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及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知识化企业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传递的机制,来加强知识资源的管理外。还有以下几个直接的因素
1.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 2.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
3.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4.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5.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员工有持续再学习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6.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
企业管理者引入知识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二、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
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
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性。
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
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
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
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三、施工项目管理和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两者的关系
1.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安装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目的是缔造建筑安装的基础,确立建筑安装企业独立的生产建筑商品(施工项目)的承包商地位。根据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筑安装企业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以下内容,且每项内容与施工项目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1)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对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可以使建筑安装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摆脱企业作为国家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于是建筑安装企业便可以自主地参与市场竞争,从市场上获得施工项目,以卖方的身份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企业在施工项目中自担风险,自我约束,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谋求利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
(2)知识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建立项目经理部,以加强企业作业管理层,要求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经营管理层分离,使经营管理层强化经营和企业管理,项目经理部强化作业管理,要求企业经理向项目经理授权,由项目经理作为企业经理的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的管理,要求企业为施工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市场,要使内部管理市场化等等。
(3)建立与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应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亦应在企业制度约束下进行,按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重点是项目经理的财务制度、分配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尤其是后两者。而施工管理制度的重点是质量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建立各种制度都应注意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束缚。
(4)以施工项目管理为重点,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的要求,因此要总结十几年来我国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经验,吸收国外进行施工项目管理的精华,规范施工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行为,建立起我国施工项目管理的崭新的科学体系,构成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施工项目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现代化的基础,发挥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力,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
2.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通过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施工项目管理创造条件和市场。
(2)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企业法人财产,使产权主体多元化、社会化,使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
(3)建立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了建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及施工管理制度等,用以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切实进行科学的施工项目管理,以实现知识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科学”化。
(1)每一个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都应具有一批素质符合要求的施工项目管理者。
(2)企业进行两层分离、强化经营管理层和施工作业层,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3)实行施工项目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立企业内部生产要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知识化现代管理技术。
篇2
关键词:工程企业;内部治理;绩效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程企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如何挖掘内在潜力,在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积累和增强内在竞争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的现代内部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尤其是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提升,促进工程企业获得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前,针对国内以数量级存在、相对实力薄弱的工程企业来讲,能否尽快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及其能力的现代化,尤其是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否能够顺利构建和转型,不仅关系到组织内部员工能力水平的提升,更严重影响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甚至企业基本生存和持续发展。
一、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工程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及其能力考评,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影响和制约整个行业发展与相关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整个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总体分布而言,201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共有4499.31万人,其中国有和集体建筑业从业人员约占16%的比重,其他建筑而已企业从业人员占比约84%,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仅为26.58万人,相比可忽略不计,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建筑业企业多为民营、私营、个体等社会资本为主。
图一 201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分布
注:数据综合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数据网。
(一)工程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和不规范。总体上看,除了少数大型工程企业之外,我国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尚处于低层次、低水平、低效能的发展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得到科学、有效建立。在产业集中度偏低且产业面窄小,家庭作坊甚至个人主导的包工头为主的大量工程企业广泛存在于整个行业中,即使一批较有实力的工程企业脱颖而出,但内部治理结构仍多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重匮乏或流于形式,内部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仍未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严重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念,管理机制与行为非常不规范。
(二)工程企业人力资本竞争力严重缺乏。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已迈入人本阶段,人力资本作为工程企业的核心要素却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间竞争的本质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吸引、留住、开发并使用人才成为争取市场主导权的核心。不论国际竞争还是国内竞争,我国工程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要求,国际化和综合性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专业管理和技能人才结构极为不合理,企业骨干引进、培养尚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和考评机制。
(三)绩效管理的效能和潜力未得到充分开掘。基于综合考评和全程监控的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已得到几乎全球的认同和广泛采用,绩效管理不仅仅能够衡量并提高员工的绩效,更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持续发展。但我国工程企业由于先天不足的因素影响,广大的企业主或者领导层长期以来都过度关注短期效益或年度考核指标,或者对成本控制或利润最大化有过高期待,使得工程企业的绩效管理效能大打折扣,至于绩效管理可能被开发和挖掘的潜力一直以来都被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无视,导致工程企业生存期非常短且抗风险能力差。
二、工程企业内部治理和绩效管理的现念
现代企业治理和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必然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产效益、实际产值、投资收益甚或股票效益。但从行业增加值指数上看(图二),建筑业与其他行业相比,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为107.7,建筑业增加值指数略高于全国水平,略低于金融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指数,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工薪收入水平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总体上都是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业企业的主体为民营、私营和个体等非公有制的经济形态,一方面难以深度参与到国家和地区的重特大项目甚至公有制主导的各类工程投资项目中,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已有法律法规制度难以彻底的落实,同时很多环节和节点等处于相对真空的管理状态下,可供其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的各种灰色地带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导致包括工程企业在内的建筑业企业总体上管理混乱、松散甚至同业恶意竞争,使得层层分包、资质混用乱用、内部缺乏系统管理和科学评价等问题尤为突出。
图二 2013年全国行业增加值指数
注:数据综合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国家数据网。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工程企业较之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伴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逐渐缩窄,其所面临的人工荒将前所未有的严重,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赋予工程企业建立健全更为完善、科学、有效的先进管理工具。这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工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坚持以法治企的理念。国内外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确立,根本前提在于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推动企业遵循制度而发展,彻底摒弃长期以来我国工程企业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行政管理模式、科层制的运营管理模式。
(三)坚持以评促管的理念。实践证明:以评价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关注工作目标是否实现,员工价值是否与企业发展契合一致,更重要的是注重工作目标和员工价值直至企业效益如何得以更加科学有效的实现,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定的绩效综合考评周期内,工作效能、行为过程、信息反馈和整体效益等成为利益统一体,通过综合评价促进内部管理的科学有效,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与绩效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价标准不清晰、考评指标不明确、人力资源竞争力匮乏、管理机制僵化等诸多问题,构建工程企业现代治理与绩效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的企业基于严格的层级制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偏重对职位和权力的关注,导致人才梯队难以建立,且层级间论资排辈、按级分配等现象尤为突出,现代企业(表一)应当更加强调差异化的配置均衡,完善制度和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用制度约束和调控资源,以评价促进发展和完善,强化扁平化管理和执行力强度,明确评价原则、标准和指标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总和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个性等员工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其工薪福利待遇、职业发展水平、个人具体诉求等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等相契合,共同形成对企业各项事业发展的最优合力。
表一 现代企业内部治理与绩效管理系统结构
(一)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与时展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制度,应尽快予以废止或进行修订,结合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规范及企业阶段性需求等,创新性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二)明确绩效评价原则、标准和指标。从企业战略层面充分论证和探究提出绩效评价的原则,基于分级、分层的思路,针对不同部门、岗位、职责等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建立有针对性、区别性和系统性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完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机制,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相契合,着力建构起以人力资本为导向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深刻认同。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扩大员工参与内部管理的力度,以现代治理和绩效评价为主导建构起可持续而有效地企业运行机制,细化和明细企业部门间的责权利关系及其考核目标,使企业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和透明的进行,凝聚所有员工的合力共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着力增强部门和员工的执行力。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内部治理及其绩效考评机制,强化部门和员工的执行力,把工作任务分解到岗到人,合力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保障工作任务事项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且能够做到管理投入小、效益高、速度快。
综上,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工程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通过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有助于治理能力的突出体现,彰显依法治企和综合改革的时代精神,必将在推动中国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确保绩效综合考核评价得以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企业能够更加科学、更加健康、更加持续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问题剖析;应对策略;改革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has been booming development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However,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between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s to make yourself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key is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make their own solu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s; problems profiling; coping strategi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政府大力支持建筑产业的背景下,建筑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众所周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果不仅是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的根本,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建筑企业管理,就是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任务的完成。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除了体现在工程业务上,更是体现在建筑企业的管理上。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科学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
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不够,观念陈旧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如果建筑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不够,则容易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甚至会给建筑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节约劳动力费用等较为落后的思想观念占主导地位,建筑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管理漏洞。其中一点是为节省成本,建筑企业往往随便撤销管理部门,以减少员工人数,这样就容易导致管理部门人员分配不足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无效管理的现象。另外一方面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的责任不明确,在设计、施工等环节缺少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各个部门相互推诿,大大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不规范的管理体制很容易引起劳动工人的不满,降低劳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建筑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1.2 建筑管理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我国安全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在各行业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排名中,建筑企业仅次于采矿行业,名列第二。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但损害了施工人员的健康,同时会延误建筑项目施工的进度。尽管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控制是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建筑安全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搞好安全管理的办法和手段,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了安全管理职能上下脱节,工作失控,使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下去。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尽可能的缩短工期,往往会将安全生产排在第二位或者第三位,在主观上增加了安全管理实现的难度。
1.3 建筑质量管理水平低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企业要想出好产品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质量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但是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首先我国建筑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仍采用较为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建筑项目采用封闭式管理,缺少有效的外界监督管理。其次部分建筑企业为了缩短工期,减少建筑成本,往往忽略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仅对建筑企业自身信誉造成影响,也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最后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建筑企业违反建筑市场规定,进行私下交易等行为,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解决建筑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管理制度规范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保持长久优势,一定要有相应的、良好的体制和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管理制度具有完整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指挥机关管理职能作用,保障企业追求经营利润较大化目标的实现。首先是完整性。各种规章制度用严格的规范形式固定下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规章和制度体系,使企业运作有章可循。其次是实用性。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发挥管理职能效应,满足精干、高效、优质科学、快捷原则的需要。最后是操作性。企业的规章制度切合实际,操作方便,使目标、措施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执行。管理制度要易于落实,还要具有一定的硬性和弹性。
2.2 推进科技创新
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复杂,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加,传统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建筑施工的需求。所以,加强科技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为了尽快利用当前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和新技术,赶上时展的潮流,我们必须大胆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激励企业员工创造性地为企业,也为实现自己的高层次需要而工作,这样的企业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中必将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新建树,这既是企业充满活力的内在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个性特征,更是企业树立外部形象的基础。
2.3 重视安全生产
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动态管理,安全工作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的共同事情,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机,效果也不会明显。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全员性参与安全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也是必要的。通过岗前培训让所有施工人员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 增强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4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建筑企业要想持久地创造出优质的工程项目,就应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际管理的适用方式为导向,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实施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以质量管理为主线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创建以质量优先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文化,把企业纳入完整的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模式。同时,建筑企业必须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突出质量否决权,并实行重奖重罚,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兴衰和产品质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总而言之,从目前建筑企业现状来看,为了赶上经济发展的潮流,建筑企业必须大胆吸收各种有利的经验,不断创新,明确和把握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正确面对如今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正确面对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途径,从而完善建筑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颖.建筑企业管理[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陈卓,刘靖寰.关于建筑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18).
[4] 杨文虎.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09(7).
[5] 何士堂,郭毅.管理创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2).
[6] 招伟鹏.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J].广东科技.2008(2).
篇4
摘 要 构建科学有效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保障施工企业实现高效、有序运营,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本文结合施工企业特点阐述了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控制体系 策略 方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产业。但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建筑业采取了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使得我建筑施工企业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形势和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施工企业建立和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效防范各种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施工企业特点及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策略
1.施工企业特点
施工企业专门从事建筑产品生产,即主要从事建造土木建设工程―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提供建筑安装服务。施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全面完成土建工程建设及设备安装改造等施工任务,满足业主、消费者等各方利益需求,为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提供积累。
与一般企业相比,施工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产流动性强;二是生产周期长;三是施工企业生产具有非重复性;四是施工企业往往露天作业;五是施工企业劳动强度大;六是生产协作关系难度大;七是生产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因项目而异,不易保持固定的形式;八是管理难度大。
2.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在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结合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方式,确定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和步骤,完善关键点控制,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不断推进控制体系创新。
(1)结合施工企业特点,构建适用于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施工企业与一般企业相比,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生产经营特点、管理方式等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特点。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结合施工企业特点,制定适用于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能机械的借鉴或参考一般企业,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2)明确控制体系目标,选择内控要素,建立控制流程
控制目标是监督工程业务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因此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应根据工程业务的特点,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目标体系涵括质量目标、进度目标、费用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具有控制功能的内控要素,构建内部控制系统;第三,建立合理的控制流程。
(3)完善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是指容易发生偏差或失误的工程施工业务环节,施工企业关键控制点应包括工程分包管理、招标管理、合同风险管理、预结算管理、资金收付管理等。施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要找准内部控制关键点,关键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方便易行、讲究实效。
(4)推进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然会出现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因此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时必须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创新,方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性、有效性。
二、构建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影响其内部控制体系。因此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要建立施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智能,建立规范的企业决策程序,保障企业重大决策的程序化、民主化、科学化,以期形成企业重大事项的有效约束和监督。
提高意识,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科学的施工企业内部体系首先要提高全体员工意识,特别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意识,因为企业领导的意识和决心成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首要因素。另外,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要对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必须进行前面梳理,并本着有效、适用的原则,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诊断,提高企业制度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围护企业制度的权威性。
完善财务会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施工企业财务流程复杂,管理难度大,必须建立企业规范的会计制度,首先应当规范会计凭证格式及合理的凭证流转程序,严格凭证复核手续;其次健全并落实会计账簿管理制度,按规范规定设置,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内部审计师控制体系评估的最有效方式,施工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将审计部门从财务部门及成本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保持在企业监督中的相对独立性,审计部门直接对决策层负责,其功能是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短板”和缺陷,寻找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其次是应扩大财务审计部门的职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项目职能管理:施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应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包括分包风险控制、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原料采购风险控制、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等,重视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加强项目职能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施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摒弃传统人事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另外,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是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加强岗位工作标准考核,完善优胜劣汰机制,积极加强经常性的员工诚信、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促使企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建设流畅、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流程:在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大革命中,建设流畅、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流程将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因此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建设流畅、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流程,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当务之急。
三、结束语
施工企业因其特殊性,应注重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并才有有效的方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强.关于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1(11):90-92.
篇5
1.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等现代化管理的一种优秀的方式。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统计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内容的多元化学科,是人们通过收集信息资料,并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重要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传递、存储加工,并充分使用的一个系统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来源、信息工作者、信息处理设备机器,以及信息使用者所组成,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1.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概述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在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上,充分利用在工程项目工作中所积累和分析的数据资料等,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来提升对施工项目的管理能力,搭建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施工项目信息及时、规范传递。
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制约性强、信息流量大等。
2.2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提升和强化精细化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2.3信息化管理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可以缩短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降低战略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加强企业管控能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可以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3.1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准备工作
施工企业信息化不是盲目的购买几台高效率计算机,也不是随便地连接外部互联网或者内部局域网,更不是施工软件、预算软件、财务软件等在企业的单一应用。施工企业信息化应该是涵盖企业管理、业务流程、自动化办公、信息平台共享、企业文化建设等多领域的综合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费时费力很难快速见效的事。它的实施需要精心准备,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梳理企业管理制度、流程、起草各项制度、指标,完成软件系统配置部署,不断的进行调试运行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施工企业信息化需要在企业广大员工中普及信息化意识,从企业中选拔业务骨干深入到信息化工作中去,将他们培养为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以避免“被动接受”现象的发生。总之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企业法人或者管理者开始,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企业实际运转模式为建设依据,利用合理的企业资源,通过对企业员工技能的培养,进而实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立体式管理。
3.2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例
在此,我以我们单位新上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例来说明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我公司正在上线的综合管理平台就是各项管理制度、流程落地的平台。他共划分为企业运营、财务资产、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支撑、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等七个平台。通过公司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梳理企业管理流程,明确各层级的责权利,建立起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标准化体系的落地和监控执行,实现各层级、多项目实时监控和风险防范,通过构建高效率的信息链,使企业关键要素能实时动态监控,达到优化企业管理、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项目的人力资源、投标、合同、进度、材料、机械设备、劳务与分包、技术、质量、安全、风险、竣工及综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集项目部一线人员、各级公司部门管理者、各级公司高层决策者于一体,通过托管日常业务工作,将企业庞大组织中的相关角色有机的集成为一个整体,按照企业自身的管理流程和规则有序协作,帮助施工企业对各项目进行全方位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并实现战略落地。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管理层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可提高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结论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现场管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优势,获得竞争的主导权,需要高度关注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准确的应用施工技术,并且使施工现场管理变得更加规范,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核心优势。当前施工企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企业的技术运用水平比较低,影响到建筑施工质量和建筑施工效率。以施工技术运用和施工现场管理为基础,提升施工技术和水平,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建立出新的体系,使施工效率和质量以及安全得到保证。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大,地区之间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差别很大,地质条件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那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软土地基也是不同的,需要结合实际,处理好软土地基。软土地基缺乏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要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处理。要对当地的土壤条件和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才可以更好的开展有关软土地基的处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结合软土地基的类型,从而确定出具体的处理方法,这样才会使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得到强化。
(二)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主要是对人们对于建筑使用的各种需求不断满足,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对于居住建筑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人们可以享受到良好的生活场所。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给予高度重视,使建筑安全得到保证。电气接地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物的主要结构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相互连接各个细节,使电气接地施工得到有效的保证,电气接地技术需要得到重视,建筑物还会免于遭受雷击,受到损害。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电气接地施工工作需要得到保证,建筑物要始终保持在安全的状态当中。
(三)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但是如果在建筑工程当中融入过多的水,那么建筑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建筑物当中的洗手间和浴室用水较多,如果缺乏防水性,建筑防水能力就会得到降低,建筑施工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国家规定的防水材料,应用防水施工技术,减少出现漏水的情况。要重点保护容易漏水的地方,例如房屋的拐角处,都是防水的重点。
二、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问题
工程施工图纸的技术在检验的过程中不够严格,没有科学的审查施工图纸,在技术环节缺乏合理性,出现技术方面的漏洞,对于施工质量的形成造成严重的影响。建筑工程预算计算具有很大的偏差,没有合理的利用技术,增加了成本支出,对于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造成影响。工程材料和技术准确工作不够充分,没有检验技术体系的材料,也没有维护技术服务设备。
(二)管理问题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服从管理的具体意识,违反相关的规定,消耗了大量的施工成本,工程进度效率也比较低。施工人员自身缺乏施工安全意识,有的时候没有严格佩戴安全帽和安全服饰,出现摔伤和砸伤的情况,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措施,并没有抑制安全隐患。落实工程施工监督制度,还会出现延期完工的情况。利用落后的施工技术,对于施工效率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施工成本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资金,对于建筑单位的盈利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做法
(一)科学的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需要结合现场各个方面,展开现场勘查调研,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和工程的承包合同以及施工图纸等相关的规范标准,提供有关的文件内容,从而更好的编制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和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程序等等各个方面。
(二)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素养
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避免施工先创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对每个小细节都给予重视,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做到防患于未然。企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定期参与到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当中,将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参与到施工过程当中,作为学习的机会,是未来从业的素质基础。
(三)将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将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建筑施工属于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很大的工程量,需要耗费较长的工期。整个工程要想按照计划得到推进,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责任管理制度,将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进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落实到实处。健全施工监督监管体系,使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与此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现场施工管理。在很多情况下,建立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监督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到位。将建筑工程监督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要重视落实工作,这样工程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施工单位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本文分析了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结合与此对应的技术对策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现场管理能力,为建筑工程建立保障机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建立出新的体系。
参考文献:
[1]余辉平.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成效的途径与措施分析探讨[J]. 中外建筑,2010,08:178-180.
[2]李雪丽,王战伟.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 江西建材,2015,13:87+89.
[3]陈詹成.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J]. 门窗,2013,08:381+384.
篇7
【关键字】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存有问题;解决对策;重要作用
建筑施工中的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存有问题,本文着重对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建议,以期有所帮助。
一、浅议我国建筑施工中管理现状及存有问题
(一)建筑施工中现场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需坚持“经济效益、科学合理、标准化、规范化”四个原则,以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落实管理职责,从而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的问题。现场管理不仅是建筑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还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现阶段我国进行建筑施工主要通过优化施工现场素质、强化现场管理组织、提高现场管理效益等方法加强施工管理,并通过重点进行过程控制、成本项目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安全控制四个方面整体提高现场管理,严格把关,从而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二)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有问题
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目前存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亟待加强。现阶段不少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现象,有的承包方假借其他承包商的名义签订合同或者签订超越其资质等级的合同,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甚至签订“阴阳合同”,这些都严重扰乱建筑市场秩序,对施工及质量造成负面影响。2、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目前存在一些建设工程忽视合同管理制度与体系的建设,缺乏合理管理程序,缺少必要的评审,不能做到有效监管与控制。3、专业技术人员欠缺,法律知识匮乏。建筑施工方面的合同内容多而广,专业性强,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且没能引起重视,从而合同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二、探析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中的管理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施工原材料及设备的把关与防护
严格对建筑施工所需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行质量把关,注重根据不同工艺特点与技术要求合理对其进行选择,并在其投入施工使用前,严格审查其施工工艺、方法与功能是否能达到工程所需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从而最大可能地将现场质量管理问题消除。
(二)强化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具有复杂性、连续性、分工性与一次性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到:按图施工,按合同施工,实施动态控制。应该依据不同变化情况,在不影响总进度计划的前提下,经过严格审查后,对进度及时进行改动与调整。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须做好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安全、优化现场管理。
(三)提高施工现场工人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建筑施工多为露天高处作业、劳动力密集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强施工现场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并注重提高管理员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根据施工工程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及总体安全水平。
(四)增强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
一方面应加强对合同双方的法律教育培训,加强其法律意识,从而做到知法、懂法,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以利于建筑市场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严格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其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造价管理知识,从而提高其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
(五)加强管理监察,建立健全合同制度体系
切实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与约束机制,制定内容齐全、针对性强,体现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对合同管理制度的重视,建立健全合同制度体系,维护合同双方权益。
三、探讨管理在我国建筑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现场管理是我国建筑施工的基础,也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中的现场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加大现场管理作用,才能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及质量安全,才能真正推动建筑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改革发展与与谐社会的构建。而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缔约双方明确法律关系和一切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基础,是业主和承包商在实施合同中的一切活动的主要依据。强化建筑施工中的合同管理,通过加强对承包方的资质管理,从整体上控制施工队伍的规模,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建筑市场供求失衡与过度竞争的矛盾;认真严密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减少合同纠纷;加大合同管理力度,严格监督合同履约情况,严肃处理承办商违法行为,从而利于净化建筑市场,维护建筑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进步、经济持续发展,建筑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能否做好建筑施工的管理关乎国计民生。加强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与合同管理不仅可以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贾孝良.浅谈建筑上的合同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
[2]施云峰.基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6.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发展;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式。正是因为精细化管理具有诸多优点,2012年3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开展了管理提升活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加快推进中央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1.精细管理是企业做强做优,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大幅前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实力也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逐年增多。2011年我国共有69家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创下年度入围数量历史纪录。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第5、第6和第7位,工程建设领域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建、中交、中冶赫然在列。然而,500强企业排名是以企业营业收入作为排序标准,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我国国有的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管理水平跟不上,创新能力不强,盈利水平较低,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所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现实需要。
2.精细管理是企业转变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需要
目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急剧升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放缓,企业很难再持续实现高增长。同时,诸多施工企业自身责任界线不清晰,执行过程乏力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导致该赚的钱没赚到、不该流失的效益白流失、亏损项目治而不止、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这种形势下,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扎扎实实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抵御市场波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发展质量。
3.精细管理是企业提升实力,确保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升华,是增强员工对精细化管理认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精细化管理制度执行力的保证。精细化管理讲求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把企业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融入到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案中,按照“精、准、严、细”的要求,明晰岗位设置和考核标准,以严密的制度规范、精细化的操作、严格的考核,促进企业各项工作规范受控,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精细化的实施就是要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1.精细化的指导思想和重点
精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事事有目标、责任有岗位、操作有标准、过程有监控、结果有考核、奖罚有依据、惩处要及时”为原则;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标准、全员考核为重点,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分阶段、抓重点、循序渐进推进,使其覆盖全员、全过程、全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
2.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精细化管理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欲速则不达。精细化的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两年内达到管理升级的目标。
第一阶段,宣传指导,明确重点(4个月)。各职能部门依据本部门管理职责,抓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梳理、明确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责任岗位、支持文件、业务流程、风险识别及防控、工作表单、工作目标、考核评价等事项,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各部门要利用系统内部会议及专项检查等形式宣贯指导,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开展。
第二阶段,有效实施、定期评估(1年半)。各部门应结合项目管理认证、专项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加强跟踪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和改进,确保方案有效实施,并分阶段对各单位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审查验收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考核,固化成果(2个月)。全面总结精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明确改进目标及改进措施,不断汲取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固化经实践检验、执行有效的成果,摒弃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的部分,研究制定新的精细化推进重点。
3.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的考核
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必须明确每一项重点业务的责任岗位、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小组结合经营绩效考核、项目管理认证、业务系统检查评比、部门KPI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绩效考核,以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为标准,全方位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考核评价。
三、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
篇9
关键词:土工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管理办法
1.1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主要存在于对实际土方的开挖量、基坑是否采用必要的支护及防排水措施、开挖面是否曝晒时间过长、基坑上顶面标高是否准确以及是否按照设计铺设垫层等等方面。
关于土石方工程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管理与处理办法主要是在土石方开挖之前对基坑开挖土方进行现场勘察鉴定,对基坑的开挖防排水系统进行依次排查,对开挖土石方土质鉴定是否与设计一致; 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土石方开挖的支护措施方案进行检查是否合理; 基坑开挖完成以后,严格控制与管理基坑开挖之后开挖面的曝晒时间,紧密衔接下一工序,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基坑底部垫层。放桩过程务必要严格测量定位桩基的标高轴线,杜绝桩基出现错位的现象。
1.2 建筑上部框架的梁、板、柱施工常见技术问题
主要在于其模板加工的质量。对于模板工程,目前我国建筑施工普遍使用的是木模板,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材料用具上节省资金、扩大利润,往往都会对所使用木模板进行多次周转使用,导致模板受损变形严重,拼装的梁、板、柱混凝土构件模板往往都会存在封闭不严实和大幅度变形等状况。这样的情况发生都有可能会对混凝土成型构件的质量造成很大的损伤。
具体针对以上梁、板、柱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可以概括为: 拼装现浇混凝土构件的模板需在之前对模板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变形和受损严重的材料禁止使用; 检查已拼装好的混凝土构件模板是否存在封闭不严实,模板支架搭设不牢固的问题,有则需改;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彻底清理拼装模板内部,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对建筑结构的梁、板、柱定位轴线及标高进行复查; 构件混凝土达到成型强度和规定的拆模时间后才能进行拆模,一般拆模工作要按照“先侧模,后底模”的原则,拆模过程要注意不得损伤混凝土成型构件的棱角,保证完整度。
1.3 钢筋施工出现技术问题
常常体现在三个方面: 选材材料进场、钢筋加工工艺和现场钢筋作业。钢筋选材往往都会被许多鱼目混杂的再生钢材所蒙蔽,再生钢材在其自身的抗压强度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而钢筋加工过程同样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序,钢筋加工制品不合格直接会导致材料浪费和拖延施工进度。钢筋施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搭接布设问题,往往会存在错位现象,影响设计的构件强度。
钢筋是现代建筑结构的筋骨,对于钢筋的选材必须十分的重视,并且对钢筋进入施工现场的质量把关也要严格,需要检验相应材料的生产合格证书,以见证取样的把关制度进行进场质量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材料再次进行力学试验鉴定,力学特性不合格的钢筋加工制品一律不予使用。对钢筋的绑扎、焊接、搭接、布设要及时地针对其规格复核检查,必须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图纸要求对钢筋搭接的锚固长度进行复核,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备案。
1.4 混凝土施工是现代建筑施工的主导内容之一
目前高层的建筑工程多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后期的安全使用状况。现今建筑工程基本都采用便于施工的商品运输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就在于它需要通过一定距离的运输到达现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混凝土长时间的搅拌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水灰比发生变化,而达不到实际的施工混凝土设计要求。而普遍存在的混凝土施工问题还常出现在对混凝土振捣的工作中,振捣方法不合理、漏振,混凝土构件振捣不密实可能导致其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
关于现场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的管理应对措施主要通过对其现场配合比的严格控制要求进行管理,必须经过试验室多次的配合比试验,合格后方可应用施工。施工现场拌和站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合理把握,合理调整,对于外加剂的添加也要严格控制使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振动器需垂直,直上直下,而且操作振动器时要使振动器快插慢拔,插点分布要均匀,一般为振动棒半径的8~10倍,切忌漏振和插点不均匀,要上下抽动,保持振动器振动中要层层搭扣。振动过程要尽量避免混凝土下沉,冒气泡,泛浆,表面要平坦,密实,质量要达到最好,振动时不得碰触模板。需要对大体积的混凝土构件的浇筑考虑留置施工预留缝,以防止混凝土构件成型后的变形力对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1.5屋面防水施工技术问题
主要是出现在对防水卷材的选用上,施工使用不合格的防水卷材对于建筑工程屋面的防水性能是非常不利的。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遇到屋顶女儿墙根脚部位是屋面防水施工该严格处理的地方,其与屋面的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极容易出现结构不严密的情况,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
一般建筑工作都会遇到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这样必须要根据实际设计的情况对防水卷材进行分层铺贴搭设,如有需要可以在已经铺贴好的防水卷材的上层,加铺一层附加卷材,构成加厚处理防水层。与钢筋、混凝土选材相似,对于防水卷材的选材需严格把好材料进场质量关,见证取样。
2 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措施分析
2.1科学合理地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
建筑工程开工之前针对现场各方面进行现场勘查调研,然后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工程承包合同、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建筑行业相关规范标准以及甲方设计部门提供的有关文件内容进行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主体工程部位的特殊施工办法以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等。
2.2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国家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为了避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进行紧抓严抓,防患于未然。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要求根据参与施工活动的不同,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参与施工过程作为体验锻炼的学习机会,为以后的继续从业打下素质基础。
2.3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抓好层层落实的工作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建筑施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巨大,一般需要耗费的工期也比较长。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工程施工按照既定计划进度全面推进,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现场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健全完善的施工监督监管体系,而且要抓好企业管理制度的层层落实工作。施工监督监管体系的健全完善也是为了确保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机制,同时也是对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措施。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监督监管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督监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此,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同样地要抓好落实工作,以确保工程最终达到既定的预期目标。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仅需要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大力实施落实相关制度的作用,还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给予积极的协作配合。鉴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以上诸问题,只有提高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保障施工安全和实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总之,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技术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充实自己,提高实际的施工操作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富裕.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0).
篇10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控制;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拥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200多家,其中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900多家,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2300多家。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人数为84572人。虽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制约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是指提供与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服务、法律服务、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服务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它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服务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建筑市场中的业主、承包商及有关各方。
一、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机制不灵活,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众多,集中度非常低,大都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这些弊病自然会造成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信息不能有效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传播,因而竞争力很弱,与国外的同类企业差距很大。(2)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下。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由于刚起步不久,行业积累较少,专业人员入门门槛过低,人均资本投入不足,优秀人才缺乏,全国通过注册造价咨询师的人仅为九万多人,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企业本身也不注重对员工的再次教育,岗前培训和职业培训相当缺乏,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甚至不提供任何培训教育,更别说引进人才了。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对员工和高层管理缺乏合理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并没有把人才看作企业的根本,而是更多的把成本看作企业的根本,致使很多员工和高层管理人员在掌握一定客户资源、技术资源和资产资源时候便脱离本企业。(3)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沟通。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信息网络的建设上投入资金量很小,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忽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内外重要的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捕捉和搜集能力低下造成的信息的大量缺乏;另一方面是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闲置,信息资源共享层次较低,企业所需的信息来源渠道狭窄、不畅,收集信息的手段陈旧落后,主要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方法上,现代信息技术很少被使用。收集的信息可靠性不高,时效性较差,很难起到系统、准确、及时的依据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
二、政策建议
(1)优化内部环境,培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自身核心竞争力。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落后于国外企业,从而使得企业在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人为本,唤起员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对员工行为约束的同时,也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2)注重人力资本累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水平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对人力资源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动态运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在约束员工完成自己的职责和需要达到的绩效时,不能忽略对员工的投资和进一步的发展。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更多的投资,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积累人力资本,壮大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3)提高信息化程度。对于咨询类企业,沟通对企业的作用比其他企业更为重要,而沟通的基础是信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是当今经济的重要特征。企业用信息技术获取、管理、传播信息进而武装企业自身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该应用诸如ERP、信息嵌入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过去效率低下,数据不准,管理落后等缺点,提高企业信息竞争力,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当然,信息化不仅表现在硬件方面,也表现在软件方面。软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沙凯逊,邓晓红.关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1(7)
[2]刘芳.SWOT理论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应用[J].常热高专学报.2004(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