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在绘画中的应用

篇1

一、创意绘画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注重思维的训练是在美术课堂中创造性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能力,让课堂“活”起来。例如,在上《图形的魔术组合》一课时,可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工具,比如三角板、半角器、格尺等,请学生在黑板上随意进行组合,并总结组合出来的图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组合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多角度创意绘画

多角度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意绘画的必要方法。比如,从学科整合出发,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将语言文字融入绘画,用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去组合各种形象,从音乐的声音中体会绘画的线条和色彩;从肌理效果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从信息技术、图文、声象等多种信息的有机结合去产生联想。

中小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培养。根据中小学生“涂鸦期”(1.5~3岁)“象征期”(3~5岁)“意向期”(5~9岁)“写实期”(9~15岁)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规律,针对学前和低年段的教学,采用听故事或诗歌去创意绘画,观察实物(自然界形象),去想象创意并通过色彩进行创意绘画。

低年级学生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力,例如,研究大树的造型时引导学生把大树想象成人赋予人的生命力。对于中年段(3~4年级)的学生产生写实倾向,容易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高年段(5~6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更具想象力,能够感性地表达自己的构想,这时,要让他们多利用各种美术工具材料进行创作。

三、创意绘画要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尊重和鼓励学生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创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给五年级学生上《室外写生课――树》一课中,有一名学生发现自己画的树干空隙之间像一个“女妖的脸”,于是她将这个树改成了一个树妖图,枝杈变成树妖长长的指甲,她自己画完后也很得意和兴奋,讲评时我不但没有批评,还鼓励和表扬她的奇思妙想,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2

关键词:几何画板;函数;平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79-01

一、《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可行性

1、初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直观性背景的创设和数学探究发现过程的展示注意较少,学生靠想象去理解,造成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薄弱,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困难。

2、《几何画板》的特点

几何画板具有强大的动态变化功能,一流的交互功能,能以浓缩的形态给学生提供数学背景,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亲手操作,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的图形,原本不明白到甚不明白的概念等变得一目了然。

3、整合的优点

数学结合是数学学科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联系数学直观和抽象的主要工具。使用《几何画板》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能动态地演示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容易地突破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把数学的抽象思维变成了一种现实以及方便的计算功能等。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函数教学中运用

(1)绘制函数图象。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为主,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功能把教学内容或数学问题化为具体化,具体为形象,并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象。省时、省力、方便、直观。

(2)直观研究函数变量之间的变化过程。例如:在一次函数教学中,我们在坐标系内任作一条直线,很容易得到它的解析式,拖动直线,会看到k、b大小与图像所经过的象限的关系。

(二)在解决“动点(动线、动画)”问题,动态展示数学为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能动态地保持平面图形中给定的几何关系,利用这一特点便于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如平行、垂直、中点,角平分线等等都能在图形的变化中保持下来,不会因图形的改变而改变,这也许是几何画板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发挥几何画板中的这些特性,就能为数学教学增辉添色。

(三)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应用

几何画板作图准确,效果直观去、,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还可以验证结论,甚至发现结论。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的掩饰“蜻蜓、蝴蝶、树叶的轴对称”、利用其生动、直观性就把“轴对称”这一抽象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很适合学生从直观的形象思维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1、几何画板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直观,以前我们只能在黑板上讲的东西现在以用几何画板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

2、有趣漂亮的几何动画让学生在感到新鲜之余体会到数学之美发现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推理和计算,而是优美的图形,漂亮的结论。

篇3

一、构成艺术的内涵

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单元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单元这就是构成。在重组的过程中,赋予新的单元以视觉化效应,和美学观念与力学化内容的意义。在对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后,并将之作为新的素材,赋予一定的秩序组织,按照特定的目的进行重新组合。艺术构成一般分为“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二、构成艺术与国画结合的意义

构成艺术作为现代形态设计的一种基本的理念,与美学、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基本理念被多数的造型工作者和绘画者所掌握。构成艺术在人们视觉感知力和鉴别力上有促进作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形成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在设计和绘画上实现抽象与形象的有机结合;给绘画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绘画技巧。

三、构成艺术中点线面在国画中的应用

构成艺术中的“点”,与数学上讲的点不完全相同,数学的点,只有位置关系是没有大小的概念的。而在构成意义上的点,必须具备大小和形状这两个条件,才能被受众感知。在国画的创造中,只有将点与画面在空间上形成悬殊的比例时,才能成为点。如作品(一):当在一副画面中只有一个点时,人的视觉和注意力,无形中就会集中在这一点上。点是力的中心可以占据空间,点具有扩张力能够充实画面,使画面显得均衡。如中国国画中的签名和加盖印章就是运用点的充实空间的效果。

篇4

1、写实油画的含义

绘画、雕塑等艺术产生的最原始愿望是对于客观世界物象的模仿与再现,这也就是写实绘画理论的来源。写实油画中的写实就是画家眼中客观物象的再现,也是画家表现其思想情感的方式。写实性油画是具象艺术绘画形式的一种,是画家将融入自己内心感受的客观物象绘画在油画布上,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是符合客观物象的真实形态特点的。绘画的本质就是让人产生视觉形象,写实油画的再现性就是画面形象的突出特点。所以通过写实油画我们可以清楚的理解作者表现的客观物象或社会生活内容,符合人们正常的视觉感受。为达到逼真的对客观物象再现,经过长时间发展,写实油画产生了许多种风格。为追求对客观事物描绘的高精准度,画家对于人物、风景等静物要求有现实原型参考。要想在画布平面上展现物象的立体效果,需要利用透视原理、明暗调子及不同色调的组织来再现客观物象的空间感及色彩。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讲求作品反映自然生活的真实性,即画家在对客观物象进行临摹时包含着自身感受,实现感性的现实与理性的真实相融合,其作品才符合观者视觉经验。从14 世纪初佛罗伦萨画家乔托的作品开始,油画的绘画技巧开始向写实主义方向转变,尼德兰画家凡埃克兄弟是油画媒材的先驱者。直到16世纪以后,写实油画才得以发展,卡拉瓦乔的《花果篮》中对于苹果与蛀虫细节的描绘相当逼真,证明写实艺术以实现了很好的发展,此后写实油画艺术作品成为谱写宏伟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手段。

2、写实油画中抽象因素的含义

抽象顾名思义就是舍弃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抽出其共同属性。绘画中的抽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画家不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具体物象,其次是画家利用夸张、概括的手法对客观物象加以描绘从而形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写实油画中的抽象因素是一种艺术哲学中的美学形式,通过对客观物象进行因素抽离而对物象进行重组与加工,其作品的艺术审美与现实物象不尽相同。写实油画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客观的参照与主观的创造相结合的过程。画家通过发现隐藏在自然中美的人物、事物,并利用绘画手法进行加工而使其更加强烈,这时就需要抽象因素的修饰。抽象因素的艺术形式体现了现代美学对于写实油画艺术的包容性,是跨越具象审美框架的途径。

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既存在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创作过程、作品欣赏、作品形式三方面考虑。首先,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有细节和具体描写的艺术形象才能使写实油画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情感,所以具象因素是写实油画必需的。并且,写实油画中的艺术形象是画家通过细致真实的描写,将客观物象进行近似表现的过程,其中必定包含了作者对于趋向特征或表达情感的主观提炼。其次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具象因素是引导观者视觉方向的主要因素,但写实油画作品中往往包含有抽象因素对具象因素进行的表现升华,一幅作品的审美意义大都由抽象因素体现。最后,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以一种和谐秩序结合。在客观自然物象中存在着均衡、对比、和谐等原则,画家将这些原则表达在油画创作中,产生强烈的相对独立的意义。例如克莱夫贝尔强调写实与抽象因素的结合。写实油画中的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间区别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具象因素是严格遵循透视学、色彩学等视觉规律的绘画性能,通过模仿与再现消除作品与客观物象间的视觉差。而抽象因素追求的客观物象之外的意味,这与具象因素存在一定矛盾。其次,抽象因素依赖于画家的主观情感,它不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模仿,而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将一部分非本质性质舍去而使物象产生超越本身的价值。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的联系与差别需要画家在创作中做出权衡。画家的主观艺术追求不同,作品中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侧重的强弱程度就不同。实际上,任何一幅油画都是画家理性的描绘与感性的抒写,都有具象因素与抽象因素的存在,这样的油画才能完美的将客观物象进行展现。

二、写实油画中抽象因素的表现形式

1、写实油画中形的抽象化

写实油画中形的抽象化是指以客观物象为基础,通过画家主观理性的对客观对象进行夸张、变形、改造,满足画家对于作品的要求与目的。首先应保证形式的理性化,即画家对于物象主观加工应满足均衡、对称、和谐的美学形式法则,画家对客观对象的处理应有一定的审美品位,使得整体布局符合形式美要求。古希腊时期就开始讲求艺术形式中的形式美,注重艺术中的度量比例关系,例如在艺术创作中广泛应用的黄金分割几何比例。古希腊的画家开始脱离表面化的模仿,追求通过自然形式规律体现理想化的美。例如《书房中的圣哲罗姆》中,直角的门框、椭圆的拱门、方形的木台,这些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使得整幅画错落有致,体现了主人公的沉稳。数学与几何的应用使得作品审美提升。可见,如果是单纯的理性介入油画,可能会造成物象与自然的疏远,但理性的几何比例关系介入画面,使得绘画中的形体比例关系得以体现,增加了物象的形体美。随着艺术家们的探索与总结,几何结构的画面在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中都可以寻到踪迹。这种被人类抽象化出来的数理关系,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却体现出重要的价值。例如《酒神节的狂欢》中,虽然看起来是一片欢乐的场面,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舞动的人群与地平线构成一定几何角度,人物是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展开的,加上背景倾斜的树林,都体现了古典主义结构均衡的原则,整体给人以和谐、雅致的感觉。

再现性是古典油画最重要的特点,但完全的再现将限制画家的主观意志及抽象思维,不利于画家的艺术表达。而写实油画的再现不受制于客观对象,是画家根据自身主观感受来进行自我内心在客观物象上的表达,赋予作品更加强烈的意韵。这种以主观思想对物象造型进行处理的方式,随着油画的发展而越来越普遍的运用到写实油画创作中去。如今的写实油画中,造型处理手法是其重要的因素,当面对同样的客观物象时,由于画家的艺术修养、阶级属性、时代特征等的不同,对于优化造型处理的方法与结果也不同。造型处理手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画家的自觉性,精神内质的表现不同决定了油画品格的差异。从另一种角度上看,这种造型与造型语言的差异有助于不同作品风格的表现,使得客观物象的艺术美得以升华和体现。

2、写实油画中色彩的抽象化

要是把素描比作写实油画的骨架,色彩就是写实油画的血液。色彩是将精神因素与感情变化转化为视觉形象的主要手段,也是油画艺术语言组成的基本要素。色彩除了通过刺激人体产生视觉感受外,色彩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人的主观性,例如红色可以让人想起这种颜色的实物血、火、落日等,还给人以喜庆、温暖、热情等主观感受。写实油画中色彩的抽象化是指色彩的感情化与色彩在人类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象征因素进行抽象化的表现。作为写实油画的重要语言,色彩可以充分体现客观物象的感染力。每一种客观物象都有自己的色彩,但画家在进行写实创作时,会根据自己对于该物象的理解、情感及个人喜好对物象进行加工,这就是写实油画中色彩抽象化的具体表现。也许一幅写实油画的色彩应该与真实物象色彩一致,但画家可以通过再创造而超越物象自然色彩,使其更具生命力。16 世纪就有画家将色彩总结为三大作用,内心表现、精神实质象征、精确现实主义,即色彩的真实性、象征性、情感性。这说明色彩的应用可以在再现物象的基础上渲染画面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使客观对象得以完美的诠释。为了能充分的利用色彩来表现画家内心感情,需要在客观物象色彩之上增加主观性色彩的表达。色彩的不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在油画创作中,其调色和光线分布大多是依据色彩学规律进行设置的,所以,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象的真实再现而忽略画家对于色彩表现的影响。例如《达娜伊》中,人物白皙的肌肤与幕帘的红色,金色的天空与黝黑的老妇,它们之间都存在色彩对比,这种对比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力。

写实油画的色彩应用是画家对物象进行观察之后在其主观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色彩的冷暖、明暗、面积对比等都与画家的主观感受相关。画家可以运用光与色的结合将观察到的自然物象色根据个人情感进行转化,可以变换画面色调,也可以改变色彩,这就是抽象因素在写实油画中的应用,经过转换使得绘画中自然的融入画家情感,表达出作品的审美意境。由此可见,写实油画家的色彩语言不必拘泥于展示色彩,适当的色彩处理与转换既可以保证自然实物的真实性,又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

3、写实油画中光的抽象化

写实油画中光线的应用可以增加平面画面的真实感。对于光线增加视觉效果的应用问题,从达芬奇时期就开始了探索。在《抱银貂的女子》中,达芬奇描绘了一位光线照耀下的优美女子,这幅画中光线的应用使得画面的更加逼真。当然,对于自然光线的应用不是盲目的被动,而是建立在所要表达的物象上的。光线可以增加立体感,光线的虚与实在画面中的哪个层次或部位得以强化,是依据画家创作思想而定的。同一幅油画作品中,不同的光源、光线方向、强度等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当然,这些因素集中于物象中的哪一部分也会形成不一样的表达效果。这就需要画家调整光影调子,实现物象空间的美感表达。例如17 世纪时,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写实油画中常利用光线使主体形态得突出,并利用光强度的增加达到与背景环境的融合。《玛坞斯的晚餐》用一束光将中心人物突出,利用自然的光线明暗塑造出物象的立体视觉,吸引了观者视觉,黑暗的背景将画面的空间感衬托出来,整体的画面感染力得以强化。这种明暗的强烈对比使得画面呈现出光影世界的纵深感,增加了艺术真实感。卡拉瓦乔的这种明暗对比法对后来许多画家受到启发,他们利用这种光照与暗影的分布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在平面画布上创造出立体感,使油画的光影强烈与统一接近于舞台效果。写实油画家利用光线的虚实、强烈、主次对比,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实在感,将画家的主观感受很好的融入到油画中去,提升了写实油画的审美品格。

三、抽象因素在写实油画中的意义

1、写实油画中抽象因素运用的作用

抽象因素的应用为写实油画开创了新的发展形式,增强了写实油画的艺术性特质。首先,将抽象因素应用到写实油画创作中,使得油画创作的灵感得以更新,表达效果得以突破,创作理念得以改变。画家将抽象因素加入某一特定主题的表达中去,有利于主观感受的具体表现。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结合的绘画,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引导使观者对画面形成整体把握,从而增加观者对于画面深层次的理解,抽象因素的应用增加了画面的意境。画家通过抽象因素来表达表象写实不能表达的情感,抽象的形状、色彩等使得写实油画作品的艺术意义及表现力得以提升。其次,绘画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于对象的认知及表达情感的过程。例如描写一位农民形象,对农民生活进行体验后可能会更加便于情感的流露,甚至于交流。参照照片进行创作的油画形式过于图像化,图像化的油画便于人们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但是它缺乏艺术气息,本质上是对油画创作的扭曲行为。写实油画并不是简单地对客观物象进行复制或再现,而是赋予画家情怀的创造性艺术形象。抽象因素的应用正是使得艺术的创造性得以体现,从而增强写实油画的艺术性特质。

篇5

关键词:简笔画;幼儿教育;综合应用价值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在开展数学、语文等教学活动时,通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对于数学和语文等知识,为了学生的听、说、唱和思维等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发挥简笔画的功用,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将简笔画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其价值。因此,幼儿教育者应该对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将简笔画有效应用在幼儿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简笔画内涵

所谓简笔画指的是通过概括和简略的绘制语言,对物象特征以绘画的形式绘制出来。对于我国绘画历史,从简笔画来看,陶瓷装饰纹样和汉墓的壁画等拥有概况和简略绘制物象的特征,都称之为简笔画。随着时代的发展,简笔画与幼儿教育有机联系在一起,以图形和符号等形式传递信息,体现事物的特征,因而为幼儿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育中实现艺术价值。当前,简笔画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动漫设计等方面,但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为幼儿教育的开展创造了程式化模式。由于简笔画有认物和识字的功能,所以将其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学生通过涂鸦的形式,表达其思想,将其内心世界向人们展示。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充分发挥简笔画的功能和优势。

二、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应用价值分析

(一)加强幼儿对美术教学的认知能力

简笔画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能够加强幼儿对美术教学的认知能力,并提升幼儿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因而简笔画具有生动和简洁等特点,所以在美术教学时,将简笔画应用其中,教师先是画简笔画,由于简笔画很容易学习,所以幼儿更易上手,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学习。简笔画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正确引导练习简笔画,所以在潜移默化中,能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对幼儿美术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将简笔画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前提,能够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培养幼儿的美术基础,为日后美术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通过向幼儿布置以简笔画的形式绘画苹果,学生绘制苹果,然后用所喜欢的颜色为简笔画增添色彩,幼儿观看到所创作的简笔画,能够有所成就感。总之,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能够增强幼儿对美术的认知。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语文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主要教育目标,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然后,一些幼儿园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未能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在活动中不愿意表达,因而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运用简笔画展开教学,在图形的作用下,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识字和说话练习,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并积极表达[1]。因此,简笔画应用在幼儿教育中,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运用该模式展开语言教学,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相关内容,幼儿根据简笔画内容进行思考,然后表达,可以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课堂,从而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能够以科学的眼光认知事物,将简笔画应用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幼儿对外部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然而,部分科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为了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有正确的认知,教师应该将简笔画运用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对相关科学内容进行勾画,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2]。同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所以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并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总之,将简笔画应用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园肩负着比较艰巨的人才培养责任,当前社会对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幼儿教育作为基础阶段,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大教育力度,从而为幼儿良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3]。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对飞机和飞船等科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并激发幼儿探寻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将简笔画应用在科学教育中,其中图1是幼儿绘制的简笔画,幼儿通过绘制简笔画,能够对飞机和飞船的神秘科学知识有所认知,并在直观感受下,可以更加深入地探寻科学知识。总之,在幼儿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笔画教学模式下,幼儿通过以绘画的形式去探究科学,从而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抽象的科学知识。

图 1

(二)简笔画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言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展开教学。比如,在语言教学期间,教师绘制了简笔画,简笔画所画的内容是一位母亲在孩子身边,说道:“壮壮是最聪明乖巧的孩子,下次一定能拿到小红花。”然后教师让幼儿结合简笔画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内容是什么?幼儿根据简笔画中的文字“壮壮是最聪明乖巧的孩子,下次一定能拿到小红花”,然后发挥其思维能力,并向教师表达其想法,幼儿可以揣测简笔画中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取得良好成绩,妈妈鼓励他继续努力,下次能得到小红花[4]。因此,幼儿借助于简笔画,不仅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

四、结语

简笔画绘制方法简单,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其是对事物的高度凝练。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特点,在课堂上为幼儿营造培养思维和想象能力的氛围,那么,将简笔画应用在幼儿教育中,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发挥简笔画的作用,从而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敏.简笔画在幼儿教育中的综合应用价值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11-111.

[2]张中生.简笔画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0):119-121.

篇6

个案辅导

一次家长会后,五年级某班班主任向我诉说其班一女生G有自杀“倾向”,几次表达想死的愿望,希望我能给予辅导。

初次见面,发现G是位文静的女孩,说话细声细气,坐在椅子上略显拘谨,双手不时搓着膝盖,眼睛不敢直视我。我用谈话法打消了她的顾虑,她稍微有点放松。请看以下辅导过程:

“喜欢画画吗?”

“喜欢。”

“老师这有许多笔,你随便选出一支画棵树给老师看好吗?”G听从地就近拿了支铅笔画了一棵树。

她下笔较有力,表明她自我意识还是强的;树枝歪曲地向上生长着,树根清晰可见,树枝指向天空,树上有花,但是整棵树上光秃秃的,没有树叶,没有果实,树形显得孤傲向上,好似有一定的攻击性,绘画者显得情绪低落。

“这棵树好似缺少水份哦,怎么没有树叶呢?”

“没人给它浇水怎么会长树叶?”说完,她看着我,似有话说。我看出这是位亟待得到关爱的女生。

“哦!是这样。你在家就不会这样啦,是不是?爸爸妈妈一定很疼你。”

她坚定地说:“不是,爸爸妈妈不爱我。”

“他们就你一个女儿,会不爱你吗?”

“爸妈本来很爱我的,自从妈妈怀孕后,动不动就骂我,要这干那,我在家成了多余人啦。等弟弟出生,他们就会更不喜欢我啦。”

原来,母亲怀第二胎,加上孕期反应,情绪没以前稳定,对小孩的关心自然会少点,如果加上母女缺少沟通,隔阂会更深。我接着问:

“树上开了这么多花,什么时候结果呢?”

“不知道。我现在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一上课就难受,那数学老师的脸就像我妈的脸,整天绷着。”(事后询问科任老师G的成绩,一次数学测验在班级倒数第一。)

树的枝叶象征着保护、庇护、供养、更新。茂盛的树叶代表生机勃勃,树叶稀少代表活力不足。G自从母亲怀孕后,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危机感,担忧即将诞生的小生命会取代她在家中的位置。G在树干上画了许多树枝,说明她无法从环境中得到满足。树干有些歪斜,作画者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画面上的树根暴露在外,象征着对过去的不停控制和回忆,G怀念爸爸喜欢她时的生活。

正如20世纪著名教育家维克特・罗恩菲尔德指出的(儿童画在自我表达中的价值):“绘画、涂色以及建构的过程,是儿童把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因素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的复杂过程。在选择、解释和改造这些元素的过程中,儿童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幅图画,而且还是儿童自己的一个部分。”今天,许多研究者仍在继续着罗恩菲尔德等人在艺术创作及儿童发展方面的研究。

从G的画树中,我已基本了解她目前所处的心境,为进一步了解她的情绪状态,接下来,我让她画了房子和人。

房子是侧面的,一扇大大打开的窗户,很醒目,说明她渴望与人倾诉,得到理解,得到家的温暖,而房子的门又是紧闭的,无门把锁,门前无路,显示她内心的隐蔽性,又不愿与人交流,也说明家庭与外界交流很少。儿童这时所有的烦恼是需要倾诉的,但因年龄的限制,遇到问题又不知怎么办。

屋顶的烟囱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画面没有烟囱,G缺乏心理上的温暖感。(房屋的烟囱一直以来都受到关注,常常被赋予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因而它在儿童画中所表达的含义也就很不确定。)

为证实自己的判断,我进一步询问G的家庭状况,她爸妈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G的业余时间。

绘画向儿童提供了讲述故事、传递情感、表达对世界认识的渠道。儿童对绘画的讲述兴趣为心理辅导者从儿童的角度理解绘画意义提供了途径。有关儿童绘画的叙事性质瑞利(Rilev,1997)曾写到:“心理医生能够走入儿童的绘画作品,让儿童自己解说视觉形象的叙事意义。艺术是个人经验和自我外化的一种形式,是可视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射。”

近年来,心理医生已逐渐认识到讲述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来访者对自己生活、对自己所关心问题的讲述,可使来访者身上的问题外化。而儿童绘画是另一种有效讲述的形式。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绘画后的反馈对他们很有帮助也很有必要。将儿童的绘画和他们的语言结合起来,为心理辅导从整合的角度了解儿童提供了途径。光使用语言局限性是很大的。

我们再看她的自画像,嘴巴张大,可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或者是吃(爱)方面的欲望。自我意识清楚。

针对G的情况,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我明确提出想帮助她的愿望。G希望爸爸妈妈像以前那样爱她。对此,我讲解了孕妇生理期情绪的一些变化,并告诉她与妈妈沟通的方法。

之后,我及时与其母亲通了电话,要求她配合,每天要倾听孩子说话,并规定每天要询问女儿的感受,观察其情绪变化。G的母亲正为此事着急,发现孩子最近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还常和父母顶嘴,嚷着:要在班里考倒数第一,在学校做个差学生,让父母失望。

其后,我要求G的母亲把她的教育心得记载在学校配备的《牵手两代――育子心得》上。从《育子薄》上得知:G的母亲能与丈夫商量关心女儿的方法,父亲抽时间陪伴女儿,多与她谈心。在交谈中,女儿哭了,父母亲向她承认自己的过错,也希望女儿体谅大人的辛苦。随后,G对妈妈的怀孕渐渐接受,学习、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人也变得活泼可爱了。当其妈妈顺利生下可爱的小女孩后,G能主动帮家里做事情,并带妹妹。

后来家长来电话致谢,感谢学校老师的帮助,使G“从不接受现实、不爱学习,到爱上学习,接受现实,关心妈妈,关心爸爸,我们做父母的非常高兴。”

再看G最近画的树、房子和人。

画面上的树树叶繁茂,G述说树底下是茂盛的小草,她说她喜欢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感到很舒服。那个跳绳的小女孩就是G,她的腿修长,是因为经常去练习舞蹈。房子旁边那小方格是家里种的花,窗户是开着的,可以经常看外面的风景,就是门小了点。

从G前后两次的画面看,真让人惊奇!真真切切感到绘画辅导的神奇魅力!

再看她画的家庭图。

她说:爸爸帅气,妈妈漂亮。虽然她身材不好,但在自己心目中,妈妈仍然很美,小妹妹还不会走路,在地上爬。多么可爱的人物,特别是那眯着一只眼的女孩,顽皮而又惬意,谁会想到前不久她还想到“死”呢!

反思

绘画的投射性测验,尽管得到广泛应用,但局限性、不足之处仍然不少,不少认识处于临床观察经验。艺术治疗强调:看一幅画时,不应将其随意分割,或就画论画,而应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儿童绘画是必要的,同样,从绘画过程、绘画取材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变化去理解儿童绘画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7

1.对孩子的绘画缺少赏识,吝啬鼓励,使孩子不敢大胆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变成“胆小鬼”,唯唯诺诺不敢画。

2.无视孩子的涂鸦,为了整洁呵斥孩子,扼杀孩子最初创作的欲望。

3.不能“蹲下去”欣赏孩子的作品。觉得孩子的作品都是“随性儿”的创作,缺少技能技法,从而否定孩子的创作作品,压抑了孩子的自信心。

针对以上家教误区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围绕兴趣,选择题材,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一旦有兴趣,就会有创作的原动力,就会激起孩子内在的欲望,自然而然地拿起创作的画笔,那绘画就是孩子思维自然的流淌,作品自然会“百花开放”,怎样围绕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绘画题材呢?

1.避死板就灵活――创作题材要留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空间及创造空间。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不像成人,见识的越多就越容易钻进条条框框的束缚。儿童天真无邪的想象就是他们创作的翅膀。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思维,使孩子的作品失去童真的想象,从而少了童趣和灵动。

2.避高就低――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绘画题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尽量生活化,还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学段特征。教材中的《我的小天地》《我和昆虫》《奇妙的爬行》《会变的小手套》等就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容易创作,也易于引发兴趣。

3.避生求熟――选择孩子身边的事物。所谓“驾轻就熟”:只有表现身边的事物,才能使孩子把抽象的物体变成具象的思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如:他熟悉的同学、家里的宠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童话故事的情节等等。

4.避难求易――选择孩子不难表现的事物对象。要找一些能激发孩子绘画欲望的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事物,便于孩子抓住特征大胆表现。如色彩鲜艳、形状奇异的热带水果、盘根错节的花草树木、千变万化的自然奇观等,能引发孩子兴趣且易于描绘的事物。从而,让孩子建立:绘画就是把看到的事物用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语言自然描述出来的过程,而并非是仿照着成人那无法企及的绘画技能技法的高度进行痛苦的摹画过程。

二、营造童话氛围,善用童趣语言

学生们从小都是在卡通片、童话故事及彩色绘本中长大,都喜欢听童话故事,他们把一切内容与生活中的游戏相对应,无论是唱歌、舞蹈还是绘画都能使之进入游戏的角色,所以,教学中我们要用贴近儿童世界的童话语言,才易于学生接受,才能使学生热情高涨,理解透彻,表现直观。

1.用童话的语言导入新课,更能体现童趣。使学生接受得自然,不生涩。学生的绘画应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创作,任何程序性的话语都会使孩子接受起来困难、减少课堂的趣味性。《奇妙的爬行》一课,可以说:小虫子很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能带它出来逛逛吗?和它一起爬行,感受一下虫虫爬行的奇妙之处。

2.绘画创作时童趣语言更重要。有的孩子比较粗心,绘画丢三落四,可以说:在这里可不要出现“马虎大王”啊。有的孩子胆子很小,绘画时畏手畏脚不敢动手总是怕画错,可以用鼓励性语言说:这一次就比一比,看看谁是“最大胆”的小画家,

三、丰富童趣活动。激发绘画兴趣。

童趣游戏是孩子的世界,也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并且陶醉其中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孩子在游戏中得到的经验就如同成人在生活中感知冷暖一样,所以说,童趣游戏更利于孩子直接获取生活经验,从而更自然、生动、真切地表现绘画内容。

1.课堂上,可以设计适合本节课内容的童趣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模拟场景,还原生活,把自己的感知用绘画语言表达出来。

2.随机活动。如在讲课时碰到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恰好课内可用,这时可以室外游戏,亲身感知,在绘画中也会体现出学生自身独特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情趣,绘画离不开生活。

篇8

美术活动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将数学与美术活动相互整合,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美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既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帮助幼儿积极学习,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及自然界中所蕴含的数学奥秘,感知数学的魅力,使得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因此,在数学区中与美术领域进行有机的融合,能更好地推进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策略一:借助美工材料,丰富数学经验

泥塑作品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它直观、形象、生动。泥塑材料的可塑性、变化性等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利用这一特点,我引导幼儿在数学区中借助泥塑材料的塑造变化,形体的多变成形等艺术表现,激发幼儿在塑造的过程中对数量形的兴趣,丰富有关数量、形体、时间变化、空间方位等方面的数学经验。如:在“学习1和许多”时,我在数学区开展了“做汤圆”的活动,为幼儿准备了几份操作材料(每份材料里有一块橡皮泥、一个碗、一把勺、一口锅、一些小盘子)。我先让幼儿观察橡皮泥、碗、勺、锅的数量,再借助泥塑活动,让幼儿在玩“分、团、搓、压”等过程中,把橡皮泥分成许多块,并搓成一个一个的汤圆,放在碗里,从而观察一个碗里有许多个汤圆。接着,引导幼儿用小勺把碗里的汤圆一个一个地放入锅里,大家一起“煮”汤圆,然后再将汤圆一个一个地分别放到小盘子里分给大家“吃”。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又1个……,1个,1个,又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了。

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掌握了团、搓、压、分等技能,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策略二:操作数学材料,挖掘美术功用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单一的操作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操作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因此,应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让幼儿体验到丰富的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数学区“配钥匙”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配对的操作材料(钥匙配对)。先引导幼儿把“锁”找出来,放在旁边,再找“钥匙”进行配对。当幼儿根据“钥匙”的形状配出相应的“锁”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钥匙”和“锁”的颜色,启发幼儿尝试从颜色方面来进行配对,找出相同颜色的“钥匙”和“锁”。从而,使幼儿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操作方法,区域中投放的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区域中投放的材料,是多样性的,充分挖掘投放材料的教育功用,可以使区域活动成为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补充。在活动中既加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又帮助幼儿拓展了操作的思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索,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策略三:通过拼贴活动,锻炼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很强,所以容易让幼儿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没有美感可言。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美,很多都是由数学中一些看似乏味的线条、图形组成的。如:房屋上尖尖的房顶、雄伟的高塔等,正是由许多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及线条组成的。

为了引领幼儿去探索数学中的美,我在数学区中投放了许多相关的材料,如:在数学区“拼摆图案”活动中,我准备了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拼贴底板,让幼儿拼贴出各种图案。一开始,幼儿只是按拼贴底板的形状找出相应的图形,一个一个地放上去组合出图案。当幼儿根据底板拼好后,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你喜欢这座房子吗?”“为什么喜欢啊?”“你觉得哪里漂亮?”等问题,启发幼儿观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的操作,探索自己作品中隐藏的美术元素,从中寻找、感知、体验不同的线条、几何图形、所构成的美,感受数学的严谨、规则之美。

策略四:结合绘画活动,探索数学知识

灵活新颖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进行融合、渗透,引导幼儿主动寻找、探索,获取隐藏在绘画活动及作品背后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比较两数的关系”时,我在数学区中结合绘画的形式开展“蝴蝶找花”的活动,有机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绘画活动融合一体。我先引导幼儿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添画蝴蝶,再鼓励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画出花朵,并在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比较蝴蝶和花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在富有趣味的绘画中学习数学知识,促进数概念的发展,并启发幼儿自主地探索画面中隐藏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操作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数学的艺术表现,感知画面布局构图中数量形在空间方位上的变化,疏密有间、数量搭配等的艺术美感,从而使数学活动变得艺术化。

篇9

从线条应用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初采用图画形式来记录,描绘景物的主要手段,就是线条。在至今发现的中外原始美术中,不论是描绘在中国彩陶土的纹饰,还是留存在西班牙阿尔米塔拉洞窟中的壁画,无不都用线条来造型。就线条应用的普遍及其通俗程度来看,大凡儿童学习绘画前期也都不自觉地用线条来作为他们表达感受和对物象认识的主要手段。线条同样也是造型艺术家们进行形象概括、造型处理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线条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线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中学时候的数学概念里。那么在动画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认识线造型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

1 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线条的能力

绘画中的线条是有性格的。如何让学生认识线条呢 ?首先,让学生了解当线条在轻重缓急粗犷细腻等不同形态的时候,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暗示,线条能表现动与静,比如直线让我们感到静,而曲线显得有动感,曲折线表现不安定的感觉。线条能够表现刚柔,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我们可以采用直线或者粗矿的线条去表现男性的刚强,力度,稳定。而曲线有女性化的特征,具有柔软、流畅、优雅柔美之感。线条还能表现质感,比如通体圆润的葫芦、冬瓜、芒果等轮廓线既富韧性又显温顺。而形如枯枝的线条是极其脆弱的,给人一种用手指都能折断的感觉。教师讲解,举例,图文并貌,并结合以情景,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线条反映不同的情感。

其次,切不可让学生用一道方程式解所有的题。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一种表现手段,比如说碳笔、炭精条、彩色铅笔、钢笔、毛笔等等都可以尝试利用,让学生尝试几种不同的材料去表现相同的事物,然后再让他们说说哪一种材料表现的效果更好,让学生去不断感受不同的事物,选择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培养学生自主的感受能力。尝试得多了,学生便会明白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质地的材料去表现它,效果截然不同,将来他们也就能迅速地判断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去表现对象了。

最后,画线的功夫几乎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进行美术学习的标准。线条是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本身是有表现力的,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一定要赋予在一定的形体基础上。并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表达意味,才能让作品有生命,才能感动人,艺术的灵感也会因为观察方式的改变而变得有如潮涌。同时线条运笔的轻重缓急是有节奏感与韵律感的,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注入音乐的旋律,时而迅速,时而缓慢,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而且线条的粗细强弱,虚实,质感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效果。并鼓励他们多听音乐,把优美的旋律运用到线描和画面的整体表现中去。 2 引导学生向大师学习

除了培养学生熟练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在绘画的学习中,先让学生“眼高手低”,多给学生看大师的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习作,拓宽他们的眼界,首先能够鉴赏,能够区别优劣,比如达芬奇的线描以及席勒人体速写中的线描都堪称经典,如达芬奇、安格尔、丢勒、毕加索、马蒂斯、达利等大师们在塑造表现人物时所用的线条都具有非常强的个人特色与风格,娴熟而严谨,结构感很强,通过临摹学习借鉴,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进步很快,对于线条造型与流畅的领略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提高了,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对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效果很好。

3 从多个方面训练学生对线的感悟

国画中的白描可以训练学生描绘线条的流畅性与生命力,白描中线本身的造型也是学生理解线条的重要途径。能够迅速地促进学生对线造型的认识。

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王肇民先生说:“划线,应当根据物体的立体空间画线,用线的虚实关系 ,以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与表现形。这才是线描。线描可以把物体的明暗抛开,充分发挥线的作用,线:小线要紧劲、精巧;大线要潇洒、雄浑;此线之极致也,其他皆在其次。”他要求的就是用线要有主次、轻重、虚实、粗细、强弱、回转的变化,体现出生动有力、刚柔相间,气势贯通的美感;要根据物体的表象要求,恰当运用线条去表现物体的比例、体积、空间、质感、量感以及结构的凹凸、相互的穿插运动甚至光影与明暗等诸多的关系。一切为表现对象服务。只因为物体比例的准确、物体形体结构的关系的正确,以及空间位置质感量感的恰当表现、线条和形体的结合,这样的线条才具有说服力,这时线条特殊语言的魅力也就能从分体现出来。要做到这样,学生只有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得心应手”。所以线条是要经过反复提炼的。让学生尽量赋予线条更深的内涵。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而线条是书法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书法有其独特的语言建构,书法中的笔画是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它与单纯的写字有本质的不同,书法的线条变化无穷,毛笔的中锋、侧锋、横锋所产生的不同虚实效果。能够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和精神观念,书法是线的艺术,书法的表现是和主体精神紧密相连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线条的描写中注入自己的精神元素,这种精神上元素和线条的表现息息相关。

让学生体味书法的用笔与线的造型,书法中的一顿一挫,顿顿挫挫既有节奏感的训练又有线条造型极具表现力。让学生了解书法,学会欣赏书法作品,并将书法的语言表现用到绘画中的线条中去,既让学生对传统的书画艺术有所了解,又让他们对线的理解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综上所述,线条是基础造型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方式。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线”作为学生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安格尔说:“线条就是一切。”如何加深学生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以上所述几点,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交叉的,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美术基础学习过程中收到更好的效果[1] 陈静晗,孙立军著.影视动画动态造型基础.海洋出版社,2007.3.

篇10

关键词:抽象绘画;平面设计;色彩;图形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24-02

从印象派开始,现代绘画都致力于反模仿而热衷于追求形式与色彩的创作。抽象绘画(Abstract painting)是二十世纪最具特色的最流行艺术风格。它打破传统观念,摆脱仿真的绘画风格。其直觉和想象力的创作出发点是由抽象观念衍生出的各种形式,反对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在画面上综合、组织造型和色彩。以康定斯基、克利和蒙德里安代表的艺术家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真正意义的抽象绘画艺术创作,也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文献。抽象绘画不仅是艺术史、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对其后的艺术风格有深远的影响。抽象绘画丰富了创意要素、视觉要素、构图要素、样式要素和造型要素及其设计作品的美学概念,对平面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对平面设计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荷兰“风格派”与平面设计

荷兰“风格派”的观念和形式都源于蒙德里安对抽象绘画的探索,他是“风格派”运动的中坚人物之一。蒙德里安把象征主义绘画与立体主义因素相结合,把立体主义绘画转化成纯粹抽象的、高度简单的纵横几何组合。1915年他受数学家肖恩梅克斯影响,形成了独特艺术语言,按照数学的分析方法,使用一种精确的由水平线、垂直线、三种彩色(红黄蓝)和三种非彩色(黑白灰)共八种基本元素组成的绘画公式。这种绘画公式画面秩序感较强,是一种理智的抽象。

德国的包豪斯是平面构成教学体系发源地,其平面设计风格继承了荷兰“风格派”。包豪斯的基本哲学和美学观念是与风格派相似的,其造型语言注重严格的功能主义、合理主义,形式要求清晰明确、简练、经济、逻辑性。受到蒙得里安理论的很大影响。而包豪斯艺术家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及工艺造型和设计方面都体系出抽象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从风格根源来说与荷兰“风格派”、包豪斯一脉相承。国际主义平面设计代表人物之一西奥・巴尔莫曾经努力把荷兰“风格派”引入平面设计,利用纵横的简单数学式规范版面编排,强调数学计算后的工整、规范、完美特点。

蒙德里安在风格派的新造型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蒙德里安及以其为代表的荷兰“风格派”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二、抽象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意蕴

人对视觉刺激最敏感的是光谱中的色彩,色彩是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人对色彩的注意力占视觉的80%左右,对形的注意力占20%左右。当我们观察周围物体,最先引起注意的便是色彩。

康定斯基认为色彩通过心理联想引起眼睛及其他感官的生理反应,他认同感性色彩观。康定斯基认为有冷暖和明暗之分两种单色感受,每个色彩都可归为亮暖色、暗暖色、亮冷色、暗冷色等四类基本色调之一。冷偏蓝,暖偏黄,蓝色和黄色在视觉上会产生一种水平运动的趋势。蓝色和黄色还具有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趋势,加入黑白色的明暗因素则会强化色彩的运动感。康定斯基的绘画颜色以黑红为主,画面具有对抗性的符号,给人以印象深刻的视觉表现。他认为黄色是粗俗的、不安的,而蓝色是脱俗的、深刻的,白色是静谧的,黑色是死寂的。这些理论感性而情绪化,构成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的重要部分。通过画面中的造型关系,线、面、体的张力和强弱度,自然色彩的纯度和和谐搭配,蒙德里安走向了“直线化、平面化和均衡化的发展”。

蒙德里安的色彩观则趋于理性。他认为所有的艺术风格都有一个永恒的内容和一个短暂性的外在表现,抽象的形体和纯粹的色彩都是画面构成的要素以获得一种普遍的形式。逊马克认为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和红、黄和蓝三种基本颜色组成。蒙德里安受其哲学理论的影响,选择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色作为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将红黄蓝以及黑白的相对中立性形成了一个统一体,与以光为表现中心的传统绘画方式迥然不同。这种设计风格成为“风格派”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和新时代的形式特点。

约翰・伊顿认为没有色彩,就没有图形。他利用图形与色彩的感染力来表现内在情绪,使观者感受到创作者的思维。画家伊顿设计了最能有效表现色彩秩序的形状的色彩球,让人能够表现出互补色的法则,图解这些互补色之间的所有基本关系,并且图解它们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关系。伊顿这种对颜色光学性质的分析,使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容易掌握和运用色彩,对后来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抽象绘画和平面设计中的图形

康定斯基理论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纯抽象的形式,却不存在 “纯粹的物象形式”。他的《点线面》一书探讨了不同形式元素及其组合的属性、情感以及价值。他看重艺术形式的和谐,将画面关系视为绘画协调效果的本质。克利也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创造形式”,处理元素线条、色调和色彩这些元素作为绘画元素,是造型过程开始,个别的元素从他们的一般秩序和被安排好的地位里凸出来,相互升高,形成新的秩序。克利在他的绘画中经常出现符号、箭头、圆圈、十字架等形状,并做轻微的变形,引导人们去有秩序的看。他的《隆金寺院的壁画》中有很多黑色箭头,这些箭头大小不一,指向不同,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虽静止,但却有律动的节奏和连贯的动向转折,使画面有流向感。具有符号化、图示化的艺术审美价值。他的《有“E”断片的水彩画》中的“E”处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的最佳视觉点上,从而在招贴设计中具有视觉表现力,引发受众的注意和情感上的共鸣。他的绘画作品中,字体不仅是符号、装饰,也具有了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使文字活起来,传达出他的绘画文化。

与康定斯基和克利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创作不同,蒙德里安常以水平或垂直的线条构成方形平面,或在菱形的平面内进行三角形和方形的块面切割,部分平面涂上三原色和黑白色,构成其抽象化的理性几何风格作品。但他同样认为形式是第一位的,反对具象的形体,而把“形”尊崇为抽象的观念。造型为“用线、面、体这些手段构成一个形象”。

图形在设计中是一种符号形象,是比较直接传达媒体,在文化、信息的沟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视觉表现上,通过抽象形式表达具象的视觉符号,将社会事物浓缩成简洁的视觉符号,成为一种政治文化价值的内涵,从而表现主体,传达给观者。在图形设计中,影响平面图形设计的思维表述正是符号的运用。平面设计者汲取了抽象派艺术中的抽象手法形成了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将一些图形重组、变形或取局部,使观者联想到所能表达意义,具有强的视觉表现力和识记性。在视觉上追求洗练的同时,又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

四、结语

抽象绘画不仅是艺术史、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对其后的艺术风格有深远的影响。抽象绘画丰富了创意要素、视觉要素、构图要素、样式要素和造型要素等设计作品的美学概念,对平面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平面设计与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荷兰“风格派”一脉相承,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和约翰・伊顿等的色彩观和图形观及其创作对平面设计的观点及表现手法有的影响极其深远。

参考文献:

[1]金伯利・伊拉姆著.李乐山译.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的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康定斯基著.余敏玲译.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宗白华.西方美术名著选译[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王美钦.克利论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