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范文
时间:2023-03-28 08: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优化;时效;创新;发展个性
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课堂作业的尝试,是教师激活学生思维、调整教学进程、加强学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当今教育的一大热点话题。那么,什么是优化课堂?教师又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时效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浅谈一下如何通过美术课堂作业发挥美术课堂时效性。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课堂优化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堂比较生动活泼,课堂中教师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上教师增加课堂问答、加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思考问题,完全融入教学中。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多以鼓励,激发,对学生好的创意及时肯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就感。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二年级上册《茂密的花》一课中,教师在进行正式授课之前,让学生说说花园里有什么样的花?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姿态说说花园的样子。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花的图片,对花的结构进行了解。学习花的组成。然后观察花园里的花。用一个成语形容看到的花,以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融入整个课堂,更好地发展了学生个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兴趣是老师,激发课堂作业创造激情
美术课题新颖,教师每堂课要有独特的导入,经常讲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把全部热情放到创作中。例如,在讲人美版二年级下册《洗澡》一课时,课前老师播放一首《洗澡歌》让学生看大屏幕跟老师一起律动,感受洗澡的快乐。紧接着老师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欣赏洗澡的场景,下面是学生表演,洗澡时候的动作和表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气氛最高涨的时候让学生创作,大大提高了课堂作业的创作激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创作,学生的作品表现出夸张的动作及表情,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课堂作业多样性,培养创新能力
美术作业是学生进行艺术创造的重要步骤,也是发挥想象,提高技能的过程。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我们要设计不同的要求。课堂上教师的范例以及作品欣赏,有时候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思维成了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独特的设计。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二年级上册《茂密的花》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每个人准备一朵花,剪下来。可是有的学生忘带了,教师让学生动手折花,然后把花做成花园。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通过立体手工折花,插花的过程突破重点,学习了高矮,前后遮挡关系。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活动。
四、美术作业展评是教学课堂的延伸,体现课堂有效性
篇2
教师角色在悄然转变
以前教师是最高的指挥者,是不可忽视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充当组织者,还是一切活动的指挥者,似乎一切行动不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不能顺利完成。但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教师观念急需转变
我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心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灌输给学生,注重线条的表现,结构的准确性,鼓励画得像,画得准,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若有不同的创作作业,也不以为然,甚至还把它们打入冷宫,这是我们把重点放在美术知识与技法的学习上的缘故。逼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小学生天生都爱描描画画的,可是到了课堂上,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兴趣明显减弱。事实说明,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实际上是一点点打消学生的兴趣,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展开自己联想的翅膀,没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而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艺术的陶冶中欣赏美的事物的能力。
三、创作课上突出变和改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不去想,不管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能想象出有立意的作品,可是他表达不出,画不下来。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变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便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例如,在创作以太阳为主题或与太阳有关的绘画作品与工艺制作时,教师可以拿出学生的一副作品。如:用太阳形状作成的面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这副面具好不好看,很多学生会说好看。老师可以说:确实不错,因为这是出自我们之手,但也不是没有一点遗憾之处,大家来看看,哪些地方要是变一变和改一改,就会更好看。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有的学生会说:把太阳爷爷的脸画成笑着的样子就会更好看;有的学生会说:把太阳爷爷画上长长的胡子也会更符合实际;有的会说:太阳爷爷的光芒若画成黄色的,太阳爷爷的脸画成红色的,这样色彩关系的对比更鲜明,更好看等等。你看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开发课程的教学资源
以往我们美术教学的课前准备只要求学生带好课堂上必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就可以上了,上课以后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不甚了解,教师往往也不考虑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的经验是什么。而美术课并不是学生只需带好几样美术工具材料就能够上好的。“平时的探索是需要准备的,应该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主题是什么。”(杨景艺语)例如:记忆画、创作画、许多学生没有平常的观察与积累是很难在课堂上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有所成就的。况且每位学生也并不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头脑进入美术课堂的。因此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并提示学生做好“相关经验的准备”。
例如:我在《鱼儿游泳》这一课的提示:你认识了哪些鱼?从家里的图书中找一找,你能找到些什么样的鱼?把它们记在头脑里并告诉你的同学。《鲜花送老师》一课提示:你已经学会用什么材料做花?在家里做一做,带到学校介绍给同学。
在美术课堂上儿童经验的交流旨在碰撞,生成、发展、而不是去统一儿童的认识。美术课上要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表达自己的作品。教育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视角与个人理解,发展他们的潜在能力。我设计的补充教材《小小厨师帽》一课,课前学生去了解厨师帽的样子,课堂上学生用语言描述厨师帽的造型:“厨师帽像根鸡腿”,“厨师帽像根肉骨头”。厨师帽是长方形的,是圆柱体的。我发给愿意勾画草图的孩子们一些纸,让他们画出心目中的厨师帽,结果他们每张画都不一样。有的不太像厨师帽,但是我并没有去评判他们,而是给他们一人发一大一小两张纸,让他们折出厨师帽,许多孩子用一张大纸折成了圆柱开的帽身,帽子的顶部怎么做呢?学生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最简单的是不加顶,有的把围成的纸筒的一端粘合形成顶。虽然不像厨师帽,但可以在帽子身上画上水果,苹果等图案装饰;有的把小纸加工成圆形,想尽一切办法极力将其贴在大纸围成的纸筒上。在努力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就发现纸筒 的顶端如果折出一个面,这样顶部的纸才能贴得更牢;有的还旱灾一步装饰将帽顶的外沿剪成波浪状;更有的先用纸条搭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架子,然后在架子的四周及顶部贴纸片形成一个帽子;还有的做成方柱体的厨师帽等等。孩子们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努力创造并非十分成功的厨师帽,其意义已远远超过制作一个纸帽子。
美术工具材料选择随意性的体现
我认真学习、研究了《美术课程标准》,在遵循课改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每节课学生所需要准备的工具范围,此范围是有延伸性的,并不是限制在特定类别上。我注意培养学生看书,提前做预备的良好习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准备所需的工具材料。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教师不断启发而拓展开来的,所以我会适当提示学生还可准备一些特别的材料。学生的选择范围无疑会扩大,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绘画创作的兴趣。
篇3
改革教材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1、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2、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应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3、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过去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没有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
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以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思想僵化不开窍,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艺术与游戏同具超功利性,艺术的学习和创造的首要前提是心灵的独立和自由,采取游戏式教学方式进行艺术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艺术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游戏式教学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其一,游戏式艺术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艺术课程的学科性;其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必须下功夫,平等交流,以促使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其三,低年级艺术教学应以活动为主。整个课堂就是一堂大活动,由多个游戏活动组合而成。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影像、范画、参观、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及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环境等)都可用为教学资源与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丰富学生体验,激起学生联想,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带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篇4
关键词:多媒体;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参与美术课堂。
如,《假如我是巨人》是一节想象造型课。教学这一课,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联想和比较,鼓励他们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引导他们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巨人,你就有超人的力量,你会为世界、为别人做些什么?你会为你自己做些什么?”等问题,并播放了一小段的《小人国》影片。有了多媒体这个好帮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他们个个都专心得不得了,看完后依然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发言,人人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看着学生兴奋的模样,听着他们精彩的发言,我心中很受感动:这真的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产生了共鸣。而这样的效果,正是多媒体带来的巨大作用。
在课堂的第三环节“示范点拨”部分,我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美妙生动的旅游情境。我假设自己就是巨人,带领学生周游世界:南太平洋珊瑚海、珠穆朗玛峰、法国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小艇、长城、故宫、黄河等。美丽的风景图片,配以动听的音乐,再加上我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学生如临其境,似乎感悟到了世界的博大与奇妙。随后的课堂绘画,学生绘画作品丰富,思维形式多样化,呈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正如有位专家说的:“信息量越大,文化素养越高,思想便越开朗,创造力就越强。”
再如,在一次“新年贺卡”制作美术活动中,很多学生设计思维不广阔,材料运用狭窄。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美术光盘《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文》《纸风铃》《鱼儿游游》教学课件,启发他们学习并利用新材料设计有新创意的贺卡,效果很好。学生思维广阔了,设计样式也多了,而且设计出许多优秀的立体贺卡、多层粘贴形式贺卡。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先进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使学生大开眼界。
篇5
关键词:农村 美术课堂 教学资源 学习兴趣 个体差异
自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美术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新的教学观念正逐渐取代传统的美术教育观念。一线教师也在尝试学习新的理念进而分析教材,为美术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然而,农村美术课堂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发挥农村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让其具有闪光点成为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利用农村和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的学习由外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村美术课堂具体教育教学的时候,需要我们提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获得较大发展。笔者认为农村课堂教学要想具有闪光点,需要充分发现和利用农村和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具体的应用笔者将其总结为“抛、探、展、思”,“抛”就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农村的优势乡土教材;“探”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课堂中教育教学不能完全由教师制定,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应引导学生学习对课堂出现的问题展开主动探索;“展”就是指成果展览,因为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生的教学存在差异,美术教学具有极强的表现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览,容易让其获得自信心,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思”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农村和身边的教学资源,针对美术课堂教学提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上文我们也谈到,学生受家庭文化、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线美术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尊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美术教育是所有学科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最见成效的学科之一。美术课堂要具有闪光点,就应该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开放,在具体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艺术活动中的主观意向和内心精神世界,给学生思考空间。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逐渐淡化美术学习中片面强调“像不像”的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增强美术课堂的吸引力,让其具有独特的闪光点。例如,让学生用树叶制作贴画,教师只是做引导,这样全班几十幅贴画表达出学生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也展现了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其中有些学生的作品展现出的特点,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创造的源泉。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1]
三、重视写生教学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高楼林立,而农村具有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但是城市的辅助设施资源却比农村要丰富。因此,写生对于农村美术教学来说,是一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的课程,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贴近自然,了解本地方的生活状态和习惯,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中,以自然环境为课堂,让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统的农村美术教育课堂十分古板,只是让学生在教室内进行绘画、描写,内容单一,而让学生将大自然作为课堂,能够让美术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课堂充满活力。
四、能够多维度审视教材
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把课上的精彩,备课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反复推敲,不断总结和反思。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备课即备学生。而多维度审视教材,这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教育机智。那么,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闪光点究竟该如何备课呢?笔者根据自身备课的经验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思考自己如何做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第二,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生还需要明确教学效果希望达到的目标,根据具体设置的目标具体实施教学计划。第三,根据农村的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开发农村美术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活力。总之,一线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优势以及自己所教农村学生的基础,创设生动、活力的课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反思、探究、创新。
五、改变传统评价方式,课堂评价应注重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培养
传统观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主观想法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学生去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问题又出在哪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美术评价是片面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灵和情感。首先,合理做出评价,获得学生信赖。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最好当堂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多鼓励,具体作品具体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课堂上注重观察学生,耐心倾听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收获,也提出对课堂不满意的地方以及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想法和建议,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自己的,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意在提高农村美术教育质量,使农村课堂具有闪光点,给予此,笔者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将其总结了四点,希望能够为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也希望通过我国学者、专家等的努力不断改善我国农村美术教育问题,促进我国美术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许岩平.让农村美术课堂“丰满”起来[J].艺术教育研究,2010(10).
[2]罗艳喜.农村美术教育现状[N].中国教育报,2006-5-12.
[3]王海青.让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活”得精彩[J].理论研究,2012(7).
篇6
前言: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七年级的《结构素描》一课中,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随着“校校通”的开通使用,一个美术课件可以为多所学校下载,网上资源可以共享,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可想而知,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2)拓展美术教学材料,丰富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 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在七年级的《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小队活动的标志,从而塑造可爱、 活泼、健康的小队形象,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如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再如,在八年级《纸的造型艺术》一课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纸的剪、折、裁、叠、卷等方法,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制作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1)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六年级的《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2)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3. 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增强自学、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自我识别、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
篇7
【关键词】:美术 课堂 学生 作业设计
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是检测学生掌握状况,反映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多样性,表达形式的差异性,都需要通过作业实践来体现,在作业中体现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而且,作业实践过程能养成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学习习惯。而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前面的导入很精彩,新知识教学很流畅,而作业设计马虎,这样的课上起来就有些虎头蛇尾,不完整。
曾听过《神奇的泥画》一课,课堂设计是这样的:(1)学习基本指法;(2)小试身手(教师示范练习画小燕子);(3)大显身手(学生作业:画食物)。在这位教师的教学中,第二个环节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学生画小燕子兴致很高,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又说该画食物了。课堂作业设计把学生原来的思路打断了,作业没有跟上一环节衔接好。
此类问题存在于很多教学设计中。作业设计不恰当,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学生多样性的表现。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值得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我谈谈自己对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一点理解:
一、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美术课堂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当然也要有如此。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也不同。假如作业设计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作业就无法正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因此,在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仔细地研读教学目标。
例如:根据三个以《门》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而作的作业设计,目标不同,作业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
目标1:
(1)会用“剪贴”的方法制作门,能运用工具进行纸的造型。
(2)感受门整体到局部的美,发现初步掌握新知识点和技能点。
(3)对手工制作产生兴趣。
作业设计: 用彩纸制作一个门,要求运用工具,用“剪贴”的方法制作。
目标2:
(1)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门及门的装饰。
(2)通过欣赏各类门的造型及装饰的美术作品,发现并掌握多种制作方法。
(3)在发现多种表现方法的同时,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材料制作并装饰门。
目标3:
(1)造型夸张、功能奇特的门的课件展示,发现门的造型、功能的多样性。
(2)能够设计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门。
(3)大胆表现自己想象中未来门的形象,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作业设计:发挥想象,设计制作出不同造型、功能的门的形象
二、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性
同一本教材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有城市学生、也有农村的学生,他们都熟悉各自所处的环境。对于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只是从各种媒体上获得一些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因此,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各自学校所在地区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在上《悠悠北山街》、《街市新貌》、《电话亭》、《公共汽车站》等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地域的差别。如果教学对象是乡村学生,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我们的作业形式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
如:《悠悠北山街》的课堂设计可以将杭州“北山街”改为丽水的“中山街”,作业设计也可以相应地进行改变。适合本土学生学习。
三、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明确作业要求
有些老师上课,在进行到课堂作业这一环节时,学生就有很多问题。如:“老师,用什么东西做?”“老师,怎么做?”等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是因为这些学生前面没认真听,没掌握好,二是因为老师没有明确作业要求。课堂作业应该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在作业要求中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便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作业要求中对作业的形式、材料、方法等都可以做出要求。作业要求的提出,还给后面的作业评价环节提供了评价标准。
四、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有弹性
作业设计中的弹性(作业分层)对完成作业完成教学目标起到很好的作用。统一的作业要求,不仅不利于个别后进生学习状况的改善,还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美术的乐趣,更不符合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正如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简介中的表述:“理想的美术课,应该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使每位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了达到这一要求,美术课堂中设计的作业必须分层,适合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可在教学活动中随时调整
作业的设计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案中的作业设计只是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但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后,经过前部分教学,可以对课堂作业进行重新设计,根据已经实践的过程,调整出适合于学习情况的课堂作业。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助于有效教学,都可以随时调整。因为这种调整设计是随着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变化而进行的。
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为完成某项技能目标而设计的,更是为了能在活动中进行美术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美术素养的养成,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在每一堂美术课的教学中去努力,这一次次的检测,一次次的提高,都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形式体现。为此,美术教师除了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之外,更应关注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8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2、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巧用资源积蓄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篇9
关键词:音乐 美术 意境 情感 创作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听觉艺术,美术是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把音乐融入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进行作画,可以使学生在绘画中充满激情,创作的美术作品也更加充满活力。
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即“视”、“听”、“动”、“想”、“创”这五个要素。例如我在教授画古诗《春晓》一课时,我想到了用儿歌形式来表现的《春晓》,这首儿歌描写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从声觉“沙沙风雨声” 和“鸟的鸣叫声”到视觉“铺满缤纷的落花”,及视觉自远而近的移动“远山”、“庭院”、“小鸟”、“花儿”……,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乐曲柔和、轻松,歌词甜美、自然,很容易把学生带入雨后春天早晨的记忆之中:夜里下了一场春雨,第二天早晨,一轮红日由东缓缓升起,宁静的山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树梢,远处群山朦朦胧胧,近处鸟儿在树丛中欢快的唱着歌,树木披上了绿装,花儿露出笑脸,一条溪水在哗哗地流着……。正当同学们沉醉在美好的意境中之时,不知哪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春眠不觉晓”,于是,全体同学也情不自禁地齐声和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时间,“视”、“听”、“动”、“想”、“创”五大要素都在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在上二年级以《一群小鸭子》为课题的美术课,开始,我把走的、跑的、站的、游的、飞的等备具形态的小鸭子画像贴在黑板上,先给学生以美的视觉享受,接着,播放了小鸭子叫声各异的录音,并加了一段“小鸭子戏水”的录音故事。主讲人活灵活现的讲演,使同学们浮想联翩,小鸭子戏水的画图在他们脑子里已具雏型。继而,一曲《小鸭子》的欢快旋律划破了教室的静谧,学生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和着歌曲,踏着节奏,挥动两手,模仿着小鸭子的动作。当学生安定下来,我又引导他们观察小鸭子(画像)的头形、身形,眼睛及颜色,然后再播放歌曲《小鸭子》。随着轻快的乐曲,同学们尽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远山、池塘、浮莲、小鱼、蜻蜓、追逐嬉戏着的鸭予……至此,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已是水到渠成了。
由上可见,根据小学生爱动、爱唱、爱画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达到活跃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诱发灵感、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
在将音乐融入美术课中要注意的几点:
一、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
老师在选择音乐时,应考虑学生的欣赏水平,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要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乐曲要有形象性、情趣性,曲调要优美,歌词要健康。这样既能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还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例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感觉,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画起来更有劲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我在课前播放音乐《春天来了》,让学生感受春天和春雨的节奏。课堂上,学生静下心来,聆听雨点滴落的声音,在想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跟着节奏点出雨点。此时的绘画是有节奏的,是音乐的体现,是情绪的表达,只有这种充满感情的绘画作品才能感染人。又如在绘画中的《节日》一课,让学生听喜庆的《过大年》乐曲,欢快的音乐夹杂着鞭炮声和新年的问候声,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往日的节日场面浮现在眼前,音乐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状态下完成了作业,整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创设不同的意境
学生聆听同一首乐曲,会出现不同的意境画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能力都不同,联想到的自然也是千差万别。学生有的看到了宁静的河畔星光在闪耀;有的看到了海面上正在缓缓升起的日出;有的则仿佛看到了茫茫的一片大草原等等。学生以自己的想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作品就千变万化非常丰富了。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让学生尽情畅想自然美和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教师的引导要得当
学生在作画时,如何将学生的散点思维变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富有意境的画面(定点思维)需作重点引导,一般来说,学生在听音乐时想到的东西很多很多,他们都希望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画到画面上,这就造成画面的纷繁杂乱和主次不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素材的筛选,最美的部分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哪些是远景,哪些属近景,弄清楚这些关系后,再考虑细节与点缀的部分。另外,对于画面意境的创设,需要从色彩的运用上提示,如暖调代表热烈、光明,冷调代表宁静、和谐,冷调加入热调,则有静中带动的感觉等等。
四、对个别差生要多加辅导
由于现在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领会能力强些,有些则差些,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唤起其形象思维,理清思路。对表达困难的部分,如小桥、小船、人物等要作示范,减轻表达难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将音乐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激发了他们的激情,调动了学生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这种教学法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启发性,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积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经过实践、探索,实施此法已得到显著的效果。
我和学生们都喜欢音乐,喜欢将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更喜欢在音乐中进行绘画创作,与学生共享,与学生一起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创作出不同凡响的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赵苗苗.让音乐融入美术欣赏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2] 张烨维.浅谈如何让音乐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实效[J].职业.2014(09)
篇10
关键词:美术;小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34-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教材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和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我积极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玩,是孩子的天性。快乐美术就是遵从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找寻美术的乐趣,在乐趣中升华对美的感悟。美术课原本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课程。在美术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们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他们的各种能力也能在动手参与中取得培养和提高。
一、激发兴趣,培养动手参与意识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适合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理想做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学生普遍具有猎奇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不同的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巧妙地利用各种手段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在上五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册第12课《橙色的画》一课时,我是这样来操作的:讲授完色彩王国的老祖宗―三原色后,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发现三间色的:“同学们,无数种色彩都可以由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两两混合调配出来,你们相不相信啊?”孩子们顿时眼睛中有了好奇的光芒,我抓住机会继续引导学生:下面老师先来做个实验。我把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调和在一起,这时我注意到孩子们的眼睛里又有一种惊奇的光:好神奇啊!居然成了橙色了。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光时,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他们:“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帮老师继续完成这个实验,看看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于小学生来讲,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因而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很快他们就发现: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当我看到孩子们的实验结果,我兴奋地告诉孩子们:“同学们,你们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来的橙色、绿色、紫色这三种颜色,就是我们今天要教的新内容――三间色,不用老师讲你们就能通过自己灵巧的双手得出结论,你们真棒!”学生们对这节课有极大的兴趣,且课堂氛围也非常好。由此可见,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参与意识。
一、“玩”中学,学会探索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美术的魅力,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玩”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有趣”的了。怎样让学生有目的地玩、探索地玩?这就要靠老师不断地挖掘教材内容,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玩”。倘若活动之前对学生布置许多任务,这样学生玩起来一定不轻松。所以,我常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我的热情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美术学习和探索中去。
如教第二册《手型的联想》时,一上课我在地上铺了一张大纸,让学生用手上颜料去按印,学生觉得有趣极了,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我又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按印好不好看?像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就使学生体会到了自己的按印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它们也是一件作品。接着,我再引导学生:除了用手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去拓印?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观察、比较,他们发现不同的东西印纹不一样,蘸上不同的颜料效果也不一样,组成的图画当然就不一样了!于是,有的学生尝试交换工具,有的学生干脆合作拓印,完成一幅画。整节课,孩子们沉浸在拓印的游戏中,并从“玩”中获得了观察、比较、分析、合作等学习方法,体会到了拓印的乐趣,了解到了“创作”其实也是一件“简单”的事。
二、“玩”中做,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是小学美术老师值得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还有利于学生增长科学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
课的内容是大家都来做――树叶粘贴画,先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也可以是果子),但要求在造型上有区别,有圆形的,有条形的,有扇形的,有针形的等;在色彩上有区别,有深绿色的,有浅绿的,有红色的等,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制作和创作。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动手采集来的树叶等展示出来,我引导学生联想:究竟这片树叶(或果子)像什么?我们能够设计成什么?可以是具体的图形,也可以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孩子们立刻展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接着我指导学生在图画纸上勾画草图,再选用修剪好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果子进行组合拼摆后再粘在图画纸上。由于学生工具带的不齐,我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制作小组,大家在一起分工、讨论、合作,我适当地辅导,学生慢慢懂得了运用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玩”中不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制作兴趣,还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创作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好作品。
三、“玩”中得,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