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分子材料研究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
主管单位:黎明化工研究院
主办单位:黎明化工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洛阳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191
国内刊号:41-1354/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2月27日,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与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连国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中广核技”上市敲钟仪式在深交所举行,大连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证券代码:000881.SZ)。
中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第一股应运而生,登陆资本市场,也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到非动力核技术的应用前景。
3月底的深圳,在核电大厦,年仅38岁的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接受了《英才》记者的专访。从“谈核色变”到核电重启再到非动力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张剑锋看来,公司未来增长如何关键要看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
一组数据可以拿来比较,我国核技术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不足0.5%,对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1.7%-3.7%的比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也将是万亿级别的市场。
另外,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产值仅为1000亿元,而截至2015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000亿元。
显然,重组上市,仅仅是中广核技新的开始。 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
重组上市之前,中国广核集团旗下已有中广核电力(01816.HK)、中广核矿业(01164.HK)以及中广核新能源(01811.HK)三家H股上市公司,分别对应核电、核燃料、新能源板块。
随着成功重组暨更名,中广核技正式成为国内领先的核技术应用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A股第一家核技术应用上市公司,同时也成为中国广核集团旗下首个国内A股上市平台。
亲自参与了重组全过程的张剑锋对《英才》记者表示,在2013年公司就开始筹谋登陆资本市场,为2017年上市做准备。
据资料显示,大连国际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中广核核技术等交易对方持有的高新核材100%的股权、中科海维100%的股权、中广核达胜100%的股权、深圳沃尔100%的股权、中广核俊尔49%的股权、苏州特威45%的股权、湖北拓普35%的股权。
交易方案包括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和募集配套资金两部分,其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金额为42亿元,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为28亿元。
此次中广核技资产重组,也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出了成功经验。作为收购标的民营企业股东以及公司子公司员工,都分享到了资本红利。
据张剑锋介绍,公司如今前十大股东中,陈晓敏是俊尔公司的创始人,江苏达胜热缩则为达胜加速器的母公司,而魏建良是原高新核材的大股东。此外,为激励子公司高管和骨干员工,专门成立深圳中广核一期核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市值方面看,中国核电、中广核电力均为千亿以上市值,截至发稿前,中广核技总市值超过280亿元。相比资本市场对核电的估值,张剑锋认为核技术还是要看未来的发展空间。
“高新材料空间就将近2000亿,像核医学也是以数百亿来计算。传统工业加速器虽然市场空间不是特别大,但它可以引领我们进入一些全新的应用领域,比如治理重度污水、涂层固化、轮胎预硫化等,这些领域的市场空间不亚于材料和核医学。”张剑锋向《英才》记者分析称。 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中广核技2016年报显示,2016年,中广核技实现营业收入30.23亿元,同比增长41.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7.10%。而2011年公司成立时还遇到不少困难,2012年营收才839万元,当年甚至亏损1500多万元。
“可以说到2012年底,都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2012年12月,张剑锋加入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至公司重组上市完成,公司也从2013年开始重新探索发展方向和路径,“我们走上了央企与民企协同发展的道路。”
2012―2016年,公司营收从800多万―30.23亿元,增长超过300倍。净利润由亏损转为3.12亿元。这其中,央企与民企的资源融合和协同发展,以及高质量的并购重组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次重组的7家标的公司中,深圳沃尔为中广核核技术和民营上市公司沃尔核材共同出资设立,其余6家公司均为中广核在2013年以后投资收购的民企资产。
2017年,公司并购运作也是马不停蹄。1月9日,公司宣布通过三家子公司收购常州金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以及厦门瑞胜发新材料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三笔收购共计约3.13亿元。
有效发挥央企的资源品牌优势,结合民企的市场化活力,进入中广核技前后两年,“这些公司利润一般会增长3―4倍。”张剑锋特别指出。
其中,2015年5月,中广核技通过旗下中广核高新核材集团有限公司取得湖北拓普新材料有限公司控股权,新公司后更名为“中广核拓普(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2016年,中V核拓普(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利润4327万元,比与中广核技开展合作之前的2014年增长约10倍。“一是中广核拓普可以借力央企品牌市场等优势资源,二是中广核技可以给予这类民营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产品技术服务支持,另外,特别强调的是,可以有效提升民企的管理水平”。张剑锋表示。
张剑锋将公司与民企的合作总结为“优选伙伴,利益捆绑,目标牵引,制度约束”。
有研究报告显示,广泛、高端的核技术应用市场集中度不到10%。“以改性高分子线缆材料为例,整个市场规模大概七八百亿。目前我们的相关业务规模全国领先,但收入不到20个亿。”张剑锋向《英才》记者举例称,“可以想象,这个市场是多么分散。”
由此可见,行业整合势在必行。“这几年我们并购了大概10家企业,但实际上我们筛选了600多个项目。”张剑锋表示,“行业整合将是持续不断的。每一年我们都会有一批项目落地。外延式收购也是公司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 国际化合作
相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已经非常深入,成就了不少在某些细分领域的杰出企业,包括IBA、瓦里安、医科达等。
但是能将几个相关的产业板块串联起来,并且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中广核技在全世界范围内尚属第一家。
经过5年多的发展,中广核技已实现在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辐照加工服务、改性高分子材料供应三大核心业务领域的国内布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电子加速器制造商、最大的电子束辐照加工运营商、最大的高端线缆材料制造商,并大力拓展核医学等新业务,而且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中广核技积极开拓高端医用加速器业务。2016年9月20日,公司与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装置产业化战略合作意向书》。按照该合作意向,双方同意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协力推进中国治疗中心项目开发,有计划地逐步实现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装置的国产化;同意将成立专业合资公司作为阶段性目标,将合资公司作为载体开展面向中国质子重离子装置国产化、设备销售、服务提供等业务。
据悉,质子治疗肿瘤是近几年来逐渐成熟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日立是此领域技术领先的企业之一。
“我们的合作在中国,采用日立的技术,推动中国的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治疗的产业化。日立也会对我们进行技术转让和国产化的安排。”张剑锋对《英才》记者表示。
在推动核技术应用实现产业化方面,中广核技也走在了世界前列。3月中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消息称,由中广核技研发的中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工业规模印染废水示范工程在浙江省金华市正式启动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子加速器应用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该示范工程正是由中广核技旗下的中广核达胜加速器技术有限公司建设。“这个项目是我们跟清华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成果,3月初已经开始启动运行了,这一成果也是全世界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张剑锋说道。
而在国际I务方面,中广核技目前还主要是以出口产品为主。“中广核技的加速器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经很有竞争力。在印度和韩国市场,中广核技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东南亚、南亚地区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2016年1月,中广核技承接了美国某客户的加速器搬迁与升级改造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加速器制造商。通过把加速器出口到美国,实现了公司电子加速器产品在发达国家零的突破。能进入美国市场还是挺不容易的,因为电子加速器就是美国发明的。”张剑锋表示。
相比于核武器、核电产业,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属于充分竞争领域,因此核技术领域的国际并购面对的政治壁垒要小很多。
“国际并购也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思路,我们都在积极地考虑。”张剑锋说道。 研发的甜头
值得一提的是,中广核技旗下几大板块的协同配合效应也十分明显。“比如说改性高分子材料,是电子加速器应用的下游耗材。几个产业配套,我们就可以推出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张剑锋指出,“未来,我们的电子加速器到哪里,我们的改性高分子材料就要跟到哪里。实现从销售到售后服务再到其它材料的出口,最后考虑在当地实现本地化。事实上,中广核技目前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包括电子加速器、辐照服务以及辐照改性材料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中广核技在核技术领域的总资产在中国广核集团的占比仅约1%,但是专利数量在集团占比达到28%。
篇3
关键词:PP釜内合金;保险杠;行人碰撞;小腿保护
中图分类号:U465.4+1文献标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2.01.004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olypropylene Bumper on Pedestrian Lower Leg Injuries
Wan Xinming1,2,Fan Tiqiang1,Wei Lixia1,Ma Mingtu1
(1. Automotive Lightweigh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9,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Vehicle Bod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Pedestrian lower leg inju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jury forms in pedestrian traffic accident. The paper studied the pedestrian lower leg injuries impacted by a vehicle polypropylene(PP) bumper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recycling and lightweight vehicles, and whose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the general homopolymerize PP or copolymerization PP.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paper developed a simplified model and proved the feasibility of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bumper with the Polypropylene one.
Keywords:PP;bumper;pedestrian impact;lower leg protection
行人事故在汽车交通事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2007年我国发生的行人事故占总事故比例的54.4%[1],行人下肢损伤是交通事故中行人最易发生的损伤形式之一。根据欧洲车辆安全委员会(EEVC)对行人伤害事故的统计数据,在行人与车辆的碰撞过程中,头部伤害和腿部伤害的比例分别为31.2%和32.4%[2]。下肢损伤会导致长期或永久性的残疾,给受害人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汽车与行人碰撞中对行人腿部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已于2010年7月1日批准实施[3],这就对汽车的行人保护安全性能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
保险杠是汽车上较大的外饰件,其造型和结构对车辆的行人腿部安全防护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对腿部碰撞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保险杆内部缓冲材料的结构形式、布置方式和材料类别的研究,而单独考虑保险杆材料性能的研究较少[4-5]。聚丙烯(PP)釜内合金具有回收利用方便、材料轻量化、性能一致性好等诸多优点,在汽车车身内饰件、外装件和功能结构件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某国产自主品牌轿车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材料对行人小腿伤害的影响。
1 行人小腿伤害机理
汽车的前部由汽车保险杠、散热器格栅、灯具、发动机罩等部件构成,这些零部件为硬质非金属材料成型或钢板冲压成型,其相对刚度都较大,而与之碰撞的行人小腿刚性较小,极易受到伤害。在发生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时,外部载荷通过车辆前部与人体接触传递到人体下肢上,当生物力学响应使人体下肢的变形超过了人体下肢的损伤耐受度时,就会导致下肢生物组织的损伤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破坏。行人下肢损伤形式主要有股骨骨折、胫骨和腓骨骨折及膝关节损伤等[6-7](图1)。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中采用模拟人体小腿的小腿冲击器(图2),质量为13.4 kg,以40 km/h的速度与车辆前部发生碰撞,要求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不大于19 o,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不大于6.0 mm,小腿上端加速度不大于170 g[3]。
2 PP釜内合金在汽车保险杠上的应用
目前,从汽车设计、制造和废旧汽车回收等方面总体考虑汽车的节能和环保问题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汽车材料正向轻量化和可回收化方向发展。在汽车塑料中,PP釜内合金是指由聚丙烯材料与另外一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复合体系,实现优异性能互补,从而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制备PP合金的方法按形成的复合体系中不同高分子链之间是否有化学键而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指接枝改性和嵌段共聚;物理方法主要是指机械共混。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合金制备过程中常常同时伴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8]。由于其密度小,性价比高,耐热性、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优异,易于加工和成型,成为汽车塑料的最大品种,广泛用于车身内饰件和外装件(如汽车转向盘、仪表板、前后保险杠、冷却风扇、蓄电池壳、暖风管道等)以及通风取暖系统的配件和发动机有关部件。近年来,以PP合金为主要手段对PP的性能升级有效拓宽了PP的性能范围,PP正在替代包括尼龙,聚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ABS),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其它塑料品种,在车身内饰件、外装件和功能结构件上获得更广泛的应用[8]。
汽车保险杠是最具代表性的PP零部件,国内外生产汽车保险杠的材料大多采用均聚PP或共聚PP,然后加入过氧化物调节相对分子质量,与EPDM共混挤出造粒,制出用于工业化生产的保险杠专用料[9],鲜有专用PP釜内合金制备的保险杠。而与PP釜内合金材料相比,传统材料所制备的保险杠难以回收利用,性能一致性差,较难满足企业需求。保险杠的原材料为ABS塑料,分析中并未改变保险杠的结构。采用原材料和新材料制备的保险杠的材料性能对比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PP釜内合金材料制备的保险杠测试性能优于原保险杠,保险杠材料的性能测试曲线如图3所示。
3 保险杠行人保护碰撞仿真
国外的研究表明,在部件单独从整车上取下来和保留在整车上这两种情况下,部件的碰撞特性并不相同,但是二者的趋势仍是一致的[10-11]。研究中所采用的模型包括前保险杠、散热器格栅、前防撞梁、吸能盒、水箱上横梁等对行人腿部的伤害指标有影响的部件(图4)。在满足最小单元长度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进行模型网格的划分,表达出尽可能多的零部件特征。同时,为了模拟前保险杠组件及其安装支架的实际安装状态,约束了保险杠的安装位置、前防撞梁的后端固定点和水箱上横梁截面处的所有自由度,建立的LS_DYNA模型如图5所示。
分析中采用经过严格标定的小腿有限元模型,采用原材料和新材料的保险杠模型具有相同的约束和加载条件。根据《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要求,在前保险杠试验区域内选取3个目标点进行碰撞仿真,位置1为保险杠横向中心位置处,位置2对应为保险杠和散热器格栅结合处,位置3对应为前纵梁位置处;试验时,冲击器水平飞行撞击保险杠,冲击速度为11.1 m/s,冲击器底部在地面基准平面以上25 mm处,如图6所示。
碰撞仿真过程中的能量曲线如图7所示,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滑移能和沙漏能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5%、0.5%,模型质量增加0.15%,均小于5%,满足分析需要[12]。模型可以用作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前后的行人小腿伤害的对比分析。
各个位置的碰撞仿真变形和相应位置处结构特征如图8~图10所示。
表2为仿真分析得到的各个位置处的保险杠采用原材料和PP釜内合金材料时小腿的损伤值。
仿真数据表明,因各个碰撞位置处保险杠结构的不同,在各位置处小腿的性能参数并不相同。
(1)3个位置中,小腿损伤值最低的在位置1处,其次在位置2处,损伤值最大在位置3处,这是因为在位置1处保险杠和前防撞梁的间距最大,位置2、3处保险杠紧贴前防撞梁,且在位置3处,防撞梁后受到碰撞吸能盒的支撑,该处的结构刚度最大,对小腿的伤害也最大。
(2)在位置1处,与小腿冲击器碰撞的区域大部分结构为散热器格栅,上下接触较少的区域为保险杠,分析中改变的仅为保险杠的材料,所以在位置1处,采用PP釜内合金前后小腿的伤害指标区别较小。
(3)在位置2处,处于散热器格栅和保险杠的过渡区,采用PP釜内合金后,因保险杠材料强度的提高,减少了在碰撞过程中小腿腿型的弯曲和上下部分的剪切变形,小腿的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和动态剪切位移略优于原材料,小腿的上端加速度值基本等同于原材料。
(4)在位置3处,碰撞接触区域为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后,小腿的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和动态剪切位移略优于原材料,小腿的上端加速度值比原材料降低了约7 g,主要原因是该处的保险杠后部为较硬的防撞梁结构,且二者间空间较少。在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前,强度较弱,碰撞中保险杠的变形大,小腿冲击器与后部防撞梁发生接触碰撞,其加速度值较大;而在采用PP釜内合金后,保险杠强度提高,保险杠的变形减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腿冲击器与后部较硬的防撞梁的接触碰撞,因而加速度峰值有所减少。保险杠材料的增强使碰撞过程中小腿的弯曲和上下部分的剪切变形减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在碰撞过程中小腿腿型的弯曲和上下部分的剪切变形。
(5)在位置3处的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和2、3位置处的小腿上端最大加速度值还不能满足法规标准的要求,但保险杠性能的改善不完全取决于保险杠的材料,且碰撞仿真模型较整车模型简化,仿真的结果反映了性能的趋势。
总之,采用PP釜内合金制备的保险杠行人下肢损伤情况基本等同于原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材料保险杠后,该车的行人小腿保护性能不会降低。
4 结论
PP釜内合金具有性能一致性、汽车材料轻量化和可回收利用等诸多优点,在汽车车身内饰件、外装件和功能结构件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建立汽车保险杠行人保护碰撞简化模型,按照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开展了保险杠的行人小腿伤害分析,仿真结果显示PP釜内合金制备的保险杠行人下肢损伤情况基本等同于原保险杠。采用PP釜内合金材料保险杠后,该车的行人小腿保护性能不会降低,表明PP釜内合金材料在汽车保险杠上有着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和价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R].2008.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Administration. Road Traffic Accident Statistics Annal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 2008.(in Chinese)
沈玉婷,朱大勇.基于行人腿部伤害指标的保险杠参数分析[J].汽车技术,2007(10):32-33.
Shen Yuting,Zhu Dayong.Parameter Analysis of Bumper System Based on Pedestrian Lower Leg Injure[J].Automotive Technology,2007(10):32-33. (in Chinese)
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GBT24550―2009.The Protection for Pedestrians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10. (in Chinese)
彭勇,杨济匡,陈斌.基于前保险杠改进设计的行人下肢损伤防护研究[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汽车安全技术会议论文集,武汉:[出版者不详],2009.
Peng Yong,Yang Jikuang,Chen Bin. A Study on Lower Extremities Injury Prevention in Car-bumper to Pedestrian Impact[C].The 12th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Annual Conference of SAE-China,Wuhan:[s.n.],2009.(in Chinese)
陈晓东,张劲. 基于行人碰撞小腿保护的汽车保险杠研究 [J].汽车技术,2009(12):37-39.
Chen Xiaodong,Zhang Jin. Study on the Automobile Bumper Based on Pedestrian Low Leg Protection[J].Automotive Technology,2009(12):37-39. (in Chinese)
危海烟.汽车与行人碰撞中下肢损伤防护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D]. 长沙:湖南大学,2006.
Wei Haiyan.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Pedestrian Legs during Car-pedestrian Impact and Its Assessment Method [D]. 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06. (in Chinese)
Yang Jikuang. Review of Injury Biomechanics in Car-pedestrian Collisions[J]. Vehicle Safety,2005,1(1/2/3):100-117.
牛慧,逯丽,董金勇.聚丙烯釜内合金研究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科学通报,2008,53(16):1994-1995.
Niu Hui,Lu Li,Dong Jinyong. The Research of Polypropylene Kettle Alloy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16):1994-1995. (in Chinese)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典型汽车保险杠材料性能研究报告[R].2009.
Geely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ypical Vehicle Bumper Material Performance Research Report [R]. 2009.(in Chinese)
ROGER M,PETER K. Simulatio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nd Satisfying Side Impact Design Requirements [C]. SAE Paper 931977.
张维刚,钟志华.汽车正撞吸能部件改进的计算机仿真 [J].汽车工程,2002,24(1):6-9.
Zhang Weigang,Zhong Zhihua.Computer Simulation of the Crashworthiness of the Energy Absorbing Front End of a Passenger Car [J]. 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2,24(1):6-9. (in Chinese)
篇4
就在投资者对这一高收益大为惊叹之时,深圳惠程高管却趁着股价的飞涨不断减持。最近的减持发生在5月19日,公司董事匡晓明当天以18.92元的成交均价通过深交所竞价交易系统减持82万股,套现1551.44万元。
除匡晓明外,深圳惠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平和另一名董事任金生也在减持。《投资者报》根据深圳交易所数据统计,截至5月25日,深圳惠程这3名高管累计减持2661.4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9%,总共套现约5.74亿元。
股价大涨186% 净利下滑6%
注册于深圳龙岗区的深圳惠程以电缆分支箱类产品、硅橡胶绝缘制品和复合材料绝缘制品为主营业务,主要用于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2007年9月19日在中小板上市交易时,其发行价为19.13元。
公司主要股东全部为自然人,目前没有持股超过50%以上的股东,前四大股东吕晓义、何平、匡晓明和任金生分别持有公司25.95%、15.56%、12.19%和4.77%的股权,均小于50%,处于相对控股地位。
这4人同时也是公司的发起人和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且都任高管职务,吕晓义任董事长,何平担任副董长兼总经理,匡晓明和任金生均为董事。除匡晓明外,另外3人都曾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2010年12月10日,深圳惠程增发公告称,证监会已核准其增发预案,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0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每股12.20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2亿元,将主要用于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金属复合管母线等项目。
正是公司5000吨聚酰亚胺的项目,成为推动股价上涨的题材人,仅去年11月的累计涨幅就超过50%,全年涨幅更是高达186%。事实上,深圳惠程聚酰亚胺项目当前仅处在10吨规模的中试阶段,离最终的工业化稳定生产还有很大距离。
与股价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惠程业绩却同比下滑。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7025.8万元,同比下滑6.26%。
对业绩下滑的原因,公司证券事务人员5月25日接受《投资者报》电话采访时表示:“主要是部分地区订单延后,致使公司总体收入未达到去年初的经营计划。”事实上,公司去年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有所超支,仅管理费用就同比多出1500余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13%。
尽管业绩欠佳,公司除个别辞职和新上任高管之外,其余均大幅加薪超过两成。
3高管套现5.7亿元
就在深圳惠程股价节节攀升之时,公司四名发起人高管中,除担任董事长的吕晓义外,其余三人均大手笔套现。何平和匡晓明持有的股份去年9月21日解除限售,一个月后,两人就分别落袋过亿元。
目前套现最多的是匡晓明,此人总共减持深圳惠程4次。第一次是去年10月27日,其以21.36元的成交均价减持600万股,一次就套现约1.28亿元,第二天又以22.22元的成交均价减持600万股,套现超过1.33亿元;去年11月12日,匡晓明再次减持79.99万股,套现2171.68万元。
加上其今年5月19日减持深圳惠程82万股套现的1551.44万元,匡晓明四次共抛售深圳惠程1362万股,约占总股本的4.4%,累计套现近3亿元。
匡晓明目前仍持深圳惠程7608万股,以5月26日18.02元的收盘价计算(以下均同目前股价),这部分持股市值多达13.7亿元。
副董事长何平共减持深圳惠程2次,减持时间和匡晓明前两次的时间完全相同,分别在去年10月27日和28日,两次共减持深圳惠程1000万股,套现约2.2亿元。
目前何平仍持有深圳惠程 4907.97万股,以目前股价计算,持股市值超过8.8亿元。
与前两名发起人大手笔套现不同,此前持股相对较少的任金生采取了细水长流的减持方式。任金生早在2008年12月22日开始首次减持,当天减持35万股,套现365.75万元。之后于2009年11月接连减持5次,去年总共减持7次。目前累计减持近300万股,套现约5600万元。目前仍持股1504.11万股,市值约2.7亿元。
何平与任金生为夫妻关系,两人此前合计持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0.33%,目前夫妻俩通过套现总共落袋2.7亿元,两人剩余股份的市值达11.5亿元。
利好不断疑为高管套现“护航”
事实上,就在发起人高管去年集中减持的前后,深圳惠程一直利好消息不断,先是公告称将通过增发预案,当时公司董事长吕晓义承诺斥资5000万元现金参与其中认购。而该项增发募投项目正是聚酰亚胺。
也就是说,就在大股东以现金高调参与增发之时,何平和匡晓明却在巨量抛售。
与此同时,去年8月后,多家券商也开始针对深圳惠程聚酰亚胺的研究报告,在股价高位看好,而公司利好也随之公布。2010年11月24日公告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受让“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并开展对相关技术的中试及产业化研究。当天深圳惠程早盘冲至涨停。
今年以来,深圳惠程股价仍涨势不减,前三个月股价已上涨25.68%,而同期上证综指仅涨5.26%。刺激股价大涨的重要原因是3月底的一则公告。
篇5
关键词:钛合金产业 市场分析 发展趋势
0 引言
在1791年,钛由科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随后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用希腊神话的泰坦为该元素命名。钛在自然界中虽然广泛存在,但因为其存在分散并且提取难度大,所以从发现钛元素到制得纯品,经历了百年以上。目前,钛合金具有耐蚀性好、强度大、耐热性强等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到20世纪50年代,钛元素得到重大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发展出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展出耐蚀钛合金。80年代,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极大发展。随着钛合金的逐步发展,其应用面逐步扩展,从航空逐步扩展到汽车,医用,体育等行业。钛是继钢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世纪将是“钛的世纪”。
钛作为稀有金属,是重要的替代金属。我国钛资源储量丰富,在储量上拥有极大的优势,这也为我国钛产业能够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目前我国海绵钛产能和产量占到了全球的1/3以上[1]。随着消费和产业升级,稀有金属产业得到不断重视。尤其是在政策变动之后(比如我国稀土出口政策调整)。从中长期来看,稀有战略金属是非常有远大的未来。钛合金产业科技含量高,用途广,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将分析钛合金产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钛合金市场分析
1.1 钛合金运用面扩展
钛合金市场总量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以及钛合金的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民用领域中对钛合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多。钛合金和钛合金材料会制作成环、带、丝、板等制品。钛合金产品在市场受到广泛青睐,其在建筑、医用、体育及电子产品、包装、手表等日用消费品和耐耗品领域得到开创应用,未来的市场十分巨大。市场统计,制作高尔夫球头及球杆所消耗的钛已超过1000吨。
比如在建筑业上钛合金也有不俗的表现。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用材很多都用了钛合金。今年来建筑业上用的钛合金总量不断增加。钛合金的用途的扩展对钛合金开拓新的市场有重大意义。
1.2 民用钛合金需求旺盛
根据目前最新统计,我国的钛合金和钛材料制品与民用市场需求量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国外通行的钛产量为钢产量的万分之一的比例来计算,我国钛和钛合金产品的年产量应达到2-3万吨,而目前生产仅不足1万吨。钛合金的民用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这促进钛合金市场的扩大,也表明了钛合金市场拥有很大潜力。
以海绵钛为例,由以下图标看出我国对海绵钛的消费量逐渐升高,其消费量逐渐超过产量。(图一)
1.3 航空业发展促进钛合金需求增加
钛合金除了民用以外还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如下图表明了钛合金制品的运用分布。
从图中得知航空用钛合金占了半壁江山。从全球范围来看,钛合金和钛制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航空业以及工业领域,全球商业航空的消费比例达到42%左右,军用钛材比例约为7%,整个航空领域消耗钛合金材料接近一半,另外,工业消耗钛合金比例约为47%。根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世界的航空公司将需要100个座位以上的新客机23385架,其中,需单通道飞机(如A320)16620架,占总需求的71%;需双通道飞机5482架,占总需求的24%;需VLA(如A380)1283架,占总需求的5%。这些飞机将价值2.6万亿美元。民用飞机的数量增加以及航空业的逐步发展,钛合金的市场前景良好。
民用飞机和大飞机的需求量大。并且在亚太地区,比如中国,航空产业不断发展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钛合金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支持。
1.4 亚太地区等新兴经济体促进钛合金市场增加
2008年,全球经济由于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等情况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短期内趋缓,这对钛合金的需求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亚太地区等国家的经济依然有较强的增长动力,这使钛合金市场的重心逐步偏移到亚太地区。
长期来看,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世界各地的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结构升级调整,对新型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对钛合金的发展是良好的契机。
由于世界各个经济体联系日益紧密,促进航空的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空中客运量每15年会增加一倍,那么未来的15-20年,随着全球经济贸易联系的不断加强,空中客运量也将按照这样的速度增加。
2 钛合金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目前我国钛合金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的钛合金产业发展快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钛生产大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我国有钛合金生产企业300余家,我国钛合金产品的产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海绵钛产量约为7.1万吨,钛锭产量约为7.4万吨,钛粉产量约为0.1万吨,钛加工材产量约为6.1万吨。
我国凭借着占据将近全球30%的钛资源储量,发展钛工业的矿石资源优势显著。目前我国家海绵钛产能和产量占到了全球的1/3强,但在高附加值深加工领域仍然落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钛合金产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3]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的钛合金产业该如何科学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我国的钛合金产业发展趋势必然应是朝着集约化,科学化,高附加值发展。钛合金产业面临产业调整和升级。
2.2 国家重视钛合金产业的发展
2013年7月5日,《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由国家工信部,该文件提出要加大重点新材料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新材料领域包括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有10种钛合金产品划分在新型轻合金材料里。这10种钛合金产品分别是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材、钛合金型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钛及钛合金带材、高精度及宽幅钛合金薄板材、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及特种锻件、大型钛铸锭及锻坯、大盘重钛带卷、专用钛合金材料、钛及钛合金模锻件等。该文件表现了对钛合金材料的极大重视,并给予相关发展帮助。
政策支持钛合金产业的发展对该产业是有利的支持。未来钛合金产业的发展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这对产业的发展拥有巨大推动作用。
2.3 我国广阔的需求促进发展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的化工、航空航天、电力(包括核电)、冶金、真空制盐和体育等六大领域,以及医疗、海洋工程和船舶业的钛合金需求依然向好。在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钛金属冶炼的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仍然是我国钛合金的重点发展方向,结合西部地区全流程高技术水平的海绵钛项目、新型钛加工材开发项目等也属于国家鼓励类项目中,以及国家对钛加工材料的出口退税政策等都利于我国钛合金的发展。[4]由此可见,我国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4 钛合金产业技术的升级调整
当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熔炼方法都采用了真空及冷坩埚技术,这是因为钛及钛合金的熔炼由于钛的活性高。熔炼方式可以按照熔化金属时热量来源方式分为外热式熔炼方法和内热式熔炼方法。其中外热式熔炼方法有自耗电极电弧炉、非自耗电极电弧炉、电子束炉、等离子弧炉,而内热式熔炼方法有感应熔炼。
钛合金材料的熔炼技术的当前发展表现在以下几点:①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开始采用冷床熔炼技术去解决钛合金铸锭中常出现的高密度夹杂和低密度夹杂等冶金劣势。和真空自耗电弧炉相比,冷床炉熔炼技术拥有诸多的优势,比如它可以更好地去除钛合金中的夹杂,并且因为其熔炼温度较高,可消除成分偏析,从而得到成分均匀的铸锭。尽管这项技术拥有诸多优势,但该技术的设备投入大,成本高,维护难,所以这项技术很难大规模推广。②发展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开拓新型熔钛坩埚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国内外研究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这些耐火材料都或多或少与钛发生反应,钛熔体中氧的含量也会增加,因此大多只能用作钛的熔模精铸的模壳材料,而不能用作钛及钛合金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的耐火材料。坩埚式真空感应熔炼方法可能是解决目前常规钛合金熔炼技术能耗极高而材料收得率极低的一条有效途径。
由上可知,促进钛合金低成本优质高效熔炼的核心是寻找新型的熔钛坩埚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完成内热式的真空感应熔炼。尽管国内外研究者已经进行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但直到目前还未见到能用于钛合金真空感应熔炼用耐火材料成功的报道,制造钛及钛合金真空感应炉坩埚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综合利用CALPHAD、量化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材料设计方法,设计与钛熔液相容的新型耐火材料,研究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与钛熔液相容的新型耐火材料的坩埚制备工艺,将是攻克低能耗节约型钛及钛合金的熔炼技术的突破口[5]。这项技术让钛熔炼更加高效节能,从而大大的降低钛合金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钛合金材料的质量,这对推广钛合金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制约钛合金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成本高,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较低成本,成为发展钛合金产业的重要课题。
3 结语
钛合金是继钢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21 世纪将是“钛的世纪”。钛合金因为其优越的属性,成为更多制造产业的选择。未来钛合金的市场仍然不断扩大,钛合金产业是处于不断成长的产业。钛合金作为新生金属,其未来发展态势良好,现在主要受到技术的问题,钛合金生产成本高,难以大规模应用,应不断产业升级,技术革新,促进钛合金产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尼塔(上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稀有金属行业研究报告[OL].http://.cn/cn/.
[2]陈国琳,吴鹏炜,冷文军,等.钛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12):110.
[3]张喜燕,赵永庆,白晨光.钛合金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工业氨氮废水;废水危害;废水治理方法;方法对比
中图分类号: X703 处理技术 发展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制造工业氨氮水时,会产生含有氮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在处理时,常会发生不完全处理或者不予以处理就直接将废弃物排向大自然的恶劣行为,给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氨氮的存量一旦过大,水体中的溶解氧会被过度消耗,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氨氮存量的增大,给水消毒以及工业循环水杀菌工作中用氯量随之增大,常用的铜质管道受到氨氮的腐蚀程度将更大;同时,寄生在回用污水中的微生物繁殖速率得到增加,这些微生物在输水管和用水设备中很容易产生生物垢,导致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的堵塞,直接降低了换热效率,造成损失。
含氨氮污染物非常高的废水的源头有很多,并且排放的数量非常之大.。在石油炼制、化工肥料、无机化工、玻璃制造、肉类加工、饲料生产、畜牧业以及垃圾填埋等生产过程都有含氨氮的废水排放。针对氨氮废水处理,全球环保机构不断加大力度。近20年来,为氨氮废水处理方面做的研究,国内外不断拓展和深入,研发出了各种新技术。
1、生物脱氮法
生物脱氮法,主要有传统生物脱氮法、厌氧氨氧化、简捷(或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和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等。在下文中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全面介绍。
1.1传统生物脱氮法
包含氧化沟、A /O及多种改进型SBR (膜- SBR法、多级SBR法等)工艺。为降低氨氮在废水中的浓度,达到可以生物处理的适宜范围,在处理浓度很大的氨氮废水时,常会采用前置物化脱氮的工艺。但这种方法存在不足,一是高氨氮废水中富含的游离氨,将大大降低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使系统除污效果变得很差;二是处理过程中所需要的氧气量,将大大地提高,从而直接性的增加了在处理系统上的支出。
1.2厌氧氨氧化法
这是学者常用来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学者马富国等的实验过程是:先使用“缺氧滤床/好氧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完成部分的亚硝化;然后,将其进行厌氧氨氧化,通过进水氨氮负荷、水力停留时间等运行参数进行综合地调控,调节出水的NO2-- N /NH4+- N 的比率。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高达83. 8%氨氮从高氨氮废水中去除。
1.3 简捷(或短程)硝化反硝化法
SHARON是其代表性的工艺。这种工艺采用完全混合反应器,通过控制HRT、温度来实现自然淘汰硝化菌,让亚硝酸菌在反应器中的数量占有绝大部分,从而氨氧化在亚硝酸盐阶段得到控制,与此同时,间歇曝气的使用,反硝化的目的就能达到。
1.4同步硝化反硝化法
这种方法具有几种特点:反应器的体积得到减小、占地的面积有所收缩、水力停留的时间得到缩短、工艺的流程进行简化等。针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方法,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新的论文、研究报告也陆续出现,这极大地促进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方法的实际应用范围。像在膜生物反应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移动床生物膜系统中都可以得到实现。
2、物理化学脱氮法
物理化学脱氮法包含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等,以下针对每个方法作些简要说明。
2.1折点氯化法
原理上是使用化学方应方式,将氨气与氯气混合,消耗掉氨气,产生氮气,这样就无害了。这种方式在控制好对流量、加氯量的情况下,可以将含在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完全消除,成为此类方法的最大特点。可是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高额成本的一大缺点,该方法一般用在脱氮要求非常高的情况下,也要兼顾氨氮浓度、温度、PH值对氯气量的实际影响。并且使用氯气法时会有造成二次污染的副产品产生,同样的是,在贮存、使用液氯的时候,要求非常之高,相对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此类方法常常在处理给水时使用,而不是应用于处理高氨氮废水。
2.2化学沉淀法
此类去除氨氮的操作方法是:将磷酸氢盐、镁化合物、磷酸融入废水中,这些化学成分与废水中的氨氮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从而达到目的。
2.3吹脱法
利用特定的碱性环境,将废水与足够的空气进行接触,并吹出从废水中转化出来的游离态的氨,从而完成氨氮从高氨氮废水中去除的作业方式。氨解吸法是此类方法的另一种称法,气液比、温度等会直接影响这种方法的解吸速率。在这种情况下,废水中超过90%的氨氮可以去除,即当加入的石灰使气液比为3000:水体的pH值大于11,并经过逆流塔的吹脱后。此类方法一般只适用于预处理高氨氮水,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和脱氮率高。但是这种方法只是转变了氨氮的物理形态,从溶解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并没有完全地消除掉,变为气体状态的氨气排放到大气中,也会造成二次污染。
2.4离子交换法
通常沸石是这种方法的离子交换体。因为在高氨氮废水的氨氮处理中采用的离子交换法树脂对氨离子不具备选择性,而沸石对氨氮的离子则不然。
3、生物和物化联合脱氮方法
通过上述脱除氨氮的方法的介绍和说明,从中不难比出,生物脱氮法在管理上、处理过程中、以及效果上分别体现了方便、稳定、以及很好等优势,同时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的技术也得以提供;而无二次污染、经济等特点由物化脱氮法体现出来。水中微生物的活性一旦被高氨氮废水抑制,水质将变得很差,很难符合标准,同时,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到很大不便。在生物脱氮上使用硝化、反硝化的方法,成本的支出会很高,这时就需要降低生物处理的投资成本,高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将是个非常合理的辅助措施。
在预处理上,常使用蒸氨法、絮凝沉淀法、折点加氯法等。但这些都存有一些不足:蒸氨法――固定铵盐的脱除率较低、成本较高, 总的氨氮含量高, 对后续处理有较大负荷;絮凝沉淀法――可用于预处理,但其运行的费用高;折点加氯法――适合用于进行深度的处理, 但使用的液氯费用高且难保存。所以相比之下,使用空气吹脱法来进行预处理将是最经济、合适的高氨氮废水预处理方法,因为它有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效果稳定可靠和工艺流程简单等优点,与此同时还可回收处理后的氨氮。
结束语
由于目前含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穷出不穷,处理过程日益简单,但是技术经济方面的问题难以有效协调。氨氮废水在处理上,技术的参差不齐将带来很大的不便。当然,不管哪种技术体现出优势还是劣势,无论使用何种,均需要承担起处理成本,这也需要对成本投入一个全面、细致的预算。可是实际上,在有很好技术支撑的污水处理成本方面,并不是所有企业均能够承受。
最后,把握好氨氮废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走能实现经济、高效、操作简便、稳定的氨氮回收的路线,并要基于现有处理方法的优势和良好趋势,以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着手研究未来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昊,周康根. 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11:7-9.
[2]谢凤岩.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7:56-59.
[3]张大超,曾宪营,张.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四川有色金属,2011,04:46-49.
[4]姜瑞,曾红云,王强.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6:131-134.
[5]袁克城,马清军,苏凤林. 处理氨氮废水的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09,03:46-47+57.
篇7
关键词: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对象;过程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供水行业的安全生产态势整体向好。在安全标准化实施落地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未出台针对供水行业的专用安全标准,而在实际推进中多套用工业制造业通用标准,其不能体现出供水的市政特性和食品属性。在实施过程中因各地标准不同,供水企业的规模、工艺及设备、管理层级、业务范围等个体差异,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也会有所差别。只有紧抓供水行业特点,结合企业个体情况划定安全管理边界和层级,把现有的管理体制与安全标准化的要求有机融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才能实现供水企业本质安全的目标。
1安全标准化实现的一般要求
安全标准化由在安监局备案的专业安全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跟踪指导,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进行自评及改进,自评合格后形成自评报告并网上申报。第二阶段,由当地安监局牵头组织专家进行初次评审。评审从企业资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采用档案核对、现场验证、等评审方法,依据明确的评定标准进行量化打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评审中含部分否决项及加分项。如分数合格则取得安全标准企业资格,不合格则整改后再次申请评审,安监部门抽样复查。供水企业一般为规模企业,较多采用二级评审标准。安全标准化的建立是为了帮助企业理清安全管理思路、明确责任、规范行为,落实过程中不能做成规范和执行两张皮,让安全标准化真正在供水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企业首先应明确安全管理范围,做到“宽到边、深到底”业务流程全覆盖。供水企业的主要业务如自来水的生产、收费服务、取水化验、管道维修、表具管理和管线施工都应纳入安全管理范围。供水企业一般为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管理模式,对应层级建立相应的安全巡查、人员培训、应急处置方案等安全管理制度。窒息中毒、淹溺、坍塌、物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等作为供水企业易发事故类型应该引起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各供水企业在长期的安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原有的模式不能完全与标准化的要求契合,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安全要求、充实安全知识、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对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进行细化和升级。
2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对象
安全标准化工业二级通用标准有近二百条评定内容,在初步建立时需要对照标准逐一核对落实。采用面对安全管理对象的方法,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1]
2.1制度
2.1.1安全投入
市政供水行业有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运行多年的供水企业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如果节省了安全资金,出现重大事故实在是得不偿失。安全需要一定的投入。安全专项资金应纳入企业的年度预算,设立专用账户,转款专用,由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管理。经审核符合安全资金使用规则的支出,不计入各部门的成本。
2.1.2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安全生产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负责人应兼任委员会主任,各分管副总为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法规要求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议供水企业成立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能科室,同时作为安全生产委员的办公室。
2.1.3建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常见的安全制度有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危害管理制度;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拟定并汇编成册,报最高管理者审定签发。以部门为单位接收文件,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学习。
2.1.4事故隐患排查
事故隐患排查分为公司级、部门级和班组级安全检查,内容各有侧重。并根据作业特点进行周期性检查,如夏季多为有限空间作业检查,冬季为火灾隐患排查。供水企业应将检查和整改结果定期上报各地安监信息平台和水务安全信息平台。
2.1.5应急救援与事故管理
根据危险源和本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综合安全预案和专项预案。供水企业的专项预案应特别针对火灾、防汛、有限空间等事故类型展开,应设置指挥体系及应急人员,可通过预案专家评审以确保行之有效。应急物资由专人管理,定点存储。供水企业都有较为成熟的水质安全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预案可依托水质安全体系来有效实现。安全生产事故应按规定时限上报,事后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
2.1.6相关方管理
供水企业的合作单位较多,如水源的供给方、管网的维护方、查表外包方、药剂供给方、设备维保方、管线施工、劳务输出方、承租出租方等,需要与相关方明确安全管理边界及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相关方进行资质及现场安全检查。
2.2人员及作业管理
2.2.1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绩效考核
按照公司经理(厂长)—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的路径,从上至下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让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做到一岗双责,“谁管理、谁经营,谁负责”。并依据不同的岗位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考评体系。对于提出安全生产建议并采纳的予以奖励,对于违规作业、违规指挥的予以惩处。
2.2.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培训分为三级,对一般员工、新员工及“四新”员工的培训不得小于规定时长,主要负责人还应取得安全管理证书。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危化品操作工、化验员和变配电作业人员需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作业资格证才能上岗。
2.2.3安全行为管理
适用于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环节。安全操作规程汇编应下发到班组学习,由部门和班组共同进行考核。吊装作业、压力容器作业、药剂投加、变配电设备操作、化验、消毒作业、水泵维修都应由专门的人员按照规范作业。供水企业中的危险作业主要是指限空间作业、氯气投加维修作业、临时用电、动火管理和高处作业管理。危险作业除严格执行规范外,作业前根据危险程度分级审批,危险性较大的要制定专项安全方案,通过勾选安全相关措施填写委派单,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后才能作业。
2.2.4职业卫生
噪声和氯气是供水企业常见的职业卫生危害因素。安全管理部门需定期联系当地职业危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和评价。有些泵房噪声大又无消声措施,如检测结果超过每周40小时等效声级85dB(A),即判断存在噪声职业危害。如加氯车间的通风效果不好,加氯设备管路老化严重,可能造成工人操作呼吸带的氯气超标。如果评价结果不合格,则要采用工程措施降低危害并定期登录安监系统申报信息,同时对作业人员定期体检,培训、告知并配备耳塞等防护用品。
2.3设备设施的管理
2.3.1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和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安全阀是水厂常见的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作为维修辅助设备经常被使用,压力容器在经常用于滤池气冲等需气场合,直径大于25mm的供水压力管道基本都属于压力管道的范畴,安全阀是有压力防护功能安全附件。特种设备需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和档案。初次安装时需到当地质检部门备案,并定期保养和委托校检。
2.3.2一般设备设施管理
一般是指水泵、搅拌设备、投加设备、动力及控制设备、水处理设备和各类工艺建筑管理。对此类设备实行台账管理,根据自身情况建立评价标准并自主评定。从设备新建、维护到报废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3.3安全设施三同时
水厂或加压站等功能性项目的改建或扩建工程,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应做项目安全初步评价,对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设计时宜有安全专篇解决相应的问题。安全验收评价是在项目竣工后进行,前置条件有消防验收、职业危害检测评价、防雷检测等,全部通过后可委托进行验收评价,项目在安全验收评价合格才可正式投入使用。另外如氯中和塔、排烟风机、消防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必须与项目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2.3.4消防安全供水企业是市政消防水的供给者,部分水厂利用工艺池作为消防水池,不再单独设立消防水池。如利用清水池等工艺池替代消防水池,需要定期对消防泵进行检修并特别注意防止消防管路水质倒流污染成品水。如供水企业综合楼建筑内有喷淋系统,则消防水池需单独设置。
2.4物料管理
供水厂的物料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于用量较大并且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的管理,从危化品的使用、存储两个方面进行。供水工艺在混凝阶段投加的混凝剂、消毒阶段投加的消毒剂及污泥处理阶段投加的化学试剂都可算作此类。絮凝剂常为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常经过溶解、稀释调制和定量投加步骤,一般无毒但有些带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溶解之前,有些絮凝剂呈粉末状,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如果环境中到达一定浓度遇到明火还有爆炸的可能性。部分絮凝剂在水解时会析出如氨气等有害气体[2]。消毒所常采用的危险化学品有氯气、二氧化氯其他含氯消毒剂。氯气属于危险化学品,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在“一战”时曾作为化学武器使用,一般作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二氧化氯也有刺激性和毒性,还有易挥发和易爆炸的特性。在污泥化学调理阶段投加的石灰也有一定危险性。药剂投加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腐蚀需要定期检修或更换,保证密封及机械强度。另外危害药剂出入库及使用应进行登记管理。
2.4.1从安全存贮的角度
一般存贮15-30天的用量,不宜一次储量过大,如二氧化氯可采用现场制备的方式随用随制,做到零存储。药剂分区存贮,存储环境符合其化学及物理特性。存储库房有防泄漏、溢出的中和塔、围堰等应急设施,还应设置洗眼器、吸附包等应急用品。现场标示明确药剂名称及性质。危险药剂存储地点不宜离办公或居住区过近,氯瓶间应设置在下风向。
2.4.2从安全使用方面
首选工艺成熟、自动化程度高的投加方式,做到本质安全。同时采用能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以减少和控制使用场所危险化学品的事故风险。使用和存储场所为防止有害气体聚集,应当设置有毒气体报警仪并合理通风。建议采用报警仪及风机联动控制,当环境有害气体(粉尘)浓度达到预定值时自动开启风机。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并向其配备性能合理的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其操作危化用品时的安全。
2.5环境管理
2.5.1厂区环境
供水企业作为饮用水供应的特殊行业,一般都是整洁有序的花园式环境,对于垃圾堆放有一定要求。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开并定点存放,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对于污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应有专门存放地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
2.5.2防雷接地
供水厂一般场地开阔、地势较高,易遭受雷击。目前水厂自动化程度较高弱电设备多,遭受雷击后损失较大。供水厂经过专业防雷改造并经过防雷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筑物上应设置接闪装置,配电设备应装有防浪涌保护装置,中控室防静电地板、中控台或大屏幕等设备需做防雷接地并遥测绝缘合格。供水厂内管线种类繁多,应按种类涂刷相应的管道色标并标示流向。
2.5.3临边防护
供水企业内各类池体众多,巡视、维修、取样都会在池边作业,作业人员不慎坠入池子中的事故时有出现。工业梯台和护栏可以有效的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参照《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4053.3-2009)对厂内护栏的高低、间距、踢脚板高度进行改造,使通道、梯台、护栏及厂内照明照度都符合安全要求。
3供水企业的安全过程管理
安全标准化要求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进行过程管理。确定每个工作的目标和周期,把每个周期内划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计划阶段:按照安全标准化体系的要求,对安全管理的对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全年计划把工作分解成月计划及周计划。如制定隐患整改计划要参照上个周期完成情况。制定的计划内容包括对象、内容、预期效果、预计完成时间、费用、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内容。实施阶段:包括计划执行过程当中的核查和落实情况的检查。明确是否有新的情况,评定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计划。实施中应详细记录实施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外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项目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检查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分为全面总结和特定总结,为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改进阶段提供依据。改进阶段:对检查的结果予以处理,对成功的经验予以肯定并推广,甚至上升为企业的规章制度。周而复始的解决问题,使安全管理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方法。
4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目前各供水企业较多的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常见的系统有OA办公系统、SCADA系统、智慧水务平台等,信息化也是实现安全标准化的有利抓手。供水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建立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势,可以依托之前的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联动避免重复性投资。
4.1基础信息库的建立
基础信息库是企业安全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的录入、维护、更新和删除。包括安全管理基础信息、人员信息、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信息、危险源库、职业卫生信息、法律法规库、环境信息、物料信息、安全检查表和隐患排查表等。这些数据和企业其他数据库共联共享,实现条件查询、自动预警、表单输出等功能。
4.2过程管理表格的建立
结合PDCA的管理流程和企业的工作周期,建立起安全工作过程管理表格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建立基础信息之间的联系,在后台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型,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信息、对照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3]在程序上是以一定的输入、引用、输出作为流程。在外观上有计划、记录、台账、汇总、检查、总结、分类信息等。
4.3安全信息系统的使用
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库为基础,以过程管理为流程,依托供水企业信息化平台,指导供水企业的安全工作及时、正确、高效的开展。其建立的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可联网更新避免重复性工作并提供个性化的查询服务。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输出,如万吨水事故率等指标性数据,可作为供水企业安全决策的依据。
5结论
本文结合供水行业特点论述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供水企业建立的流程、难点和重点。明确了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边界,根据评定标准从制度、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根据过程管理理论把安全工作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明确每个周期的工作内容及重点,形成一套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出依托供水企业现有信息平台,建立基础信息库和过程管理表格,并关联构建安全管理模型,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从而提高供水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运行效率。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水企业的有效建立需要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创建适合自来水行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管理模式。
作者:赵燃 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自来水公司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工业制造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评审通用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