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服务贸易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06-02
长期以来,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投入换来的,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升对外服务的开放水平,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加大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使黑龙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的主要方式。
一、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
1.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开辟崭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国际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资产,转变了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巨大增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从而也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提高到41%,略低于制造业的46%,已经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尽快使黑龙江服务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提高黑龙江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推进黑龙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黑龙江综合经济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2.能够加快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货物贸易,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但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发展服务贸易,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的服务品。当前,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0%,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达到l:4.5。这就进一步说明一个国家国际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标志着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标志着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l:4.2的水平。黑龙江的对外贸易主要依靠过度支付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过度支付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和过度压低劳动者福利所建立起来的商品贸易,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必须改变这种贸易方式。因此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黑龙江应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调整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使其成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的新方式,从而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促进黑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能够促进并解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并使其转变为创造力最强的人力资本。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和服务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关键是把高素质劳动力变为高素质的人才,让精通英语、掌握世界前沿科技、与海外市场联系广泛的人才脱颖而出,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为中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奠定重要人才基础。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上有61.8%跨国公司希望扩大在中国的研发活动。这些跨国公司之所以将研发拿到中国来进行不单单是为了从一般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是因为中国有足够多的、他们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明显,不仅是普通产业工人,高素质人才的劳动力价格同样具有比较优势。黑龙江省现有高校78所,每年的高校毕业生20万左右,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供应。而这些高素质人才就业难的关键是因为没有合理的产业来吸收他们,使其发挥智力优势。黑龙江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将会拉动大学生的就业,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定的培训后,将会很快很好的从事来自金融、电信、医疗、制造等行业的BPO业务。因此,解决黑龙江高素质人才就业问题,使其不外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是最好的选择。同时,留住现有人才、主动承接和吸纳高素质人才,也是黑龙江实现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4.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黑龙江节能减排的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以附加值较少的加工贸易为主。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我国追求“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扩张、外延的扩张和数量的扩张”的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二是工业化、产业化、组织化和现代化程度低,制造业也只能采用加工组装型、生产主导型、模仿型和粗放型的模式;三是缺资本、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经验、缺产业运营模式,只能走加工贸易之路。而加工贸易严重消耗了我国的资源,破坏了生态和生活环境,带来损失的治理费用已超过加工贸易的外汇收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而黑龙江省虽然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服务贸易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因此,黑龙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国际服务贸易,积极发展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道路,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提高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水平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手段。
篇2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显示性指标
中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为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高,加快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当前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和服务企业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前者用来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后者用来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因。本文将采用总量规模、行业结构、净出口指标、出口所占比例指标等显示性指标,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方法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量规模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年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服务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仅为46.11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60.36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5.4倍,期间服务出口额从25.87亿美元增加到1471.12亿美元,增长了55.9倍,服务进口额更是由20.24亿美元增加到1589.24亿美元,增长了77.5倍!从1982年算起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经历了8年时间,而从10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5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分别用了2年、7年、6年和5年的时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加快。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总量规模的国际比较
在2007年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国家或地区中,除中国和印度外均为发达国家。2007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排第7位,服务贸易进口排第5位,市场份额为3.7%。排名第一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是我国的3.75倍,市场份额高达13.9%。我国服务出口不仅与美国、英国(2007年市场份额为8.3%)、德国(6.3%)等经济大国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小的西班牙(3.9%)。
从动态角度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远远快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从1997年起,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率低于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率外,其他年份均大幅超过世界增长率(见表1)。1997年~2007年,我国服务出口平均增长率超出世界9个百分点,服务进口更为明显,平均增长率超出世界11个百分点。这种发展态势导致我国服务贸易的世界份额不断扩大,在世界上的排名稳步上升。1997年我国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1.9%,在世界上排名16,服务进口占世界的2.3%,排名第10;到2007年我国服务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上升到3.7%,排名第7,前进了7位,服务进口世界市场份额上升到4.2%,排名升至第5位。
资料来源:根据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历年数据整理
3.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国际比较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很大进步,服务进出口进入世界前10名,但是与我国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显得相对滞后,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过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2008)数据计算
注:1=服务贸易总额/对外贸易贸易总额;2=服务出口额/对外贸易出口总额
如表2所示,2007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仅为10.4%,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更是只有9.1%,远远低于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发达的服务贸易强国,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在20个国家中仅比墨西哥稍高。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相当于货物贸易发展滞后,同时也说明我国服务贸易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变化
从服务出口结构上看(见表3),我国服务出口高度集中,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我国服务出口的三大支柱。其中旅游出口比重高居第一,1998年~2002年旅游出口比重甚至在50%以上!运输服务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比重升至26.11%,取代其他商业服务位居第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比重除2003年出现较大波动外,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31.25%降到2008年的17.66%。变化较大的两个部门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咨询服务,分别从0.34%增长到4.25%和从1.41%增长到12.33%。总的来说,我国服务出口高度集中于传统的服务部门,但结构处于不断优化之中,尤其是近几年更为明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数据计算所得。
2.我国服务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出口低端化特征更为明显,以2006年为例(见表4),中国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个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比重合计达91.45%!而在通讯、计算机、保险、金融、专利与特许、人文与消闲、政府服务的现代服务出口比重之和不足6%,而美国和英国分别达到36.26%和43.43%,差距明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印度,由于抓住了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计算机软件出口成为印度服务出口的重要支柱,占其服务出口3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印度的服务出口结构,其经验值得借鉴。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数据计算所得。
三、我国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指标分析
1.总体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指标分析
净出口指标包括贸易专业化指数(TC)和产业内贸易指数(IIT) ,笔者对我国服务贸易1982~2005年的TC指数和IIT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1991年以前整个80年代,我国服务贸易的TC值为正, 1992年以来,除了1994年外,均为负值,但几乎所有年份(除1995年)的均大于-0.10,这表明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并且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TC值有上升的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数据计算所得。
从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20世纪80与90年代形成比较明显的对比,80年代总体上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大多数年份在0.9以下,有3年甚至低于0.75。进入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除1995年为0.836之外,其余年份均在0.9以上,并且比较稳定,波动小。
2.分部门的TC指数
分部门来看(见表6),我国服务贸易TC值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TC值一直大于零,表明我国在这两个传统服务部门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其中旅游服务的TC值呈平缓下降态势,而其他商业服务则波动较大,近几年快速下降。运输服务的TC值虽然一直为负值,但处于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国运输服务的竞争力逐年加强。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值一直小于零,并且接近于-1,说明我国在这两个部门的竞争力很弱。金融服务的TC值也一直为负,大多年份的TC值在-0.1~-0.30之间。而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TC值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由负值转为正值,并且呈较快上升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历年数据计算所得。
四、出口所占比例指标分析
出口所占比例指标分析即通过RCA指数和CA指数 进行分析,笔者利用RCA指数和CA指数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我们可以看出,不管从哪个指标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都很弱。具体地,我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低于0.8,并呈下降态势,从1997年的0.619降低到2007年的0.48。CA指数始终小于零, 1997年至2004年间呈上升趋势,由-0.263上升到-0.12,2005年后又开始回落,2007年降至-0.19。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也是很弱的,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其服务贸易RCA指数均大于1.25,2007年英国的RCA指数甚至超过2(见表7);CA指数均大于零,其中美国的CA指数一直在0.5以上,英国近两年也在0.5以上,说明英、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资料来源: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 1998~2007年数据计算整理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发展滞后,这与我国的经济结构有关,同时也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甚至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是从动态的、市场扩展的角度看,我国服务贸易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3.从服务贸易的结构看,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而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出口比例偏低,部分现代服务如计算机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出口比例呈可喜的上升趋势。
4.从净出口指标分析来看,我国总体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为负值,说明竞争力弱。从具体部门来看,传统服务部门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呈下降趋势;金融、保险、专利等部门的竞争力一直很弱;而建筑、广告、咨询等部门的竞争力今年来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
5.从出口所占比例指标分析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一直低于0.8,并呈下降态势,CA指数则一直为负,这表明以RCA指数和CA指数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
综上,中国服务贸易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 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李怀政: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
篇3
关键词:中国与东南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一、中国和东南亚服务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服务贸易出口比较多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当中处于领先的地位。领先地位不仅表现在规模处于首位,也表现在具备优势产业和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是中国建筑业、旅游业、运输业等相关的服务行业相当靠前的份额排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加深合作,无形中扩大了对外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吸收了许多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理念。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地提高,为服务贸易的科学、有序地发展增添了动力。中国与东南亚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但是在发展的各个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中国与东盟发展服务贸易中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服务贸易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受服务贸易特殊性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我国的服务贸易大多实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中原地区几乎没有,出现了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局面。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都很优越,所以在运输、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的发展比较突出,相较于内陆地区而言,优势特别明显。沿海地区也是目前中国最主要服务贸易出口地,浙江、天津、上海、宁波、深圳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出口一直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很大的比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沿海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占总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种局域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状况,给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落后
中国在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无论是部门的相互协调,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还是与服务贸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统计制度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关于服务行业的理解和对服务贸易的范畴划分标准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统计出的数据就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如果数据不够全面准确,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出口服务贸易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就无法制定出科学合理有利于我国和他国发展的策略和方案。
(三)东南亚各国服务业水平存存在很大差异
东南亚地区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服务业水平差异较大;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问题无疑为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各国服务行业水平层次的不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相互开放服务行业难度很大,比开放货物贸易还要难上很多,对各国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目前东南亚各国的服务贸易政策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在外资出资比例上印尼是马来西亚的四倍左右。由此可见各个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出口政策的巨大悬殊。这样的这样的外资政策差异对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制度建设增添了很大的障碍。
三、确保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中国理应利用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契机,积极推进与东南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发展,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深入研究分析,有选择的与东南亚的国家进行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不断的加强互相交流,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和质量。政府应该晚上与服务贸易相关的措施和法律法规,改变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引起和开发先进的技术设备,改善国内落后的服务手段,转变服务供给的方式,增强专业知识,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服务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以此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经济竞争力。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信息对双方服务贸易的引导作用。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内的服务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和应用,实现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对推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的意义重大。要注重信息的更新、信息传播的强大力量。对于大量的信息要擅于整合,利用好信息的超强的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渠道整合信息,集合重点内容,把握好信息流通,让东南亚国家能更加清晰、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合作情况。引导中国和东盟的资金、技术、项目、政策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向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领域聚集。
其次,改变现有出口的模式,扩大服务行业的出口。继续发展我国的出口导向型贸易形式。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领域高达六十几亿美元;中国是存在很大逆差的情况,想到改变这一现状,主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对东盟的出口导向型服务业。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给中国的服务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大的机会。中国不仅可以成为东南亚各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地,增加服务贸易出口的整体收入,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服务业在东南亚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中国政府还可以借此机会扶持和发展国内那些亟待发展的服务行业。更可以引起外资,推动我国企业的拓展,这样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我国人才过剩的问题。还可以增加我国的整体经济收入,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其他产业对外投资以及吸收外资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宏波.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研究: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比较[J].财贸经济,2007,(10)
[2]查冬兰,吴晓兰.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各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苏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6
[3]查贵勇陈霜华.中国和东盟五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南亚研究.2009,(01)
篇4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 服务贸易 对外开放 产业结构 TC指数 技术创新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研发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作为衡量国家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标准,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探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途径,对于改变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相关概要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概念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企业或公共单位致力于知识创造、经营与传播的经济贸易活动,其知识密集度较高,多依靠新兴技术与发明,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商业服务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般分为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前者是提供支持活动的商业机构,比如银行与信托等金融服务行业;软件与广告等设计服务行业;会计与法律等商务服务行业;教育与培训等教育服务行业;研发与技术等科研服务行业等等。消费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集中在酒店服务、医疗服务、房地产服务、保健服务领域。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建立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或自然人流动等形式,提供具备高知识含量、高技术含量、高创新含量的创新产品以获取收益的商业行为。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特征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较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而言,往往拥有自身的技术专利,创造了服务的高附加值,它们的产品包含着大量知识,会直接参与消费者的知识创造活动,诸如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咨询等行业,与消费者的知识互动明显,建立了双向学习的需求关系,其行业雇员一般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是消费者创新活动的合作者,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起着发起、推动与传播角色。因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服务的无形性、异质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以及中间投入性等特征。首先,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服务不具备商品确定的与有形的空间形态,绝大多数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供应者无法向消费者表明服务样品的空间形态,且服务效果也只有消费者在购买了该服务以后才能感知到。其次,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环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的生产过程具备时间与空间上的统一。再次,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消费效果与品质而言,基于服务供应者的技能水平与服务态度差异,以及服务对象针对具体服务的差异需求,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呈现出异质化特征。最后,知识密集型贸易服务容括了生产者服务业与消费者服务业两部分,前者明显多于后者,生产者知识密集型服务往往作为其他商业活动的中间要素出现,承担着提升生产效率,增加商品附加值的中间投入功能,因此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常不是最终消费。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价值
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靠服务贸易的拉动,2011年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为服务贸易,知识经济的出现促使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与品种呈现知识化倾向,推动了各国家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促使世界经济形态向高级阶段转变,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知识应用与科学技术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要求,是衡量国家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相较传统服务贸易来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链以知识技术的形式取代劳动力,其人才构成主要为具备较高创新型人力资本的脑力工作者,对社会大范围产生的就业效应不明显,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通过对社会生产的拉动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如服务外包创造的就业机会,发达国家每年有2%到6%的就业岗位流向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形势、科学技术进步等方方面面。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18亿美元,接近2006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总额的三倍,我国近六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具体分类贸易
我国人口基础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得人力成本较低,随着我国加入WTO,近六年来建筑行业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增多,由图可见,建筑行业2006年到2011年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8倍;同时由于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IT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工程的支持,多年来致力于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为改造传统行业服务,使得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的进出口总额增加了3.4倍;在保险行业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外资金的注入,增加了保险行业的进口额度;另外,我国金融服务行业受到体制与政策限制较多,发展非常缓慢;在影视文化产业领域的出口以武装动作片为主,且多为港台、日韩等文化背景相似的亚洲地区,六年来的贸易额度基本持平,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图表显示,我国进出口规模较大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集中在咨询、保险、建筑、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其他项目如金融、电影和音像、广告和宣传的规模较小,产业发展结构的两极化预示着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效益,产业间的协调功能差。
(二)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普遍采用TC指数,TC指数是指该国(地区)某一产业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
TC=(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某商品出口+某商品进口)
当TC取自范围大于0时,越是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强;反之当取值范围小0时,越接近-1,说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越低;当取值接近0时表明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般。下图是我国2001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分类行业TC指数
如图所示,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4左右,国际竞争优势低下,这与我国缺乏全球化的国际企业有关,我国服务行业发展晚,产业化基础薄弱,且垄断现象严重,行业本身的竞争活力不足,政府干涉成分较多,出口少进口多,贸易逆差情况严重。具体到单个行业来说,处于极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有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较大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金融服务;微弱竞争劣势的服务业为通讯行业。在竞争优势方面,我国尚没有极大竞争优势行业,较强的优势行业是广告、宣传、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电影音像类、咨询类保持着微弱的竞争优势。结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分析,我国信息化服务贸易虽然在国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战略背景下发展迅速,但规模较小,很难参与国际竞争;金融服务贸易至2005年才全面对外开放,无论是经营条件还是管理水平都无法与国际接轨;诸如保险服务行业,人才素养结构参差不齐,缺乏熟悉国外法律与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在技术贸易方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的极大劣势反映了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水平的落后,国内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受到国外专利的限制,技术创新与运用呈现被动局面。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
服务贸易开放度(ODS)是测量某国家某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概念,反映了国家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服务贸易。我国2000年至2010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如
笔者之所以选取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作为考察阶段,是因为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逐步开放对服务行业的限制,包括削减关税水平,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完成了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建立了相关的法律系统,致力于调整与优化自身贸易结构。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达到顶峰。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亚洲国家的服务贸易主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中显示2008年与2009年两年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下降,随着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再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坚持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方面做得不错,但服务贸易管理制度与立法系统还存在着漏洞,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现象、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化管理、部分法律法规的操作性不强、中央与地方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等等,造成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我国东部省份,如北京、江苏、上海、天津、广东等五个省份的地方性开放度更大,区域发展政策惠及更广,创新型人力资本更集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也就更高,占据全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相较之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水平远远落后。
(四)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
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价值构成中,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源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对高新技术的内在要求,即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依赖国民经济的前瞻性驱动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高素质人才,还需要获得政府等公共政策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一方面,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型人力资源存在政策环境的基础障碍与体制障碍。我国大城市对创新型人才的聚集效应明显,但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高等教育与科研院所不足,造成人才地理性分化严重,且我国人才培养的体制落后,缺乏专业化、开放化的指导思想,高校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适应力较低。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育迟缓,科技中介机构不仅自身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还担任着促进行业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的催化剂角色,根据2010年我国科技情报调研项目报告,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类型、组织规模、成立时间如下图所示: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成立于三年以内的超过80%,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组织规模方面,机构人数在二十人以内的超过70%,组织规模小意味着组织系统不健全,运行机制落后,且服务内容单一。从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来看,接近70%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性质为情报咨询、项目评估、创业支持范畴,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来说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发机构仅占16.8%,可见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尚且无法适应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对知识与技术运用的核心需求。
三.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优化应坚持协调发展,关注产业成长性。纵观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软件业的渗透性较强,可以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能很好地带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国可通过软件业加速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人才集聚效应,为制造业提供知识生产的有效平台,形成市场技术研发与人才配置的良性滚动。再比如,近年来我国网络服务业迅猛发展,可利用网络服务业为工业生产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增长方式的转变。另外还可利用网络服务为地方专业市场服务,地方专业市场一般为国家地方性特色经济市场,网络服务可影响传统特色经济的运作方式,既能激活新形势下的经济活动,又能开发传统特色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除此,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着区域性发展失衡现象,一方面,防止发展失衡需要寻求合作。比如东部知识密集型产业较多依托科技创新基地,是打造出口产业的集聚地,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引导相关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帮助中西部服务业引资、引技,以及引智,建设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在政策上鼓励外商投资,促使行业机会的显现。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策略
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应从改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入手。一是信息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一差距是我国信息产品缺乏造成的,提升我国信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在核心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当今诸如手机芯片等领先技术均属于国外。因此我国信息服务行业强大人才储备,提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是发展关键;二是金融行业,我国应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通过经济调控与行政调控相结合,规范国内市场,重在打破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现象,鼓励有序竞争。面对金融国际化,国家应完善汇率机制,坚持适度保护与有序开放的原则,促使国外金融业的先进水平为我国金融业发展起到示范与激励作用,扶持国内金融业积极研究与创新产品,逐步适应国际市场要求;三是技术服务贸易,我国技术服务贸易落后,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严重,其根源在于国内市场的技术创新动力缺乏,以及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能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我国政府应向高技术产业实施政策倾斜,鼓励民用科技计划,重视吸收国外科技人才参与项目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产提升我国技术服务的整体竞争力。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体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度有赖于立法制度的健全。首先,国家应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立法原则,在逐步开放服务领域的同时坚持稳定国内市场与维护国家,保障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国家经济与政治安全。在此原则上,依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确立多边协商原则,制度服务贸易基本法。其次,我国服务行政部门的种类繁多,统一性较差,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冲突频频发生,服务贸易基本法的制定应考虑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其发展制度、发展规律相互衔接,切实面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开放需求,既确保科学合理,又突出可操作性。再次,改善外资立法体系。我国外资立法应遵循WTO协议,立足于基本国情与外资利用的实际背景,完成与全球多边贸易法律体制的接轨,比如修改对国外服务行业投资的股权限制,强化外资法规的透明度,改变外贸立法中自相矛盾的现象,合理简化外资审批制度,从而改善投资软环境。最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政府方面应强化《知识产权协议》的执行力度,整顿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知识侵权行为,通过对公平竞争原则的坚持,维护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经营自与自主知识产权。除此,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企业自身处于技术开发与贸易的中心位置,提升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树立员工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意识必不可少,对于专有技术除了防止泄密外,应积极申请专利,促进技术转让,扩大影响。
(四)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
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解决人才问题,走产学研究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企业的职能相互统一,例如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结合,科研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通过产学结合促使学员投入前沿技术的研究课题,又比如高校面向企业开展学术研究与咨询活动,提升校研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力。二是服务行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方向把关,比如在高校建立科研基地,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供应机制等等。另外,我国科技中介结构的发展滞后,应大力推进科技市场建设。一是打造科技服务的发展平台,可利用网络整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信息资源,提升科技中介服务的信息质量,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之间开展交易洽谈会、成果对接会等互联活动;二是政府相关部门应牵头扶持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帮助机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专业人才,促使重点科技中介机构做强做大。三是政府成立专项资金用于高科技企业孵化与科技成果的推广,同时建立考核与表彰制度,奖励先进,配合宣传,帮助提升优秀科技中介机构的知名度。四是强化组织协商与管理,防止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的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可召开工商局、质检单位、民政部、人事厅等各职能部门的联合会议,突出协作与配合。
参考文献:
1.金雪军:《中国知识服务业发展问题探析》,《软科学》,2007年第16期。
2.王铁山:《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内涵、效应与发展趋势》,《服务贸易》,2009年第06期。
3.熊正德:《对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度量》,《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08期。
4.刘海云:《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0期。
5.杨青:《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11期。
篇5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现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67-01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开始发展,到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395.6万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150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第5位,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加,带动了周边交通,民航,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也缓和了就业形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以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届时不仅会对中国服务贸易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成为了旅游服务贸易大国,但并不是旅游服务贸易强国。
1、外国客源市场不够丰富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统计,在外国客源市场中,日本和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客源国,此外是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澳大利亚。虽然这几个市场很重要,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已经进入平稳期,当需求逐渐趋向饱和,其开拓能力必然也会受到制约,而有开拓潜力的欧洲等国的入境游客人数却没有显著增加,这反映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出更广阔的市场。
2、立法滞后
我国先后出台了十几部针对旅游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对规范旅游行业,加强旅游监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对旅游业的发展加以保护和约束,旅游业法律的空缺不仅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现在的发展规模极不相称,也导致了旅游服务业监管的不力。
3、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
一直以来旅游业都被当做“无烟产业”或者“绿色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由于前景广阔,因此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当做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旅游资源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态环境破坏,三是旅游景观资源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旅游外汇收入大于中西部20个省级行政区,且东部地区旅游外汇收入在81%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开发均不足,而东部地区刚好相反,不仅开发早且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配置到位。如果这种差异性发展持续下去,不仅将导致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长期负荷,而中西部地区旅游设施闲置,还会严重阻碍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
我国旅游市场既缺乏效果显著的营销方式,也缺少资金投入。首先在方式选择上,大部分旅游项目缺乏创意,自然资源没有和人文背景结合,宣传方式简单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就是旅游投入不到位,据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就可以增加123美元的收入,但是我国国家旅游局的年营销投入只有350万美元,仅占世界总数的0.175%,可见,缺乏有力的营销,会直接影响到旅游收入.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品结构,拓展客源市场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地区特色突出,适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必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创新旅游产品,并结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国外游客。例如西班牙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不光是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还依靠一系列的措施,在产品的开发上注重多元开发,强调品质取胜。我国不能只局限于旅游观光这种传统方式,也应增加休闲度假,商务旅行,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选择,并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出精品路线,来吸引国外游客。
(二)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立法
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参与,我国应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扩大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壁垒,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要加快旅游立法的工作进程,参照WTO的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旅游法律体系。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中国早在1985年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这意味着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做到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开发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眼前利益和将来利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建设旅游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要从政策、科技手段、经济投入多个方面对旅游资源实行有效地保护。
(四)结合地方特色,协调区域发展
促进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整体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地理区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从全局出发协调区域发展,同时要结合地方特色,例如西部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而神秘,对外国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基础设施薄弱;而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全面,交通便利,长期来是我国入境游客最大的集散地。因此对于发展西部旅游,要注重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走出一条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子,同时要注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民的路子。对于东部地区要加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合作,发达的东部地区扶持中西部,在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区域内部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开展多样化、特色突出的旅游活动和交流活动。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任晓燕,霍朱莲.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4.
篇6
1995年1月1日《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正式生效,使得国际服务贸易有了各成员国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有力推动了全球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正在加快,《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示出来。因此,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为中心,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践,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根本性法律问题加以研究,应是一项有意义的劳动。
本文共六章,主要分析WTO基本原则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运用,以及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就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第一章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订立《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背景及WTO的基本原则作了介绍,作为导入正文的绪论。
第二章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性质、例外情况及我国服务贸易适用最惠国待遇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第三章对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性质,国民待遇原则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例外,超国民待遇与低国民待遇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立法与实践,以及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四章主要分析市场准入原则的基本内涵,数量限制措施,美、日等国的市场准入实践,我国的市场准入规定及为适应WTO体制应作的调整。
第五章主要分析透明度原则的内涵、具体要求及例外情况,并探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问题及适应WTO体制的对策。
第六章分析了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涵及其实现步骤、关于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计划表的制定与修改、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并结合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法律对策。
关键词: WTO基本原则 国际服务贸易 立法与实践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1
二、WTO的基本原则 2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最惠国待遇原则 4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内涵、性质及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适用 4
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 7
三、我国服务贸易适用最惠国待遇的现状及其调整对策 9
第三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民待遇原则 12
一、国民待遇原则的基本内涵 12
二、国民待遇的性质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体现 13
三、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 15
四、国民待遇原则的例外 16
五、国民待遇原则在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现状及
“入世”后的对策 17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市场准入原则 22
一、市场准入的基本内涵 22
二、市场准入原则中的数量限制措施 22
三、美、日等国市场准入实践 24
四、我国的市场准入规定及为适应WTO体制应作的调整 26
第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透明度原则 31
一、透明度原则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31
二、透明度原则的具体要求 32
三、透明度的例外 33
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问题及适应WTO体制的对策 34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特定义务的承担 37
一、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实现步骤 37
二、 关于承担特定义务的谈判 40
三、 承担特定义务计划表的制定与修改 41
四、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 42
五、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44
结束语 46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经济生活和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和交易额的急剧上升,使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超过货物贸易的增长,特别是由于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许多过去无法作为贸易对象的技术和信息成果,如今均可转化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从而使国际服务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1。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更有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 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1980-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平均增长7.7%,而同期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只有4.9%2。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2900亿美元, 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约为五分之一3。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贸易还将进一步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倾斜。
1986年开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8轮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谈判),决定将服务贸易及其有关问题列入谈判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单独的谈判组。经过7年的艰苦谈判,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部长会议上,117 个国家和地区在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在内的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上签了字,《服务贸易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我国在1986年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的要求后,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各项议题的谈判,并且签署了“最后文件”。中国与其他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一样,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起草者和创始方。我国同其他各缔约方谈判了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减让问题,并于1994年9月13日提出了正式的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减让表。现在,中国已与美国、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跨进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的服务业及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将大大加强,在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必将给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本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及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所面临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WTO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个法律体系都有具有最高效力、体现其价值取向、对具体规则具有指导意义并构成该法律体系基础的基本原则。WTO法律体系也不例外。WTO的基本原则散见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系列协定。因此,世贸组织各协定共同构成了WTO基本原则的渊源。WTO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关税保护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等。与国际服务贸易有关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各项:
(一) 最惠国待遇原则
缔约国的一方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应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缔约的另一方4,这就是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在WTO体制下,该原则具有无条件性、无歧视性、多边性、自动性的特点,缔约国的一方取得缔约国的另一方的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其他缔约国也自动取得这些利益、优待、特权或豁免。当然,在WTO法律体系中,最惠国待遇也有一些例外规定。最惠国待遇使得除本国之外的任何缔约方在本国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国民待遇原则
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贸易条约或协定中,缔约方之间相互保证给予另一方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的自然人、法人、产品、投资和税收等方面的同样待遇5。国民待遇是WTO另一重要基本原则。如果说最惠国待遇原则使得除给惠国之外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方享有平等待遇,那么国民待遇则使得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享受与该进口国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国民待遇原则具有平等性和互惠性,即各成员方一般相互给予对等的国民待遇。但在WTO体制下,国民待遇也有许多例外规定。
篇7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山西省一直是我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而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炭、化工等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山西的资源转型发展迫在眉睫。随着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山西服务贸易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国际竞争力水平较弱。所以深刻认识山西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明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提升其整体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山西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目前来看,山西服务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山西服务外包企业2008年后相继成立并开展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2013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服务外包企业仅9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額456.44万美元,且均为太原市企业。②技术引进波动起伏、质量不高。技术引进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③文化贸易发展较快,前景看好。山西文化产品出口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民间工艺品为主。出口市场遍布欧洲、美洲、亚洲等。
二、山西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①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截止当前,山西省的服务贸易在全国内的占比仅为0.3%左右,居中部六省末位。
②服务贸易结构不优。山西省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服务、对外承包工程等传统方式,作为反映服务贸易主要水平的服务外包、技术引进、文化出口这三项占比不足10%,信息技术、文化产业不发达,“走出去”步伐小。
③交化出口差距较大。山西的文化贸易总体规模小,出口企业少,缺少竞争性。文化产业出口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版权输出很少,出口演出主要是文化交流,没有票房收入,与文化出口发达省市相比,差距较大。
④服务贸易人才紧缺。调查显示,山西省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16万多人,但仅有10%的工科大学毕业生能够胜任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此外,山西省缺少具有全球眼光、能够带领大型技术团队承接复杂外包的高级管理型人才以及具备外语能力,熟悉发包国商业文化的技能型人才。此外,人才流失也十分严重。
三、山西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国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发展服务业是提高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目前,山西省还有很多的服务业企业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这些企业应当立足国内市场,通过各种途径来细分开发国内市场,提高经营水平,来满足国内各个层次和水平的人民和企业对于各类服务的需求,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来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服务业企业建立和健全国际认证的服务业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自身服务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国际要求;其次,服务业企业要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在资金、人才和技术培养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国际经营战略,构筑能够引领山西省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化,缩短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水平差距的中坚力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出台政策以引导服务业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从事海外业务的拓展,努力推动山西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二)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一是要有计划地在中职学校和高等院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既熟悉国际规则又了解省情的现代服务业高级国际化人才;二是要加强服务业人才的持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类教育手段和教育设施开展服务业技能人才的再培训再教育,鼓励企业和高校之间合作开办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有关的政府部门也可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三)积极发展服务外包
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市场体系的建设,在服务外包总体发展规模、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模式、价值链位置、区域政策、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快形成配套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合资,合作,跨地区跨行业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服务业外包企业。
(四)结合山西自身产业发展优势
由于在当前,山西省文化贸易发展较快,前景看好。山西文化产品出口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此外,山西省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向上。省内可从这两个产业出发,开展国际服务贸易。
(五)重视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山西省技术引进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带来的问题就是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在解决这一矛盾时,应当重视引进的质量和效率。搭建技术引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全面、有效的科技信息网和具有国家级企业级的技术信息专业机构,方便企业快速了解国际卖家的详细背景资料、出口状况等深度信息,真正引进并掌握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但近年来,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势头迅猛,但山西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本文旨在从国际贸易的角度上为山西的发展献出良策,力求增强其自身综合实力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
[2]姚战琪.服务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和对策[J] 国际贸易,2009(6)
[3]殷凤.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9(2)
篇8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TC指数,RCA指数
在分析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国家(地区)某个行业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时候,目前常用的指标有: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贡献率、TC指数、RCA指数、RTA指数、NRCA指数。其中,TC指数是净出口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但是名称很多,最容易混淆。例如,TC指数,即贸易竞争指数又被称为比较优势指数CAI,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TSC,贸易专业化指数,贸易专门化指数,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可比净出口指数NBT,净出口指数等。此外,美国学者沃尔拉斯(Vollrath,1988)设计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A'或CA,又被称为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就是出口的RCA指数与进口的RCA指数之差,为了弥补RCA指数仅考虑出口的局限。各种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指数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冯宗宪、郭根龙(2008)。
殷凤(2010)在分析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优势时,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贡献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指出在评判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时应综合使用,对各指数反映出来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张向前、刘福金(2010)在对照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度分析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时候,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董小麟、庞小霞(2007)在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时,采用了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孙江明、苏琴(2006)在研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时,采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
可是在常用的测度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程度的指数中,RCA指数与TC指数的不协调性是困扰科研和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判断标准造成的矛盾,不能确定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是否具有优势,也不能断定某个行业是处于优势还是劣势地位。另一方面,按照RCA指数与TC指数的大小排序出现的困惑,依据RCA指数排名15位,而TC指数显示是第9位,那么不禁使人怀疑根据指数排名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到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
一、RCA指数与TC指数的含义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CA)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反映一国某类商品或服务出口竞争力的指标,即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重,反映了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以及谋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的相对优势。一般来讲,RCA指数大于1时,该商品或服务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小于1时,该商品或服务处于非比较优势地位。具体对于服务贸易来讲,若RCA指数大于2.5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大于1.25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1.25大于0.8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具有中度(一般)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时,该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
贸易竞争指数(Trade Competition Index,T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它是总体及行业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的常用指标,能反映出比较优势状况。若TC大于0时,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强;若TC小于0时,说明不具有比较优势,越接近-1,国际竞争力越弱。另外,TC接近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TC等于1时,表明只有出口没有进口;TC等于-1时,则意味着只有进口没有出口。
从RCA指数与TC指数的定义可以看出,RCA指数只考虑了一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一方相对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没有考虑进口,而TC指数只考虑了一国服务贸易自身进出口的相对比较,没有考虑世界状况。从RCA指数与TC指数的判断标准来看,RCA指数应当以1为分界,可是对于服务贸易却具体分成四个区域,对于[0.8,1.25]的区间也有两种说法,殷凤(2010)认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张向前、刘福金(2010)认为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以0为分界,RCA指数在1附近却是一个区间。若某个国家服务贸易的TC指数小于0时,对应的RCA指数处在[0.8,1.25]区间内,那么我们判定该国服务贸易是具有比较劣势,还是具有中度或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呢?
沃尔拉斯设计的CA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CA)同时考虑了出口和进口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把一国的进出口与世界状况都放在一起考虑,并且判定标准也是以0为分界。看似完美的组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CA指数范围不是一个闭区间,比如出口的RCA指数很大,而进口的RCA很小,那么CA指数可能大于2,也可能大于5。其次,CA指数越大越具有优势,越小越具有劣势吗?非也。若CA指数非常大或者非常小的话,那么恰恰表明该国服务贸易或者刚刚起步,或者畸形发展。其他的国际服务比较优势指数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最优的国际竞争力指标应当是局限在该指数区间的某个区域内或某个点上。
巴拉萨于1989年又设计了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NRCA),即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服务贸易进口在总进口中的份额之差。判定标准是:若NRCA指数大于0时,那么该国服务贸易具有优势;若NRCA指数小于0时,那么该国服务贸易不具有优势。由于世界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几乎相等,世界服务贸易的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也是几乎相当的,所以从理论的某种程度上来看,CA指数与NRCA指数是一致的,两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倍数关系。但是实际上考虑到统计数据的误差或遗漏的影响,CA指数与NRCA指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要考虑上统计数据缺陷的话,那么严格以0为分界的判定标准可能就不太准确,也就是说指数在0附近,意义不太明确。TC指数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二、RCA指数与TC指数的矛盾
因为RCA指数与TC指数分析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角度不同,再加上服务贸易统计数据本身的缺陷,所以两个指数之间存在少数的或小范围的不一致情况是正常的。殷凤(2010)的表2中,爱尔兰、荷兰、比利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爱尔兰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却远大于1,荷兰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却小于0.8,比利时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小于1。张向前、刘福金(2010)的表3与表4对照可以看出,在1997年和1998年新加坡的TC指数大于0,而RCA指数小于1;在1997年至2003年印度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远大于1。董小麟、庞小霞(2007)的表3与表4对照可以发现,在1995年英国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在1997年至2005年墨西哥的TC指数都大于0,而RCA指数全都小于1;更有意思的是,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全部大于0,而RCA指数全都小于1。孙江明、苏琴(2006)的表4与表5对照显示,美国、日本和英国从1999年到2003年的运输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TC指数全部小于0,而RCA指数全部大于1;在2000年法国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在1999年和2000年西班牙的TC指数小于0,而RCA指数大于1。RCA指数与TC指数不一致情况在国际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中也是大量存在。但是,如果按照RCA指数与TC指数的判断标准得到的结论相去甚远,那么该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结论的可靠性就需要反思了。
另外,在殷凤(2010)的表2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依据RCA指数与TC指数的大小排序是不一致的。在2007年和2008年,若按照TC指数,那么中国位次分别是第9位、第12位;若按照RCA指数,那么中国位次都是15位。香港在2007年按照TC指数是第1位,而RCA指数是第6位。张向前、刘福金(2010)的表3与表4对照发现,自1997年至2008年,中国的TC指数一直大于日本的,可是中国的RCA指数却总是小于日本的;同样,从1999年到2008年,印度的TC指数都是小于美国的,但是印度的RCA指数却一直是大于美国的。董小麟、庞小霞(2007)的表3与表4对照显示,1995年到2005年我国的TC指数都大于英国的,而1995年至1998年、2003年至2005年我国的RCA指数却都小于英国的。孙江明、苏琴(2006)的表4与表5对照可见,1999年到2003年日本的RCA指数都大于德国的,但是日本的TC指数都小于德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若只是按照两个指数排序的位次来解释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或某一个行业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话,那么判定结论的混乱是不可避免的。
三、对RCA指数与TC指数的反思
在教学中突然遇到这种困境,再加上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生,既头疼又欣慰。虽然我努力从两个角度进行解释,但是结果还是不能令同学们满意。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尽管都被称为比较优势指数,可是它们都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直接应用,不具有严格的逻辑关系的结论,只是分析国际服务贸易总量状况的一个指标而已。另一方面,RCA指数与TC指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因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的。
对于前者,比较优势理论是指示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方向的依据,严格的假设前提推导出简单明了的逻辑结论,恰当的国际分工与合理的贸易方向能提高参与各方的整体福利。然而,RCA指数与TC指数都是既不能明确国际分工也不能体现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向。RCA指数只是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世界平均水平的角度来衡量该国服务贸易总量或者某一服务行业总量出口的竞争状态,一方面体现了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位置,另一方面显示了在各国中的位次。TC指数则是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相对关系角度衡量该国服务贸易总量或者某一服务行业总量进出口差额的竞争状态,一方面体现了进出口差额本身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显示了不平衡程度在各国中的位次。RCA指数与TC指数是大些还是小些能够增加参与服务贸易各方的福利,它们都没能明确的回答。可是,它们都暗含着在公平竞争环境中,竞争取得较大的指数是提高该国或该行业福利的体现,从而服务贸易的参与各方都能在不断你追我赶的竞争中提高整体福利,同时,RCA指数与TC指数将会不断趋向平衡状态,RCA指数接近于1,TC指数接近于0。所以,RCA指数与TC指数还蕴含着既要逃离平衡状态又要趋向平衡状态的一对矛盾。
对于后者,教学组的老师给出了一个形象比喻,站在高个人群是矮子,站在矮个人群是高个,对比标准不一样,所以结论不一样。可是,毕竟RCA指数与TC指数都在分析同一个对象,结论相互矛盾,叫人无所适从。另外,鉴于RCA指数是国际和国内双重比例且是出口的一元方向,相对于TC指数的国内一重比例且进出口的二元方向更加稳定,所以RCA指数可以用来分析长期服务贸易竞争力,TC指数则对应短期分析。
四、结论
RCA指数与TC指数存在结论上的相互矛盾是肯定有的,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个矛盾是当务之急。参与谈论的同学们的建议大致分为三类:①若RCA指数显示比较优势,TC指数显示比较劣势,那么主要从服务贸易进口方面找原因、提对策;反之,若RCA指数显示比较劣势,TC指数显示比较优势,那么主要从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找原因、提对策。②若RCA指数与TC指数都具有优势,那么服务贸易是绝对优势地位;若RCA指数与TC指数都处于劣势,那么服务贸易是绝对劣势地位;若RCA指数与TC指数相互矛度,那么或者参照方法①或者直接判定为研究结论失效。③可以针对两个指数矛盾的结论采用独立的第三种方法进一步验证,比如RTA指数或NRCA指数等,少数服从多数。另外,由于RCA指数与TC指数都存在不能明确国际分工也不能体现服务贸易方向的缺陷,我们可以严格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创建新的指标。比如,把每两个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的4个数额进行相对比较,根据远离平衡状态,即远离标准为1的程度来选择对双方更有利的服务贸易伙伴国。
注释:
①此处区分RCA比较优势程度的标准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标准,目前很多文献中引用,包括一些教材上。目前是否依然适用,还需要根据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特点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冯宗宪,郭根龙.国际服务贸易[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49-153.
[2]殷凤.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测度及其稳定性分析[J].财贸经济,2010(6:81-88.
[3]张向前,刘福金.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11):75-82.
[4]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2):78-83.
篇9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制约因素;对策;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2-0090-06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服务贸易总量增长,逆差扩大
1980年代以来,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总量不断扩大。1984-1995年,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然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从2002年开始逆差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1]表1是1997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和贸易差额的总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1997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16.5亿美元,11年间扩大了4.96倍,占世界服务出口比重由1997年的1.9%上升到2007年的3.7%;服务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1 292.6亿美元,11年间扩大了4.66倍,占世界服务进口比重由1997年的2.1%上升到2007年的4.2%;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 509.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7.4%,占世界服务进出口的比重由1997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4.0%。
与此同时,中国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连续10多年的贸易逆差,特别是入世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扩大。图1描述了2001-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变动情况,图1显示,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115.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51.9%,是自1997年以来逆差最大的一年。
(二)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突出
在服务贸易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性失衡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
1. 服务出口主要依赖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而新兴的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出口比例很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部门,除个别年份外,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总和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其中旅游业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比最大的部门,尤其在1998-2002年,它们的出口占比都在50%以上,2003年以后比重有所降低,2007年是旅游服务出口最低的一年,仅30.6%,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业服务在2005年以前,其出口占比一直居第二位,2006年开始退居第三位;运输业的比重从2000年开始逐年增加,2006年之后超过其他商业服务而位居第二。相反地,代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所占份额很小。咨询服务业从2001年开始发展比较迅速,同期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缓慢增长,除此之外,金融、保险、通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电影、音像等行业变化趋势不明显,五项仅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以内。
2. 传统服务进口变化不大,新兴服务进口增长迅速(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最大的三个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部门的进口总和在1997-2000年,都占到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0%以上,2001-2007年,其占比逐步下降,但还在70%以上;其中运输业的进口比重比较稳定,大多数年份维持在30%以上,从2003年开始超过旅游业占据进口的第一位;旅游业的进口占比先升后降,2001年开始逐步走低,位居第二;其他商业服务呈现先平缓上升再急剧下降又平缓发展的特征,2007年其占比上升明显,但一直排在第三位。而新兴服务贸易进口逐年增加,特别是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等部门的增长更加明显,所占份额分别由1997年的3.8%、2.0%和1.7%上升至2007年的8.3%、6.3%和8.4%,大大缩小了与其他商业服务的差距。
(三)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仍然偏低,但呈现出缓慢的提升趋势
为了衡量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本文选用了1997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的TC、RCA、CA和NRCA等四个指数进行考察。其基本含义是:
TC指数,即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是分析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常用的测度指标。
RCA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通过计算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占世界总出口份额的比例,来测定该国这一产品在国家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以上两个指数的数值与行业相应的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见表4。
CA指数,即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是指用一国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进口的比较优势而得到的该产业的竞争优势指数。
NRCA指数,即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用一国某一产业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与该国该产业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之差来表示。[2]
1997-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情况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RCA)、竞争力指数(TC)都很低。RCA指数处于0.1~0.80,TC指数处于-0.4~0,按上述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划分标准,中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从CA、NRCA指数来判断,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所有指数在1997-2007年波动不大,部分指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其中TC指数由1999年的-0.09上升到2007年的-0.03,NRCA指数由1997年的-0.04上升2007年的-0.02,而RCA指数则有微小的下降。
二、制约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比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较快,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不断增加,但总的来看,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不高、领域不广。这是因为,中国长期把服务行业视为制造业的附属品,不注重生产业的发展。虽然引进了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但经常把为跨国公司服务的生产环节拒之门外。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也要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远低于制造业。图2是1986-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变化情况。
由图2可知,目前中国服务业对外资的开放度约为6%~7%,已经超过我们加入WTO时的承诺,但远低于西方国家近几年10%的服务贸易开放度。早在1999年,英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的开放度就分别达到12.0%、11.9%、11.3%和10.6%。当前,中国仍有许多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开放程度低,如电信、民航及铁路部门仍处于垄断之中。由于垄断经营,导致服务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低下,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阻碍了这些行业的发展。[3]事实上,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赖于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关键在于吸纳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发展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提高中国的服务贸易产值。
(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中国管理和协调服务贸易的机构为商务部,主要负责服务贸易的战略和政策制定、国际多边谈判、服务业利用外资政策等事务。这种服务业管理体制与GATS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中央和地方有关服务贸易的政策和规章不统一;目前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有关职能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4]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是阻碍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长期以来,中国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尽管近几年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律师法》、《民用航空法》、《海商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由于服务业涉及面广,在许多领域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等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即使已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些条文抽象、模糊,缺乏可操作性,不同法规之间存在漏洞和矛盾,相互冲突,损害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5]有些法律法规与国际运作惯例及国内服务贸易的需要不相符,只是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各地的政策,立法层次低,难以规范国内市场。
(四)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隐蔽而盛行
虽然当前国际服务贸易表现为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总趋势,但为保护国内某些弱势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往往对本国服务市场开放施加诸多限制。今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在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对立将会加剧,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也会继续体现。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建筑、运输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这些服务部门都需要中、低技术劳动力作为中间投入,需要人员的流动。但目前发达国家在人员跨境流动的问题上限制较多,其对自然人提供服务方面在原则上不作承诺,而只是将与设立提供服务的商业机构联系在一起的少数高级管理或技术人员的流动作为例外情况规定在承诺表中,这使得自然人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仅作为“商业存在”的补充,人员跨境流动也高度依赖于设立在外国的商业机构的需要。[4]此外一些诸如入境限制、资格认证、技术标准、外汇限制等服务贸易壁垒也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实质。如在工程建筑服务业上,一些发达国家不愿提供开业权。
(五)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当今世界,服务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但由于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提供者只需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加之中国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这种人才供给状况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环境,提高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观念,把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把服务业发展放到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中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力度,参与服务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在服务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快提升中国服务业水平。
2. 加强对GATS等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其发展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等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GATT、GATS、WTO有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将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保护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权益。要根据GATS的要求,逐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
3. 推进财税优惠与产业倾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使中国的产业政策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除增加国家对服务业的投入外,还应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服务业,要打破某些服务部门的国家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当前应把以下领域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一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金融保险业、餐饮业、文化卫生业等;二是与技术进步相关的、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如专有技术服务业、咨询业、信息业、各类专业服务业等;三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教育和公共事业等。[4]
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服务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二)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当前可以从四方面构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1)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强化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分类指导与企业监管,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中国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2)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外资企业设计咨询、技术转让、教育培训、信息技术等服务贸易出口。(3)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推动引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1)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6]
(三)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推进服务业的改革,完善服务贸易的管理体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具体包括:(1)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制定进出口发展战略,负责服务贸易的统筹、规划、立法、政策协调和对外谈判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各归口管理部门则在各自管理范围内实施具体管理。在可能的情况下,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7](2)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国家服务贸易的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策、规章相协调。(3)政府应避免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在相关法规、政策引导下对服务业进行法制化管理;发挥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协调和监督服务贸易的职能,引导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4)应根据不同地区服务业的特点和服务贸易的优势,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作用,建设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例如,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服务贸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以在这些地区建立服务贸易示范区;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发展特色服务贸易,从而促进中国总体服务贸易有一个较大水平的提高。[8]
(四)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中国应根据WTO、GATS的规定,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国际现行标准的法律法规。要加快以国际贸易法为母法的各部门法立法,形成完整的国际贸易法体系,与国际法律体系相衔接,充分体现保护本国企业和贸易行为的立法精神。一是修订完善已经颁布的法律,解决不同法律之间冲突或者疏漏,以及大部分法律有失严谨细密的问题,将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释性条款补充到程序法和实体法之中;将按照职能部门设立或带有职能部门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订为统一规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化发展原则的政府规章,将立法层次较低的政府规章和地方法规,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9]三是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存在的法律空白,我们要加强探索研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五)认真研究《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应对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壁垒对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益明显,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针对中国服务贸易遭受贸易壁垒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充分利用GATS中的规定消除服务贸易壁垒。GATS为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自由化奠定了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GATS中的相关规定消减服务贸易壁垒。其次,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因服务贸易壁垒产生的争端,避免争端的升级。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司法性和政治融的综合性争端解决机制,鼓励成员通过双边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方法。因此,我们在遇到因服务贸易壁垒引起的争端时,要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合理解决争端。最后,加强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相关救济的立法。在外国对中国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时,我们能依靠法律手段争取自己利益,能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采取相关保护手段。[10]
(六)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服务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对国内外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6]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批进入而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为服务贸易积累和培养长期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加速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
参考文献:
[1]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08,(2):33-36.
[2]陈继勇,余道先.知识经济时代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9,(4):3-8.
[3]那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8,(7):25-27.
[4]徐倩.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25-26,40.
[5]周中林.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应对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80-83.
[6]陈文玲.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08,(10):14-18.
[7]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169-171.
[8]武力超.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96-100.
[9]章志刚.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8-31.
[10]刘冰.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46.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ai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Chen Songzhou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515078, China)
篇10
【关键词】经济增长;服务贸易出口;协整分析
1.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历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表现在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为70%,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比重达到80%左右,发展中国家也呈现类似的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带动了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迅猛发展,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到4706亿美元,与1984年的44亿美元相比,增长了上百倍,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6%,跃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经历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1985-2011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066.67亿美元上升至73184.99 亿美元,年平均增速为13.53%。随着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体现,服务贸易的发展尤其是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快速起飞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现状
2.1 出口规模增长迅速
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量上来看,1985-2011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量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从1985年的2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820.9亿美元,26年间增长约62倍。从每年的增长率来看,基本围绕着15%上下波动,只有1989年、1998年和2009年为负值。另外,1985-2011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0.8%上升至4.4%,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也从2002年的第12位升至2011年的第4位。从三个部门出口额来看,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平稳,而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其它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
2.2 出口结构不断改善
笔者分析了1985-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运输、旅游以及其他类型服务的出口变化,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出口结构有了较大变动,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运输和旅游的出口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其他服务出口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1985年的33.76%上升到2001年的54.08%,随后逐年下降直至2011年的26.6%;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占比呈现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而其他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从1985年的21.34%上升到2011年的54.0%。
3.实证研究
3.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3.1.1 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数据。在变量选取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分类,服务贸易分为三大部门:运输、旅游以及其他类型服务贸易,其他类型的服务贸易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建筑、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文体娱乐、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因此本文选择的变量为这三个部门服务贸易的出口额。经济增长以我国各年度的GDP数据衡量,符合经济学分析的处理原则。
3.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网站、世界贸易组织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为了消除汇率的影响,GDP的数据换算成美元,以世界银行的数据库为准。由于服务贸易数据未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GDP数据亦采用现价来衡量,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为避免时间序列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问题,本文中采用的GDP、运输服务出口、旅游服务出口、其他服务出口数据均采用对数变换,分别记为LNGDP、LNTRS、LNTRV、LNOTH,这样不会改变时间序列各变量的特征。
3.2 变量平稳性检验与协整分析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如果用非平稳的序列进行回归,就会出现虚假回归的问题。而经济学中的时间序列基本都是非平稳的,因此往往对时间序列实行平稳化处理以便使回归有意义。通常是将时间序列进行差分之后在进行回归,为避免丢失原序列中的重要信息,采用协整分析,而协整分析必须经过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Eviews7.2对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ADF检验的结果表明,LNGDP、LNTRS、LNTRV、LNOTH这四个序列都包含单位根,从而是非平稳序列。同时,这四个序列的一阶差分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平稳性检验,并且都是一阶单整序列,用I(1)表示,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
本文采用JJ检验方法进行协整分析。由于JJ检验是基于VAR模型的,因此在协整检验之前要建立变量之间的VAR模型,而建立VAR模型需要确立变量的滞后阶数,滞后阶数的确定一般根据AIC和SC信息量最小的准则,并考虑到损失的自由度尽量少,经过多次实际测算,本文确定VAR的滞后阶数为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GDP与三大部门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输、旅游、其他服务三大部门服务贸易出口与GDP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且三大部门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起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运输服务出口变动1%,将会对GDP产生0.3097%的影响,同理,旅游服务贸易和其他服务贸易出口变动1%,GDP将会分别增长0.1587%和0.3723%。值得注意的是,其它服务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系数最大,对经济增长作用最为显著。
3.3 格兰杰检验
上述协整检验只是得出了四个序列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他们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验证。格兰杰检验可以用完确定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及影响方向,其检验思想是如果X的变化引起了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该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结果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旅游服务出口和其他贸易服务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反之,则不成立。结果表明,旅游和其它服务贸易的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
4.主要结论与建议
笔者选取了我国1985-2010年服务贸易三个部门的出口和GDP数据,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GDP与三个部门服务贸易出口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他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个部门出口对经济增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它服务贸易出口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说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正在经历新的调整,新型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将会上升,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服务贸易出口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随着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的占比在不断增加,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得以体现。
第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与其他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这说明,旅游服务贸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在我国服务贸易乃至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增速明显比传统服务贸易快。由于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对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
以上结论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服务贸易不断发展,中国应继续实施循序渐进的服务贸易发展政策。首先,要立足传统比较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传统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加快传统服务部门的科技化与信息化,培育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传统服务贸易的出口效益;鼓励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改变观念开展跨国经营,从而推动整体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其次,要积极开展新兴服务业,发展新型服务贸易部门,新兴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结构优化水平,政府要加大对新兴服务部门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的发明创新,加大科技投资,改善通讯设施,为技术创新提供保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便承接服务产业在国际间的转移与互动。
参考文献:
[1]Guerrier,B.Maggi,V.Meliciani.Technology Diffusion,Services,and Endogenous Growth in Europe.Is the Lisbon Strategy Useful?[R].IMF Working Papers 2005/103.
[2]潘爱民.中国服务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3]曲凤杰.优化结构与协调发展—发展服务贸易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措施[J].国际贸易,2006(1):26-32.
- 上一篇:美丽乡村村庄规划
- 下一篇:超高层建筑安全管理重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