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8:2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课堂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在教学中,应使学习者明确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知识是发展的,从而使所学知识网络化。

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一年级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是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在巩固新知1.课本16页第1题时,我给学生讲“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他们兴趣浓厚,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三、创设游戏情境

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课上,为了巩固认币,我设计了一个拿币的游戏。屏幕上有5件商品,分别是5角、1元、2元、1元5角、3元7角。请学生分别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有的学生竟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找零来解决。“老师,我用两个2元买3元7角的小熊,你要找我3角。”听了学生不同的付钱方式,我激动不已,深深的被学生的聪明所感动。真切体会到,只要你愿意,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从发现中寻求快乐,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付钱方法。思想在这里交流,经验在这里丰富,思维在这儿拓展。

四、创设动画情境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5只鸭子。此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亲近大自然的动机。在教学“用数学”时,上课伊始,我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丽的画面、鸟儿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我设计了引导学生去郊游大森林的事理情境,把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机地串了起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了认识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五、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由下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在活动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顾客”们在购物时文明,在付钱时排队。“收银员”礼貌的“欢迎光临”,一丝不苟的工作神情。全班交流时,“收银员”谈自己的职责;“顾客”提醒大家要用钱卫生,并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六、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征服欲望。“愿意!”孩子们大声回应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篇2

一、走出高效课堂教学误区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是更新观念

教师应吃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研究新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人人可以学好这些有用的数学”的“大众数学”,培养出“知识、能力、素质型”人才.二是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以考试为突破口,以试题为导向,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使教学内容层次清晰,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是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数学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规范书写、自觉检验、订正错误的优良学习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课内思考、课后复习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四是强调数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数学中采用的例子尽量来源于现实生活.最后是重视能力的培训,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还要强调学生个性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如使用分层次个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强调自学,注重因材施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数量适当的具体材料,并要给学生的概括活动提供适当的台阶,做好恰当的铺垫,以引导学生猜想、发现并归纳出抽象结论.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对于概念概括要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自己的独立探索、思考、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独立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的自由思想空间.

二、总结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的思想方法,懂得削枝强干,对内容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加以挖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发展,使他们终身受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动态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也可以将纸上的操作活动转化为脑中的思维活动),从而获得问题的最终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过程的乐趣,体现“从特殊到一般,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在教学中,从简单的操作情形出发,认真比较、发现规律,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的简单应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周洋单位: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篇3

新课改下的教学最大的参照就是学生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知识积累单薄,学习主动意识不够,因此,必须要实施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小学教学内容趋向综合化,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很少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据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预设教学情境,创设质疑氛围,认真把握质疑时机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时机,启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如教学拼一个正方形要用多少根同样长的木棒,拼两个至少要用多少根,在学生能算出拼两个至少用多少根后,教师马上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拼三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至少要用多少根木棒。四个、五个……”无形中就丰富了学生的思考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设计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目的是要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收获一定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目标,因此,探索研究是核心。具体来说那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课外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并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有一根不均匀的香,香烧完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确定30分钟的时间。从而让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使课堂得以延伸,探究得以延续。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地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怎样打电话省钱”“压岁钱怎样花”,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而言,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根据教学任务,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新颖性、生活性等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进行探究,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模拟小商场购物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欲望,积极地在实际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

四、结语

篇4

就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课堂内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将晦涩难懂的课本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简单地对学习产生理解与记忆,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身数学知识层面的积累提升.例如,在讲“立体图形”时,由于一些学生对于空间性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学习与理解,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图片,以及PPT,将圆柱、圆锥、球、正方体、长方体这样的空间模型与杯子、铅笔头、篮球、魔方、课本这样的实际生活中的用具相联系,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实际生活中的形象相结合,并利用实体模型进行讲解.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在思维中更加简单明确地建立所学内容的实体化模型,深刻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本质,并且直观性地感受与体会到所学内容的重点所在,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联系实际,是一种教师教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学习任务的合理方法.通过将课本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记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魅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趣味活动,助推学生学习趣味活动

就是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安排学生进行游戏互动.通过游戏活动,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理解与记忆,并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概率”时,因为所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所要求的课堂内容教学完成后,我特意为学生安排了相关的游戏环节,让学生抛硬币与色子,直观地去体会概率的相关知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及讨论分析实际操作与理想情况下的结果差异.在游戏当中,学生都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并就误差问题进行了小组内的讨论分析,深刻地体会到概率的基本知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与此同时,通过游戏,学生还掌握了概率方面的一系列数学概念,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意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知识,也进一步地带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趣味活动,是教师带动学生完成相关数学学习任务的一项有效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趣味活动,教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使教学内容在游戏中被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而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篇5

1.应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数学的学习要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面对复杂的公式,客观地说,确实非常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应用正确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采取一些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并且传授给学生一些增加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些简单的分组解题比赛,并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又例如,对于不容易记忆的内容和公式,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一些记忆的口诀或者秘诀等。

2.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早已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对于不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多媒体设备,把复杂、繁琐的知识可视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内容的讲述中穿插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同学进行理解记忆,同时鼓励学生随时向教师提出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二、提升课后反馈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说了算,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情况,老师有必要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来了解。但是老师直接向学生了解可能不容易得到真实的结果,老师可以通过数学课代表的反馈间接了解多数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这样,教师才能够从相对真实的反馈当中了解到自身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升。

三、结语

篇6

一、教学要从矛盾开始

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得出0<a<1,而忽略了a=0的情况。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我走进了新课程,了解了新课程。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理念。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从理念到实践还有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如果“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那么,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为了使自己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我认真深入地研究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对新理念有了些许感悟。

21世纪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强烈的变革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视为经验的观点进行重新审视,必须从传统的局限课堂45分钟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见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评价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的行为,现在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差异,突出学生个性的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专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我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教师就要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他们明白,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当我们上课需要实物模型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准备这些模型也是他们自己的事,老师会与他们合作一起准备,那样就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电视中与数学相关的栏目,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数学课外书籍等等。

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课堂上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那样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数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堂上,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让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六、教师参与学习。课堂上,我们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因为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时代,教师更不是万能的了。因此,师生共同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篇8

一、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

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在教学上可设置理论著或实践中

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新知识来龙去脉的背景材料展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充分活动,既能够认知、理解、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如概念的学习分几个层次:

(1)直接性理解:即对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能识别概念的语言描述正确之处;(2)解释性理解:即对数学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能理顺概念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联系等;(3)推断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有关数学对象作出个人推断;(4)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对数学概念提出创造性理解;拿绝对值来讲:(直接性理解)(1)绝对值|a|.(2)|a|≥0。(3)|a|是数a所对应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故|a|是非负数。(解释性理解)绝对值可看是距离|a|≥0。(推断性和创造性理解):

有理数集Q实数集R

|a|=a2aA>o|a|=oa=o-aa<o|a|=a2aA>o|a|=oa=o-aa<o

上述内容也可用一表格来概述:

给出定与原认

义(揭知结构区别于将新概

示本质分类建立联辨认原有认强化念纳入

属性、比较系明确知结构已有的

名称和新概念中某些认知结

符号)的内涵概念构

外延

二、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数学能力应具备数学特点。

数学能力是指通过思考,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联想,把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技能进行组合再组合,从而主动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因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诸如,教会联想培养思维灵活性,运用同类题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用分类讨论思想培养思维的严密性,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用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利用选择题培养思维的敏捷,采用归纳猜想方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发挥学生的表现力。

如:在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时,归纳起来遇到两个特殊图形:

AAB

BC

DECD

图(1)图(2)

我们形象称图(1)是“金字塔”,图(2)是“8”字,针对上述两图形,举出下例来一题多解:

例:已知:如图(3),在ABCD中,E为AB的中点,G是对角线一点,且AG:GC=1:3,EG的延长线交AD于F,求的值

AEBAEB

FGFGM

DCDC

图(3)图(4)

M

AEAEB

FGFGM

DCDC

图(5)图(6)

AMEBAEB

FGFG

DCMDC

图(7)图(8)

学生很容易想到从点E、点F、点G作特殊图形得到5种解法,这样提出问题,从变换的角度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多个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但基础知识点只有一个。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素质会有大幅度提高。

三、重视数学思维方式教学

正确数学思维方式是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应在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注意数学逻辑思维,注重知识的基本点、连接点、关键点和生长点,把数学基本知识和思想构成统一整体,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动力。在整个数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发现过程和思维探求过程,在教学中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指导。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如:“分式有意义和分式值为0的条件”一课中,提出:

(1)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x-2)/)2x+4)有意义?

(2)当x取什么数时分式(2x+4)/(2x+1)的值是零?

(3)当x=2和x=-1时,分式(x+1)(x-2)/x的值都是零,对吗?

(4)当x=-3时(x+3)(x-4)/(2x+6)的值是零吗?

(5)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x/(x-2)(x+3)没有意义?

(6)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x/(x2+x-6)没有意义?

(7)当x取什么值时,(x2+x-3)/(x-3)的值是零?

由上题,从易到繁,逐渐加深,这体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化程序,体现了数学思维方式。

四、加强数学应用性数学,培养实践意识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实践,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重要还在培养学生应用数

篇9

(一)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将EDA技术最新的科研成果融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数字电路教学革新最基本的思路,呈现课堂教学方式现代化,并构建非常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现代化课堂教学环境。以现代化教学平台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革新,构建能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良好培养的课堂。数字电路课程理论性教学内容是讲关于集成度的,该标准逻辑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因为标准逻辑器件所设计的传统数字体系是使用自下向上的设计方式,总体所需的器件较多,并且其电路连接非常复杂,对应的可靠性也不高。用户不能对相关器件功能进行修改,这也就促使修改体系设计难度提升。

(二)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

近年来,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飞速,随着EDA技术的出现及不断应用,促使数字体系设计进入新的阶段。实际上基于标准逻辑器件数字电路有着诸多缺陷,不过运用其展开相关教学也仍是有好处的,其能促使学生很好的了解掌握对应基本原理及知识,教学者也能够很好的向学生讲解其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原始电路,并合理的讲述与其对应的分析及设计方式。想要帮该专业学生打下稳固的基础,还要掌握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合理的结合科研成果进行课堂调整及教学内容优化,找寻可行性较高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学方式。将各类分类元件及较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内容进行合理精简,重点讲述中规模的对应集成电路和运用,将EAD技术学习列为重点,并将其软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场仿真直接性概念演示、分析进程及验证、设计结果,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全方位的引进多媒体教学,并将其与传统方式合理有效的结合,呈现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

二、革新课堂教学理念并确立教学新目标

(一)课堂教学新理念

古往今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大多是理论性教学,内容均是需要验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步骤以及电路图,学生们则是按部就班的验证其对应结果,这样根本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致使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不能全方位的分析及解决问题。高等教育若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自身创造力,这样高等教育发展则会停滞。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长此已久,需要全方位的模式革新,务必要将学生转移至模式中心,扼制被动式教学,呈现学生主动式学习的良好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着重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样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新目标

应不断的强化基础、拓展知识层面、持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其个性,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与分流培养,展开启发式创新及各类实验合理结合,软硬件结合、课内外结合、拓展实验性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各类设计工具,持续提升学生管理较大规模复杂体系的能力。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是教师,务必要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并很好的激发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培养这类内在动机的良好形成,促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及创造性的形成,并运用各类机会指导学生参与并实验,持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多样教学方式

(一)启发教学

问题是学生思维开启的关键,教学者应该通过对应教学情景创设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处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启发式教学对新课程的引入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二)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方式主要是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创造力的良好培养。从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之后,对应的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安排是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尤其是数字电路基础课程,其授课时间以及间隔时间较长。讲课中教学者及学生互动不到位,学生则会因为课程时间较长从而出现怠学的心理,进而忽略了较为重要的相关知识点,长此已久学生就会因为学不会而出现厌学情况。所以教学者应注重课堂之上与学生的互动,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关思考、讨论、分析以及总结,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三)任务驱动法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最关键的就是实践,所以对于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任务驱动法是个很实用的方式,将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巧妙的设计成不同类型的小任务,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是带着学习任务的,也知道自己要完成怎样的学习目标。教学者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保证任何一个任务都是包含着新旧知识以及技能的,进而很好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并保持着这样积极的学习热情。

(四)类比教学

数字电路基础课程会有比较抽象的知识概念,学生们要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空间想象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深入理解。所以教学者应运用适应的教学方式来辅助学生强化基础性概念理解,这样来讲类比法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将学生要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及平常生活巧妙的联系,学生则可以通过对比及比较发现相应概念的内在规律,进而很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篇10

1如何在美术写生课堂教学中认知传统绘画

英国美术大师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这样评价“没有一种艺术传统像中国古代的艺术传统那样着力坚持对灵感的自发性需求,但是,我们正是在那里发现了完全依赖灵感习得的语汇情况。”根据大师的观念,画家的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会,难以发掘绘画的艺术契机,难以提炼纯粹的艺术语言。那么在我们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景观,去面对气象万千的生活百态,如果没有“初始图式”作为我们实现艺术目的的切入点,我们将难以进行更多的艺术活动。董其昌说过“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集其大成,自出机抒。”所以我们要走进生活,体味生活百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阴晴冷暖,厚霭轻澜,与实践物质形成心灵的碰撞,艺发于心,得心应手,自得其成。每个学生的写生都应从心中仰慕的大师着手,根据我们的艺术知识去理解大师的艺术语言,去理解大师的艺术感悟,在实践中找到切合的物质特征,生发意识感受,汲取最大的营养。在写生课堂中,还要学师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时代特征、甚至性格特征,便于我们更加准确贴切地了解传统绘画,感受传统绘画在当下艺术人文环境中如何去承载与继承。中西方传统绘画一直是我们的向往与追求,不但是绘画技巧层面上的追求,更是精神内涵的探索与寻觅,让我们在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去落实我们的艺术思考,追求真艺。

2如何在写生课堂教学中认知当代艺术形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下艺术对意识形态的淡化,艺术家多元化思想的存在,形成新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境化艺术共同体。新形势下,国内艺术形成新的对立局面,即中国传统艺术,西方传统艺术,当代前卫艺术,各艺术形态在其各自的领域及其间叠置的领域蓬勃发展,这其中有共融,有碰撞,每一种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都有它的途径。在矛盾的综合体中,寻求新的创新道路,然而这个过程是残酷的,同时也是文明的进步,最终势必形成顺应人类发展的意识形态主流,引领时代思潮走向未来。在我们的写生课堂中要认清宏观脉络,明晰绘画思路,有些作品顺应时代思维方式,其作品收到广泛的社会效益,有很高的认知度,在其中完成了个人的绘画道路。也有些艺术主流之外的艺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他们没有形成艺术思潮,或许在形成其意识形态的路上,他们艺术语言的独立性也是我们在艺术探索中要研究的一个层面。在写生过程中,我们要研究既成的艺术语言,掌握绘画方法,使得绘画形式进行下去,同样要研究绘画前进的方向,明确发展的途径及意识形态的走向趋势。这样就要求我们对当下艺术形态要全方位的掌控,有独自的鉴赏能力,翻阅书籍,整理资料必不可少,研究历史艺术形态走向今天的各个阶段,研究具体画家的艺术作品风格的转变及构成,深刻探索,取之自用。

3如何在写生课堂教学中探索提炼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