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岩土工程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岩土工程师的要求

篇1

关键词:公差原则,最大实体要求,工程图样

0、前言

工程样图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现代工程样图在标注尺寸公差之后,引进形状和位置公差,使图样信息质量大大提高,充分而完善地表达了零件的设计要求。但是,若不明确地规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会引起对图样要求的多种解释。公差原则的建立,明确地规定了尺寸和形位公差的职能,对工程样图的国际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设计工艺和检验人员之间具有了统一认识,对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进行正常生产极为重要。随着这些年来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结合作者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体会,针对其中的最大实体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并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1、 最大实体要求概述

根据国家标准GB/T4249-1996,最大实体要求是指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当局部实际尺寸从最大实体尺寸向最小实体尺寸偏离时,允许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

其适用的要素仅限于轴线或中心平面(圆柱体或由两反向的平行平面组成的要素)(表1)。不适用于平表面或表面上的线。

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

应用于被测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加注符号M

2.1.1 应用于单一被测要素

图2为应用于单一被测要素示例。

图2 单一被测要素应用最大实体要求

当轴的局部实际尺寸为Φ35mm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应不大于图样上给出的直线度公差值Φ0.015mm。实际轴应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MV=dM+tM=Φ35.015mm,如图2(b)所示。

当轴的局部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轴线的直线度误差可以大于规定的公差值Φ0.015mm。条件是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和最大、最小极限尺寸。如:当轴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为Φ34.98mm时,轴的直线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为(Φ35.015-Φ34.98)mm=Φ0.035mm;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图样上的形状公差值是动态变化的,其变化规律可用动态公差带图和表来描述,如图2(c)和2(d)。

2.1.2 应用于关联被测要素

图3表示孔与螺栓的配合。孔轴线的几何理想位置取决于它的理论正确尺寸(方框内)。孔的位置度公差Φ0.2mm是在最大实体尺寸下给出的。

当孔为最大实体尺寸Φ3.2mm及它的实际轴线处于最大允许偏离(即在反向两侧的公差带Φ0.2mm的边缘)时,孔始终为直径最大的螺栓提供活动空间。当孔大于Φ3.2mm时,位置度公差Φ0.2mm会由于孔的增大(Φ0.1mm)而增大为Φ0.3mm。这就允许孔的实际轴线相互间偏离0.3mm。在任何情况下,具有最大实效尺寸和理论正确位置的量规能与孔配合,即孔的表面不能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2.2 应用于基准要素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基准字母之后标注符号M。当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偏离相应的边界尺寸时,允许实际基准要素相对于相应边界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其浮动量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的边界尺寸之差。基准要素的浮动可使被测要素的公差带相对于实际基准要素的位置变动,但它不能使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增大。

基准要素的相应边界及边界尺寸的确定方法有以下三种:

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其相应边界为最大实体边界(如图4)。

基准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其相应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此时,基准代号应直接标注在形成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形位公差框格下面(如图5)。

实际要素既是被测要素,又是基准要素,而同时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基准要素的相应边界为该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如图6)。

2.3 与最大实体要求一起使用的可逆要求

可逆要求是在不影响零件功能的前提下,当被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定的形位公差值时,允许其相应的尺寸公差增大的一种相关要求。仅适用于中心要素。

当可逆要求与最大实体要求一起作用时,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受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控制。具体要求为: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越最小实体尺寸。

对于内表面(孔) Dfe≥DMV= Dmint 且Da≤Dmax

对于外表面(轴) Dfe≤DMV= Dmax+t 且Da≥Dmin

3、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程样图中选用最大实体要求时需注意两个问题:

⑴ 当用于被测中心要素时要能保证自由装配。如轴承盖上用于穿过螺钉的通孔,法兰盘上用于穿过螺栓的孔。

⑵ 当用于基准中心要素时,基准轴线或中心平面相对于理想边界的中心要允许偏离,如同轴度的基准轴线。

结束语

事实上,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有时会显得很复杂,会由于“不实用”的错误看法而被忽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精密的功能要求可仅借助于最大实体要求来标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最大的公差值。因此在进行经济生产时,最大实体要求又显得极为重要,经常是不可避免要采用的。

参考文献:

1 李柱,徐振高,蒋向前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伯平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恺主编.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应用指南.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行业;认识;发展;体制

Abstract: Chin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dustry after nearly five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been the basic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healthy development. But not yet very standardize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in China market, the industry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o think about and fa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geotechn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expressed his views on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ndustry issues,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ame industry workers.Key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industry; awareness; develop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U469.6+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个阶段,建国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称为起步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参照前苏联模式,在国务院各部门、各地区陆续建立了勘察单位。有一部分是独立的,但更多的是附属在设计院内,作为设计院下属的二级单位。其主要业务是为设计配套服务,提供设计需要的勘察资料。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称为快速发展阶段。在体制改革方面,绝大多数勘察单位逐步脱离设计院,并由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工程勘察市场初步形成。在业务领域方面,从以工程勘察为主要专业的工程地质勘察向岩土工程转化,从原来单一的工程勘察扩展到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监测检测、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理与岩土工程咨询五个方面;业务范围有了很大拓展,对工程建设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工程勘察得到了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的公认。在技术进步方面,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辅助制图也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成果制作。

第三个阶段,本世纪初至今为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工程勘察行业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我国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及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工程勘察行业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方向和趋势也将面临新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现状的认识

(一)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1、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一般程序

工程质量控制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和个环节,要排出这些环节的技术、活动偏离有关建设规范的现象,使其恢复正常,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目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按其实施者不同,可分为三个方面的质量控制:

业主方面的质量控制与工程建设监理的质量控制。其特点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

政府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控制,其特点是外部的、纵向的控制。

承建商方面的自身质量控制。其特点是内部的、自身的约束和控制。

2、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为工程勘察质量监管程序的缺失

我国很多地方目前在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质量控制环节中,对工程勘察质量的外部纵向监控出现缺失。工程建设程序与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相对应,政府实行的是施工质量监督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将勘察包含在设计阶段,没有专门的勘察成果审查阶段,勘察成果仅作为设计文件进行事后审查,还没有严格的组织专门机构针对勘察成果报告的审查,再者目前业主和监理外部的横向监控也未真正开展,或者监控力度不够。仅有承建商内部自身的质量控制,未形成政府或第三方强有力的监管,可以说工程勘察质量管理是局部失控的。

(二)行业体制亟需改革

岩土工程体制是指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处理岩土工程问题的一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业主、上部结构设计、岩土工程咨询之间建立相互配合协调的技术、经济关系的一种运行模式。在我国的现有制度下,对设计而言,勘察成果是一种指令性技术文件,设计人员只有执行的义务而无更改的权力。同时,如勘察质量出现问题,责任均归咎于勘察单位。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之间没有平等探讨的关系,从而不能在设计过程中,加深对地质条件的理解,不断修正地基承载力及其他参数。而在发达国家,岩土工程勘察和岩土工程设计是由一个单位、一个工种来完成,就避免了我国这种体制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国外,在工程建设的开始也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但并不是由专门从事勘察工作的单位来承担,也不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独立阶段,与设计工作之间更没有以勘察报告作为工作交接的分界线。

(三)岩土工程勘察行业面临技术创新的要求

技术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动力。随着勘察行业业务的拓宽,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将会是每一个勘察单位的追求,要想获得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勘察单位必须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技术,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要求企业创新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市场竞争需要技术创新。目前勘察单位处于总量过剩状况,一个单位要想占稳市场,要想比其他单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创新的技术,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创新可以增强竞争力,创新可以拓展市场范围,创新可以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且创新往往意味着有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国知名公司必将涌入国内市场,每一个单位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竞争,还要面对国外公司的竞争。没有特色的技术,没有创新的思维,以原来的老面孔去参加竞争,要想争得一席之地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另外,勘察单位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第三,随着与国际接轨,勘察行业将逐步向技术与劳务分离方向转化。向岩土工程咨询公司和施工公司方向发展。岩土工程咨询公司从事岩土工程咨询、设计与评价工作,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性的群体,需要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优势才能做好咨询工作。客观的说,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我们的人员素质与国外大的咨询公司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实现与国际接轨,急需尽快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单位也要在技术创新上有突破。 技术创新的需求将带来人才的竞争。

(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人素质有待提高

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勘察体制解体后,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素质的机组人员大多已消失。而现在大多钻机机组人员由民工组成,他们只通过了极少时间的培训就来上岗,勘察知识缺乏,专业技能差,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其从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不符合标准的行为,使勘察质量大为下降。

三、对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发展的建议

(一)借鉴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就国内岩土工程勘察现状来看,借鉴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以工程勘察质量监督机构的专家为依托,在实施好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质量监督审查的同时,首先使好的成果为设计所用,为业主负责。其次借助审查平台,实施对岩土工程施工的过程监控,进而加快推进国内岩土工程一体化进程,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加快工程勘察信息化步伐,增强工程勘察单位核心竞争力

工程勘察信息系统是工程勘察专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勘察专业应用的重要表现。工程勘察单位几十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勘察资料,建立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勘察信息系统可以为城市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重大项目选址、地质灾害防治、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勘察招投标提供基础资料,可为不同阶段勘察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节约资金。

(三)积极推行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

企业自律就是要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勘察设计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内部建立质量责任制。国家要启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今后,针对勘察院来说,院法人和执业注册人员对勘察文件和审核签字的文件负质量责任,这也符合谁勘察谁负责的国际惯例,这将是今后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针对勘察质量问题,建设部准备尽快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将来的勘察报告必须由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才有效,否则不能作为设计和岩土治理的依据。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没有启动之前,建设部于1999年下发的《关于加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的通知》中,明确了要由勘察单位总工程师签字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字。将来会过渡到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可以预见,注册岩土工程师对一个单位将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启动以后,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注册岩土工程师,报告的签发就会有问题。一个单位拥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数量将是单位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因此,形势需要各勘察单位要重视注册岩土工程师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认真准备,组织好注册岩土工程师工作。

结语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只有在认清行业现状,找准行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才能够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技术进步、规范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和提高,促进工程勘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乐.岩土工程勘察[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计划”[1]。2011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改革模式。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主要介绍了边坡、软土地基、桩基、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基坑、地下隧洞矿山巷道等岩土工程现场监测和检测技术以及无损检测与声发射技术。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岩土工程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常用测试仪器工作原理、不同岩土工程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数据采集和整理等。该课程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至关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执行“卓越计划”的最佳课程之一。

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课程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为例,进行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讨。首先,分析现有“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其次,探讨该教学模式与“卓越计划”要求之间的差距;第三,针对现阶段教学模式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一套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课程设置体系中,“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是从基本理论过渡到工程实际的重要桥梁。本校开设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实验课程。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工程现场教学、换位教学法、以施工图为中心的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措施悉数被应用于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2]。多媒体教学在播放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技术动画、视频与现场录像或现场参观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测试技术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一定的创造欲和兴趣。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最终还是落入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配合板书的教学手段,取得的教学效果也相应不如人意。

因此,针对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未能体现前沿科技、重理论轻实践、实验项目与课程不符、考核方式死板等问题,对“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这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不能满足其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内容未能体现前沿科技

本校采用任建喜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为主要教材,内容共分9章,介绍了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常用的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重点介绍岩土工程现场监测和检测技术,包括边坡工程、软土地基和路基、桩基工程、城市地铁区间隧道、基坑工程、隧道工程和地下洞室等,以及地下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和声发射技术等内容。

现行使用教材为第1版,书中难免有逻辑和编写上的错误;现行课程教学虽然在前期教学中有所积累和改进,但很大程度上都是传统课程内容的沿袭。现有教学内容体系虽然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尚可,但对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知识点和前沿科技尚有待完善。

新技术历来都是岩土工程领域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岩土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近年来岩土工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新型测试装备、创新性的技术被应用到岩土工程监测与检测工程中,如岩土体的室内测试技术、CT技术、离心模拟技术、遥感影像技术、多功能触探装置、多功能钻机以及各种新型智能化岩土工程测试仪器和技术等[3, 4]。

(二)重理论轻实践

本校为“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安排56学时的理论教学和16学时的实验教学,一共4学分,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较合理。但是,一方面,由于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材作用,很难将工程实践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5];另一方面,施工单位鉴于安全和工期方面的压力,不愿接收大量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学习课堂;第三,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主要靠任课教师根据所参与的工程科技服务项目及经验积累,在课堂教学之外未曾安排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因此,以上种种条件的制约,学生看到的只是某一阶段的状态,很难看到全过程,这就直接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脱节现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三) 实验项目与课程不符

本校为“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安排的16学时的实验教学,对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鉴于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的不足,实验项目存在拼凑的嫌疑。一方面,实验教学内容一共有8个,其中5个演示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发挥和体现;另一方面;“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安排内容主要涉及前4个实验项目,其他4个实验项目没有涉及;第三,实验项目存在和其他课程重复的现场,如材料疲劳强度测试实验应该是力学实验、岩石三轴实验为岩石力学实验、土体三轴实验为土力学实验等。

表1:“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内容

(四) 考核方式死板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因此具有重要意义[2]。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关系。

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采取笔试形式,兼顾学生实验成绩和平时考勤成绩,即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期末成绩×70%。试卷题目类型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对于这种题型较单一和死板的卷面考核,学生主要还是根据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印象不深刻,而最后落入应试教育,埋没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因此,对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无法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与“卓越计划”要求的差距

现行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尚有欠缺,对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本为零。因此,为满足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需求,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方面应具有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全新模式。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一) 完善教学目标与任务

针对“卓越计划”的三大培养特点,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的改革、考核机制的完善,掌握岩土工程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常用测试仪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达到岩土工程行业对检测员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新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为主线,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掌握,嵌入对应的岩土工程监测工程实例、室内演示实验和综合实验、工程监测布置的实地观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 课程教学内容调整

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与任务,结合“卓越计划”的三个培养特点,对现行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及优化。

优化教学内容。存在以下三方面优化项目:教学内容缺少常规以及新型检测仪器的使用和原理介绍,监测方法比较陈旧,某些工程实例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扩充教学内容,增加滑坡工程的监测内容,第三章边坡工程监测合并;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更经济合理的新监测方法出现,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新测试仪器设备研发,因此,教学课程中应加入新型监测方法和仪器的使用方法介绍。

调整教学重点。重点讲解边坡与滑坡工程、软土地基和路基、桩基工程、隧道工程、基坑工程等现场监测和检测技术,其中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项目、监测布置、监测方法)是重点。

精简教授内容。首先,如果前期相关课程如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涉及的内容只做简要提及,并不详细介绍。其次,将和隧道工程有关的两章合成一章内容,避免重复讲述。

增加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方案制定。结合全院教师参与的各种岩土工程监测项目,让学生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和工程实例制作岩土工程检测技术方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三) 教学实验内容调整

以“卓越计划”要求的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成教学实验内容调整。新实验教学内容保留了原实验教学大纲的四个项目,将另外四个项目替换为:常用传感器原理、使用与标定、桩基工程低应变动测法实验、隧道周边位移收敛量测和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具体见表2所示。由于本校的岩土工程侧重于隧道与地下工程,因此实验教学内容有较多项目涉及。调整后的新教学实验大纲,侧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性项目的开展。

表2:“岩土工程测试技术”新实验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调整与完善

考评是引导师生的指挥棒,大多数学生和教师总是在现行的评价体系引导下寻求“佳绩”[2]。以考核学生各项综合能力为目的,重点考评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考评改革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基础理论卷面考核。保留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考核的传统方式。考试题型增加单选题、判断题、多项选择题以及案例分析题,结合原有的填空题、简答题与论述题,一共有七道大题,实现了题型的多样化。题目的设计注意不要落入死记硬背的套路,着重考核的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平时积累,参与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之中,达到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高。第二,增加“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本学院教师参与项目,变换各种设计参数、环境条件和目的要求,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岩土工程监测项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案。第三,实验成绩。依照实验大纲安排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处理能力综合评定成绩。第四,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急性思维的活跃度计分。根据以上四部分所占本课程的比重,考评计分采用以下算法: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5%+课程设计成绩×15%+期末成绩×50%。

四、结语

根据“卓越计划”的目的和任务,结合“卓越计划”的三个培养特点,针对现行课程教学中存在未能体现前沿科技、重理论轻实践、实验项目与课程不符、考核方式死板等问题,对“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开展以下四方面的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目标与任务;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实验内容调整、考核方式调整与完善等。

此项教改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优秀工程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1,18.

[2]朱劲松.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71-75.

[3]伍法权.我国岩土与工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学术总结[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4):463-468.

[4]包承纲.岩土工程试验研究中的若干新进展[J].岩土力学,2011,32(增2):1-9.

[5]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74-77.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作为工程建筑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勘察成果的准确和具有针对性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工期的保证。如何避免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发生,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及时处理,对保证勘察成果的质量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且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勘察成果有问题,会引起工程成本增加、或工程安全性出现问题、或者工期被拖长等,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体现了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做好勘察前的准备工作是重要的。但往往勘察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详细资料,这样不仅浪费了勘察工作的时间,同时也阻碍了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准备工作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勘察工作人员应在确保勘察质量的基础上,收集详细的勘察资料,并积极地开展安全、技术的交底,针对工程特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更好的指导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些勘察单位仅凭业主的陈述,按其要求实施勘察,这样必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和广度不符合要求,造成施工过程的困难,甚至需要重新勘察。施工前一定要弄清勘察设计要求和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要求,如电阻率测量、基坑支护、地下水渗透性等,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设计要求,更好的完成勘察工作。

二、勘察理念

国外的勘察规范或技术规定对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都比较细,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甚至一个微小的细节。国外的规范、标准或技术规定往往强调对基本原理的把握,应用规则是对基本原则的实施性说明,至多是推荐一些公认公式,与一般教科书没有大的出入,很少向规范使用者提供具体的工程参考取值;国外的岩土工程勘察中,专家普遍认为基于特定的场地条件的勘察方法、勘察结果的评价及岩土参数的确定,并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而是一种技艺,许多情况下,勘察工作中需要由经验得到工程判断来解释现场勘察的结果,并获得用于设计的代表性数据。国外规范并不对如何从现场勘察数据选定代表性的岩土工程参数做出硬性规定。由于岩土具有非均质性,数据的选取需要岩土工程师根据现场和工程场地条件,结合自己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来进行数据选取,针对每一具体问题,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时间经验,综合、辨证地分析研究,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总之,国外的岩土工程勘察,特别注重的是场地条件与岩土工程师的个人能力,一个项目的勘察,经过工程师的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其个人能力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充分信任岩土工程师的能力和信任工程师体系,对项目进行勘察设计并进行实施。

而国内勘察规范在基本原理、应用规则和参考取值三个方面至少是并重的,很多规范对于参数如何取值的具体规定占了规范的相当篇幅;大部分国标、行标和地方性标准都对承载力、沉降、稳定性分析等给出了特定的公式;规范别强调统计关系,不仅规定统计方法,往往还给出了基于统计关系,用图表形式给出各种参数或经验系数、修正系数的取值方法。所以出现了国内的岩土工程勘察基本以标准为主,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规定才是根本,基于此目的,我国的岩土国家规范中表现出了多条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不同建筑物必要的工作量和工作方法,这样就导致了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区域,将会做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而对于具有特殊条件的区域,虽然满足规范条文的要求,能通过审查,但缺乏必要的补充工作,评价结果未必准确,会降低勘察成果的质量,容易产生偏差。总之,国外岩土工程勘察强调以人为本,而国内岩土工程勘察则强调以规范、标准为本,体现了其适应性、合理性和灵活性、针对性较差的特点。

三、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众多基础建设项目和现代化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兴建,基础和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各种公共建筑物的建筑风格迴异,其平面和立面变化大,给结构和勘察专业带来诸多的新课题,采用传统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形态和岩土参数问题: 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岩土参数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 承载力、变形指标等) 难于确定。

2、综合能力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3、技术素质问题: 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4、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 4.1.11 条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对涉及公众利益方面的安全、环节不够重视,忽视对工程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如某勘察报告在工程场地内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距地下室底板仅 3m,可勘察文件在平面布置图上不标示,在报告中不予以查明、评价,又不提请注意。又如某住宅小区,原为丘陵地带的山间盆地,人工渔塘较多,堆填后用于住宅开发。某勘察单位没有搜集原有地形资料,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仅根据钻探成果推荐了天然地基,施工开挖发现实际情况与勘察报告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致使业主不得不进行基础变更。

5、勘探工作量及测试取样分布不合理

GB50021-2001(2009 年版)对不同建、构筑物的勘察间距、勘探点的数量、位置及深度布置都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设计勘察点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于在建筑物周边、角点没有勘察点:孔距超规范、孔深不合要求。如桩基勘察达不到 GB50021-2001(2009 年版)第4.9.2和4.9.4 的规定;对需要进行建筑场地和液化判别的勘探孔孔深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2001)2008 版的深度要求:测试、取样孔小于勘探孔的 1/3;测试取样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一些勘察企业在承担业务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进行,对所取试样不及时封蜡、标识、送检;在取样数量上钻规范空子,不论场地范围多大,不管地基土状态如何,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的低层次要求,根本不考虑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 6 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检验、剔除。这样勘察结果的合理性自然值得推敲,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的。如计算承载力fak 时,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应为基底以下 1倍基宽深度内的抗剪强度标准值。当基础底下为多层地基土或地基土的状态变化较大,如何提供合理的抗剪参数更需要岩土工程师们斟酌。不考虑勘察等级而一味地追求钻探进尺,无谓增加勘察工作量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某住宅小区位于基岩区,具备采用天然地基的良好条件,但某勘察单位钻孔控制深度竟然比建筑物高度还要多,为场地类别划分进行的剪切波速测试竟然测到微风化岩层。

6、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性

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土器规格、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缺乏了解。如对静力触探装备不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控制不严,甚至单纯采用静力触探来取代全部勘察工作:在碎石土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没有清除孔底废土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与现场鉴别及土工试验成果相悖的情况时有出现。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采取率,因而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等。

7、岩土分类、描述欠准确

GB50021-2001 在第 3.2、3.3 条中增加了岩石完整性分类和对黏性土、粉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描述,弥补了其他鉴别方法的不足。如何进行目力鉴别、规范岩土描述,灶的分类标准》(GBJ145-90) 和国外通用技术标准均有介绍。但作为勘察,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质量低劣在目前业内极为常见,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错误性结论。勘察报告中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分析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对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建议

1、加强勘察市场规范、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盲目、无用的勘察。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防止勘察造假的产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严格审查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重点把关基础选型论证,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结论不注重相关重要建议的提出。4)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防止恶性竞争的发生。

2、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要想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就得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加强实施注册岩土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加强地区性工程地质研究,制定地方性勘察规范目前所使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各种各样,同一名称的地基土,在不同的成因环境下其物理力学性质,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比如地基土的承载力,有的地区高,有的地区低,建议的指标可运用于大多数地区,但对有的地区可能偏于保守[7]。因此,加强地区性研究,制定出地方性规范很有必要。

五、几点建议

在野外勘察工作开展前,要注重勘察纲要的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工作量布置、勘察设备的配备、人员安排、施工方案组织等问题,使工作更容易有序、高效进行,从而保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一手资料,因而使工程勘察质量有了保障。但是目前许多单位对勘察纲要的编写并不十分认真,甚至不写,全凭经验行事。由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建立在半理论、半经验的基础上的,如相关规范中的众多公式都是由理论和经验结合得出的。所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解决,理论和实践经验同等重要,过于强调任何一方面对勘察工作和该行业技术发展都是不利的。实践工作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积累更多的工程实践经验会推动理论的发展。加强与设计部门的沟通,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是设计部门,在作勘察工作前应多了解拟建工程的基本情况。这样就有利于勘察工作的布置及勘察纲要的编写,也知道了勘察工作进行的何种深度可满足设计要求。这样就可以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勘察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从而提高勘察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勘察单位的从业人员应重视相关规范、规程、法律的学习,在充分了解相关规定,明确其意义和要求后,可避免因工作量不足而导致的返工造成的损失。勘察单位应加强质量意识,很多单位重视经营和经济利益,往往把质量放在次要位置,往往要求减少外业开支,而在内业上下工夫,表面文章做得好,但是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实为自毁声誉,实不可取。有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勘察劳务队伍的管理,由于野外作业的逐渐社会化和专业化,劳务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劳务队伍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偏低,所以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必要的。野外施工是勘察资料的来源,加上野外勘察工作具有隐蔽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所以相关单位必须做到各环节有效地监控,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和工程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特殊的工作环境,造成了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克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岩土工程勘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es to that if geotechnic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want to do investigations, they must strengthen all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nd the adop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ways to strengthen site management 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关键词:岩土勘测;建筑工程岩土勘测;建筑工程地质勘测

Key words: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TU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11-01

0引言

岩土勘测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信息,其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周期,对于施工企业争创名优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岩土勘测工作

1.1 确立岩土勘测工作的规范和制度在勘测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岩土工程师要对所负责工程的结构形式、用途、载荷大小以及建设单位对岩土勘测工作的要求等问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出符合合同要求的勘察规范和制度。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明确取样及试验、原位测试、钻探施工等的技术要求。②根据内业资料整理、土工试验、外业施工等环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③明确勘测过程中一旦发生与规范和制度相冲突的情况时应选择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技术调整要求。

1.2 强化现场监督,确保技术质量①安全生产。在正式开工之前,岩土勘测人员应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各类报告对施工现场的空间和线路进行勘测和核实,并根据核实内容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和挖掘时注意避让,以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勘测工具标准化。在正式开工之前,要对钻机所使用钻杆的尺寸和长度进行检查和核对,分清非标钻杆和标准钻杆,并确保标准贯入器钻杆的长度、取土器钻杆的长度、静力触探钻杆的弯曲以及角机的灵敏度等情况符合勘测和施工的要求,以免在进行原位测试和分层取土时因尺寸不统一而出现差错。③做好原位测试。岩土勘测工作中的各项原位测试项目,均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要求及相应的制度规范进行。例如在进行静力触探时要注意查看现场施工的归零情况及率定曲线的变化,避免温度变化对探头造成的影响。如果探头发生进水或断电等情况,必须要先进行率定再进行施工;在进行十字版施工时要注意控制转速;在进行单孔波速试验时应保证检波器紧贴在钻孔孔壁上。④合理选择钻进方式。在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层以及软弱土层进行钻进时,应采用泥浆护壁钻进法,每次进尺深度应为1m左右,并严格限制钻进速度。如果地表含有一定的杂质或碎石,则应设置套管;在对岩层进行钻进时,应根据岩层强度、完整性的不同选择合理的钻进速度,每次进尺深度不能超过2m;在对特殊性土(如黄土)进行钻进时,钻具口径应大于150mm。⑤取样管理。在取样时,应严格控制钻杆尺寸,同时用专业的取样设备取Ⅰ级和Ⅱ级土样,严禁通过切取岩芯管的方式取原状土样。在取样结束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并保证包装和运输都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取水样时要注意不得加水或采用泥浆钻进法。⑥高程和水位测量。无特殊情况,应尽可能选择黄海高程,如果因条件不允许而不得不使用假定高程的话,就要注意将基准点设置在相对安全、不遭到破坏的地方,最好是将其埋设。对于地下水位的测量工作应在工程施工结束后统一进行,如果在施工范围内存在地表径流,则应优先进行测量。⑦加强对异常点的控制。岩土工程师要及时对外业资料进行核对和验收,明确施工场地中主要土层的划分,并保证原位测试数量和主要持力层的取样数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对于不能满足要求的,应进行补充测量。同时,还要注意对持力层的起伏,尤其是桩基持力层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并对可能存在的异常点进行小规模钻探,以进一步查明情况。

2做好对勘测数据的提炼,以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

结合建设项目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来对勘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勘测报告的质量,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岩土工程师的学识和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①确保土层划分的科学性。要在充分了解外业资料所确定土层分层的基础上对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的测量数据进行调整和分类,去报层位的划分无论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都能符合地质学的规律。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要尽量避免那种“纯数学”的统计分析方式,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特征对测量数据中的异常点进行适当的取舍,以便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③做好与设计人员的沟通。岩土工程师要根据项目要求和勘察规范向设计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对于差异较大的参数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以便设计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④做好质量控制。岩土工程师在工作中应虚心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对于存在争议的技术问题应开展研讨会进行研究,对于重点大型工程则要邀请本行业的专家来进行咨询和评估,从而真正将三级校审体系落到实处。

3加强回访,总结成果

首先就是对天然地基进行验槽。岩土工程师应及时核对土层层位情况,并对基坑土扰动以及地下水流向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查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防空洞、土洞和暗滨等容易造成不良地质作用的内容。其次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地基处理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地基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最后就是要做好项目回访。岩土工程师应定期回访已经完成的项目部分,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与勘测报告不服的情况进行记录,以便日后研究。

4结语

岩土勘测报告是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勘测报告会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会增加项目成本,还会给施工过程及建筑物日后的正常使用带来安全隐患。想要提升建筑工程岩土勘测报告的质量,离不开对勘测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因此,除了要定期开展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岩土工程师在工作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参与到对勘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中来,最终向设计部门提交一份符合实际情况、准确无误的勘察报告,从而为增强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措施

0.引言

总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1.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勘探与取样

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1.2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3现场检验与监侧

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1.4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2.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2)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篇7

关键词:工程监理;勘察技术;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5.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监理也随之兴起而受到工程人员的极大重视,其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岩土工程监理现状就是专门的岩土工程监理基本没有深入、全面的开展,结果导致岩土工程监理水平良莠不齐,监理效果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因此如何有效准确的推动施工稳定性和适宜性可为工程监理实施提供有力的方案,使工程建设顺利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文章通过对岩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和要求进行了简要阐述,旨在为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一、岩土工程监理的相关理念

1、岩土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内容

岩土工程监理也叫岩土工程咨询,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委托合同,对在某建设工程项目与岩石和土的相关的研究、调查、利用等方面,实行必要的监控、协调和约束,从而达到实现岩土工程各方面的工作有序进行的目标,可以保障有序施工、保护环境、拔高质量、提高收益的成果。

岩土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是指对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公路、铁路、机场、地铁岩土工程、水利、电力、矿山建井工程等的岩土工程监理,实现岩土工程设计监理、勘察监理、监测监理等。

2、岩土工程监理的特点

岩土工程监理根据其工程性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风险性、独立性、综合性这五个特点。

二、岩土工程监理中的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多种多样,勘察工作最基本的方法是勘探和取样,勘探是运用特定方法了解地下岩体的相关特性;取样是为了提取岩土样品进行鉴定,获取第一手的岩土特性资料。常见的勘察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规钻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察;遥感技术;示踪试验;模型试验;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1、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依靠特定的岩层钻探设备,钻入岩土层中,提取岩土样品做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揭示工程地下岩体的特性。钻探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早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使用,钻探技术分析出的最终结果将作为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以及评价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岩土工程钻探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鉴别岩层岩性,确定岩层埋深和厚度;(2)查明勘探范围内的地下水的分布情况;(3)提取符合要求的岩土样品、水样品并进行各种试验。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是一种以地下岩石的性质或地球的某些物理特性为理论基础,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地下岩层的构造及岩层特性的方法。常见的物探方法有电测井法、浅层地震勘察以及高密度电阻率法等,电测井法是一种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确定地下含水层厚度、位置以及涌水量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地质雷达和层析成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塌陷区、溶洞等分布情况及形态的勘察。地质雷达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及时地了解岩溶形成的空洞管道系统中的水气压力变化情况,能有效对岩溶地区地面沉降量进行监测。地球物理勘探有利于大范围岩溶分布情况的勘察,该勘探技术准确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3、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

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是一种实地调查的方法,需要深入实地调查了解喀斯特岩溶地貌、地下水分布情况、岩土的岩性,并进行测绘工作。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能够对喀斯特岩溶的分布情况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有利于地质勘探工作的深入开展。相比于其他方法,工程地质勘察与测绘技术操作性强,简单实用,能够取得所需的有效数据。

4、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建立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上的一项较为新颖的技术,常见的遥感技术,大多是借助运行于地球外空间的卫星,对地面地貌进行测绘。遥感技术还包括航空遥感、雷达遥控传感及红外线遥感,长期的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对岩溶地貌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作用,大大提升了科研的效率,适用于大面积区域的遥测。遥感技术主要适用于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比如三峡水坝等,而普通的工民建项目不提倡使用该技术,成本较高。

5、示踪试验

利用示踪元素等对岩溶地区地下水进行一定时期的观测试验,查明地下溶洞的分布范围以及联通情况。示踪试验操作比较简单,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最终的试验结果可靠,但该法只适用于地下溶洞存在流水的情况,没有地下水无法进行示踪试验。

6、模型试验

在实验室,模拟实际岩土、水流的现状,制作一定规模的模型,研究不同条件下地下岩溶地基的侵蚀程度及侵蚀后的整体稳定性,该法适用于理论研究。

7、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主要依靠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这两项试验,对地下溶洞及岩溶塌陷区的堆积物进行测试分析,以便于了解其工程地质性质和岩层的承载力。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是一项应用时间较长的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易为工程人员所接受。

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随着勘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勘察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低价承接勘察业务,许多勘察单位不愿意采用先进手段和先进设备,导致勘察质量和技术进步有停滞不前的趋势。根据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提供准确、合理、经济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任务,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很多,主要有:

(1)界面划分问题:不同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问题: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岩土参数问题: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4)综合能力问题:部分勘察技术人员对勘察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不够强,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需要;

(5)技术素质问题:勘察技术人员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能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

四、如何优化岩土勘察技术

1、按照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不做越轨工程勘察,不在人为可监管因素上犯一点原则性错误才能提高岩土勘察工程的质量。

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勘察方应该设立主动监管系统牢牢控制住施工前准备到位,施工时操作正确严谨,施工后控制细致完善。这样可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益。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勘察人员专业培训考取合格的勘查证件,对于市面上不合格的勘察单位予以严肃处理清除害群之马以提高勘查工程市场的质量。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

3、严格认证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提高质量监管力度,严格按照国家质检的规定执行,提高审查质量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4、多元化进步的勘测技术。岩土工程勘测行业到今时今日的发展已经十分先进,配合计算机的使用、结合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避免随意选择岩土勘测地点的弊病,另外运用工程软件详尽详细的计算可以使岩土勘测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即使再先进的岩土工程勘测软件都需要人机的结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人工的主动性,因此,多元化高科技结合的岩土工程勘测才是最适宜于未来岩土勘测工作的,也是推动岩土工程勘测发展的动力。

结束语

我国的岩土工程监理中的勘察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存在问题也比较多,而这一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它既是一项较为细致和繁琐的工作,在遇到大的项目各复杂工程时要采用合适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难题。也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整个项目的运行质量与之息息相关。更加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共同研究,逐渐提高勘察技术,尽快完善岩土工程勘察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丽云.唐伟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55-56.

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方法 措施 参考借鉴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62-2

0引言

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形成,但一些没有通过审核的勘察报告对国家强制性规定不够重视,执行涣散、违反规定的现象仍有存在,严重影响工程建设。

1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包含以下方面:

(1)地貌的形态、发育阶段和微地貌特征。

(2)构成斜坡岩土层的成因、种类、分布和性质;当有软弱层覆盖层地区时,应该查明其性状和分布。

(3)对岩质边坡需查明结构面的间距、类型、延伸性、产状、张开度、胶结和充填等的主要结构面产状和坡面的关系、组合关系等;查明有裂隙的土质边坡裂隙的性能状况。

(4)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类型、水压、动态变化和补给,地下水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和岩土的透水性等。

(5)根据地区的岩石风化程度,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期),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地震烈度和坡面植被等因素,准确判断斜坡稳定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状况。

(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将岩土勘察的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具体划分如表1:

2当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2.1忽视环境问题

新项目往往有已有高层建筑,其地基工程和建筑周围环境、建筑物原有基础相互影响。部分勘察企业对此缺乏认识,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充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勘察,如果此施工现场周围有高层建筑物或相邻公路,还应考虑周围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工程中经常仅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对岩土进行勘察,忽略工程施工和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无法取得工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2.2国家和本地强制性规定执行不足

(1)由于不熟悉新技术规范,导致违反岩土勘察强制性规定。近10年,国家相继颁发了新工程建设系列标准,如对地震效应的新评价、地基承载力的概念等。部分单位未能及时调整落实,导致不符合要求勘察报告仍在使用。

(2)技术水平低,无法到达法规标准要求,导致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处理不良地质的方法不符合要求、天然地基和桩基的分析评价明显不合理等。

(3)方案受不规范市场行为影响不合理。部分工程业主在没有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未知的情况下直接委托勘察,勘察单位迁就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导致勘察报告质量下降。

2.3勘察企业质量体系不完善

(1)员工技术水平不符合专业要求。有些钻探编录员进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少量单位直接将未受过专业培训非专业工人安排直接岩土工程试验工作,不能正确测出土壤物理指标。

(2)不按规定填写表格,导致信息错误或者信息不全。如缺少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的野外施工记录、土工室内试验、静探试验记录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

(3)没有编制完整的勘察纲要。有的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通过就施工,不合理布置勘察点。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

(4)没有使用规定的测试仪器进行勘察,填写表格时改动仪器型号,导致数据可信度降低。

2.4勘察质量不高

许多勘察单位企业化,自负盈亏代替政府行政拨款,自己找勘察任务代替上级安排任务。因此,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勘察要求,导致勘察质量下降。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勘察工作量少,为了揽到勘察工作,便降低报价,同时为了保证利润,就降低勘察质量和工作量。

(2)为了抢进度往往是3-4M才提钻不符合钻探、测试和取样法规的要求。统计分析,其结果往往遗漏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软镜、小裂隙,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

(3)部分企业取样时,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样(示意图如图二);个别单位甚者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部分实验,其余的数据参照已测数据编造了事。

3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现场检验与监测。针对现在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岩土勘察的方法。

3.1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相对缺乏岩土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主要是工程地质人员进行岩土勘察,但是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习惯采用地质工程勘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勘察,对岩土工程的方法、理论和内容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化推行较为困难。所以,要优化勘察方法,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

3.2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勘察质量

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十分必要。勘察单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据理力争,按规范实施岩土工程勘察。将个人、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记入档案。

我国勘察资质的门槛很低,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通过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勘察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能反映勘察企业的真正技术实力。尽快完善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避免无证上岗,通过采用个人执业资质和企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实行注册执业制度,勘察报告必须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3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是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的方法或技术手段。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其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该方法通过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推断出地下地质情况,为后期的勘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狭小、简单的场地,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工程地质测绘,高质量的测绘工作可以十分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对后期的勘察起到了指导作用。

4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地质雷达和地球物理层成像技术的应用、工程地质综合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监测中遥感、工程地质测绘制图、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到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极大的推动了勘察技术的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全面数字化成为未来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可以更直观、清晰、明确地反映出地质真实情况。数字化勘察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当代测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CA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做到采集数据信息化、处理勘察资料数字化、图文处理自动化、硬件系统网络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实现全面数字化。

5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的前提,勘察结果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等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岩土勘察如果出了错误,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优化岩土勘察方法,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岩土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措施手段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体制还是在勘察方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勘察报告编制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在不断优化中。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基和基础以及地下工程的关系。由于地基土是因地而异的,在接受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时,必须明确该工程的主要技术矛盾是什么,需要解决哪些主要技术间题。在对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以及建筑物荷载情况了如指掌的情况下,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以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勘察才能提高勘察成果质量,才能有较大的市场。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1.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工作,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这一方法的本质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藉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为勘探、测试工作等其他勘察方法提供依据。在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但对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简单且较狭小的场地,则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测绘工作能相当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起到有效地指导其他勘察方法的作用。

1.2勘探与取样。勘探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和坑探等各种方法。它是被用来调查地下地质情况的并且可利用勘探工程取样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应根据勘察目的及岩土的特性选用上述各种勘探方法。物探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手段,它的优点是较之钻探和坑探轻便、经济而迅速,能够及时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难于推断而又急待了解的地下地质情况,所以常常与测绘工作配合使用。它又可作为钻探和坑探的先行或辅助手段。但是,物探成果判释往往具多解性,方法的使用又受地形条件等的限制,其成果需用勘探工程来验证。钻探和坑探也称勘探工程,均是直接勘探手段,能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钻探工作使用最为广泛,可根据地层类别和勘察要求选用不同的钻探方法。当钻探方法难以查明地下地质情况时,可采用坑探方法。坑探工程的类型较多,应根据勘察要求选用。勘探工程一般都需要动用机械和动力设备,耗费人力、物力较多,有些勘探工程施工周期又较长,而且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具有经济观点,布置勘探工程需要以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成果为依据,切避盲目性和随意性。

1.3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岩土工程问题分析评价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包括岩土的物性指标、强度参数、固结变形特性参数、渗透性参数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参数等。原位测试一般都藉助于勘探工程进行,是详细勘察阶段主要的一种勘察方法。原位测试的优点是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基本上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试验所测定的岩土体尺寸大,能反映宏观结构对岩土性质的影响,代表性好。试验周期较短,效率高尤其对难以采样的岩土层仍能通过试验评定其工程性质。缺点是试验时的应力路径难以控制、边界条件也较复杂有些试验耗费人力、物力较多,不可能大量进行。室内试验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控制边界条件明确,应力应变条件可以控制等入可以大量取样。

1.4现场检验与监侧。现场检验与监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现场检验的涵义,包括施工阶段对先前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验证核查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现场监朋则主要包含施工作用和各类荷载对岩土反应性状的监测、施工和运营中的结构物监测和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方面。检验与监测所获取的资料,可以反求出某些工程技术参数,井以此为依据及时修正设计,使之在技术和经济方面优化。

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问题

2.1勘察质量不高。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为了能争取任务,只好压低预算价,但又要利润,就减少工作量,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的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2.2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部分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审定就施工。也没有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如室内土工试验、野外施工记录、静探试验记录缺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不少单位对勘察原始资料的校审未真正落到实处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

2.3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3.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3.4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袁明.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方案的优化设计[J].岩土工程界.2007.(04).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对策

Abstract: Geological survey work is the main program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in China, it should start befor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technical help for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sic constr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task not only to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ite and foundation of the correct reflection, should also be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and evalu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意义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建成后的运用,而工程勘察阶段的控制,则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的关键点。而工程勘察也变的主要起来。按其进行阶段可分为:预可行性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补充勘察、施工勘察等。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

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按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工程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搞好工程勘察,特别是前期勘察,可以对建设场地做出详细论证,保证工程的合理进行,促使工程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需要对工程的勘察设计进行编制,编制可行性报告,负责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可靠,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项计算应该科学合理;对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要进行风险分析,留有余地。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提高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才会对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若勘探前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完成,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野外勘探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若勘探前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完成,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2)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3)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深度的确定。

(4)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即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5)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6)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正确划分建筑物的等级。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相应的等级分类标准,对项目的相应等级进行分类。比如说整个工程的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抗震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等。在岩土工程中,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影响着勘察过程中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对各种等级进行充分的分类和确定,在进行工程工作量的布置时,才能够真正实现安全、经济、合理的目的。

3.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4.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

5.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地质调查工作,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彦彬,对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探讨,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