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29 10:3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问卷调查;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68-03
一、引言
2011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为此,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投入。近两年,淮安地区各职业院校也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但是大部分院校都由于教师信息化水平欠缺等原因使得这些信息化资源闲置,成为摆设。为了迅速提升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进行了题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的问卷调查,以期找出制约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
二、调查问卷简介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保证其全面性,我们通过向淮安地区各相关职业院校分配用户编码和登录密码的形式来控制各院校的调查人数。本问卷在设计过程中征求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建议。
本次共向淮安地区职业院校的教师发放了33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318份,回收率达到96.36%。问卷投放分配情况如下:市区职业学校(包括中专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共分配了105份问卷, 3所省属高专院校分配了75份,另外, 六个县区的职教中心各分配了25份。
三、调研内容
本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信息化教学现状及相关原因和提升建议三大部分,共34个问题。其中各部分主要调研内容见表1。
四、制约因素分析
调研结束后,课题组分别对调查问卷和座谈汇总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年轻教师比例偏少
通过对各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35 到50周岁之间的教师所占比例达到61.6%,其次是50周岁以上的教师占26.3%,而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仅占12.1%。从年龄比例来看,淮安市职业院校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比例不高。信息时代本身就是年轻人的时代,年轻教师更容易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与年轻教师的相互学习,老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很难迅速提升。
2.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目的不明
为了了解淮安地区各职业院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了解情况,我们以“教师的岗位”为自变量,“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理解”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相对要比一线教师更全面、更深刻一点。绝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基本还停留在很原始的层面,无法区别信息化教学和传统的电化教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线教师中,有7.86%的教师认为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上网进行教学资料查找的能力,有25.7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对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有51.89%的教师认为是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只有14.47%的教师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而在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中,有82.39%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相融合的能力,其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另外,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淮安地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对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是错误的。在对教师进行“借助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的原因”的调查中,只有19.5%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有39.31%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化教学就是为了自己的教学方便,另外有27.99%的教师主观上是不想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使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常规检查。
3.各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硬件设备投入不少,但是有效利用率底,更新慢,不能与时俱进
在调研的学校中,所有学校都给每个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仪或数字电视等多媒体播放设备,每位教师也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个学校都建有校园网、OA办公系统。但是,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的学校不多。现有设备的使用率也非常低,从部分学校的设备使用记录表中能看出,有些设备使用率还不足20%。就是在这不足20%的使用率中,使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来播放多媒体课件。
另外,目前除了两所高职院校具有录播教室以外,其他学校均没有录播教室,有录播教室的院校,其录播教室的使用率也比较低。在“贵校是否有过对名师或者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共享”的问卷调查时,有48.43%的教师选择了“据我所知,从来都没有过录像”,有32.0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有过,主要作为存档资料供上级检查”,有10.96%的教师选择了“有过录像,但是录像效果太差,没人愿意去观看”,只有8.81%的教师选择了“经常录像,并将录像结果供大家学习交流”。
4.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方面的能力不足,获取网络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也很缺乏
在对“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设计熟练程度”的调查中显示:能熟练使用“Authorware课件制作”软件进行交互式课件制作的教师只有16.04%,掌握“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的教师仅占22.33%。对于“您能独立完成的多媒体课件类型”的调查中显示,仍有5.03%的教师表示不能独立完成任何课件,能制作既有交互性又有智能性课件的教师只有2.52%,能制作“有交互性但无智能性”课件的教师只占21.70%。
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方面的能力也非常缺乏。在“包括优秀微课在内的很多教学资源在网上都有专门的网站供大家下载、学习,您是否经常下载、学习这些教学资源?” 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53%的教师选择了“不知道网址,无法下载。”
5.各学校无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致使一线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
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淮安地区很多职业院校的领导很重视各级各类的信息化教学大赛。而对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平时教学中的应用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与传统教学相比,实施信息化教学,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整个教学。教师的这些付出都得不到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回报,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信息化的应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简单的PPT课件来应付学校检查或者方便自己的教学。在“您上课所使用的课件来源是什么”的调查中,有39.62%的教师选择了“从网络上下载”,有43.4%的教师选择了“随教材所赠送”,只有6.6%的教师选择了“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制作 ”,另外还有10.38%的教师选择了“上课不需要课件”。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各职业院校教师不愿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学校领导层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吃力不讨好”等等 。
6.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效果不明显,教师参加这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提供给淮安市职业院校教师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机会很多,其中有市、校级组织的校本培训、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培训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等等,但是这些培训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对淮安职业院校教师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进行调研时,在“是否愿意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问题调查时,75.26%的教师称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培训。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平时的教学任务重,绝大部分教师每周课时都在18节以上,最多的每周上满了30节。上课之余还要对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学生进行技能辅导,再加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等,导致教师们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所以,教师们都不太愿意参加培训,哪怕就是寒暑假等放假期间,教师们都会选择休息而不去参加培训。其次,缺乏奖惩激励机制,对那些通过培训、并将培训成果有效应用到教学中的教师没有给予到相应的奖励。再次,培训效果不明显也是教师们不愿意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被访谈的教师认为,由于是针对教师培训,所以培训组织部门都会放松对培训的严格监管和合理的考核,这就使得很多培训的质量不高,花费的时间不值。
通过问卷调查和针对部分学校教师访谈资料的整理,我们课题组认为,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比较低,信息化教学能力急需得到大幅度提升。不过,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掌握了淮安地区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提升我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篇3
一、研究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而将校园音乐剧融入地方优秀民间故事,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研究。因此,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结合我校特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儿童音乐剧是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音乐综合实践形式。题材从古至今、由真到幻。在教学上遵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来开展。引导学生搜集地方优秀民间故事,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编、排练、展示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的现状。
2、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我校学生对儿童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1)针对学生对音乐剧了解与喜爱程度进行课堂观察 。
(2)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收集数据 。
(3)分析小学低高段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和喜爱程度所造成的的问题和原因。
2、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策略的研究。
(1)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保护和激发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欲望。
(3)针对小学不同学段,有侧重的培养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4)针对音乐不同课型,有方法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
(5)训练方法辅助,提升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
首先,以本校各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将课堂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有效策略;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有关小学音乐剧培养方面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我们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剧了解成都,以及他们喜欢音乐剧的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在案例设计中侧重体现学生参与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研究,观察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反思和记录。
4、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适合我校学生的音乐剧教授方法,真正将地方文化融入到音乐课堂中。
五、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0年1月
准备阶段(2018.1——2018.6)
这一阶段完成课题研究主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通过召开课例组成员会议,确定主题,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挖掘优秀民间故事,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实施研究阶段(2018.6——2019.6)
1、专家论证后,修改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各年级具体研究内容。
2、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确定各年级研究人员,撰写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
3、根据研究需要,定期请顾问来课题组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4、每学期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一方面请课题组教师上课,其他教师或专家听课、评课,进行互动指导。另一方面,开展教学案例、论文、反思随笔的交流与评比。
5、建立课题组月交流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及时有效的交流。探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享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点滴经验、成果。群策群力,不断优化数学语言能力培养教学结构。
6、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自查,及时整理、积累课题研究材料,作好档案工作。
总结阶段(2019.6——2020.1)
1、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编撰课题研究成果集。
3、组织音乐剧校社团的同学们排练和演出,录制优秀儿童音乐剧光盘。
篇4
一、课堂导入灵活激趣,播下主动参与之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我一般都会精心设计好“开场白”,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力求获得“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教学案例】
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和图片。
师:同学们, 大家根据图片和《安塞腰鼓》的视频表演,能说出些什么吗?
生1:安塞腰鼓是一种集体表演。
生2:安塞腰鼓的表演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生3:我感觉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
……
师:是啊,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它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大家想不想知道更多关于安塞腰鼓的内容?
生:想!(齐声回答)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吧!
二、教学方式以新增趣,盛开主动参与之花
小学生喜好猎奇、猎新。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我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学习技巧等方面不断创新,时时给学生以新鲜感,提高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学案例】
学习《烟台的海》一文后,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活动。
师:大家知道吗,我们南通既临大海,又临长江,所以我们南通也被称为“江海大地”。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语文活动课:我爱你,大海!(板书)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大海的壮美吧!
1.展示图片(走进大海)
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你们还有其他关于大海的资料吗?
(学生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有的是图画,有的是诗歌,有的是音乐……)
2.播放视频(畅游大海)
师:来到宁静的大海边,你们想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没问题,但必须过了关再玩,好吗?
(以下节目由班长主持)
班长:五窑小学六一班“畅游大海”活动现在开始。活动分必答和抢答两轮。必答题共有四题:抽签定题,各组若全部答对得一个红五星。
题有以下四种:①请“开火车”说出十个描写大海的成语。②请一口气说出十种海产品的名称。③看表演,猜猜海中的小动物。④说说海水涨潮、落潮的原因。
活动过程:学生分组——主持人读题——学生抢答
课堂气氛热烈,小主持人总结颁奖,教师点评表扬。
3.播放音乐(赞美大海)
师:刚刚我们已经过关了,下面让我们畅游大海,赞美大海吧!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歌声来赞美大海。
三、课中练习以引代教,收获主动参与之硕果
学习活动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练习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
【教学案例】
下面是湖北省荆州市教科所余映潮老师2010年在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教授《烟台的海》的课堂实录。
师:看练习,划出文段中写海浪的四字短语,还要用课文中没有的两三个四字短语来形容冬天烟台的海的滔天巨浪。我已经用了一个了,“滔天巨浪”。过一会儿要这样来说话,我画出的词语是……我想到的是……
(生细读课文,仔细思考)
生1: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气势凶猛、不可阻挡、雄伟壮观。
师:七个,多么丰富的话语!你来!
生2: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惊涛骇浪、巨浪滔天、惊世骇俗。
师:惊世骇俗,这样一个大词用到这儿来了,哪是“俗”了?所以,这个词还要考虑一下。
生3:我画出的词语是气势汹汹、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我想到的词语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秀美壮观。
师:她终于达到了八个,好!有一个短语你们没有想到,看老师的?
师:万丈狂澜。
师:(出示幻灯片)好,一起来读一下。
气势汹汹
前赴后继
锲而不舍
巨浪拍岸
蔚为壮观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师:好,同学们的力量大于老师。你看你们想了那么多,老师只想到了三个。好,谢谢大家。
篇5
1955年被分配至北京西城区宏庙小学任教。1960年被选调到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小学语文和音乐教研员。1972年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曾任音乐理论与教育教研室主任,为各层次学生讲授基本乐理、中学音乐教材教法、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并指导教育实习。通过多年奋斗,她完成了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从小学教研员到音乐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的转变。
1988年底,她担任国家教育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课题组负责人。1993年主编出版了课题成果《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获1995年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0年12月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现为该学会名誉理事长、顾问,并为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特邀理事。
1986年至今先后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国家教委及北京市等重点科研项目,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能力研究”、“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等课题组负责人及“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究组成员。作为主编或主要作者还出版了《中学生学科能力目标・音乐》、《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获1998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音乐学科教育学》(获2001年全国教育图书奖二等奖)、《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音乐教学设计》、《外国学校音乐教育研究丛书》、《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及评析》、《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与名师同行》、《一代名师曹试甘》、《曹理音乐教育文集》等三十余部。在《人民教育》、《人民音乐》、《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教育》等刊物四十余篇。1958年至今,多次参与编写小学、初中、高中音乐教材,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学音乐》教材及教参(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副主编。自1995年始连续担任五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录像课评比、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现场教学评委。
1960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儿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及人民教师称号,1997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曾宪梓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二等奖。
王宁一音乐美学家、音乐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1939年5月生,江西南昌人。1954年考入东北音专附中,1958年升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雷雨声、竹风、秦咏诚、霍存慧等学习音乐创作。1963年以交响诗《铁窗诗颂》毕业,分配至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教。1978年底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郭乃安攻读音乐美学方向硕士学位。1982年硕士毕业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先后任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人民音乐》编委等职。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繁忙的行政事务之余,他发表了大量音乐美学与音乐评论文章,部分重要篇什收人2004年出版的论文集《概念的漩涡》(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硕士论文《从词曲关系看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至今仍为从词曲关系研究歌曲中的美学问题并由此深入到音乐美学基本理论的代表作。80年代音乐美学学科重新起步之际,他曾针对研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来自外界的批评与疑惑,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文章。大胆提出“音乐美学基本理论的存在方式必须超于经验”,“必须以概念的方式正确反映客观对象的内在本质”,从而摆脱“狭隘经验论”的影响。他关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音乐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立美”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运用等论文,都引起学界普遍关注。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80-01
我有幸参加了石家庄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音乐》培训,给我们培训的胡萍老师主讲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并通过新旧课标对比,强调了新课标变化要点,细致、透彻,深入浅出,针对新课标做了深入分析和解答,并就教材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交流互动。通过此次培训让教师们了解了新课标和新教材,及时跟上课改前进的步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整合与实践。
此次培训我们了解到,新教材在总体上保持与课标高度的契合,强化教材的教育功能,使之不仅成为满足学生审美需求与兴趣爱好的音乐书,更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教科书。
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1.体现音乐课程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在编排上强调教材的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内容。3.音乐知识欣赏贯穿始终,分布到每一个单元中,表述上注重科学性与准确性。4.把学生学业评价落实在教科书中,有助于加强对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把握。5.美术设计力图美观大方,板式功能区划分清晰,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中间看了一些课例,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匈牙利舞曲》《大河之舞》《美丽夏牧场》等等课例。这些课例共同特点是具有创新意识。众所周知,再好的音乐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好教法,是难以奏效的。
唱歌课《数蛤蟆》乐句划分,让学生通过跳荷叶来划分乐句,胡萍老师强调音乐课一定要有意义,围绕音乐元素。课上要关注学生坐姿、声音(用音乐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你的音色美、节奏准确、强弱等等)。
篇7
1.1培养目标设置的局限
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一些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学生会被这样的培养目标误导的。一些学生以为自己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很多学生即使考试拿了会计证,却没有扎实的会计知识。这对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是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的。因此,高校只有树立一个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人才目标,才能提高高校会计的教学水平。
1.2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从小学起,学生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教师也按照应试教育进行教学,利用分数来划分学生的好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阻碍了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在这种应试教育中,学生是很难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高校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思想,才能改善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样,高校的会计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1.3师资力量差
在高校,一些会计教师虽然有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很多会计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都比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的教学质量。会计教师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力,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对学生的会计的学习有帮助。因此,会计在教育中就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很多会计老师没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很高的文凭。因此,严重影响了会计教学质量。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那么学生是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的。教师的师资力量是学校的教学发展的基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把师资力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作用来完成。应该对教师进行计划建设,应该为音乐教师提供不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有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够使学校的发展更加的迅速。这样,教师才能为学生的会计的学习设计出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学习方案。这样,会计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会计素质才能真正的提高。
2案例教学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介于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实际的案例,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学生在队案例的分析后学到一些理论知识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例如,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灵活得运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会计知识。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有一个分析,然后就可以在案例中总结出一些理论知识。然后再把理论用于实务操作,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3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3.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教学能够把教学素材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典型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是比较生动活泼的,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给学生很多自由发挥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组织讨论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广泛的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轻松的学到知识。
3.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性。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不断锻炼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慢慢的学生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就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4会计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措施
4.1将教学案例进行细分
将教学案例分为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教学案例和课后训练教学案例三部分,这样的细分能够使案例教学的应用更加具有针对性。课堂引导案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案例是比较简洁的,主要是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课程的授课。这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课堂讨论教学案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后训练教学案例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把学到的会计知识进行深入的巩固与强化,从而提高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案例只有是科学规范的,才能真正的提高会计的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紧随经济和教育改革的步伐,能够不断的对会计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的内容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专业性,这样就能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会计的教学只有能够反映时代气息,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教材的内容的丰富,会使会计教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会使会计教学变得科学化。
4.2灵活选择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课程的学时是有限的,案例教学所占用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导致案例教学不能有效实施,所以案例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特定内容开展案例大赛,在开课的不同班级间开展竞争,作为课程的第二课堂。可以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的作业,然后提交案例分析结果,作为作业的考核内容。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企业的核算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这样就能不断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3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的实施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把握。对于一些基础会计课程,学生如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对于一些会计方面的实务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点评就可以。
4.4合作式学习
篇8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课教学实效探讨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提高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部曲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谈情境中的资源生成策略
“三位一体”,提高拼音教学实效
对比: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浅谈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案例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加强说话训练引导快乐表达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也谈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家园共育,为孩子托起希望的明天
"创"出精彩语文,"新"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体验
浅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引发小学语文“阅读期待”的三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讲点拨的策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阅读打开明亮的窗口
漫谈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设计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谈实现语文课堂生命的回归
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学生思考力的一点思考
小数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作文创新的有效方法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篇9
一、案例介绍:小学四年级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一)学习内容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二)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和比赛,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方法,激活想象思维、提高动作规范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课堂常规、学习内容和要求。
3.趣味分组比赛,通过比赛让学生掌握技能,自觉提高动作的规范性。让学生做“跳过”(要求是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尝试练习,结果不是掉进设置的“陷阱”“小河”里,就是没有按要求做,挑战失败。
4.教师抓住时机,亲自示范,并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
5.合作探究,共同讲评。
二、案例剖析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本课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题”的教学要求,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以游戏促学习,以思考提能力。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丰富想象交融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进行技能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在反复练习中领会和掌握动作要领,教师仅适时的点拨,点拨要具有建议性和诱导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给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的空间。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都有所得。因此,在设计上,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和创新的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篇10
一、教学案例
(一)藏语激趣,藏歌引入
上课伊始,我用藏语“扎西德勒”向同学们问好。顿时,“扎西德勒”的声音,在教室里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师生相互学藏语。如:谢谢——突及其,很棒——巴扎嘿……此时,我扮导游在《青藏高原》高亢的歌声中,带领学生走进,去看看的美景。咦!同学们,我们站在了山峰之巅,来眺望的美景吧!我们来个“山谷回声”游戏好吗?不过请同学们当我的回声。
方法如下:①师生互动:老师分别带唱高、低声部,并以身体动作赋予其“呼喊”的音乐形象,学生进行模唱的同时赋予其“回声”的音乐形象及效果;②师生合作: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应”;③生生合作:两部分学生做“呼应状”,进行高低声部合作。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寻找“头声”,用正确的发声、吐字唱好每个字。
(二)踏歌起舞,感受节奏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站——日喀则。日喀则的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此时,《青藏高原》的音乐响起)看他们跳着舞欢迎我们来了。能模仿吗?学生学跳:①拍一拍,学生随音乐的旋律,用手拍击节奏,感受■的节奏型;②动一动,跟着音乐做脚部动作:■;③编一编,以基本脚步为固定动作,让学生创编上肢动作;④演一演,师生随乐尽情舞蹈。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了藏族民歌的节奏特点,为学习新歌奠定了基础。
(三)聆听学唱,逆向训练
聆听作品感受学习,在听赏歌曲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发现歌曲中是否有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地方轻轻地唱一唱,有熟悉的节奏拍一拍。
学生对歌曲往往是先入为主,特别是歌曲的第一声部学生易掌握。所以,我设计先学第二声部。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时,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吐字、发声。要求学生听琴轻唱第二声部旋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学习第一声部时,教师以引导学生听范唱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接着教师伴奏第一声部学生轻唱第二声部,然后教师伴奏第二声部学生唱第一声部,这样对学生进行干扰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纵横聆听能力,也为合唱教学奠定了基础。
当感觉两个声部的学生掌握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再让学生把两个声部合起来轻唱。教师用对比的方法解决声音统一和谐的问题,学生根据歌曲的情感体验、音量大小演唱,使学生形成自然贯通的歌唱状态。此时,学生的歌声从心里流出,奏出了一曲立体交响诗。
二、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趣”为主线,设计了“藏语激趣,藏歌引入”两个环节,意在通过学藏语,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学生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入手,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听、看”中感受到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充分发挥了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采用“模仿回声、师生互助、生生合作”等有趣的方式,轻松解决合唱中部位难点,为唱歌教学做铺垫。
新课程提倡学科综合,同时也指出“以音乐为本”。本课教学围绕了教学的目标,展开了“跳”这一环节,在设计上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直观感受,然后在体验中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在歌曲教学部分,安排学生听歌曲,特别是听两声部合唱时的效果。目的是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合唱声音和谐统一。聆听的次数由教师掌握,每次聆听目的要非常明确,难度要依次提升,真正能为学唱服务。
【点评】