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愈来愈严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开始创新,导致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最大限度上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本文就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一、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表现在我国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强化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及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初步讲解完教学知识后,给予学生过度的自由,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与摸索,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也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只学习到表面上的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来培养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但部分教师在提问环节时对学生采取了生硬冰冷的口吻,即“是吗”“错了”或者“对”,这样的提问不仅缺失启发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进一步影响到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第三,缺乏合作与交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小组、学习分队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与学习效果.但是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口头强调要进行合作学习,实际上却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等一概忽略不计,所以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新设计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自身的教师观,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前,数学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为主,不仅要做好数学教案的创新设计,而且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数学知识.
(二)创新设计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具体指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与自我想象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习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实施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设置有效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发言,举出图形的例子,以此来推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身心发展.
(三)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情境,并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色,积极采取有趣、生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并构建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完全融入,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开拓思维意识.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到“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平常数学测验的成绩,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教师讲解关于“平均数”的数学概念,从中得到准确的数学知识.通过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篇2
一、巧妙设疑、鼓励质疑,诱发思维,创设愉快学习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比如我在教计算机系统时问:“CPU的主频越高,整机的运行速度就快,对吗?为什么”?同学们讨论再回答。又比如,我在讲文件命名时,这样设疑:广州只有一条北京路,不能把其它道路命名为北京路,不然就混淆了,但其它城市例如中山,它就可以把道路命名为北京路,在文件夹和文件命名中要注意什么?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激起疑问:插入不同格式的音乐文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插入的影片不能播放?同时,我出注重在巩固练习时留疑,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针对新学知识精心设计一些发展性问题,有利于深化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将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习完计算机病毒后,我要求学生课后以“计算机防病毒措施及中毒后解决办法”为题设计一份计算机防毒方案。这样,通过在导入新课时设疑、在学习过程中激疑、在巩固练习中留疑这些方法,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愉快情境
赏心悦目的课件对愉快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了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如在讲VB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西游记之VB篇》的Flash版,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VB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也激发了以后对Flash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我精选了一些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作品来进行情境创设,学生在图、文、声、乐并茂的课件中感受了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学生会更认真学习,力求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三、用生活中的事例生动的比喻或用小品创设愉快情境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品一般要短而精,占时二到三分钟,适合穿插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物轶事、有效的比喻、小游戏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小品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实践证明:这些小品能引起学生的大脑神经兴奋,强化并活化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如讲到计算机系统时,我讲了一个小故事: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量是极为庞大的,就好比一个人在堆满了谷物的仓库里打谷子,那怎么施展得开,工作效率又怎会高呢?于是,人们把谷子堆在仓库中,自己拿了一部分谷子到场院中去打,打完了再送回去。这下子,可没什么碍事的东西了,打谷子的速度快多了,内效率提高了。计算机也是这样解决了同类的问题。它把大量有待处理和暂时不用的数据都存放在硬盘中,只是把需要立即处理的数据调到内存中,处理完毕立即送回硬盘,再调出下一部分数据。硬盘就是计算机的大仓库,内存就是它干活的场院。又比如我在讲文件夹时,我将文件夹比作某个同学的一个黄色的小书包,书包里装着六大科的课本,课本里还夹着试卷,这些课本就是小文件夹,试卷就是文件。在讲以文件的路径时。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出他上学和回家的路线,将这种“路线”引申为查找文件的路径。再问路径是唯一的吗?你走不同的路线回家会不会迷路?学生在简单的比喻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四、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好胜心很强,他们都有争冠军、拿第一的渴望,即使在两个人的比赛中取胜也感到激动的和高兴,因此我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对于某些问题我将它设计成抢答方式,本组其它学生可以补充,有时对一些易出错、模糊的问题展开辨认或讨论,比如,怎么的一部计算机才算是高性能的计算机?然后再由本组一位学生综合回答,这样辩论或讨论使问题得以澄清,这也是学生倍受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此时,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学生忽而屏息思索,忽而眉飞色舞。当然,回答问题出错也在所难免,可能造成不愉快,不过教师处理恰当及时鼓励,以充分信任的情感帮助其自我纠正,让其进一步思考,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使其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例如,在讲到计算机硬件时,分别拿两条不同类型的内存,要学生从外观分辨它们的类型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五、利用第二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首先,我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开展“请驻足一分钟”活动,进行环境渲染,内容短而精,一般一分钟左右就能看完,定期刊出。辟有计算机发展史、风趣与幽默、计算机漫画、应用小技巧、计算机发展新动向、硬件资讯、智力测试等等。很能受学生欢迎,成为学生必看的内容,每到课余饭后,黑板周围都有很多学生,他们在笑声中求得了知识,扩大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这种兴趣迁移到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带着良好的心情来听课,给愉快情境的创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篇3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 设计基础教学 创新探索
传统装饰艺术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由于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而在设计上,它与现代设计在风格上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因此,传统装饰艺术成为了现代设计创作灵感的宝贵源泉。设计本身是跨学科与综合性的知识系统,设计的"美" 和形式法则必须建立在特定的语境和限定之中才能产生效用;而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正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在视觉艺术领域,装饰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代表着最普遍的潮流和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装饰课程主要介绍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题材内容、艺术形式、装饰风格与特征,即对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及丰厚的文化内涵分析和阐释,揭示民族美术的悠久历史与广博精神,让学生领略本民族艺术及美学思想的丰富与璀璨,从而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艺术设计和创作中从民族传统美术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以利于本土当代艺术的创造以及审美文化的传承与延展。
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讲授,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堂练习、创作等多种方式的训练,逐步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基本规律、并完成相关的设计及运用。在教师讲授中以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作为辅助,使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脉络,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感性认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进而增强设计的艺术内涵。
主要针对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专项的课题研究。 具体程序为学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选择一个类别,按照选择的内容进行分组,学生从最初的临摹到后面的图案的再造直至最后的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都是对当初选择非遗项目的一个延续,贯穿整个课程,融入到每一次的作业中。断思考课程的设计,为经典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小到对于作业的描 述,大到整体课程的框架,都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课程中,在在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环节知识点方面,着力把控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1、加大草图方案思维训练过程。
每一作业环节,均要求学生首先绘制多幅正规草图方案,并且要求多幅草图过基本关(证明理解了该知识点),然后挑选其中最为满意的一副绘制正稿提交。
2、几个作业环节同样是再造,同样是要求抓住事物本质,但教学中注重侧重不同要点,并强化执行。
1)提炼与概括。
这一环节教学,紧密把握三个必要环节――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引申、表现自然。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学会观察事物、提炼其本质特征,进而学会抽象、概括这个特征;最后把它表现出来。总体来说这一环节的作业,是比较出色的,在把控学生是否提炼的同时,其实同时锻炼了学生对于线条、图底空间、图形节奏感、黑白灰关系的研究。提高其审美意识,锻造了他们的细致创作精神。
2)基本型变异。
“基本型变异”这一环节,更多地强调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下,赋予一种多样性的变化,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大量草图,然后进行筛选绘制。更多地注重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3)异形同构。
这一环节教学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传统元素中寻找共性,更注重形与形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对画面整体结构的经营。它更多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强调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意思维训练。课程体系内容及训练的设置,均注重其实践性及应用性。不能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装饰艺术,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独立地运用中国传统,找到利用中国传统装饰的方式方法。
3、启用新的考核形式,学生思维过程一目了然。
上交试卷为四开卡纸,卡纸上必须包括四项内容:
1)利用的原中国传统元素(把该元素打印或手绘后在卡纸上);
2)再造后的图形设计(手绘,彩色表现) ;
3)应用载体效果图(手绘,彩色表现);
4)创意说明性文字(不超过100字)
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设计操作,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各时期的装饰艺术的主要思想、典型风格及作品,增加美术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相关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改造、创新与应用,从而表达其内在的思想,为他们今后的艺术设计的道路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发展状况和各时期的装饰艺术的主要思想、典型风格,增加美术理论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指导学生把平时所学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地运用相关的中国元素表达其内在的思想,为他们今后的艺术设计的道路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达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1]翁剑青 形式与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回顾 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M]辽宁美术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探索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初中数学都是使用电脑上课的方法,因为电脑既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因特网,又可以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组成局域网,正是利用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了知识共享。老师只要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中,老师将自己呕心沥血准备的上课内容发到特定的网址或者共享的电脑上,这样每个学生就可以自己用电脑访问完成习题,老师再在网上直接检查。如此一来,不仅能完成用网络上课的模式,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互动性以及团队协作,改变了以前死板的教学。
一、初中数学网络课实施的优势
1.提供了双向的交互教学情境
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与以往守旧的教学模式相对比,它有着更灵活、更先进的优点,不仅能达到老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间的交流方式趋于多样化,还能达到人跟电脑间直接相互沟通的效果。明显,初中数学网络课有着自己的强势,跟以往的教学对比,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使用这种新方法教学,将原来知识讲解跟习题练习的分开状态完美相互结合,正是这种变化,改良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框架。这种网络课教学就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让初中数学的模式得到升华,使教学的知识以及资料趋于多元化、全面化并更易于理解,这样学生也更能客观、生动地理解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也对初中数学更能产生兴趣,就能更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那就不会再呈现出传统教学下那种死气沉沉的尴尬环境了。
二、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具体实践路径
1.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判断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是不是具有先进性和现代化,主要取决于老师本身的数学知识量、运用知识的技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教学服务的意识等,这些都与现代化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假如要实战操作网络课方法,首先老师要先意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赋予教学的创新精神。由此一来,初中数学老师在操作这个新方法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拥有的知识阅历,这样才能准确找到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所以老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怎么样;第二,有多少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了解的。第三,又有多少知识能让学生真正学透等等。初中数学老师只有将以上方面加入到课件中,才可以使学生把以前学的知识跟新知识进行一个完美过渡。
2.初中数学网络课的教学设计
由于数学教材的独特性,所以这种新教学模式就应当把教材的特性更好地呈现给大家。也正符合初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准则是将数学教材进行标准化、目标化。而且,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知识大部分都是含糊抽象的,不适合对学生执行独特性教学。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就要根据现有的情况对知识做一些调整,把一些抽象的实例转换成具体的事物,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知识。
总之,这种新教学方法的执行,只是教学上的一个协助方法,而不是完全取代了传统教学。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将初中数学网络课教学步入正轨。
篇5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教育教学活动,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观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素质教育成为当代重要的教学模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各个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外界环境下,初中数学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是大势所趋。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面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负担较重的现状,笔者选择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初中数学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的数学教学活动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
1.1应试思想影响较大
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初中学生最大的任务就是中考,能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才是学生最大的任务。受到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许多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学活动过于传统与死板。[1]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将数学知识的传递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机械记忆与重复使用。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肯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1.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学生,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在许多学生看来,数学是所有的学习学科中难度最大的一个。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学校的硬件设计以及学校的数学教学师资力量等,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产生影响。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自然无法正确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无法融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活跃以及学生思维的调动具有不利影响。
1.3教学评价方式老旧
教学评价的正确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对教学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2]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代数学教师扩大数学的应用性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许多学校还是利用成绩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看重最后的得分,不考虑学生的付出。这样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具有打击性作用,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2、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落实,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就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
2.1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直接作用。在新课标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突破,不得利用学生的考虑成绩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度,利用合适的情境提高数学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大多以专题版块的形式出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可以从课本的框架入手,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加强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要求。[3]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以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加强互动交流。
2.2加强数学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创新
初中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明显的好奇心,利用创新型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是新教育形势对于教育者的工作要求。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加强学生的共同进步十分重要。[4]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主。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出发,加大启发式教学力度,利用分层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来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性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教师,自主选择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在这样的真实的课堂模拟下,学生一下找到学习动力,体会教师教学的滋味。这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更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是新课标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者的新要求。希望初中数学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晁旭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29)
[2] 李叶梅.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数学是在中考中占分比例最大的学科之一,是初中阶段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他们自学能力还不具备,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课堂是数学学习主要的时间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重点也在这一时段,因此这一时段的教学设计对数学课堂的质量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很少有针对学生预习评价的版块
在一般的教学设计中,第一个版块的内容都是数学课堂的导言部分,即关于如何导入新课。即使是这一内容,部分数学教师也难以在数学课堂上具体展开,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仅仅停留在教师授课之前的想象中。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不把数学学科的导言部分分开来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导言部分也应该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内容,即对学生预习进行评价的部分。数学学科一般会以三节课作为一个轮回展开新知识点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的预习是少不了的。即使是班上只有少数同学进行了预习工作,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做好数学学科的预习,对已经预习的学生进行预习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引导办法。但在教学设计中,数学课堂上一般都没有这个重要的阶段,而是直接导入新课,这种教学方法显得过于以教师为主体,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应当起到的主体作用。
2.教学设计只有教师讲授一种形式
在编订数学教材的时候,教材的编写者们根据中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况,预设了不少活动课,让学生能够更加有趣地学习数学。但在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这些活动课是不纳入教学范围的。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中考考查的知识点即可。殊不知,这些活动课是教材编写者依据初中阶段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初中生对初中数学学科的理解而设定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排除掉教材中的这些活动课时,数学课堂便只有教师讲授数学知识和试题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单一。初中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因此,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是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教学设计缺乏课后的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一般只有课堂的时间段,在教学设计中,最多会对学生的作业布置进行一个简单的交代,即需要布置哪些数学作业。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在数学课堂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的基础之上的。作业一般都是针对全班学生统一进行布置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无法通过这些作业进一步提高数学成绩,学困生又无法完成这些作业,这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来,课后作业是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听讲的内容,但这种作业的布置模式十分呆板,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布置作业。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即时通讯工具极其发达,教师和学生在课后的交流也变得十分便捷,教师可以把针对课后的作业设计也纳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因材施教式的布置,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点和优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
1.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学生的预习评价版块
在教案设计中,导言版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是根据教育学的一般理论而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版块。但教育理论中,并不会对导言版块的具体内容以及时间的长短进行规定,因为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一定会有差异,短时间内,让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进入听讲状态当中,是教师设置导言版块的主要目的。但是,进入听讲状态的方式千差万别,导言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而且这种模式也不一定适合数学学科这样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对进行了预习的学生进行预习评价,是导言模式之下的另外一种十分有效的模式。在教学设计当中,数学教师可以做一次对比实验。第一次,在数学课结束之后,布置学生进行下一课新知识点的预习,在新课开课的时候,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第二次,教师则不透露任何预习下一课知识点的信息,在新课开课的时候,检验有多少学生进行了预习工作。在这两次的对比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课后评价,并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而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预习评价版块,是提高学生预习自觉性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新知识点讲授之前的最好导课模式。
2.设计出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模式
只有数学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这不仅会直接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对本课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很有必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保证学生听讲时的注意力。针对数学教材中的活动课,数学教师可以设计出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也参与到这些活动课当中,让教师自己也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在活动中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一起解决一些比较实际的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又无法通过一个人完成。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活动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水文条件和地理条件灵活设计一些活动课,让学生测量池塘两点间的距离,这需要利用到全等三角形的一些原理,更需要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展开良好的合作。这些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反过来作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师讲授模式。
3.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课后作业设计纳入到教学设计当中
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质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后几乎没有交流的可能性,导致作业的布置只能采取班级一刀切的方式,这种方式很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一种效率比较低的作业布置模式。但在互联网时代,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即时通讯工具,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智学网客户端为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智学网可以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依据对学生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比较薄弱,教师可以通过智学网的教师客户端查看到学生的薄弱点,然后可以在教师端的智学网上点选初中数学,进入相应的章节,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布置作业。这种互联网布置数学作业的模式,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非常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2]左坤.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问题分析;改进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问题分析
1.创设教学情境不合时宜
在新课改力度不断深入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境作为一种特殊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按照教学的目标、内容等,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环节,情境与知识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从中能够提炼出教学中的问题,很多教学为创设出情境,可谓冥思苦想,但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学生因为教师创设情境所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对其疑问进行设置,以使学生产生疑惑,增加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学习的佳境?比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时候,可先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一排排整齐红瓦房,而红瓦房框架的结构主要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将其问题抛向了学生,最后引入了课程,只有创设出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中。可在有的时候,却就不太合适了,使学生的思维衔接、知识过滤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使课程教学的效果达不到完美。所以,并不是每堂课都能从情境设计入手,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开门见山,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方式。
2.数学教学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问题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过程尤为重要,但是教师在课时不够时就会采取习题的方式,这种走过场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学习成绩。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十分重要,若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将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的作用。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够均衡,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给学生充分合作的时间,忽视学生合作的技能训练。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各小组的监督工作,尤其是对困难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多发言,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形成良性循环。
3.教学策略设计缺乏选择
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的气氛调节,对学生行为约束、管理,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经过对各课题的教学观察分析得知,教师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组织、输入、内化、输出等的课堂活动组织随意,很多时候不符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活动中学生行为管理工作不到位,甚至是出现了课堂失控局面,严重影响了n堂教学效益。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改进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待不同的学习持有不同的态度,在学习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就出现了愉悦心理,若是学习失败,会产生沮丧的心理。教师必须让学生找出新的解题方法,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信心。所以,情感教育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能提升学生素质及其整体能力。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兴趣,兴趣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2.学习方法的完善
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过程。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由于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较强,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界限,方法得当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阶段,教师必须注重教材重难点的提炼,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有效。在做好课堂教学之后,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反思及研究,优化教学方法,在习惯养成之后,每节课的主动反思,进而真正地落实了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师所具备的主要素质,初中数学教师承担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权利,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至学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使其所学的方法能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王乐强.刍议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林丽萍.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7).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要正确理解含义
所谓的创新就是指以新发明、新描述及新思维作为特征的概念化的过程,创新这一词主要起源于拉丁语。创新主要包含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及改变这三个主要的含义,创新已经成为了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能力及认知能力, 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高级的表现形式,成为推动我国民族进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尽早做起。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为学生成才并立足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为学生自主思维打下情感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以友善、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分关爱,多给学生一分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就会多一分融洽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谐应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一种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只有达到和谐才能真正展示教育的艺术和水平,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不同的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强制性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于知识的渴求,而且逐渐的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无论任何意义和任何方面的学习,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在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对未知的事物和现象的好奇,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尤其强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要对学生的想法,甚至是有些可笑幼稚的想法加以呵护,在他们想法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引导到探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发生的原因上。学生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主要做法是在引入新的内容时,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这一节时,可让学生每人画一个凸多边形,然后说:“不管哪一位同学只要告诉我你画的多边形边数,我都能告诉你多边形的所有角的度数和。不信,可以试一试。”这个问题涉及多边形边数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而学生是不知道的,教师提出此问题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求其中的奥秘。对于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会好奇,进而会去思考这个公式究竟是什么?有的学生会想: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肯定知道什么规律。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尽可能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提示。
3.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所谓独创性思维,就是有别于常规思维方式的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常常表现为能用特殊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是形成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标志,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新颖、越简捷,独创性思维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
4.加强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师生间要创建良好的关系,学习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要想能够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让的突破和创新,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关键时候给予指点和适当的分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富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就能够得到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相同知识点或同一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体现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激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并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在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和研究,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二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创新理念呼唤教师的激情,创新理念呼唤课堂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面,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更不断创新,才能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紧跟潮流,大胆改革,努力探索,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简介]邹小英(1970―),女,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江西南昌 330027)
营造高效率的初中数学学习环境应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起点,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标志,以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能力为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一、教材内容的适当整合
教材内容灵活、广泛,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新课程提倡教材编写应多样化,对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用了规定的课程目标术语,修改了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基于此,初中教学进程也将作相应改变,这彰显了新课程作为教学资源之一的工具性特点。当今教学,教师已经被赋予了自主教学的权利,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新见解并结合实际问题情境批判性地、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理性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便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内容。如在教“100万有多大”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借助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00万进行感受,发展数感,教科书上提供了“估计100万粒大米的质量”、“估计自己100万步的长度”、“估计语文课本一页的字数以及100万字的书有多厚”、“估计教室的面积,100万平方米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这样的教室,100万人站在一起约占多少间教室”、“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估计100万本这样的数学课本摞在一起有多高”等5个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按照课本的顺序让所有学生依次开展上面的5个活动,这样的课堂给学生一种零乱的感觉,不知教师带领自己从事一个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可以适当分工,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或从中选择几个活动让所有学生参与。上面5个活动中涉及到的度量有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再加以设计。
二、教学模式的精心选择
数学教学效率要想提高,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和演示,更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思考。新课标始终强调,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直接传授,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还是让学生合作交流、集体讨论应由教学内容决定。
三、教学切入点的准确把握
新课程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方法,突出课堂教学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有的放矢,使学生主动、高效地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和拓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差异教学”理念的贯穿
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认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不同,在课堂上存在个体性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有“差异教学”的理念,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在以下三个维度上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一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学生在数学水平与能力的差异,在教学内容上决定是否需要拓展延伸,适当调整要求,而不应该一个教案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二是设计数学作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有针对地设计出分层次数学作业,使学生面对自己喜欢的习题,更乐于参与,善于动脑,能有效地激发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练习的兴趣。可以自由选择一道进行先解答,先做完的学生可以自行继续选择第二道或第三道。需注意的是,设计分层次作业时,教师应把握好不同层次作业之间的“潜在距离”,争取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问题后,有进一步解决中等题的可能,让中等学生在解完中等题后,也能够向难题发起冲击。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设计出的解法多样的数学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三是设计有效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教师能设计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其价值可能不会低于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其提问的方式、用词、神态、句子和语气不同,其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鼓励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合作与交流。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知道哪些问题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哪些问题啥时提问可转换讨论的话题,哪些问题从开放性角度提问更能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基于“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相互研讨、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让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要鼓励学生采用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以达到使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97-01
初中数学具有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推理严谨和结论明确的特点,因此推广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知识与兴趣的结合,技能与创新的结合。只有做好了这两个结合才能做好数学的教学工作。教材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幸福,对学生而言教育是为了他们一生的幸福。具体分析教育的目的可以认为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数学的教学也离不开这一最终的目的。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提高,也包括思想素质方面和知识应用能力创造力的提高。浙江省第三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出版适应了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突破和创新。
一、应用数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也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为了实现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的目的,初中数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数学教育要注重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
其次,一方面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浙江省新版的初中数学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增加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环境。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
再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数学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二、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讲的是数学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和锻炼。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而且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是当前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灵魂。第一,新教材增加了大量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习题和练习,而且这些习题和联系充满了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新教材加入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进行求异思维的内容,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意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在习题的设计上,增加一题多解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见解不论正误,要积极地引导而不是武断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培养。
三、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寓教于乐
教育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有趣的教学材料,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和乐趣。从而顺利地掌握知识。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应该有情感的沟通,只有尊重学生,激发兴趣,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智能和潜力,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倡导愉悦性原则,是实现上述目标重要手段之一。贯彻愉悦性原则,不但有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教育中倡导愉悦性原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信息传输与接受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 上一篇: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 下一篇:儿童青少年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