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环境设计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环境设计要求

篇1

以人性化设计作为论述重点,主要从两类使用主体――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将医疗建筑规划设计的设计纲领以及诸多设计原则进行解析,阐述了在医疗建筑环境中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

医疗建筑 建筑环境 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Humanized design a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two main user,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gle were analyzed, the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program and many design principles for the analysis, elaborated in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of architecture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humanization design.

Keywords

Medical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Humanized design

建筑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空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环境的形成和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和活动的场所。随着当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着眼点重回建筑环境中对人性的关注,人作为环境的使用者成为重要的研究要素,对人的关怀更成为当代建筑环境设计的重点。

现代医院建筑环境的立足点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更便利的服务,体现在设计中即满足了医院建筑环境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了“人”这个基点上,更多地表现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关爱,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的纲领即应以人为本

医院在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合理的功能布局、快捷清晰的流线设计、优美的自然及人工环境、合理的外部空间设计等诸多方面。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即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参照对象。医院设计以人为本不仅包括患者,还应该包括医护人员、医院管理人员、陪护、探视人员等,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就医环境,方便的工作环境,医院方便的管理环境,简洁、清晰的探视环境等。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要,医疗建筑的设计应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从时代的层次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从人的心理、生理等角度出发,创造出更为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一)重视环境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在医院这个特殊空间环境中对私密性的要求很高,例如:患者在诊室接受医生的询问时,患者希望个人的隐私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医生也是医院建筑环境使用的主体,医生在工作中也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和会诊空间。因此对于建筑空间的流线以及空间隔音的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标识系统,在相关场所使用图标提示,使人员能够相应自动控制避对行为进行控制,以保持环境的相对私密性。

医院的环境安全,首先要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具有防火、防灾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此外,医院建筑环境的安全性更着重指的是患者在医院这个特定空间环境中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托感,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心情忐忑不安,焦虑甚至恐惧。因此在设计医院的公共空间环境时,应着重于人性空间环境的设计,创造一些相对宽松的场所如咖啡厅、休息厅等,为患者提供不被外人干扰的空间场所,创造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时也应是设计的重点。医护人员作为长期在医院中工作的主体,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也应该得到重视。因此,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清晰的流线在医院这类复杂建筑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 二)舒适度

人们对医疗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除了实用以外,人们对医疗环境的要求是在满足生理上的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人心理上的需求,达到一定的舒适度的要求,人们迫切要求改变医院沉闷冷漠的性格特征,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医院环境要求更加注重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心理感受,创造一个舒适的体现人性化的医院环境。

(三)易识别性

随着现代医院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医院体量越来越大,流线越来越长,导致患者身在其中经常有一种处于迷宫的感觉,本来就焦急的心理更加慌乱,因此医院空间的易识别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建筑相应位置的共享大厅、中庭空间的引入就显得很必要,不仅提高了空间环境的质量。为住院患者提供了交流的空间,改善丰富了内部的环境,同时也可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增加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另外通过空间色彩分区、色彩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以及建筑小品、背景音乐系统等配置,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服务氛围,体现医疗设施的现代化和人性化。

(四)节能性

医院建筑是各种建筑类型中能耗最高的一类,在建筑设计和布局时应力争简洁、流程合理以降低能耗,设计不仅考虑中央空调运行时如何为患者及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卫生洁净标准的室内温度及湿度,还通过在平面布局中采用合适进深,气流的合理组织,利于节省能耗,同时大厅在自然采光、通风上的效果明显,也更利于提高医院建筑内部复杂空间的标识性,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五)室内外环境的统一

医院建筑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两大部分,内环境与外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外环境的优劣成为影响内环境的直接因素。

环境设计在医院建筑总体环境设计中占主要部分,医院建筑内环境包括:门诊空间环境、候诊空间环境、住院部空间环境、医技空问环境、手术部空间环境以及包括功能单元、楼层、通道、公共服务设施、窗口、门牌等导向标识系统。

医院内空间分为两大类: (1)非诊疗用公共空间:(患者可自由到达的空间)包括门诊、候诊厅、医院主街、电梯厅、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活动空间。

(2)诊疗空间:各类诊室、医技用房(检验、药房、手术部、x光室、CT室等)、病房、医护人员用房等。 医院建筑内部功能非常复杂,其间健康人与患者穿插流动、清洁物品与污秽垃圾共同运行其中。人流量大,病因复杂,医护人员与患者穿插流动,极容易交叉影响,因此门诊环境设计是医院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重点。门诊的就医时间比较集中,人员流量大,患者重复往返,环境拥挤、嘈杂。在门诊大厅的内环境设计上应该尽可能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将自然的外环境引入室内。设计上可将室外的自然环境引入,以弥补人工环境设计中 的不足,例如:门诊大厅将绿化和水体引入其中,丰富了空间层次,使得原本室内空间变的富有生气又帮助患者放松紧张的心情。现在很多医院将商业服务设施――如:咖啡店、鲜花店、零售部、公用电话、银 行、邮局等与患者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布置在候诊大厅, 方便患者的同时有助于缓解紧张、压抑的候诊环境。

医院的内环境设计除了门诊环境外还包括住院部环境设计和医技部环境设计,住院部和医技部属于诊疗空间,住院部是患者进行治疗康复的重要的场所,住院部的环境设计主要指的是各科病房的环境设计,而各科病房由护理单元组成,护理单元作为基本的护理单位, 具有使用上的独立性。护士站可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 尽量缩短护理半径, 提供较好的监护视野, 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住院患者提供交流的空间,改善丰富住院部的环境,同时也注意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增加内部空间的可识别性。通过空间色彩分区、色彩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以及建筑小品、背景音乐系统等的配置,进一步改善医院的服务氛围,体现医疗设施的现代化和人性化。

医技部环境设计主要是由手术室、检验部、影像诊断部等几大部分组成,由于其流线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环境设计的不同。例如手术部内环境设计:手术室的环境要求非常复杂,在建筑设计时已按其手术室洁净度要求安排在不同的区内,并对不同的人流、物流根据洁净度要求进行了路线分区,形成明晰的洁污路线。另外,由于手术医生长时间关注病人红色的切口,与周围白色的床单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此,许多专家推荐使用反光系数50%的补色灰绿色作为室内的色彩基调,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手术室的界面要求也有特殊性,顶棚的材料要便于清洁、耐腐蚀,板面的接缝要密封或无缝。墙面的材料要易清洗、光滑平整、耐腐蚀、抗撞击,地面的材料坚固平整、无缝耐 腐蚀,易于清洁。

外环境包括基地选址、场地利用、植物种植、场地铺装、各种单体、出入口、道路、总平面及服务设施的标识、小品等等。医院外环境与内环境共同组成了医院建筑环境,医院建筑外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环境。医院外环境在整体医院环境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外环境设计中应当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受疾病的影响,体质较为虚弱,心理负担过重,行动不方便。在医院外环境中不要片面的追求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自然景观和多彩视觉环境,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在实用性上应易于到达,在环境性格上应积极向上。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已成为现代医院设计和管理的主导思想

现代医院更注重室内公共空间的处理方法,各种各样的修饰手段已完全改变了人们印象中的那种混乱拥挤的紧张气氛,为患者创造了愉悦舒畅的医疗环境,大大缓解了患者入院前的焦虑情绪,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应该特别指明的是,关于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赖于适当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面积和尺度,若无这个前提,任何装饰性手法都是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环境质量。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也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人性化设计得以实现的。 离开了对人心理需求的关注和探索,人性化设计便偏离了设计的宗旨。

篇2

【关键词】 中医院;传承;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随着民众对传统中医药的青睐, 对医疗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 中西医医疗机构均开始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医院在环境建设中照搬西医院华丽的外表成了中医院固有模式, 在空间规划上缺乏中医特色, 在布局与功能化上失去了中医特色。虽现代有余, 但缺乏中医调和阴阳的文化氛围。在设计上应更适合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 营造安逸、色彩温和的就医环境。使患者抛却社会的浮躁以静制动, 心静如水, 舒缓, 病安康来, 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 打造中医院的文化, 就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所认知, 为患者营造最佳就医环境。

1 发掘并继承传统文化元素, 体现中医特色

将中医文化合理运用在空间环境的设计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儒、佛、道三家思想, 它们在各个时期都有其明显的历史烙印, 如果加以细心雕琢并运用在环境设计中将是一个很好的设计作品[1]。比如说儒家思想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表现在环境元素的建设上注重模山范水, 象天法地, 模仿自然环境雕琢一些图案让人与自然亲密结合于环境中, 使人身心得以放松。把这些设计放在中医院的设计上是难能可贵的。通过自然元素的合理利用, 使患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有利于治疗与恢复。我国有一些中医院在环境设计上就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像始建于1933年, 有“南粤第一家”美誉的广东省中医院, 由于医院历史悠久具有很深的历史沉淀, 所以医院在传统文化建设上更具有其独创性, 并创新性的提出了地域性的“凉茶铺”模式。就是在门诊大厅中安排了有岭南地域特色的凉茶茶座。在医院园区建设上更是独具匠心, 除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竹林成海”外, 还在园区建设中草药园, 使患者在园区休息时能够了解中医药知识。

2 中医文化建设融合现代元素

中医院的环境设计应结合有利于医院发展的现代元素[2]。如检验及辅助检查设备是现代物理学、化学及其分支学科发展的结果。并无中西医之分, 现代检验及辅助检查也不应排斥在中医大门之外, 这应是中医望诊的进一步延伸。先进的检验设备在中医院也是不可替代的。我国卫生部门制定医院检验设备空间的环境建设标准, 对设计要求并无明确要求。我们在环境设计上满足实用性的同时, 也要把现代元素包裹进中医元素中。既能够使中医院现代元素有效利用, 还能使其在环境建设上符合整体的建设标准。个人认为医院的放射影像科建设标准是必须遵循的, 因为这些设计标准, 关乎每个患者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但是冰冷的混凝土上, 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刻有传统图案的碳化木作为装饰。电机运转声可以变为柔和的古曲弦乐, 缓和患者一个人在检查室的紧张心态。另外工作室周围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或绿化, 也可以降低室内的辐射率。还有一些中医院介绍中医特色事宜技术和传统中医知识的图版, 在空间软装饰上的应用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种符合中医的空间构想设计是既符合西医的空间硬性标准, 也符合中医对环境的软要求。两者元素可以在同一个空间中深度的结合, 并有效的统一。

3 中医文化建设是精神与文明的传承

应把中医院的环境建成为一种风格流派, 使其可持续发展下去。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医的发展有5000年的历史, 中医是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堂馆所古来有之, 在环境设计上我们更应把他历史浑厚的积淀发掘出来并发扬光大。世界装饰流派复杂多变, 但经典的流派却长久不衰, 如古罗马时期的拜占庭建筑到16~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的样式。这些耳熟能详的风格背后都有强大的帝国作为支撑。由于近年来中国的国力发展不断强大, 很多国家开始聆听中国的声音。中国式装饰风格独树一帜并自成一派, 各国争相效仿。中医以其历史悠久, 技术博大精深, 在世界范围内闻名遐迩。故在中医院的环境设计上, 当代环艺设计师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不应照搬西方的模式, 有效发掘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 并结合实际需要最大限度的在设计上得以体现。不应是仿古建筑, 也不是高楼殿宇, 应是设施齐全, 功能完备, 走进后像一部内涵丰富的书, 医者如《金匮》、药者如《神农》, 管者如《内经》, 富含文化与内涵, 人与灵气, 屋以点缀, 融合传统, 更应实用。

因此, 个人认为有三点是不可缺少的。第一继承并有效发掘传统文化元素;第二中医院的环境设计应结合有利于医院发展的现代元素;第三把中医院的环境建成为一种风格流派, 使其可持续发展下去。当代中医院应该赶抓机遇, 创建并制定符合我国中医院自身环境建设的标准, 并使其走在现代流派的前沿。不但要满足实用性, 还要集美观、科普宣教传统文化、地域特点于一身。相信中医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医疗环境 人性化 景观要素

1. 基本概念

1.1医疗环境的含义

所谓"医疗环境"是指人们对医院空间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评判。在二战后的和平建设时期,西方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突吃猛进,医院建筑与医疗技术、建筑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在"医疗环境"这个术语中包含了对医学意义的深化认识和对整体概念的"人"的关切,引入生活气息来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1.2"人性化"的设计概念

"人性化"的设计强调设计师与使用者双方的沟通、联系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式的设计,反对把设计与使用者看成对立的两端。设计师的设计思维逐步转向人性化层次,通过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反馈使用者信息,以及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设计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来达到设计与使用对象的协调,从而令使用者更加满意[1]。

2. 人性化医疗环境设计的作用与特点

2.1医疗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是科技发展的平衡剂

科技在展示人类伟大的征服力量和无与伦比的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给人新的苦恼和忧虑,那便是人情感的孤独、疏远和感情的失衡。所以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实现"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和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2]。

2.2满足人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蔡德勒・格林内尔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罗杰S.伍尔瑞克对保里纪念医院环境对病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病人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而康复速度提高30%。

因此,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方面深刻地理解和创造与整体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人性化医疗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设计师已将设计的触角仲向人的心灵深处,通过富有联想意义的色彩和审美情调的设计,在医疗环境设计中赋予更多的意义,让使用者心领神会而倍感温馨,不再紧张,从而满足患者更深层次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2.3医疗环境设计的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

自然环境为人服务,景观环境为人而塑造,只有在医疗环境设计中突出了人、反映了使用者的需求,才是比成功的。因此,人是医疗环境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人具体的设计得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的出现,完全是设计本质要求使然,决非完全是设计师追逐风格的结果。

3. 人性化医疗环境的设计

3.1景观空间规划

医疗环境需要提供多种场景设计,例如入口空间、休息交流场地、健身娱乐场地、医护人员休憩场地。丰富的景观类型,可以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例如:明登约翰人刮に沽忠皆荷栌腥肟诰肮酆湍旱榷嘀志肮劭占洌景观空间功能丰富多样,让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空间功能进行选择场地进行个人活动(如图1)。

尽可能的将户外的景色可以引入到室内,供人们观赏,让在院内因疾病不能外出的患者可以看见室外景观,放松心情,减轻病痛, 带入大自然的气息,让患者仿佛置身于自然中,从而增加他们到户外的机会,减轻病痛带来的伤害,获得最多的恢复健康的可能。

另外设计时应考虑如何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达到户外空间的宁静[3]。

3.2植物设计

绿化设计以绿色植物为基本色调,然后配置不同色彩的树种和花朵。设计时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树种,让患者从视觉感受到四季的变化。患者需要交流空间,因此可以利用植物外形将植物栽植在桌椅旁边围合或者半围合,形成灵活的私密感。比勒体验花园的绿化设计中,以绿色为主,但配置了不同色彩的花朵,增加了景观的丰富性,还利用植物的外形形成了私密的交流空间(如图2)

3.3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作为医疗外环境的重要组成层部分,对增加医疗空间中景观的美观的动能性起到一定作用,通过视觉冲击,对患者的情绪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因此小品的设计可以根据医疗环境类型和不同使用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巴黎儿童护理中心中的景观雕塑色调可爱、鲜明,以卡通形象为主,利于吸引儿童注意力,减少儿童进入医院的恐慌感和不安全感,加快身体康复(如图3)。

3.4色彩

据有关的色彩学、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分析人们在不同场所所期望产生的不同生理与心理需求,再以环境色彩来满足这种需求,以激发或抑制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达到辅助治疗、早日康复的目的[4]。

色彩丰富的医院空间环境能使病人消除对医院所产生的陌生、紧张等不良心理。极发挥色彩的生理作用,形成舒适宜人的色彩环境。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建筑外外立面和花园中的植物色彩丰富,符合儿童心理,不仅形成舒适宜人的色彩环境,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情绪,而且具有标识功能,让使用者明确所在的空间环境。(如图4)。

4.小结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主体的,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本文通过景观空间规划和路径、植物、景观小品、色彩等景观设计要素的具体设计和相关案例分析来体现医疗户外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根据不同的使用者活要求进行设计和研究,永远是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书目:

1. 崔轶.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设计方法初探.东南大学[D],2004(6)

2. 李淦.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方案简介.建筑创作[J],2001 (2)

3. 张茁苗.医疗户外空间设计中的景观体验研究.东北师范大学[D],2013(5)

4. Eb. H.蔡德勒,张神树译.医疗科技的进步,医院的可变性和健康的环境.世界建筑[J],2002 (4)31一32

篇4

关键词:医院;庭院环境;景观设计;中药景观

医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哲学在应用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经历两千多年的实践和传承,她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医文化和价值体系,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辽中医附属医院住院部环境设计为基础,探讨中医院庭院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及价值体现。

一、某中医院住院部环境设计特点

一) 关于设计原则的考虑:

1.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辽宁中医院庭院的功能要求,合理布置各种功能空间,组织车流、人流和休闲空间。

2.生态性原则:植物配置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后期维护管理问题,采用乡土植被进行配置。

3.人性化原则:考虑到医院职能,环境设计尽力满足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对环境的要求.以人为设计的根本,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4.文化性原则:设计前我们查找了与中医院相关的资料和中医文化类图书,设计试图体现中医院独有的古老文化气息,让处于其中的人们感受中医文化的神奇魅力。

二)设计结构组织分析考虑:(如下图)

1、构图取义:

以传统中医的哲学辩证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为出发点,利用一个“S”和五个圆形的构图表意这个传统文化的符号。“S”型最后弱化为绿化和水系,五个圆构成了庭院的五个具有特色的文化主题广场。

2.交通流线:

在分析空间功能基础上,将原停车场地改造作为室外停车场地,结合绿化构建生态停车场,车流以单向行驶为主,方便管理。车辆从主入口进入停车场,之后可从次入口离开。

3.景观视线:

主入口置黄石,上书“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构成入口主景,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置石风格“石敢当/泰山石”相呼应,体现一种人文关怀和美好愿望。前楼大门正对的绿地内设置景墙,其上书辽宁中医大学附属医院的英文名称与前楼大门相呼应,借意传统庭院“照壁”的形式。

在两条路的交叉处,我们作了对景绿地,绿地内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小品,展现中医文化.借皮影戏的场景,剪纸艺术的构图,利用中医题材故又点出庭院文化主题.

功能分区及内部主要空间设计: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庭院布局功能特点,我们将庭院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即:入口集散区和中心庭院休闲区两大分区。其中,入口集散区分为主入口区和生态停车场区两个功能区。

中心庭院区为四面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分为三个功能区:沿弧形园路伸展的中草药文化景观廊,以“L”形路为中心伸展的主题休息广场区和地下停车场地上部的绿地空间组成的中医理疗文化景观区。

4.1 主入口区:本区划分为两个功能区:入口广场区和生态停车场区。

4.1.1 入口广场区:位于场地的西北角,现为医院的主入口。设计布置一块黄石,置于主入口广场上,在其上刻写“某中医院”;其东侧绿地与医院前楼大门相对的设置了一块绿地,绿地内设计了一景墙,与大门呼应,借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照壁的处理手法体现一种人文的关怀和一种美好的祝愿,其上可书写医院的英文名称。

4.1.2 生态停车场:现状为停车空间;由于环境空间变化需要调整,场地有不少成年的大银杏,景观效果良好,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大树的因素,通过场地绿岛的方式保留大树。停车场以中间的主道路划分为最东西两块,道路和停车场通过通过绿化带进行分割,这样保证了分流交通,也可适当减少停车场地的突兀。为停车场地提供林荫。

4.1.3 住院部入口广场:保证医务车辆的正常通行,其前设置较大的场地,并在北陵大街与住院部大楼之间布置了一个花坛,结合植物配置行程一个大门对景。

4.2、中心庭院区:为前楼和住院部之间的中心场地,“L”型的路网通过庭院。在两条道路的交叉点设置庭院的主题雕塑,构成中心庭院的视觉中心点,突出中医院的文化底蕴。

中心庭院划分为三个景观分区:沿弧形休闲路延伸的中草药景观休闲带、沿“L”路网延伸的中医历史文化主题庭院区以及住院部楼北侧的中医理疗休闲区。

4.2.1 中草药景观休闲带:沿园路布置小的景观展示牌,其上可刻写有个中草药的图案和典故。沿弧形园路的两个圆形广场上设计了花架和景观亭,可供人们休息。在广场的绿岛和沿路绿地内结合植物配置种植具有景观效果的中草药类植物,并在植物前设立小的景观牌,讲解植物的医疗特性。

4.2.2 中医历史文化主题庭院区:为挺远的中心广场区域,“L”型路网的交叉点上设计了两座景墙,借用皮影戏和剪纸艺术将中医文化的内容整理到景墙之内。构成庭院的主要景观聚焦点。其北侧为大面积的广场,结合庭荫树的配置,已构成一个宜人的绿色广场。广场上布置景观灯具和小的景观小品,庭院灯的设计可结合中医文化的东西,将经典名句刻写在灯具上,为庭院的增加文化气息,广场中心的圆形铺装中心设计了一块被切割的景石,取义中西医文化的交接中寻求新的突破的含义。一条曲折的溪流穿过本区,溪流上布置汀步与中草药景观带相连接。中医以阴阳五行辩证的理论为哲学理论的基础,为体现文化内涵,庭院内的“L”主路铺装采用周易八卦的阴阳符号进行园路的铺装设计,展示一种古朴的文化传寄。

4.2.3 中医理疗休闲区:本区靠近住院部,其下为地下停车空间。场地只能设计小的植被和铺装,依靠接近住院部的特点,规划了较多的铺装场地,为换着提供方便的散步理疗空间。铺装多采用卵石嵌面的形式,穿着软软的鞋子踩在石子上,对脚底的按摩一定能缓解患者的病情,水系穿过本区,浅浅的水面,游动的小鱼会为患者一些心灵的安慰。溪流的设计以浅水为主,河床卵石嵌面、平整无凹凸,无水的时期,便是一条曲折的卵石小道。

二、案例总结

因此,在附属医院景观设计中,充分挖掘中医、中药、传统文化的内涵,同事使用现代景观手法与理念,为医院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外空间环境。

本案景观设计定义为现代中式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1.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2.追求空间多元与场地人性的结合。

3.在意环境舒适与精神回归的结合。

篇5

目前我国约有6700万抑郁情绪困扰者,1.73亿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者,几乎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和压力与亚健康之中,70%以上的人感觉自己不幸福。心理疾病患病率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数量激增,心理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经医疗机构跟踪调查,心理问题人群普遍对生活、工作环境不满,因此环境设计作为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设计理论与实践针对心理问题人群提出建构应对策略,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理论意义

(1)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理论研究是对环境设计理论研究的充实和深化。(2)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是对心理学研究与治疗干预理论的丰富与拓展。(3)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为创建和谐社会理论提供崭新角度。(4)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开拓了环境设计方法的新视角。(5)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丰富了环境设计的类型种类。(6)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拓展了环境行为心理学。

2.实践意义

(1)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在环境设计中充分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发展特殊需求的人文关怀,促进形成社会健康心理,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2)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丰富心理问题治疗手段,干预心理问题治疗。(3)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消解心理问题人群对生活、工作环境的不满意,指导特殊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4)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不仅可以满足心理问题患者的需求,而且可以应对正常人对周围生存环境的个性心理需求,具有普适意义。(5)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可以提升环境品质,提高使用者生活、工作质量。

二、针对心理问题人群需求的环境设计研究构架

将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方向作为大的指导方向,以心理问题人群心理需求为控制性目标,运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对环境设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发展适合中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人群的环境设计建构理论与创新实践。

1.环境设计与心理问题关系

(1)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问题忽视的表现。(2)环境设计对使用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3)心理问题高发对中国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冲击。

2.对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总结

(1)心理疾病的心理需求,心理疾病的行为特点。(2)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心理疾病的思维、行为差异。(3)人的生理、心理调节机制。(4)心理疾病人群对环境设计的诉求。

3.分析归纳相关学科领域对环境设计的建构与影响

(1)心理学基本原理,环境心理学基础理论。(2)环境设计构成的主要元素:空间布局、功能设施、家具陈设、材料构造。(3)建筑物理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

4.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对环境设计的评价

(1)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2)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的评价工具。

5.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得出环境设计

创新理论并结合相关实践,总结出环境设计应对策略(1)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环境设计建构中,艺术、功能、体验的创新理论。(2)环境设计针对心理疾病人群特殊需求的建构,其实现的基础。(3)针对心理疾病人群的环境设计应对策略。研究中需要找到与以往环境设计相比将会出现的变化,从功能、形态、结构、环境意识、文化、信息技术等方面分别加以研究和阐述心理问题人群在所处环境中的表现。提出突破以往设计原则的新形式、新构造、新材料、新技术等创新应用的环境设计方法,以适应心理问题人群对环境设计的心理诉求。在心理问题人群使用背景下,建立环境设计的评价体系,适应心理问题人群的心理、生理诉求。研究心理问题人群对现代环境设计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找到应对方法。不同心理问题对环境设计诉求不同,怎样归纳总结与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种类心理、行为的差异;如何运用多角度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造型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结合心理学,针对心理问题人群所期望的环境设计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如何解决心理问题人群对环境设计艺术性的特殊追求;如何将普通环境设计重构,应对心理问题人群的身心需求;如何在保障病人隐私基础上,与心理治疗机构、个患进行深入合作,是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注重环境设计创意,构建和谐人居环境

一种真正新的思维方式,其标志之一就是它不仅能超越过去受各种因素限制的学术境界和设计方法学经验领域,而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所验证的新趋势。在传统环境设计的经验与反思中,寻求一些新的设计创意观念和设计方法。就环境设计而言,设计创意关注特定心理问题人群的人居环境,其设计思路、法则和方法,值得探索与研究。舒适的环境对人体保健及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体质,以达到对生理、病理过程的调节和治疗作用。许多学者通过对世界范围内的健康人群的调查发现,健康与舒适的人居环境有密切关系。心理疾病病症具有长期性、较难根除、病因复杂等特点。优质的环境设计可以提供好的环境因素,减少空气污染,适合开展各种运动;同时可以改善神经功能,调节情绪,避免应激状态发生。建构以人为中心、复合内涵的整体人居环境,应注重生态观念的设计概念与应用,运用环境设计各项原则如生态平衡原理等进行环境设计构思,人文与技术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确立“病人与环境”观念在环境设计中的中心地位,从人类生存与保健、可持续发展出发,在空间组织、环境细部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注重环境对病人医疗康复的作用,突出生态环境精神治疗功能。注重环境整体思维,在环境设计与社区关系、内外环境空间质量等方面进行宏观、长远、有机考虑,促进人居环境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发展过程,建立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

四、通过环境设计构建特殊需求人居环境

环境设计既要尊重病人的共性,也要满足病人的个性,即使后者在人群中比例很小。这些个体精神状况、生活方式与大多数人差别很大。对于这些差别,环境设计应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深入设计。不应把心理病人“非人化”,误认为心理病人的最大要求是“治病”。心理病人与健康人相比,病轻时差别极小;病重但无严重功能缺失时,人的基本、低层次要求仍全面存在,而这意味着对人居环境社科设计人性化具有更高的要求,如生活化、家庭化、个性化,而远非简陋的技术性环境能满足的。家庭化是环境情感化的一种方式,亲人的温情、家居般的环境,使人从心灵深处涌出温暖、舒适、安全的感受。空间从总体到细部处处包含着深切的体贴、关怀,有家庭的感觉。情感的引发,来自感知觉过程,“无聊”是现代人心情糟糕的重要原因,也是部分人寻求不良刺激的直接诱因。在对心理病人深入、细致理解的基础上,为心理病人创造适合的人居环境,区别于健康人的主流人居环境。文化丰富、宜人、具有积极人生哲理的环境设计,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发病率。设计具有热爱生命、认识生活的意义等积极健康主题,帮助病人充实、愉快地渡过病期。这不只是病人生活的需要,也是利用环境改善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状况,促进社会进步的需要。

五、融入人工智能,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人工智能是人类为自身需求,对信息革命进行改造形成的环境,舒适性与可控性是其突出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塑造人工智能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从现代智能室内空间到智能生态游园,人工智能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精致的高科技的人工智能,并未对具有心理问题这一特殊人群的需求做到很好满足。融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信息传递与处理、自动控制上的巨大优势,使人居环境如同人的皮肤,在物质、能量、信息交流上更合理、有机、高效;为心理疾病人群创造精神文化虚拟环境,丰富生活、工作内容;创造反映病人各方面状况的虚拟环境,不但有利于快速掌握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降低医院接待强度,有利于家庭医疗、远程医疗等便民措施质量的提高。现在,从最简单的生命体到人类,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逐渐增强。人类具有一定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因此可以获取有价值信息,对其消化、加工,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心理问题人群虽与健康人有认知、思维上的一些差别,但在当今信息社会,获取、消化、加工、创造信息的能力是必备的,心理问题人群也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

六、设计绿色的人居环境

重视绿色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人类是适应绿色自然环境的进化产物,具有与绿色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绿色自然环境具有内在的高度关联性、合理性,可以唤起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活力。“纯人工”环境功能片面,绿色自然环境不可或缺。除了我们较容易认识的生理、基本心理作用,绿色自然环境还是高层次精神文化重要来源。大自然生生不息,万物共生,使人们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这对于情感迷茫的心理病人尤其有意义。大自然千变万化,使心理病人思维灵动,富有创造力,可以缓解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大自然有其高度合理有序的物质存在,有其深刻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人归根到底是自然物,只有在物质上、精神上与大自然融合,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植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地改变空气环境。而我们使用的空调系统只能把二氧化碳、脏污物质含量高的室内空气与氧气浓度高、相对清洁的室外空气进行交换,造成城市空气的污浊。更糟的是,空调系统使用的化学制剂等本身就是极具危害的污染源。公共环境作为含菌量高、卫生要求严格的场所,在设计、建设、运营中应充分认识与利用植物杀菌、更新空气的生态效能。

七、结语

篇6

关键词: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植物设计

1医院康复性园林的特点

1.1“自然”

不同于城市广场,自然因素是康复性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水体等在其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有起到滞尘抑菌作用的植物,有能产生负氧离子的植物与水;另一方面良好的自然景色对生理特性的适应、合拍,能够产生特定的感受,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1.2“互动”

由于康复性园林的使用者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生理或心理的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色彩、有节律的声音、芳香的气味、宜人的质感刺激,改善使用者的感官。康复性园林还需要通过可操作性强的互动,使人从自身的不良状态中剥离出来,分散对身心不适的注意力。

1.3“人性化”

康复性园林的使用人群涵盖患者、亚健康人士及健康人士3个梯度,其中,健康人员包括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与探访者,其在设计与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各梯度人群的使用需要,以及各年龄层的使用者需求。

2医院康复性园林的作用

医院康复性园林对于使用者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生理意义、精神意义与社会意义3部分。其中,生理意义在于自然疗法与园艺活动,包括植物的色、香、味、质,自然界风、雨、鸟、虫对感官的刺激,以及适当地在医院康复性园林中组织园艺劳作;精神方面的意义是凭借园林自然景色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急躁情绪,消除医护人员紧张的工作压力。社会意义是通过,为患者、患者家属、探访者等提供一处交流互动的空间,改善医院环境,有效提高医院口碑与知名度。

3医院康复性园林植物设计

本人所在的医院现状条件是3幢房屋建筑,占据了医院的相当一部分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十分有限,对于类似的客观环境,康复性园林只能通过合理地栽植植物,丰富场所空间,提高绿化率,将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效益。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层次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健康的小气候环境,提供一定的疗养保健功能,起到小范围内的空间减噪效果,避免3幢建筑之间的噪音干扰,使康复园林环境变得安静,为人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植物的合理配置可以用有限的面积营造诸如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不同类型空间。此外,植物是园艺疗法的物质基础,尽可能在该处空间提高植物种类,利用不同类型植物刺激人们的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使人全方位地感受细节所带来的趣味,从而锻炼肌体、舒缓心情。

3.1生态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要求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四季的景观,但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生境,适地适树,合理地选择乡土树种,并注意抗污染树种的配置使用,如榆树、侧柏、垂柳等。针对本院绿化场所有限的情况,生态性设计可以通过植物的乔灌草配置,巧妙地通过植物遮掩丰富空间数量与类型,确保步行空间、休憩空间与运动空间的完整,提高场所灵活性。

3.2保健性设计

医院康复性园林的植物群落保健性设计体现在植物的气味、功效和色彩几个方面。有些植物能散发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芳香气体,有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有些植物本身就是良好的药材,设计时在了解植物特点、习性、观赏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具有保健性能的植物资源,合理配植适宜不同人群的芳香、药用植物,通过完成植物群落的保健性设计,满足人们养生、观赏、休憩、保健等多方面需求。例如,根据风向确定植物栽植方位,将植物分层、分隔配置,防止不同芳香类植物混合后气味混杂;根据不同植物芳香气味相生相克的关系合理配置,增强保健效果。本院所处的杭州地区,可在院中栽植桂花与香樟,2种植物的搭配种植可为患者提供消炎止痛的作用。

3.3意境设计

篇7

关键词:医院 建筑 设计

医疗建筑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它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人们对医院就医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被视为服务产业的医疗产业在全球趋同于市场经济的时代,已经从单纯的社会福利性质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过去的“患者”概念转变为“顾客”概念。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的环境,使病患在治疗期间感到愉悦、温馨,使医护人员保持平和心态的空间,如何组织高效率、快节奏、低日常运行成本的人流路线,这些都是对现代医疗建筑设计者提出的新要求。

1总体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优劣首先取决于设计的总体布局。设计一个小差错就可能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甚至整体的瘫痪。因此,对于设计者来说,要实现医疗建筑设计,总体布局设计尤为重要。

1.1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东北紧邻军工路,东南靠近周家嘴路,西北临近控江路。东为中环高架,西为铁路线。基地沿南北狭长分布。基地内分二期建设:一期为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二期为安图医院公共卫生分院。

1.2设计指导思想

现代医院大大扩展了服务内容和业务功能范围。特别是综合性医院担负着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职责,而且还提供保健护理等服务项目,医院平面总体布局自然就变得更加复杂。这使医疗建筑的设计范围已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专业领域。设计者需要掌握医院流程的相关知识,了解各诊疗部门运作的特点。一是讲究建筑的序列与机理。二是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建筑与绿化的融合。三是考虑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建筑群形成一组城市雕塑。努力开发适应城市发展,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愉悦建筑空间。在军工路一侧展现出一个简约大气、和谐人性的建筑空间,而基地内部通过建筑物有序的变化布局,加以环境、绿地空间与之的完美结合,显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人和谐共存的空间感受。

1.3总体布局

该基地东面沿军工路为20M绿化带,基地内拟建一幢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楼、一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楼、一幢安图医院公共卫生分院。在军工路、控江路,在两条路上分别设置出入口。以满足三幢建筑不同功能的需要。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为防止在医院内交叉感染为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医疗活动顺序、过程为主要依据来设计各种人流、车流路线,这是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合理人流、车流路线既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医疗建筑人性化体现。随着科技发展,现代医疗建筑逐渐成为融于环境、人类的建筑,在设计中更为关注人的感受,迁就人的行为。基地通过公共开放绿化带,来阻隔内环高架与铁路沿线的噪音,同时为基地提供人性清新的绿色舒适空间。为来此就诊的病人提供舒适放松的环境,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精神卫生中心布置在基地南侧,一方面方便分期建设,另一方面中心部位便于精神卫生中心对病人的管理。

2单体建筑设计

2.1平面设计

该基地内拟建三幢建筑,其中精神卫生中心两幢(综合楼、住院楼),安图医院公共卫生分院一幢。如图:2―1

2.2立面设计

在立面风格的造型手法上,采用了简约现代的造型。强调雕塑建筑的坚实安全感。同时注重医疗建筑对采光的要求。开窗采用深进深出的设计手法,简洁大方、现代,从而打破零碎,注重实体凹凸变化,以及光影和时间的同步变化,丰富中见浑厚。

3交通流线设计

3.1总平面交通流线设计

人车分流和洁污分流原则,车行流行分别从控江路,军工路进入基地,其主要为医院内部后勤服务,有机的组织地面交通,从而达到人才分流,洁污分流,各个流线互不交叉。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观景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便捷性原则,以主导性为主使道路尽量直达,以车流为主适度的曲折,达到减速限速提高环境的完整性。合理性原则,道路尽量位于基地外侧,以提高小区内部的安全性与环境舒适度。舒适度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越草穿林,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基地沿街道路设,临近控江路设安图医院出入口,在基地东侧军工路设计精神卫生中心出入口,车库出入口尽可能临近主入口,减小了车辆内部的干扰。如图:3―1

图:3―1交通流线

3.2建筑外部交通设计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停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两种。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人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人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式立体交叉,立体分流。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人口,实现医患分流。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人地下。本工程设有地下车库,机动车位136辆。如图:3―2

图:3―1外部交通分析

3.3建筑内部交通设计

在医院建筑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垂直交通主要依靠医用电梯,解决病人和医用人员的垂直动线,紧急情况下,每层至少有两部封闭楼梯解决防火疏散的问题。污物和食物依靠独立的货梯和食梯单独运输,各动线之间互不交叉。平面交通主要依靠复式走廊和中间走廊来连接组织各功能的联系。

4环境设计

在总体布局过程中除了要合理组织各种路线流以外,还需要设计者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公共空间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适合休养的医疗环境。医疗建筑不仅起到作为一个治疗装置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和现代医疗科技一起共同促进那些人类本身就具备的“治愈力”。这一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室内外公共空间的精心处理。

4.1总体设计原则

医院是为患者存在的,患者作为其服务对象,除了要治愈肌体上的病患,心理、精神状态的康复,也同等重要。因此,医院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上我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注重创造自然、环保、节能的绿色医院环境,追求优质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系统,并注重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使患者尽可能地享受到绿色。其次,在门诊部和住院部底层人口大厅,不局限于设立鲜花礼品店、小卖部等服务,而是将银行营业部、餐厅、商店、休息厅、儿童娱乐屋、网络查询处等公共服务设施引人医院的公共空间。甚至在空间形式上采用酒店惯用的“共享大厅”概念。另外,由于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患者挂号、分诊、交费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减少了公共服务空间拥挤现象。再次,强调绿色建筑设计准则,运用生态原理、理念和方法,来研究和发展医院环境设计,努力形成健康的医院环境。

4.2室外设计

室外引人集中绿地建设,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植物绿化是最为常用和有效的自然景观之一。植物绿化可以调节空气质量,降低污染,改善人的机体功能,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神经。总体布局上,运用绿化带将建筑群与城市快速道路和铁路线隔开,营造一个绿色自然的清新环境。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我们运用绿化带和院落隔开,给就医等待的患者提供一个室外活动的场所,放松心情,舒缓紧张气氛。让患者进入到基地后有马上能够进入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在医疗建筑中,利用绿色植物对建筑人工环境进行调节和改善,可以创造更为健康、舒适的医疗环境,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如图:4―1

如图:4―1景观绿化

4.3室内设计

建筑室内环境强调绿色设计,室内种植庭院,局部种植小环境,模糊室内外的感觉,以及注重自然采光通风,清新色调的墙面,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馨人性的就诊康复条件。可以用不同色彩区分空间功能的做法,将空间分割成块,在同一空间的整体以同一色调装饰,既满足患者的心理情感需求,又简便易懂,有助于患者了解医疗建筑内部整体布局。就连医护人员制服的颜色也是精心设计的,以暖色调为主,改变人们心目中传统医护苍白、冰冷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使其产生信赖,与之积极配合治疗。

篇8

关键词:大型医院建筑;发展趋势;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医疗设施的需求增大,政府也逐步加大了对医疗建筑工程建设投入的力度,使医院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建设既符合医疗工作要求,又满足医疗流程优化需要的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大型医院、和设计等单位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医院建筑发展趋势

1.医院的大型化

现代医院担负着治疗和预防、保障职责,大大拓展了服务内容和业务功能范围,它们科室齐全,装备优良,聚集一批高水平的医学专家、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有些医院还承担科学研究、教学培训等任务,能够充分利用大型昂贵的医疗设备,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医疗水平提高,以其全面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区域的医疗核心。

2.医院布局的集中化、高效化

一般来说,现代医疗服务中主张方便病人、提倡高效率。而布局的集中化更是有效的说明了这点。因此,要求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紧凑的诊断治疗程序,这就要求相对集中才能做到,以减少病人的行走路线,缩短医护工作人员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集中化使中央空调、水、电、气及网络管线相对集中,易于组织,节省投资,并为物流传输系统创造有利条件。此外,面对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及价格上扬的土地,也要求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土地。

3.医院信息、网络的数字化

快速成长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的各个领域,它们不仅仅融入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也推动着它们的改革和发展。数字化技术已能将影像诊断的图像通过网络相互传递,实现了远程会诊,使得国内、外医院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对疑难杂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将有很大的提高。

4.“医疗环境”的人性化

医疗模式从“生物”到“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医院除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外,还需要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根据现代医疗理论,病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表现情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随着环境对心理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同,寻求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也是必然趋势。优美、愉悦、舒适的医疗环境能调整人的情绪,创造良好、亲切、怡人的气氛,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尽快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如何加强大型医院建筑设计的分析

在开放的竞争下,医疗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战国时代,为不至于淘汰,医院必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不足,强化自身的优势,增强竞争力。事实上,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除治疗品质外,医疗软硬体服务品质与运行成本的控制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人力资源运用、医疗技术设备、医疗环境、医疗效率、医院管理等方面都是竞争力提升的重点

1.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个现代医院都不可避免因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观念的改变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与原有医院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稳定只是相对而言,变化发展则是根本趋势,因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医院规划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方案应保留有发展、改造空间。由于医疗设备的迅速更新,功能科室的社会化、中心化等,同时也由于专家医师驻诊或特殊疗法而造成某些部门的特殊发展,都带来了某些部门的成长性。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预留其未来的发展空间,为今后发展、改造、更新留有余地。使医院在改扩建过程中,不影响原有医院的正常运行,则是非常关键的。

2.生态优先,做好医疗环境设计

最完善、最亲切的软硬体服务品质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功能完善、舒适便捷、气氛温馨的硬体环境是必要的基础,它能大大加强原有实力,随着各种人工智能系统和医用机器人的开发利用,将大大提高医疗效果和人类的健康水平,但在这些高效、精密的技术装备后面,也隐藏着情感的空虚和冷漠,也存在使医疗失去人性的忧虑,为此,追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人性化和自然化的生活情调,创造一个舒适、愉悦、温馨的医疗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所谓“医疗环境”是指人们对医院空间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的综合评判,它包含了对医学意义的深化认识和对整体概念的“人”的关切。

医疗环境体现在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基地内外的良好景观,在保护好良好生态前提下,创建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花园式医院,室内环境设计中,结合医街、入口大厅设置中庭,让阳光、绿化渗入建筑中,加上色彩艳丽的鲜花、礼品店、气氛亲切自然的茶室、咖啡店、餐厅等等,使室内充满生机。

3.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合理地进行总体规划

不论是建设一个新医院还是改建一个医院,整体就医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体布局的优劣,因为它是内部关系的综合,是解决整个医院功能分区、部门联系、交通流线、环境质量、将来发展以及与周围城市环境关系的唯一手段,

因此,必须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1)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联系方便,且不相互干扰,现代医院更倾向于把门诊、急诊、病房、医技组织成一个合理有效的有机整体,来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2)组织好交通流线,医院中的交通流线复杂,包括人流、物流、车流、污物流等等,这些流线既互相联系,又不能混杂,要迅速地把各种就医人流、车流通过出入口引导到医院的相应部门,同时,也能够把离开医院的人流、车流有效地融入城市整个的交通流之中,否则,就会在医院中形成混乱的现象,既降低医疗效率,又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对病人的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3)要考虑医院的成长性,在总体规划中预留发展用地。

总之,能满足现有需求又能兼顾未来发展的医院整体规划乃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

4.“以人为本”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以人为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以病人为中心;第二是医护工作人员,只有为高强度的医护工作人员提供完善便捷的工作、学习、研究与休息环境,才能提高整体的工作品质和效率;第三是经营管理者,节省人力、建筑空间、便于管理,医院是人类的生、老、病、死情感上悲欢离合发生的场所,因此,“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生理上还应体现在心理上,医院的建筑和设施,应处处为病人设想,满足病人病理、生理和心理要求。

1)方便病人,病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应宽敞、明亮、方便、便捷,有清晰的图案导向标记,病人在少动或不动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挂号、收费、记帐、化验、检查、治疗、取药等烦琐的医疗过程,改变那种让病人上下来回走动、排队等候的旧的就诊模式。

2)室内外环境要优美怡人,塑造亲切、温馨和谐的氛围,促进病人痊愈。

3)完善为病人服务项目,包括餐厅、商店、康复中心、花店、网络查讯及病人交流、活动空间。

5.完善医院相关功能,突出医院特色,提高“医疗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在市场环境中,运行成本的控制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提高“医疗效率”,既能降低运行成本,又能提高服务质量。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点:以满足医疗使用为前提,达到土地、建筑面积最经济的运用,避免浪费;部门的配置,需同时兼顾医疗流程与经营管理效率,并突出自身的特色;给医疗活动的最合理、顺畅的流程设计;最精简的人、物流动线的安排,提高服务效率,节省体力和时间;平面科室的安排,需满足医疗功能使用与各种设备安装的要求,利用现代化输送系统将相关部门紧密结合。

结语

现代化医院是医疗、医学技术与管理的大结合,是最复杂的民用建筑之一,建筑师必须对医院的管理模式、流程、医疗设备等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才能做好设计。同时,医院设计的好坏,与医院的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可以说医院的管理水平越高,其医院建筑的设计水平就越高,只有建筑师与医院紧密合作,才能设计出好的医院建筑,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董黎.现代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向.华中建筑,2001(4).

篇9

“洋葱圈”理论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工程设计部主任建筑师何嘉欣引用“洋葱圈”理论将医院景观环境一层层剥开,清楚地剖析了各层关系:第一层交通与院区,在两者间利用松柏、灌木、草皮等四季绿植将空间分割,既方便患者出行,又保证院区内相对私密和安静的环境;第二层医院院区内的景观环境,达到美化院区内环境,调养患者情绪,保持院内宜人环境氛围的目的;第三层医院建筑内环境,标识导向、医院风格景观、独特的观景空间以及建筑内绿植等室内景观,均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疗愈环境氛围。

室内景观

从整体到细节

医院的室内空间为人流主要集中区域,环境注重亲切宜人的尺度。谈到室内景观的设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环境艺术设计所所长陈亮从整体到细节做了如下分析:

整体,自然搭配。设计之初,室内环境应注重整体,协调自然环境与设计的合理搭配,将天然因素如自然光、自然风等恰如其分的引入室内。

组合,屏蔽人流。适当的景观环境设计还起到屏蔽人流的作用,例如北京医院老北楼重建工程,是为某部分特定人群使用的医疗场所,室内应避免大面积人流的交叉。而在4层~9层的病房区,每两层设置一个开放且便于交流的花园空间,将病房和单元区隔开。

细节,突出无障碍性。室内的景观环境不同于室外大铺大开的绿色带,在其美观的装饰上,更多应考虑室内景观的无障碍性。例如,在道路的设置上,考虑乘坐轮椅的患者,要保证两辆轮椅能够并排通过,一般宽度在1.8m~1.9m,这是最小间距;植物的选择上避免高大茂盛,防止患者发生危险时医护人员无法及时看到。这些细节对于设计有很大的制约性,要求设计师将功能和美观相融合。

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元素

天津医院副院长薛铁军认为:“室内景观环境的设计应以人为主体,将人和人的行为作为设计的一个元素,以设计的手法将其融入到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去。”疗愈空间的室内景观环境设计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适宜的尺度。根据空间尺度的分级配以不同尺度的景观元素,利于营造空间的层次感,让人感受到不同空间过渡的暗示。

五觉的感受。人在视觉方面的认知是有限的,设计师可以综合调动使用者的听觉、触觉、甚至嗅觉感官。比如在疗养室内播放柔和的音乐,并增设散发淡淡怡人香气的植物,利用空间引入温暖的阳光,都会充分调动人的五觉,深入心灵。

正能量空间。疗愈环境具有融合异质物的暗示作用。不论是挫折或压力,疗愈环境都可以用一种生活状态展现出来,令人身在其中充分放松身心,更加宽容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疗愈环境通过空间美学与环境心理学的整合,采用空间组合、色彩、声、光等方式提供给患者正能量的空间感受。

唤起认同感。疗愈的环境应该在景观小品的选择、光线、色彩、设备设置等各个方面让使用者产生认同感,患者只有产生舒适与安全的认同,才会将感受转化成个人归属感。

体现当地文化。环境中的标识、器具、设备与装饰应能呈现出所在地的文化与自然特色。在环境中体现更多的自然元素,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能量,进而形成鼓励的暗示。

室外景观

体现医院主题

薛铁军认为,室外景观设计应体现医院的主题,做到整体化的设计,从院前广场、院区道路、景观绿化的设置形成整体体系,并在风格、元素、空间、色彩等方面协调一致,这样设计出的空间会体现统一的主题感。

重视地域性与季节性

陈亮认为,室外的景观较室内的景观更为复杂,室内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相对恒定,室外景观就要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地理位置来进行调整。比如,北方地区四季的温差大,不仅要考虑植物的搭配及空间的合理性,还要重视对整个医疗环境的营造。而南方地区在这方面相对简单,温度变化不是很显著,植物的生命力相对更旺盛。

景观设计案例

医疗景观的设计还不同于其他景观的设计,除了注重功能外,好的景观环境设计会对整个医疗环境起到一个好的烘托,或者是一个品质的提升作用。

陈亮以某军区总医院为例进行了分析,该院位于繁华城市的主要街区,有着80多年的建院历史,设有床位1650张。随着整个医院基建设施的逐步改建完善,对于建筑外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设计将现有门诊楼、病房楼和办公楼间的绿地进行整合,形成主题明确、功能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起到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宜人的绿色景观空间的作用,而且更加凸显室外景观环境的功能性。

整体协调,精神感召

景观的作用除了本身观赏的功能外,对于患者精神上的影响更为重要。医疗景观设计不用过于花哨,恰到好处,能让患者心情放松就好。

该院内科楼南侧为绿地,东侧为正在建设的发热门诊,未来也将成为人流密集区域,在此位置设计多处人性化设施,方便病患休息停坐。C字型波浪座椅,半围合状态,可供多人围坐休息。L型木格栅遮阳架在绿树掩映之中,可乘凉,可休息,木制材料,质地柔和,尺度适宜。另外,还可采用日本的枯山水的做法,用一块石头代表一座山,用一片卵石代表一片海,更加的抽象,不仅能节约造价、美观环境,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

配合整体,烘托环境

景观环境的设计不可脱离整体的建筑环境,应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例如该军区总医院整体是由几栋楼组成,结合当地多雨等客观条件,特设计加入多条连廊,将连廊的形象和功能紧密结合,以此作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所以医疗环境首先要保证其功能之后再体现适度的观赏性。

又如该院办公楼前绿地,以开敞广场为主,点缀椭圆型地台树池和草坪。高大乔木退让于建筑北侧,强调广场的空间感。铺地图型运用直线折线,强调知性、条理、严谨的风格,在地面嵌入条形灯砖,给夜景照明带来丰富的变化。

细节设计,疗愈为主

屋顶花园,一般以方便移动的盆栽为主。由于受结构和建筑的限制,屋顶楼板应防水,不能设置大面积的覆土,只能设置一些灌木或者小型花卉,均以盆栽的方式出现。另外,水景环境也需要引起重视,水中细菌传播繁殖较快,应尽量避免污染。

室外景观环境内每隔30m~50m宜设置休息座椅,患者走动会比平常人更易劳累,如有需要可考虑加入平躺座椅,甚至应备抢救设施,以防紧急情况。国内医院经常在景观中设计无障碍坡道,且有的坡长达40m,而中间没有停缓区,单凭患者自身较难爬坡,在此细节上更应为患者多作考虑。

疏导交通,功能分区

篇10

【关键词】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

在以往的儿童医院建设中,不管是在室外公共环境的建设上,还是在室内建设上,在色彩、景观、儿童玩耍设施上均比较单调,尤其在在色彩上,大多是统一白色,而这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儿童病患的康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院建筑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童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色彩开始变得丰富,景观形式和儿童玩耍设施也更为多样化。鉴于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童医院的建设,使其更为人性化、舒适化,下面文章就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为例,就其人性化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从设计原则、室外景观、公共环境、交通系统以及儿童心理学出发,就儿童医院人性化设计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一)内部

第一,在设计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儿童游戏玩耍区域的结构化与层次化,确保该区域自身的开敞度满足儿童嬉戏的需求,可采取横向连接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第二,在其内部所具备的各种嬉戏设备应该尽量简洁,便于儿童的使用,同时其完整闭合度应该尽量紧密,在其内部应该包括以下空间:儿童嬉戏过程中需躲藏的空间、开敞空间、链接空间以及过渡空间等。

第三,儿童嬉戏玩耍所用的设备一般为软性的塑料且其表面光滑,没有任何尖角或者钝角,而用于儿童嬉戏躲藏的这些设备,其材质也应该尽量采用半透明的塑料材质,通过这种材质的应用,使家长能在第一时间观察儿童嬉戏情况,通过这种方式继而提高医院整体安全的系数。

(二)边界

第一,针对儿童天性好动这一特征,在设计时,必须要将儿童人身活动安全放于首位,在儿童嬉戏这一区域内,应该设计一些比较醒目的景观来实时提醒儿童,使其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安全,通过边界这种形式将为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隔开。

第二,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作为儿童嬉戏的主要区域,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病患远离主体医疗区域所带来的恐惧感以及干扰。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基于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和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尽量确保各区域互相独立,明确好各区域之间的边界。

第三,在室外公共环境中,边界设置的形式有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一为实体墙面与镂空墙面所构成的维护墙体;二为在边界周围设置的座椅围护,通过假绿化、绿篱以及迷宫等创设一种充满趣味的室外公共环境,这种就称之为绿化围护边界;三为利用地形的高低落差形式所构成的一种边界,这种边界形式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成为一种供于休息的自然环境景观。

(三)入口

其入口的设计不仅要方便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新奇性,便于儿童的进入,若条件允许可设置多个不同出入口,从而使这一空间可和外界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免出现人流拥堵这一问题。在进行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安全,在实施人性化设计时,应整体规划室外公共环境中的休息区域和活动区域。

二、室外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一)绿色景观的设计

人类缓解疲劳和舒缓精神的一个主要空间就是大自然,在这种大自然环境下,通过这些高大的树木来净化空气、防风挡沙、增加氧气以及遮阳乘凉等,同时利用部分植物对局部空间中的环境进行有效地改善,通过这种私密空间的建立,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继而缓解压力。除此之外,还有些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功能,对于儿童病患的身体康复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这些绿色景观不仅可使病患心绪得到舒缓,同时还可增强病患的食欲,推动其身体康复的速度。

在绿色景观设计上,应该采取立体模式的设计方式,如悬挂式绿化景观。而在选择绿色景观的种类时,则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来选择,确保植物的成长效果达到最好,严禁选择有异味或者有毒、植物自身会产生花粉、粉粒、毛絮或者带刺等植物,应该尽量避免选用比如夹竹桃、芙蓉菊、剑麻、银叶菊以及红刺林投等植物,最大程度确保医院整体环境的干净和清洁,使医院环境的空气始终保持在清新的状态下,从而确保病患自身的安全。通常情况下选择实用价值高且具有一定观赏性能的植物,比如杜鹃、桉树、桂花、柏树或者黄槐等。此外,在选择树种上,还必须要注意所选树种的形状,确保所选树种具备较强的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且耐修剪程度较好,比如木槿或者紫薇等。同时还应加大建设和设计范围内已有植物系统的保护,可选择不同颜色、高度或者疏密的树种来合理且艺术地进行搭配,从而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提高医院品位。

(二)趣味性户外景观设计

第一,肌理。在设计户外景观时,还应注重景观肌理效果,通过景观所产生的这种肌理效果即可丰富户外景观视觉效果,同时也还可使人对景观产生一种触觉体验。

第二,水体景观。在户外景观设计中,可基于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适当的设置水体景观。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儿童病患的身体状况,水体景观中的水必须要干净,最好对其进行消毒。同时水体的流速以及喷速都不能过快,且其水量也不可过大。此外,在水体景观附近还应铺设相应的防滑地砖,以确保人们在周围玩耍、嬉戏时的安全。

第三,灯光照明景观。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中,灯光照明所应用的频率较高,其除了具备照明的作用以外,还可营造一种良好的夜间环境。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将灯光照明和景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设计一种具备照明功能的景观。

第四,卡通景观设计。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景观,即卡通景观,对于儿童而言,卡通在其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这种卡通景观的设计,不仅可缓解儿童病患心理压力,同时还可缩短病患与医院间的距离。因此,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过程中,应该多增添卡通景观。

第五,室外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中,公共设施为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医院这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中,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应结合儿童病患的身心特点,确保公共设施的方便性、舒适性以及实用性。同时公共设施的材质应该尽量选择亲和自然或者自然生态型的材料,确保选用材料不会因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就出现变化或者变形,而在结构设计上应尽量简单、耐用以及安全,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还应增强公共设施的创意性与艺术性,提高医院环境质量与品味。由于儿童对于形状和颜色较为敏感,在设计时,最好设计造型新奇或者颜色突出的公共设施。

第六,游乐设施。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中,游戏设施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设计这一部分时,应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病患的身心特点,具有针对性地来进行游戏设施的设计,在设计中,应将安全作为其设计基础,尽量设计噪音较小的设施,使儿童病患在该区域嬉戏玩耍时,可减轻其病痛。此外,所用的娱乐设施或者相关器材的材质,其表面应该尽量光滑、没有利器或者棱角,且质地比较柔软,对于纤维材质、软塑料以及绒毛质地的这些设施和器件应该每天进行消毒,以防儿童在嬉戏玩耍的过程中受到伤害,影响其病情。

三、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中铺地的人性化设计

第一,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如在雨水较为充足的地方,其所用铺地材料应该为渗水材料,而在设计排水沟盖上,则应考虑轮椅以及拐杖等通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冬季下雪较为严重的地区,还应设置相应的融雪装置和设备。在选择铺地所需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当地自身所具备的自然材料,使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之间协调、统一发展,平衡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中的生态自然,减轻人造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破坏,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辅助医疗的功能。

第二,铺地的人性化设计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通行要求。对肢体障碍病患来讲,应尽量不要在建筑用地的范围内以及人行道设置高差,通道的设计宽度应超过1.20m;对视觉障碍比病患来讲,供于其使用的这些盲道应该从其建筑的用地入口开始进行铺设,一直铺到建筑物门厅入口位置,同时在铺地上,应综合考虑铺设材料和地面材料之间搭配,增强二者彩度、亮度比较的差距,使视觉障碍病患能够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辨别通行的道路。此外,基于视觉障碍病患自身的实际情况,还可在医院室外环境主要道路的两边栽种相应的花草,使这种视觉障碍病患可通过气味或者其他的方式来确保其顺利地通行。

四、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空间人性化设计

第一,空间设计。儿童医院相对于综合性医院而言,所承接的病患大多为儿童。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还不是很成熟,而这也就要求在空间设计上,即要体现出人性化,同时也应体现出家庭化,基于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舒适、轻松且亲和性高的人性化、家庭化氛围和环境,让病患能够产生一种家的感受,在其空间设计上适当注入关于家的元素,以此稳定病患的情绪,弱化医院冷漠感。

第二,丰富视觉元素。不同的色彩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中,将不同色彩设计方式应用到此,可使人们转变对医院的传统看法,通过色彩,儿童可更为直观地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并基于这些颜色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喜好。色彩应用的原则为:在一些公共区域范围内可用具备提示功能的重彩,以此提高儿童对空间使用的兴趣,而在病患休息的空间内,应该用平和且纯度较低的色彩,以此使人们感觉宁静以及舒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光环境的设计,协调人工照明的采光与天然采光之间的关系,尽量多引入自然光线。另外,在娱乐设施的材质色彩上,也可适当地进行变化,所设计的设施、景观在造型应该具有童趣,在色彩上应该丰富,以此吸引儿童病患,使其在嬉戏玩耍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其病痛。

第三,尺度设计。因儿童在事物的认知上以及环境适应能力上,相对于成人而言,均比较差,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尽量将儿童自身的相关需求考虑进去,物体尺度大小与高度应该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便于儿童对这些物体的应用。

五、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交通系统设计

第一,整体布局与流线设计。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医患分流以及洁污分流,其交通系统的整体流线设计尽量清晰、简单,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在布局上应该紧凑,便于管理且交通运行的便捷。

第二,停车设施,其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停车建筑与地面停车场,其中停车建筑可分为机械停车库和坡道式的自走停车库,不同类型的停车设施在生态性、占地面积、停车效率、车位数量、景观设计以及造价等各方面均在着一定的差距,对于在设计中采用哪一种停车设施可依据该医院实际发展情况来明确。在停车设施中应该将残疾人专用的停车车位划分出来,最大限度缩短病患行走路线的同时,还应确保其他人行走流线。停车车位地面必须要坚固且平整,所采用的铺装材料透水性能必须要好,以免行人跌倒或者打滑。此外,地面坡度不可大于1:50,在停车车位一旁,应该设施相应的轮椅通道,其宽度不可低于120cm,当停车位一旁轮椅通道和人行通道地面之间存有高差的时候,应该设置相应轮椅坡道,其宽度为100cm。

第三,外部交通设计。在公共道路、无障碍车外、便道以及乘客的上车区域等各通道区域中,必须要有一条相应的无障碍通路和建筑物入口连接。同时还应设置相应的标识,以便于人们能够及时找到相应的交通线路,便于其通信。

六、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之儿童心理

从心理学这一角度来看,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均比较低,只有通过生动且具体的现象才可使其更好地接受外界事物,因此,在进行室外公共环境设计时,所应用的色彩应该尽量丰富,且造型也应该多变,为儿童就医提供一个童趣化空间,通过这种愉快且轻松的环境,以此减轻儿童对于医疗场所产生的排斥心理。在传统儿童医院中,在色彩上,均为统一白色,而这种色彩很容易使儿童病患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继而表现出哭闹或者逃避等各种不配合就医行为。鉴于这种情况,在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设计上,应尽量避免统一且单调的色彩,在医院内,护士和病患的服装应采用一些柔和且淡雅的颜色,通过这种鲜明且协调的色彩,不仅可以儿童病患带来一种温馨且甜蜜的感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培养与增进病患乐观及开朗的情绪,以此减轻儿童对病痛的恐惧感,减轻儿童病患所承受的病痛压力。

此外,在儿童室外公共环境设计过程中,还可再室外公共区域设置相应的音乐播放器,经调查资料显示,长期处在一个噪声环境中的儿童,不管是在发育上,还是在听力上和视觉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在儿童医院中,若长期产生噪音,不仅会加重病患疼痛感与抑郁感,同时还会使其对于医疗产生一种恐惧感,而这些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干扰儿童的正常治疗。鉴于这种情况,在人性化设计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时,还应设置相应的音乐播放器,通过一些柔和音乐的播放,缓解病患的神经系统,使病患大脑得以放松,继而消除病患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感受,减缓病患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疼痛感,使儿童病患能够在这种温馨且轻松的环境中就医,以此提高其治疗效果。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就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儿童医院室外公共环境今后的建设和完善可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继而促进我国儿童医院的发展,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敏.儿童医院门诊部医疗环境“人性化”设计方法研究——以山西省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漪汾院)建设项目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10.

[2]刘礼平,吴凡.当代妇女儿童医院设计初探--以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怀化市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建设项目为例[J].中外建筑,2013,(5):88-90.

[3]苏元颖.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儿童医院设计感悟[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12):40-42.

[4]韩玲.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住院部改扩建设计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0(2):55-58.

[5]许译心.彩色帆船中的开心乐园——简析郑州市儿童医院东区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12):50-51.

[6]田熙涵.儿童医院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部改造方案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2.

[7]石谦飞,郑敏.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部方案设计的人性化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41(1):101-105.

[8]徐金燕,马龙.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围产期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