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计算机教学总结

篇1

【关键词】蛋白质 核酸 计算题 解题规律

一、有关蛋白质的计算题

[已知:肽链数(m)、氨基酸总数(n)、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

(一)、蛋白质(或多肽)上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上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R基上N原子数;

(二)、蛋白质(或多肽)上O原子数=2×氨基酸数-脱水数+R基上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R基上O原子数;

(三)、脱水数=肽键数:

1、链状肽: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n-m;

2、环状肽: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 n;

(四)、氨基数=羧基数:

1、链状肽:每条肽链上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至少各1个,m条肽链上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m个(因考虑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所以说至少);

2、环状肽:因首尾氨基酸相接形成环状结构,只需考虑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

(五)蛋白质的分子质量:

1、链状肽: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18= n×m-(n-m)×18;

2、环状肽:蛋白质(或多肽)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 n×m-n×18;

二、有关核算的计算题

[已知:核苷酸总数(b);核苷酸平均分子量(c)]

(一)、有关DNA半保留复制的计算规律:

1、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就会产生2n个DNA分子(RNA情况同上);

2、一个被N14标记的DNA放入含N15标记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产生2n个DNA分子,其中只有被N14标记的DNA有0个,只有被N15标记DNA有2n-2,同时被N14和N15标记DNA有2;

3、一个被N14标记的DNA放入含N15标记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产生2×2n个单链DNA,其中只有被N14标记的DNA单链占2/2×2n,只有被N15标记DNA单链占2×(2n-1)/2×2n;

(二)、脱水数=磷酸二酯键数:

1、链状DNA:脱水数=磷酸二酯键数=核苷酸数-2= b-2;

2、链状RNA:脱水数=磷酸二酯键数=核苷酸数-1= b-1;

3、环状DNA:脱水数=磷酸二酯键数=核苷酸数= b;

(三)、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与DNA多样性关系:n个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会形成4n个DNA分子;

(四)、关于DNA复制时碱基数的计算规律:

1、消耗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计算:已知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x个,则这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需要加入多少腺嘌呤(A)?A= x (2n-1);

2、在DNA分子中,根据A=T,G=C,图示如下:

1 -A-T-C-A-T-G-C-A- ……………m

2 -T-A-G-T-A-C-G-T- ……………m

⑴、 DNA双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相等 (A=T 、C=G) ;

DNA单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A≠ T、C≠ G)

⑵、双链DNA分子中两组不互补碱基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G)/(T+C)=1 即 A+G = T+C

将C跟G等量替换得到:(A+C)/(T+G)=1 即 A+C = T+G

①双链DNA分子中,两互补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各占碱基总数的50%,且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

A=T, C=G A+G=T+C =A+C=T+G= 50%

( A+G)/(T+C)=(A+C)/(T+G)=(T+C)/(A+G)=(T+G)/(A+C)=1

②双链DNA分子中A+T/G+C值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的A+T/G+C值。

A1+T1/G1+C1=n A2+T2/G2+C2=n A+T/G+C=n

③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值互为倒数。即两组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 比值的倒数。

A1+ G1/ T1+C1=n A2+ G2/ T2+C2=1/n

④双链DNA分子中,A+T占整个双链DNA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A+T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A1+ T1/ A1+ T1+ G1+C1=m% A2+ T2/ A2+ T2+G2 +C2=m%

A+T/ A+T +G+C= m%

(五)、RNA分子质量=核苷酸数×核苷酸均分-(核苷酸数-1)×18=bc-(b-1)×18

(六)、DNA分子质量:

1、链状DNA:DNA分子质量=核苷酸数×核苷酸均分-(核苷酸数-2)×18= bc-(b-2)×18;

2、环状DNA:DNA分子质量=核苷酸数×核苷酸均分-核苷酸数×18=bc-b×18;

(七)、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含氮碱基数:磷酸数=1:1:1:1

三、综合计算题

(一)、DNA中碱基数: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

(二)、根据DNA(基因)的分子质量求蛋白质分子质量:

例:已知:肽链数(m)、氨基酸平均分子量(a)、核苷酸平均分子量(c)、DNA(基因)分子质量(d),求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 根据基因的质量和每个核苷酸的均分,找出核苷酸的数目

d=bc-(b-2)×18 b= d-36/ c-18

又根据DNA中碱基数:RNA中碱基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数=6:3:1,找出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x

6: 1=d-36/ c-18:x x= d-36/6( c-18)

再根据氨基酸数目和氨基酸的均分,计算蛋白质的分子质量,即蛋白质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均分-(氨基酸数-肽链数)×18= d-36/6( c-18)×a-(d-36/6( c-18)-m)×18

四、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关蛋白质和核酸计算知识点比较零碎比较繁多,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计算规律和公式去处理一些题目,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处理相关知识点时,本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篇2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案例教学方法;应用

一、设计教学案例

要想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有完整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托。在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分析现阶段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在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理论案例讲解。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此外,还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备一定的时间性,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适应现阶段计算机课程专业实践性变强的特点。例如,在讲授Photoshop制图软件的内容时,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将车类的名牌标识纳入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进行图案的绘制和修饰,如奥迪的四个圈、捷豹的豹子以及宝马的分割性图标都是良好的教学案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大多会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这种案例教学活动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辅助知识。最后,还要注意选择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的案例,根据中职学生所能承受的知识范围尽可能地选择富有发散性思维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认知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制作教学案例库

在完成了系统的教学案例设计工作后,需要制作教学案例库。在案例教学当中,案例是计算机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有趣和富有代表性的案例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素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化的教学案例库,并且在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教学案例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生活案例库、理论案例库、时尚案例库等。生活案例库主要由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积累而来,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传授给学生知识;理论案例库主要讲述了课程理论特征的案例,从知识理论层面上阐述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而时尚案例库则是从当下最前沿的时尚要闻中汲取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

在完成案例教学之后,就需要对案例教学的开展、最终取得成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加以弥补。在中职计算机的案例教学当中,需要不断优化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只有中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满足了基本的案例教学要求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案例教学活动。同时,计算机教师还要严格将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在案例教学中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进步性,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案例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成效。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也能充分锻炼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更快地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微格法;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94-1

一、引言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微格法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格法的实践能够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领悟学科重点、难点,塑造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然而,由于一些计算机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即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展开教学工作,他们教授给学生们计算机知识也只能够局限于教材表层内容上,难以自然而然地充实、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与心灵。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倡导注重学生情感、审美的体验,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但终究会因为大部分教师不明确长期系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仅仅停留在体验上,而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

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在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技能,获取一技之长,在以后的工作中,凭借所学的专业技能便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针对美术课堂中所学的相关知识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就可以了,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并不会太多的应用,对生活工作并不会造成过多的影响。再加上,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转型时期,通常不具备充分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美术教学中素质基础就更难以有效展开。

三、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的意义

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目前我国教学理念正不断由应试教育朝素质教育转变。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结合每一位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性,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中职低效计算机教学现状已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包括课程秩序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针对等,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关注的关键,还是每一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打破课堂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学生依赖教师的习惯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全面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育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型人才。

3.增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深入,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增强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已然成为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中职学生在面对一些计算机问题时,其在不断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以发散性思维为重要前提的创新能力便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四、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1.灵活应用反馈机制。

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计算机教师就学生对基本技能、反馈情况展开启发性的示范与讲解,并给予“授之以渔式”的建议,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新的教学活动。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总结,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反馈,最终实现良性的反馈、评价得以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

2.区别对待学生个体。

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计算机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优化计算机教学结构,事先准备课堂授课章节时,要考虑到怎样讲解计算机知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全班同学都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讲解作为计算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有趣的讲解方式,让学生轻松学习。

3.评价设计。

微格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应当摆脱传统教学评价观念束缚,构建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师生互评等相结合的多方面综合评价标准,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微格法的提出与运用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否定,而是从中职学校切身实际出发,将微格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师务必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专研、找寻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引学生实现思维定势突破,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享受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乐趣,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仲刚,李建国,彭文柱等.微格教学在高职实训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14(12).

篇4

【关键字】 实践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前言:我国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更是节节攀升,所以我国现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社会贡献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对于技术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面临着打破传统必须全面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由于中职学生在入校的时候计算机基础普遍比较差,导致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速度缓慢,教学成果也不是十分明显。现在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老师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专业素质不够强,一些专业计算机问题负责教学的老师也未必懂,这也导致了学生遇到计算机方面难题时询问无门只能自己或者和同学进行探讨,这样不仅效率低,这样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由于问题迟迟没有解答将会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热情渐渐消退,最后完全失去兴趣。并且现如今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仍旧是老师机械的上课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模式,导致了教学效率低学生听不进去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1]。

二、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实践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古板和不易变通,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实用新颖并且能随着情况的改变进行灵活变通的一种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改变了传统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角的错误思想。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将会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为实践教学模式里包含了实践、模拟等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实践教学模式还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模式将书本上的“死知识”灵活转化成实践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实践性计算机人才

三、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3.1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老师整体素质

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资格证的“门槛”,防止专业知识素养不够的人进入师资力量的团队,招聘中职计算机教师时要严格把握笔试面试等多个关卡,使专业计算机教师人才能够发挥所长,重点提拔计算机教学专业人才,并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培训,使其能在计算机教学岗位中更好的帮助中职学校学生解决实质问题,使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实施中发挥其最大作用。

3.2提升学生自主性

提升学生自主性是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所在,提高学生自主性是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而非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板一眼授教,学生稀里糊涂听讲的低效率模式,自主性实践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和资源帮助者,老师在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所需的研究素材和研究时间,帮助一些技术性上的操作。学生通过自主性实践教学模式后计算机技术将会突飞猛进,老师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技术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并定期进行测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勤奋的探索和进步,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学效率[2]。

3.1互动探索问题

必须要改变老师和学生的阶级等级偏见,不要认为老师就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必须以一种卑微的状态来面对老师,这并不是说提倡学生不尊重老师,而是在倡导一种老师学生平等交流的状态。

在实践教学模式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机技术上的探讨,互相之间建立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一种状态,分组时还应注意要参照专业技术差距、性格方面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划分,不能盲目的划分,盲目划分小组将会使实践教学效果事得其反。老师在每一小组当中都应扮演一个指导学生和倾听的角色,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进步的状态。重点关注每一位同学的观点和学习状态,不能只关注成绩,通过观察学生才能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小组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的及时解答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会让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更好的实施[3]。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是国家面临全面改革的重要问题,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实践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的帮助国家快速、高质量的培养专业计算机技术人才,这将会是我国对计算机的又一大创新,计算机技术将会是质的飞跃。实践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我国计算机技术上的改革也是巨大的。

参 考 文 献

[1]雷艳秋.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大众科技,2010,(12):138-140.

篇5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和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1.“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利用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其中通过解决教学任务,和教师发生更多的交流,并且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得教学效率变得更高。

2.“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一门既看重基础知识又看重实践内容的学科,对学生学习素质相对要求较高。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让中职学生充分锻炼到自身的计算机能力。“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明确,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速度也变得更快,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

1.创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任务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首先要求计算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并在其中设计好教学任务,让学生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

例如,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授“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时,可以创造出一定的教学情境:用户小王想要打开自己的电脑,计算机自动进入了Windows XP操作界面,他在这时想要查看自己电脑上的操作系统版本和基本的硬件配置情况,设计出自己个性化的计算机操作方式,那么小王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通过建立这样的教学情境,并在其中设计好教学任务,然后引导学生解决这些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

2.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中职计算机教师在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任务的设计工作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究,明确应该分成几个步骤完成,让学生自由选择解决方式来完成。

在学生解决教师设计的任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这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更快地进入到下一个任务的解决当中。这种帮助力度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要提升中职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中职计算机教师也要针对这次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开展积极的教学评价。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入手,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如果学生在教学任务的解决过程中获得了进步,教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鼓舞和激励,让学生树立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信心。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探究的活动也变得更加主动,从而达到激发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潜能的目的。

篇6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教学 学生发展 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法】:G434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加大对于中职教育的管理,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开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1]。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与外界交流、从外界获取信息的关键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加大了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和运用的教学与传授,但是这样的教学并不满足于职业教育学生需求,教师还需要结合计算机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促进学生在职业领域更好的运用计算机,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2],加强智力开发与道德教育的双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职一线计算机教学的工作人员,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将个人的观点总结如下:

一、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不论是在计算机教学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往往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对着PPT进行课程的教学,教完后学生自主开展练习,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对于学生普遍不理解的进行相应的解释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国流行了半个多世纪,课堂的主角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可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学生,因此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做到自主思考,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多数处于强记阶段,未能做到消化吸收,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所以在中职教育中如何进行开展计算机教学并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预期目标,成为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独立思考,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性掌握,更要通过自己多动手、动口等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请教老师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那一份快乐,更加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与渴望,让他们体会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前中职学生很多家庭来源于农村,接触电脑的时间不多,根据这种特殊的情况,笔者一般会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机娱乐活动,让他们对于电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轻松的环境完成对计算机的入门。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真正做到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根本。

二、当前我国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

本文笔者通过对学校中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国中职学生学习计算现状普遍学生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薄弱,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对于计算机的思维逻辑能力不足。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计划不明确,导致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整体缺乏计算机理论学习的兴趣,多数喜欢玩计算机网络游戏或休闲娱乐,但是缺乏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和课余时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控制力普遍较差,怕吃苦、贪玩,即使制定了学习计划也很难落实,无法专心学习抵制外界诱惑。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以及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当前社会一个人的力量办成一件事情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老师上课过程中要加强提供团队合作讨论的机会,还可以将团队合作意识延伸到课外,比如布置需要团队讨论完成并选派人员进行答辩的任务[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教材的更新永远是落后于现实的,因此在教材编写与教学传授这段时间最新的理论成果需要教师进行补充,从而引导学生探寻专研的能力,真正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中职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技术性人才,与普通高中的教学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区别,中职更加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知识最好的理解便是活学活用,将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紧密联系实际,这样便可以是学生有更深的理解。

培养的目标不是每个学生都相同,而是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思路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换位思考,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并努力营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5]。同时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办有关计算机的课余文化活动,例如在校园中举办趣味知识问答、计算机技能操作大赛等比赛。

结束语: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中关于计算机的教学活动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首先就要做到上课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其次要根据学生上课掌握程度制定因人而异的复习方案。教师也需要交流和对专业最新领域的研究,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视野和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有充足的兴趣投入到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同时通过学习给学生建立对未来的信心。教育工作中就是要给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助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加强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延辉.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J].新课程(上),2012,02:185.

[2]曾锦璋.中职计算机操作课中学生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职业教育,2012,04:23-26+51.

[3]杨天雨.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职业,2012,17:86.

篇7

【关键词】 互助教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 重要性 措施

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期,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我国中职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了互助教学法,这种方法的有效应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及交际的能力,对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助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我国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师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教师授课过程中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无法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转变教学模式及方法,促使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掌握。实现互助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能够及时纠正或转变传统的教学语言及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学生能够快速接受的方式,从而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的任课能力及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1]。

1.2增加学生有效学习时间

我国中职计算机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操作方法一步一步模仿,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一味的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而完全忽视了操作的功能及具体意义,然而在仅有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学生在课下进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含义,很难进行准确的操作。这是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始终不高的主要原因[2]。新时期,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互助教学,教师通过科学分组,促使领悟能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同基础薄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在课上或课下的学习中能够通过交流互相帮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增加了学生有效学习时间。

二、互助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2.1科学分组

实施互助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对班级学生进行充分而详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基础知识等信息详细掌握的基础上,实现均匀分组,促使该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不同小组内都要包含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组内秩序应由交际能力强的学生来进行维持,从而保证组内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当通过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时间的合理划分,鼓励学生将课堂时间内的学习内容进行制定以后,积极展开课外互助学习,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上机操作的特点,定期定时为学生提供计算机操作资源,促使学生的互助学习效率提升。

2.2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职能

首先,做好课前预想。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课堂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和上机操作的实践。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前预想工作,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偏离课程中心等现象进行有效避免,维护互助教学模式的顺利展开;其次,加强课堂引导。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大下降,因此教师的课堂引导工作非常重要,应当在学生遇到困难以后,对其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将答案提供给学生,学生在得到教师的引导之后,会恍然大悟,对知识不但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还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对知识更加牢固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学总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派出代表,对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总结出自己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教学的方式产生的体会。

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补充,促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4]。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互助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进行了更加详细而深刻的掌握,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取长补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遇到的困难,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其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徐卫. 新课标下的多种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2:269+271.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很旺盛,就业有保障;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着不少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强。与普通高校相比,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强,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为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难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热衷于通过板书讲解和传递计算机知识,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一来就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有的教师没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师生之间很少互动,教学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很难从课堂上获取所需的知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2、教学内容空泛,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

 

当前,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学内容比较空泛,学生学到的多是一些全局性或系统性的知识,可发展点较少。与计算机技术实际包含的知识点相比,中职计算机课程上所学到的知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也无法把握重点,计算机应用和实践效果较差,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实践课程匮乏,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的实践性很强,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通常都是实践操作的佼佼者。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课程上,受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实践课程很少,教师对实践课程也不够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为了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外,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切实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化抽象为具体,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联性

 

为了使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实际应用接轨,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在平时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和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其创新能力

 

创新有助于知识的良性循环,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个人力量的作用。

 

4、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应用性较强。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计算机教师应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积极总结和探索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有保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要与社会接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多开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篇9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评价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需重点面向两个方面:①对中职教职工评价机制的改革;②对教学活动多视角评价过程的改革。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机构在教职工及教学活动之间的改革力度皆是不足,特别是后者多元化评价视角上,我国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仍存在“重评价、轻教学;只评价、不教学”的现象。

1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发展重点

1.1现状

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涵盖两大教学内容:①理论模块;②实训模块。基础模块含有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常用计算机设备、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等计算机基础知识。此外,理论模块还涉及操作系统的使用、因特网(Internet)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应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及演示文稿软件应用基础等内容。实训模块主要是针对文字录入训练、个人计算机组装、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宣传手册制作、统计报表制作、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及个人网络空间构建。面对中职计算机理论实践分割而开的教学体系,评价机制却是相同的。对此,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机制是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多元化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及互评机制的缺失等。

1.2发展重点

教学评价是中职教育的推动机,他能有效改善中职教育差的不良现状。面对教学决策失灵及价值判断不当的情况,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机制应结合多元化多视角评价的思维方式进行优化及应用。由此,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深化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职工互评能力。在这个方面上,教师应加入教学素养、技能及活动方面的深化及改善。此外,在互评机制上,教学课程内的许多环节都应该被好好利用。当学生为评价主体时,教学评价机制包括教学专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把握度等。当教师为评价主体时,学生被评价的内容则更需要多维化处理,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测验效果及学习积极性等。(2)遵循中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包含全面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促进性原则。在这些原则机制的指导下,中职计算机教学能有效整合启动准备,包括多元整合评价及信息化评价等。在教学评价原则的指导下,中职教师能有效开展多元化互评及反馈性,学生也能加强评价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客观性。据中职计算机教学新的课程评价标准-“6+2”原则,相关机构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变革及要求。评价标准针对多维化互通学习模式进行多元化处理及教学反馈。在整合了以上的教学主旨后,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的发展重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①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价模式的创新;②多元化课程评价指标、内容体系的创新;③多维化视角互评机制的创新。

2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的对策

2.1深化多元化评价机制

多元化是影响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多元化评价范围需针对专业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筛选评价,如文字处理软件理论课程的评价与实训课的评价。评价机制需划分好各自的界限与范围。此外,中职需整合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主旨,结合评价机制的效果对教学课程进行深化及改革。此外,相关部门还需构建多元化互评机制,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自评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做法不仅节省了计算机课程教学评价的时间,还最大力度地提升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效率。其中,教学评级体系应区分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针对评价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档案及教师档案,而学生端则面向学习评价和成绩查询。多元化评价机制应深化这两个模块的应用。

2.2精简计算机课程的评价环节

计算机专业评价流程反复阻碍和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控制不当是打压教学评价创新的一大问题。在对计算机专业评价体系进行简化的同时,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与计算机专业评价主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附审计算机专业评价资料执行取消,对内容差不多、反复控制的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加以合并,对多个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实现由一个教师评价一次即可,简化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机专业评价环节。

2.3采取教学评价的整体时限制

时效制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所需的基本制度,中职教学课程与普高教学课程时限要求基本一致。而评价时限却落后于普高,由于时限无限制,导致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互评效果不能及时存在。因此,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评价整体时限的控制,将有效控制与压缩好评价的时限需求。此外,整体性时限需结合好外控评价时间的控制,做好及时评价、及时反馈于教学、再评价再教学的作用。

3结论

通过以上内容的整理,笔者发现多元化评价是改进中职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的有效对策。通过多视角的互相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稳固的评价关系。总结下来,一个合理高效的计算机中职教学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多个多元视角的评价方式更能促进评价工作的控制。在网络一体化办公的今天,多元化互评是目前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方式,但很多地方中职学校仍然没有落实到位。因此,中职应选择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入多视角评价机制,并将多元化互评机制引入中职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里。在教学多元化互评的支持下,多层级评价及整体性时限控制都将有效改善中职教学的评价机制。由此,教师能更好地进行中职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价,实现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作者:顾雪萍 单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艳妍.多元智力理论下的技工院校评价体系[J].职业,2013(35).

篇10

关键词:分组协作;传统教学;教学目标

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将任务进行分组协作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增加任务的完成程度,还能确保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中职教学中就是因为存在同学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等原因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所以采用分组协作式来确保教学。

1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内容概述

分组协作简言之就是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分组标准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课堂表现以及个性差异等,有计划的将这些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协作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小组中的一部分学生带动另外一部门学生,确保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协作,最终达到共同完成学生进程的目的。分组协作也打破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学生之间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的中职毕业生在毕业后应该是直接接触社会,所以需要有较为综合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我国现在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较为偏向理论,不重视实践,缺少社会发展培养的技术型、实用型的人才。分组协作后能够增加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和经验,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的能力,加之分组协作会出现小组之间的竞争,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分组协作式学习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起到较为关键的转折作用。

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现状

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点培养的内容,但是现在很多中职院校没有较多的经济资金给设备进行更新,所以很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人均使用量较低,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分组协作之后可以按照分组进行上机操作,同组同学在进行完操作之后还可以及时的交流掌握的上机经验,弥补整体上机机会较少的缺陷。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质较低,加之城乡生源之间的计算机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基础,所以即使进行很多课前准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还是存在跟不上课程的问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较低,这样限制了老师去讲解较深的东西。但是分组协作之后就可以按照学生成绩和其他因素将这些学生进行相关的分类,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讲解一些操作性较强,较深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理解,增加学生的水平。对于学习程度平常的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了解,这样就能在整体上增加学生的学习水平。

4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4.1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组。计算机教学在采取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之前,老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相关的性格特点等,这样才能确保老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在内,避免因为特殊原因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组,这样会让学生对于分组有抵触心理,老师可以在分组前后和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交谈,确保学生可以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老师需要作为特殊的考虑,确保最后分组结果能够满足较多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组,也可以确保学生在进行协作的时候可以更加积极,对于组组之间的竞争更加积极,更加积极的为自己组的成绩而努力奋斗。在进行分组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组之间的平衡,确保组内有积极的学生去带动平常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找到每一组的榜样,让他们发挥榜样的力量,带动整组学生的学习。4.2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靠老师进行讲解没有太明确的作用,所以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即使是上课大部门时间也应该是学生去进行操作,老师只是一个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指出,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学生。老师在看到学生的操作之后要善于总结,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指出来,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老师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问题,但是不能将所有的时间用来讲课,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要及时进行沟通,在进行分组协作的时候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表扬。老师在进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要打破传统的观念,将时间交给学生,在学生的操作中找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时间,老师做好引领作用。4.3开展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由于进行分组之后老师对于不同的小组之间有不同的期待,所以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不能使用一套教材给所以学生进行讲解,应该根据自己的自身经验,对于教学进行相应的开展,对于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清楚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对于小组在上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对于最为基础的内容不需要反复强调,浪费时间。在开展教学内容的时候对于程度较好的小组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对于一些成绩平常的小组更要注意上机操作的能力,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确保小组协作给他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老师在进行课前引入的时候就需要对于课堂内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让不同小组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指出问题,让学生对于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老师在进行分组实践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所有小组的水平,将不同水平的问题给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都有相应的提高。对于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办法去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最终确保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增加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职计算机就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使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方式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增加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团队意识的养成,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推动教学的不断发展,促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入。

引用:

[1]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6):41-42.

[2]刘颖.探究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