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6 00:3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要有效
教学目标的高效应包括: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 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
二、教学策略要有效
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
教师应做到精讲。精讲要讲清讲准讲到位,表达准确。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
问题的设置要追求高效。问题的设置往往反映出教师备课的深度、广度,提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深刻性、层次性、启发性,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杜绝随意性的简单即问即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投入思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应灵活将问题化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转换设问、或提供思考背景等。问题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将整节课问题系统设计。尤其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变换问题。总之,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造学生敢问,敢说,人人参与的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
有效课堂离不开有效管理。有效管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设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时空去想、去做、去活动,又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的、动有收获。要有效评价和反馈,多采用鼓励性评价。
三、教学手段要有效
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状态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状态是指课堂教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师生关系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呈现的状况。
有效课堂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哪怕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我们要改变传统理念,把提供知识结论改为提供学习平台,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中,用划一的目标要求学生,并要求学生齐步前进绝非有效的行为。应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体验自我、获得精神价值的乐园。因此,在实施教学策略中,要找到整体目标与个体之间的结合点,通过结合点来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状态。这个结合点,可能在文本中,也可能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中,这样既有共同关注的兴奋状态,又蕴含了个性的张力。一个成功的结合点,不仅敞开了学习的大门,而且点燃了学生学习状态的火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造活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文本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按既定的“结论”限制学生思考,而要因势利导,让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延续和发展。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结合这次活动,就如何使教师进入教学状态,学生投入学习状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的见解。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的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的探究。就所听之课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是这样提的,也是这样做的。王老师在教思想品德课《多彩的民间艺术》时,从师生共同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前台,学习的主体性位置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考察,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加强审美情感教育,注重人文性课堂状态
各科教材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注意挖掘,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育是“人”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体现开放性课堂状态
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其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在教学中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认知主体的发挥,在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辅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逐渐地进入课堂。好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为教学锦上添花。姜老师在教英语课的时候,以传统教学为主,重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语法的把握,而在教学本课的精彩片段,恰当地运用课件,这一次多媒体的运用是画龙点睛之举,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四、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彰显收放性课堂状态
就今天所听之课可以看出,参赛教师在上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在此基础上,能够敏锐地抓住训练重点,环环相扣,始终围绕这根主线进行,使得课堂安排紧凑,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可以像骏马奔驰,又可以像人慢慢行走。无效的课堂对新教材的上法,就像我们在戏剧中看到的焦赞和孟良,不是会放火而不会收,就是会收而不会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真正地做到了各抒己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及时地说出来,同学之间反馈交流,改变了被动接受的局面,做到了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静心、耐心的倾听,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等待,巧妙地引导。特别是当老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不够踊跃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地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大脑,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眉头紧皱、用心思考,想必已经有答案了吧!”这时课堂上气氛又活跃起来,同学们受到鼓励,不担心说错,便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还有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例如:学生练习以前要组织到位,不应在活动中不断调整指令,干扰学生活动或造成活动的无序性。)教师要注意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学环节中来。老师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学语言十分亲切,提醒学生的坐姿和书写习惯,做到了教学活动组织有效。
五、课堂师生的有效互动,培养自主性课堂状态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实施,教师经常运用到分组讨论的学习方法。如何让讨论有效?课前,教师应该给每组指定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在很多课堂中,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根本就说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这次的好些课,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当学生的观点有错误的时候,教师的反应不像我们来一个大变脸,而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看来,学生越出问题的地方越要重视指导,这样的讨论,课堂上才能迭起,说出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舍得给同学们时间,舍得让同学们交流,把外在的知识变成为自己的内力,抓住了要害,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提供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教学情境的表达形式和创设时机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性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性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也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就一节课而言,教师可以创设导入性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创设探索性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时也存在对老师的依赖。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准备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他们在摆、拼、剪、折、量、画等活动中,体会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参与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做学习的主人。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找到知识的孕伏点,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效沟通,让学生经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趣。比如,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内容,要孩子每天记下自己晚上睡觉和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第二天来校后告诉大家。几周的时间,每天看两次钟表,无形中对钟表就已经很熟悉了,这些活动又是学生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教育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本班学生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特点,才会有针对地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做足课堂预设,教师在课堂上才会应对自如,给学生必要的及时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探索学习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要及时有效,并且有激励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调节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韩立福 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3.黄爱华 著《怎样上出好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4.杨庆余 著《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篇4
数学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数学中的美,俯拾即是。数学知识具有形式美,思维具有逻辑美,应用具有广泛美,体系内的知识之间具有和谐美。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以美导趣、以美激情、以美启智,诱发学生的心灵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和勇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学材料,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并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从而掌握知识。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过于严肃和拘谨,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发展个性少,把学生好学好问的积极性压抑下去了,使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单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大胆地进行尝试,一改过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甚至可以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这就大大的解放了学生,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新景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程中完成了质的飞跃。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一味灌输,搞题海战术,践踏了数学教育的意义,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因此不堪重负。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贯彻愉悦性原则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想要搞好数学教育教学,必须创造性教学新模式,运用学生新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科学艺术,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教学手段应灵活多样,板书应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美,体态语言自然协调、优美艺术,教师服饰整洁大方,让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美,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有益而丰富的教学或学习资源,扩展教学或学习空间,使教学摆脱学校中心、课本中心和教师中心的束缚;能突破学习信息表现单一化的局限,使学习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化,图文并茂,形声并举,教材表现力的提高,使学习更有趣,更有效,也更加简便;媒体的信息表现技术的优势,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揭示事物的实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改善学生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扩展了人们学习的空间、时间和途径,它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等的提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数学实验教学,形成创新气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曾有人说过:“手是意识的问答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可操作性的数学实验,就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牢固,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具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以形成创新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用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使学生凭借拼接时得到的感性经验,归纳出其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发现并解决了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是使人变得崇高的精神力量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寓学于乐,寓乐于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针对差异性,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给合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课题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时也进行合作交流。既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合作教学起着一个反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篇5
P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有效提问;方法策略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求直线y=x+3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学生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围城的图形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后,再问若要求其面积,应该先求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通过点的坐标来得到直角边的长度。
二、提问要注重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必须经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后才能做出回答。因此,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应适宜。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而难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智力范围太远,也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减低学习兴趣。我们提倡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出发,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45)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
例如“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2,y=2(x-1)2及y=2(x-1)2-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
因此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即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
三、组织学生的注意定向、集中和转移的提问
这类提问适用于新课或新教材教学的开始,或演示实验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题,以使学生的听与教师的讲协调一致。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四、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公式和法则辅衬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使,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债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还可以怎样做?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确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五、把握提问的时机,启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课堂提问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这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根据教学实施情况适时提问,具体的方法技巧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
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自然科学的很多定义、规则都是从客观存在中抽象、概况出来的,如果脱离了客观存在,脱离了具体形象去讲授这些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深奥,学起来就很吃力。
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1.鼓励为主,循循善诱
点面结合,变一言堂为全言堂。要鼓励后进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答对了,应加以表扬,也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让他们答完就代替其回答,应坚持微笑提问,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回答,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后,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给每个人机会,让后进生在互相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回答,具有回答的信心。这样,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通盘考虑,以优带差
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如题目较容易,可让后进生来答,使其在答对后,具有“征服感”,产生向上进取之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优等生回答,为后进生回答设置契机,给他们较长的思考时间,完备自己的答案。避免其因答不出或答错而产生“受挫”心理,丧失信心,这样以优带差,形成帮、带、促的良好风气,使学生携手共进。
总之,提问本身不是目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因此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教学模式研究综述[M].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篇6
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趣味性
一、引言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具体行动。在该纲要的指导下,高中教师都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例如,虽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错,但在考试时学生的成绩却不理想;课堂上的时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等。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束缚着教学手段的改进,最终也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如何实现高中课堂有效教学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与学的效果。我们日常的高中课堂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归根结底,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束缚了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有利于高中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教学”的方法。要达到“有效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协调性和综合性。
1.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1)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以往的高中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老师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老师应该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知识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例如,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到课堂,把其中和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讲解,充分利用高中学生的好动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例如,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教学中穿插着很多物理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实验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等途径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从而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情况的分析,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分析等。新的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应该注意把握课堂内容,最大程度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果把握不好则可能会出现学生目瞪口呆想象,陈旧的教学模式会阻碍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知识进行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
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不仅仅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非智力环境条件。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深受学生的欢迎,那么就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致也会提高。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切实行动,通过真诚的语言和动作沟通,给学生以平易近人的感觉。此外,良好的教学氛围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不能放下架子、不能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则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相反情况下,如果老师和学生有着融洽的关系,作为青少年的高中生一般都会通过努力学习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知识储备。
4.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高中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情况下,高中教材的编排已经十分出色,通常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讲解,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对于章节后的思考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学生表述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长期积累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厌恶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最终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5.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要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注意教育方法的选择。每个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进步是十分渴望的,教师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条件的创造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特别注意关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适当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更容易活动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小结
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可以最终提高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水平。实际的教学活动证明,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物理课程的知识点,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改进。作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树立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提高高中课堂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罗雅萍.成功的课堂教学来自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
篇7
关键词: 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数学思想
2013年5月,我参加了以“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参赛教师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改革之路,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能够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和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为我们向有效教学要质量、要效益,走科学高效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下面我结合这次主题竞赛活动,谈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取舍与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致力于课堂教学取舍的把握。课堂教学效果好了,学生学习就轻松了,学习热情高了,学习效果也好了。要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让师生点燃智慧、激发创新,以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它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也直接关系到教师采取何种教法。所以我们要转变单一的目标体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除了要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外,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比如:一位老师利用白纸条将线段的性质及比较线段的长短方法等关键内容写在上面,贴在黑板上,突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有层的认识序列,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合理取舍教学资源
数学教学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事不在,我们应当把握每一个时机,加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前,过多的教学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研究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新整合以重构数学教学体系,使课堂教学的主题更集中、更突出,更好地体现数学发展的时序性和整体性。通过合理取舍以强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非数学本质的东西,缺乏数学味,学生越扯越远,教师不加制止,看似尊重学生的个性,实际上是浪费时间,使学生的思考难以深入。这样的数学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是花架子。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比较线段的长短的过程中,5cm和7cm的线段哪个长,列举出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占三分之一的板面,只注重了数学的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冗长繁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数学味丢失了,数学的“魂”也丢失了,忽略了学生的感悟过程,省略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丢失了学生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是广大教师应关注的话题。这是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认识与实践回归数学本位的重要标志。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教师按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而是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调整,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所以,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合理取舍处理教材,整合教材。
三、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要在45分钟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数学教学有时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完成,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数学教学不是“作秀”,不能盲从跟随潮流,什么课上都追求讨论、合作、探索等学习形式。比如,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没必要分组的却安排小组学习,这样做只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教学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出发,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组织和展开,如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有的老师精心选择了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可以缩短航程,是因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例子,使学生形成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有的老师利用学生互比高矮、比竹棍长短等生活中的实例,使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知识。有的老师利用纸条对折找中点,量长短,比大小,得结论,简单、有趣、高效。
四、恰当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学之不尽。小学所学到的只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本的东西。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或怕场面无法控制而将其作为一个“软任务”舍去。对于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想,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运算等一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学会掌握一些研究数学的基本方法,从而发展自学能力。
五、注重激励性评价
教育要善学于发现学生进步,及时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于学生的错误的答案,要指出错误原因,并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其解题过程中的合理性因素,及时加以肯定;教师善于在学困生身上寻找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注重激励的同时,不能无视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必须明确指出。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大胆尝试,寻找一种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快乐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成功的需要。
六、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
篇8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构筑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新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规定了新的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转变,构建探究和谐的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
1 观念更新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新课程中,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互动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新课程改革中都是不恰当的。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也就营造一种民主公平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而创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学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
2 重视课堂秩序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和谐的课堂是有序合理的课堂,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每一个教师都希望他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安分守己,善于思考,积极发言,努力学习。然而,好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加上他们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犯课堂秩序,诸如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甚至高声喧哗、来回走动等等。那么,当学生违犯课堂秩序怎么办? 、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保持安静、学会倾听、善于思考”,上课安静就是要求同学们做到言行一致,心与口统一,内与外的统一。告诉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需要手到、心到、眼到、口到,需要开动大脑这架机器去思考、识记;它需要一种安静的环境。当别人在学习时,如果你总是在说废话、做小动作,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别人,一个人,说的多,必将做的少;反之,做的多的人,说的必然少,要想多干事,就应该少说,有时候甚至不说,记住“沉默是金”的道理。要求学生上课时还要学会倾听,注意力集中,可以提高听课效率。除了倾听,还要善于思考。
由于重视课堂秩序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序合理为教师施展教学技艺,发挥教师潜能提供了保障,也为大多数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创造了外部环境,达到师生和谐共处。教与学协奏出美妙的乐章,更是课堂教学的保证。
3 方法多样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多样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3.1 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导语”和“课前提示”,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必修一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我把“导语”设计成下列问题,“美国的全称是什么?它是如何独立的?你了解华盛顿的生平吗?你觉得华盛顿的生平体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美国政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你知道华盛顿与美国整体又有什么联系呢?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3.2 开展课堂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现实情境之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研究,以获得知往鉴来、自主人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历史学科课堂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堂结合搞研究的方略。就是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课堂类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用研究性学习的思想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整理出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在这一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因为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探讨历史问题时,往往会产生出相关的“奇谈怪论”、“神思仙想”。这些“奇谈怪论”、“神思仙想”未在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研究之列,对此,教师立即停止原来的教学“程序”,因势利导地针对学生提出的特别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关于秦始皇和徐福的故事和孟姜女哭泣长城的故事等。
3.3 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①教学手段多样。在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拿必修二《开辟新航路》一课来说,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我采取了资料介绍、观看影片片段、课本剧、辩论赛、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手段运用要适当不可过多过滥,本末倒置;②针对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为此,从课程目标到教材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应当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教学评估分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力的发展;③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活动里,如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法,且“会学”;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比如在教学《》这一节时可以把电视剧《家》选择一小段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感受到高家祖孙对待遇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高老太爷坚持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少爷要求自由恋爱)这样的矛盾冲突来说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 学习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提升
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精神,切忌拔高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多方位的评价。
历史课程目标基本上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领域。《历史课程标准》详细界定了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应达到的目标。
篇9
1.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前后联系、心中有数。《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我们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知道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会了用列举法和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因此,建议教师们要通读小学数学全部教材,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体系,教学时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这节课该讲哪些内容,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上课要立足课堂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往往有些教师上课之前准备不充分,备了教材,备了教案,但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跟自己预设不一样的情况就慌了神,结果整个课堂层次混乱,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3.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们听有些老师的课,发现讲课的内容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如,有一位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有序搭配》这一课,课上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如何搭配,然后总结出几种搭配的计算方法。但这节课没有强调“有序”,没有把问题中的合理搭配先转化为用图形表示,然后再列式计算。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
4.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氛围和谐、兴趣浓厚。一节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有些教师上课老是板着面孔,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学生答错了就大声训斥,学生在战战兢兢、慌慌张张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中获取知识。
5.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以生为主、凸显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大多数老师也明白这一点,但角色转换老是转不过来。有一位老师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他反复讲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老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而他又重现大量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出现重复罗嗦的现象,学生听得不耐烦,听课老师感到无聊。这一节课,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细想这样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6.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敢于提问、学有后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在教学关键处设疑,或让学生提出疑问。有了疑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后劲才能很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
7.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训练到位、及时评讲。我们有的教师上课目标也明确,重点也突出。但做作业时学生还是有点模糊不清,我想是训练不到位。一节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几道练习题,教师要主动找一些好的练习题来充实课堂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做练习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生练习后,老师要及时评讲,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措施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判断我们的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依据。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教学有效果、讲效率、有效益。”有效果只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讲效率注重“有限课堂传授知识的多少”,有效益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更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一、课堂低效或者无效形成的原因
1.缺乏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上师生间缺乏情感的交流,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讲台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可学生无精打采,若无其事,只是被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一堂课上完“竹篮打水一场空”。
2.教师上课随意性强
教师从课堂开始到下课一味地讲解,语调没有轻重缓急,不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消化吸收,使学生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或者开始上课时节奏很慢,简单概念反复讲,到结尾时越讲越快,完不成任务还要拖堂,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3.教师备课不充分,搞题海战术
学生忙于应付大量的练习,题海无边,效率低下;而教师布置的习题,大同小异,不具有代表性,做完题后,教师又没有从解题方法的高度给学生以点拨指导,使学生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解题的创造性得不到提高。
4.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听课方法造成上课效率低下。由于物理课的开放性较强,造成一些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只关注实验的趣味性,不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预习,造成听课无重点、无准备,一旦遇到障碍,无法跨越,就不想听了,长此以往,成为学习物理的困难户,丧失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有效优质。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教师深钻教材、优化备课、选择合适的教法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的相互联系和前后呼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方法。
2.切实了解学生实际,分层分类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予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思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这样就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吃得饱吃,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3.注重教学过程,向课堂求效益
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中学生处于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教师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参考文献:
[1]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有效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