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篇1

我国是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存在这璀璨的文化,这些文化产物被大量的应用在建筑物中,在施工的方式方面带来了很多的不同,特别是建筑文化的整体性的工作模式问题。在这种施工建筑模式的产生和普及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们基本的生活行为方式,也就是说,需要体现人类的智慧,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和品味。比如在我国,长城属于历史的遗迹,也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很多的灵感会来自于我国的传统遗迹。一般来说,外在的建筑环境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也比较明显,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环境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环境的影响是建筑设计工作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我们在建筑的过程中,要本着对当地环境的尊重,对多个方面进行深入而严格的分析和探讨,使得整体的建筑设计工作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建筑设计与文化艺术关系

2.1设计要求

早在十九世纪前期,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概念和文化内涵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总结。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设计和图案的控制模式其在管理中具备着较重的装饰意味。尤其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其在设计中对于内涵构造也并不明显。在最近五六十年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设计规范和艺术要求都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理念和核心工作模式,在设计工作中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艺术价值进行全面的实用价值基础进行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2.2艺术内涵模式

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文化艺术要求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和工作模式。首先在工作中是将精神层面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将艺术看做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领域文化价值的全面化、系统化的形态,是通过在工作中将宗教、哲学以及伦理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化的认识,从而发挥其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其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艺术和建筑设计方面也有着系统化的认识和要求,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各种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生活中,各居民为了在工作中将相关的需求与工作模式要求进行深入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实现其在工作中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主题模式,也为艺术的客观化发展与建筑和设计的一体化迈进提供了必然基础。再次、就活动层面去分析。艺术就是一种艺术品,而文化则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一种体现模式。将其两者结合并与建筑设计形成一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和工作模式。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

3.1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渗透的关系

艺术文化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其主要价值体现在文化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之中,可以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之中,文化与物质紧密相关,其继承了传统结构设计模式的同时要以目前人们生活需求的物质文化紧密相连,在以文化物质水平为基础进行控制与完善。在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得到飞跃发展,以现代建筑工程体系为依据的建筑模式和方法得到迅速的发展流程,这就为建筑工程设计理念和体系的更新改变提供了基础与平台,在设计中通过改变传统美学概念,以智能化技术要求和手段对目前建筑设计提供了良好基础依据。

四、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产品造型 文化

工业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工业设计就是结合科学技术手段,艺术手法与美学法则,以及文化底蕴为人类创造出具有实用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的产品。

工业设计设计的是产品,而对于产品而言功能是产品最主要的存在价值,所以实用性和可用性是产品的设计之本。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是被人实用的,所以优良的设计产品应当操作起来合理、舒适、好用。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人一机一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消费者准确、安全、舒适的运用产品。造型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它的美观性。在进行产品造型时需要考虑产品所对应的人群,需要考虑国家、民族、地区、时代、社会、、个人等因素。一般来讲,产品的美分为两种。一种是产品造型所呈现出来的外在的美,又称为“形式美”,另一种美是产品所要传递的思想美,这是需要人去领悟体会的。好的设计产品需要将这两种美进行有机的统一起来,以赋予产品真正的美。以最低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应一直是工业设计不变的追求。在保障产品美观实用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经济效应是十分有必要的。就提高经济效应方面,设计师可以从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去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

文化是几千年来历史沉淀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来的。文化的分类很多,这里我们主要讲设计文化。但是文化都有它共有的特性。首先,文化具有普遍性。在西方有着文明的设计文化,东方设计文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次,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国家、民族、地区等方面。法国、意大利的设计一直是充满浪漫与激情的,德国的设计文化一直以理性严谨著称,而英国的设计具有这两种风格,是产品外观设计与工程技术完善结合的典范。北欧的设计简约时尚,一直引领着设计潮流。日本的设计简单大方,经济效应也是他们做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拥有几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的设计自然具有它东方的典雅与神韵。总之不同的地区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和探索中发展而来的。

工业设计与文化有许多相通处,它们像密不可分的两条纽带,相互影响。

几千年来,勤劳的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文化。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作为一种实用艺术,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产品在向人们提供物质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向人们传达着精神生活的内容。例如,脸谱艺术作为中国戏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很多设计师正尝试着将这种文化艺术与手机的造型结构相融合,通过脸谱的形及色块的研究,将其抽象化、概念化,并运用在手机外部的结构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型特点。使人看了就知道这个设计不是欧美的,也不是日韩的,而是中华本土文化总结概括的产品。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形态时,不单纯是一种表面形式的表达,还必须在精神层次上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深刻理解。这种创造并无程式,它应通过设计师的细心观察和内心感悟才能实现。中华“骏捷”汽车其进气格栅采用了“中”字造型,很有名族特色,是一张真正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脸”,并且车身宽大,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也符合国人的审美趋向。从这方面看,骏捷“脸谱”化的设计是成功的。棱线在保险杠的底边中部结合起来,用一定的弧度托起“中”字形水箱面罩格栅,看起来比奔驰灵动,比宝马稳健,颇具“外圆内方”的东方神韵。

篇3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建筑特点解析

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城市不同区域的纽带,城市生活越来越不可缺少的方便出行工具.地铁大部分区间及车站位于地下,这造成其建筑的属性与民用建筑迥然不同,地铁被称为快捷运输系统,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提供高密度,大运量,较快速度且安全舒适的交通服务.从该点出发,地铁空间有六个独特属性:

1.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 社会 学者科斯特(Manuel Castells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 element),是当前城市生活人口流动频繁的具体体现。

2.媒介属性:地铁其作为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被视为类似公共汽车的一个过渡界面.是一个空间压缩,较拥挤的媒介.人们在地铁当中,希望迅速到达目的地,离开这个过渡界面,设计者们也往往考虑其媒介属性,忽略了对其的美化.

3. 流动属性:地铁较快的运行速度,其大多数时间在地下的运行状态,使人们对周围空间的变化不敏感,视觉焦点丧失,人们觉得烦闷,焦躁,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几乎为零,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 right-of-way), 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 “大众空间”, 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 “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 科技 水平和美学标准。注重对地铁车站公共区部分的装修,赋予其时代及地域特色,不仅可以使人们心情愉悦,而且大大提高了城市文化的整体品味.对出地面的风亭出入口,可以结合周边环境进行设计,成为该区域的标识性建筑.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 历史 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 艺术 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 自然 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 时代 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目前中国通行地铁的城市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例如青岛的蓝色文化,地铁可以通过充分运用港、湾、滩、景等物质形态资源将关于海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海洋风俗以及海洋人文科研成果等非物质形态蓝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现出来.青岛作为旅游城市,外来人口很多,绝大部分将地铁作为首选交通工具,如其能与城市特有的文化结合设计,不仅为地铁带来了活力,也为城市形象和文化的深入人心做出积极的贡献.

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绝不是因循守旧,而是要积极创新,从传统中寻找灵感,得到与时代相符的全新的视觉语言。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应各有特色,期待设计者结合各地区特点作出带有文化印痕的原创设计,纵观世界,伟大的建筑作品,总是如此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蒙特利尔地铁系统居全加拿大首位,共拥有68个站点,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巴黎地铁站,充满独特装饰和艺术展品,颇具人文特色。与其他城市的统一风格不同,蒙特利尔的地铁站设计征集了众多设计师的灵感创意精华,站点之间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但总体来说,蒙特利尔地铁站十分重视公共艺术宣传、展示,配有众多雕刻、彩色玻璃工艺品,以及不少精美壁画,艺术气息十分浓厚。

温哥华自1985年以来,便拥有一套高架轻轨网络用于服务大众。干线上的47个站点为市中心和市郊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图中所示的高架轻轨站点设计与其它城市的地铁系统截然不同。它采用了木料、金属和玻璃,塑造了站点的圆润外形,中部留有过街天桥,底部还保留了高速公路通道,几个交通系统互不干扰。而通透的外部框架设计让乘客能够在站内一览美丽的都市景象.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 现代 艺术 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 科技 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 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以上典型案例说明地铁建筑应成为生动,别致的建筑,而不仅仅作为交通工具看待,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地铁已经深深刻上了自身的烙印,如能进一步结合地域文化特征,突出当地特色,地铁建筑不难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关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们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文化内涵,因此,对设计的深层次内涵有了更多的要求。为了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具有传统特色的审美追求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民族个性的设计风格。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式、符号在世代传承中不断演化、再生。而文化的精髓也源远流长,不断得到继承和升华。在现代,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从中吸取更多的信息和灵感,在现在设计中得以充分的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艺术概念丰富,大体包括国画、建筑、民间工艺、书法与篆刻、相声与小品、舞蹈、音乐、陶瓷艺术、京剧、地方戏曲等。这些传统都隐藏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及其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文化的“聚宝盆”。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它包括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其思想智慧和造物原则己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了解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尊重传统结合传统才能创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观。

2、现代设计的内涵

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研究生产技术、艺术、社会生活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既符合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又符合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以达到有一种形式美,研究怎样满足人得各种需要,生产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新型产品。对于现代设计的概念目前还缺乏一个公认的准确界定,它过于宽泛,以至于各国对它的解释和理解都有所不同。

现代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变。“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艺术设计是文化设计,设计不能拒绝任何优秀文化,两者应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现代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往贯穿于设计中运用的法则逐渐被打破,固有的符号现象被解构,人类在跨世纪的历程中力求得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随着设计自身的不断发展,新的设计规律更为合理的视觉空间。因此,现代设计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设计需求,新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运用各种媒介将信息传达给大众,可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的定义。设计既要符合审美,又要以人为本。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1、中国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

譬如,工艺美术集中体现装饰性和装饰效果。它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审美观点与创作才能以及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应该说,它从群众中来,是真正的群众的艺术,而现代设计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实用,也就是被群众接受、认识、记忆进而达到其促销的根本目的。当然,促销的可能是商品、服务甚至是文化。无疑,二者之间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那么想要设计、创作出被大众所接受的作品来,传统的工艺美术无疑是一个创作源泉,它历久常新、旺盛的生命力是任何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相比的。

2、设计师通过现代设计也会反过来对传统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

传统艺术博大精深,譬如小小的民间工艺品鞋垫来说,现在的技艺发达了,有传统的刺绣转变成机绣的过程,一方面体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不失美观。另一方面讲,人们又在现代生活中寻求以往的原汁原味的东西,那就是对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然后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整合筛选就形成了现代的设计。现代的鞋垫艺术发展壮大,对传统的艺术进行传承。

美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指出“一个强大的文化几乎是美国企业持续成功的驱动力”。的确,美国许多企业的崛起和成功,都根基与传统民族文化,所以独物的民族特色的设计也是推陈出新的设计思想源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应坚持原则

现代设计中传统艺术的应用原则。从整体上讲,现代设计在精神上和形式上都表现出相当的多元化取向。

一方面,它以商业化的姿态出现,而且日趋成熟;另一方面,又以人格化、装饰化、个性化、传统化、民族化的追求,丰富和发展了现代设计中的自由精神。现代设计对传统艺术冗素的运用不应刻意追求或生搬硬套,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最后,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和谐统一的发展历程中,既要注重丰富内涵同时还得注意简约之风的追求。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新思潮、新观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应以世界性的审美观点进行评估,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在设计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的今天,设计的国际性与区域性的文化交流,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视觉语境之技术融合,设计的个性风格与共性风格的同构将成为图像时代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两者的融合过程实质上是彼此吸收文化之精髓的过程,并非是一种文化吞并。在美的造物中“融合”并非简单地复制、表层地借鉴传统图形。

传统文化更显现出其独特的风采,它召唤着我们的人文情怀,鼓舞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现代设计应立足于本国传统的民族土壤。中国现代设计,即应该是现代的又应该是民族的,中国的平面设计要走向现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离不开把民族文化精神融入现代审美。只有这样,我国现代设计艺术在国际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代设计的个性特色才会以新的姿态、新的文化意义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展现中国的时代风采。

五、结论

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注重的不是内涵,而是形式。往往太过追求形式美,缺乏对传统艺术的挖掘与创新,而是一味的去照搬或者是摈弃。往往两者都不能完整的设计出有内涵的东西。相反,在传统艺术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尝试去直接取一个点,来进行艺术的设计与创新。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造福于人类。(作者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参考文献:

[1] 廉永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姜博,谭广超.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延伸[J].2008(05)

篇5

关键词: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而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决定城市园林景观是否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各样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只有将所有的方面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呈现出一份绝妙的佳作。

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在人们的眼中呈现出一份完美的,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它更重要的目的,除了观赏性之外,还要具有休闲及娱乐的作用。所以,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出人性化[1]。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所具有的发挥空间很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高超的设计技巧来展示出园林景观的自然之美以及和谐之感。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师应该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设计师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合到园林的设计中的同时,应充分吸取来自大众的灵感,才有可能设计出令民众满意和舒心的人性化园林景观。

2、文化意义构成要素

按照景观中的文化所反映的不同文化的关系,文化意义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如下几类。实体类文化―有形的实际存在的文化物体可以统称为实体类文化,包括自然产物和历史遗迹。

①人居自然文化:指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社会人类的生活文化,包括地方习俗、建筑模式、聚落空间等。全国各处的地质公园及各类文化民居如凤凰古城均属此类。

②历史遗迹。历史遗迹类文化主要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相关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场所、遗留物或留存物(晏铃,。如山西的晋祠、皇城相府等都在此列)

③植物文化――植物是古今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人们把园林中具有观赏作用的植物还赋予了许多的文化象征劝能。

一是寓意文化即意境文化,如梅花表高洁;兰花喻高雅;竹子代表虚心有节;冷艳清贞。还包括“玉堂春富贵”所表证的玉兰、海棠等。园林景观在变迁中文人赋予了植物一定的文化象征,以此来全释园林景观建造者的意识与想法。二是植物的美学文化,包括色彩美、形态美等。植物在色彩的变化上有表示热情的红色,有代表纯洁的白色,植物丰富的色彩及季相的变化才使得景观的多样性;在形态美上,植物有球形、锥形、纺锤形等各具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地块及不同的种植方式都给予景观同的特色。

3、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①自然优先原则。自然会在不同的季节做出规律的改变,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的生态系统来做到设计作品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②最小干预最大促进。景观设计在一定范围内的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扰降到最低,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③整体设计原则。景观生态设计不是单纯地对建筑物配景,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多目标的设计,不是仅为了一个景点的美化设计的。要做到满足人类需要,动物需要,环境需要和美学需要。设计的目的是整体优化,解决人与人、结构与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自然环境与周围环境充分结合,创造出和谐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4、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5、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途径

4.1、凸显文化性和区域特征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中国地域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将地域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凸显地域特征,增加园林环境的文化艺术感。例如,苏州的“小桥流水”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将江南地区的地域特征充分体现了出来。

4.2、彰显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地域传统文化的特性,同时还要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彰显出来,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例如,西子湾水晶的营造,在绿地中开辟一条溪涧,不仅提高了景区的自然生态气息,同时又展现给人一种既不失中国地域传统文化,又不失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性的感觉。

4.3、注意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创造人工环境,注重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在人们观赏的时候,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上不断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好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显出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提高其观赏价值,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园林发展,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晓庆.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景观系统;文化;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112-02

1 景观运营工作目标

环境景观识别一般分为指示 性标识和象征性标识两大类,本次2011年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工作的对象共包括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10个城市街区及相应的训练场馆;依据深圳大运会赛事宣传需要,以大运会形象元素为基础,以各个场馆与城市街区为载体,组织开展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随着国内、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开展,便捷、新颖的景观系统塑造是体现国家及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指标。

本系统运营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以围绕“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为指导思想,通过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的广泛应用,渲染欢乐祥和的大运氛围,服务赛时的宣传需要,传播大运会的文化理念,展示青春时尚的大运形象,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中国崭新形象。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强化景观整体统筹、规划功能;完善大运形象景观布局,避免城市景观盲点,让大运形象元素在体育场馆和城市街区能够得以广泛应用。

通过景观运营,能够加强技术和策略层面的指导和协调;统一思想,提升技能及专业素养,让大运景观能充分地展示深圳设计之都的艺术水准,展示大运会的品牌高度。

通过景观运营管理,能够加强景观实现的监督和控制;保障大运景观实施的安全、高质准时,让大运景观在渲染欢乐祥和大运的同时,促进“和谐深圳、和谐大运”的建设。

2 景观系统设计规划

主体设计原则是指为了满足赛时运行的需要而在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重要城区赛前安装、赛后拆除的景观物品。这些景观物品通过大运会的会徽、吉祥物、口号、核心图形、官方图片等大运会形象元素的设计开发和一体化的应用管理,创造出独特、完整而具有一致性的视觉形象。

1) 主导设计理念:青春时尚、色彩绚丽、新奇特美、海洋文化。

2) 规划定位

①整体规划:全面梳理,科学统筹,功能分区,主题突出。

②区域整合:充分考量场馆、场馆及附近城市街区景观布置的一致性,将三者有机整合,打造区域形象景观的亮点。

③彰显特色:以总体规划为前提,兼顾场馆特色,形成既统一又丰富的艺术效果。

3 深圳大运会景观体系

1) 深圳大运会的元素体系及景观应用体系的艺术来源:以人,天空,大地,海洋为四大艺术来源,构成了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元素主体。①核心图形标准;②基础元素。

2) 深圳大运会景观应用体系:

通过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赛事相关用品、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以及城市形象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总体景观。

①景观载体:分为“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两类,其中包括竞赛场地(FOP)景观、道旗、围挡、标识装置、景观构筑物、背景板、体育器材、楼体装饰景观、临建设施、主题雕塑、公共艺术装置、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城市家具、互动投影、多媒体显示系统等。

②赛事相关用品:制服、火炬、奖牌、颁奖台、获奖证书、门票、注册卡、大运会地图系统、秩序册、赛事指南、专用交通车体、志愿者用品、礼宾用品、大运会纪念产品等。

3) 深圳大运会场馆景观体系:

通过深圳大运会65个竞赛场馆、3个非竞赛场馆(含体育器材、赞助商识别系统、标识系统)等的通用景观和特殊景观物品(景观载体)的应用实施,形成鲜明、统一、完整的场馆总体景观。

①通用景观:景观旗、A型围档、安保围档、路障装饰、室内地贴、室外地贴、人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人检+车检口棚房外立面装饰、临建用房外立面装饰、玻璃贴、室内立面装饰、室内挂旗、场馆入口装饰、比赛场地入口装饰、观众席装饰带、混合区背景板、颁奖背景板、新闻厅背景板、计算机遮罩、桌子围档、轻型展架。

②特殊景观:室内立面装饰、即时贴、灯杆旗、体育器材装饰、特殊景观物品(含多媒体景观)、大型临建景观构筑物、建筑物覆盖装饰、草地图形等。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职能体系: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形象景观依据其职能可以分为三大景观体系:包括以标识系统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体系;以形象元素为主体的场馆景观体系;大型景观装置、临建构筑物、多媒体显示为主体的人文景观体系。

4 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文化遗产

1) 设计独特:深圳大运会核心图形首次运用多色透明叠加的色彩系统,突破往届大运会以单色系为主的表现形式。

2) 模式创新:深圳大运会三大形象景观系统的提出,是对大运会形象景观原有模式的充实、完善和新的提升。

3) 文化城市:部分永久性的大运景观将为深圳城市形象增添文化光彩,成为永恒的大运历史记忆。

4) 实现跨越:深圳大运会形象景观的规划、设计、实施,以深圳本土团队为主,向世界展示深圳设计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圳设计之都增添光彩。

5 结束语

目前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人们更多关注到在独立环境设计中如何保持和更新景观形象特征和营造“人性化”环境场所的设计实践。为了提升社会的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景观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更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与进步;景观环境的更新是当前社会的必然势趋。“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观将承担在城市的扩张和其他独立环境更新建设中主导的地位。如何健全城市环境的文化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创造“人性化”的景观环境,是景观环境设计或更新整治的重点所在,也是我们后期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天刚.导向标识设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仲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设计[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学校射击队;课余训练;文化学习

学校射击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是我校打造特色校园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镇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射击队的学生既要学习、又要训练、还要外出比赛,那么如何处理射击队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采取了何种措施消除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担心,如何做到文化课学习与课余训练的双丰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

为我校打造射击特色校园品牌,学校专门设立了射击队领导组,并把课余训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定期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有时还针对射击队训练与文化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进行开会讨论、研究对策。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内容包括射击队的出勤,平时训练工作的落实,教练员的补助,教练员、获奖学生的奖励办法,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成绩居班中中上水平的奖励办法,这些措施的出台能极大地激发教练员、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选材是有效处理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前提

我校把选苗的工作看做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梯队分阶段地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是从四年级开始挑选苗子,从四年级开始加入射击队参加训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才能成梯队的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进行选苗工作的时候,我校的教练员亲自深入到各班,首先从班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组织一些活动,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这样选苗比较准确,入队后队伍也较稳定,运动水平也会提高得更快。小学的选材与专业队选材有所不同,这是由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小学选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挑选学习成绩跟得上,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为了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走下坡路,而且也能对他将来的学习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是挑选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运动员,主要是为体校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着眼于未来。小学业余训练时应科学系统,不能操之过急,防止体能的超前“消费”,使他们健康成长、真正成才,所以说选材问题事关重要。

三、处理好射击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射击训练和文化学习是息息相关的。领导小组和教练员不定期地了解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并深入学生课堂,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学生作业、单元测试成绩等。如果发现学生因训练而没有按时完成功课时,要及时做好其思想教育及辅导工作,确保训练不拖欠作业;如果发现他们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的,就配合班科任及时做好补课工作,不要让学生拖学习上的后腿,这样就能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改进。其次,在训练制度上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我们要充分利用每次课余训练时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训练,平时绝不任意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同时学校也要规定,学生外出比赛后要回校进行补课,由任课老师进行辅导。

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我校会充分考虑到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期初、期中、期未训练时间短些,强度小些,或者停止训练,因为期初,学生刚入学,学习任务繁重。期中、期未要考试,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

四、争取多方的支持,共同促进训练工作的进行

要搞好我校的射击训练工作还应该取得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支持、配合。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使他们缺少了吃苦的心理和能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担心训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科任教师也不是不愿意学生参加训练,而是怕训练、比赛影响文化学习的成绩。我们的训练与家长、科任老师的这种心理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时候作为教练就需要耐心地做好家长和科任老师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取得支持。于是,我们在选拔学生时首先注意“苗子”在班级的文化水平,尽量吸收学习成绩比较好、身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并立下“军令状”:学生参加运动队后,学习成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接着,又与科任老师制订“君子协议”:课堂学习由科任老师多关心、严格要求,保证课堂学习质量。教练员同时向家长保证:如果学生一旦成绩掉队立刻停止训练。实践证明:学生进行训练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相反有的学生由于训练而提高了文化成绩,从而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篇8

摘 要 一般来说所谓的基层工会是企事业单位的一种管理组织,可以说基层工会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一定的维护。基层工会在日常的权力行使中往往代表着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基层员工的意志,其次基层工会的壮大为职工利益的获取提供了强大的平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推动基层工会壮大的恰恰是其文化体系,可以说基层工会的文化体系是促进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建设的重点支撑。本文对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基层工会 文化体系 建设

应该说工会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这一组织已经经历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工会的壮大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故而其文化体系的发展也和社会主义文化一脉相承。我们知道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为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工会文化体系也应该符合这一要求,这一情况在基层工会表现的更为明显。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应该立足于以人文本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使基层工会的文化展现出普通职工的精神面貌。应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一、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一目标下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普通职工的基本权利以及精神文化权益,并且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应该说这一方面的功效是非常巨大的,在新时期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提高,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就为普通职工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平台。

应该说基层文化体系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减少,企业中更多呈出一种和谐共处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使企业员工自身的潜力得到了一定的激发。

另外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使企业员工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尊敬,他们的基本权利不但得到了保障,而且员工还能享受继续接受教育的待遇,这就使得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这样就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基础

应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基础包含了两个方面,即相关作用和广大职工作用,可以说这两部分作用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构建。为对这两部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笔者逐条展开详细的分析。

应该说工会相关部门是构建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文化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相关活动的举办和相关工作的展开,这些都需要部门来进行组织,可以说部门的组织是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开展的主要动力来源。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肩负起领导和组织的责任,应该带领着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走正确的道路。

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必定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参与,其实这一情况和我党长期坚持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所谓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服务对象是企业中的广大员工,因此这一体系的构建也是需要广大员工来完成。我们应该知道一些基层工会文化活动和文化节目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参加,那么必然会变得没有生气、没有意义。另外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主要精神和价值体现恰恰是依托于广大员工的精神面貌来表现的。

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

应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这一项工作完成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为了对这项工作的展开进行有效的探究,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全面的文化体系构建,加强企业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说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我们知道从近代以来,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应该由一种先进的思想来指导,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自然也不例外。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应该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一致,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核心在于“以人为本”,那么这一理论应该在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说构建的文化体系应该贴近广大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文化体系的构建应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取得相一致,因为经济效益的取是企业懒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文化体系的构建如果偏离了经济效益的取得,那么必然失去现实的意义,并且这样的情况与“五个文明”整体建设的理论也是相悖的。

其次是构建全面的文化体系。上一环节我们也谈到了建设文化体系应该贴近广大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其实这只是建设文化体系标准的一部分。所谓全面的文化体系应该能够充分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以及汲取一个时代的主要精神面貌。如今这个时代更多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情怀,因此在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构建中应该重点展现人文主义情怀。通过这种文化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员工在企业中找到温暖、找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另外文化体系的构建也应该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这样就积极引导员工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是加强广大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应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应该能够展现广大员工的精神面貌。因此加强广大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的重要。企业应该积极地进行各种宣传工作,将一些时代的先进观念深入到广大员工的心中。还应该积极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各种思想意识,这样就使得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有了广泛的群众思想。

结语

应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一工作的展开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创造了和谐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大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基层工会文化体系的构建主要依托于两个基础,就是相关部门和广大员工。应该说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是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支撑,而广大企业员工是这一体系构建的群众基础。

从本质上来看,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往往包含了多种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地进行考虑。这项工作的展开基本上包含了三个重要部分,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指导,进行全面的文化体系构建,加强企业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姜蓉娟.关于基层工会文化体系建设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

篇9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1004002

1 系统开发背景

某公司是属于异地办公形式,销售客户部分在北京,技术部在桂林分公司,协作进行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的开发,该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所有需求都是总公司逐步设计完善出来的,一边开发一边修改的过程,所以整个开发过程,需要北京公司的市场和规划人员和桂林的技术开发人员密切的高频率的交流,同时,因为该项目是个很庞大的门户网站,包含几十个子网站和独立的小系统,在研发过程中,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出现更新的问题。尽管公司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强化管理,但由于庞大的系统和有限的人力,总是不能很好的解决。

对此笔者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来设计一套适用于当前这种情况的问题管理系统。随着在开发应用完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该系统大大的减少了问题管理中的各种不足和低效率的情况,提升了项目开发速度,同时对于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细致应用,使得该系统逐步拓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型IT公司应用的大型平台。

2 基本设计需求和开发步骤

北京实创信通公司自从其2007年成立以来,就接受总公司委托,一直致力于面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创新园等几个高科技园区的综合产业服务平台的建设。由于该公司采取市场部在北京,技术部在广西桂林分公司,两边协同开发的模式,因而在市场和技术以及技术开发本身对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多个方面出现问题,尤其是大型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各类问题,数量和种类繁多,因此,公司很有必要设计并开发一套专门针对此问题及任务管理的系统,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该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经历了4个步骤,第一,分析实创公司当前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于各类问题处理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其他相应问题,第二,针对现状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第三,设计问题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和表现形式。第四,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设计相应的参数指标和内部绩效管理体系。

利用内部管理系统以科技驱动型实现成本管理的发展步骤:

第一步:问题管理。

包括问题的提出,备案,问题的分配,问题的确认,问题的限时解决,问题的评论和交流,问题解决结果的提交,问题的验收,验收失败的流转,问题类型的统计,解决问题花费的时间,责任人完成情况评价等功能。可以实现对于公司所有问题的精细化管理

第二步:计划管理。

包括计划的制定,整合、修改、流转、批注到确认和,分配,确认,自动统计和总结全程在线流程,可以大大节省计划阶段的耗费时间,节约成本

第三步:流程管理。

包括对项目实施流程的多元化定制以及流程固化,对于控制点的验收和对整个项目的进度把控等功能,可以避免对于流程的执行经常出现问题的情况等

第四步:成本管理。

包括公司日报,周、日工作时间统计查询,周、日成本自动核算查询,项目日成本核算查询,项目成本自动预警,项目成本效益自动计算查询,项目成本多维度查询,个人任务成本查询,公司周度月度成本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可以全盘清晰化掌握公司的全部环节的成本。

第五步:绩效管理。

包括个人详细工作及耗费时间列表,请假管理,会议管理,身份管理(专职,兼职,临时等),个人超时任务及提前完成任务自动统计,个人绩效分自动统计等功能,可以清晰有依据的评估出员工的价值度以便真正在保证公司效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所产生的价值落实对个人的激励,产生促进作用。

第六步:发展管理。

建立起完善的项目效率库,记录公司已有项目所有步骤和功能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和完成人员以及相关技术水平,根据设置的百分比值,自动估算同类项目应该提高的效率和完成时间等,可以使得公司发展按预定的轨道进行,实现自笔者激励功能。

3 问题管理系统的初步参数和流程设计

3.1 任务管理的流程是

提出任务――确认任务等级和紧急程度――分配给主管――主管分配给技术员――确认任务以及具体完成时间――完成任务的过程或者阶段性报告――完成任务并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成功则提交总监验收――主管验收失败或者提交了修改意见则任务返回未完成状态(要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任务失败还是需要完善)――继续完成并提交验收申请――主管验收成功提交总监验收――总监自己验收或者委托某人验收并进行评定――验收完成后正式交付任务――任务归档 。

3.2 任务管理的状态有

状态有:提交任务――任务性质确定――第一次分配任务(总监)――第二次分配任务(主管)――确认任务(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汇报(通过现在的日志或者跟帖实现)――申请主管验收――主管验收并提修改意见――确认修改意见(包含完成时间)――进行修改并阶段性汇报――再次申请主管验收――循环该过程――主管验收成功并评定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提交总监验收――总监验收或委托某人验收――提交修改意见并分配给主管――主管二次分配给技术员――技术员确认修改意见并上报修改时间――循环该过程――总监或总监委托人验收成功――总监签字提交交付――任务日志评价。

3.3 任务变更的情况

第一次提交任务――走任务流程――任务出现变更或者需求变更――在原有任务下进行跟帖――该变更任务由总监进行第一次分配到主管――主管第二次分配到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确认需求并上报时间――该新确认时间自动更新原任务完成时间(但不删除原先提交的预期时间)――进行任务并阶段性报告(通过日志)――提交主管验收――走任务管理流程 。

任务变更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原先的问题的那个帖子下,再加一个跟帖,并以这个跟帖作为重新任务分配的的任务 。

3.4 问题管理的流程

问题管理的有些区别,就是多了一两个环节主要是:

①提出问题(可以写重要性和紧急状态,但是不是确定状态)――②问题的分类和重要性的确定(由总监确认,如该问题是属于无效问题还是有效问题,还是暂缓解决问题,以及该问题的重要性)――③问题的第一次分配给主管――④主管对该问题的第二次分配给技术员――⑤技术员确认该任务以及完成时间――走任务管理流程――主管验收――总监验收――问题提出人验收――总监对该问题的归档和分类(如个人责任问题,还是非责任问题)――问题终结――记录该问题整个流程――将该问题记录到责任人的个人文档。

3.5 时间管理

就是对于完成时间,由责任人或者主管提交的时间,假如笔者觉得不合适的话,可以进行修改,修改后,再交给主管以及责任人进行确认。

3.6 涉及到的管理

①任务管理;②问题管理;③时间管理;④问题的性质管理;⑤任务的过程管理;⑥任务的交付管理;⑦问题和任务的归档管理。

4 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是从以前以文档处理和工作流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成为以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协同化的办公和服务,以问题和任务(计划)管理为主要应用的功能。创建一个共同使用的办公平台和集成的办公环境,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电子化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具体来说,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修改,确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的构造设计。

5 问题管理系统应用条件及初始步骤

该系统是专门针对IT企业进行设计的,其需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在工作期间一直处在开机状态,这样才能保持系统一直处在激活状态,并对员工的相关工作进行精细化的把握和控制。下面是该系统初次使用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1)该系统默认保存帐号密码,登录一次后,下次使用时候不用重新登录,建议大家作为自己电脑的主页,若是在外面电脑上使用的时候,则每次用完必须退出登录。

(2)每次打开页面后,最上方显示的是两个栏目是“笔者未确认的任务”和“笔者未完成的任务”。

(3)提出问题(任何人):就平台以及管理管理,经营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注意提问题的时候标明期望解决时间,同时最好上传问题截图图片。

(4)分配问题解决任务(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直接分配或委托部门主管分配):分配问题之前和责任人协商好大致的时间,分配的时候直接到具体的责任人,协助人以及完成时间。若有必要,需要对问题做一些分析说明。

(5)确认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任务责任人到系统确认自己的任务已经接收。

(6)完成任务(任务责任人和实施人):接收到该任务的所有人都完成任务并提交任务完成,由任务责任人提交验收申请。

(7)第一次验收(任务分配人):由分配该任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或技术总监等委托部门主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提交。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第二次验收流程。

(8)第二次验收(问题提交人):由问题提交人员对问题解决的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失败后进入“验收失败问题”,验收成功后进入已经解决问题,问题结束。

(9)问题解决的过程情况汇报可以通过“写日志”来记录。

(10)对安排的某个任务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用发表跟帖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战军.吉粮集团收储经销有限公司精细化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徐松杰.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方法及其应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

篇10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医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4-0088-01

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良好医院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道德约束和机制监督作用。

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在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相互理解与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患者需要医生得帮助解除痛苦,而医护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主动积极地为病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和谐医患关系的缺失

在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医患关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情况,医患矛盾尖锐、患者和医院以及医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存在的问题,切实化解矛盾,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首先,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医疗活动是一项探索性与风险性并存的工作,由于不同患者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及即使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因此,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需要沟通,这不仅是医学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助于医患双方可以充分表达出对于医疗活动的意见与要求。当时,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医患之间的沟通明显不足,尤其是医生没有完全履行告知义务,病人没有感受到医生的关爱,造成医患矛盾不断出现。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不足。在当前医护工作中,有些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有待完善,服务意识不足,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对于医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甚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存在故意开大处方等情况,明显损害了病人的利益,造成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最后,由于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纠纷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而对于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的处理,还存在着很多争议。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医院等医疗机构赋予责任较重,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赔偿责任,这就使广大医护人员在采用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治疗手术时,会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这极易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三、基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一)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文化被称作“管理之魂”,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可以将组织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共同的目标上,可以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爱岗奉献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消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对于医院文化建设来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医护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医护工作者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开展工作,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真诚友好的服务关爱患者,消除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工作流程,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危重病人先住院后交费等便民措施。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院务公开,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要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等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公开,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药品使用以及医疗检查等的收费价格,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促进医患关系不断改善。

(三)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特色服务

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是否和谐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医院文化建设,要把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特色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以及术前讨论等制度,并将其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医护工作者严格遵守工作规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另一方面,积极总结成功经验,深入开展医院品牌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满足患者的需要出发,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凸显医疗服务的文化特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医院文化品牌。

(四)坚持文化导向,扎实推进医德教育

在我国,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对患者及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文化建设要重视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修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从医护人员的工作实际,以医护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为基础,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树立起牢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要积极开展有关医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到依法执业、热情服务,切实解决患者面临的“就医难”等问题。最后,要把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医德水平作为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在医院努力营造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当前医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矛盾,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