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线上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7:5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线上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功能更新更强的计算机工具软件不断涌现,学习和使用这些工具软件不但可以提高操作计算机的效率,还可以充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趋势。《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款工具软件的功能、使用技巧,以及对功能相似软件进行横向对比,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软件,并能应用工具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程涉及系统工具软件、网络工具软件、娱乐工具软件、图文工具软件等上百款软件。
本课程实践性强,学生上机是在网络机房,100台计算机组成局域网,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为使学生学以致用,所学能与现实应用接轨,我们没有采取把理论课所讲授的工具软件事先由教师安装到计算机中学生上机时直接打开使用的方案。而是要求学生上机时,对课堂上学习的软件在Internet上搜索、下载、安装、使用。这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某些网络工具软件的使用,而且在此过程中他们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对遇到问题的解决也增强了他们实际操控计算机的能力。但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效率非常高,而有的一节课只安装了一款软件。另一方面校园网不稳定,导致学生搜索、下载软件的效率较低。还由于Internet上同一款软件版本较多,对于这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找到一款合适的软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上几方面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师生共同探索并结合教材上讲到的下载、上传内容,我们设计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2 FTP服务器的搭建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选择一台电脑作为教师机,在教师机上架设FTP服务器,学生在客户端可以方便地下载FTP服务器上的资源。在不改变教师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又易安装使用的Serv-U来架设FTP服务器。
Serv-U是一款被广泛使用的FTP服务器端软件,支持所有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设定多个FTP服务器,限定登录用户的权限、登录目录及服务器空间大小等。
下面以Serv-U汉化版为例,介绍架设FTP服务器的具体方案。
首先下载安装Serv-U,出现“设置向导”窗口,随着这个向导的指引,一步步进行操作。
(1)设置Serv-U的IP地址
一路单击“下一步”跳过系统提示信息,来到“您的IP地址”窗口,这里要求输入本机的IP地址。如果你的电脑有固定IP地址,那就直接输入(如211.65.11.1);如果只有动态IP地址,该处留空。
下一步,进行“域名”设定。比如输入“ftp.guanli”。
接下来的“系统服务”选项选“是”,这样当你的电脑一启动,FTP服务器会跟着运行。
(2)设置匿名登录
匿名访问就是允许用户以Anonymous为用户名,无需特定密码即可连接服务器并拷贝文件。我们建立此FTP服务器的目的就是方便学生,所以选择“是”。
接着为匿名账户指定FTP上传或下载的主目录,这是匿名用户登录到FTP服务器后看到的目录。设定后,向导会询问是否将匿名用户锁定于此目录中,从安全角度考虑,建议选“是”。这样匿名登录的用户将只能访问指定的主目录及以下的各级子目录,而不能访问上级目录,便于保证硬盘上其他文件的安全。
(3)创建新账号
除了匿名用户,一般还需要建立有密码的专用账号,这样可以让指定用户以专门的账号和密码访问FTP服务器。在“命名的账号”窗口中将“创建命名的账号吗”选为“是”,进入“账号名称”设置,填入你设定的账号名称(如teachers),而后在“账号密码”窗口输入该账号的密码。
单击“下一步”,要求指定FTP主目录,并询问是否将用户锁定于主目录中,选“是”,作用与匿名账户设定基本相同。
至此,我们拥有了一个域(ftp.guanli)及两个用户(Anonymous和teachers)。点击“完成”。稍等片刻Serv-U主界面自动弹出,还要进行一些管理员设置。
(4)管理员设置
每个Serv-U引擎都能运行多个虚拟的FTP服务器,而虚拟的FTP服务器就称为“域”。
对FTP服务器来说,建立多个域是非常有用的,每个域都有各自的用户、组和相关的设置。下面简要介绍管理员界面上必要的各项设置。
①首先点击窗体左方的“本地服务器”,勾选右边的“自动开始(系统服务)”。
②选择左方的“域活动”,这里记载了该域下所有用户的活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监控数据。
③“域组” :在此可自建一些用户组,把各类用户归到相应的组中,便于管理。
④“域用户” :这里有我们刚建立的两个账号,其中的细节设置十分重要。
至此,一个简单的FTP服务器就搭建好了。不过还要测试一下能否成功地下载和上传。
(5)FTP服务器的测试
FTP服务器设置好后,可以在FTP服务器或客户机中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测试。如使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ftp://IP地址即可。
3 局域网内文件下载、上传的实现
一般的FTP服务器常采用IP地址组织URL,此类URL在输入时必须加上完整的FTP协议类型,不能省略;否则系统按http 协议去查找会出错。
如登录IP地址为211.65.11.1的FTP服务器,过程如下:
①在地址栏输入ftp://211.65.11.1 ,按回车,则自动跳转到FTP服务器主页面。
② 用户看到的是一个和本机资源完全相同的界面,按照操作本机资源的方式操作即可。在此可以把FTP服务器资源复制到本机磁盘上,即实现了局域网内文件的高速下载。
把学生学习用的软件放在FTP服务器主目录下,学生上机时只要在地址栏输入ftp://IP地址,可随时匿名登录。以匿名方式登录FTP服务器后,看到的是设定的存放工具软件的主目录,在此目录下找到所需的工具软件,采用“复制” “粘贴”的方式即可将所需的软件“下载”到学生机上。如果给学生向服务器“写”的权限,学生也可以把电子作业、试卷上传至FTP服务器。
上面论述了用Serv-U在局域网实现下载、上传的简便方法,还有其它使用Serv-U下载和上传的方法。Serv-U和FTP客户端软件结合起来使用也是非常简单完善的方案。常用的FTP客户端软件(支持上传)有CuteFTP、FlashFXP等。对于它们的具体使用,这里就不详述了。基本上只要在这些软件的“主机名”处填入FTP服务器的IP地址,而后依次填入用户名、密码和端口号(一般为21),点击连接,只要能看到设定的主目录并成功实现文件的下载和上传,就说明这个用Serv-U建立起来的FTP服务器能正常使用了。客户端通过CuteFTP等软件,不仅可以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文件,还可以实现文件上传到FTP服务器。学生的电子档作业或试卷,就可以利用CuteFTP软件上传到教师机(FTP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4 结束语
利用Serv-U,我们非常方便地在教师机上搭建了FTP服务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其下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与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学以致用,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接轨,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篇2
---教务主任与市区县教研员培训内容
面对3日23日复课教学。针对我市的师生现状特制定“一案一策”教学措施,执行错峰错时上学,应对疆外师生不能及时返校带来的教学挑战,保证防疫和教学两不误。
“一案”,即针对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具体采取本地教师集中入班面授,疆外教师通过“钉钉课堂”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教学,1名教师在班内开展课堂管理,疆内疆外教师双联动;针对学生人数超***人(界定由区县教育局决定)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每批学生半天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以区县为单位,通过县域内统筹协调教师或“线上合班”解决个别学校个别学科集中面授或线上教学教师短缺问题。“一策”,即以区县为单位,将未返校师生从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分别组成12个教学班,建立台账,通过“钉钉课堂”进行线上教学。
一、课时安排
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学生按原有班级集中学习,本学期课程和教学进度依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本市地域气候特点做适应性调整。基本原则:增加课时缩短学期时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日常教学每天加课2节,其中1节为“辅困”课,周六加课1天。小学每日上午3-4课时,下午1-3课时;初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3-4课时;高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4-5课时。小学教学时长从17.5周缩短为12周,6月13日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教学时长从18周缩短为13周,6月20日完成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参照表见附件。高中学校每个学段教学6.5周,0.5周复习考试。每周教学时间48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40分钟,为1学时。
学生人数超***人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小学段直接按低段与高段分成两批),一批学生半天按原有班级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每周学习六天,周日休息。
小学每周每班30节-36节,其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40分钟;居家线上学习上午3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5节课,每节课20分钟。
其中集中授课:语文8节、数学8节、道德与法治2节;线上授课: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三年级)3节、科学2节。
初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1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30分钟。其中七年级授课科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5节)、道德与法治(2-3节)、生物(4-6节)、地理(4-6节)、历史(4-6节)。八年级授课课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4节)、道德与法治(2-3节)、物理(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
高中集中授课上午5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4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理科每周每班21节课,文科每周每班20节课,每节课30分钟。
其中课程科目高一年级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4-6节)、化学(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高二年级理科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6-7节)、化学(6-7节)、生物(6-7节);高二年级文科班语文(6-8节)、数学(6-8节)、英语(6-8节)、政治(4-6节)、地理(6-8节)、历史(6-8节)。
二、教学策略
1.准备充分教学用品。教材保障学生到手,不延误正常上课。学校要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重视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准备要充分,保证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同时,落实好教师上课戴口罩上课的要求,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2.及时摸底学生学情。开学后,一方面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学情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学校活动空间允许的,就进行纸笔测验,纸笔测试考场安排困难,有人群密集隐患的,可以采取在线测试网络平台工具进行线上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改。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多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较长,近2个月左右。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的衔接。
要明确实际教学时间,明确假期调整的精细安排,保证课程计划、备考计划,时间节点清晰,提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比如:可以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当合并章节,几个主题相近章节测验整合,能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以及原定每个章节的测验频次,节约一定的测试占用的时间和每个章节测试试卷评讲时间。
5.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6.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能上讲台讲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减少满堂灌和以讲代练的行为,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在特殊的情况下,继续尝试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方式,采取“线上点播,线下答疑”的学习形式,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格局。
7.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各学科面临着课程计划偏紧的问题。尽管课程内容作了统整,但是一些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掉队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
教师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的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在辅导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检测,精准了解每个参与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效。
8.多元实施学习评价。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的总体学习评价当中;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调整,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整体,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课程学习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个人意见:这个学期高昌区取消月考),只进行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9.统筹管理复习备考。毕业年级,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因复习时间的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即:
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头;
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
三是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安排,避免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睡眠时间;
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
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的氛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
六是统筹群体复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一是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线上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三、教学关键举措
1.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学习正常轨道,减少学生、教师进入开学状态慢的问题。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减少效率不高的会议。
2.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3.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4.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切实关注毕业班工作。由于时间紧,复习课程内容多,毕业年级师生的心理压力大,教与学的负担重。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5.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6.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篇3
关键词 PBL SPOC 混合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建构富有职业教育特色,能有效培养学生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课程模式是本课程改革长期以来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学习美国经验与做法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PBL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面对一个与实际相关而结构不良(ill-structured)的问题,把学生置于问题解决者的地位,训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断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然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授课内容多,涉及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老师们为了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讲完知识点,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于是采用PBL教学法进行课堂活动的时间常常被过度挤压,而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且无法消化授课过程中的知识。对此,将SPOC 和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PBL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SPOC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而实施的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校园内利用课程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在线学习并提供在线评价等功能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这个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 Fox教授最早使用的,他提出SPOC的基本流程是,课前,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平台,把教学视频、电子教案、习题等学习资源在线推送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通过在线评价等功能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师生和同学间可以在线互动;在课堂内,教师不再组织学生学习课程相关的概念知识,而是以小组形式就疑难问题M行讨论、汇报,从而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SPOC的实质是营造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的混合教学环境,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中要学的知识翻转到课前,使教师在课堂中不再需要专注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可以集中精力尝试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
1基于 PBL和SPOC的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范式
第一阶段,识别和定义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指的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东西,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它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什么”的问题,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因此首先是要通过对本课程的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以明确课程的学习内容。此次调研从“学生需求”和“行业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学生需求”方面是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各种需求。“行业需求”是真实外贸工作环境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找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将来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国际贸易职业技能之间的差距,明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并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准备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二阶段,制定教学方案。根据PBL和SPOC 的教学模式的特点,组织课题组教师和课程专家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制定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紧密的、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个主要环节。线上教学是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点碎片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课前,教师定期推送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前在线完成学习任务。平台上的学习统计功能能够统计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行为轨迹、作业分数、观看学习资源情况、参与讨论次数等,更好地帮助教师控制学习进度,监控学习结果。教师会在课堂教学前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根据线上具体学习情况组织线下课堂活动。线下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中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总结、评价并及时反馈教学活动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开发教学内容。根据对课程的“学习需求”和“行业需求”,课程组成员将工作过程和教学过程相匹配,确定了课程的核心内容,并开发了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素材。在学习素材中运用了多模态组合,包括教学视频、音频、PPT、动画、电子教材、任务单、作业等。这些学习素材可以是课程组教师亲自制作的,也可以是来自网络的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学资源,如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的资源等。教学视频作为学习素材的核心,无论是选取自网络的优秀教学视频,还是课程组老师亲自制作的优秀教学视频,均应考虑视频的视觉效果、重难点突出等问题,要特别注意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同时可以在视频中加入解说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知识点体系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对这些学习素材进行碎片化后的整合,最大极度地体现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相结合,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管理。
第四阶段,执行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根据基于PBL和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将课程的教学实施分为“解决问题前”、“解决问题中”和“解决问题后”三个阶段。基于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解决问题前”阶段:此阶段被翻转到课前在线上进行,课前在线提供的学习素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表单形式的指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方案。学习任务单的内容要清晰明确,以问题设计为核心,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并从中培养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思维和能力。电子教材+教学视频+任务单的学习素材组合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确立任务的目标、形成学习意愿。“解决问题中”阶段:首先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与国际贸易实践相关而结构不良(ill-structured)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难易不同层次,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反馈情况确定相应的问题。其次,分析问题,自主探究。是引导学生自行制定学习进程、完成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要选出小组长,组长需要制订小组学习计划、组织讨论,以更好地训练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言,小组内成员间不断相互探讨,最终得出合理的方案。同时,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与反应,适时给与有困难学生的指导,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最后,解决问题,成果交流。在学生进行完独立探究或团队合作学习之后,学生接下来需要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成果交流,通过PPT汇报、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呈现,让老师和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互相讨论与评价。“解决问题后”阶段:它是反思阶段,即对基于 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进行反馈评价。教师应对学生基于PBL和SPOC教学模式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指导学生重点巩固知识的难点。评价者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老师要对结果进行小结,给出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老师不仅要评价学生个人的总体学习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各个团队的学习情况;而作为学生,不仅要对自身对课程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还要对课堂授课方式和适应程度给予评价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把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和终结性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来完成整个评价过程;最后,教师得出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结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总结得出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在下一轮的课程教学设计中进行修改。
2基于 PBL和SPOC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可能存在挑战
2.1对教师的多方面挑战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换的挑战。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长期的传统教学使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理念和自身定位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基于PBL和SPOC教学模式开展的成效。其次对教师备课提出新的挑战。以前教师都是准备好教学材料在课堂讲授,照本宣科,而现在需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实践意义且又能启发学生学习的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问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对教师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对教师学习素材开发能力提出的挑战。在基于 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等材料进行新课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的好坏。教师需要把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碎片化,把握课程最核心的知识点,并以学习素材形式有序推送给学生。由于网络优质的学习资源的缺乏,课程组教师往往需要自己录制微课等教学视频,因此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摄像、视频剪辑等信息处理技术,这对教师的信息处理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
2.2对学生提出的挑战
基于 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学生课堂定位的转变,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的主导者。由于学生在之前传统教学中习惯了课堂听讲、课后做作业的学习模式,往往缺乏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旦打破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其次,基于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律水平提出了挑战。本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按照既定的学习进度,完成教师推送的学习素材。他需要观看教学视频、PPT等学习材料,阅读接受在线测试,如果不能理解教学内容,可能需要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向教师提出疑问。这对于很多学生,其自律水平是欠缺的。在电脑前,学生更可能倾向于浏览更为轻松、娱乐的内容。而如果不预先自主学习,则无法参与到实际课堂,本教学模式也很难取得期望的成果。最后,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产生挑战。通过本模式的教学,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而发现的,这样容易使知识缺乏系统化,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又容易是学生产生混乱的感觉,学生很难通过自己自学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些知识没有教师的详细讲述,学生很难通过自学发现,不利于课程知识的传授。
3结语
基于 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教学模式,也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方向。它给《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带来了机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对课前、课内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和指导。但同时PBL和SPOC的教学模式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应用需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也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其不足之处,并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知识的同时真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PBL和SPOC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范式探究》(项目编号:kg2015807);浙江省教科规划2017年度(高校)研究课题《基于“抛锚式翻转课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SCG265)。
作者简介:杭品厚,男,1980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经济学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路丽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6-70.
[2] 沈志斌.“翻转课堂”模式下语文课程变革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27):18-19.
[3] 陈然,杨成.SPOC 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
篇4
一、“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在教师助学引导下的预习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也指学生在教师助学指引下的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选方式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行为。
高效课堂的“自主学习”有几个鲜明的特征:第一,它是一种“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思想及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学”,学生为主体、发展为核心;第二,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处于亢奋的探究状态,有着个性张扬的学习方式,体现着充分的自由与民主;第三,它是一种“深入的学习”,是有目标、有深度、有广度、有时效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找到规律,乃至形成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优秀品质;第四,它是一种“蕴含教师主导地位的学”,是教师巧妙助学设计的体现,学生不是“信马由缰的自学”,教师的引领巧妙贯穿其中,学生的自学决定着课堂的走向、深浅与宽狭。
笔者认为,理想的“自主学习”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它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由两种期待: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构成。结果期待是指对自己行为与行为结果关系的推测。如果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会被激活、被选择。也就是说,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便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往的课堂,学生总认为反正课堂是要讲的,对自学很不重视,学习自然变得被动。浓墨重彩地抓自学这个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课前“自主学习”――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
课前“自主学习”,应在“自学方案”的指引下进行。所谓“自学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点为学生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方案”。它讲究引导的循序性、学法的科学性、内容的针对性和方式的趣味性,注重给学生提供探究情境、资源平台和学法指导,体现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把握,侧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方案”不是“作业清单”,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
这是我们常见的课文“预习题”:
《都市精灵》
1.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思考:本文写了哪些都市?哪些精灵?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这是《都市精灵》课前“自学方案”: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几个国家的城市看看它们标志性的小动物,并体会作者由此生发出的思考。
1.朗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圈画出来,抄在下面横线上,并在小组内交流,互相默写。
2.跳读课文,完成下表。
3.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价值的发现或存在的问题?
这种自主学习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预习。首先,它的目标更高,要求更明确。教师讲授之前要求学生预习,其目的在于接触课文,初步了解内容,为老师的讲解和回答老师的问题作准备;自学侧重于学生学语文习惯的历练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把握重点难点。学生在“自学方案”的指引下,明确学习目标,个人独立自学,解决能解决的疑难,生成本课的重点、难点。其次,它更重视方法指导。一般意义上的预习,往往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抄写生字词等浅层次内容上,缺少对自学方法的指导,也无各个阶段的安排计划,不重视检查自学效果。而在“自学方案”中,蕴含着老师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读课文,都有明确的方法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相宜的自学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再次,学习过程更为立体,操作性更强。如上面例子中“朗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圈画出来,抄在下面横线上,并在小组内交流,互相默写”,这样的要求可操作。它不仅达到了一般意义上的预习的目的,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方法。
三、教学情境中的“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深层次生成
现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传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多了,“合作探究”成了热门的方法,一个问题抛出,便是交流讨论,教室里便“热闹非凡”起来。不难发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无序的、是浅薄的,学生还没有自己的思考,拿什么与人“合作”?无路无门,又能探究到什么?因此,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才是真实有效的。
我们来看《月迹》课堂教学片断:
师: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唯美的画面,文中有一个句子集中概括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情,能找到是哪一句话吗?
生:月亮是个好。
师:能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吗?
生:这句话借小孩之口,表达了对月亮由衷的赞美,也表达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师:你赏析得很好,是从作者内心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的。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特别有韵味,能找出来赏析一下吗?
生:“好”字。这里的“好”是美丽的意思,在小孩眼中月亮是美丽而神奇的;“好”还有美好的意思,这是一种美好的和谐的境界。
师:多美的语言,多美的境界!来,将这种境界朗读出来!
(生读)
师:文中像这样朴实而意境优美的句子还有很多,下面请大家模仿刚才的赏析过程,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并有感情地朗读。
(生阅读文章,圈画句子,批注赏析,感情朗读)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以一句话为示例,进行赏析句子方法的指导,明确赏析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后,自学才会真实有效,学生才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才会真正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篇5
一、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阶段现状分析
(一)教师录制视频耗时耗力,使教师工作量增加
“我国学者陈怡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教师作微视频课程、提供资源、布置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巩固练习。”[1]所以,录制视频能力成为实施翻转课堂的任课教师的必备能力。在录制视频过程中需要掌握录制视频的技术,需要熟练掌握录制机器的使用、剪辑等一系列录制的方法技能。但是研究发现,当前教师所接受的训练尚不包含以上内容,教师需要从头学起。并且即使教师掌握了录制视频技术,录制视频所占用的时间也会加大教师负担,因为从前期准备,到正式录制,再到最终视频剪辑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尤其对于学校中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状况和年轻教师相比有一定差距,且接收新事物的能力略为缓慢,耗时耗力的视频制作工作会影响到老教师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翻转课堂”工作的开展,这使得每天的视频录制成为不小的挑战。
(二)学生自控能力、学习风格等差异,使课前预习效果难以把握
翻转课堂将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由课上转为课前,其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课前的预习能力。由于课前实践自由,缺乏教师的监督、指导,学生有没有预习,预习效果如何都难以把握。学生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自学能力不足,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模式转换难免手足无措。
如果实施翻转课堂我们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是否能够抵制网络诱惑。一方面,网络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网络上爆炸式的信息量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我们无法都做到像聚奎中学那样的寄宿制学校,利用晚自习时间统一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管理,一般的走读制学校依靠学生的自制力和家长对孩子的监督。这对一般学校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学生的学习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是视觉型学习者,有的是听觉型学习者,有的是触觉型学习者,教师提供的课前学习资料众口难调。例如,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来进行学习;听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而触觉型学习者更喜欢通过实践来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类型不同,预习状况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因此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把握课堂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监督、检查学生在课堂外自修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效果。”[2]
(三)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备,使翻转课堂实施困难
国外翻转课堂建立在资金充足的基础上进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就保证了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不受阻碍;再者由于发达国家人口相比中国人口较少,所以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外的翻转课堂通过构建网络平台的形式,让学生在指定平台上下载学习资源,交流疑难问题,平台会自动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跟进。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在翻转课堂实施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虽然在教育方面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不到位会影响翻转课堂许多后续工作无法完成,使翻转课堂在学校实施过程中受到阻碍。资金不足导致的教学设施不完备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初中生在校生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在校初中生4312.0万人。初中生人口较多,在目前硬件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每个初中生都享有这项资源。
所以面对中国在国家财力薄弱和学生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如果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翻转课堂标准来要求中国,恐怕翻转课堂在国内难以实施。
二、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阶段的对策
(一)知识化繁为简,视频简单操作
对于“翻转课堂”的视频录制,ZaidAli Alsagoff教授曾将它描述为一个单词,即“Lecture”。每个字母分别代表各自的含义,即“生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创造性的”、“引人思考的”、“可以理解的”、“相关的”和“令人兴奋的”。只有具备这七点要素的教学视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任务。所以说,翻转课堂视频录制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是否过硬,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构思是否巧妙。
上文提到教师在录制视频时耗时耗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可以把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单化。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语文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值得录制视频,同时有的语文知识也不适合以录制视频的方式呈现,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划分,将不适合通过视频展示的内容进行排除。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知识是用来回答“为什么”的,还有一部分知识则用来回答“如何做”的。回答“如何做”的知识需要直观讲解,这类知识应以录制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对知识作进一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把涉及到“如何做”的知识作为学生录制视频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需注意,对于可以用简单语言带过的知识点,则无需录制视频,这样做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在录制视频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简单的录制方式,减少录制难度。例如:山东昌乐一中的“铁架台加手机”微课制法,只需利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就可以操作。这种方法类似于投影仪,视频里只出现教师的手和讲课内容。教师将手机固定在铁架台上,手机镜头下方放好笔、纸、课本等教学用具,教师边说边写,即可完成视频的录制。这种方式简单易懂,只需掌握智能手机、平板、IPad等数码设备的使用方法即可。
(二)采取激励机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设置预习任务
初中语文课本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是能够掌握的,学生之所以会出现预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对翻转课堂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当成了一种任务。“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3]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予以鼓励,采用周评、月评或小组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让学生适应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过程。
除了采取激励机制方法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分层设置任务的方法。布鲁姆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评价”。[4]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基础,以便在未来的翻转课堂中能够对学生对症下药,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布鲁姆的诊断性评价,在课前分析学生自身情况,给学生进行分层,来设置预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后,将知识点向外延伸;学习能力保持在平均水平的学生以预习基础知识为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以预习最简单、基本的知识点为目标。
以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基本预习任务(包括生字词的掌握、重难点理解等)后,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作者其他文章,并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详细了解,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学习能力保持在平均水平的学生要掌握基本生字词,理解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体会美女蛇在全文中的作用,掌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要掌握基本生字词,熟悉全文,对文章主旨有一个简单的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是不同的,通过这种分层预习的方式,既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吃饱”,还减轻了各水平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了“吃撑”现象。
预习是要有针对性的,要分清重难点,什么地方要重点预习,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盲目预习,“眉毛胡子一把抓”。刚开始实行“翻转课堂”时,学生的预习能力尚不能达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列出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随着“翻转课堂”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后在课堂进行交流。
(三)利用手机等简单电子设备辅助教学
不同学校网络平台建设的情况不同,网络平台建设较好的学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下载优秀教育资源。例如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中国微客网、酷学习等国内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下载内容。如果学校没有自己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线上沟通。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班级群(QQ群或微信群皆可),通过群共享上传每天的预习资料,学生可以在手机或电脑上自行下载并学习,学习完毕后,将疑问发至群内由教师收集整理。
无论是有网络平台还是无网络平台,教师都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各类线上交流面对的学生基数较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且存在网络不畅,盗号等现象。教师应制定详细的交流平台运作方案来解决线上交流出现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理念最重要的是使学生更主动地进行个性化深入思考,并提升课堂时间内师生互动的质量。”[5]这一点上“翻转课堂”将学习重点放在课上,课前解决了之前在课上学习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翻转课堂”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我们还需考虑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其他合适的方法替换“翻转课堂”模式,节约课程成本。答案是肯定的。在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成功的案例,这所中学用导学案的方式代替了录制视频的方式,把导学案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工具。这样在“翻转课堂”无法正确实施的情况下还能有选择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三、初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前准备注意事项
1.教师录制视频的时间至少要提前一天,以防当天由于突发事件而导致视频录制延误。
2.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时间应距放学时间提前半小时,以防由于网络等问题导致资料上传延误,造成学生无法及时下载预习。
3.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放学后1小时内将需预习的教学资料全部下载完毕,对于离家较远的可放宽要求。
4.根据教学资料的内容量,教师制定学生的预习截止时间,时间由教师灵活掌握,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可放宽要求。到达截止时间,学生需尽快将自学情况反馈至群内,反馈时间为半小时,未反馈且未作出解释的以未完成作业处理。
5.教师将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出明日课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小结
本文以翻转课堂课前预习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课前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由于条件限制,对翻转课堂的调查不够深入,尚未进行实验,留有遗憾。翻转课堂的推行是个漫长的过程,而课前预习又是它的“重头戏”,面对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探索、提高。
注: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晨琛.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阅读教学设计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2]尹华东.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民族教育学研究,2016,(1).
[3]王中华.翻转课堂的理想与现实[J].课程教学研究,2016,(1).
篇6
一、开展体验式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人类开展活动的主要动力,具有较强的推动性和指向性。可以说兴趣与人的智力、能力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会对人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效果。阅读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心理活动,这一活动的过程将会涉及思维变化、能力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对未知的渴望,让学生体验整个阅读过程,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方式就将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活跃地投入阅读当中去,学生日常的阅读量也将会直线上升。当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体验式阅读,将阅读教学质量看作自己的教学目标来认真仔细地对待。根据教学进度细化教学方案,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根据课文内容营造一个体验式阅读的氛围,例如,在阅读有关黄河的文章时,教师则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几张黄河的图片或者是几段黄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黄河的壮阔景象,同时使用高昂激情的声音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将黄河的壮阔充分展现出来,进而让学生融入阅读过程当中,好似自己就站在黄河边上一样。
二、落实生活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民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当中,教师的阅读教学目光应该放的更加长远,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主地寻找好的文章或文学作品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周围的同学宣传作品的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的自主化阅读才是学生兴趣的体现,若只是在课堂或校园当中表现出积极阅读而在生活中却对阅读不感兴趣,那么兴趣培养工作也是不成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的阅读原则,知识总是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文学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
三、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扩大阅读气氛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往往一个群体内有多个人在做同一件事,那么整个群体也将慢慢受到感染并加入当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联合学校的多个教育和管理部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在整个学校内部开展大范围的阅读教学活动,扩大以班级为单位的阅读氛围,尤其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通常一件事参与的人越多,那么学生也必将受到吸引,在了解之后也必将积极参与到当中去。另外,教学氛围的扩大也能够让更多好的文学作品融入当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是这场活动的受益者,长期处于文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思想也必将受到熏陶,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将逐渐改变,进而让阅读模式得到一定的改善。
四、优化阅读教学模式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生硬死板的教学环境和理念让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解放,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够了解文章的知识重点,并不能对文章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当前的阅读教学状态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只有人性化、时代化和人文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阅读需求。
总之,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作为自己的一个教学目标来认真开展阅读活动,相应的教学方式必须行之有效,滞后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立即清除。
参考文献:
[1]徐海英.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J].成才之路,2011(07).
篇7
近几年,随着学习科学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学者所接受,“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作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共生体也被广泛关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每个学生都拥有数字化计算设备(如电脑)的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学习。作为“英特尔世界齐步走计划”的一部分,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于2007年启动,并向北京、上海、青岛、深圳及一些中西部城市捐赠了学生电脑(Classmate PC)进行试点。
打破资源限制
当前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多数为基于PC的固定电子教室方式。由于教室资源的限制,很难满足日常课程教学信息化的需要,导致很多学校无法真正将计算机用于常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我们学校已经有了两间计算机教室,但只有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才能以班级为单位到计算机教室去学习。”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如果让每个班在语文、数学等课程上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话,光是教室改造、网络布线、桌椅更新等硬件环境的建设,一间教室都要花上15万~20万元人民币。这对中小学来说,是一项非常大的投资。同时,由于台式计算机体积很大,导致计算机教室面积较大,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不利于教师学习情况的观察。
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学生电脑轻薄小巧、经济实惠、功能全且耐用,它以互联网应用为中心,具备无线上网功能,且电池使用时间长、防震功能强。学生可把校园中的任何地方作为教室、图书馆或实验室,最大限度地满足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的需要。英特尔还对试点学校的老师进行培训,并与软件开发商合作进行课件的研究和试验。
中央电教馆副馆长王晓芜表示,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通过机房等传统途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方式,通过方便易用的终端设备和低辐射的高速网络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针对学生设计的多媒体学习软件,让学生们感受到小巧可爱的“电子书包”是学习的好伙伴。嵌入操作系统的管理软件,有效规范和约束了学生们对学生笔记本的使用。试点学校的老师们认为,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教学进行的有效创新,丰富了老师的授课方式,方便了师生间的互动,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带轮子的电脑教室
英特尔提出了基于一对一学习理念的“移动电脑教室解决方案”,使计算机不再是单纯的被学习的对象,而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工具。
该方案针对传统的台式计算机教室线路(电线、网线)复杂、成本高、教室利用范围窄、不便于统一管理等弊端,提出了通过“可移笔记本车”将传统的电脑教室微缩到一个移动机柜中,成为“带轮子的电脑教室”,实现了数十台笔记本电脑无线连通、随意移动、集中充电和安全存放等功能。
车载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可以轻松实现与互联网、教育资源网络的连接,并通过无线局域网使老师与学生可以一对一的自由沟通。同时,借助电子教室控制、家长无忧等功能性软件,师生之间能够随意交互,学生可以畅行于教室、校园、公园中,随时随地的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篇8
一、出发前夜深思――确定改革目标
1.为什么要改
国家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制订了各科新课程标准指导改革。全国都在探索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外面的课改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尤其山东考察让我们目睹了许多课改的成功做法,那些走在课改前列学校中的孩子,已经将自己的视野和思绪放飞于广阔的天空,而我们孩子的视野和思绪只能在一间教室中碰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实告诉我们,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2.思考怎么改
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都散发出成功的芳香,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可是再好的经验,是最适合他们本校的、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校各方面实际的,包括各种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保证。经过反复审视、思考,寻求我校改革出路。
3.本校实际
①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有限。②小学开设的学科全、课节多,单拿出预习课节是不可能的。③农村小学教师任教科目多,如果出预习学案,教师的时间都难于保证,况且学校分散、经济状况差,复印问题解决不了。④我校98%都是走读生,教师指导下的有效预习时间不能保证。
4.寻求出路
近年来,全校教师对课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创新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完成了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学设计观念实现了三大“转变”:由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由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由以静态教案为本位的备课观转向以动态为本位的设计观构建;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法、策略及操作样式;充分发挥了以“发展”为核心的“进步评价”的激励功能。但我们深切地感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彻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来自他本身的需要,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要从研究学生入手,要从学生的认知点、兴趣点和困惑点开始。
5.确定目标
为了实现在目标和理论上的引领与规划,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确定:
(1)近期总体目标:①教师目标: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努力实现一次飞跃。②学生目标:学会预习,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积极探究,提高展示学习成果的综合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③成效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效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达到各种质量目标。
(2)年段学科改革目标。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及学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探索不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3~6年级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构建“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模式,1~2年级各科构建“玩中学”的课改模式,创设学习情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边活动边学、边玩边学,提前渗透培养预习方式;3~6英语、音美构建“趣味教学”模式,3~6体育构建“自主学练”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不为模式,我们提出的模式意在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引领一种方向,提供一种支架。可以说这个目标是在课改大潮推动下,居于我校实际、富有我校特色的课改目标,改革不能邯郸学步,亦不能固步自封,我们的课改目标是经过仔细思考、反复论证的,适合我校学情和师生实际。
二、指引行路方向――完善更替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是改革推进的蓝本,迄今为止,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是第四套方案,历经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与完善。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根据进展、阶段重点、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使方案更具实效。
第一方案主要是开展校级达标活动;2009年月4南方考察后制定第二方案,发出“人人都努力上课改课”的口号,提出教师学生课堂时间分配硬性指标;2009年5月以后制定第三方案,确定了较完备的改革总体目标及年级学科目标模式,配合确定校本培训五大专题,重点探索3~6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配合实施课堂导学流程改革,配合进行自主作业和分层作业,对课前预习提出硬性要求,每名学生备课前预习专用笔记;2010年3月制定第四方案,重点推广3~6年级“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的改革课型,同时重点研究1~2年级“玩中学”课改课型。如果说第一、二方案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被动实施阶段,那么第三、四方案则进入深层次主动实施阶段。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教学质量
小学学习的知识是学生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尚处于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知识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进行引导和塑造,并建立起融洽高效率的课堂气氛,以此来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优化。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比较低,在学习自制力常常表现为不足,但是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例如,在学习《四季》(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时,教师可以将几幅关于季节的图片进行展示,让低年级的学生对四季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导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时候还要注重与幼儿园的教学衔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以形象的教学方式为主,在课堂上展示图片的方式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竞争机制引用到课堂中来,通过一些益智的小游戏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潜在的乐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一朵和一朵月季花的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和月季花之间的区别,答的多的小组加的分越多,在竞争机制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愿意更有动力地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正确学习方法的教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写字,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最初就要对学生的坐姿以及写字的姿势和手势进行指导,对于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进行矫正,避免学生养成习惯,以后很难改正。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写字工整的习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写字指导。对于一些书写比较困难的字教师要进行示范,学生在写完之后教师还要对其进行评价,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除了写字方面的习惯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的思维习惯。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比较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舞台和机会。
三、优化课后作业,尽量课内完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会错误地认为不要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增多。学生作业的增多使学生可以利用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同时还会使学生缺少很多课后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尽量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分配的时间,最好是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另外,课后作业的内容要多样化,除了书面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例如,在学习完《自选商场》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商场购物,然后将自己选购的商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介绍,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对事物进行更加详细的认识。
四、加强识字教学
识字是进行其他文学创作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识字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汉字的作用,从而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在生字的学习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例如,拆分结构的方式,在学习“鲜”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个字作为谜底来出谜题―― 一半在地上走,一半在水里游。在益智谜语的引导下,学生对生字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且能够发现学习生字的乐趣所在。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用联想记忆法等多种方式。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例如,让学生阅读有注音的课外书,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起到巩固的作用。
五、为写作好准备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话教学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的写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写话教学的质量,在日常的交际中多进行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几幅有故事性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之上对画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描写,对于学生的写话,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使学生更有信心进行文字的初级创作。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侧重在引导学习这一方面,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能够深入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有动力。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10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关系最为紧密的。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会更为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悟。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其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诗教美育思想、谦德思想、义利观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充分发掘经典蕴涵的巨大价值,唤起学生对经典的崇敬心理和高度认同感,并以此方式培育和践行当代核心价值观。显然,实现这一核心任务的前提就是学生要阅读经典文献。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典籍的载体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古至今,主要的载体形式包括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和电子。在当代社会中,文献的载体形式以纸张和电子两种为主。纸张,物美价廉,是文献载体的主导形式。电子,作为文献载体与其它载体最大的不同就是“无形”,需要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的运行和转换来实现阅读。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各有优长,特别是新兴的电子文献以其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易于保存的特点在迅速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对于文献典籍的阅读、使用、收藏方式。怎样使日渐习惯于“读屏”的学生们自觉亲近那古韵幽香的历代文献典籍呢?在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顺时而为,通过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呼应的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文献阅读并体悟其中的精神内涵。第一,课内纸质文献为主与课外电子文献延伸。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仍是纸质文献。它们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虽然各个高校选用的教材会有所区别,但仅就某一学校而言,师生会共同使用同一作者、同一版本的纸质教材和作品选。这种同一性使教师的传授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权威的、指定的纸质文献教材与新兴的、尚在逐步发展的电子文献相比更为准确,更有助于学生建立规范化知识体系。电子文献具有的便捷性则提供了阅读的广泛性与丰富性,使学生能在课堂以外依据教师的指导、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身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随时随地的自主阅读。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能保证学生获得准确的古代文学知识;一方面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数量。第二,课内深度阅读为核心与课外碎片化阅读为辅助。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仍具有网络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的学识见解、人生阅历、个性特点、教学风格具有不可复制的独特性。在每次课内讲授时会因时地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与学生互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精彩。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内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将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经验融入到对经典的讲解当中,学术前沿性与人文精神合而为一的解读有助于学生对典籍文献的深刻理解。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碎片化阅读,丰富阅读内容。课内深度阅读为核心与课外碎片化阅读为辅助的阅读方式,将课内讲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既能保证阅读质量又能提高阅读数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经典文献。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经典诵读实践活动。除了探索新的阅读方式以外,还要注重突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以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课程教材、资源平台及人才培养建设为基础支撑,以广大青少年、教师、家长和中华文化爱好者为基本对象,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青少年的美好人生打下鲜明中国底色,为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3]这一指导思想在强调经典诵读工程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尤为重视突出活动的“实践性”。2019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下发了关于举办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的通知,活动的宗旨在于“通过竞赛、展演等方式,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亲近中华经典,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全社会营造传承中华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4]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在课内教学中进一步灵活地开展以诵读、书写、讲解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通过竞赛、展演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引导学生自觉亲近中华经典、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配合
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内容为先秦至“五四”运动以前的文学,主要是通过对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必修课,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同时,由于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对某一时期、某一作家、某一作品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开设具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那么选修课则更易于通过对某一方面知识的深度解析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第一,开设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类的选修课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必修和选修课程。”[3]通过开设全校性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指导类的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这种公选课既是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同时又是一门深入浅出的国学知识普及课。以《左传人物选讲》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在选读《左传》原典、分析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人生的体悟,对学生进行别有特色的学习指导,使其能更为自觉、更为深刻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课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九重三殿君王事、衣香鬓影女人心、乱世之臣自枯荣、人间悲喜众生相。从君王、女性、臣子、小人物四个视角去分析《左传》中各个阶层形形的人物,观照众生百态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左传》中所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第二,编写中华经典大学教材。《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指出:“加强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材、读本等基础资源建设,便于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学习领悟中华经典精髓;重视对中华经典的研究阐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丰富中华经典的内容和传播方式。”[3]在选修课中丰富、充实有关中华经典诵读内容,积极开发中华经典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编写中华经典大学教材,使令人心生敬畏的经典作品以平易近人的面目生机勃勃地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结合时展、现实人生对中华经典进行研究阐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得到进一步挖掘诠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经典的热情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中华经典精髓的同时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黑龙江大学刘冬颖教授的《﹤论语﹥人生课堂》为例。《论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典籍,孔子则是万世师表。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论语》中的男主角孔子,既是令人敬仰的“圣人”,又是熟悉的“陌生人”。主讲教师刘冬颖在讲解中跨越了《论语》的篇章限制,将教学内容分为10个部分:孔子的相貌气质、孔子的家世渊源、孔子的求学经历、“圣人”的成长之路、孔子重视服饰礼仪、孔子的饮食之道、孔子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成材路、孔子的生态理念、孔子的音乐观,突破了语录体散文逻辑性匮乏的缺陷,采取“一以贯之”的方法,把孔子的思想整合起来,重新做了系统性编排和创新性的阐释。作者以《论语》这部经典为基础,并与古今相关文献相互印证,结合经典与考证,还原出一个真实而丰富的魅力孔子,使《论语》的智慧不仅是在文化典籍中熠熠生辉,还成为我们现代人人生道路上的最佳指引。这样生动的阐释更容易唤起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从而起到传承中华人文精神、普及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
- 上一篇:线上教学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 下一篇: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