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竞技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游戏竞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游戏会提供给玩家不同的战斗服装、装备跟物品,而武器都是根据现实种部队用武器模板来制作,由玩家自由选择。游戏讲究了团队合作多种战略,最大限度能包容8:8的战斗。《特种部队》目前是韩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作为一款游戏,其所包含的技术含量,往往是衡量这款游戏硬件设施是否完备,甚至完美的重要标准之一。《特种部队》通过3D Game Engine技术,对数据进行最大优化,形成小容量的客户端,以达到减轻玩家硬件负担的目的。同时《特种部队》使用了Emotion Fx人物引擎,使得游戏可以表现出更加多样的人物,满足玩家对于个性外形实现的喜好。而由于游戏引擎的Interface比较简单,所以能够根据游戏的状况方便简洁的使用。
而作为一款FPS游戏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声音,作为衡量游戏质量的重要指标,《特种部队》也没有让我们失望,其独有的3D声音引擎。人性化的支持2声道2D声音和4.1声道的Surround sound System,能够在战斗时或其他状况时表现最好的音效。同时游戏利用Miles Sound 3D音效实验室表现了根据距离,方向而不同的音效及人物之间的反映处理。
FPS类型游戏不能或缺的是重要的网络通信方式,而《特种部队》通过UDP协议部分开发了最新技术,以达到提高准确性,数据同步性,并确保数据损失的最大优化的目的。同时根据网络的速度及对方的移动情况来预先预测下一步的动作,在远程网络之间也能流畅的进行游戏。
一直以来,掌控韩国电子竞技的媒体是“On Game Net”和“MBC Game”,这两个媒体在韩国称之为电子竞技界的两大电视频道。它们报道了电子竞技联赛的代表项目《星际争霸》、《特种部队》、《FIFAOnline》、《热血英豪》等游戏的联赛。
或许由于太长时间没有新鲜的元素注入,使得韩国的电子竞技少了几分活力。不过这样状况或许将要被打破了。因为以打造新游戏频道市场为目的的韩国CJ Me-dia在观察于考证许久之后,打算以《特种部队》为首,打破原有电子竞技大赛的固定模式,并表现出其底气十足的信心。
众所周知,韩国之前进行的电子竞技大赛大部分都是按组进行比赛,采用与锦标赛结合的方式。而《特种部队》想要打破这一原有模式,希望电子竞技大赛像职业摔跤赛“WWE”或世界综合格斗“Pride”的模式一样展开联赛。与之前漫长的赛程相比,《特种部队》只需一天就决出胜负。
从上面文字所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或许从一开始《特种部队》便想要走出不同于以往的道路。作为一款FPS类型的游戏,他希望跻身于国民规模电子竞技的行列,而《特种部队》实质却是一款网络游戏。
《特种部队》的双重特征无疑让它能够更游刃有余的在网络游戏领域,和电子竞技领域横冲直撞。虽然我们知道,能够跨领域发展的游戏并不是没有可是如此张扬,如此野心勃勃,并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应该非《特种部队》莫属,因为《特种部队》被认为是韩国第一名的FPS游戏。
在韩国网吧,最有名的第一人称战术对战游戏并不是《反恐精英》,而是《特种部队》。在韩国Netimo网站今年一月份的游戏排行榜调查中,《special Force》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7.59%,稳坐所有游戏中第一位,超越排名第二的《星海争霸》(11.51%)六个西分比。
《特种部队》的游戏模式同《雷霆战队》类似,却把网络角色扮演系统和《反恐精英》等局域网战术对战游戏的模式结合起来,使得《特种部队》既具备了《反恐精英》等游戏节奏快、单局时间短、战术变化多等特点,同时还增加了网络角色扮演游戏的养成系统。
在游戏里,玩家不再是每关都选择一成不变的人物,而是可以根据游戏时间和成绩慢慢培养自己的人物,享受养成的乐趣。由于满足了玩家们的心理。
由于满足了玩家们喜欢代入的心理,《雷霆战队》上市以后,就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雷霆战队》的成功带来了网络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高峰,在很短的时间内同类作品纷纷上市,对传统的战术对战游戏造成了很大冲击。
作为《雷霆战队》的第二代产品,《特种部队》在原作的基础上做了大规模的改进。《特种部队》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游戏设定上严格遵守现实中的军事资料,特别是枪械属性和射击感觉,游戏首要追求的并不是“爽”,而是把“真实感”放在第一位。对于专业的军事爱好者来说,《特种部队》能够弥补他们对同类游戏设定过于虚假的不满。
《特种部队》自2004年推出后即不断超越“星海争霸”、“天堂”等游戏。更自2005年6月后持续保持第一的绝对领先地位,创造同时30万玩家在线的超亮眼纪录。
《特种部队》把现代战中的特种部队特征表现出来,构成游戏的主要特点。而团队合作是游戏的最大焦点。每个人的装备(武器)根据地区的不同而有利或不利,因此通过团队合作活跃使用各种各样的武器是有效的进行战斗任务的关键。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英国皇家空降特勤队、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美国水中爆破队等军事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组织。而且使用者有自己单独的武器库,通过40多种枪械和道具组合,改良成自己的个性化枪支。
作为真实性的表现,游戏中的每一款枪支都由其独有的生动打击感。每枝枪有火力,后坐力方向,后坐力程度,后坐力速度,因后坐力改变的视野,因后坐力改变的胳膊,后坐力的恢复值等10几个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支撑,使得玩家能感觉出每个枪支独一无二的打击感。
游戏时画面会显现HUD以帮助团队合作,显示友军的位置及距离,现在的体力等情报。左上角显示自己的位置情报,使得即使没有雷达,玩家也能方便的进行游戏。通过支持队员之间交流的广播消息,可以建立团队作战体系,使得玩家们能够通过密切的实时合作获得战斗的胜利。
《特种部队》是一款灵活运用特种部队的专用装备及武器以及多样化的模式,并具有现代感画风的FPS在线射击游戏。为了能够获得更加震撼视听的效果,游戏开发团队还向韩国战争史诗巨作电影的军事专家,请教专业意见,讨论呈现的打击感以及真实感的呈现手法。
《特种部队》支持个人战、爆破、逃脱、夺取等各种游戏模式,并且每种模式都具有特定的风格,使得玩家在每个地图里都能感受到独特的兴趣。
这款游戏的对战模式中有最高8对8的“一般队伍对战模式”,单一房间最多可容纳16位玩家。另外也有“个人生存模式”,将游戏中一队一国的形式改为一人一国,也就是说游戏中出现的其它15位玩家都变成自己的敌人。
篇2
关键词:网络游戏;经济体系构建;黄金分割;经济链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7.00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7-012-04
收稿日期:2012-05-20
一、网络游戏市场发展及影响
从20世纪90年代的MUD时代,到1999年《网络创世纪》进入中国,再到2001年盛大《传奇》的奇迹成功,直到今天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的一片兴盛势头,网络游戏这个庞然大物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好几个不同的阶段。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强制实行“网络游戏防沉迷”,标志着我国网络游戏业进入了由政府参与调控的新阶段。随着网络游戏的影响不断增大,网络游戏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意义。在这个新阶段中,网络游戏的经营重点不再只是考虑到底能给玩家提供多少娱乐,同时还要关心一款游戏对于社会的影响。国内的网络游戏业面临着新的一次洗牌。
说到网络游戏对于社会的影响,正负两方面都是我们不能忽略的。网络游戏的正面价值在于它大大扩展了我国网络事业和计算机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用户加入到网络使用者的行列中来。网络游戏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以及就业机会,带动了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内的通信业,计算机业以及网吧服务业因为网络游戏的兴起而迅速发展起来。同时,网络游戏还是一种廉价而普遍的新型娱乐方式,为收入处于中下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相比之下消费并不是很大的消遣之所。
但是,现在社会舆论越来越关心网络游戏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虽然归其原因未成年人进入网络游戏的责任并不只在游戏本身,但是在目前社会监督不力的情况下,网络游戏担负起了限制未成年人过分投入游戏的主要责任。其中对未成年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网络游戏占据了未成年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由此连带出的,是其他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某些网络游戏恶劣低俗的游戏环境;比如暴力网络游戏的PK设定;一些网络游戏的赌博等不良内容设定;还有就是网络游戏本身需要玩家支付的费用,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也并不轻松。
稍微有经济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毫无节制地无限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因为某种原因停滞下来。现在,网络游戏业就面临着一次停滞发展期,只有那些顺应发展的网络游戏——比如休闲网络游戏和永久免费网络游戏——才会在网络游戏市场的变革中留存下来,迎来事业的新高峰。
网络游戏赋予现实人群“第二生命”,这个生命在游戏里诞生,随着玩家终止游戏结束,游戏的人性化设计赋于玩家不同的身份和经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戏的引进,和中国网络游戏的产业化旗帜的扬起,网络游戏另一个共性是它是与玩家的现实时间和金钱挂钩起来的。
之所以从中式教育这个角度去谈网络游戏,是因为在中国网络游戏的消费群体以学生为主,虽然也有工作环境相对宽松的成人挂在游戏上,比起学生军团来说也可谓小巫见大巫。
网络游戏对人群产生的利和弊分别是什么呢?所谓利,一则是消磨时间,二则是模拟锻炼,有点像军队实战之前的模拟演习。所谓弊,一是花费时间和金钱,二是意志力薄弱的人会产生将网络和现实混淆的状态。
国外的孩子接收教育的模式和中国的不一样,孩子相对比较独立,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而中国的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社会阅历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一个相对“成人化”的游戏里,容易被虚拟的情感背叛所伤害,不利于孩子的良好性格发展。国外孩子们从小培养的金钱观里,大多数是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观点。而我国的国情是,在一个孩子没有走出象牙塔之前,所有的费用支出都出自父母的口袋。网络游戏的高时间和金钱投入,除了会荒芜孩子的学业更有可能使孩子因为金钱的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青少年犯罪实例中,因为网络游戏而产生的犯罪案件在逐年递增。
不管一个网络游戏的设计多么精美,构思多么奇妙,那些虚拟的“生命”背后是一颗颗稚幻的心灵,他们将在网络游戏里接受邪恶、虚伪、欺骗等多种考验,只是为了能够走向最后虚拟人生的顶峰。这也不是笔者杜撰,稍有常识的玩家都应该了解,一个大型网络游戏既然结合了众多玩家,是用金钱、时间和智慧去攻占顶峰,其间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在利面前,网络玩家们也会有各自“情感背叛”,一个玩家用几个的时间积累的经验值被敌人甚至同伙“吃”掉很有可能。这些角逐,不利于中国孩子心灵美的发展,游戏夸张化的表现会从某些角度误导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知,使之性格变得偏激。
篇3
技校学生正好处在15~20岁的青年期的发展阶段,他们大多来自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学习基础薄弱,荒废学业,存在继续学习的障碍。具体来说,他们还具有以下特点。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技校学生已经意识到“自我”,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并对同伴和自己的行为试图做出道德评价。
2.“独立性” “成人感”迅速发展
在这个阶段,技校生开始有主见,同时也希望老师、家长能把他们当“成人”看待,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正在努力培养自己,使自己具有成人的优秀品质。
3.思想道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技校生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生活的意义,有了较强的荣誉感、义务感。但是这一时期又是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技校生的道德信念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正因为目前技校生具有这些特点,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二、技校生容易走入网络游戏陷阱的原因
目前,技校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产生的系列问题困扰着老师、家长,同时也困扰着学生自己,也成了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技校学生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游戏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网络游戏设计抓住了青少年
好奇心强、爱冒险、爱刺激为少年的心理特点。网络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他们持续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玩者普遍会从中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当技校生处于玩游戏的兴奋状态时,一旦受到阻止,他们就会做出很不理性的举动。
2.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寄托
很多的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遇到挫折,于是就只有寄托于虚拟的世界,以获得精神的快乐。通过对许多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网络成瘾学生的家庭都出现了问题,有的学生家庭遭遇不幸,有的学生父母离异,使其自幼养成倔强、孤僻的性格,爱走极端,有的学生父母很严厉,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三、让技校生走出网络游戏的陷阱
如何让技校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陷阱,引导他们在网络环境下健康地成长呢?下面谈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辅导学生走出网络游戏陷阱的一些做法。
1.用师爱感动学生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促使他们用合理的思考替代不合理的思考。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在处理学生事件时,教师只有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2.重树信心、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技校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有某方面的优点,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就能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比如有的学生在电脑方面很棒,笔者就注意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帮老师打印一些资料,帮老师上网搜集教学资料,和老师共同制作课件等等;笔者还与信息老师沟通,在信息课上,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同学。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除了网络游戏外,电脑还有其他更好的用处。
3.奉献爱心、言传身教,将愉快的上网经验分享给学生
孩子总是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监护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引导家长多陪孩子、理解孩子,多给孩子一点爱心。对待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宜“疏”不宜“堵”,因此,笔者建议家长继续开通家里的宽带网,教给学生愉快的上网经验,例如鼓励孩子将尽可能多的网络交往变成学习机会,教会他们上网获得学习和生活资源的方法,介绍几种主要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明了自学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帮助他人,体会互动,并在互动中,提升判断力、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性网络环境 策略 新课改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92
1 信息技术的应用
2008年,受齐市教研院现代教育技术部的委派,笔者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黑龙江省中级培训。这也是继笔者参加省级“英特尔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后的又一次高级的培训学习。作为一名项目管理员,笔者服务、管理全区58名学员的学习任务。首先是督促本地教师完成DVD光盘学习,网上在线学习、完成携手助学的各项任务指标,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一个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学习和提高的网络新环境。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学员们深深地感觉到“携手助学”为教师的进一步成长提供良好学习平台,“快乐学习、潜力无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们的学习与工作的能力,“携手助学”项目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技术上的提高。
网络教研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教研方式,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接受和使用,并发挥着它的巨大的能量和作用。面对网络中的同一节课,可以实现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与不同层面人员的点评和交流,打破了时间的界限。网络教研可以说是对传统教研方式的完善和有益补充,更是对传统教研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它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网络教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的互动交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网络教研促进了效果,为师生的终身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教研这一新生事物有着无限美好的广阔前景,为我们师生的发展提供了跨越时空的舞台,创造了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2 当前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中的实施方法
2.1 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学习Windows XP操作时,让学生在D盘新建一个以自己姓名为文件名的文件夹,用来保存自己的作品。然后设计一个任务:在自己的文件夹中新建若干个子文件夹,分别归类重命名。学习Word2003时,设计写自我简介的文章任务,等等。
2.2 渗透“互助”与“合作”的教学方式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增加学生团队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例如:对于Word2003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制作“板报”的任务之后。学生五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要求自愿,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2.3 实施“分层-合作”教学模式
给不同的个体提供不同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能使有不同特点的人得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有个性的发展。“分层-合作”教学有目的、有层次性地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最终成为有用的人才。
3 信息技术中实施发展性网络环境的策略
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其目的在于应用数字化多媒体学习工具和新的网络技术来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和情感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实践感到因特网资源应用于教学大有用武之地。教学设计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3.1 丰富常规课程
这一策略是将因特网资源与常规教学一体化。教师利用网上资源,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注入新的内容,用新的资料更新教学设计,或在讲授中加入交互演示,也包括改编在线找到的教学设计,或用一些以前从未得到的资源创作新的教学设计。
3.2 程序学习课程
这一策略是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空问。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差异在于学习的速度不同,为此,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主干和分支,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沿主干学习,学习速度慢的学生沿主干学习有困难时,可先转入分支学习,掌握后再转入主干学习。利用这一策略也可以单独构建一个数学训练系统。
3.3 开发新的增强课程
这一策略是通过整合因特网资源来帮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因特网建立一个学习中心,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有指导的浏览或自主学习。用模拟实验进行试验或解决某个问题,在有多台计算机的教室,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学生回家后也可以成为家庭作业的基础。
4 结论
在网络环境下大胆尝试进行分层教学,是走出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刀切、整齐划一”现状的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注重了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变课堂教学固定唯一目标为多元的长远的教学目标,注重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颖.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
[2]叶丽华.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7,(11).
[3]张成红.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6).
[4]董玉琦,刘向永.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5,(2).
[5]周振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层次思考[J].教育与管理,2008,(3).
[6]杨志俊.信息技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16).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信息安全 防护途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的加快,诸多的安全隐患也开始显露出来,例如黑客的非法入侵、病毒对互联网系统的破坏等等。虽然有很多防御的软件与技术,但信息方面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重视,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网络安全的概况
网络安全简单的说就是信息与数据的安全,可以理解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与保密性,也就是对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中储存信息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某些原因,遭到破坏或者是损失。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的趋于完善,由于其将各个学科与技术进行综合,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而网络的安全也属于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学科,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以下对网络安全影响的几个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首先网络安全要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例如用户登录的时候,要对用户的合法信息进行保护,不可以将其泄露给未授权的人;
(二)其次就是网络信息的完整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对信息与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以此来保障信息的有效与准确,避免计算机受到恶意的攻击,进而导致信息出现篡改,或者受到恶意的利用;
(三)保障信息技术的实用性,简单的说就是保障用户可以及时的对互联网的信息与资料进行访问,避免受到病毒等方面的影响,造成难以登录;
(四)要保障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控性,也就是可以对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
二、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黑客的攻击
黑客是现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因素,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的手段有两种,分别是破坏性与非破坏性,前者主要是恶意的侵入计算机,并对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进行盗取或者恶意进行篡改,这对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企业的商业机密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后者就是对计算机进行干扰,但不产生破坏,这种干扰会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黑客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病毒或者是口令的方式来对计算机进行攻击,这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目前计算机运行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其对电脑所造成的损失也是相对较为巨大的,并具有增长速度快得特点。其主要通过对网页的浏览、邮件以及下载的软件等途径来侵入电脑,并快速的进行传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病毒的种类也在逐渐的增多,破坏的范围与力度也在逐渐的增大,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内部的安全隐患
由于在对计算机的安全隐患进行考虑的过程中,多是对外部的攻击进行重视,但对内部的威胁却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这也就导致计算机受到一定的损害。想要对内部的安全隐患进行解决,首先是对计算机内部的网络系统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漏洞出现的原因以及位置;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应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或者是缓解,以此来避免问题的扩散。此外,还应对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控制,避免其对计算机进行破坏,同时,也降低了内部人员窃取商业机密的可能性。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防护途径
(一)融入身份识别
也就是在用户登录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通过身份来进行识别,以此来了解用户的信息,并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断,一旦出现非法入侵,系统可以直接进行拒绝。这种方式可以对恶意的入侵以及非法的用户进行防范与控制,从根本上加强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二)设置口令识别的版块
口令识别的设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口令字的方式,简单说就是通过智能卡与口令字进行结合,以此来保障计算机信息的登录安全,避免受到恶意的伤害。同时,还可以通过生物识别的方式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常见的指纹识别,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黑客与病毒的侵害,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完善防火墙
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中都有防火墙技术,主要就是将相应的软件与计算机本身的硬件进行结合,以此来对网络的服务器进行监控与管理,也是对网络建立一个相应的防范网关,以此对计算机内部的资源进行保护,避免受到外界的攻击。防火墙不仅可以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可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风险的过滤,从而加强网络环境的安全。
(四)强化安全产品
由于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与漏洞,所以导致其自身的风险相对较大,这就应该对杀毒与防御的软件进行优化与完善,建立相对较为安全的网络系统。目前,我国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缺乏自主研发的系统,所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难以对其进行处理,这就应该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研发力度,国际也应该加大对其的经济与技术投入。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是我们生活与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地位也逐渐的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加大,但知识依靠着维护的手段难以对计算机网络的本质问题进行解决,这就要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来对计算机技术进行逐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2]金一宁.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防护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篇6
关键词:动力环境监控系统;GPRS无线传输技术;ASP.NET技术
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
早期的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大多采用C/S模式,系统庞大,而且复杂,特别是后期维护困难,一旦系统升级则需要到所有安装了客户端的计算机上更新程序,而且用户的操作系统瘫痪(比如中病毒)后,一旦系统重装也需要重新安装监控软件。本文利用成熟的.Net架构,设计了一套B/S模型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完全基于浏览器运行,只需要在服务器端部署一次,省去了到每一个监控用户端单独安装系统的困扰,而且用户的操作系统重装之后也可以正常使用浏览器进行监控。本文所设计的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主要是实现监测和控制的三层网络化体系,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系统开发的规范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技术水平。三级网络化监控体系是实现通信动力和环境的远程集中监控的需要。单机控制只能解决监控现场的集中监控问题,无法对各个信息采集点的数据汇总和集中监控,更无法实现远程的总监控中心的集中监控。网络版监控系统通过一种分级的网络化的监控体系,可以解决从监控现场到分监控中心、甚至到远程总监控中心的集中监控和信息化,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故障分析,实现了监控软件系统的战略升级和技术水平换代。
2 GPRS无线传输技术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简称是GPRS,继承和发展了现有的GSM系统.而出现的一种新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PRS与现有的GSM语音系统最根本的区别是,GSM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GPRS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相比于GSM电路交换系统(CSD),GPRS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同样的突发结构、同样的跳频规则以及同样的TDMA帧结构。这种新的分组数据信道与当前的电路交换的话音业务信道极其相似,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BSS)从一开始就可提供全面的GPRS覆盖。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GPRS的性能优势主要有:
(1)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基本过程是把数据先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可通过不同的路由,以存储转发的接力方式传送到目的端,而组装成完整的数据。可以使不同的数据传输“共用”传输带宽:有数据时占用带宽,无数据时不占用,从而分享资源。同时分组交换在网络部分环节上增加控制,提高安全性。另外通过设置服务等级QoS等手段,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分配通信质量、带宽等性能,所以分组交换非常适用于数据应用。
(2)频谱效率。在GSM 无线系统中,如采用电路交换,通信需要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在通信过程中要独占信道,每条GSM信道只能提供9.6kb/s或14.4kb/s传输速率。而采用分组交换的GPRS则可灵活运用无线信道,每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无线信道,而同一信道又可以由几个用户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在理论上,GPRS可以将最多8个时隙组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高达171.2kb/s的带宽.保证了更大数据的传输。
3 ASP.NET技术
ASP.NET是微软推出基于新一代动态网页的服务端技术,它不是ASP技术的升级,而是WEB应用开发技术上革命性的飞跃。它提供了一个WEB应用程序模型.是由一组控件和一个基本结构组成,ASP.NET允许使用不同类型语言,允许各种编程语言充分利用.NET框架的潜能.使之能快速创建更可靠的动态网页。ASP.NET是所有.NET框架支持的最好的语言。ASP.NET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编程框架,可用于在服务器上生成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与以前的WEB开发模型相比.ASP.NET有着更强大的功能。ADO.NET被设计为基于网络的可扩展的应用程序和提供数据访问服务。ADO.NET是一种新的数据访问的API,它与XML的紧密集成,能够组合来自多个不同数据的数据通用数据表现形式。ADO.NET定义了那些链接数据仓库,对数据仓库发送命令及从中获取结果。
4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机房中的应用
对通信电源、机房空调及环境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对分布的各个独立的电源系统和系统内的各个设备进行遥测、遥信、遥控、实时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及时侦测故障,通知人员处理,从而实现通信机房的少人或无人值守,以及电源、空调的集中监控维护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通信设备的安全性。在一些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基于GPRS技术与.NET技术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点和现场的实际需要,采用了本文设计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1 应用需求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用于通信机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监控系统的采用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不应改变具有内部自动控制功能的设备的原有功能。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被监控设备处于任何工作状态下,监控系统可以正常工作;同时监控设备本身不应产生影响被监控设备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监控系统可以监控具有不同接地要求的多种设备.任何监控点的接人均不应破坏被监控设备的接地系统。监控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数据紊乱、通信干扰等可自动恢复;对通信中断、软硬件故障等可以诊出故障并及时告警;监控系统故障时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控制功能。监控系统硬件可以在局方给出的基础电源条件下不间断地工作。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和汉字支持能力;故障告警应有明显清晰的可视可闻信号。
4.2 实现方案
整个监控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针对“动力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具体情况,有些功能模块是在内部运作的,适合采用C/S结构,而有些信息需要对外,适合采用B/S结构。总体来说.由于B/S方式难以实现对串口的操作和复杂的数据分析,因此,设备的直接监测和控制软件还要采用C/S方式,因此就形成了C―S―B(Client―Server-Browser)方式的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对系统中的各个部分根据其特点选择C/S或B/S结构模式。
5 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向愈加重视,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研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限的区分理解,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达到高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较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普及效果,也符合当前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的特点有: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以及教学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会更加的独立和自由,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独立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地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另外一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多种的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询问,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交流避免了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个方面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而不敢提问的发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可以更加的轻松以及开放,使得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间拥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拉近彼此之间的学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相互提高,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的促进。网络环境下的独立与自由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2.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室课堂的学习资源主要依赖于手中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师课程内容的讲解,具有目的性较强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网络环境下教学上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与补充,其资源特点在于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整理出更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更高效率与质量的教学。另一个方面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及时的为不同W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可通过丰富的计算机网咯教学资源,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辅助学习,提高学习的选择能力与独立能力。
3.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展示学习的成果以及提出学习的建议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在教学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教学交流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为合作学习以及探索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个方面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方法,例如教学资源的及时传输、通过教学工具实现多方式教学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方式等,大大改进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丰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可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方向的选择也更加的开阔,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二、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定区分理解
1.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意义在于课程教与学的影响大小,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在教学的内容上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教学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性以及教学的方法是否能够在其他课程教学上得到效益的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判断学习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后的记忆情况和分数高低,而是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后,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拥有终身受益的能力,比如知识的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2.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区分理解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界定区分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学的活动客观规律,通过最优的教学速度、效益以及效率督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以及运营的过程,另外教学的责任态度以及教学内容价值的体现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教学目的以及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价值。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影响有效性的问题
1.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不管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是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并且在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影响有效的因素中就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首先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根据有关调查,在我国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还存在大部分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了解甚至是更本不知道,而据北京学院以及教育部门的教育管理的信息中心联合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所显示,还存在多数的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能力低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其原因在于对于高校信息技术的系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并且没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下而持续学习,对自身知识系统进行更新。另外在实际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未得到现实中的操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知识教学上的漏洞或者是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另外一个方面是高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态度不够重视,对于教学的内容敷衍了事,更谈不上在信息技术上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结合讲解。
2.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思考能力、学习的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能力会影响网络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会产生一定的热情与兴趣,但是长时间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大多在网络环境下各自的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选择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内容或者是玩游戏,这都是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创新意识以及保留着传统教学观念,这无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了网络环境下对高校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到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传统课堂教材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
4.n程教学资源较少且效果较差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通常限制与学校对于网络教学的设备投入以及教师的应用频率,居于当前的网络教学资源投入,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是相对较少的,而且由于学校投入的资金有限,做出来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不仅画质不够清晰而且在播放功能上也有局限性。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
1.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
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首先要对教师进行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且通过考核模式了解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至过关才能投入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上。另一个方面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是教学责任心以及教学态度上的更正,对学生教学应富有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全心全意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方法以及理念教授给学生,并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教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学生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学习,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学习,首先是对在网络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进行网络监控,对于不专心于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学习的学生进行纠正,其次是在网络教学下应提倡多方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最后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主要有知识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3.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的是能够改掉一些不良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提高的同时对自身教学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更新能力,并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呈现于学生。
总结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投入,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购买、网络数据的收集与应用以及教学环境的布置,改善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视屏的画质以及采用多种播放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如,诸峰,张再跃.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讨[J].科技视界.2015.
[2]张菲菲.基于智慧教室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及有效性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
篇8
内容摘要:企业网络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间组织形式,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企业节约组织成本。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的效率既决定于成员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又受成员企业之间分工的影响。如果成员企业数目较少、分工较简单,则内生交易成本较高,外生交易成本较低;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内生交易成本递减而外生交易成本递增。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决定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和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三者之和。
关键词:企业网络 效率边界 竞争优势
企业网络及其效率边界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虚拟企业、外包、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诸多形式来组织生产和交易活动。这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企业科层的新型组织形式,本文称其为企业网络。企业网络作为一种处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企业节约组织成本。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企业网络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然而一旦超越了这一范围,企业网络就可能是低效率的,所以确定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显得尤为必要。所谓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就是指企业网络的规模应该有多大,企业网络的经济活动哪些应该由自己来组织,哪些应该通过企业或市场来完成。
目前,从企业能力视角对企业网络效率边界的一些研究可以说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如理查德森(1972)认为,企业网络的存在是协调高度互补但不相似的活动的需要。在资产专用性很高,而企业本身又无能力生产时,企业网络就成为合适的组织形式;杨瑞龙认为,如果企业开展的活动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边界,那么企业就只能选择外部购买的方式;曾楚宏等认为,企业要交换的资源中包含知识时,网络化(Network)是一种最好的机制,不过,企业能否采用这种机制获取知识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不仅如此,上述这些研究对企业能力的理解与动态能力理论对企业能力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竞争环境,而重新配置、创建和整合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的资源、战略资产和互补性资产的能力”即为“动态能力”。显然,如果按动态能力理论的理解,企业选择外购等企业网络形式组织生产恰恰是企业能力的一种延伸,并非企业能力的不足。为了缝合这种分歧,本文试图从企业竞争优势视角对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做一分析。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因其拥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获得高于行业平均获利水平的市场表现(马刚,2006)。在产品市场上,表现为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地为买方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在要素市场上,表现为以更低的要素价格/质量比来获取要素(张胜等,2003)。
基于企业竞争优势视角的企业网络效率边界分析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中,任何企业不可能在每一生产环节或每一方面都具有优势,即是说,即使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也总有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相对其它企业而言不具有优势。如果它能将其具有优势的项目(即核心生产能力)保留下来,而将其非优势项目(即非核心生产能力)外包于在该项目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即通过企业网络这种形式来组织生产),则可能进一步提高其效率。问题在于:什么情况下企业应该选择企业网络这种形式?如果它选择企业网络这种形式时应该与多少企业进行合作?本文就以外包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假设
产品价格是总成本的函数,总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三部分,且在一定技术水平下(产品或产品中的子模块)生产成本是既定的。其中交易成本又可以分为外生交易成本和内生交易成本(刘东,2003)两部分。所谓外生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在市场上寻找交易对象、与交易对象谈判、签约等活动所支付的成本。所谓内生交易成本是指由于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分工中已经做了资产专用性投入的企业在与其它企业的交易中因受到其要挟而产生的成本。
企业甲为模块集成商,其生产的产品是由两个子模块(a和b)组合而成,这些模块都为即插即用的(这意味着企业甲集成各子模块的成本很小,甚至为零)。
与企业甲进行子模块交易的企业有 x个(其中,x=0,1,2……n),这些子模块提供企业向企业甲提供一种相同的子模块b。
(二)企业网络的形成
根据以上假设,如果x=0,即意味着企业甲生产所需的所有子模块都自己生产。当然,由于企业甲与其它子模块生产商没有发生任何交易,所以,交易成本等于零,企业甲的总成本等于生产成本与组织成本之和。在此情况下,企业总成本虽然只有两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成本就是最小的。因为当企业甲所需的全部子模块都自己生产时,由于其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所以,一方面其内部的分工、专业化程度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是说,企业甲自己在生产全部子模块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部分(甚或全部)子模块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市场上其它专门从事此类子模块生产的企业而言),而这就会使企业甲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组织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如果企业甲发现采用自己来生产所有子模块的组织形式,其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时,就会寻找其它替代的组织形式。比如说,企业甲可以选择部分子模块自己生产、部分子模块从市场上购买的组织形式。具体而言,如果进一步假设企业甲生产最终产品需要的两个子模块的技术系数为1:1,且其生产a相对于生产b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
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产量或企业的规模,纵轴表示成本或价格。曲线ACa和曲线ACb分别为企业甲生产子模块a和子模块b的平均成本曲线,曲线AC为企业甲生产最终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显然,当ACa=ACb时,AC曲线处于最低点。如果此时市场价格为P2,则意味着企业甲实现了均衡,企业规模实现了最优。
尽管如此,企业甲也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而其经济利润为零,即不存在任何超额利润。但是,如果企业甲将子模块a的生产保留下来,将子模块b的生产外包给其它企业,则企业甲就可以发挥其在子模块a生产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a的产量,直到其规模重新调整到最优(即达到ACa曲线最低点)。如果企业甲外购子模块b的价格为Pb,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售价仍为P2,则企业甲的利润为:
π=TR-TC=P2Q0-(P0+Pb)Q0=(P2-P0-Pb)Q0
当P2-P0-Pb=0时,π=0,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与以前未发生变化(即只能获取正常利润),不过企业规模却较以前有所增加;当P2-P0-Pb>0时,π>0,这意味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为其带来了超额利润。不管是上述二者中的哪一种情况,企业的组织形式实际上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一体化的企业转变成了非一体化的企业网络。
(三)企业网络存在的潜在风险
然而,如果企业甲只与一家企业建立了生产子模块b的外包关系,并且这家企业也知道子模块b对企业甲的重要性(模块a与模块b是互补品,若企业缺少b则不能生产出最终产品,当然也就无任何利润可言),那么,企业甲选择将子模块b的生产外包出去的这种组织形式是存在风险的。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承包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企业甲不可能与承包企业事前签订详尽的合约,而这就为承包企业“敲(企业甲的)竹杠”提供了可能。当承包企业将子模块b的价格(Pb)提高到这样一点时,即Pb>P2-P0,企业甲就会出现亏损。二是一些难以避免的客观原因(如承包企业破产、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等)使承包企业不能按双方约定如期如数地提供子模块b。也许这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同时存在。由此可见,企业选择外包这种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如果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不能得到有效地降低,企业网络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也就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四)如何规避风险
就规避风险而言,企业甲采用分散化策略可谓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如果企业甲将子模块b的生产分包给数个企业而不是某一个企业,则其处境(可能被“敲竹杠”的境遇)就会得到改善。假如企业甲现在把模块b的生产分包给x个企业,则每个承包企业与企业甲进行合作(即不会对企业甲进行“要挟”)的概率(θ)为1/2,不合作(即一定会对企业甲进行“要挟”)的概率(1-θ)也为1/2。 显然,随着承包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甲被所有分包企业同时“敲竹杠”的概率(1-θ=(1/2)x)在不断下降,其选择外包这种组织形式的被动地位也在不断得到改善。
更重要的是,随着分包企业数目的增加,这些分包企业之间会为争夺企业甲提供的有限市场份额而展开竞争,这不但会促使承包企业收敛其机会主义行为(如果存在的话),而且还会促使它们加快新技术的研发或引进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而这又会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其生产能力,促使模块b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企业甲将模块b的生产分包给越多的企业,模块b的价格就会越低。这是因为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技术的进步、制度的变迁是缓慢的,所以承包企业成本降低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甚至在短期内成本不可能降低。这样,如果企业甲将模块b的生产分配于较多企业,一方面不利于各承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企业甲付出的信息搜寻成本、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等外生交易成本也就会越高。这两方面的原因还有可能导致模块b的价格上升,企业甲的利润下降。
那么,企业甲到底应该与多少企业建立承包关系呢?即它应该如何确定其边界?如图2所示,如果企业甲只与一家子模块提供企业签订了外包协议,那么就会受到子模块提供企业较大的要挟,其内生交易成本也就较高;但是,随着企业甲寻找的外包企业数量的增加,子模块提供企业对企业甲的要挟也在不断下降,即企业甲的内生交易成本是外包企业数目的减函数。据此,我们可以推出企业甲单位产品(这里指单位子模块b,下同)的内生交易成本(Co)也是外包企业数目的减函数,即Co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与此相反,如果企业甲只寻找一家子模块外包企业,那么就其所付出的外生交易成本也就较小;如果其寻找的外包企业不断增加,则其付出的外生交易成本将递增,即企业甲的外生交易成本是外包企业数目的增函数。由此可进一步推出企业甲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Ct)也是外包企业数目的增函数,即Ct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另外,根据假设(即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成本是既定的),我们可以用平行于横轴的Cb曲线表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曲线。于是,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曲线(C0)、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曲线(Ct)以及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曲线叠加就生成了单位产品的成本曲线(即平均成本曲线)ACb,即ACb= Co+Ct+Cb。
显然,ACb曲线呈U型状。这是因为起初外包企业的数目少,所以导致“内生交易成本”较高。随着外包企业数目的增加,内生交易成本随之下降,但外生交易成本却随之上升。不过,由于内生交易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外生交易成本上升的幅度,从而使得ACb曲线还在下降。当“内生交易成本”等于外生交易成本时,ACb曲线达到了最低点。此后,随着外包企业数目的进一步增加,内生交易成本呈递减,但与此同时,外生交易成本却在递增。由于此时内生交易成本下降的幅度小于交易成本上升的幅度,从而使得ACb曲线在上升。在ACb曲线的变化过程中,其最低点所对应的企业数目(x1)即为企业甲与其子模块供应企业建立交易关系的有效边界。
结论
任何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总是在某一或某几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在其它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如果企业能将其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活动保留下来,而将其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生产活动外包给其它企业,这种企业网络的组织形式可能是有效率的。一个企业将其非竞争优势生产活动外包于其它企业时,如果承包企业较少(比如只有一家),则承包企业构成的要挟就越强,从而内生交易成本(以及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也就越大;但是,如果该企业寻找的承包企业较少,其支付的外生交易成本(以及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也就较小。随着外包企业数目的增加,承包企业构成的要挟将逐渐减弱,从而内生交易成本(以及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呈递减;但是,如果该企业寻找的承包企业较多,其支付的外生交易成本(以及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呈递增。如果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生产成本是既定的,那么,一个企业在从其交易伙伴中购买单位产品的成本由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以及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三者共同决定。显然,当一个企业购买单位产品的成本最小时,其所对应的企业规模将是最有效率的,而这一点也就决定了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
参考文献:
1.杨瑞龙.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逻辑的重新审视.中国工业经济[J],2003.11
2.杨瑞龙.企业间网络及其效率的经济学分析.江苏社会科学[J],2004.3
3.张文松.企业网络与企业边界理论.中国工业经济[J],2005.12
4.曾楚宏,林丹明.论企业边界的两重性.中国工业经济[J],2005.10
篇9
【关键词】BP神经网络;优化;故障诊断;仿真
Based on Optimized BP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 Study on Fault Diagnosis of Diesel Engine Fuel System
WANG Shi-wu
(Dept.of Equipment,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Abstract】The neural network has many abilities:parallel proeessing self-leaning and self-adapting, approaching any nonlinear function etc,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complex diagnosis problem of nonlinear multivariable and uncertainty,Neural network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s it apply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in the field of the fault diagnosis.In this paper,uses the LM improvement study algorithm,use the well-trained nerve network to carries on the diesel engine fault diagnosis and drawn the result,also enable the fault diagnosis to have the artificial intellectualization.
【Key words】BP nerve netwok;Optimize;Fault diagnosis;Simulation
1 BP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是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它的名字源于网络权值的调整规则,采用的是后向传播学习算法,既BP算法。BP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神经网络之一,BP网络是由一个输人层,一个或多个隐层以及一个输出层组成,如图1所示,上下层之间实现全连接,而每层神经元之间无连接。网络的学习过程包括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在正向传播进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层加权处理传向输出层,经功能函数运算后得到的输出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若有误差,则误差反向传播,沿原先的连接通道返回,通过逐层修改各层的权重系数,减小误差。随着这种误差逆向传播修正的不断进行,网络对输入模式响应的正确率也不断上升。
图1 三层BP模型神经网络
研究表明,带有两个隐层的BP网络能形成任何形状的决策区域。当BP网用作非线性映射时,允许网络实现输入到输出之间的任意映射关系,即可建立故障征兆空间与故障空间的某种映射关系,每当给出一个实测的故障征兆矢量,网络即能通过状态演化(前传和联想)收敛到与其最相近的模式,从而诊断其故障原因。典型的基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功能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2 BP神经网络的不足
BP神经网络模型虽然在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应用也很广泛,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从数学上看,它是一个非线性优化问题,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部极小点,学习算法的收敛速度慢,网络隐层单元数选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经验性,新加入的样本要影响已学完的样本等。
具体来说,BP算法对样本进行逐个学习时,常会发生“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的遗忘现象。故此值得对样本不断循环重复,这样一来其学习时间必然延长。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将逐个学习改为批量学习,即对所有样本都进行学习后将其误差相加,然后用这个误差之和来对网络的权系数进行调整。但是这样一来,在误差求和时,这些误差有可能互相抵消,这就降低了算法的调整能力,也就是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所以,按批量学习其收敛速度也会很慢。同时,批量学习方法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局部极小点。比如各误差不为零,但其总和为零,这种情况发生后算法就稳定在这个状态上,造成新的局部极小点。
3 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优化
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算法的学习效率及稳定性,在反向传播(BP)算法中可以引入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Levenberg-Marquart(LM)最优算法,替代原BP算法中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佳网络连接权值。
LM算法是一种优良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方法,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型为:
F(x)=■f■■(x),x∈Rn m≥n
其中m为训练样本数,n相当于神经网络两层之间的权值个数。
令:
f (x)=f■xf■x…f■x
其目标函数还可写为F(x)= fT (x) f (x)
则F(x)的梯度为:
grad F(x)=2■f■x■2■f■x■…2■f■x■=f■f■…f■f■f■…f■…f■f■…f■=f■f■…f■=AT f=f (x)
其中,fi= fi(x);fij=■;A=(fij)m×n
常称A为雅可比矩阵;fi(x)称为残量函数定义为:i(x)=di-yi(x)
其中d i为目标函数,y i为神经网络输出。其Hessian矩阵为:
G(x)=■[fi(x)fi(x)T+ fi(x)2fi(x)]=A(x)TA(x)+S(x)
LM算法是二阶收敛的Newton算法的变形,又称变尺度法。牛顿法的权值调整算法如下:
x (k+1)=x(k)-[G(x(k))]-1x(k)= x(k)-(ATA+S)-1 ・f (x(k))
若高阶项S可省略的话,则变为Gauss-Newton法:
x (k+1)= x(k)-(ATA)-1 ・f (x(k))
在Gauss-Newton法中,我们要求A是满秩的。遗憾的是在实际情况中,A为奇异的情况经常发生,使得算法常常收敛到非驻点。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线性搜索得不到进一步下降,从而无法找到最优点。LM算法通过引入一个可变因子μ,将一个对角阵μI加到ATA上去,改变了原矩阵的特征值结构使其变成满秩正定矩阵,从而确保线性搜索的方向为下降的方向。其权值调整规则为:
x (k+1)= x(k)-(ATA+μI)-1 ・f (x(k))
我们可以利用μ来控制迭代,μ可以在一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整。μ较小时即为Gauss-Newton法;μ较大时即为最速下降法。μ参数的引入,以及在迭代过程中μ参数的可调节性,极大地改善了算法收敛的稳定性。
采用LM最优化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替代原BP算法中的梯度下降法寻找最佳网络连接权值。仿真试验证明,这种学习算法提高了BP网络算法的学习效率及稳定性,并提高了网络的收敛速度,更好的实现了对柴油机燃油压力信号的故障诊断。
4 基于优化的BP神经网络柴油机燃料系故障诊断
4.1 确定故障特征信息
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状态信息主要体现在高压油管的压力波形中,当某处发生故障时,必然使原有供油状态发生变化,燃油流动的压力和流速等参数会有相应的改变,反映在压力波形上将导致波形形态和波形参数值的变化。因此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取高压油管的燃油压力波形,并对波形进行分析、提取出故障特征,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特征值进行模式识别就可达到故障诊断的目的。图3、图4分别为100%和25%供油量喷油压力波形图。
图3 100% 供油量喷油压力波形图
图4 25%供油量喷油压力波形图
4.2 提取特征参数
特征参数的提取是模式识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模式识别效果的准确性。由于燃油压力波形是一种规则波形,任一压力波形都标志着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一种工作状态。压力波形的状态信息主要体现在波形的结构形态上,可以直接从其时域波形上提取波形的结构特征,并表示为便于计算的特征空间。根据分析和试验,对于燃油压力波形来说,最大压力、起喷压力、落座压力、次最大压力、波形幅度、上升沿宽度、波形宽度、最大余波宽度等特征最能表现出柴油机运行时的状况。为了获得最佳诊断效果,我们选用这八种参数构成特征向量空间,如图5所示。
图5 波形特征
4.3 BP神经网络的建立及故障诊断过程
4.3.1 数据样本采集
柴油机燃料系故障主要是供油量不足,主要表现为针阀卡死、针阀泄漏、出油阀失效等。在发动机800r/min时,用传感器分别采集正常油量、针阀卡死、针阀泄漏、出油阀失效四种状态的燃油压力数据,绘制出不同状态下的燃油压力波形,对每个波形手动提取出最大压力、启喷压力、落座压力、次最大压力、波形幅度、上升沿宽度、波形宽度、最大余波宽度这8个特征值。一般情况下,每个状态至少采集提取5个实际样本,每个样本都包括以上8个特征值,用来建立网络,训练网络,并进行故障诊断。
4.3.2 BP神经网络的建立和训练
新建BP神经网络NewNet,如图6所示,网络设计采用三层BP网络,网络的输入层个数为8个,输出层的个数为4个,隐含层的个数并不是固定的,经过实际训练的检验和不断的调整,确定隐含层的个数近似遵循下列关系n2=2n1+1。其中n1为输入层个数,n2为隐含层个数,因此隐含层个数为17个。
图6 NewNet网络结构
四种故障模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输出:
正常油量(1,0,0,0);针阀卡死(0,1,0,0);针阀泄漏(0,0,1,0);出油阀失效(0,0,0,1)。
输入层至隐层的连接权Wij、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Vjt、隐层各单元的输出阈值θj、输出层各单元的输出阈值γj ,都选取为(-1~1)之间的随机数,然后按照BP网络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网络输入层的传递函数采用双曲正切S型传递函数Tansig,第二层传递函数采用S型对数函数Logsig,利用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LM最优算法,替代原BP算法中的梯度下降法训练神经网络,求出最佳网络连接权值和阈值。
利用所采集数据样本,作为网络训练的原始样本,确定初始连接值和阈值后利用Matlab编程,训练的速度为0.1,训练误差精度为0.01,对网络训练9000次,得出最终的各个连接权值和阈值,训练结束。
4.3.3 故障诊断过程及结果
网络训练结束后,将表1中的测试数据输入训练好地BP网络。
经过运算后,网络输出层得出如下的诊断结果:
Y= 0.9957 0.0042 0.0600 0.0768
0.0002 0.9995 0.0014 0.0015
0.0846 0.0088 0.9965 0.0211
0.0202 0.0133 0.0003 0.9620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诊断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诊断误差分别为0.0043、0.0005、0.0035和0.0380可见诊断误差非常小,因此可以判定,该BP神经网络完全可以满足柴油机燃油系常见故障的诊断要求。
5 结束语
仿真试验表明,基于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只要选择足够典型的原始故障样本训练BP神经网络,网络的容错性和稳定性就较好。针对设备运行的复杂性,仅选用单一的诊断参数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模式识别方法能充分利用信息特征,实现输人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黄丽.BP神经网络算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6-15.
[2]孙即祥.现代模式识别[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5.
[3]李国勇.智能控制及其MATLAB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4]李焕良,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气系统故障诊断[J].起重运输机械,2005,6:55-56.
[5]王俊生.柴油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故障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2003,4:250.
篇10
关键词:动车组 警惕装置 报警 警惕制动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复位
中图分类号:U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03-02
司机警惕装置根据操作模式不同也叫做“死人装置”或“活人装置”,要求司机行车时不断触发该装置,以确保司机处于清醒和在岗状态,当超过规定时间未触发该装置时,将自动输出制动指令控制列车停车。我国引进、消化、吸收的部分机车和动车组上已安装了司机警惕装置[1],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生产的动车组自2013年开始也加装了司机警惕装置,该文主要就动车组司机警惕功能的实现及优化进行介绍。
1 动车组司机警惕装置及功能
动车组每个头车分别装有司机警惕装置,设备分别设置在操纵台上、操纵台下及车辆配电盘内。司机可以选择操作操纵台上按钮、司控器手柄或操纵台下的脚踏实现警惕的复位。
1.1 司机警惕装置的组成
司机警惕装置主要由操作装置和输出装置组成。
操作装置包括:警惕脚踏开关、警惕按钮、司控器手柄。
输出装置包括:警惕指示灯、警惕蜂鸣器、警惕制动继电器。
1.2 司机警惕功能
当列车速度大于5 km/h时,操作端司机室司机警惕功能应始终处于启动状态。
当30 s内未操作或持续无中断操作司机警惕操作装置(包含脚踏开关和手动开关),触发警惕声光报警,操作司机警惕包含的任一操作装置或短时松开作的操作装置可对声光报警进行复位;报警后10 s内仍未操作,输出警惕制动继电器,并触发紧急制动。在输出警惕制动继电器之后,当列车速度为5 km/h以下时,且操作了警惕按钮或警惕脚踏开关才允许停止输出警惕制动信号。紧急制动一旦触发,需停车后方能复位[2]。
司机警惕装置故障时,可以被隔离。
2 司机警惕功能实现
2.1 司机警惕功能的早期实现
司机警惕由操作装置、报警装置及控制逻辑部分组成,初期的动车组司机警惕功能控制逻辑采用继电器控制方式实现。由车辆硬线电路及时间继电器等电路实现逻辑判断和控制,同时实现警惕动作报警、制动输出等功能,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采集警惕脚踏(按钮)、警惕制动的状态。
采用继电器电路控制的方式实现主要存在如下特点:
(1)从电路设计的实现角度考虑,未将司控器手柄信息作为警惕报警的复位条件。
(2)利用继电器机械触点的串并联组合形成控制逻辑,其中间环节多且复杂。机械继电器的可靠寿命为10万次级别,频繁动作会导致过快消耗继电器的使用寿命。对时间继电器的可靠性要求较高。
(3)控制逻辑部分主要由硬件电路实现,电路复杂,后续维护成本较高。
2.2 司机警惕功能优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司机警惕控制逻辑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硬件、布线改造及网络控制系统软件修改提升警惕功能与标准的符合度,用网络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逻辑代替延时继电器等外部逻辑控制硬线电路,实现司机警惕报警和警惕制动的触发功能。
2.2.1 技术方案
网络司机警惕由操作装置、报警装置及控制逻辑部分组成。
操作装置包括警惕手动开关、警惕脚踏开关、牵引手柄和制动手柄。
报警装置包括警惕报警灯和警惕报警器。
逻辑控制部分由网络控制软件和逻辑输出继电器实现。
网络控制系统检测到动车组运行速度达到5 km/h时,操作端司机室司机警惕功能应始终处于启动状态。
网络采集警惕脚踏、按钮开关和司控器手柄的状态,通过网络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逻辑代替延时继电器等电路,实现警惕报警和警惕制动的触发。在警惕制动触发前,可通过警惕脚踏、按钮或司控器手柄进行复位,警惕制动触发后,只能通过操作警惕按钮和脚踏进行复位。网络软件方式实现警惕功能实现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2.2.2 软件实现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软件是整个司机警惕功能优化设计的核心部分,软件功能逻辑分为警惕工作逻辑、警惕报警及复位逻辑。
(1)警惕工作逻辑。
当程序开始运行后,动车组主控钥匙投入后,警惕装置未隔离,且列车速度5 km以上时,警惕功能启动。
当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时,动车组主控钥匙投入后,警惕装置未隔离,操作“警惕试验”开关,警惕功能也可以启动。
(2)警惕报警逻辑。
当警惕功能启动后,若司机警惕操作装置(包含脚踏开关和按钮,以及司控器手柄)未被有效操作(未操作或持续无中断操作)30 s时,同时触发警惕声光报警,30 s内操作司机警惕包含的任一操作装置或短时松开作的操作装置可对计时器进行复位;若仍未有效操作司机警惕操作装置,持续不断触发声光报警,在40 s时,输出警惕制动继电器,触发警惕制动,进而导致列车紧急制动。
(3)警惕复位逻辑。
①在警惕制动继电器输出前。
在警惕声光报警输出前,即30 s内,操作司机警惕包含的任一操作装置或短时松开作的操作装置可对计时器进行复位。
在警惕声光报警输出后,即30 s时,有效操作任一司机警惕操作装置,可对计时器和声光报警进行复位。
②在警惕制动继电器输出后。
当列车速度为5 km/h以下时,且操作了警惕按钮或警惕脚踏开关才允许停止输出警惕制动继电器信号,此后司机可进行手动缓解制动。
2.3 应用情况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采用司机警惕操作装置及网络控制系统内部软件实现警惕启动、警惕报警、警惕制动及复位逻辑,能完全实现司机警惕的相关功能,已在250 km及350 km动车组上得到应用。
3 结语
为了提升警惕功能与标准的符合度,用网络控制系统内部控制逻辑代替延时继电器等外部逻辑控制硬线电路,实现司机警惕报警和警惕制动的触发功能,并能按规定采用操作警惕按钮、脚踏及司控器手柄进行复位报警功能。采用网络控制软件实现警惕功能的方式已经在250 km及350 km动车组上得到批量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