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HACCP;社会化保障;军队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186-05

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mrol point,HACCP)质量控制体系对食品安全的保证主要是对食品原料质量和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因素的分析与判定,找出关键的预防、控制及相关补救措施,将食品安全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HACCP是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并将食品卫生质量管理贯穿始终的最为经济的管理方法。随着这一技术在集体用餐单位卫生监管中的推广应用,一直倍受关注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呈现明显减少趋势。本文在全面调研和掌握某部44个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基础上,坚持从明确社会化保障食堂卫生监督关键控制点、提高食品安全风险指标预测量化水平人手,积极探索HACCP质量控制体系在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监管中的基本程序,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关键控制点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效果的观察验证,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部所属院校社会化食堂44个,这44个食堂是由26个地方餐饮公司承包经营、军队院校军需部门监管的集体食堂。

1.2方法

运用HACCP原理及工作程序,依据国家或军队的相关卫生标准,通过查看资料、现场检查、样品检测、抽查提问等方式,对某部社会化保障食堂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结合多年饮食场所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经验积累,全面分析某部44个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从硬件到软件存在的可能影响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危害因素及影响程度,找准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建立监控程序与纠偏措施等,制订关键点控制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

1.3观察指标

影响社会化保障食堂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设施设备条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卫生素质、原材料质量、餐炊具的清洗消毒等,主要因素可概括为13个方面,即企业资质审核与认证管理、人员健康体检与培训、功能间设置与管理、原料质量、加工流程与工艺、有害生物预防与控制、冷荤与裱花间管理、温度监测控制、工具与容器清洗消毒管理、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食品留验、厨余垃圾处理、餐厅设施与环境保持。

2结果

2.1主要危害分析

某部所属44个院校社会化食堂,主要承担一日三餐的供应,既有主食,也有副食,整个加工包含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饭菜成品销售服务的全过程,还有餐具消毒、厨余垃圾处理等承上启下的工作,可能存在着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各种潜在危害。

2.1.1会化食堂的食品供应一般程序 社会化保障食堂同其他集体用餐单位的加工供应程序基本相同,包括从米、面、粮、油到鱼、肉、禽、菜等的采购验收,原材料的择、洗、切、配、炒,食品的售卖,餐炊具的清洗消毒,冷库、冷荤间管理,厨余垃圾处理等。

2.1.2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分析 从44个社会化保障食堂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主要有13个方面,列为关键控制点(CCP)的有12个,其检查的项目、主要潜在的危害、预防控制措施、检查判断的依据等,见表1。

2.2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案制订与验证

2.2.1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案的制订 根据调查和既往监督的经验来看,影响社会化保障食堂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是复杂的,如从便于监控的限值(CL)角度考虑,确定检测的对象、方法和人员,提出纠偏的措施和验证措施,制订下列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案(HACCP计划表),见表2。

2.2.2实践验证 按照制定的HACCP计划表,先后组织对10个食堂的280名相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监督人员进行HACCP基本知识及运行方案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和掌握HACCP控制系统在军队院校社会化保障食堂服务保障中的应用及意义,培训后,严格按照HACCP计划运行,并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考核优良率(≥85分)由65.0%(182/280)提高到87.86%(246/280),原料l生质量抽检合格率由88.70%(102/115)提高到97.5%(117/120),餐具消毒质量合格率由75%(99/132)提高到100%(132/132),食品留样全部做到了品种全、数量足,成效十分明显。

3讨论

HACCP是一个为国际认可的、保证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预防体系。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宇航食品生产企业,已被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并向全球推广。它主要是通过科学和系统的方法,分析和查找食品生产过程的危害,_定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关键控制点,并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

当前,军队院校食堂社会化保障已成为饮食服务保障的主体,加强其监督管理,规范其服务行为,已成为院校军需和卫生部门共同面临的课题。特别是有些单位,广泛存在为降低成本,减少投入,卫生设施不全,设备陈旧,场所混乱,操作人员不注意卫生等问题,加之卫生监督人力不足,卫生监督的力度和频度严重受限。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广HACCP体系,对于改善部队食品卫生安全现状,提高饮食卫生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篇2

一、统一认识是课改的思想基础

课改的前提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组织下,我校组织领导和骨干教师参观了省内外许多名校,参观后,我们进行了反思。要彻底改变思维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交流智慧的主阵地,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

二、机制建设是课改的基本保障

1.在课改制度建设上,我校先后制订了《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方案和评价细则》、《课改工作实施方案》、《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小组建设方案及实施细则》、《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紧紧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总目标,我们对学校的各类工作制度进行了修改,从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小组建设、作业布置、校本研修、质量监测、业务考核、评优树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改配套保障机制,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2.在课改机制构建上,为了确保少走弯路,防止出现盲区,我们采取试点先行分层实施的办法,严格实行领导蹲年级指导负责制度。在课改试行阶段,每两周召开一次课改小结反思会,分析问题,商议对策,推广先进做法。

3.在课改指导管理上,我们聘请了市教研室冷永良主任为业务顾问,指导学校课改和课堂教学工作。同时严把导学案设计和学生小组建设两道关,导学案必须提前两周设计好,备课组长组织教师讨论完善,分管领导进行检查审核,对设计不科学,质量不够高的坚决退回重新设计。学习小组是优质高效课堂建设的“动车组”,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4.在课堂评价上,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学理念由“以教代学、以教导学、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学导教、以学评教”。要求教师学生都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或帮扶能够领会的不讲。每节课教师必须少讲精讲,要将大部分讲练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帮扶者和引导者,通过理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获得更多、更充分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是课改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凸现。为了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作用,让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我校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建设的力度,先后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给每个教室安装了触控一体机,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为每个学生和教师建立了网络学习空间,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三通两平台”。

四、文化构建是课改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校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目的,全方位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推行学生自主管理,成立了班级、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志愿者协会,构建起了小组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学习文化、社团文化。全力引导学生做到行为自主规范、学习自主激励、生活自主管理、活动自主组织、文化自主构建、思想自主提升。“经典诵读”、“阳光大课间”、“三节一会”等系列活动已成为学校的常态化和机制化工作,素质教育强力推进,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篇3

1.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共投入1600余万元,新改扩建3所幼儿园,小区配套1所幼儿园,新增班级24个,新增学位720个。

2.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实施《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13-2020年)》,投入1.4亿元,新建小学2所、初中1所,撤并学校5所,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3.坚持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战略。投资2.6亿元新建的二中分校,完成2届招生600人,目前,已初步形成封闭式、小班化、分层式教学的办学特色。

4.加快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成立区社区教育学院,拥有3个分院、3个实践基地。组建太极剑、民乐、黄梅戏等10余个学习团队,年参加学习者达6000余人次。

5.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累计发放边远薄弱学校教师交通、生活补贴约250万元、乡村教师午餐补助400余万元。深化校长职级制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共评定职级校长41人/次,核定支教、交流教师1024人/次。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根据区智慧学校建设规划方案,至2020年完成13所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并推进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教育。连续举办中华经典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累计参与学生逾万人次。

8.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建立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的责任督学队伍,划分督学责任区3个,配备督学13名,常态化开展日常办学行为监督。

9.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成立区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加大政策宣传。每年投入100余万元资助全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做到应助尽助。

10.全力办好特殊教育。通过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三残”特殊儿童入学率100%。年均开展课外教育活动126次,送教上门平均30次/人。

“十三五”规划短板工作:“十三五”期间,因实施条件不足,试行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搁置。目前,我局已根据2020年全区教育座谈会精神,结合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对实施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做了统筹考虑,即将随《分配方案》印发一并实施。

二、2020年度重点工作总结

1.稳步提升育人质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区中学夏令营活动和第五届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学生220余名。深入推进校园体育工作,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全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创我区女子球类运动新记录。

2.深入推进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江宁—跨界一体化发展战略。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联合成立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分校。建立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推进机制,以两区名义共同印发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博一体化”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正抓紧制定,保障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

3.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民办学校发展,首次实施民办学校七年级学生摇号派位政策。做高中招生政策宣传,今年,志愿填报二中分校人数大幅增加,录取分数线较上年上升约30分,生源质量明显改善。

4.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区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成功引进公费师范生、“教坛新星”等高层次教育人才6名。缓解结构性缺员矛盾,通过省招、选调、招聘等方式补充新教师48名。开展教师“大练兵”,先后举行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等比赛10余次,参赛教师1000余人次。

5.扎实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总投入约11000万元,建成并交付丹阳中心学校,按序时进度推进新市初级中学移址新建项目正。全面完成校舍维修民生工程任务,耗资474万元,完成维修面积约53345平方米。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7所学校配备智慧课堂设备25套,为4所学校班级教室更换智慧护眼灯1008盏,更新班班通设备近100套等。

7.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制定《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出动检查人员35人次,下发整改通知单5份,整改问题70余个。

8.全力参与防疫防汛工作。疫情期间,全系统排查人员约8万人次,在线直播教学140节课,800余名教育参与构建线上+线下“双师课堂”,保障全区16000余名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防汛期间,招募348名教师全面参与防汛工作,组织局机关26人员轮流防守大堤和水库。

三、2021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市初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年度校舍维修任务,全力推进新博初中移址新建工作,启动丹阳第二幼儿园改建和荣博幼儿园扩建项目。

2.抓实学生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经典征文、诗歌创作比赛,举办“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3.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对接南京市江宁教师发展中心,谋划2021年宁博一体化教师发展和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继续落实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月报制度。

4.巩固强化校园安全。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制定奖惩机制,探索学校保安管理新方法,提高学校保安规范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全力做好教育资助。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开展资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6.深入推进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与“丹阳中心学校”、“南京市竹山中学”与“新市初级中学”、“南京市东山小学”与“新市中心学校”合作办学,打造融宁发展示范学校。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建立“1+x”教科研联合体。

7.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智慧课堂等项目建设工作,装备新市初级中学等设施设备,做好学校设备采购指导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智慧课堂等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8.持续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全力做好2021年中考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考场的设置和建设、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培训、分数线的划定方案等,确保我区2021年中考顺利进行。

四、“十四五”时期总体安排

1.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品质。启动学前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实施碧桂园东苑幼儿园改建、荣博幼儿园扩建、新城中心幼儿园新建、三杨幼儿园新建等8所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约2000个。

2.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标准化校园,总投资约1.4亿万元,启动新博初级中学移址新建、新城小学新建、新博中心学校扩建、薛津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建工程,全力保障本区域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均衡发展。

奋力推进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江宁名校在区设立分校,提升全区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校园特色、队伍素养和办学品质。积极搭建宁博教科研联合体,联合开展跨区域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全区教学质量。高效实施师资队伍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教师跨区域支教交流、挂职锻炼和专题培训,促进学科骨干专业发展;选派管理和教学骨干到江宁学校跟岗学习。积极探索宁博师资双向流动机制,等高落实教师考核待遇保障。

4.加快提升德育水平质量。就近依托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把“一校一品”特色德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培育一定数量的学校德育品牌;提升德育工作研究水平,每年申请不少于1项以上市级德育研究课题。

5.不断发挥社区学院协同作用。融合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开放融合、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体系。拓展成人教育平台,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满足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需求。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率,实现社区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持续重视特殊教育。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评估长效机制,落实有效分类指导入学举措;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篇4

江西省龙南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97年,是一所集实验性、示范性、窗口性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学。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407人,其中城镇学生400多人,本县进城务工子女1600多人,外县、外省务工子女400多人。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等各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让全体师生感受到“走进实小校园。融入温馨家园”的幸福,构建新时期“和谐、幸福、美丽新实小”是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实小”?我们认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目标,而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其灵魂,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其重要基础,优美的环境是其主体内容。

一、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引领教师走内涵发展之路

积极实施“师本理念”,真正做到人文关怀,从思想、生活、工作中引领教师建立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让教师心情愉快,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进发,从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此,学校采取了五项措施,以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一是“三帮扶”,实施青蓝工程,让教师全面对接。制定出教师相扶相助方案,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以党员教师带非党员教师,以骨干教师带一般教师的形式,让教师在互帮互学中增进友谊,激发热情,共同成长。

二是以教师成长册展评为推手,引领教师走名师之路。每年11月开展教师成长记录册的制作评比展示活动,让教师互相欣赏,彰显成绩,查找不足,引领教师夯实业绩,争做名师。

三是实施“和谐、温馨办公室”评比办法。让办公室成为教师学习、工作的乐园。制定出《“和谐、温馨办公室”实施方案》,以办公室为单位,实行出勤、教学质量、师德师风捆绑评定,激发教师的斗志,增强集体荣誉感,人人成为和谐温馨办公室的主人。

四是开展创温馨班级评选活动,调动班主任积极性。通过评选活动,让班主任教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争做创“和谐、温馨”工作先进个人。

五是丰富工会生活,彰显教师特长。学校工会要适时开展好教师基本功展示评比活动和文体活动,活动评比中既有个人竞技,又有集体协作,让教师彰显魅力,让年级组彰显团队战斗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领课堂教学走高效之路

和谐师生关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而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师生之间真诚相待。和谐交流:即教师要关爱、理解、宽容学生,要热情、真诚、公正处理学生问题,不偏袒,讲究实效。以新课标实施为契机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倡导平等、民主、尊重、信赖的教学氛围;学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积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尊重知识,热爱生活,张扬个性。茁壮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三项活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亲生”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情感。让教师对学生有智慧的爱。

二是开展“培优扶中辅差”活动,让每位学生都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权利,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关爱。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尊师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感恩老师。

三、建立互助的同学关系,引领学生共同走成长之路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学习优秀生帮扶学习困难生,让生活宽裕生帮助生活困难生,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和谐同学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校园里宽容待人,积极进取,共走成长之路。

学校通过“两处”共抓,打造学生自我成长的学习平台。

一是政教处制定好《德育工作方案》,创新德育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一步提升文明素养。制定好安全教育方案,建立安全教育网络,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懂得安全知识,会用安全知识守护生命。

二是教务处制定好《实验小学“抓基础、抓书写、抓朗读”工作实施方案》《实验小学“体育艺术科技2+1”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活动实施来引领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会写规范字,能读有益书,同时让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拥有一项艺术专长。和学会一项科技知识。

四、建立互动的家校关系,引领家校教育走互信之路

良好的家校共育链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借力、产生推力、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向上品德的发展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家校共育以《家校联系册》为依托,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以多种多样的家校联系方式为平台,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两轮驱动”,创建家校共育平台。

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网络。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三级联络网络,参与家校共育的各项具体工作,解决部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为学校争取经费、监督学校的收费问题等等。

二是“三定_一建”促家校和谐。“三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三建”即: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

五、营造优美育人环境,提高办学品位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构建和谐美丽校园重要内容,是和谐美丽校园的根本。校同的自然环境包括花草树木、空气质量、噪音范围和光线亮度等。把校同的自然环境建设的和谐优美:青草连天,鸟语不绝,亭榭错落。优秀学生的照片、精心创制的作品、构思曼妙的书法作品都可构成校园一道道风景线。景秀则神怡,置身这样的校园中,学生会尽享无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篇5

关键词: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高等学校的不断深入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长江师范学院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智慧感知、服务教学、开放共享、科学决策”原则,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以实验室管理改革为重点,以实验室开放共享为目的,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实验室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和智慧门禁系统建设,实现了信息技术对实验室管理的支撑,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发现,当前的实验室管理过程存在如下问题:实验室建设各自为政;实验教学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辅导教师,个性化程度低;学生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实践、空间和资源有限;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建设。结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开展和以上问题的实际,学校在《长江师范学院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信息化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部署了“优化信息化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实现管理信息化”等3项重大工程,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治理体系现代化与信息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打破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壁垒,打造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开放实验室,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

三、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可行性分析

1.体制机制保障为保证实验室开放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教务处、资产管理中心、信息化办公室、各二级学校实验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对项目中提出的各项任务、重大决策与总体部署进行落实。通过开展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调研,定期召开建设工作会,探索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机制与应用模式,统筹协调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实施,开展实验室开放宣传普及与人员培训。

2.实验室开放建设经费保障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投入,采取自筹、合作、项目申报等形式获取各级财政支持,按照边建边受益、分步实施的原则投入。形成良性的、循序渐进的资金投入机制,实验室开放建设持续稳定。

3.实验室开放平台政策保障建立校级领导研究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实验室开放建设的规范运行。编制《长江师范学院实验室共享管理平台项目实施方案》,出台《长江师范学院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长江师范学院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规程》《长江师范学院信息化数据管理办法》《长江师范学院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提高实验室开放建设使用成效,教务处、信息化办公室、各二级学院对教师、学生、试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培训。

四、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

1.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验室开放平台搭建,需对实验室人员、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有效感知识别,将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传感器采集、电源控制、无线网络传输、RFID射频技术、实验管理等技术融合应用,实现考勤签到、环境监测、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于一体的实验室开放平台。实验室开放平台架构主要由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门禁系统、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等组成,如图1所示。(1)实验室监控系统实验室监控系统由视频摄像头、红外传感器、GIS定位等组成,负责采集实验室场地视频数据,实时对实验室监控、录像、视频动态感知、网络联动、存储、备份、画面分组等。是实验室安全监控、采集、存储重要保障,实现实验室安全预警。(2)实验室门禁系统实验室门禁系统充分融合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拓展校园卡(码)功能,运用IC卡射频、人脸识别、指纹密码、智能门禁终端、门禁控制器等,实现实验室人员进出权限控制的有效管理。门禁系统与监控系统有效结合实现实时对实验设备电源开启关闭和实验室视频监视,验证并保存记录实验室人员进出情况、实验室内部设备操作过程。(3)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验设备在线预约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实验设备在线预约和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仪器管理和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实验室的仪器进行授权使用,对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和分析;管理者可通过统一身份验证进行成员管理、在线预约管理、授权管理、送样审批管理等管理工作。(4)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实验仪器相关基础信息维护、授权维护、授权时段、预约规则定义、收费管理和成果与绩效的管理等。包括仪器管理、仪器计费管理、成果管理和绩效考核。(5)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实验课程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实现对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基本使用规范的控制,监控实验过程,查询仪器存放位置,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包括用户授权与经费、培训、预约等多方面进行关联,系统管理员实现对贵重仪器的实时监控,整合仪器信息与仪器分布地理信息,通过GIS地理监控程序在网页浏览器上对仪器所在楼宇的地理信息进行直观展现,项目成果与仪器的使用同步关联,实时汇总绩效考核信息与结果,自动生成仪器使用情况表等功能。

2.实验室开放平台关键技术方法(1)仪器设备管理控制开放实验室核心端是仪器设备管理控制,按照预约的规则开启和关闭,显示设备信息、使用状态、监控等。采用ZigBee协议无线传输,控制电源、读卡器等,实现刷卡对多台仪器或同一仪器多个组件进行同时控制。通过物联网路由器接入到校园网中,实现与管理平台软件的数据联通。考虑某些大型实验设备是强电压,仪器设备管理控制端,控制电流不低于30A,电压不低于380V。在网络出现脱机情况下,控制器仍能够根据存储信息进行访问控制。(2)ZigBee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蜜蜂相互间联系的方式实现开放实验室控制平台、网络传输、传感器控制等通过互联网通信与服务器、计算机(或终端)相连接。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具有传输数据流量小、组网安全和GPS功能等特点。作为开放实验室的无线通信技术选择,ZigBee可实现对传感节点网络的组建和实验设备的定位。(3)数据共享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与学校其他应用系统对接、共享是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需要与校内人员信息、课程平台、统一资源库、校内视频监控系统、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等对接,实现统一身份识别、监控统一管理、报账结算和资源集中管理。数据共享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数据标准的规范、中心数据库设计、数据同步和对异常数据的处理。

五、实验室开放平台运行效果

1.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平台的建设,把原来各二级学院分散的管理转变成学校集中统一的管理,实现实验项目开设中除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的集中实验项目外,教师、学生可自主申请开设和验证实验教学大纲外的实验项目,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空间,有效调动了师生进入实验室的积极性,推进了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教育体系建设。

2.数据分析支撑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开放平台可监控实验室实验过程,查询仪器存放位置,保证仪器设备使用安全,如图2所示。通过GIS地理监控程序在网页浏览器上对仪器所在楼宇的地理信息进行直观展现,如图3所示。项目成果与仪器的使用同步关联,实时汇总绩效考核信息与结果,自动生成仪器使用情况表。

3.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1)部门联动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的建立推进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按照“总体规划、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分步实施”优化智慧校园建设体制机制,采取“责任分工、技术跟进、资源配合”原则开展实验室开放推广工作,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分工,积极培养技术团队,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执行和实验室开放平台运行稳定,根据系统推广需要,配置管理人员、经费、物资及政策等资源。(2)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以学校智慧校园平台为基础,按照教育部、省(市)级智慧校园建设要求规范管理设备编码、人员、实验项目、场地条件等数据,为智能化实验开放提供基础数据。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提供标准接口文档,为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统一管理提供跨平台应用环境,实现实验室各类数据共享,推进学校信息化良性发展。实验资源建设、管理及实验教学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分割走向共享,从统一要求走向自主创新,从仪器设备主导实验项目走向需求主导实验体系建设。(3)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是充分利用系统管理功能,严把实验项目、场地审核关。二是加强师生信息化能力培训,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三是对实验项目数据做分析,提升数据应用效果。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业务再造,实现实验仪器管理、预约管理、自主实验管理、事件管理和统计报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实验室开放和共享以及校内外实验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篇6

深入调研 科学规划

2012年,河南财专先后入选河南省教育部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成立领导小组,整合相关资源,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了扎实准备。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调研,起草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草案)》,邀请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教育信息化专家进行论证,形成《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年)》。

2013年,河南财专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载体,以学校提升办学层次为契机,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导,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下,以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强化学校财经教育特色优势,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学校统一信息系统,建成一个总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高速、开放、可靠、智能的校园数字化平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服务,为学校教育向信息化转型和提高办学层次提供坚实的数字化支撑平台。

加大“硬件”投入

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物质保证。河南财专抓住新校区建设有利时机,率先完成了教学实验楼、办公楼的校园网高标准建设。2013年以来,在校园网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校园网二期工程,实现了学生宿舍楼、后勤服务楼、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等新建楼宇的校园网全覆盖,使全校校园网覆盖率达100%。学校先后投入专项资金,更新换代服务器、信息存储等设备,增加设备数量,扩大存储空间,大幅提升了网络数据中心的网络存储能力。在校园网原有两个网络出口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网络出口,总带宽达到2.5Gbps,校园网速在全省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网速的大幅度提升是全校师生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大提高了师生们的办公和学习效率。

学校同时加大公共教学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建设力度,新建6个公共教学机房、52间多媒体教室、225个标准化考场,改造49个电子白板教室,使公共教学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分别达到20个和201间,实现了全部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的预期目标,改善了学校的教学信息化条件。

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更为方便、快速、高效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网络信息交流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河南财专多媒体教学课程达到100%,所有的课程都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加强“软件”建设

学校通过周密论证,制定了统一信息标准,为全校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建设了统一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共享数据中心平台,为业务系统信息展示、身份管理和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学校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迎新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即时通讯系统等应用系统,集成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车辆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电子邮件系统等业务系统,使师生们通过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就可以登录以上诸多系统,实现了教务、学生、人事、网络等管理服务的一体化,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2014年9月,在新生报到中首次启用了数字迎新系统。以往的新生报到需要提前打印出学生信息,报到时再人工查找比对核实,费时费力。运用该系统后,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快速调取新生入学信息,缩短了学生等候时间,实现了20秒的数字化快速迎新,保障了新生入学报到的高效有序。

2015年3月,河南财专的师生们拿到了全新的印有自己照片及个人信息的校园一卡通。这小小的一张卡片看似和以前的餐卡并无区别,却集财务、后勤管理、图书馆使用等功能于一身,省却了携带餐卡、图书借阅卡、学生证、工作证等等的不便。

搭建网络学习空间平台

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门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快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和应用”,倡导教师和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全面互动。

2014年6月,学校入选河南省教育部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学校。学校成立网络学习空间建设领导小组,建设专题网站,搭建Sakai网络学习空间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强大的“教”与“学”的网络虚拟环境,倡导教师建立运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平台,老师们把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案、习题、作业等教学资料上传到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独有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下载课程学习资料,与老师实时交流,与同学讨论学习内容、上交作业。网络学习空间平台的建设,使教学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去。

学校大力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制定了考核评比办法,对教师建设使用且考核合格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给予资助,对于评比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课程给予奖励,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相关要求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标准,激发师生们建设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积极性。2015年6月,学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评比,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后台的统计考核和评审专家的现场打分,确定了成本会计、计算机网络、金融企业会计等15门课程为网络学习空间优秀课程。

篇7

关键词:幸福教育 培养能力

著名教育家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不单他是这样看的,先哲们都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而凭着生活经验,当有人被问及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时,被问的人往往会回答“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之所言 “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感受或心理体验。在人们向着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社会现实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提下,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出现暂时的“短板”,在对事物的认识、探寻或追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难、挫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出现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学生面对时代的冲突、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失望、难过等诸多不如人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不要忘了,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社会逆反、对生活失却信心、意志力脆弱、耐挫力低下等问题,如何能担当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时至当下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奋斗意志和应对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坟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快乐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是享受到的幸福教育。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幸福教育应该成为关怀学生成长的事业,即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如意”,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达到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引导他们从容地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人生,形成追求幸福的基本素养。

但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精神、强化学生的信念”。同样,绝不存在单纯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只能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去实施,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认识幸福、创造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对幸福的察知、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的追求的能力是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时代的未成年学生,有的享受着祖辈、父母的关怀,拥有着富裕的物质条件,生活在不知比自己的祖、父辈优越多少倍的精神环境里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有的被优厚的家庭条件笼罩,被生活中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关系等变了形的生存现实钝化了幸福的感受,认为得到或拥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应该有的,“沉浸在幸福之中”却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这是“幸福的心理体验”能力弱小;有的从小因为隔代关怀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想做的事做不成,遇到困难就让,碰到挫折就退,生活能力低下,生存本领几乎没有,这是创造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低下。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幸福教育的实施,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是调查摸底。制作并发放幸福现状问卷调查,在不作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弄清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察知、体验、营造幸福能力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对症施教。

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将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和主要手段,切实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使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能力,初步具备察知幸福的基本能力。如用一句话描述幸福,用一个词代替幸福,初悟“幸福是什么”。

三是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努力打造以“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设计专题或主题活动,让师生能够在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中和主题活动中感受、体验幸福。如:班集体建设以“家”为称,构建师生热爱并进一步努力构建的“幸福家园”,让“幸福”成为学校生活的“主题词”,形成平等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情同手足、师爱学生、生爱老师、干净整洁、布置温馨、开拓创新、精彩不断的和谐氛围。校园达到绿树成荫、整洁大方、文化厚重、氛围浓郁、师生文明、言行优雅、团结友爱、温和有礼、勤学善思、健康向上的环境要求。

四是精心设计教学、文体活动。在学校的各类活动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和培养起察知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初步具备追求幸福的能力。如,在课间活动中加入《幸福拍手歌》的律动表演,学唱《幸福在哪里》等关于幸福的歌,收集关于幸福感悟的学生心语、小语、征文、演讲稿,举办“我的幸福体验”征文、演讲比赛等。

五是引导美好回忆、反思。开展营造幸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构思、准备、实施、小结中进一步构成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再让师生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认真反思,使他们回忆各项活动中的种种情景,感知到自己身在这个群体中间是幸福的。

六是构建幸福课堂。可开展“幸福课堂”教学比赛。在课堂中,要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关系融洽、师生平等、没有体罚、没有歧视、氛围民主、其乐融融、动口动脑、学有所获的基本要求。

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认为优秀者往往健康、快乐、幸福。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示范者、被模仿者,健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健康,快乐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快乐,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有幸福体验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有幸福的体验,有创造幸福能力的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打造出幸福的氛围、组织幸福的活动。因此,实施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幸福的教师团队。

实施幸福教育,应该获得以下教育成果:《幸福的童年》校本教材;学生体验心语集、征文或作文集;幸福教育教案、辅导案例、论文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集;“幸福家园”校园文化、班集文化物化成果;学生活动及书、画作品(照片)集;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牌;幸福教育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幸福教育活动(音)像集等。

综上所述,幸福教育似乎是一种理想境界的教育。但教育就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但愿能唤起所有教育人的共鸣,共同走向幸福教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幸福论》

篇8

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方案一为弘扬文明有礼、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尽责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的道德规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通过班班建设道德讲堂,生生学习古今贤德,人人争当美德少年,把班级道德讲堂建设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全员育人的重要平台。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传承雷锋和时代楷模精神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学校道德讲堂建设,持续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与治理,努力打造一支师德师风过硬的教育工作者队伍。学校特设立师生道德讲堂。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二)活动地点:道德讲堂教室。

(三)队伍建设:以道德素养高、文化修养好、自身素质强为标准,组建一支业务强、素质高、认真负责、热心文明道德传播践行的宣讲员队伍。宣讲员根据宣讲内容自主组织讲稿,制作课件,学校对讲堂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宣讲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道德讲堂实效。

(四)活动实施

学校道德讲堂根据学校特有的群体,分成两大版块开展相关活动,教师开展师德讲堂活动,学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师德讲堂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开展学校道德讲堂活动。

(1)利用全校集中学习、会议时间,开设师德讲堂面向全体教职工,精心组织宣讲和点评;围绕宣讲主题和内容,开展好讨论交流活动。

⑵选树师德典型。结合本校实际,选树、培育一批师德先进个

人和先进团队典型代表,并将其作为师德讲堂的重要素材,形成崇尚师德典型、学习师德典型、关爱师德典型、争当师德典型的良好风尚。

⑶创设多样载体。除开设师德讲堂外,通过专家讲座、观看影片、座谈交流、网上学习等形式,大力建设第二讲堂,丰富师德教育载体。学期结束时,收集、编写关于教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典型案例,集结成册,作为今后长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资料。

⑷开展师德实践活动。开展责任与道德主题演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当代职教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⑸注重考核评估。定期对师德讲堂的讲义、教职工学习笔记、学习反思等材料进行检查评比。评选表彰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师德讲堂宣讲员,并与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优选模等挂钩。

学生道德讲堂

学生道德由学校道德讲堂宣讲团成员主讲;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时间或其他课堂自行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要注意收集活动相关文字材料及照片、录像等影像资料,体现活动成效。

⑴我选学生自主评选道德模范星,整理相关事迹材料,不断充实道德宣讲内容。

⑵我听利用班会课、德育课、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阵地,组织全体学生共同聆听道德故事宣讲活动。

⑶我讲动员每一个学生在班会课、思品课、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阳光电视台等宣传教育阵地为大家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体现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并根据道德讲堂的主题内容,精选其中的经典故事汇编成册。 ⑷我议听完道德故事后,组织学生开展大讨论,评议身边好人好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⑸我唱每月学唱一首道德、文明方面的歌曲或学习诵读

一 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等;集中组织道德歌曲大家唱经典诵读等活动。

⑹我行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⑺我看围绕主题,组织观看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的影像资料。

五、保障措施

1. 健全组织,规范管理。学校成立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廖琼高任组长,分管校长吴良元为副组长,成员有何天华、吴贤春、邓慧琼、连运铭、姚美爱、陈媛、彭芳、何巧珠、何贤荣、肖建红、严双花、何建红、李碧芳。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职能部门抓落实的组织架构。按照上级要求设置专门的道德讲堂,固定活动场所,并制定相关的活动制度张挂上墙。在校园内显著位置悬挂横幅,设置相关的格言、经典标语,营造浓厚的校园道德建设氛围。

2. 强化措施,注重实效。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作为加强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标准,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取得实效。

3. 大力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意义,宣传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先进事迹,及时报道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的积极成果。要及时活动开展情况。

附:一、师生道德讲堂主要流程

1.静默省心。在活动开始时,主持人引导大家静默3分钟,反省内心,用心理解脱的方式,帮助大家把坏习气从心里转移出

来,用心理导引的方法,把人的心理由不善接引为善。

2.唱一首歌。作为道德讲堂开讲的第一步骤,组织全体人员学唱一首道德歌或符合主题的主旋律歌曲;

3.看一部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部道德建设视频短片;

4.诵一段经典。组织以不同形式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并做解释;

5.讲一个故事。宣讲员讲一个道德故事。主要宣讲历史上以及发生在身边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

6.谈一番感想。由教师、学生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7.送一份吉祥。向参与者赠送具有美德教育意义的校园道德讲堂小礼物。如宣传道德方面的图书、扇子、书签、像章、短信、彩信等。

8.行一个善举。把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结合起来,把崇德与行善融合起来,把善心和善行对接起来。宣讲结束后,由学校、班级统一组织,或鼓励师生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件有益于学校、或家庭、或社会的善举,即进行一次道德实践活动。

附二、活动安排

1、 师德讲堂:利用每次教师例会前20分钟举行;

2、 学生道德讲堂:9月份举行

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方案二为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程度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建设水平,努力在经发系统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根据县文明委《关于进一步规范道德讲堂活动的通知》(黄文明委20xx12号)和经发局党委《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黄经发20xx13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商务系统系统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理念,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搭建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全县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工作原则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干部职工的基本原则,在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基础上,走特色化道路,做到普及性和创新性并重。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道德讲堂的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建设: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职业道德建设: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家庭美德建设: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个人品德建设: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二)建设道德讲堂的形式

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我听:以培训报告、巡回讲演等形式,听凡人道德故事,悟模范优秀品质。

我看:以演绎展示、学习发现等形式,把典型的事迹和品质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群众自己和身边的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智慧,传播道德力量。

我议:以辩论讨论、总结点评等形式,评议身边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

我选:以群众评选、菜单式宣讲等形式,由群众评选先进人物;群众选择宣讲的人物、主题和时间等。

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标,引导群众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群起效仿,转化行为。每一次道德讲堂以45-60为宜,要对每次开展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并及时发送至创文办。

(三)建设道德讲堂的内容

1、机关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局机关工作人员。以倡导勤政廉洁、忠诚负责、知礼守礼等为主要内容,将参与道德讲堂活动纳入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并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评优考核的依据之一,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改进作风、提升效率、搞好服务,争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率。

2、各单位道德讲堂:主要对象是各单位工作人员。以倡导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引导从业人员自觉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流程规范

要紧紧围绕四德建设这个核心,明确六个一的整体流程,唱一首歌曲、每一次讲堂开讲唱一道道德主题歌曲;看一部短片,组织群众观看道德先进人物事迹短片; 讲一个故事,讲述身边模范的感人故事; 颂一段经典,组织群众诵读一段中华传统经典语录和征集的公民道德三字经 学一些知识,围绕生活关联度高的关心关注度高的食品行业、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等领域,学习社会公德知识、礼仪知识和卫生健康知识; 送一份吉祥,让人们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强化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意识。

五、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商务局道德讲堂建设领导小组,袁广亚同志任组长,石桂芝同志任副组长,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单位道德讲堂的建设和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部署、具体人员抓落实的组织架构,切实做好道德讲堂建设工作。

(二)严格考核监督。道德讲堂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和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考评内容。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加强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形成规范有序、运作便捷的道德讲堂建设管理机制,建立一支认真负责、素质过硬的宣讲队伍,选拔树立一批来自基层和

一线的事迹感人的先进人物,营造神圣清正、融洽热烈的环境氛围,打造特点突出、成效明显的示范讲堂。

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方案三为认真落实好我校创城工作,根据海创办发【20**】4号《关于印发海城市20xx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海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为优质高效完成创城工作任务,针对我校青少年成长状况和实际需求,为深入推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培育道德之人。

把诚信友爱、乐观向上、进取创新的品格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乐群向善、立己利人的校园风尚;吸引和带动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努力达到道德讲堂建设覆盖所有学校以及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 的目标。

(二) 健全推进机制。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我县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三)加强素质提升。

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增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调适能力,学会自

我表达和情绪管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二、工作原则

(一)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

以青少年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感悟为主要方式,通过团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整合与互补原则。

要使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

(三)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

面向全体青少年,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鼓励青少年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青少年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三、工作要求

(一)队伍要丰富化。 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一是要发挥学校领导班子、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要整合家庭、社区资源,邀请其中的优秀代表参与学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要特别重视发动各级美德少年、五好少年、优秀

团员、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作为宣讲员,发挥身边好人的作用,邀请他们现身说法,以点带面。

(二)形式要多样化。 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广大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一是我听:以收听道德模范人物事迹等形式,听道德故事,悟优秀品质;二是我看:以演绎展示、学习发现等形式,把典型事迹和品质形象化、具体化,使之更加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三是我讲:以自我推荐、自我宣讲等形式,讲学生自己和身边的道德

的好人故事,挖掘精神实质,不断升华自身道德境界;五是我选:以学生评选、菜单式宣讲等形式,由学生评选先进人物,由学生选择每一次宣讲的人物、主题和时间等;六是我行:以实践转化、提升素质为目标,引导学生在认知、接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后,见贤思齐,转化行为。

(三)时间要经常化。

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宣讲,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中宣讲,结合民族精神月建设统一开展活动;要将道德讲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组织实施

(一)提高认识,精心部署。

学校要充分认识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成立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日常管理;要对照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落实方案,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精心部署,将道德讲堂纳入学校课程表,并狠抓落实,确保学校道德讲堂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二)强化措施,注重实效。

学校要把建设学校道德讲堂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载体,切实负起责任,要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标准,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篇9

吉首大学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的中心地带,包含3个校区,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吉首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同时也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区实力最强、资源最丰富、影响力最大的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3.4万m2,拥有纸质图书近150万册,图书馆现有职员工6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1人,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图书馆采用GLIS9X的图书馆集成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近50万种图书回溯建库,建成了独立的门户网站,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馆藏信息服务。校园网已经建设成为覆盖吉首、张家界两地3个校园的大规模、高速城域网络,光缆连接总长度超过30km,入网用户超过20000户,校园网的规模、用户数名列湖南地区高校前列,为RFID智能管理系统平台在校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目前,图书馆已经拥有服务器13台,各类终端设备300余台(件),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容至120T,前年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图书馆机房改造项目投资7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网络硬件设施,这些前期建设均为2021年中财项目资金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吉首大学图书馆两地办馆,分布在3个校区,在编在岗工作人员60人,流通一线工作人员21名,其中50岁以上15名,近5年无人员引进,按照目前人员状态,今后要维持日常业务都很困难;读者对图书馆现有借阅模式产生厌倦情绪,信息化时代,学校面向的“00后”读者其信息化知识广、接受新技术快,对新科技充满兴趣,传统的借阅方式已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读者隐私权利保障有待完善。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是解决工作人员短缺、提升借阅管理服务质量的必要举措。

2项目建设战略思想

2.1总体考量

吉首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建设“武陵山文献信息中心”和“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需要图书馆布局和功能的相应改变,现有的传统磁条借还模式无论在馆员数量需求上,还是在书刊借阅便捷性方面都无法满足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为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办馆效益,必然要通过RFID管理系统来实现图书自助借还、馆藏清点、定位等功能,延长服务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从而建立一个高度现代化、自动化、人性化的武陵山片区一流高校图书馆。从前瞻性和可扩展性考虑,RFID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确保系统能适应RFID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系统软件使用MVC架构,将功能模块与显示模块分离,分层实现模块功能(如与清大新洋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RFID标签读写模块等),使各子系统功能扩展、升级都很便捷。

2.2总体目标

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绩效。构建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管理与服务模式,将自助借还理念落实到图书馆服务一线,将减少图书馆借还窗口服务人员8名以上,增加自助借阅窗口4个,预计每周延长服务时间35h以上,可有效缓解人员紧张压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系统功能。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方案体现为物理空间布置、馆藏书刊陈列存放、阅览室管理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式的服务模式;结合PLC技术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实现图书馆业务数字化。该系统包括:基于80万册电子标签及转换系统、2套馆员工作站系统、1套图书安全监测系统、监控中心系统、2套自助还书系统、1套Web系统、2套SIP2接口系统等。

2.3建设意义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已经开始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层面,开始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方面延伸[1],降低图书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馆员服务层次。图书馆面向师生读者的一线服务人员主要集中在流通部与阅览部,共有人员20名,实施RFID自助借还模式后,这两部门人员将得到40%左右的压缩,从而将其调整到学科信息服务岗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改变服务模式,延长服务时间,该项目的实施将改变过去闭馆和正常下班期间读者无法借还现象,读者实现24h自助借还,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需求,预计每周延长服务时间35h以上,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时段。

3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1现有人员技术力量与信息环境保障

图书馆职工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40%,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技术部门业务骨干5名,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实施RFID自助管理系统的建设。图书馆目前已实现两地4校区数字资源的集中管理,门户网站实现信息检索的一站式获取。图书馆局域网络运行良好,并与校园网连通,馆内网络布线均100M,馆外进出口为100M。图书馆2018年实施了“双一流”建设的机房改造项目已竣工验收,极大改善了网络硬件设施。智慧图书馆拥有开展24h自助服务的天然需求[2],目前借助项目中标公司的技术力量,加上图书馆相关人员参与,基于技术与环境的实施条件已完全成熟。

3.2前期学习调研保障

RFID在国内高校应用发展迅速,目前湖南省内有十余家高校图书馆已投入使用,吉首大学图书馆长期从各种期刊、会议和馆际交流上了解到RFID技术的应用,近两年参加多场RFID相关学术会议,并现场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特别是学习了省内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现有的成功案例及历年来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保障了平台项目的先进性、兼容性。

3.3推动阅读文化建设需要

随着地方高校政策资金的不断充实,高校智慧图书馆将采用更多的自助服务方式,阅读推广也将更多地以智能化的技术为基础展开[3]。学校阅读文化是否浓厚,关键在于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络是否完善,师生读者能否很方便地就近阅读。因此,吉首大学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应坚持全覆盖原则,在需求高、符合条件的校区建设室外自助借阅机等设备,便捷式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

3.4缓减工作人员压力

吉首大学图书馆两地3校区办馆,面对近2.6万名读者,在编在岗工作人员60名,一线工作人员只有21名,且近几年每年都有人员退休,届时图书馆维持日常业务都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有9名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一线借阅,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浪费,未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服务。

4教学科研与社会效益

4.1培养信息素养,提升创新能力

RFID自助技术使用户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环境下,通过馆员的提示,直接面对信息资源,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处理信息,激发灵感与创造性。用户在查询、鉴别、分析、整合信息的时候,能够锻炼其信息获取的能力,可以主动参与信息资源的查询与利用的全过程,了解各个知识点的信息科研与发展动态,还能够给自己建立动态的个人信息资源库,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学科领域得到拓展,常常带着问题去研究知识,在发现中萌发新的见解或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助于用户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发挥和开发其潜能,特别对于吉首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文献检索课的开展,提供了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基地。

4.2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文献利用效率

优化配置图书馆人员队伍,将9名学历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调整到知识信息服务岗位上去,该业务节点上不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员。从国内具有RFID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来看,流通一线至少可压缩9名左右流通工作人员,预计每周延长图书借阅服务时间35h以上,提高图书的外借量1倍以上,物理到馆人次增加0.5倍以上。同时,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使用该系统的情况统计,实施RFID管理系统后,可节省师生书刊借阅时间50%以上,承担85%左右的文献借还量,到馆人次将比原来增加0.7倍以上、外借数量将增加1.5倍以上。

4.3培养智慧型学科馆员

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特别是一线流通阅览工作人员,普遍缺乏新技术环境下的创新理念、改革意识、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这也极大制约了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健康发展[4]。智慧化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需利用智慧化手段拓展创新性学科服务,智慧图书馆中的智慧服务成为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之后的高级阶段,是智慧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终极表现。学科馆员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为用户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务,并通过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服务,形成针对性的增值产品,为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和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是现阶段实现智慧服务的有效载体。通过实施以RFID为代表的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必将加快智慧型高校学科馆员的体验式培养。

4.4增强读者归属感

自助服务意味着读者在图书馆利用资源不再需要一个馆员的监督,读者的行为会直接对将来的使用形成部分影响,形成了读者间互相的行为监督。自助服务使读者用学校的图书馆变成自己的图书馆。这无形中也增强了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及归属感,使读者自己的行为将自觉地遵守图书馆所指定规章制度,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育人的目的。

4.5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传统的磁条防盗系统常会出现诸如虚幻误报警、消磁不干净误报警等许多非真实被盗情况。而RFID门禁系统可以通过集成的阅读器来判断被检查图书是否为违规夹带或借阅记录遗漏图书,进而判断是否做出报警动作,比传统磁条防盗系统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85%以上,同时,RFID管理系统可实现图书的快速清点,使图书馆的固定资产能够有效控制,图书丢失率降低90%以上。

5系统设备选型

5.1RFID标签

由于现阶段高频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共图书馆,而超高频模式主要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所以就确定了采用超高频的模式。2020年,经进一步的现场调研及与同行交流,得知RFID系统就超高频模式有两种实施方案:①采用单一的RFID模式,这种模式出现得早,应用得多;②采用RFID+磁条的模式,这种模式出现得晚,但发展得快,近两年采用第二种模式的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多。第一种模式(单一RFID模式)的不足是没有规避掉RFID标签的防盗功能差的劣势,即读者把书挟在腋窝或书脊紧贴人体,标签的芯片就被屏蔽。第二种模式(RFID+磁条)就规避了单一RFID防盗功能差的劣势,当RFID芯片被屏蔽时,磁条就能起到防盗报警的作用。吉首大学图书馆现有的几十万册图书都有磁条,所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增强了系统的防盗可靠性,省内多所高校馆均采用第二种模式。采用第二种模式还有一个潜在好处就是便于今后全省实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而这种优势在2020年之前是没有的。

5.2核心设备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SIP2协议接口模块实现与图书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防盗仪是RFID系统的核心产品,技术上要支持图书手机借阅防盗功能,这将为图书馆今后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馆员工作站(含标签转换装置)是项目的核心产品,其馆员工作站(含标签转换装置)在做图书数据转换时,可以把图书馆现有问题图书(死书)剔除出来,便于加工纠正后参与流通;盘点定位设备必须实现与图书管理系统的实时通信,功能齐全,方便操作,实时处理问题;同时考虑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增值,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智能化管理和便捷。

[参考文献]

[1]张利娟.智慧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智慧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2):118-119.

[2]黄民理.智慧图书馆24h自助服务架构及其实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2):86-87.

[3]吴源渊.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高校阅读推广特征及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2):121-122.

篇10

【关键词】办学追求;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8-0023-03

【作者简介】闵宇平,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教育局(江苏淮安,211600)主任科员。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致力于“最美教育”办学追求,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实现了金湖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先后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201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

一流设施保障“最美教育”

近年来,金湖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教育布局科学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策应学龄人口新变化,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推进实施《金湖县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金湖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十二五”期间,投入8000多万元,按照省优质幼儿园标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投入3.36亿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加固重建面积24万平方米,全面消除D级危房,被表彰为“江苏省校安工程先进集体”;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工程,累计投入7300多万元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装备进行提档升级。近两年来,更是以大手笔投入强势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投入2.6亿元完成金湖二中异地新建和育才小学东迁工程,投入近4亿元实施吴运铎实验学校、滨湖幼儿园新建和银涂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等项目工程。现在金湖城乡“最美的地方是学校,最现代化的地方是学校,最具人气的地方是学校”。在提升硬件的基础上,我们着力优质资源创建,不断提升教育发展品位。近两年来,我县先后创建成“市教育现代化先进镇”3个、“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10所、“省市级优质幼儿园”4所、“市数字化校园”4所、“市智慧校园”3所、“省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2所、“市标准化居民学校”109所,金湖中专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旅游专业先后创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市现代职教人才培养基地。

改革创新激活“最美教育”

“最美教育”是最具活力的教育、最有生机的教育。教育管理运行、校长选拔任用、教师培训管理、教学科研支撑、质量监测评价等五大类问题一直困扰着金湖教育的发展。2015年10月,金湖县教育局提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金湖县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意见》,针对困扰金湖教育改革发展多年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19项具体的改革举措,通过抓初中、促小学、推高中,努力实现全县教育的整体提升。2016年1月,通过认真调研,县委办、政府办出台了与《意见》相配套的关于布局调整、教师聘用、质量监测、目标考评等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出台让金湖教育改革有了方向和遵循,给金湖教育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教育发展迈上了快车道。我们积极推行去行政化管理模式,大胆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2016年1月,我们以金湖县实验初中为试点单位,对校长进行了公开选聘;暑期我们对全县初、高中校长进行了全面调整交流,新调整交流的初中校长全部实行聘任制,去行政级别。金湖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教师原有绩效工资的基础上,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对教育教学进行单独考核奖励,形成了具有金湖特色、比较完备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积极破解高级职称教师“评而未聘”问题,将职称聘用与教学实绩直接挂钩,采用“临聘”方式进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