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数学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不包含着数学,幼儿就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思维特点,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以行动研究为基本方法,着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使幼儿数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从而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有趣,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能力.
一、在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它充满了幼儿的整个生活时空. ”因此,我们认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在探索中去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如洗手时,让幼儿说说排在自己前面的是谁,让幼儿认识前后;盥洗中的轮流洗手又能让幼儿获得快、慢的顺序概念;上下楼梯时数一数阶梯;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散步时可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等;另外,我们还运用谈话、午休、离园时间请孩子讲讲自己家中的人数,交流家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手机号码、说说家中电视的频道数目和电器数量,演演打电话的情景和等分蛋糕的技巧等.
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教育资源,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经常观察孩子,洞察他们的直接经验与需要,抓住时机,幼儿就能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得到增强.
二、在游戏活动中丰富数学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 如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在娃娃家分配餐具,收拾玩具来练习一一对应,区分物品大小;在菜市场游戏中,以图形代替钱币,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认识;在商店游戏中,幼儿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 又如结构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空间知觉得到发展. 再如玩沙玩水游戏,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 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幼儿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三、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数学意识
幼儿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了解周围世界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多处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话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幼儿园的各领域教育虽然研究的对象、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包含着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 因此,我们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让日常教学“数学化”. 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渗透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空间方位的培养;在科学教育中,引导幼儿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让孩子们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蜂房、各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逐步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活动经验、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方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比较强的学科,幼儿的逻辑思维都是以具体的、形象的为主要形式,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只能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掌握一些知识。那么,在幼儿园开展数学教学时有哪些方法能使幼儿既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又能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幼儿的智力又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呢?
一、故事情境导入法
故事情境导入法就是把一个活动主题编成一个故事向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你的活动主题编在一个故事里,引导幼儿,幼儿的兴趣会更浓,更易接受。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更进一步地培养了幼儿对一个故事的理解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小班数学活动《给图形宝宝分类》的时候,我就把这节活动编在一个故事里,小熊伯伯开了一间超市,里面买了很多饼干,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都想去买饼干,可是,小熊伯伯有要求:什么样形状的盒子里面就只能放什么样形状的饼干。本来很枯燥的一个活动,因为有了这个故事的导入,幼儿一下兴趣就来了,他们都想买小熊伯伯的饼干,就积极动脑筋的来想给每个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
故事情境导入法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在这个方法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当节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听了一个动听的故事,真是一举夺得。
二、操作法
操作活动是幼儿形成数概念和掌握数学技能的基本方法。每位幼儿都要有一套小教具,如雪花积木、小木棒、点子卡、数字卡等,教师利用教具,组织全体幼儿根据内容进行活动。
我个人认为操作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研究证明,幼儿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及形成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形成的。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采用多种操作方法,不断提要求,要人人动手,手脑并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形成》时,如果教师干巴巴的给幼儿讲1个填上1个是2个,幼儿听着就很厌烦,但是,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了雪花积木,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幼儿兴趣就很浓厚,而且效果非常好,在操作过程中,就掌握了1个填上1个是几个,很快就掌握了10以内数的形成。
三、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最自然的形式。数学游戏内容要符合数、形基本知识和运算能力的训练,游戏的动作要符合幼儿学习数的特点,如运用多种感官看看、听听、摸摸、跳跳等动作来掌握数学知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方式。而且《新纲要》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我们的游戏法是多么重要。
例如,我们在教学中班数学活动《相邻数》时,我们就可以和幼儿来玩《小鸡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到5的数的字卡片,然后带上小鸡的头饰,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4的朋友请上来”。拿到数字卡片3和5的幼儿上来和小鸡握握手,并讲:“我是3,3是4的好朋友。”“我是5,5是4的好朋友。”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就掌握了4的相邻数这个数学知识。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最直观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直观的教具对幼儿进行操作、演示,使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我们在平时的演示操作活动中,配上优美、动听的语言讲解,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教学大班数学活动《2、3的组成》时,对幼儿首先进行实物演示,我先出示2只茶杯,要放在2只盘子里,怎样放?左边盘里放1只,右边盘里放几只呢?老师有3朵花,要插在2个里,如果左边花瓶里插2朵,右边花瓶里插几朵?通过实物的演示操作,幼儿理解了一个整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整数。
我们在使用演示法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幼儿观察什么,比较什么,以及思考什么,都要提得很明确才行。在演示时,使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使每位幼儿都能看清楚每一个动作,充分发挥演示的作用,从而使幼儿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
篇3
【关键词】幼儿 数学活动 趣味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052-02
引言
在新的发展时期,实施和发展幼儿数学活动趣味教学目标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能让幼儿初步认识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围绕有用和有趣是这个目标的关键,如何遵循幼儿认知规律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学习数学创造一条有效的学习道路,让整个幼儿数学活动充满趣味使幼儿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智解教材,追“有趣”、求“有实”的前提
(1)目标重构
反思:原“目标1”,侧重表述了幼儿活动的方式:点数;“目标2”则立足于幼儿空间领域发展的大基点,比较宽泛。“修改后的目标1”,阐明了活动的重点“能找出藏起来的积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过程的清晰表达体现了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据此“目标2”中对思维过程提出了具体形象的要求:能清晰表达观察内容,并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2)准备重构
反思: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培养幼儿空间观念不可缺少的途径,虽然原活动也准备了实物模块,但是其数量仅仅适用于教师的操作示范,大部分的幼儿缺少操作尝试的机会。“修改后的活动准备”把原有教师的实物操作引申为形象生动白板课件操作,立体积木的随意拖拉演示,让“藏起来的积木”无处遁形;人手一份正方体积木,寓抽象的思维于直观操作之中,多维度的演示、摆弄,让“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成为可能。
(3)过程重构
反思: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幼儿空间概念的形成一般都是从观察开始的。原设计中,观察“立方体空间存在形式”所占的比例较少,以单个形体及一幢房子的拆分为主,幼儿尚未品出数积木的方法,就已然跨入抽象式的操作练习,且练习量较大;修改后的过程摒弃了原有的思维跳跃式设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二层楼向三层楼的过渡、数积木方法的梯式挑战、回归生活的实际运用,妙趣横生地把活动重难点――“找出藏起来的积木”蕴含在整个活动过程之中,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数积木的过程充满趣味,数立体物体的方法扎实掌握。
2 慧读幼儿,追“有趣”、求“有实”的关键
(1)主体参与,把幼儿的生活作为活动的起点
幼儿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呼唤教学方式的改变。原活动中“数积木”过程,从奇妙的口袋游戏导入,虽激起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但目标指向单一,以“说出形体的名称”为主,游戏缺乏递进性,与第二环节虽有衔接但思维跨越大。修改后的案例,在生活化的问题“工人叔叔是怎样造房子的?”引领下,唤起了幼儿“记忆库”中关于空间概念的感性经验,使数积木的过程与幼儿空间观念、数数方法、实际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相关联,运用关键经验的回忆和现场正方体积木的观察,使经验与游戏巧妙融合。“一层一层往上造”看似是一个生活常识,却早已激活数积木的思路“一层一层数”,更启迪了幼儿有序数数的智慧“一排排数、一列列数”,触发了幼儿参与造房子游戏的高涨情绪开关。
(2)主导退让,把幼儿的需要作为活动的挑战
活动中幼儿的想法是变化多端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也会随时出现,抓住瞬间因势利导并随之提升拓展是至关重要的。“能找出藏起来的积木”是整个数积木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造这幢房子你们用了几块积木?我怎么从图纸上看,造这幢房子只要用3块积木,第四块在哪儿?”层层推向隐藏积木的寻找。“你怎么知道最上面一块下面还有一块?说说你的理由”,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调动了孩子主动表述的欲望:“如果没有下面这块积木的话,上面的一块不就要掉下去吗?”重难点揭秘的主动退让既使“活动目标1”完美诠释,又包含了教师对幼儿自学能力的敬畏、赞赏。退让,在这里只是“形”的示弱,却孕伏着幼师课堂教学的更大推进。
(3)主动操作,把幼儿的认知作为活动的求新
一个活动就象是一次完美的旅行,“旅途”之中孩子是不喜欢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原设计枯燥乏味,大部分孩子对任务式的操作“不感兴趣”。因此,我们从“如何找到藏起来的积木”这一“关键疑问”着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地把活动的材料从单维引向多维、从游戏引入生活。从图形的简单叠加,到看似简单的组合变化,均在不经意中抓住对幼儿空间思维概括与创造性的激发,使幼儿掌握了数积木的方法“上面有下面必然有”,幼儿的空间认知思维畅通无阻,且渐行渐远,趋于深刻、求新:原来为了节约空间,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有如“数积木”般摆放……在幼儿数学活动中,追求课堂的趣味灵动是永恒的主题,对《数积木》的反思性重构,既体现了教师智解教材、慧读幼儿的全过程,又彰显了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发展。对幼儿数学活动预设课程进行“创造性”重构,是一项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的工作,给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3 结语
由上文可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其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需要经常关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现象,不断总结和分析,从现象到本质进行考虑,常常反思和归纳,做好智解教材、慧读幼儿这两个步骤,努力做好幼儿数学活动趣味教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方绍媛.新课标下幼儿数学教学实践浅谈[J].速读旬刊,2014
篇4
一、在创美活动尝试利用开放式提问
在创美教学中,我把开放式提问作为点燃幼儿创作热情的导火线,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出丰富而多变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为孩子留有创作空间,使孩子不是凭空想象,不受物象的限制,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更大胆地表现,充分发挥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都得以发展。
二、用故事启迪幼儿的创造力
根据大班幼儿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的年龄阶段,我们注重为幼儿创造故事情节的画。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从来不问:“这是什么?”,也不向他们提任何建议,因为谁也不要在儿童画过程中或完成了他们创作之后,试图“教给”他些什么,这样只会阻碍幼儿个性及创作能力的发展。当幼儿不必考虑如何做才会使成人满意时,他的创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发挥。
三、在创美活动中利用了发现法
在平时绘画中,平常方法不易引起幼儿注意,为让幼儿发现常见物体的不平常之处,引起探索愿望和绘画兴趣,我们采取了课前查与所画物体有关的资料,然后与同伴交流,让他们不断发现,积累,逐步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活动时我不示范,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对绘画对象的理解,划出形象,接着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修改,使形象区域正确。这是想象力和探索技能充分融合的过程,课前的准备和没有范例,可以是幼儿毫无顾虑地投身于探索活动,去发现,创作,再发现,直至找到正确方法。
四、通过创造性美术活动中开辟了多种教育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更多地让幼儿投入一些非正规的美术活动中去,如在活动室的美术活动区,放置各种活动材料,如颜料,纸张,笔墨等,使幼儿随时能把自己在园内外,节假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得以充分展示。我们对创作表现的主题不作统一的规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索要表现的内容,可以自主地位作品命名,由于在美术活动区中幼儿表现的内容,所用的材料各有不同,从而使每幅作品完成的时间不同,有时一次活动能完成几幅作品,有时一幅作品需要几次活动才能完成。
五、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幼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不满足已有的经验,不断要求探求新发现,对新的方法新的内容,满腔热情,跃跃欲试。
2、喜欢标新立异,乐于在美术创作中别出心裁地想出新点子,不爱重复,不愿意模仿照搬。
3、幼儿的变通能力有突出表现,当幼儿一笔划错时,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表现不悦,气馁,或请教师帮忙,而是自己仔细琢磨,积极思考如何修改,变通,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措施
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和初级阶段,其教育效果和水平的高低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和引导。数学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内容,更是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量、形、空间及时间等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脑海中对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够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引导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幼儿对于生活与社会的万事万物还处于认知阶段,对什么东西都还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在使学生掌握简单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将数学知识和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现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为简单生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次,生活化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在课堂上的互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具体措施探析
(一)借助生活教具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最形象最直观的展示品和借助物,对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贴近生活的教具,发挥其各自对教学的有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运算的概念,老师可以借助苹果或者橘子等教具展开教学,如“数橘子”,让学生在亲身数一数的过程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分类”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书包里将自己带来的所有物品,如手帕、水杯、皮球、铅笔盒等物品,给每一位学生分发事先弄好的“标记”筐,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认真观察,看看它们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根据每一个篮筐中的标记要求将这些物品一一投放到适合的篮筐中,完成物品的分类。这样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创设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因此,老师在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设生动的富有创意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形式展开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比一比”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事先做好的一扇门的教具,然后在顶上挂上一串铃铛,让学生挨个来摸摸看,看自己是否能触碰到铃铛。然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同学可以碰到铃铛,而且铃铛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而有些小朋友却不能碰到。这时老师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引入新课。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简单游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如设计“吃饼干”的游戏,让学生在吃饼干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饼干啃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可以是三角形、长方形、圆等,让学生对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设计红绿灯的游戏,让学生在红灯时所有人停止手头的动作,坚持十秒,并且让学生一起数十秒,从而增强学生脑海中对“秒”的概念的理解。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适应幼儿的天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实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之余,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了数的相关概念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或者留意生活中的数量概念。这时学生就会观察留意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的概念的存在,如年年龄、电话号码等,并且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数的简单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看日历,明白今天、昨天和明天的概念与关系等。通过这些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在幼儿数学教育阶段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途径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幼儿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幼儿爱好。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幼儿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与幼儿谈心交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把握幼儿的发展脉搏,了解他们的喜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因材施教,让幼儿用美术表达所想、所思,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2.催生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幼儿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厘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幼儿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幼儿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如在调色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教会幼儿方法,在幼儿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让幼儿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孩子通过实践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儿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小朋友们兴奋地说:“我成魔术师了。”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幼儿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我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幼儿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幼儿的作品都集中展示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在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婉转地指出孩子在线条、色彩、内容等方面的不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高。
二、激发想象、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幼儿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我在美术活动“未来汽车设计展”教学中,在让幼儿了解了不同汽车的功能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汽车的形状和功能。孩子根据我的指点,大胆现象、合理创造,设计了能自动抓小偷的新警车、能起飞的急救车、拥有各种功能的游乐车,幼儿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鼓励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激励施教、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幼儿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幼儿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我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继续探究,运用所学的新技能、新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激发幼儿对生活和事物的热爱。在美术学习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在学的过程成长,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
篇7
关键词:动漫;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动漫是卡通和漫画的结合。动漫画面精真,想象力丰富,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喜爱。教师可以通过“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自然与生命”等主题的动漫作品,引导幼儿从感受“爱与快乐”到感受“生命真实”。
一、以动漫美陶冶幼儿的情操,积极进行美术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提供音画同步、视听同享的教学环境,但动漫教学可使这类“美育”手段得到充分展示。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开展幼儿园动漫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将动漫注入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能最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使美术活动充满活力,焕然一新。
1.选择合适的动漫内容是有效开展动漫美术活动的关键
动漫渗透教学中的数量与形式应合理,应与其他内容相结合。动漫内容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着很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活动中,要科学地筛选出有利于幼儿学习的动漫内容,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美术活动中。例如《米奇妙妙屋》《蝌蚪找妈妈》《鼠来宝》《叮当猫》等动画片,内容形象、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用美术的不同手法来表现。
2.加强动漫的学习引导是有效开展动漫活动的保证
教师在学习引导中要正确采用形象的动画演绎手法,内容必须是生动有趣的童话情节,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童话世界中理解生活中简单的关系,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全面地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笔者设计了艺术整合活动“可爱的米老鼠”,通过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初步感知夸张变形后米老鼠可爱、有趣的形象,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地表现米老鼠的夸张形象,幼儿的表现力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得到充分的发挥,创作的卡通形象夸张、形象。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赋予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启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大大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增强了他们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3.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动漫作品带给幼儿的轻松与快乐是很多教学形式所难以比拟的。例如:在主题活动“森林之王”中,笔者提供了《狮子王》中狮子王与小狮子嬉戏、游玩的欢乐场面,幼儿在动画片中深深地体会到了“狮子和小狮子”之间的爱。正确地运用动漫作品,寓教于乐,能使幼儿有美的享受。
二、以动漫情境感染幼儿创作美术作品
动漫美术活动中,笔者运用音画同步的优势渲染教学情境,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故事意境,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效提高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潜移默化。
例如:在活动中,通过有特色的动漫剪纸片《鹬蚌相争》中的情景感染幼儿。在欣赏获国际奖项的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的时候,幼儿看到鹬蚌相争的场面时,懂得了同伴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吵吵闹闹。笔者引导幼儿在作品中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格,细腻、妙趣横生的动作,含蓄的哲理,给幼儿以清新、淡雅、隽永、别致的艺术享受。
三、以动漫促进联想,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利用动漫的形式能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的方式展示事物的奥秘或发展过程,有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启迪幼儿的创造灵感。在美术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创作法积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虚构,引导幼儿创造。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31-01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段话可谓是对数学与生活二者间关系的精彩描述。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必须是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数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数学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希望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比如,近年来美国比较流行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木匠教学法”,就是给孩子们一些木块和量尺去量木块的长宽高等,然后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而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孩子们在动手劳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自已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4、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课堂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近几年来以注重学生体验的“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在幼儿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幼儿在体验式教学中不再是简简单单地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以及相应的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图形结合法、动手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形成完善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体系,进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进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道具,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莉君.浅析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2] 孙锦瑞.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9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篇10
一、以生为本,编写切合学生和专业实际的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必须配备一套切合专业特点的教材。教材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到幼师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特点,同时也要面向专业,把幼儿数学教育知识渗透到教材中。
(一)教材要注重旧知识的复习
温故而知新,数学基础差的幼师生接受新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注重复习旧知识。编写教材时,要把那些作为预备知识的初中数学内容进行梳理,放进教材中作为选学内容。例如,相反数、绝对值;因式分解方法;一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性质;等等,这些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果不掌握,就难以继续学习。当然,复习的内容是根据新授课程而整理、精简的,不能纯粹照搬初中内容进来,否则复习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新课的讲授。
(二)教材不能生搬硬套高中数学知识
教材难度要与幼师生的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坚持“以现有水平为基础,以能接受为前提,以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尽量降低难度,缩减内容,不能生搬硬套高中数学知识。编写时要把握几点:一是教材中的语言不宜过分的专业化,尽可能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二是要尽可能回避抽象的、繁杂的论证和推导,大胆舍弃一些教学内容;三是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要把问题分解,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编写。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可以作为加强函数性质的例子来讲,减少教学容量,降低教学难度;椭圆和抛物线的方程内容可略讲或不讲;对一些复杂的立体几何性质可通过教具或课件的演示来体验,摒弃那些复杂的证明。
(三)教材要渗透幼儿园的常识
幼儿园的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数学游戏、数学趣事、数学故事等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来讲授,旨在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材应增加这些内容,以教学例子、习题等形式出现,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也可以丰富幼师生的数学视野,为幼师生今后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幼儿园教学中有引导幼儿认识时钟,学习看日历的内容,但现行出版的中职数学教材没有这些内容,我们在编写教材r应增加这部分内容;在讲授集合知识时,可以引入幼儿的图形分类、物品分类的例子;在讲授排列组合时,可以把幼儿舞蹈的队形变化作为例子讲解。
二、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条件,营造良好的互助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一)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面对基础差、学习劲头不足的幼师生,在组织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分层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学生信息情况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执行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一些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中要精讲、多练,适当增加知识量、作业量;对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复习回顾旧知识,多辅导、多讲解,尽可能压缩学习内容和降低作业的难度,侧重数学情感的培养。
(二)激发兴趣,搭建学习平台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幼师生爱上网、喜欢QQ、爱聊微信等特点,搭建便于学习的数学网站、QQ群或微信群。教师利用这些网络载体可以主动与学生探讨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及时为学生析疑解惑,指点迷津。同时,教师可以不时数学典故、数学趣题、数学文化,让学生体验数学精彩,领略数学之美,激发幼师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网络,开辟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提供平台,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
(三)注重鼓励,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有助于教学相长。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因人而异,不能仅依赖分数,也不能简单地根据某时期、某次考试来确定评价结果。只要学生取得了进步,无论成绩高低,都应得到肯定和表扬。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积累的结果,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大胆用不同的标准要求来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则很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出去,将来即难以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相反,一个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具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沟通能力,将来就很容易驾驭幼儿教学工作。所以,通过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将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生为本,做好与幼儿园教学的对接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对接。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对接
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必须渗透幼儿数学教学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幼师生在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上接触到了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知识,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会很快胜任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例如,在讲授函数的性质时,可以把幼儿园中“幼儿的成长记录”作为例子,从幼儿的身高随年龄变化的情况登记表(或显示图)来讲述函数的性质;在讲授集合知识时,根据差集的理论提出在幼儿园教学减法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在讲授立体几何时,要把幼儿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教学结合起来。
(二)注重教学技能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