很少有颇具功力的创新之作。随着我国室内装饰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设计师应对已知的设计因素和设计意图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视觉效果,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设计师都应心中有数。

一切艺术创作的创新问题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所谓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都是指在继承过去设计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发掘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寻找新题材。在建筑创作范畴,还要探索新结构、新技术领域、开拓新的材料来源。我国现阶段的室内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古代建筑样式或装饰部件的情况,这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说明我们缺乏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建筑文化素养。其具体原因是:其一,对建筑室内环境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建筑环境意识观念。其二,社会整体建筑文化发展的落后(或称繁荣中的危机)。其三,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机制不完善。

2 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关键

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为了满足人们能舒适地生活和活动,而整体考虑环境和用具的布置设施。那么,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满足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要的空间环境。影响建筑内外的空间设计的因素很多,诸如空间的尺寸、空间结构的潜能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因素;室内空间的具体用途,是作为工作或休闲、娱乐或礼拜还是康体或学习;室内空间的内涵----要考虑它的重点。现场环境的实用性考虑,比如出入方便、照明数量、声学效果、座位数以及储存和摆放东西的空间;健康和安全的因素;还有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等等——设计要素包括视觉(颜色、灯光、形状)、触觉(表面、形态、质地)以及听觉(噪声、回音)。设计师必须对上述要素具备美学、适用性和技术上可行的欣赏能力,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上述元素以及做出何种反映,不仅仅要了解单一要素,而且要不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3 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在所有的建筑类型中,别墅是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融合得最好的,因为有最多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变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同时由于空间的复杂,别墅室内外过渡空间也是最难于处理的一种类型。

由于很多别墅规划设计中的脱节,规划、建筑、景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来完成,就形成了一些盲点、一些空白。比如在建筑和室外相交接的地方,那些露台、平台、阳台、建筑入口处、门斗、雨罩等位置的细节设计,经常是既不属于建筑师的工作,又不属于园林师的工作。因而缺乏深入的设计处理。而这些位置对于业主的生活体验又构成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表明,人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逗留,这样他可以既有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又能看到外面人群或自然中的各种活动,如在阳台向远处眺望、在窗内向窗外看等。好的过渡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空间的可利用性与灵活性。过渡空间越充分,越有余地,居家的私密性就越强,也越少外界干扰,同时也越有助于体现业主的身份地位和尊严,当然也就越能体现其居住价值。

4 室内设计的要点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既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4.1 光线的设计

在室内空间环境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能制造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空间形状大小、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气候、景观、室外环境等,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漫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

4.2 色彩设计

色和光不能分离,色彩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段,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室内色彩往往给人们留下室内环境的第一印象。只有把色彩与室内空间、采光、室内陈设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色彩设计才算是成功的。

4.3 材质的选用

公共建筑室内界的饰面材料,应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两方面要求。除了考虑室内的视觉效果以外,还应注意人通过触摸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美感,例如坚硬平滑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轻柔、细软的室内织物,以及自然亲切木制材料等等,应根据空间的不同需求来综合考虑。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厌倦了钢筋混凝土的生活空间,人们对公共建筑室内界面材质要求逐渐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很多天然材料开始受到设计师和大众的宠爱。

4.4 声环境设计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声环境亦同样不可忽视,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庭为例“,故乡水”瀑布就是较好地把自然景观和声音引入室内空间,使整个室内空间增色不少,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在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将形、色、声、质最终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心理感受。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7~551

[2]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城市街道 构成要素 整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94-01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具体体现。街道是城市最主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网络构成城市的骨架,它直观的展示城市的风貌;它也是城市里的人们最经常接触的场所,它是一个城市人文面貌的体现。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的城市由于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步伐而急需进行改造更新。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大片的传统街区被推倒重建,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为机动车服务的超大尺度的城市道路代替了步行为主的尺度宜人的街道,这样的街道不是为人服务的,它是冷漠的、危险的、缺乏活力的。机动车的普及,占据了原本属于人的街道;基础设施的老化,越来越不能满足街道里人们的需求。面对这些需要更新的街道,规划设计者如何整治才能保持街道的地域性、历史性以及人文性呢?

1 目前街道存在的问题

早在40年前在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美国大城市街道所面临的问题在当下面临的活力消减,公共空间功能消失的问题。现如今这样的问题也在一步步逼近我们今天生活的街道。大多数城市以往那种亲切宜人、界面连续、空间尺度适宜的街区组织被现代城市的发展完全摧毁了。虽然近年来有过对城市街道的改建及景观环境设计的探索,但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公共空间的失落、人文活力的丧失,最主要的还是机动车交通的侵蚀和“表皮”式商业的无序增长导致街道环境恶化。

2 街道构成要素

街道的构成包括物质形体的空间以各种设施还包括使用者在其中的行为。街道的品味和活力在于参与其中的人们和具有生命力的街道家具、沿街建筑以及由这些元素围合的空间。街道里的要素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互动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街道各个要素的要求除了使用功能以外,还要能够欣赏它,人们需要去参与其中,在欣赏和愉悦之余,去体验、思考城市文化,以及其他一些设计者想要表达的理念或是社会问题。

3 街道整治方法

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征,深刻诠释了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内涵。因而街道空间设计时,要从人们经常停留的角度,以及人流运动的视线去精心组织街景构图,形成整体空间面貌,使主要街道更具有宏伟的气派,小街更充满亲切温暖的气氛。当我们用人文的视角来品味来审视我们的街道空间时,我们在进行街道的整治是应尊重并满足本地居民生理、心理及精神上的各种需求。那么,如何构建起有地域特征、人文品味的街道空间?我们的城市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3.1 充分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

质量较好的具有时代印记的老建筑是街道形成以来历史的见证,不同年代的建筑在同一条街上出现,不但可以增强街道的“可印象性”,也可以丰富沿街建筑立面形式,不会有单调乏味的感觉。城市街道、景观空间人性化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城市历史演变,自然地理风貌、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并融入当代城市生活的新功能,形成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和城市风貌。

3.2 从整体观念出发,有序组织创造景观序列

城市街道景观空间设计要以城市设计的理念来做指导,从总体出发,从规划开始就对道路、节点小品、水景、灯光、人、周边环境绿化等城市景观空间构成要素,进行统一安排。要与城市自然景色,历史文物有机联系在一起,把街道景观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一体化的设计,并利用当地材料、传统建筑符号,并融合社会、文化,展现地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来达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实用性、观赏性、地方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展示城市的整体形象与个性。

3.3 强调人的主人翁地位

街道的行为主体是人,这里的人包括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包括路过这里的陌生人。当居住在这里的人对这个街道有了认同感,归属感,那么保护它就成为了一种不自觉的责任。开放的,经常被人使用的街道是安全是最安全的,无须专人管理和维护的。街道的主人有自觉性去美化他们的街道,或者说自家的客厅。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建设和各种服务设施的配置过程中,都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从普通市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适应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根据人们的习惯、行为、性格、爱好进行空间选择,提供最佳服务,如公共汽车座椅、电话亭、小卖点、夜间照明等。

3.4 生活化场所的营造

现在的街道越来越多的为机动车服务,功能趋于单一,活动的人少了,自然街道就丧失了它作为公共空间的品质。街道应该提供各种人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街道里生活着各个年龄层的人,各种职业的人,不同的时间他们有着不同的活动需要。因此街道里不仅要有儿童活动的游戏设施,还要有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械;不仅要有年轻人散步用的林荫道,不仅要有情侣私语的座椅;不仅要有容乃十多人的广场,还要有两三个人聊天下棋的铺地……场所里承载着各式各样的生动的座椅,花坛、树池,垃圾桶,灯柱……。

3.5 生态融入环境

街道景观对于我们来说不应该仅是人文的乐园,还应该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点。与自然也好,与人类也好,遍布的生态小环境的建设是必须的。街道里的生态小环境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可以形成网络,对于市民来说有方便的可达性。植物具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调节人们心理和精神的生态作用,更是城市街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在设计中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现状面状绿化作宜人尺度的绿化设计,并且增加街头开敞绿地;在行道树下增加灌木或草坪景观,增加线状绿化的层次丰富与季相丰富;在人行道较宽敞处增加花池、景观树、花坛等点状绿化;与相邻街道注重绿化渗透关系。

篇10

Abstract: The public space of five-star hotel could ensure the accommodation,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business needs of guest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Chinese five-star hotel public space design principle, it could als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hotel. Human behavior needs should be also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to create a personalized, comfortable hotel environment.

关键词: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Key words: five-star hotel;public space;design;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06-02

1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的总体原则

1.1 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原则面对目前世界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滥用、环境品质急剧下降的严峻现实,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判环境创造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城市与建筑必须考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关系,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不可再生能源的问题。

为了未来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幸福,人们开始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在设计中更加提倡人与自然的协调设计,保护环境、节约材料能源成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持续性设计应运而生。可持续性设计以人为本,重视人在静态、动态条件下的生理状况,将使用者的需求与健康放在首位;同时也注重材料的合理使用,以最贴近自然、对人体无害的、节省能源的材料满足产品功能的需要,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人类营造活动中长期存在的地域性设计或气候设计,到能源危机后的节能设计,再延展到以追求自然系统原则为诉求的生态设计,直到现今可持续理念的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发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自然有着热烈的渴望。人类与自然共生,热爱大自然、依恋大自然乃是人之本性。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人都愿意亲近大自然,要求人工环境自然化。所以,尽量在酒店公共空间中引入自然的元素,尽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减少能量的消耗,尤为重要。

1.2 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的流线关系的设计原则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的流线是酒店运转的动脉,流畅的流线能使酒店的各项功能协调有序地运转,反之,如果酒店运转不顺畅,就会影响酒店的经营形象和经济效益。酒店的交通流线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区域。在室内又分为“横向”和“竖向”两方面即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宾馆的流线从横向到竖向分为客人流线、服务流线、货物流线和信息流线四大系统。宾馆流线的设计原则是: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互不交叉,客人流线直接明了,服务流线快捷高效,信息流线快速准确。

公共空间的流线设计应该是使用者行为规律的反映,也是科学地组织、分析功能的结果。一个酒店流线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旅馆的经营和游客使用的舒适度。流线设计除了需明确表现各部门的相互关系,使客人与工作人员都能一目了然、各得其所,还需体现主次关系和效率。客人主要活动位置及到达的路线是流线中的主干线,而围绕着主空间的辅助设施、服务路线则应该紧凑、短捷。合理的流线设计将有助于提升建筑空间的疏密有致、情趣气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设备系统的运行和保养。合理的流线设计在于交通空间的布局和交通流线的设计,它们是制约酒店功能空间关系的关键因素。

在五星级酒店中,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可以把流线分为:酒店住宿客人的流线、会议及宴会客人流线和服务人员流线等。在流线设计上应当尽量使不同人流之间互不干扰,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服务的高效率,下面就对不同人员流线分别作以下分析。

①住宿客人流线。酒店住宿客人是酒店中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流线是酒店公共空间中最主要的流线。电梯、楼梯和总台应接近入口,位置明显利于分散人流,减少到上部公共部分和客房的客人从大堂穿越。通常自入口到服务台的路线短,到电梯的路线略长。在处理交通空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应保证有足够的宽度。b.应避免将其它功能(如休息区、大堂洒吧等)布置在入口和主要道路之间,因为人在有目的的行进过程中,有抄近路的倾向。c.各功能要素的布置应保证充足的使用面积,如问讯、接待等柜台前、休息区沙发座椅旁的活动面积,应避免侵占交通路线。

②特定客人流线。特定客人是指有特定目的来五星级酒店中的客人,如酒店承接大型会议或宴会时来自外部的客人流线;有些酒店建有大型体闲运动中心,会吸引外来客人形成休闲客人的流线;还有些酒店设有贵宾套房,也要有单独的流线而与普通客人分开。会议及宴会客人流线为:会议入口――会议前厅――会议厅,或者是电梯厅――大堂――会议前厅――会议厅,外来的客人可以从专门的会议入口进入酒店会议门厅,再到达会议厅;而住宿客人则可以通过大堂进入会议前厅,再进入会议厅。

③服务人员流线。服务人员流线是酒店中区别于客人流线的另一个主要流线关系,服务流线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从而影响酒店的经营效益。服务人员流线大致为:服务入口――服务区――服务通道――公共或功能空间。公共空间流线设计主要是按照两条原则进行,一是将客人流线与服务流线分离,这是在酒店设计时所必须做到的。同时既要保证游客能够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又要让人们几乎感觉不到服务人员的存在。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使不同的客人流线相分离,互不影响,但是人流的交汇有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也是必要的,人的活动有时也会成为空间的构成因素,对营造活跃的空间氛围有帮助。如大堂空间就是各种人流的集散地。在空间设计上,要有意识的将人流集中的区域扩大,增加流通空间的面积并增加休息区的面积,使空间中的人们既能感觉到他人的存在,又不会对自身产生过多的干扰。

2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

按《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是与实体相对的概念,是具有容纳能力的一种环境,它由种种手段所形成。相对实体而言,空间存在于大自然,空间是无限的,这时的空间是没有边界限定的。当在无限的空间里置入某个物体,空间和物体之间就马上建立了一种视觉关系,空间部分被占有了,无形的空间就有了某种限定,有限、有形的空间也就随之形成了。比如地上的一棵大树,树冠的底下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由建筑构成的空间环境称之为人为空间,而由自然山水等构成的空间环境称之为自然空间。本文所研究的是五星级酒店内的人为空间。公共空间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旅客在五星级酒店中使用是否方便,精神是否偷悦,同时也反映了五星级酒店的商务精神内涵。

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形态设计的关键是处理好空间形体―人的心理效应―空间的使用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空间形体的特点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设计时要使空间形体满足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要与空间所需要营五星级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造的商务互相契合,吸引客人互动的目的。

2.1 借鉴法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对于某一时段的五星级酒店,其建筑空间形态可以借鉴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建筑空间形态特征。我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期间建筑的发展更是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这为五星级酒店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借鉴法是对已有的历史建筑持尊重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有时代感的反映,这样的建筑才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一味模仿。照搬历史建筑会使人们停滞在历史中,没有进步、缺少活力。这里所指借鉴传统建筑形式并不是让新建的酒店建筑模仿其酒店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建筑空间形式,而是在利用传统建筑形式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以适应现代功能和结构。

2.2 抽象法现代五星级酒店的功能较复杂,现代结构体系也使地域建筑的形式中很多部分成了装饰元素。因此,在满足现代五星级酒店功能、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可以把地域建筑的形体或传统构件、装饰等抽象出来,运用到建筑空间形体上,让人无限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