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30 16: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端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参加云端课堂app的二维码。云端课堂app是一款在线在线直播课程应用,用户通过云端课堂app可以在线创建并开启直播课程,还可以与学生互动,提高教育效率。
云端课堂app是一款面向线教育行业的直播工具,老师可以在云端课堂app中快速创建和开启直播课,并可通过微信分享课程邀请给学生,学生可通过微信中的课程邀请页进入课堂听课,也可在APP中通过输入参加码进入课堂。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两个方面。物质化的教学手段是指在课堂中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媒体作为媒介教学。传统教学媒体包括粉笔、教科书、教具、学具等;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声、光、电、多媒体课件等。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肢体语言、眼神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
好的小学数学课首先应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中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掌握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恰当的教学手段,而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一节优质课的前提。笔者通过观察和揣摩,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精心设计教案。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在教学难点的过渡上要有实例,要有办法和手段。在这次38节优质、展示课中,上课教师无一例外地对教案进行了精心设计,并针对自身的特点,在课件的选择和制作上反映出了各自的特色和要求。教案设计中,教师首先要问自己,学生是否能理解?会不会是一知半解?课堂练习如何才能体现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学生在授课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等。
教态要端庄。教师的出现首先给学生的应该是易亲近且不失威严的感觉,让学生有追随和喜欢的欲望。教师授课中要精力充沛,举手投足都要注意,穿着忌随意性,发型、面额应整洁。教态应当适当配合教学内容和要求。
语言要精练、严谨。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要准确、清晰,语速应适中,语音要尽可能标准,要有穿透力,最好富有幽默感。必要时应抑扬顿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眼神要有全局观。教师的眼神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其一睁、一瞪、一笑、一盯要透露出真诚、友善、信任和尊重,课堂中眼风应尽量覆盖每个学生。眼神中要有鼓励和肯定,要有阻止和提示,要有批评和授意,还要有提醒和否定。
肢体语言要准确到位、有含义。教师在授课中有必要运用多种眼神、语言与手势以辅助教学。如提问、数数、合拍、交流、赞扬等。
留意反例。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会有不同结果,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组织学生交流提问,证明其对错。
评价要适度。对回答问题又对又好又准的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起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来。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度。对教学中的课件、投影仪、放映设备、教具、学具等教学媒体要运用适度,切忌过滥。对实现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主次要分明。
要掌握好活动课的教学。课堂中,要在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规律;在指导学生小组活动中不要过于随意,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及时指导、纠正学生活动中的言行,做到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静中思考。
篇3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 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关键处。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 2 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 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 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 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 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 ,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 要好多少呢。
三、在教学重点处。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 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篇4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手段;音乐鉴赏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27-1
一、师生互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面对小学生这样的群体,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有了一定的见解,但是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对于新鲜事物盲目崇拜。这样,陈旧的教学模式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枷锁”,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老师应该走下讲台,与学生走在一起,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至此让学生与音乐亲密接触。
例如,鼓乐对于学生来说似熟非熟,学生对于它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鼓的形状和基本敲打鼓皮的声音,对中国鼓的内涵并不了解。教科书的曲子虽然经典,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过深,照搬书上的内容上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课堂沉闷的状况。要让学生对此了解,又要感兴趣,只有让他们参与其中来。课前,我利用08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作为导入,那铿锵有力的鼓声,整齐划一的动作,这种气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生正沉浸在震撼的鼓乐中时介绍鼓的种类,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实物的展示来抓住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乐器,并且可以尝试演奏。
正式教学之前,让学生自我发挥、创作,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硬向输入”,而是学生在对乐器产生兴趣时自主地接受,然后再来讲解鼓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作品创作时,分组进行,强调合作,因为只有在合作中可以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努力。在每个组完成后按照每组的实际情况,以鼓励的口吻进行讲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
二、数字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视觉听觉相结合,更直接地感受音乐,这种教学的优势是将学生的听、视觉等器官积极地调动起来,使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在介绍音乐家或是音乐作品时,教师也不会乏味地读有关资料,而是能够跟贴近地把握所要传递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上课,可以使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同学们在欣赏着老师做的精美课件同时,也更容易投入到各项音乐活动中。例如上《非洲歌舞音乐》这堂课的时候,我精心制作了课件,开始上课时,背景播放动画片《狮子王》的主题音乐,配上大量精美的非洲风景、人物、活动、乐器、舞蹈等图片,使学生在听的同时,在视觉上走向非洲。然后欣赏课本内容,学生参与活动,节奏练习中,将节奏型课件上展出,反复播放,让学生更快接受,并且可以表演。拓展时介绍非洲舞蹈,观看当地的本土舞蹈,在舞蹈中对于非洲进一步了解。最后展示非洲现在的音乐舞蹈,了解它的音乐舞蹈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数字化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文化,让学生真正“走进非洲”。
然而在此不得不强调,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现代化的教学中只是起了一个辅助的作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技术,因为再好的课件也是需要教师的主导,将内容串联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发挥课堂的实际作用。过于追求多媒体的效果,滥用媒体素材,过多地添加动画效果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抓住重点,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学科渗透,拓展音乐学习视野
在课改的大前提下,小学音乐鉴赏的课本也在不断地完善,翻开书本你会发现,内容非常丰富,客观的说也非常难。对于被流行音乐影响的这一代,学习这些离他们生活圈子比较远的知识就更难了。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走出去,拓展思维。比如在上《文人情致》这堂课的时候,一开始就被难住了,古琴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平时在生活中就很少看见这种乐器的出现,甚至在电视节目中,往往背景中放的是古琴音乐,可是屏幕上却显示的是古筝在演奏,这样就误导了学生,使学生对于古琴更陌生。“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故事在语文课本中已经学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语文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勾起学生对古琴这种乐器的兴趣,从而开展教学。
音乐教学环境的不理想,导致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方向。课改以后的教材,较多的是学生活动,对于小学教学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刚刚萌芽发育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音乐鉴赏主要是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建立起对音乐与人生的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结合现行教材对学生进行以欣赏为中心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拓展音乐视野。
[参考文献]
[1]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电教多媒体 语文课堂 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我就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的一点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我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亮。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来诱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轻松愉快饶有兴致地学习了课文。
二、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使用电教手段。因为电教煤体具有对事物与现象过程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进行扩大与缩小的表现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从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象,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三、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就要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为从审美心理来说,情感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既广泛地渗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与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审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动而进入想像,趋向理解。简单地说,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而电教媒体对于提供具体的形象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显著作用。
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涉及到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语言的中介,是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的。所以,我播放了一段精心选制的录像,让学生边欣赏一望无际的苇海及冀中人民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英勇战斗的情景,边听着老师的讲解,“时期,冀中是遭受日寇蹂躏最厉害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水乡的自然条件,出没于芦苇丛中,战斗在烟波之上,沉重地打击着侵略者,勇敢地守卫着祖国美丽的水乡,最终取得了胜利,课文中写的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就是指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损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这样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学生理解了当时的背景,体会到了冀中人民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且为理解下文作了准备。
四、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
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 体育运动 审美能力
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同样体育教学也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已成为体育课堂教学关键的环节,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师生互动的轻松体育课堂,应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们追求的一个新的目标。
1.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激趣,提高兴奋性。
音乐能够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起到放松肌肉和加强动作节奏感的作用。如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采用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中做准备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兴奋性。例如做徒手操时,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强烈鲜明的健美操系列乐曲,做游戏性项目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稍缓慢、乐曲悠扬的伴奏带,这样使学生很快从疲惫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以便于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气氛中去,对于学生的准备活动会做得更加充分、到位,以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出现扭伤,拉伤等现象的发生。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放松的时候,可选择节奏舒缓、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消除疲劳、放松身心。
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能让枯燥的体育运动变得精彩有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体育,快乐的健康成长。
2.多媒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动作,解剖动作,了解动作的完整技术,对真正掌握动作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正确的运动姿势,可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激发他们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如在一节排球垫球技术课上,一开始先讲解动作要领,简单示范,让学生大致了解动作的基本过程后分组练习的时候,我用数码摄像机把学生的动作录制下来,用电视机把他们的动作播放出来,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动作情形。然后再播放中国女排训练时的技术动作记录片,近镜头、慢镜头、分解动作,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同学们边观看边与自己的动作进行比较,难度大技术性强的动作,更要让学生观察动作要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照一下,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重新分组练习,这样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很快就会正确掌握动作的完整技术。在实践练习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中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容易导致学生刚掌握的垫球基本动作变形,易形成臀部后坐,身体姿势不正确,通过观看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垫球技术动作的视频分解动作的慢镜头,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
有的时候动作难度比较大,学生很难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通过画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可以把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分解开,通过分解动作,慢动作把一个个画面展示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让学生们对正确的技术动作充分认识、分析和掌握,并能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学习枯燥的体育技能。
3.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模仿能力。
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动作技术的理解和学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有些体育运动项目动作技术结构非常复杂,需要转眼间就要完成。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动作做成课件,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对学生掌握动作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体操项目中跳箱运动中的推手展体双脚落地动作,尽管老师多次示范、反复讲解,但还是有很多同学对动作的变化和完成时机、过程看不清楚,难以掌握。这样老师把一些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录像用电脑做成课件,通过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向将复杂的跳箱推手展体下法技术用慢镜头,分解镜头,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详细讲解各分解动作要领,最后再播放推手展体双脚落地动作的全过程,这样同学们就能观察、分析动作的技术要领,从而掌握并完成正确的动作技术。
例如,在背跃式跳高教学时,教师不可能停留在完整动作的某一片段去演示。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让学生对在慢镜头中清晰看到助跑、起跳、腾空、背弓、过杆、落地等一系列动作,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去练习,使技术动作更为规范。
利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能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4.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展示学生形态美。
体育运动是人体形态美和精神美的和谐统一,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基本要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教育手段展现教学内容中美的东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韵律体操和舞蹈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展示形体。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能够充分展现健美课的形体美,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体育动作的热爱及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运动情操。
篇7
1.巧妙利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而且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在情境中,调动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情境中。每当采用投影、幻灯片、录相、计算机上课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那红色的五角星、绿色的三角形、彩色的小花、透明的彩棒、活泼的小鸡小鸭和各色各样的实物图形同时感染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时,强烈的刺激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新奇,他们迫切地想看、想摸、想动、想探索个究竟。通过形、声、色的刺激,通过静、动、大小、虚实变化的演示,使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很多的联想,引起了极强的探索欲望。这时的课堂教学便是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最佳结合,也为实现课堂教学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学也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教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中的应用
2.1电教手段在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丰富而鲜明的感性材料。几何形体概念的建立是抽象的,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把几何图形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事物的外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图复合片揭掉露出各种几何图形,从而得到正确而抽象的概念。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二册“认图形”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来,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一个个都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多媒体技术动态的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有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2.2采化静为动,让图像说话,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形象生动的图像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实际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由模糊变清晰,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把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内在规律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与关键。
例:“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教材一册中开始渗透解题思想,在四册中正式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比多”、“比少”应用题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突破几个基础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地建立起:“比较”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同样多”、“多几”、“少几”等的含意,理解“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2.3运用多媒体辅助审题,有利于明理导行,启迪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与小学生认识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是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对矛盾。解答应用题的关键之一是“审题”,运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多媒体,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和问题,创设按题意配置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四年级教材中出现“倍数多几”、“倍数少几”的应用题。尤其是求一倍数的逆向思维题目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用散片学具演示不仅可以直观突破难点,还可以启迪学生多向思维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学生自己通过“拿走”或“添上”的操作,强化了只有先处理倍数所带的量,才能得到整倍数,有了相对应的量和倍数才能求出一倍数。这个散片应用的目的正是解决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思维,只有把多的量去掉,把少的量补上才能找准对应关系。这个训练为以后分数、百分数量率的对应也打下了基础。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中,恰如其份地使用电教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3.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第一,深入钻研教材,选择适用电教手段的教学内容,是上好电教课的基础。现行教材不是每个内容都适用电教手段来完成的。要目的明确,从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有选用电教手段才能达到教学过程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时,才可选用。
第二,电教课的关键是突出教学难点和重点。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些教材重点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或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叙述清楚时即可运用电化教学的优势进行教学。对内容抽象,枯燥;实物小,看不清楚,示范又不准确易产生误差时,采用其它常规手段效果不佳时,也同样适用。
篇8
一、利用可视图片与视频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适当的运用电教媒体和网络信息辅助教学,可以营造与音乐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时,课始之际,随着播放海浪的声音,我让初一的孩子们用双手捂着耳朵作一张一合的动作感受听到的声音,有的学生会说仿佛听到风声、海浪扑打礁石的声音……荧幕上同时展现多幅大海的图片,以及小孩子们在沙滩上踏浪玩耍的场面。学生们被这声像一体、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美景所陶醉了,所感染了……有的同学轻轻拍打着节奏,有的同学随着乐曲小声哼唱,有的同学随着乐曲节奏点动着头,有的同学两眼注视画面,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随即又从播放了《我的海洋夜森林》的音乐,更直观的将音乐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音乐深邃的意境美,使音乐这股暖流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
教师因势利导,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再现情境,加深理解,很好地调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
音乐教材中有雄壮、激昂的乐曲,也有轻松、诙谐的乐曲;有欢乐、愉悦的旋律,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姿态美对孩子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的内在美,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如在教初二年级藏族歌曲《香格里拉并不遥远》时,我选用了一些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镜头,如珠穆朗玛峰、大草原、藏舞场面等等,配上几段优美的音乐制作成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学生欣赏画面聆听音乐的时候,老师配以深情并茂的朗诵:“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她向往……”。在学生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四季常青、月朗风清的美好家园景象,再引导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其直观的感受到祖国大地的美丽、富饶,增强对美的体验,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赏心悦目,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丰富、更完美。
三、利用网络视频等手段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中学生对教师语言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的,但对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有时会有点儿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草原情曲》一课的蒙古族舞蹈动作时,我先从网络上搜索了蒙古族摔跤手粗犷豪放的《鹰舞》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既快又好,当孩子们学会用动作来表现时,边歌边舞,他们的情感已经升华了。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由此可见,运用网络视频等手段教学,既能节约教师课前准备复杂课件的时间又能节省不少课堂上的无效环节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强化刺激,丰富音乐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美,积极地体验音乐的美,真诚地表现音乐的美,从而美的艺术得到享受,美的心灵得以塑造。
四、挖掘电教媒体潜力,促进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五、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篇9
一、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灵活运用CAI课件,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CAI课件――这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完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以往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很容易让学生弄清楚,达到教学目的。如《消化器官》、《血液循环》等解暗箱的课,学生不会苦于看不到,只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血液的循环过程等,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倾听老师的旁白,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图文交互界面、窗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这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决策权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真正做到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如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设计几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几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关进行学习,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能力超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发生。在执教小学科学《物体的沉浮》这一课时,用flas,让学生全面了解观察潜水艇的构造,再反复观看它的工作原理。这比只是做做实验好的多,演示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人数、场地限制,学生不能完全看清楚,如果用课件演示,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一些科学实验,如在讲述《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用课件非常生动。总之,在学生无法实现操作、理解有困难时尽量用课件,对提高课堂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运用网络,作为课堂的延伸。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科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探究,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工把学生分成小组,以网络为媒介搜集相关的资料,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比如在六年级科学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学习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不同主题的网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探究主题,主题相同的同学一起浏览网站,发挥集体的智慧,将得到的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分析,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科学小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些都符合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如在《太阳、地球和月亮》这个单元,知识量较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组,在网络上探究了四季的更替、白天与黑夜的变换,太阳的温度、大小、距离以及对人类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在课堂外的延伸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养成多角度、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甚至改变世界观,都会影响非浅。
二、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网站,达成资源共享
今天,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部门都重新认识到从幼儿园普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如英国1989年开始把小学科学列为与语文、数学并重的3门国家核心课程之一;法国从1994年开始从5岁儿童培养“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等等。各国的科学教育政策清楚地表明,小学课程中,科学与其它学科是同等重要的,义务教育10-12年中,科学教育是连贯的、统一的、成体系的。
在国外的教学资源中,很多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他们的学习经历。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往往有教育网站的链接信息,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玩网上专门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教学游戏。
另外,很多国外科学教学资源网站能够与学生教材配套,并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丰富了感性认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在希尔教育学院网站中,有专门的科学配套资源,而且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分开,在学生学习资源中,用课件讲解的形式将知识清楚的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食物链一课中,从植物―昆虫―青蛙―老鹰,形象生动的将食物链产生的过程展现在孩子面前,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我们很多小学教育网站中根本就没有增设科学教育资源或者资源明显缺乏,文字讲解和图片的形式较多,不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可以多搜集国外的优秀科学资源网站,有的可以直接给学生播放,有的可以为自己制作课件提供素材,从而为科学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营造一个有趣、直观、生动的科学课堂。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意的问题
篇10
一、注意选择性
CAI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CAI。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有的放矢。作为教师,应该对适合CAI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代数中的函数图像和性质,三角函数特别是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变换,数列极限的有关应用,某些含参数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球的表面积公式的探求,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截面问题;解析几何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内容,都是CAI的好素材。此外一些数形结合的习题也是CAI的素材。
二、注意辅
有些教师在运用CAI过程中,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引入开始,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到练习答案,全由多媒体显现。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为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利用CAI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切忌“黑板搬家”,利用CAI还应注意不能整堂课充满影视画面,应该看到过分热闹的画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会喧宾夺主。因此,CAI应强调注意其辅,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三、注意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