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4 04:42: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主体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主体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主体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00-02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探究

1.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1.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学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后进生提供当堂达标的辅助台阶。

1.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学生单独个体的观念表达,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4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1.5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1.6拓展延伸: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2.1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情告白",不少学生为做准备,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更近。

2.2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利用表演教学,第一是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狼的凶恶和羊的可怜,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做狼和小羊的头饰,然后在课堂戴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时,提示学生将狼凶恶的样子和羊可怜的样子表演出来。学生们表演的都很精彩,尤其是细节表演上更是一组胜过一组。实践证明,表演使孩子们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在新奇、好奇中,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

2.3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放低沉的哀乐,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接着放映课文插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片,形成初步印象,再细看各个部分,从人物的服饰、仪表联想他们的身份、爱好;从人物的举止、风度联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最后结合课文讲读,使学生对人物的品格、精神风貌获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和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教师所起的作用真正意义上是引导者和学生的朋友。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是否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东西更重要。小学语文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却胜于生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构想;实施;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六个步骤,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并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提出问题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主动实践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很多问题,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其人文价值,并且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课堂主体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学生个性与个体性发展。

二、研究构想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实验目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在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牡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并且,要注重民主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利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以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即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六个环节的实施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自读进行提示,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并点拨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当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

三、研究实施

1、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乐学新知

促使学生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首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此外,可以根据背景资料,进行情境的创设,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自读质疑

自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该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学生要在了解教学目标与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认识文章的结构,并且批注诠释重点的字词,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以及文章词句之间的联系,对于自学的结论与思考内容进行记录。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具有充足的自学时间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与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发展水平,为学生适当添加自学任务,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

(3)精读研讨

在学生自读结束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掌握的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以此为基础,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学习方法围绕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精读研讨,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美妙与结构的完美,进行语言的积累。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与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表现与表达自己的机会。并且,通过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指导学生的表达方式与思路整理,帮助学生处理独立思考与思想交流之间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4)总结回顾

总结回顾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评级包括学生的自我评级与相互评价,并且还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级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主动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主动完善已经具备的认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方法与规律进行整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迁移。

(5)练习运用

练习运用主要是指学生依据定向的目标进行测试题目的设计,训练重点学习项目的基本能力与基本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形式多样的测试题目,巩固学习的知识。教师要采用自改、面评等方式对学生的练习运用进行当堂反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延伸拓展

课外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进课外读物,并且引导学生参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关的读报、读书以及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拓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实施中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时刻变化的智力活动,不同的教学对象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基本模式设计,并提出了调节与变通的方法。

(1)根据学生年级高低,调整学生自学的难度与讨论与质疑的独立性

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指导与提示,适当增加或选择与学生自学内容有关的词句与看图、说话等具体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学生可以增加文章段落,以及复述、背诵、小组讨论等学习项目;高年级可以选择复杂的篇章与段落,以及把握结构、体会情感与思想、质疑争辩等具体的教学操作内容。

(2)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模式的调节与变通

通常状况下,增加背诵复述、理解内涵等练习以实现体会情感的教学目标;增加体会情感、理解思想内容等练习以实现提高认识的教学目标;增加学习写作技巧、理解语句含义、段篇章层次关系练习以实现注重表现手法、结构分析与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研究结论

1、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教师要改变角色意识,转变自身角色,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其次,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教学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课堂教学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作为主题。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下,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还要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质疑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促使学生产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愿望。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引导学生认知策略的调整,以达到解疑答惑的目的。

结语:

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精读研究、总结回顾、练习运用、延伸拓展六个步骤,并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突出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与个体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永萍."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3(14)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应用

一、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新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毫无趣味。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能极大的改变目前的现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充分重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积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乐学新知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使小学生知晓学习的目标,吸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采用各种各种形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情境,为小学生乐学新知作积极的铺垫。

2.自读质疑

学生自读是自学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的前期准备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自读,自主思考,自主理解。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安排去主动学习,感知学习的具体内容,自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和领悟,进一步总结自己的质疑、思考过程,同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进一步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3.细读研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的内容,特别是要明白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围绕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自读进行思考、研讨,进一步领悟语文课程的思想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并做到主动积累素材。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小学生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全班集体讨论、小组讨论或同桌讨论;讨论的内容可包括教师设问、学生质疑。教师应积极重视集体效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4.自我回顾

在此阶段,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通过采取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形式对小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开展有效评价。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5.练习运用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加强练习,积极学习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进一步促进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学生可按定向目标进行自我设计,积极练习自测题,进行课程的基础训练,同时,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

6.开拓延伸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积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平时的课外积累。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在逐渐多元化、多样化,一般而言,教无定法,教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材,且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也可以具有针对性。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和具体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以适应不同授课情境。

1.根据不同年纪的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具体而言,教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语文自读提示和在表达方面的指导;而针对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可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并结合背诵、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开展教学;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针对较为复杂的文章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领悟中心思想,不断提高理解能力。

2.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质疑问难、把握中心思想等练习;侧重表现手法的,要增加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等练习。

【参考文献】

[1]马德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2011(02).

[2]张丽.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03).

篇4

【关键词】课堂 主体参与 教学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注意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80年代后期,我国就已明确提出“主体教育”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重视发挥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性,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教学,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从2000年开始,探索主体教育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在试点班中摸索出语文课堂“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由此更好地指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语文教学要真正走向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主体地位,必须构建与主体参与培养相关的模式,但笔者深感构建“主体参与”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艰巨性,且目前的研究水平远未达到“实验化”的科学研究层次,只是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就大致框架而言,也算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以下,简述本模式的重要内容。

1 本模式构建的基本思想

1.1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模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探索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里的学习者是主体,而“主体主动参与”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标志。

1.2 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模式将语文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强调听、读、背、思、说、写综合训练。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带着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揣摩”、“体会”、“领悟”,重“感悟”、重“积累”、重“探索”参与、重“合作”交流,亲自体验,感受教学内容。

1.3 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模式着眼于人的一般发展,根据终身学习的要求,大胆提出“思”的训练,把“思”(想)列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为“思”总是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 本模式的预期目标

本模式针对当前乡村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仍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两个问题,将主体“自读”能力培养作为贯彻新课标,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 从初中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

(2) 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

(3) 从以初中学生“静听”为主转变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

(4) 从“以师到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由师到生,生到师”和“生与生”的多向交流;

(5) 从以学生的机械练习为主转变为听、读、背、思、说、写多种练习活动的综合学习为主;

(6) 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参与;

3 本模式运作的基本程序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主体教育”的基本原则,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归纳出本模式在操作上的程序如下:

基本环节: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引导自读――指导点拨――再读、精读、品读-----启发整理――当堂反馈

主体参与:初步感悟――乐学新知――自读、品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综合积累运用

其主体参与要点分述如下:初步感悟:读课题,读导读部分,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感悟人和物的形象。乐学新知:注重课文学习的背景设置(如情景图)设情境作为激发学习的动机。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可利用文中情景图再现课文第一段的情境,学生描绘图意的过程,就是在说第一段的内容,因为学生被图中那绚丽的色彩,繁多的姿态,调动了情感,激活了思维,忍不住把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

1 自读质疑:学生依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进行圈划批注或质疑问难。 在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单元目标让学生主动质疑,尝试完成课后作业。

细读研讨:学生围绕学习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思想,品评文章语言,从而主动积累语言。

2 自我回顾: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充实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若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篇5

一、问题导学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放手,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师可以用问题导学的学习方式,切不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思考,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和同学在交流探讨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改变以往依靠单纯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学习状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热情。学生愿学、乐学,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参与式教学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适合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采用参与式教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就教师给的学习任务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倾听、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修正和总结,最终获取知识的方法。参与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在参与课堂教学中起点拨、指引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得到的知识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是深刻的。

新课改教育理念是符合学生发展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就要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遵循“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主体

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却并非易事。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比如说,在准备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来带大家做一节准备活动,并规定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带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学生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

1.要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既要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又要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地亲和力,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应在不断改进“教学意图”引导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强调动则有“理”、动则有“方”、动则有“趣”,注重适当的“放”,避免过严的“管”。在课的当中教师并不是完全脱离学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而应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学生的活动情况,课堂氛围,以便随时提醒、调整,并给予及时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体育课教学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把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他们好动的天性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合理安排,使他们有一个自由学习和创造的环境。比如说,练习的队形可多安排成圆形或是弧形,少安排些规规矩矩的横排站立,在教学中,让动作掌握的好的学生为大家做示范,同时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掌握动作的心得体会。这样一来,既给了一些学生表现自我的体会,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激励作用,让他们知道只要你认真练习,同样能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采用鼓励教学法,融洽体育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既有技术掌握上的,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在纠正错误和维持教学秩序的时候,切忌要以鼓励教学法为主,既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加以改正,又不要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比如说一个学生在练习时出现了错误,首先要肯定他这个动作成功的一面,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告诉他主要动作他已经掌握了,只是在一些环节上还没有掌握好,只要及时加以纠正,就会做地更出色。如果有学生出现了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不要因此就对他们横加指责,要肯定他们的学习上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明白如果克服了自身扰乱课堂纪律的不足,就更是一个老师和同学们欣赏的好学生。

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一些选择。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地进行练习。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性活动中,培养他们做课堂主人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一些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例如,进行投掷教学,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练习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产生疲劳。采用选择性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纸飞机、降落伞等在二号场上练习;喜欢掷准的学生可选择在有目标设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自由变换器材和场地,也可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换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感,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由支配的激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成为课堂学习主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多给学生一份信心。培养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强调他们的权利后,不能忽视他们应尽的义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学生担当某些管理角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给学生多一些责任。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在课的某阶段独立当家,让学生学会服务,学会管理,锻炼自己,展示自我。这样,既加强了课堂主人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多给学生一份信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提问,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使学生学到知识,感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重视。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只要有一定的道理,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做主人的信心。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有参与评价的时间,并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起做主人的自信心。

六、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

教育理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课堂教学方法、模式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和核心。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广大教师既是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大实践的主体,同时又是活动的最终受益者。借助“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大讨论”活动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提升,就应该把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目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中还有许多传统的教育思想,即“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不可冒犯等正统思想在教师心目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本质观,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平等和和谐。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在人格上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批评和惩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结果只能是造就一批“听话的孩子,学习的机器”,而未必是具有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主人。为此,作为教师,就应着力营造课堂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那些单调的、乏味的“注入式”,多一些生动的主动参与意识,多一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思维训练,多一些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三、变“讲”为“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强灌硬注进去的。可是目前,好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讲到底就是一问到底,表面看热热闹闹、气氛很浓,但其教学效果未必好,因为教师的这种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未必真正具有启发性,学生的回答也未必建立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这种满堂吼或一言堂的教学活动完全是按照教师预先的设计进行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还有些教师就好像开的是“零售铺”,学生得到的是“散装货”,知识是零打碎敲,能力是机械重复。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式应尽可能地符合新课标、新课程的基本要求,要因人、因材论教,不盲目追求某种固定模式。

四、建立科学化、公正化的评价机制,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目前,大多数教师的课堂评价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衡量学生以“听话”、分数为标准。因此,建立科学公正的课堂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用激励、富有感召力的语言评价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回答问题(个体活动)要多多鼓励,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乐于回答。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把言语交际和任务正式引入课堂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这样的激励机制带来的将是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心理相融。其次,要不断改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评价机制,进行过程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和主体参与意识出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让每节课的成效最大化,这是有效教学打造的基本目标;解决影响教学有效性的诸多问题的手段只能是靠有效的教研方式和有效的教研活动;有效教学打造的基本成果表现则是诸多有效教学模式的自然出现;有效教学模式打造的终极目的还是要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弃旧求新,勇于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创新,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着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就一定能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 崔允 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主体性课堂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识特点,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情景下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成为终身学习者。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面向每一个主体参与者,让目标引领成为线索

展示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教学目的要“明”即教学的“方向”。教师要利用小黑板、投影或口头等形式展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了解、明确目标。

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每堂课都要展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

1.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成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罗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只要在所设计的目标中有所体现就可以;目标的设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精细化

教师的教学目标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导学提纲、问题设计、试卷测试等,具有明确性、指引性和导学性。

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师生两个积极性统一起来。一般教师在提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我认为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同时,学生提出在预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堂教学必须尊重每位主体参与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让学习者明确学习任务;必须相信学习者都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领会”;语文教师的职责不能只是教授文本,而不管怎样教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始终要牢记的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学习。由此可见,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就很容易变被动为主动。语文课堂主体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其创造思维能力。

二、提倡分组的课堂教学,让自主学习成为习惯

学生自学既导学脉络要“准”即教学的“翅膀”。教师应该出示导学提纲,讲清自学要求、方法。了解自学情况,将学生分出层次点拨并巡回指导鼓励评价。

学生也要弄清自学的范围、目标、要求、方法,迅速通读自学内容,将自学内容理解的、未理解的理清,对未理解的进行深入地思考,以备合作探究时发表意见。

创设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是师生共同创设的,只有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智慧潜能,启迪学生“我要学习”的需求,从而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氛围。因此,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已不只是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目标去追求并努力实现。

三、尊重学生自主参与,让合作探究灵活起来

合作研究既教学形式要“活”即教学的“表现形式”。

1.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学题目,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这既是对自学效果的检查,同时又能解决自学的疑难和问题。

教师活动应及时组织好学生合作探究不要流于形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解决,适时点拨、激励学生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也要积极参加同学间的合作探究,积极提出有疑难的问题。认真倾听同学的见解,并参与讨论。

2.师生共研

在学生合作探究后,对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教师应该将学生尚未理解、掌握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清楚,学生执教,请优秀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没有涉及到或讲的不完全的问题予以补充。注意师生共同研讨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学生也要参与师生共同研讨,认真倾听优秀学生的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本堂的知识点及感受整理记录。

篇9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逐渐创新。和呈现方式单一和板书复杂的黑板教学相比,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对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一、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所谓多媒体,其主要是多种媒体的综合,通常包含了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多媒体形式。计算机系统之中,多媒体主要是指组合两种,或是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互动模式的信息交流和播放媒体。运用的媒体媒介主要有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数学是小学学习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项学科,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而将多媒体技术使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改革深入之下,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善,提升了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教师经过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将学生放在了课堂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学习中若是遇到瓶颈,教师要激励学生依据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在多个方面入手,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经过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直观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分析和探究,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经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和动画等相关的方式,让教学过程更生动和形象,知识量更大。使用多媒体做好辅助教学,可以让教师脱离大量的板书工作,节省教学时间,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时间来交流和沟通,以此加快学生学习进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进度增快可以空出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从而能解决学生基础差的问题,缓解学习时间紧和进度慢的问题。此外,多媒体中包含了很多丰富的素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习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了解更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使用网络收集有用的教学素材,并且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做好课件设计,让课堂教学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直观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十分直接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换成直观图片来呈现,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观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并且试着使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多媒体有动态演示的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数学推导过程动态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分析,掌握数学学习内容,以此优化抽象的教学过程,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辅助课前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后面的教学更加顺利。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实际内容和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教师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若是学生感到有兴趣,则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而学生若是没兴趣,则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都要使用多媒体来进行辅教学,吸引学生注意,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认识钟表的知识时,这部分的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有很大关联,教师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录音。比如,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这类谜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猜出谜底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接着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各种不同种类的钟表图片,以此扩大学生视野。引入新课时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确定学习重难点,从而掌握学习方向。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工具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水平。例如,人民币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相对简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比如一元、十元、五十和一百等等。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小朋友们,屏幕上的这些图片是什么?”然后学生就会回答是钱,教师再接着说:“小朋友们还知道这个钱的另外一个称呼吗?”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不足的原因,部分学生可能还不知道这一点,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补充:“人民币。”接着再讲解和人民币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篇10

教师常常会碰到:有的学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带着自身的“特点”走进来;有的学生地位特殊或有着特殊的经历,与教师和同学不能融洽相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学生偏偏在教师强调某个问题时“闯红灯”;有的学生恰恰在最不该出问题时出了“漏子”……这时,教师不能认为学生故意和自己过不去,不能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甚至实行高压政策。此时,他们最需要班主任给予帮助,而不是不理不睬或训斥;此时,班主任最易用接纳的态度触动其心灵。

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教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人格的提升和学习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接纳应是集体的接纳,不但包括他的优点,连“问题”也包括在内”。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非但不能接纳学生的求异思维,反而将一些思想和行为视为扰乱课堂纪律的叛逆行为,殊不知,这些思想和行为正是思想火花迸发的表现,不幸的是,这些灵感之源往往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我们应该感到惋惜。

二、加强自主学习的引导

在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学会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没有引导的课堂,即使小组学习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热烈活跃的氛围也只是一种表象,达不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因为问题设计没有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致使自主学习无效。教师要引导设疑,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在疑点处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给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我们的身边就不乏这样的学生,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成绩却止步不前,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学习,而是因为他们不会学习,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做良种,总是会种一颗,绿一片,收一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