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2 21: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明确了这一点,教师的教育行为就随之而改变了。
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爱学
把课堂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文化过程。课堂是一种师生互动,它的文化含量取决于教师的文化意识、文化视野和文化阐释等文化底蕴。我们的课通过教师的互动努力和不断提炼,以行为实践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民主、开放的文化意识形态,彰显出“文化的教学”。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经历中一段具有生命意义的交往过程;课堂教学以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为指向而形成其学习人格;课堂教学突破了时空延伸到社会生活之中。
我校研究了促主体性发展的备课模式,即“四分层”的备课模式。遵循差异性和发展性原则。这个备课模式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分层:
一是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析,根据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单元验收把学生分成不同类别,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学时分类指导。所分类别是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二是教学目标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基础目标和层次目标。分别针对于低层学生和中高层学生。在目标的设定上,我们力求下要保底,上要挖潜,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课堂提问分层。在设计重要的课堂提问时分层。在认知结构发生变化时,要充分发挥中、高层学生的领先突破作用和示范作用,在强化认知反馈的时候,要多照顾低层学生。四是课堂练习分层。有为低层学生设计的基本练习题,也有为全班学生设计的平均目标水平的练习题,还有为高层学生设计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各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后可以选做高一层次的提高题。这样的备课由于充分考虑了每一个学生,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分层备课使教师心中有了全体学生。教师心中有了学生,自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甚至是照顾,进而兴奋起来,上课时也就能够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听讲上了。
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
学生上课做到不说话、不搞小动作,老师让做什么就是专心听讲了吗?这样说只说对了一方面。在学生进行了预习的前提下,有许多较易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在听课时,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使一堂课非常轻松愉快。
我校研究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趣、动、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更要爱学、会学、创造性的学习。
“趣”,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习动机,使之爱学;另一层是不断满足学生认知的心理需求,使之处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在激趣方式上以问题,以形象,以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自主式、互动式、评价式学习等来激发学生探究。
“动”,即积极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学习活动,参与以开启思维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环节,组织好全动、互动、自动的活动。巧妙地将游戏、表演等形式引入课堂,力求在活动中交流,活动中发展。
“评”,科学的评价。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课堂教学一种必要的反馈。可以是自评、他评或互评。我们除了重视对学生获得知识进行评价,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评出自信,体验成功,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在评价中享受快乐,在评价中彰显个性。
习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学校要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成长。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特点,学校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为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管理,解决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习惯培养正常、稳步的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习习惯培养领导机构,全面负责习惯培养计划的制定、检查督导以及考核评估。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各学科分别制定出了学科教学培养习惯的思维导图,科学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扎实有效进行的关键。以语文学科为例: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的教师有爱心、耐心、决心、恒心。同时,良好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意义是深远的。
篇2
当任何一个人将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做到淋漓尽致,将自己完全绽放在所在的舞台时,他的生命是充实而真实的,也是让人启发,震撼与学习的。我的外文老师便如此,一堂课中,他耐心,尽心,尽力的讲解着,表演着,是在用自己的真心对待着一堂课,而事实上,融入的不只是老师自己的心,更因此抓住的是学生的心。
老师不是独角戏,虽然三尺讲台上只有一个人。老师需要扮演各种我们涉及到的角色,他的语言的转化,声音的转变,神态的转变,动作的转化,就好比一场精彩的话剧或口技。
特别是老师形象的语言,自如的神态,牵动着我每一次的心动。声色并茂,声情共鸣的讲,轻松趣味时,诙谐幽默;激情昂扬时,慷慨陈词;发人深思时,凝重而震撼。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艺术”是“审美”是“享受”。仿佛用几十分钟的时间,上演着千百年来的故事,让我们切身其中,似乎站在某个历史的转口,看着一切的发生,结束。这样的课堂,让我的心灵天空更加广阔,胸怀无尽扩展,对知识,对经典产生膜拜,似乎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望,都在呼喊,对知识有了种如豺狼般的饥渴。
是的,因为老师用“艺术”的形式完成了真正的堂课教育。
二、“课本教育”与“课堂教育”
同样一套教育体系,同样一套课程,同样的环境下,却教出不同的学生,达到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为何呢?原因之一便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教育,实践为灌输式的“课本”教育。
第一,当前高校课堂的“课本教育”:目前学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而很明显的一个现象便是,精彩的课堂变成了单调的课本教育,用教材教,俨然成了教教教材了。教学本相长,教师与学生本该互动和谐的完成一堂课,然而,事实却是,教师上课状态呆板,缺乏感情投入而没有吸引力,照本宣科,好多教师成了教材和参考资料的传声筒,视教材学习为课堂目标,知识拓展不到位,教师只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枯燥没有创意,更缺乏人性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不但不能很好的将学科魅力传递给学生,更无法让学生懂得修身的重要性。而学生的学情更不容乐观,上课缺乏兴趣,吵闹,睡觉,玩手机,聊天,甚至不清楚教学目标,和老师交流少,对学科了解甚少,且在考试导向下,学生学习方式被动消极单一,同时因为简单的课本教育满足不了学生,而迷茫颓废煎熬。这样就出现教多学少不教不学的非正常现象。其实教师教学观,教学方式,教学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学习方式,学习状态。
第二,真正的“课堂教育”:它是在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立,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基础上,教师真正的“因材施教”,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教与学形成互动与完全参与的状态。课堂便是艺术,教师努力创造它的美,学生努力寻求体验这种美。它所体现的是新型教师的课堂活力,创造力,沟通力以及感召力,是学生顺其天性,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广泛参与,融入沟通教学的理想模式。它所要达到的效果是,首先学生容易而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其次,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拓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学会如何做人处事,进行自我生命的体验,探索与认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逐渐改变颓废堕落的生活状态,增强课堂学习满足感;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快乐学习,树立“学乐”精神与终生学习的信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学会正确积极的自我教育。
第三,“课本教育”与“课堂教育”两者最关键的差别在于什么呢?不管环境如何,教师是“消极应对”还是“积极引导创新”是关键。“苟不教,性乃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新使命的肩负者,在受教育,进行自我完善提升的时期,必须要接受来自学校的教育,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肩负着这一历史责任,更直接主导着课堂教育。那么学生在成长学习中能否实现生理,心理,情感,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关键就在于教师能否重塑教台态,不断学习,创新灵活,培养自我科学,与时俱进,与学生共进的教学观,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否真正理解师德为何,让自己投入真挚的感情,用爱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感恩之心。
篇3
高效课堂与学生情感
对于高效课堂来说,必须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如果没有学生的高效情感的投入,不可能有高效课堂的产生。学生作为高效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对于高效课堂的创造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高情感的产生,一方面出于对某一个学科的兴趣和喜欢,一方面出于对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有出于对教师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感染。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无限热爱的情感,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要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通过兴趣联络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情感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一个教师,如果人格高尚、学识渊博,那么学生对他的景仰和崇拜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则会产生一种相反的情感,这种相反的情感就会消解积极的情感。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是不可分的,学生在教师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的感染熏陶之下,如沐春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一方面来自客观。
高效课堂与教师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高效课堂能否高效、能否成功的重要方面。没有教师的积极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在教师的积极情感的感染之下产生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是教师的积极情感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教师的积极情感密不可分。因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用人格培养人格,要用知识培养知识,要用情感培养情感。教师的情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教师的积极情感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师的消极情感可以压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破坏学生学习的潜能。
因此,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可以从无数成功教师的案例中获得启示。凡是那些备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们都是带着一种积极的情感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反之,那些教育教学质量差的教师,就是因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没有积极的情感投入。
高效课堂与情感交流
在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交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着知识的相互交流、相互传递,一方面也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在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中,学生自己和自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这样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本就离不开情感的交流,离开了情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不存在的。要想创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创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高情感,这种课堂教学当中的高情感的交流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是源泉和动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高密度、高效能的情感交流,就是一种最佳的教育教学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乐于沟通的心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效课堂与情商培养
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主导者,没有教师的积极的情感不可能有学生的积极情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百分之二十,情商占百分之八十。通过高效课堂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样化的情感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是一个最好的方式方法。高效课堂为培养学生的情商提供了最佳的舞台,因为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和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论辩对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是一种最好的方法。特别是高效课堂中的展示环节,每个学生在小组与班级内的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受到赏识,通过展示为学生的情商发展创造人人均等的机会,为教育公平的实施创造条件。
篇4
【关键词】需要教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2-02
当下,素质教育在各中小学开展的如火如荼。新的“小学生减负十条”更是让众多老师不满,天下学生开心。老师考虑的是教学压力,学生考虑的放松心情。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并不矛盾。抓住课堂时间,这样的矛盾迎刃而解。但是,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课堂变得“有效”甚至“高效”?这是值得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市场以“供需”为动力,“供需”合理则市场有效运转,高效发展。教育也应当借鉴这样的模式。作为教师应当知道学生的需要,这样教育才是有目的的,而教师恰当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课堂才会实现有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生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
例:某学生迟到,在上第二节课的老师,听到了喊“报告”的声音,烦躁之情溢于言表。“怎么回事?都快中午了才来?”不管原因,一顿训斥。而笔者在听公开课时遇到的另外一位老师则是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面对十几个听课老师,这位老师却满脸笑容地说道:“来早了?”一句话,既把紧张的学生逗笑了,也把听课老师逗笑了。
正是这满脸的笑容,让这句本无所谓的话有了幽默感,也会使学生放松下来,接下来再问起学生迟到原因,学生不会心存芥蒂。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后一种是合理的。事实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学生也不再仅仅是被教育,师生之间共同教育学习,建立了共生共荣的关系。共生共荣的师生关系,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学生需要的合适的课堂内容
什么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课堂内容?
1.符合认知需要的内容
作为发展中的主体,学生处于未成熟状态,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使他们渴望知识。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需要,给他们的学习活动带来了动力。
2.符合情感需要的内容
学生的情感需要主要包括:被关注的需要、成就的需要、归属集体的需要及被尊重的需要。一般来说,情感是具有两极性的,即正情感和负情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需要的是正情感(即给学生带来愉悦,快乐的情感,如:成就感、宽容、理解等)。当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时,他们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更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3.符合生活需要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首先就是要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学习的起点恰恰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只有延伸到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内容,才能得以有效的展开,才能使学生的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4.符合成长需要的内容
成长的需要是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全方位的洞察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等。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全方位的考虑学生的需要(包括认知需要、情感需要、生活需要、成长需要)。教学内容,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高度;既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要让学生敢于探索;既要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又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需要;既要教学课本知识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三、学生需要的优良的教学方法
其实,教师在上课前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详细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教学计划。而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
1.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说明教材只提供基本教学内容,而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
2.理论与实践的课堂,富有激情的气氛
课堂就像一场演出,它应当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每一节课都有其特殊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从导入至结束应当有几处,让学生的精神得以放松,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满足;理论加实践,让学生身临其境。
3.给学生反馈的机会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课堂反馈信息的果敢意识作为课堂构建的重要音符。课堂上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反馈所学的信息,并对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持积极包容的态度。教学双方都持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反馈的问题,这有助于师生心智的共同发展。
4.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语言决定教学过程的节奏、内容是否清晰明了,学生的情感是否愉快。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楚的表达能够使所教授的知识简单明了的传达给学生;有节奏感的语气,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幽默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喜欢教学的内容。作为教师,不应当仅以讲授知识为己任,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这同样是课堂成功关键,高超的语言艺术能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以需要构建教育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内涵。以需要构建教育课堂还需要具体化为课堂组织机制,使教与学双方有充分、及时交流所需课堂信息的机会,从而稳步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教学时机:学生需要的满足》湖北大学 2013年07期
篇5
昌南中学所确立的教育追求是心行教育。所谓心行教育,是指启迪心智,外化为优秀的行动;优化外在行动。启迪心灵。心随行动,行促心成。心行教育,是对传统知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知”偏重结果,这里的“心”有“知情意”的丰富内涵。有动力的过程含义,有内驱力、思维力,有自信与自尊的向上向善,饱含着生命力的整体意蕴:传统的“行”有笃行的实践与执行含义,这里的“行”还有创新的建设含义,有心本身的外化,更有行为对心的体验、强化、内化等方面的作用。
心行教育要求教育教学化、教学教育化,要求学生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我校教育教学具体活动安排有月考周练、节日成串、主题联动,以此期待做好高一习惯、高二积淀、高三突破的心行(心灵行进)发展工作。心行教育既有理想含义。也有过程含义,更有阶段目标含义。也可说,心行,就能行,是一种信心、信念、过程、成功的教育。正如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文鹏说,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心行教育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去指导行为、行动,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追求卓越自我。心能行,心化行。心善行,行善心,善心善行,灵动智慧,心善如水,行善如流。
卓越课堂
卓越是指超越一般、优秀杰出、出类拔萃。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不断的完善与追求。我们追求有五力、五度的卓越课堂境界。五力是指互助、和谐,具有亲和力的课堂;自觉、主动,具有内驱力的课堂;质疑、释疑,具有思维力的课堂;收获、成功,具有有效力的课堂;快乐、享受,具有审美力的课堂。因为五力的作用,而让课堂有五度的特质:温度、力度、深度、效度、美度。
昌南中学以“三·三·三”方武打造卓越课堂。“三·三·三”是指三启、三助、三环节的教学方式。三启是指编好用好启学案、启训案、启悟案。启学案就是启迪、打开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之门的学案,启迪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启训案就是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而设计的启迪学生探究问题、训练能力的学案;启悟案就是启迪学生反思内化和运用,期待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升华为智慧的学案。三助是以学生小组学习为核心的生生互助;以集体备课、赛课、课题研究等为载体的师师互助;以评学、评教等方式构建的师生互助。三助分别构建合作学习的共同体组织:学生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师生共同体。
昌南中学现在实行“以生定教”,即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方式方法。学生总是向往上进的,总想要阳光般的学习和生活,为此,树立学生自信心、享受学习的幸福感,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三环节是在三启整体流程、三助共同体建设基础上的课堂教学中的“讲、练、评”三个具体教学环节。讲是学生、老师讲疑难、讲思维、讲方法;练是学生练口、练手、练心;评是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
昌南中学通过三启、三助、三环节的方式,优化教学行为,启迪学生心智。打造五力、五度的卓越课堂。具体表现在:以“三·三·三”教学方式打造卓越课堂特别需要深化的问题,概括为“一重二本”。“一重”是指始终抓住学生学科核心思维和教师专业素养这一重心;
“二本”是指真正的“自主与合作”学习、真正的“问题与习题”的思考与解决两个根本。“一重二本”是为了避免花架子、浮表面,而从核心思维、内容要害、学习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深化研究的东西。所谓真正的学习,是能静得下来,动得起来,化得进心灵的。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动,可以说,真正的学习,是心在动,灵魂在动的学习,而不一定有外在讨论的热闹;进一步说,真正的自主学习是自己专注而有时间长度、思维深广度与灵活度的学习;同样真正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时的能互相启迪而走向深度、广度、灵活度的学习。真正的问题与习题,是从材料层面保证学习能真实与有效。
为把“一重二本”落到实处,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向深入,昌南中学又提出了一个相对内在的“三三三”命题。自主指主动、主体、主要,即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学习主要的东西;合作指合时、合度、合情,即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程度,进行能共鸣的合作学习,也就是让心灵在合适的时候通过合作而前行,以此践行“心行”教育;探究指探索、探微、探路,即探索以发现联系,求广度,探微解决矛盾,求深度,探路以发现新思路,求灵活度。
卓越课堂的重要价值是为了减负提质,促进师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思考。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意义深远。二是基于国际视野下教育理论的思考。最优化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思想深深启迪着我们对课堂的构建。三是基于培养学生未来眼光的考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于把学生培养为有实践精神、合作品质、创新能力的未来智慧人、幸福人。四是基于昌南中学文化构建的思考。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穷理至善,修己达人,真善美、科技人文、自我他人,蕴含其中,卓越课堂正是践行着这种办学理念;我们的校风是“上善若水,自强不息”,教风是“善喻善启,春风化雨”,学风是“善学善思,滴水穿石”。三风中包含的方式与精神,都在卓越课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学校大文化浸润下,班级与班级内小组也有相应的文化建设。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树立学生自信心。在各班小组建设中,有组名、组训、组歌、座右铭等,而这正是展示学生才能、创意的天地。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创意个体,于是在该校每个教室里,你会看到令人惊讶的创意和励志语,比如“凹凸组”:只有埋头,才能出头;在班级建设中。“冲向高考”下每个学生阳光的头像,表明他们的发奋与努力。五是基于课改的需要。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发展人、幸福人。卓越课堂建设能很好地减负提质,发展师生,发展我们的事业。
具体实践举措
创办成长社团。建校一年多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心理负担,让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得到全面、充分而个性的发展,结合重庆的“2+2”活动(两项体育活动,一项艺术与一项科技活动)建设,我们组建了很多社团,并开展了很多活动。社团的产生方式有学校倡导、师生申请等多种,已有或正设计的包括舞龙舞狮队、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象棋社、舞蹈队、管弦乐队、健美操队(我们双课间:上下午为一太极一健美操)、播音与演讲社、文学社、话剧社、摄影社、读书社、哲学社、美学社、国学社、国际时事社、科技社、创意社等。各社团有队旗、队歌、活动方案、展示评价。我们有很多教师协会(甚至家长协会)还与学生一些社团对接,对接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开设选修课和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这就有了协会社团选修互动一体的工作思路,形成“会一团一课”三合一的工作模式。教师协会有读书会、棋类会、球类会、艺术协会等。开设的选修课方向有哲学、美学、国学、经济学、人生规划与创业、前沿科技等。针对选修课和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开展多种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有随意性和主题性两种形式,其目的不是让学生得出什么高深结论,主要是培养研究兴趣、方法与习惯。主题性研究模仿成人课题,有开题、有过程、有结题、有成果展评。我们做到了让社团有很好的课程含义,让卓越课堂与社团两翼奋飞,让减负提质真正落到实处。
研究课题立项。如何让“一心两翼”有理论、有实践,得到很好的推进?我们是通过以下三个课题研究来助推的:一是重庆市教科院的立项课题《“三三三”方式打造卓越课堂建设研究》,助推课堂建设:二是学校课题《心行教育下的“四化一体”德育实践活动研究》,助推社团建设。
篇6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提供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完成相应的知识传授,而教师则要根据学习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列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达到教学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在“翻转”一词中:首先翻转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了转变,实现了学生在课前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而学生在课堂上则以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其次翻转课堂促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展了转变,在翻转学习中学生具有完全独立的学习自,而教师则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最后翻转课堂的模式要具有了创新性与情境性。翻转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式协作学习,促进学生的高阶段的判断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应用中的优势
1、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是教师控制教学节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差异性,结果造成课堂的氛围比较呆板,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英语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结果造成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比较差。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特点,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对相关知识的巩固。
2、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
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技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的安排学习,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等工具向其他学生进行探讨,以此获知新的知识。
3、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翻转教学不仅仅是重视学习效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课前以及课中的各种表现的观察,比如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即要注重教学的质量,也要定好性质,并且做出总结。
三、翻转课堂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1、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前期设计。
教学前端设计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要根据对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等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教学目标等设计相关的学习资源,具体:首先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教学效果如何受到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风格等决定具体的教学策略;其次对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媒体手段;最后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2、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学过程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好多学生就是因为不爱学习才来到职业学校,因此怎么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环节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对课前活动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指导,以此得到教学的目的;其次课堂活动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发现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此设计出具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职业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知识不足的共性,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3、课中设计模块。
微视频设计。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得益于微视频等信息的开展。微视频是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制作成微视频,其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情境设计、概念导入、案例分析和解释阐述等重要的教学角色,能够让学生系统直观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教学评价设计。学生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进行配套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设计。习题的设计也应该是循序渐进,在答题中应给予一定提示,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这些题目可以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在线互相讨论。
4、课后总结反思模块。
篇7
为此,在日常授课中,我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加强听说训练,即使一些较难的单词我也尽量用简单英语解释。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觉学生的领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反映在课堂回答上比较积极活跃,听力测试通过率较高。但缺点也因之产生:学生易产生松懈和厌倦心理,他们要时刻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老师讲的每一点信息,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对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的理解,长而久之便想放弃,于是就懒得去仔细听讲了,形成恶性循环,成绩便很难提高了。
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具体来说,我用过以下一些操作,提出来请广大老师批评指正--
在复习上节内容上,我采取对话问答或习题巩固等方式,对话辅以图片(pictures)或文章(articles)进行,一般采取集体作答(together)或双人一组作答(inpairs)。习题的处理连同答案一起设计上,使用微机幻灯片放映,答案单击显示,逐个进行。
在教授单词时,我把单词用微机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跟着相关解释,然后打开录音机放音跟读几遍。记住之后,再辅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几个方面得到加强,想记不住都困难。
在巩固了新课、熟悉了单词之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现代技术更显出了它的无穷魅力,你可以用简明的图片(或从剪辑库中提取或手工制作)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图标式的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软件可以利用,学校音像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关课文的磁盘和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成组片插件,链接控制播放,真的是方便极了。剩下的习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篇8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阳光;心态
我曾经看到过有关部门的一个调查,“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这让我惊呆了。现在的少年儿童,由于学习的压力,父母的离异,家庭的不和,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等种种原因,使原本应该快乐的童年不再快乐。所以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就像被吹鼓的气球,不知什么时候碰触到尖锐的东西,他就会爆炸,废掉了。身为小学班主任,我感到我们肩上的重任,那就是让生命教育充满我们的课堂。
一、在交流中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
我们班级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阳光一班”,想让学生有阳光的心态,老师一定要先有这样的心态。如,早晨走进教室,晴天时我会笑着说一句:“今天阳光明媚,真是个好天气,能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真是一件开心的事。”雨天,我也会微笑着说:“同学们冒雨来上课,我非常佩服你们的毅力,让我们也像外的小苗一样尽情的吸收知识的养料,好快快地长大。”“这次大扫除虽然很累,但是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我战胜了自己,我很高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总是把我最阳光的一面展示给我的学生们,慢慢培养孩子们的阳光心态。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时,抓住时机,在孩子的心中播撒宽容,友爱的种子,使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懂得尊重同学,懂得感恩。如讲“林”时,我说:这两个“木”是哥俩,左面的哥哥怕伸出的腿绊倒后面的弟弟,所以他把腿缩了回来,那就要“捺变成点。”讲“森”“众”这样的字,我会说“妈妈为了不让两个宝宝淋着雨,于是她撑起一把雨伞,为孩子挡雨。慢慢地有些字,孩子们自己也能编出一些爱的小故事。
在一年级上识字课时,我讲到“杀”字时,有个同学组词为“自杀”我特意把这个词用红粉笔写,(正好前几天,本市的某小学一名九岁的儿童因作业没写,老师找家长,那孩子就跳楼自杀了。)“自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杀死自己。”一个同学回答说。我皱着眉头说:“一个人把自己给杀了,那他真是个……”我故意拖长声音。“大傻瓜。”“是个大笨蛋。”“是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顺势引导:“如果他死了,那他再也不能吃到好吃的了,他再也……”“他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了。”“他再也不能看有趣的动画片了。”“他再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了。”“他再也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公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感受到的都是生活中的美好。最后我说,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敢于面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杀,老师不喜欢“自杀”这个词,说着,我把黑板上红色的“自杀”擦掉了。从识字教学中,从师生的对话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使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三、在赏读美文中欣赏生命
篇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在新课程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要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管理的民主化,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在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管理因时而动,权利彼此制约。而这时候,教师要以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为基础,注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与,达到变“他律”为“自律”的管理目的。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全面计划课程安排,以确保课程进行的节奏和过程顺畅;2.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建立互动的气氛;3.强调课堂上师生交流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比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4.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5.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二、从刻板向灵活转变,优化课堂管理过程
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各基本环节构成一定的程序。程序的优化从各个环节的结构和活动态势方面得到反映,它是过程优化的直接体现者。教师在参与课堂管理中,不外乎抓住四个基本环节:计划———实行———检查———总结,使之构成完整的程序。程序越完整、越连续、越灵活,过程越优化。
1.计划。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计划环节是起点。制订计划的步骤,实质是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人———人”双边活动。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将作出决策、确立目标、形成计划。在这里,教师应该注意的是:计划的方向性———在课堂目标上应是具体明确的,对学生有鼓舞、激励作用;计划的可行性———要求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和原则,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度。
2.实行。在实行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指挥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为提高实行阶段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应该注意:充分让每个学生有自主的活动环境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把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最高限度;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
3.检查。对于教师来说,检查作为管理周期的一环,是衡量课堂教学管理是否有效或水平高低的尺度。它不单具有监督的作用,还有考核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衡量计划阶段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衡量实行阶段各种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大小。对于教师,要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4.总结。总结是检查的继续。在总结阶段,要回顾整个管理进程的状态,并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起着积累经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作用。在总结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
三、从控制向沟通转变,选择课堂管理方法
传统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彻底服从、绝对安静、正襟危坐、不准讲话和乱动,就像一个机器人“任师摆布”,学生必须以教师的话为首是瞻,不准违背,甚至若违背了要加以严厉批评。而现代课堂管理更注重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为学生创设轻松、平等、活泼、自由的学习氛围。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从师生之间是和谐的双方、不存在单方面受益的角度来讲,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助关系: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完善美好的人性;同时学生也帮助教师进一步发展完善自己,使人生更有意义。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地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善于倾听,了解学生的感受;恰当运用肢体语言,更及时、巧妙地传达情感;适当地反馈表扬,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给予适度的期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努力的热忱;言语交谈,眼神交流,课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渠道。只有学生打开心房,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才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沟通与交流是教师了解学生,学生支持教师,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品质,师生互动的品质又直接影响学生课堂行为的有效发生。以往教师绝对权威的地位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多渠道的沟通以及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从片面向全面转变,重视课堂管理评价
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发展目标能否最终落实与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息息相关。传统的课堂管理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的评价以“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为指导思想,朝着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关注发展的方向迈进。评价的基本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约束;保持高涨的课堂气氛;融洽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持有序的课堂教学组织,这些都要始终贯穿于整堂课。强化课堂管理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遵守规则,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
篇10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勤奋钻研。”同时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如演示实验、观看录像等)表现出来;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尝试、亲身体验。”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来完成。它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多方位高强度的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而枯操的,大量的习题训练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退,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更容易造成学生数学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材中的许多图形,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但是这些内容图片是静止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片由静变动,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如:在高一“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有一节关于三角函数线的内容。学生对三角函数线的定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学生普遍缺乏用运动的眼光去理解三角函数线。传统的教学手段也限制了教师不能很好的把运动的思想讲授给学生。往往只能让学生自己去“悟”。这就必然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让学生看到当“角度”变化时,三角函数线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减轻教师地教学负担,同时也会加快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运动观念。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板书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同时难以突出重点、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的增加教学的课容量: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不断的刺激、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以达到轻松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数运算性质”这一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不断的演示对数的定义,让学生顺利的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同时,不断的强化对对数定义的理解。其次,为了缩小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各种变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丰富的感知、表象,化难为易,使学生掌握得更扎实,教学效果更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实物的展示等,更重要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信息能力。通过组建计算机教学网络,以及与Internet网络这个世界最大的信息库的互联。我们既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更可以进行远程教学;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是一种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习型人才为目的,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
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去感受学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法可以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发挥整体功能。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避免“为多媒体而多媒体”。2.利用多媒体不能忽视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要能够积极亲自接受知识。3.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不能一味的追求直观、形象,而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4.利用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5.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尽可能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有些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地方,如果让学生去操作,学生的兴趣会更高,每位同学都跃跃欲试,也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计算机技术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一:计算机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还不尽如人意,现在流行的计算机教学软件还仅仅处在知识点的串联上,有的甚至只是将教师的课堂教授作为录像形式记录了下来。还远没有达到“智能化题库”、“智能化教学系统”的要求。这就限制了计算机在课后教学中对学生的辅导作用,特别是对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往往不能满足于这样一种仅仅是会组合试卷的系统的要求了。所以,我们对“智能化平台”的研究应该有更大的投人,让学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学习成效。
其二: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但是,一方面,由于资金与技术等原因,许多地区和学校的校园网布局不合理,信息资源贫乏,缺乏更新和维护,使得学生和老师不能及时的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尽管有的学校有非常现代化的网络设备,但是却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致使设备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价值。由于网络信息量异常庞杂,中学生很难区分信息的有效性,甚至于有的学生无法克制自己,最终一头掉进网络的陷阱中。所以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指导,同时要即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其三:目前,利用计算机学习的情况致使中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有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