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育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和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描述,并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具有引导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这样的提问过于枯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根本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过多,把太多问题抛给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出现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厌学等问题。在课堂中提过多问题,当学生积极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处于冷场的状态。整堂语文课学生可能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难以把握节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不好把握节奏,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教师该问什么问题,教师什么时候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给多少时间总结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差别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提出的问题差别化。有些老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歧视所谓的学困生,只愿意邀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从而忽略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教师对所谓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要多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层次。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一味地提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兼顾不同成绩的学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稍微简单一点的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全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吃透教材,全面理解语文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要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对于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提问中,主要可以围绕两点来进行。(1)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思考来深层次地了解问题,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2)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课堂提问要精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巧设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学习就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最终探究疑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教师课前设计疑问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巧妙地提出疑问,合理地设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小学老师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篇2

1.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课堂上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学生为客

老师似乎将学生看做是接收器,这似乎是一种固有模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则在下面记笔记,而学生上课难免开小差,记的过程中不认真,精力分散,导致老师课堂讲课效率低下,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不高。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老师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在教学中去找寻并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讲课中的标准答案已经深深刻在了学生的心中。但是,语文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面对问题应该是畅所欲言,在那些阅读中的问答,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为了分数,答案就被固定了,这样的方式压制了学生的思维,硬性地将符合教学大纲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缺少了自行思考的能力,渐渐地面对问题就难以展开思维的空间,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思想。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几点建议

1.营造欢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育,顾名思义教育对象就是还不成熟的少年,正处于童年的他们心里总处于玩耍的状态,如果在课堂上还是保持固有的严肃,那将会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引导者,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教师要让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都在为考试做准备,而不是真正教授学生语文这门课,如果从实质上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只要学生的回答是有道理的,教师就不应该因为其答案远离了教学大纲要求就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以后多思考,多想出智慧,可以在班上进行话题的讨论,让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听到不同于自己的思考,从而激发他们想思考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实践证明了兴趣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最好的启发老师,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在课堂上分散,所以,老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可以在讲课的同时插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等,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课堂上。

3.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最重要的工作,所以,老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为接下来的课做好充分准备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提问;重要性;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

的,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转变,而且能够确保学生的智力实现均衡的发展。可以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如何确保其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努力。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符合现代学生需求,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一线教师和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把握好这一时代的趋势,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推进这一教育趋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提问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进而实现健康、快返某沙ぁ

二、准确精妙地确定提问内容

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在提问什么问题,需要学生怎么回答。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能够围绕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终究败露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同一个南郭,齐宣王在位时他得到了很高的待遇,而为什么到了齐缗王在位时,却只能偷偷溜走?这样一组问题的提出既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地去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又如,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可以这样提问: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为什么呢?在这几件事中闰土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件事?通过文章中的描述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这样一连串问题相比“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来说回答起来更容易,而且当学生能够准确、有效地回答出这些问题后,也就明确了文章中的主要思想。可以说,这一连串的问题为学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了思路。长此以往,将有助于其形成学习语文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

第二,能够从文章中的重点出发,让学生逐一突破学习的难点。也就是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问,还要引导学生能够提出重点问题,并通过自我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六年级教材《一面》一文时,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对于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说、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从文章中的重点提问,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提问来学习文章。譬如,教师可以问“这‘一面’给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说说理由。”“这‘一面’对对‘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就能够对文章的重点有所把握。此时,教师可以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提问、互相提问及回答来加深对文章基础知识和核心思想的理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并能够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三、重视提问的评价工作

教师在能够精巧的设计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时时鼓励学生,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自主提出问题时,教师能够给学生“你真棒”“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继续努力”等来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说出“不对”“不好”“错误”等这样的词语来否定学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和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领略了其散发出的魅力和价值。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精心打造设计各类问题,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之后再引导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语文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从而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青年。

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一、什么是课堂有效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刺激学生的思考点,并对学生做出某些暗示,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其次,有效提问就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学中的一个概念,更是教育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通过有效提问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1.做好提问准备,明确提问意图。在上课前,教师必须对自己准备提问的问题做好预设,为问题明确提问目的,使课堂提问真正为教学服务,提升提问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处理好每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不能把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割裂开来,通过目的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2.合理选择提问对象。学生之间的学习实力存在差异性,语文教师在提问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课堂问题选择合理的提问对象,使学生在提问中真正获益。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其知识容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既可以激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可以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问题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

3.精简问题,提升问题价值。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整篇课文似乎都可以提出问题来,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仅仅将提问停留在形式上。教师的作用就是过滤教学信息,将某些知识加工传授给学生。语文课文中的问题颇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价值在课堂上提问。语文教师在提问前必须考虑到问题的价值性,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过滤掉,以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提问效率。

4.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课堂提问时,教师需要合理掌握问题的难易,一些浅显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起到刺激引导作用,而过于难的问题又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提问前,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经历与能力,为学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做到难易合理,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会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5.建立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后,全体学生无人回答,整个课堂鸦雀无声,课堂氛围十分紧张。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数学等其他学科教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并不是单一的。在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创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得到放松,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的心理拥有安全感。在提问时,对待学生的回答要给予中肯的评价与鼓励,不能对一些回答错误的同学一味地批评,要让每个回答的学生得到尊重与赞扬,让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想象。

6.合理运用学生回答问题时间。在提问后,学生们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组织语言,这时他们最需要的环境是安静。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确保学生们都明白了提问的意图,然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有些教师认为提问后就必须催促学生回答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等待时间会降低教学效率。实则不然,充足的考虑时间可以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

7.及时准确的评价,尊重学生回答。学生的知识有限,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无法做到完美回答的,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后,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合理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答案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答案的创新之处要采纳并对学生做出表扬。通过对学生问题的中肯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思考,积极回答教师问题,配合教师教学,创造和谐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创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完成教学反馈,方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就目前来看,素质教育的推行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的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婷汝 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6)。

[2]邵怀领 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01)。

[3]鲁志鲲 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5,(08)。

篇5

关键词:无意注意;中学语文;研究与策略

无意注意这种教学方法,有这样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巧妙地运用注意的规律,无意进行的、没有提前备课的一些思维活动。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处于精神放松、心神宁静的状态下,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灵活,如此一来,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空间中,感知能力会逐渐增强,进而人们的才智也会提高,那么就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内容。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无意注意的教学方式,能够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一、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严重情况

1.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当今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难以想象,他们每天“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并且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杂乱无章,时刻都处在于精神紧绷的状态。长期以来,学生就会忍受不了,他们便开始寻找可以稍微休息的时刻,由于语文课的枯燥,中学生觉得可以在语文课堂放松自己,偶尔还会在课堂上睡觉。久而久之,中学生的语文课堂只属于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根本没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所以语文课的地位慢慢下降,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一直呈下滑趋势。

2.中学语文教师的低素养

素养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必备,一方面是个人素养,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不可侵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德服人,并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另一方面是专业素养,有着专业化知识的教师才能够准确地将知识教给学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潮流,无时无刻地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教师墨守成规,专业知识落后,个人素质低,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导致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甚至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样语文的教学效率肯定不会提高。

二、运用无意注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1.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如今,高效的教学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环境。有人曾认为,若一个人真正地想学知识,根本不会在乎身边周围的环境,但是这个观点很快被否决,由于大量的调查可知,中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里,他们会更加专注学习,这样教学效率才会真正地提高。教师可以这样营造氛围:第一,教室内的卫生情况必须合格,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周组织学生一起打扫教室卫生;第二,在课堂上,中学生特别容易受教师的感染,师生之间的一切都是相互影响,对于语文课更加如此,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课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激情昂扬地教授知识,使得课堂时刻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课下闲暇时间举行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学生时而放松一下,最终保证上课饱满的精气神。

2.无意注意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其实有许多方面都涉及到无意注意的方法,中学生在学习时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学习效果是具有极大的差别,一旦集中注意时,人的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的兴奋点,但是一旦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不会集中在一个方面,那么学习的最终结果会更好。例如,一位著名的高级翻译官,一次,上司分配给他一个实习生,实习生在高级翻译官眼里只是一个不完美的翻译官,他根本不会有意注意地去训练这个实习生,一开始他就无意注意地传递翻译技巧。实习生自己研究出高级翻译官的一个方法,每天上班不会坐电梯,边听法语新闻听力边数自己所走过的楼梯阶层数,久而久之,实习生攻破了之前难以攻克的翻译难点,最后实习生也成为一名高级翻译。所以说,无意注意的方法会提高效率。比如语文课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检查背诵古诗词,课上肯定有听课与不听课的学生,最后有这样的结果,十分专注背诵的学生背诵好多遍,依旧没有完成背诵。然而,那些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专注哪个内容,并不会要求自己背诵的程度,所以他们不会刻意去注意,不一会儿,他们就能很好地完成背诵。

3.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变换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完美,所以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的方式,一旦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中学的语文知识并不会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一味地无意注意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厌倦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讲课时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依照学生不同的兴趣来转换注意的两种方法,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倦,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课堂运用无意注意的方法,教师必须重视注意的转换,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中学生面对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心中隐藏的斗志,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能够完善自己,全面培养素养,做一个素质高的人。

作者:季玉花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华.优化课堂心理环境[J].中国教育报,1999(11).

篇6

关键词:设计;小学数学;创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在课堂设计上有了新的策略和建议。因此,这将有利于完善新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在众多课程中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数学教师要明确设计目标,制订合理的方案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的方式存在错误、教师调动不起课堂气氛,导致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没有明显的改变和完善。因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课堂的现状。对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根据这一点制定对策。比如,教师讲解应用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提问,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自然不会忘

记,所以,学生会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

数学课堂的设计并不是仅仅是教师一个人来完成,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必须要做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并且教师只有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数学教师可以创建情境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总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融入这种教学方法,像教师要讲解图形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图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与课程相关的图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学生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数学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采用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并在讲课时对学生用和蔼、亲切的态度,这时就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课很有乐趣,也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和改善,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数学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会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数学课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兴趣;三环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82-0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坚守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其中,把握好课前导入、课中设疑、课后小结这三个主要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佳境,丰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导入新课多智趣

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开课伊始,若是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机智而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恰当地渲染课堂气氛,就能很好地引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谈话导入。例如,有一次在一百一十班上课,为了拉近师生距离,教师故意说成“110”,学生说是报警电话。教师说:“对呀!110班可是响当当的!那你们能像警察叔叔抓坏人一样,用你们的勇气和智慧来对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吗?”“能。”学生们立马进入了学习状态。二是揭题引入。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比如,教《种窗帘》时就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成语,比喻做什么样的事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你们知道种啥能得窗帘吗?”孩子们瞪大了眼睛,有人大叫“种窗帘”。教师接过他的话说:“没错,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种窗帘》。”三是谜语引趣。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爱猜谜语,是学生的特点。在教学《那只松鼠》时,先让学生猜谜语:“蹦蹦跳跳小动物,嘴巴尖尖像老鼠。一身绒毛尾巴粗,爱吃松果爱上树。”学生猜出谜底,并纷纷说出自己对这只松鼠的印象。教师接着说:让我们看看作者笔下的“那只松鼠”又是怎样的呢?四是简笔画激趣。简笔画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例如,上《舍不得这棵树》时,可先寥寥几笔画出一棵树的轮廓,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然后问:“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为什么会让人舍不得呢?”这样,可引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五是融情入境。借助音乐和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经常用到。例如,教《空山鸟语》时,用流水、鸟鸣的乐曲作为背景,展示幽静迷人的山林风光。通过创设情境,学生随教师一同走进“空山”,去欣赏美景,聆听“鸟语”。

二、启思发问有方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设疑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内容不同,设置一些问题巧妙提问。一是分解式。例如,教《空城计》一课,问“为什么空城计能成功”难度太大,学生一时难以作答。不妨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通过多层设问,帮助孩子们梳理故事情节,引导他们紧扣故事中的人物言行来分析人物特点,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二是纲领式。比如,教五年级上册《淡淡的茉莉》时,先用实物感知茉莉花的特点,然后让孩子们细细读文,边读边思考:“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父母间如茉莉般的关爱?”然后品读相对应的文段,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三是递进式。比如学习《一条新裙子》,紧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老师的言行让小姑娘发生了什么变化?”“小姑娘一家有了什么变化?”“周围的邻居受到了什么影响?”“盖茨大街为什么会面貌一新?”这样铺路搭桥式的提问,启发学生去了解事件之间的联系,领悟到“爱心可以影响人,人可以改变环境”这一深刻内涵。四是延展式。比如,教学《淡淡的茉莉》快结课时,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想一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爱?这使本课主题得以升华,又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出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三、回顾总结巧安排

古人云: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回顾全文进行总结时精心安排很重要,不能草草了事。一是归纳总结。归纳是语文课堂教学小结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回顾教学,梳理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写作方法或学习方法,强化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二是存疑激思。教学小结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疑可以留下悬念,激起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真正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三是发散迁移。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小结方法。四是扩展延伸。教学结束时因势利导,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活动,把书本知识扩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创造,使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有更扎实的基础。五是欣赏品评。可以让学生自由高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课文的神韵;也可以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以画龙点睛式的评点;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六是练习应用。以练习应用的形式来结束课堂教学,可以检查落实课堂教学的效果。练习应用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读学说、从读学写,也可以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或自由练习或集体练习,还可以开展竞赛活动、创编小报、表演课本剧等。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中小学英语脱节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过六年的学习,小学生们走进了一个新的学校,这批学生在小学学习了四年的英语,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这是令初中教师觉得非常高兴的。然而,由于学生所在不同学校的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学校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差异,造成学生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教材语言信息含量极大,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在班级中出现了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了解教学现状及学生个体差异搞好教学衔接

首先,小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我国从2001年开始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各大、中、小城市,包括农村都开设了英语课,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各小学也逐步开设了英语教学,但由于农牧区教学条件较差,严重影响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其次,小学生、中学生学习记忆方式、方法不同,小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机械记忆力、模仿力都很强,加之初次接触英语的好奇感,很快便能适应其英语老师及其教学方法。只要他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勤奋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并不难达到大纲要求程度。而初中学生则与之不同,他们正处在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渐转化时期,面对初中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的转变、中学与小学老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学习科目的增多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再靠机械记忆、单纯模仿、无意识学习已无法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无法完成中学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即便这节课你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精彩,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不知所云,有的甚至是一头雾水,达不到预期设想的效果。

二 、了解教材异同,搞好教学衔接

从教材编排体例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侧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进入中学后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法上,绝对不能再继续采用让学生纯记忆的方法。为此,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小学及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详细研读并分析小学及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查找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确定衔接点,制定措施,具体落实各项教学衔接。

1、强化语音训练,做好词汇衔接。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第一关,没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就无法进行交流,所以应该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发音、辨音、拼音的能力,掌握读音规则,进而识记大量单词,达到中学教学要求。

2、归纳选编课堂用语,做好听说训练的衔接。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以讲英语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归纳、总结、选编一些课堂用语,印发给学生,供他们练习、运用。

3、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环环紧扣,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语言操练,并且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语言训练中,尽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展示的机会,学生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实施分层教学,搞好教学衔接

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于外语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交际性原则。语言是工具,不只是知识。

1、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有的学生在办学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成长,不但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上英语课就觉得像在听天书,不知老师所云为何物。这时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刚开始就按正常教学速度进行教学,非但完不成教学计划,反而会事倍而功半。因此我们从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首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敢于开口,乐于开口。教师可以给学生预设表演情节,学生为了能够更精彩的表演,就会去熟读课文,收集课外阅读材料,使课本的知识得到扩展。孩子们的想象是宽阔无边的,教师所要做的只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场景,拓展他们的天资。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减少学生受挫感,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处在成长期的学生,不仅渴望知识的输入,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那怕是细微的进步,我们也不吝啬对他们的表扬,我相信不管我们使用那一种方法去表扬学生,他们都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2.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们应采取分层教学管理的方法。

在备课时,在对课本进行整合的同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争取让每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上课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应达到的目标进行学习和练习;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鼓励;在表演时我们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一组,不仅发挥成绩优秀学生的能力,来带动成绩稍差的同学,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分层教学管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使两极分化现象不再十分明显,使所有的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意志和毅力得到了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学;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

我们面对的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影响学生的初中生活,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教育、引导他们。学生处在这个生理和心理的青春期,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永远记住一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就一定能找出相对应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参考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2001.6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62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篇10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18-02

1 前言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效整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举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应对现阶段的信息化语文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将微课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整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逐步改善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 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微课

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析 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内涵界定在学术界众口不一,但是又可以简单归纳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和手段,实现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许多在校的语文教师资历较老,尽管经验丰富,但提及信息化能力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新鲜的语文教师血液注入小学时,通常仅需要通过教师资格的选拔以及专业知识的笔试、面试和试讲,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考查减少,这也就导致小学在校语文教师信息化思维较低。为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的能力。

微课 所谓微课,就是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将学科内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考点进行重点阐述,并将例题、练习题和考试真题以及实验操作等以视频教学的形式呈现,从而将其与其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微课的主要特点包括:视频是主要的呈现d体;视频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以5~10分钟为宜;一节微课的重点在于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平日学生大都上的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一节的大课,调查表明,他们不可能一整节课都保持高注意力,通常在每节课中间保持上课的高效率。而微课设计时间短、内容精悍,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很快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沉浸在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时,它又会迅速结束,给学生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

3 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微课,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可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新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借助微课这一新兴事物,充分引导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监控,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传统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系统方法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资源,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微课的应用,促进教学设计的精细化。在微课程的录制过程中,需要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知识点进行描述,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组和再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微课,有效实现对教材知识点的筛选,加深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微课设计也要脱离传统“辅助教师讲解”的设计思想,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确保教学过程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为了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计划、调整、检查、评价、控制、反馈,这方面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独特教学思维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随着微课的应用,虽然视频短小,但是贵在“精”,重点关注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总结、复习等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能够确保教学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正确评价,从而给予教师合理的反馈,对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矫正作用,实现教学活动的自我控制合理化。在微课环境下,通过互动式微课设计,能够有效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并准确掌握学生对于某个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微课应用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掌握。如在每一节微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手中收集数据,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微课效果进行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信息化技术的锻炼中,即使是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教师,也能够逐渐养成信息化思维,形成信息化能力。因此,微课的应用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明显的助益。

4 微课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在课前准备方面,培训与激励并重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小学语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课标及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的选择、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的初步设计等。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都需要做得系统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而且要有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通过从选题、制作脚本的撰写到最终制作的过程,能够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如《爷爷和小树》一课,通过执教者前后两份教学案例对比,可以看出教师不仅从宏观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好的把握,使得教学设计整体逻辑性更强,而且在微观方面进行了调整,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引出,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微观方面,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小组合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这样既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学习到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总结而来,这样的模式是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还要想好一定的鼓励方式。小学生和其他高年级学生不同,他们对教师有一种崇拜感,教师如果在学习上对他们予以肯定,他们将备受鼓舞,会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从而更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如教学《王二小放牛》,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用多媒体向学生放映优秀的分角,让学生提前准备具有自己特色的分角色表演,可以自己找表演道具,等到上课的时候让他们自告奋勇,给大家表演。τ诜纸巧中表演较好的,应该事先准备好给他们鼓励的小本子或者小铅笔,以让他们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加用心;对于表现不太好但勇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对他们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方面,注重技术培训与实践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好的教学课堂不仅需要合理设计,更加需要现场生成。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应对的突发状况更多,这就对教师的信息化实施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推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信息化课堂的顺利开展程度。为此,教师应该能够简单地维修处理教学设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和时机都要准确把握,特别是对小学生,更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提升教学课堂的管理能力,以免引起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混乱。

为此,通过微课的应用,实现对不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合理利用,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利用能力。同时,通过微课的应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共同进行课堂实例的剖析与研讨,不仅对教师的课堂实施有帮助,而且能够围绕教学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5 结语

微课是信息化背景下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体现,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带来新的风潮。现阶段,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应用规模较小,大规模应用尚显得有些空白。通过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对于改善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受教育机会不均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实践中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加大系统化、规模化微课资源开发,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麦海娟,麦海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以宁夏回族自治区Y市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4):31-34.

[2]蔡丹迪.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25-26.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4]何克抗,余胜泉,吴娟,等.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