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方向;创新;思路

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在随之迅速发展。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独特属性

1.1公益性

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场所、设施等均为公益开放。政府制定的群众文化的相关政策有利于鼓励群众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政方面,还是活动政策及场所设施维护建设等方面,都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政府的政策、投入与市场经济运作积极结合起来,公益性就成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第一属性。

1.2群众性

首先,群众艺术内容通俗易懂。群众文化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其内容一般通俗易懂,具有简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教育功能。群众艺术内容上的通俗性有利于拉近艺术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其次,群众基数大。群众文化艺术参与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庞大的基数决定了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另外,群众艺术是博众人之长,所以应该注重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第三,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化艺术是形式最为丰富的艺术,广场舞、健美操、书画、体育运动、群众艺术馆、唱戏等都属于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最后,传导方式更温和。群众文化艺术是群众自发式的艺术形式,其传导方式更温和,一般是潜移默化,润物于无声之中。在群众中传播的时候,用温和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疏导宣传。

2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2.1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空间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化意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应趋向多样化发展模式,不拘泥于一个环境模式,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例如,校园可以作为社会群众艺术文化发展的空间之一。校园里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艺术气氛,校园之间应该注重交流与合作,举办“校园机器人大赛”“足球联赛”等活动;同时,校园文化可以走进社区,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有效利用这些空间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文化艺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2注重通俗文化发展

通俗文化,是指内容通俗易懂,接凡人生,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和吸收的文化艺术形式。通俗文化能更贴近民生,亲切反映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社区内举办关于离退休老人的艺术活动,红歌会、戏曲比赛、老年人舞蹈等都是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通俗文化中往往包含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例如,皮影戏、当地戏曲等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元素,将其建设和发展为群众文化项目,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传承了文化技艺。另外,当地文化馆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竞赛、人民书画展、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等,这些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

2.3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建设要紧跟文化发展的步伐

群众文化氛围的塑造,艺术活动的参与形式,除了人民群众自发参与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对人民群众积极引导,起到培养和教化作用。各个城市通过建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社区和单位通过建设活动室、报告厅、阅览室等,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足够且多样化的空间。同时,在这些活动场馆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公益性,避免彩色过浓和过于功利化,否则便失去了辅助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2.4引进专业艺术人才

基层文化艺术者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人才的引进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当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从而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开设声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面向高校和社会,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引进新人才,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跃因子;不断吸收民间文艺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加强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人才交流,让文化流动起来;深入开展文化进村、进社区、进军营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3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性思考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思想观念方面,在汲取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在活动形式方面,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更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给人以新鲜感;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社会模式,用“互联网+文化”的形式,传播群众文化意识,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创新建设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语

群众文化艺术,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论从艺术形式、宣导方式、场地建设还是思想传播,都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同时,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尝试,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每一个基层文化者应尽的义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以群众文化发展为己任,用自己的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郑子儒.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以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3):212.

[2]…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8):117.

篇2

关键词:新形势;建设;发展;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51-01

一、群众文化艺术

群众文化即除职业外,人们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核心的,满足人们身心放松的需求。但是,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术界缺乏对群众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对群众文化实际工作的研究,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娱乐交流的功能,群众文化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娱自乐,因此,它的艺术要求不高,适合各个层次的人参加;娱乐休闲是当代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众文化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塑造民族良好的文化形象,就要找到自身的符号,而群众文化艺术就是符号的最好体现,城市群众文化艺术就是塑造形象城市的标志;具有团结的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而起到凝聚社会成员的作用。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设和发展策略

(一)不断拓展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空间

群众文化不受任何方式和环境的制约,因此,要不断拓宽群众文化的利用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对于群众文化而言,像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街头文化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它的发展空间,对这些空间加以利用,就能充分发展群众文化;另外,立足本民族群众文化,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开展各种方式的群众文化艺术的表演,像中国的皮影戏、广场舞和广场话剧等,加强宣传优秀的群众文化,既要做到丰富多彩,又能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相关功能

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群众文化艺术表演的基础场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建设广场街、群众文化站等。要大力宣传群众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大众积极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审美观,促进优秀文化及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众的知识素养,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要大力组织群众文化站的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老年人等积极参与其中,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在轻松的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有利于身心愉悦,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化解或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做出了贡献。

(三)协调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具有人力、财力的优势,各种文化设施基础齐全,文化场所也很多,像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团体的演出,文化生活丰富而多彩,人们可以享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尽情的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

(四)加强通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所以要大力发展通俗易懂的文化,比较接近普通人的心态,直视平凡人的人生。要向着大众化、通俗化和潮流化方向发展,使中国通俗易懂的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五)将群众文化加以创新

要想让我国的文化得以繁荣,就要进行创新。要从群众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迹,然后进行加工、创新,形成群众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因为这样的文化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能体现群众文化的活力;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加以创新,加入一些现代化新元素,例如:跳广场舞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具有现代特点的舞蹈,配上积极、舒缓的音乐;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例如:书法展、绘画、文化展览、征文比赛、草根艺术演出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要加强培训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断吸收具有创作能力的群众文化爱好者;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转变对群众文化爱好者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作质量;对于基层社区的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培训,只有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才能更好的组织和辅导文化活动,才能更好的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想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就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对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加以创新,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篇3

“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培育青年一代,传承与弘扬中华艺术文化。”这是吴天南先生迄今为止,为之无私奉献和坚持奋斗的目标与愿望。他不辞辛劳,全心全意,以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为平台和桥梁,努力紧密联络多方,积极筹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以不变的热情和人生信仰,致力于为众多文艺爱好者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青少年进一步提高技艺创造一种机会,旨在将中华文化艺术推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文艺事业 携手并进

吴天南先生来自繁华的“大上海”,在香港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光,这二十年他一直专注于做一件事――投身香港艺术文化事业,培养青少年一代,弘扬中华艺术文化。演员出生的他,喜爱唱歌,热情活络,尽管只是业余方面的演出,却时常能在香港翡翠电视台、亚洲电视台、无线电视等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吴天南先生于三年前成立了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这里不仅有舞蹈、歌唱、书法等方面的专业老师教授青少年,吴天南先生还诚邀香港文化总会的其中几位副会长兼“爱心艺术中心”的理事长、监事长以及顾问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文艺活动。“‘爱心’就是关怀青少年,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将有技艺的一批人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吴天南先生说。

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支持,努力团结香港一切爱国爱港并愿意弘扬中华文化之社会团体和人士,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促交流,为发展,真正实现人心和文化的回归。

今年年初,吴天南先生便带领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和青少年体育舞蹈训练学会协助香港青少年舞蹈总会,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举办了“2012亚洲精英舞蹈节(香港)公开赛”,“是次舞蹈节以舞蹈艺术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为亚洲各地区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并且跨越年龄的界限,让所有对舞蹈艺术充满理想、热诚的表演者,展现他们的活力与技术,也让香港和亚洲各地区的舞蹈爱好者因舞蹈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诚挚的愿望和美好的目标,而“展舞蹈技术,传世代友谊”是吴天南先生的心声。

以往的艺术节,除了邀请国外的团体,便是香港本地的专业团体,而民间的舞者,甚少有机会参加。“我们主办这个舞蹈节,就是希望所有的舞者都参与进来,与国内外的朋友一起讨论、学习、进步,有了这个平台,各个舞团、舞蹈学校就不再是独立的。在比赛中,我们提倡本地特色、本地文化为主题思想去创作,并且贯穿始终,让比赛变成吸引人的故事。”

除此之外,吴天南先生还分身忙于众多其它的交流工作,不辞辛劳,令人敬佩。最近他刚刚参加了香港歌唱家的演唱会;亦前往深圳,“深圳市政府为响应广东省委书记的号召――和睦社区,和谐社会,邀请我要去开会,准备负责香港的演出活动,让香港的文艺演出团体,也参加到深圳市政府的队伍里面去,政府将联合民间社团,共同开展社区活动,政府和民众和谐共乐,亲如一家。”吴天南先生高兴地说。

他也在准备前往某部队和惠州电视台参加文艺演出;计划筹办个人演唱会,并将邀请总政歌舞团和中央歌舞团的老朋友助阵;他还将与深圳爱心艺术剧团的团长一起合作。他介绍道:“该团长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安警官,他收留了一些残疾人、流浪人,我们将携手护养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并争取让这些残疾、流浪儿童走上舞台,帮助开启他们的另一段生命旅程。”吴天南先生忙忙碌碌的背后,是一颗温热的心和一份诚挚的情。

近期,吴天南先生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紧密,他表示:现在如果要做全国性的活动,就要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平台,初赛在深圳,决赛在香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必须要承受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当问及吴天南先生为何坚持如此时,他说:“自己的年纪逐渐大了,趁着还可以活动活动的时候,为培养下一代尽一点力,让他们的各项技艺、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无论是唱歌、跳舞、乐器、书法等等,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展示他们的才华。”这就是吴天南先生不畏辛劳、始终如一的简单而坚定的理由。

倾情奉献 一生不变

“将来既可以在各个省市展示他们(青少年)的才华,我们还将选拔优秀青年,将他们推向世界,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这是支撑吴天南先生对艺术文化一如既往的信念,也是对他的辛劳与付出最好的安慰,亦是他毕生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意义所在。

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正是吴天南先生实现自己平生愿望的舞台,艺术中心成立三年,他忙碌的背影总是匆匆,却也乐此不疲。“准备和元朗的一个管乐队的主席合作,计划在文化中心或者大会堂筹办个人演唱会,可是香港资源有限,申请主办场所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我仍然在继续努力。”前方困难重重,却总也不能让他却步。

“他希望自己的文化艺术中心可以在各方面争取做到最好,包括人才也应是一流的,因为我的愿望是向全国发展,所以人才要是精英,然后再培养精英,走向世界。对于未来,吴天南先生心中已经有了规划――争取演出场地,将更多的人推向舞台,将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艺术推广开来。

“现在,广东省已经帮助深圳市政府申请了一个演出场地和教育场地,位于深圳市中心,有五层楼,千余平方,今后的演出都将在深圳市政府地领导下展开,自己负责筹划,专业老师教授课程。有政府支持更好,因为个人的经济实力确实有限,需要一些资金和人脉。”吴天南先生说:“现在香港政府也想开发西部演出,建设一个香港文艺演出的场所,那么,我们则争取邀请有名望的演员出来演出,义务协助政府筹款,建设西部演出场地,今后我们自己也有条件好好发展。”言辞之中透露出他的难处,亦流露出他将坚持到底的决心。

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暂时还未招收学生,不过,北京的一个艺术学校通过深圳爱心艺术中心已和吴天南先生取得了联系,希望在香港办一个分校,吴天南先生亦正在筹划中。“届时北京将调派教授来香港培训学生,唱歌、跳舞、戏剧、书法等各个方面。这样更好,更广,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北京方面表示,将来香港分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分配到全国各个省市或者香港的演出团体。”未来仿佛已可预见,吴天南先生欣喜不已。

篇4

时间追溯到2007年1月1日,元旦。国家法定假期。广州市沉浸在一片和谐、欢乐的过年气氛中。

黄泽顺依然像往常一样回到越秀区文化馆办公。“元旦期间文化馆一楼有展览,我必须回来看看。”作为越秀区文化馆的馆长,越秀区群文战线上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群文干部,他对自己要求得很严。

更重要的是,他想在假期里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 2007年2月6日的“越秀区各界人士迎春招待会”、2月9日的“越秀区宣传文化干部联欢会”……工作簿上的计划排得密密麻麻。2007年,越秀区文化馆的工作如何开展?黄泽顺的目光顿时变得很深沉。

“黄馆在哪里?”

“搞群众文化工作不容易!”这是在群众文化奋战多年的老同志们的感慨。群众文化工作多,烦、杂、累,很多人都怕干这个活,要把群众文化工作干好,就得付出实实在在的汗水和努力。从事群众文化事业这一路走来,黄泽顺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多少次了,我们装台装到十一二点。”聊起群文工作,黄泽顺非常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

在担任文化馆馆长的五年多来,越秀区文化馆共举办大大小小演出活动四百多场。每一次,黄泽顺都工作在现场第一线。从节目策划案出台开始直到演出结束的那一刻,黄泽顺脑子里那根弦都绷得紧紧的。

“我们举办过很多大型的文艺演出,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与我们越秀区群文干部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越秀区文化馆举办过许多大型文艺演出,如2004年的“欢乐东山”“春之歌系列”“千人管乐文艺晚会”,2005年的“情系东山欢乐夜”大型晚会,2006年的粤港澳“粤剧日”广州推广活动,2007年“公益文化春风行”“情暖越秀、计生为民”“羊城之夏”系列活动……黄泽顺把每一台演出都看作一次挑战,“失误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检查、不断地改进,把发生失误的几率降到零。”黄泽顺这样说。

越秀区文化馆的文化干部说起黄馆都是“不容易”。每一场演出,从策划到组织,黄泽顺都是亲力亲为。由于活动现场人多事杂,人们通常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黄馆在哪里?”黄泽顺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是一个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领导干部。每一场演出,都能在前台后台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不停忙碌着。

2005年,广州市原东山与越秀合并成新的越秀区,区划调整后,区委、区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作为越秀区宣传文化干部的一员,黄泽顺与其他宣传文化干部一样,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了耗资六千多万元的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又拨款近千万元作购置设备之用,黄泽顺深感责任重大。

“几千万的家当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想尽办法把这份家业管好。”

从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落成那日起,黄泽顺就树立了一个明确思想,一定要把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成越秀区知名的文化品牌, 2006年11月,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里轰轰烈烈卷起了一股“西部风”――陕西省咸阳市文化馆带来了独特的西部剪纸艺术、书画艺术,大气磅礴地挂在灯火辉煌的越秀区艺术文化中心一楼展厅。在展览的开幕式上,区政府分管文化的有关领导对于此次交流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黄泽顺亲自到陕西、四川等地跟地方馆联系业务,积极争取馆际间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好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这块场地。

“2007年,艺术中心打造四个基地:一个展览基地、一个展演基地、一个培训基地、一个创作基地。” 黄泽顺说起自己的计划掷地有声。因为他从来都不是空谈,他说过的,一定会去做。

一份事业,一份责任

从事群众文化事业的人都知道,群众文化是一份长期而艰苦的事业。从事群众文化的宣传干部,不应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而是要积极地为群众办演出、办展览、办辅导。

对此,黄泽顺觉得是一份责任,一份义务,“群众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为了这份责任,他与越秀区其他文化宣传干部多年来栉风沐雨,辛勤工作,将每一场演出办得有声有色,将每一场辅导办到实处。

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落成后,很快办起了歌舞厅,每场每人只收三块钱。明眼人都看到,这是根本不赚钱的活。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文化馆附近的老头老太太们天天早上七点多就等在歌舞厅门口了,他们天天都来跳,跳得很开心。

借用广东省文化厅社文处陈小明处长的一句话说,“这是公益性事业,文化馆的大门是永远为群众敞开着的。”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对从事群众文化的干部来说,就是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有了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自然就会远离封建、远离愚昧、远离庸俗。”黄泽顺是这样理解群众文化的。担任越秀区文化馆馆长以来,黄泽顺一直要求馆内业务干部积极办培训,为区内群众提供书法、绘画、曲艺、舞蹈等良好的艺术熏陶,积极办展览,为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提供好去处;积极创作好作品,让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于是,越秀区文化馆才有了一年到头不断的各种艺术培训,有了书画艺术展、摄影展、钱币展,有了《珠江河畔歌声扬》《花城俏姨》《培种育苗》等许许多多表现时代新风、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好作品。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作为越秀区的群众文化宣传干部,我们任重而道远。”在2006年的越秀区文广局工作总结会上,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陈健秀局长如是说。她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群众文化事业第一线,每次重大活动之前,都会亲自给群众文化干部打气,每年的工作总结会上,她都强调“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黄泽顺认为,自己所做的远远不够,自己将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用人坚持公正、公平!”

越秀区文化馆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试点单位。2006年3月,越秀区文化馆首次实行了竞争上岗,全馆21名干部职工全部竞争上岗。

越秀区文化馆的机制改革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早的,早在2004年,黄泽顺就组织文化馆进行了两次内部改革,设置了文化馆内“三部一室”的职能部门划分(社会文化部、创作调研部、艺教培训部和办公室),使各部门工作职能更符合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同时也是给予专业干部一个更好的发挥空间。在科学的机制改革和管理的促进下,文化馆内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工作面貌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

“做领导,千万不能怀着私心。谁有本事,谁上。”黄泽顺说起自己的用人原则,也是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我用人坚持公正、公平!”

早在2004年,黄泽顺的论文《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创建精良群文队伍》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受到了行内行外很多人的好评。他在担任馆长的几年工作中总结出“人才兴文”的理论,认为建设文化馆,必须要走人才专业化道路。

从2004年开始,越秀区文化馆就陆续引进了一些专业化人才。文化馆在文学创作、舞蹈编导、电脑音乐等领域一直人才缺失,但黄泽顺相信,伯乐必然会找到千里马,千里马也需要伯乐。从2004年起,越秀区文化馆先后引进了三名文学人才,弥补了文化馆过去文学力量不足的缺憾。

“2008年,我们打算成立一个馆长奖励基金。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业务精通、责任感强的干部给予更高的奖励,打破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局面。”说到未来的人才管理,黄泽顺又酝酿了一个新计划。

黄泽顺本身也可以说是专业化人才,他从事教师事业二十多年,会吹萨克斯、能唱男高音。在担任馆长期间,他硬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进行理论学习、创作。四年来,他先后创作了《我心中的太阳》《同是龙的好传人》等获奖作品,2006年,他创作的相声《“八荣八耻”趣谈》还获得广州市相声小品大赛二等奖。黄泽顺鼓励文化馆的宣传干部平时多加强业务学习。“不学习,没有进步。”黄泽顺希望,在文化馆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下,有理想、有干劲、有能力者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文化馆要有自己的特色

对黄泽顺的采访一点都不困难,他熟悉业务,精通管理,谈起群众文化发展滔滔不绝。在越秀区文化馆担任了四年多的馆长后,他对文化馆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见解。

“文化馆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我现在所想的,就是怎么样树立这个品牌,这是越秀区文化馆2008年的工作方向。”

2006年12月,越秀区文化馆承办了全国馆际会议培训班,来自全国近二十个地区的馆长参加了这次培训。与过去的培训班相比,本次培训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请来了广告公司总经理为馆长们讲如何发展文化品牌,从商业的角度透析群众文化事业,以品牌树立的方式思考文化馆发展道路。这对于在场的群众文化干部来说,是一次崭新的思维体验。

2007年11月,越秀区文化馆承办了“中韩情缘・城市之光”――越秀区与韩国光州广域市东区友好交流十周年庆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参与了高档次、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品牌,锻炼了队伍。

黄泽顺认为文化馆也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文化馆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文化馆的品牌树立过程,文化馆积极拓展的各项业务,都可以围绕文化馆品牌建设进行。越秀区文化馆每年承办的“都市热浪”“羊城之夏”都十分成功,如果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延伸,在灯光、音响、舞美等技术方面再增加一些自己的特色,在组织、策划方面再添加一些属于越秀区文化馆的元素,是否能创建出属于越秀区文化馆的品牌?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

篇5

作为云南“十一五”十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云南大剧院与云南省新博物馆共同选址昆明南市广福路东段的位置,建成后,与旁边的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再加上距离不远的著名文化古镇官渡古镇,将极大地增加昆明南市区广福路沿线的文化氛围。而云南作为旅游业占主导的省份,大剧院和新博物馆建成后可提升昆明城市文化品位,增加旅游文化景点和艺术活动中心,凸显云南的旅游文化特色。

云南大剧院项目从2010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15年年底建成。按照规划,云南大剧院整体呈圆形,由1600座的综合性大剧院、400座的音乐厅、500座的多功能小型剧场组成,项目占地150亩,建筑面积4.8万平米,总投资7.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省地标性建筑。

云南大剧院的建筑设计,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建筑由“一大两小”构成,灵感来源于云南省特有的山川地理气候以及民族审美特征,建筑外观同时富有“流动的音符”的意义,路人觉得像阿诗玛的帽子,只是一个巧合。如果从空中俯瞰,新云南大剧院的整体格局恰似孔雀开屏,极富云南民族文化特色。

云南大剧院外观为圆形,与一旁外观为方形的云南省博物馆,正构成天圆地方的格局,以契合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以“天、地、人”(丰富的天文气象,地理特色,多民族文化),展示人杰地灵、政通人和的彩云之南,同时融入严密的视觉设计、声学设计、照明设计,保证了观众的完美视觉和听觉效果。

建筑庭院以星光大道为主题,融入音乐喷泉、星光长廊、民族团结柱等元素,构筑成让人难忘的艺术前庭,沿着庭院的半弧顺序排列着26根立柱,代表着云南的2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

建筑内观以天空中的云彩为设计母题,将整体空间的流动而连续的曲线贯穿起来,纯白的色彩可根据演出节目的空间的使用需求以数控灯光渲染,形成不同主题运用空间效果,是整个建筑最令人难忘的部分。

云南大剧院项目投资为7.7亿元(含管风琴等演出设备及有关费用)。这个投资规模,扣除土地费用,造价为1.48万元/O,在各省级大剧院建设中属中等水平投资,但由于借鉴了全国大剧院建设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方案得到优化,标准可达到“西部一流、全国前列”。而且更加便于使用,单位造价,各项经济指标更优,是国内不多的“投资少、效用高”的大剧院。

云南文化艺术中心(云南大剧院)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是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建国以来云南投资最大的文化公益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09年正式立项。2009年12月该项目划转云南文投集团负责完成项目建设。

云南文投集团接手该项目后,对该项目规划进行了大幅度优化,并参考了多处国内类似剧场建筑。2012年2月,云南文投集团在参考了广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深圳保利剧院、重庆大剧院、河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规划以及后期运营等,对该项目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大幅度增加了地下空间利用,确定了最终投资规模,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篇6

【关键词】 文化强县战略大发展大繁荣对策

枧浔肝幕窕梗幕肯亟ㄉ柰晟频奈幕疃教?要始终坚守政府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责任,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置于民生的高度,不断增强文化为民服务能力。加快乡镇农村文化站室的建设进度,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设备,提供必要的文化活动硬件。配齐文化活动场所工作人员,做到专人专用,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文化活动的软件水准。同时,加大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等城市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规范场地管理,增加开放时限,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动需要。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进而全面提升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

2 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增添活力

如果说“经济”是形,可以说“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经济发展才有活力。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则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性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成果、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文化活动的繁荣程度,也是体现文化强县战略实施的重要指标。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就要充分利用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的功能,发挥政府、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优势,紧扣生活主题、紧跟时代步伐、紧抓时令节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文化活动,如利用夏季在广场举办“百姓才艺秀”、“五一”前举办“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春节期间办“庙会”等等,建设“没有围墙的大舞台”、“居民的星光大道”,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场场都精彩”,以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连续多样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文化强县的生机与活力。

3 精心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文化强县提供丰富的内涵产品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化精品打造、文化品牌推介、提升文化知名度,以厚重的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文化吸引力,吸引文化投资、助力文化发展、拓展文化行业,实现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比如,我县去年举办的大型歌舞诗《刀郎》,大型歌舞剧《刀郎劲歌舞、情醉阿瓦提》、春节元霄节等各项文化活动,从内容、形式、规模、效果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全面地向人们展示了阿瓦提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文化旅游,阿瓦提县的农民画、民俗表演产业就能找到合理的定位。要借助民俗歌舞,发展演艺产业、要借助历史文化发展旅游、要借助农民画发展文化旅游纪念品等等,在利用文化优势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招商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 精心培育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人才是文化生产力的主体、增强文化传播力的关键、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加强先进性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县,离不开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保障,而建人才队伍,关键是机制建设。首先,完善文化人才的选用制度,要坚持唯才是举,量才录用,真正把“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推上文化事业的第一线;其次,制定吸引文化优秀人才的优惠政策,运用待遇、事业、感情等多种形式吸引急需人才,稳定现有人才;再次,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紧缺文化人才的引进、有突出贡献文化人才的奖励、特殊急需文化人才的培养资助;同时,积极营造一种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环境,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总之,只有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才能在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西安文化机制探微.《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关于中国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思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篇7

此前的1月12日,海上世界的两大重点工程,也是未来深圳海岸线的两大新地标――希尔顿酒店和招商局广场顺利封顶。至此,作为招商地产商业雄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上世界开始露出它的华美与优雅。

在2011年半年报中,招商地产这样写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是公司谋变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将深圳招商地产中的投资性物业分拆成立深圳招商商置投资有限公司,为整合旗下商业地产资源、开拓全国性商业地产业务,助推公司快速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作为招商局的一个重要战略棋子,以招商地产为代表的地产业务将在招商局新一个十年发展大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作为千亿招商的重要支撑力量,商业地产是招商地产做大做强的重要一极。

在通往千亿的目标上,招商地产“住宅开发+商业开发与持有”的均衡式综合服务开发模式已抢得先机。

由招商地产打造的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文化艺术中心坐落于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核心地段,紧邻深圳15公里滨海岸线。“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在海边建设的商业休闲娱乐综合体目前在深圳还是空白。因此,深圳需要‘海上世界’,同样,转型下的新蛇口新面貌也需要综合体的‘海上世界’。而对于招商地产,需要‘海上世界’,它的打造对于我们在全国滨海城市的复制开发都是个经验。”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说。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分为住宅开发、商业地产开发和综合服务开发三个发展阶段。5年前拿地的市场化和需求的觉醒催生了超级地产开发商,而未来十年消费升级将催生商业地产巨无霸。在住宅市场的继续深度调控中,商业地产的价值开始凸显。

事实上,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招商地产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涉足已经长达20年之久。其商业地产业务涉及购物中心、酒店、公寓、仓库等多业态商业地产,旗下的花园城、美仑会所、泰格公寓等项目已经初具品牌效应。

在2011年,招商商置重点打造的商业项目有两个五星级酒店、三个服务式公寓、三个LOFT产品、两个购物中心,另外,产业园区较多,在做的有5个――蛇口网谷、TCL产业园、光明新区产业园、清华科技园、金山谷文化创意产业园。

篇8

(一)着力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文化事业发展平台

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坚持文化工作项目化,筛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加以推进。

1、启动文化艺术中心工程,提升新区品位。启动新区标志性文化项目—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2014年开工建设,2013年建成一座包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集休闲、娱乐、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城市地标性建筑,提升新区的品位和品牌。

2、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规划建设朱瑞纪念馆、知青纪念馆、大剧院等。结合新区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办法,完善新区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大型歌舞厅、电玩城、KTV、音乐茶座等,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3、推进项王故里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内涵。积极配合市政府推进项王故里景区建设,充实提升景区内涵。以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对项王故里园区进行扩建,建成后景区整体建筑以汉风为主,兼有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特色,充分展现“楚风汉韵”的地方文化特色。2014年,重点打造梧桐巷,以项羽出生和幼年时期的传说故事为主线,率先建成梧桐巷景点。全面建成后的景区将成为的标志性旅游景点。

4、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促进提品升级。

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及农家书屋建设,在全面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政府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农家书屋扩建和图书更新。全力推动乡镇文化站规范运行及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乡镇文化站的宣传教育功能,有效开展农村文化活动。

5、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积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使城市社区文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城市社区都要规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街道、居委会要分别建有面积不少于600平方米、200平方米,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新建住宅小区文化活动用房由开发商按照小区总建筑面积3‰的标准无偿提供,并配套建设户外活动场所。规划、建设、国土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做到文化设施与小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繁荣发展文化创作,着力打造文艺精品

1、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集中力量,统筹规划,重点组织好艺术精品的创作与生产,以精品生产引导普遍繁荣,以普遍繁荣促进精品生产。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以艺术创新为核心,繁荣创作生产,多出精品力作。加强革命历史传统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生产,扶持原创性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力求以崭新的姿态将我区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2、着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优秀民间特色文艺项目”、“优秀演出队”、“优秀特色文化户”、“优秀演艺明星”、“优秀工艺明星”评选创建活动。逐步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曲艺、戏曲、剪纸、绘画、刺绣、雕刻、泥塑、编织等民间手工艺项目和舞龙、舞狮、旱船、高跷、花灯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2014年举办首届社区文化节,组织一次全区性本土艺术采风、创作活动,举办首届“钟吾奖”文学艺术作品评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

(三)搭建公共文化活动平台,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1、进一步实施“送图书、送电影、送戏下乡”工程。在送书方面,按照省文化厅的扶持安排,根据区财政对“三送”工程的投入情况,将图书配送到乡镇文化站,充实乡镇图书室;在送戏方面,按照计划,每年编排4场不同内容的文艺节目,分4批到每个乡镇巡回演出;在送电影方面,组织若干支农村电影放映队安排在全区每个行政村轮流放映,保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

2、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扎实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以城镇广场、社区广场、机关事业单位及庭院为主阵地,以街道和社区室内场所为补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一次社区文化节以及“霸王杯”中国象棋争霸赛。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庙会、灯会、花会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举办一次农民文化艺术节。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一次中小学文化艺术节。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高开发利用水平

篇9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一条湘江将长沙城隔成“西文东市”两番不同的特色。而作为长沙的西大门,岳麓区已发展成科教大区和长沙的文化名片。岳麓区高等院校云集,科研院所遍布,人文历史悠久。

岳麓文化艺术产业园以岳麓区政府为主,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省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共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岳麓区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和岳麓山大学城教育文化科技资源优势,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资源,创新“区校合作”模式,合力打造一个富有湖湘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产业基地。

桔子洲街道位于大学城的中心地段,从溁湾镇到岳麓渔场,形成了以湖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城产业链。在1.5km2的范围内,有210所画室和近100个音乐、舞蹈、播音、体育等特长培训班。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业学子有4.5万余人,他们在这里求学,他们在这里消费,他们在这里发展。师大、中南、湖大一带的麓山脚下成为湖南艺术家的一个集中活动区域。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化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更是受到社会关注。项目占地约15亩,总建筑面积约27090m2。项目交通便利,与南面的城市道路阜埠河路通过规划的24m绿化带相连,景观环境优越,离湘江风光带仅百米之遥,有8路公共交通直达市区的各个方向。艺术中心集艺术交流、展示、交易、培训为一体,建成之后对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形象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图1、图2)

2“艺术的盒子”——形式与功能的重新诠释

当代社会,设计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功能”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即功能与形式的脱离。这也是以灵活性对抗复杂性,由形式激发功能的过程。设计领域越来越追求“一种无目的性的、不可预料的和无法准确测定的抒情价值和种种能引起诗意反应的物品”,设计过程与艺术创造过程越来越相似。

锦绣潇湘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造型是按功能分区,在用地范围等外部条件限定下的理性分析思考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形成一组具有独特流畅外形的“艺术盒子”的叠加。随着视点的转换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其本身就是一项层次丰富的造型艺术作品,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来唤起人们的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灵感和热情的激发容器,体现了无拘无束的生活精神。

“艺术盒子”错落地叠加更突出其艺术感与趣味性。叠——人上架人,物上叠物,相环相扣,相行相错,或同或异,妙趣自出。(图3)叠加作为一种最简单的砌筑手段,便捷、实用、稳定,其中均蕴含着奇妙的艺术法则。单纯、韵律、平衡、变化、动感。

同时“艺术盒子”的叠加,突出了独立单元+自由组合的特色。该艺术中心主体功能为艺术家创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工作坊、艺术品展示区、展销及艺术培训区。鉴于艺术活动的相对自由属性,其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对多变、灵活、可塑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持整体的自由开放形态,同时又要尽量保证个体的相对独立,提供其个性化活动的可能。所以采取独立单元组合形式,可同时满足与兼顾这种既矛盾又共生的需求。

选择基本单元以叠合形式构成,我们关注:

⑴基本单元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形态。

⑵规律或规律中有变化的组合形式(渐变或变异)

所以,变化与不一的功能其实均可以在制约中进行,或曰在“盒子”中进行,正所谓“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则”。所以,绮丽纷繁景象还原后其本原往往是最简单模式组合而已,只是我们熟视无睹罢了。

3技术表现与形象“自由化”

文化建筑的技术表现不应是单纯地为了表现高技术,更重要的是考虑人的因素,关注人的情感、心理领域,探索高新技术在人类心理领域的认同。多数情况下,新技术主要是在应用在建筑的结构上,但技术的表现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外观、表面、其至建筑的细部,而且这些因素常表现为自发的产物。只有把技术表现的内涵加以扩展,才能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情感化。

形象“自由化”意指建筑形象的非物质化倾向,体现了一种模糊、轻盈、塑性、空无的形象。在高度发达的技术条件下,建筑师的创造力不再受原来的美学法则束缚,建筑几乎已经没有实现不了的形式,不再拘泥于规正、方整的形象,而以更自由的形象出现。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要打破那种传统的,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一些东西,而且并不一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总之建筑师不再创造那种一望即知的建筑形象,像后现代的美术作品一样,更重要的是表达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对建筑倾注的情感因素,而人们更能从中体会朦胧的美感。本项目通过叠加、错位、悬挑等处理手法,既体现了建筑的技术表现,同时外挂采用铝条和玻璃条的随机组合,形成时尚的数码语言,与造型结合构成了一个面向城市的醒目标志,带动周边领域的活力。铝板和玻璃因不同的反射度等物理特性,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时间的不同,光在建筑上绘制出一幅色彩和图案不断变幻的流动画面,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表情。富有特色的形象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图4)

4休闲化、交流空间的增加以及与环境的融合

休闲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二者从来就交融在一起。作为当代的文化活动的载体--文化建筑更体现这一特色。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影剧院、展览馆已成为公众假期休闲的重要场所。这对文化建筑的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公共场所担负着越来越重的提供大众交流和休闲活动可能性的任务。它从一个文化教育场所变成了一个“具有多重职责的社会中心”。

文化建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文化建筑中的交流空间、共享空间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大。一些具有历史主义的传统文化建筑的扩建,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增加原有不敷重荷的公共空间。

现代文化建筑中的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交通空间,正肩负越来越多交流空间的功能,如广场、楼梯、走廊、坡道、台阶等。交流空间的增加还体现在更多非确定空间的出现。建筑内部的楼梯本身除了满通功能外,又是多向度的空间联系体,不只是空间之间的转换与延伸,更是两层空间对话的中介,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以往的走廊多是单一功能性的通过式空间,因此多只是满足了疏散宽度即可,对空间的连系也是越直接越好。现在走廊往往从房间的一侧脱离成为公共空间,甚至成为人们愿意留连的临时展厅和咖啡座。走廊与楼梯一起成为建筑内部的停顿空间,在原来人们看似无法达到之处架起一座空中桥梁,完成空间的跃迁。坡道在建筑内部也大量地被应用,这更多地体现出空间的连续性并消减建筑人工刻画的痕迹。坡道除了是考虑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外,越来越多地表现了空间渗透和意识诱导的意愿。建筑外部广场设置的大台阶则对人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人们更愿意在这里驻足、休憩,因此往往成为城市或建筑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外部台阶具有无可比拟的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亲和力,因此突显了文化建筑的公众意义。同时中庭、餐厅、咖啡厅这些交流空间在文化建筑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项目在入口空间、楼梯、走廊、交流平台、挑空露台等位置的处理中,尽可能地扩大交流空间,使人们在建筑中的活动本身也成为一种交流体现。(图5)

现代文化建筑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与环境的融合,这不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的空间环境。文化建筑多以一种文雅的姿态与周围城市建筑、街道广场或公园融为一体。设计过程中往往注重在建筑内部引入城市空间,或构造类似城市肌理的群体结构,以此来延续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或者抽取周围环境建筑的共有要素语言如色彩、质地、比例、构件等,进行重新阐释和翻译后形成符号,应用到新建筑中去,以取得视觉上的延续和形式上的相似。建筑的空间布局也多采用分散化的方式,顺应地势分布建筑的各个组成空间,利用连廊、庭院等,联系各部分,并做到内外环境渗透。

5小型化与专业化——社区文化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城市的文化建筑多是向综合体发展,其往往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剧场、教育场所等,有的更包括了商店、旅馆及娱乐设施。而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趋势则应是小型化与专业化。由于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需要,以及日常活动范围的限制,相当多的人更愿意在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社区范围内的场所进行交流、探讨,而不选择城市的大型综合文化场所。小型化、专业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对公众交流意识的日益重视及为提升公共环境品质而做出的选择,像小型的社区中心或文化会馆等。比如欧美的社区中心以及日本社区的公民馆,在社区的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一些旅游城市为增加地方特色而设立的一些主题非常鲜明的展览馆等设施,如画廊、手工艺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等。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建筑的发展要进行全面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在建设中应力戒主观随意和盲目性、不讲科学性,而应合理规划、分级发展。对社区文化建筑来说,小型化、专业化的建筑投资较少,建设周期短,内容也更贴近市民生活。所以我们应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特色来发展合适的文化建筑,二者也必将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其钧,王谢燕.文化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高伦.当代文化建筑设计手法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1.

[3]章迎庆.当代文化建筑意义的休闲化倾向.华中建筑,2007,10

篇10

对一个城市来讲,同样存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硬实力主要是指基本资源、经济规模、经济素质、硬件设施等,软实力是指文化渊源、历史传承、道德水准、人文精神、体制机制等。硬实力和软实力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两者都是发展的核心要素,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发展。软实力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城市提升整体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发展文化产业

目前,社会事业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同步,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群众还有不少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也较多。化解矛盾、调解冲突、统筹差异,就必须加快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软实力中的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撑。

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为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要实现建成全国文化强市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切实加强文化载体建设。集中力量抓好都江堰市文化艺术中心、广播电视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综合性、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抓好一批城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计划地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旅游业、文化展演业、休闲娱乐业、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等作为支柱型文化产业来培育,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一批有内涵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构建文化产业链。

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文化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及个人投资兴建各类公益性文化机构和设施,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的文化投融资新格局,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使文化产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优化发展环境

环境也是生产力。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主导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