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25 16:0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美文学虽然是一门十分具备文学修养的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非常不容易学习,尤其是对英美文化历史了解得不够深入的同学,在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更会造成趣味缺失,从而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改革的前提下进行网络课堂的建立,进而实现英美文学的高效教学。首先,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对于英美文学而言,由于都是采用翻译版本的,对于原来版本的理解和阐述,会因为翻译者的个人理解而产生不一定的结果。因此,为了能够保证英美文学的原汁原味,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恰当的原文引入。通过自我翻译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才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诸多限制,造成了无法进行原文教学,或者是原文教学的资源不够充分。因此,采用网络课堂,就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进行原文的收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实现网络化自学。其次,英美文学的理解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来进行深入与加深。实际上对于文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方法的讲解,更多层面上是针对个人文学素养的一种养成,了解英美文学以及学习英美文学,都是通过合理的网络课堂资源作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们在网络化的平台上,进行文学修养的养成。实际上,文学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因此注重网络课堂的建设,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最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资源和共享能力,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英美文化,才能更进一步去了解英美文学。实际上,文学学习是一个比较苦涩的过程,无法通过非常有效的讲解方式来进行培养,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自我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培养。那么,在理解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英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才能够真正的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背景,也更能够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来理解文学的魅力。
2.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
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其应用的特点和应用的效果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深入认识。第一,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特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培养,因此其主要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兴趣。网络课堂具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和灵活性。因此,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和视野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厌学现象的出现。此外,对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而言,其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文学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英美文学网络课堂来实现。第二,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一般是需要长期来形成的,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然后再利用网络的兴趣培养优势进行趣味化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学生们的支持,进而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教学课堂的效果有所提升,就需要实现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基本模式,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模式完善了教学的不足,并且充分实现了趣味化教学的模式,实现了真正的进行素养针对性培养的模式。
3.结语
篇2
(一)服务于课程群建设
高校课程群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新形式,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既包含理论层次的研究,也包含实践层面的探索,是高效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建设教学团队的有效组织形态。网络课堂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建设在课程群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作为精品课程申报平台
精品课程分申报网站,课程网站两块,前者是静态页面,后者是动态网站,通常要加入3个不同老师不少于45分钟的视频。通过专业的教学网站,以网站开发平台来制作动态的课程网站并进行日常的更新维护,通过在课程网站中嵌入教学课件,视频等工具来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需求。网络课堂的另一身份,正是精品课程的专业教学网站。因此,网络课堂系统的开发和建设的完善是非常必要。
(三)适用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已成为更多有望业余时间再深造的人士普遍使用的手段,网络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工具,适用于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它除了可以实现课程的在线学习,还可以在线答疑,完成作业或考试等,适用于异地院校以及在职深造的学生,实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学习和提高。
二、系统结构及功能介绍
(一)多层结构介绍
多层应用软件体系结构,是将各种应用作为被共享的服务的集合,它是一种跨应用、可重用的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应用作为组件可集成或重组生成新的应用。多层结构也是一种将B/S结构与C/S结构无缝结合的新型结构,以B/S结构满足地理位置分散、通讯介质各异的应用;以C/S的结构样式解决B/S不能解决的复杂的事务处理。多层结构的应用程序把业务逻辑独立出来,组一层或多层。形成:客户端客户层界面和后端数据服务层。
(二)模块及功能介绍
客户端客户层界面包含管理员登录界面、教师登录界面、学生登录界面三种界面。其中网络课堂首页显示:首页、政策公告、工作动态、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其他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列表、课程检索、课程访问排行。
1.管理员登陆模块
管理员登录界面包含七个模块,分别是(1)系统管理;(2)数据字典管理;(3)组织结构管理;(4)基础数据管理;(5)信息管理;(6)评审管理;(7)论坛管理。其中,系统日志信息记录了每天的用户访问信息和具体操作内容,方便管理员进行日常的监督,防止用户的不当操作,保证网络课堂的正常运行;问卷调查管理可以方便管理员针对某些问题问卷,统计出用户的意见。而信息管理作为管理员对用户的交流窗口,可以向用户政策公告、工作动态、FAQ等。论坛管理提供用户,特别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便于管理员的管理。
2.教师登陆模块
教师登录界面包含九个模块,分别是(1)自建网站管理;(2)消息管理;(3)事务管理;(4)我的资料库;(5)课程表;(6)信息管理;(7)校园论坛;(8)精品课程申报;(9)精品课程评审。其中自建网站管理包含四个小模块,分别是展示内容管理、互动栏目管理、问卷调查、参数管理。展示内容管理是教师建设某门课程网络课堂的关键,可涵盖这门课程的所有相关信息,例如首页介绍、师资队伍、课程简介、教学资料、教学成果、练习测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模块的个数及名称设置,然后将教学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如课件、录像等)录入各个模块,供学生及其他老师学习、参考。互动栏目管理给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空间,老师可以利用作业管理(试卷管理)模块的建设,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学习,也可以利用答疑管理平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论坛管理给了老师与管理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习题集更是给了老师一个积累的平台,老师可以将自己的习题资料存放在空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形成巨大的习题集库,更是一个永久的学习资源库。网络课堂管理信息平台的优点就是它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平台,使得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了解相同的教学等相关信息,就补充了课堂教学平台的不足。此平台不仅提供了教师使用的教学空间,还提供了学生的个人空间,这就构成了学生登录的界面。
3.学生登陆模块
学生登录界面包括十个模块,分别是“我的事务提醒、互动信息提醒、作品主页建设、消息管理、事务管理、我的资料库、课程表、校园论坛、我的学习空间、实验选修课报名”等。管理信息平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数据的整合与统一,网络课堂信息管理平台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此平台不仅有客户管理层,还要有数据库服务层。这样不管是管理员,还是教师、学生等用户都能调用数据库里的数据,做到各项数据的统一,整体资源的整合。
(三)数据库服务层
数据库服务层:提供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的方法,保证网络课堂管理信息平台各模块的数据的统一。
三、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使用现状
近年来,网络课堂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应用广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改进和完善。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自此信息平台正式投入教学使用至今已有2年,网站总访问量32.8万多人次,网站系统日志信息139621条。教师使用情况:注册教师372人次,建设课程184门,论坛讨论41条。学生使用情况:学生14181人次,行政班共361班次,论坛讨论4710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此系统注册的教师有三百多人次,但是建设的课程只有一百多门,除去行政管理的教师,按每位教师建设一门课程来算,还有很多老师没有使用过。另外,即使有的老师使用过,但就其建设的课程而言,很多内容并不完善,甚至只有一个课程名称,并没有内容。导致这些问题的可能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建设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内容,有些刚工作的年轻老师积累的教学资源比较少,完善起来比较有困难;二是现在使用的网络课堂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功能不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使用的频率就会减少,甚至不用;三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对信息化接受比较慢,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四是有些学科比如体育、艺术、机械、化学等需要现场模拟或实验的,也导致此类课程使用频率降低。
(三)应对措施
任何单位和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网络课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也不例外。要提高网络课堂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求学院领导大力支持,给予足够的建设经费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二是需要相关部门、院系及广大师生的积极配合,深入挖掘广大师生对系统的应用需求,并对平台建设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打造适合本院校教学需求的专业平台;三是要有一个专业的乐于奉献的团队负责,做好学院与公司的沟通工作,积极推动平台的建设,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四)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网络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发展,大学英语网络课堂已成为了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平台,它给大学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处于一种新的教学空间里,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必然会产生变化,使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决策和策略赋予了新的内含和特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等学校的校园网工程已遍布全国,英语网络化教学及其研究已成为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热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校应充分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教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的教学方向发展,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操作性,并建议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所获学分比例应占英语学分的30%—50%”,因此,探讨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教学策略,对于达到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大学英语网络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新概念,现在学生到机房、、宿舍、网吧上网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看到网络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非常有兴趣。于是,要实施网络课堂教学,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该如何设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是什么?如何上课?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里,我们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第三单元“AGoodHearttoLeanon(好心可依)”一课的课堂教学作实验,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运用情况。
二、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精读课文内容,对全文的语篇结构进行分析,概括主要内容,找出那些是事实?那些是观点?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达到掌握全篇内容的目的。文化目标是:通过本篇阅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观念。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对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怀和意识。学习策略目标:通过英语网络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信息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有效实施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实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文化目标、情感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我们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网络技术诸因素和教师对网络课堂操作的技能进行了调研和讨论。
我们根据自行研制的网络课堂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固然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在网络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会发生变化。另外,网络课堂的设计和制造包含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学习策略、教学评估、教师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上好每一单元内容的关键。此外,大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有效利用网络课堂完成“AGoodHearttoLeanon”这一单元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首先研究的问题
在网络课堂里,我们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动手操作和实际体验。学习能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学习。网络课堂的环境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习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锻炼查询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GoodHearttoLeanon的课堂设计。
四、该网络课堂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材的研究和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写了一份教案。在分析对比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异同后,我们对网络课堂进行了设计和布局,其结构为:首先利用教师所做的网络课件进行学习,其次是使用外研社所提供的光盘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要学生在屏幕上画出树状图,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句画出全文的写作框架。然后,再要求学生最后通过BBS发表自己对该单元内容的见解和评论,与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成果分享。在此安排中,老师使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研究和学习,若学生有问题,可通过在线答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五、网络课堂教学
网络课堂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决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经过我们的研究论证,我们认为网络课堂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任务教学方法、研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完成任务,完成练习,完成操作,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与老师和同学能够进行同步和异步交流学习。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网络课堂教学情况记录
我们希望能从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一些实际的验证和反馈,我们通过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行跟踪记录。另外,就是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要求他们发表对这堂课的看法。
通过查看分析跟踪记录、访谈和问卷调查,教师可得知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效。老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和探讨,以利于对下一单元的学习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便充分表现网络课堂的优越性,增加有效的教学环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利益紧密相联,学生会在评价教学中增强了对内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技能,老师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成功感到振奋,会更加关注教学过程,更加努力地提高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目的。
七、网络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影响
采用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新的学习工具,网络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策略和形成研究习惯,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成功学习者。网络课堂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可能通过合作学习、合作研究、提交学习研究成果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对学生技能的影响
网络课堂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训练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学生可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进行学习和训练,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八、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心理的影响
网络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心理都是一种挑战,教师得具备熟练操作电脑的能力及网络技术的运用的能力。这使得老师在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中都增加了难度,尤其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的教师,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紧张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会随着对电脑和信息技术的熟练,自信的增强而消失。
(二)对教师教学设计策略的影响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在应对网络课堂的教学时,老师会针对教学的特征来设计和考虑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来进行教学。
(三)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观念的影响
网络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开辟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和传播者,在学生不知有关知识和信息的情况下,学生可借助网络进行查询和学习。面对学生获得的如此多的信息,老师有时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就客观上要求老师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扩宽自己的学科领域,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九、结论
通过网络课堂实施的《新视野大学英语》AGoodHearttoLeanon的实验,我们亲身体验了网络课堂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革命,我们操作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对大学英语的网络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网络课堂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具有更加独立性的成功学习者。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要性,对今后如何开展网络课堂的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网络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还待于我们今后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祖晶.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教育评论,1998,(05).
[2]蒋建洲,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崔晓霞.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口语测试探索[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04).
[4]BrownJ.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Resear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5]HowcanTeachersBecomeMoreEffectiveandEfficientofClassroom-BasedAssessment[DB/DC].Ritrived
.
篇4
关键词 UML;网络课堂;OOSE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 A
Network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designation based on UML
QIN Le-ya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center, Xinyang norm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aided instruction for development background, using UML modeling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dea and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process.
Key words UML;Network Classroom;OOS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发挥计算机课程的优势,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了网络课堂教学系统。本文从网络课堂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角度出发,基于UML作为分析设计与描述语言,分析和研究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开发。
1 系统功能分析及架构论述
1.1 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作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应提供以下方面的功能:①课堂教学辅助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导入、修改和删除;课表;教学信息。②学生作业管理:包括作业出题、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成绩统计等功能。③考试管理:包括出题、考试和试卷批改三个子模块。④辅导答疑:包括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功能。⑤网络课件管理:包括教学课件上传、教学课件下载。⑥课外读物管理:包括文章选读、视频教程。⑦软件中心:包括常用软件的上传和下载。
1.2 模式选取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分析,确立系统采用 B/S 架构模式。B/S 架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体系结构,采用三层3-tier结构将用户界面、应用逻辑与数据管理分开,使得系统功能扩展方便,同时通过分布式对象使用浏览器直接与服务器联系,实现动态负载均衡。
2 需求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以Booch 表示方法、OOSE 方法和 OMT 方法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对软件系统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标准化统一建模语言[1]。UML 主要用于软件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通过三类图建立系统模型:Use Case(用例)图、静态结构模型图和动态行为模型图,通过这三类图从不同的角度抽象以使系统可视化[2]。利用著名的 RationalRose 工具,实现整个系统直观、 统一、规范的描述,便于开发者协调工作,全面理解系统需求。
2.1 确定系统的角色和用例
利用 Use Case 图对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行为建立模型,初步确定系统的角色和用例。在构建一个用例时,首先要做的是区分角色即外部参与者(Actor),然后再识别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功能:参与者的行为,即用例,最后,确定角色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根据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职责范围和需求可以确定系统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一般来宾等。“系统管理员”角色可以进行页面维护、信息、权限设置等;“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可以对任课教师的课件、作业以及批改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可以进行考试系统试题的编辑等活动;“任课教师”角色可以进行作业、作业批改、课件上传、辅导答疑、教学资源等活动;“学生”角色可以进行课件下载、信息浏览、软件下载、作业提交等相应的活动;“一般来宾”角色可以进行信息浏览活动。其中“学生”角色用例如图1所示:
2.2 静态结构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进一步分析系统需求,发现对象类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确定它们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主要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示。类图描述了系统中的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对象类、用户接口和联系三个部分。在建立系统的用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存在的对象,然后从对象中抽象出类,并确定共同的属性和操作,将这些共同的属性和操作放在父类中以便于子类继承,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添加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操作,以方便以后的开发和维护。
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类图设计,根据系统中角者可确定的系统的类,有学生类、教师类、管理员类,其余相关的类如软件类、文章类、作业信息类等。
2.3 动态行为模型
通过对系统对象的静态分析,仍然无法很清楚的描述系统对象的行为和职责,还需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动态行为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主要描述如何完成系统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中,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主要用交互图(时序图和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来表示。
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对主要的用例和对象类绘制此类图形,用来分析系统的行为,验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系统的预期目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用到了时序图和活动图。时序图按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之间的交互图。其优点是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示时间的顺序,表达的非常清楚,经常被用来建立动态行为模型。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用例非常多,所能画的时序图也比较多。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例,其主要过程是: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登陆网络课堂,进入网上作业界面,显示相应的作业信息;选择需要完成并且还没有过期的作业,进入作业界面显示作业的详细信息;完成后通过作业提交模块提交自己的作业。
在建立动态行为模型过程中,除了用时序图来为用例建立交互作用图外,还应该建立具有表达复杂状态变化的状态图。活动图是状态图的一种特殊形式,用来描述各对象活动顺序关系所遵循的规则,着重表现的是系统的行为。在UML 活动图中包含的图形元素有动作状态、活动状态、动作流、泳道和对象流等。学生查询“作业成绩”的活动图,如图2所示:
3 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实现
在对系统需求分析和UML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采用 B/S 三层架构:各类教学资源在服务器端;采用 ASP和C#作为表示层,SQL Server 2000作数据库的技术方案[3]。由于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面向大规模用户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比较丰富,对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集中突发式访问WEB服务器导致应用系统拥塞,集中访问数据库时出现数据中心崩溃等故障时有发生,如何规避网络瓶颈和网络拥塞,减轻服务器负担并提高系统鲁棒性是头等问题。
目前,业内对提高服务器鲁棒性方面,普遍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根据本系统的应用特点和服务类型,可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4]。硬件上采用对系统分层,每层分配若干服务器均衡负载。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均衡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思想,将普通数据存储和文件数据存储分配给多台服务器完成;而对于WEB服务器的均衡处理可采用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均衡系统中WEB服务的数据吞吐,从而有效提高系统服务器鲁棒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课堂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研究,采用UML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架构搭建、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论述了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从中了解了 UML 开发应用系统的方法和过程,为今后开发类似的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敏,徐慧慧,黄炳强.UML 基础与 ROSE 建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6.
[2] 林艳霞.web功能测试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3] 谢华成,李晶.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2011,32(4):105-107
[4] 王春娟,董丽丽,贾丽. Web 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10,36(2):102-104.
篇5
关键词:自动测试;测试模型;W-模型;Ruby;Watir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6-6530-02
Automatic Test Technology in Network Classroom Teaching Platform Application
QIN Le-ya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Center, Xinyang Norm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based on B/S structure of software has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C/S structure softwar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software pattern. Because the Web application software application range, the software structure also sends copy, so how to improve the complex Web application software reliability and usability is the software test field a difficulty,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s a typical Web application software, the test also there is such a difficult, the articl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use of the test automation frame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utomatic test technology i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automatic test; test model; w-model; Ruby; watir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在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产品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为了保持竞争力,必须要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因此,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测试是无法适应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的,为了在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同时缩短开发周期,采用自动化测试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动化测试指的是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或者某种自动化测试程序,控制被测软件中的各种对象,模拟手工测试流程,完成测试任务[1]。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手工测试的工作量。
1 软件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模型描述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各种主要测试活动以及与测试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同时软件测试作为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模型还要描述软件测试的各项活动与软件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软件测试模型的模型有V-模型、W-模型、X-模型H-模型等,而V-模型和W-模型是软件测试中最为常用的测试模型[2],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W-模型。
W-模型是Systeme Evolutif公司在V-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如图1所示。
2 测试内容
Web应用软件与传统软件相比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如Web应用的用户数量巨大,且要求能够提供对Web资源的跨平台访问,需要具备并发处理事务能力;使用环境不同,其硬件设备、网络连接、操作系统、浏览器等都有所不同;Web软件的信息处理能力强大。网络课堂教学平台是一个典型的基于Web应用的软件系统,其测试应包含Web应用多个方面的测试,包括基本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用性测试、兼容性和安全性测试。
2.1 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是以功能校验为主,主要对网络课堂教学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的检验[3],保证功能准确无误,同时看是否能达到需求说明书上的功能需求,如果不通过,则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反馈给编程人员。网络课堂教学平台的模块多,有课堂教学辅助管理模块、学生作业管理模块、考试管理模块、辅导答疑模块、网络课件管理模块、课外读物管理模块、软件中心管理模块、网络磁盘模块、学生管理模块等,系统功能强大,在测试时应进行完备的测试,覆盖尽可能多的功能,同时保证所有的功能是可实现的,系统是可以访问的。
常用的功能测试包括客户端的链接测试、表单测试、Cookies测试和服务器端的设计语言测试、数据库测试。
2.2 性能测试
由于基于Web的系统中,满足功能需求但未必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因而在进行功能测试后,还需要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性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满足性能要求,但是由于只有在系统集成之后,在真实运行环境中才能全面、可靠地测试系统运行性能,因此在集成前进行性能测试有时需要与强度测试相结合,并且需要依靠其它软硬件的配套支持。
网络课堂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主要有:
1) 连接速度测试:主要目的是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系统的响应时间。设定超时限制,如果系统响应速度太慢,则需要用户重新登录;若用户长时间没有响应也需要用户重新登录,以保证数据安全。
2)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的目的是测试平台在某一负载级别的最大承受力。如平台能够容纳的最大同时在线数。负载测试在系统以后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测试,经过平台的运行测试,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可以达到1000人次的最大同时在线,基本满足了系统需求。
3) 压力测试:一般在表单、登陆或其它信息传输界面进行,其目的是为了测试系统在遭受一定的破坏后会不会发生系统崩溃现象,如果发生崩溃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
2.3 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从用户的角度测试系统各页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的正确性以及风格的统一性等。主要包括导航测试、图形测试、内容测试三个部分:
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网络课堂;课程建设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建设和发展民办大学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如何建设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是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深化教学改革是民办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近几年来,民办高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由于民办院校发展时间短,资金和软硬件建设相对不足,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加强资源建设对教学改革的推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络课堂集多种资源于一体,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4方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等优点。基于此,笔者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及优势,提出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与之相适应的网络课堂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网络课堂在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
1.现状分析
1.1民办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高校自身办学水平的提升,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迈向新台阶。民办高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长远发展,逐步实施内涵发展战略。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院校教育教学在以下方面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民办院校在发展方向、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划和科学定位。近年来,民办高校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公办高校相比,其生存和发展更直接受控于市场。因此,民办高校教学是以提高质量和突出特色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师资队伍。
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和兼任教师组成。近年来,民办高校越来越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稳定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不断努力从重点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的教师、学者和技师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与当前的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兼职教师成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多数兼职教师具有双高背景(即高职称、高学历)和双师职称(教师职称、工程技师职称),对于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提升民办高校社会声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起着积极的作用。
3)教学资源。
近几年,民办高校非常重视教学资源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建设和完善图书馆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料、实验实训环境、教育信息平台等,使民办高校的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然而,与公办高校相比,由于民办高校受资金投入限制,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各种资源呈现分散化的特点,因此,如何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优质网络资源的作用,最大化教学资源的服务范围,使民办高校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生源素质。
随着民办院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的学风和整体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呈现出思想积极上进、求真务实、兴趣广泛、职业意识强等特点,但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院校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独立学习能力较差。民办高校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钻研,在竞争与合作中广泛地获取信息知识,这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网络课堂开设的必要性
1)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
民办高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是近阶段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仅通过传统课堂获取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平台提供多媒体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观念、过程、方法及师生角色等方面影响着教学模式,有力提升了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的有益补充。由于兼职教师来源于不同的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具有分散化的特点,与学生面对面的辅导与交流时间比较少。网络课堂可以建立师生交互平台(如网上布置和批改作业、师生交流、课程辅导、疑难解答等)、教师档案管理及教师评价管理等模块,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有效促进了兼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同时网络课堂提供的教师评价机制,又进一步促进了兼职教师业务能力、师德素养的提升。
3)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集教学资源的存储、查询、浏览、下载、评价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信息系统化、教学立体化和多元化等特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效、动态、开放和交互的信息访问功能。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等特点,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民办院校数字化/电子化教学资源的紧缺问题。
2.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建设质量对其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由于民办院校在资金来源、生源、教学条件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平台建设工作必须高效、务实。
2.1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民办高校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应用和需求出发。
近年来,政府及高校大力倡导和推进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很多高校建设的网络资源平台利用率较低,缺少关注,形同虚设,仅成为学校的“面子工程”,没有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根本原因是高校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忽略了教学平台的实际应用和本质需求。平台建设必须把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从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师生应用、交流互动等环节进行详细的需求调查和分析,建立符合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的教学辅助平台,使网络课堂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2)合理规划教学资源库。
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两大部分: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建设。其中,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核心和关键。首先,为了便于检索和资源整合,资源库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实现平台运营效率、资源共享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次,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化组合、有序发展。在保证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准确性。最后,采用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方式有效聚合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加工、整合和创新,产生综合效能,打造集教育教学、人文素质、实践技能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使所建资源更符合民办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教育教学中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奠定坚实基础。
3)有效保障平台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和易扩展。
网络和系统性能有利于促进教学平台服务能力的进一步增强。网络教学平台一般是基于校园网建设的,因此,必须确保校园网具有高效的交换能力、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管理能力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建设时需要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平台应方便管理与使用。
②确保在高并发访问量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③平台应能满足不同的系统平台及硬件配置,且方便更新和升级。
④具有完善的双向交流模式和良好的交互性能,实现资源的快捷高效访问。
4)坚持全员参与理念。
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使优质教学资源高效利用。在此过程中,人的参与对网络辅助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服务职能部门的协助和广大教师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建设。
①各级领导对平台建设具有统筹规划和监控管理的功能,包括建设方针、相关政策及方案的制订与组织实施。
②服务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资源的收集、整合、优化、评定、技术管理及其应用的推进等工作。
③教师长期在一线工作,熟悉教学过程,特别是对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辅导与答疑、平台功能建设与使用效果等能更直接、准确地把握和定位。
④学生是平台的使用主体。平台建设应关注学生的意见,应多以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呈现学习资源,带动学生学习,使他们逐渐适应平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交流。
5)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的优质性、可扩展性、先进性及持续性,使教学资源的共享最大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进行科学有效地监察和管理。由于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广泛,知识专业性强,内容复杂,很难制订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评价,因此,我们根据各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从内容组织的合理性、教学情境设计的趣味性、交互性、定期更新情况、访问量及单次访问停留时间长短等,找出课程的个性和共性,制订符合实际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监管机制,以提高相关教师建设资源网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保证平台的系统规划和合理组织,使平台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资源质量高、可扩展性强、实施技术先进及使用实效高等特点。
2.2网络课堂的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学院合理规划网络辅助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使其与课堂教学体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1)网络课堂的内容体系。
网络辅助教学体系按照学生学习知识层次与水平的不同及学生掌握与接受知识的渐进规律,可将内容体系划分为基础、提高和创新3个层次,覆盖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由大纲、课件、案例、素材、试题、实训与竞赛等构成分层、多模块的辅助教学体系框架。整个网络教学内容围绕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大型实训和毕业设计,并把软件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贯穿其中,分阶段、渐进进行能力培养,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该体系与传统网络课堂的内容相比存在以下显著特点。
①内容更系统。网络各模块资源的建设不是生拼硬凑在一起,而是将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有机整合。
②突出自主学习。分层、多模块的知识学习与实践训练环节突出了对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③强调能力培养。整个网络课堂的内容既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实践实训。通过具体项目/工程案例和实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将逐步提高。
2)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课堂更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多以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围绕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课程、专业涉及的知识、原理和方法;同时,学生通过项目实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
按照网络课堂辅助教学内容体系分层、分阶段的渐进培养方式,可以根据各阶段传授的内容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模式。在基础知识学习层,可采用“多媒体传授-案例引导-交流互动-实验测试”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在专业知识提高层,可采用“案例讲解-任务驱动-问题探究-交流互动-工程实训”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实践创新层,可采用“创新知识传授-综合知识实践强化-交流互动-成果总结”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结论
近年来,网络课堂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应用广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根据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改进和完善。黄河科技学院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实践,对平台建设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科学规划,集多方资源,统筹安排,不断提高网络课堂教学资源质量和水平,改革和创新网络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今后我们还需要对平台建设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为民办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于晶莉,韦明,谈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路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54-56.
[2]李钊,市场风险防范: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9(2):14-18.
篇7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网络课堂建设 学习效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53-01
“90后”是未来十年里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他们思想富于变化,要求不断地求新、求变;他们热情开放与沉默自卑并存,但交际方法欠缺。基于这些特点,在对该群体的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上,只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课堂建设需要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改革教学思路,在满足课堂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网络教学条件的日趋稳定和不断成熟,《大学英语》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1 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现状
目前高校已建立的网络课堂中,大多数都是基于教材,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补充教学,因此对于追求创新,渴望独立成才但是缺乏恰当学习方法的“90后”大学生来说,缺少了必要的吸引力,学生参与网络课程的点击率远远低于预期;另外,现行的网络课堂的大体模式还是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并没有完全体现到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的初衷;同时,网络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难以得到直观有效的体现和检测,这些都是影响网络课堂效果的因素。
2 完善及改进大学英语网络课堂的必要性
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的高校网络课堂的更新与完善势在必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4年1月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90后”大学生心理及学习特点为依托的全新网络课堂,不仅基于课本知识的延伸,更注重满足学生求新的心理;辅助和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用多媒体信息及手段向多角度、多元化转换,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
3 完善与建设网络课堂的实施内容
(1)对现有的高校网络课堂的内容及形式进行调研及浅析。
(2)将网络课堂与本校大学英语传统课堂相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计划。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鼓励学生对成为网络课堂的主导者进行大胆尝试与学习。
(4)通过网络的大量阅读和视听说资料,探索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实践水平。
4 完善网络课堂建设的过程及对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4.1 具体实施过程
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学习任务分配和网上操作程序指导,并阶段性地对学生学习进度和成果进行监督、检测以及完善。
(1)通过新生英语分级测试,把学生按成绩分为三个等级:A级、B级、C级;教师根据等级进行任务的分配,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
(2)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操作通识的辅导后,学生能够进行如下学习活动:在网上完成及上传作业,还可以实现作业互评;自由选取资料进行自学,比如经典英文电影点播,文摘阅读,音频点播等等。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配给不同内容和数量的学习任务,通过在网上作业、组成试卷和监督学生上网时间和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情况,并给予适时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对下一步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整,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4.2 课程的资源
网络课程是基于现行全国高等院校统一英语教材―― 《全新版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以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为载体实施。教师们共享网络课堂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在各自的网络互动平台和所教授的学生互动。
4.3 网络课程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一直以来都保持“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这种单向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应用能力较低;英语教学区别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语言的反复实践过程:听、说、读、写、译五方面应全面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大班型难以实现此目标,听、读占据了几乎全部课堂,因此,大学生普遍状态还是应试型的学习英语,缺乏英语的应用能力。
90后大学生较之前的大学生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更喜欢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宰;对于网络丰富的材料,他们能够随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且学习,比起教师布置的硬性学习指标更能给他们带来益处。通过网络与课堂相结合,课下学习、课上展示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课堂提供了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展示交流,在增强自信心、培养兴趣的基础上,锻炼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该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弥补了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缺陷,注重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思考与展望
由于网络学习是一个虚拟的、时空不限的学习环境,学生只能异步学习,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受到了限制;由于时间有限性,教师无法随时完成与每个学生的交流。学生单方面进行阅读和收听固有的网络资源,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练习。网络课程的不足应进行后续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网络课程开发意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建设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各方面能力的大学英语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于晶莉,韦明.谈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路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54-56.
篇8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7-08.
篇9
关键词:产品设计;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01-02
一、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专业必不可少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主要教授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相关的设计方法,要求学生综合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造型基础、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等课程知识,运用标准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展开设计实践。本课程因涉及多方面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且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与思路都非常丰富,故而这门课对学生来说需要大量理论联系实际的作业操练。针对以往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我校的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网络课程教改实践中,我们将网络课程构建起来,并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建设了以课堂为舞台、网络为后台的双平台教学模式,和实现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同时使教师也能够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密切有效的监管和辅助推动,以保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与网络的教学职能与教学特点
从授课形式和教学效果来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职能各有特色。课堂教学比较形象直观、有序高效,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容易感染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而且有些需要辅助练习的信息材料不易方便获得,学生的思考练习也就无法更加有效进行。网络教学具有时空开放性、信息丰富性、交互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够被丰富的知识所吸引,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查阅各类知识点并进行练习和自测,教师也能够与之一对一进行监管和交流,但是课程重点难点的解析在网上传达不够形象生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能很透彻,学生的积极情绪难以调动。
因此,此次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综合运用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课堂与网络教学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创设了系统性的双平台学习环境。
1.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舞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应创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辅助他们建构知识系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格外注重情境的创设,突出面对面互动交流直观性特征,师生在这里能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进行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和情趣的沟通,双方的交流兴致和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①启示引导的教师舞台,课堂首先是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倾注智慧与经验的表演舞台。在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中,课堂教学主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课堂教学重点讲授课程概论和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主要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他一部分课程知识内容则简略讲授,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由学生自主深入学习。因此课堂上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展开重点教学,主要突出两种教学手段:一是使用情境创设手段导入产品设计相关问题,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形式传达,以融入情感、贴近生活、用语生动的情景描述与相关视频引人入境,将产品设计课程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娓娓道来,并以设问形式调动学生共鸣体验和同步思考;二是选取典型性、深入性的教学案例阐释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设计理念,采用分步解析的手段,将产品设计案例的背景内容如市场环境、过程中的问题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生动解析,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同步思索与探讨。这些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表演式”教学结合丰富的多媒体视频工具,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框架和学习策略。②交流互动的学生舞台,课堂教学的另一职能就是提供给学生社会交互与展现成就的空间。本次改革中课堂教学专为学生提供了一部分时间建设社会交互舞台:一方面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置的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们在课上展开讨论、发表见解,通过作业讨论过程,学生们习惯于“头脑风暴”的热烈讨论,大大提升了思考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完成后,将由各个学生团队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化成果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将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评析、建议和打分。这种交流也令学生的思维和应答能力都变得灵活流畅。在作业展示时,课堂上众目聚焦的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和公平竞争、互动交流的舞台,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下主动学习、丰富自我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会从大家的提问和建议中获得启发,进一步地完善自己的作业成果。
2.网络教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后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说明了网络教学作为学习后台和大本营,在本课程中将承担更多自主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将承载学生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提供活动与交流空间。每一阶段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就需要进入网络课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深入地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在于远程监督和指导,在学习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以指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网络课堂作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中的网络学习任务主要有非重点章节和参考资料的学习,以及完成课下作业。产品设计网络课堂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了如下运行模式:①阶段性的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方式是本课程改革欲达到的重点目标,这是一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本课网络课堂中针对各个知识单元,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多个完整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分为四个阶段:任务布置、任务求解、任务点评和任务终评。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在网上布置各个学习任务;任务点评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调查、实地调查、分析讨论完成学习任务,适时通过网上答疑向老师求教,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和指点;任务点评阶段,结合了课堂教学,随机挑选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展示任务成果(如设计定位作业中要对某类产品的消费者群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准确描述),师生共同点评,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修改作业;任务终评阶段,最终作业上传网络后,再由教师进行终评,给出该项作业成绩。②情境化的网络教学,美国著名情境认知研究专家布朗和科林斯认为,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他们不能孤立地镶嵌在个体的大脑之中,而是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因此要让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能够真正进行有效学习和动脑筋思考,不能靠教条的知识罗列,而应引导学生进入与现实相联系、容易理解的情境。在本次网络课堂的课程建设中,特别安排课程课件各个章节知识点都有情境化的案例说明,如商业化产品设计思想方法一章中,产品开发、市场分析、消费者研究等都营造了富于感性的案例情境启发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并以大量图片、丰富描述、视频资料等方式渲染内容生动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同时,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展开同步思考。情境化教学令学生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理解课程目标,思考为何学、学什么、怎样学,令学生形成自我观点,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③师生共建的学习资源,产品设计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实际生产以及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的设计应有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在作业过程中常常需要查询和参考相关资料,因此,网络课堂还提供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新鲜信息,主要包括新科技与生产技术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的和概念的产品案例和新鲜设计思想与方法等,使学生不断地接收到较新的设计潮流与热点信息之中,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思路也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的发言也就愈加踊跃。这些信息资源由师生共同建设,学生们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中。通过对实际设计信息的自主理解与加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进行主动建构和联系应用,不再僵化理解课程理论,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④畅所欲言的网上交流,网络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交流的方便性和多元性。此次网络课堂建设为促进交流,搭建了答疑系统、论坛系统,实现网络交流功能。同学们如果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在答疑系统咨询教师,教师会保障每周有二到三次查看网上的学生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答。网上论坛供学生们彼此交流,供学生们共同探讨和分享学习上的新发现和彼此在设计上的想法、经验等。教师通过答疑系统和论坛系统保持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的关注和了解,在课堂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习积极分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如表扬优秀论题,请论坛版主发言等。
三、教学改革小结与展望
此次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与网络的双平台教学建设具有启发性、驱动性、监控性、搭配性的系统化教学环境,使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和兴趣激发者,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和积极表现者。毫无疑问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改方案初步运行中也呈现出种种的问题,如学生较多,任务驱动时间难于一致把握;小部分学生难于调动其网上自学积极性;教师对网络进行监管和经营比较费时费力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探索解决的方法,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教改方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进程中继续不断深入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1.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1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又会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1.3凸显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网络环境下的“大校本”语文教研
针对当前广大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校本语文教研能力受限的问题,建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环境及先进媒介,突破现有的传统的“校本”概念,打破地理藩篱,创造“大校本”教研环境,开展“大校本”教研活动。
2.1突破资源瓶颈,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研能力。
“大校本”概念是指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引入以外促内的机制,通过建立加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的教研联系,集中多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资源,集思广益,发挥多所学校、同一语文教研组的成员智慧,优化校际资源,实现网络环境下校际教研。
以备课为例,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中内部交流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校本”教研理念下,备课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联动,成为与本区域内的其他农村中学、城市中学之间的备课活动,延伸了集体的范畴,改变了现有集体语文备课模式。在校际备课动态化的过程中,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针对性更强,从而使其专业成长充满动态感。
2.2改进学习模式,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构建的“大校本”语文教研模式,除了对于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提供可获性,还改善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研模式。在“大校本”语文教研过程中,农村语文教师要完成从搜集资料,到确定学习目标,到设计教学过程、网络交流、教学实践,再到运用到课堂、课后的教学反思,等等,整个过程是动态的,这与新课标强调的“过程与方法”相契合。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大校际”语文教研对提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具有极大意义。
3.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实施探究学习
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题目或者一段材料,然后提出若干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构思创作。虽然也有不少佳作问世,但是与随笔等写作形式相比较,佳作的质量与数量明显不占优势。随笔之所以能引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就因为教师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拥有宽泛的写作空间,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写自己所喜与所想,特别是紧密联系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写作情境,让学生能有所体验有所创造,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作文的教学。
首先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学生的作文,往往缺少历史的厚重感和中国文化的底蕴。一来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二来与生活环境有关系。但是,从学生的阅读量来说,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还是读了些古文与古诗,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如何在其了解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从而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最大问题。在写作时,能适当引用所知的诗句,是本次的作文学习试图达到的目的之一。
其次分析网络对于作文教学的意义。借助网络,可以提供丰富、专业、系统的资源,促进学生快速、大量地阅读。以写作为目的的任务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获取知识,整合信息的能力;另外,网络所提供的同步与异步的交流,能够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此次以任务驱动为主的作文教学“古诗名句的春色”,学生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寻找古诗文名句与历史典故,结合现实完成了作文,完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学生体会到了古诗文能使文章增色,学会了如何通过网络搜集需要的诗文与典故。
网络也为此次习作提供了情境,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了写作所必需的资料。BBS的留言,展现了学生的智慧。
4.展示自学成果,达成目标检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