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本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基本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使更多的人认为学风建设有必要加强,而学风建设需要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PBL教学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模式。PBL的学习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PBL已被证实为一种经济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国际贸易等经管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PBL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采用PBL教学法需要满足具有实际问题、建立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的路径、具备合理的考评机制等条件。论文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为例,简要说明了在单门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时的教学设计。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BL);以学生为中心
1、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
笔者从事教师职业均已超过十年。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的不同。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的外界新生事物多,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比较活跃。但也因此而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对待学习不专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多,即使人在课堂七,认真听课的也不多,老师讲课时学生在下面眉飞色舞、窃窃私语,老师提问时却三缄其口。对待作业不认真,笔者曾经教过3个班的课程,结果发现提交上来的作业一个班一个版本,甚至错别字都一样。
这些现象绝不是一所学校的个别情况,甚至在一些知名大学也不鲜见,否则就不会有东北财经大学某学生只改地名和数据整体复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的论文抄袭情况出现。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更有教育系统以至整个社会方面的原因,要想使学生学习状况有所改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整个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那么,作为教师目前能够做到的不是无谓的抱怨、简单的指责,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效果。2008年寒假期间,笔者作为成员之一参加了我校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举办的双语教学培训,对该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对该校在电子工程等专业使用的PBL虚雯学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PBL教学法简介
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ra—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自那以后不断得到精炼和发展,到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教育、商业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也开始渗透至中小学教育中。它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比较见表1。
也就是说PBL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一般由4—6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由学生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PBL学习过程见图l。由于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对所涉及到的各学科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而不是孤立的为学而学。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要选出团队组长,组长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组织讨论,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语言表达、书面写作、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等各项能力。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选用图2所示的解决途径。
以维多利亚大学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在开课之前会得到一份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将课程所用教材、参考书、教学目的、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每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上课地点、特别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成绩评定方法、评定标准等等内容详细告知学生。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可能有上百人参加)、专题讨论(二、三十人参与)和小组研讨(一般5个学生一组)等方式。其评定方法很有特色。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要提交包括个人思想日记、同学评议、团队方案(每人要阐述自己对团队工作的贡献)、技能检查结果、个人成绩等级建议等内容的一揽子文件,作为确定学生成绩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客观、更全面的对一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在电子工程专业,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与PBL的教学模式相配套,包括PBL多功能教室和实验室及焊接车间。PBL多功能教室被隔断成一间间工作室,可供学生召开小组会议。每个工作室有一张方桌子,桌子上有电脑,还配有白板,供学生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使用。另外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壁柜,供学生存放私人物品,这样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方便,能够吸引他们经常在这里参加学习和讨论。实验室和焊接车间,可全天24/小时供学生进行实验和练习操作,并自行进行技能测试。
3、PBL教学法国内外应用现状
近年来,PBL的学习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从院校或系科层面的大规模推行到单门课程的小范围采用,多种层次并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BI科研所副主任杜翔云撰文谈到,研究显示,PBL的成效取决于其推行程度,但即使只在单门课程中采用,也有证据显示,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尽管多数情况下推行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院校层面上,但小规模的教育创新对于积累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经验尤为重要。丹麦教育质量的几项评估显示,与丹麦的其他高校相比,在院校层面采用PBL教学的奥尔堡大学是学生流失率最低的学校之一,同时又是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率最高的学校之一。
整体上,在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方面,采用PBL的院校往往排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院校之前。并且,学校的毕业生如奥尔堡大学在丹麦企业的各项评估中被评为最有创新力、最能学以致用、最受雇主欢迎的。从长远规划的角度看,PBL已被证实为一种经济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自杨耀防等在《西北医学教育》1994年第l期《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至今,国内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对PBL的研究和使用已历经15年。但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查阅结果显示,我国对PBL教学法的研究和使用多集中在医学,少量应用在计算机、机械基础、物流管理、体育、思想政治、数学、数控加工实训、研究生信息检索、生物学、化学、高等旅游教育、工程力学、远程教育等的教学。有关经济管理类PBL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仅见黄永斌、谭福和、鞠芳辉等发表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第6期的《基于情景平台的经济管理类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文。该文详细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做法,对同类院校的经济管理类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PBL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
4.1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它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内容。我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大纲规定在32课时的教学时间中要完成以下13章的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区域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术语、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与包装、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商品的价格、国际货款支付、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合同的协商与签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特点如下。首先,国际贸易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在讲授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时候要与实际密切联系,运用当时最新的统计数据与发生的国际贸易事件来说明有关概念与理论,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国际贸易的磋商、如何商订国际贸易合同的条款,其内容与实际更是密不可分。其次,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杂。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13章的内容,每章内容都相对比较独立,也就是说要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每章都需要使用至少2个课时的时间去讲授主要内容的话,至少需要26个课时,这还不包括课堂讨论的时问,而且有些重要章节2个课时远远不够,比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的支付、合同的协商与签订等。显然,要在课堂上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32个课时确实不够。而且,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只讲主要知识,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虽然国际贸易与现代企业经营关系很近,但之于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毕竟还是不如上网聊天那么有吸引力,所以,要在32个课时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上述13章的内容就显得困难重重。第三,虽然国际贸易内容繁杂,但多数内容都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自学有关内容,难点并不多。所以,掌握国际贸易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产生自己学的兴趣和动力。这样,课堂上的32学时如果不够用,他们也会在课下找时间去学。
4.2采用PBL教学法的条件
要想达到4.1所讲的让学生自己找时间自己学的状态,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如前文所说,PBL是以学生为导向,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然而,要使PBL教学法达到预想的目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要有实际问题,而且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要使用到主要的周际贸易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到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层次,具体分类见表2。随着所谓的实际问题的层次的提高,实现的难度及需要的经费也逐步增加。那么可以先从较低层次开始做起。
其次,要建立起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的路径。除了学校、学院的图书馆、公共网上的资源外,教师要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和地点;学生要建立学习团队,选出组长负责制定、督促执行学习计划;建立习题库,有助于学生自我测试,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以达到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的目的。
4.3“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的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共32个学时的课程,可用4个课时进行全班授课,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意义、主要学习任务、方法等,并发放详细学习计划,其余的课时由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计划,最好每个组有固定的指导教师。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区别;贸易差额的含义及影响;贸易量的含义;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含义及研究它的简单意义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及研究它的简单意义;出口和进VJ的含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的含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含义。
(2)掌握: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的含义及区别。
(3)了解: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含义和计算;(净)贸易条件的含义和计算;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的其他分类。
如果按照一般的课堂讲授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会感觉专业术语较多,而且对于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给出一些媒体上有关贸易状况的描述文字,通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章的学习不那么枯燥乏味。
具体做法是:1、从WTO官方网站上世界贸易年度报告中选取几段阐述世界贸易状况的文字,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翻译成汉语、找出有关的国际贸易专业术语、分工查阅资料去理解其含义、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的任务。2、分组分析中国前一年或若干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完成对外贸易状况报告。3、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报告,包括收获和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及措施
1 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
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该大会是在ISO和TTU的倡导支持下由欧洲经济委员会举办。具体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存在于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开放的因特网网络环境中和买卖双方互不相见的情况下就能够达成。其一些内在的特征如高效率、低成本、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符合商业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它具有好多优点: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益。在推动了国际贸易创新方面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尤其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虚拟市场和全球化市场最为突出。
1.2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1.3 运营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
2.1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贸易方式从而方便国与国的交流和贸易。相比之下,自身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国际贸易本身过程复杂,涉及的手续较多不说,而且需要层次分销,买卖双方无法直接交涉产生多重摩擦,从而使得一些小型的生产商和采购商无法参与其中。为了改变传统贸易带来的弊端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各国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一方面维护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一方面支持促进各自的贸易发展。在由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飞速增长的国际生产力带来的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下,不仅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更是呈现出层次不穷的变化和创新,同事引发了国际贸易新的思考。那就是企业必须顺应国际贸易电子化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因为电子媒介的全球性、高效性、快速准确性突破了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的限制。
2.2 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使得国际贸易的流程和交易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流程上买方在网上自己的购买需求及产品要求等,卖方也通过网络按买方的要求产品的详细信息并给出报价,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进行交流谈判,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程度立即签订网上合同。然后,卖方寻找物流公司用标准电子商务单证传递并采用网上跟踪系统以便买方及时查收。最后,买方采用网上支付的形式给卖方付款,中间经过银行的处理完成款项的交付并记录。其次,交易模式上一般分为无形产品贸易方式和有形产品贸易方式。对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营模式的发展期决定性作用电子支付服务,它联接起了买卖双方起到了纽带作用并且使国际贸易更好的顺利可行的实行。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网络经济的发展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它对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未来的国际贸易的地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第一,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第二,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第三,法律滞后,亟待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运营,一些网络上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就产生,而我国的法律对于这一块还没有完善的、成熟的、健全的、稳定统一的相关规定,这就使得一些人可能会钻了法律的空挡,也会使一些纠纷不能得以合理的、及时的解决。第四,综合型人才的匮乏。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较传统的贸易要复杂的多,需要的知识更广泛,那些单一的业务员可能就不在适合这个职位,造成了人才的缺失。
3.2 应对的措施
有问题相应的就会有解决的方法,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第一,加强网络管理,维护信息安全。既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管理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应对,大家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行平台。第二,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大力提供物质和动力,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强建设与投资,只要在不断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快的适应发展,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第三,制定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法律要严格明确规范企业、政府、买卖双方等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第四,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快速的使人适应发展从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金.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4):56-58
篇3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 信用证 SWIFT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41-02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的最为基础的方式之一。国际结算方式,是指资金在国际间从付款的一方转移到收款的一方的方式,亦称为国际支付方式。从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汇款与托收方式为主,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经济危机加深,信用危机严重,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在买卖双方间建立足够的信任,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得到广泛的应用。信用证机制被誉为商人们的天才发明,它甚至被誉为“国际贸易的血液”,并已经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方式。据统计,采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项下的贸易额约为全世界贸易额的90%。
信用证由于其内容比较多而且枯燥,操作流程繁琐复杂,涉及面又较广,因此许多学生不容易掌握,是教学重点中的一个难点,怎样化难为易?为此,笔者把信用证这章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如何把以上三个环节的内容讲活、讲好、讲出效果,让学生们把信用证的相关知识学得透彻、明白,让学生爱听、学习的“快乐指数”不断上升,这既是课堂教学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享受,也是一个难题,它决定了授课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问题牵引与设疑导入――相识信用证
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上课一开始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从而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时机适时设疑,巧妙解疑,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的基础知识,培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教材中直接描述基本概念的有关内容,学生常常感到似乎无疑,但并非真正无疑。对于这些内容,若能巧妙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理解概念,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基于以上的考虑,在讲解信用证这章时,我一开始就给出以下设疑:信用证是什么?信用证做什么用?用简单的设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结合具体的贸易背景分析得到答案后,进而设疑:信用证由谁来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习的汇款、托收两种结算方式下,虽然有银行的参与,但是依然属于商业信用,今天所要学习的信用证则是属于银行信用,那么信用证是具有了什么特点才属于银行信用的?在信用证项下,我们熟悉的进出口商又要扮演什么角色? 如此设疑,不但讲清楚了信用证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信用证业务中主要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初步相识信用证,而且为下一节课讲解信用证的基本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化整为零――相知信用证
相知信用证指的是如何读懂信用证。
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是用英文表达的,不仅全是大写字母的专业术语,而且涉及贸易流程、贸易惯例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广泛,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英语读写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初次接触信用证,面对密密麻麻的条款,他们的感觉往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并产生畏难学习情绪。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对信用证的胆怯心理,掌握信用证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这其中有个决窍,那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下面谈谈具体的实施过程。
课前准备二份完整的SWIFT信用证。一份用于课堂讲解,一份给学生即时阅读、理解、巩固。SWIFT信用证是指凡通过SWIFT系统开立或予以通知的信用证。随着电讯技术的发展,目前全球各个银行普遍采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的系统来收发信用证,处理信用证业务中的跨境交流,其信用证格式文本也为国际普遍接受,最常见的跟单信用证格式为“MT700”,其中包含了信用证常见的内容。也有少部分信用证采用电传、信函的方式传递,但格式及内容与SWIFT信用证相差不大。因此,课堂上重点介绍SWIFT信用证的报文格式及内容。
SWIFT报文(Text)由一些项目组成,每一种报文格式规定由哪些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又严格规定由多少字母、多少数字或多少字符组成。在一份SWIFT报文中,有些项目是必不可少的,称为必选项目,有些项目可以由操作员根据业务需要确定是否选用,这些项目称为可选项目。基于SWIFT信用证格式的特点,通过菜单式架构,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明、便捷的认知途径。
课堂教学中首先提问:信用证中有什么?人的注意力有周期性的强弱变化,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听课时也不可能自始至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师适时设疑,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此时设问起疑,引起关注,然后用四个字“人、时、物、款”回答刚才的问题,这就是把信用证的内容化整为零,接着各个击破,分类解释:
(一)信用证与哪些“人”有关
问题牵引,自然过渡到信用证内容的教学环节。信用证业务所涉及的基本当事人为三个: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和受益人。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保兑行、通知行、被指定银行、偿付行等。以上内容在SWIFT700的项目代号一般是:51a、50、59、53a、57a。
(二)看清信用证中的“时”
信用证中有几个关键日期,即通常所说的信用证的“三大期”,体现在信用证内容中就是信用证的有效期、最迟装运期或装运期、交单期。有关信用证的这几个日期的关系可以表述为:实际装船日+交单期≤有效期。这三个日期,对受益人来讲,是影响其能否顺利结汇的重要步骤,因此出口商即受益人的生产装运及出运后的交单等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上述三个期限进行。以上内容一般包括在SWIFT700的以下项目代号中:31C、44C/44D、31D。
(三)信用证中的“物”是什么样的
这一部分内容也是贸易合同的中心,是进出口商首先关注的内容,它主要包括:
1.货物描述:一般有货物的名称、规格、数量、包装要求等。另外,价格条款,如FOB、CIF等,也列在该项目中。
2.运输要求:通常规定货物装运的最迟日期、起运港、目的港、可否分批装运、可否转运等。其他的有时还包括货物的产地公正、进出口许可、保险及一些特殊要求。
以上内容体现在SWIFT700中的项目代号是:45A、43P、43T、44A、44E、44F。
(四)信用证中的“款”有哪些
1.兑付条款:此项条款指结算条件,是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还是议付,信用证应清楚地列明。
2.汇票条款:包括汇票的出票人、受票人、付款期限、出票日期、货币种类及金额等。承兑付款信用证要求收益人提供汇票。议付信用证可要、可不要汇票。实务中,延期付款信用证、即期付款信用证不要求受益人提供汇票,则信用证中就没有此项内容了。
3.单据条款:信用证业务所涉及到的主要单据有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保险单和原产地证等。在SWIFT格式信用证中,关于单据的要求一般集中在46A Documents Required项下,也有少数特殊单据要求表述在47A Additional Conditions项下。
单据条款是信用证当中的核心条款,因为单据是信用证业务的载体,准确理解单据条款是制作一份完整的单据的前提条件。卖方交单结汇必须要单内相符、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因此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单据条款主要涉及份数和内容要求。如运输单据中的海运提单不仅有正本和副本之分,还要看清单据的份数、抬头、背书等规定,做国际贸易的人要养成对每一项条款都仔细阅读的好习惯。
在讲授以上内容时,以课前准备好的一份信用证为例分析,每讲解完一项内容后,紧接着就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另一份信用证相关内容的翻译。待所有内容全部讲解完后,积零为整,就是要求学生从头至尾地讲述信用证的内容,并强调:信用证全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条款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需要相互匹配吻合,如价格条款与保险单之间的内在联系:在CIF价格条款下,需要受益人提交保险单,并明确保险单要求。在FOB和CFR价格条款下,不需要提交保险单,但通常需要提交装船详情通知,以便开证申请人办理投保手续。
三、案例分析法―使用信用证
信用证业务涉及到买卖双方订立销售合同、制作开证申请书、开立信用证、受益人审证发货并制作单据等诸多环节。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原本是进出口双方之间的买卖变成了多方之间的交易,操作也因此显得繁复起来。信用证业务不仅专业性很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知识面广泛,而且其还受法律、法规、惯例的约束,它要求依据合同以及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和业务的习惯做法逐条对相关条款进行合理的运用。但在实务中会遇到很多情形,如有些条款的处理比较灵活,有些条款必须修改、有些条款可改可不改、有些条款可以无需修改等等,那么究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在传统的信用证教学中,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往往学了一大堆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等知识,但仍然看不懂真正的信用证,不知道如何使用信用证,面对一桩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感到束手无策。
信用证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业务,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面。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以什么手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是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案例教学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销售合同、开证申请书、信用证等,专题研讨,把握教学的重点,边学边议,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结合具体案例,解释信用证的基本概念,梳理多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明晰信用证的运用程式,归结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的疏漏,点明运作程序中各节骨眼所在。信用证业务是一项专业加细致认真的特殊业务,只有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好似烹饪,食材的搭配与火候的掌握等每个环节都有技巧。虚心学习,勇于尝试,用心揣摩,实践反思是提高厨艺的根本途径。教学也是一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这是一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洁,史燕平.国际结算[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宋毅英.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信用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王腾,曹红波.彻底搞懂信用证[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10
4.苏宗祥,徐捷.国际结算[M].第四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篇4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的研究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内容。目前,市场全球一体化、国际生产分割、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正日益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也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实践的不断发展正使得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关注各种各样的国际经济现象,国际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由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行之有效的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对于塑造学生运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提升其理论素养,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课程的理论体系涵盖面宽广。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并且涉及到很多当前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国际贸易部分涉及到贸易利益、贸易结构、贸易保护、贸易收支、资本跨国流动、生产要素流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金融部分涉及到了国际收支、汇率决定、汇率政策、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它们各自都有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在理论假设、理论推导、结论之中又隐含着时间上、逻辑上的关联。从教学内容的分量来说,教学的任务量较大,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有详有略;在教学层次上,应有效地与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的层次性以及互补性。
2、与一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同。国际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上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供理论本文由收集整理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济活动的影响等问题;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金融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即说明其好坏,例如就一国贸易金融政策的制定提出依据。在分析框架上,各种理论模型往往以两国、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为主,主要是满足几何形式或者图示方法讲解的需要。这种二维图示的方法优点在于直观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论证过程也较为严密。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即经济模型不得不加以简化,且限定在二维范围内。
3、国际经济学课程理论较抽象,要求有一定的数学功底。这门课程的很多理论,涉及到一定量的数学推导和二维图形分析,但都是基于一定高等数学功底为基础的。特别是古典贸易理论均衡价格的推导、特定要素模型收入分配分析、国际生产方式选择、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的货币分析等核心理论,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国际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形成关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数学的基本特点,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授课之初,对于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温习,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尤其要求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做到心中有底,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二、以往教学评价中反馈出来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件形式不够多样化,内容不够丰富,未能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技术多角度传授知识。根据笔者利用谷歌搜索引擎对国内各类高校国际经济学课件的收集和分析,发现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不仅在一般院校存在,很多名牌院校的课件也只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理论体系的完备,却往往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少课件基本是用文字呈现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黑板教学)无异甚至效果更差;媒体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教学设计和版面设计不合理,视觉效果差;章节之间课件质量参差不齐、排版不美观、文字图片清晰度差;内容呈现无先后顺序、整体色调不和谐、幻灯片前后风格不一致等问题。
2、教学形式单一,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笔者从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实践的体会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固然重要,但应该在保障学生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更强调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认真掌握理论大师们的观点,当好听众,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信息,通过师生交流、相互讨论,激活其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训练出来的思维独立性和挑战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却可以让学生在日后学习、生活、实践过程中受益无穷。另外,知识和理论,也只有在不断从头脑中调取并运用,才能长期持久地掌握。
3、理论讲解要细致,循序渐进,理论分析要结合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不少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学生反馈,由于刚刚学完微观、宏观经济学课程,对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尚不熟练,对于国际经济学课程中不少理论的推导部分感觉理解困难,跟不上授课节奏,要求适当地放慢教学的节奏。特别是对于课程中的一些理论难点,由于多媒体的图形展示往往没有进行步骤分解,学生不容易掌握。对于这些理论,笔者基本采取了黑板分步骤图解与多媒体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完成后要求学生当堂提出疑问,再就疑问点详细讲解的办法。另外,一些学生也反应,课堂上提出的案例中,有关美国、欧洲的案例分析较多,而中国的案例较少,学生更加渴望获得一些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的中国经济现象的理论解读,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我国政府的贸易金融政策的导向、重要产业的发展趋势。
4、国际经济学课本几乎以纯理论为主,形式比较枯燥。笔者比较了不少国内编写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发现普遍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及专栏分析较少,抽象性较强,考虑到大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造成了很多理论理解的困难,课堂的气氛也不容易调动起来。国际经济学作为大学阶段的理论教学,应该更强调让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并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分析来帮助其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现有的国内教材很少有适应这一需求的。
三、关于改善国际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丰富知识传授方式。首先,使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充分利用语言与画面信息的互补性,在单位时间内增加更多的信息量,呈现给学生动态的信息,画面的变换和不同的声音效果能够提供多元化、富有立体感的信息,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记忆效率。其次,通过多媒体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兴趣。通过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可以发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等多媒体信息的优势,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并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课件的编排上要注意始终把教学目标放在第一位,呈现的教学内容必须是正确和准确的,难点、重点必须是突出的。另外,课件编排要依据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来确定媒体表述方式,是用文字、图片还是用语音、录像,是用单一媒体还是多种媒体,是平行表示还是分层表现,都要与相关的具体内容相互照应。
篇5
一、国际贸易全英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一)基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时间和授课对象选择
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全英文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加选择的要求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都接受全英文教学模式,往往会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导致专业知识的吸纳大打折扣。这时可考虑按照学生英语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相对差异性进行班级划分,对具备较强知识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的学生率先进行全英文课程授课,其它班级学生可以采用旁听形式逐步介入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国际贸易全英文教学的对象可以设定为大三以上的本科学生,这类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公共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英语四级以上的基础,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术语已经通过前面的必修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思考这些知识如何用英语表达,从而解决学生思维方式由汉语到英语的转变。
(二)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的渐进性
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一味强调全覆盖,课程设置应以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标,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教学内容和学时的设计,以保障学生英文学习和思维的适应过程。国际贸易全英文课程以选修课为主,正式授课前应更加注重课前辅助材料的学习以及授课过程中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鼓励其独立思考,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原有知识形成举一反三能力,锻炼其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全英文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承担全英文教学的师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本土和“海归派”教师;二是海外专家及外籍客座教授。但是,海外专家全英文授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并不适用于全英文教学的全面推广,必须通过校内教师的全程参与和学习提高来有力推动全英文教学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而华人学者通常具有国内学习的背景,便于结合我国外贸实践及中国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
二、国际贸易全英文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国际贸易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选择:
第一部分主要以时间顺序介绍影响国际贸易的典型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报告和互联网资料。
第二部分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工具重点介绍传统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和新贸易理论对于贸易基础、贸易所得与贸易模式的理论解释。
第三部分从产业组织角度分析了贸易成本、产业地理集中效应及生产的国际分工理论。
第四部分结合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详细分析了关税与非关税措施、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等偶发性贸易措施以及上述贸易措施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第五部分从经济一体化的角度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重点介绍了欧盟及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
教学内容将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章节,建议安排方式如下表:
授课章节 授课对象 建议
学时
1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本/专科 2
2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本/专科 2
3 BASIC CLASSIF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本/专科 2
4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本/专科 6
5 NEW TRADE THEORY 本/专科 4
本科 2
7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本科 2
8 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本科 2
9 TARIFFS 本/专科 4
10 NON-TARIFF MEASURES 本/专科 8
11 CONTINGENCY TRADE MEASURES 本科 6
12 GATT AND WTO 本/专科 2
13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本/专科 2
总计:本科44学时,专科32学时
三、国际贸易全英文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篇6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 电子商务 发展对策
电子商务作为今年来热门的新兴产业,已经引起各个方面的浓厚兴趣与关注,特别是其对国际贸易有革命式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科学的认识并了解电子商务的优势与不足,是十分必要的。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的一部分,国际贸易依靠电子商务开拓全新局面,两者关系密切。充分的发挥优势,修复短板,扬长避短,才能长久稳步发展下去,创造更大的利润与价值。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广泛地说,电子商务是构架于计算机网络之上,进行商业交换和业务往来的过程。狭义上,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在线交易和业务活动,个体、商户、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参与的服务[1]。对于国际贸易来讲,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交易方式与平台,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禁锢,从根本上,把整个世界变成地球村。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交流方式与思维习惯。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相对与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式,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形态。可以说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与国内市场与国外贸易,这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和积极的创新理念。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积极正面影响
(1)提高交易效率,缩减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是电子商务带来的最直接影响。通过网络直接交流,支付很低的网站管理费用后,就与全网共享免费的销售信息,商品资源数据等等。对于卖家,节约了租赁实体店铺的资金,对于买家,一网在手,商品全有,缩短了购物流程。买家不用出国,在家里就能购买到全世界的商品。
(2)开拓国际市场。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拓宽国际了市场。不同国家之间通过贸易,紧密相连,在传统贸易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新的格局。打破了贸易壁垒,使经济市场多元化,丰富化,不再单一。因此,很多中小型企业抓住这个机遇,跨国贸易不再被大型企业垄断,能够接触到国际对外业务,增加了更多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这是电子商务出现之前,远远不能达到的。
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消极负面影响
(1)商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由于购物构成是在虚拟的网络上完成的,买家不能确认到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事实上,的确存在一些没有道德的商人,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欺骗消费者的权益。在商品质量不能保证的时候,对于消费者就是一种安全隐患,有些质量低下的产品,很有可能随时对购买者造成人身威胁。这不仅仅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更多的是伤害了两个国家人民的友谊。在虚拟网络中,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通常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一些不良商家的道德败坏行为,严重的可能影响整个国家的国际信誉。
(2)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电子商务是近年热门,总是在问题出现之后,才发现没有相关的法律可参照,没有依据,就会造成市场的混乱。这是一个有逻辑的连锁反应,因此,尽量完整国际经贸中电子商务的法律政策是势在必行的,对于买卖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保障。
(3)电子商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在线交易是虚拟的,通过网络进行,国家无法掌控具体的商品成本、收入来源,无法计算出具体应缴纳的税额。无纸化的交易,让部分商家不能坚守底线,最后给国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三、国际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建设与投资的力度
为了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国家必须立足长远,用发展的眼光制定明确清晰的发展规划。应加大对商务的投资力度,保障健康有序发展的环境,在基础设施和计算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同时,要与国际接轨,充分的发掘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产生利润。
(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阶段,电子商务还处于一个混乱的阶段,只有国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发生矛盾时,才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不仅对于能保证买家的利益,对于卖家而言,也能提供公平的竞争,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三)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作为朝阳产业,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是欠缺的,如何经营一个全新的模式,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的探索中。作为国际贸易方面,掌握一门外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是跨国交易的前提与桥梁。人才的缺乏限制了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只有才专业人才成熟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才能呈现出新的面貌。人才缺失与市场需求脱轨问题,需要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论基础全面优秀的人才。
(四)建立面向国际的网站
在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已经有许多发展良好的购物网站,相对而言,国际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网站还是很狭窄的。目前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的eBay,整体说来,获得广泛认可的国际性网站还是比较缺乏的。这不仅意味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同时也有机会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和信用。
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来说,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是机遇,也是挑战,打破了旧的格局,形成新的规模与市场。在电子商务引领的这场革命浪潮中,为了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必须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提供竞争力,争取贸易顺差,创造更多的利润与价值。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市场带来的积极变化是非富多彩的,这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已经有隐患的存在,需要我们时刻注意,随时整改。
参考文献:
[1]南洋.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05).
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到全球化带来开的国际商务竞争之中,一大批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掌握国际贸易法规,熟练运用外语,精通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实用将成为社会急需的热门人才。因此,加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培养与国际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国际贸易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研究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该过程经历的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环节多,部门广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合同磋商、合同签订和履行、合同异议的处理等环节,包括对价格的核算、运输、保险、报关、报检、货款结算、争议与索赔、仲裁等各个环节。要求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并能够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联系起来,保证进出口业务的有序进行。鉴于课程以上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法律、英语、报关、报检、金融等各方面的外贸知识,并能够完成相关操作,能够有效处理业务中出现的问题。
2、既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涉外活动
在对外交往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而且还应该注意配合外交活动,认真贯彻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在履约当中,要重合同、守信用,注意对外保持良好的形象。
3、与国际贸易惯例密切
在双方洽商履约过程中,涉及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惯例,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这些惯例广泛的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使用。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贸易惯例紧密相连。是否能掌握好这些国际惯例关系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问题。因此这也是教学重要内容。
二、当前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用英语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有效实现两个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当前许多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掌握水平很可能只会停留在英语词汇和支离破碎的国贸实务知识层面上。由于教师外语表达能力、知识本身的难度、学生预备知识的存贮、学生的英语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外语在传达专业知识方面远远不及母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学组织不科学,往往会将双语教学课程变味成为基础英语课程。教师、学生将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英语语言本身的理解与讲解而无法顾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
2、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较低
对于在校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知识,缺少对国际货物买卖的感性认识,对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环节、各项交易条件和合同条款的规定方法、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则等都难以深入理解,实践少,理论多,根本谈不上灵活应用。而课程教学中又存在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只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很好的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3、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绝大部分在强调知识点,案例教学、启发性教学方式应用偏少。以往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向传递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过于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难以去理解和实际操作。即使死记硬背,最后也不能融会贯通。
4、师资队伍不完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授课教师很多是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校当老师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却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甚至多年讲授本课程,却从没有机会体验外贸业务环境或参与实际操作,或从没有接触过贸易合同、提单、商业发票、保险单、信用证等单证。
三、民办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导致了其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探讨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变得尤为重要。
1、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将教学模块制做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一笔业务从磋商到交易完成,涉及很多环节,很多相关机构,例如: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海关、商检等。为了使学生对环节办理的业务和手续有个感性认识,可收集各相关业务机构的各种实物材料,包括单证、操作流程等,丰富各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并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提高,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课堂气氛始终轻松愉快。
2、教学过程注重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条款的内容,而且会根据实际业务要求签订合同的条款;不仅能看懂单证,熟悉各种相关单证的内容,而且要会制作。在教学安排中,要求学生准备一份合同文本,教师虚拟一个贸易背景资料,当课程教学中模块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完成相应合同条款的签订。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实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的环境,减少企业对新员工培养的成本。在实验室进行仿真的贸易业务往来,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业务能力,增强执业能力,提升竞争实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习基地的建设能为学生和任课老师提供实际的工作环境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和实习基地的交流和信息反馈,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方法,保持知识的前瞻性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长生,朱述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J].社科纵横, 2010(6).
[2]杨娟.浅谈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5).
篇8
一、明确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教学活动均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①教学目标应该和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法律人才。既包括适合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律服务和企业法律实务等工作所需要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又包括从事法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因此,《国际商法》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而已,学习只是为了以后面对国际商事活动时,能够较快的进行法律事务的处理。但是国贸专业不同,国贸专业培养的结合贸易、法律、外语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那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为了使他们懂得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加强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为工作中订立外贸合同、预防和解决国际商事贸易活动出现的纠纷奠定基础,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的主要教学内容:
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让他们了解掌握规范国际商事主体及国际商事交往过程的各类法律。因此,只要是与国际商事主体、国际商事交往有关的的法律似乎尽可囊括,而不必拘于其法学部门的归属。从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国际商法教材看来通常包括商事主体法、合同法、买卖法、产品责任法、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法律、国际商事仲裁法。不过,国际商法内容很多,但往往课时有限,在各类高校32-74个学时不等。如何使得学时和学习内容平衡,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实用性。国贸专业中专门开设有国贸实务、运输、保险、国际结算等等课程,这些课程的一些内容和国际商法的内容是相重合的,这时候我们应该突出国际商法独有应用和实用性强的内容进行讲授。如《商事组织法》、《合同法》、《法》、《产品责任法》等等。
三、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法》教学方法的使用: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分析和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1②法律课程的学习,有很大一个作用是为了解决纠纷。案例教学法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能使得案例教学法成功呢?第一,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选典型性和时效性近的案例---在有限的可是和浩瀚的国际商法内容中选取符合具有典型性的综合性案例,激起学生参与、讨论、调查、解决问题的兴趣。社会在不停的发展,我们要注意选取新案例,不能选取早已经过时的案例。第二,案例准备阶段有的国际商法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当事人、标的、经济贸易关系,可能相关的知识面太广,为了不耽误课时,加大学生的参与面,在课前可以讲案例的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查找案例的相关资料、课前讨论和思考。第三,课堂教学阶段,注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突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直接讲授法。国际商法课程中,依然还是有一些涉及概念、原则的理论性内容。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能找到具体适用的案例。所以传统的直接讲授法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例如国际商法的概念,发展历史,这些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更能理解和掌握。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和理解,在讲授时要采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适当的结合一些小的例子和习题加深以便学生掌握。
(三)情境教学法。现在国家支持人们创业,国贸专业要培养创业应用型人才。国际商法课程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应充分使用情景教学法。如何使得学生对国际商法的内容不觉得枯燥,不是死板的条文,在内容传授上引入情景教学法。比如在商事组织法中对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公司的注册内容的讲授上,我会带领他们实际模拟操作注册程序。在学习合同法时,我会将学生分为买卖双方,谈判和签订正式的外贸合同,让他们去解决谈判中的纠纷。在讲产品责任法的时候,会引导他们如何进行产品商标的注册,自身权利的保护等等。通过这些情景教学法的使用,使得学生实践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也使得国际商法的书面知识牢牢掌握。 (四)模拟法庭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是法学专业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国贸专业学生授课过程中使用也是非常适合的。通过学生对法庭审判、仲裁案件的全过程全真模拟,能够形象、直白的了解法律程序的相关知识。在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学生以扮演法官、仲裁员、人、原告、被告的方式,对不同群体的自我权利保护有深刻的认知与体会。通过国际贸易交易过程的模拟,学生通过对进出口企业外贸合同谈判和订立的,处理外贸的纠纷的谈判的演练,能够对国际商法中合同法和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比较学习法。国际商法涉及到世界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为了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比较学习法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如在两大法系知识的传授时,可以结合中国大陆法系的法律现象和中国香港的法律现象进行比较,能够使得学生对两大法系的异同有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在对公司法、合同法知识的讲授时,可以列举一个小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同一案例在中国、英美、国际条约等的法律规定是否相同,分析各自体系法律制度的特性和优劣。在使用比较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要注重学生用该种方式归纳、思考总结知识点。
(六)现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大学城、微课等校园现代化的管理平台,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习题、案例、作业等教学资源上网,方便学生查阅、学习、检测,同时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实现开放性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解决了传统黑板粉笔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美观性、实用性等特点。在上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时已经写好的内容,不需要像传统的黑板写字,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识,同时,音乐、图案等多种因素的穿插,使得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学习时兴趣高昂,参与度更好。
四、总结
篇9
一、标准与标准壁垒
我国在GB39.5.1《标准技术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做了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该定义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1.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或概念”。虽然制定标准的对象早已从生产、技术领域延伸到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并不是所有事物或概
念都能够标准化或者能够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规范,而是那些比较稳定的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才是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2.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的产生不仅是对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这些成果与经验都要经过分析、比较、选择、综合,反映其客观规律性,这样的“成果”才能作为标准制定的基础。
3.标准在产生过程中要“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就是说,标准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应该是与各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考虑各方面尤其是使用方的利益,才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
4.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这就是说,标准是“由标准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的统一规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基本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做出了统一规定。1991年,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第2号指南——《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1991年第6版),给“标准”做了如下定义:“标准是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结果领域内的最佳秩序和效益”。并且该指南进一步说明标准应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综合成果的基础上,并以实现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该定义明确阐述了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关于标准的目的、基础、对象、本质和作用等。由于它具有国际权威性和科学性,所以是目前被最为广泛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一种理解,尤其是ISO和IEC成员,这种遵循已经成为一种义务。
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层级分,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照强制能力分,标准可分为强制标准和建议推荐标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建议推荐标准也具有很大的强制力,尤其当它获得市场垄断地位的时候。按照标准化对象分,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标准发展到今天已经日益系统化、全面化,已经从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规定扩展到对产品材料、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等整个过程的规定,同时,现代标准更多地体现了对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进行规范,已经演化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规范工具。
二、国际贸易中的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
标准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环保要求、制造过程对劳工权益的保护等等方面利用标准进行规范。标准措施的实施是对国际贸易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但不应视为是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必然的阻碍,构成了标准壁垒。这是因为,当标准措施被采用,该标准措施对符合其要求的产品的贸易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主要体现在便利市场交易与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方面。标准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涵盖了狭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蓝色贸易壁垒中的重要内容,是对上述非关税壁垒中的标准部分的归纳和提炼。狭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标准是对产品特性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非强制性规定,因此由此形成的贸易壁垒应纳入标准壁垒的范围。绿色壁垒是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组成的,是属于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范畴的一种非关税壁垒。
从其主要包括的类型看,绿色壁垒中的国际性区域性国别性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都属于标准壁垒研究的范围。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高峰期,发达国家正积极搜寻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问题也随之成为热点问题。综上所述,所谓标准壁垒是指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标准壁垒、绿色壁垒中的环保标准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壁垒、包装与标签标准壁垒以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壁垒、企业社会责任和认证标准壁垒。
三、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的关系
就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的关系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标准措施都是标准壁垒,两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标准措施在设计之初都申明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工权益不受侵犯、防止欺诈、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等目的,所以标准措施的实施有其合理性,为规范国际贸易、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改善环境等有积极作用。标准措施只有起到了下述作用时才演变为标准壁垒。一是拒绝国外产品的进入,即绝对壁垒;二是提高国外产品的进入成本,从而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可称为相对壁垒。标准壁垒的本质是通过一些看似合理的标准措施的采用,实质上起到了阻碍外国商品进入或削弱外国商品竞争力的作用,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阻碍。
为什么标准措施会演变为标准壁垒呢?尽管WTO强烈反对把上述有益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绿色贸易措施等演变为一种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希望这些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劳工标准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是在现实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导致在对外贸易中面对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的标准措施时,不能顺利跨越,从而使部分标准措施演变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标准壁垒;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竞争力而采取歧视性的措施,或使国外产品不能享受国民待遇,采用双重标准;或滥用标准,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以保护人类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劳工权益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导致很多标准措施演变为阻碍贸易的标准壁垒。
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35-02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需要大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高校国贸专业是培养经贸人才的摇篮。目前,很多高校国贸专业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把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作为专业目标和定位,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体系。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国贸专业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英语是国际贸易中最为通用的语言。国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将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以便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国际贸易实践当中。因此,在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中设置双语课程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共识和选择。
一、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客观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提高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然而,自2009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15年保护性过渡期正式结束,美国、日本等国家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普朗很可能会在就任后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使我国外贸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国外贸发展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为此,我国需培养更为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以促进外贸的发展。国贸专业双语教学也是新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实效的内在需要
国际贸易以英语作为通用语言。目前,国际贸易中所适用的公约、惯例等规则都是由西方国家制定,国际贸易术语等规定也都是由国际组织用英文制定和实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际结算等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了解国际贸易专业术语,掌握国际贸易程序和基本操作方法,胜任国际贸易进出口工作。
二、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外语水平普遍不高
教师是双语教学中重要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的外语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能够在课堂中自如地运用两种语言把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学习重点讲解透彻,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接受、理解并运用。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高质量双语教学的保证。而目前对于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具备较高外语水平,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仍然比较缺乏。
(二)教学方法不完善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陷入误区,即非常重视自己的口语表达,认为口语表达能力标志着教学水平高低。但太注重语言往往造成教与学的脱节,使外语障碍成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壁垒,学习效果较差。另外一个问题是双语教学方法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应根据教师自身水平和学生接受水平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
(三)评价机制不能真实反映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多以考试或论文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这些评价方法对双语教学却并不适用。国贸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学习,获得胜任实际外贸工作的能力。这包括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扎实掌握涉外贸易业务的基本技能,以及在外贸业务中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无法通过传统的笔试或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因此,国贸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应体现学生能力提升的实际水平。
(四)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普遍“高分低能”。高校学生虽然学习外语多年,已经拥有相当的词汇量,但听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公共外语的词汇与专业外语词汇之间差距较大,常常文不达意,对于双语教学难以适应。这是影响国贸双语教学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对双语课兴趣更大,也能够认真地进行课前预习,上课时比较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和参与讨论,学习效果较好。而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觉得双语课比较难,产生畏惧情绪,学习效果较差。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多种举措提升教师双语教学水平
教师双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教学效果。相对于非双语课程来说,国贸专业双语课程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双语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二是要求双语教师除了熟悉国贸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国际贸易业务实际操作经验,在讲授时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可通过多种举措切实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一是应通过选派优秀双语教师境外进修、境内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双师型”教师制度,通过在相应的外贸企业参加实际工作,有效提升双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多种方式完善双语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双语教学力度
一是在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国际商务谈判等实务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二是注重在专业实践环节检验课堂双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实习反馈和总结不断优化双语教学方式。
2.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双语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当中。例如,利用n堂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在商务谈判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提前布置谈判的主题和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模拟谈判、角色扮演,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3.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课堂提问和完成课后作业
双语教学不仅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外语交流和互动。虽然刚开始时,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会有些尴尬,学生用英文完成作业也会存在困难,但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增加,慢慢习惯于使用专业英语进行表达和完成作业。这要求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避免过分强调英语表达过程中的语法错误。
(三)改革双语课程的评价机制
双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应侧重于期末考试,应该提高平时分的比重,激励基础弱的学生。日常可通过发言、讨论等衡量学生的努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分组实施模拟谈判,学生的发言次数、质量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可以通过综合业务口语考核学生的外贸业务沟通能力,以书面报告考核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
(四)循序渐进推广双语教学
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平均理解能力,否则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国贸专业双语教学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由易到难分层次进行教学。在简单渗透阶段,用英语讲述重要的术语和概念等,增加学生接触外语的机会;在整合层次阶段,教师用英文讲课,用中文解释;在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中文和英文来思考解答问题,最终过渡到全英文授课。各层次的进度快慢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来进行调节。
[参考文献]
[1]高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50-52.
[2]沈坤平.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亚太教育,2016(1):147-147.
[3]张宇星.《国际贸易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12):138-139.
[4]蔡书凯.“一化三型”经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双语教学――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6,18(5):56-5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国际金融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